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精选6篇)
一、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基本因素
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有许多,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量对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
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认为听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 他们认为只要学生多听, 听力理解能力自然就会提高。这种观点不能否认, 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听力理解能力并非是由听的次数决定的, 而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词汇量的多少。词汇量对于学生学习英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听力同样如此, 因为任何一个英语句子、对话、文章都是有单词构成的, 如果学生不能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根本无法听懂和理解英语的句子, 可以说, 词汇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2. 听读相关性对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
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许多学生听不懂其他学生说英语, 哪怕是简单的句子, 但是却可以读懂一些英语文章。究其原因, 是由于学生不能够很好的把听与读结合起来。到了中学, 学生学习英语已经近三四年, 有的时间可能更长, 但即使非常简单的句子, 也听不懂。如果把卷子给他们, 很快就能弄懂其本意。这就说明, 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 学生的听力水平低于其阅读水平。这其实与外语教学环境中听读心理活动过程有关。在母语的学习中, 技能的发展是听的能力先于读写。我们应该先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语音特征图式, 然后与其相对应的客观世界相互关系, 然后才再大脑中建立语言的字符特征图式。也就是说, 母语的培养是先从听说再过渡到读写。当然, 听读的心理活动一般比写的心理活动复杂很多。
对于长时间运用母语的人来说, 掌握外语需要在大脑中叠加或重新建立新的语言系统。先是由字母开始, 然后发展到词汇, 再扩展至句子, 最后扩展成篇章。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逐渐建立完整的语音特征图示, 如音素、节奏、语调和语流等。所以, 字符图式与语音特征图示的建立是同步的。本应该是, 在外语教学中,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同时起步, 但由于教学大纲、师资配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等各个环境及个体的因素影响, 实际上这四种技能的发展是有很大的不一致。最明显的是, 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训练远远大于听的技能的训练。在做试卷的过程中, 学生又常常采用默读的方法, 这样, 听力自然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3. 阅读能力直接决定着听的能力。
在外语中, 听读直接相关, 成正比例关系。尽管阅读和听力两种的训练形式不同, 但他们都同属于接受性和理解性语言的使用过程, 有很大的共性。从音素群、词汇和句型来看,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 听者运用听觉感知知识, 对语言材料进行推断。更高层面上, 听者需要依赖认知效应来进行理解, 因为意义的产生往往是听者对语义的再创造过程。在这一环节中, 语言形式所起的作用只是触发听者运用已有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意义上的构建。这很显然, 听者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效应以及所掌握的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听力知识是学习者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较大的语言输入来源, 它增加了学习者接触语言的机会, 丰富了学习者对使用英语民族的社会全方位的知识, 而且在大量的阅读中拓宽其词汇量和背景知识。也就是说, 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断地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并接受新的知识。这样良性循环下去, 量的积累一定能够达到质的飞跃。所以, 学生阅读量越大, 质量越高, 其英语的整体水平越高, 听力水平自然也会高。
二、影响中学生听力理解的能力因素
1. 学生的情绪状态对听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有很多学生, 一说到听力, 就会产生畏惧情绪, 焦虑、紧张, 在不具备学习自信心和主好的听的动机下, 听者的注意力往往会大打折扣。
2. 中学生对听的认识度。
很多学生认为, 听力不重要, 考试时占分也不多, 甚至有些地方平时教师都不组织考试。正是由于这种忽视的态度, 也会导致学生的听力堪忧。实际上, 听力非常重要, 现在大学四六级的考试, 听力的分值占到了35%, 明显高于之前的20%。笔者相信, 在今后的考试中, 听力的分值还会加大, 题型还会增多, 难度也会提高,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3. 听力受到文化背景知识的影响。
入乡随俗, 要想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还得让学生多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学生欠缺这一方面的能力, 学生就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识去主观臆断地理解, 这就很可能造成误解。如笔者在圣诞节前给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试, 选的是关于Christmas的材料。熟悉这个节日的学生答案正确率非常高。而对这一洋节不熟悉的学生, 就答的不够好。这说明, 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就经常以资料卡的形式向学生传达英语国家的风俗, 积少成多, 三年下来, 也能了解不少。
三、中学英语教师提高听力的解决途径
既然听力如此重要, 那么, 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听力呢?
1. 扩大听的输入和有针对性的训练。
笔者认为可以建立旨在扩大学生听的输入和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响的, 对于学生来说, 阅读水平的提高会带动听力的提升。所以, 从开始就要重视进行语言形式的操练和注重连续的语篇教学, 并在材料的选择上注意材料的真实性、体裁的广泛性、效际性以及练习设置的科学性。
2. 改变母语的思维方式, 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
教师要传授学生听力技巧, 改变学生英语学习中母语的思维方式, 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母语因其历史背景和地域差异, 对英语的学习会产生很重大的影响。所以, 我们在学习英语时, 一定要多方面了解一下说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和民俗风情, 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知识排除负迁移的干扰, 从而提高听的能力和记忆效果。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对其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 让听者运用听力, 感知知识在音素、词和句子上对听力材料的辨认和理解能力, 从而帮助学生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 区分主要信息的次要信息, 抓住听的内容的关键, 更有效地提高其听力水平。
3. 提高听力认知水平。
我们要充分明确认知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外语水平的重要性, 语言的听是主动地解决问题, 而不是被动地感知, 是积极的认知结构的构建, 而不是单纯的声学事实。所以, 提高认识, 才能提升能力。笔者就经常向学生讲解听力的重要性, 而且自己每天坚持听英文报道, 学唱英文歌曲。在这一带动下, 学生也逐渐从言行举止各方面都加强了对听力的认和, 许多学生也逐渐形成了每天锻炼听力的好习惯。
4. 不断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
中学英语教师必须下大力气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 运用多种视听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如设置场景法、视频观看法等等。如笔者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关于圣诞节的常识问题, 专门找了一段外国人过圣诞节的视频, 一边让学生观看, 一边进行解读, 让他们充分地了解这一风俗。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观看着, 还不时跟着一起笑, 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遇到有关圣诞节的听力题, 基本都能做正确。
5. 重视预听的作用。
预听的意思就是先听一遍, 其好处很多。一是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 先听一遍, 心里的焦虑情绪就会减缓, 甚至消失。笔者的预听材料, 听选的多是比较简单, 且有趣味性的内容, 学生边听边思考, 有时还会笑出声来, 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心和答题兴趣。听完后, 笔者还会让学生自由发言, 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认为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预听可以引出学生有关的背景知识。我们要听懂一段文章或一篇文章, 学生不但要有充足的词汇量, 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法结构和背景知识。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事件的理解也可能产生片面, 所以笔者在听后会给学生共同讨论的时间, 这样可以取长补短, 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从而提高其听力能力。
"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听力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听的教学受忽视和缺乏科学性的状况正在改变。为此,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进行多种尝试,例如,大量听,广泛听,听电台,电视台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等,但缺乏对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因素作出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究。
一般说来,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仔细分析这些停留在表层的干扰因素,笔者以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几对关系:1.听力与词汇量;2.听读相关性;3.听力与记忆;4.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5.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听力与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聽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
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读相关性
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但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然而,若把英语的书面材料给他们,即使有一些生词也能读懂或大致看懂。这种情况不仅在自学英语的人们中存在,在接受正规训练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往往低于阅读材料,但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实质上,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外语教学环境中听读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有关。在母语学习中,从技能的发展顺序看,听说先于读写,即首先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语音特征图式和其相对应的有关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图式;然后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字符特征图式,即在听说的基础上进展到读写。当然,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要比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复杂
1.操母语者必须经过一个在大脑中叠加或重新建立新的语言系统的图示的过程,才能掌握外语。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字母—词—句—篇章,与此同时,还要逐渐完成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如音、音素、节奏、语流、语调等),因此,字符图式与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是同时的。但在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同时起步的,而且,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内容、时间、方法以及学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四种技能在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比如,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往往超过听能训练时间,在读的过程中又常常采用默读的方法,这样,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的发展势必不平衡。实验证明,对同一个或若干已学过的词,学生听和看的反应是不同的,通过视觉辩认的能力大于其用听觉辨认词的能力。
2."读"的能力(即同时调用语音和字符图式辨认字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学习者主要是以字符为基本媒介开始学习外语的,因此,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听的能力。对于外语教学中的听读相关性,蔺长旺通过实验提出了以下结论:外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率与听力理解率直接相关,其为正比例相关。二,将辨认出的句子或片段“留住”(即短时记忆),并迅速不断地与前后的其它片段相联系(即构成句法关系);最后,经过辨认和联系的原语句以高度简缩的形式(冗余部分被排除)形成意思并储入长时记忆,至此理解完成。从这一构成看,记忆与听力理解密切相关。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内完成的,因此记忆的痕迹十分肤浅,其保持量也相当有限。心理语言学家将这种记忆称之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这两种记忆是听力理解的依据。换言之,在听的过程中,人脑与其所获得的语言信号之间形成了某种瞬时或短时的联系,而人们的思维正是凭借这种联系去分析、辨认语言信号的,同时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采取一系列认知策略,然后把信号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达到理解。但问题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很短,在听力范围内,瞬时记忆保持时间仅为0.25—2秒,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最多也不超过1分钟,这样就给听力理解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此外,短时记忆的音量是+7,因而为了防止遗忘,使交际活动能顺利延续,就要及时、快速处理语音和作出反应。
三、解决途径
通过对上述几对关系的探究,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值得注意。
(一)建立旨在扩大听的输入和有针对性地训练听力技巧的听力教学体系。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对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它技能的提高,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开始就应重视在进行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注重连续的语篇教学,并在材料的选择中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体裁的广泛性、交际性和练习设置的科学性。
情感因素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力理解及其影响
听力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动机、自信心、焦虑感三方面分析情感因素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力的影响,并且针对上述问题就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作 者:丁冬梅 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9)分类号:H3关键词:听力 情感因素 影响 策略
很多学生在备考时总是埋头解题,而对于如何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不够重视,多解题主要能提高解题技巧,技巧熟练对提高成绩有一定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作用。而且现在市面上复习资料也是鱼龙混杂,有些书热衷于将试题内容和解题方法用一定模式加以固定,让学生反复操练这些基本套路。实际上,用这些套路解决基本知识试题或许有效,但对于那些以考查能力为主的题目就不起作用了,许多时候还会起反作用。实际影响学生提高成绩的无非就是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先天的条件
这个是次要的
估计这条大家都差不多,天才有,但毕竟是极个别的。有明显的学习障碍的人,也是少数。多数孩子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而且,那些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孩子可能更聪明呢。
二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上投入得越多,成绩就会有相应的提高。当然这里有个度的问题。一天24小时都用在学习上了,脑子里除了做题没别的,也不一定能学好,还会影响身心健康,但没有一定的时间保障,主要精力不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可能很难有所突破。
三是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
大家肯定知道这个是最重要的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l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我们稍后会具体讲解
当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一定的.情况下,效率就成了决定因素,
有的孩子,看着很用功,可成绩就是上不去。这不是方法不当,就是效率太低。
四是应试技巧和应试心态
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临场发挥,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了。有些孩子平时学得不错,可没进考场就先紧张起来了,本来会做的题也不会了。有的一紧张,答题卡涂错了行,出现了较大失误。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提高学习成绩主攻方向应该是后3个。人生的每个阶段,总有一个主要任务。高三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备考,应该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这是毋庸置疑的。家长帮孩子明白这个道理还不够,还要有相对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措施。比如,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先放一放。适当减少看电视、上网和娱乐的时间等等;劳逸结合,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仔细分析学习成绩不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的方法;鼓励孩子别把每次考试当成负担,而当成练兵的好机会。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积累实战经验,查找薄弱环节,熟悉考试过程,平和应试心态。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不利因素
1.语音因素
许多学生普遍存在着发音问题, 给听力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主要是一些学生, 过于重视语法、词汇及阅读理解的练习, 认为只要看得懂英文材料就可以, 忽略了正规系统的语音训练, 对口语中的重音、连读、弱读、省音、不完全爆破、音群、语调等知之甚少, 造成了一些句子一看就懂听起来却不懂。还有的一些学生基础没有打好, 发音不准确或带地方音, 也给听力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 听力材料中说话者可能使用方言, 以及其他一些不规范的语言, 也是造成听力理解困难的主要因素。
2.语言知识及内容的熟悉程度因素
对所听内容和使用的语言的熟悉程度是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又一重要因素。英语听力理解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音、字、词、义的分辨和意义的重新构建过程。听母语时, 由于对语言规则、语法结构相当熟悉, 很容易预测出即将出现的后续话语和信息, 甚至一句话说到一半时就可以准确地猜出下面要讲出的内容, 因此听起来感到不难。但听英语时情况则不同。由于对英语的熟悉程度远不能与母语相比, 预测即将到来的话语和信息时, 就感到很难。大脑对声音的辨认和信息的处理速度就变慢。很多学生认为外国人说话速度快, 但研究表明, 外国人说话速度并不比我们快。仅仅是因为我们听的速度不够快。特别当外国人讲话中有新词语、新概念或新内容时, 学生感到很难预测下面要讲的内容, 思考速度也会下降, 产生跟不上, 听不懂的感觉。
3.环境因素
很多学生认为听力理解既是最难学习和掌握的一种语言技能, 也是他们学习中最“无助”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听力不同于其他语言技能, 如阅读过程中, 如果遇到不会说或写的词, 学生可以查字典或请教他人, 而在听的过程中, 听的内容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而且是转瞬即逝的。另一方面,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不能控制说话者的说话速度, 不能要求说话者说得慢一点。因此, 他们必须与说话者保持统一速度, 否则就会错过大量内容。此外无论是听面对面的谈话还是听录音材料, 他们都有可能受到传播媒介或背景噪音等因素的干扰, 或讲话者的讲话声音低或讲话方式不正常时, 都会造成听力理解的困难。
4.心理因素
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听时心情过于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两个方面。对一些学生来说, 由于听力水平不高, 未听先怕, 部分学生总感到对所听材料没有把握而过分紧张, 这样本来可以听懂的东西没有听懂, 越仔细、越认真却越听不懂。一旦“卡壳”即烦躁不安, 精神紧张, 必然影响了听力效果。例如有的感觉生词太多, 或者是因为抓不住重点, 就变得无所适从。还有的学生感觉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是听懂了, 可是一听到问题就感觉自己好像什么也没听明白。这些问题让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或畏难情绪, 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感, 导致听力兴趣下降, 影响了听力理解, 反过来又加重了心理上的负担, 形成了恶性循环, 甚至使学生丧失信心。
5.听力策略因素
(1) 有些学生在练习听力理解时, 一遇到听不太懂的内容就放弃, 而只听那些能听得懂的材料。当然, 经常听一些听得懂的材料既有助于巩固听力理解技能, 也有利于通过听觉渠道学习英语知识, 因而是值得鼓励的事情。但如果要想在听力理解能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还应该听一些难度稍微高于现有听力水平的材料。
(2) 由于听力理解过程及听力材料的某些特征, 有时听一遍没有听懂, 再听一两遍就理解了,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有的学生遇到听不懂的情况时总是反复听。研究表明, 如果某个语言材料听两到三遍还听不懂的话, 就说明该材料超过了学生的能力限度。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再听无数遍, 也进展不大。
(3) 有些学生在练习听力理解时, 担心听不懂, 就先阅读录音原文, 这大大降低了听力材料的难度, 也降低了听力训练的效果。
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对策
1.加强训练, 掌握正确的发音
针对语音方面的问题, 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语音知识, 养成按正确的语音语调讲话的习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计划, 指导学生坚持每天听, 并跟着读, 提醒他们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把握朗读节奏, 然后再脱离磁带, 将听到的内容背诵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要告诫学生不要贪快, 以完全掌握语音语调为目的。同时教师在提高学生整体水平的同时要重点关注语音较差的同学, 在课堂上多给他们练习的机会。对于听力材料中比较典型的连读句子要有意识地多听几遍。语音有了明显的进步后会给听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同时, 教师在选择最初的听力材料时, 要注意长度适中。每段字数不要太多, 而且句子要简洁, 容易上口。因为内容简单, 学生在朗读时就不会因语法太难或词汇生疏而分散注意力。而且, 选择的内容要与我们日常生活和我们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相关。
2.克服心理障碍, 树立心理优势
心理素质, 这是学习英语必须注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尤其它在听力方面的作用, 更是至关重要。在英语试卷中听力是第一关, 听力的失误, 会影响笔试的发挥。世界著名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就曾说过:“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这句话也可理解为: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而英语听力恰恰最忌自信不足。有些学生总会担心自己的听觉, 进而怀疑自己所选择的答案, 更甚者以偷窥别人的错误答案来完成试题。这是极不可取的, 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失分率更高。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习惯将所看到和听到的内容译成汉语, 如果是看材料时, 这种习惯尽管会影响阅读速度, 但只要抓紧, 时间还可能够用, 但在听的过程中, 听和说是同步进行的, 没有时间让听者对于所听内容先翻译再理解, 这样听者会精神紧张, 产生焦虑感, 严重的甚至丧失信心, 放弃处理听力信息的努力。
3.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光有心理优势还不够, 学生还要掌握必要的听力技巧。首先要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主要是指专门关注某些特殊的声音, 排除杂音、噪音的干扰, 做到“闹中取静”。如果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 教师可指导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例如可以训练听自己的呼吸声。实践表明, 每次练几分钟, 连续几天后, 学生就会发现能做到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声上来, 而不受周围噪音的干扰, 坚持训练就会养成一坐下来就专心致志静下心听的良好习惯, 以后无论想听什么都能很容易地积极投入。第二, 要培养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听力训练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听音时不要被动地接收所有信息而应主动地去注意某些信息, 明确听的重要性和目的性, 让学生有意识地寻求听的乐趣, 积极主动地听, 从心理上主动积极地参与听力活动取得更好的听力效果。第三, 记笔记。记笔记是听力理解中很重要的技巧, 记笔记可以使听话人把注意力纳入讲话人的思路, 使听与说同步进行。学生要培养随手记笔记的习惯, 在听的过程中要学会抓关键词, 记下要点细节, 如时间、地点、数量、名字等。要有效地运用缩写符号等形式。这样记笔记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所听内容, 掌握要点, 并根据要点做出分析、推理、概括总结及掌握篇章大意。
4.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创造语言环境
一定的背景知识是听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有研究表明, 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善于利用他们掌握的有关英语连接词的知识来判断猜测所听材料的内容。同时听力理解过程是涉及一般性常识的综合过程, 教师应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英语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由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与我们有许多不同, 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一段英语听力时, 要介绍相关知识, 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听力提高的知识性障碍。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体会外语语音环境。例如, 根据教学内容将听力课扩展成听能训练课、视听课, 或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播放一些外文原版视听材料, 并进行模拟训练, 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摘要:由于语音因素、语言知识及内容熟悉程度、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及听力策略因素的影响, 大部分中国学生英语听力较弱。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掌握正确的发音;克服心理障碍, 树立心理优势;培养好的听力习惯;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创造语言环境, 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关键词:听力,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杨茜.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索和实践[J].外语界, 2002 (2) .
[关键词]听力;词汇;记忆;操练
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听的教学受忽视和缺乏科学性的状况正在改变。为此,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进行多种尝试,例如,大量听,广泛听,听电台,电视台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等,但缺乏对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因素作出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究。
一般说来,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仔细分析这些停留在表层的干扰因素,笔者以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几对关系:
一、听力与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
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读相关性
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但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然而,若把英语的书面材料给他们,即使有一些生词也能读懂或大致看懂。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往往低于阅读材料,但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实质上,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外语教学环境中听读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有关。
在母语学习中,从技能的发展顺序看,听说先于读写,即首先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语音特征图式和其相对应的有关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图式;然后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字符特征图式,即在听说的基础上进展到读写。当然,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要比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复杂一些。在外语环境中,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与母语环境中的情况不同,其特点如下。
1.操母语者必须经过一个在大脑中叠加或重新建立新的语言系统的图示的过程,才能掌握外语。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字母-詞-句-篇章,与此同时,还要逐渐完成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如音、音素、节奏、语流、语调等),因此,字符图式与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是同时的。但在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同时起步的,而且,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内容、时间、方法以及学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四种技能在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实验证明,对同一个或若干已学过的词,学生听和看的反应是不同的,通过视觉辩认的能力大于其用听觉辨认词的能力。
2.“读”的能力(即同时调用语音和字符图式辨认字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学习者主要是以字符为基本媒介开始学习外语的,因此,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听的能力。对于外语教学中的听读相关性,蔺长旺通过实验提出了以下结论:外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率与听力理解率直接相关,其为正比例。
三、听力与记忆
听并非是被动消极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从外部的声音信号到内部的听觉理解大致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听觉器官对连续音流的感知与切分,即辨认出连续音流中的各个语句成分或片段;第二,将辨认出的句子或片段“留住”(即短时记忆),并迅速不断地与前后的其它片段相联系(即构成句法关系);最后,经过辨认和联系的原语句以高度简缩的形式(冗余部分被排除)形成意思并储入长时记忆,至此理解完成。心理语言学家将这种记忆称之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这两种记忆是听力理解的依据。换言之,在听的过程中,人脑与其所获得的语言信号之间形成了某种瞬时或短时的联系,而人们的思维正是凭借这种联系去分析、辨认语言信号的,同时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采取一系列认知策略,然后把信号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达到理解。但问题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很短,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最多也不超过1分钟,这样就给听力理解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此外,短时记忆的音量是+7,因而为了防止遗忘,使交际活动能顺利延续,就要及时、快速处理语音和作出反应。
另一方面,学习者理解过程中存在的负迁移也对听力产生很大干扰。当学习者用已知的语言事实去补足信息链上所缺的某些环节或用已知知识推理、分析、判断某些事物时,他总是受到某种思维定势的干扰--即用母语的某种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它、理解它和判断它,因此,这种负迁移就自然地对记忆的产生、保留以及对语言信号的解码产生了障碍。
通过对上述几对关系的探究,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值得注意。
1.建立旨在扩大听的输入和有针对性地训练听力技巧的听力教学体系。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对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它技能的提高,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开始就应重视在进行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注重连续的语篇教学,并在材料的选择中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体裁的广泛性、交际性和练习设置的科学性。
2.改变思维方式,讲究听力技巧,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因此,了解必要的目标语国家的背景及文化知识,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知识排除“负迁移”的干扰,必将提高记忆效果。另一方面,培养听者的听力技能,对其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让听者运用听觉感觉知识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或者让听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从而帮助他们学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抓住关键词,以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推荐阅读:
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11-19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07-24
影响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06-03
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07-25
影响教学质量的不良因素及改善措施浅析06-01
影响农村代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07-25
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09-17
浅议影响农村学校党建的因素及改进对策01-05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07-08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