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办事处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计划

2024-1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07年办事处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计划(精选8篇)

2007年办事处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计划 篇1

殷都区西郊乡人民政府

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安排

2007年,西郊乡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区委二届四次全会、区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乡各项工作目标、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实事,以取得跨越发展为目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团结一心,真抓实干,抢抓机遇,改革创新,社会保持了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各项工作均得到了较好落实,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07年工作总结及措施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58万元,累计增长18.5%,预计年底可完成1390万元;限额以下增加值完成6750万元,累计增长

力转移培训4420人次。

5、截止到11月份已完成财政收入1848.8万元,占年计划96.8 %,比上年同期数1432万元,增收416.8万元,增长了29%,其中国税完成501万元、地税完成1276万元、财政完成71.8万元。(预计到12月份全年可完成财政收入1915 万元,占年计划100.26 %,比上年同期数1594万元,增收321万元,增长了20%,其中国税完成540万元、地税完成1300万元、财政完成75万元。)

6、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年预计达4620元。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 经济工作

1、搞好协税护税,切实增加财政收入

为做好协税护税工作,西郊乡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首先是建立税收监控制度。通过对重点企业的监控,有效的防止了税收、税源的跑、冒、滴、漏等漏洞。其次是建立了重点企业税收档案。通过档案,及时掌握了企业的纳税情况,对企业税收做到了心中有数,为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财税工作创造了条件。第三是加强了与上级财税部门的联系。及时地了解了我乡财税动态与现状,为开展财税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工作指针。2007年全乡财政收入预计可达到1915万元,占年任务的100.26%,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

2、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力度

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及时与乡直机关、学校、村、企业等重点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继续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做到思想

5、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2007年,西郊乡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狠抓责任落实,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宣传我乡的区位、资源、产业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介、洽谈和引进项目,全乡招商引资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截止目前,招商项目已落实3个,引进资金118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97%,在建项目3个,计划投资19.6亿元。

已落实的3个项目分别是:

(1)贞元公司二甲醚项目。总投资1.85亿元,预计年产值4.85亿元,利税1.01亿元。一期一万吨已完成投资2600万元,达产后年产11万吨,可实现销售额2.55亿元,已投资8000万元。

(2)安阳市凯翔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计划占丰安村土地130亩,该项目拟投资2000万元,建成后年产值3亿元,利税1500万元,已投资200万元。

(3)湖波水泥公司项目。该项目位于107国道北士旺段路西安阳河北岸,总投资1.5亿,年产200万吨水泥粉磨站,预计年产值4亿元,利税3500万元。分两期建设:第一期投资8000万元,第二期投资7000万元,该项目完成后,年生产优质水泥200万吨,年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0.35万元,可安臵劳动力200余人。已投资3600万元。

在建的3个项目分别是:

(1)利源焦化项目。位于西郊乡范家庄村,计划总投资4亿,疫情控制应急预案》、并与各村签订了《西郊乡重大动物疫情防治工作责任状》。全乡共书写黑板报60余块,大字标语600余条,张帖和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召开各种防治会议12次,保障了我乡各大、小养殖户的利益,有效地控制了禽流感和口蹄疫在我乡传播

2、南水北调工作

西郊乡全力协调、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各项工作,保障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3月份出台了西郊乡南水北调占地调整土地指导意见,各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对土地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整方案正在酝酿过程中。3月份完成第五标段、第六标段永久占地交地工作,6月底完成了第七标段交地,各标段企业拆迁工作已全部完成。建立了相应的南水北调台帐,并根据国家南水北调征地款的拨付标准,完成了被征地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和安臵补助费的发放工作,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施工。

3、“三夏”、“三秋”工作

2007年,西郊乡在“三夏”和“三秋”工作中,及早动手,精心筹划,合理调配机械,加强安全防范,强化领导组织措施,建立层层责任制,扎实落实各项工作方案,共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95台,组织玉米秸秆还田机80余台,有效地保证了我乡三夏三秋收割进度,圆满完成三夏三秋各项任务。

4、防汛工作

根据市、区防汛工作会议精神,迅速调整了西郊乡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了《西郊乡防汛工作方案》、《西郊乡

公开栏,并向村民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为农村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 计划生育工作

2007年,西郊乡计生工作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按照标识化建设要求对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并于11月份顺利通过了市人口计生委检查验收,圆满完成了区、乡计划生育重点工作目标。人口出生率7.04‰;人口自然增长率1.99‰;出生统计准确率100%;二孩政策生育率97.4%;出生二孩率33.6%;婴儿出生性别比逐步趋于正常;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落实率100%;事业费投入到位率100%;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75.8%;流动人口管理率99%。

1、广泛开展计生宣教活动,加强计生集中治理

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进行了全面宣传,印制了7000份宣传挂历,制作了5000余只宣传袋和宣传围裙,在元月份计划生育宣传活动月中,在安钢文化广场和赵常庄村开展了为群众义写春联活动,同时向群众发放计划生育宣传资料3500余份,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2007年3至4月份和9至10月份,配合全市开展了春季和秋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西郊乡全力以赴,做到了组织领导到位、除不和谐因素,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完成了信访工作目标。杜绝了赴京、赴省集体上访,重信率为0,重访率不超过10%,立案39起,按期结案率100%。

在信访工作中,西郊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每月按时召开乡级信访例会和村级信访例会。并且每季度召开一次党政班子会议,专题研究信访工作,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分析全乡信访形势,解决信访工作重大事项或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切实把“事要解决”放在突出位臵,提高了村级例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针对排出的不安定因素,在排查化解纠纷工作专题会议上进行集中交办,做到包案领导,具体负责人、单位责任人、限结时间“四明确”,并严格责任追究。2007年,全乡19个行政村积极地进行了排查不稳定因素和集中整治集体上访、重信重访、非正常上访动员活动,对这次排查出的21个不安定因素进行梳理,并建立工作台帐,给予有效解决。对全乡近期发生的集体上访、重信重访和赴京非正常上访案件进行了彻底清理,甄别分类,集中整治。办结全部11起信访案件,圆满完成了这次活动减“存量”、降“增量”、控“总量”的工作任务。

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西郊活动。为确保平安建设成效,西郊乡广泛开展了《平安河南建设纲要》、反邪教、法制教育普法宣传活动,与各村都签订了《反邪教目标管理责任书》、《民族宗教责任书》、《平安西郊建设目标保证书》,并在全乡大力推广了电子监控,截止目前,全乡有范家庄、骈家庄、西郊乡政府安装了电子监控。

12、加强道路修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2007年,西郊乡继续加大了乡村道路建设力度。筹集专项资金472万元,积极协调水泥450吨,新修大、小道路95条,总长度18.6公里。同时,在乡村道路两侧安装道路安全指示牌106个,画制村内道路安全单黄线38公里。截止目前,除安姚公路西郊乡段正在开展地面附着物赔偿清理工作外,其它道路均已竣工,西郊乡的道路“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全乡农村村内的交通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

3、搞好乡村绿化,打造绿色秀美西郊

西郊乡以高标准打造“绿色”西郊为目标,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政府组织、规划建绿、社会参与、群专结合、建管并重、讲求实效的原则,利用春天绿化的有利时机,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以绿地建设和植树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工作。通过采取制定切实可行的绿化方案、明确绿化目标和责任分工、分解绿化任务、开展创建花园式单位活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圆满完成了全年的绿化任务。全乡总投资142.83万元,新增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努力打造 “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路畅、景美”的新西郊。

4、整治村容村貌,共建靓丽美好家园

为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文明社会,西郊乡紧紧围绕区城乡一体化总体工作思路,以整治村容村貌为抓手,在春节前后扎实开展了“两项整治,三个建设”集中活动,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排查安全隐患,推进乡村文明,强化组织建设,为广大群众营造了一个

设计。目前,已经与市规划设计院联系,其中郭流寺村的村庄改造详细规划已出台,正在进一步进行修编论证。

范家村新村建设。正确引导范家庄村干部群众合理选择新村地址,等利源焦化企业入驻范家庄村后,争取早日具备开工条件。

7、继续推进郭流寺标兵村创建工作

2007年,西郊乡郭流村被评为市新农村建设标兵村后,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新村建设。全村总投资200余万元,修建硬化了村东南北大街道路,总长度1000余米,并在村内主要街道两侧铺设了路沿石,对道路两侧的排水沟进行清淤盖板2000余米;全面整治了村容村貌,对村庄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新增绿化面积2500余平方米,大街小巷全部安装了路灯,高标准粉刷沿街墙体1.5万平方米,同时建立了环卫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了村内干净整洁;进一步完善了健康娱乐活动中心建设,对村委会大院进行了全面整治,铺设了地板砖,安装了照明设备,新购买图书1000余册,为村民办理了图书借阅证;投资20余万元,为全村村民安装了无线数字电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目前,该村的标兵村创建扫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创建任务目标已基本完成,12月底前将接受市新农办的全面验收。

8、积极搞好史车村城乡一体化项目建设

8月13日上午,西郊乡在五楼会议室举行了史车村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史车村与福清开发商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计划充分利用该村的地理位臵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发城乡一体化建设

部职工积极为贫困户捐款资助2170元。乡全体科级领导干部每联系1—2户贫困家庭,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开展“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思想道德实施活动。乡政府组织辖区内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伍,多次开展宣传“讲正气、树新风”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4月份,我乡选拔的四个节目在参加区政府举办的“农民才艺表演赛”中有两个节目获得了奖项。

开展未成年人中 “三理”教育活动,在全乡19个村中统一制作了“三理”教育板面30余块,做到了规范上墙,各村都成立了心理、生理咨询室,19个村都建立了未成年人活动室、图书室,并且聘请了心理教师,对未成年人进行集中上课。5月份,中央文明委领导莅临我乡南流寺村考察、调研了未成年人“三理”教育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3、农村环境卫生城市化管理工作

2007年5月份,西郊乡重新制定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并鼓励有条件的村将环卫工作逐步移交区环卫处统一代管,同时,乡政府下发文件,给予适当补贴。目前,小屯、花园庄、王裕口三个村已移交区环卫处代管。其他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环卫保洁队伍,负责本村的环卫工作。西郊乡还出台了《环卫保洁制度》、《环卫人员考核办法》、《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目前运行良好。花园庄、王裕口、小庄、王邵村、郭流寺通过新“四创”工作后,环境卫生硬件设施已有很大改观,为创建区级示范村、达标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验收准备工作已完成。

给予发放。同时,积极进行两座敬老院筹建,目前,北士旺村敬老院正在和新村一起规划建设。西梁村敬老院已建成房屋五间,因区民政局要求扩大规模和资金短缺问题暂时停工。

进一步加大了医疗救助和救灾救济力度,截止12月底,全乡共有20户城乡医疗救助对象获取大病救助金9万元。春荒期间,共统计出缺粮人口705人,户数为472户,每户发放面粉50斤,共发放面粉价值2.5万元.。

加快社会事务管理,提高殡改火化率。实行一手抓“火化率”,一手抓“殡葬设施建设”工作方针,坚持依法行政,坚决杜绝以罚代葬现象,坚决杜绝二次入棺土葬现象,提倡教育村民文明节俭丧事,提高了火化率。2007年,全乡共死亡192人,已火化180具其中起尸火化36具,火化率完成94%。

实行村民自治,搞好“村改居”试点工作。从元月份开始,我乡借鉴相台办事处“村改居”的成功经验,在王裕口村进行了试点工作,并在小屯、小庄两村进行宣传动员。目前,王裕口“村改居”工作已基结束,我乡已向区民政局递交“王裕口村委会改居委会”申请,等待给予批复。

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显著成效

2007年,西郊乡认真做好农村建房工作,使农村建房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稳控了范家庄村无序建房秩序,查处了赵常庄、南士旺违章建房。共审批村民建房手续465户,拆除违章建筑12处,400余平方米。坚持以“十分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

农村文化大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正在全乡进行推广,范家庄、郭流寺两个村已全部普及。

3、加强敬老院建设,建成1—2个敬老院,辖区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30%。按照《五保供养条例》要求标准,切实做到了按标准施保,应保尽保,新增五保对象2户2人,资金按年人均1000元的标准足额给予发放。积极进行两座敬老院筹建,目前,北士旺村敬老院正在和新村一起规划建设。西梁村敬老院已建成房屋五间,因区民政局要求扩大规模和资金短缺问题暂时停工。

4、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加农村卫生所医疗布点,增加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全乡共设医疗布点16个、1所卫生院;2008全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户数为8234户,参合人数27589人,筹资金额275890元,参合率达到了96%。

5、完成劳动力转移11000人,培训4300人;争取开发就业岗位90个,安臵90人,安臵“4050”人员9人。完成劳动力转移11000人,培训4420人;开发就业岗位600个,就业355个、再就业245人,其中“4050”人员100人。

6、修建农村道路15公里。今年全乡新建村村通及村内道路共计95条,建设总里程18.6公里,总投资472万元。其中含市交通局批示道路建设里程5.4公里。

7、完成农村公交12个“招呼站”建设,丰安客运站投入使用。2007年由于上级部门未确定公交线路,此项工作无法开展,年底也无法完成。

进一步落实。107国道、安林路沿线各村没有垃圾中转站,影响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2008年工作安排及措施

(一)抓住发展机遇,确保经济跨越发展

1、继续把协税护税、增加财政收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想办法、找路子,积极培植税源,把国地税增收当成协税护税工作重点,加大税协税护税力度,严查跑冒滴漏,争取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做好综合治税的协调工作,及时反馈纳税变动信息,保障全乡各项事业发展。

2、做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推进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突出项目建设,合理科学化地选择引进一些重点项目入驻西郊,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措施,认真做好在建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推进工作,加强与企业、开发商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努力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使项目尽早转化为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涵养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3、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搞好招商引资工作。转变职能,积极拓宽招商引资领域,落实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稳定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工作组、一抓到底。围绕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大园区开发建设力度,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引导社会资金

深化“村财乡监”,规范合同管理。尽快建立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的长效机制,加快制定西郊乡合同管理制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

(三)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水平——健全机制,强化管理。进一步健全计生工作管理机制,真正实现工作重心的下沉,充分调动村级工作积极性,将计划生育纳入村两委工作重要考核目标,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制度,使各村对计生工作高度重视,保证人员、措施、投入到位。

——加大宣教力度,优化宣传环境。在继续搞好“计生宣传一条街”和“人口文化大院”建设的基础上,要以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为宣传主线,切实搞好“五进户”的宣传,并充分发挥人口学校和计生协会的宣传作用,将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规范台帐管理,搞好信息化建设。要严格按照《殷都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规范》要求,在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保证做到全乡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各村的计划生育软件资料要全部实现管理规范化。同时要进一步巩固信息化建设成果,充分发挥人口信息站的职能作用,使我乡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在信息化、标准化、程序化方面做出亮点。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各村计生专干和乡计生办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健全计生专干管理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对各村实行分类排队,全面落实绩效联酬,充分调动计生专干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使村级计生管理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快速提高。

努力打造一个一流的乡级信访接待大厅,提升信访工作平台,适应当前信访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

——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问题,正确认识和理解有关政策,自觉地维护我乡安定团结的大局。综合开发和利用信访信息资源,及时了解民情民意,科学研究和准确把握信访形势,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从根本上推动问题的解决。

——制定各种配臵制度,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一是逐步引入信访听证制度,增加信访事项处理结果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同度。二是制定律师约访制度,使信访人直接向律师咨询有关问题,为解决其合理诉求奠定基础。三要制定信访工作定期通报制度,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和信访问题的按时解决,保证全乡信访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正确引导,加快电子监控建设。积极督促各村安装摄像镜头,以范家庄为榜样,各村要加快安装力度,2008年,至少安装三个村。

——深入开展专项活动,确保社区平安。加强“平安西郊”建设宣传及普法宣传。加强农村消防安全治安巡逻。及时排查各方面的不安定因素,开展铁路护路、打击传销、清理整顿网吧等专项活动,始终保持对违法活动的高压态势,确保全乡社会稳定。

(五)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打造靓丽新农村

紧紧围绕《殷都区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意见》,认真论证,科学规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全力推进规划布局、产业发展、7

新“四创”工作,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对辖区内的废品收购站点进行彻底清理取缔。加快农村环卫城市化管理,使更多的村环境卫生实现由区代管,其他村环境卫生真正实现规范化长效管理。继续开展达标村、示范村创建工作,促进全乡农村面貌整体上台阶。

(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的顺利完成

2008年,西郊乡重点工作、重点工程仍然较多,我们将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采取措施,继续推行目标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工作台帐,强化督导,实行专人负责制,定期检查、定期通报。每项工作台帐实行“四落实”,即落实主管领导、落实主管部门、落实工作时限、落实具体责任人。对完成情况实行定期“三报告”制度,即月报告制度、周报告制度和日报告制度。乡政府办及目标办对各部门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导检查,并根据领导要求,及时调整补充台帐内容,进行汇总。乡政府还将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完成情况汇报会,总结、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周密安排,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的顺利完成。

二00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主题词:文秘工作

总结

工作安排△

2007年办事处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计划 篇2

2007年,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以下简称信安标委) 在国家标准委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领导和各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 围绕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结合“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研究与标准制定工作专项”, 和《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十一五”规划》的贯彻落实, 将基础类、管理类、系统类信息安全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作为工作重点, 坚持委员会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工作组和成员单位的积极性, 制定了一批基础的、急需的、关键的信息安全标准, 为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的信息安全保障建设提供了基础的技术保障, 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1.1 制定一批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急需和关键的标准

2007年, 信安标委以抓紧制定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急需的、关键的标准为重点, 积极开展了标准制定工作, 共完成21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各工作组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在标准制定和提高标准质量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针对正在研制的标准项目, 各工作组均多次组织专家对相关标准项目进行分阶段检查;多次召开工作组及专家审查会议, 广泛征求科研单位、企业、相关行业和管理部门的意见。这些工作对进一步提升标准质量和提高标准的实用性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1) 为全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推广提供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等标准;

(2) 为开展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产品和系统的测评规范;

(3) 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等试点和推广工作, 提供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测评指南》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等标准;

(4) 为《电子签名法》顺利实施提供了《数字证书格式》、《时间戳规范》以及“鉴别与授权”相关系列标准。

1.2 落实2006年专项任务, 提出2007年专项计划

2007年, 在落实《2006年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工作专项》工作的同时, 完成了《2007年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工作专项》的申报工作。

各工作组主动承担了《2006年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工作专项》研究项目, 并配合秘书处开展了专项项目的检查工作。目前, 2006年专项项目进展顺利, 已进入结题验收阶段。

2006年11月, 秘书处开始部署2007年信息安全专项申报工作, 2007年2月底共征集到专项项目提案150多项, 经各工作组研究、遴选后确定了119项。针对这些提案, WG1专门召开工作会议评议项目提案, 秘书处积极组织工作组组长联席会议、专家会议逐项研究论证, 最终形成了《信息安全标准制定专项》计划建议, 并于2007年9月底形成《2007年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研究与标准制定工作专项计划》, 其中包括标准制定项目25项, 标准预编制项目3 0项, 标准基础研究项目29项。2007年10月, 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审批后, 信息产业部将计划下达到承担单位。

1.3 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

2007年5月, 信安标委秘书处组织7名专家参加了在俄罗斯召开的ISO/IECJTC1/SC27工作组及全体成员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团作了两个技术报告, 其中W G 7提出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被列入新工作项目, WG4提出的《三元对等实体鉴别》被列入研究项目, 中国在信息安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实现了突破。

为了进一步推动信息安全国际标准化工作, 秘书处还组织有关专家参加了2007年10月在瑞士召开的ISO/IECJTC1/SC27工作组会议。通过积极努力, 这次会议将中国提出的《三元实体鉴别》提案作为ISO/IEC 9798-3的补篇列入了新的工作项目, 《基于三元对等实体鉴别的访问控制方法》列入新的研究项目, 同时还争取到《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新工作项目的编辑,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为了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已正式向ISO/IECJTC1/SC27秘书处成功申请了承办2009年ISO/IECJTC1/SC27工作组及全体会议。

1.4 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宣传和服务

为加强信息安全国家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应用, 2007年1月29日, 召开了《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格式》、《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特定权限管理中心技术规范》和《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时间戳规范》三项信息安全国家标准的新闻发布会, 扩大了信息安全标准的影响。

2007年12月6~7日, 信安标委秘书处与福建省公安厅联合在福州举办了第一期信息安全标准宣贯培训会, 重点对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进行了宣贯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地方部门对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情况的了解, 促进了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在地方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贯彻实施。

信安标委各成员单位也特别注重对信息安全标准的应用和宣贯。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制定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要求, 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测评中要执行已有的信息安全国家标准, 推动了相关标准的实施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信安标委有关领导、专家在参加有关部委和北京市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以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等工作中, 也都加强了信息安全标准的宣讲, 促进了标准的宣传贯彻。

1.5 研究编制“十一五”规划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十一五”规划》, 全面推动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 根据2007年第一、二次主任办公会的要求, 由秘书处牵头, 组成“十一五”规划工作组和编写组, 研究编制“十一五”规划实施意见。编写组两次召开全体会议, 集中研究编制规划实施意见文本, 六次召开工作会议研究修改文本, 多次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委员会、秘书处有关领导和WG1专家的意见, 不断修改完善。2007年8月底形成《规划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 1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正式发函向16个部委征求意见, 修改后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正式下发。

2 2008年标准化工作要点

2008年, 信安标委仍将继续根据中办发[2003]27号文件的精神, 落实信息安全标准化“十一五”规划任务, 围绕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 以抓紧制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重要标准为主要工作内容, 不断丰富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加强信息安全专项项目研究与管理, 加强沟通协调和标准宣贯工作, 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进程。

(1) 落实“十一五”规划及实施意见, 做好专项组织工作

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十一五”规划的部署, 认真落实规划实施意见, 尽快提出2008年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并有计划地开展好相关研究工作。要依据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研究提出2008专项申报指南, 认真组织好专项的申报审查工作, 及早确定2008年专项计划项目;按照程序对2007年专项进行严格管理, 认真做好验收工作, 确保项目质量。各工作组要围绕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标准需求, 依据“十一五”规划工作重点和2008年专项申报指南, 研究提出2008年信息安全标准工作专项计划项目。

(2) 加强重点标准研制, 完善标准体系

围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信息安全产品认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践和电子政务安全、电子商务安全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点, 认真做好标准需求的调研, 以需求为导向, 重点抓好基础类、管理类和系统类标准的研究制定。抓紧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密码技术和网络信任体系、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服务、信息安全测评与认证等重点标准。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指标体系、互联网安全、基础网络接口安全、多网融合安全、政府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等标准的研究。

密切跟踪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发展动态, 认真研究梳理标准间的关系, 不断丰富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3) 加强标准宣贯与服务工作

2008年是中办发[2003]27号文件发布的第五年, 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深化年, 信安标委要率先在等级保护、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等国家信息安全重点工作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推动标准的实施应用, 保证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落实, 促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要加大标准的宣贯力度, 编制信息安全宣贯培训教材, 建立信息安全标准培训机制, 配合相关部门, 开展标准的试点示范工作;积极与标准管理部门沟通, 疏通标准获取渠道, 做好标准服务支撑, 促进标准在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应用。要结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等重点工作, 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召开标准宣贯会议, 加强信息安全标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结合互联网信息安全试点工作, 设立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试点, 加强对《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指南》的深入研究, 推动信息安全标准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实施应用。

(4) 建立信息安全标准评价机制, 进一步提高标准质量

加强标准验证和模拟仿真平台建设, 积极建立信息安全标准评价机制, 探索和研究标准评价技术和方法, 从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应用效果等多方面对现有标准进行客观评价, 同时, 加强网站工作平台建设, 加强标准文本在制定、报批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促进标准质量的全面提升。

(5) 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

在2007年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技术研究和准备工作, 落实专人长期跟踪和负责提案相关工作, 认真研究国际标准规则, 按照国际标准工作程序, 加强国际交流, 认真做好提案的后续推进工作, 保证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继续组织国内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骨干参加ISO/IEC相关工作组及全体成员等国际会议, 鼓励各工作组成员积极参与国际信息安全标准化的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际信息安全标准发展动态, 加强国际先进标准研究, 消化、分析和利用国际标准化研究成果。认真组织国际标准提案的研究与答复,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同时, 认真做好2009年ISO/IEC JTC1/SC27工作组及全体会议的筹备工作;积极作好参加2008年中英信息安全论坛的准备工作。

(6) 加强沟通协调

2007年/2008年流行面料 篇3

近几年,服装设计中面料一直屈居于廓形、色彩和配饰之下,大多是围绕花型、组织、色彩的创新,却很少在工艺路线上的开发创新。但这种状况即将结束,2007年/2008年服装设计的重点在很大程度上又回到了面料上。2007年/2008年的流行面料在工艺上的创新有所突破,很多面料都摒弃了一味使用新纤维和走高支数的路线,真正做到了按照流行的需要,融合应用多种工艺,从而达到精致化的外观效果和功能效果。没人能说2007年/2008年秋冬的面料缺乏创意,反而这个季节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机会。

在北京、上海举行的“FabricsChina中国流行面料2007年/2008年秋冬趋势发布暨新产品推介会”上,由130多家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基地企业和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企业选送的1800余块流行面料被北京、上海共150余家服装品牌和采购商看中,中国流行面料终于和世界接轨,成为名副其实的流行。

冬丝绸产品中强调织物天然的手感、创造性的外观,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产品在外观、性能、品种上更加多彩,不同纤维原料的互补及结构的变化,使面料达到了柔软、滑爽、优雅的效果,并利用绉效应、泡泡纱、双层组织、三维立体结构的变化以丰富外观。

棉是一种很特殊的天然纤维,很适用于下一季的休闲服装面料,纯棉面料,经过压花处理、抓绒处理和套色工艺,最后的效果非常好,非常的时尚,非常的流行。

丝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的交织赋予织物精致的自然感。采用丝与麻交织,不规则的纤细竹节纱般的竖条外观,织物具有了丝的光泽、又有麻的自然纹理。丝/羊毛组合,采用精致整洁和高品质的平纹外观,赋有光泽、柔和、又有弹性。

金银丝的广泛使用,织物呈现出柔和闪烁效果的奢华表面,提高了丝绸织物的表现力。通过桑蚕丝与金银丝间隔排列、交织,轻薄飘逸的乔其纱镶嵌闪烁的金色丝线,使织物突现高贵、雍容大方的气质。

功能性纤维在丝绸产品的運用提升了织物的性能。经向采用桑蚕丝加弱捻,纬向采用桑蚕丝和金属记忆丝,织物既有丝绸的柔软又有金属的刚毅,同时面料具有记忆功能,穿着时可以随意的揉压而保留表面的折痕和形状,可随心所欲的变化造型,适合制作裙子和礼服类。丝与吸湿排汗纤维Coolmax/Lycra包缠复合丝交织,细腻精致的颗粒外观,光泽柔亮,手感柔软滑爽、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性,适用于女装、运动装、内衣等。以真丝氨纶包芯丝为原料,既有真丝的光泽和手感,又赋予织物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改善了丝绸产品穿着舒适、保形的双重要求,是高档内衣、睡衣类的理想面料。

加捻、无捻、超细真丝及其交织系列的运用,丰富了丝绸的品种。经线采用超强捻、强捻、中度捻真丝,纬线采用真丝与Lycra弹力复合丝,强捻配合弱捻及组织结构的设计,在绸面形成更加动感的效果,泡泡皱效应。

不再局限于通过图案形成面料的立体感,而是通过原料的变化赋予织物多彩的风格。如在以真丝棉混纺的不规则多彩横条的基础上,运用段染的粘胶长丝粗条作点缀,带有微微的皱效应,适用于女装、运动休闲装、童装等。经向采用蚕丝氨纶抱合丝,纬向采用单根双宫丝并合线二组纬丝,通过氨纶的收缩获得不同层次的横向凸条、隐条效果,清新、淡雅的外观,适用于男女衬衣、童装等面料。选用多种性能各不相同的原料,采用单层、双层填芯复杂组织配合多变的纬密,形成凹凸感的方格效果,素雅别致。

色织提花创新关键在于色、花的合理选配,层次既朦胧又鲜明。选配花色丝、七彩丝、按面料的纹理与质地的合理搭配,古典纹样又具有现代感。

奇妙的花卉图案体现了花纹的各种风格。生丝与熟丝完美配合,精细与模糊、平面与线条相融合,形成饱满的花型、流畅的枝干线条,花瓣部分采用三层组织,薄纱笼罩,与质地细腻的花蕊部分形成交错的立感和强烈的动感。采用经纱印花后进行织造,花型细腻又具有朦胧渐变的效果,特殊的纹样与和谐的色系展现清新、高雅与个性。光滑的织物上进行绣花,手绣花型图案透出古典的风格。

真丝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应注重将技术手段与艺术观念、技术性开发与市场性开发有区分又有结合,从色彩、纤维、纱线、组织、整理到最终的面料风格,结合舒适性与易护理性,做到所有元素的和谐搭配和合理应用。织物风格、服用性与功能性的有机结合尤为重要。

有位服装设计师评价:“面料根据流行划分主题,这个做法与国际流行接轨,而且符合中国服装的流行形式,这样明确流行方向的面料开发,吻合了服装的设计开发周期。”

面对市场的需求,中国流行面料进一步建立了面对采购商和服装品牌的专业、高效、安全的平台。采购商们普遍认为,中国流行面料新趋势发布和新产品推介会,创造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衔接的理想平台,使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信息资源,获得优秀面料开发商的详细信息。而更重要的对接则是在这个平台上,服装设计师和面料开发设计师在现有开发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沟通,如工艺技术开发进入服装流行应用的再开发等,其现实意义是创造了真正的产业链的创新接轨。

2007年办事处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计划 篇4

年来,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布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按照“抓经济、靠科技,抓科技、促经济”的工作原则,以“向科技要质量,以科技增效益,用科技求发展”作为工作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目标,坚持把科技创先的重点放在人才培训上,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促进了全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科学技术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将今年来我镇科技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快科技进步

今年来,我镇始终将科技工作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列入议事日程,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发挥政府班子集体力量,明确主要领导、主要部门职责,做到科技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一起抓。在发展实践中,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我镇农业土地资源有限,增收幅度不大;工业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后劲不足;林业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面临这样的困难仅依靠量的扩张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科技和人才,坚持实施科技兴镇战略,走科学发展之路。今年来,镇党委、政府就我镇的重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先后邀请省农科院教授、农大专家、区枣业中心技术人员对全镇红枣、核桃、沼气、养殖等重点产业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农民科技技术培训,成效明显。在处理关系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时,认真听取专家顾问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今年来,先后科学地作出了加快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干果经济林开发规模扩张等决策,对集镇实施整体经营开发,规划山西得天缘科技有限公司万头种猪厂基地,实施以工补农政策,这些工作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实施科教兴镇

1、科技工作科学部署。

一是在研究确立全镇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坚持将“科教兴镇”贯穿于发展经济的全过程,确立了向科技要质量,以科技增效益,用科技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二是镇人民政府每季召开一次以上办公会议,专门听取科技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科技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明确分管领导负责制。始终将科技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镇人民政府要求分管领导明确职责,强化落实,形成了全镇抓科技的良好氛围。

2、科技阵地和信息工程建设逐步完善。

健全镇科技服务组织和科技推广机构,搞好阵地建设。组建三级服务机构体系,“科技局——乡镇——村”三级联动,成立了镇科技服务领导组、设立了镇科技服务站。同时在39个行政村成立了科技服务点,每村都有专职科技副村长、科技信息服务员。并发放了科技服务联系卡,在北胡、聂店等有条件的村设立硬、软件齐全的科技办公场所。镇科技办定期对镇村科技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督查,明确其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好其桥梁纽带的作用。

建设**镇网和聂店村网,推进信息进程。11月初起,配合区科技局建立了**镇网站和聂店村网站,为我镇开辟了对外宣传另一个主窗口。建网站时间紧,任务重,镇科技办的同志一道加班、加点,较为出色的完成了网站建设。截止日前我们在镇网上共发布信息312条,村网上共发布信息98条,报送区科技局信息77条。

3、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如火如荼。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市、区的安排部署,积极启动科技入户工程(即: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作为指导思想,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科技入户”工程的启动使科技成果直接应用在生产中,不仅大大提高了科技转化率,科技示范户还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主动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技术。截止11月初,全镇共发展科技示范户100余户,示范面积1000多亩,示范户农产品产量和收入提高了15%。

我们通过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两条途径,开展科技入户工程。

—— 科技培训 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结合“3.18”科技宣传日、5月科技宣传周、“9.15”科普宣传日,围绕特色产业开发,采取综合与单项、骨干与普及、课堂与现场、项目与生产四结合的办法,分别对种植户、养殖户、外出务工人员三类人群开展培训。

2007年办事处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计划 篇5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按照市委办、市府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在上级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2006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完善政务公开机制

为使政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我县着眼于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一是加强和完善领导机制。今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时充实和调整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各乡镇、各县级部门也分别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做到了领导、机构、人员“三到位”,形成了县、乡、部门三级联动的政务公开网络。同时,我县把政务公开工作分解到单位内部的有关科室和人员,强化“一把手挂帅、副职领导具体抓、责任到科室、落实到人头”的工作机制,形成纵到底、横到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今年来,我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认真学习省、市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其他有关政务公开的文件、规定,并研究政务公开有关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六项制度。我县通过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审议、评议、反馈、备案和监督等六项制度,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抓好示范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示范单位活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先行,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二)规范建设,提高政务公开质量

积极推进一般事项公开向重点事项公开、结果公开向全过程公开、自定公开内容向群众点题公开“三个转变”,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我们主要做到“三个更加”:一是公开的内容更加充实。下发《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对政务公开的范围、政务公开的内容、政务公开的形式、政务公开的制度等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各乡镇、各县级部门根据文件精神,按照组织健全、制度严密、标准统一、运作规范的要求,做好政务公开以及已公开内容存档备查、备案等工作。各乡镇、各县级部门还从辖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制定各自贯彻意见,做到不仅公开集体经济发展、财务开支等情况,而且公开扶贫救济、宅基地审批、土地征用、工程招投标等情况,为村务公开带好头、做样板。二是公开的时间更加及时。针对公开项目的不同情况,确定公开时间,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经过一段时间的督促检查,现大部分单位都能够自觉地、及时地进行公开。三是公开重点更加突出。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权、钱、人、事”等事项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从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和便民服务三个方面入手,加大推行政务公开的力度。我县部分公开单位还按照省、市及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提出具体公开项目目录,不但使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及责任人更加明确,而且使公开工作更易接受评议、检查和监督。

(三)用好载体,完善政务公开形式

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栏这一公开形式的基础上,按照便利、实用、有效的原则,认真创新政务公开的新载体、新形式,使政务公开的形式呈现灵活多样。一是拓展公开形式。

1、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网上政务公开。把“四川岳池”政府门户网站列为公开政府信息的重要途径,开设了政务信息、政务公开等专栏,内容涵盖法规规章、政府文件、招商引资、办事指南等政务信息资源。

2、建立和推广乡镇政务服务、村财监审、招投标服务“三个中心”。通过印发办事手册和一次性告知单,以及设立政务公开专栏、办事大厅等形式和渠道向社会公开,为群众提供常年的便利服务,让各职能部门的运作情况置于“阳光”下,防止了“暗箱”操作等问题。

3、注重有效发挥县有线电视台等媒体的作用,让不同层次的群众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凡属公开范围的部门都在群众便于观看的地方设立政务公开墙或公开栏。所有“窗口”单位都将行政许可、执法和收费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供的全部材料,印成“告知单”,在办公场所摆放或上墙。二是推行两项听证制度。我县把推行决策和执法两项民主听证制度作为丰富政务公开内涵,提高政务工作透明度,实现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的重要举措。

(四)强化监督,确保政务公开落实

在狠抓内部制约机制的同时,重点以《行政许可法》实施为突破口,抓好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一是强化督查制度。将政务公开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综合进行检查、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创满意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把公开内容和项目关,既防止该公开的不公开,搞半公开、假公开,又防止不该公开的乱公开。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集中专项检查与人大政协视察检查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务监督员的作用,通过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听取监督员反映有关情况,以及下发督查整改建议书等形式,为政务公开建言献策。同时,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积极反映公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公开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开展。今年来,我县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专项督查、行政执法检查、明察暗访活动,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责令单位整改,有效地保证了政务公开工作的落实。二是推行定期通报制度。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定期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近期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努力做到政府和公共资源配置等重大事项都公开进行,规范运作。县委、县政府还提出要求,凡是重大决策,都要注意倾听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行决策前的社会通报、公示,并在决策后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县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单位的领导对推行政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怕失权,不愿公开;怕麻烦,不想公开;怕监督,不敢公开的思想。二是工作发展不平衡。还有少数单位领导对政务公开工作不够重视,工作进展迟缓,公开成效不明显。三是公开内容不够规范。一些单位在公开的内容中,办事的依据和职责多,公开办事的结果少,有的干脆不公开。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一些单位被动接受上级检查的多,自觉进行自查和抽查的少,个别单位对查出的问题整改不够及时。新闻舆论监督也有待加强。

二、2008年工作打算

1、抓考核促提高。一是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干部特别是应公开单位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抓紧抓好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二是把政务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政风、行风的范围。发动群众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全面,时间是否及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与年终干部考核相挂钩。三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不履行主动公开义务、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2、抓先进促后进。以示范单位建设为抓手,培育和挖掘政务公开工作的先进典型,对做得好的单位进行表扬,对做得不好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直至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3、抓制度促规范。以建立应公开单位定期汇报政务公开工作制为主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内容,提高公开质量。在确保全县应公开单位公开率达100%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公开形式、公开实效等规范化建设和建立健全“四项制度”,即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评议和考核制度;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报告制度,促使我县政务公开工作朝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4、抓督查促落实。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强行政层级监督和专项监督。县政府监察、审计和法制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实施专项监督;各级政务公开牵头负责部门,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逐级开展督查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应公开单位进行明查暗访,通报督查情况,督促落实政务公开工作。二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人民群众的监督,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等社会监督的作用。在以完善投诉信箱、监督投诉电话等形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基础上,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四川岳池”开设政务公开监督投诉受理平台,畅通群众投诉渠道,进一步拓宽便民的监督形式和方法。三是规范政务公开监督员队伍建设,完善政务监督员工作机制,发挥政务监督员作用,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务公开工作。

2007年办事处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计划 篇6

一、深入开展药械市场整规,确保药械安全有效。

1、突出重点,市场整规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全面整治、突出重点”的原则,整规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单位、重点案件,持续深入地抓好市场整规。一是抓好两节、五一黄金周期间药品市场专项检查活动,保障节日期间群众用药安全。二是积极参与XX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制定了XX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药品专项整治工作。三是开展检验试剂专项整治,对医疗机构使用的检验试剂重点检查注册证,清查经营、使用无注册证检验试剂行为。四是开展了生物制品专项检查,结合国家局《关于严历查处假冒人血白蛋白药品经营企业的通知》,重点对生物制品在索证、批签发合格证等手续的完备性进行检查,无发现经营假冒人血白蛋白的行为。五是组织开展农村药品市场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村级药械经营、使用单位。检查的内容包括药械的购进、经营、使用、养护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使用后毁形情况等。为了确保活动的效果,专项检查做到四个结合:即与新修订《药品流通监督治理办法》的宣传结合,与促进农村药房规范结合,与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结合,与药品质量公告中不合格的药品检查相结合。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627人次,车辆197车次,检查792家次,行政处罚案件36件,案值7.94万元,罚没入库12.5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44%。出动执法人员12人次,配合物价部门开展药品价格的专项整治。

2、充分发挥了药品技术监督的效能。坚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品种、重点厂家、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开展“靶向”抽验工作,不断规范抽样方法,进一步提高药品抽样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时效性,充分发挥技术监督的作用。今年以来快检350批次,经检验发现不合格药品89批次,阳性率为25.4%;自行抽验10批次,不合格药品为3批次,抽验命中率达30%;配合X局抽验药品76批次,发现不合格药品12批次,阳性率为31.6%;全年通过抽验监督取得罚没入库10.87万元,占罚没入库总数的86.9%。为增强执法人员鉴别假劣药品的能力,添置灯检等快检设备。

3、规范涉药举报案件的治理。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公民参与药品市场监管的积极性,加强对涉药举报案件的治理,进一步畅通涉药案件举报渠道。健全举报案件治理,实行举报案件首报责任制度,加大案件查处打击力度。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完善举报保密和奖励制度。该做法在《中国医药报》进行了报道。全年共受理举报6起,其中立案查处4件,另外2起经查不实不予立案。

4、健全了办案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制定了《稽查手册》,建立并落实案件主办、督办、不立案案件治理、举报投诉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案件查办流程加以明确,规范了稽查人员的执法行为。并积极发挥网上稽查作用,发现案源信息3条。

二、全面深化“两网”建设,增强“两网”活力

1、夯实监督网络建设,增强网络活力。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部门的支持,调整并充实了XX、XX药品监督网络领导小组和三级药品网络员共120名。XX监督治理站均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牌子,工作制度公开上墙,有设施,XX对各种活动有活动记录本、有药品检查内容记录;XX、村网络员对每月协查本辖区涉药单位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XX监督网络站形成例会制度,每年至少举办两次以上培训,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每个网络员每年提供6条信息或线索,07年由网络员举报的案件3起,罚没入库7.23万元,占罚没入库数的57.8%。监管网络实现了有组织、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有场所、有活动、有作用、有奖惩。

2、供给网络不断拓展。为建立了“更加完善、更加规范、更加有效、群众更加满足”的农村药品供给网络。切实解决农村群众购药难、用药贵等问题,我局根据国家局关于扎实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有关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努力引导售药网点向农村延伸,对群众购药难的偏远行政村在村卫生所及食杂店内设置乙类非处方药柜,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积极筹备、人员培训、制定《申办药柜须知》等,现已有36个行政村设立了乙类非处方药零售网点,大大方便了当地村民购药,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好评,成为我XX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亮点。该做法在《全国医药信息》、《XX北日报》相继进行了报道。供给网络建设实现“五个一”的建设标准。即有一块牌子,各配送单位均应加挂一块农村药品配送中心或代购中心的牌子;有一份协议书,配送单位与单位的配送人员要签订一份配送协议书;有一张网络图,即每个配送单位应有一张其供给网点的网络示意图;有一本台帐,配送和受配送单位均必须建立购进药品验收入库台帐;有一套制度,各单位均有一套完整的药品质量治理制度,并按制度规范运行。通过“五个一”的建设标准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农村药品配送行为,使农村用药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全国医药信息》对我局供给网络建设情况进行了报道。

3、“规范药房药库”建设进一步巩固。为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治理,全面提高各级医疗机构依法管药水平,将与卫生部门联合对“规范药房药库”开展跟踪检查验收,与卫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规范药房药库检查验收的通知》,定于11月份对全XX规范药房药库进行评定检查验收。据统计,近年来,我XX各级医疗机构先后投入药房药库改造资金累计约达36万余元,使药房药库的改造工作得到了全面落实。

2007年办事处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计划 篇7

1标准制修订工作

1.1加快了环境友好新标准制定

2007~2008农标委秘书处组织制修订国家标准共计52项, 其中27项将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其余25项已完成报批。这些标准涵盖了杀虫、杀菌、除草、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多种生物活性农药, 剂型种类包括原药、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粉剂、水乳剂、颗粒剂、悬浮剂等各种剂型, 配套合理、涵盖面广。近几年来, 农药标委会一方面通过标准的复审, 建议废止了一些高毒农药产品标准, 如甲胺磷原药、甲胺磷原药;甲基对硫磷原药、乳油、可溶液剂等, 另一方面加快了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标准的制定步伐, 07~08年间制定的高效、低毒标准有噻吩磺隆原药、可湿性粉剂、咪鲜胺原药、乳油、水乳剂、戊唑醇原药、乳油、水乳剂、可湿性粉剂、噻吩磺隆原药、可湿性粉剂、异噁草松原药、乳油等等。这些标准的实施, 能有效配合农药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促进农药产品的更新换代起到积极作用。

1.2加快了老标准修订速度, 解决标准老化问题

在抓紧制定环境友好新标准的同时, 我们还加快了老标准修订速度, 到2008年底, 农药国家标准的平均标令已由07年前的5.6年缩短为4.9年。

1.3加快采标工作力度, 提高标准总体水平

由于2002年国标委下达的国际标准转化计划中不包括象FAO这样的国际组织标准, 农药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就没有在标准文本中体现采标 (虽然标准的技术内容很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国家标准采标率统计方法指南》的附件1和附件2中, 也没有明确FAO标准属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但我们认为, 用于作物保护的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 规格是被ISO承认的具有权威性的国际先进标准, 是我国农药产品采标的主要对象, 该规格的特点是只制定质量规格, 分析测试方法直接引用国际公认最有权威的CIPAC方法, FAO农药规格反映了在较高起点上各国都可以接受的质量水准, 因此, 不论从法律角度还是商业目的, 该规格已成为判断农药产品质量的国际基准。应该作为采标依据。因此, 全国采标会议之后, 我们将FAO农药规格作为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依据, 并在标准制修订中积极采用。

2008年农药标委会完成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25项, 其中有10项标准没有对应的国际标准, 剩余的15项标准中, 除2项标准由于我国标准水平远远高于国外先进标准水平, 不能采标外, 其他都修改采用了对应的国际标准, 采标率达到87%, 应该说, 这个87%比100%采标还要好, 因为我们标准的总体水平超过国外先进标准。这些标准实施后, 必将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增加出口贸易,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4积极发挥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中的作用, 更好地为企业和市场服务

企业是实施标准化工作的主体, 近几年来, 通过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增加标准化工作的开放度和标准制修订的透明度, 越来越多的企业表示愿意参加标准制修订工作, 特别是一些大企业, 希望通过参与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 从而达到规范市场秩序或抢占市场份额的目的。农药标委会本着适应市场, 服务企业的原则,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中来, 参加各项试验方法的研究和协同验证实验, 参与各项技术指标的确定,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给予企业更多的话语权, 发挥企业在标准化中的主体作用。

2作为农药标准化工作的信息中心和技术权威组织, 继续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标委会秘书处作为标准制定归口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标准咨询服务工作。经常解答企业执行标准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 为企业执行标准提供服务。

农药标委会秘书处还定期向生产企业通报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发布信息, 标准清理整顿的信息, 还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 为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技术服务。

3国际交流活动

作为中国农药标准化的核心机构, 农标委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 参与由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组织的国际协同验证试验, 每年农标委都有代表参加CIPAC年会及FAO/WHO农药规格会议, 通过这些活动, 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的农药标准化, 掌握了国际上农药标准及分析动态, 获取了最新的农药标准、分析方法研究资料, 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创造了条件。由于ISO没有制定农药专业的国际标准, 也没有对应的秘书处 (工作组) 设置, 我们暂时还无法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工作。

4做好农药通用名称的命名工作, 为新产品的登记和管理提供方便

07~08年间, 农标委共收到研制单位的命名申请42份, 为42个化合物确定了暂定通用名, 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要对申请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审查, 提出建议用名, 征求委员的意见, 最后要提请农药标准审查委员会审查, 这项工作主要是为农药登记管理和产品开发推广提供方便。值得一提的是, GB4839-1998《农药中文通用名称》重要基础标准于2008年完成了修订, 修订后该标准收录的农药通用名由原来的1002个增加到1277个, 它的贯彻实施, 大大增强农药名称的科学性、系统性, 对规范农药名称使用, 减少争议, 保护用户利益十分有利。

5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

科技的竞争, 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 关键在队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建设一支专业过硬、技术精良, 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并能紧紧跟踪国际前沿的技术人才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农药标委十分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 注意加强对标准化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编写要求的培训, 派他们参加国内外各项技术交流活动,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加强对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外语水平的培养。07~08年又陆续引进2名硕士生和1名博士生, 充实到标准化队伍中来, 让他们尽快参加各项科研工作, 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 保持标准化人员的相对稳定。

2008年农药标委会组建成立了2个工作组, 分别是有机磷类工作组和菊酯类农药工作组, 目前已召开了成立大会, 现阶段正在申报标准计划。

6 未来工作打算

6.1投入更多的力量, 完成好国家标准的制修订

农标委已于近期上报了2009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建议, 若能得到批准, 2009年的标准将是近几年标准项目较多的一年, 在标准制定中将加大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的力度, 随着我国农药产品出口的不断增加, 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 有利于我国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取得胜利, 因此今后农药生产采用国际公认的FAO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将下大力气集中力量抓好该项工作, 以适应全球化贸易的需要。

6.2加紧农药基础标准的制定, 以适应农药新剂型开发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需要

我国农药的基础标准数量仍然较少, 很多重要的性能测试项目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 特别是近年来农药加工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出现了许多新的农药剂型, 与之配套的、用于其特有性能指标测定的基础标准尚未制定。农标委将在两年内制定农药持久起泡性测定方法、倾倒性测定方法、水不溶物测定方法、农药酸碱性测定方法等基础项目。

6.3加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农药产品的研究, 适时组织制定相应国家标准

农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当前, 农药生产技术正在向高科技、自动化和生物技术方向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很快, 知识产权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可独占市场10年以上, 并能获取高额回报。国外大公司非常重视产品研发工作, 每年用于新品开发的费用占到销售额的15%~20%, 我国农药行业由于受基础条件和体制等因素的限制, 长期以来一直走以仿制为主的路子, 不具备完善的创新体系,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较少, 且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近些年来, 由于国家增加了农药科研开发投入, 加速深化农药科研院所体制改革, 许多有实力的农药企业也开始实施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创制开发高效新农药、新剂型、新工艺, 加紧建立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未来会有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优良品种投放市场, 农药标委会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 提前做好新产品的标准化研究工作, 及时制定标准。

6.4做好农标委换届筹备工作

2007年办事处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计划 篇8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全民低保”进入攻坚阶段

自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到2007年7月底,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累计支出145万元,人均支出水平92.49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7.6万元和17.5元;已有2236.2万城镇居民、1041.9万城镇家庭加入城市低保,较去年底均有所扩大。至今年6月底,按省(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188元/月,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9个百分点。城镇低保已基本达到“应保尽保”。

全国31个省(区、市)正式开始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截至今年7月底止,农村最低社保对象达到2311万农村贫困人口。民政事业费支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7%;保障农村低保2311.5万人、1074.6万户,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4.7%和119.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71.4元/人、月,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支出28元/人、月。预计到年底前,农村低保对象将会达到3000万人左右,将实现农村低保制度基本建立、低保金发放到户的工作目标。可以说,自此,“全民低保”开始进入攻坚阶段。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备受关注,保障措施更趋完善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党和政府倍加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目前推进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切入点。截至今年6月底,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增加525万人和321万人,已有2600多万农民工参加大病医保,今年计划超过3000万人。与此同时,农民工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也在部分城市中展开。最近,劳动部门已经研究制定出了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其基本思路是使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能够在城市间或城市与农村间转移接续,以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就业的特点,这对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开始“破冰”

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到2429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4.87%,参加合作医疗人口7.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2.83%。全国累计受益16719.84万人次。计划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将投入216.84亿元,对农村县、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国家还将在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对口支援农村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经过近10年建设,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制度覆盖了全国近1.7亿城镇职工和退休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但包括学生儿童在内的2.4亿多城镇非从业居民缺乏医保制度安排。今年起,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在79个城市展开试点。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试点城市所有参保居民每人每年补助不低于40元。对困难群体中的未成年人,原则上再按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给予补助;对困难群体中的成年居民,再按每年不低于人均60元给予补助。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全面铺开之后,我国将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在制度上的城乡全覆盖。

(四)社会救助力度加大,社会救助体系愈加完善

生活救助——针对今年猪肉等副食价格的上涨,各地民政部门因地制宜地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低保家庭生活水平不因此降低。8月9日,民政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妥善安排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生活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要确保城市低保对象的实际补助每人每月增加不低于15元,并要求各地补助资金要在8月31日前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救助预案制度,实施城镇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制度,适当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加大分类施保力度,建立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等。中央财政还下拨资金对城市低保人员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专学生实行生活补贴。

教育救助——按照今年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精神以及5月9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的要求,今年下半年提高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保障水平。国家励志奖学金也由过去每生每年4000元,增加到5000元。高校国家助学金由过去生均每年1500元,增加到生均每年2000元。中职国家助学金由过去每生每年1000元,增加到每生每年1500元。新设立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将奖励资助约51万名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是原来的10倍;新设立的高校国家助学金每年将资助约3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比原来提高了17个百分点;新设立的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面达到在校生总数的90%(原5%),将覆盖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医疗救助——今年以来,城乡医疗救助的力度大幅度提高。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占全国县(市、区、旗)总数的65%,上半年支出城市医疗救助资金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8.3%;救助118.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25.3%。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旗)初步建立,上半年农村医疗救助支出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2%,农村民政部门医疗救助143.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7.1%;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35.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4.8%。

住房救助——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已正式实施。《若干意见》明确了五项基本原则:一是立足国情,满足基本居住需要;二是统筹规划,分步解决;三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四是统一政策、因地制宜;五是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这是我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又一重要的新举措,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五)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更加完善

今年,《社会救助法》、《慈善法》被纳入国务院、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意味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正在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这次立法是我国最终确立社会救助制度和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和基本标志,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国家发展中更加突出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并让国民合理分享发展成果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安排取向,同时也是法制建设由过去偏重经济法制开始转向注重社会立法的一个标志,更是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标志。

(六)社会保障资金征缴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增强

根据劳动保障部发布的统计数据,上半年全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4655.6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收入达2898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全年基金征缴计划的51%。年底前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可望超过6000亿元。养老基金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为970亿元,同比增加200亿元,增长26%。截至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存1273亿元,个人账户累计结存759亿元。

今年是国务院2005年作出连续3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决定的第3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研究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问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已经批准的方案,抓紧落实2007年提高养老金的工作,务必在8月底前将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企业退休人员手中。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覆盖面仍然偏低

覆盖人数最多的基本养老保险,其享有人数只有不到2亿人,相对于2.8亿城镇从业人员及7.6亿全社会从业人员来说,其覆盖面分别只有70%和25%左右,绝大多数农村劳动者、农民工、城镇无业人员等制度边缘人群还几乎享受不到社会养老保障。城镇社会养老保障至今仍是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两套制度并存,两套制度不仅在组织模式、筹资方式等方面大不相同,待遇水平差距也较大。

按照现行失业保险政策规定,农民、个体户和自我雇佣者,城镇单位雇用的非正式工、季节工等都不在参保范围之内。因此,农民工、大学生及城市非正规就业人员这三种当前的高危失业人群,大部分被排除在了失业保险之外。至2006年底,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仅占城镇就业人数的39.5%。

受制度设计及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保的覆盖面仍然偏低,部分急需社会救助的人群尚未纳入保障范围。

(二)社保资金不足,支付标准偏低

由于一些制度推进仍处起步阶段,资金支持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部分财政困难的贫困地区更是如此。资金不足,继而产生支付标准偏低,不能解决基本问题,不能覆盖应保人群,影响社保覆盖面扩大,使社保效果大打折扣。

(三)现有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存在断层

目前,在城镇职工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制度间、城乡医疗保障之间、生活低保与扶贫制度之间、社会救助与鼓励就业政策之间等等,还存在诸多制度、政策不衔接的问题,需要逐步理顺。

比较突出的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转移接续的障碍问题。由于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国统筹,多数地区实行的是“市县级统筹+省级调剂金”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一些省份规定参保农民工要在一个地方累计缴纳养老保险个人费用15年以上才能在退休后领取养老保险金。提前易地就意味着自动放弃享受该地区社会养老统筹的权利,而转入地也普遍不愿接纳流动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关系。这种转移接续不顺畅问题的存在,导致大量农民工“退保”现象发生,损害了他们享受社会保障的对等权益。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近研究拟定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仍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方案中异地接续的具体操作办法尚不明朗;农民工若要回乡务农,在当前大多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接续农村养老保险将成为空谈,反而形成新的社保真空。

(四)社保资金管理问题依然严重,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我国现行社保资金管理依然是实行县乡级低统筹、管理与监督由政府或部门一手抓的体制。资金支出和使用上的随意性较大,贪污、挪用的问题时有发生。社保基金运行机制尚不成熟,投资风险制约机制不完善与投资经营渠道狭窄并存,基金运行效率较低。社保资金的管理缺陷,已成为严重制约社保制度建设的一大痼疾。

三、对2008年工作重点的建议

(一)继续积极稳妥地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真正做到“应保尽保”

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障的总体状况,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在我国现有条件下,仍应以“低水平,广覆盖”为原则来扩大社保覆盖面。2008年的社保工作,应将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2008年社保扩面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城乡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应加快城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障体制改革,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衔接;研究解决城市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及其它城市边缘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应将重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前一时期的经验教训进行全面、充分地研究和总结,理清思路,统一认识,下大决心,在更大区域范围和更多重点人群上有显著地推进。

2008年,应在进一步规范保障标准、严格核准制度、全面细致摸查情况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在失业保险、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方面合理扩大覆盖人群,真正做到“应保尽保”。

(二)继续加大社保的财政资金投入,合理制定支出项目,提高社保覆盖质量

2008年,应继续加大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社会救助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使贫困人群的基本生存权得到保障。同时,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也应保证有足够的财政配套资金支撑。对财政困难的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应继续加大社保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应注意支出项目的进一步合理化,提高社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保的覆盖质量。例如,在失业保险支出上,应侧重增加促进就业的必要支出项目,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作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出项上,可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增加门诊医疗支出,提高其保障水平;在最低生活保障尤其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项目中,可根据当地保障水平,适当增加必要的基本生活支出项。

(三)继续加强社保资金的管理和运行,降低资金管理和运行风险,提高资金投资收益

应从健全社保监管体系入手,进一步规范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应提升地方社保基金的统筹层次,将县市级统筹尽快向省级统筹过渡,以减少资金管理上的行政风险;对全国社保基金,应进一步健全基金托管风险评估及监督控制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基金机构的进入与退出机制,逐步由政府主导型的管理体制向社会自治型管理体制转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可选择以资金管理体系的建立为突破口,以现有国有银行覆盖全国的资金管理系统为依托,与劳动保障部门的“金保工程”信息系统相配套,实行政事分开、省级以上统筹的基金管理模式,以降低制度建设成本,扫清制度建设障碍。

应在“统账分开”、明确个人账户所有权和收益权的基础上,探索实行个人账户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可在已实行“统账分开”的地区率先实行个人账户市场化运作试点,以提高社保资金回报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个人投资积极性。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仍应继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要继续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加强对社保基金的审计监督。

(四)在社保制度设计和推进中重视制度衔接问题,将各项社保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全面起步、尚不成熟的阶段,尤其应重视制度的衔接问题。既要正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低起点、多层次的现实,又要审时度势,及时整合已形成的制度与政策,使其更加完整,更加有利于在不同人群间的衔接,使社会保障的实惠真正落到实处。

2008年,应重点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转移接续及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与扶贫工作的衔接问题。

对农民工的社保转移接续问题,可制定全国统一政策法规,明确统筹部分随人转移的强制性;尽快建立农民工全国性资金管理系统(可与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系统合并),以保证农民工社保资金转移和支出的顺畅进行;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快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有利于落实农民工的保障选择。

在城乡低保制度推进中,应注意将生活救助与已有的扶贫措施相衔接。在救助标准和扶贫标准上达成共识,据此确定农村低保救助比例和扶贫帮困对象;应将现行的扶贫措施与低保制度配套实施,注意对低保对象在就医、就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或照顾,并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给予就业扶持,鼓励其通过生产劳动脱贫自救。

上一篇:2024年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下一篇:测绘考察队优秀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