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去呼喊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用生命去呼喊(通用9篇)

用生命去呼喊 篇1

2011年11月23日

谷松章:洪先生,您好!首先请您向读者介绍一下您的学书历程。

洪厚甜:我的学书历程,从一个最基层的书法爱好者往一定的学术层次提升来看,应该说是比较典型的。我学习书法从1981年开始,当时我高中还差半年毕业,就到餐厅里边当了一名小厨师,在一个小县城的国营食堂的门口卖面条。我当时到餐厅这个过程很特殊,我父亲是理发师,我父亲的脚当时因为静脉血管曲张,全部坏掉了,给人家理发肯定没法理了,就退休了。对我们当时那个家庭来说,一个国营单位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就提前半年退学参加工作。从学校到社会有着很大的反差,这对我来说,心里有许多的不甘心。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学习书法。我为什么要选择学习书法呢?我在学校唯一的一个特长就是书法,写字更能被人认同一点。记得我上初二的时候,在学校的一次写字比赛里边获得过第三名,第一名是一个初三的女同学,她毛笔大字第一名,毛笔小字第二名,我是第三名。当时大家对我的写字水平很认同,学校的板报都是我来出。到单位以后,出板报这个事情还是由我来做,每当闲下来的时候,我就选择了写字。在1981年,我自己写了整整一年,这一年“瞎练”,什么方法都没有。通过朋友介绍,在成都找了个老师,从1982年才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书法。我的启蒙老师是齐白石的再传弟子叫李良栋。他的老师罗祥止是齐白石的学生,《齐白石自传》里有记载。在跟李良栋老师学习的同时,1983年我同时又参加了三个函授学习,分别是河南书法函授中心、上海静安区的函授、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的函授,我一方面跟李良栋老师学,一方面跟函授学。一直到1987年,我又跟四川书协的副主席蒲宏湘老师学习楷书。在河南书法函授院,我先后跟索宏源、张海老师学习。到1992年,我开始跟陈振濂老师学,到1994年开始跟陈振濂老师在全国搞教学。1996年,我开始在何应辉老师的工作室学习,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1989年开始,李刚田老师也给我不少的指导,所以河南这方土地对我是来说是非常有感情的。在1992年之前,我的主要精力全部都放在楷书上,其中先是学了四年的颜真卿《多宝塔》,就是在李良栋老师的指导下,当时我在函授中心交的作业也是《多宝塔》。河南书法函授中心的第一次活动——临帖比赛我就是获奖作者。三个函授学习我都是优秀学员。河南函授院举办的所有比赛,毕业比赛包括研究生毕业比赛我都是获奖作者。我学习唐楷,是从颜真卿到褚遂良。在张海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的是《大字阴符经》和汉碑,当时还在《青少年书法》上发表过一篇《谈大字<阴符经>》的文章,这是我在张海老师指导下写的一篇小论文,当时吉欣璋老师对我这篇文章非常的欣赏。学习《大字阴符经》以后,我就开始转学魏碑《爨龙颜》、《龙门二十品》,并写一些隶书。从转学魏碑以后,就不断在全国获奖,《青少年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首届青少年楷书大赛,我是一等奖获得者,在1992年之前,我以墓志、造像风格的作品在全国获了不少的奖,其中包括第五届全国书法作品展的“全国奖”、第二届中央电视台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首届“赛克勒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从1992年开始,我在行书上投入的精力比较大,在陈振濂老师那里学习回来,我又对《书法学》、《书法美学》、《书法教育学》,包括《近现代书法史》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以这么说,从1992年开始,我是把以前所学到的东西全部推倒,开始从楷书、隶书、行书、篆书重新积累,篆隶书是我1996年到何应辉老师的工作室以后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进入何老师工作室之前,我是按照陈振濂老师《高等书法教程》的训练程序全面的积累。在首届流行书风展上,有我临的一件墓志,就是1995年之前临写的。当时我用朱砂原大临习了将近100通。1995年和张海老师在香港举办的师生展上也主要是魏碑书风的作品,那时我的魏碑在全国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1995年以后,我开始对“二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现在,我也坚持一边学习、一边教学、一边创作。1996年我到四川大学,开始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至今,我还在川大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传统国学,从《论语》、《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到《佛教经典》,已经学习了6年。1995年以来我先后获得四川省“巴蜀文艺奖”一等奖,并分别获得中国书协和四川省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今年又获得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谷松章:您的魏碑曾经给书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在四川从魏碑入手的作者不是很多,当时您是怎么考虑的?

洪厚甜:从我开始学书的时候,对楷书投入的精力就比较大,加之我在外面参加学习,对外边的关注也比较多。八十年代中期,大家对魏碑的关注学习也是一种思潮。1987年我在河南观摩全国第三届书法展,展览中的几件魏碑作品对我震动较大,一件是江苏戚庆隆的楷书中堂,一件是广东李小如的小楷,还有一件是河南李强带碑味的行书作品非常动人。那时我在魏碑的学习上是坚定不移的,坚持了走学习魏碑这条路。当时成都有个老师叫陈有恒,他手里有套《龙门二十品》的原拓本,他将原拓本借给我学了几年。我那个时候写的就是这个原拓本,印象极深刻。

谷松章:您有了这个魏碑的底子以后,再去涉足行草书。刚才翻了您的作品集,行草书在里边的比重也不小,您认为您的作品是不是属于碑帖结合?

洪厚甜:应该是这样。我对碑和帖是这样看的:人们在对它们进行关照研究的时候,是把它们分开来看,但是我是把它们看做一体的,将它们看做事物的两个方面。阳刚的东西透露的多一些,它的表现就是碑的东西多一些;如果流畅、婉转的东西多一些,它的表现就是帖的东西。我不把它们作为相互的掺合,而是把它作为一体的两个侧面来看。比如说,书法的线条就像是阴阳两极,流畅、婉转的东西我就认为是阴性美的一种典型,它里边也暗含阳刚,但是它是以柔美为主的;大篆的线型、汉碑的雄强,它们是典型的阳刚的线质。在我们运用的过程中,这两种线质的相互交融、变化,生命的存在就是在这种互相变化中被记录,对大自然的这种鲜活生命的记录都是它的这种变化。就像音色一样,有最阳刚的音符,也有也有婉转的。在这种流动变化之中,阴柔通过阳刚去升华,阳刚需要阴柔而更加深刻。所以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单纯的走帖学或者单纯的走碑学,都是自己给自己无意之间竖了一道墙,让自己进入了一个死胡同。

谷国伟:您将事物的两个方面比喻为阴阳两极,非常的贴切。您刚才也谈到了您走的是碑帖结合。碑学的厚重,帖学的清逸、灵动,要想在碑帖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相当不易,那么在这个契合点上,您是如何找寻的?

洪厚甜:为什么当时我的楷书能被大家认同,现在回想起来,有两点:一是在面貌上我没有单一的以哪种碑或者哪种帖的面貌去创作,我是对多种字帖的学习之后,通过我的理解和归纳之后以我所感受的一种技术运用的规律,去写我自己心里的那种楷书,我的楷书面貌不像哪一家,所以更能够得到评委的认可。第二就是我的楷书具有“书写性”,别人一看,就可以看出很强的书写感,没有做作的感觉。在楷书里边写出那种自然、生动、鲜活,可能这也是打动评委的地方。说当时有多高的水平、有多高的境界,也未必。我曾经和别人开玩笑说,对1995年之前的作品我就不敢回头看。

谷松章:也就是说您把这种“书写性”作为了贯穿“碑帖结合”的契合点?

洪厚甜:是的!当时我在解读墓志的时候,我的立足点是用智永千字文的笔法去写,现在去看那些作品还是可以感受到的。

谷国伟:新时期以来,学碑者众,但大多数作者只是在表面上下功夫,体味不够深刻,许多以狂怪代古朴,或者笼罩在孙伯翔等当代一些名家的书风之下,终难达到深入的大乘之境,您认为学习魏碑的关键在哪些方面?

洪厚甜:对于学习魏碑,我确实是花费了很多的心思,请教了很多人。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还没有太多的参照品,即使现在来看,碑的这个领域,仍然是这个问题。在碑学这个领域能够站得住脚的,我们仔细看一看,少之又少,说明在碑学创作上还是非常薄弱的。技法上、对碑的理解还相对的趋于简单化。最近几年,我们在陈振濂老师的带领下策划“魏碑艺术化运动”,今年“五一”还在杭州举办了一个讲习班,就在做魏碑这一课题。魏碑这个领域比较特殊,书法从魏晋一千多年以来,基本上都是“二王”帖学体系传承下来的。碑学在清代兴起以后,我们看看碑学史,看看那些大家的东西,他们还是站在帖的立场去写碑的,他们“透过刀锋看笔锋”,对原书写状态的深入探究是很多写碑书家的最终追求。我们用帖学笔法去表现碑刻和拓的过程中所赋予的这种新的技术内容、审美元素,它就会有隔阂。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相对于帖学、独立于帖学之外的这种碑学的笔法体系,“魏碑艺术化运动”就是致力于这个事情的建设。

谷国伟:那么您认为“碑帖结合”审美趣味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追求,其标准又是什么?

洪厚甜:它的标准仍然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审美标准,包括对其他事物的认同也是这样,这是中国人骨子里边所固有的。我始终觉得我们这代人的审美是秦汉审美形态的一种回归。自碑学兴起以后,我们认同的清代以来的书法家,真正有大成就的都是在篆隶上有突破的。当代书坛我们头上的一辈书家,能够站得住脚的,也是在汉碑上有突出成就的。比如说张海主席、何应辉、王镛先生都是这样。我们所指的古法就是秦汉精神,秦汉的这种浑朴、古拙,我在中国美院上课的时候提到,《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等,加上一些摩崖、造像,远远不止一千多种碑,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同一种外在的形态,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它们就知道是碑呢?就是这种元素,这种元素是什么?就是众多秦汉碑刻所反映的这种雄浑、质朴、古拙的精神。有了这种元素,一看就知道是碑的元素。

谷国伟:您刚刚深入的谈到了秦汉精神,这种精神所折射出的浑朴、古拙精神,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您对当前碑学创作如何看待?

洪厚甜:我觉得,书法在当代的发展,还是要张扬这种博大的秦汉精神,以秦汉精神为现代书法的精神内核。

谷松章:您认为对当代“巴蜀书风”影响最大的书家有哪些?“巴蜀书风”的特点是什么?

洪厚甜: 1998年四川省和重庆一起在北京举行了“巴蜀风”的展览,外界对“巴蜀书风”的评论是才气、灵气、文气,以这“三气”来定位。近代对四川书法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就是谢无量和刘孟伉。还有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的颜楷,早期的赵熙、包弼臣。关注近代书法,它们都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他们是清末以来,对“巴蜀书风”影响相对较大的几位书家。现在这一代,大家都比较清楚,何应辉先生、刘云泉先生、张景岳先生等,对“巴蜀书风”的影响也比较大。

“巴蜀书风”的特点是雄厚和奇崛。“巴蜀文化”是一支很重要的地域文化,它受到了中原文化、楚文化等文化的影响,是一种南北融汇的文化。它有一种细腻的东西,也有一种气势恢弘的精神在里边,“巴蜀书风”就是这种文化精神的传承。

谷国伟:您刚才谈到了谢无量、刘孟伉、颜楷,包括早期的赵熙、包弼臣等对“巴蜀书风”影响比较大的书家,您对这些书家的创作风格如何评价?

洪厚甜: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碑帖融汇、奇崛生动。

谷松章:这几年一直在搞“流行书风展”,我们通过展览发现许多所谓的“流行”,在审美追求上有很多地方是借鉴“巴蜀书风”,在表现力、审美追求、变形等方面非常的相似,可以说“巴蜀书风”对“流行书风”有很大的影响,您作为“巴蜀书风”的书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洪厚甜:我感觉不是这样。我对“流行书风”的理解,“流行书风”是当代人对传统的诠释角度在一定的时段内被大家所广泛认同。我把它看做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审美认同。我们这代人的书法创作,在后人看来会把我们和清代看做一个时期,并不会把我们看的很远。我们和清人也就近百年的间隔,几十年、一百年在历史上算什么?我们现在看唐代,虽然是一千多年,但就是唐代看汉代的距离。我们现在称汉唐,经常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时段来看,那么后人看我们,肯定不会把我们和清人的审美思潮分开的。

从我们谈话开始,就没有离开“碑帖结合”这个话题,我们也是受到了清代碑学兴起的潜移默化,也就是一种文化认同,可以这样说,清代是发端,我们正在这条路上,碑学的发展究竟如何,还要看我们这代人。现在,各种相关史料的发现发掘,都是空前的,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艺术眼光和艺术立场,来对待这些资源,以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观和历史视角来把握我们这代人的取向,才是最重要的。

谷松章:四川一直是全国书坛的重镇,但是近几年的宣传相对比较少,请您向读者介绍一下四川书坛特别是青年书法群体的创作情况。

洪厚甜:应该说四川省书协这几年还是做了很多的工作,尤其是在对年轻人的提携和培养上,可以说力度在全国是最大的。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书协第四届理事里边,最年轻的理事就是四川的,当时我担任中国书协理事的时候是37岁,刘新德比我小半岁,我们两个在这届理事会里边是最年轻的两位理事。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四川省书协在提携年轻人上的力度。四川省书协从1996年开始举办临帖培训班,到现在已经办了11届,省书协在组织这个培训班上可以说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年省书协又举行了“四川书风现状”的展览,就是四川省青年书法群体的展览,四川与北京也联合举行了“双年展”,去年是第二届,省书协在宣传上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四川的青年书家群体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也是省书协领导,包括何应辉主席所注意到的一些问题,一是四川省的青年书法作者在近一两年中国书协主办的这些展览上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另外一个最致命的问题是四川省的青年书法作者太注重随意书写,太注重书写的率意性,片面的理解“书无意于佳乃佳”,而缺乏对经典传统技法的深入研究。怎么深入它,怎么让经典传统技法在我们的作品里边得到深层次的表现,是四川的青年书法作者所面临的一个课题。所以我们必须深化传统,加强对传统经典技法的深入研究。

谷松章:您仔细谈了四川书坛特别是青年书法群体的创作情况,您能否谈一下您目前的创作状况?

洪厚甜:从1997年我出版了第一本作品集,到今年《二○○六洪厚甜书法集》面世,已经是第五本了。2003年以来基本上是每年一本,我计划往后每年出一本,一是鞭策自己,二是对每年的学习作个小结。《东方艺术·书法》每期有我一个专版介绍,就是推出我的新作,将自己的创作向社会做个汇报。

谷国伟:您除了书法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的爱好?

洪厚甜:除了书法之外,很喜欢音乐。我现在工作比较特殊,作为基层文联主席,面对着八个协会,八个协会如何发展我都得思考。对文学、舞蹈、美术、音乐、书法、戏曲,包括民间文艺等,都要为各个协会的发展提出规划和要求,因此工作也需要我对这些相关艺术进行学习。

我经常看的书籍有《文艺研究》、《江苏画刊》、《艺术世界》等,还有一些时尚杂志,我觉得,你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家,首先你要成为这个时代的人,你成为这个时代的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你要进入这个时代的时尚生活。你只有成为这个时代的人,才能够创作出真正能代表这个时代的审美的艺术作品。

谷松章:您觉得当代书法比起晚清、民国书法来说,您认为当代书法是否有发展?如果有发展,它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一点?

洪厚甜:有发展,主要还是当代书法主动的艺术追求。如果说民国书法还是一种从实用的艺术派生出来的一种形态的话,那么当代书法是主动的艺术追求和具有专业化思想,而且是史无前例的。我们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关注书法艺术。

谷国伟:原来周俊杰先生提出过“新古典主义”,后来王镛先生又提出了“流行书风”的概念,那么您认为代表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洪厚甜:“流行书风”不是一个学派,我也不把“新古典主义”看做一个学派,我感觉都是一种艺术自觉,书法艺术的自觉,应该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新古典主义”是对这一代人艺术创作形式的一种观照,将传统进行一种新的诠释,是对一种艺术状态下的创作状况的描述;“流行书风”是对一个阶段的审美认同的总结和回顾;陈振濂先生所倡导的“学院派创作”是在一种现代艺术学科化的视角下来关照中国传统书法,它是传统的艺术形态和现代艺术学科规范的一种结合,是对传统的创作模式的拓展。

谷松章:那么您是否认为未来的创作的艺术自觉在大氛围下呈现出一种多元的、不可能只是一个流派的涵盖?

洪厚甜:对,应该是这样。艺术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由于传媒的空前发达,大家对整个世界信息的把握和关照,使得世界都变小了。我们现在所掌握的资讯,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人那种封闭的学习。

任何一种艺术思潮都有它的时代性。我们不敢说秦汉的这种精神可以左右书法审美多少年,但是至少可以说在一个阶段里边它是主流。这个时代的多元发展也是这个大前提下的多元发展,但是它肯定是会迁移的,但未必在我们这一代。

谷国伟:就您个人来说,您想通过书法艺术追求到什么?书法带给您最大的愉悦是什么?

洪厚甜:作为一个书法人,对所有书法技术、书法表象和内在意象的研究探索,都反映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美的一种关照、对生活的一种提炼。通过书法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一种体验和理解。我们要完成对技术的不断深入、对艺术形式和审美意象的不断拓展,我们还有没有拓展的愿望,就反映出我们对生命还有没有新的感知。你对生命的体验有多深刻,你对艺术的认识就有多深刻、表现就有多深刻。

书法带给我最大的愉悦就是能将我心里边无法言表的东西物化成艺术作品,呈现给社会。而且这个艺术作品比我自身的生命更长久。

谷松章:借助这个机会,请您向读者提几点建议。

洪厚甜:就我这么多年的学书经历和体验来说,一个人要想在书法这个领域里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要接受学科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并使之成为一种主动的追求,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这是你能够在书法领域站住脚的基本要求。那种随意性、守株待兔式的学习者在我们这一代是要被淘汰的。站在这个时代审美的前沿去思考,随时关注和思考这个学科前沿的思潮。

谷松章:您对书法理论怎么看?

洪厚甜:我们只有站在前人的肩上,才有发言的权利,但是我们经常争论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前人早已经有研究和定论,这些都是对传统的书法理论和前人的学术思想学习不够的缘故。如果我们真正学习了传统、读懂了古人,那么有许多争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说,书法理论的学习是一个艺术家必须要做的,否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苍白的。

谷国伟:书法理论对我们进行深层次的书法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性,对于目前的现状,您对包括中国书协举办的学术研讨会的一些学术论文、书法批评又如何看?

洪厚甜:当今的书法创作有很多的亮点,但是当今的书法理论研究显得还是非常的薄弱,书法要走的路还非常的长。

用生命去呼喊 篇2

关键词:潜能生,师生关系,自信心,鼓励

从字面意思来看, 潜能生是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他们在学校往往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贫乏、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厌学、逆返心理强……这给班级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他们的心理往往是脆弱的、不安全的。在很多场合, 表扬都与他们无缘, 这种境况使他们表面上表现得很强势, 其实内心是脆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们属于学校内的“弱势群体”, 更需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给予关注、关心, 甚至更多的爱, 让他们那颗“受伤的心”得到温暖而茁壮成长。那么, 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

一、要与潜能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做好潜能生工作的基础

1. 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鲜明个体。

班主任在学生尤其是潜能生的心目中地位都非常重要, 要想让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就要与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做法:班主任一开始发现某位学生是潜能生时, 就要先把自己变成“学生”, 与他们谈心、谈人生、谈家庭、谈父母、谈班级管理, 主动走进潜能生的心灵, 与他们同喜同悲, 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2. 善于发现潜能生遇到的困难, 帮助他们走出情绪的“低谷”。

记得我带过一位由炭山转来的学生——小亮 (化名) , 他刚到我班时虽然学习基础比较差, 但还一直努力地学。可中期考试后, 他开始变得沉默, 与班里的同学闹矛盾, 和外班的同学打架。我几次找他谈心, 他都说没事。有一次他感冒, 因家远住校, 我带他去看病, 问寒问暖, 他感动地哭了, 说出了他这段时间出现这么多问题的原因:原来他的父母之间最近感情不和, 时常吵架, 他的心情糟透了, 觉得没有一个人爱他, 加之自己学习又差, 就想自暴自弃。知道原因后, 我跟他进行了深入交流, 明确而肯定地告诉他:“不管你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 他们都是爱你的。比如你的父亲能把你从农村转入城市读书, 每月按时给你生活费说明他是非常爱你的;你的妈妈每周给你送来她亲手做的馒头、小菜, 说明你的妈妈也是爱你的。所以, 父母之间的关系, 作为儿子, 你除了尽量调和外, 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 别让父母操心。”从那以后, 他改掉了自暴自弃的做法, 开始努力学习, 其他各方面爷做得比以前更好, 后来还当选为了班级文明标兵。

二、对潜能生多一点关爱, 少一些报怨, 树立其自信心

教师每一个最简单的赞赏, 对潜能生来说都足以引以为豪。教育中“爱”是核心, 一个心中有爱的教师, 必然就能教育出心中有爱的学生。对待潜能生, 我们应多一点肯定、少一点批评, 多一丝关切、少一点责罚。这样, 他们就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愿意敞开心扉, 说出自己的烦恼、困惑、想法, 逐渐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我曾经带过一个班级, 这些学生刚到校就开始军训。军训期间, 我想选一个班长, 可我对他们一个都不了解。我就问他们谁在小学做过班长或班干部, 其中有一位个头中等、面像憨厚老实的学生站出来说他在小学当过班长。我说你就暂时当班长, 并嘱咐他做班长应注意的事项。刚开始他很自信, 也很认真, 使我班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同年级的前列。可第一次月考后, 他的自信不见了, 成天低着脑袋, 我问原因, 原来他学习基础差, 虽然在小学做过班长, 但好景不长, 后由于自己学习成绩差, 被教师免职了。这次他觉得自己会有同样的境遇。我只说:“你好好地干, 等成绩下来再说。”后来, 成绩下来, 果不其然, 他考了全班倒五。我也想换掉他, 可又不想让他受到第二次同样的打击。面对这种情况, 经过一番思考, 考虑到他为人正直, 责任感强, 我选择让他继续担任班长一职。为此, 我便多次找他谈心, 要求他严格要求自己, 做好为班级服务的思想准备, 这样才能赢得全班同学的认可。之后, 他的自信重新树立起来, 发展越来越好, 直到后来成为了一家国企的高层管理人员。所以, “白天鹅”固然可爱, 但“丑小鸭”更需要温暖。教师应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些肯定, 竭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他们, 并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这样做, 相信“丑小鸭”也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三、给潜能生多一声赞美, 多一个微笑, 多一次鼓掌

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鼓掌、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点头的赞许, 都能给潜能生带来欢愉、信心、希望。每个学生都有缺点和优点, 作为班主任, 我们要时刻注意学困生的言行, 要做到赏识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这样, 潜能生才能找到自己的自尊与自信, 对自己更严格, 甚至创造一生的奇迹。

四、用平常心对待潜能生, 用教师的奉献精神感动潜能生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 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 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 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只有理解了这一点, 我们才会尊重和热爱学生, 而这种尊重和热爱会如一缕缕阳光温暖学生稚嫩的心灵。爱是互相的, 学生在理解了教师的爱之后也会以爱回报教师。他们回报的方式就是尽量少让教师为他们操心, 尽可能地按教师的要求管束自己的言行。我们有理由相信, 只要付出爱心, 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 他们就会更灿烂。教师在把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 自己也在收获着学生们的爱。

语文教学应该用生命去温暖生命 篇3

生命是教育起点,也是教育终点。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学生却没有那种被摇动、被推动,更没有灵魂被唤醒的感觉,却感到越来越像工厂流水线生产的同样的产品,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学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教师大多没有承担起灵魂导游者的责任,更多充当的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担当起引导学生灵魂的责任。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是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教授说:应该从生命教育起始,将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基本模式。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本。教育是生命的主要历程,它基于自然生命,在现实的生命之中,追求生命的完善。生命是教育起点,也是教育终点。要加强对学生敬畏感和幸福感的培养。培养敬畏感,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自然的亲近,对崇高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的向往。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敬畏之情的话,就很可能成为一个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约束的人、一个缺少憧憬与精神追求的人。在学生阶段,应该让一个人真正感受到成长是幸福,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克服困难实现了教育目标同样是幸福。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指出: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

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生命教育的途径是: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在鼓励中建立自信,在合作中培养诚信,在欣赏中赢得自尊,在原谅中学会宽容,在分享中学会给予,在信任中学会自律。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说:不少教育及心理学家把造成青少年轻生的原因概括为如下四种因素:1个人心理因素。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渠淑坤教授认为:自杀的人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具有自卑、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固执、敏感多疑、心理闭锁等性格特征。这种偏执性人格,常会导致当事人对事物产生歪曲的认识以及消极悲观的情绪。自杀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自私的不计后果的表现,是对现实的逃避。2教师因素。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部长宋挂英说:教师与学生之间人格上的不平等关系是受中国几千年来伦理纲常的深刻影响而形成的。目前的普遍问题是教师教育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对学生心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师迫于升学压力,往往只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3家庭因索。“望子成龙”的思想在一些家长心中根深蒂固。家长溺爱孩子,一切事情均包办代替,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性。或者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刺激,产生人际交往的恐惧、不安全感等心理,形成不健全的人格。4社会因素。经济的发展与萧条、政治动荡、贫富差距、竞争压力、恋爱关系等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上的冲击及刺激,心理承受力差的人这时候就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语文新课程呼唤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唐海渡教授指出: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倡导关注学生整体生命发展,它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培养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语文生命教育的主体是个体的人,其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语文教育生命观认为学生不仅是认知体,更是生命体;不仅是认知活动,更是生命发展的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发展,尊重学生的生命活力,提供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建构生命之信仰。实施语文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在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生命世界的同时,引领他们多层次地认识生命之本质,探求生命之意义,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最终实现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教育,从广义上讲,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精神上不断丰富、崇高的过程。精神生活的丰富得益于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首先,要增加课外阅读,特别是经典名著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吸取前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营养,深化对历史、人生和社会的认识,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的空间。同时阅读还有利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不断熏陶中,个人的文化人格、生命厚度得到了延伸。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多开展一些供学生展示、锻炼自己的活动如演讲赛、艺术展览、辩论会、讲座等,多组织一些学生社团,如文学社、书法协会等,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信,学会合作,体验成长历程中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把“生命”作为作文教学的思维原点,就意味着作文教学的思考应从生命的思考开始,建立起独特的作文教学视野。从“自觉”的角度构建作文教学的生命之维,要探究这一崭新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领域,我们不妨重读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系列著作论述。

“去生命化”:当下作文教学的困境。审视当下的作文教学,许多师生大都致力于所谓考试的“人格文”“高分文”“保险文”,形式主义训练充斥作文课堂,致使学生作文多了匠气,少了灵气;多了雷同,少了差异;多了范式,少了创新。思想和智慧的灵光荡然无存,作文的本质已异化为对分数的追求,绝大多数学生多年的作文学习仅是为了应付中考、高考,以致作文教学多年来高耗低效,陷入困境。有专家认为,古今中外,最好的文章都是为“生命写作”,而不是一种为生存的写作。其实,从记录生命成长、抒发真情实感等角度看,写作就是人生。一个没有写作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完全的人生。诚如叶澜老师所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去生命化”的作文教学急功近利,漠视生命的存在,丧失了写作的本义;生命的场的写作,就是“生活本身”,就是生命的言说,既“立言”又“立人”。

教学反思:教师应该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灵魂的导游者。作为传统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单独拥有权利,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很少受教师的关注。有一位教育家针对这种教育状况作了逼真的描述: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一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

用生命去承诺600字作文 篇4

有时候,你为了一件事,一个人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承担,你愿意为了他去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于是生命。这就是发自内心的爱,你愿意用生命去承诺,去守护。这就是爱。这就是美丽的情。

先看完这个故事。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

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

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

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

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

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

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仍会死去。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

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

问男孩是否勇敢,

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

男孩开始犹豫,

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

头。

抽血时,

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

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抽血完

毕后,

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震撼了:

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

为输血会失去生命,

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

在那一瞬间,

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

付出了一生的勇敢,

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定。

这是小孩子向我们诠释的爱,诠释的亲情,诠释的相依为命的感动。

生活中,无论我们与父母,姊妹兄弟发生什么样的摩擦,我们也知道他们仍是我们最亲的人,最珍贵的感情,最美好的存在。我们爱着他们,他们想着你。

有种爱从不言语但最为珍贵,这就亲情,珍惜身边爱你的人,毕竟时光无情。你需要的是用生命去承诺,有行动去诠释,用付出去兑换,用微笑去面对。

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篇5

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做的事,而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你在这个世界中将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你的工作将是什么?从根本上说,这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问题。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获得什么,我们才要专注,并在那个方面付出精力。从这个本质而言,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做的事,而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工作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把自己喜欢的并且乐在其中的事情当成使命来做,就能发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即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也能从中感受到价值,在你完成使命的同时,会发现成功之芽正在萌发。

如果年轻的厨师想早日使自己的手艺精湛,仅仅想着“我要作美味的料理”就以为能实现心愿,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如果不只是“要作美味的料理”,而是要保持“作美味的料理是上天赐予我的最完美的工作”的念头,料理的手艺就能进步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这样想的话,做菜这件事就会变成一个愉快的事情了。

即使是拥有相同条件的经营者,一个抱持着“个人利益最大化”思想的人与一个“工作是上天赋予的使命,完成使命关系着人类幸福”思想的人,两者所得到的结果将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想着“工作是最完美的使命”或“完成这个工作是自己的使命”的话,就不会产生工作是公司委派的任务或因为上司的命令才行动这样的情绪。

做事的第一步是学会如何去做。事情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坏。可以高高兴兴和骄傲地做,也可以愁眉苦脸和厌恶地做。如何去做,这完全在于我们,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以下这句话也许是古代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们提供给人类的最伟大的见解: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一个人的工作,是他亲手制成的雕像,是美丽还是丑恶,可爱还是可憎,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而一个人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写一无封信,出售一件货物,或是一个电话,都在说明雕像或美或丑,或可爱或可憎。

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的部分表现。而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个人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了解其本人。

如果一个人轻视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粗陋,那么他决不会尊敬自己。如果一个人认为他工作辛苦、烦闷,那么他的工件决不会做好,这一工作也无法发挥他内在的特长。在社会上,有许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创造事业的要素和发展人格的工具,而视为衣食住行的供给者,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是多么错误的观念啊!常常抱怨工作的人,终其一生,决不会有真正的成功。抱怨和推诿,其实是懦弱的自白。

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达到的目的。最令人满意的工作就是使我们的工作导向我们认为能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性格的努力。一个人对工作所持的态度,和他本人的性情、做事的才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看一个人能否达成自己成功的心愿,只要看他工作时精神和态度就可以了。如果某人做事的时候,感到受了束缚,感到所做的工作劳碌辛苦,没有任何趣味可言,那么他决不会做出伟大的成就。

不论做何事,务须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一个人工作时,如果能以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不论所做的工作怎样,都不会觉得劳苦。如果我们能以充分的热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平庸的工匠。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即使在最平庸的职业中,也能增加他的威望和财富。

莫让生命去等候 篇6

珩海小学601班王爱云 伟大的诗人李白在他的诗句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啊!光阴似箭,转瞬即逝,谁都无法挽留,生命的脚步匆匆,朝时发如丝,暮即成雪!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那仅仅是弹指一挥间。当今社会,每一分钟都是十分可贵的,我们不是常听人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吗?但是,有人却不抓紧时间,总是“明日复明日”,什么也不做,总是说等等吧,还来得及,让时间在毫无意义的等候中飞逝。我们有什么权利让生命处在无意义的等待中?要知道:旺盛健壮的生命之树并不能长青,一味的等候只是耗费时间!我们正处在吸收知识的时期,如果放松思想要求,让“生命”多休息、多享乐、多休闲,那流逝的光阴怕是永远也等待不回来了。

2005多年前,孔子感慨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这位最早的老师,也是万分珍惜时间的啊!他也是在珍惜生命!有的人说:“人生就是三日‘昨日、今日、明日’。”是的,人生是那么短暂,这人生的三日中,你对生命要有丰富的浓缩和精彩的提炼。昨天已经成为历史,今天是联络昨天和明天的纽带,抓紧今天,把全部的热情和心血都倾注到今天,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我们方能无愧于明天。明天并不遥远,请紧握时间老人赐予你的奋发的长鞭,在你永不言弃、永不等候的生命中,绷紧前进的弦,让你的生命如激情奔涌的华美乐章。

让生命去等候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

用生命去呼喊 篇7

2013年6月13日,由他们的旅行经历整理制作的视频节目《侣行》开始在优酷网播出,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个节目就打破了原创网络视频节目的多个播放纪录:单期播放量超过1100万,第一季总流量1.1亿;在新浪微博年度综艺话题榜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好声音》……

“因为现在中国人缺少的就是这个,我们都忙着工作、赚钱,而没有时间再去想梦想这件事情。”优酷娱乐中心副总裁李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穿着防弹衣、防化服的旅行

李黎表示,《侣行》应该算是中国首个户外真人秀节目,“它讲的是普通人的行走经历和真实故事,这也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侣行》中的太多画面是人们从未见过甚至从未想象的:他们正在喷发的马鲁姆火山口,举起一面写着中国字样的红色旗子,由于火山口的强酸腐蚀,旗子瞬间由红色变为白色;他们在七八个手持冲锋枪的保镖保护下“游览”摩加迪沙,但是索马里人民对中国人民很友好,他们甚至遇到了会唱 《北京的金山上》 的索马里大妈;在切尔诺贝利,他们用事实告诉我们,说这里再过几十年就会安全都是胡扯;在世界“寒极”奥伊米亚康,张昕宇吊足胃口地问观众:你们想知道一杯开水在零下50摄氏度泼出去的样子吗?

尽管观众看到的只是有惊无险,但是实际上,他们几度到了鬼门关前。李黎曾经非常不解地问张昕宇:连红色旗子都瞬间变白,更何况人。这么危险,你到底是为什么?

张昕宇后来说出了他的心结:他在考船长驾照的时候,老外教练跟他说,你是中国人,你不行。这件事情极大地刺激了张昕宇,他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做给你们看,中国人只要想就一定行。

“有些事情是值得用生命去做的”

张昕宇和梁红的旅行够酷,但也非常“土豪”,有人预计花费不少于数千万人民币。于是有人猜测年纪轻轻的两人是不是“富二代”?“我们是富一代。”张昕宇说。

今年36岁的张昕宇和34岁的梁红都是北京人,从小一起长大,他们开过饭馆,卖过羊肉串,承包过公共厕所,还干过导游,也摆摊卖过豆腐。靠自制山寨豆腐机,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他们又转行做起了商贸,从珠宝首饰到工程机械。2008年,他们成了“千万富翁”,现在我们还能从网上找到他们和堆了一人多高的人民币合影的“土豪照”。

“在这之前,我们生活很正常也很普通,踏踏实实做生意,拼了命地赚钱,甚至不睡觉,就是忙。然后买房子、买车,买更大的房子、更大的车。梦想?有过,但好像都想不起来,也没时间想。”张昕宇说。

但是,一切也在这一年发生了变化。2008年,汶川地震。张昕宇去了灾区救灾,因为见了太多的生死,回来之后,张昕宇问梁红:这是咱们想要的生活吗?此后,张昕宇和梁红开始不断出国旅游。不过,差不多把世界走了一圈之后他们发现:这样的旅行没有什么意思。于是,两人开始筹划他们的“环球探险之旅”,并用了几年的时间,为此做着各种准备。

“很多人会觉得我们是用生命在冒险,其实我们在用各种技能和手段把风险降到最低。”梁红说,“有人说我们是土豪的旅行,我们现在只剩下‘土’没有‘豪’了,因为做这件事情,我们倾家荡产。”

“有些事情是值得用生命去做的,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能否实现并不在于你有多少钱,而是在于你对它的热情有多大,付出有多大。”张昕宇说。

带着更多人的梦想上路

小时候,张昕宇对梁红说:我要在北极向你求婚,和你去美国大峡谷拍婚纱照,到南极举行婚礼……让梁红没有料到的是,张昕宇竟然真的做到了,他现在正驾着帆船、带着他的新娘驶向南极。

去年7月,张昕宇、梁红和四位朋友开始了他们的帆船环游世界之旅,途经24个国家,最终到达南极举办婚礼,这趟行程将持续一年。这个过程也将被制作成《侣行》第二季播出。

他们的计划包括深度科考“玛雅文明”,揭秘“末日”真相;走访“世界小姐”盛产地拉美,挖掘“美女秘诀”;体验亚马逊原始部落独特的“成人礼”;记录马达加斯加“翻尸节”……

但在张昕宇看来,这次出发与第一次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是带着很多人的梦想去旅行。

“《侣行》第二季帆船之旅的旅行计划会更具有连续性,互动性也更强,比如航线和探险项目的设计,我们会让网友投票选出,这样,张昕宇和梁红就会带着很多人的梦想一起去那个地方。”李黎说。

《侣行》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网络视频原创节目之后,也带来不小的连锁反应。“2013年开始做了《侣行》,这档节目不仅给优酷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也获得非常好的口碑,摆脱了网络原创视频节目质量水平不高、定位人群也较为低端的印象。”李黎说。

惜春,流年去生命如歌美文 篇8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徘徊、彳亍于嫩绿绽放的桃李树下,怀想不久前的这里,正一场繁华盛世的花事,旖旎了三月,靓丽了春。

可叹,那一树树繁花,终是敌不过季节更替,和暴风骤雨的无情摧残,已然无可奈何零落成泥。

好怜惜那凋零的瓣瓣落花! 百转千回,半世绸缪;千番期冀,一桩夙愿起,只想脱离尘嚣、避开人间烦杂,与君牵手、共赴一场盛世繁华,于一份清宁里细看花开、静听风吟、逐月诵词章!

奈何,一份牵念,各自天涯。花红无百日,岁月总无情。错过的花期又将那痴痴的念想搁置于流年的过往里,陈酿为《花心》里那划向你心海的一场梦景旧曲。

红尘陌上,人生到底能有几何随心如愿之事?“不期花下醉,只盼枕月眠;花月两相照,只有云知晓”的浪漫暖柔毕竟“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眼见嫩绿如翠,须将一份闲愁放逐于挤出云层的曦光里,唯愿,落红不是无情物,嫁予春风任缠绵!

仰首蓝天白云,苍穹万里。一支瘦笔写天涯,虽无力气贯长虹,却可将卿之惋惜的清愁抛进浩渺,随风而去,随云而散。

凝眸浓绿成荫,翠华千里。只身徘徊,独思量:“落花飞散水月旁,人间几多沧桑”又有何妨?撇拉横竖,几点墨迹,仗剑文字上青天,“醉卧云端笑人间”!

流年飞瞬,岁月如歌。春去了夏来,秋去了,冬至。一份嫣然、一丛绿,千番娇媚,万般妖娆;哪年、哪月、哪一季不是自然之歌?

人生几何,生命如歌。道路漫漫,从少年懵懂到青年疏狂,由中年负重至花甲明了;哪一份成长、哪一次历练、哪一回沉淀,不是欢歌、劲歌、忧伤歌,歌歌如吟?

生命有限,而生活则是无限的。生命不由人,生活由人;生活的质量取决于个人的心性。把金钱、欲望交给清风微云,让其淡暖生香。将时光里那一份份倾心的感动沉淀进记忆的长河,使其曾经那十指相扣、双影相投的缱绻暖柔温润过往,氤氲流年。

人生如戏,不过清梦一场。红尘万丈,又有谁逃得脱被命运羁押?该来的终须来,该去的.,纵然天罗地网依然还去。花开花落终有情,潮起潮落皆是歌。且让我们怀一颗云水禅心,淡看红尘;如此,便梦里梦外,春暖花开。

爱过,方知情浓;暮年,还觉恬淡惬意。当岁月的沧桑在容颜的沟壑里陈酿出生活和生命的甘醇时,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方若醍醐灌顶,幡然憬悟。一种生活,终有一番感悟;一息生命,尚得一场风歌。施恬淡与宁静步步为营,围剿你内心的繁杂,让生命且歌且行且溢彩。

用爱心去浇灌 篇9

——

如果说,学生是花,是叶,是果,我愿做朴实的根。在党的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用自己从大地吸收的营养,渲染着花,滋润着叶,孕育着果,为神州大地的万千桃李,奉献自己的一切。

一、捧出爱心,营造和谐关系

不热爱生活的人,尽管他在生活,却永远品不出人生的甜美和韵味;不热爱孩子的人,尽管他跻身其间,却什么时候也不会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时光流逝,生活在一次次验证并昭示给我这个朴素的真理。

记得那天清晨,我照例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检查仪表,接受问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看着学生乖巧、顺从的样子我心有说不出的喜悦,可以说还有一丝成就感,这就是教育的结果。这时曹成走过来,他并没有向我问好,而是径直走进了教室,这时,我的火气一下顶了上来,大声叫住了他,质问道:“索嘉奇,你没看见老师吗?为什么不向老师问好?一点儿礼貌也不懂!”索嘉奇显然被我问愣了,好半年没说出话来。就在我们僵持的时候,他忽然说了一句让我十分吃惊的话:“老师,为什么每天都是学生向您问好,您从来不向我们问好呢?”索嘉奇的话让我无言以对,我让他先进教室,自己陷入了沉思。我们认为学生向老师问好是尊敬老师的一种外在表现,连问好都做不到谈何发自内心的尊敬老师;但我又问自己,每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主动问好,是惯性作用,是迫于老师的压力,还是真正尊敬老师?这在我心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知道索嘉奇并不是有意不向老师问好,我们总说爱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样做?老师爱学生表现在方方面面,但最主要的是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差异,尊重他们的创造,尊重他们的心理……我要转变我的传统观念,用我的言行影响学生,用我对他们的尊重换来学生对我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

第二天清晨,我特意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站在教室门口。对待每一位学生,我都笑脸相迎,对待学生的问候我热情回应。当有学生忽略向我问好时,我会主动地问一声“某某同学,早上好!”这言语中没有气恼,没有责备,只有一句平等的问候。学生马上醒悟过来,不好意思地说:“董老师好!”这时的师生关系显得和谐、自然。以后,学生不会在大清早担心因忘记向老师问好而遭批评了,老师一句轻轻的问候,给学生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没过多久,学生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二、宽容信任,形成良好班风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地知道,教师除了要与学生成为朋友,更需要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良好班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工作,对于初中学生,特别是“淘学生”,宽容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我班的夏合曼总是爱动手,仅两天的时间就打过两架,在第一次时,他理直气壮地说:“是他先骂我的。”我看到他情绪很激动,轻轻地拍了拍了他的肩膀,对他亲切地说:“对呀,他骂你,他不对,那么你骂他,后来又打他,这样做,对吗?”,这时,他红着脸,低着头小声说:“老师,我错了,虽然他先骂我,但我支持打了他是不对的。”看到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说:“来!咱们咱们定个协议,再遇到了这种情况你可不能动手了。”他坚定地说:“不会再有下次了!”我与他击掌为誓。到了第二天,同学反映夏合曼又和董伟打架了,我悄悄地观察着他,希望他能主动找我。快放学时,夏合曼真的来到办公室,轻轻地对我说:“老师,你怎么没找我呀?”我笑着说:“没找你,你不也来了吗?”他吞吞吐吐地再三解释说:“老师,真的,真是他先找我事的。”我平静地说:“是的,我相信是他先找你的,不过做人要讲信用,你已经向我保证不和同学打架了。”他小声说:“是。”这时,他转过脸去,偷偷地伸了两下舌头,接着红着脸说:“老师,我向他道歉去。我要做个说到做到的人。”我见到他那可气又可爱的样子,不禁笑了,摸着他的头说:“要做个守信的好孩子,不要再与同学打架了。”他说:“老师,你打我两下,狠狠地批评我一顿,我心会好受些。”我笑着说:“我绝对信得过我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顶呱呱的,犯点错误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自己能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再说聪明的孩子哪有不淘气的……”从此以后,这孩子乖了,不但他乖,在他的影响下,全班同学都是那么真诚守信,学生也那么相信 我。这就是宽容、信任的力量!

上一篇:危机与世界秩序讲座观后感心得下一篇:幼儿园保育实习工作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