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通用8篇)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 篇1

第一单元

1、个本领会使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2、差异,又有很多共同点。

3、如果希望男女同学愉快相处,就要留意异性同

学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方。

4、一个班级中正因为有了男生和女生,我们的生

活才丰富多彩。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5、真正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的不仅是外在形象,更

取决于内在的气质、良好的品行和修养。

6、自然很好,但刻意地追求往往适得其反。

7、不要为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背上思想包袱。

8、好女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注重相貌,有的注重气质,有的注重才能,也有的注重品行和修养。

9、男生、女生正常交往有利于建立广泛的友谊。

10、“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句话包含的正确因素是两者间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11开心的时候,带来欢乐,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的双手。

12学到很多的东西,永远都学不完。

13双方带来快乐,而且有益于友谊的进一步发展。不好的行为和做法,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

14结。

15、在与朋友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

16、孩子与家长之间有了矛盾后,可以通过谈话等方式得到有效的解决。

17时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18相处,因为和谐融洽的关系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19、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20

们与人交往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摩擦和矛盾,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地对待。21涉及双方,也取决于双方的态度,不同的态度与行为,肯定会让双方有不同的看法。

22、当我们面对冲突的时候,最好换个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想一想,这样会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即使主动去和解,也要讲究技巧,选择恰当的方式,我们会因此拥有更多的朋友。

23、当与长辈意见不一致或发生矛盾时,要学会用平和的态度表述自己的想法,努力进行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

24阻。

25、与同学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这样做:(1)宽容、忍让;(2)寻求谅解;(3)赔礼道歉。

26、只要我们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就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27、我们只有学会关心别人、改变自己、悦纳别人、努力进取,同学之间才能和睦相处。

28、判断说明:

(1)给别人起绰号。这种做法不对。同学之间不应该起绰号,要尊重别人。

(2)刻意打扮自己。这种做法不对。要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不只是在外表,内在的气质更重要。(3)受人欺负请人帮忙。这种做法不对。不应该请人帮忙,应该劝说好朋友不要与别人发生冲突。

(4)帮朋友隐瞒错误。这种做法不对。应该帮助朋友正确认识错误。

(5)跟别人学坏习惯。这种做法不对。不应该觉得好玩就跟别人学坏。

(6)随意告密。这种做法不对。朋友之间说话要算数,不要随意把朋友的秘密公布于众。(7)父母不满足自己的愿望就大发脾气。这种做法不对。要理解父母,看父母的经济条件,不能盲目与他人攀比。

(8)老师批评男生总比批评女生要严厉一些,说明老师偏心。这种说法不对。老师对每位同学都是一样的公平对待。

(9)损坏别人的东西还和别人争执。这种做法不对。损坏别人的东西应该主动道歉,以求得主人的谅解。

第二单元

1、环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球。

2、约占体重的60%,成年女性为50%。当人体内的水分减少20%,就会导致死亡。

3、森林被誉为,它每年吞噬着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制造出大量的氧气。

4、人们形象地把煤炭称为,把石油

称为“工业的血液”。

5、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月球,与地球最类似的星球是火星,人类曾设想在火星建立人类的第二家园。

6、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造的再生式密闭的生态

系统是“生物圈2号”。

7、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很多地方出现了人口过

多的现象,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粮食短缺等。

8、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森林面积以平均每年2.4%的速度减少,1995年全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为26.6%。

9、在我们人体的水分中,血浆含水量为

10、在上个世纪末,世界人口已经超过国的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7.3%。11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12滥垦草地、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荒漠化不断扩大等。

13、目前全球的年耗水量已达每年5%的速度递增。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世界第110名之后。

14、我国是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电池的年产量和消费量高达140亿只,占世界总量的1/3。

15、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瘟疫等,这些自然灾害无情地摧毁着人类的家园。

16、当你被困,等待救援的时候,除了要有逃生技

巧,还需要有坚强的信念。

17废气、废渣,它们不加处理地被排放到大气、河流、土壤中,就会造成污染。

18、今天,人们预测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的方法和途径更加多样,也更加科学了。

19测量地震方向的科学仪器-地动仪。

20、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了特大洪水,有3000多人被夺走了生命,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

21、7.8级大地震,死亡16万人,重伤24万人。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22人道主义救助。

23、正确的灭火方法:油锅起火—把锅盖盖上;身上的衣服着火—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的火苗;电视机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24、森林的重要环境价值:一是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二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三是净化空气;四是调节气候;五是养育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六是使地球免遭风暴和沙漠化。

25、自然资源的日益减少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全球气候变暖;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滥垦滥伐导致土地沙漠化;滥捕野生动物会使其灭绝等。

26、我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认识:“母亲河”是指长江、黄河及其它主要河流。活动内容有:建设“保护母亲河工程”;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周(日)”活动;创建“保护母亲河基金”。

27、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的主要做法有:抵制,不买难以回收或造成浪费的产品;减少垃圾和有毒物的数量;重复使用可以继续使用的物品;回收可回收垃圾,重新制成新产品等。

28、判断说明:

(1)垃圾分类多麻烦,还是一起丢吧。这种说法不对。垃圾应该分别丢到分类的垃圾箱里,有利于保护环境。

(2)只要有钱,就没必要节约水电。这种说法不对。水电资源是有限的,要注意节约。

第三单元

1、年 2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年,持续了多,先后有30多个国家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与1939年,持续了6年之久,先后有60个国家20亿人口卷入战争。

4、战争造成的物质损失,可以通过重建来弥补,但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灵创伤,将长久难愈。5月美国将原子弹投向了日本广岛。

6、伊拉克的战争引发了油井大火,石油燃烧的废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7的物力和财力,还会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还给人的精神和心灵造成巨大创伤。所以我们要制止战争,企盼和平。

8一般常规武器无法达到的巨大杀伤力,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利用高科技提高武器的精确程度,尽量减少对无辜者的伤害。

9伤;财产损失;破坏环境;毁坏文物等。

10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1、联合国诞生日是年来,联合国在维护和平、缓解冲突、促进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12、安理会的全称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

13队驻扎在世界上有冲突的地

14、理各国事务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其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15声。

16西斯的灭亡。

17、“和平鸽”是开的世界和平大会而画的。

183

下去的地球,边上有橄榄枝。它象征用和平包围着整个地球。表达人们渴望世界和平、团结的愿望。

19式。更好体现各国平等原则和协商精神。20、“和平少女纪念像”不仅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期盼与美好祝愿,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长崎人们的友谊和和平祝愿。

21与人之间的距离,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成了邻居。

22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遇到问题,必须共同面对。

23sars年

24和全人类的健康,各国科学界通力合作,联手解决问题的途径。

25、2008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6、2002 27、1990横穿南极大陆的探险活动。

28、疯牛病的危害:染上疯牛病的牛会出现神经错乱、痴呆、不久后死亡。食用疯牛肉的人,先是表现为焦躁不安,后来记忆丧失,身体功能失调,最终精神错乱,甚至死亡。

29、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合作解决的问题有:反对恐怖主义;防止艾滋病;保护臭氧层等。

30、汶川等地震灾区的小朋友需要帮助,我可以通过捐款、捐物、写慰问信的方式帮助他们。

第四单元

1、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过去了,在这六年里,我们有过欢笑、有过悲伤;取得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正是这点点滴滴铺成了我们成长的道路,组成了我们生命中一段珍贵的人生历程。

2、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

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地刻画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

3、畅想未来社会的特征:的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还是一个高质量的社会。

4、毕业感言:有志者,事竟成。祝同学实现你的“蓝天白云”梦!综合习题:

1、今天,人们预测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的方法、途径有:

(1)人们可以利用气象卫星更准确地了解天气

变化的情况,及时进行天气和灾情的预报;

(2)人们可以通过向云层发射特殊物质的方

法,进行人工降雨,抵御干旱;

(3)建立风洞实验室,获得数据,用于预防地

震、台风等。

2、当洪水来临时,我们应该这样做:(1)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撤离;(2)如果洪水来势凶猛,立即爬上屋顶、大树、楼房、高墙暂时避险,等待救援;

(3)如果不慎落水,可以抓住洪水中漂浮的模

板、箱子等,等待救援;

(4)避难时,应携带好必备衣物以御寒,特别

要带上必须的饮用水,千万不能和洪水,以免染上传染病。

3、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这样做:

(1)如果正在高楼里,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空间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坚固物品下面,震后迅速撤离;

(2)如果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要沉着冷静,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该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注意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3)如果正在室外,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建筑物,到空旷的地方。不要再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高架路下等处停留。尽量远离加油站、煤气储气罐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场所。

从古至今有多少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

: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时年31岁;

: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物理学奖,时年35岁;

: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崔 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达 赖:1935年生于西藏,中国国籍,1989年,时年54岁;

:1948年生于江西,获奖的同年加入法国籍,2000年诺贝尔获文学奖,时年52岁。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 篇2

一、遴选教学整合主题

小学品德课教材是以单元统整的方式编写的,每个单元以主题统整的方式把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单元里的每课都设置了小标题,每个标题中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反应课题所指向的主题教育。整合教学就要充分考虑每个单元、每课及小标题中内容的相互联系,将相关内容统整在大的主题下面。教师根据单元核心目标,选择对于学生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再借鉴不同版本教材编写特点,对内容进行课前课后的延伸和拓展、开发和融合,将不同类型的课外学习资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镶嵌于单元学习内容,并与各种主题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紧密结合,以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经历,引导学生道德学习和养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年级学生面临小学毕业,学生处在这个阶段内心充满了对初中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但对自己度过的小学生活、对自己成长的过程却很少回顾梳理。通过主题学习,让他们反思自我,学会感恩,培养阳光心态,这是个最好的时期。人教版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恰好安排了这样一个主题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本单元由“我的成长足迹”和“临别感言”两个主题构成,共4课时。苏教版也安排了这样的主题单元,名称是《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由“我的这6年”、 “去中学看看”、“我们的毕业典礼”三个主题构成,共6课时。河北版教材这一主题体现在第四单元《走进生活的舞台》 中,由“成长的轨迹”、“永恒的记忆”(选学)两个主题构成,共6课时。经过比较梳理,我们发现各版本教材的单元核心目标都非常相似,是对小学学习生活的简单小结与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整理,形成对自我成长的认同,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准备。由此,我们细化出具体目标,即回顾成长的足迹,感受自我的成长;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生活,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同学和老师的内心感受;在了解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对照找差距, 自我调整,并确定努力的方向,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格素养、能力素养等核心素养。我们可以看到,各版本教材主题相同,内容的密度却各有差异,这就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为我们的教学整合提供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资源。再联系到学校工作中,毕业典礼历来是学校传统教育主题之一。因此,选择此主题为教学整合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二、提炼整合学习内容

通过认真分析并明确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及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后,我们就可以根据逻辑线索整合各个版本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的支撑下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替换重组,编制出动静结合、课内外结合,有梯度、有实效的、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内容,以保证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基于此,提炼出“再见, 我的小学生活”整合学习内容,并构建了课程整合框架(见下图)。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这一学习主题指向六年级学生当下生活与情感的“现实需要”,将“感受并珍惜亲情和友情,对中学生活充满期待”作为核心目标。以此为指引,我们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学习时空,设计了“我的这6年”“难忘的亲情友情”“我为母校添光彩”“去中学看看”“我们的毕业典礼”五大主题活动,将核心目标分解到每个主题活动下的基本内容中。每一项基本内容都不是孤立与割裂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体现了学生情感的递进、升华。通过这一教学整合的实施,将传统单一的学科学习与知识建构转化为丰富多彩、充满情感体验和挑战的活动中,让学生得到情感熏陶与能力提升。

三、探寻教学实施路径

主题活动内容设计体现了学科内单元整合、专题式整合, 而实施方式的选择则体现课内外结合、长短课结合、学科学习与德育活动相结合的大课堂育人观。实施教学整合,在课时上可将原有的40分钟固定课时,调整为长短不一的“大课100分钟、中课60分钟、小课40分钟、微课10-15分钟”等多种课时, 这有利于学生根据需要开展学习活动。比如,活动一“我的这6年”,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等,填写“比一比,多惊喜”成长记录表格,然后用小课40分钟时间分享成长大事;活动二“难忘的亲情友情”则可用100分钟的大课或一个半天的时间,回忆交流师生间的情谊、习作、设计留言本并互赠临别赠言、拍集体合影等;活动三“我为母校添光彩”完全可放在课间和课外进行,也可利用班会课开展为母校种绿植活动;活动四“去中学看看”和活动五“我们的毕业典礼”则可以请学校德育处配合,统一组织好采风与典礼活动,除了课外准备,课内各需要一个半天的时间。4个半天,结合课外学习,逐步推进主题式整合学习,学生在经历、体验中收获了学科知识,感受到并懂得珍惜亲情和友情,按自己的创意和实际行动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对中学生活充满期待,积极调整心态,做好学习准备。

在小学品德教学整合的实施中,我们以品德学科教师为主,结合学情编制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注意与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德育处、中学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在实施中遵循“三活一线”的教学思路:“一活”,就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再现生活。“二活”,就是指教学活动化,活动生活化,凸显活动性。“三活”,就是指活用教材,活化学习内容。“一线”,就是指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彰显品德教育的魅力。

四、落实学生素养评价

对于整合学习的学生评价,一定要基于小学品德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小学品德课程标准对学业评价提出的要求,把单元主题与儿童的个性特点结合起来。那么本单元主题学习的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契合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培养学生反省和修身、感恩孝敬、具有道德判断与决择能力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阳光心态、自信豁达、积极交往,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格素养;培养学生学习与创新、搜集和处理信息、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和提建议、交流合作等能力素养。评价方式包括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的口头点评,在每个小主题活动结束之后的阶段性自评、互评、师评(或家长评), 以及整个学习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我们坚持评价不仅是为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它本身就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通过多元、开放、整体的教育性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是作为个体生命学习成长中最为重要的活性元素。它为个体自由、全面、和谐发展奠基,为人生的幸福成长奠基。探索小学品德课教学整合,就是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教学由此出发,便能培育出自由、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之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教育部,2014年3月30日。

[2]俞建明.“缝合”城乡生活的断裂——记上海市嘉定区曹王小学新田园教育文化[N].中国教师报,2016-05-04,第12版课改研究。

[3]李洁.学科整合理念下生本课程实施路径--“1+1”生本品德课堂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6,(03)。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 篇3

本节教学内容从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究与现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两个层面介绍了关于地球的一些基本地理常识。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懂得人类对地球的认知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

2.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头稍扁,中间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3.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需要的资料。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四、能力与技能

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查找和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

五、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的相关数据。

六、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卫星拍摄地球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

1.自学教科书第三页内容

2.讨论: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想象?(科学技术不发达,交通工具落后,人们活动范围小,只能想象)

3.小结板书:两头稍扁,中间略鼓。

(二)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1.制作统计表:人类探究地球所做的贡献。

2.小组合作。(按先后顺序排序再制作。)

3.活动:学生介绍,教师适当指导。

4.探究。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1)麦哲伦航海。(2)太空拍照。(3)海上望船。(4)登高望远。

5.议论,提高认识。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不够正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想象和推论?

引导:在当时的年代,是比较先进的。正是许许多多人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三)观察探究,了解地球真面目

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真面目。

2.多媒体出示地球在宇宙上的照片,进一步掌握。

3.师生探究。

(1)地球的形状、面积、体积、周长。

熟记“五一刘三起义死”:“五一”——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刘三起义”——平均半径6371千米;“死”最大周长4万千米。

(2)计算:步行绕地球走,大约多少天?

(3)小组交流。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篇4

基于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愿意尝试、自己动手。乐于为父母做事,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知识与技能:懂得系鞋带、刷牙、整理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穿衣能力。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努力使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教法:

本教案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竞赛、评判、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游戏、讨论等各种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们则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整堂课安排了五个活动,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五、活动过程

活动一:置身好孩子乐园

课上,将学生分六组沿教室一圈坐好,中间留空。教师带鸟的头饰飞来:小朋友们好,我是从好孩子果园里飞来的一只快乐鸟。秋天到了,果园里桂花飘香,黄澄澄、金灿灿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从那里捎来了一些,专门奖励给积极参与,认真听课的好孩子。你们准备好了吗?(教师拿出奖品)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创设美丽又轻松的氛围,为一年级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提供方便,同时让一年级的学生觉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很愉快的事。

一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缺点往往容易忽略,而对别人的缺点却看得很清楚,所以通过看其他小朋友起床时要爸爸妈妈为她穿衣服的录像,让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心底里发出:爸爸妈妈,让我自己来吧的呼声,以此引出课题。

活动二:自己的事自己做

通过课前的调查,一年级学生会穿衣的占大多数,但真正是自己穿衣的44人中只有12人,所以提高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是本环节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以小组进行穿衣比赛,评出每小组的优胜选手一名,在采访优胜选手时,为在家都自己穿衣服的优胜选手戴上成熟的红苹果头饰,为在家不能自己穿衣的优胜选手戴上未成熟的青苹果的形式,鼓励并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二的第二环节是学习系鞋带,课本当中安排的是“系鞋带、扣扣子-我是巧手好孩子”。这里做了两个改变,一是扣扣子省略,因为调查时发现所有孩子都会扣;二是将课本系鞋带的穿鞋带步骤省略,因为调查中发现就光光系鞋带,会的只有22人,占半数,平时自己系鞋带的只有14人。而穿鞋带的方法过多又复杂,一节课中既要学会系鞋带还要学会穿鞋带,要求过高。所以本环节只选取单纯的系鞋带为知识技能训练目标。通过小组内选出系鞋带小能手,让他们介绍不同种的系鞋带的方法,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来掌握系鞋带的要领。运用可爱的水果贴图(自制吸铁石),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活动的设计打破了课堂里单一、师生相对立的空间关系,课堂中有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增大了每个学生发出和收取的信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师生互动,彼此融合,课堂变得更加活泼。

活动三;照镜子

这一活动通过两两照镜子的游戏,即一人做动作一人当镜子的游戏(模仿他的动作),在学习简洁易懂的儿歌中,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仪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镜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正衣冠,而小伙伴、家人和老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除了可以正衣冠,还可以正言行。

活动四:自己的事争着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已经掌握的本领。如何在活动过程中体现榜样示范的作用?在这一活动中,在教室里设计一棵树,树上长着各种各样不同颜色的果子,果子后面分别写着:“你会独立作业吗”“你会梳头吗”“你会刷牙吗”“做完作业后自己会理桌子吗”等一些调查中主要存在的又是孩子经常要面临的问题。通过让不同小组对于这个问题特别能干的孩子来摘果子,并做一做,介绍介绍自己的经验。让这些摘到果子的孩子得到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受到鼓励,其余小朋友在羡慕中进步,显示一种榜样示范作用。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因材施教。在这个活动中,也让孩子们动一动,做一做刷牙的徒手操,唱一唱、跳一跳《我有一双小小手》,在动动、做做、唱唱、跳跳中让孩子掌握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增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父母的情感意识,

活动五:帮助爸妈做事

本活动的第一环节也由身边的榜样入手,让两名学生演一演《妈妈回来后》,其他学生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位小朋友是妈妈的小帮手?并且夸夸这丙位孩子。

本活动的第二环节,让孩子们交流一下遇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a、爸爸下班回到家,很累了,你会怎么做?

b、妈妈做好饭了,你会怎么做?

c、妈妈要去洗衣服,你会怎么做?

d、爷爷在家闷得慌,爸爸妈妈工作又很忙,你会怎么做?

第一环节的表演是生活的重现,体现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第二环节将学学到的知识又回到生活中去。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师双向互动,彼此融洽,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并能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小结、导行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知道,我们虽然是做自己的作业、帮妈妈拿碗筷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加起来会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

习惯养成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所以课堂的最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选择项目填入表格,在平时的生活中,让父母来评一评。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努力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现有的生活中有所提高。使学生的行为得到巩固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 篇5

教学目标:

1、态度: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2、能力: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3、知识: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教学准备:

1、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2、关于《友谊地久天长》和《朋友》的音乐。

3、学生搜集一些好朋友的照片或物品,以及古今中外表现朋友之间友好情谊的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生:喜欢)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师:歌曲欣赏完了,谁说一说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 生:是说朋友的一首歌曲。

生:这首歌的主题是友谊地久天长。

生:我来补充。这首歌是讲朋友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平时喜欢交朋友吗? 生:喜欢(几乎全班学生同时答出)。师追问:你们为什么喜欢交朋友?

生:有朋友挺好!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写作业。生: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生:有朋友是件开心的事。

生:有朋友我就什么事也不怕了……

2、师小结: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喜欢交朋友的原因。是啊!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挥之不去的人:我们离不开亲人的关怀照顾;离不开老师的关心培养;但更多的还是来自朋友的帮助、扶持,他们总是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给我们以无私的关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朋友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朋友之间)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播放,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从歌词中初步了解、体验朋友之间的友谊。

二、趣味活动,解读主题。活动一:好朋友推介会 师:当老师把“朋友之间”这几个字写在黑板上时,很多同学的心中一定涌出许多温暖与快乐、激动与复杂的情感,请大家带着你自己对“朋友”的感受,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和朋友之间是如何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有矛盾时又是怎样面对的,你们之间有哪些难忘的故事。(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1、介绍好朋友 师:大家一定都有很多的朋友,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好的朋友,也可以讲一讲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好吗?

生:我和张萌是好朋友。我的数学成绩不太好,她经常帮助我,给我讲数学难题,使我的数学成绩提高很快。

生:我的好朋友是王扬。放学后我们经常在一起踢足球、打篮球,他的球技特别高,是我校的运动员,我特别佩服他。生:(拿出一张照片)这是我和刘小敏的合影。我们两家是邻居,也是很要好的朋友,去年她全家随爸爸去了西藏,我很想念她。

生:我和同桌刘梅是好朋友。我们给大家做一个小游戏,看一看我们俩配合得默契吗?(两人模仿幸运52里的场景:一人比划一人猜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召开“好朋友推介会”,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好朋友交往中的难忘的事情,进而再次感受朋友的重要性。

2、把朋友比作——

师:同学们,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你们的展示,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有朋友真的很快乐,有朋友真好!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你的朋友像什么?(可以给出图片供学生选择:如太阳、伞、书、围巾、开心果、大海、星星等,如果没有合适的,也可以自己想象)对你有哪些帮助呢?

生:我认为朋友就像一面镜子,他能在我有缺点的时候及时地指点我,帮助我。生:朋友就像太阳,当我有困难的时候给我送来温暖。生:朋友就像一把伞,他能替我遮风挡雨。

生:我认为朋友就像一本书,我每天读着它,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永远都读不完。生:我把朋友比作开心果,他在我不开心的时候总是给我带来快乐。生:像大海、星星、一杯清水、……

师:有朋友真的很好,他就像一首小诗,让我们用心去品味拥有朋友的快乐吧。出示:(在音乐《秋日的私语》的伴奏中,师生共同读下面的诗)朋友是站在窗前欣赏冬日飘零的雪花时手中捧着的一杯热茶; 朋友是收获季节里陶醉在秋日私语中的那杯美酒; 朋友是走在夏日大雨滂沱中时手里撑着的一把雨伞; 朋友是春日来临时吹开心中冬日郁闷的那一缕春风; 朋友是我们一生中快乐或忧伤时的希望与寄托。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 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 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 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时的一声问候;……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谈出自己对朋友的真心感受,抒发真情实感。活动二:让友谊之树长青

1、朋友之间如何相处

师:朋友之间相处融洽,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但是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好多问题,比如一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在你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不愉快的事呢? 学生自主交流

生:我和小明、王朋、李悦是好朋友。一次他们看到我和其他小朋友玩,结果,他们三个就说:你要再和他们去玩,我们就不和你做朋友了,我很苦恼,难道我就不能和别人做朋友了吗?

生:有一次体育课,我们男同学在踢足球,因为刚下了大雨,路特别滑,我一不小心,就被一个同学拌了一下,我想报复他,可是我回头一看,啊!怎么是我的好朋友把我拌了呢?我感到很吃惊。

设计意图:此环节结合学生自身经历,通过剖析朋友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例,消除学生对朋友可能产生的误会,从而使朋友之间的友谊更加牢固。

2、出示友谊树(将课本12页的友谊树提前画在纸上粘贴在黑板上)

师: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就需要彼此付出真心,用心去浇灌,去呵护。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友谊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我们的友谊树。你认为这些行为分别有哪些?把它们填写在树上的相应位置。方式:先小组讨论,再班内交流。

1组:我组认为影响朋友之间友谊的行为有欺骗的做法。(生填写:欺骗)2组:有时朋友之间有了矛盾,不主动承认错误,不主动道歉。(生填写:不主动承认错误)3组:有的人背后说朋友,好朋友有了缺点就应该当面提出。(填写:背后说坏话)4组:有的朋友之间互相请客吃饭、同学过生日时送贵重的礼物、互相攀比……

师: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你认为朋友之间应该如何真正相处?并将学生提出的好建议写出来贴在“友谊树”上。

生:朋友之间应该经常进行心灵的沟通(师板书:沟通)

生:在朋友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对方度过难关,战胜困难。(板书:援助,帮助)

生:朋友之间有了矛盾,要多宽容,多理解。(板书:宽容、理解)生:我来补充。朋友之间要讲奉献,不要斤斤计较。(板书:奉献)生:当朋友心情沮丧的时候,当朋友灰心失望的时候,要以诚相待。(板书:真诚待人)生: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使它天长地久。(板书:珍惜)

3、教师小结:朋友之间,重在诚信,贵在理解,胸怀坦荡,志同道合。只有这样,友谊之树才能茁壮成长。

设计意图:以小组的形式列举了侵蚀朋友之间友谊的不同行为,并找出相应的有利于增进友谊的解决对策,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活动三:拓宽主题——理解“真正的朋友”

1、资料共享,提升理解

师:说起朋友之间,古今中外有许多好朋友的典范,可以说“真正的朋友”能影响你的一生。灯片出示: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朋友之间友好情深的故事呢?

生:我从网上查到了“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知道了鲍叔牙不怕被别人误会,三番五次地帮助管仲,最后管仲终于帮助齐桓公成就了大业。

生:我从《赠汪伦》这首古诗中了解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谊。生:我在上网查资料时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是非常密切的。

生:我在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知道了廉颇和蔺相如的负荆之交。生:我从《三国演义》中知道了关羽、张飞和刘备的桃园三结义。……

设计意图: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既拓宽了主题,又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读故事,明道理——深化感悟

师: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时刻伴随着朋友的帮助、扶持、纠正。请听故事“朋友”(多媒体图出示:课本13页《胖子和瘦子》)思考:(1)文章的题目“朋友”为什么加引号?胖子和瘦子的友谊为什么经不起考验?他们是真正的友谊吗?

生:加引号的“朋友”是带有贬义的意思,是表面上的好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生:胖子和瘦子的友谊不是真正的友谊,是虚伪的。(2)读了这个故事,你对“朋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真正的朋友都是相互关心、互相扶持,危难之处显身手。

师:富兰克林曾说过这样的话:“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纯真的赞美。”请结合自己或别人的实例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给予朋友的不是金钱和物质上的帮助,有时友好亲切的态度,一次愉快的交谈,有困难时一句真诚的问候,取得成绩时流露出的赞美之情等一切的一切。都会一同分享,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生:我认为朋友之间会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完成学业。不论你现在处境如何,你的朋友都会在你的身边。当你失败时,他会给你雪中送炭,嘘寒问暖。当你成功时,他会送给你一个淡淡的微笑,以祝贺你获得成功。所以,我们更加需要珍惜友谊。

生:友谊是世上最纯洁的东西。而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讲一讲肖邦与他的朋友佩尔斯互相珍惜友谊的故事。肖邦离开了祖国波兰,去了维也纳,在路上,肖邦的哮喘病又复发了,这时,他的朋友佩尔斯来了,他把自己当成了肖邦的亲人,尽全力照顾他。佩尔斯这种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他就是这样珍惜友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故事或案例的分析和研讨中提高对“朋友”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朋友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三、谈谈收获,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谁来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师:说的真好!朋友一生一起走,一声朋友你会懂。相信我们今天的交流,将会在你们未来的路上,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笔财富,希望大家好好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善待朋友,和朋友真诚相处。

最后老师想用周华健的歌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交流。师生同唱《朋友》(播放《朋友》的音乐)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 篇6

第一单元 做一个高尚的人 第一课 诚信为本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做一个高尚的人》之《诚信为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诚信的内涵,懂得说话诚实、待人真诚、信守诺言是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懂得与文本对话,与同学交流,能辨析事理。

3、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诚信是为人之本,启发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教学重、难点:明白诚信的内涵,懂得诚信是为人之本,做人要诚实守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资料,查找关于诚信的格言。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组织教学

二、体验心情,感知失信

1、小组交流:

如果你遇到下面的情况,你的心情会怎样?为什么?

(1)你和某人约好在一个地方见面,打算一起做一件事,可他却无 缘无故地迟到了半个小时。

(2)、你取得荣誉时,有人当面给你说好话,可背地却表示很瞧不起 你。

(3)、你买了一件非常喜欢的东西,可后来发现它是假货,而且质量 非常差。

2、集体交流反馈,教师相机点拨

3、案例评析,体会失信的危害

(1)课件出示: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资料

(2)思考评议:是什么害了这些孩子的健康?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三、揭题解题,感知诚信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说说:什么是诚信?

四、赏析评议,感悟诚信

1快速阅读《一诺千金》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教益?

2、读后交流:读了《一诺千金》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观赏《曾子杀猪》视频,讨论:曾子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集体反馈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五、拓展交流,内化诚信

你觉得怎样做才是诚信?请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

六、总结积累,升华诚信

1、教师小结:诚信是为人之本,个人要诚实守信,企业也要诚实守信。我们都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因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会使我们得到更多人的尊敬。

2、布置课后制作“我的诚信卡”,积累关于诚信的格言。

3、欣赏儿歌《我是诚实的小孩》

第二课 名誉无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名誉的内涵,懂得名誉无价。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懂得与文本对话,与同学交流,能辨析事理。3情感目标:使学生知道名誉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明白名誉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一、名誉是什么。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是什么意思?

1、为什么我们要爱惜名誉? 名誉对一个人或一个单位来讲很重要。

2、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是怎样爱惜名誉的呢?请大家阅读《无声的竞赛》。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一个人的名誉不仅仅代表着自己(是自尊、自爱、自强的表现),也代表着集体或国家,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惜自己名誉的人

五、爱惜名誉

1、交流周处的故事。

2、交流爱惜名誉的小故事或资料,并谈感想。

第三课 善良同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千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

2、能力:懂得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3、知识: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教学重点】 善良的内涵和要求 【教学难点】

与人为善要见诸行动。【教学方法】

情景分析探讨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法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收集有关善良的事例。

2. 准备课堂辩论活动、学生捐献爱心活动。3. 准备合作探究单。

(二)故事导入

出示视频材料:丛飞捐助山区失学孩子上学等事迹。师:丛飞的誓言和承诺反映了他是怎样的人?

(三)辩一辩:

正方:丛飞这种做法是值得的 反方:丛飞这种做法是不值得的

(四)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五)小组合作讨论。

第四课 做正直的人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优良品质。

2、知道正直的人要公正、坦率、敢于坚持正义,主持公道,敢于说真话。情感目标

1、体会正直是高尚的。

2、尊敬和爱戴正直的人。

3、愿意做一个正直的人。行为目标

1、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能坚持正确的言行,坦率地对不良现象提出批评。

2、做到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同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为人正直。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做一个正直人的愿望。用真实感人的事例激发人;用正反事例使学生学会选择。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谁看过电视剧《包青天》?谁知道为什么人们称包拯为包青天?

小结:包公是一个正直的人,无论是对亲人、还是对别人都是一视同仁,坦率公正,不徇私情。

三、联系实际 深化认识

1、其实,像这样的人是很多的,谁能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给大家听。

(学生通过自己交流收集资料,使学生感到,人们是崇尚正直的,并愿意以正直的人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小结: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离不开那些正直的人们,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2、不管是包公、还是朱德,我们都感到为人正直是不容易做到的。你说对吗?

(学生联系故事内容,弄清只有无私无畏,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斗争,不怕牺牲,才能做

到为人正直。)

3、正直是个人的品质,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这种正直的品格。请同学们听一段故事《五美元买来的楼》谈谈你的想法。

(无论何时,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保持做人的根本)

4、在我们少年儿童中,也有为人正直的问题。谁能说一说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学生在联系自己实际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化对道德观点的认识。)小结: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应当以正直无私的人为榜样,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做一个正直的人。同学之间相处,也要为人正直,敢于坚持公道。对的就支持,错的就反对。在评选三好学生、期末小组评定等项工作中,要实事求是,抱公正的态度。平时对同学要坦率,真诚,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同学的缺点错误能坦率地、真诚地提出批评,对自己的缺点也不遮掩,不做当人一面背人一面的事,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

5、有人说:“正直的人,总得罪人,会吃亏,不能适应社会,”你对此怎么看? 小结:正直的人,千古流芳,小人、伪君子遗臭万年。做人就要做正直的人。

四、运用观点 辨析练习

同学们通过学习,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请你运用今天学习的观点,说一说他们应当怎样做。

第二单元 地球在呻吟 第一课 地球村的人口重负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已不堪重负的原因,懂得把经济转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认清当前地球重负的紧迫形势与发展趋势,未雨绸缪,积极保护地球资源,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的形势。保证后代人的生存质量,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懂得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消除封建性的落后观念,做一个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排头兵。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地球不堪重负的严峻形势及其存在的根源。

2.难点:保护环境,反对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保证后代人的生存质量。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地球村的重负现象开启本课。人口的飞速增长,环境资源的消耗速度的提增,垃圾、污水和工业废料的数量持续增加,种种现象,使得地球不堪重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生存条件渐趋恶劣,生存质量日益降低,人类的健康,生命安全潜存危机。那么我们如何来扭转这些不良局势呢?

二、读文本,感知危机

(一)学生读文本

(二)自设问题,交流

(三)问题整合

三、问题情景

1.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历史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2.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与印度、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的对比,说明了什么,你从中有什么启示?

6.如何缓解中国的人口压力?

7.世界人口猛增对地球资源带来了哪些压力? 8.如何控制人口增长,有何历史意义?

四、分组讨论,明确道理(略)

五、总结:

1、学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启示?

2、学习本课后我们了解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及趋向,给地球带来的沉重负担,并对中国人口的问题有所认识,对世界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压力也有所了解,进一步懂得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长期性和艰巨性,自觉走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和后代人的生存质量和后代人的生存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作业:

写几条关于环境保护,缓解地球压力的宣传标语。

第二课 日益匮乏的资源

教学目标:

1.以石油为代表,了解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现状,感受人口增长对地球资源的巨大消耗,产生产生危机感和珍惜资源的情感。

2.知道地球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发和利用。

3.在活动中从搜集的材料和书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提高正确选择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

4.针对地球资源现状,提出自己的见解,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5.知道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要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面对人口数量增长带来的地球资源减少,产生珍惜资源的情感。环节一:新闻引发的思考 1.新闻评述引入

国家发改委宣布,将于3月20日凌晨起上调成品油零售价,汽柴油每吨均提高600元。具体到北京市场,93号汽油最高零售价每升上涨0.48元,每升售价8.33元,97号汽油则每升涨价0.51元,每升售价8.87元。这种上调幅度是实施新定价机制后,继2009年6月30日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2.咱们班有不少同学家里都有汽车,课前同学们已经和自己的家长进行了交流,简要了解了最近几年我国汽油价格上涨的变化,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做简要介绍。

3.学生出示统计图表进行介绍。(显示近几年汽油价格增长变化)

4.教师过渡:刚才xxx同学为我们做了近几年我国汽油价格增长的简要介绍,实际上不只是汽油价格上涨,柴油、航空煤油的价格都同时上涨。因为这些燃油都是由石油提炼出来的。(出示石油产品表)石油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根据这张图表,想一想石油价格的上涨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环节二:价格背后的秘密

1.教师过渡: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那石油价格今后还会继续上涨吗?为什么?

2.请同学们讨论。

3.预设:学生分析后得出:因为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石油价格今后还会继续上涨,当然汽油价格今后也还会继续上涨。

4.教师小结:所以能源危机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在书中出现,他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

5.预设:学生谈感想。(产生紧迫感和珍惜情感)

第四课 严重的环境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境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重点、难点:

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教材分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问题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这个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是依法保护环境的认知前提。生态平衡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危害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典型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下边用多媒体播放的A、B两组风光图片,哪一组是人工改造的?哪一组是天然的?

第三单元 让世界更美好

第一课 放飞和平鸽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查找资料,能够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维护和平方面发挥的作用。

2.知道为了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人们进行的不懈努力,体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3.珍惜和平的生活环境,热爱和平,愿意为和平做贡献。学习重点: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课前:

上网搜集有关联合国及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有关资料。课中:

一、自学交流一:联合国知识知多少

1.自学课本31页至32页内容,结合搜集材料,小组交流有关联合国知识(5分钟)

2、联合国知识知多少竞答活动:

学生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不会的问题老师进行提示。

二、自学交流二

1.阅读课本,结合课本图片内容回答:

(1)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2)中国是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受害国之一,也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主战场。我国向日本赠送“和平少女纪念像”表达了我国什么愿望?他有什么象征意义?

第二课 佩戴红十字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十字会的由来,认识红十字标志。

2、知道红十字开展的主要工作。

3、领悟红十字的精神,激发学生乐于参加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红十字标志,领悟红十字精神,了解红十字会开展的主要工作,激发学生乐于参加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情感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深入领悟红十字的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提纲,深入了解红十字

(1)了解红十字的由来。(2)了解并练习画出红十字的标志。(不止一种哦)(3)知道红十字标志的来历和这个标志的作用。(4)了解国际红十字运动、原则。(5)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天津红十字会开展的工作,自由结组选一个方面集中搜集信息。(6)回忆自己曾

参加过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总结感受。(7)理解红十字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电脑出示四川地震发生后各地区的红十字组织人们捐款捐物送往灾区的视频。

2、学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师导语,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救灾活动中看到的醒目标志,导入课题。电脑出示课题。

(二)你争我抢,汇报交流。

1、师导言:海爷爷听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红十字的知识,派天天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大家欢迎吗?(出示电脑图象。)

2、出示预习题:课前,我为同学们印发了预习提纲,请同学们认真熟悉教材,充分了解红十字的知识,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下面我们就向天天汇报汇报吧。

3、师引导先说说红十字的由来。

4、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红十字的知识。师引导答出红十字的多种标志、来历、作用,国际红十字运动、原则、精神等内容。其间穿插天天的考察题。师给予鼓励。

(三)分组合作,集中展示。

1、由天天引出对红十字工作的学习。

(四)总体感悟,情感升华。

1、畅谈感受。我想现在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第三课 走进联合国

一、视频导入(战争带来的痛苦)

1.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你有怎样的感受? 总结:战争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痛苦。

2.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

总结:面对着这让人震惊的数字,面对一个个撕心裂肺的悲惨场景,我们都在深深地呼唤:和平,我们需要和平,我们需要世界和平!(板书:世界和平)

3.一个国家的和平离不开为人民服务的警察、政府,但是要让各个国家和平相处,维护世界的和平,需要一个统一的世界性综合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出现。你知道这个伟大 的国际组织叫什么吗?(板书:联合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联合国,了解这一伟大的国际组织(板书:走进)

四、感情升华

1.朗读《联合国歌》歌词,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五、总结

我们一起走进联合国,初步了解了联合国,知道了联合国的神圣使命就是维护世界和平。让我们向全世界许下我们美好的心愿,愿和平鸽叼着橄榄枝在世界每一个角落,自由自在地飞翔。

六、布置作业

1.收集联合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2了解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产生及其职责。3.还有哪些国际组织?中国加入的国际组织有哪些。

第四课 相聚五环旗下 学习目标

1.知道奥运会是为和平、团结、友谊、公平、公正而举行的世界盛会。2.知道五环旗的意义。

3.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奥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主题歌,让心手相牵让鸽哨悠扬,让世界洒满和煦的阳光,让我们的笑容灿烂绽放!这,就是奥运精神,今天就让我们《相聚在五环旗下》,了解奥运文化,进一步感受奥运带给全世界人民的感动!

师:板书课题《相聚在五环旗下》

二、学习目标

1.知道奥运会是为和平、团结、友谊、公正而举行的世界盛会。2.知道五环旗的意义。

3.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过渡:

师:说到五环旗,你们对五环旗有哪些了解?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来回答这个问题。师:多么鲜艳的颜色啊,几乎每个国家的人都能从五环旗上发现和自己国家国旗相同的颜色。

过渡:五环旗就是奥运会旗,关于奥运会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三、我会读

1、快速阅读课文12、13页三分钟,在文章中画出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奥林匹克宗旨是什么?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标志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它的意义?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 篇7

《天有不测风云》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中的第二课。根据课程标准对本主题的阐述: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 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的精神的可贵, 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 形成相应的能力。这一课教材共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大自然的另一副面孔”“天灾之中有人祸”“天灾无情人有情”。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安排了“大自然的另一幅面孔”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视频资源及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故事, 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自然灾害就发生在身边, 它的危害不容忽视;意识到自然灾难的无情, 初步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行为与习惯: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 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3.知识与技能: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4.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活动, 意识到自然灾害的可怕,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 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对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通过电视、网络等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但自然灾害带给人类的经济、生活、生命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尚不清楚。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难点:自然灾害的种类。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 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况。并能选取自然灾害中的一种, 进行较为深入的资料搜集。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 (播放视频、图片) 欣赏美。

师: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春天, 百花争艳, 万紫千红;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 枫叶似火, 硕果累累;冬天, 白雪皑皑, 银装素裹。看着这些美景, 你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感受自然的美丽。]

2. 感受大自然的另一副面。

师:大自然并不总是风和日丽、和蔼可亲的。她常常会摆出另一副面孔, (课件播放部分自然灾害) 有时狂风大作, 巨浪滔天, 洪水泛滥;有时会吞噬人类的财产以及生命;有时疾病流行……看着这些, 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灾害很可怕的影像。]

二、教学活动一:感受地震

1. (播放地震视频)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地震在顷刻间使得一幢幢矗立的高楼夷为平地,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停止了呼吸……)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的不可抗拒性。]

2. 师:这个统计表记载了汶川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自己读一读。 (出示统计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切感受汶川大地震的危害深重, 感受到了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性、破坏性和毁灭性。]

[“感受地震”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 以地震这一自然灾害为核心, 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影像资料,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从而实现“以点带面” (“点”指地震, “面”指其余的自然灾害) 的课程设计思路, 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三、教学活动二:你知道吗?

1. 师:

伴随着人类的仅仅是地震这种破坏性大、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吗? (出示:历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记录的相关文字资料。) 从这些红色的数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自然灾害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这份资料认识到自然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 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它是不可抗拒的, 必须正确面对它, 了解它, 才能正确应对。]

2. 师:

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地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内, 依次派生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火灾五大类。 (课件出示自然灾害分类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脑海中初建自然灾害的分类概念。]

3. 师:

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自然灾害调查统计表, 分组交流。待会儿, 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在全班就你们印象深的自然灾害选择两三个在全班作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通过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的自主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真切感受这些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所造成的损失, 认识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 还培养了学生看新闻、搜集信息的学习习惯。]

4. 师点评。

(洪水、干旱、地震、火灾, 灾难无法抗拒, 家园瞬间被毁, 生命被无情地夺走。不论是哪种自然灾害都是让我们认识到其危害无穷。)

[“你知道吗”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的学习方式认识到自然灾害的种类之多, 危害之大, 从而意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自然过渡到教学活动三。]

三、教学活动三:减灾“我能行”

1.师:古往今来, 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此起彼伏, 连续不断。自然灾害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是人类难以避免的。千百年来, 世界各国一直在寻求防治自然灾害的方法, 居安思危, 防患未然, 尽量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设计意图:让学生齐读, 认识到防灾减灾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

2.师:看这份真实的报道: (指名读)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 桑枣中学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 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 全部冲到操场, 以班级为单位站好, 仅用时1分36秒。从11岁到15岁的学生, 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 老师们站在最外圈, 四周是教学楼。学生无一伤亡, 老师无一伤亡。桑枣中学的安全和叶校长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2005年开始, 桑枣中学的叶校长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桑枣中学的学生是按照平时学校要求的和他们已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

3.师:听了这份真实的报道, 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从中获得的启示, 认识到只有掌握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正确的方法才能将灾害降低到最小化。认识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4.师:由此可见, 面对天灾, 掌握自救的知识和方法是何等重要啊!因此, 了解一些地震自救方法是必需的, 快速浏览一下课本内容。 (学生读书上第48页的“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应变”文字资料) 如果现在地震, 结合我们所处的环境, 我们该怎么做? (指名说)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进行实地防震减灾演练, 既强化了学生防灾减灾的意识, 又锻炼了学生的自救能力。]

[“减灾我能行”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看汶川地震中一份真实的报道, 明白面对天灾掌握自救的知识和正确的自救方法是何等的重要, 并能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防震减灾演练, 让学生明确防灾减灾不是纸上谈兵, 而应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

四、教学总结: (课件出示) “正确面对, 防灾减灾, 从我做起” (齐读)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 篇8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思维可视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20-2一、引言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与晨会、班队会等相比在诸多德育途径中居于特殊的、重要的地位,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以下简称“品社课”)却是这样的现状:公开课热热闹闹、常态课冷冷清清;教师教得无奈,学生学得无趣。通过品社课来促进学生心智模式的发展,形成做人的良好素养似乎已经成为了奢望。

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与学的模式,让品社学科的课堂摒弃枯燥、乏味、说教式的陈旧教学法,已成为我们迫不及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运用,尝试通过在教学目标的统领、学习方法的改变、评价方式的转向等方面的实践研究,让品社课真正成为学生良好品行形成的主要途径,成为学生思维能力持续提升的有效载体。

二、思维可视化技术概述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刘濯源教授着力于《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提出了“把教学关注点从‘知识转移到‘思维,从而持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效能的倍增”的理论。

所谓“思维可视化技术”,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通过图示技术(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图像、图示等)、生成图示的软件技术、图示的呈现、传播、存储、交互等一系列信息技术呈现出来。被可视的“思维”更易被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可见的“知识加工”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火把能够被充分地点燃起来。[1]

目前,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已有一定的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借鉴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其他学科的运用经验,在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的学科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学习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笔者尝试以小学高年级品社教材为例,对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做一探索。

三、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一)思维可视化,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清晰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分别列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个部分。笔者认为,三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结合、互为影响、共同提升的统一体,是整体存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之中。因此,教师只有全面地把握课程目标,才能使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学生发展的起点,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但是,品德与社会课程越推进到高年级,面对教材中出现的大量社会知识,一线老师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也就越容易出现偏差,一不小心就把品社课上成了知识型的社会课,忽视了品德学科的特性。合理运用思维可视化,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1.用思维导图统领全册目标,有利于整体把握教材的目标体系。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为例,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一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二是地球生病了,三是世界问题还不少,四是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纵观全册教材,每个单元都反映了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了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围绕这一单元主题,教材安排了3~5课,引导学生学习、研讨。本册教材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社会生活实际,努力“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2]笔者认为,为开展有效教学,教师在涉及每篇课文前应整体感知教材内容,明晰教学目标。而教师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便是熟悉教材体例的过程,也是熟悉编者编排意图的过程,更是整体研究教材、思考教学方法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六年级下册品社学科的三维目标便一目了然。教学中,我们还能通过信息技术的超链接展开全册教学内容和具体的三维目标。

2.用思维导图勾勒单元目标,有利于实现单元教学法,省时提效。再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为例。

如上图所示,我们在整合单元内容和目标后不难发现,这一单元的编排体例是并列的,实施教学时完全可以打破原有的编排顺序,整合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单元教学法。

本单元总目标为:简要了解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世界公民意识。教师根据总目标先确定单元三维目标,设计学生自学提纲。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单元内的4篇课文,再自主选择预习问题之一,画出解答问题的思维导图,然后组织课堂交流。本单元计划学时为8课时,经过整合后,实际4~5课时即可完成教学任务,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除此之外,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四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的第一、二、三单元,虽然单元主题不同,但目标指向是相同的,即培养走向世界的下一代。教师在吃透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也能运用思维可视化的技术,将教材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有效地把知识教学与品德教学融为一体。

(二)思维可视化,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开放

学生在品社课上的学法绝无定法,但贵在教师的教学得法。教师如果能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从一篇篇课文里挖掘出一个个符合学情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变成一步步可以操作的学法程序,就能将学生的知、情、意、行揉合于教与学之中,让学生学得更自如。

1.预习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学生学得更自主。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能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趣。当然,要想达到预期目标,教师要做到“三要”:预习目标要明确,特别是在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方面,定位要精准;预习指导要有效,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情,制定预习提纲;预习任务要具体,即任务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和可视化。

例如,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共有四篇课文:《跟着唐僧去西游》《金字塔下留个影》《奥林匹克的故乡》《我做志愿者》。笔者在第一课时设计的预习题为:1.通过电脑的百度、google等其他搜索引擎查找印度、埃及、希腊、澳大利亚、朝鲜、中国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并绘制方位图;2.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气候特征、风俗人情,选择其中的一个国家,根据预习所得绘制思维导图。为了保证预习的实效,笔者把授课地点放在电脑房,让学生上机预习,当堂完成预习任务并开展组内交流。整堂课中,思维导图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程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之一。

2.探究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学生学得更生动。目前,探究性学习已被品社课广泛地进行运用,但仍有不少教师简单地认为只要在课堂上采用讨论、辩论、表演等形式,便是探究性学习。于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学习成了表演,但学生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也就不可能形成探究能力。笔者认为,小学高年级的品社课只是探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通过图示的方法整理知识概念,加工教材信息,制定活动计划,在整理中产生问题,学习思考,设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才是真正的探究性学习。

(三)思维可视化,让课堂的实效更彰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时,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的传递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就不会有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性。在品社课上引入思维可视化的技术,将大大提高品社课的课堂实效性。[3]

1.思辨时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品社课堂的生命力借助于对话,植根于思辨。但对话式的思辨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能先让学生根据思辨的中心内容画出思维导图,教师就能发现每个学生的思考过程,然后有选择地进行对话式交流,课堂的效果会更佳。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网络连接你我他》,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造成不良影响或侵害,而后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教学时切忌简单说教,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自悟,才能达到自省与自醒。教学中可以以“我看电脑热”为中心议题,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交流思维过程,从中有效地辨析网络的“利”与“弊”。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有效的引导,明确正确的做法。如图所示,教师做适当引导后,学生可以只完成图中的空白处,也可以重新思考、罗列利与弊的表象。

2.评价时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学生的发展更多元。众所周知,一线教师在品社课堂的评价语往往极其简单教条,针对性不强,个性化很弱。而学期结束时,“试卷+印象”便是品社课的任课教师给学生成绩的依据。而笔者却认为,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一个结论,它应该是双向的,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老师;它应该是多向的,师生间,生生间,家长也可参与。品社学科中,评价对于促进课堂的实效及学生的发展,作用尤为重要。因为评价本身就是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学生在评价中享受,在评价中痛苦,在评价中反省,也就是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会慢慢成长,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正是品德与社会学科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六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我的这六年》,实施教学的前一周,笔者就布置学生做准备:以“我的成长记录”为话题,收集六年中代表性的照片或故事,绘出一棵成长树。话题是树的主干,照片或故事是片片树叶,每张照片或故事边都伸展出枝桠,那是自评、互评的空间。那一周,教师四周贴满了学生自绘的,别具风格的“成长树”,老师、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可以在树上点评或留言。即将离别的师生是多么珍惜这样的机会,他们在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的同时,情感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净化。

四、结束语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鲁塔戈拉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4]笔者认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提高道德辨析能力、情感生成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心智模式发展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濯源.聚焦思维可视化,找到减负增效的新支点[N].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2013(06).

[2]鲁洁.品德与社会教师用书六年级下册[G].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3]马乃根,丛立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建议[J/OL].凤凰教育网,2009.

上一篇:童年?北京作文下一篇:外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