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6篇)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正是一件让你证明自己,可以在脱离家长的庇护够,照顾好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今天你在烈日下站着就苦不堪言,那明天呢?后天呢?乃至你踏上社会大门,面对工作带来的烦恼,生活带来的困扰,轻言放弃,那样岂不是一辈子都活在痛苦当中,让家人承受更多的担忧,那你还有什么资格去决定,去选择自己的命运?失败了,可以再努力;跌倒了,可以再爬起;放弃了,机会也将随风飘去。

作为一个人,就是要在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中长大的,没有磨过的矛尖,永远都不会锋利。人也是一样的,没有受过磨练的人,没有勇气面对困难的人,是不会有成就的!经历的越多,经验就越丰富,越能够有把握去做好每一件事儿,做出一片新天地。要知道越挫越勇的道理。是的,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是永远不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也就再也无法得到进展,就像走阶梯一样,只知道自己已经爬了多少阶级,已经有多大成就;却不知道还有多少阶级才可以爬到最高处!

通过这次活动,感受最深的是团队负责人的耐心与责任心。团队成员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性格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所以,成员们相处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麻烦。但是,在带队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相处很融洽。并且我懂得了团结队友,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中去学习怎么与人交流沟通,因为说话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还有本次活动在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更深入的了解了社会;但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希望同学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当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同学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希望经历过磨练的同学们,将再也不是只会靠着大人们的庇护成长,同学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学会了独立,学会积极的相互交流!锻炼了沟通能力,丰富了阅历,开拓了眼界。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成效存在问题思路对策

作为英德市文化惠民工程重要载体和重头戏的“送戏下乡”活动,成为了英德市乃至清远市的一个文化品牌。“送戏下乡”是英德市委市政府文化惠民活动的民生实事之一,旨在通过文化传递,弘扬英德的传统文化,倡导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道德理念,丰富及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因而受到了全市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成效:努力达到“四个方面”的满意

作为英德市“送戏下乡”活动的组织者、演出者,克服了人手紧缺、经费不足、设备简陋、道具匮乏、用车紧张、交通不便等困难,高质高效完成了演出任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以2012年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共组织公益性演出138 场次,其中镇街 43 场,市直系统57场,观演群众20多万人次。这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还把各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文艺的形式,及时送到农村,使农村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为构建和谐英德贡献力量。同时,进一步活跃了山区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营造了欢乐和谐的浓厚氛围,把先进文化送到基层群众。

我们在演出剧目上精心策划安排,力求弘扬主旋律,突出特色化、地域性、乡土味;排练时高标准严要求,追求高质高效。每场精彩演出都吸引了数千名群众前来观看,特别是近几年来,创作编排了一个个乡土气息浓郁、具有英德“风味”的节目,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如:快板《社保制度惠农村》《遵规守禁纠四风》《英石美名扬》《安全生產天字号》《英德公安新风采》,《老板员工是精英》《交通治超保安全》采茶小戏《我家的村长哥》《生猪屠宰考村长》小品《纪严恩重》《就业来敲门》表演唱《逛家乡》配乐韵文表演《三资管理话村官》三句半《安全生产天字号》等节目,寓教育于喜笑逗乐之中,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观看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教育,不时赢得观众的阵阵笑声、掌声和喝彩声。台下的观众说,这样好看的演出,真想天天看、周周看,就能大饱眼福了。我们的一些经典节目,经常被观众所津津乐道,许多年轻人甚至还像城里人“追星”一样,围着演员请求签名留影留念。特别是去到学校演出,不少学生的眼神充满期待:“你们什么时候还再来?我们还想再看!”

我们的演员,虽兼职司机、道具、灯光、音响、装卸、舞台、主持、化妆等多个身份,演出也经常三更半夜,饮食、作息很无规律,但演员在演出中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肯定,成就感增强了演员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

可以说,英德市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体会:“送戏下乡”的四个必要性

英德市国土面积5671平方公里,人口130万,下辖24个镇街,299个村(居)社区,县级建制史逾两千年。地方大、人口多、群众文化需求强烈,这是英德文化强市建设中要重视的一个实际情况。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是一个实践与尝试,其意义十分显著。

通过“送戏下乡”, 进一步活跃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一些偏远山村,晚上离演出还有两三个小时,就有男女老少拿着凳子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场面十分感人,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说:“我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好的大戏”。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来到后台,跟演职人员说:“谢谢你们为我们送来的欢乐,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今天能近距离看演出,感到很真实很亲切。”

通过“送戏下乡”,宣传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为基层领导干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帮了大忙。一些镇街干部说,有些政策法规宣传,平时讲一百次,不如观看节目一次效果好。

通过“送戏下乡”, 把先进文化送到基层群众,送到千家万户。现在一些农村,由于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文化娱乐条件有限、时政信息传递落后、监督管理不够到位等影响,不良文化现象时有抬头,还存在搞封建迷信、打麻将纸牌赌博、买地下六合彩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不利于和谐思想的传播,不利于改变庸俗的文化观念,不利于社会的整体性进步。而作为传播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载体,“送戏下乡”有利于先进思想的引导和传播,有利于和谐农村的建设。

通过“送戏下乡”,增强了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文艺的形式,让群众之间的话语增多,相互交换对节目的意见和情感,这对于在相对封闭的农村日常生活,多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演出单位也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中,真正接地气,知道群众需要怎样“口味”的文艺节目,从而有针对性的组织力量创作、编排、演出适宜民众的舞台艺术作品。

三、问题: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存在的三个不足

多年来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得失寸心知”,让我们在看到成绩成效的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送戏下乡” 搭建舞台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山区镇村文化建设基础相对薄弱,缺乏适合演出的舞台就是其一。对于演出团队来说,男演员既是演员又是司机,还是搭建舞台的搬运工,是出发的先头部队,又是撤退时的殿后部队,不管是凛凛寒天还是炎炎夏日,不管是风和丽日还是风雨交加,我们负责舞台的演职人员,既要搭台,还要“拆台”。有几次小伙子们曾发生轻微中暑。上世纪70、80年代每个乡镇都还有小剧院还有小舞台,近年都是以广场文化搭建舞台演出,现很多乡镇(村)连一个像样的舞台都没有,有些偏远镇(村)运输舞台不方便,只能在晒谷场或镇政府门口演出,平地上演出效果不理想,更照颀不了后面观看演出的观众。用铁架搭建舞台最快速度也需要半天时间。反观很多兄弟省市县都有升级版的流动舞台车,效率大为提高。

(二)“送戏下乡”演出“供需”脱节。主要原因是创作队伍“青黄不接”,创作观念缺乏创新,表现在创作经验丰富、具备创作实力的老一批作者相继退休,新一批作者又不断流失,青年业余作者短期内又挑不起大梁。现在我们返聘回一位年逾七旬的原文化馆老馆长创作快板,而写采茶剧后继乏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世纪70年代我们有能写小戏、小品、作曲的作者,如今已年届花甲。青黄不接现象堪忧。“送戏下乡”演出“供需”脱节的深层次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

(三)“送戏下乡”演出单位自身的创新能力不够。一是群众文化多元需求的现实,对演出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二是节目编排既要注重导向性、思想性、知识性,又要注重娱乐性;三是不少演出内容“涛声依旧”,缺少创新元素。

四、对策:解决“送戏下乡”存在问题的六个措施

“送戏下乡”是一项“三贴近”的文化惠民工程,对传承和弘扬英德历史文化、激励和引导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营造城乡浓厚文化氛围、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发挥文化建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毋庸多言。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谐社会的主流必将更加的凸显,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作为建设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角色之一,英德市“送戏下乡”这一鲜亮品牌的功能,不但要继续擦亮,而且要办得更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笔者对如何进一步持续深入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提出以下六点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英德市“送戏下乡”已成为社会认可度很高的一个项目,基层群众享受看戏、接受文化教育已成为一种习惯,“送戏下乡” 要当作文化民生项目来做,长效运作下去,才能更好地根植基层,服务大众。

(二)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管理规范。一要建立相关台账,对下乡演出内容、演出场次、观看人数、服务质量、演出效果有一个基本数据;二是对每一场演出的社会效益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评估,以便作为参考,为演出内容调整提供依据;三要及时准确反映工作动态,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三)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演出质量。要加强对“送戏下乡”的内容审查,突出主旋律,突出“三贴近”,突出特色化;要加大“送戏下乡”是文化惠民的宣传力度,可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网络资源,对“送戏下乡”工作的意义、进展、效果、事迹进行广泛深入的跟踪报道,使各个社会层面对此项工作了解得更全面、更及时、更深刻,为“送戏下乡”营造更好的氛围。

(四)整合优质资源,拓宽演出内容。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既可将优秀剧目传递下去,又可把流传民间的优秀节目增加进来,走有地方特色的“送戏”和“种戏”相结合的文艺演出新路子。英德市把本土特色品牌节目《鬧花灯》等列入演出内容,就是一个成功范例。古语云“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别人的只是暂时的,自己的才是永久的。只有让广大基层农村有了“戏种子”,戏才能在基层发芽、生根、开花,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在提倡送戏下乡的同时,多强调下乡“种戏”,并逐步总结探讨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下乡“种戏”的新路子,让社会主义新戏的“种子”撒遍广袤的农村大地。

(五)加强队伍建设,稳定演出主体。关键是解决艺术人才匮乏、不稳定、青黄不接等“人”的问题。一是“岗位留人”,对担纲专才的人员要努力培养,发挥其引领作用;对群众文艺创作人员、群众文化编导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待遇留人”,要想法设防确保创作和艺术人员的经济待遇、福利待遇,让其心有所依,有归属感;让其看得到出路,无后顾之忧。三是“感情留人”,在稳定原有队伍的基础上,在“送戏下乡”的同时,要注意挖掘和培养农村文艺人,对农村有一定文艺特长的人员进行摸底建档,符合条件的,可吸收加入演出队伍,让他们参与文化下乡活动,使农村文化传承于农村,活跃于农村,扎根于农村。

(六)挖掘地方文化,创作更多精品。英德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厚,保护传统文化艺术、既保护了自身的艺术优势。一是着力“提升实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演出团队人员的创新活力,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创作出一批在一定范围内打得响的能够孕育和产生时代感、震撼力的文艺剧目,让舞台作品和演出效果来“说话”,让人民群众和演出!市场去“评定”。 三是探索“走出去”看“他山之石”,借鉴兄弟县市馆团的成功经验,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四是专门“走下去”,组织专人深入各镇村,调研了解观众喜欢什么内容、什么表现形式节目。五是深入民间挖掘、整理、创作散落在全市的历史文化珍品,把有历史印记的英德特色地域文化利用起来,精心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舞台文艺品牌,让英德的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英德地域文化的魅力,享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为英德市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正能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7年10月15日);

[2]英德市委市政府.英德市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英发【2013】10号 。

作者简介:刘美燕(1960—),女,群众文化馆员(中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1.2005年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2010年被英德市委宣传部评为2010年度英德市“宣传思想文化优秀工作者”;3.2011年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出版局授予“广东省基层先进宣传文化工作者”称号,并选为代表上台发言;4.2013年被清远市群众艺术馆颁发“为清远市群众文化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荣誉证书。

三下乡个人社会实践报告 篇3

活动单位:营销1002班徐小龙

8月17日至8月22日,我们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常德津市市李家铺乡进行为期6天的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李家铺乡位于津市南郊,距津市市区17公里,东临澧水,西依毛里湖,与白衣、新洲、保河堤、灵泉为邻。全乡总土地面积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316亩。总人口1.9万人,辖官堰1个街道居委会;樟树、庙基、土桥、利兴、灯塔、双坪、万家、双堰、同乐、箭楼、梁家坪11个行政村。205公路贯穿全乡,交通、通讯十分便利。

几年来,李家铺乡坚持“一点、一线、一片”的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思路,走“林果兴乡、招商富民”的路子,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进展。该乡现有果林面积万余亩,其中近三年发展的特色品种——梨枣,面积达到3500亩,在稳定“果木林之乡”牌子的基础上,招商引资取得了可喜得成绩,津市旺森公司与香港天发行联合投资新建年屠宰50万头生猪的项目,去年落户该乡,投产后,大肉实行分割销售,乳猪肉出口,李家铺乡及津澧一带的生猪有了稳定可靠的销路。引进温州老板投资的名为“振中三农合作社”的“种养加”生态园项目,是利用山地多的优势,发动农民大种马铃薯、红薯,为该合作社淀粉加工提供稳定的“订单”原材料,现已存栏鸡鸭2万多羽。与此同时,李家铺乡根据当地的特定地形、土质还大面积种植柑橘,并且成立了柑橘协会,负责联系外地商家来乡里采购柑橘,柑橘的产业效益在常德市仅次于石门。

在为期6天的下乡过程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是关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我觉得自己了解到了许多在学校在课堂上所无法了解到的事情,同时,我的个人心境也有了一些变化,或者说是有了一些提高。

在下乡的那几天,我们每天都会下到不同的村子,去做一些调查,和当地的村民进行交流沟通,我这个人从小就很喜欢和别人沟通,我一直觉得和不同的人沟通,透过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在村里的时候,我最多的是和老人闲话家常,可以说每个队员应该最多的就是和老人沟通,这并不是我们有多喜欢和老人聊天,而是因为这么一个偌大的村里,几乎没什么年轻人,年轻力壮的大都出去沿海地带打工去了。

据我们了解在李家铺所管辖的11个行政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都比较严重,这个情况我在下乡之前就有在网上查阅过一些数据,所以多少是有些了解的,但是冰冷的数字总是不及真实的画面更令人震撼。七八十岁的老人带着六七岁的孩童一起生活,这个画面没有给我温馨的家的感觉,倒是莫名的衍生出一种苦涩。在我眼里,人的一生有两个时间段是最温馨的最幸福的,一个是童年,而另一个则是晚年。在天真烂漫的童年里,我们可以无所事事,可以无所顾忌的去做一些你想做的,那时候我们可以放开的去玩耍,不需要为了学习、生计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所烦恼,我们可以开怀的去嬉闹,因为在这个时候,你的父母会一直在身后保护你,他们会为你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而在一个人的晚年,是在经历过了年轻时的风风雨雨,风光也好,落魄也罢,晚年算是人生最后的避风港,儿女就是屋檐,理应为自己的父母遮风挡雨,让他们能够安安心心的安享晚年。

可是遗憾的是,在下乡的这将近一个星期以来,我一直以来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被动摇了,大家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童如何能够天真烂漫,一个没有儿女在身边的老人如何能够安享晚年呢?

在当今社会,我们都说教育是国家的一等大事,那么一个孩子的教育也就尤为重要,一个孩子从他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接受外来的事物,那么在孩童时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了,所以父母就应该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孩子的启蒙老师这一角色,可长期在外打工甚少归家的父母,又如何能够启蒙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因此孩子们的童年就一直混淆在何他们隔了一代的老人中间,或多或少的会被一些老的思想和观念所围绕着,这很不利于这些孩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难道父母不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吗?

对于村里的空巢老人,我看了更是心酸,俗话说,家有一老是一宝,但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是家有一老是根草,这些老人年轻时把整个心思全放在儿女身上,到了年老不仅没有享到儿女的福,甚至还的帮自己的儿女带着一帮孩子,虽然说有些老人觉得带着孙子孙女在身边是一种幸福,但毕竟老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而且也没听说过哪个孩子是希望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我想更多的是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爱吧。

虽然我知道很多人把孩子老人扔在家里也是被逼无奈,他们为了将来能让自己的孩子享受较好的教育,让自己的父母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这想必是大家都有的孝心。但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无知,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或许有一天你发达了,你富有了,你衣锦还乡,你准备好好的来爱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可是这时候你父母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老的再也不能和你说话了,再也无法享受你能给她的一切,而你的孩子们,他们也已经变的独立了,已不再需要你的照顾和关爱了,甚至和你产生了一条再也不可逾越的隔阂。那么你还会认为金钱是那么的重要了吗?有些东西一旦你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拥有了。

在这我申明一点,我并不是说责怪那些外出务工的人,刚我也说了你们也许也是被逼无奈才做出这样的选择的,但我只是想提醒一下你们,虽然现在我还是个学生,对于生活的艰辛一定不及你们,所以我很矛盾,一方面觉得你们的所作所为太过无情,而另一方面又觉得你们是那么的不容易,所以我只是希望你们能够尽可能的多挤点时间来陪陪你们的孩子和家里的老人。

在这次的走访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杨驰的留守儿童,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那天我们去拜访他们家时看到他是那么的腼腆,那么的羞涩,我在想一个初中的男孩子不应该是这样的表现,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如此内向的性格呢,我想这与他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我很敬佩他的父亲,因为我看到了一条他父亲发给他的短讯,短讯的内容是这样的:“杨驰,听说你期中考试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并且被评为“三好学生”爸爸真的打心眼里高兴,曾经因为一道数学题目你做不好爸爸对你大动肝火,打你骂你,今天想起来觉得很对不起你,但我相信你一定会明白爸爸的苦心,不会记恨爸爸的粗暴,希望你继续努力,爸爸相信你是一个很懂事很聪明的孩子。”从这条短讯我们不难看出杨驰的爸爸对孩子还是很关心的,虽然远在千里之外的长春,但一颗心还是时时刻刻挂在儿子的身上。杨驰的父亲如此的牵挂着杨驰,可杨驰的性格却还是如此的内向,那那些对孩子不闻不问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会是怎样一个人,他们的性格会是怎样的扭曲,我真的不敢再想象下去。所以我衷心的希望那些在外打工的大人们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关心自己的孩子。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的,六天的“三下乡”很快就过去了,回来后很多同学都问我你三下乡都做了些什么,收获了什么。我给他们的回答是:有些东西只有自己去做了去体验了你才会懂得,有些收获不在终点,而在过程。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个人日记 篇4

又是新的一天,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新家村的那些人那些事。今天自己起的老早老早,因为我有个小小计划,那就是叫上几个家人去看日出!对!就是去看日出,去看新家的日出!

我拉起几个还在床上睡懒觉的家人,悄悄的离开住所,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奔去。本来开始大家都还睡眼朦胧打着哈欠在晨跑,当大家发现新家村早晨新鲜的味道时,顿时都激灵了,大家都大口大口呼吸着带着淡淡青草和泥土味的空气,深怕被别人吸完,几个来回的深呼吸,家人们也变得神清气爽,神采奕奕。

天翻开了鱼肚白,我们知道太阳快要升起来了,我们加快脚下速度往太阳升起的方向跑去。太阳像是跟我们赌气的孩子一样,淘气地越过那片绿油绿油的甘蔗地,我们看到了属于新家的日出,那种从未看到过的日出,我们几个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叫喊起来。

那种美,是我从未见过的:红澄澄的太阳从绿油油的甘蔗地上升起,那种安详,那份宁静,让人全身心的接受神圣的洗礼,内心没有了杂念,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忧愁。那一刻,是灵魂的定格,生命的诠释,自己仿佛是来到传说中的西方极乐。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总结 篇5

今年的暑假于我而言是特殊的,以前每年同样的时间都是草草的回家,然后在家一待就是两个月,偶尔出去和朋友聚聚、逛逛街。今年,七月九号至十五号,虽然时间很短,却有意义。这次我们班自行组织了一次“三下乡”活动,地点是钦州大直镇,班里有三十个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曾经向朋友提起这事,他们说“你们班好强啊”,想想也是,能够以一班之力成功组织这样的活动,我们班也的确称得上强悍。时隔一月,再回首那几天,模糊的清晰的皆珍藏于心。

初到大直镇中学是九号,大清早的便从学校赶往江南站,到达目的地之时已是饥肠辘辘,休整之后,却仍旧神采奕奕,因为周围于我是新奇的。这是我的第一次下乡,当时只是觉得就这样和大家伙儿过七天也是不错的,毕竟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生活。在去之前,大家就已经报好了自己所想去的小组,我选的是支教英语组,也是到这儿才知道,报名的孩子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报英语的更是居人数的榜首,大家在权衡之下,将报英语的孩子按年级分为三个班,我和另一成员所要负责的是跨度在初三到高二的英语一班,只记得听到这一消息时很是无奈,原因有二:一、这个班年级跨度过大,上课的话想必不容易;二、我虽然因高考英语成绩较好而分到英语快班,但是自认在教学方面还不足以担当。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得硬着头皮去了。第二天,却也是苦笑不得,原本人数不多的学生一下锐减到只有五个人来,所谓的“打击”也莫过于此了。虽是如此,课却是必须要上的,只是原本准备的那些小学的内容却是用不上了,也只能重新编排课程内容。而那几天的课堂,我也只能用“跌跌撞撞”来形容了!而在这“跌跌撞撞”中,我们也算是圆满的完成任务了,结果或许是差强人意的,但是我们也却也是尽力而为了。那七天,除了上课,没课的时候也会串去厨房帮帮忙,只是这煮饭做菜一事实在不是我所能及的,帮忙烧烧火还行。以前看《杨门女将》的时候,杨排风以烧火棍而闻名,现在看来这烧火也是一门学问。在这种“东串西串”的时候,时间是过得飞快的,很快便到了成果展——“明日之星”大赛的时候了,做幕布、彩排、搬桌椅等活儿也在陆续进行中,尤记得那天载歌载舞的孩子们,满头大汗的下乡队员们,还有那晚的“不醉不归”。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6

【摘要】医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有利于树立服务农村基层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处事应变能力,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医学生;三下乡;问题;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261-01

①项目来源:长沙医学院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般项目,长医团[2014]11号;长沙医学院大学生德育实践资助项目,长医团[2014]10号。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医学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其深入了解农村现状,了解国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有效载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1]。

1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1.1 指导老师应该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当好角色

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指导教师仅仅是对实践活动起到技术指导的作用[2]。如果一切活动都是由指导老师策划,那么这样的活动就失去了意义性,使得老师变成了活动的主体,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指导老师在活动中,应该充当的是一个顾问的角色,做好专业知识的指导,以及强调好各项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2 团队在出发之前应该充分强调安全问题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以农村基层实践地为依托,所以广大大学生都要深入农村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面临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我们在活动开展之前,包括开展之中必须多次并充分强调。在出发之前,應该就安全问题,召开一次专题会议,部署安全工作。

2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2.1 对医学生的意义

2.1.1 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分为支教组、支医组、调研组、后勤组等,每个同学都在不同的组,小组组内通过一起互帮互助开展工作。每一个小组在开展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内集体讨论,小组内积极交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小组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1.2 有利于提高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医学生有着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可能缺乏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暑期送医下乡的活动,有利于医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也有利于在实践中查漏补缺,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3]。

2.1.3 有利于树立服务农村基层的意识

医学生通过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基层,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自己的所有学知识,亲身投入到义务支医、支教以及调研等活动中,有利于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

2.1.4 有利于提高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团队成员与实践地居民相互交流与沟通。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需要团队成员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通过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提高了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对“三下乡”实践地的意义

2.2.1 有利于丰富空巢老人的生活

暑期“三下乡”开展关注空巢老人的活动,走进敬老院,陪老人们下棋以及聊天,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并且给老人们带去了精彩的文艺活动,丰富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

2.2.2 有利于丰富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

暑期“三下乡”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的活动,走进教室,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原本农村基层放暑假只能呆在家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到来,故在暑期能够走进教室,学习更多的新知识,丰富了留守儿童的暑假生活。

2.2.3 有利于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暑期“三下乡”开展支医以及调研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状况的活动。通过给农村居民做一些基本的检查,有利于其更加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深入农村基层,调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状况,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有利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 讨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医学生通过暑期“三下乡”,可以把自己所学到的医学知识运用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医学生积极服务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利于丰富医学生的暑期生活。

参考文献

[1]周福阳.关于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169

上一篇:环保局2011年环保民生工程计划下一篇:冬天快乐的季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