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教育案例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孝道教育案例(推荐8篇)

孝道教育案例 篇1

泰兴市黄桥镇南街小学(邮编:225411)何昌岳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小学生的身上却很难发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吃;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令人堪忧。2008年11月20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就北大2009年的自主招生政策进行了解读说明。他特别指出,2009年北大自主招生将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我不禁为北大的做法拍手叫好!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孩子很多已经不知道孝道也是一种美德了,更不知道孝道是我国千百年文化传承中的一件瑰宝。案例一:

一次召开家长会时,一位学生的母亲向我哭诉了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那天她发着高烧,躺在床上。丈夫不在家,她盼望着上六年级的儿子回来,能为自已买点药、倒杯水。可儿子回来后,一进门便大声喊道“妈妈,我饿了,你怎么还没做饭呀?”。妈妈强打精神说:“妈妈病了,你自己去煮粥吧。”“我不会!”儿子硬硬地答道。“妈妈,你躺着吧,我自已出去买点吃的,然后去同学家做作业,你晚上别等我了。”说完,儿子冲出了家门。病重的母亲只能独自扼腕叹息、流泪。孩子的母亲自责地说:“唉,都怪我们平时太宠爱他了,求求你啦,老师,帮我们好好教育他一下„„” 案例二:

今年春学期的一个下午,该放学了,班上还有几位学生的数学课堂作业没做完。于是我就坐在班上一边批本子,一边督促他们完成作业。其中一位男生叫蔡XX,边写边玩,另外几位学生很快写完走了,可他依旧不急,慢腾腾地写着。教室外面年迈的爷爷,满头大汗,患有多种老年病的他,脸色有些苍白。无奈,我放下手中的作业本,站在小蔡面前督促,好不容易才把几题作业完成。我对小蔡说:“以后作业不能边写边玩,赶快收拾书包,你爷爷身体不好,等时间长了会受不了的。”他却对我说:“没关系,我的爷爷在外等我虽辛苦,可我在教室里做作业比他还辛苦呢!”说话间,他的爷爷疲惫地走进来接过孙子的书包、篮球袋和我道别,可小蔡头也没回就走了,更谈不上跟我打招呼。看着爷爷步履蹒跚的背影、小蔡空着手,一蹦一跳的身姿,想想孩子的话语,心里总有种别样的滋味。案例三:

有位小学生的家长在《解放日报》上撰文谈道: 有一次,我刚送走我的父亲,儿子便认真地对我说:“爸爸,莫把钱给爷爷,我们自己都没用的了。”看儿子那认真的样子,我的心都凉了半截:这就是我将来老有所靠的儿子吗? “谁最关心你?谁对你最好?”我把儿子抱坐在大腿上,认真地问他。“爸爸妈妈呗!”“将来爸爸妈妈老了,挣不到钱了,你给不给爸爸妈妈钱用?”“当然要给!”“这就对了,爸爸小的时候,爷爷奶奶也像我们关心你一样地关心、爱护我,辛辛苦苦地种地、挣钱,勒紧裤带送爸爸上学念书,现在他们都老了,我该不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该不该给他们钱用啊?”“该!”孩子虽然似乎明白了这简单的道理,我的心中却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用无私的爱,养育出一个自私的儿„„

类似的例子还可举出不少。从上面三件事例中,不难看出小学生的孝心缺失随处可见,并且对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形成造成了缺陷。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一、家庭“爱”的错位所致。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核心人物,在家过的是众星捧月般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就是好好学习,考上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将来有份好工作。要达到此目的,他们习惯于将孩子的日常生活料理全部“包办”,我亲眼目睹有的家长成了孩子的“书童”,有的父母成了孩子随意使唤的“奴仆”,他们对孩子一些不太“孝敬”的行为也能够默认。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自然会懂事的;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现在是尽责任,将来孩子能养活自己就行了。再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 会拿糖分享给父母,可是父母总是嫣然一笑,夸赞两句又把糖给孩子塞回去,拒绝了孩子的孝顺;还有,当孩子看到了父母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想去关心时,父母总是会说“没你的事,写作业去!”,拒绝了孩子的孝顺;孩子想帮父母减轻压力主动做家务时,父母会说:“只要你读好书,其它什么都不要做!”,拒绝了孩子的孝顺;这样的例子可以在生活中举出很多很多。也就是在这样的拒绝中孩子习惯性地接受拒绝,接受自己的不孝顺,长期以来这就成了习惯,成了应该:“我不该把糖给父母吃,反正他们不会吃,我也别去管他们的事,反正我也管不着,还做什么家务啊,还惹来骂„„”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的孩子往往缺乏孝心,不懂得“感恩”,自我意识太强,缺少奉献精神,没有责任心,根本不知道去关心、体贴他人。他们认为父母的奉献是应该的。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过分的呵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而缺乏孝心教育带来的是孩子无德和残忍。2007年广州一16岁少年向母亲要上网费未果而拿菜刀砍杀双亲;2008年江苏一名16岁初中生因在网吧玩游戏很晚回家,遭到母亲斥责殴打,不堪忍受的男孩手持水果刀疯狂地将母亲捅死,随后自己也跳楼身亡„„这一幕幕惨剧不正有力地说明孝道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乏吗?

二、学校教育的误区所害。

看看现在的教育现状: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不少年,但在不少校园里,应试教育仍在“横行”,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情况如何,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社会、家长评价一所学校、一位教师、一个学生的好坏主要看分数,看考上实验中学的人数。一些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误区,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就没什么大问题,偶尔讲一讲德育,也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并没有结合孩子的思想实际。只停留在遵章守纪、文明礼貌和安全教育上,从而使孝心教育缺位,造成学生“孝心”的缺失。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需要爱。只有懂得爱学生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教学生懂得如何去爱。但事实是许多老师反其道而行之,在他们眼中,学生就是唯师命是听,对学生根本谈不上尊重和平等。因而导致学生无法真正领悟爱的真谛,甚至导致心理扭曲,又何谈孝敬? 2009年4月14日《新快报》报道: 因上课和同学讲小话被老师批评,年仅13岁的六年级学生小田竟愤而返家拿菜刀,冲到课堂一刀砍向正在授课的女老师头部„„这不能不让人想起6个月前——去年的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学生李明在课堂众目睽睽之下用刀捅死了刚刚从教的郝旭东老师的事件。

令人深思的是,面对民警的询问,一脸稚气的小田还犹自忿忿,“她(即受伤的老师)当着大家的面批评我,我心里很生气,便砍她两刀解恨!”而李明更是留下一页“死亡笔记”,他说他要用杀老师的行为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老师的混蛋,让教育改变。

还是去年的10月,21日,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31岁女教师潘伟仙被她的学生骗到山上杀害了。据说该学生逃课去上网却怕老师家访才做出这样举动的。这一幕幕惨剧不正有力地说明孝道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乏吗?

三、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忙碌的功利追逐削弱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孝道”理念,他们不屑讲孝道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等现象屡禁不止,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孩子。打爹骂娘、虐待老人的事件经常出现在报刊、银屏上。甚至有的学生家长就不孝顺自己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怎么会有孝心呢?在学校里,孩子学会了关爱他人,可是来到真实的生活中,他在公共场所里,让出的座位可能被一个壮汉抢了;在书本上,孩子学会了同情弱者,可是来到现实生活中,转眼间却见衣衫褴褛的乞丐在餐馆里有吃有喝,有说有笑„„反此种种,都让孩子推翻了心中那好不容易形成的“关爱社会”的孝道新理念,代之为“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的消极观点。政协委员李宝库曾建议:要理直气壮地提倡孝,孝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孝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孝道教育案例 篇2

一、传统孝道充满人文关怀

从传统孝道的起源来看, 它强调的是一种自然的爱,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尽管后人为了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 把孝道作为一个工具来利用, 但在孝道的推行中, 还是充分考虑了人性和人情的存在。基本做到了如《史记》所言:“形势虽强, 要之以仁义为本”[1]这种以仁爱为基础的孝道精神。我们从孝的基本内容“养”与“敬”来分析, 传统孝道认为供养只是孝道的低层内容, 敬爱才是孝道的核心所在。先圣孔子也持这一观点, 诚如“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2]他认为尽孝做不到敬的话, 那跟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传统孝道追求博爱、广仁, 认为孝道不仅针对自己父母, 还要泛爱。诚如孔子所说:“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3]孟子继续发扬了孔子孝道的博爱思想, 将孝道从家庭推广到社会, 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的著名观点, 进一步强化了孝道的博爱精神。

不过, 传统孝道在最初的传承过程中也是有原则、讲条件的, 出现愚忠愚孝情况是后来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专制主义而强加于孝道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先秦时期的孝道文化中得以反映。孔子提倡孝道, 但其也反对一味的愚孝。《孝经》中记载了孔子回答曾子“子从父之令, 可谓孝乎”时, 说:“当不义, 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 臣不可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 又焉得为孝乎!”[5]这段回答充分表明了孔子反对愚忠愚孝的做法, 他认为如果不分是非, 一味地唯父母言语行动是从, 是没有孝道而言的。

二、实施孝道教育的几点思考

1. 实施孝道教育的宏观策略

首先是要加强政府的引导, 营造浓厚的孝道教育氛围。传统孝道的推行与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虽然孝道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某些糟粕, 但其精华和内核是没有改变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在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汲取我国传统孝道中依人情而立、充满博爱思想、倡导聪孝、忠孝结合等思想精华。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 采取有力的措施去推动孝道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为全国性的孝道教育营造浓厚的氛围。

其次是要加强法制建设, 使孝道教育有法可依。孝道教育必然会涉及到敬老问题, 那么有关老人权益的法律就要跟得上。这样就可以把法律的强制性与子女的自愿性结合起来, 使老年人的权益得到有力的保障, 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公民的孝道素养。我国于199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这是新中国在保护老人权益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但在保证孝道实施方面还没有明确的立法, 这还是我们今后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就是要着力构建全民参与体系, 增强孝道教育的长效性。孝道教育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是一项代代相传的过程。我们要重视家庭在孝道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发挥学校主导力量、媒介的宣传作用和榜样的示范作用。这样, 才能形成孝道教育的合力, 增强孝道教育的长效性。

2. 实施孝道教育的具体途径

第一要发挥家庭在孝道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民的命运, 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 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 在孩子的成长中承担着早期道德教育的责任, 一个家庭的道德教育成功与否, 决定着孩子今后的道德素养, 孝道教育也不例外。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父母在孝道教育中的作用, 在家庭孝道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一是坚持及早施教原则。孔子云:“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俗谚曰:“教妇初来, 教儿婴孩。”[6]都揭示了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二是父母以身示范。父母在家庭中对长辈尊敬, 这能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 有利于孝道的自然形成。

第二要发挥学校在孝道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随着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决定了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要在校园中度过。学校也必然要发挥道德教育的主导作用。在教材上, 我们要选择一些经典的孝道典籍, 让孩子们领略传统孝道的魅力;在教法上, 要做到知行合一, 不仅要强调理论上的说教和灌输, 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孝道实践活动, 达到孝道知识与身体力行的统一。

第三要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和榜样的示范作用。媒体的宣传和榜样的示范也是进行孝道教育的良好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作用, 进行孝道教育宣传, 多创作一些像《暖春》、《樱桃》等反映孝道文化的影视剧, 进行熏染教育。多举办像中国时代之声演讲团的《让生命充满爱》大型校园演讲活动, 让更多的年轻人懂得父母的艰辛和孝敬老人的重要性。社区经常举行一些敬老、爱老评比活动, 在交流敬老经验的同时, 让人们了解孝道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也是充满意义的活动。国家可以多举办一些例如“感动中国”、“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在树立榜样的同时, 引起社会更多人士关注孝道和敬老活动。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卷十七) [M].中华书局, 1972:803

[2]古敏主编.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论语·为政) [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11

[3]古敏主编.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论语·学而) [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3

[4]北京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编.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 2005:13

[5]李捷译著.中华传世名著经典丛书 (孝敬·谏诤) [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04:75

孝道感恩生命教育 篇3

关键词:问题学生 孝道 感恩 珍惜生命 健康人格 随着中国生育政策的变化,人们的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大多数家庭都出现了几位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比例,一般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都很好,家长对孩子给予很高的期望,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其它的别无所求。恰恰是这种狭隘的教育观念,使孩子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导致了亲子杀母,大学生、博士生跳楼事件的发生。

工读学校的“问题生”大都是因为在原校学习困难或品行偏常而被原校淘汰下来的,他们曾经在应试中败阵,或在其他方面遭受过挫折,走过弯路,使自身发展遇到了障碍。研究发现,影响“问题生”正常发展的根本原因一般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人格中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为:缺乏同情心,自私心理强;缺少孝道、感恩之心,与父母、师长抵触心强;缺乏自尊心,荣辱感较弱;缺乏自知力,成长的期望较低,成功的信心不足;缺乏自制力,情绪、情感方面的调节能力差等。基于这些需要对“问题生”实施孝道、感恩、生命教育,让他们从心理发生改变。

一、对“问题生”实施孝道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重礼仪、讲孝道的民族,千百年来,忠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

孝敬并不等同于赡养,还没有独立、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虽然暂时还没有能力赡养父母,但同样可以孝敬父母。父母渴了递上一杯水,父母工作不顺心时说两句安慰、鼓励的话,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这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在外求学,每天一个电话或一个短信,向父母问个好,报个平安,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现。而赡养意味着做子女的要给父母一定的赡养费。这是为人子女的义务,但不是说尽了这种义务的人都是孝顺的。因为老人的生活虽然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但他们更想要的是看到每个子女都能够平平安安,逢年过节一家子能够团团圆圆。

工读学校的“问题生”有很多是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使其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父爱、母爱;也有的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觉得父母为其所付出的是天经地义的,从而漠视父母的关爱。“问题生”进入工读学校,首先应当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学校通过手机为学生代发孝心短信,倡导学生为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脚,开展“敬老日”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关爱,体贴自己的父母,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为其将来步入社会达到一个最基本的人格要求。

二、对“问题生”实施感恩教育

中国有句古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意思是说,别人给你一点点帮助,你需要牢记在心,用加倍的努力去回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通过收集一些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传统故事、中外经典故事,在班团活动课、团队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善根”。现代教育的新理论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由此看来,感恩教育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重视的一个环节。

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现在的“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的娇贵滋长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一些孩子形成了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危险啊!美国人曾在上世纪造就了“失落的一代”,难道我们又要在这个世纪造就“盲目的一代”吗?2004年4月22日,倍受关注的马加爵在长达一天的庭审中平静自然,居然不曾回头看坐地在旁听席上的亲人一眼,虽然其父马建夫因失爱子而痛不欲生;因自觉罪孽深重,而四方谢罪!但也没能打动他。想来马加爵在因微小纠纷杀害四位同室好友时,既未念父母之恩,也未顾惜同学之情,哪里还记得学校给他的助学金,哪里还记得国法和良心的发现!马加爵因“忘恩”而“负义”,而“祸国殃民”,可见,人不能忘恩呐!

时下,各个学校都在提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作为具有中国特色司法前的少年矫正机构的工读学校,对“问题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问题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问题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三、对“问题生”实施生命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的一个定义:“教育——首选是人学!”确实,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但教育更需关注生命。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学校不仅是要教会孩子知识,也要教会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不仅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孩子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国家的培养。不要轻易地了断自己宝贵的生命,否则他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父母。

对健康的人固然需要实施生命教育,何况是工读学校这些“受病虫侵害的花朵”——“问题生”呢?他们看惯了别人的白眼,他们被人唾弃,他们缺乏自信,他们情绪自控力差……教育,要关注生命,要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须知,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中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一个”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何况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呢?因此,不要耻笑别人,也不要怕被人耻笑。盲从、莽从,都将是生命的耗损——对于大千世界,每个人的存在都很重要。从事工读教育的工作者们,让我们尊重、赏识这个脆弱的群体,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教会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让他们重新绽放鲜艳的花朵。开始生命教育吧,就从今天,就从现在!让生命之树长青。

时常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孩子杀父母、学生杀老师、大学生杀同学等一系列悲惨事件的报道。这些“以怨报德”的悲剧,看了让人心痛,在心痛之余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啦?同时,这些报道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孝道、生命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孝道、生命教育的基础,生活在感恩的心态中的人,总是会珍惜生命的人,是不会任意地糟踏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

工读学校这些“受过虫害的花朵”需要优良的环境的正面熏陶,需要优秀的园丁的特殊关爱,需要优质教育的持续帮助,更需要对他们实施孝道、感恩、生命教育,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4

进入公司以来,接触学习了传统文化,明白了孝道的重要性。一切的德行都是以孝为根本,所以培养孩子的德行,首先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孝道。不让孩子学习孝道,他的恩义、道义就无法形成,那么就会促使利害心的形成,所以让孩子学习孝道是刻不容缓的,关系着他一生的德行。

让孩子从小养成怀有一颗仁慈的心,有善念就是在积福,当然,教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我们做家长的对父母如果孝顺的话,孩子有效仿之心,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影响他,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自己学会尽孝。

我女儿有次和她同学去图书馆,傍晚回来跟我说,她今天花了好多钱,我问她买什么了,她说今天看到图书馆门口有为一个学校募捐,说学校的房子倒了,她说她捐了50元,我问她为什么是捐了50元,她说没有零钱跟她同学一起合着捐了一百,回家她想想可能有点心疼她的零花钱,后来我跟她说,你做得很对,50块虽然是你的零花钱,但是你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比买零食好几万倍呢,她心里瞬间乐开花了……

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孝道教育 篇5

简况

公司自2008年初开展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提出“弘扬传统文化,创建和谐企业”的目标,组织企业员工去石家庄、青岛、郑州、丹东等地参加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会。多次聘请中华传统文化专家来公司召开传统文化教育报告会,并邀请员工家属、经销商、附近几家企业参加,到会人员无不感动。一些员工家庭矛盾被化解了,员工与员工之间也更加团结友好,同时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正如邯郸晚报对公司开展学习传统文化活动的评价“企业得效益,员工顺心意”。会后几家企业领导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这是一次发扬传统,净化心灵的好会。

孝道教育案例 篇6

“感恩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教诲。作为学生要懂得感恩,感激给你生命的父母,感激教育过你的老师,感激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感恩磨难磨砺了你的意志。成长中的学生,要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不懂得为别人的难处考虑的人是自私的,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而成功。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看世界,乘着感恩的翅膀成长翱翔。

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先要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从感恩我们的社会、父母,老师、同学、开始。因此,我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1)“对父母的五个一”感恩活动:给父母端一杯茶、给父母洗一次脚、让父母满意的一次决定、给父母交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给父母写一封表达感恩的书信。(2)“对老师的七个一”感恩活动:为老师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提一个建议、标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3)“对同学的一帮一”感恩活动。(4)“对社会与自然的感恩教育活动”等。全校性的活动还有吟诵有关感恩的诗歌、听有关感恩的演讲、看有关感恩的电影、学唱感恩歌曲、出一张与感恩有关的手抄报,评选“小孝星”等。我们将评出最佳贺卡、最佳寄语和最佳书信,并结合上述活动和平时表现评选出“感恩之星”。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活动之一就是书写家书。“家书”这个传统由来已久,也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渠道,品读名人家书,我们时常被书中蕴涵的殷殷关切、希望与爱所感动,所折服。希望同学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回忆家长对你的付出,把它写下来,并且发动家长积极参与,写一封回信或一段寄语。我们希望通过“家书”这样的形式,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在校园内开展一次对学生也是对教师自身的感恩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恩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共建和谐融洽的校园文明和家庭环境!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生现在都是家庭的中心,平时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学生要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感恩孝道”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体会父母的辛劳,培养学生一棵感恩父母的心。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去感谢父母。

2、通过“感恩孝道”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和环境,学生做一名好学生好公民。

3、通过“感恩孝道”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人的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不只是母亲还有很多人。父亲、老师、朋友、同学、亲友、陌生人等等。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人的付出的爱心,学生的世界才变得如此温馨和美丽。感恩是一种情怀。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快快乐乐的感受学习,体验生活;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规范自己的行为;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感受到父母对你的感情、老师对你的恩情、朋友对你的友情;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对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抱着感激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会使你消除怨气。怎样使学生体验这种情怀,形成这样一种品德呢?本学期我校利用几个节日活动为基点,通过展开全校性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恩、实践感恩。

二、活动过程

(一)巧用节日、实践感恩

1、巧用良机、行动感恩

每学年,我校结合三、五学雷锋,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几个传统节日,由学校政教处倡议,由各级部组织自行组织服务慰问活动,让少先队员在社区服务和慰问女教师的活动中,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和环境。学生组织了社区环保行动、回报社会,在班主任倡议下学生还策划实施了短信问候、电子贺卡、手工制作小礼物送给老师父母等活动让每一位女教师和母亲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2、周末当家,爱的反赠

利用学生周日返家的机会,让孩子们为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拖一次地,刷一次碗,叠一次被子,帮爸妈洗一次头,洗一次脚、与爸妈照一次亲密合影等等。由此让学生体会父母辛劳,学会关心、理解父母;增强与父母的交流,培养家庭责任感,学生学会为家庭付出;学生感悟生活的美。

3、爱的表达,心灵沟通

让学生通过书信的形式,把自己平日里不好意思说的话写给父母、老师,父母老师要给孩子回信,以此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黑板报评比,利用主题班会,宣传长廊等形式,在学生中宣传、讨论感恩思想。

(二)结合学科教学,深化感恩活动

1、“感恩”活动倡议

学生干部广泛征求同学意见,编制感恩倡议。内容是:学生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理解父母;培养家庭责任感;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和环境,学生做一名好学生好公民。我校在升旗仪式中,同学发出活动倡议,以次拉开了本学期感恩教育活动的帷幕。

2、“感恩的心”歌曲传唱

动人的歌声永远传达着世间美好的情怀。我们的学生爱唱歌,他们有自己的歌声、有自己的追求。假如能以喜闻乐见的歌声走入学生的心中,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传唱感恩、爱国歌曲,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引导了正确的思想,真正达到人人参与,班班有歌声。让学生体会感恩情怀,体会感恩之美。

2、“感恩孝道”心得体会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已积累了较多的感恩实践,仅仅是参与活动,是否能使学生的感恩行为更长久呢?他律的行为转化为自律的行为必须经过行为主体的反复实践和反复思考,让学生感悟到感恩思想的美和力量,为感恩教育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活动效果和思索

经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进一步懂得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在“学雷锋”、“妇女节问候”这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感恩的实际行动,更体会到感恩他人的快乐,从而能更乐于奉献,乐于感恩。

在周末我当家开展的“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等环节,通过学生用实际行动、或者给父母写一封传递爱意的信件、或者给父母亲手制作的小礼物等活动。家长们体会到了孩子们对自己浓浓的爱,孩子长大了。从许多的家长再给老师或孩子的回信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满意欣喜之情。

在征文活动这一环节,学生体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知道父母给他们的各种爱背后,原来都隐藏着那么多的辛酸。从而树立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同时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

总之,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的主题是永恒的,作为祖国的下一代培育者的我们,肩负着重担。新时代不仅需要技术人才,社会更需要懂得感恩、懂得合作、懂得生活的素质人才,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每一孩子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地去面对生活,让人文的光彩照亮校园,让真情充溢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让可爱的校园奏响和谐的强音!

四面城中学

孝道教育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影响 篇7

一孝道教育的必要性

1.孝道的内涵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是中华文化的根基。那么, 何为孝呢?《尔雅》将“孝”定义为“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将“孝”定义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 从子。子承老也”。儒家孝道思想是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 其内涵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孝养。即从物质层面上赡养父母、照料双亲, 这是孔子孝道教育的最低层次要求。父母含辛茹苦地将子女抚养长大, 当他们老去, 没有经济来源, 无法照顾自己时, 子女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孝养他们的责任。任何子女都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履行这种义务。第二, 敬亲。孝不仅需要体现在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 而且还要体现在尽可能地满足父母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孔子曾说:“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意思是说, 如今的孝是指只能够养父母, 但人们也能养犬马, 如果对父母只养而不敬, 则和饲养马又有什么不同呢?实际上, 孔子这句话是告诉我们, 仅仅满足父母物质上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要真心实意地爱父母、尊敬父母。尊敬父母具体体现在多听父母的话, 不与父母顶撞, 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顾及父母的感受。第三, 孝谏。人总会犯错, 父母也一样。当父母犯错时, 子女应当采取恰当的方式向父母谏诤。孔子曾说:“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意思是说, 子女侍奉父母, 如果他们有犯错误的地方, 我们不能采取默许的态度, 而要委婉地进行劝告。即使他们不听, 也不要触犯他们, 更不要怨恨他们。第四, 扬名显亲。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光宗耀祖是儒家孝道的重要内容。孔子曾说:“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这告诉我们, 每个子女都担负着光耀门楣的责任。第五, 爱护自己, 使亲无忧。孔子曾强调:“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意思是说, 子女都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保持健康的体魄, 不要让父母担忧。

2.孝道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 存在着封建文化、享乐文化、庸俗文化等多种消极文化, 受此影响, 少数大学生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 尤其是孝道缺失严重。少数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追求庸俗, 只关注金钱、物质、地位、享乐。少数大学生虚荣心极强, 盲目攀比。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与父母大吵大闹, 甚至动手。更有少数大学生因为小小的困难或挫折而选择轻生, 给父母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例1:少数大学生平时喜欢大吃大喝, 不思进取, 对学习不感兴趣, 只顾吃、喝、玩、乐。这反映了当今少数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 他们认为人生在世就是“吃、喝”二字, 于是把大量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吃、喝、玩、 乐上。他们抱着“及时行乐”的观念, 整日浑浑噩噩, 浪费了大好青春, 辜负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

例2:一个女大学生强迫其母亲给自己买高档的电子产品, 还振振有词地说:“不给我买, 就让我丢脸去吧!”在这个女孩看来, 母亲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就是让自己丢脸。实际上反映了当今少数大学生总认为自己从父母身上取得的一切都是应当的。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盲目攀比, 总是要求父母给自己买这、买那, 从不考虑父母的经济能力。当父母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时, 他们就会非常生气, 埋怨父母没本事, 有时甚至会对父母大打出手, 这给父母增加了许多生活上的压力。

例3:一个女大学生因感情问题而选择轻生。近些年极少数大学生轻生事件屡见报端, 引起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他们的轻生行为不仅说明了他们缺乏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而且给各自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一些大学生遇到学习、恋爱、人际关系、就业等问题而无法很好地解决时就轻率地选择了轻生。

二孝道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研究

孝道教育属于人文教育, 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把孝道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多样的教育形式, 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他们的生命意识和节俭意识。

1.孝道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观点, 是一定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对各种现象比较系统的、综合的、稳定的观点和看法。它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 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 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一旦确立就比较稳定。价值观有正误之分, 当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相一致时, 该价值观就是正确的, 否则就是错误的。崇尚孝道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中国传统孝道要求每个子女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光宗耀祖。对于大学生而言, 践行孝道就是要努力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 争取实现父母的期望。通过形式多样的孝道教育方式, 可以引导大学生“行孝”, 激发大学生励志图强, 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孝道教育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

孔子在《孝经》中说:“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 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必须珍惜, 不能损坏, 否则就是不孝。当今, 极少数大学生因为一点小挫折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是对生命的漠视, 是对父母的极大不孝。通过孝道教育来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从而提高其生命意识。当大学生接受了孝道教育后, 他们的感恩意识就会增强,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生养他们的艰辛, 也就不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3.孝道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目前, 在我国各大高校中都存在着一些大学生盲目攀比的现象, 追逐名牌, 比吃、比喝、比穿, 不顾及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 给父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通过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 可以引导他们更好地关爱父母、体谅父母, 让他们明白父母挣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 都付出了很大的艰辛, 要谨慎合理地花父母给的每一分钱。孝道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盲目地攀比, 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是不孝的行为, 从而引导他们合理消费。

三结束语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孝顺父母是古今人们倡导的为子之道、做人之本, 也是现代社会对人们最基本的文明要求。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能顺利完成。一个大学生只有充分领悟孝道的内涵, 并积极践行孝道, 人格才会更加健全, 才会更加知恩图报, 才会成为品德高尚、对国家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李丹主编.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孝道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

[2]陈国友编著.孝道:让感恩与你同行[M].北京:华艺出版社, 2008

试论农村语文教育中的孝道教育 篇8

【摘 要】 农村孝道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语文教育迫切需要注入孝道教育。孝道教育应发掘教材中孝道素材,联系生活,宣传榜样,在大语文活动中开展,还应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相联系,形成孝道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 农村 语文 孝道 教育

一、为什么说农村语文教育中要实施孝道教育

孝道是中华民族世代相因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观。有人说,中国的文明是孝文明,中国的文化是孝文化。《论语》有“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三字经》也说“首孝悌,次见闻”,这都突出了“百善孝为先”的重要意义。弘扬孝道文化,提倡敬老养亲,是健全人格、和睦亲族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国家稳定的需要。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孝道状况如何?且举一例以说明之。2005年10—12月,黑龙江人大代表翟玉和率调研组自费调查全国农村孝道状况,通过对32个省市10401人的调查,结果显示:①53%的儿女对父母感情麻木;②孝敬的占18%,一般的占52%,不孝的占30%。调查组总结:“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住房最小的是老人。空巢老人大多没精神,眼神茫然空洞,脑筋迟钝,面无表情。家里清风冷灶,有电不使,有电视不看,不烧煤。”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我国农村孝道现状堪忧。孝心泯灭,美德丢失,原因何在?这个问题很复杂,人们的共识是孝心泯灭首先应归咎于“文革”中“亲不亲,阶级分”的阶级斗争观念和对儒家所谓“愚孝”的疯狂批判,而市场经济又让孝道本已被扼杀的一代农民转向了拜金——“爹亲娘亲不如钱亲”。孝道也就在部分中青年农民中渐行渐远,甚至失传。这其中,我们的语文教育有没有责任呢?答案是肯定的。苏北老知识分子王桂芝先生曾痛心地说过,孝道在当代语文教育中几乎是“三无”,一无主管部门重视,二无教师着意教导,三无教材大力宣扬。可以说,教育的缺失,也是孝道泯灭的一个原因。不妨来看看这两个字——“教”和“孝”的联系。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曰:“上施,故从攴;下效,故从孝。”所谓“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从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发现,“孝”是需要有人亲手来“教”的。于丹在《〈论语〉感悟》中就说:“孝敬是一种美德,但它不是一种本能。”确实如此,任何一个民族的孝道传统,都不可能天然生成,它必定有一个漫长的“教化”的过程。我们语文教育在孝道“教化”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中包含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语文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授业、解惑,更在于传道。语文学科特有的教育方式、特有的授课方式、特有的教材内涵,为实施孝道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因此,实施孝道教育,弘扬孝道文化,是我们语文教育特别是农村语文教育义不容辞而又迫切的责任。

二、怎样在农村语文教育中实施孝道教育

1.深入挖掘教材中孝道素材,明确孝道内涵。“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的内涵,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层次。首先,赡养父母及长辈,这是孝道的最低层次。侍奉父母,照顾父母的日常起居,使他们食饱居安,心情舒畅,对于子女来说,这是孝道的最起码的要求。其次,要敬爱父母及长辈,要关爱、尊敬他们,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要体谅父母的难处,宽容父母的缺点,尊重父母的习惯。也就是说,对父母,不仅要有孝的行为,还要有敬的心理,正如《论语》中所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孝道的第三个层次是要注意个人的立身行道。要努力学习,修养德行,完善自我。说话做事,待人接物要让父母放心、安心、舒心;如果做得不好,则会使父母闹心、忧心、揪心。要尊重祖先,关注家乡,热爱祖国,至于胸怀大爱、成仁取义、以天下为己任等等,都属于广义孝道的范畴。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包容着一些孝道方面的内涵,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点拨、提醒、归纳,借助课文中的情、理、事对学生施以孝道教育。如《散步》一文,就是一篇孝道教育的好材料。下面略举其中的几处谈谈:“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启示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还不成熟的童年、少年时代应多听从父母长辈的教导和帮助,不可任性专行,自以为是;也启示学生,当自己的父母一天天衰老时,他们对子女的依赖性加大,这就需要成年子女为老人生活和心理上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扶助。“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启示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从现在做起,否则可能会失去行孝的机会,造成终生的遗憾。正所谓“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父母寿命在延长,惧的是父母离开我们的日子越来越近,会出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场面。“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告诫学生作为人之子身上所背负的沉重的责任,它包括赡老扶幼的家庭层面的责任,承前启后的民族层面的责任,继往开来的国家层面的责任。其他课文如《木兰诗》中木兰建功、辞官、还乡、侍亲,是古代忠君孝亲、忠孝两全的典范,还有《故乡》、《背影》、《我的母亲》等等,都可以发掘出传统孝道中的某个侧面,对学生明确孝道内涵、接受孝道教育会有很好的帮助。

2.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了解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宣传身边的典型。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语文教育一头连着课堂,一头连着生活。孝道教育也应该从生活中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最终回归生活。教师应带领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在实际生活或预设的生活情景中实施孝道教育,并将之应用于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孝道教育更是如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社会上的表现,要深入了解他们思想中真实的想法,即所谓听其言,观其行,知其表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将生活中落实孝道最好的学生榜样挖掘出来。因为这类榜样具体、生动、形象,他们和大家年龄相仿,生活经历相近,所表现出来的好品质、好思想、好行为,大家最为熟悉,也最容易接受和仿效。教师可以评选本班的孝道榜样,请他们讲讲自己的孝道故事,也可以请家长来班级互动,讲讲他们孩子的优秀表现和家长本人的感受。也可以请其他同学谈谈学习典型的感受,写写自己的打算,制定个人的孝道实施计划。另外,我们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修养,注意自身言行,做好学生生活中另一类的榜样。教师不仅在家里要做到孝敬父母,在校也要做到举止得体,言语得当。如常谈谈自己父母子女间的温馨故事,与大家分享天伦之乐;常讲讲孝道方面的名言和典故,不间断地对他们施以熏陶、感染和影响。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图拉的《社会学习论》认为:“凡是道德行为的东西,通过学习可以获得,也可以改变;决定影响道德行为的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榜样的强化等,成人所作的示范性判断和榜样作用比仅仅‘赞扬或‘说教的方式要大得多。”孝道行为也不例外。

3.在大语文活动中开展孝道教育。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大语文活动中开展孝道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孝道、感受孝道、实践孝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是搞好课堂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讲孝道故事、吟唱孝道古诗文、孝道主题演讲、孝道经典著作阅读、古代孝行(如二十四孝)辩论会、写亲情日记、写感恩作文、创作孝道漫画、表演亲情伦理话剧等活动,使孝道教育融合于语文训练当中,即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技能,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孝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是指导家庭孝道活动,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感恩活动、清明节祭祖活动、重阳节敬老活动、中秋节祝福活动等,这些活动使学生和家长都能深刻感受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呵护和孝道的意义。再次是配合德育部门做好学校孝道教育活动,如办讲座、出版校报、板报突出孝道教育专栏、开通校园广播孝道教育报道、观看孝道题材影片、组织孝道知识竞赛,评选孝道之星、开展感恩活动等。最后,组织开展社会活动。如清明缅怀先烈,幸福院献爱心,参观孝道(或爱国)教育基地,寻访乡村孝道模范,调查农村孝道现状,撰写农村孝道调查报告等。在这些活动中开展孝道教育,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孝道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了学生的认识和素养,也为学生锻炼自我,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具有积极的意义。

4.孝道教育应与其他学科教育相联系。现行基础型课程的各科教学中都包含有一定数量的传统文化素材,这些传统文化素材为实施孝道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因此,语文教育中的孝道教育应打破学科壁垒,把触角伸向其他学科之中,吸收孝文化精髓。如历史学科,它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它既包含有对诸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十四史等经典的诠释,可以使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孝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又有对“忠臣多出于孝子之门”的名将贤相、杰出人物丰功伟绩、不凡人生的记述,如包拯辞官侍亲、岳飞精忠报国等,可以激发学生壮怀激烈、志在报国的高远情怀;也有对古代社会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的脉脉温情的描述,如子路借米孝母、黄香扇蚊暖席等,则可以使学生感受家庭、亲情的融洽与温暖。这些都可以作为语文教育中实施孝道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再如政治学科中思想品德修养部分,对学生思想道德、日常行为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其中就有关于孝道方面的阐述,对孝道作出精辟的分析,这些对学生理性认识孝道很有帮助。至于地理、生物、英语、美术、音乐诸学科,都包含有孝道方面的内容,语文教师应适时地采取拿来主义,有选择地使用这些科学的、人文的、艺术的孝道素材,要及时地与各学科教师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形成孝道教育合力。

三、实施孝道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批判继承古代孝道。时代在发展,孝道观念和内涵也在改变和更新。我们要吸取古代孝道之精华,摒弃古代孝道之糟粕。传统孝道中的积极价值,要发扬光大。如“养亲敬亲”、“亲亲敬长”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价值,它有利于强化亲情、团结亲族,也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再如传统孝文化中的“立身扬名”“修齐治平”对激励个人成长成才,献身社会、报效国家都有积极意义,我们就要提倡和鼓励。对于古代孝道中的消极因素,我们要进行甄别和摒弃。如“无违即孝”“父权至上”“父为子纲”等观念,完全否定子女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压抑子女进取创造精神,鼓吹家长专制,培养奴性人格;如“父子相隐”这种私情大于公法的观念也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违背;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乃至“郭巨埋儿”“王祥卧冰”“割股疗亲”等丧失人性的愚孝都是与现代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的。

2.不能只重理论认识,而轻实践落实。孝道教育要做到教、学、做合一。学生的孝道意识不能光靠外部力量的塑造,更需学生在孝道实践中自主能动地生成建构。如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分担父母的家务,享受奉献家庭的快乐;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向父母请教解决自己身心方面的困扰,父母身体或事业遇到麻烦了,要抚慰父母受伤的身心,享受理解和被理解的快乐;回家问候一声父母好,给疲惫的父母端一杯水,家境不好的同学吃穿上不攀比,生活上节俭些,体谅家庭的难处,享受温情和睦的快乐。像自尊自强,搞好学习,成才成名,那更是和父母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了。对学生成长而言,这些真实的经历、感受和体验,本身就是一份终生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孝道教育实践的过程,就是孝道教育的目的。

3.孝道教育不能一曝十寒,要坚持不懈。良好的孝道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逐步培养、深入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孝道教育缺乏计划性,没有持久性,虎头蛇尾,昙花一现,不仅会使学生正在形成和良好的孝道行为习惯得不到巩固和强化,甚至可能会退化和消失,而且会给以后的孝道教育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孝道教育要贯穿在整个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不能抓抓停停,停停抓抓。走过场,做样子,搞形式主义的“伪孝道教育”是最要不得的。

4.孝道教育不能离开语文的土壤,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育中的孝道教育活动,一定要与语言文字训练相结合,要和听说读写、字词句篇训练相结合。比如可以通过美文朗读感染学生,可以通过模范人物感化学生,可以通过典型事件震撼学生,可以通过演讲、辩论、写作净化学生,等等。总之,孝道教育应紧扣语文教学内容、目标、方式的实际情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般地对学生施以影响和作用。如果离开了语文大环境,那就是单纯的思想教育或纯粹的说教,这是不可取的,也超出了本文题所谈的范畴。

参考文献:

[1]缪建新.以“德育为先”思想指导办学.江苏教育研究,2009.4B

[2]贡和法.德育,渗透在育德实践中.思想理论教育,2009.20

[3]黄绍坚.难以相信:中国发现大量弃老遗迹.中国国家地理,2009.9

上一篇: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策略下一篇: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