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十七大精神宣讲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团十七大精神宣讲

团十七大精神宣讲 篇1

6月17日,中国共青团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作为一名乡镇团干部,连日来,我通过会议、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在关注会议进程的同时,认真学习了团的十七大工作报告和相关讲话文章,深受鼓舞和启发。

团的十七大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体青年团员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五四重要讲话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对于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团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报告中对于当前青年工作的重新审视和深刻认识,将党中央对青年的嘱托和期望融会其中,党和国家对青年工作的重视极大增强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的热情和使命感。作为一名乡镇团干部,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扎实工作,努力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和生力军,是一种责任,我们有义务也应有这份激情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在学习团的十七大报告后感觉前面道路更明了,思想更开阔,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一、领会精神实质,确定新的起点

团十七大的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信念,牢记使命,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满怀信心地紧跟着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明确了目标和任务:第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

会理论统揽共青团的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和教育青年团员青年团员;第二,我们广大青年团员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家乡的发展壮大奉献青春力量;第三,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在党中央的周围,更好地发挥生力军、后备军作用,促使广大青年学子逐步向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的行列靠拢。

二、投身扎根基层,勇挑新的重担

乡镇团干部是青年友,不是青年官,应该扎扎实实投身于基层,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勇敢承担起更大的示范模范作用。青年在哪里,团干部就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干部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努力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贴心人。深入青年之中,倾听青年呼声,把青年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发挥组织优势,调动社会资源,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使团组织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三、加强自身建设,开创新的局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共青团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关键在团干部,团干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第一,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应该在广大青年中树立威信、形成号召力。第二,必须心系广大青年,坚持以青年为本,深深植根青年、充分依靠青年、一切为了青年。第三,必须提高工作能力,勤奋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青年学习,在同广大青年的密切交往中提高工作本领,在同他们打成一片中找到做好青年工作的有效办法。第四,必须锤炼优良作风,既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为。要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养成慎始、慎独、慎微的意识,走好人生每一步。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

风这“四风”,为做好团的工作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金华市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 篇2

一、盛世盛会 主题恢弘

1.新的历史起点,历史性的盛会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七大所作的报告,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大会审议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反映了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必将使党章更好地发挥规范和指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重大作用。

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后继有人。

党的十七大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求真务实,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具有六个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恢弘。旗帜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在新的历史关头,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是会议民主开放。十七大报告起草及形成民主;十七大代表产生民主;十七大“两委”人选的酝酿选举民主;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的预备人选推荐民主;十七大对中外媒体的开放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是报告求真务实。正确判断形势,实事求是总结回顾工作。十七大报告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与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工作和人民的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一个为民、亲民、爱民、利民、惠民的报告。

四是理论系统科学。十七大报告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高度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贯穿整个十七大报告的一条红线。十七大把它写进党章,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五是目标顺势为民。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六是班子众望所归。十七大把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新老交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又往前推进了重要一步。人民群众对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充满信任、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2.主题鲜明恢弘,道路坚定不移

主题是大会的总纲,旗帜是前进的方向,理论是行动的指南,道路是实践的途径。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既是十七大的主题,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行动纲领。这一主题鲜明而庄严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在新的历史关头,我们党将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决心,充分反映了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坚定改革攻坚的决心和信心,努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部署的协调性、改革措施的有效性。

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要更自觉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高举伟大旗帜,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广。

二、光辉历程 宝贵经验

十七大报告既对十六大以来五年的工作作了全面系统客观的总结概括,又高视点、全景式、大跨度地回顾了改革开放29年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刻揭示了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和宝贵经验。

1.辉煌的五年

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总结起来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这五年,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市场体制不断健全,“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人民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加;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开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这五年,是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2002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出5.5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大关,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000多美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2000多美元;2004年起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截至2006年底,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科技实力进一步提升,2006年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649亿元,跃居世界第三位,比2002年增长1.56倍。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位,科研产出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提高和改善,就业人员年均增加66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2%,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2%。

这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我国目前已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加入近300个国际多边条约,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和机构,向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提供了2000多个援助项目。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项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一个自信、负责、和平的大国形象展示在国际舞台上。

这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卓有成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党内民主不断扩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不断深入;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加强。

实践充分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2.伟大的历程

一九七八年,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壮丽史诗。十七大报告对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形成了许多重要判断,得出了十分重要的历史结论。可概括为“四个深刻揭示“:

(1)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不是偶然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曾使我们党和国家一度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面对严重困难,我们党科学分析世界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决心在总结以往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邓小平同志曾经振聋发聩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了不起的伟大觉醒。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我们党和人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义无返顾地踏上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征程的。

(2)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的性质目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报告用“三个永远铭记”既饱含深情又实事求是地概括了改革开放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前赴后继接力推进的。第一个“永远铭记”,是要我们永远不能忘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奠基之功。

第二个“永远铭记”,是要我们永远不能忘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之功。

第三个“永远铭记“,是要我们永远不能忘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大业的推进之功。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4)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十七大报告用“三个最”和“三个面貌”高度概括了这一历史新时期。

“三个最”就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三个最”带来“三个面貌“,即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二是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三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宝贵的经验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对于这些宝贵经验,十七大报告用“十个结合”加以高度概括。既是新时期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改革开放经验总结的总概括,也是我们党在今后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处理好的十个重大关系。它集中阐明了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及每一个方面体现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如何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如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等等。这“十个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始终牢记和自觉遵循。

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述六个方面,就是我们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的特色就在这里。中国发展模式,“特“的主要点也就在这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十七大报告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的政治立场和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对于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所具有的伟大意义,怎样评价也不过分。报告强调指出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十七大报告还鲜明地宣示了改革开放的决心,强调:“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就为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共同成为“一面旗帜“。将旗帜、道路、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整合起来,是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建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根本结论,也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成为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科学理论 行动指南

十七大报告明确而科学地评价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是十七大重大的理论创新。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同时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全党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第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其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特征。只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十七大报告从八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推进现代化建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孕育和诞生的。

第三,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世界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国家走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今世界在发展认识上和实践上的积极成果。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表述和高度概括,其中每一点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思想汇报《金华市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做到“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二是必须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三是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四是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五是必须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四、奋斗目标 战略任务

十七大报告顺应形势发展和人民的意愿,在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

1.合国情顺民意的新要求

深刻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深领会。

一是新需要。首先是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需要。国际、国内大势显示,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日益成为时代潮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和交往的方式;另一方面,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将长期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和挑战将长期存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正不断凸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与世俱进的战略眼光。其次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需要。一方面,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提高生活品质、享受公共服务、扩大政治参与、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需要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在面对现实矛盾和问题时希望拥有更加安全的生存环境、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利益诉求也在不断增长。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二是新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还具体地体现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五个方面。这既是面对新情况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妥善处理原有矛盾和问题的新途径。处处体现着我们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

三是新愿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最终要落实到一系列彼此关联的新愿景上。十七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一个“人均”一个“确保”让人振奋、令人鼓舞,这是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郑重承诺。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谋发展重民生的新部署

十七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深刻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在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每一方面工作的重点,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些重大部署紧扣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体现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既是着眼未来的战略举措,又是立足现实的紧迫任务。可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加深理解。

(1)经济建设要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等八个方面作了全面部署。报告首次正式采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变,但却有着深刻内涵。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的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模式,强调的主要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等。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两个坚持”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改革任务依然繁重,财税、金融、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尚未到位,实现科学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障碍。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十七大报告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二是要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三是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放。四是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竞争新优势。

(2)政治建设要突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从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区别于此前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在当前应该如何深化这一重大而又敏感的问题,报告旗帜鲜明地认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一个方向、一个根本、一个目标。即: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可以理解为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切实加以理解和把握。

其次,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取得了重大成就。事实充分证明,我国政治体制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并将继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出了精辟概括,这就是“一个统一”和“四个制度”。“一个统一”,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四个制度”,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报告强调: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顺应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客观要求。这“一个统一“和“四个制度”,构成了最适合我国国情、最能够把13亿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制度安排,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十七大报告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我们要从理论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3)文化建设要突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大报告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并从四个方面作出部署。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是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一个重大工作部署。首先,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也必然伴随文化兴盛繁荣。经过29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些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体水平和总体实力同我国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同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同我国国际地位不相适应。这在客观上要求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其次,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共同愿望。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引用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指出:“现在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这种形势的出现已经为期不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上再次强调:“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十七大报告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与十六大部署相衔接,符合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其三,我们已经具备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现实条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使我们能够拿出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文化建设;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现实需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正在形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体制和机制;全社会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和参与程度空前高涨,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营造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繁荣景象,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二是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形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而言的。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支撑,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二是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独立的贸易形态,在国际竞争中走向前台,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三是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为广泛,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战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有效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就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是适应我国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大报告用“三个越来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两个更加”的要求,就是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第一位的任务,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是要积极建设和谐文化,推动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就是要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就是要着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发展活力;就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4)社会建设要突出改善民生。民生问题贯穿于整个十七大报告,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过去一直是把民生问题作为经济建设问题的一部分来写的,单独列出来写是第一次。

报告着眼于民生,提出了“五个有“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五个有”,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学有所教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正规的国民教育。劳有所得就是要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使所有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都能实现就业,都能根据其贡献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病有所医就是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让群众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老有所养就是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所有老年人都能够安度晚年。住有所居就是要支持城乡居民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住房问题,特别是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十七大报告中关乎民生的新提法、新目标频频出现,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翻两番”、“建设生态文明”、“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新目标,还是“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建全廉租住房制度”、“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新提法,等等,都充分说明了我们党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入手,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显要地提到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让人感到特别的温暖。这表明在我国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民生正成为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工作重点。充分表明,我们党是一个真心实意为了人民群众,一心一意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的十七大报告还对国防、外交和祖国统一等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如强调“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按照‘一国两制’实现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等等,都为我们处理国防、外交和祖国统一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伟大工程 根本保证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关键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1.必须全面理解党的建设新的目标,把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并强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我们党已经成立86年,在全国执政58年,是一个具有7300多万党员的大党,领导着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与此同时,党的历史方位、执政环境和自身情况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都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牢牢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就抓住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只有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来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党的建设新目标,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2.加强思想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十七大报告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3.加强组织建设,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就是要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在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和党的基层组织情况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要继续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4.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风建设重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改进党的作风,是党的建设的关键。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坚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走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十七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成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的模范,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5.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制度建设重在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制度。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报告提出了党内民主建设的五项举措,即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这是我们党多年来探索实践的结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坚持和不断丰富完善这些举措,对于推进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6.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党的十七大把“反腐倡廉建设"写进报告,并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相提并论,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十七大宣讲题纲 篇3

十七大报告解决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去奋斗的问题

我觉得要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把握:一个主题(前言)、一段历程(过去5年的工作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一个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一个布局(5-11段)、一项工程。一、一个主题

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伟大道路和理论体系。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四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党的基本路线的本质要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坚定不移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和国家2020年的奋斗目标 二、一段历程

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加快发展的五年,在改革和发展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国力大幅提升,人民更多实惠(1)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20332.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10871亿元,跃居世界第四位。(2)对外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升至第三位。

(3)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9元,2、历程和经验(1)“三个面貌”的变化和“三个新时期”

“三个面貌”的变化: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比如说大家,以前吃都吃不饱,现在不仅要吃饱还要讲究吃好,讲究色香味和营养;穿呢,由以前的补丁落补丁到现在的追求质地和款式;住的水、电、路基本都通了;用的是高科技的液晶电视、mp3、电脑;行呢由最早的自行车到现在的私家车.真实各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美国女作家在圣诞节,把所有的礼物分成了两大类——中国制造的和非中国制造的。最后的统计结果是:中国产品25件,非中国产品14件。她觉得到圣诞节已经成了中国人制造的节日。她就决定把“中国”关在门外。具体措施是:保留已经拥有的“中国制造”的产品,不再新购买和使用一些标明“中国制造”的东西。但是,她在文章结尾处写道“经过一年没有中国的日子后,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中国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这足以说明我们国家在国际的影响力.“三个新时期”之最: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三个面貌”的变化和“三个新时期”的论述,令人信服地展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成就。(2)成绩取得了,成绩怎么来的,我们不能忘,所以就要有“三个永远铭记”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三个永远铭记”浓墨重彩地讴歌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和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功绩。

(3)成绩取得了,我们要总结经验,这个经验就是“十个结合”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4)根本原因 一条道路和一个理论体系

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尤其是十六大以来这五年,取得一切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三、一个发展观——科学发展观p14 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1、第一要义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核心是以人为本(为谁发展,靠谁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核心,抓住“为了人(根本目的)、依靠人(根本力量)、尊重人(根本准则)、提高人(根本途径)”。提高人解决了怎样依靠人 尊重人解决了怎样为了人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 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 就是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比如,在产业关系上,第一、二、三产业,保证三大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可持续 就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利益 从中国发展全局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确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2)发展 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眼光看问题、抓发展。

在确保利益的基础上求发展,这就是统筹兼顾。在理解了这四个方面之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中加入了“和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四、一个目标p18 这个目标就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这些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新亮点:

1、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改为“人均”。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且充分体现了和谐、公平。总量只代表国家整体水平,人均却体现国民的富裕程度。

2、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我国现在要发展,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动科技进步。我们已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作为经济强国重要的标志就是必须是一个创新型的国。但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太弱,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少世界知名品牌 外国人挖苦我们中国: “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卖10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

所以说,要达到科技创新的目标,我们国家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3、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

居民消费率越高越好,我国采取刺激消费的措施。

4、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过去5年中,从免除农业税,到实行种粮直补;从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到师范生免费;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构建农村低保,中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家都能切切实实的看到.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 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必然趋势。

5、社会公平正义

目前在我国各个地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获得教育、医疗等各项方面福利津贴方面不平等。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随后还会出台具体的措施,我们呢也就看到了希望.6、加强文化建设

前些年,一些旧的道德价值观念被颠覆,但又没有形成一套新的价值观,西方文化又进一步侵袭,导致人们文化精神的缺位。比如现在过洋节的越来越多了,什么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也都家喻户晓,自然而然成为我们自己的节日,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却受到了冷落。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七夕节等等,往往都被大家忽略了。最近几天新出台的2008年的休假制度也是基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的基础之上制定的,突出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些国家带薪休假的时间是全年的三分之一)

7、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意见

8、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为2148万人,1978年是2.5亿(那时候的贫困标准在100元左右)

9、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0、建设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实际上生态环境这两年非常真实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还有更多体会:花少了,树没了,水脏了,天灰了, 小蜜蜂连花蜜都采不到了,菜连虫都不吃了我们却不得不吃等等.保护生态环境和我们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只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 五、一个布局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1、在经济建设方面,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十七大报告强调了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不同,这次,“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看似仅仅两个词汇次序的变化,其实有着相当的深意。之前我们说了,经济发展速度快 ,但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为我们走的基本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化模式,能耗高,污染多。中国经济发展在“快”的同时,资源环境也亮起了红灯:耕地正在逼近18亿亩红线;缺水威胁着400多个城市,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0%。如果继续不计代价发展,就会使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2)如何做到“又好又快”

在报告中讲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时,从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p20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四,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第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第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第七,深入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第八,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在政治建设方面,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6 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十七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其中占有相当的分量。有人统计,“民主”一词在总书记的报告中先后出现了60多次,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

3、在文化建设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31 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例如韩国的电视剧,已形成了风靡我国和亚洲的“韩流”文化。大家知道,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韩日关系和中日关系一样,一直有些不那么融洽。特别是日本右翼势力不肯对侵略战争深刻反省,引起韩国民众强烈不满,反过来也影响了一些日本人对韩国人的看法。但“韩流”登陆日本后,韩国男女明星在日本男女老少中引发了追星狂潮,日本人也对韩国人有了进一步了解,印象和感情也有很大改变。有的日本媒体哀叹 说,韩国没费一枪一弹就征服了日本。

还有最近的姚明访台,台湾当局为什么设置了那么多障碍,包括规定了不许他在公开场合发表讲话等苛刻条件,就是他们知道姚明在台湾民众中的人气有多高,生怕这位来自大陆的NBA球星,成为我们搞统战的奥运使者,真可谓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可见,在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不仅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而且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思路,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4、在社会建设方面,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将“社会建设”冠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新界定,使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变得更加鲜明。“鲜明”表现在,报告提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新表述,以凝练通俗的词语,描绘出社会和谐的美好画卷。

社会流行说新世纪的新三座大山:教育、住房、医疗,“五有”就重点解决了关系民生的这些重大问题。学有所教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为什么要讲教育的公平,就是因为现在教育中存在一定不公平:过去是教育产业化,把教育推向市场,使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到城市,好的老师、好的教学设施都集中在城市,城市学校的教学质量高、升学率高。一些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教师队伍建设都不如城市学校,虽然同时上学,但是有些家庭条件不好尤其是农村学生接受不到好的教育。这就是教育的不公平,教育是民生之基。为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2007年起,国家免除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完善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我们县上的教师也进行了支教,我们杨书记的爱人就来我们赵川支教了吗,这也是资源整合.劳有所得

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央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就业问题的新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消除零就业家庭。

?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了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为此,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的原则。? 病有所医

医疗是民生之需。着眼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党和政府提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老有所养

国家将加快推进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实现由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由城镇职工为主到覆盖城乡居民的重大转变。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制定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逐步解决城镇未参保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住有所居.我们乡镇干部和农民这一点问题不大,我就不多说.? 六、一项工程

在党的建设方面,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七大报告有许多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思想,就党的建设这一部分内容来说,重点是明确了今后五年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可以概括为12351。一条主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二个坚持: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 三个要求:为民、务实、清廉,:

五项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原本是在作风建设中的,现在单独拿出来,足见党对腐败现象惩治的信心和决心)

? 一个目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十七大描绘了出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未来的生活:天更蓝了;收入更多了;身心健康了;生活幸福了;素质提高了;语言更美了;出行便利了;政策更宽了;党风更正了。

上一篇:人员裁员实施方案下一篇:下雨心情不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