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阅读题答案(共6篇)
(2) 以身作则 (或“身正令行”)
【示例】 我认为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待人接物的重要原则。它有利于提高个人内在修养,从而远离他人无谓的抱怨和指责。同时,它还能增强个人行事的外在影响力,以最小的阻力达成影响他人的目标。
2. (1) 显示隐者生活之乐。
(2) 同意前者。理由要点:讲丈人自己年老体衰,两眼昏花,没有看到夫子,有自嘲意味。
同意后者。理由要点:批评孔子不务实,只知道宣扬没有实际作用的政治理论。
3. (1) 管仲是仁人,辅佐齐桓公匡正天下,有功于民。但他生活奢侈,行事多有僭越,违背了礼制。
(2) 孔子肯定管仲的“仁”,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匡正天下,使百姓生活安康。可见孔子的“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小谅小信。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
4. (1)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 “温而厉”指孔子个性中既有温和的一面,也有严肃的一面。孔子在生活上与人平等相待,待人温和有加、谦恭有礼。如在“侍坐问志”时,孔子与众学生平等对话,畅所欲言,平易近人。但孔子对人性卑劣、道德缺失等情况又常不假辞色,予以严厉批评。如对季氏“八佾舞于庭”一事,孔子深恶痛绝,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 (1)“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
“三”指的是得知学《诗》对于外交应对的重要性、学礼对于立身的重要性以及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
(2) 有教无类。
【示例】 我赞同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虽然人的身份地位、先天条件是有差别的,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等。但人人都应该接受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不应该对不同的对象有歧视或偏私。
6. (1)传述前人成说,使之流传而不进行创造。
(2) 对待古代文化(或传统文化)的主张。
【示例1】 孔子阐述了自己性格中好古的一面,谦逊地指出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贡献是“述而不作”。正因为孔子的“述”,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示例2】 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7. (1) 赞同孔子的观点。中行之人世上鲜有,但是“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因此,退而求其次,求其可教之人。狂者虽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但立志是做人做事的前提。狷者自爱其身,守节而不违法,这是人最基本的品德。如果使狂者脚踏实地、躬行践志,使狷者树立远大理想,那这两类人将能继承大道。
(2) “中庸”不等于“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是指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点;而“中庸”是指做事适度,恰到好处,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对立中求调和,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调和与协作。
8. (1) 以人废言 (或“因人废言”“群而不党”)
(2) 君子应爱憎分明,憎恶、反对任何不合道义、礼仪的人或事;君子待人行事应客观公正,举人察言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君子为人处世的态度应庄重自持而不争强好胜,善于团结人而不营私结党。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充分显示了中庸的思想。
9. (1) 反对战争 (或“讳言战争”)重视战争
(2) 孔子认为,如果统治者迷信、依赖武力而不重视教化,势必引发局势动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所以他坚决反对战争,对统治者讳言军事之术。孙子认为,战争关乎一个国家的存亡,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应充分重视军事之术。两种观点各有侧重,但孔子没有了解军事之术具有阻止战争、保障和平的作用,孙子没有阐明和平是军事之术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两者各有偏颇。只有两者互相补充、合为一体,才是辩证、科学的军事观。
10. (1)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或“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 孔子认为,和谐的亲情关系是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礼仪规范的基础,亲情毁弃,则道德、礼仪不存。因此,虽然父亲偷羊违背道德、违反法律,但为了更好地维系作为道德、法律根基的亲情,儿子应该为父亲隐瞒。惩罚罪恶,不能付出泯灭亲情、沦丧良心的代价。但是,过分倚恃亲情、人情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会破毁法律、规范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孔子的直道观还没有在情、理、法三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11. (1) 以法治国(或“法治”)以德治国(或“德治”)
(2) 儒家学说认为统治者是老百姓效仿和学习的对象,老百姓是统治者影响和化育的对象。
一个好的统治者不仅应该成为老百姓的道德模范,还要主动用自己的德行来引导、教育、感化老百姓,改造思想,移风易俗,全国上下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而不是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获取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12. (1) 纲:粗大的绳索,此处作动词,意为“使用粗绳”。
宿:栖宿,此处作名词,指栖宿的禽鸟。
(2) 孔子问人不问马体现他重人贱畜;不用粗绳捕鱼、不射杀栖宿的禽鸟,体现他着眼于人类长期、持续地使用渔猎资源,从这两方面可看出孔子以人为本的仁爱思想。丰子恺则爱人及物,希望世人关爱世间一切有生命的物体,比如被我们垂钓的鱼儿。丰子恺的思想在当今这个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保时代,更具普世价值和现实意义。
13. (1)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或“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 【示例】 我同意子贡对“徼以为知者”的批评。剽窃他人见解而自作聪明的做法,损人害己,既不利于见解的正确传播,也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进步。现实生活中经常见诸报端的论文抄袭事件,其实就是这种“徼以为知”行为的具体化。这种做法违背了学术道德,妨害了知识创新,有百害而无一利,理应遭到大家的唾弃。
14. (1)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或“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 【示例】 上述理解不正确。“安贫乐道”的本意是安于贫困恶劣的环境,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安贫”指的是人生可以经得起贫穷、艰辛的考验,处于贫困的境地不怨天尤人、不颓废、不消沉,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而不是指安于贫困的现状。“乐道”则在于以坚守理想为乐,能在“人不堪其忧”的艰难生活境况中“不改其乐”,坚持自己的追求,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安贫乐道”不但没有一丝不思进取的含义,相反,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取。
15. (1) 等级制度 (或“尊卑秩序”)。
(2) 【示例1】 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中拥有巨大价值。因为“礼”是社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社会普遍遵从的社会规范。有了“礼”,大家才能各司其职、各乐其业,才能使各种竞争处于有序状态。假如社会无“礼”,人人各行其是,生活秩序就无从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将被动摇。由此可见,“礼”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作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文化。
1.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
2.文章第②段是从哪个角度证明作者观点的?(2分)
3.简要分析⑤一⑦段的论证过程。(3分)
4.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怎样的舍弃才是有价值的。(2分)参考答案: 1.我们要善于舍弃。
2.从善于含弃的重要性的角度证明了作者观点。
3.首先举出阿西莫夫聪明地舍弃并取得成功的事例,然后从舍弃需要忍受痛苦才能取得成功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扬长避短可以走向成功的结论。
4.考查结合个人生活实际经历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特提供以下角度,供答题参考。
示例一:为了集体利益,舍弃个人利益,这是有价值的。
示例二:为了强化自己的长项,从而舍弃自己的短项,这是有价值的。
①在瑶村,棕树算得上是最特立独行的了。
②每一棵棕树都瘦瘦的站得很直。一根主杆上去,千手佛般的叶子全聚在树冠。每一柄叶子都宽宽阔阔的,砍下来,稍稍修剪,便是一柄蒲扇。棕树的样子很像一枝擎立的阔荷,按理说,它应该有女子的模样,可怎么看,都看不出女子那份妩媚来。
③春天黯雨夹着东风,夏季暴雨夹着南风,瑶村所有的植物,都在风雨中哆嗦颤抖。风雨过后,几乎没有哪种植物不丢枝弃叶,伤痕累累,有些甚至夭折了。唯独棕树没事一般,再大的风雨,也伤不到它。它泰然自若地站在那里,连弯一下腰都不肯。
④瑶村的棕树一出生,就像忍者一般把自己与外界孤立起来,一出生,就像有某种神秘的使命在等待它们。它们的姿态就是一副修心炼性的姿态,这种修炼还不是无为无不为的那种,而是带有极为坚忍的色彩,像金庸笔下的小龙女,躺寒床卧草绳,连睡觉的时候也不忘修炼。这实在与南方的植物泾渭分明!
⑤南方的植物都是抱着无可无不可的姿态存活,样子多是蔓蔓枝枝、松松垮垮的,风雨旱雪都可以改变它们生长的样式。譬如说吧,天旱的时候,好些南方植物萎萎缩缩的,像个落难的叫花子,一旦雨水充足了,一个个又昂扬得像个暴发户,枝那个粗呀,叶那个肥呀,好像把能吃的养料水分全吃进去了,像城里的胖娃,典型的饮食无度、暴殄天物。
⑥棕树的生长就一点也不受外界的干扰。它们永远是精瘦精瘦的,它们的生命似乎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经受某种磨难。就连它们的叶子也一片都不旁逸,全是围绕主心生长,一副保驾护航的模样。纱网似的叶柄把主杆像缠足般地紧紧包扎,留给主心的只有一片小小蓝天,所以主心只能心无旁骛地朝着蓝天攀上去。棕树也许就是因为怕受南方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的影响,才会在一开始就让佛手般的叶子把自己圈成一个独立的王国。
⑦修炼的棕树在忘我的境界里幻度一生,甚至都不记得自己的年龄,它没有年轮。当农人每年把棕树的叶柄剥下来做蓑衣的时候,留下来的那一圈圈伤痕,才是棕树的年龄,也是它的修炼进度。据说练内功的武士一般以九重为最高。棕树呢,棕树的最高境界是几重?蓝天浩渺,如果想抵达宇宙,棕树的最高境界便是无穷了。棕树的心气实在是太高了。
⑧棕树的确是瑶村长得最高的树木之一。棕树把自己送入高高的天空,围绕主心的那一簇阔叶,就如悬在半空的楼阁,让瑶村的孩子们心生羡慕。悬在那么高的地方生活,想必别是一番滋味,在陆地上行走的我们当然无法领略。瑶村每天的第一缕天风,每一片阳光,第一颗雨,第一滴露,都是先由棕树品尝,然后才是其他万物。
⑨其实棕树的根基并不好,棕树的每条根都长不到拇指那般粗,这要在年年飓风横扫的瑶村生存是多么艰难。为了弥补根太细的不足,棕树长出无数的根来,并且每一条根都往土地的纵深处扎,就像叶心向着蓝天生长那样,都是一副锲而不舍的架势。所以飓风来时,其他粗枝大叶暴发户般模样的树木也许会被连根拔起,站稳了脚跟的棕树却安然无恙。
⑩我生长于瑶村,我一直认为,瑶村那些花花草草的日子太惬意了,棕树那种苦行僧般的生活我是学不来的。如果我要做一棵树,我就随便做瑶村的其他什么树好了,就不要做棕树。瑶村的第一片阳光、第一滴雨水就由它品尝好了,我甘愿睡个懒觉,迟迟起来,承受瑶村的第N缕阳光,第N瓢雨水。
而现在,城里的生活,让我时时刻刻都有一种被包扎的感觉,我对周围喧嚣的人和事常常失去兴致。我想重回瑶村,但再也回不去了。现在我只能紧闭家门,在一页一页的书卷中幻度光阴。一不小心,我就过成瑶村棕树的生活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20xx年7月11日)
《一棵奇怪的树》阅读题目
5.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②段说“它应该有女子的模样,可怎么看,都看不出女子那份妩媚来”,表达出作者对棕树没有表现出女子妩媚的一丝遗憾。
B.叠词“宽宽阔阔、蔓蔓枝枝、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等既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文章的语言更富韵味,又表现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赞颂之情。
C.文章⑧段和⑨段分别从长得高、扎得深的特点来赞扬棕树:长得高,所以能第一时间享受美好事物;扎得深,所以能在飓风中巍然挺立。
D.⑩段“学不来”“不要做棕树”等词句,说明了棕树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和崇高境界是一般人比较难达到的,它委婉地表达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E.文章融叙事、抒情等为一体,对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让个人情思与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意味深长。
6.文章⑤⑥段把南方植物和瑶村棕树进行了对比,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7.文章?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一棵奇怪的树》阅读答案
5.AB(题是对文本内容的综合考查,需要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概括即可。A项,“表达出作者对棕树没有表现出女子妩媚的一丝遗憾。”于文无据;B项,叠词“宽宽阔阔、蔓蔓枝枝、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等“又表现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赞颂之情。”不对,叠词的作用不能直接体现这些。)
6.(4分)答案要点:南方植物和瑶村棕树在各种环境下表现迥异,对比明显:天旱和雨水充足时,南方植物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况,现出随意、毫无节制的缺点,而瑶村“棕树的生长就一点也不受外界的干扰”“永远是精瘦精瘦”;(2分)对比使瑶村棕树产生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棕树的独立、坚守、一心向上等优秀品性更显突出,使人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2分)
7.(6分)①对被包扎及喧嚣的城市生活的厌倦;②怀想瑶村当年简单、淳朴的生活;③赞美瑶村棕树的意志品质;④对自己现今“幻度光阴”的生活和生活态度不满;⑤向往并鞭策自己能重新树立瑶村棕树般的斗志与追求。(答对一点得2分,二点得4分,三点得5分,四点得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均可)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阅读原文
①在一座拥挤的城市里,在两座高楼之间长着一棵树。这棵树的周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树一侧的叶子碰到了一座仓库密密实实的墙,另外一侧的叶子掠到了一座破旧公寓的窗口,下面的空间已经被水泥铺到树的根部,但这棵树仍然活着,而且每到春天都会长出新鲜嫩绿的叶子。
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住在树根下的老鼠问。“我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是你的话”。
③“这是我的事!”树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④“但是没有人来看你,在这样的环境里,”老鼠说,“除了我。”
⑤“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⑥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窗外那棵树长出细小的新叶了,嫩嫩的,绿绿的。春天来了,即使是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春天了。现在我会长得更好。我敢肯定。”
⑦“感谢上帝!”母亲说。
⑧夏天来了。树叶长得又大又长,树枝被它们压得弯了腰。树叶在风的吹拂下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
⑨“你这样耗费自己的生命,真的让人为你感到遗憾!”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要是你捕捉昆虫,或者做些有用的事情,我倒会感到好受一些。你为什么就是要这样做呢?”
⑩“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树说。“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⑾“但是,如果有人关注或同情的话,那又会不同,”老鼠说。
⑿“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⒀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
⒁“感谢上帝!”母亲说。
⒂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秋了。空气开始稀薄和变冷,那棵树的树叶也开始变黄,一片接一片地掉落到地上。水泥地面全都被落叶覆盖了,那些落叶就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⒃“现在你明白了!”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你的辛苦有何所得?”
⒄“我做了我得做的事情”,树说,“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⒅“真是懦弱的植物!”老鼠说,“如果你结出果实让人吃,那至少算是留下一点东西,可现在,除了掉落的枯叶和空荡荡的树枝,你什么都没有留下。”
⒆“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⒇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夏天已经结束了。看啊!我那棵可爱的树掉叶了,那些光秃秃的树枝拍打着我们的窗口,似乎在提醒着我,那棵树该安静休息了,我想我也要睡觉了。亲爱的妈妈,请您帮我拾几片树叶,我要好好珍藏,因为它们一直是我快乐的源泉。”
(21)说完,她转身面对着墙,慢慢地入睡了。
(22)“感谢上帝!”母亲说。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阅读题目
13.文章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也写了一位生病女孩看到树后的感受,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
树的经历:
女孩的感受:
14.第①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树怎样的生存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结合语境,说说第⑤⑧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那不关我的事!
(2)树叶在热浪下微微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
请从修辞和描写手法的角度,对文章第⒀段划线语句进行赏析。(4分)
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
17.文中的树反复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并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5分)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阅读答案
13.(6分)①树的经历:春天长出嫩叶——夏天枝繁叶茂,在热浪中留下阴凉——秋天衰落掉叶。(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②女孩的感受:感受春天到来,相信自己会长得更好——感受到夏中的凉爽,相信困境中也会有美好——感受到秋的安静,带着期盼安心静养。(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14.(4分)单调(孤零),狭窄(2分)意在与树的表现形成对比(反衬)(1分)突出树的顽强精神。(1分)(意对即可)
15.(4分)(1)有没有人来看望。(2分)(2)树叶忍受热浪侵袭的煎熬和默默抗争的情状。(2分)
16.(4分)示例:①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出了一个美好的森林世界。②拟人。“树木凤舞婆娑”“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摆动的美妙姿态和泉水流淌的畅快。(每点2分)
2.神态 动作
3.通过儿子的神情和动作,表现了儿子对回答父亲问题的得意,这种得意从行动和语言表现出来。
4.第一处是父亲担心儿子发现自己会出什么题目,从而达不到教育儿子的目的。第二处是儿子因为自负猜错题目,父亲终于可以达成目的,良苦用心不会白费了,所以他“微笑”了。
5.为了引导儿子从金钱的沉溺中走出,从而能正确认识人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对儿子人生价值观、追求观的关注和对儿子真挚的父爱。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2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3分)
19.第一个“辛苦”指的是“我”,在当时是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知识分子;第二个“辛苦”指的是闰土,是一个辛苦民众的`代表;第三个指的是杨二嫂是一个典型的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3分)
20.“新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消除封建思想意识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的生活。(2分)
【垂钓阅读题答案】推荐阅读:
垂钓风景作文07-21
小儿垂钓作文450字10-05
柳宗元的垂钓诗12-01
垂钓者的启示管理寓言故事12-21
段落阅读题答案10-15
一个馒头阅读题答案06-03
听雨阅读题答案06-07
青山行阅读题答案06-10
黄牛滩阅读题答案06-30
煮书阅读题答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