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不得不遵循的心理规律(通用11篇)
作者:蒋淑君(小学语文
青海海东小学语文十七班)发表日期: 2012-10-18 18:51:20 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抓住课堂的引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要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的方法有好多种,(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导入方法,使学生的原有的知识跟现在要学习的知道有联系,使原有的知识起到对现有的知识的铺垫,过渡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探究性活动。
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置于适当的情境下开拓、扩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从“统一”之中求“发展”,在“发展”之中见“统一”。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不断提出问题由学生猜想、比较、判断、推理的方法。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的推断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耐心力与刻苦的能力。这样做更接近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发展规律。老师通过这样不断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老师在教学中对提出不同思路的学生能要多鼓励,以提高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对错误的思路要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原因。不能怕在课堂上耽误时间,而不分析错误之处。老师经常这样分析,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的。使学生在课堂始终处于兴奋、高昂的状态。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爱国注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的挖掘教材的内容,结合身边的事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如: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榜样、不断的渗透英雄人物、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注意热情。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同事、领导的关系。
教学过程面对的是人,而且需要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试想一位与学生没有感情的老师,学生能配合好吗?所以老师要在平时多与学生接触、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老师要多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学活动才能顺利的完成。
一、学习重点的转移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错别字陡增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低段到中段的鸿沟——从识字到句篇练习的转移
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以学习生字词为主。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精力基本上都用在认读汉字、学写汉字、组词和造句上。在课堂上,学生用一大半的时间学习分清汉字结构和如何书写漂亮,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也识记得特别牢固。加上一、二年级汉字笔画较少、识字量不大、形近字和同音字出现得少等现象,整个低段中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力度是不错的。但到了三年级,学习的重点发生了转变,学生不仅要应付比以往更多的生字词(这其中还包括越来越多的同音字、形近字等),而且还要更多地学习阅读方法和作文方法,这让他们一下子无所适从。
(二)教师:教学重点的改变——从识字教学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转移
作文教学的出现也大大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从内容编排来看,苏教版三年级教材比二年级每学期都增加了一个单元,这不得不让老师在课堂上缩减识字教学的时间。加上二年级中的写话教学完全是一个鸡肋,由于分段教学和部分二年级老师对写话训练未重视等原因,刚进三年级的学生语言运用上可能只停留在造句上,同时也不得不挪出更多的时间来教学作文,无意中又减少了识字教学的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三年级语文学习内容的增加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重点的转移是三年级学生出现错别字的一个重要成因,识字教学的手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仍不可放开。
二、学生的心理、习惯和汉字辨析的矛盾——错别字陡增的重要原因
(一)学生心理与汉字辨析的矛盾
学生心理特点:三年级学生正处在成长期,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还处在发展阶段,影响识字写字的心理因素主要有: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如在教学 “满”“茫”两字时,必须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如若直接放手,学生易把结构写错;又如“舞”字不经强调,学生易把四竖写成三竖;“葱”“烧”“底”三字容易少写一笔等。2.感性认识仍占主导地位。学生的思维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三年级的孩子理性认识非常薄弱,归纳理解能力弱。他们在识字过程中对汉字的记忆是孤立的,并不能像成人一样在脑海中自动归类,因此,随着识字量的增多,他们就很难把所学过的孤立的符号一个个记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五六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逐渐成熟,学生能利用多种归纳方式学习汉字,作业中的错别字反倒减少了不少。这正是三年级成为错别字高发群体的一个重要原因。3.思维定势。这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过的字影响生字的学习。如 “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飘”字学生易把左边部分写成“要”;“爬”字“爪”字会写成“瓜”字;写“晚”字受“兔”字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同音字、形近字之间的互相影响。如,整个三年级学生都很难搞清楚“在/再”“做/作”两组字;写“忧愁”时用单人旁的“优”,原因是对老师的优良等第很熟悉;“外/处”也常用错;把“眠”字写成“眼”字;写“怪”字时受“径”字影响等。
因此,书写汉字时不仅要求学习者具备准确而完整的知觉,牢固的记忆,还要求具备精密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这无疑是一种高要求。
(二)学生不良习惯对汉字学习的影响
另外,三年级学习内容增加,作业量增多,学生忙于完成作业,一些尚未稳固的学习习惯就会被动摇,在作业中会出现以下现象:1.急于求成。2.粗心大意。3.缺乏责任感。这些现象在学困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些,是他们的作业中错别字连绵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字量增加,同音字、形近字增多与学生缺乏归类意识和能力的矛盾——错别字陡增的催化剂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學生已积累了1500个字,要求会写的也约有1000个字,一方面,在这些汉字中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比例逐渐增大。如飘-漂、壮-状、厉-历、涛-滔、再-在、豪-毫都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同音字;形近字,如贷-货、招-召、钓-钩、辫-辩等也是作业中的错别字常客。另一方面,三年级学生处在过渡阶段,他们的学习自控力和主动性不够,不会主动去归类自己的错别字,建立错题本等。即便有些学生有心,但是他们缺乏解决难题的毅力和科学方法,也无从下手。三年级学生错别字呈现高峰和他们缺乏归类意识和能力相关。
四、“多认少写”的教材编排模式——错别字陡增的催化剂
从语文书的编排上来说,每册语文书都分一类字和二类字,其中一类字要求会读会写,二类字只要求会读。这种“多认少写”的教材编排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强化了对一类字的记忆,能让学生尽快进入阅读模式。但通过低中段生字表的比较会发现:学生进入中年级所学的大部分生字,与低年级所掌握的大量生字不是形近,就是同音,这虽是编者的好意——希望学生在识字与写字上能呈现螺旋上升。但在学生心里,他们自觉“认识”这些汉字,因此便不再像低段学习生字那样在脑海中进行字形拆分、重组的练习,甚至在老师讲解过程中也忽略听讲,使得这部分汉字只停留在记忆的泛化阶段,尚未建立字义、字音到字形的心理联系,临到书写时不是缺点少横,便是同音字形近字用错。
由此可知,三年级错别字陡增是有根可循的,只要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多发挥一些教育智慧,多和同伴探讨学习,肯定能帮助孩子减少错别字,重新建立孩子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减少家长的担忧,也提高老师批改作业的效率。
作者:马万顺
单位:汝州市临汝镇三中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 运用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是语言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称之为百科之母。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遵循语文教育规律,运用语文教学策略,使语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往,不少地方的语文教学,把内容分解成上百个知识点、能力点,围绕知识点、能力点设计大量练习题,让学生反复机械地做练习,违背了语文教育规律,造成了语文课程的繁、难、深、多,而实际收效甚低。笔者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有得有失,我深刻体会到,学习语文,要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现就这四个方面提出来与语文教学同仁共同探讨,并非经验之谈,可为引玉之砖。
一、学习语文,要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简化头绪、突出重点,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整合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每一个方面都强调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尤其提倡多读书,少做题。如何学好语文?我认为,学好语文有两个不可或缺的东西,一是扩大学生的储存量,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加工能力。前者着眼于积累,后者着眼于训练。学生语文水平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语文营养不良,阅读太少。为改变这一现状,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多读多写提到重要位置,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
料,增加文化的底蕴。按照课程标准规定,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每学期不少于40万字,其中阅读文学名著一部,背诵篇数,每学期不少于十五篇。我给学生推荐如下阅读篇目:《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鲁宾逊漂流记》、《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强调重视朗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写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二、学习语文,要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写作,本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而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目前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我认为,作文教学改革,要强调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淡化文体,鼓励学生不受拘束地表达,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多写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在具体要求上,不再从中心、条理等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利用观察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我们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
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图书室、布告栏、标牌、广告等,地方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以及日常生活问题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资源。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三、学习语文,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语文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四式”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有创意的表达,允许每个学生的发展不同,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评价。变课堂上的“一言堂”为“群言堂”,这样才有动感,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们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让人欣喜不已。上课的感觉像春天,学习真正成了学生们的一件快乐的事情。语文课上,我经常让学生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诵课文,有摇头晃脑的,有张开双臂的,甚至还有站起来舞蹈的。总之,怎么理解,就怎么表达。有时学生轮换着走上讲台,以自己的方式和想法回答问题,别开生面,不具一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学习语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4年07月15日学习时报吴德刚
年轻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只有认识和遵循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干部培养和干部成长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年轻干部成长的关键。年轻干部成长离不开组织培养。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对于一个具有近百年历史,8600万党员,具有高度严密组织的大党,组织培养对于干部的成长,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说,组织培养是决定干部成长的关键。因此,作为组织部门来讲,理应担负起培养年轻干部的主体责任,始终把年轻干部培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摆上议事日程,做好长远的战略规划,而不能时紧时松。作为年轻干部个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组织培养的作用。
年轻干部成长的强大动力源。任何一个年轻干部都是一定社会、国家和民族的人,尤其是公务人员,必定隶属于一定的组织和机构。没有哪一个年轻干部不属于一个特定的国家、民族和组织机构。当今所说的年轻干部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而且大部分是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每一个年轻干部的成长都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之兴旺、社会之和谐、民族之团结、事业之发展,无一不是每一个年轻干部健康
成长的前提。年轻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全局利益去考虑个人利益,都不能离开长远利益去考虑自己的眼前利益。如果一个年轻干部处处盘算自己一己之私,时时盯着自己的蝇头小利,脱离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和人民大众,必将一事无成。毛泽东早在1919年就提出,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就是坚持走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年轻干部只有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进程中寻找自己的前进方向,在广大人民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同梦,才能够真正得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可以说一个在当今中国生活的年轻干部,如果他的梦不是中国梦,一个生活在甘肃的年轻干部,他的梦不是甘肃梦,那么这个年轻干部最后能做的也只能是自己小家的个人梦。在当下的甘肃,如果一个年轻干部不把自己的经历和热情融于“富民兴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轰轰烈烈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那他也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因此,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像雷锋同志说的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就能够得到自己真正服务人民、成就事业和理想的广阔空间。
年轻干部成长高度的基石。实践出真知。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自于实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古雄才多磨难”,“猛将起于卒伍,宰相起于州郡”,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实践是人生的大课堂,实践中的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古人讲,担当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年轻干部只有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凡有志于党政机关和社会管理的年轻干部成长还是应当多往基层走,多到实践第一线去。具体来说可以是两条路径:一条是渐进式,循序渐进,由低到高,从基层逐步走到机关;另一条是从机关到基层,由高到低。此外还应注意坚持多岗位多角度进行历练。年轻干部不要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几十年,结果必然是思维方法单一,工作经历也单一。
年轻干部成长的内在因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对年轻干部来讲,个人努力是干部成长的内因,也是决定性因素。正如总书记所说,干部成长首先要靠自身努力,特别是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都不是随着时间的积累、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年轻干部要通过个人努力,不断地增长知识、胆识和见识,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智商、情商,不断地提高能力、素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改造自己的学习、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和好干部。
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条件。时势造英雄。天时、地利、人和。社会环境和特定的官场文化都会影响年轻干部的成长。现实中存在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走关系”等歪风邪气,都是不健康的。古人讲:“人间正道是沧桑。”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必须遵循干部成长的规律,走正道,走阳光大道,而不能走旁门左道,更不能走歪门邪道,走不好,将一失足成千古恨。引导年轻干部走正道,也是组织部门的责任,应努力为年轻干部搭建好
成长平台,真正给予关心培养。
实物模型是几何知识教学的基础,是各种几何图形得以抽象出来
的现实源泉,离开了实物模型的空间几何结构,空间观念将是无本
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学时提供相应的实物模型,以及直观图
形,让学生有条理、多角度地观察,多感官协同地充分感知,增强
学生对几何形体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其形状、特征、空间位置
的感知、理解和记忆。因为实物模型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
运用实物模型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
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
事物的关系。
如教学《物体分类》一课,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
带来了什么物体,再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各种实物,感知每种物
体的形体特征,然后组内将物体分类,最后说一说分类的依据。学
生通过观察发现每一类物体都有类似的特征。这个活动是在学生的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历年高考《考纲》规定的要求。怎样做到直译?是否按原文逐字逐句解释一遍?当然不是,必须遵循文言文特有的词法、句法、文法特点,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适当的删削、增补、调整和改写,才能保证译文“信”“达”“雅”。为此,特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保留法
同万事万物一样,语言有发展,也有继承。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内容古今相同,不需要翻译,可以照写。请看下面例句: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3、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刺秦王》)
4、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第1句中的“赵惠文王十六年”,第2句中的“至和元年”是帝王的年号,可以照写不译;第1句中的“廉颇”“齐”,第2句中的“临川”“王某(王安石)”分别为人名、国名、地名也不需要译;第3句中的“咸阳宫”,第4句中的“三闾大夫”分别为宫殿名、官名也可照写。除了帝王年号、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宫室名不译外,古人的车马、器具名也可以保留照写。
二、删削法
文言文中有很多助词,如音助词和结构助词,还有发语词、表停顿的词,这些词有的只是句式特点的标志或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有的只是作者行文的标志,并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只要知道其表示的意义就行了,完全可以删去不译,否则,便是画蛇添足,反倒讲不通。如: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2、顷之未发(《荆轲刺秦王》)
3、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上述第1句中的“之”“也”,前者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表句中停顿,全句可译为“从师学习的道德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第2句中的“之”是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实在意义,译为“没过多久,(荆轲)没有出发”。第3句中的“夫”“之”,前者是发语词,表示作者要发议论(或感慨),后者是结构助词,起提前宾语的作用,全句可译为“晋国,有什么满足的。”
三、代替法
语言是在不断发展中逐步丰富起来的,因此古代的文字不如现在多,汉字的分工也不如现代这样细致,一字兼“多职”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就导致了大量的通假字,尤其是在中古以前的文章里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对于通假字,翻译时用本字的意义是讲不通的,一定要根据前后文意找一个与之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或许就译通了。如: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2、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3、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荆轲刺秦王》)
第1句中的“生”按现代汉语之义只有“生长”“产生”的意思,在原文中都讲不通,其实在古代“生”是“性”的别字,即“生”通“性”。第2句中的“陪”只有“陪伴”的意思,因此义讲不通,其实“陪”通“倍”即“增加”之义。第3句中的“奉”在现代汉语中是“奉献”之义,此义在原句也讲不通,此字应该通“捧”。
四、调序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除语音、词义有不同外,句式结构也有较大差异,如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等,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而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少见。对于这些具有特殊语序的句子,只有按现代汉语之序调整顺当后,才能保证译文通顺。否则,译文就难以读通。如: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3、古之人不吾欺也(《石钟山记》)
4、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5、沛公安在哉?(《鸿门宴》)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7、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上述七句与现代汉语语序都不相同。第1、2句是定语后置句,其中的“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翻译时应把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前面去,即将“知其事”放在“宾客”之前去译;“利”“强”分别放在“爪牙”“筋骨”之前去。第3——5句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应将“吾”“ 何厌”“安”分别放到“欺”“有”“在”之后去。第6句是状语后置句,状语是修饰谓语的,句中的两个“于蓝”应分别放到“取”“青”之前。第7句是主谓倒置句,“汝之不惠(通“慧”)”是主语,“甚矣”是谓语,按现代汉语的语序,翻译时应将它们的位置互换。
五、还原法 古人写文章和我们一样,总喜欢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借代、婉曲的手法运用得较多,对某些现象和事物不直说,而是换一种说法,显得庄重文雅,生动形象,翻译时,决不可照字面意义去译,应该还其本原。如:
1、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2、晋绅之不易其节者(《五人墓碑记》)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兰亭集序》)
4、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5、一旦山陵崩(《触龙说赵太后》)
上述五句中加点的词就不能照字面意义翻译。其中第1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藩篱”比喻“边疆”。第2、3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缙绅”是“官服”,代指“官吏”;“ 丝竹管弦”代指“音乐”。第4、5句用了婉曲的修辞手法,“有事”暗指发动战争,“山陵崩”是国君或帝王去世的委婉的说法,翻译时一定要将其本义译出来。
六、串通法
互文也是文言文中常用的手法,即上句有的意思下句也有,下句的意思上句也有。翻译时决不可见木不见林,单独抓某一句的字面意义,而应将上下句连贯起来翻译。如:
1、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
2、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时明月汉时关》)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第1句中如果照字面意孤独的译,会译成“主人下了马,客人已经上了船”,这是不合送客的礼节的。其实,“下马”“上船”是主人、客人共有的动作,因此应译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一起上船”。同样第2句中的“明月”“关”是秦汉时共有的,所以全句应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第3句中的“喜”“悲”是“物”“己”所共有的,全句应译为“不因境遇的好坏高兴和悲伤,也不因个人的得意与否高兴和悲伤”。如果译成“不因个人的境遇好而高兴,不因自己的不如意而悲伤”,就不能充分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
七、增补法
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省略句特别多,省略的成分也很广。对于这些句子,翻译时一定要根据上下文意将省略的成分补写出来。如: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刺秦王》)
4、公许之,()辞曰(《烛之武退秦师》)例1中的第二句省略了主语“县令”,属承前省,第三句句首省略主语“上官”,“使”后省略介词宾语“之”,代蟋蟀,第四句“责”后省略了宾语“县令”,“供”后省略了宾语“之”,代蟋蟀。例2中第二句“再”后,第三句“三”后省略了动词“鼓”。例3中“咸阳宫”前省略了介词“于”表处所。例4中的“辞”前省略了主语“烛之武”。在省略句中,不能根据前后语意将省略的成分补写出来,句子是译不通的。
八、拆分法
古代许多单音词,经过历史的演变正好合成了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如果按现在的意义去理解就会错译。对于这样的词,必须将它们拆开来翻译。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
3、其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梦溪笔谈》)
上述三句中第1句中的“妻子”的词义范围比现在大,指老婆、子女。第2句中的“地方”是“地”和“方”的合意,即“土地方圆”的意思。第3句中的“其实”现在多用承接上文表确认的副词,而在此句中应把它理解成两个单音词,“其”代词,代“它们的”,“实”,果实,全句译为“它们的果实味道不相同”。
九、变性法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一大特点。如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充当主语和宾语,动词一般充当谓语,形容语一般充当定语和状语。但在文言文中,它们都可临时改变自己的词性充当句子的其它成分,翻译中我们一定要能准确判断某些词在句中的临时词性,方能进行准确的翻译。如: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2、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上述四句中,第1句中的两个“军”本是名词,但它们后面紧跟的是地名,所以应活用为动词,即“驻军”。第2句中的“籍”是书册的意思,也是名词,它后面紧跟的也是名词,也应该活用为动词,即“造册登记”。第3句中的“出”“入”是两个动词,但因它们之前受到“其地”“其庐”的修饰,因而活用为名词,即“地里出产的物品”“家里的全部收入”。第4句中的“兄”本是名词,因它后面紧跟的是动词“事”即“侍奉”,因而活用为状语,即“像兄长一样”。
高三生要遵循哪些复习规律
1、夯实基础是考生的根本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成也基础,败也基础”。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要出好成绩,抓基础最有效。有些学生之所以成绩上不去,根本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牢靠。数学、物理差,很大程度是有的连公式都没有记牢;英语差,很大程度是有好多的单词和短语没有记住。还有些学生,本来学习很不错,考试常常是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这小小的错误,说到底就是基础知识没有夯实所致。从历来的考试看,学生丢分的根本不是新题、难题,而是基础知识,由于基础知识不牢靠,把不该丢的分而丢弃了。可见,基础是考生成败的根本。
2、科学复习是考生的关键
考前的时间确实有限,考前的科学复习最为关键。不同基础的考生要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基础较差的,重心要放在基本题上,要系统梳理各科基础知识点、必考点;基础一般的,要在抓好基础的前提下,重点攻克中等难度题,重点填补各学科的漏洞,基础好的同学,不要过多地纠缠那些简单题,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上。只有科学的复习方法,再加上老师的科学辅导,备战高考必将无往而不胜。
3、学有针对是考生的法则
有的同学复习时,喜欢什么科目就复习什么科目,结果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也有的学生没有目的,乱翻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结果考试还是原来的起点,成绩没有任何起色。所以要克服盲目性,减少兴趣性,加强计划性,强化针对性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建议考生要把能增分的“潜力学科”放在首位,把能增分的“潜力章节”作为重点,尤其在处理习题和作业时,要学会选做,把一看就会,一做准对的题,建议不要无效重复。着力做一些既有概念性,又有可做性,更有可考性的;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会的不会的一股脑全做。请切记:学有针对是考生的法则,不可有丝毫的偏废。
4、善于反思是考生的钥匙
考试出现问题,常常是多方面的,只有善于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善于反思自己课前预习、上课学习、课后复习各环节是否到位,善于反思所学内容是否能融会贯通,找出问题的每个症结,进而强化矫正,强化这类单项练习,才会减少或避免类似现象再次发生。要深刻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一定要掌握好善于反思这把金钥匙。
高三学生夜间学习的诀窍
一、找准自己一天中生物钟的兴奋时段,规划分配自己的时间。
例如如果你发现在22:00到24:00之间处于兴奋状态,在这一时段中即使想要早些入睡以便第二天早起学习,却难以入睡,那么何必把时间浪费在辗转难眠上,又何必浪费自己的好精力呢?不妨因势利导,把这段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学习生活,应该为自己设置一个底线——最晚在几点钟睡。自己规定的睡眠时间之前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开始放松自己投入学习时集中的精神了,避免始终保持兴奋而睡不着。或者也可以翻阅自己感到比较枯燥的知识,来帮助自己产生困意(笑)。
二、养成作息习惯,用规律的生物钟使自己把握自己的学习效率
当你长期坚持固定时间的学习作息之后,你会发觉你的生物钟会趋于稳定。每天在学习的时段中保证自己处于兴奋状态,睡眠时间一到也会很快入睡。这样就能使你的时间得到最高效的应用。《五代史平话·周史》云:“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那时间又何尝不是。保持高效率学习的两个小时,往往能够起到投入三个小时甚至更多学习时间的效果,同时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辗转难眠上。精用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时间的将军,让时间成为自己手中无往不利的精兵。
三、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充分合理利用时间 所谓学习计划,就是每天学多少,怎么学。学多少,是为自己制定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督促自己保持高效以达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怎么学,是总结学习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加以落实以帮助自己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总的说来就是:以“学多少”为指导,坚决贯彻“怎么学”的基本方针,为实现掌握知识、考试得高分而奋斗。这条建议即使你不是采取夜间学习的方式也要注重,但对于夜间学习方式更为重要,为什么呢?每个人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知识。夜间学习不像白天学习在时间上那么灵活,为了保证自己在规定的时间之前能够休息,制定学习计划时也要注意适量和保质。适量的学习任务不会逼迫自己打破规定,而保证学习效率可以帮助你避免在学习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因此这里强调一下学习计划对夜间学习的重要性。
四、做好准备工作,最大化夜间学习的优势
所谓扬长避短,夜间学习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身处夜深人静之时,外界的干扰就少了很多。但由于熬夜会导致肝火胃火旺盛而导致缺水,开始学习之前可以先为准备好水分的补充。同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把不同的准备需求都做好。例如,在夜间夏天往往蚊虫会比白天多,冬天也会更寒冷。所以,夏防蚊虫、冬防严寒。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打扰,保证自己学习时可以专心致志。
相传诸葛亮求学之时便以“生性疏懒”,也就是睡懒觉而著称。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适合“闻鸡起舞”,那你不妨结合上面的建议效仿一下卧龙先生来当个“卧床先生”。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夜间学习也可以行之有效。当然,最后不得不提醒的是熬夜伤身,同时也要注意睡眠充足,保持健康的体魄才能充分投入学习当中。
高三学生提高夜间学习效率的技巧
1.明确当天晚上学习的目标
学习之后,一定要用笔在纸列个清单出来,这样更便于安排时间,不致于手忙脚乱。如果目标没完成就睡觉会充满负罪感,这种负罪感也是一种有效方法。
2.学习之前不要上网、看电视、玩游戏等
在学习之前上网到处逛逛或看会电影,经常不知不觉中就花很长的时间。不妨自己给自己定下来一个规则,先完成当晚的计划和目标,然后再上网、看电影或玩游戏。如果你遇到特殊的情况,不得不上网,给自己找个定时的软件或者使用手机上的闹钟功能,定下时间,时间到了之后,坚决断线,开始学习。这样做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睡觉的时间又提前了不少。
3.减少学习时的干扰
在使用电脑学习时,不要开QQ/之类的聊天工具,邮件也不要开,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干扰。手机最好也关掉或改为静音,放在不被打扰的地方,当然,刷提分App除外。清理桌面,把能干扰你的东西都收好。
4.比较烦的时候,试着马上开始学习
有时候自己情绪受到干扰,经常觉得学习没有思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其实你会发现,当强迫自己开始学习后,很快就会进入状态。当然,如果你遇到状态特别不好比较极端的时候,心情一直静不下来,那你还是睡觉吧,这种时候就是学习估计也学不进去。睡不着的话,可以疯狂做俯卧撑,做到越不来为止,累了的时候,自己就会睡了。
5.晚饭不宜过饱,少荤腥多素食
很多童鞋午餐在学校食堂吃,难免吃得不爽,晚上就在家大吃一顿。时间长了不仅会发现自己的体重增加很多,而且晚上学习的时候会更容易犯困,效率很差,对肠胃也不好。不如试着晚上吃得简单一些,尽量吃些青菜,也可减少肠胃负担。
6.少喝饮料多喝水,不宜喝咖啡、茶或吃糖
一般晚上学习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喝咖啡或喝茶提神。但咖啡因对提升学习效率不见得有效,即使有用,也仅能维持短时间效果。如果你真的要喝,一定要喝热的,浓度不要太高的饮品。糖也是一样,会减慢你大脑的思维速度,影响你的判断。最好多喝水。
7.选择好一点的台灯
合适的灯光会让你的眼睛舒服,反之容易使眼肌疲劳、视力下降。同时充足的光线,也不容易犯困。
8.利用好最开始的15分钟
这个时间很重要,如果一开始你就心猿意马,看东看西自然是不行的。只要专心致志的学习15分钟之后,你就开始步入正轨了,之后的学习都会是一帆风顺,你也会信心大增地继续学习了。
9.实在很困的时候,活动一下
可以站起来,到处走走。或者去喝水,看看外面,用凉水洗脸,深呼吸20下,用手搓搓脸和耳朵,冲个澡,听一些节奏很强的音乐也会有帮助。
10.学习40分钟左右要休息一会
——新常态下我们如何发展(中)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4年08月27日01 版)
期盼白云蓝天,渴望绿水青山。生态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甚至成为人们的集体焦虑。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界有自己演进更替的法则。人类源于自然,本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但是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人不能在自然面前为所欲为。来自自然,依存于自然,又受制于自然,这是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自然规律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不能漠视自然,掠夺自然,破坏自然,与自然规律对着干。如果人们以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自居,肆无忌惮地逾越生态红线,打破生态平衡,必定自食苦果。恩格斯早就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顾自然条件,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盲目追求高速度,我们有过许多教训。用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换来高速度时,却发现蓝天、绿地、净水、清新空气变成了稀缺品,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从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新常态下,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加快,更加重视节能环保,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建设。这就要求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协调,在维护绿水青山中打造 1
金山银山,在共享发展的物质成果中共享发展的生态成果,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才是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发展。
新常态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发展的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提升发展的质量。发展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速度应当是“省油的速度”。好比开车,既要跑得快,又要降油耗。节能降耗,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减轻资源环境压力,都是发展题中应有之义。一个地方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其他经济指标再好看也是残缺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各地情况不同,在发展速度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特别是那些生态区位重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保护好碧水蓝天就是发展,就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巨大贡献。
新常态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改善民生。发展以人为本,新常态下的发展更加重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30多年前人们“盼温饱”,现在“盼环保”;30多年前人们“求生存”,现在“求生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搞建设、谋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人民的福祉。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就要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生态两手抓,生活生态齐改善。
第一,区分司法责任制与司法问责。《意见》所称司法责任制中的“责任”,与司法活动的三大要素“独立―专业―责任”这一完整体系中的“责任”不同,后者往往被替换为“问责”,是与“独立”“专业”并列的狭义概念。在“独立―专业―责任”这一体系中,“独立”包含司法权独立与相应保障,“专业”指独立行使权限并相应负责的职业能力,“责任”指与独立权限相匹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职业保障为前提、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的司法问责。与此相比,《意见》提出的“责任”,似乎已经包含了上述体系中的三大元素:通过《意见》第二部分“改革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第三部分“明确司法人员职责和权限”,从而重新配置和区分独任审判或合议庭与庭长、院长及审判委员会之间的权限,亦即确定独立权限与相应责任的范围,最终旨在细化和落实“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这一改革目标。然而,《意见》第四部分“审判责任的认定和追究”中所称的“责任”,与“独立―专业―责任”体系中的狭义责任为同一概念,即为“问责”。
同一核心概念在同一文件中以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使用,不免容易造成误读。因此,在司法责任制被定位为“司法改革牛鼻子”的背景下,在《意见》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应该准确理解文件本身,避免将司法责任制这一广义概念狭义地解读为司法问责制。
第二,区分司法责任与司法救济、国家责任与个人责任。《意见》第四部分规定的审判责任系狭义的司法责任,亦即司法问责,这与司法制度为纠正审判错误而采取的司法救济不同。司法救济是国家司法制度为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提供的补救途径,实质上司法救济是国家作为一个“制度系统”向当事人和社会承担的责任,比如为纠正错案而设立的上诉程序(正常救济途径)和再审程序(特别救济途径),为补偿错案造成的侵害而设立的国家赔偿责任等。司法问责是法官或其他审判人员作为一个“司法职业者个人”向国家承担的责任,或者说是国家对法官个人的惩戒。
由于责任的性质、主体、对象、功能、目标等等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适用条件明显不同。简言之,在责任范围上司法救济明显大于司法责任、国家责任明显大于个人责任,在适用条件上司法救济明显比司法责任宽松、国家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明显大于国家对法官个人的追究权。其实道理很简单,司法作为一个体系,形成一项司法结果对于当事人而言只有一个行为主体,那就是国家,因此只要发生法律规定的错误,国家就有义务提供救济;而只要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个人发生了法律规定的过错,对由此造成的损害就要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然而,在司法体系内部,每一项司法结果也是由多个主体在多重制度中运行而形成的,既包括立法的欠缺、模糊或冲突等导致的法律适用困难,也包括法官选任、职业保障、职业培训、职业管理等制度缺陷导致的法官低能,还包括审判程序制度、证据制度、审判管理及案件分流系统等存在的弊端而导致的问题。种种制度缺陷直接或间接导致的超越现有法官个人普遍智识、能力或正常可控范围所致的司法错误,国家在向当事人提供救济或承担责任之后,不能向法官个人追究责任。只有当法官个人有故意违反法律和司法职业伦理的行为,或者有重大过失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时,国家才能追究法官个人的责任。这也正是《意见》第四部分提出的:“法官在审判工作中,故意违反法律法规的,或者因重大过失导致裁判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应当承担违法审判责任。”
各地司法改革试点法院在落实《意见》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能将司法责任与司法救济、国家责任与个人责任、错案救济与错案追究混为一谈,否则,不仅损害司法独立,而且很大程度上会增加错案救济的人为障碍、加剧错案救济的困难。
第三,区分司法职业操守缺陷与司法职业技术错误。《意见》第26条具体划定了审判责任范围,这是《意见》的核心内容。这一条将审判责任主要限定于“违法审判”,特别是作为职业操守缺陷的故意违法行为和属于职业技术错误的重大过失并导致错误的情形。但是第25条第一款的一般性规定又将法官承担责任的范围笼统地规定为“对其履行审判职责的行为承担责任”,并且“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这一规定有可能影响第26条在执行中的解释,从而导致问责标准的模糊化和扩大化。为此,必须从概念上对两类不同错误进行区分,并分别采取“故意行为”和“重大过失行为加结果”的不同标准进行解释,以最大限度地符合司法规律。
遵循规律
扎扎实实地
做好部队预防犯罪工作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集团军《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预防工作的意见》电报精神,根据师长、政委的指示,今天召集各团副政委和机关有关业务部门的同志来,召开安全预防工作形势分析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分析今年以来部队安全预防工作形势,交流经验,找准差距;明确下一步预防工作的主要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坚定信心,扎实有效地抓好安全预防工作,圆满实现师党委提出的“两无”目标。
刚才,各单位分别汇报了今年以来安全预防工作的形势,讲的虽然都不长,但分析很客观,做法很实在,讲得很深刻,也各具特色,对下一步深入搞好安全预防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近几天,我带机关同志到各单位对安全预防工作进行了一些调查了解,从我们掌握的和今天汇报的情况可以看出,近两年来,各单位对安全预防工作很重视,投入子很大的力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部队保持了稳定。到目前为止,全师没有发生刑事案件,重大违纪问题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8%,形势确实很好。这是各级党委、支部高度重视和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不能盲目乐观,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部队安全预防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不安全因素也很多,下面我就当前做好这项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全面分析形势,增强安全预防工作的忧患意识
如何看待当前安全预防工作的形势,真正统一好思想认识,对下一步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从客观方面看:一是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不能低估。有关资料表明,今年1至5月份,全国共发生爆炸案件840起,杀人案件10035起,抢劫案件42414起,均呈上升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人与社会的交往范围扩大、机会增多,少数不法分子拉拢军人合伙作案、军人在地方作案、地方人员渗透到部队作案都比过去呈增加的趋势。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饭店、发廊、桑拿、宾馆等娱乐场所随处可 见,藏污纳垢、卖淫嫖娼、养妇纳妾现象增多,吃、请、送不良风气流行,社会丑恶现象蔓延,致使部队少数意志薄弱者受到影响,追求享受,寻求刺激,逐步走上了犯罪道路。三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加剧。他们利用国家深化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部队的调整改革,大肆造谣生事,竭力策化“兵运”阴谋,煽动人们的不满情绪,伺机制造事端。一些民族分裂分子和反动宗教势力也千方百计进行破坏活动。忻州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隐蔽战线斗争也比较复杂。四是部队调整改革对官兵的思想冲击比较强烈。一些调整分流过来的官兵对新单位、新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部分编余干部对个人的进退走留考虑较多,思想不够稳定,利益关系调整幅度大,一些矛盾容易激化。从历史上看,精减整编期间大多是发出案件和问题的高峰期。五是当前部队中的不安全因素还比较多。从今年初到现在,我们军区已发生刑事案件11起,杀人和故意伤害案件居多数,占66.6%。我师也发生了几起大的问题,劳教了3名战士。另外,今后几个月,部队面临年终考核、实兵演习、老兵退伍、新兵入伍、干部转业、志愿兵改选等大项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又面临着一些新的不安全因素。
其次,从主观因素看,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基层单位和同志对安全预防工作存有三种模糊认识、四种倾向性问题。所谓三种模糊认识:一是把安全预防工作看“单”了。认为安全预防工作是一项单纯的业务工作,是分管领导的事,是职能部门的事。因而缺乏综合治理意识,时常出现“上急下不急”、“忙了少数闲了多数”的现象。二是把安全预防工作看“窄”了。认为预防工作是堵窟窿的工作,就案件防案件,消极被动抓预防,与基层全面建设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不够,没能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结果费劲不小,成效却不大。三是把安全预防工作看“低”了。有的同志片面认为,抓安全预防压力大,难度大,出了案件单位受影响,个人受牵连,因而在抓工作上着眼点低,标准低,制度难落实,隐患难消除。所谓四种倾向性问题:一是一些单位安全预防工作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部队撤并降改,干部、骨干发生变动后,组织缺人,队伍断层,工作断线,有的单位保卫委员、思想骨干人员不齐,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好,有的法纪教育不经常,有的兵器室报警器长期失灵,双锁联管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二是“三个失控”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最近一个月来,偷盗、打架斗殴、私自离队、涉足不健康娱乐场所等问题时有发生,突出反映了个别单位存在的组织失控、思想失控、管理失控的问题。三是个别单位领导存有盲目乐观和松劲情绪。在抓工作上时紧时松,对本单位存在的薄弱环节若明若暗,缺乏敏感性。四是隐情不报的问题还有市场。个别单位发生问题后,有的回避问题,掩盖事实真相;有的弄虚作假、自己欺骗自己,导致问题越遮越多、越捂越大。
由上述主客观因素我们不难看出,当前安全预防工作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对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要看到安全预防工作的成绩很大,问题也很突出,工作扎实但也存有漏洞。这就需要我们象今天这样,很好地坐下来研究分析。从存在的漏洞和隐患中看到不足,从各种不稳定因素中看到工作的艰巨性,努力做到“五个清楚”即:对官兵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清楚;对部队存在的倾向性思想问题底数清楚;对个别人员的思想状况清楚;对干部战士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清楚;对驻地社会环境影响部队稳定的消极因素清楚;从而克服麻痹思想,增强政治责任感,有效地做好工作。
二、把握特点规律,争取安全预防工作的主动权
安全预防工作涉及面很广,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我们在具体落实中必须把握特点,遵循规律,这样才能形成工作的特色,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从当前“稳定压倒一切”这样的大气侯看,从国内社会治安形势和我师部队近来发生问题的教训等方面来考虑,有三点必须注意:
一是要把安全预防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认识,放到部队建设的全局上来筹划。我们常讲,“安全预防工作是一项保底的工作,它不是中心影响中心,不是全局却牵动全局”。今年以来,全师完成各项大的任务都很出色,部队保持了高度稳定。年底又是案件和问题的多发期,我觉得保证最后这两个月不出案件或大的问题,就是 对我师全面建设的一个考验,也是对每个单位工作能力的一种检验。最近个别单位发生私自逃离部队、酗酒后到歌厅滋事等问题,如果我们对此还不敏感的话,必将发生更大的问题甚至案件。所以,各级必须深入地分析一次预防工作形势,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考评全年工作的大事突出出来,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进行筹划和部署,坚决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
二是要紧贴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加强调查研究,搞好超前防范。市场经济带来了我国经济的腾飞,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尤其是部队的精减整编,涉及到官兵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有的城镇兵担心复员后安置没着落,有的干部对二次就业“忧心忡忡”,有的在经济利益诱惑下心理失去平衡,再加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渗透,导致一部分人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此必须认真研究解决。首先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各级各类人员的思想反映,从中分析有哪些诱发案件的潜在因素,抓住倾向性的问题,制定防范的措施。其次要抓好法纪教育,及时帮助官兵克服和纠正各种模糊认识及错误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自觉依法办事。要解决好官兵普遍关心的问题,要向五六三团那样积极帮助官兵解决涉法问题,努力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再次要搞好预测。许多案件和事故的发生,分析起来都反映了事前有征兆、激化有条件、发生有过程的必然规律,所以,要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中预测违法犯罪的走向,要针对各种重点时机,联系工作实际搞好预测,基层干部骨干主要是搞好经常性预测,象五六二团倡导的那样,要打“探头球”,打“时间差”。
三是要着眼安全预防工作的自身特点,实行综合治理,开展立体防范。安全预防工作自身的特点主要反映在:工作的内容具有重复性,相同的内容需要反复抓;工作过程具有连续性,要象炮兵团党委所坚持的对预防工作做到“不马虎、不疏忽、不含糊”;人员具有广泛性,广大官兵既是组织者、实施者,又是预防的对象;工作具有直接性,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效果具有不明显性,耗费精力多,花费时间长,但“不显山,不露水”,忽 视了百分之一,就会造成全局上的被动等等。安全预防工作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方针,团以上领导要确立“抓总”的意识,把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参与综合治理;机关各业务部门要有很强的“参与”意识,要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责任制;营以下部队要认认真真抓好打基础的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法纪教育、人生观教育,强化行政管理,夯实预防犯罪的思想基础;业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给党委当好参谋,注意找准安全预防工作与部队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做好上级指示与部队实际怎样结合的文章。实践证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是加强新形势下安全预防工作的有效途径。装甲团深入开展“我为团队安全稳定献一计”活动,激发官兵“把问题查出来,大家议;把办法拿出来,共同论;把弱的强起来,一起做”的作法,实质上就是一种综合治理,他们已收到1500余条合理化建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炮兵团制定下发的《军队基层预防犯罪工作一览表》,将安全责任分层次落实到每个人头,并建立完整的工作情况登统计措施,使各级职权挂钩,相互监督,效果也比较好。
三、突出工作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加大工作力度
做好部队的安全预防工作,最基本的还是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要时机,抓好关键环节上的安全预防工作。具体讲:一是要紧紧抓好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保卫干部队伍、党支部保卫委员队伍、思想工作骨干队伍、法律咨询队伍是安全预防工作的基础,离开了他们,安全预防工作就形同无米之炊,难有作为。从目前状况看,这支队伍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的基层干部政治敏感性差,抓工作自觉性不够,时紧时松,有的骨干素质较低,不会做思想工作,找个别人谈心聊天可以,一旦接触实质性问题,就没了主意,遇到紧急情况也不会处理。因此,对这支队伍除了要抓好思想教育、搞好传帮带以外,还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一强化职责观念,促使他们在其位谋其职。二要搞好培训,提高素质。给他们教方法,交任务,压担子,使之成为合格的“小指导员”、“小通 信员”、“小信息员”、“小传播员”,真正做到有问题能发现得了,控制得住,把案件和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要掌握政策规定,防止“违法操作”、激化矛盾、以感情代替政策等问题发生。按照集团军的规定,各单位要在月底前调整配强思想骨干队伍,并按级搞好培训。二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个别人的工作。在个别人身上,充满了矛盾的复杂性、尖锐性,也体现了工作上的艰巨性。近两年来,全师各单位紧紧抓住个别人工作不放,不仅有效地促进了部队的稳定,而且教育挽救了一些人,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目前全师还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个别人45名。我认为,后两个月部队安全不安全,这45名个别人的转化工作很重要。所以对这项工作,我们要继续在深入性、广泛性、细致性、有效性等薄弱环节上下功夫。注意抓好“五点”,即找准问题的“症结点”,区别个别人的情况对症下药;抓住诱导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找到矛盾的“勾通点”,是思想问题的要做好思想工作,该解决的实际问题,组织要出面帮助解决;形成多方做工作的“合力点”,发动部队、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工作;建立管教、防范、处理相结合的“控制点”,做到思想工作不到位不撒手,措施不落实不撒手,险情不消除不撒手,不真正转化不撒手。高炮团在个别人工作中“抓住一个问题,搞好一次教育,解开一个扣子,明白一个道理”的作法很好,不仅做好了个别人的工作,而且教育引导了其他人。三是要始终不渝地抓好枪支弹药的安全。教训告诉我们,涉枪涉弹无小案。但是据我了解,目前一些单位在枪弹安全管理上存在着一些漏洞。军械员随意更换,既不政审也不培训,不仅人员素质差而且换人不换锁;双锁联管制度不落实,个别掌管钥匙的干部将钥匙存入抽屉,或干脆让文书代管;有的报警器长期失灵,有的哨兵脱岗、漏岗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必须下大力彻底解决。要加强对保管、警戒、执勤人员的的审查。保卫部门要细致地将这些人员过一边,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摸清思想底数,留取指纹档案,并与跟踪考察情况一起登记在册,对不合格的要及时更换。要严格安全管理规定,对连队兵器室要安排专人站哨,完善“三铁一 器”设施,对失灵的报警器要及时修换;保养擦试武器,开启锁闭兵器室,必须有一名干部在场监督,对训练、执勤等动态情况下用枪,要有专人负责,严把领取、分发、清点、回收等关口;三要严格落实集团军的规定:团以上单位营门设双岗,师两个弹药库夜间要设巡逻哨,弹药库和营门的哨兵均带长枪,每支枪配10发实弹,1发空炮弹,由带班员负责管理;四是要抓好小散远单位和零散勤杂人员的管控。从过去发案的情况看,小散远单位和零散勤杂人员作案率一直很高。最近师查获的几起问题大部分是小散远单位和零散勤杂人员。为此,要选准配强小散远单位的干部、骨干,把最放心的人放到不放心的岗位上,要象抓正规部队建设一样抓好他们的建设,统一安排工作,统一工作标准,统一派工作组蹲点,统一考核讲评,促进这些部位两个经常性工作的落实。对零散人员要集中归口管理,营以上单位要将各类勤杂零散人员统一编班建组,集中居住,坚决杜绝单人住宿的现象发生。五是要加大检查力度,堵塞安全预防工作的漏洞。检查督导是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促进安全预防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会后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分工,尽职尽责,注重加强安全预防工作的检查落实,各团要建立健全“三队一组”,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部队进行全天侯检查控制;对重点人员、重要目标、重要时机要重点检查,对赌博、打架、涉足不健康娱乐场所的现象,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要在揭露问题中消除隐患,在解决矛盾中促进安全。
有关抓好下一步安全预防工作的各项要求,师将在会后组织检查组专门检查落实情况。
——副政委XXX同志1998年10月在师安
——浅谈实现寿险基层队伍价值增长的有效途径
阮建鹏
寿险营销十几年来,风雨兼程,走过了粗放管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寿险主体的急剧增多,竞争形势的日益加剧,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带来了销售队伍逐步萎缩,业务压力日渐增大,而市场竞争引发的误导、回佣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究其原因,就是违背了科学发展的规律,一味追求业务规模,缺乏对管理基础的有效维护。这些情况也引起了公司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引起了基层管理人员的反思。袁力总裁在2011年四季度个险视频会上就对“个险渠道使用多、养护少,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等深层次矛盾作了深入阐述,以致使个险营销队伍数量不断减少,整体素质亟待加强。省公司王新生总经理更是一针见血的提出了核心问题:“围绕队伍转,越转越轻松,围绕业务转,越转越困难”。因此,要解决目前制约寿险公司业务发展的诸多问题,关键就在于营销队伍的有效扩张。即必须将发展方式从单纯注重业务规模转向队伍建设。俗话说“有树就有鸟栖,有人就有业绩”。队伍建设是根,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是本。只要拥有了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销售大军,业务自然就会水到渠成、节节攀升。基于此,对于如何做好基层营销队伍建设,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管理者是剑锋,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管理层是队伍建设工程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经营分为管理层和执行层,有决策、有执行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而管理层是其中的主导因素,尤其是一把手,则是决定性因素。一把手掌握了人、财、物等整个企业的所有资源,只要一把手有魄力、有决心,就一定能将队伍建设做大做强。王新生总经理在履新河南之初就果断提出了“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业务大发展,强化执行力”的经营理念。实践证明:只有深度解放思想,放大格局,转变作风,就能实现业务大发展。然而,所有制度、工具、方法是可以学习、复制的,但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观念、态度、作风是不可复制的!因此只有各级一把手树立正确的观念、纠正工作作风、端正工作态度、强化执行力度,才能保证队伍建设的有效性、长效性,从而达到“扩张队伍,提升品质,价值增长”的预期目标。
二、“三心”理念是风标,风标所向,纲举目张
无数的成功案例证明:任何事情都要抓住重点,突出主线,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事半功倍。袁力总裁在2012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三心”理念,王总对此主张“五个提升,八个坚持”,作为地市公司则应围绕“三基”开展工作:一是服务基层一线;二是夯实基础管理;三是以基本法为核心的制度经营。在队伍建设过程中,“纲”就是基本法,新版基本法的最大优势就是充分凸显了主管利益最大化,其
中直辖组人员的多寡更是决定了主管利益能否最大化。因此要用好、用活、用透基本法,通过分析主管利益,激励业务人员的晋升意愿,激发增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抓直辖组建设提高主管收入,扩充团队人力。只要抓住了基本法的核心——主管利益;只要抓准了对象——预备主管,就能为实现人力的快速增长找到源泉。
三、操控细节是关键,做实做细,稳中求胜
抓住了队伍建设这个纲,启动了业务人员增员的强烈意愿,如何增来人、留住人,过程把控非常重要。我认为,一是要形成一个科学全面、环环相扣的运作系统:从意愿启动、招募甄选、教育训练、举绩留存,每个环节做好操控。二是要做到“快、准、细、狠”。即行动要快、环节把握要准、工作要细致、还要狠抓落实。只有将过程做实做细、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就能保证增员的最好效果。
四、两营运作是保证,训练育成,留存是本
教育训练是队伍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以往采取集中突击增员时,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增来一大批人,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大进大出,增得快,流失得更快,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问题就出在后期的训练育成和留存上。新人要增来,还要有系统的训练培育体系来育成。因此“增员后新兵训练营”和“初级主管训练营”是育成的保证。一方面,要持续有效运作两营,养成新人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新人和初级主管 的举绩、转正、留存;另一方面,要在各单位严格出勤、访量、日志等基础管理,做好后期的职场训练和辅导,为新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以新人的有效育成来提升增员者的利益,坚定增员者的信心,促进队伍建设的大发展。
五、新生力量是军魂,深挖潜力,超越预期
按照有效的增员方法、系统的培育训练,必定能够快速培养一支新的销售力量,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发展的活力。新人通过前期的新兵营训练,不断举绩、转正,必定会带来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业绩的提升又会给新人带来良好的收益,留存、稳定队伍。因此,队伍建设是业务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只要有了队伍,一定能够带来业务,只要抓好队伍,必然有源源不断的业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总之,打造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绩效优”的团队对寿险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要将队伍建设放在战略的高度,一切围绕队伍建设,加大其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系统的运作模式、有效的工作措施、强大的执行追踪体系,大力开展队伍建设,真正实现寿险公司又好又快又轻松的发展。
六、几点建议
三是渠道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个险渠道建设具有典型的长期性和基础性特征,必须先予后取,给予多种资源支撑,才能实现厚积薄发。在同业中,有的公司长期以来坚持以个险为核心渠道,前中后台各部门主要为个险服务,实施“大营销”的经营模式,不断加大销售及队伍建设投入,在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上予以优先考虑。A而我们的后援系统对销售的 4
服务功能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个险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上与竞争对手存在一定差距,对个险销售队伍的资源投入还相对不足,还缺乏完善的个险渠道运营支持平台。
中国人寿有三座金山,其中一个就是老保单、孤儿保单,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开发孤儿保单上做过很多工作,我们在这方面的优势应该更大。E今天我提出这样一个想法,供大家思考,能不能借此探索一条队伍建设的出路。
【家庭教育中不得不遵循的心理规律】推荐阅读:
家庭教育中的七大误区06-12
家庭生活中的德育教育07-12
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06-24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10-03
家庭教育中的一点心得体会12-01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06-06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