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表教案示例(精选5篇)
(北京101中学 张宁谋)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认识电压表,掌握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三)[教学重点]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四)[教学方法]
在实验中边讲边观察,并作简单的测试实验。
(五)[教具]
演示用电压表,表盘模型(自制)。
每小组一套的器材和仪表有:学生电压表,干电池(一节)、开关及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阐述:由上节课知道,导体两端有电压时,导体中才能形成电流。导体中的电流强度用电流表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值用什么仪表测出呢?用电压表。
(二)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大型演示用电压表,并让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电压表。从表面上看,它的外形和电流表差不多,所以只能从表盘上的`符号进行识别。电压表的符号是
1.外形结构: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其中一个接线柱是共用接线柱,标有“+”(或“-”),另两个接线柱标有“3”和“15”这是“-”(或“+”)。使用时每次只能用两个接线柱,若用“-”及“3”(或“-”及“3”)则量程为3V,若用“+”及“15”(或“-”及“15”)则量程为15V。使用时只能用正、负两个接线柱。
通常零刻度在刻度表的左边,指针指“0”是电压为零,指针向右偏转说明电路两端有电压,所指数字即为电压值。
2.表盘读法:两个量程。
(1)表盘读数需和接线柱所示量程相吻合。
(2)确认每大格和每小格的电压值。选用0~3V量程时,每大格为1V,每小格为0.1V。选用0~15V量程时,每大格为5V,每小格为0.5V。
读出图1表盘上的电压值。
(3)用表盘模型进行读数练习。
①教师选定量程,并移动指针于不同位置,学生读出电压值。
②教师给出电压值,让学生选择适当量程,并正确移动指针至正确位置。
3.使用规则
(1)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电路两端并联。因为电压表是测量某段电路两端电压,所以电压表正负两个接线柱必须和这段电路两端相接,即跟被测导体并联。
(2)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
(3)选择适当量程。对被测电压进行估测或试触,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若两个量程都能正确测出电压值,则应换接小量程,可使读数更精确)。
(三)巩固新课
1.用电压表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当电池的电压不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时,电压表可以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这时电压表测出的是电池的电压。
按照教科书第79页图6-11电路测干电池的电压时,强调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量程先用0~15V,后改为0~3V。
2.完成教科书第78页练习1、2两题。
(四)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三、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为下节课分组实验作准备。
(七)[板书设计]
二、电压表
1.电压表:测量电压的仪表
2.表盘读法
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其教学模式为:自主练习→实验演示→讲练结合。
二、教学目标 (认识、技能、情感)
(1) 知识技能:共点力的平衡, 平衡条件, 超重、失重。 (2) 过程与方法:由平衡到不平衡是一个过渡的过程,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认知的规律;从一般规律到特殊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本质。 (2) 难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超重、失重现象的实质。
四、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体重计、弹簧秤、装满水的塑料瓶等。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环节
(1)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内容: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实践、探索、训练等内容。 (2) 教师导向激励示范等内容:精讲、启发、联系渗透等。
1. 共点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
2. 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训练:教材P91题1、2)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并不说若指某一时刻静止, 那这一时刻就是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或平衡状态是指加速度为0的状态。
例1:城市中的路灯, 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 经常用三角形的结构悬挂。图1为这类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图1中硬杆OB可绕通过B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 钢索和杆的重量都可忽略。如果悬挂物的重量为G, 角AOB等于θ, 钢索OA对O点的拉力和杆OB对O点的支持力各是多大? (1) 轻质细绳中的受力特点:两端受力大小相等, 内部张力处处相等。 (2) 轻质直杆仅两端受力时 (杆处于平衡状态) 的特点:这两个力必然沿杆的方向且大小相等。 (3) 节点O也是一理想化模型。
3. 超重与失重
那么, 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先播放一段视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
例2:如图2, 人站在电梯中, 人的质量为m。 (1) 人和电梯一同静止时, 人对地板的压力为多大? (2) 人随电梯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 人对地板的压力为多大? (3) 人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 这时人对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4) 人随电梯以加速度a (a
【解析 (1) 】求解人对地板的压力, 该题中如果选电梯为研究对象, 受力情况会比较复杂, 甚至无法解题。所以我们只能选人为研究对象, 那选人为研究对象能求解出人对电梯的压力吗?能!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的。只要求出电梯对人的支持力, 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就可求出人对电梯的压力。因为人是静止的, 所以合外力为0, 有:N=mg.
【解析 (2) 】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 因为加速, 所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同向, 物体是上升的, 所以加速度方向也是向上的。有N=mg=ma圯N=ma+mg>mg, 看到了什么?人对地面的压力竟然会大于本身的重力?
【解析 (3) 】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 因为减速, 所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反向, 物体是下降的, 所以加速度方向是向上的。有N=mg=ma圯N=ma+mg>mg.人对地面的压力还是大于本身的重力。
【解析 (4) 、 (5) 】学生自己分析解答, 不会有太大难度。 (4) (5) 两题加速度方向均向下, 合外力向下, 于是有N=mg=ma圯N=ma+mg>mg.当人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时, 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本身重力;当人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时, 人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本身重力。物理学中分别把这两种现象叫做超重和失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这种现象叫做失重。
观察实验视频。实验验证:大家可以利用身边的器材验证。实验1:用弹簧秤挂上钩码, 然后迅速上提和迅速下放。现象:在钩码被迅速上提的一瞬间, 弹簧秤读数突然变大;在钩码被迅速下放的一瞬间, 弹簧秤读数突然变小。体会为何用弹簧秤测物体重力时要保证在竖直方向且保持静止或匀速。实验2:学生站在医用体重计上, 观察下蹲和站起时秤的示数如何变化。实验前先让同学们思考示数会如何变化再去验证, 最后再思考。 (1) 在上升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加速上升、减速上升;下蹲过程中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加速下降、减速下降。 (2) 当学生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时会出现超重现象;当学生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时会出现失重现象。 (3) 出现超重现象时加速度方向向上, 出现失重现象时加速度方向向下。
【解析 (6) 】mg-N=mg圯N=mg-mg=0, 即当电梯对人没有支持力时, 人只受重力, 加速度大小为g, 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们又看到了什么?人竟然可以对电梯没有压力?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完全失重。
【定义】:如果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方向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做匀变速运动, 这时物体对支持物、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 好像完全没有了重力作用, 这种状态是完全失重。
观看视频。问题: (1) 人随电梯能以加速度a (a>g) 匀加速下降吗?不可能, 最大只能是g. (2) 如瓶竖直向上抛出, 水会喷出吗?为什么?不会, 仍然完全失重。 (3) 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时, 物体实际受的重力是否发生了变化?没有。
4. 归纳总结
(1) 什么是超重 (失重) 现象? (2)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超重 (失重) 现象? (3) 为什么会出现超重 (失重) 现象?
【牢记】 (1) 超重和失重是物理现象; (2) 物体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 不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重力不变; (3) 规律: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超重状态) 、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失重状态) 、超重还是失重由加速度方向决定, 与速度方向无关。
(三)何泉 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l、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意义,掌握水资源的分布规律;2.了解淡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淡水资源。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识用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方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养成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分布,造成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教学难点 :水的大循环,淡水缺乏的原因及水质污染和危害。教学方法:读图分析与启发式谈话法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课时:l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小清河水质污染”部分录像剪辑。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自然资源概述及土地资源,请举例说明自然资源分哪两大类?土地资源属哪一类?(同学回答)[导入 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土地抚育了人类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板书)第二节 水资源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中《读一读》内容,以便对水资源的重要性有一个初步认识。(板书)
一、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水资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全部水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分布在陆地表面的淡水资源(如冰川水、河湖水、地下水)。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水,一个人维持正常生活,每天需要5千克水,我们人体内水的含量达90%以上,每天吃饭食物都是通过水来消化、吸收的。(提问)自然界中如果缺少水会怎么样?(学生回答)自然界中如果没有了水,就会像前面《读一读》中所说土地会龟裂,河水会断流,草木会枯黄,人畜会死亡。人类有了水才会得以生存,所以说水是生命的源泉。
(展示投影片)请同学们看一下以水为命脉的农业
浇灌1公顷水稻需水1.8万吨;浇灌1公顷蔬菜需水375吨~525吨;浇灌l公顷小麦需水600吨~750吨;浇灌1公顷棉花需水525吨~750吨
其它林、牧、副、渔业也大量需要用水,农业离开了水就会失去生存和收获希望。
(展示投影片)再让我们看一下工业用水
生产1吨钢需水100吨;1座发电能力为100千瓦的火力发电厂每年需用上亿吨的淡水
(小结)总之,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都需要大量用水,因而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全部生命。那么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水又储存在哪里呢?(板书)
二、水资源储存在哪里
(读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图(提问)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是怎样循环的?(学生回答)陆地和海洋通过阳光照射使水汽蒸发上升到大气中,由空气流动输送着水汽。当水汽饱和遇冷凝聚形成降水,有的降落在高山、高原或两极,滞留下来形成冰川水井储存起来;有的降水被树冠截流形成生物水;有的降水降落在地面沼泽、湖泊里储存起来;有的渗透在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降水在低凹处汇集成河流,最后通过地表径流回到海洋之中。
(提问)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分布在哪里?(在海洋中)。如果船舶在海洋上遇难,漂流到荒岛上的人,首先要寻找什么?为什么?(首先要寻找淡水,因海水里含有盐分不能直接饮用)。
(提问)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哪里?(河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
(小结)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 96%以上是海洋水,不能直接饮用,我们所说的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的储量在冰川中最多(占总储量的68%)。冰川分布在地球上的南、北两极和高山、高原地区;目前能够利用的还很少。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和部分地下水,它们只占全球水总储量的十万分之七,淡水总储量的0.3%。(板书)1.海水占96%——不能直接利用 2.冰川是淡水主体——但利用很少
3.河水、淡水、湖泊水,部分地下水——大量利用
(提问)地球上淡水主要取自河水、淡水湖泊水和部分地下水,这些水又主要来自哪里?(天然降水)
(读图)根据课本《做一做》,请同学们阅读气候部分“世界降水量分布”图(提问)世界上哪些地区淡水资源比较丰富,哪些地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学生可能回答某些具体地区或国家淡水资源丰富或不足。如说赤道地区、季风地区或某个国家淡水资源丰富;大陆内部或沙漠地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等等。)教师在肯定学生正确答案的基础上,要特别提醒学生记住课文中所讲的水资源分布规律:地球表面淡水资源分布不平衡,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比较充足,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不足。(板书)
三、淡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从以上提问可见)淡水资源分布是不平衡的。那么,有淡水资源的地区应怎样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有限的淡水资源呢?(板书)
四、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事买(1)
(提问)造成世界上现有40多个国家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是什么?(人口的增长和水资源的分布不均)
(讨论)请同学们观察课文中两幅漫画“钓鱼者的困惑”和“熟视无睹”,结合课文中事实(2)、(3)展开讨论、明确两幅画说明了哪些问题。
(小结)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钓鱼者的困惑”中的钓鱼者钓出的不是活蹦乱跳的鲜鱼,而是鱼骨头,说明鱼已经腐烂死亡了。是什么原因呢?看黑色的河水,不远处冒着浓浓黑烟的工厂,就知道河水被污梁了,水质变化了,鱼已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此时,问学生如果不制止污染,人类还会吃到新鲜的鱼虾吗?答案已不言而喻了)。“熟视无睹”中表现了一位小朋友在用完水后,没有拧紧水龙头就跑了,墙上贴着“节约用水”的标语,可他却熟视无睹。这两幅画充分说明了水质污染和使用上的浪费,是出现水资源危机的两个重要原因。
(放录像)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有关小清河严重污染的录像片断。(板书)
1、水资源缺少原因(1)人口增加,水资源分布不均(2)严重的污染(3)惊人的浪费
目前世界上淡水资源十分匮乏,淡水资源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将来地球上的水有可能会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思考)根据课文中《想一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当地的用水是否紧张?为什么?怎么样解决淡水资源危机问题?
(小结)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要从自身做起:节约和合埋用水,减少对水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从长远来看,人类要开发海洋这片“绿洲”,就要设法用最经济的办法,使海水淡化,扩大淡水资源。(板书)2解决措施;节约和合理用水、防止污染,防止水土流失。总之,通过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学习,使我们更加应该节约用水,保护好水环境,热爱生命就要珍惜每一滴水,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课堂练习设计] 用投影片放出本课反馈练习题
1.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是______。2.我们所说的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______。
3.目前,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只占全球水的储量的______,淡水总储量的______。
4.造成水资源紧张的原因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5.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教师总结练习情况,并根据练习中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补救性教学,最后小结全课),[作业 布置] 2.完成《目标与检测》中本节课的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知道轮轴的作用,以及轮轴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轮轴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在轮带动轴时的作用,而且仅是在省力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会做说明轮轴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播放一段汽车拐弯时的录像。
1.谈话:
(1)刚才这段录像中,你注意看司机怎样让汽车向左、右转弯吗?
(2)关于这件事,你有什么问题?
2.学生质疑。(启发学生发现,为什么司机轻轻转动方向盘,汽车就可以自由地向左、向右转弯?从而引出要探究的问题。)
学习新课:
一.认识轮轴的构造及其作用
1.讲解:
一辆汽车重几吨甚至十几吨,司机轻轻转动方向盘,就能使汽车听话地向左、右转弯呢?(启发学生发现秘密就在方向盘上。)
2.出示课本汽车方向盘图
汽车方向盘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这种简单机械由一个大轮和一个轴组成,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转动。这种简单机械叫做轮轴。(板书课题)
3.讨论:
轻轻转动方向盘就能操纵整个汽车转弯。对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想法?由此推想轮轴可能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推想使用轮轴可能会省力。)
4.学生讨论,汇报。
5.讲解:
轮轴是否真的有省力作用呢?你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请同学们阅读书上50页的实验一,小组探究实验,讨论、记录实验结果,并交流你们的发现。(启发学生和同组的伙伴一起探究,分享他人的智慧,培养合作意识。)
6.学生分组实验,汇报结果。(指导学生归纳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7.师生小结:
以上实验说明轮轴确实有省力作用。这就是说,在轮上加一个比较小的力,在轴上会有比较大的力。(板书省力)
二.认识轮轴省力多少与轮大小的关系
1.谈话:
请同学们观察实验二和实验一这两个轮轴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发现这两个轮轴相同的地方是轴的直径一样,不同的地方是实验二轮的直径大于实验一轮的直径。)
2.讨论:
把这个比较大的轮轴挂在支架上,按照51页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记录在书上。(学生有了前面实验的基础,这个实验在完成起来相对就容易一些。)
3.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启发学生把实验(2)结果和实验(1)结果进行比较,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4.师生小结:
实验结果表明,用轮轴提取重物,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板书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三.认识轮轴的应用
1.出示图片或实物:
(1)轮是圆形的自来水龙头
(2)轮是直棍形的自来水龙头
(3)扳子
(4)钥匙
(5)手摇转笔刀
(6)改锥
(7)门把手
(8)千斤顶
(9)螺旋式开瓶器
2.讨论:
这些物体是轮轴吗?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
3.学生讨论,实际演示。(进一步使学生对轮轴的应用有所认识,加强动手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4.思考:
在生产和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物体细心观察的态度。)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蕴涵的思想感情。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本文言之有序/详略得当的叙述方法。
4.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
1.揣摩、评述课文的细腻笔法,积累语言材料。2.理解课文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对斑羚飞渡情境的理解。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明确本课学习方法:“三步阅读法” 多媒体显示:
第一步:整体阅读。浏览课文,了解文章写些什么,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找出来。第二步:提炼精读。揣摩文章是怎样写的,尤其对文章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细细探究。第三步:整体悟读。把全文综合起来,融会贯通,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用“三步阅读法 ”阅读文章:
(一)整体阅读: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二)提炼精读: 1.品味重点语句。(1)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三次叫声,请找出来并分析其特殊的含义。
(2)勾画出文中描写彩虹的句子,并说说描写彩虹的作用式什么。
(3)请你用“镰刀头羊是一只 —————— 的羚羊”的句式评价镰刀头羊。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并明确: 2.精段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边听边品味,并勾画出作者描写第一对斑羚飞渡时所用的动词。
(2)对照动画提示,用文中的词语复述第一对斑羚的飞渡过程。学生品味,积极发言,教师指导小结:
写作时要善于剪裁材料,恰当的安排详略,这样既能保证文章的重点,又能照顾全面。
(三)整体悟读:
1.你从这群斑羚的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和精神? 2.学过这篇文章后说说你的感受。学生可以讨论,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指导。
三、总结全文: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保护动物、保全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是责无旁贷的事。希望同学们让爱之泉水流淌在我们的心田,流淌在万物之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题。
能力目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分析,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珍爱动物,善待动物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中国有句老话“蚂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可见,世间万物凡有生命的,都不愿意失去生命,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又有谁不渴望生存呢?然而,生命虽珍贵,但却还有比生命更可贵的,那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来读读《斑羚飞渡》这篇文章,看看斑羚们面对生死是如何选择?看看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的呢?
二、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标出生字、生词。
《斑羚飞渡》课文朗读
2.学生合作解决生字、生词。(教师订正、补充)
3.斑羚简介
斑羚又名青羊、山羊。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华南等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左右;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脚,长15-20厘米。生活在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清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听觉很敏锐。
4.速读课文,清故事情节。
文章分三部分:
1)(1-2)飞渡前(惊慌失措、无路可逃)
2)(3-16)飞渡时(团结一心,飞渡成功)
3)(17)飞渡后(完成使命,慷慨就义)
5.概括文章内容,本文讲了下一个什么故事?
讨论并归纳:一群斑羚被狩猎队所追杀,被逼到了戛洛山的伤心涯。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三、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简单的题明确答案。较难的题目各组写出来交给老师,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本文的重点内容。
四、课下作业
(1)教师布置预习作业。
(2)完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的生词
二、品味本文的重点语段
在神奇的自然界,动物常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请阅读课文。
1.质疑:斑羚群遇到了什么样进退维谷的绝境?
归纳:斑羚群被狩猎队和猎狗追赶,它们被逼上了戛洛山的伤心崖,面前是6米宽的山涧,而他们只能跳4—5米。前有跳越不过的宽谷,后有追兵,斑羚群就是面对这样的进退维谷的绝境。
2.质疑:很多群居动物,都有自己的首领。这些首领往往具有健壮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和威严的气势,它能够带领群体维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它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勇于挺身而出保护整个群体的利益。课文中的“镰刀头羊”就是这样一位首领。请分析课文,镰刀头羊在群体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它采取了哪些行动?表现了它哪些美德?
讨论并归纳:
(1)“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镰刀头羊是斑羚群体的主心骨,当群体面临陷入绝境时,“所有的眼光集中在”它身上。“似乎在等待这只公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办法来’’它深知自己身上的重任,像身经百战的指挥员“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但前有宽谷,后有追兵的绝境使它“无能为力”。
(2)当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的时候,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它在提醒那头母斑羚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它在指挥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老幼两拨,决定让老斑羚以自己的身体为跳板协助小斑羚顺利飞渡山涧。
(3)当它看见两拨队伍中,老斑羚的数量比小斑羚少十来只时,“它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在它的以身作则带领下,“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多么可贵的团队精神,多么震憾人心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镰刀头羊在危急关头,沉着、镇定、果断、临危不乱,迅速组织这场有序的飞渡,它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同时,它又能以身作则,勇于牺牲,由于它的带头作用,才保证了种群的保存。
3.通过对以上语段的分析、归纳镰刀头羊的形象。
镰刀头羊:从容镇定、遇事不慌、惊而不乱;有智慧,有胆识,有领导、组织能力;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4.指名朗读“就在这时„„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请同学们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复述时要记住主要内容,把握重点,抓住主要动词,然后串起来。(思考其作用,品味其壮烈)
(1)内容上,示范作用;结构上,以点代面,详略得当。
(2)老斑羚娴熟的跳跃技巧,无私无畏,义无反顾的奉献精神;一老一小准确的对接,空中划出的彩虹的弧线。这种种群延续的强烈的求生欲望,和个体牺牲的高尚的利他行为,交织成了自然界一曲生离死别、惊天动地的千古绝唱。它们身上折射出了人性中自然、纯净的生命本色。
5.找出描写彩虹的语段。(讨论、分析、归纳三次对彩虹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一次:可以给飞渡渲染一种神秘色彩,镰刀头羊之所以想出一个挽救种群生存的办法或许是受了那道彩虹的启示。
第二次:可以烘托飞渡的壮美气势,弧形的彩虹与飞渡的弧线恰好相近,斑羚飞渡的气势,有如彩虹一般壮美。
第三次:渲染镰刀头羊自我牺牲的精神美,它的生命“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情景交融,烘托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和崇高美。
三、感悟
1.主题讨论。
(1)斑羚们面对生死如何选择?(一些选择了生,一些选择了死,无论生死都是为了种族的利益。)
(2)选择依据是什么?(种族利益高于一切)
(3)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为了种族利益,牺牲生命,这叫舍生取义。为了“义”,慷慨赴死,无怨无悔,死得其所,死得壮烈,令人敬佩。它为世间所有生灵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生命赞歌)
2.课外拓展
(1)读完这个凄美的故事,眼前挥之不去的是那一幕幕彩虹般美丽而悲壮的画面,我不禁浮想联翩。这感天动地的义举,多么熟悉啊!同学们,是否也令你想起一些同样壮烈的场面,同样视死如归的形象呢?(甲午海战中奋力撞向日本军舰的将士们、狼牙山五壮士、吉鸿昌、刘胡兰等)
(媒体展示对比材料《窒息亲子的母亲》和《听来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人性善恶美丑。)
(2)当我们为斑羚们崇高的行为赞叹之余,掩卷沉思,作为人类,感想如何呢?
①设想你是那只镰刀头羊,站在伤心崖上,在世间停留的最后时刻,想对人类说什么?
A、士可杀,不可辱。B、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C、宜相守,勿相残。D、善待生命。
②假设你是文章的叙述者,反思自我。
为了利益的驱动,不惜赶尽杀绝,几乎导致动物的灭绝,破坏了环境,罪孽深重,不可饶恕。(为了唤醒人类的环保意识,弥补自己的过失,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
师生合作,拟定标语、口号:A、动物是人类的朋友。B、还动物一片乐土。C、热爱生活,善待生命。D、保护动物,就是善待自己。E、动物和人类同生一块土地,要和平共处。
可可西里上千藏羚羊被杀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斑羚飞渡》,不仅感受到了斑羚们崇高的奉献精神和顽强的生存意识,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作为人类的那份不足,那份愧疚。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共同保护动物,为它们的生存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园!
五、作业设置
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电压表教案示例】推荐阅读:
物理电压表教案苏教05-30
电压源电流源教案10-12
电压互感器07-24
电流电压电阻知识总结11-20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学反思09-27
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09-29
重庆大学高电压技术11-09
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科学实验探究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