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双联户工作实施方案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双联户工作实施方案

村双联户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以帮扶学生为载体,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的,连民心、办实事、解难题、育新人、促和谐,使教师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学生增信心,不断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成为家庭脱贫致富的希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期实现。

二、组织机构

主管单位:综治办

领导小组:学校中层领导及各户长

成 员:各年级所有教师、后勤教职工

三、参与范围与工作方式

全校教职工每人联系1名贫困学生和帮助1名学困生,并献一堂优质课。每个教师对帮扶学生家访1年不少于4次,实物资助贫困生至少100元;学校送教下乡1年不少于2次。

四、主要任务

1、宣传政策

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项惠民政策,教育法律法规,以及全县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成就,激发广大群众尊重人才,崇尚科技,重视教育的热情,苦供子女读书,1

靠知识改变命运,靠才能获取收入,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智力支撑。

2、反映民意

认真听取群众意愿和诉求,了解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建议,特别是教育方面的需求和意见。并进行汇总汇报,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办人民满意学校奠定群众基础。

3、帮扶学生

通过家教、家访等形式,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配合,帮助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转变学习态度,勤学上进,健康成长,实现理想;帮助贫困生解决学费、学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感恩励志,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成为家庭脱贫致富的希望。

4、帮办实事

深入农村学生家庭,体验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感情,了解群众所需,力所能及,尽力而为,送温暖,办实事,转作风,树形象。

五、保障措施

1、落实领导责任

学校成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以下简称“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及组织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职责,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抓好“双联”行动落实工作。

2、健全工作机制

学校认真研究制定参与“双联”行动方案或工作计划,确立具 2

体的活动载体,集中和分散结合,注重实效、灵活多样、抓安排、抓检查。建立教师开展“双联”活动登记核查制度,对要帮扶的学困生、贫困生情况、计划措施、进展情况、行动成效等逐一登记,由个人填写,组织审查,每年跟踪检查不少于2次,年终进行考核评比,表彰宣传先进典型。学校领导小组将随时组织检查抽查,确保取得实效、不走过场。

3、严肃纪律要求

广大教师要站在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高度,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自觉维护师表形象,检点自身言行;对学生家长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尽力帮助解决,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全面、准确、及时地逐级反映,并做好跟进协调工作。

4、广泛深入宣传

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双联”行动的重大意义和工作成效。对教师参与“双联”行动,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要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大力宣传推广,为学校乃至教育系统开展“双联”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

增期完小综治办

双联户工作总结 篇2

一、基本情况

克玛乡位于xx县西南部,距县政府驻地97公里,东连协格尔镇,西临xx县嘎琼乡,北靠盆吉乡,南与岗嘎镇毗邻,辖15个行政村,714户、4067人,总面积1053.02平方公里。自活动开展以来,克玛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在全乡范围内成立108个联保组,评选出来的联保长有担当、有责任、有勇气。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间形成了带头联保,带头维稳、带头奉献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及时动员,精心安排,落实会议文件精神

自全县“双联户”工作启动以来,我乡及时开党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创新“五(十)户联保”服务管理工作模式推进“群防群治、共保平安”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并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克玛乡创新“五(十)户联保”服务管理工作模式推进“群防群治、共保平安”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专题研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边巴扎西为组长,乡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双联户”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

并通过克玛乡辖区15个行政村的流动动员,对辖区内行政村“双联户”工作进行了切实有效的实地指导,对各个行政村的“双联户”负责人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指导讲解,对群众有困惑、有疑问的难题进行了现场解答及造册登记。

(二)健全制度,强化宣传,高标准实施阵地建设

为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确保本次行动顺利开展,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宣挂横幅、

宣传教育等形式,使“双联户”工作家喻户晓,全乡累计共悬挂横幅32条,下村教育20余次,乡政府组织教育10余次,为行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在加强宣传的同时,乡党委高度重视行动阵地建设,以乡“双联户”办公室为中心,设立乡、村双联户办公室16间(各个村都设有办公室),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证。

(三)实事求是,好中求快,合理制定发展规划

我们积极主动走村入户,了解实际情况,填写各类调查摸底表,帮助农户制定致富的路子,保平安的方子。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确保了各村各户的安全生产,维护了社会稳定,但是距离上级党委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群众对双联户不看重,认为做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二是联保户长水平不同,执行决策有好有坏;三是组织人员积极性不高,开展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成效不够显著。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所取得的经验,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政策宣传,通过给群众发放政策选编,召开群众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向农民群众中宣传省、市、县委的一系列平安建设政策,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群防共保能力,从本质上解决安全隐患。

二是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切实解决群众中有害于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好中求快,扎实推进“双联户”工作开展,做到防范于未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解决。

xx乡xx村双联行动工作汇报 篇3

开展情况汇报

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村党支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紧紧围绕乡党委的安排部署,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帮扶发展为重点,以为民富民为目的,以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基层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见成效”为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推动“双联” 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甘州区城南34公里处,属省列重点贫困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50户,802人,全村耕地面积3690亩,其中水浇地2785亩,人均耕地2.3亩。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74元。村内自然灾害频繁、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结构单一,属于典型的贫困农耕区。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区农牧局联系我村,区农牧局、区公安局、区委农办、区城市执法局、乡政府的57名干部联系我村77户贫困户。

二、双联行动开展情况

三年来,我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各联村单位的大力帮扶下,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确保了我村经济稳定、连续增长,有效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全村的各项工作也呈现良好局面。具体

建立高产示范点2个,无偿提供试验示范用小麦种子20000公斤,化肥2吨,地膜2吨。

三是握紧“双联”行动抓手,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紧抓“双联”行动的契机,在乡党委的支持和联村单位的帮扶下,在充分尊重广大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从影响和制约全村长远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入手,我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三年来,我村通过“一事一议”财补项目实施完成东干六斗渠道改建1.4公里项目,总投资22.4万元,改善了1300亩耕地的灌溉问题。完成村社道路硬化项目2.93公里,总投资118.8万元。绿化美化村社主干道2公里,开挖回填土方5000余立方,栽植圆冠榆179株。新建垃圾墙一座,大力改善环境卫生面貌。修建国策宣传碑一处。

四是转变发展思路,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在乡党委、政府和联系单位农牧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我村深入开展“培育产业增收年”活动,按照“三必到”(产业规划必须到村、产业计划必须落实到地块、帮扶措施必须落实到农户)的要求,创建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基地,引导农民转变耕种观念,种植高效订单经济作物增加收入,全村种植订单旱地谷子850亩(其中连片示范种植350亩),制种蔬菜200亩,地膜小麦100亩。将长期输出和季节性劳务输出相结合,引导群众外出务工增加收入,2014年输出劳务360人次,创收近600余万元。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00亩。

五是采取得力措施,构建和谐美丽乡村。村两委班子把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二是拓宽增收渠道,加强科技富农。把“1236”扶贫攻坚行动作为双联行动的首要任务,围绕产业抓增收,按照产业互支互促,循环一体的发展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培育产业促增收活动,帮助群众找准最适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产业。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积极打造“一村一品”品牌,进一步扩大旱地谷子的种植规模和特色养殖业的壮大。引导群众组建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使种植业和养殖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重要渠道,大幅提高主导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同时,要把科技知识培训和推广运用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为加快农业产业化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坚持把技能培训与加强劳务输转工作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劳务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本领,进一步提高劳务输转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

双联户工资发放简报 篇4

近日,扎西宗乡由财务工作人员、维稳干事在乡纪委的监督下,到辖区内6个行政村兑现XXXX年度扎西宗乡双联户长工资,总共兑现12元(壹拾贰万贰仟元整),每人2000元工资(包括:通信费、交通费、杂费960元,称职1040元)。

具体如下:扎西林村11个户长共22000元;杂村6个户长共12000元;扎西宗村5个户长共10000元;旁吉村户长12个共24000元;乃萨村户长9个共18000元;加当村户长11个共22000元;机关户长7个共14000元。切实做到了惠民资金及时发放、监督落实到位的.要求。

最后,再次讲解双联户长的职责及义务,要求他们要积极发挥好作用,当好村“两委”班子的参谋员和助手,积极协助村“两委”做好具体工作,有效发挥联户长在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活动中的带头作用。

村双联户工作实施方案 篇5

第34期

巉口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2012年5月2日

创新载体出实招

拓展形式重实效

——巉口镇“十户六联”深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开展

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巉口镇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出实招、重实效,努力搭建平台,不断创新载体,按照“镇有中心、村有站、社有点、网有员”的工作思路,以“十户六联”活动为载体,建立村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

“十户”:就是将全镇18个村122个社划分为202个网格,把网格最小单元定位到“十户”,以10—20户自然居住区农户为一基本单位,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择优选用的原则,公开民主推荐选任“理事长”。并由理事长和其他农户签订“六联”责任书,实行“自治”管理。小组由理事长负责,选出组内“能人”,充分发挥“八员”职能,即: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致富信息的传递员、红白事情的主办员、治安联防的联络员、帮贫济困的协调员、文化联建的组织员、村两委班子的监督员。其他小组成员均按照风险共担、资源共享、利益均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原则要求,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构建社区网络化管理模式。

“六联”就是小组以实现在“治安上联防、计生上联管、经济上联合、信贷上联保、生活上联帮、文化上联建”的社会管理模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塑造核心利益共同体,加强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巉口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是治安联防:本组内各农户要“管好自己人、看好自己门、办好自己事”,并按理事长安排进行夜间轮流值班和巡逻,和睦共处及时化解邻里矛盾,做模范守法带头人。反对邪教,弘扬正气,积极创建无毒小组,严厉打击赌博行为,坚决杜绝赌博活动。对本组在册吸毒人员积极开展帮教活动。加强本组内车辆管理,严禁三轮车载人超载和对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

二是计生联管:对符合政策要求生育的,经本人申请,由本组内所有农户签字认可后方可上报审批,不得弄虚作假,配合做好镇村组织的环情、孕情、生殖健康检查等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对本组内的流动人口督查其按时办证、验证,坚决杜绝私早婚和超生违育行为在本组内发生,每月至少集体学习一次计生政策、优生优育、医疗保健等知识。

村双联扶贫核查评估报告 篇6

根据省市县双联扶贫核查评估活动会议精神要求,我核查组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于2015年4月20日—2015年4月26日,深入石家湾子村,通过入户调查了解,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本村帮联单位的双联扶贫工作开展了核查评估活动,并对石家湾子村的发展现状,致贫原因,项目需求等方面做了全面、详实、客观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形成此报告。

一、基本概况

1、自然条件。石家湾子村地处四郎河川区上游,庵里水库下游,距县城5.5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265亩,其中川台地1200亩,山地2065亩;平均海拔1230米,年均气温10℃,年降水量600mm。全年降水量集中在7、8、9三个月,春旱、伏旱严重,自然条件较差,山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相对恶劣。

2、劳动力资源情况。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248户,1024人,有劳动力678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25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7.76%,初中文化程度11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6.5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63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29%,文盲、半文盲24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6.43%。

3、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村主干道1条8.5公里,为

柏油路,通组、农田路为砂石路和土路,漫水桥4座;有沼气池53座,高位水塔1座,小电井122口,已实现安全饮水718人;已通电237户,通电率99.99%,全村六个组接入了动力电,电力供应基本正常;住危旧房93户,已改造12户,改造率12.90%,需要异地搬迁12户。有标准化村级卫生所、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和村级办公场所各一处,扶贫互助协会1个,有三年制村学1所,教师2名,在校学生18名,学龄儿童入学率98%。

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00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24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960亩,现有规模养殖户7户,其中养牛大户5个,养猪大户2个。全村牛存栏345头,羊存栏225只,生猪存栏460头。有暖棚圈舍81间,青贮氨化窖32座,人均纯收入5062元。

4、民生保障情况。全村有贫困户96户,贫困人口453人,因病因学等其他原因返贫11户,2014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2080元。现有低保户94户,五保户5户,新农合参合242户,参合率97.6%,新农保参保户238户,参保率95.97%,有留守儿童21名。

二、致贫原因

1、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致贫因素多。全村现有贫困户96户,45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4.24%,其中特困户53户,23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2.75%。无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需要社会救助的15户、40人。近年来,因学、因病、因各种突发事故和因婚等致贫、返贫的户数多达35户。

2、经济结构单一,二三产发展滞后。农业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缺乏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的空间小、渠道窄,尤其是工资性收入较低。

3、基础设施滞后,发展后劲不足。尽管西罗周公路穿境而过,但农户居住分散,地处川区,通组道路不畅;村卫生室医疗设备简陋,常用药品种类少,医疗技术人员短缺,群众看病困难问题尚未解决;村文化室有待进一步建设,群众文化娱乐条件差。

4、村民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不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程度低,目前,全村尚无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农民不掌握农业科技新技术,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长期以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经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群众对农民适用技术的培训需求比较强烈。

三、双联和扶贫工作成效

石家湾子村的帮联单位有市图书馆、西坡乡政府,乡派出所、财政所、信用社,畜牧站。自双联活动和扶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通过各帮联单位的不懈努力,石家湾子村的努力发展,此村村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富民产业初步形成,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4035元提高到2014年的5062元,增长25.45%,贫困人口由185户下降到96户,减少23.2%。

2012年以来,在各帮联单位和县上相关部门的项目支持下,此村完成土地复垦1500亩,其中恢复耕地950亩,林草地550亩,增加了耕地和林草地面积,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打下了基础;修建灌溉渠9500米,排水渠1500米,配套阀门205处,压排水管24处,修建方涵1处,提灌站1处,水塔一个,蓄水池1个,保障全村排洪安全及灌溉便利;新建村部四间,100平方米;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所一处,培训乡村医生2名;建成村级活动中心一处,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桌等体育器材,按照太阳能灯4个,为村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场地;在此村一二组建成漫水桥2座,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2014年,对5.6公里的村庄路进行了拓宽取直,铺沙上石,结束了村民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历史。3年来,改造危旧房12户,使部分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安全的房子;建成标准化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处,配备专职人员2名,使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理新农合等业务;2014年,为村里接入电信宽带,方便村民利用网络获取致富信息、网上学习交流、娱乐;3年来,为15户农户建成养牛暖棚15个;共组织开展农民培训9期,参加培训村民820人次,培训内容以农业生产、畜牧养殖为主。市图书馆向村农家书屋赠送图书730册,给村部赠送办公桌椅20套;各帮联单位向所帮联农户赠送化肥68袋;乡政府为湾子村联系提供地膜27吨。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1、帮联单位的帮联力量、帮扶重点和帮扶项目与此村的贫困程度、发展弱项和村上的实际需求不匹配。石家湾子村是省定贫困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极其不便,信息闭塞,产业薄弱,人口少,素质低。首先应该帮扶的是交通和产业。市图书馆主要提供文化帮扶,在交通和产业等其他方面帮扶能力有限,爱莫能助,乡财政所、派出所、信用社更是人员、资金短缺,缺少对口的帮扶项目、帮扶力量有限,导致成效不大。

2、帮联单位之间协调联系合作不够。石家湾子村有五个帮联帮扶单位,在帮联工作中,各单位往往各自为政,互不联系合作,导致一些帮扶政策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落实到位;有的贫困户有好几家单位帮联,有的却一家都没有帮联,出行重复帮联现象。

3、个别帮联单位、个别帮联干部对双联行动重视程度不够,对开展“双联”行动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双联”行动是搞形式、走过场,被动应付、消极对待,工作不够积极;对双联行动的主要任务理解不够全面,把双联行动“六项主要任务”仍简单的理解为扶贫济困,满足于单纯的给钱、给物、给项目,忽略了夯实基层基础、了解民情民意、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干群关系等方面的任务,从而偏离了行动的整体部署和全面要求。个别帮联单位工作纪律意识淡薄,接受基层的吃请和馈赠,增加基层群众负担,损害了干部形象。

4、各帮联单位缺少帮扶手段,存在思路不够宽、眼光

不够远、方法不够多等问题,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作为、积极进取精神不足。

5、各单位对双联行动的宣传不够,群众对“双联”行动的认识不到位,片面的理解为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下农村就是为帮扶村和帮扶户提供钱和物,导致帮扶户对此行动的期望值过高,主动性不高,自我发展信心不足。

五、下一步精准帮扶的实施意见

1、建议成立每个村的双联单位协调领导小组,对各帮联单位的帮扶措施进行统筹协调,加强帮联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各帮联单位之间的帮联力量形成合力,发挥更大的帮扶作用。各帮联单位选派业务能力强、个人素质高,有农业生产技术的干部下村帮联,同时相应增加驻村工作时间,确保帮扶工作的人才技术需求。

2、进一步加强对联村干部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干部掌握涉农的政策法规,拓展三农方面的知识,提升指导发展的能力,增强政治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宣传资料、黑板报、广播等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加强对“双联”和扶贫攻坚行动相关决策措施、法律法规、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联系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认识到双联扶贫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他们发展的思路活起来、致富的路子宽起来,通过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的帮助、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尽快富起来。

4、进一步拓宽思路,在帮扶手段上大胆探索和创新。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查找致贫的根本原因,拓宽思路、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帮扶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从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出发,突出各自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各展所长,与贫困户一起寻找脱贫致富的办法,通过贫困户自身的努力,最终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终极目标。针对石家湾子村发展现状,需要重点对基础设施和产业培育进行帮扶。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是通村组道路硬化、农田路铺沙上石,拓宽取直;产业发展方面主要是充分依靠此村养殖产业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好和川区草料丰富优势,发挥养殖大户示范带动作用,引进良种基础母牛,发展养牛产业并配套建成防疫、消毒、配种等设施;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建成占地15亩鱼塘2处,投放鱼苗30000尾。种植业方面,种植紫花苜蓿500亩,继续扩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规模,在北山、南山荒坡山地栽植优质核桃树1200亩,形成多个产业齐头发展的趋势。

2011创建村卫生户活动总结 篇7

“卫生文明户”活动总结

2011年兴隆街道办事处开展创建村级“卫生文明户”活动,自3月份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兴隆街道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严格贯彻执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结合街道实际情况,积极有序地推进村级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使我街道的村级环境卫生面貌发生较大的改观。现将一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各个村成立了创建村级卫生文明户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使村内的卫生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

(二)制定了创建村级卫生文明户工作计划,制定了村内保洁员各项规章制度及专管员的管理制度,并将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自然点的负责人。

(三)由于领导对环境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带动村内的妇联、计生协会等,都积极为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出力。村内的老干部、党员也参与其中,自发成立义工督察组,不定期的进行卫生检查。

—1—

二、强化一个意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村级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广大村民的支持和配合,为此,针对部份群众对此项工作存在的事不关已和不理解情绪,村委会就把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培养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

(一)使村内环境卫生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今年我街道所辖村利用上门走访、座谈会等途径,更加全面深入的向村民群众进行环境卫生宣传。同时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发送《共创卫生旗县、同建和谐家园倡仪书》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做到家喻户晓,并规定每月的10日为村级卫生检查日,营造广大村民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村内的环境卫生。

(二)为体现环境卫生切实是解决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性,今年新添环境卫生专题栏、保洁员与专职管理员亮相台,新添创卫宣传小牌,分别贴在各自然点,做到“抬头不见,低头见”,使卫生观念深入脑海。同时配备小喇叭不定期在各个自然点进行宣传,并在各点设立了环境卫生意见箱,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让村民们有意见可提,把村民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环境卫生问题

(三)在爱国宣传日期间,各村委会及时部署,定期开展除“四害”药物消杀活动,义务队员在第一时间将鼠药发放给农户,在做好安全的情况下,努力将老鼠减少到最低程度,有效地控制了鼠害,保障村民身体健康。

—2—

(四)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村领导干部包点,保洁员包段,以“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彻底整治”的原则,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深入民众,共同参与,有效地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三、认真做好村级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街道为三个村配有专职管理员1名,有卫生义务督察组,并组建环境卫生清扫队伍3支,保洁员7名配备清运车辆6辆,清运机动车1辆,有固定的垃圾箱30只,移动垃圾箱100只,垃圾集中中转站2座,堆放场1座,这些设施配备对提高环境卫生整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对村内的垃圾做到每天日产日清,垃圾容器无满溢,垃圾房墙面及周围卫生做到脏了及时清除。无乱堆乱放现象,无杂物,无垃圾暴露及卫生死角,车辆、物品等放置合理有序。

(二)及时清理公共厕所内垃圾,保证公共厕所基本无臭味。特别在夏季,保洁员及每月在各点水沟、垃圾箱等进行冲洗式消毒。

(三)组织卫生督察义务队,不定时地对村内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形成人人关心整治、人人关注整治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奖惩机制

改善人居环境,是一项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大事。近几年来,我街道始终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一项

—3—

重点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卫生检查评比、奖惩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评比、考核,为长期环境卫生工作提供了有效地保障。

村卫生监督义务队,坚持每月组织各点保洁员进行横向检查评比活动,做到卫生检查有记录有评分要求,将评比的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并设立一、二、三等奖,给予一定的奖励: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800元、三等奖500元的奖励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促使保洁员们工作积极性提高、村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提高,村内环境卫生得到不断改善,同时把长效管理机制落到实处。

总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只要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是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加大整治力度,力求环境卫生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村民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准格尔旗兴隆街道办事处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村双联户工作实施方案 篇8

万户农民进城住家”活动

虚心听民意,决策才有依据。

广西来宾市为深入贯彻自治区关于“解放思想,赶超跨越”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在连续4年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继续创新,今年除了走下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欢乐”外,还请上来——万名农民“进城住家看变化、文体联欢促和谐”,以拓宽“官民沟通”渠道,更好地了解民情,听取心声,走出一条上下互动、城乡联动、共谋发展、共促和谐的创先争优新路子。

“走下去”,干部入村住户谋发展

情景:3月下旬,武宣县思灵乡灵池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覃世传撰写了《关于建设灵池村村级农民文化公园的调研报告》,引起该市主要领导的关注,并通过简报印发,送全市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认真学习。调研报告所题的建设农民文化公园的想法,正在落实中,为当地群众带去福音。

延伸阅读:来宾市为促使万名干部“走下去”真正产生帮扶群众的效果,开展了系列活动。

一是开展“结百联千带万”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组织百个机关支部结对百个贫困村党支部帮扶脱贫,千名党员领导干

1部联系千名村级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万名机关党员带动万名农村党员勤劳致富,集中开展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欢乐、同学政策、同谋增收的农村“六同”活动,做到宣讲政策覆盖100%行政村、惠农补贴100%发放到位,确保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是开展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活动。来宾市从今年开始,选派有能力、有活力、有潜力的优秀干部到全市156个贫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其中自治区选派23人,市直单位选派34人,各县(市、区)选派99人。通过选派干部入乡住村,挂任实职,脱产工作,对贫困村进行全面帮扶,大打扶贫攻坚战,初步形成“百名第一书记扶贫攻坚”的新格局。

三是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活动。该市召开了动员会和培训会,从市、县、乡三级选派1492名新农村指导员,实现每个行政村有1名县以上机关干部和1名乡镇干部进驻。明确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每人至少联系一户农户以上,每年住村不少于180天,要求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账,完成1-2篇调研报告。

“请上来”,农民进城住家促和谐

情景:4月19日,来宾市委组织部主动邀请武宣县离任村干部老上访户代表罗付基等4人进城住家看变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庞标益接见他们并参加座谈会。庞标益现场回答了上访群众代表们提出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化解他们心中的怨气,争取他们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罗付基激动地说:“市领导主动邀请我们进城座谈,说明他们非常尊重我们,愿意帮助我们解决

问题,我们很感动,哪怕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我们也能理解。”

延伸阅读:为加强干群联系,来宾市除了持续开展万名干部进村帮扶活动外,还邀请万户农民进城住家,在共同联欢的过程中结穷亲,增感情,并最终达到帮扶的作用。

一是开展进城“访亲友”大行动。将农村联系点的村民代表、联系户、困难群众、老上访户请到城区,开展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欢乐、同看变化、同促和谐的城市“六同”活动,邀请农村老党员为机关党员上党课、讲传统,要求每名党员干部要邀请1户以上群众到家中同吃、同住1天以上。目前,全市已有750多个单位邀请了1.1万余名农民进城,参观项目达3.6万人次。

二是开展进城“强素质”大行动。邀请群众进城学政策、学技术、拓思路,重点到市农村党员科技培训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1门以上技术技能。同时,实施“千名基层干部区外境外培训工程”及农村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务工人员等培训,使广大农民群众到城里真正住得下、学得进、有收获。目前,全市共开展培训197次,选调300名优秀村干部到市、县机关跟班学习。

三是开展进城“共联欢”大行动。组织农民群众到城区开展农村文艺大展演和文体联谊活动,实现“两同”(干群同台演出、同场比赛),“三进”(农村文体活动进体育馆、进艺术馆、进广场),“四联”(与联系单位干部联谊、与学校师生联谊、与企业员工联谊、与城市居民联谊),共组织开展文体活动1207场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长效化”,城乡互动搭起沟通平台

情景:4月底,兴宾区平阳镇弄台、下见、下古三个村屯道路硬化工程正式开工,预计6月底可完工。该项目覆盖3个村屯6个村民小组260户1100多人,计划修建水泥村级道路3000余米。这是该市财政局长期定点帮扶的实际效果。该局负责人介绍,近期已筹集资金8万元帮助该村修通弄河蔗区道路及引进甘蔗良种200多吨,增加甘蔗种植面积250亩。

阅读延伸:来宾市连续4年发动万名干部进村住户察民情,帮扶群众,已经形成一套长效机制。

一是实行市挂点联系制度。完善“挂包联驻”(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联户、指导员驻村)制度,要求领导干部每两个月至少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1次以上,每年形成2篇以上调研报告;每名领导干部联系3~5名党员或群众,为基层群众办2~3件实事;每名机关干部要与1户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每年要为帮扶户解决1个以上实际困难。

二是实行挂牌销号制度。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村民代表会议、进村入户访谈等形式,听取群众的反馈意见,造册登记,建立台账,在村部挂牌上墙,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承诺,做到解决一件、验收一件、销号一件,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单位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贫困村第一书记和新农村指导员是直接责任人。实行城乡“双考互评”,把市、县联系单位“六个一”年度绩效与乡、村工作捆绑考评。开展

活动情况群众满意率低于70%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单位当年年终绩效考评不得评为一等,有关责任人当年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四是实行汇报督查制度。规定每月5日前报送活动开展情况,重点报送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向群众承诺事项的办理情况。同时,成立“双万”工作督查组,每季度对活动情况开展一次督查,对开展活动情况进行通报,并把督查整改落实情况与年度绩效考核相结合。

通过这种“上下”互动的形式,该市干部群众充分交流了思想,增加了解,增进了友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目前,全市已组织农村工作队783支,队员1.73万多人,深入769个村(居委会)开展“六同”活动,召开群众调研座谈会605次,收集意见建议2900多条,共举办各类宣讲报告(培训班)2359期,培训群众18.51万人次,发放政策技术资料23.43万份(册),植树100多万株,完成春种玉米47万亩,新植蔗113万亩,完成水利渠道清淤552公里。与当地群众举行篮球赛、文艺晚会385场次,落实支农资金2352多万元,赠送支农物资2020吨,慰问困难群众4051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58万多件。

上一篇:道德宣传下一篇:金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