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通用12篇)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 篇1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

《 蚂蚁》这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接近小动物蚂蚁的情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官来观察、研究记录、描述有关蚂蚁的内容。观察的方法、可以研究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在出去探究之前已经让学生明确了。可是,在外出探究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部分学生觉得蚂蚁很脏,不愿意用手去摸;有部分学生观察力不强,在观察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细节。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要想学生在观看图片的情况下要想学生说出怎样的想法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就设想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观察蚂蚁的兴趣,让学生课后去观察,然后再去找蚂蚁,把交流的环节放到下一节课上来。于是我组织学生观看了《蚂蚁》的教学录像,学生对录象中的蚂蚁活动很感兴趣,纷纷提出一些问题:蚂蚁为什么要群居?蚂蚁怎么会有那么大力气?……有些问题我组织学生回答了,而有些我故意没有回答,而是想让学生课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找出答案来。我想这就是我要的效果。趁热打铁,我就要求学生课后去观察蚂蚁,并参照书本写成实验报告。这样的活动是很难组织的,因为学生的自觉性并不高,兴趣归兴趣,可让他动手去做(课上的实验也只是留于形式更何况课后的自主性探究活动了)就很难了。科学课中有些活动在课上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课后或课前同样自主的进行探究活动也是科学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也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 篇2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版,改版后的教材,更加突出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每个单元中,有单独的语音教学板块,即Let’s spell部分,这说明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另外,如何进行有效的语音教学,为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成为我经常关注、思考及研究的问题。

一、三年级语音教学面临的现状

我所教的三年级,只有16 人。优生很少,而学困生却不少。下面我将谈谈三年级语音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26 个英文字母容易与拼音混淆

这似乎是个通病。一年级学习了拼音,开始拼读生字。二年级继续强化拼音的拼读意识。通过两年的拼音学习和实践,学生似乎将拼音掌握得很“牢固”了。因此到三年级后,当他们再接触似曾相识的字母时,就会兴奋地脱口而出,将A a/ei/读成a,Gg/d誻i:/读成g等诸如此类的错误。

2.语音拼读意识不强

虽然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很大,积极性也很高,但是面对生词,本就语音知识匮乏的他们,寄希望于机械地模仿我的发音,这忽视了语音拼读的整体意识。面对着只有两三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拼读,心口难开。

二、针对以上现状采取的措施

既然出现了这样的现状,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该采取怎样的有效教学方法,逐步地解决问题,努力让学生爱上语音呢?

1.拼音的先入为主,造成了一定的语音学习混淆

我认为,首先要在英语教学中,用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对英文字母的注意力,让他们先爱上字母。英文歌曲在学生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观看英文字母歌的动画,学生被那鲜艳的色彩、卡通的字母吸引住了,甚至有学生还跟着哼唱了几句。尽管我听到了学生已经将英文字母误唱为拼音,也没有打扰他唱歌的兴致。教材内容安排先学唱字母歌,是为了能整体感知26 个字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反复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因此在学歌中,我带着学生指读歌词,采用小组读、个人读及开火车读等形式,及时指导纠正错误较大的发音。对于小错误,我暂时先放在一旁,没有使劲去纠正其发音,以免打击他们语音学习的积极性。

(1)游戏方式巩固歌曲。全班开火车唱字母歌,而我随机抽取并出示一张字母卡片。当某个学生唱到出示的字母时,则站起来并大声唱出来,这能测试学生对字母的认读反应能力。如果学生错误,则会上台表演以示惩罚,学生表现得兴趣很大。

(2)绘本方式整体学习语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于是我利用绘本这种故事的方式进行语音教学,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三年级下册就开始学习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了。第一单元是学习a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语音呈现环节,我在PPT中结合卡通人物出示了以下句子:This is the dad. He has a cat. The cat is in the bag. The bag is in his hand.“Meu , meu...”配上小猫跑了的动画。学生一下子被这简短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趁热打铁,我带着学生朗读故事,然后将标注了a的单词放在一起,让他们发现单词的共同点,即a在单词中的发音/覸/。延伸拓展环节,又以绘本的形式让学生分组阅读。我努力创设故事情境学习并巩固语音知识。

2.三年级,刚开始学习语音知识,拼读意识在形成中,语音习惯也在培养中

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我教会他们一套音标手语操,比如b/b/两手在胸前反向靠着,然后向两旁拨开;k/k/一手在嘴前做咳嗽状等。学生说说动动,显得特别有趣和兴奋,甚至他们还能想出更有趣的动作。我都对此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因此,在以后的英语课中,面对较短的单词,我都会鼓励学生试着自主地拼读出来。起初,他们一时适应不了,但是只要我做出音标手语操中的动作,他们马上就明白了,小声拼读着。再加上评价机制的作用,即拼对一次就可获得3 分的奖励,这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拆分音素和手语操结合起来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拼读意识。音素是语音学研究的单位,它是口语中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人们的发音器官所能发出的最小语音片段。一个音素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字母构成的单音。教学中,如单词cat就有三个音素/k/,/藜e/,/t/,在我动作的指引下,学生尝试着拼读。拼读不准确,我不及时纠正,直到有学生拼读正确,我予以加分表扬,这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多次采用这种拆分法,学生就会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拼读简单的单词了。

三年级的语音教学,教师重在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需要师生共同持之以恒地努力。强化拼读意识,大胆开口尝试,爱上语音!

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反思 篇3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产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和需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其一,可以通过故事诱导。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每当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时,学生都会变得精神抖擞,聚精会神。于是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或是自习课上,常会给学生讲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并适当留下悬念,介绍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让他带着疑惑去主动阅读;其二,可以通过竞赛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开展一些“小小故事王”“班级读书会”等,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其三,可以通过榜样力量。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名家的读书故事,告诉学生,这些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热情地去阅读。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阅读中光有兴趣是不行的,学生不仅要爱读,而且还要会读,这样才能读得更有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巧妙利用教材课文,进行精讲多读,教给学生独立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精读,略读,默读,边读边批注等等。告诉学生每一种阅读方法适合的文本内容,文体形式等,让学生在拿到一篇文章之后,会根据文本特点和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合适的方法;其二,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积累和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我们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经验,积淀预感,丰富自我。

三年级科学蚂蚁 篇4

教学背景: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三上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爱小动物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但对于习以为常的小蚂蚁来说,学生也许观察的兴趣不浓;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清楚的观察蚂蚁的外表特征也有一定的难度。蚂蚁的身体小,到处乱爬是学生难以观察的主要原因。教学内容就是随着学生观察蚂蚁需要解决的一个个问题的提出而展开,学生带着“蚂蚁的身体到底是怎样的”这一观察任务,在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达到观察的目的。设计理念:

让学生对常见的小蚂蚁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带着“小蚂蚁的身体到底是怎样的”的观察任务,在自主的观察中,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获得对小蚂蚁的丰富的直接认识,实现学习、表达的多元化、自主化。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想法。

4、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教师准备:放大镜、昆虫盒、水、培养皿、瓶盖、小木棍、毛笔、记录表。学生准备:装在瓶子或盒子里的蚂蚁、水彩笔。

课前谈话:教师与学生一起喊出科学探究的口号,活跃气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看谁猜得最快。请看大屏幕

生:“蚂蚁”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学第四课《蚂蚁》

教师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发现问题。▲说蚂蚁。师:“老师昨天让大家去请蚂蚁到我们的课堂上来做客,你们请到了吗? 师:谁来说一下你在哪儿请到它的呀?” 师:“你是怎样请到它的呢?” ▲画蚂蚁。师:“看来,大家对蚂蚁是很熟悉了,那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师:那好我们就来根据你的经验画一只蚂蚁,请看大屏幕说一下要求。师:现在就开始吧!

师:给画的最快的同学一只漂亮的蚂蚁。▲发现问题。师:“看了这些蚂蚁的画,你想说点什么?” 师:“老师听出来了,大家意见最多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蚂蚁的身体,到底是分几部分的;二是关于蚂蚁的脚,有多少只?是从哪个部分长出来的?”(教师板书:身体、脚)

2、初次观察蚂蚁(个人)师:“那就把蚂蚁请出来,仔细地看看吧!看好了请举手告诉大家。”(学生们纷纷打开装蚂蚁的盒子或瓶子开始观察,但意见并没能统一,观察任务难以完成,因为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了:蚂蚁总是在学生没看清楚前就跑出了学生的视线。)汇报出观察结果(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师:“是不是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吗?” 生:“蚂蚁爬得太快了,还没看清楚就爬走了。” 生:“蚂蚁太小了,看不清楚。”

(问题不是老师给的,是学生自己在观察中生成的。在新的问题促使下,学生们更积极地投入了新的探究活动。)

3、讨论观察方法 ▲师:“太小了、乱动的,怎么办呢?看来得想些观察蚂蚁的好办法了。让我们就分组讨论一下吧!”

师:注意可以利用一些观察工具。小组讨论想出的办法要记录在记录单上。比一比,哪个组的办法又多又好!” ▲小组讨论并记录。

▲教师在了解各组的讨论情况后,指名最多的组汇报后,其他组补充。师:“一个组汇报的时候,大家要仔细听一听,有没有说到你们组的办法。如果没有,他们说完后请你们组来补充。” 生:“①是用放大镜观察;②是放在透明的小盒子里观察;③是拍照片观察;④是给蚂蚁些吃的不让它乱爬。” 师:“还有补充吗?” 生:“在蚂蚁的周围放些水。” 师:“怎么放?” 生:“可以把水倒在盆子里,水上放个瓶盖,蚂蚁放在瓶盖上。” 生:“用显微镜观察。” 生:“用胶水粘住蚂蚁来观察。”(强调观察要以不能伤害蚂蚁为前提)▲给办法最多的组奖一只漂亮的蚂蚁。▲师:“你觉得哪个办法最好?” 生:“用昆虫盒观察最好。” 生:“把蚂蚁放在水中的瓶盖上上观察最好。” 生:“放在透明的小盒子里,再用放大镜观察最好。” 师:怎样把蚂蚁弄到我们的观察盒里呢?

4、再次观察蚂蚁(小组)

师:老师这里有这些材料,请各组讨论一下,选择一种观察方法,列出需要的材料清单。师:好,我们在正式观察之前先看一下观察问题和要求。

观察内容: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蚂蚁的脚有多少?长在哪里? 注意事项:

1、爱护小蚂蚁!(不要用手直接捉蚂蚁,可以用小棍把蚂蚁运到观察场所)

2、观察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3、观察完成后,完成记录单(画一只蚂蚁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师:现在就请每组的组长和材料员拿着材料清单到窗台的材料区领取观察材料开始观察吧。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参与活动。汇报:“谁能代表自己小组说说小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有几只脚?长在那里的?”(切换到展台模式)

学生到台前指着自己的记录单汇报,指出蚂蚁身体的各部分。(要用展台)教师板书学生说的

三、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认真,其实蚂蚁王国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走进蚂蚁王国吧? 学生与教师一起观看

师: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啊?

生:它用触角循着气味就不会迷路了 师:“关于蚂蚁,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研究什么吗?”

“那就请你课外继续研究蚂蚁吧!请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蚂蚁,谁来谈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生:说出本节知识点(教师演示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各部分)师: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对表现好的给予奖励

五、送蚂蚁回家。师:“现在我们的小蚂蚁在干什么呢?” 师:“它可能在想什么?” 师:“那怎么办呢?”

师:“那它的家在哪儿呢?” 师:“老师再给大家一个提示:可以把蚂蚁送回到你请它的那个地方,还可以继续观察一下:小蚂蚁回家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如果有,也要把它记录下来。” 师:“那我们就一起送蚂蚁回家吧!” 板书设计:

4、蚂蚁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5

在本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要在课堂上完成的两个实验,第二个实验还好,第一个实验则完全是不可行的,时间根本不够,尽管我的准备很充分,但孩子们却一个小组都没有实验成功,好好的一节教研课,因教学任务的必须完成性和实验设计的不合理性,造成了效果反倒不如平常的课。

首先是测量冰融化了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实验,从把冰块发放给学生到冰融化成水足以淹没温度计的玻璃泡,足足需要40分钟之久,而在课堂上短短十数分钟时间,学生根本测到不冰水的温度,不管温度计如何靠近冰块测,温度显示最低也只有七八度左右,如何能得到实验的准确数据,课后,我查阅了不少此节课的课后分析,发现此课实验失败的原来不只我一人,几乎人人都以失败告终,有一位聪明的教师干脆取消了学生实验,改为教师在实验室独自实验后记录下冰水的温度变化,在课堂上直接展示数据。但即便如此,弊端仍然存在,首先,学生没有了感性的认识,其次单单一个表格,学生对零下温度高低的认识存在困难,也就无法对温度大小的比较进行灵敏的反应。

第二个实验挺成功,但因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活跃得有些难以控制,此时就需要教师的课堂掌控力,幸好我是一直任教本班学生,倒也相对容易些。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第二课《降落伞》。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降落伞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降落伞下落速度与降落伞的哪些因素有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合理地选择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2、开展学生独立的探究活动,并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降落伞的下落速度与伞面大小、伞绳长短、重物的轻重等诸多因素有关系。

教学准备:

伞面,绳子,重量不同的重物,透明胶、剪刀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如果一个鸡蛋直接从三楼掉下来,鸡蛋会怎样?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鸡蛋从三楼掉下去不坏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

3、观察降落伞看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初步感知、动手实践。

1、学生自读“做个降落伞”,了解降落伞的制作方法及过程。

2、小组合作制作降落伞,教师巡视指导。

3、制作好降落伞的同学可以试着玩一玩降落伞,比一比,从同样的高度下降,谁的降落伞下降得最慢?

三、观察与实验

1、猜想:根据自转旋翼的知识,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降落伞的下降的速度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2:谈话:同学们的每一个猜想都值得去研究,那么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实验)在实验之前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3、引导学生对以上猜想进行验证,教师做适当的指导。

四、表达与交流。

1、学生交流:请学生交流研究的问题,过程和自己的发现。

2、师生小结:影响降落伞的下降速度快慢的因素有那些?

3、想一想:除了降落伞以外,还有什么物体也在空中飘?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五、拓展延伸。

学生自读“科学自助餐”,了解关于降落伞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降落伞

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伞面的大小

伞绳的长短

重物的轻重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中碰到的问题,培养探究能力。

3、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教学重点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今天我请大家猜个谜语,听我说一说吧:“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提示:小动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猜猜是什么?(蚂蚁)

2、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蚂蚁,看它有那些特点。板书:蚂蚁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蚂蚁,并把它们的身体结构特点记录下来。如果你喜欢画画也可以把蚂蚁的样子画下来。分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1)可以透过饮料瓶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2)让蚂蚁爬到羽毛上进行观察,要边观察边记录。

2、请大家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选手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有选择的板书)

3、同学们不仅观察的仔细,说得也好。老师还有一个谜语,大家来听:“一粒米,打三截,又没骨头又没血,上树不怕高,下树不怕跌。”

同学们这是什么?(蚂蚁)。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蚂蚁知识吗?看看自己收集的资料,小组交流说说蚂蚁的特点。(头、胸、腹)

4、通过观察和回报,看来同学们对蚂蚁的身体特点印象很深了,那么你们还知道那些小动物和蚂蚁类似呢?蚂蚱、小蜜蜂,它们的头、胸、腹和蚂蚁一样吗?

5、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三、巩固训练

1、老师请同学们帮一下忙,本课中的插图我辨别不清,你们说一下吧?

2、同学们对昆虫了解的很清楚了,现在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昆虫的模型吧,看谁做得好。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拓展

你们对昆虫很感兴趣,课下可养一种小昆虫继续来研究。板书设计:

蚂蚁(昆虫)

身体分头、胸、腹

头部有一对触角

胸部有三对足 当堂检测题:

一、下列动物那些是昆虫。(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错号)

1、蝴蝶()

2、蚜虫()

3、青蛙()

4、蝗虫(二、填空

像蚂蚁、蟋蟀、蝴蝶这样的动物,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凡是具有这些共同特征的动物都属于()。

三年级科学《水》教学反思 篇8

执教《水》一课,我主要设计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的内容。在创设猜谜语、听水声、看图片等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慢慢学会用“看”、“听”、“摸”、“闻”、“尝”等观察方法去发现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伴随着学生积极性得高涨,在此基础上我巧设追问,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在不打开信封的情况下,有没有办法将信封中的7种物品(石头、木块、水、空气、牛奶、树叶、白醋)一一分辨出来,找出水在哪个信封里面?”“不能打开信封,想想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去帮助辨认?”学生思索后举手回答“用手摸一摸”、“用手掂重量”的方法。“这些方法真能立刻帮助我们找到水吗?我们通过分组实验进行验证。”学生们有序开展着小组实验。这样的追问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采用适当的观察法。

实验暂时告一段落,学生发现牛奶、白醋、水三种物质很难辨认,质疑声越来越响了,这时追问的机会又来了“既然无法用“摸”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转换方法,想一想怎么办?”“打开信封看一看吧!”当信封打开的时候,学生们兴奋地喊出“5号信封原来是牛奶啊!”。剩下2袋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摸着像,看着更像。“你们打算怎么办?”这时学生都齐声说道“老师,我们继续换方法,用鼻子闻闻!”利用材料本身的特点,一系列的追问过程中,不仅为学生的思考搭桥铺路,而且促使学生思考得更加深入有序,交流得更加充分。

三年级科学的复习教学反思 篇9

在三年级的.科学复习中,我采用得先做练习,学生对于自己得学习得知识能够有一个了解,知道自己得掌握程度,然后学生学生进行课本复习,最后进行总复习。

为了学生能够更快回顾起自己得学习过得知识,我首先组织学生根据课本做相关得练习。学生在练习得过程中,学生能够熟悉课本学习得知识,从而对于知识进行回顾。学生在在课本翻找答案得过程,就要一种学习,再认或者是再现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复习可相关得知识,同时掌握相关重点,难点。但是在复习得过程中,有得学生没有自己去找相关得知识,而是直接超别人得答案,这样得效果就比较差了。这是一种应付得态度,需要在学习中予以纠正和杜绝。

在学生在对于相关知识掌握得基础上,然后复习课本上得相关知识和内容。在这里复习,是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和学习重点得基础上进行全面得复习,这样学生能够更换得进行掌握,能够对于相关的知识有个总体得概括和掌握,有一个知识得网络,为学生得学习打下一个良好得基础。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 篇10

科学课是一门重视观察,重视实验,重视探究的实践性学科,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门学科,既有新鲜感,又不知道如何学习,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以便使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获得科学的观察信息,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为今后学好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绝对不能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去牺牲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时间和兴趣。

《植物的叶》一课的教学目标要求:认识树叶的多样性,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构成,叶有着自己的生命过程……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树叶,观察树叶,探究树叶的特征,接着用统计法进行树叶数量,种类,形状等的统计梳理,根据学生捡拾到的树叶指导进行科学的分类,最后通过探究,让学生对树叶的构造进行认知,这样做使学生在观察中认识树叶,在探究中感知树叶的生命特征,在比较中体会树叶的个体差异性,体现了科学课程的学科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科学,热爱生命的思想。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作为三年级的孩子尽管对植物的叶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一些叶子的种类,形状,甚至有个别同学知道叶子的结构特点,但却是非常的肤浅,这样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依靠观察、探究让学生掌握方法,我们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来认知树叶的种类、颜色、结构等特征,从而对植物的叶有充分的认识。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观察---探究----再观察---再探究---形成结论这个科学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做到传授知识于快乐的操作中。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 篇11

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关节

在《关节》这一课的教学中,“人体上有哪些关节”“关节的作用”“关节的保健”等问题,许多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样便利用有效的提问,揭开关节秘密的欲望,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在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荡起了朵朵浪花,将学生的探究激情荡漾开来,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具体的做法是通过提问“在同学做扣球的动作过程中,他身体中的哪些骨骼在活动”引出找关节的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活动,认识到关节就是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处,从而进入探究关节的学习活动中。然后,通过提问“关节有什么作用”进入“捆关节”的探究体验活动中,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关节的作用,激发了孩子们保护关节的情感,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对于关节的保健探究环节中。总之,通过本课的有效提问引导孩子们开展关节的探究活动,孩子们认识到了关节,知道了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六大关节的名称和所在位置及其作用;还了解了关节的卫生保健知识,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探究自己身体的兴趣。

关节人人都有,并且时时处处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也许因为学生都没有体验过关节受到束缚时的感受,所以他们难以意识到平时可以轻松自如地做各种活动是因为有了关节的协助。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科学,把各种不同的关节固定起来再去做各种事情,通过与平常动作的对比,让学生体验关节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 篇12

第五单元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22课。在此之前学生已接触和学习了一定量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太阳系大家族、看星座。对于宇宙这个概念有了较为粗浅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学生能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教学难点是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谈话导入。

与学生聊西游记中能上天入地的神话人物,从而很自然而然地引出古人探索宇宙靠的是想象。也由此而引入从古至今人类从没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教学也就一步一步地沿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进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太空英雄。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

本课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抽象难想象难理解,因而课前我收集了大量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古今能同时呈现,使“宇宙”变得亲近,更利于学生理解。

3.课堂讨论的设计切合学生心理特点。

“你认为探索宇宙有什么困难?”、“探索宇宙,有时会牺牲生命,你认为值不值得?”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学生对宇宙展开充分的想象力,又让学生思考探索宇宙需要什么准备,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人类探索太空资料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不足之处有以下:

1.本课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显得量太大,因而教学环节上该展开的讨论显得仓促。应该设计成两个课时,留下足够的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学得尽致,教师教得尽兴。

上一篇:五言绝句十首下一篇:党课培训学习体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