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我上学了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部编教材我上学了(通用10篇)

部编教材我上学了 篇1

1、帮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校生活产生兴趣和向往,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角色转换。

2、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和校园,产生对祖国、学校、老师、学习生活的热爱。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课前准备

1.收集我国各民族服饰的资料、图片等制成课件。(教师)2.准备长城、天安门的宣传资料片、《爱我中华》和《上学歌》的歌曲。(教师)教学方法:

游戏、图片欣赏、学唱歌曲、动手操作、讲解示范、合作交流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

1.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板书:我上学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 字——语文。

2.你们喜欢上学吗?今天来到学校后,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3.互动活动: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

二、观察插图,进行爱祖国教育

1.认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民族自豪感。(1)播放天安门的宣传片,学生欣赏后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学生指出认识的建筑物,教师出示天安门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认读。

交流:你去过天安门吗?说一说你当时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自由交流:

来到天安门,我看到__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

(3)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2.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利用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节日等。

(3)互动交流:同学们,你们都是什么民族的人?请少数民族同学在台前进行自我介绍。(4)体验活动: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5)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3.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天安门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2)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还有漂亮的校园,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三、图文结合,进行爱上学教育

1.师: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高兴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 ——我是小学生。(板书)2.课件出示插图,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他们还高兴地诵读着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教师范读,然后领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1)“不迟到”的“迟”要读准翘舌音。(2)“早,早,早”的“早”为平舌音。(3)“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这句话要正确断句。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朋友们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太阳”和“花儿”露出笑脸,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句。

(2)小朋友们背上小书包可神气了,小鸟看见了也忍不住要问问,问什么呢?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二句。

(3)同学们这么早就背着小书包,他们要去哪里呀?快来回答小鸟。(教师趁机讲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4)小结:“不迟到”是小学生一定要遵守的纪律,只有遵守纪律,你们才会在学校里有更大的收获。

(5)交流:在学校里学习能让我们快乐、健康地长大,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呀?(6)介绍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7)小结: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能为祖国立功劳。5.齐读整首儿歌。播放《上学歌》,学生学唱。

四、讲解示范,进行读写养成教育 1.出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只小花猫,它哭得很伤心,老师就把它带来了。(出示小花猫手指玩偶,讲故事)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小朋友是怎样读书、写字的。3.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读书姿势和 写字姿势:身体坐正,书本放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五、交流展示,进行热爱语文教育

1.师:书就是知识的海洋,乐趣的天堂。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回想一下。

2.小组内互讲故事,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针对同学的表现相机提出要求:讲故事时要尽量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声音要洪亮,让同学听清楚。听故事的同学要专心,听清楚故事内容,看看同学哪里讲得好,向他学习。

4.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和家长一起读。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与学生不断互动,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我大量采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展开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课堂教学活动化。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

2.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我不想去上学了 篇2

我不想去上学了,因为学校里有两个同学,他们比我大,也比我强壮。每次我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都会伸出胳膊,挡住我的去路,我很害怕。

我很害怕,我不想去上学了。在学校,时间仿佛静止不动了,万事万物皆被挡在外面——校门之外。

比如我家的房间,还有我的母亲、父亲,我的玩具,阳台上的小鸟。我在学校的时候,就特别想念他们,想得要哭。我看着窗外,外面的天空飘着朵朵云彩。

我不想去上学了,那里没有我喜欢的东西。

有一天,我画了一棵树,老师说:“那可真是一棵树,画得真好。”我又画了一棵,同样没有叶子。

于是就有同学跑过来取笑我。

我不想去上学了。晚上上床的时候,一想到第二天要去学校,我就感到恐惧。我说:“我不想去上学了。”家人就会反问:“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每个人都要去上学。”

每个人吗?那就让每个人去好了。我留在家里又会怎样呢?我昨天就去学校了,不是吗?那我明天不去,后天再去怎么样啊?

我只想待在我的床上,待在房间里,或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不是学校就好。

我不想去上学了,我病了。你看不出来吗?只要有人一说 “学校”这个词,我就感到恶心,会胃痛,连奶都喝不下。

我不想喝那瓶奶了,我不想吃任何东西,也不想去上学。我太难过了,没有人喜欢我。学校里还有那两个孩子,他们总是伸出胳膊挡我的路。

我去找过老师,老师说:“你跟着我干吗?”告诉你一件事情,但你要答应我不生气。我总是爱跟老师,老师总会说:“不要跟着我。”

我不想去上学了,再也不想了。为什么?因为我就是不想去学校,这就是原因。

课间休息时,我不想走动。只有其他每个人都忘了我,才是我的休息时间。周围一片混乱,其他每个人都跑来跑去。

老师厌恶地看了我一眼,她看上去不太随和。我不想去学校了。学校里有个孩子比较喜欢我,他是唯一目光友善的人。但不要告诉别人啊,就连他我也不喜欢。

我坐着不动,独自待在那里。我感到那么孤单。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我一点也不喜欢学校。

我不想去学校了,我说。可是到了早晨,他们又把我送到了学校,我直勾勾地望着前方,非但不笑,反倒想哭。

我朝山上走去,背着大大的书包,它像士兵的行囊一样大。爬山时,我看着自己的脚。一切都那么沉重:背上的书包,胃里热乎乎的奶。我想哭。

我走进学校。那扇黑色的大铁门在我身后关上。我哭了,“妈妈,你看呀,你把我丢在这里。”

我走进教室坐了下来。我真想变成外面的云彩。

橡皮、本子、钢笔:拿它们去喂鸡吧!

《我上学了》教案 篇3

1.识字写字“太”、“大”,熟练读背《上学歌》。

2.借助图片,感知生活的美好,尝试看图说话,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所见。

3.对话,了解学校学习生活的内容,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劳动。

【教学过程】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1.今天,老师带我们去了(哪些地方?),我们见到了(哪些人物?),我们参加了(哪些活动?)。我们认识了(哪些汉字?)。

2.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哪个地方?那个人?那个活动?哪个汉字?)

(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进行学生问答,如果有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尝试挑战句群训练。)

二、导入新课,初读儿歌。

1.孩子们,今天早上上学你是快乐的吗?一路上你见到了什么?

2.家长每天接送,真的很辛苦,孩子们,你们每天都向家长问好的吗?来我们学校的路上有许多的十字路口,孩子们,要记得提醒家长遵守交通规则,保障自身安全,知道吗?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么看红绿灯?

3.《上学歌》孩子们都会读吗?来,会读的同学一齐读一遍。记得要读整齐,读大声。

三、指导看图,思维训练。

1.老师带读前四行,孩子们跟读。

2.让孩子们说说前四行中分别提到了哪几种物体,并让孩子们在图中找到。

3.认识太阳——孩子们,观察一下太阳,你发现太阳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吗?(太阳圆圆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在微微笑。)教师可以适当知道个别学生尝试句群训练,将三句话连贯说出。

4.认识花儿——孩子们,花儿是什么颜色的?你还知道什么花?它又是什么颜色的?儿歌说花儿在笑,你看出来了吗?假如你是一朵花,你会怎么笑?表演一个。

5.认识小鸟——图上有几只小鸟?小鸟是什么颜色的?你还知道哪些小鸟?来猜猜老师说的是那种鸟——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再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猜出来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知道这是小燕子的?

四、指导观察,学会发现。

1.认识小朋友——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一样吗?谁能像老师刚才一样,抓住特点说一说其中的一个小朋友,让同学们猜一猜他是第几个小朋友。

2.观察后,尝试训练。

3.我们来说说班上同学的特点行吗?老师先来说一个,你们再来说。

五、指导朗读,重视写字。

1.教师带读后四行,指导“迟”与“早”的读音,渗透时间意识。

2.指导汉字书写“太”,出示田字格,一笔一划指导书写,强调笔画与占位。

3.随堂评价,挑选小老师。

六、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课后作业:依据“太”的笔划占位,练习书写“大”。

我上学了小学作文 篇4

今天是我第一天上小学了!

早晨我6:30就醒了,本来还想在床上伸伸腿,闭闭眼,但一想今天是我的第一天嘛,赶快爬起来哦。经过一系列的流程,我终于要出门了,时间指向7:20,和计划的时间是一样的,有点紧张及 兴奋。哈哈,爸爸妈妈一起送我呢,我还怕怕什么?只有高兴了!

来到学校,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这么多人,还有大人。来到班级,找到座位,真破的桌椅啊。妈妈给我留了几张小照,嘿嘿,这就是我上学第一天的开始。

我上学了作文450字 篇5

我上学了!我很开心地听到,大人们不再叫我小朋友而是叫我小学生我上学了虽然有些失去熟识的老师和小朋友的伤感,却拥有了更多新老师和新同学的快乐。

我上学了!背着沉甸甸书包,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它是我跨进知识大门的行襄,让我有着一点点长大了的小小骄傲。

我上学了!梦想之翼在这展开,翱翔之舟在此启航。

今天是我第一天上小学,早上妈妈早早的就把我叫起来了。妈妈把我送到学校门口,我自己勇敢的走进学校,和妈妈挥手说再见。

上课后老师帮我们一个―个的排好座位,我的同桌是个小男生,他好像不愿意和我做朋友,不管我做什么他都要捣乱,我说:“你再捣乱我就不和你交朋友了!”他就是不听,真郁闷!但是上学可真好玩,有这么多的同学,我可以交很多的朋友,可以学很多知识。这下我可要加油努力了!

《我上学了》优秀教学设计 篇6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先提问:我们班谁是识字大王?指导观察第二幅图。

1.同学们你是哪个国家的人?

2.我们的国家叫什么名字?

3.谁愿意我们国家的名字写给大家吗?

4.你愿意把这些字教给大家吗?

三、说一说图片上你还还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里吗?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教交流讨论学习,让所有孩子都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图片上的建筑是_。

四、教学生说说,检查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九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要好好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大家想不想学。

二、初步学习儿歌《上学歌》

(一)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

(二)教师泛读儿歌。

(三)教师领读。

(四)让学生自己读诗歌,分小组朗读。

三、了解《上学歌》的基本意思

(一)教师讲解《上学歌》的基本意思。

(二)教育学生上学要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小学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教案 篇7

我上学了

教材解读

《我上学了》由四幅图组成。第一、二幅图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以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天安门广场为背景,展示了新学期开学,全中国各族儿童上学的情景,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背着崭新的书包,兴高采烈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表现了他们渴望学习知识的兴奋之情,以及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喜悦心情。第三幅图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展示了一年级小朋友上学时的兴奋之情,插图还配了一首《上学歌》,告诉学生要爱学习、爱劳动,遵守学校纪律。第四幅图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展示的是正确的读写姿势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懂得团结友爱,乐于交流、乐于展示,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由于学生才刚刚人学,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然后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最后在观察、讲述的基础上,联系学校实际创设情境进行演练,使人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及共同学习的快乐。2.能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

3.设立学习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懂得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难点: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课时安排:3课时 探究新课堂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自己学校的名称和班级,初步了解校园环境。2.通过观察、说话、演练,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上学歌》,师生跟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

2.教师:同学们,你们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X老师。今后,我们将一起度过一段充实而又快乐的学习生活。从今天开始,你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自己的姓名,另一个就是大家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小学生。请跟老师读 ——我是小学生(学生齐读)。

二、观察图片,讲述内容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一、二,引导:新学期开始了,全国各地的小学生都要到学校上课去了。看图时,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认真观察:图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图中还有什么景物? 2.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3.交流汇报,讲述画面内容。

4.提问: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你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吗?

(1)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汇报。

(2)教师小结:不管你们是哪个民族,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同学们,只要你是中国人,只要你年满六周岁,你就可以到学校上学了。(板书:我上学了)5.播放歌曲,师生再次跟唱《上学歌》。

三、结合实际,了解校园

1.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呢?请跟着我的镜头参观下我们的校园吧。(播放课件)

2.教师:通过课件,我们了解了学校的旗杆竖在哪里,我们怎样举行升旗仪式;我们学校有哪些专用教室,我们在那里上什么课;我们学校的操场在哪里,那里有哪些体育和游戏设施,课间、课后我们应该怎样在那里游戏、锻炼;学校的厕所在哪里,男、女生应该分开上厕所…… 3.教师;我们学校的校名是什么呢? 出示本校校名,教师范院,学生跟读。

4、(画面定格在自己所在的班级)谈话:这个班级就是我们班——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一年X班(板书:一年X 班),希望大家能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和进步,用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为班级增光。5.教师结合板书范读,学生跟读:我是X X小学一年X班的小学生。6.引导想象:当同学们遇到老师时应该怎么做呢?

(1)想象同学们和老师是如何互相问好的,与同桌一起表演一下。(2)邀清一位学生与教师一起表演互相问好的情景。(3)评价交流。

(4)课件播放歌曲《上学》,学生跟唱。(天亮了,天亮了,公鸡正在叫,穿好衣,洗好脸,快快上学校。见了老师一鞠躬,说声老师早!见了同学拉拉手,互相问个好!)学生在歌声中模拟表演每天第一次见面时的相互问候。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自己是XX 小学一年X班的小学生。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五、作业设计

1、把今天了解到的学校的情况讲给家长听。

2、向家长说说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感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

2.懂得遵守课堂纪律,做到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

3.学习正确的读写姿势,初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自己认识的新同学。2.师生表演唱《上学歌》。

二、观察图画,讲述内容

1.教师出示教材第5页上面两幅插图,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同桌交流。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讲述画面内容。(教室里,其他同学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读书、写字。)

4.要求学生跟读——我爱读书、写字。提问:图中的同学们在看什么书呢?(语文书。)请跟老师读——我爱学语文。

5.引导:同学们上课多么专心。那么怎么样才算专心听讲?(板书:专心听讲)(1)眼睛仔细看。(板书;眼睛仔细看)①出示儿歌,教师带读,学生跟读。眼睛眼睛很重要,学好本领少不了。老师讲课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看图看书要仔细,边看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学会用眼顶要紧。

②说一说怎样用好眼睛。(老师讲话时,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写字时,眼睛看着黑板;同学发言时,眼睛看着同学;读书时,眼睛看着课本。)③游戏:眼睛“听”指挥。

(1)教师用不同内容训练学生用眼,如老师讲话、同学发言、翻书朗读等。(2)耳朵认真听。(板书;耳朵认真听)

①教师:耳朵和眼睛是好朋友。如果说眼睛是人体的照相机,那么耳朵就是人体的录音机,它能把听到的声音都录在脑子里,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用耳朵来学习。

②说一说怎样用好耳朵。(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动脑筋。)

(3)脑子勤思考。(板书:脑子勤思考)

教师明确:当老师提问时,要积极思考;当同学提问时,也要积极思考;当自己有疑问时,更要积极思考。

(4)发言声音亮。(板书:发言声音亮)①讨论:我们会用眼睛、耳朵,也会用脑思考问题了,那么,上课想发言应该怎么做?

学生汇报,教师明确:要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起立站正大声讲。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

②出示儿歌,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要求: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一句一句读,要用普通话。③发言训练:教师提简单的问题,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评议。

6.出示儿歌,教师领读:叮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学习用品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多动脑。回答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学习好。(学生齐读)

三、观看视频,模仿练习

1.播放视频《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

2.视频在正确的读书姿势上定格。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1)正确的读书姿势: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

(2)教师:“尺”相当于你们文具盒的长边那么长,只要把文具盒放在眼睛和书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

(3)出示儿歌,教师领读:小朋友,爱读书,读书姿势要做到:身直、头正、肩要平,眼离书本一尺远。(学生齐读)

3.视频在正确的写字姿势上定格。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1)正确的写字姿势:身体坐正,书本放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2)教师;对同学们来说,“一寸”相当于三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3)出示《写字歌》,教师领读: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学生齐读)

4.小组合作,练习正确的读写姿势。教师巡视,一一纠正,并请姿势较好的学生上讲台示范。

5.出示儿歌,教师领读:写字姿势要端正,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板书:一寸、一尺、一拳),学好知识身体健。(学生齐读)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书、写字的姿势正确了,对我们学知识、长身体都大有好处。

五、作业设计

回家把本节课所学的儿歌念给家长听,并将正确的读写姿势做给家长看。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自我介绍,展现自己,了解他人,融入集体。2.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3.体会课外阅读的快乐,养成乐于交流、乐于展示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全班表演唱《上学歌》。

2.引导学生复习正确的读写姿势。

二、自我介绍,相互了解

1.教师: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认识的同学,这节课就让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吧。

2.教师示范引路,详细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地址、爱好等。3.指名自我介绍。

4.师生评议。(要求:自我介绍时人要站正,声音最响亮,说话要清楚,要用普通话。)

5.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自我介绍。6.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自我介绍。

三、合作交流,讲述故事

1.教师出示教材第5页下面的插图,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同桌交流。3.交流汇报,讲述画面内容。

4.引导想象:讲故事的同学应该怎么做?听故事的同学又应该怎么做?

学生交流:讲故事的同学要用普通话讲故事,声音要响亮;听故事的同学要认真听。

5.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故事?愿意讲给同学们听吗?(1)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2)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讲故事。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事深我们认识了得多的新伙伴,多么高兴啊t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五、板书设计:

我上学了

我是中国人

我是××小学一年X班的小学生。

六、作业设计

1、说说好朋友的名字、地址、爱好等。

部编教材我上学了 篇8

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我上学了》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受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单元理解:

一年级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对自己“身份”的变化需要体验;对学校的环境和设施必须了解;对在学校里怎样学习、生活应该知道,即必须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在“我上学了”这一单元主题下,设计了三个活动主题:

一、上学去。根据初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们通过去上学和初到学校的感受,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从而进一步激发喜欢上学的情感。

二、看看我们的学校。这一活动主要是介绍学校的构成和主要工作人员,孩子们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并学习利用学校里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在学校的一天。上学了,在学校的一天里大致要做些什么事情和应该遵守哪些学校常规,这是每个小学生应该知道并必须照着去做的。

部编教材我上学了 篇9

秋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卷

年级:二年级 学科:语文 命题人:***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10分)

g lì

suì yuè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__”划出来。(6分)

淹没(mò méi) 头发(fà fā) 重新(chóng zhòng)

空调(tiáo diào) 睡觉(jiào jué) 朝向(zhāo cháo)

比一比,再组词。(12分)

法( )准( )铜( )清( )柏( )披( )

去( )难( )洞( )晴( )伯( )坡( )

四、在括号里合适的量词填(9分)

一( )水 一( )鱼 一( )石桥

一( )鲜花 一( )朋友 一( )课桌

一( )小猫 一( )春雨 一( )树叶

填上合适的词。(8分)

( )的麦苗 ( ) 的桑叶( )的棉衣( )的沙滩

( )的朋友 ( )地眼睛 ( )地眉毛( )地笑着

照样子,做一做。(17分)例:晴-(日)+( 氵)=清(清水)

蝴-( )+( )=( )( )肥-( )+( )=( )( )

苦-( )+( )=( )( )洋-( )+( )=( )( )

场-( )+( )=( )( )吹-( )+( )=( )( )

海 -( )+( )=( )( ) 吐-( )+( )=( )( )

2.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笑嘻嘻

红红火火

又大又圆

六、我会选字填空。(3分)

带戴

1.她( )着一顶漂亮的帽子,在前面( )路。

从 丛

2.两只蜜蜂( )我家菜园里飞到了花( )中。

挂 桂

3.小明的衣服不小心( )在了( )花树上。

七、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6分)

1.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

。 2.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

。 3.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柔,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八、背一背,填一填。(9分)

1.根据背诵的内容完整。(5分)

百日尽,入流。

树根,志不立。

2.根据背诵的诗句连一连。(4分)

路人借问遥招手 为有暗香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 无水不文章

有山皆图画疑是银河落九天

遥知不是雪怕得鱼惊不应人

九、阅读短文并完成下面的题。(10分)

美丽的武夷(yí)山

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那里山峰有溪(xī)水环绕,溪水随山峰弯曲回转。武夷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jùn)。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sùn)。最险的是大王峰,从峰底向上有人工开出的石阶,一直通向峰顶。武夷山的溪水绕着山峰转了九个弯,所以叫九曲溪。溪水很(晴 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在古朴的竹筏(fá)上,在九曲溪上绕着山峰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地(飘 漂)行。溪水轻轻拍着竹筏,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人们会有一种入诗入画的感觉。

1.短文共有 句话。(1分)

2.武夷山的山峰有的像,有的像 ,有的像,有的像 ,有的像 。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 。(5分)

3.九曲溪的溪水很 ,很 。(2分)

4.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上打√。(2分)

十、写留言条。(10分)

去小芳家里,通知她明天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部编教材培训讲稿 篇10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阅读则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小学一年级在阅读方面侧重培养孩子: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材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精心设计语言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主阅读,引导初步运用阅读方法,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把握教材特色,提升阅读素养”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

一、阅读——把握教材特色,提升阅读素养 本教材主要体现了五大特色:

1.识字阅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猜读

教材努力引导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阅读者。在一年级上下册有计划、有梯度的安排了3篇连环画课文。分别是《小蜗牛》《咕咚》《小壁虎结尾巴》,课文采用连环画的故事引导学生猜读文中的生字。以《小蜗牛》为例,我们来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而只给少量难字注音.引导学习借助图画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阅读时尝试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图文结合,将生字与学生熟知的形象联系起来,轻松认字;也可结合词语语境——如: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来认识“芽”;还可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已认识的字推知生字。)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图画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咕咚》一课利用象形字的特点,引导孩子图文对照,感知字形,认识生字“象”、“鹿”。这些连环画课文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低年段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一方面,学生能够借助图画理解文意或语意;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拼音固然很重要,是起步阶段学生识字量不足的情况下自主阅读的重要工具。但是,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教材引导学生运用更多的方法进行阅读,体现了对于拼音、识字和阅读之间关系的理解——既要充分借助拼音识字、借助拼音阅读,却不应该完全依赖拼音,而是多渠道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独立识字和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有帮助。

2、重视夯实阅读基础,构建朗读要求序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各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教材对于朗读训练的安排也有梯度和层次。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拼音这个工具,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一下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出了“读好长句子”“读好对话”和“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的要求。这些课文的朗读能力要求具体,练习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此,一年级上册 《秋天》一课要指导学生读好“一”的变调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雨点儿》要指导读好停顿 ; 一年级下册 《端午粽》《彩虹》两课指导读好长句。《我多想去看看》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小公鸡和小鸭子》读好对话; 《要下雨了》分角色读 ;《动物王国开大会》分角色读; 《棉花姑娘》 读好对话。我们来看看这个长句子:30个字,三个标点,三组短语,要注意停顿和几个短语的读法,再如:这个句子也比较长,标点较多,要注意读好停顿。《我多想去看看》要指导学生读出感叹号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指向阅读能力提升,学习提取有效信息

在一些课文的后面,都设有相应的问题,引导孩子从阅读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掌握课文内容,如:《青蛙写诗》一课课后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青蛙写诗时,谁来帮忙了? 引导孩子在阅读中找出文中其他角色,根据蝌蚪,水泡,荷叶上的水珠 的形状认识了标点符号逗号,句号,省略号,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4.融入学生生活经历,获得真实阅读体验(1)重视阅读与表达的关系:

阅读是输入的过程,表达是输出的过程。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阅读活动与语言表达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抓住学生语言内化与输出的关键期,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课后练习中,有的是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语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的题目,如《一个接一个》“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一分钟能做什么”;有的是要学生调动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进行表达的题目,如《端午粽》“你知道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有的是让学生尝试进行书面表达的题目,如《我多想去看看》课后,布置学生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

例如:《明天要远足》一课中写道:“翻过来,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翻过去,唉—睡不着。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引导孩子体会小作者的心情,说说自己的生活体验。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一课后,可谈谈自己的类似的经历,比如:正在操场上踢球,上课铃响了,心想要是没有铃声该多好啊,可是,听老师朗读,和同学讨论也很开心呀!课后,让孩子玩一玩“踩影子”的游戏; 感受游戏结束时的不舍与沮丧; 朗读带有“唉”“啊”两个语气词的句子。

(2)注意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文具的家》一课,妈妈说,让贝贝的铅笔文具等也要有个家,教育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文具。这样的课文,将阅读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孩子建构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发展了能力,激发了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巧妙统一。5.课内课外阅读贯通,打造良好阅读环境

教材重视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教材中的不同板块提供了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倡导多渠道大量阅读。

语文园地中的专设栏目《和大人一起读》,安排乐意与学生理解的儿歌、故事、童话、童谣、儿童诗、散文等,这些文章是幼小衔接的重要举措,鼓励亲子共读,鼓励无压力分享阅读,用学生熟知的故事或朗朗上口的儿歌,激发学生阅读书面语的兴趣,是口语向书面语过渡的重要桥梁。

教材中安排的《快乐读书吧》,每册一次,对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指导,激发师生共同开发课外阅读资源,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以期通过提升阅读总量,发展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具体内容是“读书真快乐”,主要以激发兴趣为主,用几个场景提示阅读的途径和方式: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和小伙伴分享故事,去书店翻阅图画书,在阅览室自由阅读。几个温馨的读书场景,潜移默化地吸引学生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分享难忘的阅读经历,体验主动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

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希望大家注意重视识字写字、它是阅读的前提,其次要加强朗读指导,还要关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重视阅读方法策略的引导,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课外阅读看做分内之事,作为一个长期的训练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结合生活实际谈感悟。可以在班级里利用好图书角的作用,每日一诵读,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还可以请家长来校进行交流,使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到阅读中,体验阅读的快乐。

以上是我对本册阅读教学的一些理解,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个方面是口语交际。

二、口语交际——情境动心弦,关注启话源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不同于听话、说话,它是由说、听双方共同进行的一种交际形式。面向一定对象,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为目的。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语境适切是判断口语交际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要求在具体的语境中,做到语言得体,行为得体。外在表现是口语表达,实际体现人的综合素养。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等。要顺利而高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口语交际目标: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教材充分尊重口语交际的自身规律,在教材中独立编排,自成体系。更加重视“交际”的功能,更加重视交际能力和交际习惯的培养。起步阶段,创造合适的情境,激发兴趣,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尊重他人,遵守交际规则,致力于培养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因此“情境动心弦,关注启话源“是本教材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它强调了以下四个关注:

1. 关注整体,三者合一。

教材安排的交际的话题紧贴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合乎学生需要的、最有共性的、具有迁移运用价值的课程内容,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交际的内容由指向性的问题式转向温馨的对话提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教材的插图变成了一幅幅表情生动、故事性强的情境图,提供恰当的、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交际情境的设计,强调真实、自然,避免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各种场合的交际行为,从中学会得体地与人交往。

如:上册第一单元“我说你做” 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交际活动。“注意听”,“让别人听得见”——起步阶段的交际习惯培养。彼此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在直观的情境中,既有细微的内容指引,又有清晰的目标导向。三者融合,一课一得。再如:《用多大的声音》口语交际教学。用三幅图—创设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境,极具现实意义。“泡泡”—提示了交际的内容。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帮学生树立初步的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小贴士—交代了交际的目的。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际规则,引导学生做文明有礼的交际者。纠正日常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对既有行为的反思。

例如,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展开教学。

师:下面有三幅图,请你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分别在哪里? 生:我通过仔细观察,看到墙上有一个“静”字,这儿应该是图书馆。

生:第二幅图是老师办公室。生:第三幅是在教室里。

师:同学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那你们再想想,在这些地方说话,我们的声音大小是一样的吗?(同桌讨论)

生:我觉得在图书馆要小声地说话,不能影响其他人读书 生:在图书馆可以用手势来表示,尽量不要出声

生:在老师办公室里,声音也不应该大,老师在办公,而且要先报告才能进去。

生:在教室讲故事时要大声,让每个同学都听到

生:第二幅图是一个小朋友捡到了一块橡皮想要交给老师。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课间在教室里说话要小声一点,不然会影响别人休息,也会影响班级的纪律,但声音也不能太小,一定要让对方听清楚。师: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大声说话:上台表演,讲故事,自我介绍。。。小声说话:看电影时、在医院里、做错事时、公共场所。。。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我们分组练习一下书上三幅图的小情境,练习说说“小泡泡”里的话,做到该大声说话是大声说话,该小声说话是小声说。

口语交际教学中,:第二个要关注的是 2.关注情境,迂回交际

(1)借助教材情境材料拓展多个情境,创设丰富的大情境。

一年级上册的《我们做朋友》,提供小学生最有可能遇到的交际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大方与人交往,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破“自我介绍”“认识新同学”的常规做法。关注学生日常交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鼓励学生勇于交往,自然大方。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提示拓展多个情境。如:打招呼、自我介绍、聊怎么踢毽子?约着一起踢毽子等。还可以谈其他的爱好或共同的话题。《小兔运南瓜》创设的故事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挖掘多个情境材料之间的关联点,串联完整的大情境。《打电话》贴近学生生活,最常遇到的真实情境。在接、挂电话的过程中保持礼貌的态度,有修养、更文明地与人交往。有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有尊重别人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根据提示想象,为什么给老师打电话?打电话的同学在哪里?爸爸为什么没拿电话,让孩子接住了电话?根据这些问题,串联打电话这一情境。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提示语想象:打电话这一情景产生的原因是:足球迷李亮约张明明天去球场踢足球。第二天,李亮在踢球时扭伤了脚。上不了学,只好向汪老师请假。李亮在家里休养,爸爸和妈妈去医院帮李亮取药,爸爸走得急,手机落在家里。刚好爸爸的同事王叔叔给爸爸打电话,要爸爸火速赶回公司处理事务,李亮赶紧打电话打电话给妈妈,让妈妈告知爸爸。根据材料的关联点,我们引导孩子展开充分的想象,培养孩子创新意识、想象力以及语言标的能力。《听故事、讲故事充》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创设相关联的情境,容易激发兴趣。听故事、讲故事时给扶手、给坡度,注意情境图之间的联系,拓展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当众讲话的勇气和信心。

3.关注神态,培养习惯

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

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比如,在《我们做朋友》这次口语交际中,注意插图中两个孩子的神态,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在交流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的两位小朋友是怎样聊天的? 生:小男孩似乎有点害羞。

生:小女孩很自信,在大方的介绍自己,还热情地邀请对方。师:对,聊天的时候我们就要像小女孩一样,自信大方,友善热情。

师:再认真观察画面,他们聊天的时候还有那些表情,动作? 生:他们说话的时候都看着对方的眼睛,都很开心。生:小女孩说话的时候伸出了手指,表示赞同小男孩说的话,他也很喜欢踢毽子。

生:小男孩接受到了小女孩的邀请,非常高兴,张开了双手。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说话的时候,就要像图中的小朋友一样,眼睛看着对方,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如果说话的时候,能用上一些合适的肢体语言,就会更吸引人。同时,我们也要把话说完整,现在请同桌聊聊,好好地介绍自己。

4.关注课外,丰富实践。

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学生生活中最真实的情境,将口语交际中的求助功能进行整合。《请你帮个忙》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礼貌用语,无论是否帮到,都要表示感谢,这也是基本的交际准则。《一起做游戏》打破单纯地独白式讲解游戏规则的常规做法。教会学生最基础的条理表达。培养乐于交往、友善待人的交往意识和行为习惯。

口语交际教学建议:以心理素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信表达;掌握一些文明用语等基本的交际准则;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口语表达,将说话是否得体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交际意识和习惯。比如:课前师生互相问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可用肢体语言和口语相结合;课堂上孩子们可以互相评价;每日与家长交流在学校的事情以及学习生活状况。

上一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四年级语文教案下一篇:买年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