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柏杨名言(推荐8篇)
2、我们的丑陋,是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丑陋。
3、人必须有出世的精神,才可做入世的事业。
4、嫉妒的心理基础是恨,爱慕的心理基础是爱。
5、婚姻生活者,半睁眼半闭眼的生活也。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男女,如果眼睛睁得太久,或用照妖镜照得太久,恐怕连上帝身上都能挑出毛病。
6、婚姻乃是一条空船,靠着两种东西为它压舱,一是爱情,一是子女。没有爱情而又没有子女的婚姻,势必被风浪打翻,葬身海底。爱情和子女如果能同时都有,合力压住空舱,婚姻之船当然是一条快乐的.船;如果不幸而不能两者俱备,只剩下了一个,船就开始摇晃,介乎沉与不沉之间。单靠爱情去维持愉快的婚姻,固然可能,却十分艰难,这和道德人格无关。
7、不反对暴政,暴政一定再来。
8、中国人不习惯认错,反而有一万个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有一句俗话:闭门思过。思谁的过?思对方的过!
9、名利之中,名尤其是第一大关。
10、各位,有思考能力的奴隶最危险,主子对这种奴隶不是杀就是赶。这种文化之下孕育出来的人,怎能独立思考?因为我们没有独立思考训练,也恐惧独立思考,所以中国人也缺乏鉴赏能力,什么都是和稀泥,没有是非,没有标准。
11、在中国要创造一个奇迹很容易,一下子就会现出使人惊异的成绩。但是要保持这个奇迹,中国人却缺少这种能力。一个人稍稍有一点可怜的成就,于是耳朵就不灵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会走了,因为他开始发烧。
12、美丽不美丽是先天的,医药界尚没有办法使每位女人都如花似玉,但吸引力却属于后天培养。世界上最倾倒众生的不是美丽的女人,而是最有吸引力的女人。
13、没有孩子,爱情会日渐空虚,因无新的刺激,必将归于平凡,而终于风消云散。
14、谁不怕死?但死亡是绝对的价值。
15、要想改变我们中国人的丑陋形象,只有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想办法把自己培养成鉴赏家。我们虽然不会演戏,却要会看戏,不会看戏的看热闹,会看戏的看门道。
16、常听到有人说:你的前途操在自己手里。我年纪大了之后,觉得这话很有问题,事实上是,一半操在自己之手,一半操在别人之手。
17、离婚是解决错误爱情和错误婚姻的最妙良法。
18、大陆可恋,台湾可爱,有自由的地方,就是家园。
19、凡是夫妇不吵架的家庭,准是一块阴森之地,既没有冲击,故也没有快乐。
颠沛流离:刻薄的《丑陋的中国人》
高中时,读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那是激情沸腾的20世纪80年代,咀嚼书中那种独到的尖锐和深刻,我在感受作者的犀利观察、敏锐分析的同时,也感觉到心惊肉跳,如芒在背,心智受到了巨大撞击!
吞刀吐剑的思想和富有张力的文字,让《丑陋的中国人》成为当代华人世界流传最广泛的书籍之一。
怎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书?这似乎要从柏杨的生平谈起。
1920年,柏杨出生于河南辉县,满族人,本名郭衣洞。他少时丧母,其后不得不和继母生活。“晚娘的手指,孤儿的泪水”,在继母的指掌之下,柏杨所受的是“终生不灭心灵的创伤,实百十倍于体质上所受的虐待”。
这样的经历让他产生叛逆心理。而少年时的顽劣和叛逆,让他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1931年,12岁的柏杨进入河南省立第四小学读二年级,入学后不久便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两年后,他被父亲送往辉县县立小学……小学、初中、高中,他都没能正常毕业。为了读大学,他造了假文凭,被大学发现后开除;其后他再造假文凭,直到被永远开除学籍……这位后来的人文大师,儿童、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极为狼狈,从来没有得到过一张文凭,连小学文凭都没有!
但由于孤独,为了抚慰自己心灵的创伤,他始终酷爱阅读,读一切自己能找到的书,由是打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20岁的时候,柏杨与艾绍荷结婚,这是他的第一次婚姻。
1943年,柏杨与崔秀英发生感情,开始了第二次婚姻。
在《柏杨回忆录》中,他写道:“抗战期间,心中只有两个愿望:拥有金戒指和钢盔,前者可用来做路费,后者可用来保护自己。”为了逃难,他曾卖了身上的长裤,穿着短裤回家;在上海,他曾在黄浦江边想跳下去,结束挨饿的生活、前途茫茫的生命。
数年后,他离开妻子远赴台湾。
1953年,柏杨在台湾与齐永培结婚。这一年,他第一篇散文在《自由谈》上发表。
1957年,柏杨到成功大学任教,并与倪明华相恋、结婚……
不到40岁的柏杨,已结婚4次,这由于他的性格,也由于时局的无可奈何。
但正是由于这种顽劣叛逆的性格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其后的牢狱之灾,让他对人性有了比一般人更多的洞察,让他可以写《丑陋的中国人》这种其他作家和学者不敢写、不愿写的文字。
《丑陋的中国人》里对国民性的洞察和批判,比鲁迅更尖刻。群体吹牛、蛮横无知、盲目从众、死不认错,自我膨胀、虚妄狂躁……这些国人的劣根性,在逐渐被美饰得近乎虚假的时候,柏杨兜头浇下一盆冷水,揭了全体中国人的疮疤。
有人在《丑陋的中国人》里只看到了柏杨的刻薄、嫉恶如仇;更多人却在书中看到了柏杨的热情,看到了书中渴望提高国人伦理道德水平的赤子之心。所谓“恨之愈切,爱之弥深”,唯有一颗直面现实的赤子之心,才能饱含深情地解读历史、剖析人性。
也因此,《丑陋的中国人》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海峡两岸都掀起了“柏杨热”。读者们在体验“惊悚”的阅读历程时,也会自然而然地陷入沉思和反省。
据估计,《丑陋的中国人》当时在中国内地至少发行了几百万册。但由于各种原因,柏杨并没能收到一分钱稿费。
更能说明柏杨的赤子之心的,是他不但会破、会批判,还能立,能为国人重塑尊严提供明晰的路径。在被称为《丑陋的中国人》续篇的《我们要活得有尊严》里,柏杨通过峭拔凌厉的文字,使读者明白尊严的个中精义,提倡国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和处世姿态。
他认为,虚假的矫饰、狂热的躁动,并不能为人赢得尊严;而冷静的自省、理性的应对,则能为我们赢得尊严。20多年前的这个论断,让今天的我们仍会受到启发。
十年牢狱:人性的《中国人史纲》
大学时,读柏杨的《中国人史纲》这本书,当时是从老师的书架里找到并借阅的。这本书当时是作为“内部资料”印刷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我把上、中、下三部带回宿舍,书中鲜明的“人性史观”、独特的历史视角,立即引发了室友们的阅读兴趣,同学竞相传阅。许久之后,书中的论点与史实仍是室友们津津有味的谈论话题。
有人说,柏杨的思想中始终贯穿着对自由、民权的宣扬。这是中肯的评价,即使在《中国人史纲》这样的历史著作中也是如此。以文学和史学为武器,柏杨进行着一个启蒙者的工作。
这样的大部头的、人性史观的作品,是在什么状态下完成的?
1950年,柏杨到台湾不久,就因“收听匪区广播”而被判刑6个月。但这样的经历并没有让他“长记性”。1960年,他开始以笔名“柏杨”撰写杂文,批评时政,下笔毫不留情。
1966年,柏杨出任平原出版社社长。他的妻子倪明华则主编《中华日报》家庭版,该版的“大力水手”专栏由柏杨负责。1968年1月13日,“大力水手”专栏因刊出的一幅漫画触怒了台湾当局,柏杨终于因言获罪,被逮捕,造成了震惊当时的“大力水手事件”。柏杨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先被囚禁于台北监狱,后被移送绿岛感训监狱。在刑讯和坐牢期间,柏杨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刑讯逼供与折磨就不必说了。在柏杨入狱后不久,他的妻子倪明华提出离婚。柏杨承受了双重的致命打击,曾经绝食21天。在狱中没有边际的漫漫长夜,冬天带咸味的寒风刺骨,夏天则像烈火灼烧……为了驱赶绝望,让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让自己有心思活下去,柏杨开始写《中国人史纲》。
在柏杨写作的过程中,大多数“狱友”都觉得他无聊、可笑,冷嘲热讽不一而足。在这样的环境里,在监狱这种最卑微、最没有尊严的地方,柏杨却以精神为追求,对历史进行梳理,以一个“人”的基本立场对历史进行了严肃的思考。
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柏杨无法做详尽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这使得《中国人史纲》中的某些史实不够严谨。但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柏杨在编年体、记事体之外,开创了一个新的史体——平民体。他不以王朝更替、皇帝年号为时间标记,而是以客观且易于了解的每一个世纪为时间标记,每一个世纪又以十年为一个年代分割……他同时在每章后面,加上同时期西方的历史大事记,便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历史进程相对照。这样,《中国人史纲》便以“俯瞰”的方式看历史,看到的就不只是中国的历史,也包括世界的变化,将历史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背景。“平民体”的另一个含义,是尽量把历史写得易懂、可读,具趣味性,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了解真正的历史。
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部影响巨大的著作,却是“诞生”在监狱中。柏杨当时怕文稿被抄出来烧毁,于是在狱中冒着危险把这部书的内容抄了三份,秘密送出狱一份,自己身上带着一份,让同室狱友帮助保管一份……
幸运的是,这本书完成不久,柏杨被减刑,于1976年提前释放。《中国人史纲》才得以见天日。
这次,柏杨共坐牢9年零26天。经受牢狱之灾的他,有了更加厚重的思想,更加人性的视角,使他成为杰出历史学家和著名诗人。
1979年,《中国人史纲》正式出版。在华人世界,《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一位历史专业的毕业生说:“自从读到了《中国人史纲》,我才第一次了解到了真正的历史,整体的历史!”
当然,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一位学者想将《中国人史纲》翻译成英文,却遭到台湾当局一位当权人物的坚决反对,理由是这部书暴露了中国历史中太多的黑暗面,“家丑不可外扬”,不应该翻译成外文让外国人知道。
柏杨对此充满了遗憾,他问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一种面对真相的心态、一种健康的心态?”
著作等身:成熟的《柏杨版资治通鉴》
现在,读《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这是“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书中的妙语注解给人以振聋发聩之感。此书平装72册,精装36册,仅此,柏杨便可谓“著作等身”。
出狱后,1978年,柏杨与女诗人张香华结婚。这是他的第五次婚姻。此后,柏杨开始写《柏杨版资治通鉴》。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完成全部工作。“不为君王唱赞歌 只为苍生说人话”,《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不再是一部“帝王家族光荣史”,而是对传统历史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批判,诚实面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从一个“人”的立场和尊严来重新审视历史。
柏杨的成就,当然不仅仅是上述三部书。1995年,《柏杨回忆录》完成,在书中,他的坦诚几乎到了令后人吃惊的地步;还有他的杂文,在杂文里他为所有的弱者叫屈, 这是他的杂文极富号召力的原因所在;还有《暗夜慧灯》《红尘静思》《浊世人间》《婚恋物语》等思考人生的著作,智慧的文字总令人深思……
柏杨的一生,经历了年少轻狂的顽劣叛逆,颠沛流离的人生冷暖,牢狱之灾后的深沉厚重。他的生平是完整的,他一直追求人本与民权。而在目标实现后,他一度“热泪盈眶”。因为中国台湾的进步,与他的追求是分不开的。
他对自己的人生应该是无憾的。因为他曾战斗过,没有投降。他是中国人中的勇敢的启蒙者、思想家,是中国人的骄傲。
2008年初春,马英九到医院探望重病中的柏杨。马英九当场向柏杨保证,“努力不让自己变得‘丑陋’”。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柏杨的价值。
中国人经常被骂,而且常被中国人骂。今天我就要谈谈两个骂中国人的中国人――鲁迅和柏杨。
鲁迅的文章够辣。他用一种极为尖锐的方式,揭露一般民众的麻木不仁。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鲁迅以他独有的文字特点借助小人物来表现许许多多中国人普遍的精神病态,并运用夸张的手法,在人物的身上植入许多远非他个性所能包容的精神重负,更最大限度地凸现他身上的那种具有极大概括性的心理特点。这在小说《阿Q正传》中对阿Q的那种精神胜利法的表现的刻画当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鲁迅正是将阿Q和未庄当作愚昧的中国人和封建农村的象征来描写的。阿Q在鲁迅笔下代表“沉没的国人的灵魂”。
柏杨的文章够刺。他骂尽中国人。既是历史学家又是作家的柏杨,尖锐地挖掘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本质,并把它命名为“酱缸文化”。他认为,在皇帝权利至上的几千年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下,所培育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象装满了不断散发着臭气的“酱”一样的巨大无底的缸,人们在其中都化为蛆虫,即使将先进的西方文化放进来,也很快会被变质为完全不同的东西。
鲁迅大声疾呼“唤醒沉没的灵魂”,柏杨则呼吁“砸烂大酱缸”。鲁迅笔下的阿Q先生,深深潜入柏杨的“大酱缸”之中,颇为自在,虽是井底蛙,却自认为是世界第一,夜郎自大。
鲁迅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柏杨其生平经历可说是反映着近代中国人的`无奈命运,甚至是百年来中国苦难的写照。在七十年代台湾,柏杨随意翻译的一篇美国漫画,令他差点被政府枪决,实际上亦为他八年的劳改生涯,难怪日本作家黄文雄以日本的一句谚语来形容柏杨是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
都说柏杨有着五四时期鲁迅的影子,鲁迅的《阿Q正传》、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又都是深刻而沉痛地描写中国人的人性的堕落,但我们仍不难发现柏杨的文章和鲁迅的文章的区别。柏杨的文章比起鲁迅的文章来看更显刻薄。换言之,柏杨将中国人的劣根性看得更加透彻。也许,是因为环境和历史的限制,鲁迅只能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陋用文字表现出来,再加上鲁迅是一个常以超人的毅力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紧张感深埋在心底的人,看他的文章,这一印象也特别强烈,所以鲁迅的文章情感色彩过于淡化,甚至隐晦。例如《药》、《**》中对那些人物的刻画,若非细细品味,则很难抓住要点。但看柏杨的文章就觉得他似乎那种恨天又恨地,说起中国人的不是,就好像在说别的国家的人一样,一点不留情面,将中国人的缺点一一列举,一一批驳。但好像毕竟是好像,柏杨的爱国心并不是哪个总是把对中国的赞美挂在嘴上的人能比的。柏杨的笔触痛快淋漓,特别是他的杂文尖锐锋利。事实上,他最为读者认识的作品,例如《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你受了什幺的诅咒》及《中国人史纲》,文字刻薄尖锐,直指中国人种种的劣根性,和中国文化的弱质。
利川市柏杨基地单元位于市境北部,齐跃山东南麓。东北与重庆奉节接壤,西南与利川汪营镇边界相连。明末清初古建筑群——“大水井”镶嵌于此,是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发源地。
柏杨基地单元于2010年纳入国家局首批现代烟草农业单元建设,单元涵盖柏杨镇、南坪乡两个乡镇,地形以山、坝结合为主,是我州“清江源”特色优质品牌烟叶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元规划基本烟田保护面积47000亩,2011年,柏杨基地单元种植面积16000亩,计划收购45300担,属湖北中烟“黄鹤楼”卷烟品牌原料基地。拥有46个种烟村,种烟农户529户,户均种植面积30亩。百亩连片率91.83 %,500亩连片率41.62%,三种生产主体种植面积占总面积100%。
柏杨基地单元配套标准化中心管理站一个、收购线五条。现有管理岗位9个,其中站长1人、副站长3人(含工业企业驻点人员一人)、技术管理岗位3人,信息管理员1人、物资管理员1人,片区管理人员16人,共计人员25人。
在深化齐心合作社“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建设基地单元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围绕育苗、烘烤、机耕、植保、分级五大方面开展专业化服务。2011年入社人员529户,入社面积16000亩。合作社实现了专业化育苗服务率100%,机耕服务81.3%,专业化植保90.9%,集群专业化烘烤服务率93%,烘烤工场专业化分级服务率100%。
利川市自2010年被确立为全国32个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县(市)以来,严格按照国家局关于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标准,开展柏杨基地单元烟叶基础设施“八配套”建设。
土地整理:全面推进土地治理,科学规划基本烟田。针对山区特点,以实现机械操作为目标,采取“宜平则平、宜坡则坡、宜台则台、宜梯则梯”的治理方法,柏杨单元共治理土地6280.7亩,有效提高了山区烟田连片面积,为机械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烟水工程:柏杨单元“五年六期”共计建设水池245口,总立方59438.8m,沟渠10.15km;提灌站2处38Kw,铺设管网533.25km,安装田间喷灌设施1060台套;累计配套建设覆盖面积2.99万亩,烟水覆盖率达到93.4%。
烟路工程:通过充分整合通达、通畅公路建设项目,柏杨单元行业投入建设田间机耕路42.75km,政府投入建设村级主干道41.49Km,分支道94.87Km,实现了基本烟田全覆盖。
烤房建设:大力建设密集烤房,提高智能化烘烤水平。柏杨单元共建密集烤房761座,其中150栋烘烤工场一处、35座以上集群烤房285座,密集化烘烤覆盖率达到100%。
烘烤工场在总结去年运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统一培训、指导,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供煤、供电,分户烘烤、分户结算”的“三统两分”模式,进一步完善集约化烘烤、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的一体化运作体系,一是引进自动化控制设备,实现对烘烤全过程进行实时控制;二是推行散叶密集烘烤技术,有效节约煤炭燃料和用电量,节约烟农编烟上杆解杆时间,提高烤房利用率;三是进一步完善烟农生活室、烟农厨房、煤棚、仓库、便民卫生间等附属配套设施;已逐步建设成为一个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高效运转的综合性烘烤服务工场。
育苗工场:大力建设育苗工场,实现商品化供苗100%。柏杨单元共建育苗工场3个。2011年实现工场化育苗、商品化供苗面积16000亩,服务烟农529户。
工场内按照统一工场化育苗、统一商品化供苗、统一技术标准、分户结算的“三统一分”运作模式开展专业化育苗服务。烟苗价格定价在烟草站指导下,由烟农、合作社根据倒推成本的方式协商议定,建立了全覆盖、分片区和约时、定点的供苗制度,专业化育苗服务的开展,有效地降低了烟农生产投入成本。
育苗结束后,大棚由烟农专业合作社综合经营,按照“以烟为主、多种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经营理念,自筹资金,发展附属产业,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增强合作社原始积累能力,提升专业化服务功能水平。采取自主经营和合作经营(联营蔬菜合作社)两种方式,发展食用菌、绿色生态蔬菜生产,种植以色列西红柿、赤栗南瓜、李白南瓜、食用菌。
农机推广:大力推广山区烟叶种植适用农机,柏杨单元共配套机械496台(套),其中,通用机械270台(套)、专用机械226台(套),总功率1758.89千瓦,百亩动力为12.56千瓦。通过合作社统一组织,专业化服务,柏杨单元机械化整地率达到81.3%、机械化起垄率61.78%。
站点建设:高标准建设基地单元中心管理站,通过整合站点,机构设置扁平化,将原来的两个烟草站、七条收购线整合为“一站五线”,中心管理站功能区域配备齐全,达到了国家局标准。
防灾救灾:以提高烟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目标,结合山区烟叶、烟区分布实际情况,加强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完善抗灾救灾机制。完成了全市9个标准化防雹点、2个流动炮点的建设,实现了烟区防雹全覆盖。
利川今年以来,出现连续晴热高温天气,全市遭遇历史罕见旱情,持续干旱给烟叶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柏杨基地单元旱情较重。面对严重旱情,州、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抗旱,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烟水配套工程作用,采用多种抽水、拖水、送水和动员烟农自主抗旱,经过持续近一个多月的奋战,旱情得到有效缓解,烟叶长势基本恢复正常。
如今的柏杨基地单元,烟叶此起彼伏,犹如检阅待发的士兵,姿态昂扬;提灌的山泉,洒向田间地头,就像一道亮丽的魔法,点缀了绿色的海洋,渲染了烟田的翠绿;烟叶和森林错落有致、延绵不绝,就像在一片烟叶的海洋中耸立着一座座森林岛屿,构成了一幅清新、悠远、美丽、生态、和谐的自然画卷。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巩固和完善,柏杨基地单元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司强有力的领导下,努力将利川打造成为全国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的典范。
利川市建南镇中心学校校长到柏杨渡小学检查指导工作
本网讯(通讯员 覃安树)10月13日下午2点30分,建南镇中心学校校长胡胜奎、会计周发明、基教干部覃福灵一行三人到柏杨渡小学检查指导工作。胡校长一行首先检查校园卫生,接着逐个寝室检查学生内务整理,随后步入学校食堂查看大米质量、入库、出库情况。校长付必武就学校教学、安全等工作向领导作了简要汇报,听了付校长的汇报后,胡校长充分认定了学校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学校食堂管理、教育教学、师生安全等工作作了新的部署。
4月29日凌晨,名满全球的作家柏杨因呼吸衰竭在台北县新店市耕莘医院逝世,享年89岁。
柏杨,原名郭定生,1920年3月7日生于中国河南省开封,籍贯河南省辉县。其父曾一度替他更名为郭立邦,后来柏杨又自行改名叫郭衣洞。取名“柏杨”是因有一次他到台湾中横公路隧道附近,听见一个台湾原住民部落名称的谐音“古柏杨”,即以“柏杨”为笔名。他另一个广为读者熟悉的笔名是《异域》署名的“邓克保”。
柏杨从1950年开始创作,约60年间书写近2000万字。和柏杨长期合作的“远流出版社”表示,柏杨一生历经文学创作、牢狱与人权奋斗,他的一生可以说是“5年小说、10年杂文、10年牢狱、10年通鉴,与10年人权的集锦”。
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李瑞腾长年研究柏杨,曾参与关于柏杨的三场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耗时五年编纂《柏杨全集》28册。李瑞腾表示:“柏杨的关怀面很大,他写《穿山甲人》报道文学,为张四妹募款,改变了张四妹的一生;他写《异域》,写国民党一支孤军腹背受敌、一路逃到泰北蛮荒边境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他写《丑陋的中国人》,引起热烈讨论。此书一度在大陆被禁,但是近些年来柏杨的作品再度受到大陆注目,他深刻的反省、现实的批判,成为年轻人的典范。”
以人性角度重写历史
柏杨一生跨越文史,他站在人性尊严的基础上从事创作,文字极具感染力。李瑞腾认为,柏杨译介《资治通鉴》时,进入历史现场,用人性的角度重新看待历史,将人的面貌重新呈现,《柏杨版资治通鉴》重新用自己的语言去看古代的历史,评议帝王将相。2006年,《柏杨版资治通鉴》等40本著作同时在中国发行,引发“柏杨热”,中国出版界还将当年定为“柏杨年”。
柏杨的杂文如匕首般锐利,不仅针砭时局,还针对华人集体文化和性格上的缺点作出批判和探讨,批判“丑陋的中国人”与“酱缸文化”,柏杨被称为“台湾的鲁迅”。柏杨的古典诗亦颇有特色,曾获世界诗人最高荣誉“桂冠诗人奖”。
批判专权
柏杨在台湾绿岛的《垂泪碑》上为政治受难者写的碑文:“在那个时代,有多少母亲,为他们囚禁在这个岛上的孩子长夜哭泣。”这段碑文正是他一生掷地有声的铿锵文笔精华。
柏杨曾创立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且担任会长。柏杨除了影响台海两岸两代读者之外,他在东南亚也受到很多读者欢迎。几乎是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柏杨的读者。
柏杨批判台湾,以知识分子的眼光看社会,力道越来越大,后来,他因译介《大力水手》而坐了9年26天的黑牢。李瑞腾说:“文字狱对柏杨有着很大的影响。他在狱中整理历史材料,我曾听他说,在监牢里,他将二十四史摊在小凳上,整理帝王世系表。那是他的精神寄托,也是他设法从历史中再发现的旅程。他在监狱里进入历史现场。”
《南方都市报》在柏杨辞世之后,发表题:勾《悼念勇猛的柏杨,恢复简单的勇气》的评论,指出“在华人世界,柏杨这个名字远离那个来去无牵挂的具体生命,这个名字无可抵抗地成为一个符号,这个符号简单直接地引起一个联想:丑陋的中国人。”
《南方都市报》认为:“柏杨走了,留下这句孤绝的话,等着万万人拼尽诚实和勇气,终有一天证明他是错的。如果我们不能宣称自己是不丑陋的中国人,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反思与内省,是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轻言完成的必修课。”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说,柏老辞世,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我对他对人权法治的奋斗给予高度肯定,也希望他一生坚持的理念在他身后由我们继续贯彻”。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在柏杨逝世后,访问到因柏杨20多年前一篇文章结缘的张四妹。张四妹惋惜自2004年12月和柏杨一别之后,就再也没有听到柏杨的声音。现年61岁的张四妹罹患先天性鱼鳞病,35岁以前一直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直到柏杨在媒体上披露她的故事,让她有机会前往台湾接受治疗,生命出现了转机。
2006年9月,因年龄和健康的原因,柏杨宣布封笔。他最后的作品是为在大陆出版的《柏杨日》作的序,在序的结尾,他写道:“不为君王唱赞歌,而只为苍生、为一个‘人’的立场和尊严,说‘人’话。”
柏杨一生著作等身。妻子张香华为他详细搜集所有相关资料,寻求出版。2004年10月,张香华代表柏杨赠送中国西北大学文学院柏杨所有版本的图书一套,共120余册,陈列在西北大学文学院的《柏杨图书专柜》,以供师生研究柏杨所用。
2006年,柏杨同意将10000多件文物捐给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台湾台南大学的“柏杨文物馆”也于2007年6月27日开幕。收藏他的《资治通鉴》手稿、校对稿、杂文手稿等。
将作品绘成漫画
柏杨卧病时,他的妻子张香华致力于将柏杨作品漫画化。张香华表示,1968年1月,柏杨因译《大力水手卜派》漫画,得罪当政者而入狱。他晚年将作品漫画化,由新生代漫画家MOMO(本名:戴雅如)绘制,计划2008年出版。
MOMO表示,她正忙着将《丑陋的中国人》绘成漫画,她画了一个“夹娃娃游戏机”的画面,里面有一堆代表中国人劣根性的娃娃:如抱大腿、窝里斗、贪腐、狗屁等,它们一一被机器夹子夹出来。今年年初,马英九拜访柏杨时,柏杨妻子将这页漫画版手稿送给他。
柏杨一生著述不断,提倡民主、人权、尊重与包容。他开玩笑地说:“希望将来死在书桌上,书房是作家最好的最后居所。”柏杨最后在医院辞世。但他的丰富著作与传奇人生将加载历史,进入读者的书房与心房。
(摘自《亚洲周刊》)
利川市柏杨渡小学开展“童心向党 红歌大家唱 ”六一庆祝活动
本网讯(通讯员 覃安树)5月31日上午,柏杨渡小学开展“童心向党 红歌大家唱 ”六一庆祝活动。雨后的阳光使柏杨渡小学师生的笑脸分外灿烂。首先,校长包和树向全校学生寄语节日祝福,接着,35名新少先队员在队旗下庄严宣誓。随着洪亮的“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歌声响起,六一庆祝活动拉开了帷幕。紧接着:《歌唱祖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走进新时代》、《七子之歌--澳门》、《祝福祖国》等30首经典红歌唱响校园,振奋人心。401班的大合唱《大中国》让活动帷幕落下。最后,包校长、廖主任分别为获奖歌手和班级颁发了奖状和奖品。
本次六一节目为清一色的经典红歌传唱。那“6 1”、“9 0”的合唱阵容及嘹亮的歌声,体现了队员们节日的欢乐,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祝福党的90岁生日、童心向党的精神。开展“童心向党 红歌大家唱”六一庆祝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让学生欢度一个有意义、能回味的六一儿童节,
2)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6)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7) 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8) 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9)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10)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章学诚
11) 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12) 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13) 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1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中国人的柏杨名言】推荐阅读:
英语的中国名言警句05-24
中国古代教育的名言10-29
中国近现代励志的名言06-30
美丽的中国我的中国梦10-24
丑陋的中国人书评05-29
中国人的春节的英语作文07-10
中国人不可不知的知识09-09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09-30
中国人的礼仪和禁忌11-16
“我的中国梦——青春中国”主题征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