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关于成长的作文

2025-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关于成长的作文

初中关于成长的作文 篇1

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暮然回首,看着那一个个五彩绽放的足迹,我脸上流过一丝甜蜜的笑容。于是我们打开心中埋藏已久的回忆之书,细细地品味与沉思…… 烂漫无知的三岁

三岁,我不记得当时刚入幼儿园的种种不追求,只记得每每放学冲出教室,踏着季节与快乐肆无忌惮的追逐欢乐,我不记得当时犯错后家人脸上的责备,只记得我无知的言语引来的哄堂大笑的可爱,不记得当时破坏“公物”的后果,只记得那一刻伙伴们脸上调皮烂漫的笑容,笑着面对朝霞和夕阳,无知而可笑得看着大人的世界,欢乐的与伙伴嬉戏,多么烂漫而已知的三岁!懵懂自傲的九岁

九岁的我早已步入了小学又马上要进入高年级的我有了一颗好胜的心,不论是什么我总爱争第一。记得那时不论是各类特长还是学习成绩在班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于是我开始了骄傲,并以为自己是无人能比的。从那时起我总是满脸不屑并毫不客气的讽刺向我请教的同学。但九岁毕竟还是懵懂的。每当下课铃响起,同学的呼唤声传来,所有的一切都是“浮云”。我依然毫无顾忌地奔跑在操场上,笑着面对朝霞和夕阳,快乐的与伙伴玩耍,享受着一次次童言引发的笔论,但并不再那么无知——我知道了要懂礼仪,考第一,乖乖听话。成长的脚步作文600字

成熟淡漠的十三岁 十三岁,我早已步入了初中的殿堂,青春的们坝,但我没有了曾经的天真无邪,我长大了,成熟了。下课老师办公室不再见我同老师调皮的话语,走廊上与同学们打闹斗嘴,放学操场不再见我与伙伴追逐的身影……这一切都因为我爱上了在书海中遨游的快乐与幸福,但似乎又因为我明白了有更重的担子需要我去排起。十三岁的我带着问号面对朝霞又带着感叹号面对夕阳,虽然我成熟了很多,长大了很多,但我那“永垂不朽”的“快乐之心”丝毫没有抛下我的意思。

初中关于成长的作文 篇2

一、关于“自主学习”

由于对“主导”和“主体”理解的偏差, 我曾经误以为自主学习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 甚至极端地以为要想发挥主体作用就要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少讲, 甚至不讲, 才能让学生随心所欲, 所以始终找不到平衡。以体操课“前滚翻”为例, 动作要领为: 蹲撑, 低头含胸, 两脚蹬地, 提臀收腹, 团身滚翻, 屈膝抱腿, 圆滑滚动成蹲撑。在课堂上, 我按照动作要领的顺序教学, 不断强调动作要领, 对于出现的错误反复解释给学生听, 但是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始终不能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滚翻时会出现歪倒、不圆滑, 甚至出现落地时直腿砸到垫子上, 即使反复强调动作要求也无济于事, 反而是过多的强调动作要求使学生的积极性降低, 甚至部分学生出现厌烦情绪。这让我很困惑: 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这样的重复练习? 怎样才能让动作技术练习不枯燥?

偶然的一次机会, 我看到一名学生躺在垫子上抱腿滚得不亦乐乎, 我跟他开玩笑: 你以为自己是球吗? 突然我联想到前滚翻的课程, 如果打乱动作顺序教学是否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于是我再次教学“前滚翻”时, 没有按照规定的动作顺序来教学, 而是先带领学生练习滚动, 让学生熟悉在垫子上滚动的感觉, 学生一开始接触的不是枯燥的跪、撑, 兴趣都很浓, 对于我讲解的要求也很快接受并用在练习中。在此基础上, 我再请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和出现错误的学生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对照总结, 因为有了对比和反思, 学生们对于动作的把握更加到位, 课堂气氛也高涨起来, 这样自然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体育教学过程中, 实际上“导”是前提。首先, 教师“导”的不仅仅是技术动作, 更多的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树立角色、明确责任、学会合作、正确竞争、勇敢面对挫折; 其次, 教师“导”的不仅仅是动作要求, 更重要是在练习时学生之间的保护与帮助, 时刻提醒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交流; 另外, 教师的“导”, 还可以把问题推给学生, 正所谓: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面对学生普遍都犯的错误, 教师的简单讲解学生很难有切身的体会, 而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同学的动作示范, 开动脑筋寻找其中的错误之处,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放下身份, 做回学生, 为学生鼓掌

在全国体育系统改革的过程中, 有一大批中学开始建设特色项目, 甚至成为该项目的示范学校, 招收这一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学员, 通过系统的训练,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学生在这一特定项目上的水平甚至超过体育教师, 那么体育教师该怎么面对这样的情况? 以我自己为例, 我所在的学校作为排球特色学校, 有一批水平很不错的学生, 他们从很小开始接触排球, 训练排球, 而我的专项是武术, 排球水平远远不如这些学生。作为体育教师, 需要带着他们去参加比赛, 同时排球课又是我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些高水平的学生面前树立教师的形象呢?

最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会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 以教师的威严来“压迫”学生, 试图告诉学生: 课堂是属于我的, 一切都要在我的掌控之中。久而久之, 学生会觉得我不可亲近, 逐渐地课堂上有了不和谐的声音, 甚至在我示范动作失败的时候会有调侃的声音。这使我不得不思考: 教师的威严该怎么树立? 我的方法又是否得当? 如何与学生做朋友? 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 于是我尝试着把自己当成学生, 尤其是在排球方面, 我开始跟着学生训练, 跟他们一起打防, 跟他们一起扣球, 慢慢与他们融到一起, 他们也会告诉我规则是什么样子的, 战术是怎么安排的。带他们出去参加比赛的时候, 我会为他们加油, 为他们鼓掌, 也曾被他们感动到哭。2011 年带学生参加比赛的情形记忆犹新, 他们拼尽全力, 连续两天, 每天两场比赛, 而且每场比赛都是打满五局, 从先输两局到咬紧比分, 最后以3 比2 赢得比赛, 连续四场比赛都是这样子的重复, 南京七月的天气让他们精疲力竭, 到最后一局比赛的时候, 有一名队员告诉我说: 老师, 我不行了, 真的好累! 我给他喝下自己泡好的茶, 然后拍拍他的双肩鼓励他说: 坚持一下, 再坚持一下, 我们就快赢了! 当比赛结束时, 我们真的赢了, 他们哭了, 我笑着问他们: 你们是累哭了还是高兴哭了? 他们看看我, 问道: 老师, 您有没有觉得我们很厉害? 我们赢了比我们大一级的队伍! 我回答说: 你们真的很棒! 在后来, 我跟其他老师谈起这场比赛的时候, 我自己也哭了。我觉得这些孩子真的很可爱, 很值得我们去尊重, 从他们的身上我能看到阳光、拼搏、奋斗。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评价的思考 篇3

关键词:教育;教学;作文教学;作文评价

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在初中阶段,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大胆想象,重视情感动力作用,给学生创造的表达情感的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积累习作素材、乐于表达的习惯,鼓励自由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评价去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能力。然而,现实中作文评价一直是教学评价的薄弱环节。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如下思考:

一、对作文评价方式的思考:重视学生的作文实践,还要关注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目前初中作文的评价方式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以教师评价为主,尚未形成多元评价的格局,学生主题的评价意识尚未调动起来。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作文的评价主体以一元为主,学生的主题意识尚未被调动起来。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新奇的事物比刻板的、多次重复千篇一律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传统的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全批全改,而结果是作文发下来,学生对教师的“辛勤劳动”连看都不看一眼,教师的辛苦白白付之东流,作文教学也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去提高评改效率呢?我的经验是首先要做到“两个结合”,即师评与互评相结合、面批与讲评相结合。作文写完后,老师首先整体阅读一遍,把作文分成“好、中、差”三等,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再把学生按能力也分成“优、中、差”三类,让优等学生评中等生的作文,中等生评差等生的作文,差等生学习优等生的作文,这样每类学生都有收获,学生评改的兴趣很浓,觉得过瘾。但在学生评改中,教师绝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事先做好批改指导。告诉学生首先要纵观全篇,整体评判,包括体裁、中心、选材、结构、抄写等。其次,着眼局部,重在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减少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学生评改的难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文课的趣味性。同学之间还增强了团结,加深了理解和友谊。其次,是要让学生养成三个“好习惯”,即认真书写的习惯、写后修改的习惯、改后反思的习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这样的作文评改才是扎实有效的,自然也会是事半功倍了。

二、对作文评价效果的思考

1、少用术语评价,切忌抽象空洞。

请看这样一则评语:“中心突出,材料生动,有新意,故事叙述完整,能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开头,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能记叙议论抒情结合:但是叙述不够细致,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希望以后努力。”这是一则记叙文的评语,评语对文章的中心、结构、语言、选材做了点评,但点评多用概括性语言,缺少具体的说明,基本就是术语的堆砌,这样的评语即使切中要害,也不能给学生亲切新鲜的感受。既没有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也没有具体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这样的评价干瘪的,没有生气,显得抽象空洞,长此以往只会消减学生的写作兴趣。

请看另一则例子:“ ‘深夜苦读,母亲送咖啡这是一个很一般的素材,如题目是《聆听》,就写听到母亲送咖啡时的脚步声、叮咛声、你感受的母爱;如题目是《幸福的味道》,就侧重写那浓浓的咖啡味溶进了浓浓的母爱;如题目是《沟通》,就侧重写母亲端来咖啡,静静地坐在身旁,鼓励的话语伴着咖啡香,驱除我心中的迷雾。” 又如:“可以把我们学过的诗句用到文章中,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母爱就像这点点春雨浸润着我的心,温暖着我。我们背诵的22首古诗,默写只考五六句,挑一些适合作文的用到文章中,一举两得。还可以用你会背的、课本中没有的,表现出你的积累多。”这两则评语较前面的评语内容具体,抓住了学生作文的关键之处进行点评,缺点与优点都具体明确,并指出个性特征,对学生能认真观察书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予了肯定,对内容的详略侧重提出了明确的意见。评语正对性强指导具体,如此,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修改作文。

2、可以重视和借用中考作文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指导。

比如重庆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分别从内容、结构、语言和卷面四个方面作了规定:一类(45-55分)“立意有深度,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切合作文要求。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用语准确,简洁得体。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特色适当加分,最高五分:①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深切感悟。②构思或选材新颖,见解独特,有个性。③语言生动,有文采。

在作文修改评价中可以体现,例一:“你现在的作文在叙事上已没有什么问题了,但考场作文不仅仅是要把一件事叙述清楚,还要结合所给的题目限定,分析你为什么在这个题目中,运用这样的素材。”例二:“扣题绝不是你觉得写一个跟题目相关的故事就算扣题那么简单。因此在每写完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扣题分析。”例三:“你要要解决文采问题,考场作文过多地注意事件的叙述,就注意不到语言是否逻辑清楚,是否有文采。这就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

3、重视过程评价,尝试多维度评价。

现目前作文评价主要评价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缺少对写作态度、情感体验、个性创造、思维状态以及能力发展的评价,探究其实质:重结果不重过程。这种单一的唯独评价,很难发挥评语的激励作用。作文评价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评价。作文评价要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这种多维化评价。请看案例:“我的父亲母亲”作文训练中,多维度评价设计。

第一步,要求学生回家采访自己的写作对象,写出采访提纲,教师针对采访提纲进行可行性评价引导学生;然后让学生根自己对内容进行评价,讨论哪些是有价值的素材,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了解。在此过程中,对一些态度认真、情感真诚、占有材料充分的学生进行表扬。第二步,当学生完成整篇作文初稿时,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打分。第三步了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拿给各自的写作对象(如父亲、母亲)看,请他们说说自己的作文是否真实地反映出他(她)的个性特征,请他们对作文进行评价,并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回来后完成第二稿,由教师最后总评。

此案例,就是重视学生写作全过程的评价与指导,评价包括写作前的材料收集与准备、写作中的情感和态度、写作后的修改和评价。通过全程的评价指导,不断刺激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作文批改的工作量非常大,会花费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精细严谨认真的作文评价更是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但老师的作文教学评价会在作教学中文起到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的写作教学路线,我们要重视作文教学评价的指导和激励,使学生从“写作难、难写作”的困境中突围出来,努力做到新课标提出的新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作文教学研究》2005年第3期30页、33页。

[4]《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中国教育部

关于成长的烦恼初中作文600字 篇4

床头的小闹钟,好似一个烦人的伙伴,是一天烦恼的“肇事者”——每天总是它第一个扯着嗓门吼叫着,赶我起床。虽无奈又要依靠它。

面对大量作业,无形竞争,多方面的压力,每天似乎都在与时间赛跑,休息的时间变得没有规律了。原先早睡早起的习惯变成了晚睡早起,早上起床,只有靠我那烦人的伙伴了。要是晚上做作业太晚,早上它“赶”也“赶”不起来。有时迷迷糊糊地醒来,又想在被窝里多躺一会儿,迷迷糊糊地就睡过了头。当发现时针已经“迈”过了6:30的警戒线,就飞速爬起来快速地搞定早餐前的预备。

都说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可我在课堂上却感受不到这种乐趣。有的课程内容自己弄懂了,可老师还要反复训练;有的课程太深了,也许老师却讲得太浅,听不明白的我就不感兴趣地“开小差”了。有时候,私下和同学小声地谈论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却被老师严正课堂纪律。哎!教与学的互动,师生间的共鸣,应该是师生都渴望的吧?谁说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呢?

最令我烦恼的事就是写作文了。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初中生能破几卷书啊?下笔之时,脑中有多少“料”呢?我只好经常做完其他完作业,再来应付这个“讨厌鬼”。常常是冥思苦想,才写出三四百字的东西应付了。唉……不知多少个晚上,我脑袋装着这个“讨厌鬼”进入梦中,也不知道到有多少次被这个“讨厌鬼”拉下了语文考试的分数。

初中关于成长的作文 篇5

成长的烦恼作文600字大全:成长的烦恼作文初中 成长的烦恼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每当听到三年级的小朋友唱起这首歌,心里总是酸溜溜的……

小时侯,我很想长大,因为长大了,就可以干许许多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背着妈妈的叨唠,爸爸的责备。

可是真正等到自己长大了,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烦恼。长大了每天回到家,便是被一大堆作业搞得晕头转向,我奋力得写啊写啊,可作业今天写完了,明天还有,似乎永远也写不完。在学校我一天都在埋头苦读,老师在催促着,我尽管很认真得对待学习,但其实我恨学习,我学起来枯燥、乏味,苦不言堪。

我努力当个好孩子,可是父母说长大了,并且以许多要求来要求我也得这样,我烦恼,我生在苦海。今天我初三了,面临的是全市统考,负担很重,竞争性这么大,我考不好可怎么办?我每天在担心着,迫使我要多做一份ab卷和辅导书,哎,好无聊,我简直没有乐趣!。放学后,我不敢去玩,去看自己喜爱的书,我怕自己的作业完成不了,我只能拼命让自己的笔在本子上蠕动着,等到华灯初上,我又骑着自行车狂奔在回家的路。课程也逐渐地繁重起来。每当晚上回家复习时,我望着一大堆的书,真不知该去复习哪一科,是语文?还是数学?还是英语?还是……

我多想有时间去玩会啊!去打打羽毛球,看会儿电视就恐怕成为了我的享受了吧。每当看见一大群小孩子们蹦蹦跳跳的样子,我就多想和他们打成一片啊!可玩着玩,我又想起了自己可怜的功课,结果又没心情去玩了。我多想再回到童年,丢掉那无尽的烦恼,再重新当一回无忧无虑的小孩

昏暗的台灯下,我凝视着这一杯茶,沸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让我感到了茶的清香。那苦涩中略微含着的一点甘甜,也被我贪婪的嘴给霸占了,眼的朦胧,勾勒出朦胧的记忆,可记忆却已不再朦胧。

作业之多“难为”了嬉戏之少,老师之严肃“阻抑”了欢笑之渺,压力之沉重,“造就”了在梦幻中的我们——成长的烦恼。打开厚重的回忆之书,那思绪点点,也许是不倦回眸的一些往事。

“初”来乍到,一个脆弱的我,被“敌人”瞄准了“弱点”猛开了一炮,那个不堪一击的我,在“血”场上牺牲了,可一个“睡里挑灯看卷,梦回铃响背诗”的我又一次站了起来。那段岁月,正在黑暗中迷茫的我,学习之余,有时我也找一席尚未枯黄的草地,有时也会是书桌前、窗台边,看伫立在远处的一排排树正在拼搏,为的只是能发出最后的一丝艳绿。那些是什么树?我无从得知,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它们是树,就足够了。当我看着它们发呆时,心里就会思绪万千,当我的眼睛重新回到树的时候,心情豁然开朗,压力荡然无存,转而投身于繁忙的学习之中。

似乎茶的清香已弥漫了“世界”,我的心情也随之沸腾起来。

我的拼搏,战胜了烦恼,战胜了一切,让那似乎是最后一丝艳绿,同样放出等同于盛夏的光彩。“少年不知‘烦’滋味”,可在这“山重水复”的转弯处时,有谁要是放松下来,等待你的便是“沼泽千里,棘丛万丈”。反之,若要是拼搏和毅力,等待你的便是“柳暗花明,青山绿水”了。莫非你还真要让烦恼化作青烟一缕,缠绕你的灵魂,让你烦闷,让你苦恼吗?

若成长是一篇著作,那么烦恼便是藏在段落深处的错字;如果成长是一张白纸,那么烦恼便是附在背面的一个瑕疵。这些微小的东西似乎是似曾相识,似乎是一直打扰着我们,在成长的大自然中,过去那似微风抚面般的学习,现已被暴风雨般的学习和压力的进攻吹散在记忆的深处了。

双手已经感觉不到茶的温度了,弥漫在屋子里的清雾也悄然消失。更加用心地品味那“苦中有乐”的水,去品味成长的烦恼,“烦着烦着”,时光也“走着走着”,经历也“多着多着”,再一次去品味那茶,那“苦涩”似乎已随着温度、随着用心灵丈量的时间而荡然无存了……。有时,也许作业少的时候,我会稍微感觉到学习还是比较有趣的,因为学一点东西便是乐趣。这社会无时无刻不在给我释放压力,我喘气都不行,学习是必要的,不然我国五千年文化历史将葬送在我们的手中,但是,我们不能一天都在接受知识,这是一种虐待,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每当听到三年级的小朋友唱起这首歌,心里总是酸溜溜的……

我真不想长大,小时侯多好啊,无忧无虑的!

我想重返童年!

成长的烦恼

成长——烦恼并快乐着,而更多的是被烦恼的矛盾所包围。对于一个快要成为花季少女的女孩来说,应该是天真烂漫,充满快乐。然而——我却在为一个双面的我烦恼着。

初中作文--成长的烦恼 篇6

风雨过后,眼前是鸥翔鱼游的水天一色。走进荆棘,眼前是一片无边的茫茫绿色。烦恼就像成长中的绊脚石,走出烦恼,成长的喜悦将会向你一步步走来。

天空被乌云笼罩,空中的小雨串珠般的下落,我走在喧闹的马路上,空气中好似有种紧张感压迫着我,使我心生惆怅。

四车在鸣笛,雨在下落,一切声音都不扰乱我的双耳,我就这样奔赴考场。考试的失败,慢慢向我袭来。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进入了校园,上次考试的成绩又一次令我紧张,烦恼涌来,我还能成功吗?

随着人群,被挤进了考场。一层,二层„„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尖子生的驻地,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员,而如今„„终于到了,那个模糊却熟悉的身影向我奔来。“怎么,你也在这?”我心里苦闷地想,“霄霄,你紧张吗?“我未答。“放轻松,我相信,这次我人们一定都能考好。”又是那令人温暖的微笑,彻底的把我心中的冰化开了。“我们一起努力吧!”我这样坚定地回答她。进考场的铃声响了,我松开了她那给过我力量的双手,进入了考场。铃声在那一刻又一次响起,白花花的卷纸散发下来。看着熟悉的题目,我笑了。我知道隔壁的她一定也笑了。

到了取成绩的那一天,榜上我和她的名字高高地被挂上。我再次和她心照不宣。烦恼这时烟消云散,喜悦向我一步步走来。

梅花冲破严寒,独自绽放;莲花冲出泥沼,天然雕饰,暗香浮动;桃花为了破蕾,积攒力量,释放香气,悠然自得。它们都是经过烦恼和失败的洗礼,才有了人生的财富。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篇7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 与大家共同探讨, 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模“范”仿写, 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 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 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 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地模仿, 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 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 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 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 仿写了《从绿博园到教室》。学习《春》一课后, 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 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 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 “只有写, 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 只要勤练笔, 熟能生巧。一次作文, 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写到“树根弯弯, 像爷爷的拐杖耸着一个美好的希望”, 纵观整篇文章, 错别字病句很多, 想到哪, 写到哪, 全文紊乱, 仅此一句较好, 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 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以高度评价, 该生深受感动, 同学们也深受感染。既然能写活一句, 也一定会写活全篇, 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 建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 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 从范文的精妙构思, 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 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 有了兴趣才会入迷, 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 想出框架就写, 发现问题就改, 偶得佳句就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 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

写作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 最能体现学生生活, 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 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 东拼西凑。现在的学生, 生活丰富多彩, 接受新鲜事物快, 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 熟悉他们, 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 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 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 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 您了解我吗》等等。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 获取大量信息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 凭直接经验, 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 要积累素材, 也不可能样样亲历, 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 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 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

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 因而就须每天阅读, 获得和博贮信息, 造成一种势能, 使胸中有故事, 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哲思》《意林》等杂志, 广泛开展“每日一读”, “文学盛宴”等活动, 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 增加了阅读量, 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多读还要多写,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 写作也一样, 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 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 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 熟能生巧, 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 只有多写了, 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因此, 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 只有坚持练笔, 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从刚接一个班开始就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 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 一步一步慢慢来。“用我眼看世界, 用我手写我心”, 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 循序渐进, 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 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 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 又是被评价者。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 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学习别人的长处, 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1. 师评。学生当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 不管是基础较好的, 还是基础较差的, 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效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学生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对于快速成文完成的文章, 尽量当堂面批。对于成批交上来的作文, 老师批改要优先于其他作业, 要尽可能早地、趁学生对此次作文的思维和激情还没消失的时候去跟学生讲评。

2. 自评自改。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不断提高, 课堂上偶尔读错一个句子或说错一句话, 学生就能迅速地听辨出来, 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学生自改作文, 可以提高语感水平, 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 巩固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3. 互评互改。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 相互边评边改, 相互商讨, 相互学习, 相互启发, 扬长避短。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教师仍然不能作壁上观, 而应成为学生互评互改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评判者。

4. 因评施材。教师作为最高评判者, 应该对学生的评改结果进行弹性指导, 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多一点鼓励, 少一点指责; 对优生的作文要戴着显微镜“挑刺”, 对差生的作文要戴着放大镜找“闪光点”。

关于初中作文的指导教学研究 篇8

摘 要:初中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语言创新,还是接受方面都有很好的潜力。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去挖掘这些潜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高中甚至今后的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在初中语文写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利于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笔下没有文采,写出来的文章往往都朴实无华。就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对其指导教学做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学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样也是难点、重点。想要写好作文,初中是一个很关键的转折点,小学的时候,学生往往是通过看图写话或者写日记的方式初步接触作文,但这些“作文”差不多都是记“流水账”,没有什么精妙之处。初中学生开始正式接触作文,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但是由于语文这门课程学起来相对简单,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此有所忽视,由此也为作文的写作带来了许多问题。譬如教师不能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批改、指导,而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低下,写作文思路老套、没有新意,文章翻来覆去地用一两个陈旧的事例,这都是当下教师、学生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中考、高考中,作文分在语文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教师和学生开始逐渐重视作文的训练。但受限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创新、指导方面都有待提高,加上教学、教材编制的缺陷,导致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低下,甚至讨厌写作。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都很少安排专门的作文培训课,都是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在其中掺杂进去一点作文辅导,这使写作水平本就低下的学生得不到好的引导,水平永远停留在初始阶段。另外,学生本身缺乏写作灵感。作文源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总结,即使学生想写好文章,但局限于日常两点一线的生活,导致学生的生活交际范围小,再加上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重,没有太多时间去图书馆或去网上扩大知识面,学生的写作源泉接近枯竭,所以,学生写作时拿不出好的文章也是情有可原。另外,我们目前见到的作文大多是命题作文,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固定的思维写出来也总是固定的句子,文章没有一点创新,没有一点吸引眼球的地方。

二、打破僵局,改变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学的现状

前面提到现阶段初中语文写作中的种种问题,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为了打破僵局,改变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学的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由于初中学生的写作缺乏灵感,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去了解、去调查、去发现,学会关心身边及国家发生的时事、政事。在生活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最真实的情感去抒写最华丽的文章。教师应该抱着鼓励的态度让学生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用笔去赞美、去批判、去改变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是精彩的。

2.教师在给学生作文题目的时候,不管是命题还是自由命题,都要联系生活,制订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知识水平完成,不能令作文成为学生头痛的一项作业,更不能让学生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去写作文。教师要时刻关注、了解当下发生的热门事件,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点。并以此为话题展开作文课的教学,充分提升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要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可以把作文话题充分地剖析,设置悬疑,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顺利、愉快地写作。

3.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作文的点评。许多教师因为数量大、字数多等因素,在对学生作文批改方面显得随心所欲,许多教师只是随便打个分数或者写几句固定模式的评语,可能有些教师都没有具体看学生作文的内容,这是导致学生写作欲望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这个职业负责的态度去认真查阅、批改,把学生写得好的地方进行标注、赞美,不完美的地方进行详细的点拨、引导,认真负责地写好每一篇文章的批语。还有部分教师在工作方面很认真,对学生的每一篇文章都认真批改,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时间,但是学生并不了解,觉得这就是一个完成任务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学会适当地改变批改作文的方式。例如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这样在批改的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同样也看到了别人作文的闪光点或者和自己一样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批评、自我改正。教师也可以选择优秀作文、病例作文在班里进行集体的解析,使学生学习其中的精华,去除其中的糟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攀比”的上进心。

初中是学生开发潜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努力让每位学生都闪光。所以,教师应该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想办法改正缺点,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能展示文采的作文课堂,使学生不再逃避写作,而是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成长的印记初中作文 篇9

——题记

流浪的人,不需要方向,因为他将路标刻在生命的旅途中,永远不会忘记。一如我的青春,那些深白色的伤口所带来的疼痛,在许久以后,被一种叫“成长”的东西忘记。而那些沿途的美好风景,会被回忆甜甜地刻在心中。

那些曾经的迷惘,困惑,无法释怀的痛楚,迎着铺面的风都渐渐远去,留下的是一个已经成熟的心灵。也许,我扛不起那许多的忧愁,可我知道自己的责任,我知道路,该怎样走下去。

曾记得班主任说过,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你怎么努力,它都不会没有失败。可每当雷鸣电闪过后,天空总会愈合它那被撕裂的伤痕。

青春,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印证,所有的故事透过的一场布景一些道具,总能让人们看清许多事,总会留下一些淡淡的回忆,记载着青春之路的幸福与艰辛。

当然,我曾努力地付出,而得到的,只是累累伤痕,我踌躇了,但一路艰难走过,陪伴我的阳光一直在我内心的某个角落,支持我继续走下去。

有一段忘不掉的歌声,在这个城市的屋檐下,每一个在经历成长的人都用心在唱,曾经的风雨黑暗,只是黎明的陪衬,扬起风帆,未来等着我们去开拓,向着理想的远方,用青春和生命认真起航,去寻找自己的一片天空。

那里,没有一丝鸟儿的痕迹,却留有我成长印记,因为,它,单单属于我一个人。

我的天空,

在比那天还高的地方……

成长经历的初中作文 篇10

我学小提琴已经八年了,这八年的途中布满了荆棘,之前我只会眼巴巴的想别人求助,而现在我能咬着牙,带着坚定的决心,跨过一个个障碍。我从五岁就开始学琴,妈妈曾告诫过我,学了就得坚持,我当时只抱着一种小孩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便没有多想。

刚开始,我对小提琴抱有浓厚的兴趣,练琴时很起劲,很尽力,所以进步很大,每天都会坚持练上一个小时,而且老师对我的要求也开始提高,开始严厉起来,我很用工,也很努力,每次考级都是优秀,但是因为压力过大,渐渐的我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沉默寡闻。妈妈急的开始放松对我的管教,也要求老师不要对我的压力太大了,每天雷打不动的一小时练琴也开始减半了。学了几年后,我的性格恢复了,但开始变得懒散,并且开始滥竽充数了。在练琴的同时,几乎一半的时间是在上厕所,喝水,吃东西。有时觉得老师教的曲子太无聊了,就开始胡乱的自创曲子。上课时,我总是想东想西,被老师批评,我开始反感小提琴了。

我想过放弃,但妈妈的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学东西就要坚持下去。”于是我开始重新找回自我,我几乎是一步一步的从零开始,遇到了困难也学会了去解决,所以在生活中开始出现了先前的我,但是一个愉快的我。如今,我把练琴当作了一种休闲,娱乐,他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初中关于成长的作文 篇11

一、目前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实施,引发了教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长期以来我们写作教学远远背离了课改理念。其主要表现为:

1、作文命题单一化。每次作文老师命题,几时人写一个题目,不论学生喜不喜欢,有没有体验,都必须写。因此作文要么无病呻吟,要么胡编乱造。

2、作文选材雷同化。因为学生的主要素材都来自教师推荐的一两本作文选,故选材基本相同。

3、作文结构模式化。“题记”“小标题”“三段论”等形式屡见不鲜。

4、见解肤浅化。学生没有体验,名言感悟,认识低幼化,肤浅化。

二、如何写“好绿色作文”

针对当前的写作教学现状,倡导绿色作文势在必行。那么怎么才能写出“绿色作文呢”?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喜欢的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日记作文化,写作不受时间限制,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的过程中,高效地指导学生的日记,把日记与作文结合起来,形成随笔化作文。

随笔化作文教学的指导,笔者以为应本着以“人”为本,以“活”为源,以“悟”为魂,以“真”为纲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现实感受中描写生活。绿色作文是以生活为主线,鼓励学生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收写我心”。在以往的教学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只教作文技巧,不指导获取作文题材方法的问题。这好像在无米之炊的情况下,还煞费苦心地教给学生种种煮饭的方法。写好绿色作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天下事,留心身边的小事,要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灵感撷取素材,提倡写出真情真事真景。要指导学生直接或间接的从生活经验中汲取作文意向和材料,使作文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说。

2、从报刊媒体中了解生活。指导学生从现实中了解借鉴范例,从中获得启迪,扩大听闻,提高学生体味理解生活的能力。比如 :收看中央电视台的“高端访谈”“文化视点”“法治在线”等栏目,并组织学生在语文课前进行“观点评说”。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信息,增加学生对时事,政事的敏感性,锻炼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深刻性,还能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把握生活,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很大的益处。

3、从文化热点中阐述生活。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名家名著,因为那里有许多写作营养可以汲取。同时要注意多关注当今的文坛,把握文化跳动的脉搏,在与时俱进中发现生活与写作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我看快乐男生”“我看中国足球”等评论,探讨事件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使学生有了现实感,新鲜感,时代感,让他们在快乐中写作文,记日记。

4、以随笔代替命题作文写生活。随笔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独特见解的写作形式。只要是激发起学生写作欲望的材料,最感兴趣的,最抹不掉的喜怒哀乐,最忘不掉的亲朋好友都可以写,可以写梦境,写痛苦,写创伤。

5、创造性地写生活。这是生活作文改革的重点和关键,生活作文把创作性的写作生活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突破。我提出绿色作文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追寻写作上的创新。思维必须有新意,只有这样才能立意新;立意求新,就要求作者在文章的布局构思上、材料组织上、架构形式上都有创新的表现?

三、结束语

通过写作“绿色作文”,可以发展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可以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写作的习惯,更主要的是学生通过写作去认真了解生活、感受生活,最终改变、改善我们的生活。这几年,我一直在此方面进行用心地探索。以前学生上作文课时,总感慨无花可说,无事可写。现在的作文课,由于学生每天都在用心去感受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灵光,所以作文时大家都是擦拳磨掌似有千言万语呼之欲出之势。

初中关于成长的作文 篇12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 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它是学生触碰、感悟、领会语文的重要方式。但是对于写作, 学生常有“作文、作文, 听见头疼”的哀叹, 许多教师也感到无从下手,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真情实意, 以情动人

清朝的张问陶在《论诗十二绝句》中道:“天籁自鸣天趣足, 好诗不过近人情。”文章的根本目的是表情达意, 若流于空泛, 情感生硬, 那么这篇文章就一定不能成为佳作。而且初中作文尚以记叙文为主, 记叙文重记事抒情, 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一定要注意强调真情实感, 以情动人。

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 我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我:“看父亲本是打算让茶房陪着朱自清去, 他说, ‘不要紧, 他们去不好!’实际上是担心———”生:“担心茶房照顾得不周到。”我:“到车站儿子劝他回去, 他又嘱咐道:‘我买几个橘子, 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他这样说是担心———”生:“担心车站人多复杂出问题。”我:“还有吗?”生:“担心儿子在车上饥渴。”我:“父亲买橘子了下车又回头嘱咐:‘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这又是在担心什么?”生:“担心儿子在旅途中的安全。”我:“父亲走了几步后又回头说:‘进去吧, 里头没人。’又担心什么呢?”生:“担心儿子的行李丢失。”最后我总结, 这几句话都是平常父亲会说的话, 读起来亲切自然, 父亲对儿子的呵护和爱在字里行间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学生在这上面犯的错误, 把情感空洞化、口号化、标语化。一位同学在写“亲情”的习作时, 先写自己犯错误被父亲殴打, 结尾的时候却是“爸爸是多么爱我啊!我要好好学习报答他!”这样写, 首先是前后情感转变没有合理的过渡, 显得十分的牵强僵硬, 然后在最后的抒情上, 口号式的句子显得十分空洞, 看不出作者真的有“爱”在其中, 像这样的习作就明显是编造的。所以, 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要求学生将情感写入文章, 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而不是流于表面, 喊喊口号, 这样会使文章大大减分。

二、结构精巧, 匠心独运

如果说情感是文章的灵魂, 那么整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把握好文章的结构, 可以使之看起来脉络清晰、开合有余、详略得当、收放自如。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例如, 我要求学生在下笔之前先列好提纲, 规划好文章共有几个部分, 每一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理清整篇文章的脉络, 使自己下笔流畅, 保证文章紧扣中心, 也使读者一目了然。这个要求在反复的训练中是比较容易达到的。在这个基础上要注意一些小诀窍, 比如照应, 照应能够将使文章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 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中心表达更加鲜明。还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回味,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几种容易掌握且行之有效的照应技巧:

1. 文题照应。

通俗的说, 就是要在文中记得照应或解释标题。这在标题比较含蓄或者含义较深刻的文章较为常用, 因为这类文章的标题需要一定的说明或注释。比如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2. 对话照应。

多次重复出现典型的人物台词。如鲁迅先生的《祝福》里祥林嫂的口头禅:“我真傻.真的, 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 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文章中反复多次的出现了这句话, 儿子的死亡对祥林嫂的打击之大清晰可见。

3. 细节照应。

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动细腻而又多次出现的细节描写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深刻, 细节的典型意义就能加倍突出。例如茹志娟所写的《百合花》中四次出现小通讯员的衣服破洞, 小战士淳朴羞涩的升格跃然纸上。

4. 关键词语照应。

一篇文章中常常有一些点明主旨明晰主题的关键性词句, 关键词语照应所指的, 就是这些词句在文中的不同部分遥相呼应。

三、文采斐然, 挥笔华章

孔子曰:“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没有文采的文章, 内容与结构再出彩, 也如明珠蒙尘, 难彰其光。《考试说明》将“有文采”的标准定为“词语生动,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意蕴。”“词语生动”主要体现在细节描写上, 从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肖像五个方面入手, 例如《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他身材高大……也没有洗。”他穷困潦倒的形象跃然纸上。“句式灵活”就是要求考生使用的句式富有变化, 对偶和排比都是很好的选择。修辞比较简单, 故不作详细阐述。需要注意的是“文句有意蕴”。要使文章达到这个水平,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引用名句、民谚俗语、诗词佳句等。在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时, 一位学生写到:“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我爱那‘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日出江山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名句会给人深度感、厚度感。富有感染力能够有效冲击阅卷老师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彭世珍.浅谈作文结构提纲教学[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03

[2]夏秋丰.作文从模仿结构开始[J].教育教学论坛.2010.01

[3]林绵坤.情感培养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福建质量信息.2007.06

成长的足迹初中作文 篇13

很不巧的是,今天家里除了我们三个人小孩子就再也没有其他大人了,由于爸爸妈妈有事出远门,所以特别关照我这一天要照顾好她俩。

早上起来,不知怎么的她俩哭喊着,我一看,也没什么事啊,我此时听见了“咕咕”的声音,是肚子叫!原来她俩是肚子饿了呀,我赶忙准备了两杯奶粉,招呼她俩来喝。

没多久,又有事情了,小表妹要方便,这可怎么办呢!我可没有经验啊,我左思右想,也没有好办法:家里的马桶太大了,她坐不了,到底我该怎么做呢?突然,我一拍脑瓜子,对了!我可以让她扶着小板凳,下面套着个袋子,把便便拉在袋子里,她拉好了,我便像个保姆一样跑了一趟,把袋子扔进垃圾桶里,忙忙碌碌,让我一刻也停不下来。

回到家里,惊险的一幕发生了,大表妹拿着家里的水果刀上下玩弄着,时不时在家里上演“飞刀绝技”:把水果刀在空中扔来扔去,我刚回到家里时,她差一点点把水果刀刺在我身上,我差点儿心脏蹦出来,我连忙从她的手里一把抢过小刀,放回刀架上,并对大表妹讲一番道理,让她认知到了刀有多么的可怕。

下午,在家里的我刚做完作业,就被一块积木不偏不倚地撞在了脑门上,我起身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整个家里到处都是积木:原来她俩在互相朝对方扔积木,我赶紧阻止了她们,并收好了积木。

傍晚,爸妈回家了,看到了她俩没有受伤,十分高兴,对我一番表扬,而我,累得精疲力尽。

上一篇:极端词语的意思解释下一篇:1月份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前段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