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100题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100题(共8篇)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100题 篇1

一、填空题: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_______________,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根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________________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_______理论、________________重要思想以及______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时期,第二次飞跃发生在_______________以后。

6、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_________又________的科学理论。

7、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做出的科学判断,也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立论基础。

8、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当代中国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基础上提出来的。9、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_______依据。

1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______依据。

11、科学发展观是深刻分析国际______、顺应世界发展______、借鉴国外发展_________提出来的。

12、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_________规律、社会主义_________规律、人类社会_________规律的认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3、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构成了一个_________的科学理论,同时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_________的科学理论。

14、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_________。

15、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____________。

16、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发达的____________基础之上。

17、对于我国来说,能不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仅是重大的__________问题,而且是重大的____ ____问题。

18、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______开来和______起来。

19、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_________方式,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______型向______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_______________发展转变。

20、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强调的是更加注重____________,走文明发展道路。

21、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_____,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2、发展必须紧紧扭住____________这个中心。

2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推进________创新、_____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4、以人为本就是以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为本。

25、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____,充分反映_____,广泛集中_____,切实珍惜民力,不断实现民利,保证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26、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__________,尊重人民__________,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7、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__________的要求。

28、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发展______人民、发展______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______。

29、要始终把________、________、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0、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____________发展。

二、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前面的大写英文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

A 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A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B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

C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D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3、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既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联系相协调,也强调了()相联系、相协调。

A 人与人、人与社会 B 人与社会、人与环境

C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 D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4、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A 人类

B 人类社会 C 经济

D 自然

5、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发展要有()。A 全面性、系统性

B 系统性、一致性 C 全面性、整体性

D 整体性、一致性

6、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协调是指发展要有()。A 整体性、均衡性

B 整体性、协调性 C 协调性、连续性

D 协调性、均衡性

7、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A 持续性、连续性

B 持续性、创新性 C 连续性、创新性

D 创新性、长远性

8、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好()的关系。A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B 经济发展与消费、投资拉动 C 经济发展与供需平衡 D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9、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的关系等经济发展重大问题。A 消费和供给

B 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

C 市场机制和计划手段

D 国内经济发展与国际金融市场疲软

10、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的过程。A 对立统一、辩证互动

B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C 既相互联系,又在一定时期不受影响、独立发展 D 互不影响、独立发展

11、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正确方向。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经济社会 D 经济

1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坚持改革开放

C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3、将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强调的主要原因有()。A 物质技术条件仍然落后

B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已经不明显 C 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更加突出 D 社会基本矛盾凸显

14、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坚定不移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A 又快又好 B 又好又快 C 好快结合 D 快好兼顾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三位一体布局发展成为四位一体布局,其中增加了()。A 经济建设

B 政治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

16、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A 物质基础

B 法治基础 C 精神基础

D 智力基础

17、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A 法制保障

B 法律保障 C 安全保障

D 政治保障

18、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A 思想动力

B 智力支持 C 文化基础

D 精神寄托

19、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A 有利的环境条件

B 环境条件

C 有利的社会条件

D 社会条件

20、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必须坚持()的文明发展道路。A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B 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 经济发达、生活幸福、环境良好 D 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环境良好

21、()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基础环节。A 经济发达

B 生产发展 C 生活幸福

D 生活富裕

22、()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A 经济发达

B 生活富裕 C 生活幸福

D 环境良好

23、()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A 生产发展

B 生活富裕 C 生态良好

D 环境良好

24、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坚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持久永续发展。A 可持续发展

B 和谐发展 C 文明发展

D 协调发展

25、()是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A 坚持文明发展道路 B 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C 坚持和谐发展道路 D 坚持协调发展道路

26、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A 十六大

B 十六届三中全会 C 十七大

D 十七届三中全会

27、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

()的认识进一步深化。A 和谐发展道路

B 文明发展道路 C 协调发展道路

D 可持续发展道路

28、以下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建设生态文明是认为先进的文明不一定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B 建设生态文明是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结果

C 建设生态文明强调人们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享有物质文明 D 建设生态文明强调对工业文明的否定

29、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

A 互动和协同发展 B 互动和协调发展 C 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D 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30、以下做法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是

()。A 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

B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C 大力加快热发电建设步伐,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D 放开城市周围农村土地限制,允许房地产开发使用,扩大城市规模,增加房地产供给,切实解决城市房价高的问题

31、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

A 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32、以下关于统筹兼顾的论述正确的是()。

A、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我党在十七大上首次提出的

B、统筹兼顾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 C、统筹兼顾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 D、统筹兼顾深刻反映了坚持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33、统筹城乡发展,就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贯彻()的方针。A 工业带动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B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C 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D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34、统筹区域发展,就要完善区域政策,注重实现()。A 公共服务均等化 B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C 公共服务平等化

D 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化

35、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要进一步发挥()在促进就业、调节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作用。

A 政府

B 市场

C 企业

D 公共组织

36、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的能力。A 和谐发展

B 文明发展 C 可持续发展

D 和平发展

37、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要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统筹利用好()。

A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个舞台 B 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舞台 C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D 国内国际两个舞台、两种角色

38、下列做法符合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要求的是

()。A 要善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B 要利用好中央和地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C 要着重改善民生

D 要协调城乡和谐发展

39、下列做法不符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的是()。

A 通过维护世界和谐发展自己,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谐,为推动建设和平、文明与和谐的世界做出贡献 B 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D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40、下列工作方法符合统筹兼顾思想方法的是()。A 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B 立足当前、狠抓落实 C 全面推进、不遗余力

D 兼顾各方、互相妥协

41、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是()。A、解决突出问题 B、领导满意 C、指导组满意。

42、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必须()。A、把理论武装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 B、到党校脱产学习C、以自学为主

D、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

4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态度是()。A、深入学习理论 B、注重实践

C、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认识。

44、突出实践特色,就是要()。A、着力解决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B、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实践 C、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三、多选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它们前面的大写英文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党的十七大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A、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B、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E、安定有序

F、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稳定 E、和谐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

A、学有所教 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 D、老有所养 E、住有所居

5.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6.要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不失时机地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的体制机制。A、充满活力 B、富有效率 C、更加开放 D、更加民主

E、有利于科学发展

7.中央要求,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确保活动取得()的实效。A、党员干部受教育 B、科学发展上水平C、人民群众得实惠 D、领导干部作表率

8.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A、党性 B、党风 C、党纪 D、党规

9.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党的()作为主线。A、执政能力建设 B、先进性建设 C、制度建设

D、反腐倡廉建设 E、作风建设

10.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的要求。A、创新 B、为民 C、务实 D、清廉

11.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A、领导水平B、领导作用 C、执政能力 D、拒腐防变能力

1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切实改进()。A、思想作风 B、学风 C、工作作风 D、领导作风 E、干部生活作风

1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们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高()。A、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C、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E、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14.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B、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

C、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D、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15.中央要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要着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切实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A、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 B、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 C、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D、推进发展的具体做法

16.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A、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B、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C、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定要()。A、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B、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C、刻苦学习、埋头苦干 D、加强团结、顾全大局

18.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运用理论与发展理论相结合,使学习的成效切实()。A、转化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意志

B、转化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 C、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D、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硬本领

E、转化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挚感情

F、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

19.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贵在落实。要使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A、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

B、成为不断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过程 C、成为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的过程

D、成为更好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的过程

20.中央要求,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A、把握发展规律 B、创新发展理念 C、转变发展方式 D、破解发展难题

21.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的国家。A、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 B、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C、生态环境良好 D、人居条件优越

22.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

()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A、决策权 B、执行权 C、管理权 D、监督权

23、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

A、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 B、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 C、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本领 D、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24、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扬民主,紧紧依靠群众,做到()。A、查找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 B、工作向人民群众请教 C、落实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 D、衡量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E、措施让部下满意

25、有真才实学,就是要在()等方面,更好地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A、理论修养 B、思想水平C、领导本领 D、工作能力 E、交际能力

26、真抓实干,就是要以()。A、奋发进取的精神 B、求真务实的态度 C、科学有效的方法 D、卓有成效地推动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

27、坚持发展第一要义,就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

A、发展思路不清

B、发展方式落后 C、发展质量不高

D、发展后劲不足

28、《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农村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

A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 B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 C 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D 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最需要改进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3、为什么说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

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5、什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7、如何深刻认识农村改革发展伟大实践对全局的重大贡献?

8、结合岗位实际,谈谈你对实践科学发展的认识。

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2、世界观、方法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邓小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5、新民主主义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7、社会主义初级

8、基本国情、发展实际

9、现实

10、实践

11、形势、趋势、经验

12、执政、建设、发展

13、系统、开放

14、第一要务

15、总钥匙

16、生产力

17、经济、政治

18、割裂、对立

19、经济发展、粗放、集约、全面协调可持续 20、发展质量和效益

21、发展

22、经济建设

23、原始、集成

24、最广大人民

25、民情、民意、民智

26、主体地位、首创精神

27、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8、为了、依靠、共享

29、实现好、维护好 30、人的全面

二、单选题

CDDBC

DACBB

CDCBD

ADBCA BBCAA

CBBDB

DCBBA

CCAAA AACA

三、多选题

1.ABCD

2.ABCDEF

3.ABCE

4.ABCDE

5.ABC 6.ABCE

7.ABC

8.ABC

9.AB

10.BCD 11.AC

12.ABCDE

13.ABCDE

14.ABCD

15.ABC 16.ABCD

17.ABCD

18.ABCDEF 19.ABCD

20.ABCD 21.ABC

22.ABD

23.ABCD

24.ABCD

25.ABCD 26.ABCD

27.ABCD

28.ABC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答: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发展就是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坚持好字优先,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期持续地快速增长。

4、答: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5、答: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6、答: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7、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系统阐述了农村改革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的历史地位,科学评价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历史贡献。

第一,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第二,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三,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100题 篇2

一、通过深入学习实践活动, 深化了对农电科学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自觉行动, 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科学发展观是国家电网发展的行动指南。公司成立以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 准确把握国家能源状况和企业实际, 遵循电网发展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 作出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 全面推进“四化”工作, 推动“两个转变”, 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重大战略部署。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目前“两个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司面貌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高压工程实现了重大突破, 各级电网快速协调发展, 集团化运作优势有效发挥, 基础管理显著加强, 电网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 供电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公司发展实践证明, “两个转变”是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 也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农村电网是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电事业是公司事业的重要内容, 农电队伍是农电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 公司自觉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发, 主动履行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 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农村“户户通电”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农电企业规范化管理工程、农电工素质提高工程, 农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农电安全生产、优质服务、队伍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 农电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电工作的实践表明, 农电事业发展与公司“两个转变”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协调统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于农电工作来说, 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司“两个转变”, 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进“两个转变”, 用“两个转变”的成果来衡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 保证农电事业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找出了制约农电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开展“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大讨论和“深化‘两个转变’推动公司科学发展”专题组织生活会, 找出了当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农电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一是农电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农电企业管理体制复杂, 代管体制制约了企业发展。农电“四化”水平较低。农电队伍能力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农电用工机制还不规范。

二是农网发展矛盾突出。由于历史欠账严重, 农网发展滞后的矛盾没有根本扭转。农网投融资机制、常态投资机制尚未建立。农网发展能力不足与加快农网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三是农电安全稳定风险犹在。农网安全基础仍然薄弱, 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始终存在, 人身事故仍未杜绝。农电“混岗”问题影响了队伍稳定。

四是政策支持仍需加强。保证农网持续健康发展的投融资机制、电价机制、农网维管费不足的矛盾较突出, 部分地区农村电网规划还未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发展规划, 农村电力设施保护等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五是部门建设任务艰巨。有些领域的制度还不完善, 整合农电各类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农电系统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还没有实现, 农电干部员工政治理论水平、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学习的系统性不足, 思想观念转变还不够, 对农电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深入, 作风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动农电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电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全面贯彻公司关于加强“四化”工作、推进“两个转变”的部署, 深化“三新”农电发展战略, 落实“创新管理、提高水平、规避风险、保持稳定、加快发展”农电工作思路, 统筹城乡电网发展, 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推动农电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增强贯彻落实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公司党组保持一致。一是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 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把思想解放的新成果转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行动。二是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建设,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切实提高部门干部员工的政治理论水平, 真正做到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从履行服务“三农”责任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度出发, 充分认识农电企业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忧患意识, 以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 努力开创农电科学发展新局面。四是正确认识农电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带来的责权变化和利益格局调整, 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小局与大局的关系, 自觉打破一切不适应、不利于集团化运作的思想观念。

(二) 坚持求真务实作风, 筑牢农电科学发展基础

一是坚持依法从严治企, 整治县供电企业各类“违章”问题。把整治各类“违章”行为作为贯穿今明两年的重点工作, 集中排查整治县供电企业在规章制度、标准、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工程建设、供电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二是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加强农网规划工作, 将农网规划纳入各级经济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充分利用国家拉动内需的机会, 加快实施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建设, 加强农网网架建设, 大力推行差异化设计, 加强电网“生命线”建设, 不断提高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电力配套工作。

三是深入推进农电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网省公司、县公司和供电所的三级标准制度体系建设。完成100个标准化示范供电所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整合工作。在农网工程中全面落实“三通一标”要求, 引入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 积极试点“两型一化”变电站和“两型三新”输电线路建设。加快推进农电信息化建设。全面开展贯标工作, 注重将标准化建设工作向管理领域拓展和延伸, 贯穿到企业决策、经营管理、队伍建设、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 覆盖各个业务领域。

(三) 坚持全面协调发展, 提升农电科学发展水平

一是提高农电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水平。落实公司关于加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的要求, 把加强农电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的原则, 加快构建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管理体系, 推动农电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 做好“三电”和“三资”工作。坚持勤俭办企业, 强化“过紧日子”的各项措施, 反对铺张浪费, 深入开展“三节约”活动, 压缩办公、会议、接待等成本费用。

二是提高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水平。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作为新时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坚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与加强企业管理、改善供电服务相结合, 与地方政府主导的“生态村”、“文明村”、“示范村”等新农村规划相结合, 努力实现电网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2009年, 力争建成80个电气化县、1 000个电气化乡 (镇) 、22 000个电气化村。计划到2010年, 有20%的县、15%的乡 (镇) 和村实现电气化。

三是提高农网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水平。重视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 以贯彻“一流四大”科技战略和加快实施《农网“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 以农网发展需求为导向, 以建设新型农网为目标, 大力推进“新型农网”建设, 提高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应用水平和农网科技装备、自动化水平, 不断增强电网供电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加快推进SG186农电管理业务应用建设, 保证与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同步推进, 与各专业系统建设相互衔接。

(四)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的农电科学发展环境

一是以保人身安全为重点, 全面加强农电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认真落实农电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强化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 开展安全风险辨识防范与评估、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农网35 k V及以下设备评价试点等工作, 持续提升农网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水平, 确保农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二是以解决“混岗”问题为抓手, 切实维护农电队伍稳定。高度重视“混岗”问题对农电队伍稳定的影响, 把解决“混岗”问题作为当前农电工作中最迫切的任务。结合标准化建设, 规范农电用工制度, 坚持“试点先行、稳妥推进”的原则,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尽快解决正式工与农电工混岗现象, 防止出现同工不同酬问题。建立农电工薪酬待遇与企业效益增长相协调的工资增长机制, 努力维护农电工队伍稳定。

三是以开展特色服务为载体, 全面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充分挖掘和整合服务资源, 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地域差异, 根据各类客户用电特点、不同季节用电特性, 多方位、多角度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差异化、精品式的特色服务。同时总结试点经验, 推广应用集抄系统、电费充值卡、POS机、网上缴费等先进服务手段和方法, 方便客户交费。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100题 篇3

[关键词]认识 开展 实践科学发展观 重大意义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入推动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只有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才能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第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科学发展观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要论述,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明确而科学的评价,深刻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历史地位。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来说,只有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的思想,才能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特点及我国现实情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它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最新思想武器。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代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时代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坚持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新的提高。

第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30年来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科学发展观既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才能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党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要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是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100题 篇4

单位 姓名 得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是同______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______。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______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______。A、人本主义 B、以人为本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6、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______。A、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B、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C、全面建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

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要建设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富强民主文明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富强民主文明幸福

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______。A、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B、改善人民生活 C、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9、毛泽东在______著名文献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10、______是社会主义的生命。A、人民民主 B、无产阶级专政 C、民主集中制

11、作为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的是______。A、党的先进性 B、党的纪律 C、党内民主

12、______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3、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______的基本原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B、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 C、否定之否定规律

1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______。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5、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果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______,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A、神州四号

B、神州五号

C、神州六号

16、______,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的集中概括。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7、党的根本建设是______。A、组织建设 B、思想理论建设 C、作风建设

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要逐步提高哪两个比重?______ A、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合法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9、______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A、清正廉洁 B、执政能力 C、先进性

20、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______相协调。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C、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21、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______。A、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B、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

22、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A、统筹兼顾、科学谋划 B、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C、科学谋划、总揽全局

23、推进文化创新,要坚持______。A、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B、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C、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

2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走______的文明发展道路。A、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5、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是______。A、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

26、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职能应更多地放到______等方面。A、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B、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 C、促进协调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文化、激发社会活力

27、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我们做到______。A、经济发展不能再对水、大气和土壤等资源造成污染 B、坚持开发在先,在经济进一步发展之后再来强化对森林、湿地、江河、海洋等自然环境的保护 C、发展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

28、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是______提出来的。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29、我们党处理国际事务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立场是______。A、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B、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 C、运用统筹兼顾方法,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

30、宣传工作的“三贴近”是指______。A、贴近创新理论、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困难群众 B、贴近我国国情、贴近改革开放、贴近群众生活 C、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1、______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A、党的基本纲领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基本方针

3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______,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A、兴国之要 B、立国之本 C、强国之路

33、四项基本原则是______,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A、兴国之要 B、立国之本 C、强国之路

34、改革开放是______,使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A、兴国之要

B、强国之路

C、立国之本

35、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主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A、社会和谐 B、共同富裕 C、经济发展

36、应当怎样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______ A、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错误的改革开放路线,应该回到改革开放前的旧体制

B、站在全局的高度、用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这些问题作具体分析 C、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根本不会出现矛盾和问题

3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______。A、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 B、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 C、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体党员所掌握,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38、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努力把______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A、各级党委 B、各党支部 C、各级党组织

39、最先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我党领导人是______。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40、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学了科学发展观,就可以不用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历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B、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 C、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41、当前,解放思想的重点是______。A、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 B、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 C、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

4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______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A、把维护人民利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B、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GDP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43、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关键就是______。A、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B、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C、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

44、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______。A、不断开辟马克思中国化的新境界 B、坚定理想信念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5、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最好教材的三部著作包括______。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 B、《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 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

46、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______。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B、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

47、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______。A、求真务实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48、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是______。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B、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C、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坚持求真务实的极端重要性,打牢求真务实的思想基础

49、______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A、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 C、努力使我们作出的决策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符合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计划 篇5

展观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所将根据区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进一步推动征稽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动力,紧密结合我所的实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在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学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本着“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着力点,扎扎实实地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改革创新有突破、科学发展上水平、和谐建设出新貌、师生员工得实惠,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取得成效。

二、学习实践和目标要求

三道井收费所党支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创建高水平的国际商务学院”这个主题,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促进改革创新、强化对外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准确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和正面教育为主的主要原则,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取得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三道井收费所党支将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领导带头;实施分类领导,抓好典型示范;创新活动方式,确保全员参与;做好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坚持统筹兼顾,及时总结经验。切实解决征费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通过学习,大力提高师生党员的思想认识,提高理论水平,自觉树立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工作、学习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2、坚持解放思想,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实实在在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3、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促进系部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

4、扎实推进,认真学习,切实取得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5、突出抓好所领导、职工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切实解决我所在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及时认真总结经验,抓好典型示范、营造浓厚的学习实践氛围,全面构建和谐三道井;

三、活动具体安排和方法步骤

(一)第一阶段:学习调研阶段(45天左右)

学习调研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前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好理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重点做好思想发动、学习培训和专题调研工作,具体开展好“七个一”活动:

1、开好动员部署会议。

3月下旬,学习实践活动几级动员大会,要求切实把全所党员干部和职工动员起来,把思想统一起来,积极投身学习实践活动。

党支部召开动员部署会后,根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按照学习活动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的相关安排,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工作计划。

2、组织集中学习培训

采取自学、专题培训、专题辅导等方法,组织党员、干部系统深入地学习相关材料,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1)自学。职工党员主要学习十七大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并按统一要求写读书笔记。

(2)专题培训与辅导。党支部对职工党员安排两次专题学习辅导。

3、开展专题调研

专题调研由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力争形成调研报告和文件。调研活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加强质量建设,着力提升征费水平。

(1)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的形式调研推进征费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2)通过对职工的学历学位、职称、进行摸底检查形式为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提供支持。

二是认真研究对策,建设好玉龙。

(1)如何扩大与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内涵;

(2)如何建立科学的职工考核考评机制;(3)如何加大投入,保障专业建设顺利实施。三是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构建和谐收费所。

(1)如何发挥思政工作在构建和谐收费所中的作用;

(2)如何发挥职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和谐收费所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3如何发挥职工在和谐收费所建设中的作用; 职工还可以根据热点问题,结合我所工作实际,拟定相关研究专题并呈开展调研活动。

4、进行一次案例分析

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总结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验和教训,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组织开展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反案例分析,深刻反思,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各支部可以根据工作实际,结合党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实际,选择合适的正反案例进行分析,以便从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促进工作。重点围绕以下8个问题开展讨论分析:

(1)如何提升我所职工的工作信心,激发工作热情,增强凝聚力?

(2)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系内机构建设,更好地进行人员配置,提高工作运行的效率?

(3)如何形成有效处理突发事件的机制体制?(4)如何加强走过在所期间的实习、实训?

(5)如何进一步营造学术氛围,提升走过的工作的能力?

(6)如何为职工提升层次创造更好的条件,引导职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7)如何发挥工会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责任心方面的作用?(8)如何推进收费所文化建设?

5、组织一次“科学发展大家谈”活动

(1)支部召开一次“科学发展大家谈”座谈会,围绕我所科学发展等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2)利用好我系宣传栏,进行专题宣传和讨论。

6、撰写一篇学习体会

全体职工根据学习内容和要求,撰写学习体会。

7、组织一次思想解放大讨论学习交流活动

5月上中旬,组织一次思想解放大讨论学习交流活动,支部学习讨论心得,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机制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二)第二阶段:分析检查(45天左右)

分析检查阶段是承前启后、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

以专题调研报告为基础,以推进科学发展,创建高水平的国际商务学院调研报告为基础,结合解放思想意见征集情况,采取问卷调查、分类座谈会、个别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开展“问计于民、求智于民”活动,采取拓宽渠道“群众提”、座谈走访“当面问”、问卷调查“多方求”、总结正反经验“对比找”等方法,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切实把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找准、找实。

2、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专题民主生活会在三个层面开展。系党政领导层面,召开一次检查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职工和党支部要组织一次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主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剖析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明确努力方向。

3、进行分析总结

在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的基础上,每个这个都要认真查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深刻分析主客观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写出个人分析材料。

(三)第三阶段:整改落实(60天左右)

整改落实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切实取得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要坚持边整边改,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制定整改方案

结合专题调研的内容和针对职工反映比较集中的意见和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在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和深入研究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相关岗位的责任。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抓住既事关大局又有可能经过努力近期解决的问题,分清活动期间立即解决的问题和近一两年内解决的问题。对本所存在的问题,在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期间,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涉及我所长远发展的问题根据情况在近三年内解决或列入今后发展规划中解决。要围绕自身的职能和职责,集中力量着力解决几个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办好几件广大职工迫切希望解决的实事。

3、健全保障机制

在专题调研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三道井收费所发展总体规划”,指导我所长期科学发展,对走过意见较大的一些制度措施进行清理,修订或废止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着力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形成一套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总之,我所将认真学习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关精神,牢牢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正确方向;充分认识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义 篇6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没有这条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就没有邓小平理论,也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首先要坚持他领导我们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 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二、为什么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三个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需要我们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三、重点讲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范畴”、“实践范畴”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范畴

一、发展观的概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1、发展的本质:

指不断满足人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的目的:

指人类的幸福进步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安全。

3、发展的内涵: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各领域。

4、发展的要求:

涉及发展的基本条件、手段、政策措施。

5、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世界观、方法论和战略思想的问题。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发展第一: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现实针对性:不要自我满足;要扎实、不搞空头政治。

2、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 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现实针对性:不能以物为本;不能以官为本;不能以少数人为本。

3、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现实针对性:不能片面发展;不是GDP唯一。

4、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现实针对性:不搞单兵突进;不是四平八稳。

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方略。

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利益所在。

1、必须强调解放思想。

(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党的思想路线决定党的生命,决定着兴衰成败,经过三代领导人的努力,形成了完整体系:1941年12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校训“实事求是”;1978年11月,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的问题;2002年11月,江泽民提出永葆党的先进性关键是与时俱进。

(2)解放思想是前提。

过去30年每个关键时刻的重大决策转变,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1978年,批“两个凡是”,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1992年,姓“社”姓“资”争论,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1997年,姓“公”姓“私”争论,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绝非权宜之计,公有制、私有制等多种经济成分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共同发展。

(3)当前对待解放思想的态度。

引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话解释当前的态度:“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 一轮大发展”,“以当年改革开放初期的气魄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2、必须强调改革开放。

(1)为什么要强调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通过改革加以推动,需要通过开放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才能得以发展。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形式。

(2)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特点。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3)当前对待改革开放的态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4)当前对待改革开放的四重任务。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化所有制经济结构的改革,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垄断行业改革,财税、金融、预算体制改革。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核心是建设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创造力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基本建立全社会保障体系。

3、必须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为什么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一是环境污染严重;二是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主要是靠牺牲生态环境和后代的机会获得的。

(2)我国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成为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仅水泥、钢铁、煤炭的消耗就占世界总消耗量的50%、26%、30%。

(3)努力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4)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演进。

古代社会:天人分裂。

近现代社会:人天分裂。

当代和未来社会:天人合一。

4、必须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为什么要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

全面小康社会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阶。

(2)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范畴

六大实践领域:

经济建设领域科学发展;

政治建设领域科学发展;

文化建设领域科学发展;

社会建设领域科学发展;

生态建设领域科学发展;

党的建设领域科学发展。

1、经济建设:要“又好又快”。

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生态环境、收入差距、经济效率等方面的矛盾突出,要求各级政府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政策强调的重心由“快”转向“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2、政治建设:要“积极稳妥”。

(1)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2)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

四权利: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四环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四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四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务公开。

3、文化建设:要“大发展大繁荣”。

(1)文化是综合国力、软国力。

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国家软实力”。

(2)大发展大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没有文化的民众是愚蠢的民众;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4、社会建设:要“更加注重”。

(1)重要性:

过去提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严重缺位: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的含义:有关民生的所有内容。

(2)实在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5、生态建设:要“良好生态环境”。

(1)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对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紧约束,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意义重大。

(2)坚决克服错误的发展观念:

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先肚皮,后脸皮;

先温饱,后环保;先粗放,后精细;先发财,后文明。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

(3)干部:用正确的政绩观评价。

政绩,是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工作实绩。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的看法。

要树立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要完善考评内容,破除GDP唯一;还要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与手段。

(4)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倡节俭式的生活实践;

提倡绿色循环型的生活方式。

6、党的建设:要“改革创新”。

(1)党的建设现状。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手段和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地方的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2)党的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民主集中制变成集中民主制。例如:“开大会解决小问题”、“开小会解决大问题”、“不开会解决关键问题”。

决策过程不科学。例如:“一把手绝对真理、二把手相对真理、三把手以下服从真理”,“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

选举出现违规现象。

监督缺位。

(3)党的建设走制度建设和创新之路。

报告指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党的五大制度体系创新:党内民主制度创新、干部人事制度创新、决策科学体制创新、制约监督体制创新、党的领导体制创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促进经济建设—为了“民富”

促进政治建设—为了“民主”

促进文化建设—为了“民智”

促进社会建设—为了“民生”

促进生态建设—为了“民安”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100题 篇7

一、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加快教育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信心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教育系统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进一步推进教育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增强发展南开区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信力。

1. 站在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上,大力增强发展教育、办好学校的使命感。

创办优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大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从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六年来,全区广大干部教师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南开区教育取得了教育质量年年上台阶的显著成绩,被同行和社会所认可。但是南开区教育在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在对发展这个“硬道理”的认识上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还存在着阻碍优质教育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2. 提升质量意识,大力增强以优质教育服务人民的责任心。

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对提高教育质量的认识。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从造福人民群众的更高层次,更加自觉地以更高的水平,更宽的视野下更大工夫认识教育质量和位势,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学习实践活动中“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成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二、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南开区教育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抢抓新机遇,推进新课改,实现南开区教育新发展”这一主题,对教育发展、学校发展现状、发展态势、发展思路、发展举措进行调研、分析,深入研究与实践。

第一,科学发展观将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创办南开区优质教育正是基于人民的需求,以优质教育成果普惠人民、服务人民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南开区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是否发展”和“发展了什么”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得到发展成果的证明和检验;发展目标既要是先进的、力争上游的,又要是符合实际的,是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方向和课程改革标准的,是依据教育督导和优质学校指标体系的。至于发展目标的达成度,除对照上述标准外,也要与同类型的先进地区和先进学校比,各级各类学校应该与生源水平、办学条件接近的学校的发展水平比;更重要的是与自己比,看自身发展的速度与水平。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就是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解决优质教育普惠于民的问题。

一是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特别要重视研究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研究每一个学生各科学习中知识和能力掌握的现状及学习方法中的优势与问题;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水平,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成长的进度。组织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以上三个“每一个”上下工夫,然后采取富有个性的教育对策,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生长点。

二是要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无论是课程改革的推进,还是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都在于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应该说,我们已经采取了大量的举措,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关键是落实。要落实上一个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的完成情况,再制定好新一轮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能订“规划”声势大,检查落实无声无息。同时,要进一步关心干部教师的思想进步,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切实把教师发展落到实处。

三是要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四满意”创建活动,用优质教育的成果普惠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优质公平教育。当前,要更加关注后发展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农民工子女和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在各项学生成绩考核中,要进一步体现参考率、合格率的提高和“低分档”的减少,大力褒奖学困生的进步和“低进高出”的学校,这是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着力点。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对学校内涵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是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德育、智育、体育和艺术教育的融合与协调,是“育人为本”教育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这几年,我们在创办优质教育中探索并获得了一些全面育人的经验,就是始终把“高效课堂”、“习惯养成”、“1121”工程,作为全面育人的“抓手”,体现在全面育人的过程之中。这些工作应该说都是有成效的,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还须在提高自觉性、广泛性、常态性和高质化上下工夫。

二是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这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抓手和操作性基础。全面育人要充分体现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上,我们说“三维目标”,而不是“三个目标”,这是因为“三维目标”是统一整体,是交融互进的,“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运用、积极思考,才能实现有意义的构建;“过程与方法”只有学生以“知识与技能”作为运用对象去主动参与,才能掌握并获得经验和方法;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伴随着对知识技能的运用与反思,才能得到体现与提升。实际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是在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整合中实现的,所以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

三是推进学校的优质管理,切实做到不仅德、智、体一起抓,而且好、中、差学生一起抓,各年级工作与毕业班工作一起抓,教育过程与结果评价一起抓。这就要求我们有“全局”、“全面”的意识。当突出一项工作作为重点时,不要忽视其他工作;当出现并解决一种倾向时,及时防止另一种倾向,这就是学校科学管理的辩证法。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是统筹教育的规模发展与质量发展。我们曾不失时机地抓好示范性高中、模范小学、示范幼儿园和历史名校的建设,但又十分重视规范校建设,在实现教育规模发展的同时,几年来,我们及时地转入质量的发展,当前,创办南开区优质教育正进入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的新阶段。

二是要统筹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几年来,全区学校布局调整取得明显效果,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与整合。现在主要是解决“东强西弱”、发展西部教育问题。通过教育资源的重组, 实现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年来,我们尝试加强学区教育,加强片际教研和视导,开展教师交流等政策导向,推进西部优质教育建设。

三是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在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的同时,努力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当前正在加大社区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关心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民办学校的发展,从而构建南开区终身教育体系。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查找发展中的问题,谋划发展新思路,着力构建推进南开区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促进南开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机遇和动力。我们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体现在解决影响和制约优质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体现在完善政策措施上,体现在创新体制机制上。

一是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构建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机制。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干部培训的力度,构建校长培训机制,下大力量培养中青年干部。书记、校长是学校的旗帜,有了高水平的书记、校长,才能有优质的学校,也才,有南开区优质教育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举措,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与全市教育先进区比,我区的拔尖教师以及领军人物少,在岗特级教师少,在全市各学科领域能占有“一席之地”的不多,这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区教育的实力和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扎扎实实地抓好教师的师德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切实把促进教师发展的活动开展起来,并努力追求效率。充分发挥18个学科研修基地以及“特级教师工作站”的作用,形成有计划、有检查和有经验交流的运行机制,强化工作落实,使南开区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实效性进展。

三是大力强化精细管理,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保障机制。要求学校组织好各年级、各班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和每一学科的跟踪记录与调研,在做好“成长记录”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分析评价,确定新的对策;建立相应的监控制度,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是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校文化培育机制。为了在更高水平、更深程度、更大范围上有效推进南开区优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优质学校建设,我们将2009年确定为“学校文化建设年”。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总结”出来的,需要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引领全校师生不断挖掘、积累、整合、升华,才能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所以这是一个培育过程。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有领导、有组织的记录、整理、研究和指导的机制,确保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提炼和生成,并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五是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扩充和优化教育资源,构建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机制。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师生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为资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亲自体验、直接实践并集体合作的活动。目前,南开区各校正在积极探索,也出现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从全区中小学整体上看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与投入,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教育氛围,因此需要加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和实践,提升学工、学农和军训的教育价值,同时更多地利用家长和社会方面教育资源,建立制度,形成机制,把综合实践课程落到实处,大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六是继续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学校经营管理效率,形成具有活力的经费投入机制。实现免费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历史性跨越。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生均公用经费水平将继续提高。为了提高经营管理学校的水平,切实提高办学经费预算编制和使用效益,两年来,我们创新提出“项目带资金”的改革措施,激发了办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获得了许多项目的成果,还有一批项目在进行之中。今后,将不断推进教育投入制度的改革,以保障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地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100题 篇8

一、正确认识发展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

当前,我区的教育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义务教育继全面实现“两基”之后又有了新的巩固和提高;职业教育攻坚在全区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进入大众化发展新阶段。面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工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对教育发展提出了“三个优先”,对教师工作提出了“三个必须”,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强调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温家宝总理十分关心教师工作,深刻地指出:“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年内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教育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回顾教师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到,党和国家对教师工作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为我们做好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带来了机遇,增添了动力,指明了方向。

(二)解决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一是让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尽管教育的规模特别是高中阶段以上教育的规模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从总体上看,今后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重点都要放在提高质量上。二是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取得巨大进步,但发展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的任务极为艰巨。三是教育事业为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但提高技能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日益迫切。素质教育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亟待更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四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但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比如“择校”问题、教育乱收费问题、个别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等等。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在一定意义上说,提高教育质量,核心是教师的作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瓶颈在师资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的素质;解决“择校”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往往与教师密不可分。因此,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进一步改革教师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三)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自身的改革进展,为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我区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中小学教师培养取得新成效。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在探索中积极推进,师范类院校的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参与教师教育的综合性大学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质量提高,教师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逐步深化,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加大,师范生实习支教从无到有、由点到面逐步展开,一度淡化弱化教师教育的倾向正在得到有效遏制。二是中小学教师培训取得新成果。学历提高培训和非学历全员培训、以“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为载体的骨干培训进一步加强,不仅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而且初步建立了我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和梯队;不仅让广大教师接受了培训,而且还加强了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三是中小学教师管理取得新突破。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率先实现中小学教师持证上岗。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初见成效。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四是中小学校长管理和培训取得新发展。规范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等方面的管理,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证书和提高培训证书制度稳步推进,骨干校长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五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组织评估和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为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提供了必要的师资保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二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编制管理不够规范,全区超过三分之一的县存在有编不补的现象,有的县甚至近5年来没有补充新教师。三是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学校师资仍然比较薄弱。仅从学历水平看,根据2007年的统计(2008年的全国数据还未公布),全区小学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在全国排名第26位,在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也是最低的;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在全国排名第28位。四是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培养与基础教育的需求脱节,教师教育的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的改革;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较低,根据调查,我区师范生的教育专业课程仅占15%左右,不足一些发达国家的一半,比国内一些重点师范大学也要低5至6个百分点;教育实习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学校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流于形式,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有一年不如一年的现象。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据统计,到2008年底,全区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为27.8∶1,比职教攻坚规定的16∶1的比例要求,差距还比较大。

总之,我们既要牢牢把握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面临的机遇,又要充分估计各方面带来的挑战;既要肯定当前的工作成绩,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认真做好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新局面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定,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2009年全区教育战线的首要任务,也是全区教师教育战线的首要任务。全区教师教育战线要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总体要求,以“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坚持突出实践特色,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开创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贯彻第一要义是发展的战略思想,必须把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校发展的不竭之源,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实践证明,教师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差距。因此,必须坚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把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要优先考虑规划、优先安排投入、优先解决困难、优先支持发展。

(二)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队伍,下大力气建设好教师队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如何?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一方面,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尊重教师的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待遇,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落实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措施;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使教师成为全社会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激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另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建设好教师队伍,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积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以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以公开招聘和竞争择优为导向的教师遴选机制、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以爱岗敬业和开拓创新为导向的教师激励机制,为教师脱颖而出、人尽其才创造良好政策和制度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

(三)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必须推动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横向关系上,要将资格认定、录用聘任、考核奖惩、教师待遇与培养培训相结合;在纵向关系上,要将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相衔接,促进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的全局和长远考虑出发,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长远建设结合起来,作出标本兼治的总体设计和整体规划,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比如建立健全教师教育的资质认证制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监测制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农村教师补充新机制等等。必须坚持以专业化为导向,以农村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分区规划,促进城乡教师协调发展;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不同类别和层次的教师需求,促进各级各类教师协调发展,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

(四)掌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必须正确处理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4个方面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掌握和运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4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关键要把握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教师教育和教师资源配置,要借助于市场机制,打破封闭、促进开放,鼓励竞争、提高质量。但如果完全听任劳动力市场自发调节教师供求关系和教师资源配置,在当前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教师还缺乏足够吸引力的情况下,将会造成师范专业学生没有学校愿意培养、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永远没有高水平教师的严重后果。因此,教师教育和教师资源配置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不能完全市场化。从国家层面看,中央已从部属师范院校开始实行了免费师范生教育。我们也要结合广西的实际,探索构建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市、县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的教师培养新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新师资。

第二,正确处理好教师教育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国家的要求,推进教师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打破了原有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这种改革不能全盘否定教师教育的优良传统。我们认为,教师教育至少有三个优良传统必须坚持,一是小学、幼儿园教师综合培养的传统;二是特别强调专业思想的教育;三是特别强调教师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技能训练。我们听到一些反映,认为现在有的本科、专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到小学任教不如以前的中师生,这可能与没有很好地坚持综合培养这个传统有关。所以,我们要坚持好的传统,在发展中好上加好,这是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

第三,正确处理教师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这对关系反映的是教师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问题。目前,教师资源配置情况主要通过生师比这一指标来衡量。从教育效率角度看,在一定区间内生师比越高说明教师资源利用率越高;从教育质量角度看,过高的生师比意味着教育资源的稀释。因此,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坚持质量与效率的双重目标。目前,我区中小学教师的数量从全区来看,是基本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的,但是,由于各地学生分布不均,用生师比作为核定教师编制的唯一标准不符合各地的情况,造成了农村地区教师实际不足、城镇教师相对过剩,学科结构严重失衡。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没法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好教师数量和质量关系,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教师资源。

第四,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师资的关系。我区拥有近44万的中小学教师队伍,2.75万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总量上应该能够大体满足现阶段需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而且由于现阶段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城乡教师余缺难以互补,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紧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绕不过结构性矛盾形成的师资“瓶颈”。要统筹城市和农村、强校和弱校,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有效解决“结构性超缺编”的矛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紧紧围绕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扎实推进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在自治区教育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广西基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三年计划(2008—2010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三年计划(2008—2010年)》和《广西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这三个“计划”明确提出了今后几年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遵循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顺应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新期待。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既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三年计划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三年计划,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优化队伍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学习贯彻新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师德教育,严格师德考核。着力解决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不关注甚至打击学习困难学生;上课只讲一半,课后要求学生补课,进行有偿家教等等。要坚持师德底线原则,实行“一票否决”,绝不让师德败坏的教师在学校有立足之地,绝不让个别教师因师德败坏而影响教师队伍和教育战线的形象。依法推进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严格程序,讲究实效,充分发挥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要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本区域内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切实保障编制紧张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点、接收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学校的基本需求,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人员。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部署,推进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健全绩效工资制度,依法提高教师待遇。积极改善农村教师住房条件,一方面,鼓励各地借鉴武鸣、南丹等县的经验,在城镇或城镇周边建设教师新村,解决农村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各地借鉴柳州市的经验开展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按照标准适度,经济适用,产权公有,周转租用的原则,解决边远山区学校没有教师住房或没有支教、轮教教师住房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职称制度改革,在评聘标准上,体现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的职业特点,突出教书育人实绩的导向;在聘用制度上,坚持评聘结合的改革方向,注重职称改革与岗位管理、岗位聘用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精心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尤其是“特岗计划”,要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和规模,继续完善政策和措施,切实加强特岗教师的管理,做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考核转岗工作。建立健全城乡教师支教、轮教制度,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当前,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实施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在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这是一件好事、大事,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把它办好。第二,这件事政策性很强,一定要吃透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和要求,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深入调研,做好准备,稳妥推进。第三,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具体实施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工作,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学校岗位设置和管理。第四,要积极应对政策落实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深入细致做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维护教师队伍的稳定。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

更加重视和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坚持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主阵地的地位,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学院或单科性学院参与教师教育。师范院校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师范性,这是这些院校的优势、特色和立校之本。强调师范性,不是说不能办非师范专业,但办非师范专业也是为了强化和深化师范专业。鼓励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意味着教师教育的开放,但开放并不意味着低水平,要通过严格的评估,认定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的资格。凡是纳入教师教育基地的院校,都要将学校最好的资源用于教师教育,学校办学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教育基地建设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各教师教育基地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面向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调整学科结构,增加教育专业课程比例,优化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广泛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改进教育实践内容和方法,特别不能放松师范生基本功的训练。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担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深入基层学校开展调查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吸引中小学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校长参与师范生的教学和指导。支持教师教育基地与有条件的市、县共建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探索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通过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方式,为中小学校培养合格师资。

(三)以农村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水平

各地要进一步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根据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总体目标和要求,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实际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农村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组织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要按照“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有计划地选派和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特别要提高高学历教师的占有比例。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教师远程培训,依托广西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从教师培训新周期开始,自治区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农村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各市按照一定的比例重点组织本市的骨干教师培训;各县(市、区)要管好用好中小学公用经费中的教师培训经费,抓好全员培训。各级各类培训,都要更新培训理念,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监管,切实提高培训质量。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促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积极构建相对稳定、高度开放的专兼结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者队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为主,政府、学校和教师共同分担教师培训成本的经费保障机制。要落实好财政部、教育部关于“按照农村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统筹管理,确保农村教师培训经费及时拨付到位,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挤占、挪用、截留和不按规定拨付教师培训经费的,要按照有关规定查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同时,在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预算中,要按照规定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培训。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收费监管,严禁乱办班乱收费。

(四)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有一个好的校长,就有一所好的学校,就能带出一批好的教师,就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树立抓校长,是抓好学校、抓好教育的关键的理念,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教育、善管理、负责任、作风优良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将基础教育的基础夯实打牢。在一些场合,我都讲到,我们的一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单调、枯燥,学校没有标语,校园没有板报,教室没有墙报,学校卫生状况和校容校貌管理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还存在脏、乱、差的现象,个别学校校长和教师生活卫生习惯也不太好。我们的学校,本来应该是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窗口;我们的校长和教师,本来应该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引领者,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折射出我们校长的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自治区决定从2009年开始,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常规管理达标评估,着力改进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水平。为配合评估,自治区安排了专项经费,将对全区乡镇中心校长进行新一轮的全员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学校的常规管理,包括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校园管理等,同时,组织专家队伍到农村中小学校跟踪指导。各地也要安排专项经费,加强对辖区内中小学校长的培训。

(五)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加快制定和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编制标准,力争在职教攻坚期间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主要依托现有高等学校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给各基地压更重的担子,下决心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提高职业学校师资水平。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养计划,采取多种模式为中职学校培养合格师资。实施职教攻坚师资培训计划,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和转岗教师培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规模。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全面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到生产第一线实践的要求;大力推行“特岗、特聘和特邀”的经验,特设岗位招募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特聘退下来的专业人士担任职教老师,特邀专家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兼职教师。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校级领导全员培训计划,组织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校长到区外挂职培养培训、学习锻炼。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魅力的培养下一篇:落叶的选择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