解剖活动总结(精选5篇)
像本次活动各会员动手机会覆盖率大,可能存在很多会员中途离开的现象,但真正想去动手的会员都能够耐心等待,有一种不动手不罢休的意志吧。
以下主要讲一些本次活动的体验:
优点:
1.各会员动手机会覆盖率大,操作后对身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2.影响力大打出啦我们科协的宗旨(提高动手能力,开拓学生视野)
3.为以后解剖组的活动提供啦良好的经验基础
需改进之处:
1.部分干事不能尽职,弄得现场秩序有一定的混乱,以后应挑选踏实能干的2.第一批会员过后,第二批很难对上去,造成啦有些组多人的情况,以后应该对挑选好的人统一安置在某间教室并进行编号,时间快到时在统一由活动组人员安排他们在哪处进行操作
3.建议以后对会员进行分批通知,以减缓人流的压力。
爱因斯坦曾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热情, 成为摆在专业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 我们通过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来解决这一难题。
1 开展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的意义
提倡以学生为本,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协作能力、创新意识、临床思维和职业道德, 使其全面、协调发展[1]。
2 开展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的组织原则和质量原则
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由学院领导主管, 小组负责人负责。活动所需设备、资金等由负责人上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兴趣小组的成员必须有较高的英语和计算机操作水平, 采取自主报名和专业知识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择优录取。小组负责人从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队伍中选取, 邀请知名教授对小组进行指导。专题讲座的授课人由相关知识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专家担任。
开展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应坚持质量第一、资源优化和开放式管理的原则, 把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措施贯穿于小组活动的全过程。另外, 要对兴趣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严格教育和考察。由于高职院校实验教学资源比较匮乏, 因此, 必须重视兴趣小组活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同进, 小组活动实行开放式管理, 即活动安排要有一定的弹性。
在兴趣小组活动过程中, 要处理好两对关系:即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而教师则处于为小组活动服务的主导地位。兴趣小组活动应将知识与技术的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把继承已有知识、技术作为学习的前提, 同时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
3 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
兴趣小组的活动要有严密的计划。教师要对小组成员、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步骤都有一个框架式的安排, 制订学期活动目标计划和周次活动计划。兴趣小组的活动次数不宜过于频繁, 以每周1~2次为宜。活动内容应有所变换, 并制定超前的学科学习目标。
活动完毕应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类型、活动内容等, 并认真作好总结, 找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便于确定下一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4 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环境
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氛围对其人文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无形的激励作用。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应有一个固定教室, 可以用一些彩色的图谱配上简单、易懂的英文说明来装饰教室, 墙上可张贴往届小组成员照片及他们的奖状等。活动地点最好是人体解剖学实验室, 以便取用物品;教室内配有简便工具箱、图书角和小型展览柜等。活动场地全面开放, 钥匙由小组成员掌管,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便。
5 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应综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 不但与现代实用护理工作的科学技术同步, 还可以适当超前。可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专题讲座、项目实践、小组讨论和参观临摩等形式多样、丰富灵活的方式进行。
学生在掌握了相关专业理论和临床知识后, 可以尝试自己动手绘制人体解剖学图谱[2], 制作相关模型, 实地解剖标本, 参观临床手术、制作三维立体动画课件、办解剖学墙报等。举办人体解剖学动手能力竞赛, 展示兴趣小组成员的作品, 并选出优秀作品。
6 开展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的相关资源
根据人体解剖学成员的总体学习情况和活动内容来确定参考书籍。可充分利用图书馆、学院资料室以及数字图书馆和网上信息资源, 让学生共同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网上视频演示、虚拟仿真实验, 创设虚实结合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所学知识, 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另外, 还可以搭建网上在线交流平台, 加强数据库和软件系统的开发与使用。
7 开展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效果
7.1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由于学生不可能时时与教师在一起, 为此, 可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小教师”, 对其他学生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 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7.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小组活动中, 学生可自己选择实验内容、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 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7.3 扩大学生知识面
要求学生阅读简明英文原版人体解剖学书籍, 在小组活动中尽量用英语讨论, 指认相关的标本和结构, 并在自己操作的尸体上制作英文标签。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用英语来思考、陈述和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在活动过程中也可联系其他专业性较强的知识, 如计算机或美学知识等, 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另外, 学生制作的标本、模型和图谱, 都可作为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资料。学生的实验心得可尝试发表, 以提高他们的写作和科研能力。当兴趣小组的活动举办成熟时, 小组成员可以向学校申请实践学分。实践学分可记入学生主修专业结业学分, 也可部分顶替选修课学分。
教师可通过数届兴趣小组活动, 自编或参编相关教材、小组活动讲义和指导书。这些教材在内容取舍上以强化能力和素质培养、拓展实验内容为原则, 体现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8 开展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的可能发展阶段和方向
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经历2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建立创始阶段, 即兴趣小组的起步阶段。此阶段的目的是使软、硬件建设力求达到基本现代化水平。第二个阶段为全面建设与提高阶段, 即兴趣小组的改善和大力发展阶段。该阶段应努力扩大活动范围, 强化深度。还应以软件建设为重点, 包括优化小组活动环境, 规范阅读项目和实验项目, 建立各项有利于该活动长远发展的规章制度。当该活动逐渐成熟时, 可考虑举办市、省和全国性的学习班和教学交流活动, 力争在相关高职高专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
总之, 通过开展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 可以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 使其成为熟悉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各种技术, 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3]。
参考文献
[1]师社会, 赵志英, 曹红梅, 等.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2) :133~134.
[2]郁文田.浅谈组织学实验报告镜下绘图成绩的评定[J].解剖学杂志, 1995, 18 (5) :491~492.
犬臂部肌、前臂肌和前脚部肌与牛有何不同:犬臂部肌与牛相似,包括前方的臂二头肌和臂肌,后方的臂三头肌,前臂筋膜张肌和肘肌。①臂三头肌:除长头、外侧头、内侧头外,还有一副头,位于内侧头与外侧头之间。②腕桡侧伸肌:有两个肌腹,分别为腕桡侧长、短伸肌。③指总伸肌:犬的位于腕桡侧伸肌后方,而牛的位于指内、外侧头之间;犬的有4个头(牛只有2个头),分别止于2、3、4、5趾远指节骨。④趾外侧伸肌:位于指总伸肌与腕尺侧伸肌之间,牛的位于指总伸肌后方。⑤拇长展肌:犬的起始于尺骨体的外侧缘和削面及前臂骨间膜,止于第1掌骨近端,牛的起始于桡骨中部外侧,止于第3掌骨近端。⑥指浅屈肌:位于腕桡侧屈肌与腕尺侧屈肌之间,前臂后内侧浅层;牛为前臂后,为腕关节屈肌所包围。⑦腕尺侧屈肌:分尺骨头和肱骨头两部分,牛的未分;位于指浅屈肌深层,牛位于皮下。⑧腕尺侧伸肌:犬的位于背外侧,牛的位于掌内侧。犬小腿和后脚部肌与牛有何不同:犬由浅到深: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腓骨长肌,趾外侧伸肌,腓骨短肌,拇长展肌。牛由浅到深:腓骨第三肌,趾长伸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趾外侧伸肌。①犬比牛多腓骨短肌,缺第3腓骨肌、比目鱼肌;②犬的胫骨前肌位于小腿背外侧浅层,止于第1、2跖骨,牛的位于腓骨第3肌的深面,止于第2-3跗骨和大跖骨近端内侧;③犬的趾长伸肌止腱分4支,牛的分2支;④犬的趾深屈肌的胫骨后肌独立,不参与形成趾深屈肌腱,牛的参与,且犬的趾深屈肌仅有2头,而牛有3头;⑤犬的趾外侧伸肌被腓骨长肌和拇长屈肌覆盖,止于第5趾,而牛的位于腓骨长肌后方。
犬的缝匠肌、股二头肌、臀肌与牛有何不同:①犬的缝匠肌分为前后两个头,位于股前面和前内侧面;牛未分,位于股部内侧。②犬的股二头肌位于臀股外侧部,大而长起于荐结节韧带和坐骨结节,前部止于膝盖骨、膝直韧带和胫骨前缘,后部止于跟结节;牛的称臀股二头肌,位于臀中肌后方,臀股部外侧,起点分两头:椎骨头起于荐骨和荐结节阔韧带,坐骨头起于坐骨结节,两头于坐骨结节下方合并后下行变宽,于股后部分为前后两部。③犬的臀肌分为臀浅、臀中、臀深肌,牛无臀浅肌,臀中肌无臀副肌。臀深肌:犬的起于坐骨棘,牛起于髂骨翼外侧,坐骨棘和荐结节阔韧带。梨状肌:犬有,牛无。内收肌:犬有两块,即长收肌、大和短收肌,牛分为长、短、大收肌三块。
卸前肢:自肩胛冈分离切断斜方肌,自肩胛骨和肩胛软骨分离切断菱形肌,自肩胛冈和肩臂筋膜分离切断肩胛横突肌,自锁腱划处切断臂头肌(这4块肌肉已在前面解剖过程中切断),将前肢远端向中线推压,自肩胛骨内侧的锯肌面分离切断腹侧锯肌,在臂三头肌后缘分离切断背阔肌,在腹正中线旁分离切断胸肌,靠近躯干切断臂神经丛和腋动脉、静脉。
卸后肢:①自近端分离切断股二头肌,并向下翻开;观察臀肌;②分离除去臀浅肌;自起始部分离切断小腿后展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梨状肌、臀深肌,观察臀后动脉和静脉、坐骨神经、臀前神经、臀后神经等;③除去股外侧肌、半腱肌,暴露股直肌、半膜肌等;④除去股直肌、缝匠肌、半膜肌,观察股内侧肌、髂腰肌、股神经、旋股外侧动脉和静脉、旋髂浅动脉和静脉;⑤除去股内侧肌,暴露髂腰肌和耻骨肌、股动脉和静脉、隐神经等;⑥除去闭孔内肌腱,观察股方肌、闭孔外肌、内收肌、股薄肌、球海绵体肌(公犬);⑦除去切断耻骨肌、髂腰肌,分离切断内收肌、股薄肌、股方肌、闭孔外肌,切断髋关节囊和股骨头韧带,切断股动脉和静脉、隐神经等,除去后肢;观察骨盆壁、正中联合腱、闭孔内结构(闭孔内肌、闭孔神经、闭孔动脉和静脉)、腹股沟浅淋巴结、阴部外动脉和静脉。
营养物质从口摄入运送至前后肢爪部、胃、肝、空肠、上唇、肾、子宫的通路:通过消化器官壁进入血管和淋巴。胃十二指肠v、脾v、肠系膜前后v—肝门v—肝v—后腔v回—右心房—右心室—肺a(进入肺循环变为a血)—肺v—左心房—左心室—a脉。前爪:主a弓—左锁骨下a—腋a—臂a—正中a—掌浅弓。后爪:主a降部—腹主a—髂外a—股深a—旋髂内侧a—股a—腘a。胃肝:主a降部—腹主a—腹腔a—胃左a、肝a。空肠:主a降部—腹主a—肠系膜前a。肾:主a降部—腹主a—肾a。子宫:腹主a—卵巢a,髂内a分脐a和阴道a,与卵巢a一起入子宫。上唇:主a弓—左锁骨下a—颈总a—颈外a—面a—上唇a。
胃、直肠、心的血管神经支配:胃:腹腔a分出胃左a至胃;迷走N腹侧干分布至肝、胃壁面和幽门。直肠:肠系膜后a分出直肠前a分支到直肠前部及降结肠末端;腰部交感N干分出的肠系膜后N节节后纤维形成肠系膜后N丛分布至直肠。心:a为冠状a(左右冠状a),静脉属心v系(冠状窦:心大v,心中v,心右v,心最小v);心脏N起于心丛,受迷走N分出的心支支配,由迷走N心支和交感N的颈心N和胸心N组成。心支和心N均含有传出纤维和传入纤维。犬的舌a、面a、肩胛上a、臂浅a、左锁骨下a、臂头a、旋髂深a与牛的同名a有何不同:(1)舌、面a:犬的起于颈外a,牛的起于颈外a的分支舌面干。(2)肩胛上a:犬的由颈浅a分出(主a弓—臂头干—左锁骨下a—腋a—肩胛上a),牛的起于腋a(主a弓—左锁骨下a—颈浅a—肩胛上a)。(3)臂浅a:犬的以前称桡侧近副a,约在肘关节近侧1/3处起自臂a前面,分布于前爪的背部;牛的称桡侧副a(肘横a),在肘关节内侧前上方由臂a分出,分不到前臂背侧肌肉和皮肤。(4)左锁骨下a:犬的直接起于主a弓,牛的起于臂头干。犬的分支为肋颈干、颈浅a和胸廓内a,其主干延续为腋a,而颈深a、椎a起于肋颈干;牛的分支为肋颈干、颈深a、椎a、颈浅a和胸廓内a,其主干延续为腋a。(5)臂头a:犬没有臂头a,犬的主a弓上分出左锁骨下a和臂头干,臂头干先分出左颈总a,然后分为右颈总a和右锁骨下a;牛的来自臂头干,主a弓上分出臂头干,臂头干上分出左锁骨下a和臂头a,臂头a又分出右锁骨下a和双颈干。(6)旋髂深a:犬的起于腹主a(腹主a—旋髂深a),牛的起于髂外a(腹主a—髂外a—旋髂深a)。
如何观察正中神经和动脉:位于前臂部内侧,翻起旋前圆肌、腕尺侧伸肌可见。神经:正中N前端与尺N合并,后分开,与臂a伴行,在肘关节处接受肌皮N的交通支。在前臂部与正中a伴行,分布于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腕桡侧屈肌、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动脉:为臂a的延续,在前臂部分除前臂深a、桡a和掌浅弓。如何观察桡神经分支:翻起臂三头肌的外侧头可见。桡N是肘、腕和指伸肌的运动N,起始于第7、8颈N和第1-2胸N,在大圆机的远端进入臂三头肌。在臂部分布于臂三头肌、前臂筋膜张肌和肘肌。从臂肌的后面绕至臂肌的外侧面,在臂远侧1/3的外侧分为深支和浅支。深支与臂肌一起经腕桡侧伸肌的内侧面进入前臂,分布于腕桡侧伸肌、指总伸肌、旋后肌、指外侧伸肌、拇长外展肌和尺骨外侧肌。浅支分出前臂外侧皮神经和内外侧支。内侧支在头v的内侧与前臂前浅a的内侧支伴行;外侧支沿头v的外侧与前臂前浅a伴行。至爪部,这两支分别位于副头v的两侧。
如何观察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除去趾长伸肌。胫前a:在胫骨与腓骨之间行向远侧,分支分布于腓骨长肌、趾长伸肌和胫骨前肌。切断腓骨长肌,分离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观察胫前a。胫前a还分出浅支,与腓浅N伴行,在跖近端与隐a前支吻合,构成趾背侧总a。腓深N:伴胫前a走向远侧,在跗关节近侧半,位于趾长伸肌腱与胫骨前肌之间的沟中;在跗关节远侧半,分出跖背侧(Ⅱ、Ⅲ、Ⅳ)神经分布于爪。桡神经麻痹症状:主要支配伸肌,臂三头肌的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伸肘关节,屈肘肌);前臂筋膜张肌(屈肩关节);肘肌。部分麻痹站立无异常,但常以指尖负重,运动时腕、指关节伸展困难,以指尖触底。完全麻痹时,肘关节伸展困难,肩关节过度伸展,肘关节下沉,以指尖或指背侧着地,运动时患肢不能充分提起,前伸困难,指尖拽地而行,对疼痛刺激反应减弱或消失。
臂神经丛的组成及主要分支:由第5-8对颈N和第1-2胸N腹侧支组成,从斜角肌间穿出,主要分布于前肢肌肉和皮肤的神经丛。肩胛上、肩胛下、肌皮(前臂内侧皮)、腋(皮支—臂前外侧皮、前臂前皮)、胸肌(胸前、胸后、胸长、胸背、胸外侧)、桡、尺、正中、指掌侧总(正中+尺)。
腰荐神经丛的组成及主要分支:由第1-7腰N和第1-3荐N腹侧支组成。腰:髂腹下前,髂腹下后,髂腹股沟,生殖股,股外侧皮,股,闭孔;荐:臀前,臀后,阴部,直肠后,坐骨,股后皮N。
犬有无气管支气管,犬肺位置、形态和结构:无。位置:位于胸腔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右肺通常比左肺大。肺底缘:从第7肋软骨间隙下部经第8肋肋软骨关节上方、第9肋下1/
4、第10肋中点至第12肋间隙上部。形态:肺有三面三缘,肋面(凸)具有肋压迹;膈面(凹)、内侧面(较平,与纵隔接触,肺门、肺根、心压迹、主动脉压迹、食管压迹)分为椎部和纵隔部;背侧缘(钝)、底缘(薄锐,有心切迹)、腹侧缘(肋骨与膈之间)。分叶:左肺分为2叶,前叶(前部后部)和后叶;右肺分为4叶,前叶、中叶、后叶和副叶。水平裂位于前叶和中叶之间,斜裂位于中叶和后叶之间。结构:肺由被膜和实质构成。被膜为肺表面的一层浆膜,称肺胸膜,其结缔组织伸入肺的实质内,将肺分为一些肺段和许多肺小叶。肺小叶呈多边锥体形,锥底朝向肺表面,锥顶对象肺门。肺的实质由导管部和呼吸部组成。导管部为支气管进入肺后的树枝状反复分支,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统称为支气管树。导管部为气体在肺内流通的管道。呼吸部由终末细支气管的逐级分支组成,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其作用是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如何打开心腔观察其内部结构:自前腔v入口至后腔v入口切开腔v窦,并从此切线中点向前切开至右心耳尖,暴露右心房;自冠状窦下方、沿窦旁室间沟前方向下切开右心室壁,在此切线上端、沿冠状沟下方向前向左向后切开右心室壁至锥旁室间沟前方,并于锥旁室间沟前方向下切开右心室壁,最后向上切开肺干起始部,暴露右心室。以同法打开左心房和左心室,找到一支肺v入口向前切开至左心耳尖,暴露左心房;在冠状窦下方、沿窦下室间沟后方向下切开左心室壁,在此切线上端、冠状沟下方向后向左再向前至锥旁室间沟切开左心室壁,最后沿锥旁室间沟后方向下切开左心室壁,暴露左心室。犬肝位置形态和结构:位置:位于膈后方。壁面与膈接触;脏面左侧与胃(脾)相邻,右侧与胰、右肾和十二指肠相邻,腹侧为大网膜。肝的后端可达第13胸椎横切面。正常情况下肝不突出于肋弓之后。形态:肝分背、腹、右外和左外侧缘。肝分为左(左外左内)、方、尾(乳头突和尾状突)和右叶。外侧缘左外叶与方叶之间的叶间裂为圆韧带切迹。肝右内叶脏面有胆囊窝,内有胆囊。尾状突上有深的肾压迹。壁面(膈面)凸脏面凹,脏面有胃压迹、十二指肠压迹、肾压迹,肝动脉、神经、肝管、胆管、淋巴管、门静脉出入处为肝门。结构:肝由被膜和实质构成。膜表层为浆膜,深层为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形成支架,把实质分成许多小叶。肝实质由许多肝小叶组成。肝小叶中央为中央静脉,肝板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索之间的腔隙为窦状隙(肝窦),是毛细血管的膨大部。
犬胃位置形态和结构,犬胃粘膜特点与猪马有何不同:位置形态:为单室胃,较大,呈弯曲梨形。胃空虚时呈C形,凸面朝左后腹侧。胃位于腹前部,大部分在左侧,充盈时向后可达脐部。脏面凹,朝右后腹侧,与肠胰和左肾相邻。壁面朝左前腹侧,与肝膈和腹壁接触。胃大弯长小弯短,形成50-70°角切迹。结构:犬胃分区与猪和马的相同,贲门周围为贲门部,贲门以上为胃底,角切迹与贲门之间为胃体,角切迹至幽门之间为幽门部,后者又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犬胃属腺型(或肠型)胃,胃粘膜全部含有腺体,分为三个腺区:贲门处狭窄的灰白色区域为贲门腺区(贲门腺还散布于胃小弯);胃底腺区很大,粘膜厚,棕红色;幽门腺区位于幽门部,粘膜较薄,灰白色。肌膜中纵行肌分布于胃大弯、小弯及幽门部;环形肌分布于除胃底以外的全部胃区,并构成幽门括约肌;斜行肌纤维分两层,分布于胃底、胃体,并构成贲门括约肌。犬无无腺部。猪马为单室混合型胃。猪有无腺部,面积小,为贲门周围的四边形区域。贲门腺区最大呈淡红色或淡黄色,胃底腺较小呈棕红色,幽门腺最小呈灰红色至黄色,马有无腺部,面积较大,粘膜厚而苍白,无消化腺分布,贲门区狭小,有腺部分三个界限不清的腺区:灰黄色的贲门腺区,棕红色的胃底腺区,灰黄或灰红色的幽门腺区。
犬结肠位置形态和结构,与牛有何不同:位于腹腔背侧,呈U形。分为升、横、降结肠。升结肠很短,沿十二指肠降部和胰右叶的内侧面向前至胃幽门部,然后向左,并越过正中矢面,为横结肠。降结肠沿左肾内侧缘(或腹侧面)向后行,然后斜向正中矢面,并延续为直肠。犬结肠肠壁分为四层:黏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主要区别在升结肠,牛升结肠特别长,又分为结肠近袢(S)、结肠旋袢(分向心回、中央曲和离心回)、结肠远袢(U)。横结肠很短。降结肠后部有S形弯曲称乙状弯曲。
犬盲肠特点:弯曲呈螺旋状,分为盲肠尖和盲肠体,呈S形,位于正中矢状面与腹腔右侧壁间的中间区域,回肠与结肠连接处,其背侧为右肾后端,腹侧为小肠,外侧为十二指肠降部,借盲结口与升结肠相通。
犬子宫的形态结构:呈Y形,由子宫角、体和颈组成,前接输卵管后接阴道。子宫角有1对,呈圆筒状,在骨盆联合前方4-5cm处,子宫角以锐角连接子宫体。子宫体位于腹腔和盆腔,大部分在腹腔内,在多产母犬其整个子宫体位于骨盆边缘前方,有内隔突入子宫体分隔子宫角,可据此特征引起分娩时左右子宫角的交替。子宫颈斜向位于子宫阴道结合部,子宫颈管从子宫至阴道指向后腹侧,子宫内口几乎直接朝向背侧,子宫外口朝向阴道底,子宫颈后部可能突入阴道。子宫系膜为子宫阔韧带后部,将子宫附着于荐盆壁和腰下部侧壁。犬卵巢特点:较小,呈扁平的卵圆形,无明显卵巢门。卵巢表面性成熟后因多个卵泡突起而隆凸不平。由皮质和髓质组成,位于肾后附近,右卵巢比左卵巢位置靠前,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背侧,左卵巢位于降结肠与腹壁之间。卵巢成对,呈卵圆形,分两极(前后极)、两缘(内外侧缘)和两面(背腹侧面)。卵巢借卵巢系膜附着于体壁和输卵管系膜,借卵巢悬韧带附着于最后1-2肋的中下1/3,借卵巢固有韧带附着于子宫角前端。卵巢被卵巢囊包被,卵巢囊大,包裹整个卵巢,腹侧有2cm裂口,由卵巢系膜和输卵管系膜构成,内侧有口通腹膜腔。公犬生殖系统特点:(1)睾丸较小,附睾较大。(2)输精管和精索:输精管壶腹不明显,末端不形成射精管;精索较长。鞘膜管上端有时闭锁,故无鞘膜环。(3)雄性尿道和副性腺:雄性尿道盆部长,起始部被前列腺包裹,末端形成发达的尿道球;副性腺只有前列腺,前列腺十分发达,无精囊腺和尿道球腺。(4)阴茎:阴茎前部有阴茎骨,前端变细,形成纤维软骨突,前端有阴茎头球。①阴茎:由阴茎海绵体和尿道阴茎部组成,分根、体和头。根由左右两阴茎脚构成;脚由阴茎海绵体构成;球为尿道海绵体背侧的膨大,在两阴茎脚之间,分左右两叶。体位于脚和头之间,在根部由两脚汇聚而成。头包括阴茎头球和阴茎头长部。骨为一块腹侧有沟的长形骨,分为底、体和尖部,后端为截顶的圆锥状。骨的前端逐渐变尖细,末端为尖的纤维软骨。②坐骨海绵体肌③阴茎退缩肌④包皮:为包裹阴茎头部的皮肤褶,由腹壁腹侧的皮肤延续而成。⑤阴囊:阴囊壁包括皮肤、肉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和鞘膜壁层。左侧的睾丸通常比右侧的靠后。⑥睾丸:呈卵圆形,位于阴囊内。⑦附睾:位于睾丸背外侧面,分为附睾头、体和尾。⑧精索
犬的副性腺与牛的不同,简述前列腺的形态结构:犬的副性腺只有前列腺,位于盆腔入口处,包围膀胱颈和尿道起始部,呈球形,其背侧扁平,腹侧和两侧圆隆,外被厚的包囊。有纵膈从背囊腹侧部深达尿道,将腹侧面分为左右两叶。牛的副性腺包括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输精管壶腹壁内的腺体亦属副性腺。剖腹产手术:可有5个部位。最常用腹底壁中线切口,从脐部向后延伸,根据胎儿大小确定切口长度;腹中线与左右乳静脉间,或左右乳静脉向外一掌宽,从乳房基部前缘开始,向前做一纵行切口,切透皮肤腹横肌筋膜和腹内斜肌及腹外斜肌肌腱、腹直肌、腹横肌肌腱和腹膜,将大网膜前推可见子宫内角大弯。
气管手术:菱形区(指颈前部腹侧面由左右两侧的胸头肌和胸骨甲状舌骨肌所形成的一个菱形小区),于颈腹侧中线上1/3和中1/3纵行切开皮肤5-7cm,锐性和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胸骨舌骨肌,暴露气管,在3-5气管环纵行切开气管。
如何进行膀胱穿刺:耻骨前缘3-5cm处腹白线一侧腹底壁上。
如何进行心包穿刺和胸腔穿刺:心包:左侧胸壁下1/3与中1/3交界处的水平线与第4肋间隙交点处。胸腔:肩端水平线与第4-7肋间隙交界处,若积液穿刺点在第4-7肋间隙下1/3处,若气胸穿刺点在上1/3。
脾摘除手术:沿剑状软骨向后在正中线切开皮肤8-10cm,分离皮下组织即可见腹白线,切开一小口进腹腔。脾位于胃底左后方,大网膜的浅层内。自膈左脚、胃左侧面及左肾分离腹膜和结缔组织,在脏面脾门所在处切断血管与神经,取出脾。卵巢摘除手术:术部常在腹中线,在腹中线脐后方开始向后切开腹壁6-12cm,打开腹腔。分离卵巢囊暴露卵巢,切断卵巢背侧系膜缘系膜及血管、淋巴和神经。
胃切开手术:腹底壁剑状软骨后方至脐部间腹中线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腹白线,切开腹白线和腹膜,打开腹腔。
犬的项韧带与牛有何不同:犬起自枢椎棘突,无板状部,只有索状部;牛起自枕骨,特别强大,分为左右两半,每半又分为索状部和板状部。
犬的荐结节韧带与牛的荐结节阔韧带有何不同:牛的荐结节阔韧带呈四边形板状,形成骨盆的侧壁起始于荐骨侧缘及第1-2尾椎横突,止于坐骨棘及坐骨结节,韧带缘与坐骨小切迹形成坐骨小孔,前缘凹,与坐骨大切迹形成坐骨大孔。犬的从荐骨尖的后外侧和第一尾椎的横突伸至坐骨结节的外侧角。不形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犬膝关节韧带特点:由股骨远端、膝盖骨、胫骨近端组成,分成股膝关节和股胫关节,股膝关节由膝盖骨和股骨滑车组成,前方有膝关节,两侧有内外侧股膝韧带;股胫关节由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组成,两骨间有内外侧半月板,使关节面吻合;主要的韧带有前、后十字韧带、内、外侧侧副韧带、半月板韧带。
咽结构: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鼻咽部位于软腭背侧,向前经2个鼻后孔与鼻腔相通,向后与喉咽部相通,其侧壁上有咽鼓管的咽口。口咽部位于软腭腹侧,向前通口腔,向后连接喉咽部,外侧壁上有扁桃体窝,内有腭扁桃体。喉咽部为咽的后部,位于喉的后部,位于喉的背侧,向后通食管和喉。犬喉的结构与牛有何不同:(1)犬喉腔在声门裂以前的部位称喉前庭,其两侧凹陷为喉侧室,反刍兽无喉前庭。(2)喉软骨:犬、牛
会厌:呈铲状,下部狭窄;位于最前面,较短,呈卵圆形,表面覆盖有粘膜合称会厌。甲状:呈U形,开口朝向背侧,甲状软骨板短而高,喉结发达;最大,呈弯曲板状,分为一甲状软骨体和两侧甲状软骨板,体构成喉腔底壁,板构成喉腔侧壁。勺状:小,形状不规则,左右软骨间有小的勺间软骨;呈角锥形。环状:呈环形,分为背侧的板和腹侧的弓,板的前缘有小面与勺状软骨成关节;由环状软骨板和弓组成,板较宽呈四边形,形成喉腔的背侧壁,弓较窄呈弓形,构成喉腔的腹侧和外侧壁。
犬的腮腺管径路与牛有何不同:犬的开口于相对第3上颊齿的颊粘膜,有时可见小的副腮腺;牛的伴随颌外静脉延咬肌腹侧缘及前缘延伸,开口于第5上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
犬恒齿:2×(3·1·4·2/3·1·4·3)=42 乳齿:2×(3·1·3/3·1·3)=28 牛恒齿:2×(0·0·3·3/4·0·3·3)=32 乳齿:2×(0·0·3·0/4·0·3·0)=20 犬肾横切面结构:光滑单乳头,最外层有脂肪囊包裹,外层包裹一层薄层纤维膜。由皮质和髓质组成,外周为皮质中央为髓质,新鲜肾的皮质上可观察到点状的肾小球,髓质呈放射状汇于中央的空腔,突入肾盂的纵嵴称肾嵴,朝向肾门,肾盂突入肾椎体之间的部分称肾盂隐窝,肾乳头连成嵴状,肾门处肾表面向内的凹陷称肾窦。犬的二腹肌特点:发达,起于枕骨的髁旁突,止于下颌骨体,分为前腹和后腹,但两肌腹没有明显界限,接合于一起,无中间腱,仅有一个肌腹,前腹由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后腹由面神经支配。前后肢通常经什么静脉输液:前肢:头静脉,副头静脉。后肢:外侧隐静脉,足背静脉。在犬后肢可通过什么动脉探取脉搏:股三角内的股动脉
犬骨质的眼眶与牛有何不同:额骨的颧突与颧骨的额突没有连接在一起,颧弓没有闭合形成眼眶。
头部
1.翼点(P7):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额、顶、颞、蝶四骨在此相接,多呈“H”形的缝。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上述动脉的断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2.乳突(P7):位于耳垂后方,其根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孔出颅。在乳突后部的颅底内面有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3.枕外隆凸(P7):位于枕骨外面正中向后的最突出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枕外隆凸向两侧的弓形骨嵴称上项线。枕外隆凸的下方有枕骨导血管,颅内压增高时此导血管常扩张,施行颅后窝开颅术若沿枕外隆凸做正中切口时,注意勿伤及导血管和窦汇,以免导致大出血。4.面动脉压迫止血部位(P8):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处,可以触及面动脉的搏动,面浅部出血可压迫此处止血。5.面神经(P9):行于面神经管,由茎乳孔出颅向前外穿入腮腺内先分上、下两干,再各分为数支并相互交织成丛,最后呈扇形分为五组分支,由腮腺上缘、前缘及下端穿出,支配面肌和颈阔肌。①颞支—额肌、眼轮匝肌上份
②颧支---颧肌、眼轮匝肌下部、提上唇肌
③颊支(伴腮腺管走行)--颊肌、口裂周围诸肌 ④下颌缘支—下唇诸肌及颏肌
⑤颈支(行于颈阔肌深面)---颈阔肌 6.腮腺鞘(P10):腮腺咬肌筋膜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分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7.腮腺鞘的结构特点(P10):
①腮腺鞘与腮腺结合紧密,并发出许多间隔深入腺体,将其分隔为许多小叶。因此,腮腺化脓时可形成多个散在的小脓灶,不易扩散,在切开排脓时,应注意引流每一个脓腔。
②腮腺鞘的浅层致密,而深层薄弱且不完整,在茎突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部经此与咽旁间隙和翼下颌间隙相通。故腮腺化脓时,易穿过深层,扩散到咽旁间隙,形成咽旁脓肿。8.腮腺床(P10):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9.腮腺管(P10): ①行程:长约5-7cm,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颧弓下一横指处前行于咬肌表面—咬肌前缘—穿颊脂体及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上的腮腺乳头。②开口部位: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的腮腺乳头,临床可经此乳头插管, 进行腮腺造影。
③体表投影:自鼻翼肌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10.穿行腮腺的结构(P10):在腮腺内有血管和神经纵横穿行:
①纵行结构:a颈外动脉
b下颌后静脉
c颞浅动、静脉
d耳颞神经
②横行结构:a上颌动、静脉
b面横动、静脉
c面神经及其分支 上述血管和神经由浅入深依次为:(面N—下颌后V—颈外A—耳颞N)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 11.面神经在颅外的行程中,因穿腮腺而分为三段(P11): ①第一段为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 ②第二段为腮腺内段;
③第三段为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形成5组分支)12.面侧深区内容(P13):
①翼内、外肌
②翼静脉丛 ③上颌动脉 ④下颌神经
13.翼静脉丛(P13):①位于翼内肌、外肌与颞肌之间 ②收集深部静脉血,汇入上颌静脉 ③交通:上→卵圆孔、破裂孔→海绵窦
前→面深静脉→面静脉
翼静脉丛位于翼内、外肌于颞肌之间,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回流至下颌后静脉。翼静脉丛通过面部的深静脉与面静脉交通,并经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交通,故口、鼻、咽等部的感染可沿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14.上颌动脉(P13):平下颌颈高度起自颈外动脉,经下颌颈深面入颞下窝,行经翼外肌的浅面,经翼外肌两头间入翼腭窝。上颌动脉以翼外肌为标志分为三段: 第一段:下颌段。主要分支有:①下牙槽动脉②脑膜中动脉 第二段:翼肌段,为最长的一段,分支至咀嚼肌
第三段:翼腭窝段。主要分支有:①上牙槽后动脉②眶下动脉 15.下颌神经(经卵圆孔穿出)分支(P14): 颊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16.咬肌间隙(P15):
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内有咬肌动、静脉及神经。交通:下部前方邻—下颌第3磨牙。17.翼下颌间隙(P15):
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下牙槽动、静脉通过。交通:翼下颌间隙--下颌切迹--咬肌间隙。前邻-颊肌
后为-腮腺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即将麻醉药注射于此间隙,牙源性感染常累及此间隙。18.额顶枕区软组织由浅入深可分为五层(P16):①皮肤②浅筋膜
③帽状腱膜及枕额肌④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⑤颅骨外膜 浅部三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临床上常被合称为“头皮”。
19.头皮的血管和神经位于浅筋膜内,且多相伴呈辐射状走行,按位置和分布,可分为前、后两组(P16):
前组:滑车上动、静脉和神经, 距正中线2cm
眶上动、静脉和神经, 距正中线2.5cm 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
20.颅顶的血管和神经行径及分布的临床意义(P16): a.神经分布重叠,麻醉时应扩大面积。
b.血管丰富有广泛的吻合,头皮撕裂时不易缺血坏死。
c.血管与神经从颅周围向颅顶走行,行头皮单纯切开术时,应采取放射状切口。d.开颅手术作皮瓣时,皮瓣的蒂应在下方,以保留蒂内的血管和神经主干,并有利于皮瓣的成活及保留感觉功能。21.颅前窝(P18):
筛板骨折,可产生脑脊液鼻漏、嗅觉障碍 22.垂体肿瘤可压迫的毗邻结构(P18):
垂体的毗邻:前方—鞍结节、交叉沟
后方—鞍背
两侧—海绵窦
顶—鞍膈
底—邻蝶窦
垂体前叶的肿瘤可将鞍膈的前部推向上方,压迫视交叉,出现视野缺损。
垂体肿瘤向上突入第三脑室,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压增高,向下生长可使垂体窝的深度增加,甚至侵袭蝶窦;若向两侧扩展,可压迫海绵窦,发生海绵窦淤血及脑神经受损症状。23.海绵窦(P18):位于垂体及蝶鞍两侧的双层硬脑膜之间的间隙。窦内有结缔组织小梁,呈海绵状,血流缓慢,易产生血栓。24.颅中窝的临床意义(P20): a.中央部骨折:
①伤及蝶窦—造成血性脑脊液鼻漏。
②伤及颈内动脉及海绵窦—可形成动、静脉瘘,并伴有搏动性突眼症状。③伤及海绵窦脑神经—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及三叉神经刺激症状。b.外侧部骨折:鼓室盖骨折伴鼓膜撕裂—造成血性脑脊液耳漏。25.颅后窝中形成的两个脑疝(P20): ①枕骨大孔疝:枕骨大孔的后上方临近小脑半球下面内侧部的小脑扁桃体。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受挤压而嵌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压迫延髓内的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②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前缘游离,向前延伸附着于前床突,形成一个朝向前方的弧形切迹,即小脑幕切迹。小脑幕切迹与鞍背共同形成一个包绕中脑的卵圆形裂孔。当颅内压增高时,海马旁回和钩可通过此裂孔移至幕切迹的下方,形成小脑幕切迹疝,致使脑干和动眼神经受压,出现同侧瞳孔扩大和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以及对侧肢体轻瘫等临床体征。
第二章
颈部
1.甲状软骨T(P27):上缘约平第4颈椎高度。2.环状软骨C(P27):两侧平第六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及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3.胸锁乳突肌(P27):后缘中点有颈丛皮支穿出,为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阻滞点,即神经点。(神经点—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处,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为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阻滞点)。4.锁骨下动脉的体表投影(P28):
左——左锁骨上小窝至锁骨上缘中点划一弓形线(锁骨上1-1.5厘米高)右——右胸锁关节至锁骨上缘中点划一弓形线(锁骨上1-1.5厘米高)5.臂丛(P28):锁骨中点后方为臂丛阻滞麻醉锁骨上入路的部位。6.颈阔肌(P28):在颈前外侧部浅筋膜内,有菲薄的皮肌,称为颈阔肌。
该肌深面的浅筋膜内有颈前静脉、颈外静脉、颈外侧浅淋巴结、颈丛的皮支以及面神经的颈支等。7.颈外静脉(P29):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下端穿颈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该静脉末端有一对瓣膜,但不能阻止血液反流。当上腔静脉血回心受阻时,可致颈外静脉扩张,因为颈外静脉与深筋膜结合紧密,当静脉壁受伤破裂时,管腔不易闭合,可致气体栓塞。8.颈丛皮支(P29):由神经点或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常为颈部手术阻滞麻醉的穿刺点。包括枕小N、耳大N、颈横N、锁骨上N。9.颈筋膜(P30):即颈深筋膜。分为浅、中、深三层。①浅层(封套筋膜):形成:a.肌鞘: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鞘
b.腺鞘:下颌下腺鞘、腮腺鞘 ②中层(内脏筋膜/气管前筋膜):包裹颈部脏器
形成:a.甲状腺鞘,即甲状腺假被膜
b.气管前筋膜——向下与心包上部相续
c.颊咽筋膜
d.颈动脉鞘——由气管前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③深层(椎前筋膜):位于颈深肌群及颈椎体表面,并续为前纵韧带和胸内筋膜。向两侧覆盖臂丛、颈交感干、膈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包裹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并向腋窝走行,形成腋鞘。10.气管前间隙(P31):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头臂干、左右头臂静脉。儿童有胸腺。11.咽后间隙(P31):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其延伸至咽外侧壁的部分称咽旁间隙。向下至后纵隔。12.椎前间隙(P31):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炎症、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并经腋鞘扩散至腋窝。13.肌三角层次(P33):①皮肤②浅筋膜(脂肪、颈阔肌、浅层血管、淋巴结、神经)③深筋膜浅层(舌骨下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④深筋膜中层(甲状腺、甲状旁腺、喉、咽、气管及食管颈部)⑤深筋膜深层 肌三角浅面的结构由浅入深依次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前静脉、皮神经和封套筋膜,深面为椎前筋膜。肌三角内容(P35):肌三角内含有位于浅层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肌上腹,位于深面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以及位于气管前筋膜深部的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14.甲状腺(P35):①形态:呈“ H”形,分左、右侧叶和甲状腺峡。
②位置:a.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的前外侧,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至第6
气管软骨
b.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甲状腺被膜:分为①甲状腺假被膜(甲状腺鞘)②甲状腺真被膜(甲状腺纤维囊),两者之间的间隙为囊鞘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和甲状旁腺)。甲状腺悬韧带:假被膜内侧增厚形成 15.甲状腺的毗邻(P35):甲状腺的前面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左右两侧叶的后内侧临近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颈交感干相邻。
甲状腺肿大:①向后内侧压迫喉和气管—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声音嘶哑;②向后外方压迫颈交感干—出现Horner综合征,患侧面部潮红、无汗、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16.甲状腺奇静脉丛(P38):两侧甲状腺下静脉在气管颈部前方吻合形成 17.气管颈部的毗邻(P40):前方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和气管前间隙。
气管颈部上端两侧为甲状腺侧叶,后方为食管,在二者之间的气管食管旁沟内有喉返神经上行。其后外侧有颈交感干和颈动脉鞘等。18.下颌下淋巴结(P46):位于下颌下腺附近,收纳眼、鼻、唇、牙、舌及口底的淋巴,汇入颈外侧上、下淋巴结。19.枕淋巴结(P46):收纳项部和枕部的淋巴,注入颈外侧浅、深淋巴结。20.颈外侧区的淋巴结(P47):颈外侧浅淋巴结和颈外侧深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经颈干汇入淋巴导管,可分为①颈外侧上深淋巴结 ②颈外侧下深淋巴结
21.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角淋巴结)(P47):收纳鼻咽部、腭扁桃体及舌根部的淋巴,是鼻咽部、腭扁桃体及舌根部的癌转移较早累及的淋巴结群。
22.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收纳舌尖部的淋巴,舌尖部的癌首先转移至此 锁骨上淋巴结:位于颈横血管周围、锁骨上大窝内,收集头颈淋巴,合成颈干 23.Virchow淋巴结:左颈根部左侧斜角肌处的淋巴结。临床意义:食管下部癌或胃癌转移时,常累及该淋巴结。
第三章
胸部
1.胸骨角(P53):胸骨角两侧连接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平主动脉弓起止处、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和第4胸椎体下缘。2.肋弓(P53):是肝、胆囊和脾的触诊标志。剑突与肋弓构成剑肋角,左侧剑肋角是心包穿刺常用的进针部位。3.胸壁层次组成(P54):由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和肋间肌以及胸内筋膜等构成。
4.肋间神经的皮支呈节段性分布(P55):第2肋间神经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第4肋间神经分布于男性乳头平面,第6肋间神经分布于剑突平面,第8肋间神经分布于肋弓平面,第10肋间神经分布于脐平面,第12肋间神经分布于髂前上棘平面。肋间神经皮支的分布特点有助于测定麻醉平面和诊断脊髓损伤的节段。5.乳房后隙(P56):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因此乳房可轻度移动。乳腺癌时,乳房可被固定在胸大肌上。6.乳房的淋巴回流(P56):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结,引流方向主要有6个: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②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③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④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⑤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交通⑥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时,可侵犯腋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如果淋巴回流受阻,肿瘤细胞可转移至对侧乳房或肝。7.锁胸筋膜(P57):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之间的筋膜称锁胸筋膜。通过锁胸筋膜的结构:头静脉、淋巴管、胸肩峰动静脉、胸外侧神经。8.胸肌间隙(P57):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的间隙称胸肌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和2~3个胸肌间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接受胸大、小肌和乳腺深部的淋巴管,其输出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
9.肋间臂神经(P57):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后支较粗大,称肋间臂神经。肋间动脉、静脉和神经行于肋沟内、肋间内肌与肋间最内肌之间。三者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为静脉、动脉、神经。在肋角处,三者各发出下支,行于肋骨上缘。临床常在肩胛线第7、8肋间中部作胸膜腔穿刺 10.膈的胸肋三角(P60):位于膈的胸骨部和肋部之间,有腹壁上血管以及来自腹壁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过。11.膈的腰肋三角(P60):位于膈的腰部和肋部之间,底为第12肋。腰肋三角的前方与肾相邻,后方有肋膈隐窝,故肾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以免撕破壁胸膜而引起气胸。胸肋三角和腰肋三角是膈疝的好发部位。12.肺段(P64):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肺段呈圆锥形,底位于肺表面,尖朝向肺门。肺段之间含有少量结缔组织和段间静脉,是肺段切除的标志。右肺10个肺段,左肺8个肺段。13.纵膈的侧面观(P66):
①左侧面观:纵膈左侧面的中部有左肺根。肺根的前下方有心包隆凸。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经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和肺根的前方下行,再沿心包侧壁下行至膈。左迷走神经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和肺根的后方下行,在主动脉弓左前方发出左喉返神经。肺根后方有胸主动脉、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等,上方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脊柱和主动脉弓围成食管上三角,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份。心包、胸主动脉和膈围成食管下三角,内有食管下份。②右侧面观:纵膈右侧面的中部有右肺根。肺根前下方有心包隆凸。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经上腔静脉右侧和肺根的前方下行,再贴心包侧壁下行至膈。右迷走神经在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发出喉返神经后,于气管右侧和肺根的后方下行。肺根后方有食管、奇静脉、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等,上方有右头臂静脉、奇静脉弓、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下方有下腔静脉。14.心包横窦(P70):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横窦,可通过一手指。心和大血管手术时,可在心包横窦处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血流。15.心包前下窦(P70):位于心包前壁与下壁反折处的间隙称心包前下窦,深1~2cm,是心包腔的最低部位,心包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第四章
腹部
1.耻骨结节(P79):位于耻骨联合外侧约2~3cm处,系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附着点。耻骨结节外上方1~2cm处即腹股沟管皮下环的位置。2.脐(P79):脐平面通过第3、4腰椎之间。脐平面上方约2.5cm平对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3.半月线(P79):又称腹直肌线或Spiegel线,为腹直肌外侧缘的弧形线。右侧半月线与肋弓相交处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又称Murphys点。4.腹腔主要器官在腹前壁的投影(P79):
①右季肋区:右半肝大部分,部分胆囊,结肠右曲,右肾上部
②左季肋区:左半肝小部分,胃贲门、胃底及部分胃体,脾,胰尾,结肠左曲,左肾上部
③右腹股沟区:盲肠,阑尾,回肠末端 5.腹前外侧壁包括(P80):
①层次结构:皮肤、浅筋膜、肌层、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及壁腹膜
②局部结构:腹直肌鞘、腹白线、脐环、腹股沟管及腹股沟三角 6.脐平面以下的浅筋膜分浅、深两层(P80): 浅层为含大量脂肪组织的Camper筋膜(又称脂肪层)向下与股部的浅筋膜相续
深层为富含弹性纤维的膜性层即Scarpa 筋膜,在中线处附于白线,向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一横指处附于股部阔筋膜,内向下与阴囊肉膜和会阴浅筋膜(Colles 筋膜)相续。
Scarpa 筋膜:①位于:Camper筋膜深面,较薄,为富有弹性纤维的膜性层。②附着:向内侧→白线
向下→腹股沟韧带下方一横指处阔筋膜
向内下→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及阴囊肉膜相延续。③Scarpa筋膜与腹壁肌层之间的间隙向下与会阴浅隙相交通。
④前尿道损伤时:(多见于尿道球损伤)
尿液→会阴浅隙→向上→同侧的腹前外侧壁。(但不会越过中线到对侧或向下进入股部)7.联合腱(P84):腹内斜肌与腹横机的下缘呈弓状行于精索的上方,在腹直肌的外侧缘、精索的后方两者呈腱性结合,形成腹股沟镰,亦称联合腱。8.提睾肌(P84):腹横机和腹内斜肌下缘的部分肌纤维沿精索下行,延续为菲薄的提睾肌,包裹精索和睾丸,有上提睾丸的作用。9.腹横筋膜(P84):是贴于腹横肌深面的一层深筋膜
形成结构有:①腹股沟管深环:a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呈漏斗状突出,其起始处呈卵圆形的孔
b内侧缘有凹间韧带及腹壁下动、静脉
②凹间韧带:腹横筋膜在腹股沟管深环内侧缘增厚而成,修补斜疝时,缝合凹间韧带可紧缩腹股沟管深环
③精索内筋膜:腹横筋膜在深环处向外突出并包裹精索而成 10.腹壁下动脉(P85):于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起于髂外动脉→经腹股沟管深环内侧→达腹膜外组织内上行→ 经半环线→上行于腹直肌深面→脐部。体表投影: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与脐的连线。11.腹前外侧壁深层神经(P86):
①第7~12胸神经前支:行于腹内斜肌深面→达腹直肌鞘内 →经腹直肌外缘深面→入腹直肌
经腹直肌作直切口进入腹腔,注意保护肋间神经以免引起肌肉瘫痪、腹壁软弱或膨出
②髂腹下神经 ③髂腹股沟神经 ④生殖股神经 12.腹前外侧壁的薄弱区(P86): ①腹白线:亦称白线,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织而成,上宽下窄。脐以上宽约1~2cm,较坚韧而少血管,因而更明显。在白线处(特别是脐以上),交错的腱膜纤维之间形成一些小孔或裂隙,如腹膜外组织甚至壁腹膜等由此突出,则形成白线疝。
②腹白线的腱膜纤维在脐处环绕形成脐环。若此环薄弱、发育不良或残留有小裂隙,可发生脐疝,最常发生于25~4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反复妊娠和肥胖是最重要的诱因。
③腹股沟管:是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约1.5cm处由肌和筋膜形成的潜在性裂隙,长约4~5cm,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经过,是腹前外侧壁的重要薄弱部位,是发生腹股沟斜疝的部位。有两口四壁。13.腹股沟三角(P88):又称Hesselbach 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
临床意义:由腹股沟三角突出的疝,称腹股沟直疝。14.结肠上区(P89):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主要有食管腹部、胃、肝、肝外胆道和脾等结构。15.胃的位置(P89):胃中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1 腰椎下缘右侧 16.胃周围的韧带(P90):
①胃结肠韧带:胃与横结肠之间的大网膜根部的前两层,内有胃网膜左、右动、静脉走行 ②肝胃韧带:(左侧大部)连于膈、肝静脉韧带裂与胃小弯之间,内有胃左、右动、静脉走行。
③胃脾韧带:胃大弯左侧与脾门之间的双层腹膜皱襞,内有胃短动、静脉、胃网膜左动、静脉。
④胃胰韧带:胃幽门窦后壁至胰头、颈或颈与体的移行处的腹膜皱襞。
临床意义:施行胃切除术时,将此韧带切开并进行钝行分离,可游离出幽门与十二指肠上部的近侧份。
⑤胃膈韧带:由胃底后面连至膈下,内有胃后动、静脉走行。
临床意义:a全胃切除时,先切断此韧带方可游离出胃贲门部和食管。
b胃大部切除时,注意保护此韧带及胃后动、静脉 17.胃周围的血管(P91):
(1)动脉:均来自腹腔干及其分支 ①胃左动脉
(肝胃韧带)
②胃右动脉
→胃小弯→胃支→胃前后壁 ③胃网膜右动脉 ④胃网膜左动脉
⑤胃短动脉 →胃脾韧带内→胃底
⑥胃后动脉 →胃膈韧带内→胃底后面(出现率72%)⑦左膈下动脉→1-2小支→胃底和贲门(2)静脉
①与同名动脉伴行,汇入肝门静脉系统。②幽门前静脉:手术中辨认幽门的标志。
③胃左静脉、胃后静脉、胃短静脉在胃底处与食管静脉吻合 ④胃胰襞 :门脉高压断流手术寻找胃左静脉的标志 18.膈下间隙(P100):
①位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肝的周围 ②被肝分为肝上间隙和肝下间隙 ③共有七个间隙
肝上间隙:肝与膈之间,被镰、冠状韧带分为: a右肝上间隙
b左肝上间隙
c腹膜外间隙 左肝上间隙又被左冠状韧带和左三角韧带分为: a左肝上前间隙
b左肝上后间隙(共四个间隙)肝下间隙:被肝圆韧带分为左、右肝下间隙,左肝下间隙又被小网膜分为前、后
二个间隙。左肝下前间隙、左肝下后间隙、右肝下间隙(共三个间隙)19.肝门和肝蒂(P100): ①肝门:肝下面的横沟部分
②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合称肝蒂。
肝蒂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a肝左、右管在前,汇合点最高。b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分叉点最低。c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分叉点稍低。20.第二肝门(P101):
概念:在肝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
肝外标志:为沿镰状韧带向上后方的延长线,此线上端正对肝左静脉入肝处,是手术寻找第二肝门的标志。21.胆总管的分段与毗邻关系(P106): ①十二指肠上段(第一段):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自胆总管起始至十二指肠上部上缘。此段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走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术在此段进行。②十二指肠后段(第二段):位于十二指肠上部的后面,向下内方行于下腔静脉的前方,肝门静脉的右方。③胰腺段(第三段):弯向下外方,此段上部多从胰头后方经过,下部多被一薄层胰组织所覆盖,位于胆总管沟中。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时,此段胆总管常受累而出现梗阻性黄疸。
④十二指肠壁段(第四段):斜穿十二指肠降部中段的后内侧壁,与胰管汇合后略呈膨大,形成肝胰壶腹,又称Vater壶腹。22.结肠下区(P111):位于横结肠及其系膜与小骨盆上口之间。此区内有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及结肠等脏器。
23.X线检查时,通常将小肠袢按部位分为六组(P112):
第一组为十二指肠,位于腹上区;
第二组为空肠上段肠袢,居左腹外侧区; 第三组为空肠下段,在左髂区;
第四组为回肠上段,盘于脐区; 第五组为回肠中段,占据右腹外侧区;
第六组为回肠下段,处于右髂区、腹下区和盆腔。24.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P115):McBurney’s 点 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25.阑尾常见的位置和炎症时的症状(P115):
①回肠前位:约占28%,在回肠末端前方,尖向左上,炎症时右下腹压痛明显 ②盆部:约占26%,跨腰大肌前面入盆腔,尖端可触及闭孔内肌或盆腔脏器,炎症时可刺激腰大肌(伸髋时疼痛)或闭孔内肌(屈髋内旋时疼痛),也可出现膀胱或直肠等刺激症状。
③盲肠后位:约占24%,在盲肠后方,髂肌前面,尖端向上,一般仍有系膜,少数在壁腹膜外与髂肌相贴。盲肠后位阑尾炎时腹壁体征不明显,但常刺激髂肌,影响伸髋,甚至形成腹膜后隙脓肿。
④回肠后位:约占8%,在回肠末端后方,尖向左上,炎症时腹壁体征出现较晚,容易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⑤盲肠下位:约占6%,在盲肠后下,尖端向右下方。⑥此外少数尚有高位阑尾(在右肝下方)、盲肠壁浆膜下阑尾以及左下腹位阑尾。26.结肠的淋巴管穿出肠壁后沿血管行走,行程中有四组淋巴结(P118): ①结肠壁上淋巴结:位于肠壁浆膜深面,数量少 ②结肠旁淋巴结:沿边缘动脉排列 ③中间淋巴结:沿各结肠动脉排列
④肠系膜上、下淋巴结:分别位于肠系膜上、下动脉的根部。
第六章
脊柱区
1.肩胛骨下角(P167):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平对第7胸椎棘突。2.脊肋角(P168):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交角,肾位于该角深部,是肾囊封闭常用的进针部位。3.臀上皮神经(P169):第1~3腰椎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组成臀上皮神经,行经腰区,穿胸腰筋膜浅出,越过髂嵴,分布至臀区上部。腰部急剧扭转时,该神经易受损伤,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4.听诊三角(P170):在斜方肌的外下方,肩胛骨下角的内侧有一肌间隙,临床称听诊三角。①境界: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三角的底为薄层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②意义: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5.腰上三角(P171):
①位置: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的下方。
②境界:其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3条与第12肋平行排列的神经。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腱膜的前方有肾和腰方肌。
③临床意义:a肾手术的腹膜外入路必经此三角。当切开腱膜时,应注意保护上述3条神经。第12肋前方与胸膜腔相邻,为扩大手术野,常需切断腰肋韧带,将12肋上提。此时,应注意保护好胸膜,以免损伤造成气胸。
b腰上三角是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腹腔器官经此三角向后突出,形成腰疝。6.腰下三角(P171):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①位置:位于腰区下部,腰上三角的外下方。
②境界:其后上界为背阔肌的前下缘,前上界为腹外斜肌后缘,下界为髂嵴,底为腹内斜肌,顶为皮肤和浅筋膜。
③临床意义:为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可发生腰疝。在右侧,三角前方与阑尾和盲肠相对应,故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三角区有明显压痛。
第七章
上肢
1.提携角(P185):臂轴的延长线和前臂轴之间构成一锐角,称提携角,正常时为10º~15º。若此角大于15º称肘外翻,小于0º称肘内翻,0º~10º称直肘。2.腋淋巴结(P189):
位于腋血管及其分支或属支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可分5群:
①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侧段排列,收纳上肢的浅、深淋巴管。其输出淋巴管注入中央淋巴结和尖淋巴结,也可注入锁骨上淋巴结。
②胸肌淋巴结,位于胸小肌下缘,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胸前外侧壁、脐以上腹壁、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其输出淋巴管注入中央淋巴结或尖淋巴结。③肩胛下淋巴结:位于腋窝后壁,沿肩胛下血管排列,收纳肩胛区、胸后壁和背部的淋巴结。其输出淋巴管注入中央淋巴结和尖淋巴结。
④中央淋巴结:是最大一群腋淋巴结,位于腋窝底的脂肪组织中,收纳上述3群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其输出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⑤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收纳中央淋巴结和其他各群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及乳房上部的淋巴管。其输出淋巴管大部分汇合成锁骨下干,少数注入锁骨上淋巴结。左锁骨下干注入胸导管。右锁骨下干注入右淋巴导管。3.腋鞘(P189):为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脉、静脉和臂丛锁骨下部所形成的筋膜鞘。临床上作臂丛锁骨下部麻醉时,应将药液注入腋鞘内。4.腕管(P203):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5.腕伸肌腱及腱鞘:从桡侧向尺侧排列,依次通过各骨纤维管的肌腱及腱鞘为:①拇长展肌腱和拇短肌腱及腱鞘②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及腱鞘③拇长伸肌腱及腱鞘④指伸肌腱与示指伸肌腱及腱鞘⑤小指伸肌腱及腱鞘⑥尺侧腕伸肌腱及腱鞘。
第八章
下肢
1.颈干角(P221):股骨颈与股骨体长轴之间向内的夹角叫颈干角,正常成人约125°~130°。大于此角为髋外翻,小于此角为髋内翻。2.大隐静脉(P226):全长约76cm ①起止与行程: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踝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隐股点。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经内踝前方约1厘米处→小腿内侧→膝关节内侧→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大腿前面→隐静脉裂孔→穿过筛筋膜,注入股静脉。②属支:汇入股静脉前,大隐静脉收纳了五条属支:即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 ③临床意义: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时,须分别结扎并切断各属支,以防复发。3.股三角(P229):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向下与收肌管相续。
①境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自外侧向内侧分别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②内容:股三角内的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股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组织等。股动脉居中,于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成。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掌握此种关系可便于股动脉压迫止血,股动、静脉穿刺及股神经麻醉时的定位。4.股环(P230):股管上口称股环,卵圆形,其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5.踝管(P240):踝后区的深筋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又称分裂韧带。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和内踝共同围成踝管。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动物医学 班级:动医1101 姓名:陆亚琦 学号:20110202540
病理解剖学实习报告
尸体剖检是运用兽医病理学知识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来诊断和研究疾病的一种方法。病理解剖学的研究主要依靠这种方法,在临床时间上则经常应用这种方法对病畜进行死后诊断。学会动物的尸体剖检方法和程序。
为了全面而系统地检查尸体所呈现的病理变化,尸体剖检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对于家禽的解剖,就是通过家禽的身体进行剖解。眼观家禽的各个器官,通过观察各个器官的形态、颜色、大小、状态等来判断家禽是否患病。将家禽放血致死。放入含有消毒液的桶内,对家禽进行腿毛。完毕后进行解剖,观察。最后进行总结。
病禽外观检查线观察群体病禽的营养状况:羽毛是否蓬乱、污秽及有无脱毛等现象;皮肤有无淤血、出血、肿胀节假等;在检查天然空有无分泌物流出,分泌物的颜色、性状如何,数量多少等;还要个别检查可视粘膜的色泽,是否有充血、淤血、出血、贫血等病变;观察泄殖腔周围的有无粪便污染,粪便颜色、气味如何;关节、腿、爪有无肿胀、扭曲、粗大、变形或其他异常。我们组的鸡右爪肿胀,耽误其他病理症状。
体腔的剖开先用水浸湿尸体以防羽毛飞扬和粘手影响操作,然后先将腹壁和大腿内侧的皮肤切开,用力将大腿按下,使髋关节脱臼,将两大腿向外展开,从而固定尸体。再于胸骨末端后方将皮肤横切,与两侧大腿的竖切口连接,然后将胸骨末端后方的皮肤拉起,向前用力剥离到头部,使整个胸腹及颈部的皮下组织和肌肉充分暴露,以便检查皮下组织和肌肉是否存在病变,如水肿、出血、结节、变性、坏死等。然后在胸骨后腹部横切穿透腹壁,从腹壁两侧沿肋骨头关节处向前方剪断肋骨和胸肌,然后握住胸骨用力向上向前翻拉,去掉胸骨露出体腔,观察内部情况(如位置、颜色、腹水性状、有无肿胀、充 血、出血、坏死等)。
用手指伸到肌胃下,向上勾起,从腺胃前端剪断,在靠近泄殖腔处把肠剪断,将整个消化道连同脾脏取出。小心切断肝脏韧带并连同心脏一起取出。把卵巢和输卵管取出,使肾脏和法氏囊显现出来。用小镊子将陷于肋间的肺脏完整取出,从嘴角一侧剪开至食管和嗉囊,把气管剪开。从鼻孔上方切断鸡喙,露出鼻腔,用手挤压,检查分泌物的性状和鼻腔及眶下窦有无病变。剪开眶下窦,剥离头部皮肤,用弯尖剪剪开颅腔露出大脑、小脑。在大腿内侧剪去内收肌,暴露出坐骨神经。
胸、腹腔检查。胸、腹腔内有出血点、出血斑,可见于传染病型败血症;胸、腹腔内有积血或血凝块,多是腔积血;腹腔内有大量清亮透明或淡黄色的液体,常见于肝硬化、腹水症等;若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并致使各脏器粘连在一起,多见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腹膜炎或陈旧性卵黄脱落症;雏鸡腹腔内有大量黄绿色渗出液,常见于硒VE 缺乏症,这一病变多与上述皮下肌间的病变相一致。
呼吸道检查。鼻腔内渗出物增多或充满粘稠脓性液体,多见于传染性鼻炎、禽霍乱、禽流感、支原体肺炎和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肿头综合征等。气管内有覆膜,可见于黏膜性鸡痘;气管内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可见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支原体肺炎、新城疫等。喉头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常见于传染性喉气管炎。
肺脏检查。检查肺脏时,若发现有大面积硬结肿块,可能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马立克氏病。雏鸡肺上有灰白色坏死灶或灰色肝变区并伴随有心、肝等器官变性、坏死的病变,多见于雏鸡白痢;若肺脏上有米黄色小结节,可见于霉菌性肺炎;肺脏呈灰红色,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常见于大肠杆菌病;肺部以瘀血、水肿和实变为特征,有时见到黑紫色坏疽样病变,应为肺型葡萄球菌病。气囊增厚、浑浊并有干酪样渗出物,可见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败血症型支原体病、新城疫等。气囊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常见于大肠杆菌病或沙门氏菌感染。
消化道检查。剖检时见口腔、咽部、食道有黄白色脓液状小结节,多为 VA 缺乏症;有片状烂斑或溃疡,多为VB2 缺乏症;腺胃乳头充血、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带状出血,多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或新城疫或禽流感;;腺胃肿胀、增厚、有肿块或结节,多见于马立克氏病或寄生虫病或腺胃炎。肌胃角质层发生溃疡,多见于长期采食霉变饲料或日粮中铜含量过高;腺胃、肌胃萎缩,多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日粮过精,砂粒采入量过少。小肠黏膜充血、出血,见于球虫病、新城疫、禽流感、禽霍乱、中毒等。盲肠有出血、肿胀、糜烂、溃疡,多见于传染性法氏囊病和新城疫;肠黏膜弥漫性充血、出血,整个肠道呈紫红色,多为大肠杆菌病;盲肠有出血、坏死,多为球虫病(以出血为主)或盲肠肝炎(以坏死为主);见肠黏膜上有肉芽肿或肿瘤,应考虑为结核病或马立克氏病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肝脏检查。肝脏肿大呈暗红褐色,横切面流出大量的暗红色的凝固不良的血液或见到多量黑紫色血凝块(陈旧禽尸),应为肝瘀血(但要注意与死亡倒、卧、侧形成的坠积性瘀血相区别);若是肝表面有多个灰黄色或灰白色增生性结节或油脂状肿瘤结节,多为马立克氏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核病等;肝脏肿大呈紫红色或铜锈色,被膜增厚并有渗出物附着,可见于大肠杆菌病;肝脏肿大并有粟粒大小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灶,表面可见出血斑点,多见于禽霍乱、沙门氏菌病,而卡氏白细胞虫病多以肝脏表面有芝麻至绿豆大小出血斑点的病变为主;肝有结节状凸凹不平的肿胀物或体积缩小,硬度增加,多为肝癌或肝硬化;肝表面有鱼眼状溃疡灶或葡萄样坏死灶(中央部为灰黄色坏死,周边有出血环隆起),应为肝炎;肝脏明显肿大,呈灰黄色或土黄色,脆性增加,油腻光滑,常是脂肪肝的表现;若肝肿大呈淡紫红色,多是葡萄球菌病。有时,大肠杆菌病、腹水综合征、支原体病、包涵体肝炎等可出现包膜下血肿或发生肝破裂。
脾脏检查。脾脏肿大变圆,表面有灰白色油脂样增生结节或散在有细小白点,可见于马立克氏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脾脏高度肿大,被膜紧张,色泽暗紫,脾髓软化如泥,往往是急性细菌性败血症(如巴氏杆菌病);脾脏被膜增厚并伴有絮状渗出物附着,可见于腹腔内炎症、内脏型马立克氏病或坠卵型腹膜炎;脾轻度肿大,多为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心脏检查。心包腔内有黄白色渗出物,发生绒毛心或心外膜和心包膜粘连在一起,可见于纤维素性心包炎、沙门氏菌病、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等;心脏有肉芽肿,心脏变形,多为雏鸡白痢病;心包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多为内脏型痛风病;心包扩张,内积多量透明液体,心室扩张,体积增大,多为肉鸡腹水症;心外膜下出血,心尖及心冠脂肪组织上有出血点、出血斑,可见于许多急性传染病(如禽流感、禽霍乱、新城疫、鸡伤寒等);心肌有片状或带状坏死灶,可见于雏鸡白痢、白肌病;心肌有瘤状物,见于马立克氏病;心脏扩张,心肌色泽变淡,多见于硒-VE缺乏症。
肾脏检查。肾脏被膜上有灰白色粉末状物沉积,多因饲料配合不当,钙、磷比例失调或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引起;肾脏内部有黄白色微细颗粒沉着或出现结石,多为尿酸盐沉着、VA 缺乏、重金属中毒、尿毒症、沙门氏菌感染等疾病引起。肾脏肿大并有肿瘤出现,多见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
法氏囊检查法。法氏囊是禽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上有结节性肿瘤多见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法氏囊增大或萎缩,可能为马立克氏病;法氏囊充血、出血、水肿、坏死,有些病例呈紫葡萄状,有些病例呈胶冻样,内含多量脓性黏液,为传染性法氏囊病;这些病例有时还伴有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分泌物增多。在病程后期,可见法氏囊萎缩,囊内有黄色絮状物或干酪样物质。
生殖系统检查。剖检时,应重点检查卵巢、输卵管、等病变。卵巢水泡样肿大,见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马立克氏病;卵泡异形、出血、灰暗、坏死、破裂、萎缩,多见于急性大肠杆菌病、雏白痢等;输卵管苍白、萎缩或输卵管及子宫黏膜肥厚(产无壳蛋、异常蛋者)并可见管腔内有白色渗出物或干酪样物,见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减蛋综合症。
神经系统检查。脑膜出血水肿,脑实质灶状软化,坏死组织呈灰白色豆腐脑样变,病久死亡者可见到脑内有黄绿色浑浊的液体,多见于幼雏缺硒及VE缺乏症;若发现剖检病例之神经干(臂神经、坐骨神经)呈水肿样,比对侧神经粗大2~3倍,在同一条神经干上还可见到若干个小结节,使神经变得粗细不匀,并呈现灰白、灰黄色变化(正常颜色为银白色),病禽临床表现劈叉式姿势,应为马立克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