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动人物(通用8篇)
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勋章和最美奋斗者称号。81岁的樊锦诗一直还在为敦煌忙碌着。
四川森林消防员:英雄归厚土
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消防队员们每人负重30余斤,徒步行军8小时,在海拔3700余米处与大火搏斗。因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4名地方干部群众不幸壮烈牺牲。
痛失患难与共的战友兄弟,一起出征却没能活着一起回家。大队营区的笑脸墙上,每一张年轻的脸庞都笑容灿烂。牺牲指战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为有牺牲多壮志,为国捐躯重如山。让我们向这些可爱可敬的扑火勇士致敬!
顾方舟:一丸济世德
顾方舟,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57年,他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疫苗问世后他以身试药,冒着麻痹、死亡的危险,没有犹豫,顾方舟和同事们首先把自己当作试验对象,试服了疫苗。1960年底,正式投产的首批500万人份疫苗推广向全国11座城市,脊灰疫情流行高峰纷纷削减。
顾方舟借鉴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体疫苗融入糖丸,糖丸疫苗的诞生,是人类脊灰疫苗史上的点睛之笔,发病人数逐年递减,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从1957年到20,消灭脊髓灰质炎这条不平之路,顾方舟艰辛跋涉了44年。
顾方舟在生命最后留下两句话:“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9月,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朱丽华:光明溢天地
43年前,浙江嘉兴人朱丽华因伤失明,受张海迪事迹所感动,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工作30余年,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
1991年嘉兴福利院为她安排了一处诊所让她经营,她招收徒弟一律免收学费,免费安排吃住,先后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职位。同时,她坚持做慈善,从1991年到年,朱丽华捐助的资金已达373万元,帮助了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她说:只有奉献才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张富清:初心自慷慨
11月湖北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采集信息,一位退役老兵的物品震惊了现场所有人,红布包裹一层层打开,人们发现94岁的退役军人张富清,竟然是一位战功显赫的人民功臣。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
杜岚、尤端阳:薪火传无尽
1949年10月1日,濠江中学老校长杜岚在校园中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1947年,杜岚接任濠江中学校长,她始终坚持爱国教育,赢得澳门各界的敬重。她说“我们的.希望就在下一代身上。”澳门回归祖国当天,87岁的杜岚放下拐杖亲手升起国旗。
后任校长尤端阳继承了杜岚的教育理念,每逢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他从幼稚园开始对学生进行国旗国徽国歌教育,将宪法和基本法纳入学校公民教育的课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尤端阳提议澳门的语文教材应该使用内地版本的教材,在他的努力下,濠江中学率先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他将爱国情怀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
伍淑清:山河澄正气
伍淑清,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企业家。伍淑清一家人爱国爱港,改革开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创业,创办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
香港回归后,伍淑清致力于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积极增进香港青年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在往返内地和香港3000余次中,她亲力亲为帮扶贫困地区发展教育。
她是舞者, 也是一位非同寻常的母亲
在去年的CBDF中国杯郑州站上, 我有机会对杜馨悦进行了采访。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 瘦弱娇小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但是如果没有接下来跟她的深入交谈, 我可能永远都认为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舞蹈教师, 也永远都不会知道她的肩上承担了多少爱与责任。
她是舞者, 同时也是一位非同寻常的母亲。这里的非同寻常是指单身生活年纪尚轻的她却领养了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故事发生在舞蹈课堂里, 杜馨悦是培训班的老师, 琴琴 (化名) 是班里的学生。有一天, 琴琴因为交不起学费对她说:“杜老师, 我能不能向你借点钱, 我分期还你。”虽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但是杜馨悦很爽快地就答应了。然而时间长了她才知道, 琴琴的父母出车祸身亡, 她成了一个孤儿。强烈的同情心, 使得作为老师的她义无反顾地开始全力资助琴琴的学习和生活, 两人的关系也日渐亲密, 此时年轻单身尚无子女的杜馨悦和十几岁的琴琴, 有如一对姐妹。
在她最艰难的时候, 付出了自己的爱
第一次有收养琴琴的想法是在2012年10月, 那天恰好是杜馨悦的生日, 她正式跟自己的父母提出要收养琴琴。家人看得出她对琴琴真切的关怀与爱护, 理解她这个决定是出于要给琴琴这个年幼遭受生活不幸的孤儿一个温暖的家, 帮助她更加健康的成长。但是父母也很爱她, 对于这样一个决定, 家人为她充满担忧。因为也是在那一年, 杜馨悦刚结束了维持一年的婚姻。考虑到她未来的婚姻生活, 父母希望把琴琴收养到他们的名下, 这样杜馨悦与琴琴就可以姐妹相称。但是这一建议却没有被杜馨悦采纳, 她心里很坚定:养育琴琴是她要承担的责任, 不能转给父母, 给父母增添负担。于是, 她轻松地说:“没事, 如果大家能理解我的话, 这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生日当天, 琴琴就改口叫了杜馨悦妈妈。
2011年结婚, 2012年离婚, 对于杜馨悦来说, 那个时候的她是最艰难的。但是尽管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 杜馨悦还是义无反顾地收养了这个孩子, 付出了自己的爱心。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未来, 也没有考虑到作为母亲, 自己的肩上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
她把自己能给的都给了孩子
琴琴户籍在上海, 9岁的时候过来郑州上学, 爸妈都不在身边, 只有一个保姆一直带着她。与父母异地生活使琴琴得到的母爱和关怀极少。当时还作为老师的杜馨悦也至始至终没有见过她的父母。
收养琴琴以后, 杜馨悦很自然地把琴琴当成是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 上学、生活的一切支出都由她来支付。这让收入并不丰厚的杜馨悦倍感压力, 然而, 对于琴琴她却毫不吝惜。换季的时候, 她往往给自己买的都是较为便宜和一般的衣服, 而给琴琴买的却是专卖店的品牌服装。“她说我给了她天堂般的生活。”
为了维持生活, 杜馨悦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 除了在学校里当老师外, 她还出去做兼职, 为抚养琴琴打两份工, 白天上班, 晚上教成人班, 周末教少儿班。一周7天, 杜馨悦都在上课中度过, 甚至为了节省开支, 她减少了跟朋友聚会的次数。与她一同前来的朋友也不赞同杜馨悦的做法:“她收养琴琴的时候我们都不太赞同, 而且她刚离婚, 我们会担心她走不出感情的低谷。有一次我说了一句很重的话, 人要学会量力而行, 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就不要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 我自己有一个3岁的女儿都感觉负担很大, 我还有老公陪着我, 但是你只有你自己, 你这样是负担不起的, 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受不了。”采访中, 杜馨悦与朋友忍不住一同落了泪。
“我在你这里得到的远比在我爸妈那得到的多”
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 但是杜馨悦却在教育琴琴上费了很多心思, 甚至在很大程度上, 自己在改变。“琴琴搬到我那的时候, 我的好多坏习惯都不敢暴露出来, 很多小动作都不敢做, 觉得可能会给她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想让她长个, 我就喝奶, 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她也喝奶。吃饭的时候我也会引导她不能剩饭、不能挑食。我吃饭的时候不吃姜, 但是她在我就会告诉她吃姜好, 我还会放到嘴里吃, 当时就觉得好痛苦呀!但是只要是对她好的, 我都尽量去做, 哪怕我自己不喜欢。”
到现在, 杜馨悦已经养育了琴琴两年多,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她在照料, 她付出了太多, 甚至琴琴自己都说:“我在你这里得到的远比在我爸妈那得到的多。”
仍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一开始谈论到她父母的时候, 琴琴几乎是回避的。但是杜馨悦却对她说:“我非常感谢他们, 是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 他们想在另一个地方细心地呵护你、照顾你, 才让我有机会养育你, 其实他们比我更伟大, 因为他们生了你。”在外人眼里, 可能大多数都觉得是杜馨悦一直在付出。而她仍然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 觉得自己也在收获。“我觉得她给我的也挺多的, 因为在我最落魄的时候她一直陪伴在我身边。”
@张泉灵(主持人):今年的《感动中国》审片时,蹭着看了一半,动情了。不是煽情式的催泪,柔软而力有千钧。身边的普通人,却是唤起你善和爱共鸣的人。我喜欢今年导演的创新,用隽永的诗词来记录那些好人。“何处春江无月明”用来形容一个纯美得透明的姑娘,多好。
@夏骏(文化工作者):央视《感动中国》中介绍一位河北大姐多年来自己收养残疾儿童,并自费盖起了教室、宿舍,办起家庭学校,前后收养教育了130多名残疾孩子,却只能靠自己在集市卖菜供养这一切,艰难而又悲壮。不禁让人疑问:民政部门、妇联、残联、政府都哪里去了?
@中国之声蒋术:“感动中国”确实感动,但也未免太苦逼。为什么我没有看到一个获奖人是快乐、幸福、富足的?仿佛“中国式好人”就应该是苦人、穷人、累人。
听 说
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李双江之子案折射什么?李双江之子再犯案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至少我们应认识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个完整的教育方阵,也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三方面。如果对此案仅停留在法律审判、道义谴责和媒体舆论的狂欢时,不仅于事无补还危及未来。
@评论员杨禹(评论员):午后路过天安门。小风一吹雾霾散,心情一好忘性大。过去N天,众媒体铺天盖地做雾霾污染报道,绝大多数精力用来铺陈表象、痛陈原因,各种抱怨都是文艺范儿的,各种思考都是小清新型的,唯认真务实探讨“解决路径在哪、如何持续推动”的报道,凤毛麟角。待哪天雾霾又来,再循环一遍。终究总是雾里看花。
@熊丙奇(学者):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的出路,都不是只发展少数名校,这是比尔·盖茨批评美国大学排名系统的原因所在。而在我国,已经存在“不上一本就不算上大学”的观念,985、211院校由于获得国家更多的投资,并享有诸多政策优惠,而拉开了和其他学校的“层次”。大学排名、评价不能再迎合这种功利的需求,而应该更多关注普通学生多的普通院校。
颁奖词: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事迹:彭士禄,革命英烈彭湃之子,中国工程院首批及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56年,彭士禄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1958年回中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被追授为“时代楷模”。他是中国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勇攀高峰、 自立自强——中国航天追梦人
颁奖词: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望,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50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臵区工作。于2010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7.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
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南水北调40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事迹:
张纪清(江阴炎黄)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06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爱•慈善 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 孙丽娜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2014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
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的陇海大院同样因为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温暖如春。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事迹:
爱•亲人 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
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
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颁奖词: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他是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一名公安民警。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臵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臵、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你当时怕不怕?‛‚感动中国‛主持人白岩松问木拉提•西日甫江。‚也怕。‛
‚那你为什么冲在前面?‛
‚因为我已经有老婆有孩子了,可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成家,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个38岁汉子的朴实回答,令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木拉提‛在维语中是‚梦想‛的意思。木拉提•西日甫江的梦想有两个:一是当一名优秀的警察,这是他一生要追求的目标;二是让和田更加祥和,大家都去那里旅游。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臵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臵、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麻风病医生肖卿福颁奖词: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事迹: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一位麻风病医生。一说到极具传染性的麻风病,许多人都会心生畏惧。42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了江西唯一一个麻风病康复村——于都县安背村时,他一夜没睡,连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
但医生的职责让他留了下来。42年间,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过医疗事故。经过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每10万人中23.5人下降到2009年的十万分之0.5。2010年,贡献突出的肖卿福荣获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奖——马海德奖。
退休后,肖卿福依然闲不下来。他坚持每周到镇上出诊一次。‚只要病人需要,我就要帮他们。‛
守护父亲朱晓晖颁奖词: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债务,周末还给“债主”的孩子补习。
守护父亲朱晓晖事迹:
瘫痪老爹的孝顺女儿:朱晓晖
本‚感动中国‛的另一则亲情故事同样发生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与陶艳波的舐犊之情所不同的是,女诗人朱晓晖为我们讲述的是反哺之恩。
刚过40岁就头发灰白、十几年没买过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这样的朱晓晖很难让人将她和诗联系在一起。
但她又确实是诗人,16岁起发表诗歌,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2002年,父亲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父亲最疼我,我一定要让父亲活下去。‛为了悉心照料父亲,朱晓晖辞职、借债、卖房卖车。不堪重负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生活的苦难全压在了朱晓晖的肩上。
父女俩在社区的一个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女儿天天给父亲擦身、翻身,父亲从未得过褥疮。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养老保险,除去治病的开销所剩无几。为维持生活,朱晓晖放下面子去菜市场捡拾别人不要的菜。
‚刚开始也有一点点委屈的感觉,但是一看见我爸活着,每天还能跟我爸爸聊聊天,我就觉得很快乐。‛夜深人静时,朱晓晖会在灯下铺开一张纸,写写诗,一年也能写个百十首,父亲常常是诗中的主角。
‚每天看着东升西落的太阳在守望着父亲让我明白这样的日子会久久的存在不能让坚强的身体倒下要勇敢的寻找生命的活力‛诗歌赐予她力量,让她抬头面对生活的所有赠予。
在‚感动中国‛之前,朱晓晖的孝心故事感动了当地一家孔子学堂的师生。每个周末,朱晓晖在这里当志愿者老师。师生们随她来到那间车库,孩子们背着《三字经》,唱唱跳跳表演节目,还排着队,仰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凑到病榻前亲一亲爷爷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当一老一少两张脸庞在短片中定格时,其带来的心灵冲击胜过任何言语和教材。
科学先驱师昌绪颁奖词:
忧国不谋生。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科学先驱师昌绪事迹:
爱•科学 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被评为同一‚感动中国‛人物,这在‚感动中国‛长达13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其一是2010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属于他的那尊奖杯被放在烛光和白玫瑰花前--于2014年11月10日仙逝、享年96岁的他,将在天堂里接过这份荣誉。‚这让我觉得很欣慰。‛师昌绪的夫人通过短片替老伴儿发来获奖感言,‚我们每个人,能够一心为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将来都可以感动中国。‛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这是师昌绪一生的写照。2011年1月12日,本报记者曾来到他的居所,记录下这位耄耋老人的音容笑貌。坐在一幅‚九旬创得千秋业,百岁更庆万世功‛的书法对联前面,他目光如炬,中气十足:‚哪里需要发展,怎么发展对中国有利,我就敢干!‛
正是这样的赤子情怀,他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不畏艰辛,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归国,于60年代立下军令状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他于2000年组织两院论证,将制造大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九十多岁了,他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
那天,他好几次强调:‚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生来就得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唯一的目的。‛他把最后的光和热全部奉献,不折不扣达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尽管没有等来那副对联所说的‚百岁更庆万世功‛,但他的人生同样因为纯粹而没有遗憾。
陇海大院颁奖词:
和风春满园。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陇海大院事迹:
陇海大院爱心集体
陇海大院精神被发现有些偶然。2008年,一位下基层采访的记者无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挖掘这个故事时,陇海大院的爱心事迹方为外人所知。
陇海大院原本称作陇海院。据《郑县(注,郑州以前叫郑县)志》记载,陇海院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是为了分段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办公大院。
院内环境优美,青砖铺设的一条条甬道通向一座座小楼,每幢楼房周围都种植有整齐的冬青和常青的松柏、翠竹。幢幢典雅的楼房全是西式的,木质结构和红砖、红瓦或红灰相间的砖瓦搭配,相得益彰。
解放后,陇海院被改为铁路老干部宿舍,之后成为陇海院社区、陇海宾馆所在地和铁路职工集中居住的楼房大院。
一位老人回忆多年前的陇海大院,‚夏季,陇海院内培植的花木争奇斗艳,特别是满院里到处都是一片片、一丛丛的丁香花木。‛
就是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陇海大院,近年来以另一个传奇—‚陇海大院精神‛再次引起关注。2014年5月16日,电影《好好的活着》在郑州市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举行了首映式。影片就是以陇海大院的大量真实故事改编,再现了获得‚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榜‛的‚陇海大院爱心集体‛数十年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的感人事迹。
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
致敬:中国援非医疗队
除10位获奖者外,“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致敬。
危难时刻,他们和非洲人民在一起:埃博拉医疗队
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应对埃博拉,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迄今,中国在当地支持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累计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2014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白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
北岛在《波兰来客》中写道:‚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悲壮的诗人因青春的逝去而心殇。
只可叹,如今沙丁鱼涌动于潮水中似的我们,也染了诗人的忧郁,肆意叹老。这其实是一种微妙的心理:误以为年岁才是青春的标签。
我不由得想到一些人,满是黍离之悲:中国传统五千年历史,到底老了啊!
他们振振有词:诺奖的红毯总沐浴欧风美雨,那才是青春文学。
中国文学真如祥林嫂般‚老掉了‛吗?中国文化土壤贫血吗?传统精髓缺钙了吗?
不!青春气的渐消怕是我们忘了蜕化,一度沉于‚退化‛中。蜕化是中国文化找回青春的必要救赎,是一种繁衍崭新与深刻血髓的自救。当莫言一奖惊人时,他说:‚我的获奖代表不了社会对文学的重视。‛只有社会更多地用一水婉转的眼神给文学更温柔的注视,才能以一点青春气息引领千里快哉风!
永葆青春不是象牙塔的孤高傲世,它必须接地气,扎根于现实。当成名作家在久违的舶来文化中狂欢时,那群血气方刚的知青作家正掀起‚寻根文学‛的一角衣衿。不论是王安忆的《小鲍庄》,还是韩少功的《我心归去》,都是本土文化在失落后的还魂青春。
‚岁月‛号沉没,青春在呻吟。韩国正集体反思‚服从‛文化,船倾楫摧欲沉时,两百多名少年服从船方指挥,舱中等待,最终生命褪色;不服从者反而获救。青春之气意味着有理性、有主见的些许‚叛逆‛。只会温吞吞与外物讲和,至多不过成为‚社会填充物‛,青春的幻想和梦境在剥蚀老化。没有人的反抗,城市只是水泥林场,王小波的话深刻冰凉。
在西南联大教授吴宓眼中,雾中的昆明是曹雪芹笔下的空灵幻境。当他驻足街头,看到‚潇湘馆‛时,怕是一味难尽。他想到的是黛玉的吟箫于影下,酌梅瓣上雪酿的酒;可当时,一群人喝酒划拳,青春被暮气肢解了。吴宓老人愤然而去。
盲目成熟有时是青年人对外界的‚献媚‛。在这个媒体时代,神童一度被‚神化‛。神亵渎了童,还是童亵渎了神?没有青春之气,童也只是人们追捧的老‚玩‛童而已,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摄足文化血脉,为天才铺壤。
‚不长久的,多将以悲剧结束。‛戈尔丁的《蝇王》用失去青春后的沉沦给人警示。一点青春气,只在心里,它带来的是拂颊的千里快哉风!
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说:‚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旅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我要前行。‛
耀眼的黄,浓郁的绿,夺目的蓝,梵高的向日葵以咄咄逼人的颜色,宣示着青春的热烈、张扬,豪情满怀。
认真无悔地书写青春才能让青春不朽,坦然地接受年华的老去是对青春最好的纪念。
青春如正午的太阳,喷射着不可抑制、沸腾灼人的激情。把握青春的律动,方能让青春大放光华。王勃风华正茂时,一挥而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他的青春是才思火花的迸射;三毛趁年轻旅居撒哈拉,勇敢追求不寻常的快意人生,她的青春是个性的显扬;陈坤带领青年志愿者十天行走西藏,让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焕发青春的活力,他的青春是正能量的传递。王勃的文思,三毛的个性,陈坤的爱心,是他们对青春独一无二的注解。拥抱青春,迎接生活,青春正当时,不朽的青春由我们创造。
青春,永不告别,铭记青春在于拥有一颗绽放的心灵。奥黛丽•赫本的青春被许多人定格在《罗马假日》中的灿烂微笑。晚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身患重病却依旧远赴索马里看望饥饿儿童。此刻,她娇颜不再,却真正演绎了‚天使在人间‛。赫本的青春不老,因为她良善的心从未消逝,她内在的美丽让她的青春永驻。
正如影星凯特•布兰切特所说:‚我觉得皱纹是阅历的象征,我非常享受现在的自然老化。‛青春的不朽,不在于抓住青春不放手,而是心态的年轻,在时间的沉淀中蓄积澄明如水的温情。‚我老了,该回家了。‛此语一出,感动非洲。曼德拉在总统任期刚满一届的时候,执意要将南非这个新生儿托付给年轻的一代。然而,在南非人心目中,他们最敬爱的前总统永远不会老去。大家在曼德拉的葬礼上吹起瓦瓦祖拉,歌唱青春。《时代》周刊选用曼德拉仰头憨笑的特写,作为他留给世界的永恒纪念。
惊险的一幕发生在9月8日无极县幸福北街东中铺菜市场的早市上。7时左右,无极县东中铺菜市场上人头攒动,正是忙碌时分。在无极县南汪村开小卖部的翟佳成和母亲曹爱芳一大早就来到县城进货,当母子俩进完货来到停车处准备离开时,一名中年背包男子张某突然开始抢夺曹爱芳手中的挎包,翟佳成见母亲被抢,大喊一声,随即与抢包男子争夺起来。
母子二人与歹徒拉扯的情景引起了不远处吕保民的注意,平时一贯热心肠的他想上去拉开他们。而此时,恼羞成怒的歹徒突然从包里掏出一把匕首,对着翟佳成连捅数刀,翟佳成身上鲜血大量涌出。
“你怎么那么邪(凶)!把刀放下!”吕保民大喝一声,疾步上前,拽住抢包男子的背包,试图将其制服,而该男子则挥舞匕首向吕保民乱刺,吕保民趁其转身之际,从身后抱住该男子,并紧紧攥住其拿刀的右手手腕。不料抢包男子将刀交至左手,刺伤了吕保民的胸腹部。
他毫不畏惧阻拦行凶被刺5刀
面对利刃,吕保民赤手空拳却毫不畏惧,与歹徒继续搏斗。“当时我们都特别害怕,心里直哆嗦,大家都在喊‘保民!保民!’可是他不听,仍然去追,地上全是血。”事发地点附近的酱菜店老板张芬雪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然心有余悸。
随后,王玉强、沈书军、向本令等热心群众手持板凳、板砖、铁锨赶来,与吕保民一起追赶。在众人追赶下,抢包男子接连摔倒又爬起来,从幸福四街跑向幸福二街,眼看前面路宽人少,就快出市场了,大家齐声大喊,紧追几步将持刀歹徒抓住,用木箱将其扣在地上。
“都是瞬间发生的事,没有时间思考,当时就想着不能让他再伤害别人,什么时候被刺的都没感觉。”吕保民事后回忆说,追歹徒时,自己只觉得胸闷气短,制服歹徒之后,用手一摸才发现胸前全是血,才知道自己受了伤。
吕保民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处于休克状态,翟佳成经抢救无效死亡。无极县人民医院接诊医生外二科主任医师李江力介绍,吕保民身上被刺5刀,右侧第三肋骨骨折并发开放性血气胸,胸腹部、背部软组织裂伤及腹部开放性损伤,多侧肌肉断裂,病情相当危急。接诊后,针对刀刺伤引起的开放性血气胸,无极县医院对吕保民先后进行了两次紧急手术,经过近十天重症监护室的治疗,吕保民的伤势渐渐平稳,并逐渐恢复。
当兵人的脾气秉性始终没丢
今年49岁的吕保民,曾经是一名军人,服役于北京武警九支队十四中队,服役期间因表现突出,先后两次受到部队嘉奖。退役后,吕保民搞过维修、开过出租车、还做过小买卖,近十来年一直从事鸡蛋批发生意。5年的军旅生涯使勇敢坚强的品格深深留在了他身上,虽然退伍已20多年,但维护人民群众安全正义的使命始终没丢。“在部队上不能白受教育,我要发挥一个老兵的余热。”这是吕保民坚持的信念,也是他习以为常的做事准则。
“保民人很好,老实本分,还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红白喜事,他都去帮忙。”东中铺村的党支部书记陈国忠提起吕保民时竖起了大拇指,他说,吕保民见义勇为的事迹让全村人感到很自豪。
吕保民见义勇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山西、山东、江西等地的老战友纷纷打来电话慰问,为他点赞。老战友高经理和午凯峰回忆,在部队时,吕保民经常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身边的战友,一点一滴的小事数不胜数。“这股子劲儿就是在部队锻炼出来的,就是因为有一股子仗义劲儿,危急时刻他才会挺身而出。”午凯峰表示。“老战友给我们起了一个好的带头作用,和当年的性格是一模一样!”在高经理的记忆里,吕保民在训练时非常严格认真,但在生活中却像大哥一样。
让好人义举受到全社会尊重
案件发生后,省、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董仚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郭运兴,副市长、公安局长刘胜等领导相继作出批示,要求无极县加快案件办理速度,全力救治伤员,做好善后工作。无极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到医院探望吕保民,对事件给予高度关注。
受害人翟佳成的母亲曹爱芳忍着悲痛,向吕保民送来了见义勇为锦旗,并表示感谢,她泪流满面地说:“如果不是吕大哥出手相救,俺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吕大哥是我们全家一辈子的恩人、亲人。”
连日来,吕保民见义勇为的事迹传遍燕赵大地,并迅速掀起让好人义举得到尊重和礼遇、让好人得好报、弘扬正义的社会风潮。省、市、县各级有关部门对吕保民给予多项奖励,授予多个荣誉称号。河北省文明办授予吕保民同志“河北好人”称号;省会文明办授予其“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称号;无极县文明办授予其“新时代文明公民标兵”荣誉称号。9月29日,市政府认定吕保民同志为“石家庄市见义勇为模范”。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无极支公司在无极县人民政府认定吕保民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后快速启动理赔程序,赔付吕保民医疗费0元。从保定慕名而来的退伍军人王鹏夫妻二人特地赶赴无极县医院,为英雄送上了“浴血擒贼 感动人间”的锦旗,并送上了500元慰问金。
关键词:2024铝合金,热处理,电导率
2024 铝合金是国内外航空、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铝合金之一, 然而, 对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的控制和使用过程中, 特别是在短时较高温度下, 材料出现的问题, 通常都采用破坏的形式进行金相检查, 或采用抗拉试验或硬度试验来检测铝合金热处理质量。由于铝合金热处理后, 在一个强度 (硬度) 值下, 可能有两个不同状态。因此, 只用强度或硬度来控制铝合金热处理后的质量是一种已经落后的检测方法, 是不能完全确保质量的。电导率检测方便快捷, 工作效率高, 且基本不受被检件形状、重量等条件限制, 对零件无损检测独具优势。国内外已有很多采用测电导率的方法来决定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和某些力学性能的报道[1,2,3]。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试验摸索出2024 铝合金热处理制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为铝合金原材料的电导率检验及零件的电导率检验提供经验与数据支持。
1 试验过程
1.1 试验用原材料
试验材料为2024 铝合金, 化学成分见表1。
1.2 试验方案
(1) 退火温度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退火温度分别为300℃、350℃、400℃, 保温2h, 出炉空冷。
(2) 固溶温度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固溶处理温度分别为485℃、490℃、495℃、500℃及505℃, 保温1h, 水淬, 自然时效96h。
(3) 人工时效温度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固溶温度495℃, 保温1h, 水淬, 分别180℃、185℃、190℃、195℃、200℃时效, 保温12h, 空冷。
(4) 自然时效时间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固溶温度495℃, 保温1h, 水淬, 自然时效24h、48h、72h、96h、120h。
1.3 试验设备
试验选用D60K型、精度为±0.12MS/m的涡流电导率测量仪;在每个试样两端分别取3 点测量电导率值, 6 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数为该试样电导率值。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退火温度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
图1 显示了退火温度对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电导率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当温度升高时, 合金中第二相溶解增多, 过饱和固溶体的浓度增加, 使基体晶格畸变增加, 基体点阵中的电子散射源的数量和密度也随之增加, 导电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变小而使电导率下降。
2.2 固溶温度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
铝合金固溶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固溶温度的逐渐升高, 电导率则逐渐降低。固溶程度越大, 作为溶质元素的异类原子引起的作为溶剂元素的晶格点阵畸变越大, 电子的散射越大, 导致电子的平均自由程越小, 电导率越低。此外, 合金组元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有效电子数减少, 也会使电阻率增大, 从而使电导率下降。
2.3 人工时效温度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
延伸率与人工时效温度的关系如图3 所示, 可见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电导率逐渐增大。这是因为当时效温度升高时, 淬火得到的过饱和固溶体将逐步析出溶质原子, 使合金的晶格畸变程度减少, 内应力降低, 从而使电子运动变得容易, 电导率逐步增大。时效温度越高, 强化相析出越充分, 合金的电导率越高。
2.4 自然时效时间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
电导率与自然时效保温时间的关系见图4, 随着时间的延长, 电导率逐渐升高, 在96 小时之后变化趋势不明显。这是因为当时效时间增加时, 淬火得到的过饱和固溶体将逐步析出溶质原子, 使合金的晶格畸变程度减少, 内应力降低, 从而使电子运动变得容易, 此时电导率逐步增大。自然时效时间越长, 强化相析出越充分, 合金的电导率越高, 但超过96 小时之后, 析出溶质原子趋于饱和, 因而电导率的变化趋于平缓。
3结论
通过2024 铝合金的电导率试验研究, 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1) 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铝合金电导率逐渐降低。 (2) 铝合金电导率随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可用电导率来判断固溶处理时铝合金固溶体的过饱和程度, 如当铝合金的固溶温度持续升高时, 电导率如果持续下降, 说明该铝合金固溶体的过饱和程度在持续提高;如果电导率保持不变, 则说明铝合金固溶体的过饱和程度已经达到极限, 继续升温意义不大。 (3) 铝合金电导率随着人工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后期上升趋势缓慢。 (4) 电导率随自然时效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后期趋于稳定。 (5) 在材料机械性能符合标准的前提下, 可以通过调整热处理参数调整铝合金的电导率。 (6) 两个不同的强度可能对应着一个相同的电导率读数, 两个不同的电导率值也可能对应着一个相同的强度值, 因此, 不能单独用电导率值来确定铝合金的热处理状态。
参考文献
[1]王宁, 石峰.电导率用于铝合金热处理工艺控制和过程检查[J].材料工程, 19949 (6) :37-39.
[2]何和种.热处理对919铝合金电导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 1997, 12 (3) :6-9.
坚强的“男子汉”——方铭。那天晚上,你不小心从篮球比赛的三米多高的看台上,仰面摔倒下来,右臂骨折。然而,令大家没想到的是,一个星期之后,你就带着受伤的手臂回到了课堂。更使大家折服的是,你坚持用左手练习写字,没有耽误一次作业,而且每次都能得到一个大大的“优”。即使是课堂测试,你也婉转地拒绝了老师特殊的照顾,和同学们一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完所有的题目。看着你那吃力的样子,大家的心里只有两个字——佩服。
[颁奖词]:痛苦、挫折不是逃避生活和学习的理由,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使困难低头。
乖巧的“玲珑女”——张欢。学校举行“经典诗文”比赛的那天,你不仅一口气背完了第一册的全部内容,而且还背诵到了第二册,令所有的评委老师感到惊叹。然而,有谁知道,这成功和喜悦的背后,你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你每天放学回家,一写完作业,就会帮妈妈做家务。你知道妈妈身体不好,所以,你时常早起给爸爸妈妈准备早点,个头矮小的你还要在灶台下放上一个小板凳。
[颁奖词]:正如你的名字一样,我们每天看到的都是一张洋溢着欢快的笑脸。热爱生活的人,他的人生永远是春天。
憨厚的“老黄牛”——许丰。几个学期以来,这是我们班第一次夺得“卫生流动红旗”。当教室里挂起锦旗的那一刻,所有同学的目光都聚集在你的身上,所有的人都向你竖起了大拇指,而你却羞涩地低着头。你是在方铭受伤后,顶替了劳动委员这一“苦差”,然而从那一天起,每天你总是捡完教室和卫生区的最后一张纸片才离开校园。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决心要把这面红旗继续挂在我们的班级。
[颁奖词]:忠于职守,一丝不苟,胸前的红领巾见证了你的一言一行。
善良的“赵大姐”——赵梦秋。那天天气很冷,还刮着大风。大街上行人匆匆。一个拄着拐杖,手提一大篮子蔬菜的老奶奶步履蹒跚行走在街道上,你急忙赶上前去,一把接过菜篮子,搀扶着老人,送她走了很长很长的一段路。事后,同学们问你,你却只是淡淡的一笑: “没什么,举手之劳而已。”
[颁奖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年龄虽小,却懂得尊敬老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为他人付出那一点点爱,世界就会变得丰满、和谐。
快乐的“狗仔队”——吴洪、仇婷婷、周洁。在离学校不远处的那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生活着三只活泼、可爱的“流浪狗”,而给它们搭建起这个温暖的“家”的人,正是被大家戏谑地称之为“狗仔队”的你们。你们不但每天都要从家里带来食物给它们吃,还“煽动”其他同学也“捐献”可口的美食。有时,你们还在垃圾堆里“淘宝”,一切只为了这三只被遗弃的“孤儿”。
[颁奖词]:如果动物们也会做梦的话,那曾经给过它们关爱的人,一定就是它们的梦中人。
美丽的“太阳花”——陈蓉。一个生活在农家小院,衣着朴素、不善言辞的小女孩。在学校开展的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中,你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一百元。在班级组织的募捐活动中,你又捐出了自己平时积攒的五十六元钱。你说: “五十六代表五十六个民族。我希望五十六个民族互相帮助,团结一心,希望灾区的同学能够战胜困难,共渡难关。”
[颁奖词]:也许这样的行动称不上“壮举”,但它同样能使人的心灵感到震颤。
仁义的“飞毛腿”——何晶玉。已连续在学校运动会上蝉联三届800米跑第一名的你,在今年的运动会上,虽然没能获得好名次,但大家仍为你感到骄傲。当时,和你在同一跑道上的二班的钟晨曦不小心摔倒了,是你把她搀扶了起来,并一起跑过了终点。那一幕,使我们至今难忘。在今年铜陵市举行的迎春长跑比赛中,你在几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九名,为班级、学校争得了荣誉。
[颁奖词]:人的一生会面临许多的选择,只有真诚、无私的人才会做出正确的抉择。暂时的放弃,可能会赢得更多的收获。
细心的“花木兰”——潘宁晶。这几天,教室窗台上的那几盆吊兰格外显眼,它似乎要将无尽的翠色在教室里流淌、蔓延。它一定还记得,当班上那个最调皮的男生不小心弄掉一片绿叶时,是你把他狠狠地数落了一番:“你怎么那么不小心呀!我拽你一根头发,看你疼不疼!”它也一定还记得,当它“渴”了的时候,是你“喂”给它水喝,是你用干净的手帕,轻柔地拭去它每一条枝蔓上的灰尘。你不爱打扮自己,却懂得去装扮它呀!
[颁奖词]:似一缕阳光,似一泓清泉,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带给你一次惊奇和欢喜。
幽默的“开心果”——程磊。“不要整天摆着个苦瓜脸,笑起来更好看。”“别哭了,再哭以后就没人要你了。”“我代表吴凡向你道歉。如果你再不笑,我就站在桌子上给你鞠躬。”……女生笑了,男生也笑了,同学们都笑了。这笑声时常在教室里飘荡,直到钻进每个人的心房。
[颁奖词]:记住一个人的名字,有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但只要记住了,就会很难忘。
纯朴的“山菊花”——肖婷。在那长满松树、开满野菊花的山后面,就是你的家。每天上学、放学,你都要步行两个多小时的路程,风里来,雨里去,你却一天都没有迟到。春天,你会采来一束束鲜艳的杜鹃花,插在老师的讲台上;秋天,老师的讲台上,又会摆上一束束芳香的山菊花。可每次评选荣誉奖项,大家推举你的时候,你总会说: “等下一次吧。”
[颁奖词]:默默地开放,在静静的山冈。撒一路芬芳,只有那深深浅浅的脚印与你四季相伴。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能使自己崇高。”孩子们,让我们手挽着手,心连着心,在同一片蓝天下,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幸福、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市新桥小学)
【2024感动人物】推荐阅读:
2024感动人物11-13
感动人物故事10-24
感动中国人物材料10-28
感动教育人物事迹材料10-28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专题11-06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范文07-21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素材09-12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打印)11-10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素材摘抄06-28
观看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感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