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合作教育小结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产学合作教育小结(共8篇)

产学合作教育小结 篇1

这是我步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园后的第一个暑假,可谓过得是既忙碌又精彩,学校开展的产学合作教育让我拥有了一个如此充实的暑期。从产学合作教育一开始我就很激动,也很认真。抱着满腔的热情和好奇,认真地去对待,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平时都是抱着课本,念着理论,难得有六个星期可以亲手实践操作,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之中。所以我很珍惜这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我们提供的机会,自始至终,我都坚持做到最好。

由于我现在还在读大一的缘故,专业课程的熟悉程度还不深,经验也不够,所以,这次产学合作,我决定:选择了一个不在我专业范围内的工作职位进行时间学习,主要的目的是:尝试着体验工作生活,增加工作经验和磨练自身意志。等我完成了大二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对电子专业有了一定深厚的知识基础,再选择一个属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工作,积累电子专业的实践经验。因此,我通过我母亲的推荐,来到了上海洋帆帐篷有限公司中的技术科,进行这次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学习。

暑假去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母亲介绍了王经理给我做工作指导,让我跟着王经理好好学习,于是我为期六个星期的产学合作教育就这样正式的开始了。王经理是技术科的技术总监,他是一个很和善,做事细致,又有经验的人,在帐篷制作技术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对我也是关怀备至。王经理在了解了我产学合作的目的后,为我安排了六周的实习计划,第一周学习“撑蓬”,第二至四周学习“剪裁”,第五周学习“缝纫”,第六周学习“打版”和“制图”,这五个步骤是帐篷制造中最基本的流水过程。

王经理给我上的第一课是介绍上海洋帆帐篷有限公司的历史和特色,让我对这个公司的产品,经销范围有了一定的认识。上海洋帆有限公司始建于八十年代初期,是专业的帐篷生产厂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工厂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拥有1320名员工,48条流水线,占地98亩。公司目前采取总经理负责制,下属9个部门。公司每年生产的千余套样品,深得客户的赞誉,多数帐篷在国际展销会上获得好评。2004年在德国展销会上为荷兰PCM公司制作的球形野营帐篷,成为整个展销会的亮点,让同时在展销会上展出的韩国制作的球形野营帐篷黯然失色,为中国人增光。而且,上海洋帆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在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良好的口碑信誉。

在上海洋帆有限公司的技术科里工作的第一周,我几乎都是在技术科的撑篷区里度过的。在这里,我认识了周师傅和小黑师兄,他们都是很健谈,又勤劳的人,和他们一起工作感觉十分愉快。周师傅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帐篷支撑结构的原理,无论是什么型号,样式的帐篷,基本结果都是由3根支撑条作为支架支撑起来的,这样的结构简单又坚固。而小黑师兄则教会了我如何熟练而又迅速地支撑起个帐篷,在安装帐篷的支撑条时,因先安装中心支撑条,再安装侧支撑条,并按照支撑条的颜色安装到相应的位置。在这第一周,我见识了形形色色,各式各异的野营帐篷,有的像热气球那么大,需要10几个人一起同时撑才能完成;有的又只有单人床那么小,我一个人就轻松搞定了。我的勤奋好学得到了周师傅和小黑师兄的肯定,这令我信心倍增,干劲十足。一周下来,我已经学会了如何支撑起50余种帐篷的步骤和技巧,收益非凡啊!

第二周,我被王经理指派到了剪裁区进行实践学习,这里是我学习到知识最多的部门。剪裁区的负责人是一位姓姚的阿姨,她让直呼她为姚阿姨就行,这让我感觉和亲切。在剪裁区,姚阿姨手把手地教我剪裁要领和技巧,我在她的细心教导中领悟到剪裁也是门很有深度的技术活。姚阿姨对我教导道: 对于样品: 按工艺核对样板编号和面料,将样板按照工艺上剪裁颜色分类要求分好清点样板总数。首件样板的划片直接划在画料上(棉布除外)并注明片子的名称。3 注意样板的正反面和样板的尺寸,特别是缩小版。4 一边划片一边核对大货画料,要尽早发现问题。5 丝网正确位置在工艺上做好标记。面料如果是尼龙料,必须划一片剪一片,防止面料涨缩。首样剪裁完成后,核对片数,首件面料上扎好标记,注明令号,面料规格,且将面料片整理串好放回面料制定区域,首件正确面料每样按门幅留300m做留样。8 电脑版的操作也按照以上7点,样板剪裁结束后,折叠保存存档,方便和大货样板作比较。对于大货生产:

(1)准备工作(2)划片(3)摊料(4)剪裁(5)编号(6)分包 一 准备工作: 卸料时候,每卷量好门幅,写在单子上,有问题及时上报。2 按工艺与首件报告,检查首样时分好的样板。任务单,工艺单,样板编号,面料规格核对后,才可以摊料。二 划片: 审核样板,确认所有样板是否正面向上或正反各一,特别注意:样板上标明尺寸的,样板按比例缩小的以及包头布,细带子等各n块的数量。面料拉1至2卷看布边的松紧,根据面料和样板的宽度,最大可能将门幅利用足。划片样板丝流一定要考虑实际的缝制效果,也要考虑到面料的节省,两者相冲突时,及时汇报。面料为尼龙时,必须根据尼龙的涨缩来收放样板。划片时,打裁片必须标注名称,按工艺正确表明,做好明显的标记。在省料和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排片,涂层面料有空位的地方,全部划细带子,并且有空位最好留整以备后用,拉攀,包头,细带子以及外袋等尽量排在最后面,尽量利用零料。片子划好后平放,检查以次,核对无误后,在片面的反面写好正摊或反摊,令号名称,单耗长度且签名。三 摊料: 根据工艺单,面料样片核对正确,方能摊料。2 在一起分包的时候,根据颜色差异分包。做好插片记号,注意如门襟,管道之类比大片长的一定要插片到位。正确做好摊片记录,测好码数,在摊片过程中,发现码数有问题,及时汇报。5 摊料的时候要注意面料表面的质量。PVC摊料是,一般不超过35层,厚层不超过25层。摊料到最后几层,尽量摊小卷余料,只留几小卷做换片,面料摊好后,把零料和余料整理好,表明令号,规格和大致数量,转交给换片负责人。四 剪裁: 覆盖样品核对样片适否与该版令号,面料完全一致。2 查看两边针洞,摊片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开头前检查插头,电刀,电线是否损坏,如有问题,上报维修。透气料不允许换新片刀,以免损坏材料,PE层数少的,不可换新片刀,易断不安全,开刀时必须戴好安全手套,保证安全。开刀时,遇到打皱时,一定要拉平,修齐,按照划线直线,不可弯曲。沙网要打三角刀眼,0.5至0.6mm大小,一般刀眼直开,大小在0.4至0.6mm之间,一般在全部刀眼开好后,检查一边是否有遗漏。7 剪裁时候打洞,打洞的部位要标识清楚。五 编号: 摊白色料,PE,透气不需要编号,根据需要10件或20件夹绳子,摊满额定数量,必须两人一起核对总片数。透气面料有严重色差的,也必须编号,编号编写在纸上,贴在布上,线色涤纶料和尼龙料必须采用贴纸这个方法,编号没有特殊情况用铅笔写。2 编号字迹清晰。编号时,必须按整数上叠,方便核对。六 分包: 根据分厂要求,如果分厂没有提出要求的,根据实际情况,标明绑好。2 关于色差部分的分包,必须出示分扎的清单特殊标明在部组件转移单上。3 如果裁片有鸳鸯板的,必须在捆扎的条子上注明清楚。门襟,管道,门柱,细带子,拉攀,垫布,包头等小裁片必须捆扎得特别牢固。5 捆扎层数重量最多不能超过25kg。(PE,棉布不超过50kg)所有裁片的捆扎带上注明令号,第几台板,层数,名称和操作员工号。

在裁剪区的两周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工作的辛劳,操作的严谨,每一个环节都容许出错的工作气氛,剪裁区工人们在工作时的认真,专注的神情,是我在大学生活中,未看到过的。

之后的三周里,我分别又学习了如何“缝纫”,“打版”,“制图”。每一个环节都是我在学校中从未学习过的,但学起来去乐趣无穷。在工作之余,也认识了许多朋友,这让我感到十分满和快乐。

一转眼,六周的产学合作教育就临近尾声了,在实习工作的最后,由于我在各个部门的表现都很勤奋好学,所以,王经理对我的表现十分满意,很欢迎我下个假期再去他的技术科实习。说实话,工作的这六周,有时真的很辛苦,有几天累得全身酸痛,但辛苦归辛苦,我却乐在其中,与工作上的伙伴们一起分享我的哭与乐,我认为是一种享受!在第六周下班的时候,想到有好长一段时间都见不到那些相处了六周的工作同事们了,还真是有点舍不得,我答应他们:我会经常来公司里问候问候他们的。在我过去的二十年的生活中,所知所学大都来源于学校中老师所教的,书上所写的。在家中听的是父母的教诲,一切的一切全都建立在听和看的基础上。因此遇到事情问题时,靠的其实全都是父母给予的是非观,凭借的是他们讲述的经验知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经过这次产学合作教育,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父母并不是我天然的屏障,不是所有的一切只要有他们就可以解决的,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不是唯一可以藉以立足社会并且精彩生活下去的基础。我们今后会拥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我们所要走的道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踏实地去走。社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交大圈子,不是学好了书本上的那些死的知识理论便能在其中立足的,它靠的是你的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以及工作的能力。任何一份工作都是这样,他最需要的是能力与经验而不是那些死的知识理论。生活与理论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知识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有通过实践将之融入生活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我们也只有在这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进了社会也才会拥有与人竞争的资格,能力与本钱。因为社会更像是一个大熔炉一般,它会不断地磨练着你,从而来提高你的能力,使你变得更强可以更容易的适应于它。因此千淘万漉虽辛苦,但我也绝不放弃,要在这不断的磨炼中使自己变得更强。

产学合作教育小结 篇2

一、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起步晚, 差距大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 国内知名度高、科研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和重点工科高校, 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而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起步较晚, 与知名高校相比差距很大,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地方院校整体实力不强。它们大都成立时间较晚, 很多是由中专或专科院校合并或者升格而成, 其科研水平较低, 社会服务能力差, 在产学研方面先天不足;其次, 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差距越拉越大。有些地方院校漠视社会的实际需求, 为办学而办学, 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有的则为追求经济效益, 盲目扩大规模和提高办学层次, 忙于“批牌子”、“升格”, 缺少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有的未能很好地引导教师将研究兴趣与地方经济相结合, 导致企业对高校的科研成果不感兴趣, 失去了产学研合作的基础。

(二) 合作环境较差

资金问题始终困扰着产学研合作。地方院校一般处于经济不发达的中等城市, 再加上政策上的约束, 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 使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金不足, 缺乏中试基地, 企业缺乏科技与开发资金, 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因此, 拓宽产学研项目的资金来源是产学研合作发展过程中一个亚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不健全。高校对生产部门的产品、工艺、设备以及对市场需求缺乏了解, 科研针对性差、工程化的能力差, 因而大多只能产出“试验型”或“技术型”的成果, 与企业需要的“生产型”、“市场型”成果的要求存在着差异, 从而造成技术供给与需求的脱节。

(三) 运行机制不健全

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基础, 由于我国的科研、生产体制分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 部门之间各白为政, 科技计划名目繁多, 相互重复, 科研人员流动难的间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造成科技与经济的脱节。

产学研合作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市场交易行为, 讲究信用是产学研各方形成良性互动的基础。由于产学研三方在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 以及各自对利益分配的认识不同, 而产生价值认识上不平衡。目前, 产学研合作中, 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归属和技术价值确定的问题, 很难以法律的形式来保障双方的权益, 如成果价值不易确定, 实施成果转化难以操作, 转让关系不够彻底, 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监督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这些都严重地影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功能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很好地注意了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 加强了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合作, 弥补了学校教育功能的不足, 将学校与产业、科研单位有机结合起来, 利用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把以课堂传播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使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在与社会进行广泛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 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的舞台

通过学校系统的理论教学, 学生获得了较高的理论水平与扎实的专业功底。产学研合作教育使学生找到了能充分施展自己才华、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的舞台,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使人才培养处于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

产学研合作教育通过学生的顶岗劳动, 在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的同时, 还要完成企业交给的生产性工作任务和参与一定的科研、工程项目, 切实做到了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将培养人才和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统一于一个过程之中。充分发挥了学校与产业、科研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边学习边实践, 增长了知识, 培养了才干, 提高了能力。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的协调培养下, 学生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行为素质都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和培养。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运作思路

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中, 实践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经过国外一百多年和国内十余年的探索, 结合当前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来看, 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必然趋势, 它是完善学校教育功能十分有效的手段。为此提出如下运作思路:

(一) 更新教育观念,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现代工程师的培养必须更多关注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 实现科技和人文的有机融合。产品要更多地体现文化、时尚与品牌, 这就需要对工科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与艺术熏陶, 市场需要具有综合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

(二) 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新平台

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以适应市场的知识体系来进行教学是与市场融合的必然趋势。学校与企业要相互信任, 加强沟通与交流。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是合作, “诚信”是产学研合作的基础, “互惠”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 “合作”是产学研的真正源头。学校成为企业的产品开发与技术研究中心。同时, 学校可以树立自己的品牌, 把教学融合在品牌运作中, 使培养的学生打上自己的品牌烙印, 从而构造了以市场为中心, 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新平台。

(三) 零距离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我们在调研与企业科技合作过程中发现企业是很务实的, 他们需要“下得去, 留得住, 用得上”的技术、管理与贸易型人才。因此, 高校需增加教学计划的弹性, 适度减少必修课的比重, 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 创造条件实行导师制。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 注意学科结构的合理化问题, 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能力、理想、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以及社会需求, 有计划地自主选择各门课程,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展其个性和特长。

(四) 利用第二课堂, 加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据测算, 一年中, 学生在校时间不到200天, 双休日和寒暑假有160多天。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这近半年时间作为第二课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高校应对进人专业学习的高年级学生, 采用“导师制”, 加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动员学生参与到产学研合作课题中来, 一方面可以解决教师在科研开发中的人手不够间题, 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工程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感受到市场的残酷性, 领悟到市场的挑战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为学风建设注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蒋菲.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 2006 (5) .

[2]王锋, 颜弘.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创业, 2007 (3) .

产学合作推动创新教育发展 篇3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教育的一些认识或想法。

吴毅文:我的受教育经历比较丰富:从小在香港长大,就读于香港的学校;后来去了新加坡读书;高中毕业后去加拿大读大学。

在加拿大读书期间,是我开拓思维的非常关键的时期。我把在香港、新加坡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在加拿大的中国人,和他们的交流较多。我会把自己的很多想法与他人分享,因为我觉得分享是一种良性循环,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后来我发现,这样的确对一些朋友有所帮助,也增加了我的自信心。从那时起,我开始做电台DJ,也开始接触商业活动,包括拉赞助、做销售等。我发现,必须要储备很多材料,积累一些东西,思考每一件事的好处与坏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情,深入研究每一个议题,才能做好功课。同时,也要学会选择,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大学毕业之后,我就职于友邦保险集团,参加了培训。我非常喜欢培训,因为培训可以让人们将自己的想法和产品传递给别人,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事情。除此之外,我做过创意、营销、管理等。在国外公司工作的经历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经验。2003年,因为百事可乐公司九星传奇项目,我踏进了清华大学的校门。我非常喜欢清华大学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内心非常平静,且有无限的遐想空间。我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除了拓宽人脉,还得到了很多启发。同时,我觉得可以挑战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导师。因此,我去了北京的十几所大学授课,讲授一些有关营销、品牌推广和创意开发的案例。在此期间,也有很多学生加入百事可乐公司,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我认为,去大学授课比做生意更有成就感。因此,我从2003年开始坚持在大学授课,直到现在。目前,我的团队在和加拿大的温莎大学洽谈合作,设立影视MBA和EMBA课程,让上海大学成为一个影视基地。我也会引进影视艺人资源、筹集资金,进行更多的研究,让中国的影视圈发展得更加稳健。

二、在教育实践中促进产学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具体谈一谈您在教育领域的工作。

吴毅文:我个人对于教育的观点可能和很多人不一样。我认为,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教育应该是学生将来能够实践、用得着的东西。尤其是本科生和MBA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机会与社会人士接触。而我刚好在扮演着此类社会人士的角色,我很乐意与学生分享自己20多年的工作经验。目前,我在上海大学授课,课堂里面不只有中国学生,还有外国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我既要按照自己的风格,又要考虑学生的资历,尽量讲授符合他们需要的、贴合他们经验的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在大学里面与一些领导合作,创立了“三I项目”(Idea,Innovation,Incubator),希望通过有创意的想法和方案,用孵化器做一个商业模式,利用我们的社会资源帮助攻读MBA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这是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项目,我的很多企业家朋友也非常支持这个项目,因此,我们目前在努力地搭建孵化器平台,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让那些受到帮助的人去帮助更多志同道合的有为之士,并借由这种方式,将我们的经验传递下去。

三、新型师徒关系推动创造力培养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结合自己从事的创意产业,谈一谈您是怎样理解教育与创造力的?

吴毅文:我把教育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全民教育,二是培训,三是我现在正在从事的一种带有教练性质的教育。我认为,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太宽泛的教育,会给人带来压抑感,而教练式教学是一件互动性很强的事情。我是一名运动员,一直非常向往教练与徒弟之间良好的师徒关系,因此,我试图在教育领域与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师徒关系。这里的教练是指学生的终身导师,能够为学生进行长久的指引,学生会非常感激这样的教师。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就是用这种方式教了很多徒弟。我会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实践等方面给予建议。看着他们成长,我有很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种教练式教育是我一直在研究并试图推广的教育方式。新加坡有一种非常好的项目式教育方式,在我看来,它也是教练式教育的一种类型。项目式教育需要项目领导、项目成员、项目导师共同协作。在教学过程中,导师会通过工作室、课堂等方式启发学生,使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在课堂上,我会注意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在课堂结束后,我倾听他们的意见,以更好地指导年轻人。

关于创新与创造力,我觉得,自己准备课程、分享经验的过程就是创造课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大部分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单就创意方法来说,就可能有1000~2000种。创意的基础是了解问题,制订解决方案,之后,还要继续推动施行方案。当我用自己的创意帮助很多企业解决问题,或者看到团队用创造力解决公司难题的时候,我会感到非常开心。创造力的发挥需要人们具备魄力、主动性和严谨的思考:首先要清楚因什么而创造;其次要知道创造什么;再次要了解周边的资源,包括在哪里创造,由谁来创造等。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之后,才能将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举个例子。我打造百事音乐风云榜是基于百事可乐公司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同质化、来自可口可乐公司的激烈竞争等,我们必须去挖掘和塑造百事可乐的特色来突破重围。在我打造百事音乐风云榜时,遇到了很多反对意见,比如资金投入过多等。后来,各种顾虑逐步被打消。与合作方沟通,让其接纳百事音乐风云榜;打造百事可乐新品牌,并让消费者熟知;提升百事可乐的销量与收益等。整个过程都需要创造力。从之后两三年的业绩中可以看出,百事音乐风云榜的创意给百事可乐公司带来了很好的销量。后来,基于经验的积累和对市场环境的严密思考,我做了一些针对女性消费者的生意,涉及餐饮、美甲、钻石等行业。台湾有一家诚品书店,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书籍,还提供音乐、咖啡、蛋糕等产品和服务。我想,大陆也可以参考这样的模式,消费者在看钻石的同时,可以美甲、饮食等。创新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从环境中获取资料,形成策略,之后发挥创造力,直到成功为止。我常秉持的理念是先停下来,再去思考,接着是做计划,最后是实行。这四步做好之后,还要做市场调研,不断改善,反思总结。在这之后,还要再停下来,再思考,再计划,再实行,再改善。经过三四次这样的过程之后,就好像沿着楼梯不断向上攀爬一样,你会发现,你因自己周密的思考而创造出新的境界。

四、创造力培养关键在于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吴毅文:我认为,创造力的培养应该从中学阶段开始,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其学会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参照新加坡项目式教学的方式,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我主张在大学本科阶段,应该让学生与社会有一定程度的接触,比如香港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有一年的时间是用来实习的。教育部门和大学应该邀请更多的社会人士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教授也应该和社会人士多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使学生能够帮助企业做一些项目。此外,大学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案例研究的机会,如MBA学生应更多地了解管理案例。

创新、创意和创造力的发挥需要团队的努力,中国的教育要更加灵活,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懂得思考、判断、制定策略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世界教育信息》:您现在兼任企业家。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您是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创造力的?

吴毅文:首先,看应聘者在学生时代或其他时期有没有创造过一些东西,做过一些事;其次,看应聘者的言行举止是否够主动,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创造者的潜力;再次,看应聘者的态度,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态度端正。我希望看到应聘者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新的东西,或者能够指出企业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解决方法。这就是我在面试时希望听到的内容。

产学合作教育小结 篇4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关系到我们学院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本学期,迎评创建工作在学院的整体部署下全面启动。我们处室将在学院“发展中求稳定”基本工作思路的指导下,以“评估”为抓手,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吴健雄博士“唯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科学献身精神”,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更要统一思想、团结一致,为学院迎评创建工作贡献力量。

一.完善课题管理工作

“评估”指标中明确要求学校要有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或地市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必查材料中要有教师科研(含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及获奖情况一览表,即对学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进行全面检查。为此,我们要做好计划,扎实过程管理,确保达到指标要求,有可能的情况下力争超过指标要求。

(1)所有“十五”课题全部结题。九月底,邀请教培研中心教科室有关老师来校完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等三个 “十五”课题的结题工作,修改完成课题报告,总结所有课题研究资料和成果。十一月底,邀请中牟县教体局及有关领导来院验收省教改实验课题、郑州市“十五”重点课题《积件的网络实践》、郑州市“十五”重点课题《双元制模式的实践研究》、郑州市“十五”规划课题《培养中职生团队精神的对策研究》,完成每个课题的结题报告,整理所有资料和成果,总结各自的特色和亮点。这里,《积件》课题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结题阶段的任务最重,我们要抓住重点、抓紧时间、落实到人,做好学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成果总结工作,写好结题报告,争取顺利结题;《双元制》课题重点做好自编教材整理及各专业双元制试点经验总结工作,争取出亮出彩;《团队精神》课题重点做好活动、学生等个案修订整理工作,争取体现特色。

(2)现有课题严格管理。九月底,完成学院新立项的郑州市“十五”滚动课题《课堂中英语交际能力与综合性学习策略的研究》、《教师信息素养的校本培训研究》的开题工作,并对两个课题的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十五”课题的规范进行。九月底,完成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对此课题,参照“十五”课题进行管理。

(3)做好“十一·五”等新一轮课题的申报准备工作。按照惯例,09年的上半年将进行“十一·五”、高等教育等一系列课题的申报工作,要想取得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首要任务是申报立项课题,鉴于申报有时间限制,因此要早做

准备。我们已在上学期末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课题申报、研究方面的培训,本学期我们将重点联系一些系、部、教研室,辅导他们作好申报准备工作,一旦时机到来及时申报,争取提高立项的成功率。

(4)争取科技课题的立项,提高科技开发类课题的比例。以往我们立项的课题都是教育科研课题,但是“评估”工作对科技开发课题的要求同样也很高,我们计划与科技局及经贸委下属产学研办公室联系,申报他们管理的课题,争取科研经费,提高科技开发类课题在学院课题中的比例。

(5)建立院、系科研课题两级管理体制。明确产学研发处和各系部在课题研究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分工合作,对各级各类课题进行二级管理。

二.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化

(1)修订具体科研管理规章制度。11年1月,我们初步制订了学院科研项目、经费、学术活动、成果、专利等管理的专门制度文件,11年3月,我们又在各系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本学期我们准备再作进一步修订,再次提交学院讨论实施。

(2)制订院、系两级产学研工作条例。产学研工作实施两级管理,不仅对课题管理明确院、系两级职责,对产学研工作也要明确院、系两级职责。

(3)修订教师科研工作考核条例。对教师科研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优秀的给予奖励,对落后的给予批评,关注和激励教师的专业成长。

(4)召开全院科研工作会议。在学期中期召开由各系、部、教研室等相关人员参加的全院科研工作会议,讨论审议各种科研制度文件、教师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条例、院系产学研工作二级管理条例等,统一思想、加快步伐,开拓我院科研工作新局面。

三.加快开发产学研项目

(1)在上学期对各系部、教师产学研能力调查形成的调查报告基础上,写成对外宣传材料。

(2)以对外寄送材料或走访企业等形式宣传我院,完善和更新产学研发处网页,加大对外宣传的广度。

(3)争取在与企业联合培训、产品开发等方面搞产学研合作。争取每个系有一个项目。

四.挖掘、确定我院特色或创新项目。“评估”指标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十分高,没有这部分则不得评为优秀。因此,我们要总结以前办学的经验,寻找可

以挖掘为特色的内容,制定方案,研究、实施,创出我们自己的特色来。

五.做好其他常规工作

(1)编辑出版《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5、6、7、8期。《院报》每月一期,稿件来自学校众多教师,前面四期都基本做到无差错,力争后面四期做得更好。

(2)做好论文征集、科研成果登记、科研资料发放等工作。

每一学期都有若干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奖活动,为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我们将认真做好这些论文评奖的组织工作,及时将征集通知发布出去,做好参评论文的指导工作,争取提高获奖率。同时做好教师科研成果的登记工作,学期末及时做好奖励的计算和发放工作。还要做好科研杂志、资料的发放工作,及时将上级部门发放的杂志等及时分发到有关处室、系部、教研室,提供给大家平时参考。

(3)做好各种上级要求的资料报送工作。

(4)做好处室网页更新工作,加强处室对外宣传。

(5)认真做好院领导交给的其他任务。

工商管理系

产学合作教育小结 篇5

盖雪峰(江苏省锡山职业教育中心校 214191)

[摘 要]:本文诠释了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于我校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对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依托我镇的乡镇企业提升产学合作层次,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产学合作教育所作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 键 词]:产学合作教育 职业学校 实践研究

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表明,职业技术教育是与经济建设结合更为密切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也规约了职业技术人才仅依靠学校的条件难以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必须与社会紧密结合。

一、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早在19世纪末,列宁就指出:“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者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这一论断已被20世纪的社会现实所验证。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使德国从废墟中崛起,使日本从低谷中起飞,使美国成为经济发达国家,也使世界其他各国更清醒地认识到产学结合的必要性。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强与相关企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在200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周济充分肯定了2003年“大力推动订单培养、产学结合,促进了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并强调要进一步搞好产学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因为“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而职业教育只有通过产学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将学校和企业两者结合起来有它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以产学合作教育形式发 展职业教育,能更有效地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并能更进一步促进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产学合作教育对于职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证,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

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虽然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有的可以在校内完成,但是,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与企业生产第一线实际工作环境相比,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无法替代性,主要表现在数控生产第一线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复杂性。以培养数控生产一线实际工作岗位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育,如果只有校内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下的实践活动,没有在企业生产工作岗位的经历,缺少企业真实的环境、先进设备、技术应用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的全真的氛围与条件,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是相当困难的,而且是难以真正实现的。

二、产学合作教育的可行性

目前我们无锡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需要的技术工人日夜增多。07年4月2号《江南晚报》上刊登了一则新闻:在锡山经济开发区一名站机床的齿轮加工专业人员月收入高达四五千元,还有出国参加技能培训的机会,但在招聘会上仍是“有场无市”几乎没人应聘。一些用人单位为了求得能动手的机械加工专业人才,不惜花钱通过猪头到外地挖人才。

这则消息充分说明了企业急需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产学合作教育,共同培养并为企业输送人才,既是学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突出实践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落实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一种有效探索,更是双方的共识和共同的利益之所在。

我校早在97年就依托我镇机械加工基地的优势,开展了与企业产学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为适应造船工业生产、研制的需要,与海联公司以产学合作方式共同培养了36名焊接专业的学生。整个产学合作教育过程都是在海联公司的生产第一线进行的。学生以顶岗方式进行学习和“工作”——海联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直接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工艺知识的学习和岗位技能训练,学生的学习和能力提高过程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为期一年的产学合作培养,不仅有效提高了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直接接受企业真实工程环境的熏陶并融入了企业,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取得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满意”的效果,该36名学生中有25人毕业后被海联公司录用。成功的产学合作实践,奠定了实施 产学合作的良好基础,为学校与企业进一步实施产学合作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产学结合过程的主要步骤

产学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即利用学校与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在每个阶段各有重点,随着重点的转移而实现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以此为据,我们将产学结合过程分为以下五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明确并分解目标。职校产学结合应根据各个企业的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并按时间分解为年度目标、学期目标、月份目标。再将目标尽可能地转化成一项项具体的活动任务,并使之序列化。为了确保达标,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对不同的学生最好提出不同的指标和要求。

第二步,学习专业理论。职业学校的产学结合是一项教育改革。我们应根据企业的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使学生学习贴进企业文化的课程。理论学习除了能初步让学生了解即将进行的产学结合过程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去研究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问题。有效的理论学习不是如何的系统、完善、富于逻辑,而是应该以够用为原则,讲清原理,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前期的准备、铺垫工作。目前我们所用的课程体系,绝大多数是想把学生培养成“通才”而不是“专才”。产学结合的教育应将学生培养成生产一线实际工作岗位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通才”。

第三步,聘请企业的业务领导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或教师)为学生示范。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获得知识,通过模仿使知识内化并外化为技能。掌握最新工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并在教育态度、教学能力、操作的基本功方面都能起到榜样的作用。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操作项目可以让学生先行“试误”,当他们受挫时,便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培的效果。

第四步,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模拟练习,练好基本功。企业的业务领导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或教师)巡视作业现场,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错误动作的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工艺技术的作业要领,形成技能技巧。对操作故障、废品的产生、工具和设备的损坏做出理论分析,结合进行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纪律性。同时,记录学生的工时、产品数量和质量,通过阶段小结,表彰先进典型,形成激励机制。交流经验,总结教训,使全体学生受 益。

第五步,上岗操作。在企业中岗位要相对稳定,最好能定期进行轮换,培养学生跨岗位的工作能力。但是,轮换不宜频繁,反之会使学生哪个岗位也不能胜任。上岗操作要学生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工作单位的生产任务和管理实际,熟悉工作单位的全部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的种类及其技术规格、劳动组织形式和岗位职责规章,学习新设备的操作技能、多工序的综合操作技能并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养成独立完成生产任务、独立分析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保证毕业生上岗就能顶岗,实现零距离就业。

四、职校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

(一)建立专业顾问委员会,为产学合作教育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我校建立了以海联公司、长城机械厂、新麦公司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专业顾问委员会。各委员作为我校的兼职教师或客座讲师,为我校提供市场需求预测、人才需求信息和技术发展信息,直接或间接参与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指导我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教材的建设,为青年教师参加工厂实践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为改革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提供信息、资料等。此外,通过专业顾问委员会委员作用的发挥,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为学校和企业架起产学合作的桥梁,并为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二)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构建产学合作教育新模式

我校根据无锡的经济特点和现状,在专业顾问委员会的指导下,借鉴国外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经验。构建了:1.校内学习+定点企业实习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我校在02级机电专业中实行了这种教育模式即:“2(学校)+1(工厂)”。在04级中专班试点实施了“1.5(学校理论教学)+0.5(工厂实践学习)+ 0.5(企业理论教学)+0.5(企业顶岗实践)”的校企大循环教育模式。

2.专业教学+校内实训+理论教学+顶岗实习的“三明治” 教育模式,我校在04级电工电子专业中实行了这种教育模式即:1(学校理论教学)+0.5(校内实训基地实习)+0.5(学校理论教学)+1(工厂实践学习)

3.教育教学与实习实训交替进行的教育模式,即学生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同时交替进行,我校0541班50位学生和新麦公司合作尝试了这种教育模式即:每周3天学习+2天工作的校企产学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另外我校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的指导思想,开发出了新型的专业教学计划。新开发的教学计划,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双证制”和“多证书”的培养要求,由理论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两个平行的互为支撑的体系构成。每个体系分成若 干个模块。理论教学以学生够用为原则,职业技能训练占教学总周数的48%以上。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个环节的学习后,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应获得相应的各种技能证书。

(三)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基本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近几年来,我校聘请企业13名技术骨干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选派了11名老师参加了各种级别的技能培训。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初步建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在教学设备建设上,先后斥资几百万元,购置了先进的数控车、普车、机械零件室、PLC室、电子电工室等实习实训设备。为有效开展校内技能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设备的维护保养、各种功能的配置、设备使用与产品生产等过程中,产学合作教育的海联公司、新麦公司等企业给予了我学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教材建设上,我校先后编写了适合中专生使用的教材8本,在教材选用上基本实现了由学校根据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选择到为满足企业对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要求的转变。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体现专业教学改革,引入企业实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增强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综合性为特点的教材建设。

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新路势在必行,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结合”之模式是职教特色办学的内在要求,体现了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实行“产学结合”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近年来各地的实践证明,产学结合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一条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李进 《产学合作教育三题》,《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4期 [2]张 炼 陈琪琳 《寻找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突破口》,《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19期。

[3]张玉文 《 产教结合之路越走越宽》 《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14日第一版。

产学研合作协议 篇6

甲方:天津xxxxxxx公司

乙方:xxxx大学xxxxxx学院

根据“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和“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甲方与乙方经友好协商,就甲乙双方开展长期全面产学研合作,达成如下协议:

1、乙方向甲方开放相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优先向甲方转让科技成果,帮助甲方解决生产和技术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根据甲方需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四技”服务。

2、根据甲方企业发展的需要,对具有前瞻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甲、乙双方组成联合课题组进行研究攻关,联合申报各级政府的有关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3、在保障甲方生产有序进行的前提下,甲方依据相关计划安排,为乙方师生提供专业参观、实习、见习和科研试验的条件。乙方创造条件开设与甲方经营生产实际需要有关联的专业和专业方向。

4、乙方根据甲方需要,为甲方“订单式”定向培养本科生,学生在假期可到甲方实习,毕业后,甲方按择优录取的原则优先加以

录用。

5、甲乙双方本着人才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人才交流,甲方选派科技专家为乙方学生授课、指导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乙方选派科技专家帮助甲方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管理活动。

6、7、甲乙双方开展其他有利双方发展的交流活动。甲乙双方合作项目产生的一些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归甲乙双方共同所有,未经合作方明确书面许可,相关技术、产品和科研成果不得对第三方公布和转让。

8、本协议书有效期:自2xxx年x月至2xxx年x月,若有变动可由双方协商修订。

9、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7

1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引起教育界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它突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开辟了一条新的人才培养路径,培养出针对性强、适应性强的人才,对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进取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已成为高等教育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2 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现状

2.1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

2.1.1订单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依照用人单位人力资源计划,在与用人单位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结合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与用人单位签订“订单”,并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培养方案与计划,双方共同培养用人单位的预备“员工”,学生毕业时,经用人单位和学校考核合格后,用人单位依照“订单”吸收毕业生到其单位就业并签订就业协议。

2.1.2“X+Y”模式

“X+Y”培养模式,是将学生的培养计划分为在校理论学习和在企业顶岗实习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时间分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计。在正常情况下,学生首先是完成学校X学期的理论基础课程学习,然后再参与Y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工作。

2.1.3工学结合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是指学校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在学生教育期间内采用多次交替在校学习与校外工作两种培养方式,在完成学校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参加实践工作的时间、次数及频率,使学生不断循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在一起,从最大限度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2 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问题

2.2.1企业缺乏参与积极性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需要耗费巨大的人财物力代价,企业必须处理好庞大的支出和短期微小的成效的关系,与学校一同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且大批量学生参与生产实习会扰乱企业的正常运作,影响企业生产效益,再者,让学生顶岗实习风险较大。企业不仅要承担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意外的责任而且还要承担学生因错误操作造成的损失,企业对此心存畏惧。

2.2.2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的国情特色决定了离开或缺乏政府和领导机关的支持,产学研合作教育将很难开展。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导是合作教育不断朝纵深发展,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的动力源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缺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法律法规保障,以至于出现违约、安全事故等情况处理时无据可循;缺乏建立专门的合作教育管理协调机构,监督、调解企业学校双方利益;在激励机制上缺乏相应的体系,如给予人财物的支持或者相关优惠政策支持等。

2.2.3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不适应合作教育开展

学校仍难以彻底转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和单一化灌输式的象牙塔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也大多停留在专业考试成绩上 ; 部分老师专攻学术研究,缺乏企业实战经验,以至于讲授内容滞后或者与企业实际相脱离。教学计划时间安排较为短暂且经常和实习时间需求相冲突,导致实习的时间不够长,实习内容不够全面深入,实习效果因而降低。此外,随着每年课程课时的缩短再加上课外实践的时间,学校教师大多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干扰其常规教学课程内容安排,导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老师只能对理论基础知识轻描淡写,学生只是掌握一二,缺乏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寻求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企业方面上,学校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据了解高等学校一般情况下都坐等企业来校洽谈合作教育事宜,缺乏“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性。

3 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

3.1 政府层面

3.1.1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关于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容,只是零星分布在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条例中,如1992年的《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内容较为单薄,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因此,我国应通过立法,制定各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法规,完善合作教育有关法律法规,改变以往产学研合作教育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有规不依、执法不严,政策不配套的现象,从法律法规上确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地位、重要性及必要性,促进合作教育发展,使产学研合作教育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3.1.2建立管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专门机构

由于高校与企业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和任务,相互之间难以沟通协调,且目前大多数省市尚未建立起管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专门机构。我国应成立各级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专门机构,设置专项基金,明确并发挥好专门机构咨询、指导、扶持、决策、监督等作用,从真正意义上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

3.1.3 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激励机制及质量监督评估机制

政府下达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鼓励性指令任务,对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给予在财政、提职、奖励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激励机制,如允许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企业免交一定的税收,把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评选优秀学校、优秀老师的必要条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同学毕业后可缩短一定时间的试用期,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生活补贴等。此外,政府应协调好教育部门、产业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定期检查督促以保证产学研合作教育质量。

3.2 企业层面

3.2.1认识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期效益

产学研合作教育耗资巨大且没能在短期内达到预想效果,使企业参与积极性降低。面临这种情况,企业应用战略眼光看问题。领导人应克服片面追求任期内短期效应的急功近利行为,认识到合作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提升产品知名度及技术水平等长期发展利益。明确企业作为人才需求者和培养者的双重角色,强化企业对教育的责任意识,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局面。

3.2.2加强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微观管理与运行

实习期间,企业安排专职员工统一管理学生且为每位实习生安排专业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指导,实行双导师制,导师除了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外还得积极了解学生日常动态,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心得体会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各面内容,指导、敦促、检查学生撰写实习总结和毕业设计等,引导学生从“校园人”往“职场人”转变。

3.2.3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整个过程

合作教育前期,积极参与合作教育的专业没置、课程选择、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制定、教材编写等工作,从社会市场需求出发,为学校教育提出建议。在合作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细微管理,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问题。合作教育后期,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估,听取学校、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合作教育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3.3 学校层面

3.3.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实践

虽然我国已实施了系列教学改革,但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分数,轻技能的现象,大部分的教学模式仍以学生被动接收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机会很少,考核方法仍以理论笔试为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国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当务之急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加注重实践环节,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适销性”;杜绝迷信考试,将考试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认真研究、实验,完善考试内容和形式,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模式。

3.3.2大力培养“双师型”和兼职教师队伍

教师是合作教育的核心和主体。拥有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合作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素质优良、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开展高水平的合作教育事业,因此,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实践技能的一体化师资队伍,让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和生产一线,了解行业最新信息,增加实践经验。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教,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此外,应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兼职教师聘任机制,鼓励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合作教育,将实际操作技术带进课堂。

3.3.3挖掘学生参加合作教育的内动力

学生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参与者,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是做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关键之一。我国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较少考虑学生需求,导致大部分学生始终未成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参与者,有时由于学生过于被动而产生抵触情绪,大大影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4 结语

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入手,引申至学校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进而阐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原则、地位作用及基本模式等理论知识,分析了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几点对策与建议。一是针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尚未完善,法律保障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支持和引导,发挥好宏观调控职能,将政策、监管、立法、评估等工作做到位。二是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合作教育的动力不足等问题,高校应该积极深化与企业的对接,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同时,贴近企业需求,主动为企业培养、甄选人才提供帮助。企业应转变过去成本论、短期行为的想法,着眼于长远的人才的培养储备,积极寻求与高校合作,加大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关注与投入。三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给大学生创造了在高校求学期间进人企业从事具体岗位实践工作的机会平台,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竞争力,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积累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

摘要:针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问题为主轴线展开研究分析,并在文章后面提出应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意见,目的在于让更多读者更加全面整体的认识和了解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以使高校和企业间能站在互惠共赢的角度上,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调动参与积极性,已达到深入开展并推广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的。使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中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甚至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突破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政府,企业参与

参考文献

[1]王同旭,李玉.探研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实现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

[2]施菊华,陈卫.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下动力机制分析及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2(11).

[3]祝爱武.论高教强国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

产学合作教育小结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产学研合作 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谭界忠(1963- ),男,湖南株洲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与经济研究。(广西柳州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6年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高职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桂教科研(2006)26-221)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021-02

一、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发展必须构建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监控、保证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长期稳定开展的机制,使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在宏观上受到国家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约束而严格规范合作各方行为,在微观上明晰各方责权利,使合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是高职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行业)这三个社会属性不同、社会活动各异的子系统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要使三者建立并能够有效地维持合作与交流,不断将合作推入新的层次,就必须把握联系合作各方的根本因素,构建一个高效而有力的保障机制。

二、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虽然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是高职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行业)三方优势互补的自主行为,然而,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强有力的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仅靠高职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行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作为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领导者与倡导者、组织者与推动者、协调者与监督者,在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纽带和导向作用,尤其是在构建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中更是具有不可或缺的主导与支撑作用。与以转化科技成果为主要目标的普通高校产学研合作比较,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是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前者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往往在短期内就会产生直接的效益和影响,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容易受到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而后者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效益和影响往往是间接的,而且需要相对较长周期才能见效,加上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起步较晚,对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没有被社会所充分认识,难以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政府主导与支撑作用的缺失,致使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构建面临许多困境,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健全的组织协调保障体系。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涉及高职院校、企业(产业)和科研单位,因此,构建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组织协调保障体系,建立一个由教育、产业、科技等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基本前提。1992年4月,原国务院经贸办、原国家教委、中科院发起组织实施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是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的。因此,这里“产学研”中“学”的主体主要是普通本科院校。为加强健全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的组织领导机构,1994年6月,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财政部等部门共同成立了产学研结合领导协调小组,随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产学研结合领导协调小组,甚至出现省、部间联合成立产学研结合领导协调小组,如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产学研结合领导协调小组在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有关方针、政策、措施,确定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方向、目标和重点,协调产学研结合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个有力的组织协调保障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结合工作向前迈进。

与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的普通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比较,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还没有得到相关的产业、科技和财政等部门应有的重视,教育主管部门几乎是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唯一领导者和推动者,目前尚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保障体系。没有建立由相关部门联合的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领导协调小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和统筹安排,地方政府调控缺位,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行为短期化,甚至有些还是应景式临时组合。

2.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是隶属于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单位合作,涉及教育、产业(企业)、科研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为保障合作能够持续稳定开展,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从立法层面上明确各方职责,规范和协调各方关系,保护合作各方合法权益。虽然,国家和各地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开展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如《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但是现有政策法规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是:宏观政策提倡多,具体政策倾斜少,缺乏相应配套政策,尤其是针对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很少,不能满足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发展需求。所以,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环境还有待完善。

3.缺乏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体系。开展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瓶颈”,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体系是当前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经费投入责任不明确,从中央到省、市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只针对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的产学研合作设立了一些专项资助资金,但对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项资金,加上目前对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重要性的宣传不到位,社会对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认识不足,缺乏对产业部门参与合作相关激励政策,社会筹资渠道不畅,导致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三、强化政府主导与支撑作用,构建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

尽管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是来自市场的需要,但市场的人力资源配置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局域性,会导致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行为目标追求发散,出现市场低效区和失效区。在市场体系本身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发挥的效用范围还较狭窄,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有限,市场本身不能保证造就一个有利于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市场结构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因此,必须通过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政策导向和支撑作用。

国内外的实践充分证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是构建强有力的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的关键。例如,美国1976年的《高等教育法》独立设立了合作教育基金,通过法律条文为产学研合作建立了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德国和英国政府则通过对合作企业分别免交部分国税和教育税,建立产学研合作激励保障机制。政府的强力介入形成了完善的保障机制,使这些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效仿的典范。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高职院校,其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政策、财政支持和协调。因此,构建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与支撑作用。

1.加强舆论宣传导向。我国高职教育近几年尽管发展迅猛,但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仍处于弱势地位,社会认可度还不高,对企业(行业)吸引力和影响力还十分有限。尤其是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教育思想观念成为建立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的重大障碍。有些人将“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市场”误读为“职业教育市场化”,将“市场导向”混淆为“市场化”,导致产业部门甚至包括一些高职院校自身将开展产学研合作仅仅看做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的一种手段,从而漠视了对企业的服务意识。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发挥宣传职能,利用媒体实施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人才的意义、作用和效益,转变错误的教育思想、观念,有效引导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2.健全组织协调机构。进一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由政府牵头,建立由教育、科技、发改委、财政等相关部委联合组成的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领导协调小组,统一协调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负责研究、制定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有关方针、政策、措施等,确定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方向、目标和重点,协调产学研结合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制定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中长期发展目标,编制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计划,并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以全面促进保障机制的构建。

3.明晰合作各方责权利。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规在协调产学研合作各方关系、保护各方合法权益、规范各方行为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应根据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现实情况,从立法层面上明确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各方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约束合作各方的行为,提高合作的自觉性,维护各方的共同利益,使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法制化、规范化,为合作各方提供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避免合作短期行为和流于形式,保障产学研结合的长期稳定开展。

4.建立合作激励机制。借鉴德、日、英等国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考虑企业、科研单位的经济利益,调动他们参与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承担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任务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可根据接受学生的数量和消耗材料的费用,享受一定的减免税额或其他优惠政策。对于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业绩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并在政府产学研专项资金的投入上给予适当的倾斜。设立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政府奖励基金,对在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中,取得较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高职院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及个人予以奖励。

5.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政府要着眼于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能,按照“明确责任、各级共担、加大投入、逐年增长、提高保障”的基本原则,逐步将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设立国家、省、市三级高职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经费保障机制,完善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公共财政投入长效保障机制,推动合作健康稳步发展。

6.大力拓展筹资渠道。通过政策和舆论宣传导向,鼓励大企业、集团公司以及社会各界出资设立各类基金,用于资助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精英设立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奖励资金和资助资金。引导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各方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新的合作模式,使合作各方投入的回报率实现最大化,以吸引更多的资金。

[参考文献]

[1]翟向阳,潘立本,等.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行政功能与作用[J].职教论坛,2006(3).

[2]谢慧明,夏富生,等.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制约因素及保障机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7).

[3]于长东,韩晓伟,等.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4]谭界忠.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机制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27).

[5]匡平,兰成琼.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的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上一篇:幼儿园科学保教自查报告下一篇:沈阳医学院新生入学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