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认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2、认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三、教学难点:认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讨论教学、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
(二)、复习导入:
科学家借助显微镜带领人们一步一步走近细胞,深入地探索细胞的奥秘。上节课我们也借助高倍显微镜观察了几种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现在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那些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投影:黑藻细胞、保卫细胞及课本问题探讨中的四种细胞的图片)
(三)、问题探讨(7’)
1、结合投影,让学生辨认细胞种类,说出细胞的名称。(1’)
2、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5’)讨论题:(投影)
①归纳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②分析它们之间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3、总结:由此可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多样的,因此细胞具多样性。但无论细胞的形状、结构如何多样化,所有的细胞都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又说明了细胞具有统一性的一面。(1’)
(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20’)细胞有着共同的基本结构,但有一类细胞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科学家们就根据核不同,把细胞分为两大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投影标题)
1、学生自学P8~P10,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4’)问题:(投影)
①找出一些相关概念:拟核、原核细胞、原核生物、真核、真核细胞、真核生物 ②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③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指导学生看书:①看书过程中,重点内容、相关概念用笔划一下,等会方便回答问题,也便与以后期中期末考试的复习。
②充分利用课本里的模式图来辅助文字的理解,读图能力对于学习生物很重要 ③看完书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刚才所提的问题。
2、请学生给以下概念定义:(3’)拟核、原核细胞、原核生物 真核、真核细胞、真核生物
教师强调:这些概念的层次关系。如:细胞核是拟核的细胞称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3、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2’)以蓝藻为例。展示图片。
宏观以细胞群体出现如:水体富营养化——水华 如:状如发丝,呈蓝黑色——发菜
微观有不以核膜为边界的细胞核——环状DNA分子
细胞质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核糖体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7’)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较大
细胞核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有染色体 细胞质无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生物类群细菌、蓝藻真菌、植物、动物
教师强调:①顾名思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在于——细胞核是否成形 ②细菌、蓝藻不是指一种生物,而是指一大类生物。如:大肠杆菌是细 菌中的一种;蓝藻又包括颤藻、念珠藻等。
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联系(共同点):(3’)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原核、真核细胞模式图归纳得出。共同点:细胞膜、细胞质、DNA
6、总结:细胞根据核的特点,分为原核、真核细胞。这又进一步说明了细胞的多样 性;二者的共同点又体现了统一性。
(五)、思考与讨论:(2’)
讨论题:细胞一定要有细胞核吗?一定要有染色体吗?拟核是什么物质?(学生经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得到答案不难。)注意:题目中的细胞核是狭义的细胞核概念,通常指——真核。
(六)、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0’)
1、指导学生看书P10~P11。(3’)要求:①快速阅读
②找出相关知识点,划出来。
2、细胞学说(2’)(1)、细胞学说的建立年份、创始人(2)、内容要点:(见课本P10,共三点),让学生齐声朗读。
3、科学发现的特点:(5’)(1)、请学生谈读书心得、感想。(4’)(2)、评价学生的回答,结合学生谈的感想,教师归纳一些要点:(投影。1’)①科学的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②科学发现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③科学的发现需要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相结合
④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八、本节小结:(1’)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态、结构不同——多样性 共同的基本结构——统一性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多样性、统一性 细胞学说——统一性
九、教学反思:
1、内容熟悉、能抓住重难点。条理性强。
2、对学生的回答善于启发诱导。
3、板书的条理性不是很强。
4、讲原核、真核细胞概念的过程中,若能结合图片来讲则显生动和直观。
[基础过关]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据此回答1~2题。1.太阳物质构成的主要成分是
A.氢和氧
()B.氧和氦
C.氢和氦
D.氧和氮
()2.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C.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D.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4.太阳黑子和耀斑
()
()A.都发生在①层
C.都发生在②层
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5.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人口迁移加快
C.生活耗能降低
B.风力电厂增产 D.卫星导航失效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下图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6.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云雾
B.流星 D.太阳辐射 C.太阳活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2月19日消息: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监测显示:2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太阳黑子活动区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这是第24太阳活动周迄今最大级别的耀斑爆发。据此回答7~8题。7.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
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8.上题所述影响最强的时刻可能出现在当地
A.黎明
B.中午
()
()
C.傍晚
D.午夜
9.读“台湾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南多北少的原因是什么?
(2)在图示地区,相同纬度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特点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能力提升] 读图,回答10~11题。
10.A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可能是
A.155 3 300
C.190 2 900
()
B.170 3 550 D.210 2 800
()11.造成该大洲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低
C.植被好坏
B.海拔高低 D.云量多少
2009国际天文年是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全球性活动,希望通过天文观察,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他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从而激发个人的探索发现精神。读图回答12~13题。
12.读上图,有关描述太阳活动与昼夜电离层电子浓度的高度分布特征,正确的是()A.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高于夜间 B.电离层电子浓度,太阳活动高年要大于太阳活动低年 C.100~2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大 D.白天,1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011/CM
-
3以上
13.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9月7日13时40分,包括美国在内的地球朝向太阳的一面的所有地区,高频无线电通信几乎全部中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使太阳辐射增强 B.太阳耀斑爆发引起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扰动 C.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D.太阳等天体对地球引力加强
14.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
(1)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A.兰州
B.海口
C.上海
()
D.昆明
(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
(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A.北京、海口、贵阳
C.昆明、兰州、郑州
B.上海、重庆、台北 D.杭州、广州、成都
(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3年3月7日的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站今日公布了一张卫星照片,展示了近日的太阳黑子活动。科学家普遍认为,2013年是当前太阳黑子周期的高峰年,年内将出现“太阳活动极大期”。材料二 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图
(1)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它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2)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耀斑活动为什么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答案
1.C 2.A 3.A 4.B 5.D 6.C 7.B 8.B 9.(1)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北方反之。
(2)西多东少 西部处于山脉背风坡,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东部反之。10.C 11.D 12.D 13.B
14.(1)D(2)兰州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晴天多;广州地处沿海,气候湿润,阴雨天多。(3)C(4)四川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15.(1)耀斑
(2)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对地球大气层的影响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一、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学生相同角色小组间PK,让学生当裁判,选出最佳组,增强学生成就感,增强竞争意识,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最后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变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达成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目标同时在教学中,通过 “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用自制教具复习能量的一来二去、一来三去、一来四去,通过教具箭头的粗细、方框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并体会能量流动的特点,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二、学科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能运用物质与能量的观念,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理性思维: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通过 “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并展示,培养小组合作,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实例并说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内容,本节课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本节课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联系,对学习下节生态系统的另一个功能——物质循环的理解有促进作用,所以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绘制图画理解能量流动过程 2 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能量流动过程 2 能量流动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合作讨论法、讲授法
六、教具准备
课件、卡纸 剪刀 粘扣、水彩笔、角色帽(课前放好,便于学生知道自己的角色)、自制教具模型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视频,引出草、羊、狼的食物链,让学生思考在这条食物链里能量从哪里来?怎么来的?能量到达它们体内以后流向哪里?传递给了谁?转化成了什么?引出本节核心概念能量流动,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扮演,引出能量流动,导入课题 【小组探究一】
1、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
教师活动:安排各组同学按照草,羊,狼的角色分配,根据各自的角色思考问题: 围绕各自角色的能量来源和去向,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在卡纸上写、画出与各自角色的能量来源和去向相关的图画(可配以简单的文字)。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绘制图画
设计意图:从具体角色出发,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深入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达成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目标
2、展示成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相同角色小组间PK,让学生当裁判,选出最佳组 学生活动:将作品用磁扣粘在黑板上,选出最佳组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成就感,增强竞争意识,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3、学生上台讲解
教师活动:组织各角色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作品,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让学生思考能量是否都属于自己,把属于自己的留下,不属于自己的还给对方,引导学生将下一营养级的粪便量粘贴在自己能量去路的相应位置。
学生活动:倾听、思考,送走粪便(这是难点,通过送粪便突破难点),上一营养级将粪便粘贴在自己能量去路的分解者位置
设计意图: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粪便量不是同化的能量,引出粪便量、同化量、摄入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粪便量的理解,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变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4、学生更正
教师活动:引导羊或狼对刚才的描述进行更正,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学生活动:思考、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
5、课件展示
教师活动:总结能量有一来二去、一来三去,课件展示能量流经草、羊、狼的示意图,并总结能量流经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示意图,课件展示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总结一来四去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课件,思考,总结。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加深理解各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 【小组探究二】
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计算能量传递效率
教师活动:组织各组同学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计算传递效率,展示结果并总结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公式,进而总结能量传递特点
学生活动: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计算传递效率,展示,思考、总结 设计意图:增强数据处理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巧用自制教具】
1、巧用自制教具复习本节课重点内容
教师活动:用自制教具复习能量的一来二去、一来三去、一来四去,通过教具箭头的粗细、方框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并体会能量流动的特点,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上台摆开教具,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教具,让学生亲自参与,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更形象直接突破重难点
2、用教具摆出能量金字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教具摆出能量金字塔 学生活动:用教具摆出能量金字塔 设计意图:通过教具更形象直观 【学以致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实例并说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学生活动:举例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当堂练习】 【小结】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出示本节内容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知识
与严峻的市场环境相呼应的是市场竞争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也发生着变化。认清主要竞争因素的影响力,对于企业管理者充分利用、获取最大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20世纪的市场竞争特点相比,21世纪的竞争又有了新的特点。
1.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国外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大大缩短。例如,AT&T公司新电话的开发时间从过去2年缩短为1年;惠普公司新打印机的开发时间从过去的4.5年缩短为22个月,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强,如图1-1所示。与此相应的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革新换代速度加快。由于产品在市场上存留时间大大缩短了,企业在产品开发和上市时间的活动余地也越来越小,给企业造成巨大压力。例如当今的计算机,几乎是一上市就已经过时了,就连消费者都有些应接不暇。虽然在企业中流行着“销售一代、生产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的说法,然而这毕竟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一般的中小企业在此等环境面前显得力不从心。许多企业曾有过一阵红火,但由于后续产品开发跟不上,造成产品落伍之时,也就是企业倒闭之日。
2.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
因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突出,厂家为了更好地满足其要求,便不断推出新的品种,从而引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产品开发竞争,结果是产品的品种数成倍增长。以日用百货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75年到1991年,品种数已从2 000种左右增加到20 000种左右,如图1-2所示。尽管产品数已非常丰富,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仍然感到难以称心如意。为了吸引用户,许多厂家不得不绞尽脑汁不断增加花色品种。但是,按照传统的思路,每一种产品都生产一批以备用户选择的话,那么制造商和销售商都要背上沉重的负担,如图1-2所示,超级市场的平均库存,在1985年前后约为13 000 SKU(Stock Keep Unit), 而到1991年时约为20 000 SKU,库存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3.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经济活动的节奏越来越快。其结果是每个企业都感到用户对时间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变化的直接反映就是竞争主要因素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的企业间竞争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到70年代时竞争的主要因素转变为质量,进入80年代以后竞争的主要因素转变为时间。这里所说的时间要素主要是指交货期和响应周期。用户不但要求厂家要按期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我们说企业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不仅指产品品种,更重要的是指产品上市时间,即尽可能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例如,在90年代初期,日本汽车制造商平均2年可向市场推出一个新车型,而同期的美国汽车制造商推出相同档次的车型却要5~7年。可以想象,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在市场竞争中该有多么被动。对于现在的厂家来说,市场机会几乎是稍纵即逝,留给企业思考和决策的时间极为有限。如果一个企业对用户要求的反应稍微慢一点,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因此,缩短产品的开发、生产周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满足用户要求,已成为当今所有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4.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用户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户已不满足于从市场上买到标准化生产的产品,他们希望得到按照自己要求定制的产品或服务。这些变化导致产品生产方式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标准化生产方式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企业开发出一种产品,然后组织规模化大批量生产,用一种标准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然而,这种模式已不再能使企业继续获得效益。现在的企业必须具有根据每一个顾客的特别要求定制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即所谓的“一对一(One-to-One)”的定制化服务
(Customized Service)。企业为了能在新的环境下继续保持发展,纷纷转变生产管理模式,采取措施从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转向定制化大量生产。例如,以生产巴碧娃娃著称的玛泰尔公司,从1998年10月份起,可以让女孩子登录到barbie.com设计她们自己的巴碧朋友。她们可以选择娃娃的皮肤弹性、眼睛颜色、头发的式样和颜色、附件和名字。当娃娃邮寄到孩子手上时,女孩子会在上面找到她们娃娃的名字。这是玛泰尔公司第一次大量制造“一个一样”的产品。再如,位于美国戴顿的一家化学公司,有1 700多种工业肥皂配方,用于汽车、工厂、铁路和矿石的清洗工作。公司分析客户要清洗的东西,或者访问客户所在地了解要清洗的东西,分析之后,公司研制一批清洁剂提供给客户使用。大多数客户都会觉得没有必要再对另一家公司描述他们清洁方面的要求,所以该化学公司的95%的客户都不会离去。不过,应该看到,虽然个性化定制生产能高质量、低成本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但是对企业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包括市场因素(顾客对产品、产量、质量、交货期的需求和供应方面)和企业经营目标(新产品、市场扩展等)的变化。这些变化增加了企业管理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1)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上所述,现在的企业面临的环境,无论是企业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均存在许多事先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少品种的大批量生产,一般说是一种平稳的随机过程,而对多品种、小批量需求,则是非平稳过程和单件类型等的突发事件。
(2)大维数的离散事件动态过程这一点主要是对加工-装配式产品生产而言的。与化工、石油、电力等连续生产过程的企业不同,加工-装配式的制造企业是一种离散过程,尽管也有流水线,但是它的零件是在不同设备上一个个生产出来的,它的最终产品是由各种零件装配而成的。这种过程在生产组织上遇到了计算上的复杂性困难,要想得到优化结果几乎是不可能的。
(3)过程中具有大量的非线性与非结构化的问题现代制造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除了可以用现有理论和数学方法描述的结构化问题成分外,还有目前尚不能或只能部分地描述非结构化的成分。对于结构化部分,也有不少过程呈现非线性关系。这说明人们对生产管理中的许多规律还没有掌握,只能靠管理人员的经验甚至是直觉来把握。
4.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冈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物种丰富,特有属、种繁多,起源古老,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的类型丰富。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①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第二节:细胞
1.制作临时装片。绘制生物图
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微观结构时,必须把待观察的生物材料制成玻片标本,使光线能够直接透过。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和装片三种。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①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的内侧表皮上撕取一层很薄的表皮,放在水滴中。
③用镊子展平,盖上盖玻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用镊子挑起另一端,然后轻轻放下玻片,以避免产生气泡。
④为能观察清楚,用稀释的碘液或红墨水进行染色。滴一滴碘液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使染液浸润到整个标本。
(2)绘制生物图
2.细胞的结构
(1)细胞的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相同的结构,它们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但是植物细胞还含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一般没有这些结构,这也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菌的细胞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具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细胞的分裂及其意义
(1)细胞的分裂
细胞的分裂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2)细胞分裂的意义
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与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4.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1)细胞的生长
是指细胞由小变大的过程。生物体的生长指生物体内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
(2)细胞的分化
随着细胞的增殖,细胞数量增多,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逐渐出现了差异,最后形成了具有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各种细胞。这种由一般到特殊,由相同到相异的细胞变化的过程,称作细胞分化。
5.组织、器官和系统
(1)组织
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可以形成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这一细胞群即组织。植物的基本组织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等。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2)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被子植物由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等六大器官构成。人体由心脏、肺、脑、胃、骨、血管等器官构成。
(3)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人体由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等八大系统构成。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的重点是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通过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历史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复习提问)
1.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
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 生 复习回顾,回答。推进新课
师(投影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
材料一:联合国报告:印度人口将在2030年前超过中国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根据联合国2005年2月24日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到2025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3.95亿,而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5.93亿。而目前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2025年人口将达到14.41亿,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回落到13.92亿。另据《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5亿增长到91亿,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欧洲的人口将继续下降。据统计,到2050年,欧洲人口将从目前的7.28亿下降到6.53亿(包括俄罗斯,不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和德国的人口将继续下降,而法国和英国的人口将有所增长。到2050年,日本人口将从目前的1.28亿下降到1.12亿。报告指出:“总体而言,从2005年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基本保持不变,大约是12亿。而5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增长两倍多。” 材料二:德国人口负增长
现在人口8 200万的德国,到2050年将降至7 000万。换言之,在20世纪下半叶,德国平均每年增加人口20万;而在21世纪前半叶,德国将平均每年减少人口20万以上。这是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预测与计算结果。德国的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根据预测,2000年退休者与就业者的比例为40∶100;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变为75∶100,从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随着死亡率的增加和出生率的下降,2003年德国人口总数下降了14.3万人。部分德国官员指出,如果德国政府不放松移民政策,随着人口不断下降,德国会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消失”。
师(总结精讲)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增长,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对比,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人口出现了下降问题,要想使德国不在地球上消失,除鼓励生育外,还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人口迁 课件展示: 思考题
1.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 2.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3.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生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问题1:人口增长主要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种方式。人口的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是导致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但对特定国家或地区(如德国)的人口增长,有时产生显著的影响。
问题2: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不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只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3: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师 激励性评论后,安排学生完成教材P17页活动1、2题。
生(回答)问题1: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没有变更居住地;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涉及定居地较长时间的改变;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B中学读书,虽有短时间离开原来居住地的依据,但未变更定居地,所以都不属于人口迁移,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因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因此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2:①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属国内人口迁移,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那么,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当代人口迁移各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展示:
“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
观察思考:19世纪以前亚洲、欧洲人口迁移方向各有何特点?原因何在? 生 观察讨论后,填表: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7页材料,思考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有何特点? 生 阅读材料,填下表:
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京津唐(或京津)长江三角洲(或沪宁)珠江三角洲(或广东)经济发展较快,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
(2)缓解人口压力或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3)流动人口 务工 经商
(承转)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发现,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时期人口 师 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相当复杂,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课件展示:
教材图1-10“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生 观察分析,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课件展示:
教材图1-1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图1-1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
师 思考如下问题: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中,流出和流入的省区分别有哪些? 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中,流入、流出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有何特点? 生 合作探究后,总结回答。
问题1:人口流出省主要有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省。人口流入省主要有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等省市。
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由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内陆地区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流入。问题2:2000年我国人口城市结构中,乡村人口流出多,城市人口流出少,流出的人口绝大部分流入了城市,说明人口迁移的主流仍是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问题3: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除以上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引起了人口迁移外,如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战争、印巴分治等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什么影响因素呢?
生(回答)属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
师(总结精讲)政治因素中除战争以外,各国政府所制定的一些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或是限制人口迁移、鼓励人口迁移的政策,都能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流。
由于人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都会引起人口的迁移。如上述实例中印巴分治引起的人口迁移是因宗教信仰不同引起的。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判断下列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并进行连线: ①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或迁居国外 ②我国历史上的贫苦农民“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③二战期间犹太人被迫迁居国外 经济因素 ④1947年印度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 政治因素
⑤20世纪80年代撒哈拉地区居民沦为环境难民 社会文化因素 ⑥21世纪,大洋洲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参考答案)
课堂小结
人口迁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既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还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 动机和需求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山东省未来人口迁移流向及对经济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山东自古以来即为全国最大的人口迁出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由净迁出省变为净迁入省,其主要原因是移民自身存在着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从迁移流向看,省内迁移人口以“上行性”迁移为主,省外迁入人口以“平行性”迁移为主;迁往省外人口以“上行性”为主。未来人口迁移规模将不断扩大,由农村迁往城镇将继续成为迁移的主要流向;人口迁移模式将由社会自然形态向经济模式转化;传统的婚姻迁移比重将逐渐下降。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 ①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山东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分析山东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因素。②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人口迁移(家人、同学、朋友、邻居等)的流向及原因,分组讨论,互相启发。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加深对种群、群落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的基础。而通过本节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构模型的学习方法有积极意义,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归纳、推理、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志奠定基础。三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师生、生生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难点是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因此,课堂教学的关键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寻找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在讨论中体验物质与能量这一纽带的存在,从而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四、教法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结合本节内容,教师通过图、文、科学事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思维,在思考中形成生态系统概念,构建生态系统结构。
五、学法
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运用多媒体课件,着力引导创新学生学习方法。
六、课时设计
2课时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①无机物质:CO2、O2、N2、NH3、H2O、NO3 等各种无机盐 ②有机物质:糖类、蛋白质等
③其他:阳光、热能、压力、pH、土壤等
(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①绿色植物
②蓝藻、光合细菌(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产氧的特殊生理类群原核生物的总称,如红螺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紫色非硫细菌等)
③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等
(3)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从活体中获取营养的、营寄生生活的)
①大部分动物(但不是所有的动物)②非绿色植物(菟丝子等)、食虫植物——猪笼草、茅膏菜、捕蝇草
③某些微生物(根瘤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虫草属真菌等)、寄生生物(蛔虫、线虫、猪肉绦虫、大肠杆菌等)、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噬菌体等)。
消费者的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着重要作用。
(4)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分解者不一定都属于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属于分解者)
①大部分微生物(圆褐固氮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等细菌,酵母菌、霉菌、蘑菇、木耳、灵芝等真菌、放线菌);
②一些动物(蚯蚓、蜣螂、白蚁、甲虫、皮蠹、粪金龟子等)。
(5)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是属于自养生物,能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保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分解者的作用是把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保证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6)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关系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它们的关系如下图:
第二课时
2、营养结构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表示:草→兔→狐(注意:①箭头方向,②第一环节一定是生产者)
(2)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
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
特别注意:
①食物链(捕食链)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
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从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数起的,即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是从第二营养级(即植食性动物)开始的。
③在食物网中计算食物链的条数,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一直到具有食物关系的最高营养级为止,中间不能断开。
(4)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各个食物链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如图)
(5)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6)某种生物数量的减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①在某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该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将减少。②若一条食物链中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例题〗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蜘蛛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
A.增加
少 B.减少
C.基本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解析】A 本题考查食物网中各种食物链之间的关系。在该食物网中,由于蚱蜢大量减少,必然导致晰蜴和蛇的食源短缺,从而影响其数量使之减少。鹰作为该食物网中的最高级消费者,由于失去了原先占有的一个营养来源,于是鹰将增加对兔和相思鸟的捕食,这样导致蜘蛛的天敌(相思鸟)数量减少,进而使蜘蛛的数量增加。〖例题〗下图表示南极洲生态系统,该系统的大鱼因过度捕捞而急剧减少,那磷虾的数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析】当大鱼数量急剧减少,中间这条食物链不能为虎鲸提供大量的食物来源,虎鲸就会加剧对两侧食物链的捕食。对左侧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地捕食须鲸,使须鲸数量减少,从而使磷虾的数量增加。
(7)食物链的计数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不是单一存在的。由于动物的食物来源多种多样,食物链常交织成网。在计数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食物链的起止:起于生产者,沿着箭头数,直到最后一个营养级,中间不能中断。在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必定是生产者,草食动物必定在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原因是生产者的能量流到第五营养级时,已经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的生命活动。
〖例题〗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
C. 若B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解析】C 根据数食物链的原则,可知有如下食物链:①A→B→H,②A→C→D→H,③A→C→F→G→H,④A→E→F→G→H,⑤A→E→D→H。H在这五条食物链中,分别处在第三、四、五、五、四营养级,因此它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B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比例适中,属于稳定型种群,种群密度相对稳定。由于C与B、E存在竞争关系,C数量下降,A的能量更多地流向B、E,并经过食物链传递给H,因此H的能量供给不会受到影响。
八、作业布置:《三维设计》P101-104
课
题:
1、图纸幅面的规定
2、比例
3、字体
4、图线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介绍图纸幅面、图框格式和尺寸、标题栏格式和内容、常用的比例和字体
2、介绍图线的种类、应用和画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图样上的一般规定
2、掌握九种图线的应用和画法
教学重点:
1、粗实线、细实线、虚线和细点画线的画法
2、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虚线和细点画线的画法 教
具:挂图“图线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介绍图线时,结合挂图,讲解清楚各种图线的画法及主要作用,为学生以后画图打下基础。九种图线也应该详略分开,重点讲解粗实线、细实线、虚线和细点画线,其余五种图线略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简要复习图样的概念、作用及形成方法。
二、引入新课题
本次课从画图的技能方面着手,摘要介绍《国家标准
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有关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图线的统一规定。
三、教学内容
(一)图纸幅面的规定
为了便于图样的绘制、使用和保管,图样均应画在规定幅面和格式的图纸。
1、图纸幅面
讲解表1—1。
2、图纸格式
讲解图1—
1、图1—2。
3、标题栏的位置和格式
标题栏的位置一般在图框的右下角。看图的方向应与标题栏的方向一致。讲解图1—
2、图1—3。学校的制图作业中建议采用如图1—3(b)所示的格式。
(二)比例
比例——图样中机件要素的线性尺寸与实际机件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强调:(1)比例规范化,不可随意确定,按照表1—2选取。(2)画图时应尽量采用1:1的比例(即原值比例)画图,以便直接从图样中看出机件的真实大小
(3)图样不论放大或缩小,图样上标注的尺寸均为机件的实际大小,而与采用的比例无关。
(4)绘制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并在标题栏的比例栏中填写。
(三)字体
图样中的汉字应采用长仿宋体,长仿宋体汉字书写的特点:横平竖直、起落有锋、粗细一致、结构匀称。在图样中,字母和数字可写成斜体或直体,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基准线75°。字母和数字分A型和B型,但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型式。
(四)图线
图线分粗、细两种。粗线的宽度b应按照图的大小及复杂程度,在0.5~2 mm之间选择,细线的宽度约为b/2。
图线宽度的推荐系列为:0.18、0.25、0.35、0.5、0.7、1、1.4、2 mm。制图作业中一般选择0.7 mm为宜。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基本一致。图线的画法参照表1—3。
1、粗实线
应用:可见轮廓线、表示剖切面起迄的剖切符号。
2、细实线
应用:尺寸线、尺寸界线、剖面线、指引线、重合断面轮廓线。
3、虚线
应用:不可见轮廓线。注意:(参见图例)
(1)虚线的每个线段长度和间隔应大致相等。
(2)当虚线成为实线的延长线时,在虚、实线的连接处,虚线应留出空隙。(3)虚线以及其它图线相交时,都应在线段处相交,不应在空隙处相交。
4、细点画线
应用:轴线、对称中心线。注意:(参见图例)
(1)细点画线的每个线段长度和间隔应大致相等。
(2)细点画线和双点画线中的“点”应画成约1mm的短划,细点画线的首尾两端应是线段而不是短划。
(3)细点画线,应超出轮廓线2 mm~5 mm。
(4)细点画线与其它图线相交时,都应在线段处相交,不应在短画处相交。
(5)在绘制圆形时,必须作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细点画线,作为圆的对称中心线,线段的交点应为圆心。
(6)在较小的圆形上绘制细点画线有困难时,可用细实线代替。
5、波浪线
应用:断裂处边界线、视图和剖视图的分界线。
6、双折线
应用:断裂处边界线。
7、粗虚线
应用:允许表面处理的表示线。
8、粗点画线
应用:有特殊要求的线或表面的表示线。
9、双点画线
应用:相邻辅助零件轮廓线、极限轮廓线、假想投影轮廓线。
讲课中,每介绍一种图线后,引导学生参看图1-7,了解该图线的实际应用。
四、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画九种图线。
五、小结
1、比例的概念及几个注意点。
2、九种图线的画法及应用。特别强调:各种图线也可以画成曲线。
六、布置作业习题集1-
2014博罗中学高一地理(1)课后作业
A.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尚无法预报
B.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
C.发生在太阳的内部
D.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可忽略
11.2012年左右太阳活动将出现又一个最活跃期,下列有关此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主要包括色球层的黑子和光球层的耀斑
B.耀斑增多表明太阳活动增强,黑子增多表明太阳活动减弱 C.2012年6月下旬,是我国观察极光的最佳时间
D.2012年将有可能出现非人为因素导致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12.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尘暴天气的出现
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18分)(1)“过去做饭满屋烟,现在生火拧开关”,这是对目前成都平原地区沼气户生活的真实描写。沼气中蕴含能量的根本来源是(2分)()A.太阳
B.植物
C.沼气池
D.微生物
(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6分)(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在只考虑自然 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4分)()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 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14.热点在线
材料1:2011年9月份,美国宇航局观测到一次最大的一群太阳黑子群和大型太阳耀斑,本次出现的黑子群被命名为“AR1302”,截至9月24日,黑子群“AR1302”已发生了6个M级和2个X级耀斑,并伴随了多次日冕物质抛射,该黑子群已经创下了 2014博罗中学高一地理(1)课后作业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第一章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第二节 标点符号
一、考纲要求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知识结构
1.句号(。)
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语言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句号还有另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2.问号(?)
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疑问句一般是用来提出问题的。
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句末一般也用问号。
3.叹号(!)
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感叹句是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用叹号。如:你给我出去!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也用叹号。
4.逗号(,)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表示句子内部停顿的符号还有顿号、分号和冒号,不过这三种符号都有专门的用途,只有逗号是一般性的,行文中用得最多。它既可以表示单句里边的停顿,也可以表示复句里边分句之间的停顿。
5.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交 列的短语(词组)。并列词语之间用了“和”“或”之类的连词,就不再使用顿号。
6.分号(;)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主要用来隔开并列的分句。
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上文中若用逗号便不易分辨前后两层意思,若用句号又会把前后连贯的意思割断,所以要用 分号。
7.冒号(:)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
在总括性话语之前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8.引号(“”)
引号标明引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要特别注意引文末尾标点的使用。
引号还用来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引号里边还要用引号时,外面 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他问:“老师,‘有条不紊’的 ‘紊’是什么意思?”
9.括号(())
括号标明行文中注释性的话,有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之分。
括号除了最常用的圆括号之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方头括号(【】)等几 种。
10.破折号(——)
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 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
破折号还有其他一些用法。可以表示话题的突然转变。如: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明对刚进门的小王说。
破折号还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如:“呜——”火车开动了。也可以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11.省略号(……)
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引文的省略,一是列举的省略。表列举末完时至少列举了三项才能用省略号,仅列举一至两项,一般用“等”字表列举未尽,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
此外,省略号还用来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12.着重号(.)
着重号标明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
13.连接号(-)
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可连接两个地名,表示一个地理区域,如“秦岭—淮河一线”;可连接两个数字,标明数量变化的幅度,如“亩产1000-1500 公斤”;还可连接一些事物的型号,如“MD-82客机”等。
连接号还有另一种形式,即一个波纹(~),一般用来连接相关的数字。
14.间隔号(·)
间隔号表示外国人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还可表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 的分界。
15.书名号(《 》)
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边一层用双书名号,里 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
《〈呐喊〉自序》
16.专名号()
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和专名号配合,这些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17.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通常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在书写和印刷时,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
18.直行文稿的标点符号
直行文稿的标点符号只有以下几项和横行文稿不同: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的下方偏右。
(2)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3)引号改用??和??。
(4)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是点号、一是标号。点号有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连接号、着 重号、专名号。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 用的。在使用中容易出现错误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顿号。
例(1)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作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上例中有两个错误。玉米、小麦为一类,与“油料”之间的停顿应改为逗号,“油料”后边 的顿号应删掉,因为已用了连词“和”。
例(2)离村三、四里外有一条小河。
上例中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应用顿号隔开。
2.分号和冒号。
例(3)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 柴 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鲁迅《祝福》)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这样几点:①分号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句中讲了四个方面的情况,作者用了分号,把复杂的内容用简省的文字表述得非常清楚。②分号的停顿大于逗号而小于 句号,如果各分句里边没用逗号停顿而直接用分号表并列是不行的。表并列的几个分句里至 少有一个用了逗号,才能用分号表示分句间的并列。③最后一个分句前用冒号表示总结上文。不过,若被总结的若干句之间已用了句号,就不能用冒号来总结上文,因为这很容易被误 解为是对最后一个句号以内的总结。在用冒号领起下文时也要注意,如果被领起的内容超出 下面一个句号以外,最好改用句号。
3.问号和叹号。
例(4)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荷花淀》)。
问号一定要用在疑问句的后边。句中问号不能用在“怎么了”的后边,因为这只是句子的谓 语部分,句子还没说完。叹号也是如此。
例(5):请收起眼泪吧,亲爱的、可敬的人民!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句末用叹号。
例(6)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问号的使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连续几个问句接起来,如无特殊需要,通常只在最后用一个问号。
例(7)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来呢?希望给我个准信儿。
如果整个句子为陈述语气,句中虽有疑问词,也不是疑问句,不能用问号。如“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就属陈述句。
4.引号与句逗的配合使用。
例(8)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姓唐,”我说。“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唐《琐忆》)
这个例子相当典型。特别是所引的话被分成前后两截,当中插进几句说明时,下一组引号前要用逗号。
后引号那里的句逗是在引号里边还是在引号外边的问题也是一个容易出错的问题。
例(9)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例(10)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例(9)引号里边的话是独立的,后面的句号是引文的一部分,应点在引号里边。
例(10)引号 里边的话不独立,它是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句末的句号是整个句子的句号,放在引号外面。
5.括号。
括号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句内括号,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一种是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
例(1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例(12)懒,能使人脾气大。(老舍《骆驼祥子》)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从考查范围看,以点号为主,兼顾常用的标号。94年至98年主要考查了问号、句号、叹号、逗号、分号、顿号、冒号七种点号的用法,标号只考 查了引号、书名号和括号三种。从考查的题型看,主要有选择、改错两种。99年高考没有考 标点符号的用法,2000年高考对此不作要求。但标点符号在我们的书面表达中非常重要,正 确使用标点的能力与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密切相关,应在阅读和写作训练中渗透 标点能力训练,平时要养成正确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四、能力训练
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94年高考题)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 礼多人不怪嘛’。”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 株树木将怎么办?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95年高考题)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 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3.下面是从一则乱办学的招生广告中摘录出来的话,除内容方面的问题外,在标点、语法、句意表述上也有不少毛病。读后完成(1)(2)两题。(96年高考题)
我校是×××捐资百万美元 跨省办起三所外语培训 学校之一,① ②
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 教师队伍。由于办学成绩突出,③ ④
国内外80多家新闻界报导了我校。我校饮誉于东南亚,除了越南、柬埔寨,⑤ ⑥ ⑦
某些国家都有姊妹学校。
⑧
(1)有毛病的四处是(只填序号)、、、。
(2)选三处改正
a(只填序号),改为:
b(只填序号),改为:
c(只填序号),改为: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97年高考题)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慧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 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今年春节,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98年高考题)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 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 它借 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① ② ③ ④
A.,《》。
B.。; “”。
C.,; 《》 ?
D.。,“” ?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93年六省市题)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①—⑤五个标号处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91年高考题)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 绝对做不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 “意则期多,字则唯少③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④(姜夔《白石诗说》)⑤
① ② ③ ④ ⑤
A.”。” ”,”。
B.。” ”。” ”。
C.”。” ”,”。
D.。”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这种倾向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主要就表现在商品标记和文字上(甲)明明是中国厂商自己制 造的内销产品,购买者也都是中国人,但他们却喜欢仿造国外厂家的商标,冒充洋货(乙)或 者在商标上(丙)包装上(丁)说明的图片(戊)文字中印上些外文,甚至连一个中国字也没有。
文中(甲)(乙)(丙)(丁)(戊)处应依次填入的是()
A.冒号 句号 逗号 逗号 顿号
B.句号 逗号 顿号 顿号 “和”字
C.逗号 分号 顿号 顿号 顿号
D.感叹号 句号 顿号 顿号 顿号
9.在标出号码的位置上应加上什么标点符号?从四种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组。
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①四库全书简明目录②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字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③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④书目答问补正⑤清代张之洞撰,范希增补正。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铅印本⑥史部的有关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B.《 》。、《 》
C.: 《 》,;,
D.: 《 》。《 》。
10.在下文的空缺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85年高考副题)
病菌危害作物 必须突破作物的第一道防线 表皮 病菌突破表皮本领各有不同 有的能 分泌出一种物质 溶解作物的表皮 有的能凭自己的力量 钻入作物的表皮 有的只能从作 物的自然孔口 如气孔 水孔 钻进去 有的只能通过作物的伤口钻进去
词语
一、考纲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二、知识结构
1.语汇
语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它是某一特定范围内语素、词、固定短语的总汇。高考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语汇,并正确使用。
语汇是处在不同的层级上的,语素、词、固定短语是三个层级,语素是语汇的基础层级,由语素构成词。词是高于语素的一个层级,是语汇的主体层级。固定短语则是高于词的一 个层级,它是以词为基础构成的。这三个层级互相联系又各有自身的特点。
2.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例如 草+原草原 学+习学习葡萄+干葡萄干
其中“草”“原”“学”“习”“葡萄”“干”,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读音,一定的意 义,音义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语素。“葡萄”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拆开后,“ 葡”或“萄”都只表读音而不能表示明确的意义了。可见,一个语言单位是否为语素,不是 看音节的多少而是看它是不是一个不可再分割的整体,是不是具有明确意义的现成的构词材 料。
语素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根据音节的多少,语素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根据意义的实虚可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
单音节语素用一个汉字表示,如“人”“语”“看”等。多音节语素用两个或三个以上 汉字合起来表示,如“玻璃”“巧克力”“奥林匹克”等。
实语素是意义比较实在、具体的语素。如“天”“痛”“言”“习”等。虚语素是意义 较虚的语素,如连词“和”“及”等。介词“把”“被”,助词“的”“着”等,以及“阿 ”“第”“初”“老”等。
3.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1)按构词的语素多少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①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按构成单纯词音节的多少可分为单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 单纯词。单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音节的语素构成的词。多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多音节(包括双音节)的语素构成的词,根据音节之间的关系,可分为联绵词(包括双声词、叠韵词、非双声叠韵词)、叠音词、象声词、音译词。
②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合成词有两个基本类型:复合型和附加型。
复合型:由实语素加实语素构成的词是复合型合成词。根据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有六 种结构方式: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补充式、主谓式、重叠式。
附加型:由实语素加虚语素构成的词是附加型合成词。
(2)从词义的角度看,按词义的多少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从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系看,又 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读音看,又有同音词等等。这里重点的说一说同义词的辨析。同义词 是近年高考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①从意义方面辨析。
a.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这一般是同义的名词表现出来的一种细微的差别,如“事情、事件、事故”这组词中,“事情”泛指一切活动和所发生的现象,意义范围最大;“事件”指已 经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范围比较小;“事故”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的事情,范围最小。
b.词义轻重不同。这一般是同义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一种意义上的差别。如“损坏” 与“毁坏”,“损坏”指程度较轻的破坏损失;“毁坏”指性质较严重的破坏。又如“努力 ”与“竭力”,“努力”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竭力”指用尽力量。它们都是前一个词义 轻,后一个词义重。
c.词义重点不同。有些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义的着重方面不同。如“精细、精致、精 巧、精美”一组,“精细”着重指细密、细致;“精致”着重指别致、新奇;“精巧”着重 指巧妙、玲珑;“精美”着重指美好、漂亮。
②从色彩方面辨析。
a.感情色彩不同。有些同义词所表示的概念意义是一样的,但是所附加的感情色彩不同。从 褒贬色彩看,有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如“成果”“结果”“后果”一组。除褒贬色彩 外,还有其他感情色彩的区别。如“寿辰”与“生日”,前者带有庄重尊敬的感情;“宰(用于人)”与“杀”,前者带有诙谐或讥讽的感情,等等。
b.语体色彩不同。有的是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如“小气”与“吝啬”,有的是一般用语和 特殊用语的不同。“一般用语”指口头和书面都常用的普通用语。如“可以”与“准予”“ 现在”与“兹”等,后者多用于公文。又如“心”与“心田”,“唱”与“歌唱”,后者多 用于文艺作品等。
③从用法方面辨析。
a.适用对象不同。有些同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它们所适用的对象、范围不同。有的用于人,有 的用于物;用于人的有老幼尊卑之分,用于物的有抽象具体之别。
b.搭配关系不同。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如“维持”与“保持”,“ 维持”与“秩序”“生活”“状态”等词搭配,“保持”则与“水土”“记录”“清洁”“ 联系”等词搭配。
c.词性和造句功能不同。同义词一般词性相同,但也有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如“诞生 ”与“诞辰”,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词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了。
(3)多义词指具有两个以上有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词。从词义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多义词的几个意义可以分为本义和转义两类。
本义是多义词的最初的意义。转义是由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意义。如“浪花”本义为“波浪激起的四溅的水”,由本义派生出“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断或现象”的意义。转义有引申义、比喻义和形容义等几种类型。
本义和引申义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倾注:①(水等)由上而下流入。②(感情、力量、精力 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①为本义,②为引申义,一般说来,本义具体些,引申义抽象些。
比喻义是由打比方固定下来的意义。例如:迷雾:①浓厚的雾(本义)②比喻叫人迷失方向的事物。(比喻义),比喻义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具有比喻义的词,经常使用的是它的比喻义,而它的本义只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比喻义与比喻用法不同,比喻用法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用来打比方,带有浓厚的修辞色彩,产生的意义是不固定的。而比喻义是固定的。
4.固定短语:
短语由词构成,是比词高一层级的语言单位。
固定短语有专名短语和熟语两大类。专名短语主要是一些国家、机关、单位等的名称和科技 用语。熟语是人们沿习用的基本定型的短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高考对词语这个考点要求较高,属于D级能力层级,它是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 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历年高考对词语的主要考查方 式有:解释词语中字的意思,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选用词语,找错或改错,词语的用法 等。(1)解释词语中字的意思:
例1.对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1993年六省市高考题)
A.乔装打扮 乔:装假
B.少不更事 更:经历
C.每下愈况 况:比较,引申为“通过比较而明显”。
D.生灵涂炭 涂:涂抹,引申为“沉溺于……之中”。
答案为D。
此题提供的四个成语都为常用词语或课本中学过的词语,难度不大,但也必须以识记和理解为前提才能答好此题。
(2)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文段或句子为其中的词语创设了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必须根据文中的语境才能贴切地解释 词语的实际意义,而不能光靠死记硬背。高考为了强调对能力的考查,常给试题设计一个情 境,令考生根据特定的语境解释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这里“语境”就显得 特别重要,对词语的解释必须紧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才能贴切。
例如1990年全国统考题第28题:
甲和乙的发言中多处使用了“文字”一词,其中三处加了横线,对它们的正确理解是:()①古人很讲究文字简洁、干净、利落的
②全部否定传统的语言文字、文学
③文言文中的词汇和文字表现力等还在不断丰富现代汉语
A.语言运用的风格 B.写作运用的语言
C.记录语言的符号 D.连缀成篇的文章
句①中的“文字”指(B或D)
句②中的“文字”指(C)
句③中的“文字”指(B)
(3)选用词语:
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1999年高考题)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 了。
A.窜改 驱除 融解 B.篡改 祛除 融解
C.窜改 祛除 溶解 D.篡改 驱除 溶解
答案为B。
本题重点考查结合语境准确选用同义、近义词语的能力。
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98年高考题)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完全像实 际说话。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 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答案为A。
本题考查考生对虚词的运用能力,除了要注意关联词语之间的前后搭配之外。还要注意理解 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94年高考题)
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 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
A.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匠心独运 不落窠臼
C.匠心独运 不落窠臼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 独树一帜 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答案为D。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特别是近义成语的辨析。
(4)找错或改错或找正确的项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9年高考题)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 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 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 体和国家的利益。
答案为B。
例2.下面一句话中有四个画线处,其中使用不当的一处是()(1991年高考题)
那些书摊的图书内容的好坏、环境卫生和经营作风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青少年产生影响。A.的好坏 B.都 C.或 D.产生
答案为A。
(5)词语的用法
例1.下面三段文字,括号里是作者自己的修改,读后回答2—5题。(1989年高考题)
纺线,劳动量并不太小,纺久了会胳膊疼腰酸……(划线处改为“腰酸胳膊 疼”)
(天山)连绵几千里,横亘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 分为南北两半。(划线处改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划线的 字分别改为“陌生”“新鲜”)这样修改的好处是(从A—D项中选择)
A.前后照应 B.生动 C.合乎习惯 D.明确
2.胳膊疼腰酸——腰酸胳膊疼(C)
3.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A)
4.新(的先生)——陌生(的先生)(D)
5.新(的讲义)——新鲜(的讲义)(D)
四、能力训练
1.依次在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
①今年是梅兰芳、周信芳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百年。
②大专以上毕业及具有同等 者,相同条件下,将优先予以录取。
③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来自五十六个民族的人大代表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商。
A.诞生 学力 国事 B.诞辰 学历 国事
C.诞辰 学力 国是 D.诞生 学历 国是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①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不要 地作结论。
②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使用时不能随意。
③报纸也不过偶尔看看,好比看古代或是异国的故事,对这件事他。
A.轻率 篡改 漫不经心 B.草率 窜改 漫不经心
C.轻率 窜改 漠不关心 D.草率 篡改 漠不关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①这家工厂采取不正当手段 非法利润。
②要大胆 和积极培养成千上万中青年经济管理干部。
③某杂技团试行了“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独立核算,分成”的办法,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在分配上吃大锅饭的局面。
A.谋取 起用 节余 B.谋取 启用 节余
C.牟取 起用 结余 D.牟取 启用 结余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 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
②到了冬天,某些动物就要冬眠。冬眠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新的。
③红军“四渡赤水”一役,不仅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而且大大地 了气焰嚣张的敌人。
A.普遍 蜕化 震动
B.广泛 蜕化 震慑
C.普遍 退化 震慑
D.广泛 退化 震动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① 除了他以外,没有任何人在此画上动过一个手指头。整幅作品由他一个人 完成。
②由于他多次 劳动纪律,最近受到了公司的警告处分。
③小张 参加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
A.独立 违反 志愿 B.独力 违反 自愿
C.独立 违犯 志愿 D.独力 违反 自愿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①陈祖德在棋坛 中不断战胜自己,与病魔顽强抗争。
②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曲小说 了重视情节的特点。
③正确的审美观是我们在 的小说世界中阅读时的航标灯。
A.生命 出现 良莠不齐
B.生命 出现 鱼目混珠
C.生涯 呈现 鱼目混珠
D.生涯 呈现 良莠不齐
7.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配合教学,选材新颖,多样,深浅适度,内容丰富。
②他 嗓子不好,不肯唱歌,令人扫兴。
③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28个省市颁布最低工资标准。
④投放资金的外国合作公司,必须 其在合约中的投放现金总值。
A.题材 推脱 权益 申明
B.体裁 推托 权益 申明
C.体裁 推托 权利 声明
D.题材 推脱 权利 声明
8.依次填入下面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1)为防范贩毒分子的偷渡,许多国家都在 增设了边卡。
(2)民主和集中这两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 开。
(3)在一些没有护堤常识的人看来,那细小的裂缝也许是 的,老农也未免太大惊小怪了吧。
A.边界 分割 微不足道
B.边境 分隔 微乎其微
C.边境 分割 微不足道
D.边界 分隔 微乎其微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①他没有听清我的话,了我的意思。
②国际互联网的建立,了各国文化,传递了最新信息。
③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
A.曲解 沟通 滔滔不绝
B.误解 勾通 侃侃而谈
C.误解 沟通 侃侃而谈
D.曲解 勾通 滔滔不绝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 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 象仍然存在。
②人口多,资源少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成为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学习古诗词,应当在理解基础上认真背诵,使自己 受用不尽。
④有的教师还运用音乐帮助学生作文,借以 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
A.法治 限制 终生 激励
B.法治 制约 终生 激励
C.法制 限制 终身 激发
D.法制 制约 终身 激发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还不料,不信竟会下劣凶 残到这地步。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何至于无端地在府门前喋血 呢? 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又证明着这 是杀害,是虐杀,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A.但是 也 而且 更 但是 因此 虽然 但是 由于
B.然而 也 况且 更 然而 而且 不但 简直 因为
C.但是 也 而且 更 但是 并且 虽然 而且 因为
D.然而 也 况且 更 然而 而且 不仅 更加 因此
12.为下面一段文字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
上午8时20分,()又大雨滂沱。()泥石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连续流。这种连续流()十分粘稠,()呼啸吼震,来势更加迅猛。
A.忽然 后来 仍旧 都
B.突然 接着 一直 却
C.突然 不久 仍然 但
D.忽然 然而 仍然 但
1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的虚词正确的一组:
世界各国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表现为一种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同时也表现为 一种知识差距和教育差距,两者之间日趋表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缩小和消灭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需要从经济本身着眼,需要长远的目光,从消灭知识差 距和教育差距入手。
A.既 并且 不仅 更
B.因为 所以 不仅 更
C.既 并且 如果 那
D.因为 所以 如果 那
1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况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
A.由于主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C.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 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 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B.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再现 事物各部分的或方面的本质联系。
C.《雄关赋》中关于“真正艰固的雄关,只有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的议论,就
属于就个别事物点出它的普遍意义的一种议论。
D.散文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可抒情,然而这几种方式经常交替出现,杂处于一起。
17.下列句中的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当前中关村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销售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和科技开发的竞争。
B.要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师队伍素质,虽然要解决语文教师的业务进修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尽快建立流动优化的人事制度。
C.进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但是具有综合性人文性质的语文教学又必然首当其冲。
D.刘勰的《文心雕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既然是经典著作,却显然不宜选作中学语文教材。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
A.岳飞戎马一生,是一位抗金英雄,可是最后终于被奸臣害死在**亭。
B.难道可以不把这些知识水平稍低的人列为知识分子吗?
C.这部电影,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存在严重的错误和缺陷。
D.既然他名字上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伙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19.下列各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成语,正确的一组:
①校外马路上的摊贩市场在被取缔不到一周后,又,再次喧闹起来。
②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提醒人们要警惕新纳粹势力。
③自从局长退下来后,门前的小路一改往日 的热闹,重又恢复了它的静谧。
④公路被护栏剖成两条河,车辆在各自的河道上奔驰疾驶。
A.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 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B.死灰复燃 东山再起 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
C.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 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
D.死灰复燃 东山再起 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二恶英成了当令词汇以后,各种媒体对它的“包装”可谓五花八门。有的 写成“二恶英”,有的写成“二恶因”,有的写作“二巫英”。
B.刚刚兴起跳交际舞的时候,我和妻极看不惯。不但自己不入“舞流”,而且还颇有微言。
C.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21.下列各句中画线处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旦国王侯赛因生前曾多次在为化解战争危机的谈判中,晓之以理,折冲樽俎,维护了中东地区的和平。
B.侯老很动感情地说:“搞旅游,建宾馆,无可厚非;但绝不能焚琴煮鹤任意破坏植被、水源和野外文物。”
C.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雷锋。
D.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以邻为壑的倾向。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C.天赋发展到七十分的,从古以来少有,发展到一百分的恐怕更是千载难逢。
D.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不减员、不裁官行不行?
2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 现。
B.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式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C.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D.诗歌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洋洋大观了。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到来之际,“二战”成了时下影视文学创作中炙手可热的题材。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的确是不易之论。
C.他在哲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D.经过她耐心的解释,我心头的疑虑就成了过眼烟云。
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 大火。
B.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C.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D.这们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决不能掉以轻心。
B.在这场足球比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C.这处游览圣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对于这次活动,同学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主张改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2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甲A联赛第一阶段,大连万达战绩差强人意,主教练徐根宝被迫提出辞职。
B.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战士们正趴在堑壕沿上,紧握钢枪,虎视眈眈地望着敌营。
D.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共产党人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成金科玉律。
B.我们上车时,他这个服装个体户非要送我们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C.有多少原可发现的东西由于才能所限而失之交臂。
D.李大夫用针灸疗法,一个疗程就把张大娘的风湿病治好了,真是起死回生啊!
29.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A.根据他的来信,我按图索骥,七弯八拐终于找到了他的家。
B.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实习中,我耳濡目染了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很受感动。
D.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几年他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其政绩可谓罄竹难书。
30.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如果对所要说的道理毫无情感,勉强敷衍公事地把它写下去,结果就只会是一篇干巴巴的应 酬文字,索然无味。如果对它有深厚的情感,就会,全神贯注,思致风发,新的意 思就会 地涌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章总会是,文从字顺,内容与形式都是一气呵成的。
A.信手拈来 意到笔随 兴会淋漓
B.兴会淋漓 源源不断 意到笔随
C.意到笔随 滚滚而来 信手拈来
D.字斟句酌 源源不断 兴会淋漓
第二节 参考答案
标点
1.C 2.D 3.(1)②③⑤⑧(2)②在“办起”和“三所”中间加“的” ③把句中的两 个逗号改为顿号 ⑤把“新闻界”改为“新闻单位” ⑧把“某些”改为“别的”“其他 ”等词语。4.A 5.A 6.B 7.B 8.B 9.略 10.,——。:,;,;(、)。词语
1.C 2.C 3.C 4.B 5.D 6.D 7.B 8.A 9.C 10.D 11.B 12.C 13.A 14.D 15.C 16.C 17.A 18.B 19.D 20.A 21.C 22.D 23.A 24.B 25.C 26.D 27.B 28.C 29.A 30.D
文章
来源莲山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1-13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09-2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教案10-30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12-13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5章10-07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癌变教案12-15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案10-18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必修一11-24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蛋白质10-08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