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奖学金制度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武大奖学金制度(精选8篇)

武大奖学金制度 篇1

在大学里拿到一份奖学金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荣誉,表明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认可,更能让自己体会到付出和回报的平衡,学会支配自己的劳动所得。努力争取奖学金和获得奖学金后的合理分配的过程能给你不一样的体验,培养你在自己学业和生活上投资的眼光。这一期的全心权益专门为大家介绍武大的奖学金制度,愿你们每个人都收获这一份快乐。

一、新生奖学金

本奖学金奖励录取到我校全日制的优秀普通本科新生,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和表现评定,设有校长特别奖;优秀新生奖,分甲、乙、丙三等;基础学科新生奖。

(一)校长特别奖

对高考成绩位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理科第一名的新生或在高中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青少年信息学竞赛者颁发校长特别奖,免交本科学习期间的全部学费。

(二)优秀新生奖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授予新生甲等奖学金,奖学金金额为3000元。

①高考成绩位于我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总数的前2%且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新生; ②在高三年级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学、化学竞赛决赛一等奖且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授予新生乙等奖学金,奖学金金额为1500元。

①对高考成绩位于我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总数的前2%-7%之间且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新生;

②在高三年级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学、化学竞赛决赛二等奖且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3、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授予新生丙等奖学金,奖学金金额为700元。

①高考成绩位于我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总数的前7%-15%之间且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新生;

②在高三年级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学、化学竞赛决赛三等奖且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注:获得以上奖学金的学生,高考文化分数必须达到:自然分理科分数为卷面满分的75%以上(不含加分因素)、文科分数为卷面满分的70%以上(不含加分因素);标准分总分达到700分以上(不含加分因素)。新生奖学金在新生取得学籍以后评定和发放。

(三)基础学科新生奖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且被录取或被保送到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历史学(含世界历史、考古学专业)、经济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人文科学试验班中未获得校长特别奖或新生甲、乙、丙等奖学金的新生,享受基础学科新生奖学金,奖学金金额为700元。

二、优秀学生奖学金

本奖学金用于奖励在校的品学兼优的本科学生,分为三等:甲等2000元、乙等1200元、丙等700元;分别占学生人数的5%、10%、15%。

三、基础学科优秀学生奖学金

参评对象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人文科学试验班学生。本奖学金分为甲等2000元、乙等1200元、丙等700元;分别占学生人数的5%、15%、30%。

四、专业优秀学生奖学金 参评对象为:测绘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学生。甲等2000元、乙等1200元、丙等700元;分别占学生人数的5%、10%、35%。

基础学科优秀学生奖学金和专业优秀学生奖学金依照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评选办法进行评选。

五、国家奖学金

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每年奖励400余名学生(教育部下计划),每人8000元。

六、国家励志奖学金

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奖励900余名学生(教育部下计划),每人5000元。

七、专项奖学金

专项奖学金是由社会各界在我校捐资设立的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学金,包括纪念奖学金、校友奖学金、企业奖学金、个人奖学金和其他奖学金。种类非常多,涵盖面较广。

武大奖学金制度 篇2

目前, 我校与大多数中国高校相同, 主要设立了专项奖学金, 包含有学习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 文艺体育优秀奖学金, 学术成果创新能力奖学金, 社会工作奖学金, 特殊贡献奖学金, “考研”奖学金等;各种形式的助学金。在我国, 大多数高校是每年评一次奖学金, 而我校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有获得奖学金的机会, 鼓励更多的同学努力学习, 我校将“一年一评”改为了“一年两评”。即在每年的4月和10月评定上一学期的奖学金。并且遵循有限兼评, 公示制, 逐级审查, 分学院表彰的原则。奖学金评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鼓励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促使学生成为既全面发展又学有专长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才竞争所需要的和各大学生。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主要由学生的学习平均成绩和学期行为量化评分构成。这是相对普遍的传统奖学金考核模式。

学习奖学金 (一、二、三等) 以参评学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 按一定公式计算出成绩, 从高到低排名确定, 然后考察平时的行为量化成绩 () 。同时规定, 学习奖学金的获得者, 该学年考察无不及格科目, 且学习的总成绩排名须在同一年级同一专业或班级总人数的50%以内。行为量化分方面, 量化评分表包含有政治表现、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学习表现、集体活动、身心健康、公益劳动、寝室内务等因素, 每学期初, 学生自己根据以上内容对学期本人行为实事求是的进行自评并认真填写《四川师范大学学生行为量化评分表》, 交班级量化评分小组。各班有班委、团支部有关干部和部分普通同学组成量化评分小组, 对全班同学进行量化评分, 并将评分结果交年级辅导员审核。

以绝对分数的高低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有一定的公平性, 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平时的量化成绩也考虑到了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可以体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竞争原则。在奖学金评定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公示期, 也体现了奖学金评定的透明性。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也以上面两种方式为主要参考标准, 并且优先考虑家庭贫困的学生, 对家境贫寒的学生起到了相当大的鼓励作用, 并且缓解了他们的家庭困难。

关于文艺体育优秀奖学金评奖范围则是在国家、省、市比赛活动中获得正式名次者, 学术成果、创新能力奖学金则是包含学术科技竞赛, 学术科研成果奖和科技发明奖, 其奖励标准都为在市级以上比赛获奖获市级以上正式出版刊物发表文章或出版成果者。

2 我校现行奖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校现行的奖学金的设置将为全面, 评定方法也有诸多优点,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学习奖学金评定的维度单一

首先, 绩效具有多维性, 我们不能只看学生的最终分数高低, 还应该从对知识的理解, 系统的架构, 知识的运用, 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积极程度, 与同学配合度等方面进行考察。各个维度可以权重不同, 考评的侧重点也依情况而定。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评定方式, 导致许多学生只注重课程的学习, 而忽视了对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一些学生比较狭隘、自私, 不愿意帮助别人, 表现出“各人自扫门前雪, 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或忽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者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我们认为, 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关键过渡阶段, 是树立人生目标、建立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阶段, 因此, 在大学期间, 学生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学习, 而应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主张学生发展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并学会怎样关心和帮助他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其次, 现行的奖学金评定标准缺乏对学生注重自身优点、自身特长的导向。现行的除需参加比赛或发表刊物的奖学金外, 各类学习奖学金, 助学金的评定标准非常接近, 导致在现行奖学金制度下培养出的人才千篇一律, 学生没有形成切合自身实际、发展个人特点和专长、成为具有个人特色人才的意识。不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竞争与职业生涯规划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

再次, 由于行为量化方面评分标准大而空, 同学大多凭感觉给自己以及给其他人打分, 所以行为量化分数的实际用处并不大。

2.2 考试制度的缺陷导致奖学金评定缺乏实质意义

由于大学里的课程考试往往只注重知识性的考查, 而忽略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和知识系统架构的能力的考核, 许多学生在接近考试的前一个月进行一次集中的背诵记忆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 这种现象在偏重文科性质的课程上尤其明显和普遍。学生只是对知识进行单纯的记忆背诵, 考试结束后就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而对知识系统性的掌握, 实际的运用的能力非常的缺乏, 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并且由于学习成绩考核包含了考试成绩占70%, 平时表现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由老师掌握, 由老师根据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打分, 于是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 一些学生只注重于老师搞好关系, 并不注重平时的课程实质性学习, 一些老师凭自己的喜好给一些学生较高的分数。将期末考试成绩差距大幅度拉开。使一些平时默默无闻认真学习的同学受到不公平对待。在考试成绩上出现了诸多“潜规则”现象, 与老师关系好的学生占了很大优势。导致考试成绩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也使同学之间关系紧张、矛盾重重, 且使得奖学金奖励和鼓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良好初衷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2.3 奖学金项目的设置未与学校自身特点相结合

其一, 奖学金设置严重偏离了我校自身的特点, 没有突出重点目标。我校为二级本科师范院校, 有自身的特点。学校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会直接参加工作, 人才培养方向主要在于培养实践性人才, 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学校设置的奖学金项目除学习奖学金以外, 还有学术科技竞赛奖学金、学科研究成果奖学金, 这些奖学金项目都是偏向于学术研究方面的奖励, 缺乏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奖励。且奖学金设置的金额较高, 对项目的奖励最高可达4000元, 对个人的奖励最高可达2000元。而设置的实践方面的社会工作奖学金却只有每人每学期150元, 并且范围限于在学校学生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学生。

其二, 奖学金项目的设置没有与我校为示范院校的特点紧密结合。我校即为师范院校师, 范专业占大多数, 我校本身是应该着重培养师范专业的学生, 而奖学金中却没有一项是为师范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一定成就而设置的奖励项目。

3 我校奖学金制度改革的思考

要改革奖学金制度, 首先应该明白奖学金制度的意义所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且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而既全面发展又学有专长的人才却非常稀缺, 所以我校奖学金对培养实践性人才, 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本身特点, 发展个人专长, 同时注重全面发展, 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把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 结合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特点, 鼓励师范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发挥师范院校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我认为, 我校现行奖学金制度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3.1 强化学习奖学金考核的意义

建议适当增减奖学金的考核维度, 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根据学生的不同目标, 明确不同的考核的维度, 且明确维度所占权重不同。将学习奖学金分为实践性学习奖学金和理论研究型学习奖学金。参加实践性奖学金学生, 可在课程的学习中进入与学校有相关联盟的公司的相应部门进行实践实习, 可由公司管理人员先向他们介绍公司部门具体情况然后布置实践项目, 项目结果由公司管理人员根据自身的公司情况按照公司的考核标准对项目的可实施程度以及盈利程度打分。此部分可占期末总成绩的70%, 而最终的知识性考试则可只占30%。参加理论研究性奖学金的学生, 由专业课老师布置相关专业的阅读书籍, 按时完成阅读内容, 并将自己对此专业课的见解看法或者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写成一篇论文。论文则由学院的多个相关专业的老师给分, 然后按平均分记成绩。此部分占期末总成绩的70%, 而最终的知识性考试则可只占30%。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周围同学合作互助的能力或者知识体系架构的能力。并且可以将对学生的锻炼落到实处。避免了过去只注重学生知识性的及背诵记忆能力考核。减少死读书和读死书的现象, 且避免了过去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 只注重于老师搞好关系投机取巧获得高分的不良现象。

(2) 过去的量化考核评分在学习奖学金的项目下则可取消。由于过去的量化考核包括的面过于广, 评定标准大而空。并且量化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考核, 对于学习奖学金的专项性意义不大, 所以我们可以将量化考核独立出来, 逐步细化, 使其体现实质性的作用。

3.2 增加奖学金的项目设置, 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特长

将量化评分独立出来, 对其进行改革。现在量化评分有政治表现, 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 学习表现, 集体活动, 身心健康, 公益劳动, 寝室内务。这些评分标准大而空。可以将改进为鼓励同学们发展个人特色的奖学金。一些同学在课外自己做了小本生意, 一些同学自己创建了社团, 创办了一些杂志, 对这些取得成就的同学可以设置一个特色奖学金。

3.3 增加奖学金的项目设置, 突出我校培养实践性人才和师范院校的特点

对于师范专业的奖学金, 学校各个院系, 各个专业可每年分别举行一次讲课比赛, 由本专业老师进行评分。即对师范专业的学生起到了激励作用, 也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4 结语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 只要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修正, 制度就会趋于完善。我们相信, 如果我校奖学金制度能够针对现有问题进行改革, 使其符合学校的特点和发展规划, 我们就能使此项制度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

摘要:目前, 我校与大多数中国高校相同, 主要设立了专项奖学金, 包含有学习奖学金, 文艺体育优秀奖学金, 学术成果创新能力奖学金, “考研”奖学金等;各种形式的助学金。评定方式是相对传统奖学金考核模式。这样的方式有一定的公平性。但任然存在许多缺陷。为了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 发展个人专长, 同时注重全面发展, 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结合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特点, 我们可以对奖学金进行一些调整。适当增减奖学金的考核维度, 增加奖学金的项目设置, 突出出我校培养实践性人才和师范院校的特点, 使这项制度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奖学金,评定方式,维度,考试制度,学校特色

参考文献

[1]四川师范大学学生管理规定汇编[Z].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青工部, 2006, (8) .

武大奖学金制度 篇3

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

由于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得到了飞速发展。2006年,国家对研究生培养机制进行了试点改革,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这三所高校成为首批试点的学校;200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4所高校进行改革试点;2008年,在总结前两阶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工作得到推广;2009年起,中央部委所属院校的所有研究生都必须缴纳学费,依靠自己的学术和科研成绩争取奖学金来完成学业,改变了过去学生仅凭入学考试成绩就能决定未来三年是否享受公费待遇的“终身制”。

一、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改革的意义

我国从1993年开始招收自筹经费的研究生。录取时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将学生分为“计划内”“计划外”“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等类别,并在学费和奖学金发放上有所区别。“计划内”的研究生除了可以公费攻读学位外,还可以每月领取国家发放的奖学金。而“计划外”的研究生则需要通过自筹经费的方式全额缴纳学费,且没有奖学金。同时,因为“计划内”资源的有限性,部分免试推荐的保研生或考研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自己缴纳学费成为“计划外”类别。在此模式下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显然有失公平,是不合理的。首先,“计划内”的研究生如同抱上了“金饭碗”,入学后无论是否努力,每月均可享受奖学金资助;而“计划外”的学生,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自筹经费的性质。其次,仅凭一次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就将学生划分为两类,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此种评价标准未免过于片面。再次,奖学金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支持,资金来源范围过于狭窄,类别过于单一,无法动用其他力量共同办学,不利于研究生整体的培养。

硕士生奖学金评定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研究生积极投身学习、科研工作,激发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积极性,改变之前的“一考定终身”制,实行奖学金滚动评定制度。硕士生入学时评定的主要依据是考研及复试成绩,第二、三学年评定的依据主要是第一年的必修课成绩、科研水平以及道德品质等,将奖学金划分不同的等级并与学费直接挂钩。尽管奖学金评定的制度刚刚推行,但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已显现出来。

二、研究生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的动态变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战略高技术研究的历史使命。研究生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基于此,学校在“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结合理、工、人文、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的不同特点,规定了奖学金整体比例以及各等奖学金的人数,并给予各院系极大的自主权,成立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本单位的相关工作。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通过评定数据的反馈,针对由奖学金制度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寻找解决之路,使其不断完善。

1.研究生奖学金评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以某个工科院系为例,2009年共招收124名工学硕士(不包含国防生、强军计划等学生),2010年共招收87名工学硕士(不包含国防生、强军计划等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科研,参评的硕士生中大部分奖学金等级发生了变化,其中一部分同学奖学金等级有所下降(见表1)。

将两年的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参评的硕士生中有近1/4的学生奖学金等级发生了变化。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变化涉及的学生数虽有不同,但变化比例相当,均为当年招收学生总人数的24%。第二,一等降为二等者即保研生奖学金下降比例减小,从12人降低为6人,比例也从40%降为28.5%(见图1、图2)。第三,跨越临界状态的二等降为三等的比例减小,从11人减少到6人,比例也从37%降为28.5%。第四,极端情况比例增加,如奖学金下降两个等级的,一等降为三等有2人占9.5%,二等降为四等有5人比例为24%。同时出现一等降为四等的极端情况,虽然只有1人,但其却是免试推荐的研究生,下降等级之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近几年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变化的社会效益

将某工科学院近几年的招生情况加以对比(见表2),可以看出,从2009年推行奖学金动态管理后,由学生自己缴纳学费的比例在逐步减小,而学校所负担的各项教育经费的比重在逐步增大。

同时,实行奖学金动态评定后,首先改变了之前“大锅饭”“铁饭碗”的一成不变的模式,要靠学生自身的成绩、能力等综合实力去争取,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的同時,也促使其更加努力的学习。其次,奖学金的动态评定强调了导师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增加了导师在学生学习、科研中的作用,有利于导师更加用心的指导学生。再次,推行奖学金的动态评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积极地教学相长的软环境,通过竞争,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会得到社会的肯定,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三、研究生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两年的试运行,改革后的奖学金制度实现了动态化管理,其优势逐步得到显现,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

1.动机和目的趋向功利。改革后的奖学金数额增大,可以抵消部分甚至全部学费,并能每月领取国家发放的不同额度的奖学金,其评定依据是学生在第一年的必修课成绩、科研水平以及道德品质等。由于成绩所占比重较大,为了追求高额的经济利益,有的学生每天只努力学习,过分看重成绩,忽略了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及其他活动;有的同学为了得到“科研水平”的加分,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低质量的论文,剽窃抄袭,花钱买版面,一稿多投,滥发文章,学术不端行为频频出现;还有同学为了获得道德品质上的加分,参加一些自己不喜欢的活动,使其不能安心学习和研究。可以说,学术带上了功利的色彩,与奖学金评定的初衷背道而驰,违背了培养机制改革的目的。

2.同学之间团队合作减少。由于科研成果的多少影响了奖学金等级的高低,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的可能性加大,有效地交流与沟通减少或者有所保留,互相隐瞒,不能以诚相待,无法实现知识与资源的共享,阻碍了团队精神的培养,更不利于学术创新,并造成同学之间关系的紧张。

3.评定标准显失公平。改革后的奖学金评定标准是在缺少研究生参与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作为改革效果的直接承担者的研究生群体只能被动接受,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进而改革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有学生要求进一步明确、细化评价标准以及加分政策;还有学生反映奖学金评定等级差距过大,造成不公平竞争;再有同学对只公示评定结果表示不满,认为奖学金评定过程缺乏透明度,有暗箱操作之嫌。

四、对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改革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对现行的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进行探索和改进。

1.提高学生参与度,充分体现公平、公正

评定标准的公平、公正是整个奖学金评定体系的基础保证。在制定奖学金条例之前,通过举办座谈会、向老师、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初步拟定条例。继而将条例发给学生进行民意调查,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献言献策,得出反馈意见,以便补充、修改,最终形成合乎民意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条例。这样不仅可以使研究生加深对条例的理解,更可以增加他们对条例的认同,积极参与。

2.加强科研成果评定的严格性,促进奖学金评定制度化建设

奖学金制度评定刚实行不久,各项条例仍处于试行阶段,这就需要将奖学金的评定制度化,将评定标准明确化、具体化、规范化,使奖学金制度稳定而有效地发挥其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学生发表论文方面,由于我国高校并没有一个合理且通用的学术评审制度,各高校各学科只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在本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刊物,根据科研成果的質量等级,确定学术论文评定的规则,并适时做出调整。同时,由各学科主任或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小组,对用来申请奖学金的论文进行审核、认证,严把发表论文的质量关,消除弹性及人为因素,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避免学生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滥发文章。

3.减少奖学金等级,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

奖学金制度改革初期,很多高校将奖学金划分为三至四个等级。以笔者所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一等奖学金占20%,享受免学费,生活补助400元/月;二等奖学金占40%,享受免学费,生活补贴270元/月;三等奖学金占20%,享受半免学费,无生活补贴;未获奖学金学生占20%,全额交纳学费,且无生活补贴。可以看出,由奖学金等级带来的经济利益差距较大,尤其是处于二、三等奖学金临界线上的学生,如果以微弱的分差拿到三等奖,则意味着要多支出万余元。高经济利益必然导致竞争的加剧,继而竞争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通过减少奖学金等级,适度缩小奖学金等级之间的利益差距,使其发挥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

4.维护学生个人隐私,加大评定过程的公开、透明

学习成绩及排名是学生个人隐私的重要部分。在奖学金评定的过程中,要维护好学生的个人利益。同时,通过对参评学生进行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希望更多的了解奖学金评定的过程。因此,笔者建议,不仅要将评定的最终结果进行公示,还要将各分项及特殊加分等情况进行公示,鼓励学生互相监督,增加评定过程的公开性、透明度。同时,将排名靠前的学生进行重点说明,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五、结论

奖学金评定制度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其目前仍处于改革初期,各项具体执行措施尚有待通过实践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伴随培养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加入,以及导师在奖学金评定中的作用等问题逐渐凸显,不容忽视,仍需进一步探索。高校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完善的最终目标是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的、公平竞争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唐笑,朱方彬.研究生奖学金机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改革与探索,2010,(25):124.

[2]吕建强.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的必然性、隐忧与建议[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11):40.

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论文 篇4

而在围绕奖学金的种类、来源、金额、覆盖面以及评定等方面还有以下问题有待解决:如何增加研究生奖学金的种类;如何扩大奖学金的来源从而扩大奖学金的覆盖面和奖学金各奖项的金额;如何保证奖学金评定过程中的公正和公平。

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保证这项制度的顺利开展,还可以进而推动有关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的其他方面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研究生;奖学金;制度

一、背景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总数超过150万人,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110万,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大国”。

而在这样一个研究生教育大国里,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制度一直实行的是“双轨制”(公费与自费)。

尽管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地增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成本的增加,这种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享受高水平教育的追求。

,北大、清华等17所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全国范围内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高校增至到53所,这标志着在我国已实行20多年的研究生培养“双轨制”将逐渐以所有研究生上学必须交纳学费的“单轨制”取而代之。

实行“单轨制”后,各高校纷纷实行了奖学金制度、贷学金制度以及助学金制度,以帮助研究生完成学业。

二、对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思考

(一)奖学金的种类

高校在奖学金种类的设置方面,目前主要有:学业奖学金、普通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

其中,学业奖学金主要用来支付学费;普通奖学金用来支付部分生活费,也称作生活补助;单项奖学金主要用来奖励研究生在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可分为科研优秀奖(如优秀研究生)、社会工作奖(如优秀研究生干部)、社会实践优秀奖等等。

在实行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高校中,几乎都涵盖了以上三项奖学金,其中一些“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除了以上基本奖项外,还有社会捐赠而设立的各项奖学金。

这些不同种类的奖学金,基本可以满足这些“知名”高校的研究生的学习费用。

然而对于其他高校来说,这类奖学金则偏少。

(二)奖学金的来源和奖学金的覆盖面

首先,奖学金一般主要有国家拨款、学校专项经费、院系配套经费等来源。

对于部分高校来说,还有社会捐赠的资金。

但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国家拨款、学校专项经费、院系配套经费就略显不足,为了能够保障奖学金资金的来源,高校应考虑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企业对高校进行捐助。

其次,在奖学金的覆盖面方面,高校一般会根据国家拨款、学校专项经费、院系配套经费、社会捐款的金额大小以及研究生培养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来设定奖学金的覆盖面以及奖金金额的大小。

在实行研究生培养的“单轨制”后,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可能因为缴不起学费而被拒之于研究生大门外,尽管还有贷学金制度以及助学金制度,但由于贷学金制度的人数比例以及助学金所提供的岗位少等问题,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能解决其在读研期间的学费以及生活费问题。

因而,高校应尽可能地扩大研究生奖学金的覆盖面,使具有不同专长的研究生都能获得不同类型的奖学金,解决他们在读研期间的学费和部分生活费问题。

(三)奖学金的评定

在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方面,各高校一般都依据四个指标:思想政治表现、遵守校纪校规情况、学习成绩和科研创新能力。

其中,如果学生没有特别地违规情况,那么思想政治表现和遵守校纪校规情况方面,几乎所有学生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所以,奖学金的评定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的评定。

如何保证这两项能够公正公平的评定也是所有学生最为关注和担忧的地方。

首先,在学习成绩方面,有的学生最为担心的是:是否和老师搞好了关系就可以在最后的成绩上面得高分。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又如何保证研究生评定的公正和公平呢?

其次,科研创新的一般衡量指标就是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

因而,谁发表的文章越多,文章所在的期刊档次越高,得到的分数就越高,从表面上看似比较公平,实际则有很大的舞弊空间。

因为现在某些所谓的“核心”期刊,为了增加收入,不论论文的质量,只要花钱就可以发文章;另外,学生在面对巨额奖学金的诱惑时,是否会为了论文的“高产”而出现剽窃他人论文的不良学风呢?如果是的话,那么也就违背了实行奖学金制度的初衷。

三、建议和对策

1.在设置奖学金的种类方面,是否考虑根据不同专业所培养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和该专业在市场上的不同“价格”来设定。

因为目前就业市场上不同专业学科具有不同的“价格”。

“据专家介绍,国外的很多大学不同专业奖学金设定的标准也不同,如法律、医学等专业,社会回报高,所以奖学金就比较少。但有些专业比较冷门,奖学金就要高些,甚至除了学费,还能保证生活费,并且每年的标准也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高校在设定奖学金的种类时,应考虑到各个学科之间的特殊性。

这样就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报考这些专业,从而保证这些学科不会出现招不到生的现象。

2.扩大奖学金的来源,从而以扩大各项奖学金的金额和覆盖面。

此次研究生全面收费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统筹各个方面的教育经费和资源,加大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使研究生的实际表现与获得的资助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精神”。

如何扩大奖学金的来源呢?第一,对于理工科来说,一方面由于导师可以申请到大量经费的科研项目,这样学生就可以承担部分科研内容,导师也可以拿出部分科研经费作为奖学金以鼓励作出贡献的学生;另一方面由于理工科的应用性比较强,所以也可以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企业提供奖学金以鼓励作出突出贡献的学生。

这样也可以让学生的科研成果尽快地投入到实际使用中去,惠及社会。

第二,积极寻求校友捐赠。

在美国高校,“来自于社会团体、校友等的捐赠收入约占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的8%,并逐渐成为与政府投入、学费并列的重要经费来源。”“据美国教育资助委员会统计,1993―1994年度,私人对高等教育自愿资助高达12315亿美元,校友会捐赠3411亿美元,其他个人捐赠28亿美元,公司企业捐赠2511亿美元,基金会捐赠2514亿美元,宗教组织捐赠214亿美元,其他组织捐赠815亿美元。”因此,在扩大奖学金的来源方面,高校应积极寻求校友的捐赠,以解决在设置奖学金方面的经费短缺问题。

3.在奖学金的评定方面,应严格遵守奖学金的评定规则以做到公正公平。

因为即使扩大了奖学金的覆盖面和来源,同时设置了满足不同学生类型的奖学金,但如果不能公正公平地去评定奖学金,这项举措也就失去了它实行的本身意义。

第一,学校应要求老师在学生的综合成绩评定上面秉着公平的态度且站在学术角度的立场上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的学习态度及提交的论文情况来进行评定。

第二,由于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建立一个合理且全国通用的学术评审制度,所以高校在评审学生所发表的论文时,可参照高校对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方法。

首先,根据国内比较大的几个索引库,如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索引)、CASS(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CSSCI(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CD(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收录学生的论文情况来评定。

其次,由于省级期刊的数量之大,且大量省级期刊的质量存在不一的情况,高校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为每个专业指定一定的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并根据这些期刊的发展最新情况,时事做出调整。

第三,规定在以上期刊发表一篇论文所得的分值,并且说明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所得的最高分值,以免出现有的学生为了得高分只注重数量而不看重质量的情况发生。

武大奖学金制度 篇5

相信很多留学生都更有过奖学金申请的经历,我们也经常能考到各种各样关于某学生获得巨额奖学金等新闻,奖学金对于留学生的意义除了可以减轻经济负担以外,还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认可,因为奖学金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申请到的,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那个国家的奖学金是最多的,谁才是真正的土豪?

英国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层次分明,优秀学生可拿全奖

奖学金类型:英国大使馆拥有自己的奖学金计划,如志奋领奖学金、海外研究学生奖学金等,都是帮助国际学生在英国完成硕士课程学习。

海外研究学生奖学金是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供的一种奖学金,为学生补贴留学期间的花销。申请人必须是读英国公立大学研究类硕士课程的学生,还要能够显示出优秀的学术和研究能力才行。

美国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助学金种类多,大部分通过院校发放

奖学金类型:奖学金和助学金

在一些财力雄厚的学校如康奈尔大学、耶鲁等美国大学,成功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会得到学校发放的涵盖学费、杂费、津贴及健康保险放心保等在内的奖学金或者助学金。

加拿大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具有挑战性的奖学金制度

加拿大比较难申请奖学金,因为学校都是公立的。一般研究性的硕士还有可能申请到奖学金,但不会太多,很少有给全奖的。本科的话在加拿大读中学的学生容易申请到奖学金,国内高中生直接申请加拿大大学的获得奖学金的比较少。

日本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日本针对留学生设立的奖学金种类很多

奖学金类型:学费减免

日本学校提供的奖学金有免学费30%、50%、80%及100%四个层次。读本科大概能获得学费30%的减免,而读硕士则可达到学费全免,甚至有的学校还为硕士生提供生活费补贴。

武大奖学金制度 篇6

2、邹恒甫(经济学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本人1987年从哈佛大学回武汉大学讲西方经济学,给刘道玉校长带来许多麻烦,更不用说杨小凯被刘道玉校长送到普林斯顿念书一事。1995年杨小凯在中国讲学还遭到封杀,岂不哀哉!我们这一辈人也只知道一个著名的中国大学校长:刘道玉!(全文见邹恒甫诗作《樱花又一苦劫》1997年3月于华盛顿)

3、自强:你在武汉大学呆的这些时间里,哪一段是最振奋人心的“风云时期”?

李工真(教授,1978年10月考入武汉大学历史学系;1985年7月留校任教):肯定是刘道玉时期,就是我们那个时期。(见自强新闻《四名师论风云学子,析武大精神》)

4、自强:您认为武汉大学特有的精神是什么?

王三山(刘老校长免职前三年由外校进入武大任教):我其实真的觉得武大没有什么特有的精神,我倒是很怀念刘道玉校长那时侯的自由的氛围的。(见自强新闻《四名师论风云学子,析武大精神》)

学分制、主辅修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制等等制度的恢复或建立均出自他(刘道玉)的手笔。武大锐意改革,使当时众多高校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才有了“武大是80年代中国的小深圳”的说法。对此,王三山直言那是武大最有活力的一段时期。尽管是由国家分配到武大任教,王三山承认当时武大整个学术影响力很强,学术氛围浓厚,从老师到学生都专心做学问,是个作好学问的地方。(见自强新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武大精神?》)

5、谈到母校,易中天最感谢的是刘道玉:“他是一个非常爱惜人才的校长。”(见楚天都市报《易中天感恩母校武大反感被称“超男” 风格麻辣》

“那时的武汉大学是一个没有学者看官员,只有官员拜学者的氛围,”(见自强新闻《易中天:追忆珞珈山下,重温峥嵘岁月--武汉大学访谈》

“当时胡先生打电话给刘校长说要去向他汇报这件事,刘校长说‘还是我来看你吧。自古没有学者看官员的道理,只有官员拜访学者的道理’”。(见自强新闻易中天:我在珞珈山下的那些日子)

6李为(88年武大研究生毕业):

在做学生会干部期间,我时常有机会见到校长。记得相见时总不外乎以下几个场合:一是与校方开会,讨论研究生管理的问题。我们提出的要求很多,辩论得很激烈,如发展社团,改善生活设施,丰富文化生活等问题。校方主管部门起初总是反对或托故解释,几个回合下来,轮到校长发言,他总是十分平和地把双方的意见做一个归纳,最后总是站在学生会一边。二是学生宿舍停电。每当停电时,很快就会看到校长在其他干部的簇拥下亲临我们的寒舍。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宿舍又成了一个读书的不夜城。三是我们举办社团会议和文艺汇演时,他

会出席并讲话。四是毕业生典礼,他会语重心长的、激情满怀的向毕业生们提出期望。

由于校长总是能倾听学生的意见,我们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是十分民主和宽松的。我本科是外语专业的学生,因为当时的武大允许跨专业听课,所以到了武汉大学后常爱去外语学院听课,我还可以去外校听课,我当时每周两个下午都要去中国地质大学听课,考试成绩算入武汉大学研究生的毕业成绩。研究生毕业时我是标准的文理兼学的学生。(见《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所了解的武大前校长刘道玉》)

7、野夫(武大作家班学生):

犹记*****,先生既只身劝阻学生出校,复联名上书高层开对话之径。孰料后来时事酿成惨祸,先生竟以上书事见罪于有司。于此高压之际,所谓悔过互举以脱罪者多矣,唯先生风骨凛然,不畏威势。一日部署派员令先生去校办谈话,先生谓来人曰:自古只有官拜学者,没有学者拜官。如此节气,试问天下几人曾有?以至后来党员重新登记,先生竟不得过,种种不堪,先生亦至今无悔。

余求学时,久仰先生,于座谈会上远望而未敢亲謦咳。后入囹圄,故旧犹多回避,先生竟率博士探监,且留影合照。又每年捎药食诸物,以为慰藉。余出狱后亦多蒙先生关照,生死肉骨,海天高恩,当世校长,几人能够?(见野夫《大德无言》陈加宽(现复旦大学教授,82年武大硕士毕业,曾任教于武大):国内形势又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编者注:此处指89年时间,刘校长已经被免职)。我目睹了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又一次遭遇到的麻烦――刘校长的直言给他带来了灾难。当时刘校长在教育界和广大学生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当局对他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批判,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和重大教育改革措施本来是正确的,可是却成了他的“罪状”。尤其滑稽的是,有两种人批判他让我无法理解:一种人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中层干部,为了与刘校长划清界线,表现出了特别左的面孔,这些人随着他们以后的升迁而被师生们所鄙视;另一种人在重压之下不得不违心地作出姿态,但他们也未能受到宽恕和信任(见《我与刘道玉校长》)

9、网友:我是武大数学系七七级的学生,每当我想到在母校的日夜,就激动不已,刘道---当时我们就这样称呼我们敬爱的刘道玉校长,是我们这一代人崇敬的伟人!

今天上网,发现sohu有一篇很火的帖子《武汉大学,你凭什么让我爱你?》,作者应

该是我的学弟,初看起来,似乎很是那么回事,说得冠冕堂皇。但是在我看来,这篇文章 的作者似乎在更大程度上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来评价和批判武大,而不是以武大的主人 的身份来评价武大。

在武汉大学生活了四年,我热爱我的母校!

大学本科是一个人呆得最久,也是对一个人日后的成长和思想走向影响最大的一个时 期。我在武大受到的本科教育已经深深的融入了我的骨髓,虽然我研究生毕业以后拿着的 不是武大的文凭,但是我一定会很骄傲地告诉任何人我的本科是在武大受的教育,并且很 自豪自己是在一个如此有文化底蕴的学校里面度过人生最鲜丽的年华。

我学的是工科专业,是武大合校之后第一批统一招生进入武大的。入校之后才知道自 己是在原来的武水校区学习。在这里,我们住在几乎是全校(除了樱园之外)最破的八舍。听以前的一些老校友说,我们住的一楼以前只是放工具的不住人的。而且学校里面似乎 也还有四校合并的各种思潮在翻涌。这给了我和我们同学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颇有一段 时间非常郁闷,但是越到后来我就越感觉到了武大的沉稳、古朴、厚重和一种让人无法言 喻的深深的依恋。

虽然我们合并之后是分校区上课,但是整个武大的学术资源是共享的,我们的培养计 划是整个武大统一制定的。在武大,我们能够选修的人文课程是非常多的,公选课表是厚 厚的一本。我现在还记得大一时候选修《唐诗欣赏》的情景。《唐诗欣赏》是由新闻学院 的李敬一教授开设的。每次上课,我和同学都会提前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去教室占位子,虽然是一个500人的大教室,但是每次上课的时候这个阶梯教室的台阶上,教室前牌,拿着 小板凳和直接坐到地上的学生差不多会有三百人左右。李教授讲课的风格特别激昂,引经 据典,信手拈来,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个遥远而让人向往的年代。而且特别注重比较学习,记得《春江花月夜》几乎可以算是他最喜欢的一首诗了,而我,在他的课堂上,不仅学了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读到了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而赵林教授开设的《中西 比较哲学》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门公选课。对于文学和哲学的热爱,如果不是在武大,在 于我,是不会如此强烈的。

大学不仅仅教人知识,也是我们走上社会之前的重要的转折点。我在武大一起学习的 同学和从珞珈山水上面认识的校友,将会成为伴我走过我一生的朋友。而我们学院的书记 张长文,他如沐春风的处事态度,对自己的学生的爱护更是让我感动。记得在最后推研的 时间里面,有一次我们和张书记开会时,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我突然就跟他吵了起来(依照后来男生寝室的版本是我把张书记给骂了,我自己认为没有这么严重#_#),后来确实 还后怕了一阵。但是有一次走在路上,张书记却骑一个摩托在身边停住跟我谈推研的后续 事情。那天的事情,他似乎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至于说武大虽然有钱也不改善学生各种条件的人,我可以确认一点,就是,他们从来 没有逛过武大。武测的来樱园、桂圆、梅园、枫园走过,可是来过武水吗?武大本部的,翻过老图来武水的羽毛球场打过球吗?武水的,去过本部的防空洞吗?去过武测的一号楼 吗?去过枫园吗?我们虽然大一的时候住得很差,但是在我们本科四年里面,我们校区相 继盖了1、2、3、15、16、17。差不多六七栋学生公寓,而我们在大四的时候也搬到了公 寓,而且学校现在还在继续兴建学生公寓。在枫园,学校相继盖了法学院、外语学院、文 学院等多栋教学大楼(现在应该已经启用了)。从总体上来说,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 不错的。

至于武大说自己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大学之一,我想没有几个可以否认的。每年到了三 四月间,我们的宿舍楼下都会开满樱花,主教的后面那一条窄窄的小路两旁,那么烂漫的 樱花,在我们上课时候看着都是享受。更不用说我们去樱花大道和樱顶照相的兴奋了。有 人说樱花是日本侵华的象征,我认为大自然的美景是没有感情色彩的,欣赏美不是我们的 本能么?而且学校的樱花也是中日建交后日本送过来的。至于老图,珞珈山,东湖,这些 地方,都已经浸入我的灵魂,是怎么洗也洗不掉的了。

武大奖学金制度 篇7

一、单项奖学金的功能

奖学金, 就是为实现教育目的, 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的奖励资金, 单项奖学金顾名思义就是对在某一方面有贡献的学生的一种经济上鼓励。单项奖学金不仅为特长型人才提供物质奖励, 同时为其成长成才提供精神支持和前进方向, 故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 激励功能

什么是激励?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 (Berelson) 和斯坦尼尔 (Steiner) 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 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激励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 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 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单项奖学金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保证, 会点燃学生的激情, 促使他们的学习、工作的动机更加强烈, 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 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 从而刻苦努力, 全面发展。

(二) 资助功能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收费制度的改革,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 贫困学生如果得不到资助, 学业的完成将会很困难, 而单项奖学金可以解决部分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的经济压力, 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能更好发挥他们的才干, 所以单项奖学金的资助功能不容忽视。

(三) 育人功能

如何构建完善的单项奖学金制度, 才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不断提升?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高校中单项奖学金不单纯是一种资助手段, 中间蕴含的育人理念不可忽视, 例如可以和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责任教育等育人理念有机融合, 通过一些有效的宣传, 使获得者以及其他学生真切体会到资助与育人的相互促进作用, 真正做到物质与精神双重解困,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四) 导向功能

单项奖学金首先是一种荣誉, 是对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贡献的学生的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鼓励, 其导向功能不言而喻。像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是对综合表现突出, 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励, 但受众很少, 96%左右的学生是拿不到的。单项奖学金就为大部分学生提供了平台, 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此目标的激励下, 大部分学生就不会因为国家奖学金高不可攀而丧失奋斗的动力。

二、单项奖学金的种类

单项奖学金有激励、资助、育人与导向等功能,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立时, 充分结合实际情况, 尽量多样化, 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一种简单的分法是:第一课堂单项奖学金和第二课堂单项奖学金。第一课堂奖学金就是学业优秀单项奖, 主要奖励学习特别优秀或进步特别大的学生;第二课堂奖学金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科技创新、文体优秀等方面的单项奖学金, 主要用于奖励在第二课堂某一方面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或团队。

三、单项奖学金的评选条件

单项奖学金就是为更好地激励创新型人才、特长型人才脱颖而出, 对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有特殊才华的学生予以表彰鼓励, 其评选的条件就不能完全依赖综合测评成绩, 而要与国家奖学金等综合类奖学金的评选条件有所区别。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在社会工作、文体活动方面不是很擅长, 其综合测评成绩也不是特别靠前, 但在学年内学业成绩特别优秀, 或者是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学业成绩有较大幅度上升, 这些学生就应该符合学业优秀单项奖的评选条件。社会实践单项奖就应该奖励那些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卓有成效地开展诸如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科技扶贫、文化宣传等活动的学生, 这样才能全面引导学生更好地把课堂知识和社会实践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科研创新单项奖就是对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在国内外学科竞赛中获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者获得国家专利等方面的学生的奖励, 这样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单项奖学金的评选条件, 应该体现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能够给予学生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 符合高校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标。

四、对完善单项奖学金制度的思考

(一) 单项奖学金的作用应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单项奖学金在高校创新型人才、特长型人才培养中, 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健康发展中, 起到很大的作用, 理应受到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和广大学生更广泛的关注。因此, 在单项奖学金的宣传上一定要加强, 使学生充分认识其意义、评审条件及申报程序,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确立单项奖学金目标, 并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帮助学生尽快实现目标。评定后的宣传和教育更不容忽视, 从而使获奖者的优秀事迹和成果在学生中没有起到真正的表率作用, 防止出现未获奖者对获奖者的冷眼旁观或非议,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单项奖的功能。

(二) 单项奖学金的种类设置应多样化

单项奖学金是对表现优秀学生认可、鼓励和支持的有效方式, 因此单项奖学金的种类设置应尽量多样化, 当然这种多样化不是简单、盲目的多样化, 而是结合学校、学科特点, 尽可能的使更多特长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多样化。当代社会, 国家所需的人才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层次的, 不仅需要科科优秀的全才, 而且需要单科成绩好且对某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奇才, 更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鬼才, 例如对踊跃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并在校级以上文化、艺术和体育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要给予文体活动单项奖;对助人为乐、坚持正义、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方面有突出事迹的学生, 要给予精神文明单项奖;对参加省级及以上重大活动, 且为学校争得较高荣誉的学生, 可以给予特殊贡献单项奖等。

(三) 单项奖学金的比例和额度应提高

单项奖学金的比例和额度是奖励力度的直接体现, 应该在获奖比例和额度上有明确的顶层设计, 使该奖项真正对学生有吸引力。对此, 笔者认为,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高校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应发挥出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奖励比例和额度应给予高校一定的灵活度, 这样根据省情、校情, 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作用。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的面尽量宽一点, 奖励的资格审查尽量严一点, 努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竞争的范围就更广了, 竞争的程度就更激烈了。例如对一些高水平竞赛活动, 获奖学生越多越能带动更多学生参与, 如果要严格设定单项奖评定比例, 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一些需要投入一定经费的建模竞赛、设计比赛等, 奖励的额度太小就起不到激励和资助的作用。

(四) 单项奖应该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单项奖学金的获得对学生个人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荣誉, 无疑也是一种物质上的诱惑, 所以学生都非常敏感, 在奖学金的评定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条件和评审步骤, 使评定科学化, 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种奖学金的评选条件和奖励办法应该是公平、公正、公开的, 这样透明的奖学金制度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单项奖学金由于性质不同, 种类繁多, 往往认为其评定就容易掺杂主观因素。什么算是表现积极, 什么算是贡献突出, 这些都需要相关评定机构尽量摆脱主观臆断, 让事实说话, 才能体现公平和公正, 才能使广大学生信服。而公平和公正的后续, 那便是透明公开。高校单项奖学金制度也应该体现这样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王光大.试论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实施效果及改进策略[J].中国轻工教育, 2011, (3) .

[2]李佳.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效果评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3) .

[3]陈婉琳.对高校奖学金制度问题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 2008, (4) .

[4]陈瑶.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的激励机制[J].科技创业月刊, 2005, (8) .

[5]左显兰.对新时期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0, (6) .

武大郎买官 篇8

武大郎也有烦心事:卖炊饼时,不论占没占道,影响没影响市容,城管一来就将炊饼挑子掀翻,再砸、踏、踩、跺。武大郎還纳闷的是,街对面的王婆,总是把盒饭摊子摆在马路中间,令来往行人和车辆苦不堪言,可城管见了却像没见一样。

一打听,原来那王婆是清河县餐饮协会的副会长。武大郎很气愤,直骂这世道太TMD,但骂着骂着也开了窍:“要是我能攀上这城中显贵西门大官人,弄个官帽戴戴,哼……”可是,怎么才能攀上西门庆呢?武大郎更烦了。

这天,武大郎向郓哥倾诉这一烦心事:“兄弟。你可有啥好门路或好办法让我和西门大官人挂上?”

“投其所好……”一番耳语后郓哥又说,“现在官府很多人都这样做呢。”

“哎,办法倒是好办法,只是我家娘子待我不薄啊。”武大郎苦笑着说。

郓哥生气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戴不得绿帽子就戴不着乌纱帽……”

这一夜,武大郎失眠了。第二天,武大郎让潘金莲和他一起站在窗边看街景。不久,一个人走到窗下,武大郎一不小心将帘子碰落了下去,正好砸在那人头上。那人在楼下谩骂,潘金莲让武大郎道歉,武大郎却躲到她身后,死活不出头。潘金莲只得出面道歉。

潘金莲当然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武大郎的计一武大郎故意将帘子砸到那人头上,而那人正是西门庆。西门庆只看一眼潘金莲,心里就痒得难受了。

次日,武大郎怀揣礼物,悄悄来到王婆家。不久。潘金莲和西门庆在王婆家相会了。

这天。西门庆刚从王婆家出来,武大郎急忙上前递上一支烟,笑眯眯地说:“西门大官人好!我是武大郎。”

西门庆仿佛没听见,就要走开,忽然又像想起了什么,红着脸问:“你就是潘……”

“大官人,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武大郎笑嘻嘻地拉着西门庆进了王婆的店。

“啥事,说吧。”西门庆抿一口茶,强作镇定。

“大官人,听说咱县最近要成立炊饼协会,那会长一职……大官人,我做梦都想为黎民服务呢。”

“就这个?”西门庆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口答应:“行!”

回家后,武大郎喜滋滋地等着西门庆的消息。他心知潘金莲已和西门大官人混在了一起,可他想啊,有钱能使鬼推磨,管他呢!一个月过去了,还没有消息。

这天。武大郎再次在王婆的楼下叫住西门庆。西门庆只说“再等等,快了”,就径直走了。如此几次,武大郎等来的都是那句“再等等”,而西门庆对他的态度也一次比一次恶劣了。

武大郎当然不知道,那个会长的位子早已被县太爷安排了人,加之潘金莲知道真相后十分痛恨武大郎。不许西门庆为他办事——武大郎当然永远等不到好消息咯!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醒悟后的武大郎那天和郓哥一起将西门庆和潘金莲堵在王婆的楼上,企图要挟西门庆。结果被西门庆打成重伤,最后被潘金莲毒死。

上一篇:以微笑面对生活作文650字下一篇:古镇运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