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精选10篇)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 篇1

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

2、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我们可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国情来建立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工业管理部门合一,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构。

3、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推进体制改革 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为了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集中原来分散的卫生监督职能,撤销市、县级卫生防疫站、公共卫生监督所、劳动卫生监察所,组建新的卫生监督所,承担面向社会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任务。

做好发展规划 推动食品行业稳步发展。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体系三大目标以及具体指标,同时从经费、人员、组织、管理等方面落实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5、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6、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各级人大作为地方最具权威的监督机构,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和经济工作监督,是宪法赋予的职权,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果断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撤销违法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政行为。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 篇2

随着煤化工企业的新兴和蓬勃发展, 此类企业在建设、发展、转型过程中, 存在消防安全隐患逐渐突出, 煤化工企业灾害事故呈现出突发性、连锁性、复杂性特点。笔者从黑龙江煤化工企业实际出发, 对当前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形势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1 当前煤化工企业发展现状

1.1 概况

随着煤炭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焦化企业逐步向煤化工企业转型, 煤化工项目从无到有, 由原先的单纯焦炭生产, 发展到现在的焦炉煤气制甲醇、煤焦油加氢和苯加氢等项目, 煤化工产业链的不断延伸, 煤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形势也日益严峻。

1.2 煤化工企业的火灾危险性及火灾特点

煤化工企业生产煤焦油、粗苯、纯苯、甲苯、二甲苯、洗油、蒽油、酚、萘等21种产品, 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物质;生产贮存场所的设备、管道存有大量可燃性原料或产品, 发生泄漏或受热后膨胀易形成化学性爆炸或物理性爆炸;生产装置高度的连续性, 易形成连续爆炸, 生产装置内存有易流淌扩散的可燃性液体, 有沸溢、喷溅的可能, 会使大量可燃液体流散, 易形成大面积流淌火;生产设备高大密集, 框架结构孔洞较多, 相邻储罐管线纵横, 会使火势向上下左右迅速扩展, 易形成立体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后果不堪设想。

2 煤化工企业发展与消防安全管理发展不均衡

2.1 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规范与煤化工企业的发展之间存在差距

当前, 相应的煤化工工程防火设计的专业规范尚未出台, 在消防安全管理中, 经常会遇到不适用的问题, 实际操作困难。

2.2 煤化工企业设施装备与煤化工企业的高危险、突发性特点之间存在差距

现有的煤化工企业多为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工厂、装置,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将会造成事故的迅速扩大蔓延, 极易形成无法控制的局面, 而煤化工企业现有的灭火设施装备仅做到了对局部重点区域进行了有效控制, 整体综合消防安全布局和设施布置不完善。

2.3 消防监督专业技术知识与煤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复杂性之间存在差距

煤化工企业生产主要是指以煤为原料, 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高危生产过程。要求消防监督人员掌握比较丰富的物理、化学、消防等专业知识, 而目前就消防监督本身的业务面来看, 从知识结构和人员组成等方面, 都不能适应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专业知识的要求。

2.4 灭火救援工作形势与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发展之间存在差距

煤化工企业一旦发生泄露、火灾事故, 易发生沸溢和喷溅, 极易造成人员中毒和大面积流淌火, 挥发的可燃蒸汽遇有明火将会导致大范围的爆炸, 施救难度增大, 而现有的消防车辆器材与处置煤化工企业事故所需特种器材和防护装备还有较大的差距。

3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3.1 尽快出台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使煤化工企业在防火设计、建设施工、消防审核和验收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确保煤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走上正轨。

3.2 提前介入加强对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指导

当前煤化企业的发展已成为地方经济和能源建设的支柱性产业, 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避免出现边设计、边施工, 边生产的问题。消防监督管理机构要提前介入, 主动与煤化企业进行沟通交流, 提前对煤化工企业的消防设计方案及内容进行把关和指导, 共同研究探讨, 确定科学合理的煤化工工程项目消防设计方案。

3.3 积极建立健全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监管措施

首先煤化工企业要建立安全保障措施, 加大煤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投入, 强化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消防装备建设, 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保障水平。其次建立严格的责任落实机制, 要把消防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细化到岗位和个人, 对所监管环节的安全承担相应监管责任, 同时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强化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再次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认真履职, 按照监管范围, 履行职责, 合力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3.4 强化煤化工企业内部的火灾抗御能力

防火防爆技术是煤化工企业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效控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措施。因此, 要按照煤化工企业原料和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采取防火防爆技术, 从预防性措施、限制性措施和疏散性措施等几个方面综合制定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确保煤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同时,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根据《消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 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因此, 规模较大的煤化工企业应当组建自己的专职消防队伍, 加大消防投入, 上齐上全消防装备和器材, 配备人员, 开展火灾扑救及应急处置训练。同时, 企业要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保证自动消防设施稳定运行, 定期更换泡沫站使用的泡沫液, 增加备用量, 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3.5 推进特勤消防站建设步伐

结合煤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现状, 有针对性地建设专业消防队站, 配备专业人员和装备, 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公安消防部队2009-2011年装备建设规划》、《公安消防部队攻坚组装备配备标准》等相关标准, 在煤化工企业密集的地区附近建设特勤消防站, 建设营房和附属设施, 配齐配全各类消防特勤装备和器材, 确保煤化工企业灾害事故能够“抢先打早”, 避免出现重大爆炸灾害事故。

3.6 加强消防监督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不断在提高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上下功夫, 针对消防监督管理人员的构成现状和知识结构类型, 全面加大消防监督管理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工作, 通过参加企业生产工艺理论知识培训, 研究落实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培养相关专业知识人才, 确保煤化工企业的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能够逐步适应煤化工产业链的不断延伸。

摘要:本文简述了煤化工企业发展现状, 分析了煤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形势, 对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加强城市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焦化安全规程 (GB12710-2008) .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

[4]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 篇3

【关键词】反洗钱 反恐怖融资 互联网金融

一、反洗钱日常工作中的难点

(一)卡类支付结算工具反洗钱工作难点

第一,卡类支付结算工具客户身份识别困难。信用卡、银行卡依然是目前商业银行主流支付结算工具,而与之对应的客户身份信息识别手段单一不能有效的预防洗钱犯罪活动。在银行机构的实际工作中,柜台办理人员只能通过身份联网核查系统对客户身份证的真伪进行核实,而对于持其他身份证件办理业务的客户以及客户除身份证号码以外的身份信息则难以核实。

第二,银行账户实际操控人难以确定。据统计,近年来各家金融机构有大量的银行卡、信用卡处于长期闲置状态。这为洗钱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犯罪分子以购买他人闲置银行卡或利用他人身份证所办银行卡作为洗钱等手段,通过取现、刷卡消费等方式掩盖真实交易背景。这种利用银行卡支付工具的洗钱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洗钱的成功率。银行机构无法确定银行卡账户的实际操控人,为调查和追踪洗钱犯罪带来了很大困难。

第三,交易信息和资金流向难以监测追踪。银行卡与网上支付工具结合进行转账交易,而电子支付系统主要是通过密钥及电子签名的认证来确认交易双方身份,决定了认证方只能查证各方身份及支付方余额,难以审查支付方资金的来源及性质。同时银行卡的资金转移一般有利用银行卡消费或提取现金、进行银行卡账户跨行转账、通过国际卡转移资金到境外、通过信用退款转移资金到境外等方式。犯罪分子在交易时为逃避监管往往利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ATM等支付工具在不同银行卡账户之间进行多次跨行、跨省乃至跨境转账同时使用现金和第三方支付交易手段,银行卡账户中不留或少留余额,人为地将资金链条割断。银行机构只能对本行内部流转的资金的交易过程进行分析,一旦资金跨境、跨省或跨行转出,银行受系统限制无法获取本行账号以外的交易流水,很难追查资金的真正去向银行机构无法得知其交易对手,这给反洗钱的资金交易监测、可疑支付交易行政调查及执法机关对洗钱犯罪的侦查带来障碍。

(二)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工作难点

第一、虚假交易频发成为洗钱犯罪新的滋生地。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在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本身就存在监管缺失的情况,虚假交易频发为非法套现的反洗钱犯罪提供了便利。例如有的网上交易实际上并不是进行真正的消费,而是制造一笔虚假交易,通过银行卡支付后,钱进入支付平台的账户,再通过账户转移到银行,然后从银行取现完成洗钱流程。这种虚假交易行为事实上是进行了非法套现。也有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片面追求业务拓展和盈利能力,采用了一些有争议、高风险的交易模式,也没有建立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记录保存和可疑交易分析报告机制,极易为不法分子利用平台进行洗钱等违法活动创造条件。

第二、互联网金融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监管手段。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尚未出台明确的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管理办法和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度制约,交易对手身份等信息不完全确定,增加了业务的风险判断和管理风险。

二、反洗钱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反洗钱知识宣传,提高反洗钱意识

人行要求各金融机构应当做对员工好反洗钱相关知识的宣传,宣传方式可采取企业文化、宣传墙、实时交流工具、内部网站等等。宣传的目标就是使员工能够认识当前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在反洗钱工作中应负的责任,提高反洗钱工作的积极性。

(二)完善反洗钱技术保障,加强反洗钱人员培训

人民银行组织的金融机构公共网络是金融机构建立反洗钱系统的基础,能够完成对异常资金活动的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在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公共网络的基础上,各家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支付交易监测系统,了解各个企业以及个人的大额可疑资金交易流动情况,监督公款私存、国内外资金流入流出等情况。在这里我们还要介绍一下社会反洗钱网络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完成了公安、海关、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横向联网,人民银行网络、金融机构网络与社会网络结合起来就实现了反洗钱网络的实时性与动态性,提高了反洗钱工作效率。

(三)建立有效地客户身份识别程序

为使客户更加了解反洗钱活动,并能够积极的配合金融机构开展的反洗钱活动,各城商行应该结合当地实际,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建立反洗钱宣传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培养社会公众的反洗钱意识,增加公众对反洗钱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形成全社会的反洗钱合力。另外,作为地方性一级的法人性机构,城商行由于服务地方,服务中小市场的定位,在开展客户身份识别方面具有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大增强客户身份识别的力度和有效性。

(四)积极做好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协调监管

做好互联网金融反洗钱业务的监管是做好反洗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客户身份信息的有效识别。首先,在无法核实客户上传的电子版身份证信息是否真实的情况下,可采用联网核查等措施进行身份认证,在必要情况下可根据客户所填信息进行实地回访查看,以确保客户身份信息真实可靠。其次没有建立起与支付清算系统对接的交易监测系统,现行的反洗钱操作系统过于简单,无法对大额和可疑交易进行自动、及时地监测和记录。

(五)建立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制度

按年对客户风险等级进行评定审核,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客户交易进行重点监控。另外,对于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业务客户,要充分利用机构信用代码管理系統,将客户在不同银行间或同一银行不同网点间发生的全部业务进行归类整理,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将日常工作中的事后监督变为实时的持续监控,提高反洗钱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互联网金融高效便捷的金融产品虚拟交易方式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滥用,为洗钱、非法集资等不法活动提供便利。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 篇4

2009年9月8日

一、当前社会稳定形势

1、国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加紧对我国经济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民运”、“藏独”、“疆独”和“东突”等敌对和分裂势力活动猖獗;

2、“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比较突出,他们借助互联网散布有害信息,拨打电话传真传播反动谣言,直接散发反动宣传资料,“呼喊派”、“统一教”等其他邪教组织也在四处活动。

3、社会矛盾冲突加剧,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区域性影响越来越大。

4、治安刑事案件急剧上升,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5、保增长、保民生、刺激经济发展、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生产大力推进,也带来了生产事故特别是大型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概率。

6、社会矛盾和问题处理的难度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双问责,要求各级领导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时具有较高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艺术。要做到及时、理性、有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近期:

1、建国60周年大庆在即,各地活动较多,随之产生的安保任务压头。

2、民族团结问题突显,新疆“7〃5事件”,“9〃3刺伤”事件表明区域稳定形势严峻。

3、甲型H1N1流感蔓延势头较强,区域性暴发的风险加大。总之,社会安全稳定形势不容乐观。安全稳定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新形势对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以往的安全稳定工作相比,当前安全稳定工作呈现出“四个不同”:一是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同;二是上级维稳部门对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三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安全稳定工作的要求不同;四是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的力度不同。

二、我校安稳形势分析

我校的安全稳定形势整体上是好的;一是政治上比较安定;二是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三是没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四是校园和谐,教学科研秩序良好。但是,我校安全稳定与上级的要求,与学校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主要在以下领域。

1、政治上,我校作为一所高等学校,是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渗透的重点单位之一,例如,“法轮功”反动宣传资料经常在教工住宅发现。

2、我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校园面积狭小”、“基础设施落后”与学校发展及师生需求矛盾突出。假期,后勤处加班加点组织完成了屋面防水工程,体艺馆地面修复工程、教室维修包括多媒体教室改造、教室的环境整饰,学生公寓的粉刷工程,办公设备的调配、更新等工作,东校门道路修复、拉通的工程也完成了招标,明后天就要开工,国庆节基本完成。但学校的硬件

建设,由于欠账太多,近几年始终是一个问题。

3、学校周边和校内治安环境日趋复杂,韶高路的拉通使我校保卫工作难度加大。校内盗窃案件发生的频率加大,校内治安防范形势严峻。

4、校内流动人口的增加和出租房屋的增多,增加了校内不安定因素。

5、校内车辆逐年增加,现不完全统计,仅校内职工及家属的车辆已近百辆,加上外来车辆,给校内交通安全带来很大压力。6、06、07年的十来个小型工程、维修项目,审批与合同不全,有的评口头指示办理,一直没有结算,承包人多次到学校制造麻烦。商住楼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教职工和开发商都有比较重的思想负担。

7、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学校的影响不容忽视。

8、保卫力量薄弱,防控面和重点部位增多,但人手紧张,没有覆盖全校的监控系统,主要依赖人防,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学校安稳工作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我们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清醒认识当前稳定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清醒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政权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做好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1、加强政治保卫,防范政治不稳定事件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防范意识。重点要加强网络反动信息控制;反动宣传资料收缴;各种查缴线索提供;课堂杜绝负

面宣传。二是要做好反邪教警示教育,切实做到法轮功新增人员零指标。人事处要做好新聘人员审查,相关部门配合;学工处牵头组织各系做好新生的审查。三是要抓好民族团结教育。

2、加强学生工作,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学生处与各系要加强校内学生工作,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组织与引导学生的各种活动。两个重点,一是说服教育;二是各种活动的组织一定要有安全保障的预案,大型活动要报告保卫处,在国庆长假期间,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避免发生学生意外事件。

3、按照学校制定的方案,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避免大型集会,按照9月6日会议的布置,相关部门一定要切实到位。各单位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师生晨检;二是缺勤登记跟踪;三是室内卫生;四是信息报告。

4、加强治安防范,控制治安案件发生

一是学校保卫处在认真落实正式职工夜间带班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加强保安队伍的管理,提高责任心和积极性,加强校内的值班巡逻工作。二是要强化联防意识,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三是要进行防控目标调整,改变传统思维,建立新的重点部位体系;四是各单位要加强临聘人员的审查、管理;五是学生公寓要建立自己的防范体系。

5、开展综治联合行动,加强校内综合治理

国庆以前,学校保卫处要与派出所采取联合行动,对校内流动人口进行身份核查和清理,并加强统一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生活秩序。下大力气整治校内交通违章行为,规范校内交通管理,确保校内交通安全,要特别提出,提早做好东门开通后的交通管理方案。对校内经营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创造出一个优良环境。

6、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国庆前,学校各部门要对本部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限时整改到位。加强消防安全意识,注意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发现消防隐患及时报告保卫处,及时排除各类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和火灾事故。商住楼住户要提高消防意识,保卫处、后勤处要在国庆前再做一次全面检查。后勤处在安排工程任务时,例如东门修复开通工程时,一定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7、妥善处理好遗留问题,加强与承包人的沟通,不激发矛盾,逐一化解。

8、做好国庆期间的值班和有关工作预案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 篇5

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今年以来,洪洞县交警大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多措并举,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大力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有效预防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四项指数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但尽管如此,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主要是近年来,随着我县建设新农村口号的提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基本上达到了镇镇相连,村村互通,为广大农村人民的出行提供了舒适快捷的道路交通条件。但由于村民的交通安全和交通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这些都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埋下不少隐患。

一、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三无” 车混迹于偏远乡村,使管理防不胜防。这几年,经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不懈打击,有一大批不符合客运手续的机动车已退出了客运市场,但一些地方仍然还存在“黑车”从事违法客运活动。为了躲避打击,他们或隐蔽在乡村“打游击”,或乘人口流动旺季时捞一把。虽然说不是很普遍,但其隐患确实不可小视,可以说是一颗颗流动的“炸弹”,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是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2、无牌无证、报废车上路行驶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我县各类重点工程的上马,一些单位常常临时雇请一些“黑车”,如公路硬化工程建设中运送水泥砂石的车辆,个别企业运送成品的车辆等等,他们打着重点工程建设的旗号横行于街道路面,给交通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同时,对群众的生命也构成严重威胁。暂扣后,又涉及优化地方经济环境问题,给处理工作增添了人为困难。

3、摩托车事故居高不下。近年来,由于农村人民群众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摩托车的人数越来越多,加之路面质量的不断改善,为此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触目惊心。虽然我们对此不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和大会战,但是涉及摩托车的交通事故仍然占到事故总数的多数。由于摩托车发生的事故中又以无牌无证的居多,所以有些摩托车驾驶人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一逃了之,为事故的及时处理和结案增添了极大的难度,给当地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4、占路为市,违章作业现象难以取缔,马路市场、违法占道作业隐患多。广大乡村沿袭多年赶集习惯,一到赶集场日,各个村民画地为牢、占道为市,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而且不时酿成交通事故。另外,比如建房占用街道、公路有效路面堆放物料;利用路边门面开办汽车修理业务等,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和车辆行驶安全,还不时引发交通事故。

5、农村道路硬化后,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未及时跟上。调查发现洪洞全县道路硬化工作基本上达到了镇镇相连,村村互通。但是道路硬化后,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未及时跟上,许多急弯、陡坡路段、交叉路口缺乏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有的因公路列养问题,导致公路管理权限不明,路政与乡村相互推诿;这些农村道路与主干道交叉的路口大多未设减速让行标志及修建必要的减速带等设施,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6、农村群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淡薄。虽然公安交警部门按照交警支队的部署,加大了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力度,但受警力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安全宣传工作仍不够到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的态势尚未形成,广大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仍普遍不高。道路硬化虽然改变了农村路面凹凸不平的状况,使长期在差路上驾驶的农民群众感受到了在沥青、水泥路面上驾车的愉悦,但他们往往忽视了好路面存在的危险性,安全意识差导致超速、超载、无证驾驶等违法现象十分突出,交通事故频繁发生。

二、加强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涉及“人、车、路、环境”诸多要素,综合反映在交通管理与宣传教育、运输管理与安全监督、道路建设与设施维护、车辆生产检验与驾驶人管理等方方面面,其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社会性工作。要切实扭转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基层脆弱、管控软弱的现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彻底改变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我认为,首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整改。

1、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实行部门协作配合,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大格局。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交通安全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考核;乡(镇)、村组以块为主,定人、定责、包村、包车、包路段,建立以农村乡镇村组、学校为主干的前沿阵地。大力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构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网络,全方位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

2、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监控管理力度,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制度建设入手,着眼规范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和坚持经常性的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层层成立交通安全委员会,定期分析形势,研究预防对策。二是要制定交通安全防控措施强化路面管控力度,加强对交通安全矛盾最尖锐、问题最突出、最关键的时间内的防控力度。三是要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制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突出对驾驶人、中小学生的教育宣传,以“交通安全学校”、“交通安全村”和“文化中心户”为创建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营造道路交通安全氛围。四是要健全道路交通建设与安

全设施建设同步制度,将交通安全设施纳入农村总体建设规划,杜绝新的事故黑点,彻底改变过去重修路、轻管理,重形象、轻安全等现象。

3、严格责任追究问责制,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能,要严格责任倒查追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疏于管理引发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主抓领导,进行严肃查处,促使道路交通安全目标管理和责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要落实部门主管责任,强化依法监管,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突出管理重点,把住安全环节。首先,公安交警重点抓源头,严把机动车注册登记和驾驶人考核关,加强路面控管和秩序维护,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其次,工商、质检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把车辆生产准入关,大力清理整顿车辆非法改装和报废回收拆解企业,防止非法拼装、报废车上路。公路、交通、建设等部门要将道路安全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道路安全通行能力。交通部门要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的安全监管,严把运输市场的准入关。农机部门要管好管住拖拉机等农用车及驾驶人,要与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支持,形成执法合力。

总之,要严厉打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消除道路交通安全存在隐患,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切实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 篇6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目前大气环流正在调整,我省即将进入梅雨期,近日一些地区出现了集中降雨,发生“旱涝急转”,这些强降水更容易引发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为贯彻落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有效防范梅雨洪涝等灾害,确保广大师生人身安全,现紧急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立即部署汛期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当前“旱涝急转”形势下学校防汛抗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不可掉以轻心,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加强领导,立即行动起来,落实责任,把防汛抗洪作为当前学校的一项突出工作来抓,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二、突出重点,积极预防强降水等自然灾害对学校师生的危害。一是要做好学生接送车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接送车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提醒,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学生乘车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学生群体性事故的发生。二是要认真做好高考、中考、会考期间的安全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针对雨天路滑等气象特征,加强家校沟通联系,切实做好高考、中考、会考期间雨天交通的安全教育工作。三是要仔细排查和整改影响校园安全的各类隐患。在近期集中开展一次预防各类气象和地质灾害的安全教育,并针对暴雨、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事故,组织师生开展专门的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与逃生演练活动,切实做好学校安全防范工作。

三、加强值班,进一步做好学校防范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巡查工作。各地各校要主动加强与气象、地质、水利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对各类气象和地质灾害危及学校的监测工作,做到早预防、早准备。要结合“旱涝急转”的实际,严格值班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加强校园防范洪涝灾害的巡查,确保梅雨防洪期间信息准确畅通。对相关事故信息迟报、漏报和瞒报的,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当前形势下的煤矿安全管理 篇7

1 培育社会价值层面的人文精神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 由于市场经济等多种原因, 在社会价值领域中存在着价值真空、价值多元、价值错位等现象, 其中某些消极价值因素给人性带来了片面化的发展, 造成了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落。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一种健康、稳定的人格类型, 需要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新型人文精神, 需要构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体系, 开辟以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新时代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在当前的社会主意市场经济体系下本是无可厚非, 然而, 在煤矿经营中, 当经济利益与生命安全相冲突时, 孰轻孰重、如何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拜金主义价值观指引下, 某些地方政府发展出GDP重于人命、利润重于生命的畸形人文思想。有些煤矿经营者认为, 出现矿难, 事故矿井周边的煤矿都要停产整顿, 而停产必将导致煤炭供应短缺, 价格就会攀升的畸形观念, 因而, 他们并不怕出现矿难。而对于矿工而言, 单单依靠提高事故赔偿并不能从根本上触动矿难各方以解决问题。

我们认为, 只有转变价值观念, 唤醒人们“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培养民众生命高于一切、尊重生命的科学价值观, 才有可能使全社会包括政府官员、煤矿经营者、矿工等各方人士形成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真正意识到煤矿开采是一个高风险、高危行业。学会平等和公正地善待每一个生命, 一旦出了事故, 后果不堪设想, 不是靠赔偿款就能挽回生命丧失的代价的。而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依靠全社会各界的力量。

首先是政府要按照人文主义、民本思想的指导, 关爱、尊重每一个生命。

其次, 需要社会特别是媒体在社会舆论、价值导向中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功能。正确如实报道矿难, 积极报道煤矿安全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全社会形成“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文化观, 形成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

2 各项安全制度的制定和落实

制度是一切行为的规范, 有了制度还要切实落实。现实中煤矿的安全制度很多, 真正落到实处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额矿难发生。煤矿经营者和政府部门在利益的驱使下, 选择了非合作博弈, 忽视了安全制度的存在。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不是否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 而是涉及建立一种机制和制度, 在制度制定过程中作到对公平正义法价值要求的体现, 在满足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集体利益。

此外, 制度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制度不仅仅是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惩罚, 而更重要的是对那些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的经营者的褒奖和支持。因而要是制度落实下来除了对忽视安全制度的惩治之外, 对完善落实安全制度好的经营者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3 强化提高履行政府职能的责任能力

政府的权限和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是通过依法行政, 加强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提高和管理上, 并不是于对经济实体的微观管理上。作为执法者, 要从法制角度, 跳出经济本身, 当好监督者的角色。政府如何尽责任, “关键在人”, 在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责任的能力。首先是领导带动, 从领导履行责任抓起, 建立领导工作连带责任制, 会有一大批有责任能力的人跟着领导讲责任, 尽责任。其次是教育带动, 通过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知识教育、技术教育等等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履行责任的能力, 希望政府在狠抓教育这方面要舍得下本。再次是竞争驱动。把竞争机制引入管理, 用人方面善于发现、培养和激励优秀的责任人, 这是提高政府整体责任能力的好办法。最后是团结互动, 在明确职责和分工的基础上, 强调服从大局, 互助合作。当大家齐心协力都来为履行政府职能贡献力量的时候, 我们的责任政府就打造出来了。

在新形势下, 围绕治理非法企业的工作, 各职能部门虽然作了大量的工作, 但也出现了多头管理, 九龙治水的问题, 国土部门、林业部门、电力执法大队、安监局等多家单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抓工作, 职能相互交叉, 职责不明确, 不利于开展工作, 更甚者一些无关的部门为了利益也插手进来。既有利益腐败, 又有政绩腐败。几乎每一起煤矿事故背后, 都隐藏着钱权之间的交易, 都隐藏着腐败的影子。国家应完善有关配套的法律法规, 彻底杜绝官员与煤矿主之间非正常的政治关系、利益关系, 切实保煤矿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就业权、话语权, 才能使矿难得到有效遏制。

4 明确政府与企业的身份与责任

有人说, 企业家同官员的区别是就是一个是做蛋糕的, 一个是分蛋糕的;或者说, 一个是挣钱的, 一个是分钱的。如果做蛋糕的和分蛋糕的责任不分, 社会就会出现问题。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企业家本来就是一种以经营管理为职业的专业人员, 而在我国, 特别是国有企业, 管理者既是政府官员, 又是企业法人代表, 既是运动员, 有事裁判员, 身份复杂。在我国, 企业家还没有真正成为一项职业, 他们的社会价值观还需提高。

作为煤矿的政府管理部门, 就要使煤矿企业家真正成为一种社会职业, 与政府公务员区分开。使得为谋取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 从择业开始, 就一心一意投身于围绕成为一个企业家的学习、培训和锻炼中;以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作为实现自己个人满足、个人发展和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目标;把经营企业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靠经营企业的业绩寻求生存与发展, 把蛋糕做大做强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总之, 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是控制煤矿安全风险、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需要, 是实现煤炭工业安全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不断强化人文主义意识, 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明确政府与企业身份与责任, 才能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摘要:近年来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仍频繁发生, 我们认为, 症结主要是在于特定生态背景下, 煤矿相关利益者在长期博弈中形成的“矿难死循环”, 本文将从不断强化人文主义意识, 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明确政府与企业身份与责任等几个方面, 论述治理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

当前就业形势及全年形势预判 篇8

一、一季度就业形势

(一)一季度就业变动态势

1、城镇就业总量增长势头良好

人保部数据显示,2014年1—3月份,城镇新增就业344万人,较上年同期(342万人)增加2万人,同比增幅0.6%,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34%。季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保持在较低水平,并且低于上年同期登记失业率0.02个百分点。一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2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为1.11,环比和同比均上升了0.01,也说明了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稳定增长、总体平衡的良好态势。季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保持在较低水平,并且低于上年同期登记失业率0.02个百分点。一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2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为1.11,环比和同比均上升了0.01,也说明了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平稳增长、总体平衡的良好态势。

2、非制造业带动就业动力相对较强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4%,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但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从业人员指数48.3%,与上月持平,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下,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非制造业带动就业相对显著。4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4.8%,环比和同比均分别上升0.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50.2%,环比和同比均下降1.2个百分点,仍保持在临界点以上。其中,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9.1%,环比下降1.3和0.7个百分点,下滑到临界点以下;非制造业19个行业从业人员指数高于50%的行业从上月的10个减少到9个。呈现波动增长状态。

3、就业结构性变动显著

一是在区域结构变动上,二三线城市增幅明显,中部地区领跑全国。智联招聘就业信心指数区域数据显示,虽然一线城市招聘需求同比增长15%,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二线城市(20%)和三线城市(19%)成为招聘主力军;东部地区(16%)招聘需求增幅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中部(25%)、西部(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城镇化推进和中部崛起战略等带来的产业区域性转移和增长及就业区域性格局的变动趋向。二是在行业结构变动上,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用人需求与传统行业相比增长较快。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调查数据显示,以上行业一季度用人需求同比增速分别为33.3%、25.4%、24.7%和18.3%,而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行业增速则分别为9.5%、9.4%和3.3%。三是在不同性质企业就业结构变动上,民企强势增长,外企和国企增长相对乏力。智联招聘就业信心指数企业性质数据显示,一季度民企招聘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4%,这和春节前后的返乡潮、用工荒后的补偿性批量用工有一定关系,尤其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都在一季度有大批量补充用工,而国企和外企的招聘却出现2%的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当前注重市场调节、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推进效应。

(二)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1、化解过剩产能使局部地区和重点行业失业风险增大

目前,各地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不少企业关停并转,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我们在1月份对化解过剩产能重点地区的唐山市、邯郸市所做的调研中了解到,由于对钢铁、焦化、水泥、造纸等行业产能的大幅度压减,2010—2013年,两市已有数百家企业被列入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并且基本都已关停,安置职工约数万人不等。据唐山市人社局调查估测,唐山市2014—2017年间,由于淘汰落后产能,分流人员将达到20万人左右。由于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安置人员往往是采取置换外包岗位等方式,将原先承包给其他企业的外协项目收回由企业分流人员自己经营,使得原合作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增加了失业风险。在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目前国有企业的职工安置能基本到位,而民营企业受自身规模和能力所限,加之补偿资金往往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等,被裁减职工的安置还存在较多问题。随着压减产能的持续进行,所涉及的局部地区和重点行业的失业风险存在逐步累积和更为显性化的可能。

2、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根据教育部发布信息,2014年将有727万高校毕业生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比上年增加28万人,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求职潮”。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将比往年又有所增加。从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基本面来看,尽管职位供求在总量上更加趋于平衡,但“招聘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却愈加突出。集中表现在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职位供不应求、蓝领技工和服务人员职位供大于求的大学生“假象过剩”上,这种需求和供给严重错位的局面短期内似乎难以改变。究其原因,既有毕业生就业选择的主观非理性偏差,又有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体制性问题,加之近年来沉淀下来的未就业学生,使得这个矛盾愈发明显。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前不久发布的《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该机构认定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下降7.3%。这无疑会在相当程度上对2014年高校毕业生求职增添了更多的困难。

3、“缺工”愈发呈现常态化

年初各地人力资源市场总体求大于供的状态得到延续,缺工现象普遍。东莞市人才市场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年初来到东莞应聘的人数呈下降趋势。由于节后是异地务工人员转换岗位和企业补员的活跃期,制造业和服务业原本存在一定的用工缺口,加之节后回流人数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从而导致东莞企业在短期内用工需求缺口较大。其中,制造业中的电子、纺织服装、制鞋、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现象较为明显,一些新兴行业也存在缺工问题。近年来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岗位总体供大于求的情况已经呈持续稳定状态,“缺工”问题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表现更加突出,并已经向全国各地蔓延。

二、对2014年全年就业形势的预判

(一)当前就业形势背景

1、当前就业增长对经济增速的依赖有所弱化

我们通过对经济增速与就业增量关系变动研究发现,自2002年起,城镇就业人数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显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量超过1万亿元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就会不低于1000万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一直能够保持平稳增加,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都没有受到很大影响的表象提供了一种解释。当然,必须看到,在经济结构性调整中,经济与就业的存量关系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使支撑一定规模城镇就业的经济增长率存在不确定性。我们通过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率与城镇就业总量、城镇就业增量关系的综合分析,得出了“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6.5%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经济增速底线”的结论。我们认为,这个判断将有助于在宏观调控中合理把握当前经济结构变动时期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及调整空间。

2、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在逐步趋降,就业总量压力将持续趋缓

一方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规模逐步下降。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已先于总人口达到峰值;2012年,15—59岁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减少,比上年下降345万人。多项预测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参与率下降空间也在增大。16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79.2%下降到2010年的71.4%,年均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15—64岁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由84.2%下降到76.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我国劳动参与率还会进一步降低,劳动力供给压力将进一步降低,就业总量矛盾将持续趋缓。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我们认为,短期内,在经济结构不发生重大变更、基本经济规模保持适度持续性增长的条件下,即使经济增速继续有所放缓,城镇就业总量和城镇新增就业总量仍能保持基本稳定,而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二)2014年全年就业形势预判

从总体上看,2014年的就业将面临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考验。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判断,我们认为,2014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平稳,并有望与上年同期持平或好于上年同期。对实现2014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4.6%以下的就业工作目标可以持乐观态度。但是,增速放缓和淘汰落后产能中出现的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集中失业的风险加大、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难”、进城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招工难”等就业结构性矛盾会更加突出,解决问题的难度也在加大。对此,应有足够的估计和有效的应对。

三、对下一步就业工作的建议

根据对当前就业形势走势和特点的判断,建议2014年政府就业政策和工作的重心应进一步加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向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注重技能型就业为主转变。

(一)强化就业培训,有效提升再就业能力

首先,应进一步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尤其应对基层相关部门的就业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减少行政体制壁垒和掣肘,集中优质资源和力量提升当地劳动力就业技能。

其次,针对当前淘汰落后产能集中在部分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建议考虑支持典型地区建立全国性(或跨区域)行业培训中心,不仅为本地职工转岗提供就业培训,而且也可以满足全国其他地区同类行业职工的转岗培训需求。

再次,鼓励各级政府建立城乡统筹、内外平等的就业培训机制,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服务,建立起农民工城镇就业与培训的连通机制,促进农民工在城镇的稳定就业。

(二)妥善处理淘汰过剩产能带来的职工就业问题

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做到有专人负责,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多方落实职工安置资金,支持优势企业吸纳安置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企业的下岗职工,做好职工下岗再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避免出现大规模失业,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

对落后过剩产能较集中、淘汰任务较重、转产难度较大的企业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基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人员安置规模,相应提高重点地区的就业专项资金,加大国家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补贴等特定政策的支持,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减缓职工集中下岗失业对就业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冲击。

(三)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中的扶持性细则,对鼓励发展的行业和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对吸纳就业的税收减免和经费补偿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加大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尽快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制度环境;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市场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吸纳就业的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相关制度建设

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政府不能大包大揽。针对当前的问题,从就业服务工作的角度出发,政府相关部门应着力做好指导、引导和帮扶工作。

明确政府对高校毕业生鼓励就业的方向和领域,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并完善相关配套激励政策,让毕业生在为国家利益做出奉献的同时获得个人建功立业的机会。

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服务水平,提供从高校课程设置的就业方向指导到毕业生个人个性化就业咨询服务的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完善“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就业信息服务质量。

当前国家安全形势 篇9

摘要:当前中国国家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与压力,其中既涉及传统安全领域,也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既有经济安全因素,也有政治安全因素.面对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务必增强国家战略能力,积极参与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维护金融稳定,努力实现产业升级,有效维护新时期中国的国家安全.关键字:国家安全 国防 经济 文化 信息 环境

自国家诞生起,国家安全就是一个国家永恒的根本目标。

一、国家安全的发展变化

传统安全观以主权国家为基本安全单元,以解决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为主要内容,以行使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这种安全观自主权国家诞生之日起出现,于两极冷战对峙时期为盛。传统安全观认为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的国际目标是谋取最高权力,国家安全也主要限于军事领域,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手段,国家的军事力量越强大,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也越强。

“冷战” 结束后,世界无论在政治、军事、意识形态方面 ,还是在经济、科技、文化领域,都开始出现许多以往没有的新特征。后冷战时期,苏联解体,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是,也使得使世界安全形势变得更为复杂,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由此形成的暗中较量,已经不再局限于军事、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在科技革命继续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在综合国力竞争取代了军备竞赛的新时代 ,科技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随着出现并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迅速上升。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已经成为国家和军队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这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许多新的威胁。同时,工业社会几百年发展积累下来的各种矛盾和遗患开始逐渐浮出水面,以及能源的过度消耗,各国之间能源的互相争夺,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信息安全、生态安全以及能源安全。

二、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

在当今国与国之间互助合作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也发生着变化。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突出地体现在国防、经济、科技、文化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如经济间谍,西方政治思潮和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影响,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网络难以预料的“严重故障”、“有意破坏”和“突然失灵”等,都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1、国防安全仍然是国家安全的支柱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安全的内容发生着变化。但是,国防安全仍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它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不受侵犯。

领土完整是国家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核心,是国家政治安全和建立独立平等的国际关系的基础。所谓领土安全,其内涵是指领土与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和威胁,领土不被占领、不被分裂、不被分割或兼并

其外延包括国际法规定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与管辖权不受侵犯和威胁。[1] 目前,对我国主权、领土造成威胁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分裂主义以及一些沿海问题。“三股势力” 的渗透问题严重影响了边疆地区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灾害,(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就导致 156名无辜群众死亡, 1700多人受伤。[2])已构成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最紧迫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作用的问题。分裂主义对国家传统安全的威胁是极其严重的,它对国家的领土、主权的完整、内外部的安全与稳定均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等都严重影响了我国主权与领土完整。

2、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安全概念愈益复杂,结合同样愈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崛起遭遇空前挑战,同样也影响到每一个国人的未来发展。

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说过“在一个大国之间不大可能发生战争的世界里,经济力量将是决定一国是处于主导或相对优势地位还是从属地位的日益重要的因素。”

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内涵 ,一些学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例如: “一国经济在整体上主权独立、基础稳固、健康运行、稳健增长、持续发展;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自卫力和竞争力” [3];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的根本经济利益在不受伤害的条件下正常运行的态势” [4];“把经济安全的本质规定为经济和政权机构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国家利益的捍卫,政策的社会目标 ,足够的国防能力,即使在内外环境均不利的条件下,都能够得到保障” [5];等等。经济安全实质上是国家利益、国防能力、政策目标等即使在内外环境均不利的条件下都能得到保障的这样一种经济和政权机构状态。

当前,威胁中国经济安全的主要是激烈的经济情报战。后冷战时代, 世界主要国家的情报部门把工作重点从获取政治、军事情报转向猎取经济、金融和科技情报。经济间谍是经济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力拓“间谍案”让中国的经济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力拓间谍事件给我国的钢铁产业造成了7000亿元的损失。其最终影响就是威胁到我国钢铁产业的生存安全、产业发展战略、重大经济决策。它伤害到我们整个国家经济中最核心的命脉的钢铁产业,对国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财富再分配、乃至对国家经济决策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分析,力拓案具有对中国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性间谍渗透,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具有刺探、窃取中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机密信息的重大间谍行为的嫌疑。所以说力拓案它不是简简单单的商业间谍案,它直接威胁到了中国的经济安全,威胁到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此案折射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

3、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

文化生存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前提条件, 文化的生存状态不仅积淀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全部文化创造和文化成果, 而且还蕴含着过去向未来的发展基因, 一旦文化遭遇威胁, 则必然要给民族和国家带来文化危机和民族危机, 从而也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的全部内容和意义。

全球化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 ,而且还扩展到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 ,扩展到人类的一切生活领域。戴维· 赫尔德指出, “在全球化的诸多体现形式中 ,几乎没有什么像国际品牌、大众文化偶像和工业品以及卫星向各大洲成千上万的人现场直播重大事件那样如此直观 ,覆盖面广且渗透力强。全球化最大众化的象征包括可口可乐、麦当娜和 CNN(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新闻。无论这些现象有着怎样的因果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也很少会有人怀疑 ,最直接感受到和经历的全球化形式是文化全球化。” [6]

文化全球化 ,主要是美国文化 ,借助于这些新的机制 ,成功地渗透到全球的每一块地方 ,对本土文化造成缓慢的然而却是重大的影响 ,从根本上起着重塑人们文化经验、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的作用。因此 ,从后果方面来看 ,文化全球化明显地是强势文化主要是美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扩展 ,而不是多元文化的平等交流与互动 ,以至于从总体上对国家文化安全构成了一种挑战和威胁。

正如萨义德所说 , “在我们这个时代 ,直接的控制已经基本结束;我们将要看到 ,帝国主义像过去一样 ,在具体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社会活动中 ,也在一般的文化领域中继续存在。”[7]

杜勒斯就明确地指出: “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 ,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所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8] 世纪 80 年代末苏东事件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文化上长期对苏联及东欧共产主义国家实行渗透、宣传和颠覆的 “硕果”。

当前 ,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 “三独” 势力(“台独势力”、“疆独势力” 和 “藏独势力”)在图谋分裂国家的战略和策略上也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文化分裂主义。

与主要诉诸极端文化本土化的“文化台独” 不同 ,海内外的一些 “疆独势力” 和 “藏独势力” 主要选择了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文化原教旨主义作为解构和重塑广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思想武器。

台湾岛内的 “台独” 势力为了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 ,不断地制造 “文化台独”。早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 “台独” 分子在海外就出版了 《台湾人四百年史》 这类宣传品。

4、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耿雁生称,当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它不仅影响到社会领域,而且也影响到军事领域,中国也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

信息网络时代独特性质给许多反动团体、恐怖组织,甚至个人以破坏国家安全的机会。因此,信息网络时代给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国家的安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威胁。

国家增强传统国防力量取得至少可以与敌对方的力量均势 ,这或许有可能使自己远离硝烟弥漫的战争 ,但未必能够避开软武器 — — — 信息武器条件下更残酷的战争。美国前陆军参谋长沙利文上将称:“信息时代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进行的方式。” 这种战争方式就是信息战。科索沃战争 ,是美国实施信息战的一次试验 ,证明了信息网络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重要对抗领域。

维护传统国家要素安全的同时 ,特别注意维护信息这种新的国家要素的安全 ,在保护有形的国土确保金瓯无缺的同时 ,更要构建一条 “网络长城”,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国土。

5、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生态环境退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对区域和国家安全的威胁, 其危害的严重性不亚于战争的威胁或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威胁。国防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所受到的威胁, 时间往往是较短暂的。但一次生态危机, 其危害的时间却往往持续许多年。今年日本地震中的核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绝不是几年、几十年就可以消除的。

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威胁着每个国家和每个地球人,与每个国家都发生利益关系。当全球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达到足以改变社会政治文化平衡的程度时 ,就可能导致重大生命损失、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秩序的破坏、区域冲突加剧 ,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

目前 ,我国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已接近极限 ,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国际资源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 ,这些问题已经演变为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重

要因素[9]。受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 ,以类型多、频率高、强度大为特征的自然灾害自古至今一直是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这种威胁将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的加剧而进一步增大[10]。同时 ,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将面临能源结构性匮乏、矿产资源短缺、水危机、耕地与粮食风险及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等诸多挑战 ,全球环境变化引起的资源和灾害变化将使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9]。

三、结论

在当今全球的大范围中,应对全方位的安全挑战 ,以国防为主导包括军事、政治和社会的传统安全仍然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以经济为中心包括科技与金融安全、石油安全、粮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必须坚守的精神阵地;信息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也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全球化浪潮中 ,中国需要强化自己的主体文化和国家精神 ,守望好自己的文化疆域 ,才能在融入世界中不迷失自己。在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 ,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8页. [2]《人民日报》2009年 8月 6日.

[3]马林 ,雷家骕.完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制度与机制框架[J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4]张士铨.国家经济安全的整体研究[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3)。[5]宿景祥.现阶段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问题[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1).

[6]〔 英〕 戴维· 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 — — 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M].杨雪东,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456页.

[7 ]樊得生,王晓方.谁在说话 — — — 中国文化年报[ R].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 10页.

[8]Times,July 9,1984.转引自王晓德著:美国文化与外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年,第 220 页.

[9]葛全胜,方修琦,张雪芹,等.20世纪后半叶中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 [ J ].地理研究,2005,24(3): 345-358.

浅论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篇10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开始了伟大民族复兴之旅。但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周边环境不断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稳定的周边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边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国家安全,影响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的实现。

关键词:安全形势,地缘战略

正文:

翻开一幅世界地图,在地球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历经五千年的文明教化如今依然散发着蓬勃生机。新中国建国六十余载,其间遭遇坎坷艰辛,但都坦然度过,付出了巨大代价,也收获了宝贵经验。自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这一块古老的土地上又一次迎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如今已实施三十余年,我国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足以令世界为之瞩目,我国已经开始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之旅。随着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的结束,世界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我国也怀着满腔的热情迈入二十一世纪,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开始有了愈加清晰的轮廓。不可否认,我国现在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近三十年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国家实力进一步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三十年间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众所周知,自70年代对越反击战后,我国基本处于和平状态,无明显对外战争,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而一国的周边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周边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影响着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的实现。

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回顾历史,冷战结束后,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武装冲突,我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体上是稳定的,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总体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而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由于我国邻国最多,因此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无疑,这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不能有效地解除或者处理,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下面我就中国周围安全形势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性介绍:

一,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韩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特别是去年“天安”号事件后,朝韩两国关系一度吃紧,美日等国都借天安号事件谋算自己的把戏,向中国施压,进一步巩固了美日韩三国军事联盟关系,之后美日韩三国频繁在我国东部海域开展军事演习,美国甚至派核动力航母参与,这让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一度达到剑拔弩张的紧张态势,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二,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对外军事扩张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90年中后期,日美安全同盟实现了冷战后的重新定义。其适用范围由日本本土及周围数百海里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合作内容由“日本受到武力攻击”扩展到“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事态时”,防卫态势由“对储威胁型”向“地区安保型”转变;主要防范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型”的转变。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隐患。又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比如,钓鱼岛问题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2010年的钓鱼岛中日撞船事件后就让两国关系持续低迷,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三,南亚与中国安全

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沦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石油安全。近年来,印度自持经济增长迅速,大幅度提升国防实力,增加国防预算开支,购买巨额军火,处处都把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和最大威胁。特别是在美欧等国的有意支持下,印度的这种超越中国的野心愈加膨胀,特别是1959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的惨败一直让印度心存芥蒂,成为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总想能够超越中国,遏制中国,从而一雪前耻。

四,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然而,海上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中国的海洋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深海战略已经触及美国的亚太乃至全球利益,周边国家借美国重返亚太之势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潜力大大增强。因此,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深海战略面临的海上压力将常态化。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里援引一些数据,南海自然海区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属于我国司法管辖的海域就是所谓“九段线”或者U型线内的海域,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这是在1945年由当时的中国政府划定的,各国没有反对。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又重申了这一点,仍然没有任何国家反对。直到上世纪60年代,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开始向南海伸手,各国进入“九段线”内面积总计约154万平方公里,其中越南声称拥有117万平方公里,菲律宾是62万,马来西亚是17万,文莱是5万,印度尼西亚是3.5万,无争议面积只有44万平方公里。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洲、沙滩总计256个,被实际瓜分和控制的岛礁达50个之多。在已占领岛礁中,越南占了58%,马来西亚占了10%,菲律宾占了16%,而中国只占了16%,这种状况已经形成了,要改变现状非常困难。近期,越南、菲律宾等国与中国南海之争愈演愈烈,越南甚至摆出一副极为强硬的态势,即在南中国海领域进行实弹军演,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东盟诸国想把南海问题搅得越浑越好,这样他们可以从中牟利,其用心无疑是险恶的。

五,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中亚五国在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这对于我国西部安全形势无疑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六,俄罗斯与中国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七,中美间的多方博弈

上一篇:合规文化建设自查报告下一篇:儿童节表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