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为题目的记叙文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雪花为题目的记叙文(精选4篇)

雪花为题目的记叙文 篇1

雪花不是雪,不是只能在冬天里看到或者拥有的靓丽风景,她是一个少女的芳名,准确的说是一个少妇的芳名。之所以说成少女,因为她是我的同学,中学毕业后远嫁他乡,再也没有见过面,她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停留在中学时代十七八岁时天真浪漫的光景,她在我的心目中永远年轻,永远是一个少女。92年毕业,转眼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年,有多少事早已时过境迁!二十年,有多少人已经阴阳相隔!

歌声与微笑那是我们共同的风采,女孩喜欢帅气浪漫的男孩,男孩喜欢活泼靓丽的女孩。我想此时的喜欢一定不是成年男女之间的所谓爱情,她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的相互爱慕之情,保函着仰慕与纯真!当然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也早已过了青梅竹马的年龄,难掩青春的羞涩,难避爱慕的眼神!你的存在总能让紧张的教室里传出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总能让我在枯燥的课堂里感受到存在另一个世外桃源!你高挑的身材,白净的脸庞,迷人的眼睛,醉人的笑,我想貂蝉、西施见到你也只有嫉妒恨了!

学校院墙的外面是一片坟地,春天这里绿树成荫,花草清香四溢,早读课时你还能邀上几个小同学到这里放声朗诵,时而双手捧书背在身后,严然学姐风范;时而探头细读坟墓的碑文,陷入片刻的沉思中!院墙之内教学楼三楼的教室内,一个纯真的我早就观察到在坟地读书的你了!还是假装没有看见,就让你细细的研读碑文吧!多么可爱的雪花!多么调皮的雪花!

校园如同营房,学生犹如小兵。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转眼就中学毕业了,从此昔日的同学很少见面了,特别是远嫁他乡的你,算来已经23年没有见面了。有人说,最美的遇见是擦肩,最美的距离是思念。人到中年,早已笑看人间冷暖,惯看秋月春风,我不愿与世俗者为伍,更不愿与势利者争锋,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对纯真少年时代的无穷回味!雪花,记得你是农历11月20日带着冬天的问候喜临人间的。雪花,一片美丽的风景!雪花,一个浪漫的名字!

我是一个少年郎,我更是一个少年狂!怀揣激情与梦想,诚邀明月与繁星痛饮,预约嫦娥和孺子当歌!比海更辽阔的是天,比天更辽阔的是我们的情怀!可二十多年后,面对生存的压力,经过职场的打拼,物质条件改善提高了,而我却变得无欲无求了!既不在乎如过眼云烟的名利,更不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我想不管你位高权重还是名利双收,都是你在人生的舞台上反串的角色而已,做事是一时、做人才是一辈子。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才是人生的.真谛!有多少人一天小有成就便忘乎所以,有多少人一旦飞黄腾达就抛妻弃子。正如一位同学说我的,上学时的心高气傲和你现在的言谈举止反差很大啊!我回答说:一棵正在杨花吐蕊的稻穗,因为还没有颗粒饱满,它一定是昂首挺胸的,而当他饱满成熟时便自然而然的低下了头!

科技的发展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微信、早已成了人们的交流沟通工具,不管是大学同学、中学同学还是小学同学为了方便信息交流都能够建立自己的微信群或者群,参与交友或聊天。而我也是从微信群上得知你回天长参加同学之间的小范围聚会的,啊!我有机会见到雪花了!当初的窕窕淑女现在应该越发迷人了!不过还是那个中学时代的你才更加纯真与浪漫,不管你现在如何的成功与成熟都不能代替你少女时代的美好。我终于拿定了主意,还是不参加同学聚会,就让这份纯真与美好永远的留在心底吧!就让你在我的心中一直留存少女时代的容颜吧!

遇见为题目的作文记叙文 篇2

在这美好的9月,我遇见了秋天,秋带着它的芳香和落叶朝我走来了。

也许是因为身在秋天,我总是固执地认为秋乃四季之最。春的百花,夏的凉风,冬的飞雪,我爱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但对他们的喜爱远不及我对秋的如痴如醉。

她向我靠近了一点点。

风骋过,有叶轻轻飘落。叶落,是风的执着,还是树的不挽留、不在意呢?又或是叶对大地的一片赤诚。看着无数片叶子跳动分明的脉搏,那是秋的血缘,无数次我的心为之悸动过。而今呢,原本不多的枫叶大道只是零星的散着黄叶,远没有了过去的纷纷扬扬。仅存落叶在柏油马路上被过往的车辆熏得发黑。人们开始从暖气降价的小广告上得知秋的到来,不再是从满天的黄叶里得知秋的随来了。

我惋惜。

她带着她的落叶向我一点点挪进。

记忆中的落叶满天时,有年迈的恋人携手并肩,漫步在叶落的小巷里,回味着几十年前初次牵手的落叶之秋。更有孩子在风的吹拂下、树的摇曳中,沙沙地踩着影子的斑驳……

根,可以穿过最微小的石缝,扎向最深的土层,但如今也只在钢筋水泥面前驻足,一棵树从破土而出到秋天撒叶需要多少个四季,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一条条马路早已翻山又越岭,“又是一栋高楼拔地而起”,这是赞美还是人类的自责?

我痛惜。

她已经与我撞个满怀,但我知道这不是最真实的她,这次遇见我有几分失望。

但我相信一切还来得及。

现在开始吧,人类应该弥补对自然的挥霍。在春不再有百花,夏不再有凉风,冬不再有飞雪之前,一切都还来得及。

现在开始吧,让我们把这份对自然的痛惜深刻在心底,用我们的力量去保护自然。

以父爱如山为题目的记叙文 篇3

那时的我还小,不理解父母为什么离婚。只依稀地记得,那天晚上父母紧闭的房里传来激烈的争吵声以及东西摔碎的声音……第二天一早母亲拖着收拾好的行李准备离开,我连哭带拉地挽留母亲,却被父亲一把抱进了屋,他冲着屋外怒吼着:“让她走!”母亲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我没有责怪母亲的狠心,而是把所有的怨恨都撒在父亲身上,在我看来是父亲赶走了母亲。自那天后,我开始刻意疏远父亲。

母亲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这么多年来甚至没有再跟我们联系过。听别人说,母亲在大城市打工。在对母亲强烈思念的驱使下,我立志认真学习,期望将来能离开这个小山村,考到母亲所在的那个城市去。我家离学校非常远,而且山路很不好走,所以我们这一带的孩子上学都是由家长接送的。我坚持不让父亲用摩托车载我,读小学这几年一直都是奶奶步行接送我的。遇到雨雪天气,奶奶就让叔叔骑车来接我。进入中学后,我不想再让奶奶为我操劳了,于是每次周末放假,我或是独自步行回家,或是和伙伴相约回家。

漂泊的家为题目的记叙文 篇4

安岿,出生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家庭,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的上一辈都是在养父的庇护下长大了。

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寄予一种希望。希望他能够改变整个家族的宿命,不论只身漂流何方,有朝一日,都能将自己回归山林,回归那一片属于整个家族世世代代永久长眠的故土。

二十年的今天,安岿时常想起父亲母亲对他说过的话,在大时代的背景下,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早已注定了个人的命运,将无法挣脱现实的束缚。

然而,他却谨记父母的教诲和嘱托,在外不论怎么辛苦劳作;不论怎么颠沛流离;不论怎么风餐露宿,都要以家为中心,都要时刻记住自己也是家的一份子。即使有一天,跻身于富人的行列,也不要忘本,不要忘记父母的心愿。

现如今,父亲已经是两鬓斑白,落叶归根。安岿忙于工作,疏于维系家庭,且很少回家乡看望父母,时常觉得内心不安。可他何尝不想荣归故里,和家乡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安岿时常想起自己幼年时所经历的一些事,知道了这些事,或许你才可以真正了解这样一个漂泊在他乡的流浪者。

安岿的祖辈都是农民,六零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使家里失去了两个壮劳力,父亲的生父(安岿的爷爷)和哥哥都因为饥饿和痢疾相续过世。英年早逝的他们,使这个本来和睦完整的家,变得支离破碎。安岿的奶奶托着一家五口人艰难度日,后来,实在难以支撑,才经过同乡介绍,改嫁给了后来的养父亲(也就是安岿后来的续爷爷)。

十四年后,安岿的父亲也学着二哥参军去了,安岿的父亲怎么也没想到,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在当时看来非常正确的选择,后来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根本性的转变。

再回过头来,看看安岿的母亲,母亲出生在地地道道地农民家庭,不过母亲的亲生父亲倒是有点文化,所以村里的文盲都找他写过信啥的。母亲打小就是个很机敏的孩子,她的父亲(安岿的亲外公)生病去世后,母亲(安岿的`外祖母)就改嫁了,这一走就是几百里之外的大山深处,外祖母走的时候把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也就是安岿的二舅)也带了去,其他的两个稍大一点的孩子就留在了霍邱县郑台子村。可是母亲死活不愿留下,一直跟在外祖母身后,就这么也去了金寨县的刘冲村,嫁给了一个老实本分的山里人,也就是安岿后来知道的养外公。

外祖母跟后来的养外公,又相续生了三个孩子,大队公社解体后,农村实行了包干到户,养外公家因此分到了很多土地和山林,日子总算一天天好起来,后经人介绍,母亲参军前,认识了父亲。

母亲足足等了父亲三年,直到父亲正式退伍回到家中,才能和父亲相守在一起。可是,安岿的二伯却留在了淮北的部队上,此时,他已经是部队的副连级干部了。经过他的活动,父亲成了一名工人阶级,而且户口也变成了农转非,这在当时可是很多农民日思夜想的好事。

一九七八年的春天,母亲和父亲举行了婚礼,随后,母亲也跟着父亲去了淮北。父亲的工作单位隶属原国家基建局29处,工作调动很频繁,为此,安岿一出生就注定了要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而四处迁徙。

由于家里的封建思想,母亲十月怀胎后,就连夜赶回了老家,临盆的时候,安岿就出生在奶奶地老房子里。坐完月子,母亲就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听父亲说,自从安岿出生以后,一直到他大专毕业工作,算起来二十二年间,他们家一共搬迁过八次,几乎是三年落一个地方。母亲说,每次搬家,都要落下很多东西,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又要从新置办,家里的家具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家里有几样东西,直到最后一次搬迁父亲也没舍得扔掉,就是母亲的嫁妆,都是用山里名贵木材自己请木工打造的箱子和盒子。父亲曾和安岿说过,这些东西,要保留下来,这可是父母爱情的见证,比安岿的年龄都要长。

安岿随着父母一直东奔西走,过惯了漂流的生活。他学会了很多地方方言,父母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曾把他送回过山里养外公家里上学,所以,安岿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放牛放鹅,学会了农村孩子的游戏,学会了在山里生存的技能,也学会了干一些农活。

十三岁那年被父亲再次接回身边,接下来,又跟随父亲辗转了几个地方。最后落脚淮南,也就是后来安岿大专毕业最后一站。

这时父亲也已经五十多岁了,再也跑不动了,就把自己的关系转到了淮南,就此终结了他漂泊的生涯。

安岿直到现在,依然深刻的记得父亲在拿到文件以后的感慨和表情。这些深深的影响着安岿的思想,因此,安岿心灵最柔弱的一面就是害怕一种摇摆不定的生活。他决心改变这样的命运,或许现在的努力,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不要再像父辈那样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上一篇:地陪导游员工作总结下一篇:做一名教师我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