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学习体会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管理学学习体会(精选9篇)

教育管理学学习体会 篇1

《学校管理学》虽然只是我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众多学科之中的一门,但其学习意义和对我的影响都是不可小视的。

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的活动,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的科学。学校管理则是管理者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对学校管理对象诸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一最佳达成学校管理目标的有效活动和动态过程之总和。关于学校管理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科,理论界一般将其概括为教育性质伦、管理性质伦和边缘性质伦三种。学了这门学科之后,我自己对于学校管理学这门学科也有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我的看法也许很肤浅,甚至还有错误,仅谈谈我管中窥豹所得的一点体会。

在我看来,学校管理学横跨了两个学科:“学校”代表教育学科,“管理”代表管理学科,而学校管理学的学习意义就是用管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去管理教育,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并且有几大的可能将来就从事教师行业,这门学科帮助我从理论化的角度明晰了未来教育管理的方向,并由理论指导实践,确定我的教育管理手段。对于一名预备教师而言,与其自身所处地位最贴切的就是教师的自我管理和教学工作管理两方面。在我大二时,我的一位任课老师在课间与我们闲聊时,告诉我们现在的老师工作压力特别大,甚至有名校老师通过自杀这种极端方式来逃避工作压力。听到这样的事,我心里很难过。用客观的眼光看待这件事,我们能得到两个结论。其一:这位老师不懂得如何排解压力,情感过于脆弱。要知道,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必然会带来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学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老师的工作压力也会变大。选择自杀的方式来对比压力是一种懦弱且不负责任的行为。其二:这位老师应该是一个有上进心且负责任的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要求严格的教师,才会感到强大的压力。作为一名预备教师,一般教师会有的压力,在我们未来的工作中也必然会遇到,那么到底如何排解压力,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呢?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热爱教师这个行业。现在被人说得最多的就是教师应该爱学生,其实,我认为,教师更应该爱教育,爱这份工作,才能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其次,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提高文化素质,教师要做到“学而不厌、知识渊博”,这样,我们未来的工作更加顺畅,有强大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教师会有更强大的自信心,面对教学难点会产生更多的想法和解决方法,不知不觉中就降低了我们的工作难度,帮助教师获得工作上的成功。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心理素质,要有一颗坚强的心。教师是一项社会性工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个性独特的个体,这些不同的个体使教师的工作充满了创新性和挑战性。此外,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指标,甚至是来自社会、家庭的殷切期待,都在考验着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老师在课上也提到,教师在“坚持工作”的同时,也要保持“身心健康”,教师不仅要管理好自身的专业学习,也要正确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教师的工作管理不仅有物质方面,也有精神方面。物质方面教师自身无法做出多大的改变,那么我们就努力让自己内心强大。

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我想,对于新手教师而言,最难的莫过于课堂的纪律管理。在教学工作组织管理上,王老师在课上给我们提了四点建议,让我思考最深的是“科学安排好教学工作时间”这一点。这一点人人都会说,听起来似乎还很容易操作。一般来说,老师都会在课前准备一个教案,把上课要讲的内容划分成几个环节并预先设定好每个环节要花费的时间,以保证老师教学有条不紊,学生学习也能充分扎实。但这也只能说明老师“安排好教学工作时间”,如何做到“科学”呢?结合专业知识和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知识,我们都知道,小学老师的教学手段要形式多样。对比于中学和大学的老师,小学老师的简笔画,讲故事,动画课件,唱歌表演等,可以不精通,但必须面面俱到,有所涉猎。小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还不强,学习这些教学手段就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科学安排好教学工作时间,合理组织教学环节,就要让学生再上课的过程中有精神愉悦,注意力放松的时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喘一口气,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因而,适时地喊学生回答问题,在恰当的时间做一个小游戏,画一幅简笔画,或在学生疲惫的时候用多媒体营造一个情境,让学生边思考,边欣赏。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有些老师课上的重点没有讲完,一直拖到第二节课上课前一两分钟才下课,那么,下一节课的老师甚至会让我们伏在桌上,放松精神,放空思路休息一会儿,再投入接下来的学习。用五分钟的休息时间换四十分钟的高效学习,这同样也是科学安排教学工作时间的一种方式。

教育管理学学习体会 篇2

关键词:学习,预警机制,朋辈心理辅导,教育管理

随着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不断加剧,造成高校因经济困难和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不断增多,出现厌学、考试作弊等现象,这些都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就我校的教育实践来看,可以从学习预警机制中发现问题,用朋辈心理辅导来解决问题,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1 学习预警

1.1 学习预警的概念

“学习预警”是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针对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提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1]。

1.2 学习预警的特点

改变传统的“事后处理型”管理为“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主动管理、及时采取措施、全过程监控、持续追踪、充分沟通、利用预警信息系统。

预警信息系统实质上是一种帮助管理人员迅速观察、发现、分析、判断问题和作出反应的工具,已经成为台湾地区各高校一项必要的制度[1],在大陆地区,随着学分制的推广也逐步被重视起来 [2,3]。

2 我校大学生学习预警调查

2.1 调查结果

我校于2005年出台了《西南科技大学学生学习预警暂行办法》,该办法中规定“教务处负责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进行实时跟踪,对于每学期不及格课程达到15学分的同学提出警示。本文随机选取了某学院2009年度第二学期中受到预警的学生进行了初步分析,如表1~表3所示。

在与学生的面谈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放弃学习,出现多科成绩不合格,有很多学生甚至连参加考试的勇气也没有。

从表2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高年级出现学习预警的人数远远高于低年级。

在专业分布上,C专业出现学习受预警的学生占其专业人数的比例最高,已经接近十分之一。

2.2 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数据中我们发现:

(1) 沉迷网络游戏已经是影响我院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原因。而学生是如何开始走进网络的,或者说是什么因素让他走近网络的,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而用什么力量把学生拉出网络是更需要我们探索;

(2) 高年级出现学习预警的人数远远高于低年级。其中的原因需要深究,如何让更多受预警的学生按时顺利毕业又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3) 一个专业中有近十分之一的学生出现预警状态。这更需要我们去探讨,是专业设置上的问题还是学生本身的问题。

从我校学习预警机制的实践效果看,学习预警机制可以较好地帮助管理者发现大学生学习过程的重大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而在众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则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3 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可看成是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活动,是一种“准心理辅导”或者“非专业心理辅导”,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只是带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动。朋辈心理辅导员所做的主要是倾听当事人的困惑与烦恼,在一定层面上给予当事人安慰和支持,很少涉及深层心理问题的处理[4]。

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发展至今,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仍有欠缺,数量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因而培养一大批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不足和需求较大之间的矛盾。

3.1 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

朋辈指的是“朋友”和“同辈”,在高校就是年龄相当的大学生。关于朋辈心理辅导,国内外专家有多种定义,格雷和霆多尔(Gray & Tindall, 1978)对朋辈心理辅导定义为:“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包括一对一的帮助关系,小组领导关系、讨论领导关系、劝告、教学,以及人际间发生的各种帮助活动”。我国专家认为朋辈心理辅导是指非专业工作者就当事人提供的情况和要求,与当事人一起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商讨,帮助当事人更有效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5]。

3.2 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了解大学生对待朋辈心理辅导态度和看法,我们在学校中随机挑选了一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4~表6所示。

表4显示,大学生在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求助的是自己或者同龄人,涉及学习、生活的重要方面。在与同龄人沟通后“使情绪自己的好转”,也会“使自己的认识和观念发生变化”。同龄人能够起作用主要取决于“陌生感少,便于辅导,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可及时发现问题”。这充分说明在高校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存在实际需求。

表5显示,大学生愿意为同龄人提供类似朋辈心理辅导的帮助,并且愿意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表6显示,朋辈心理辅导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因而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是解决大学生学习过程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现在的大学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愈益广泛和沉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这些心理问题又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性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疾病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而其中真正严重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处理的学生人数其实并不太多,大部分学生表现出的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由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来处理。朋辈心理辅导系统可以使受助学生在接受个人或是团体的辅导后,掌握了基本的心理调节方式和技巧,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后就可以自己进行调整, 逐渐提高和改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6]。

4 结 论

学习预警机制可以较好地帮助管理者发现大学生学习过程的重大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朋辈心理辅导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因而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是解决大学生学习过程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华金秋.台湾高校学习预警制度及其借鉴[J].江苏高教,2007(5):136-138.

[2]顾兴强.学分制高校学生学习预警机制的构建[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1):9-11.

[3]任虹灿,李世晨.学分制环境下学习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0):2432-2434.

[4]于秀丽,杨文新.构建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新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36-38.

[5]颜农秋.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5-6.

上海访学教学管理心得体会 篇3

一、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

1、教师的工作目的,决定教师工作的动力的大小。

教师有什么工作目的,就有着对应的工作态度。一个人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目的如果仅仅为了工资,抑或仅为了教师编制的身份,甚至只是为了在找到跟好工作前的过度,那这个人在教学上花大量心思的可能就不大,因为他缺乏工作的动力。反之,一个人选择教师作为职业是因为自己喜欢当老师,希望把教师作为事业来做,他就会在工作中爆发出巨大的积极性,主动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知识、研究环境,以期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

2、教师教学的目的决定着教师教学的思路。

如果教师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工作中就会想法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教学成绩自会提高;如果教师教学仅仅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在教学中的一切行为都会围绕如何做题展开,教学成绩不一定提高,即使成绩提高,学生也不一定满足社会的要求,因为这不符合是会发展的要求。

3、新教师的培养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

听了格致中学两名新教师的课,给我极大的震撼,让我在一次认识到:每一个学校的发展都需要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努力,学校必须要选拔能扎根与教育事业的新教师,并辅以相应的措施,把学校好的东西传承下去,同时在培养新教师的过程中,给老教师思想上的冲击,从而促进所有教师的发展。

二、物理教学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特色

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穿插、渗透在所有教学过程中。

物理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教授物理知识,同样应该承担育人的功能。物理学史、物理研究方法的传授讲解,不仅能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思维培养是物理教学的主线。

物理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物理上的公式、结论不过是思维的结果。学生学会了思维方法,就掌握了如何去学习,这不仅在让学生掌握了现在的物理知识,还让学生具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3、物理实验室是物理教学的灵魂。

教育管理学学习体会 篇4

各位领导、同志们:

4月19日,省、市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后,邱虹书记在4月22日全区重点项目推进会上对我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行了动员。5月15日,区委组织部又对全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按照中央、省、市、区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今天我们召开全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安排部署会,主要目的是动员全局党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

今天参会人员有:民政局班子成员、残联领导干部、全体党员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另外还有老党员、老干部何佳文同志。

今天的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何霞同志宣读《实施方案》和领导小组文件;二是张局作重要讲话。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宣读《屈原管理区民政局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和《关于成立 “两学一做”领导小组的通知》,大家欢迎。

……

教育管理学学习体会 篇5

应有一颗平常心,守住底线、拒绝诱惑;

应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不为钱所动,不为色所迷.然而,廉洁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点一滴养成的,需要矢志不渝的努力。

人们常说“正人必先正己,律己才能律人”,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加强学习,时刻严以律己,时刻警钟长鸣,从“小事”防起,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

一、让廉洁勤政成为习惯,就要加强学习.

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要自觉地加强学习,把加强自身修养作为一个必修课来学习.尤其要学习党中央一系列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大政方针和党内法规,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八项规定》.党员干部要自觉地接受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增强廉洁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只有这样才能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在廉洁自律上甘当先行者、践行者与推动者。

二、以案为鉴,廉洁自律。

在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结合一些反面案例警示教育片,思想受到极大震撼。我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以苦干为乐,以民生为本,处处从大局出发,按制度办事,按原则办事。身为一名教师。更是要坚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严于律己,公正严明,按照制度和规定严格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

深入学习教育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篇6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7-15 阅读:787次

本人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特别是对教学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进一步,下面是本人学习教育科学发展观认识。

教育作为人类最具特色的自觉行为,都是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进行的。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实践出发,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是优先、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上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贯穿于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创新的全过程,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

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教育改革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不断扩张是教育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知识资本的形成,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教育的基础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世纪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促进了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扩张,教育的发展处于最好的时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教育的快速发展使传统教育体制、机制和模式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社会和市场对教育的需要,带来了教育的失范和失序。由于教育是具有先导性,且系统性很强、周期性长、牵涉面广泛的庞大的体系,要把教育的事情办好,最基本的是我们应当客观地、实事求是地面对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如,教育观念滞后,教育结构失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制度和管理僵化,制约了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后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质量都不堪重负;教育的乱收费引起群众的不满等。办教育最需要科学的、严谨务实的作风,切忌浮躁、贪大求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作风,但是,不尊重教育客观规律,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地追求高层次、大规模,组建了不少万人、数万人、十万人的大学,如果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问题和矛盾就会越积越多。盲目、浮燥——这是教育的大忌,是与求真务实相背离的。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看到这些问题,教育的发展及其负面影响将是长远的、不可低估的,甚至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稳定的大局。教育面临这些矛盾和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态度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能采取主观臆断的态度,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教育发展观为出发点,遵循教育的规律办学,求教育发展的态势之真。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也是我党的基本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教育的发展要从我国教育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出发,寻求发展的路径。在发展的问题上,有的人存在短视行为,不顾现实条件,不管有无条件蜂拥而上规模,追求高速度和大发展,这些都是与求真务实的教育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

教育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深入探索、研究“教育”这个客观事物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思考和理论研究过程;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需受教育的群体庞大,而教育经费短缺的国情。彻底转变观念,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教育系统存在的种种复杂矛盾,是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前提和立足点。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教育的迫切要求,一定要树立自觉的、求真务实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科学发展观,这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也是我们立论的基础。

二、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必然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尺度,一种价值。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人是教育的主体,标志着教育是人性化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观。以人为本是新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目的,离开了这个根本原则,教育发展就成了空谈。以人为本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尊重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需要,一切为了现实的、社会的、具体的人。以人为本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纯的、抽象的、自然存在的人,人如果停留在自然状态,仅是纯粹生物意义上的自然存在物。人是社会存在物,是社会化了的人的存在,社会是通过人的自觉、自主、自为的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赋予了人作为社会人的意义价值。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人的价值、人的素质和人的意义的存在。关注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主要环节是接受教育。人的力量、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受动性的,只有当人学习了知识,才有力量。每个人不仅有自我生存的需要,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即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创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虽然我国东部已经成为成功的技术应用者,整个中国正逐步成为技术应用型大国,但是国际核心竞争力偏低,科技竞争力较弱,却是不争的事实。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经济、企业、教育和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只有尽快进行人才开发才能有效地支撑我国竞争力的提升,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人的个性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发展观,超越了只追求某一个方面的片面性发展的局限,肯定了在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关注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人的自觉自为全面发展的主体地位,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重视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做人的人格、肯定人的尊严,就是尊重人的学习、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关键是要关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需要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制度和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使社会全体成员都能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首先,要从观念上重视人的终身受教育权,树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紧迫观念。我国一贯重视学历教育,这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信息、经济瞬息万变,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学历教育,或学校“一次性”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人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也只是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许多知识、技能和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工作的实践和职业的培训中获得的,即使是大学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二年后就有一半已经过时。因此,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培训将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学习化社会,必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和文比水平,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终身学习化社会,既是尊重人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也是广大群众自我完善的迫切要求。

其次,要提供学习化社会的制度保障,建设学习化的社会环境。要打破传统封闭式的办学模式,使学校融入社会,特别是发挥高校建设终身教育的积极作用。为人们提供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终身学习的平台,教育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原则。教育已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仅靠学校或通过单独的机构不能对其社会的一切成员都提供学习的机会。教育现在是、而且将来也越来越是每个人的需要,我们不仅必须发展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而且还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围,把教育的功能扩充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把这个社会称之为“学习化的社会”;我国目前与构建学习化社会还有相当差距。社会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不仅是只满足个人的需要,更重要的意义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是作为社会人的最本质的需要,也是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努力创造学习化的社会环境。传统教育观强调学习是灌输,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以应试教育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学生围着教师转;科学教育观强调学生是主体,学习是独立自主、生动活泼的、自由自觉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围绕学生转。学习化社会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为中心的社会形态,学习成为国家政治和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社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方式、多种层次、多种手段的学习机会,学习成为社会最广泛、最普遍的、人人都能参与的行为。终身教育时代,一切为提高人的素质,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这不仅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仅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是可持续发展

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关于教育发展的新的战略思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把优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平等发展观念注入教育发展的观念中,这既是经济也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首先,教育要优先、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瞻观。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发展速度、发展程度的不是物质资本,而是人力、知识资本,知识贫困是经济贫苦之源。教育是有战略性、先导性的产业投资,教育投资是一种改变人自身、改变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

教育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需要国家、社会和市场共同介入教育,改变教育仅仅是消费投入的错误理念,最关键的是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和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目前我国教育的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用于教育的投入还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指数,这是不符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的,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屏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既是我国教育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个有机的整体,教育是社会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知识经济时代不同于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它是以现代科技为中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教育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居于先导和基础的地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把教育列为“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性行业”。教育在知识经济和知识创新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发展的状况将决定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整体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发展观,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定位,说明各种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滞后性,因此,必须对未来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制订科学的长期、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形成多阶段、多形式、多种类、多层次全方位的大教育系统,这就扩大和延伸了发展的视野,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又要突出重点,着眼于基础教育,正确处理好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政府一方面要切实承担起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完善农村的义务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扩大和发展高等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要尽快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当代教育的整体化改革的趋势不断加强,从教育的理念、体制、结构,到教育的政策、内容、方法、课程等的不断革新,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国民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教育面临着不同的矛盾和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和分配不合理、教育资产的管理体制僵化,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将决定和影响我国教育今后的发展状况,必须进行制度的改革、创新,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为指导,构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财政制度,调动市场和民间资本投资教育,为教育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其次,教育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在社会这个庞大的系统中,教育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的协调发展是研究、寻求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条件。所谓教育协调发展,一是指教育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如与科技系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二是指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诸如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阶段性与连续性教育、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教育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等,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使之协调、均衡的发展。协调得当,相得益彰,达到双赢;否则将两败俱伤,后果严重。协调发展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节点。

第三,教育可持续发展方针的价值观是:教育的平等发展观是对教育价值观的定位,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必然选择,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受教育权利是被世界人权宣言和我国宪法赋予的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平等性更加关注,对受教育的权利更为重视。我国宪法第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利不仅是受宪法保护的法定的平等权利,而且我国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也确立了教育的公平性、平等性,说明我国对受教育平等权的实体立法制度是很重视的。但是如何使受教育权利从法定权利,转化为每个公民的现实权利如何在公民受教育权利被侵害时能得到法律的保障和救济我国在程序法上对教育权利的法律保障还存在较大差距。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从宏观上有城乡之间的教育财政资源的不均等,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国办与民办学校在许多方面的不平等;从微观上有学生与学校、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纠纷时没有教育程序法,如教育诉讼法、教育行政复议法等,导致司法的被动,受教育的平等权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证。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教育必须以全面、协调、平等的发展为基本内容,以整体观、协调观、平等观确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教育管理学学习体会 篇7

外语学能 (Foreign Language Aptitude) 指的是语言学习者能够顺利适应无论是正规的课堂教学或是其他非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 并能充分利用现有学习条件成功习得一门外语 (或第二语言) 的能力。Robinson提出了外语学能综合体模型, 该模型阐明外语学能是由多种因素 (基本认知能力、外语学能综合体、外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语言外部发展四个层面) 构成的复杂系统概念, 充分体现了系统的全面连接性。此外, 该模型所采用的轮状圆形结构充分显示了四个学能层面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 体现了认知与环境的互动, 同时表明外语学能是动态发展的, 而非固定不变的。

二语习得领域里关于认知和情感的相关研究早已表明, 偏向认知功能的外语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语学习的动机, 自我效能感强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被激发。社会工作中的赋权增能理论也认为, 帮助对象 (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具有某方面的潜能, 且这种潜能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 社工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其挖掘并利用这些潜能。因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语言优势 (比如口头表达能力强, 善于唱歌, 善于书面表达, 善于运用语言进行策划, 善于讲英语幽默故事等) , 然后进一步帮助他们找到把自身语言优势、兴趣点和英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一定的策略激发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潜能, 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这对于改善英语学习动机无疑也具有推动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的“拿来主义”

在当今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 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也得以迅速发展, 信息网络以及各种英语学习的App, 尤其是微信 (we-chat) 的发展为英语教与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平台, 而且这些平台凭借其一些独特的特点 (比如学习材料短小简洁、一些学习任务直观有序、参与任务方式互动性强等) , 可以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层次、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的需求。任何人都可以根据需要从中“拿来”各种资料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增添能量和养料。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英语教师在“拿来”各种英语学习材料中需要有很好的“赋权增能”意识, 为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展示如何聪明地“利用权力”, 并赋予学生一定的“权力”, 让他们可以拿来有用的学习资源为自己某一个具体英语学习任务服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为英语学习者赋权增能的一些策略。

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英语学习者赋权增能实践策略

(一) 课前五分钟的“we-chat英语课堂头餐”

“We-chat”来自于目前很流行的微信英语表达, 借用该词还有一重意思是“我们一起聊一聊”, 而不是学一学, 因此学生会有一种比较轻松有趣的感觉。笔者把“we-chat”引入了英语学习课堂的课前三分钟presentation, 我们称之为“we-chat英语课堂头餐”。要求学生课前通过一些微信平台或一些App软件准备3分钟的“we-chat英语课堂头餐”, 并在课堂上以“老师”的身份分享给大家。

首先,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能源”:展示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英语学习资源平台, 分享一些质量较高且形式多样化的英语学习微信公众号, 并具体展示如何查找、如何利用等。例如, 英语美文中一些美句欣赏、21世纪英语中一些与时代密切相连的英语表达、英语经典影视赏析中的经典电影介绍及歌曲欣赏;外教英语课堂资源中的外教视频微课堂中包含的高频词汇配图学习、绕口令、造句子、情感朗读等。还有一些比较有趣的App软件, 像英语流利说App比较适合喜欢模仿、喜欢挑战自己的英语口语的学生;英语海词词典App中的每日热词、每日情景学习、英语美文的每日赏析、每日听力以及口语等比较适合平时的休闲阅读或必要的词汇积累。

其次是“赋权”:下放英语“we-chat”话题以及presentation呈现形式的选择权。学生可以给大家讲解最近的热词以及其在生活中的用法;也可以分享一个美句或者一篇美文, 或者分享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曲, 甚至是一个绕口令。可以自己制作PPT, 或者直接利用网络版的微信平台在电脑上播放给班级同学。

(二) 课堂中的“we-chat小插曲”

注意力尤其是有意注意力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在45分钟的课堂里, 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以及一些语法, 又不时有一些新单词的出现, 个别学生的走神在所难免。因此教师就必须不断添加“we-chat小插曲”以活跃课堂气氛, 创造轻松有趣的课堂学习环境来把他们的“神”拉回来。比如, 在讲到The shock of doing poorly on the exam cured me of being lazy.From then on, I began to devote all of my free time to study.这个句子时, 我就“cure me of being lazy”短语提问了一个问题“Why being lazy is a kind of disease?”然后借用了前几天从微信里看到的“懒癌患者”laziness cancer sufferer这个词, 并把它写在黑板上。学生听了后都“啊?”地抬起头来, 此时我又追加一个问题“Have you ever suffered from being lazy?Or are you a laziness sufferer?”很多学生都兴奋地回答“Yes”并开始了讨论。由于讲解习题而比较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轻松起来。除此以外, 还有一些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小词语也可以成为激起课堂学习兴趣涟漪的小石子。

除了教师在课堂上巧妙“投石”之外, 抓住课堂的一些机会, 让学生体验有趣的网络英语学习也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一节语法课堂上, 我们在讲解一篇小短文时, 英语模块5第29页的一个句子“He had travelled on the plane like this, keeping the tortoise hidden in a blanket.”中, blanket是本单元的一个新单词, 我借用了“security/comfort blanket” (给某人尤其小孩提供安全感的“保护伞”或者“靠山”) 以及“wet blanket” (不受欢迎的人) , 并让学生上网搜索这两个词, 然后请比较会调节气氛的一个学生把搜到的结果读给大家。该同学有声有色的朗读引起了每个同学的兴趣, 接着大家又短暂地讨论了自己小时候的“特别的习惯”, 比如睡觉时喜欢抱着某个玩具小熊, 甚至手里抓着妈妈的头发或枕巾的一角等都可以称为自己的“security/comfort blanket”有个学生指着一位同学椅子后面放着的小毯子说“大家看, 这就是她的‘comfort blanket’!”又引起一阵笑声。相信他们毕业以后在幼儿园工作中碰到此类幼儿时也不会惊讶, 说不定还会想起我们课堂上讨论的security blanket呢。并且课堂上的上网学习体验也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的引导, 学生获得了一种隐形的“增能”。

(三) 现代教育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评价

形成性评价以学习为目的, 注重学习过程, 对于促进学习者发展, 激起学习者阶段性学习动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体多元化评价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质量, 改善评价信息的使用, 增强评价的教育功能, 改善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关系, 因此, 在课前五分钟的“we-chat英语课堂头餐”环节, 在对学生评价之前, 我增加了学生自评以及同伴评价环节。比如, 我对自己的presentation内容感觉怎么样, 我是怎样呈现给大家的, 讲解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什么表现好的地方, 有什么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适当的自评还会促进学生自己对某个学习任务完成的反思, 也有利于自控学习 (self-regulated learning) 习惯的培养。自评之后就是同伴评价, 因为需要对做presentation的同学进行评价, 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不再会有“事不关己”的心态, 而是会全神贯注, 以便能做出准确的评价。在同伴认真听的过程中, 做presentation的同学也会有一种劳动成果得到认可和尊重的自豪感。另外, 有时同伴的话语比老师的话语更有“分量”, 它不仅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动, 提升对评价的兴趣和热情, 还可以提升同学参与英语学习和评价的“身份感”, 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其英语学习的“身份焦虑”。最后, 教师在设置平时的评价任务的时候, 趣味性会更加刺激学习者的参与积极性。

总之, 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英语学习的多重环境、多重资源, 作为英语学习的引领者, 英语教师需要秉承“赋权增能”理念, 精心挑选和“拿来”合适而有趣的英语学习材料和手段, 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 设置多层次不断互动的英语学习环境, 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从而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加]Ken Beatty.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3]吴秀兰.形成性评价在国内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外语界, 2008 (3) .

[4]詹先君.外语学习主体多元化评价的效应研究:以大学英语学习评价为例[J].外国语, 2010 (3) .

[5]赵婷, 李繁.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隐性课程建设[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5 (6) .

教育管理学学习体会 篇8

关键词: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问题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直存在着以下现象: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重结果轻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扮演主角,而学生则成了配角,甚至是观众。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实施高质量的学案导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学案导学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写的学习方案。化学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一、运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我设计学案导学的理念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在编写上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你在课前预习学到什么。课前预习能充分体现学案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我从课程教材整体章节出发,提前确定学案的目标、重点、难点;提前备好学案,并指导学生预习;提前进入课堂角色,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把精心编好的学案导学在课前发给学生,发放学案后,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一是将本主题的旧知识与技能、需注意的误区或问题等进行学法指导;二是叙述本主题的学习目标、意义、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和关键;三是提示预习的方法、需关注的要点。学生在学案导学的指导下对课堂内容自主学习,主动查阅化学教材工具书,掌握化学学习方法和技巧。通过自学,差生可以找出书中重点、难点;中等生能标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进课堂;优等生掌握自学的方法。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90%左右的学生在使用学案导学后,逐渐养成了预习的习惯。通过学案预习,听课更有针对性,更能抓住重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二、运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怀疑是探求真理的前提和基础。在学案导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著名学者的多思多问、创造发明的事例。如介绍波义耳、雷利、巴拉尔等科学家,因具有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而获得重大发现;相反科学家李比希、维勒因没有怀疑已观察到的“异常”现象,使他们与溴、钒元素失之交臂,遗憾终生。也可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到在学习中“怀疑”有用武之地。我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在反复学习学案导学内容的基础上,一定有了一些疑问,这些问题可能是来自教材内容方面的,也可能是来自方法技巧方面的,只要是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有时学生们细致入微的问题真的让你发现,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我们教师有着太多的不同,我们的问题并不一定是他们的问题,他们想要知道的问题我们并不一定在教学中讲授。如有的同学提出在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中的如下一连串疑问:钠为什么不能将铜置换出来?初中学习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不管用了?在实验中看到有蓝色沉淀是什么?为什么蓝色沉淀表面又有少量黑色沉淀?又如有的同学提出在钠的燃烧时,钠熔化时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我在学案导学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案导学中,我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化学课程有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内涵,化学知识与社会和生活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未知的知识太多。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现代社会所提供给我们的资源,去主动搜索、寻找与教材有关的信息。在整合这些信息的同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进化学和其他科学的联系。如:在学习《钠的化合物》这一节内容时,我就要求学生6人一组,课前到市场去调查纯碱、苏打、小苏打以及发酵粉的价格,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及水溶性,了解它们的组成和用途,并写出调查小报告。同学们的兴趣非常高,从交来的小报告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知道纯碱和苏打是同一种物质,对它们的性质及用途也都有所了解。学生在整个搜集、探寻、整理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而且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更是一种终身受用的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高中化学实施学案导学合乎现代教育规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潮流,既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学案导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自主性地学习,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切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跟司马懿学管理心得体会 篇9

观看了《跟司马懿学管理(六)授权之后怎么做》,我觉得在这方面,司马懿真的很了不起,值得我们去学习。公元238年,司马懿接受了一个任务,远途讨伐公孙渊叛军,征辽东。这次外出征辽东,因为难度大,皇帝曹睿授予了司马懿极大的权利。但司马懿在整个出发、行军、打仗过程中,行为谨慎,智谋超群,既展示了高超的作战艺术,又赢得了皇帝曹睿的高度信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提高执行力:司马懿在围困襄平的战役中下令士兵在水里泡着。偏偏有人敢说不,张静都督令史,对此质疑,司马懿杀了张静,目的是为了杀一儆百。这样就没人敢反对了。最终赢得了战机,取得了襄平战役胜利。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明白:决策可以有很多声音,但是执行时必须只有一个声音。必须在民-主基础上进行集中。提高执行力,就是在重大事情面前,统一思想,保证执行政策不走样,这样才能能提高工作效能。

二、文化化人:司马懿在取得襄平战役胜利后,还专门派人封了两个人的坟墓,这本是公孙渊的两个大将,是主和派,公孙渊早早杀了他们,司马懿专门去祭拜,这是文化化人。屠刀让人掉头,文化让人点头。只有点头的手段才能带来长治久安。武力可以打天下,但不能治天下。高明的管理就得让人点头。宁治一服不治一死。在当今社会,做领导要以人为本,多一些尊重和关心,做到文化化人,少一些行政命令,切不可独断专行,采取高压政策。

三、远观忠,近观敬:襄平战役胜利落下帷幕后,由于天气寒冷,于是,有的将领向司马懿提出分棉衣的事情。此建议遭到了司马懿的强烈反对。原因是司马懿明白,魏主曹睿授权给他,一是为了打仗,二是为了考察他的忠心。分棉衣事小,自己的忠心一旦被怀疑,这事就大了。司马懿非常明白“远观忠,近观敬”的道理,所以才会严格克制自己及其军队。我们从司马懿高超的处世技巧中,懂得越到远处做事情的时候,在小事上越得端端正正。作为下属,越是领导信任你,就要尽心竭力把事情做好。一个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但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和用心。认真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不能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好!我们做不了大事但领导交办的小事应该用心做好。

上一篇:元旦新年祝福问候短信下一篇:小学生我的房间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