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小学2013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祁连小学2013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精选10篇)

祁连小学2013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篇1

(201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根据市教体局布置的社会教育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成教基地设施建设;坚持以教育服务为宗旨,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围绕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完成镇成人教育各项目标任务。

二、组织领导

村上成立了有孔庆斌(友谊村党支部书记)、沙得贵(友谊小学校长)、顾文军(友谊小学教导主任)、李生德、高万玉五同志组成的成人教育领导小组。王振刚为组长,兼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校长。沙得贵为副组长,兼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导主任。顾文军负责统计工作。李生德、高万玉二同志为扫盲教师。齐莹莹、周淑红二同志为农牧民实用文化技术的培训教师。

三、工作目标设置:

(一)进一步加强基地设施建设,并充分发挥阵地作用。

(二)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致富骨干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等各项培训工作。

(三)积极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免费就业创业培训。

(四)加强农科教示范基地的建设,使之更积极而有效地为“三农”服务。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办学规模。与相关部门及单位多沟通、向政府及上级领导多汇报、对社会各界多宣传,在全社会确立和巩固终身教育理念的同时,扩大办学规模,充分展示成人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及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功能,争取镇党委和政府对成人教育工作,特别是基地建设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要在镇党委和政府指导下,协

调各有关部门开展工作,特别是与劳动保障所、农业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等单位通力合作,资源共享,在师资、项目、经费等方面优势互补,以区域内办学需求为市场导向,开发组织教育资源,开展符合本镇经济发展要求,有利农民致富的各类培训活动。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于各类毕业生回镇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培训。二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围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品牌农业,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重点培训一批能帮助和带领农民走向市场的农副产品经纪人。其次是继续做好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力加强以“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直接有效地为“三农”服务。积极与镇农业推广中心、种、养殖大户合作,通过发挥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的功能作用,切实利用基地开展种植、养殖技能培训培训,大力推广先进的科技致富项目,最终实现培训一批农民、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目的。

(二)拓展办学思路,新增办学形式。学历教学方面力争在办学层次上继续寻求突破。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上,本我们将把培训的教室移到村部(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计划推广一批经济附加值较高的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着力推广苗木种植、管理技术;课堂到村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也有利于方便群众。

(三)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一是做细成人班常规管理工作,要深入研究成人学习心理和具体学习环境,针对成人学习的不同特点,要做细做好招生策划、组班教学等各环节的常规工作。通过激励措施提高教师主动性,积极性,深入企业和农村,调查研究农民的实际要求,努力挖掘各类培训资源。二是进一步加强专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建设。抓好2名专职人员的政治和业务学习工作,使骨干教师不断适应社区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聘请专业过硬、经验丰富、擅长教学的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逐步丰富成人教育的教师人才资源库。

(四)争取经费支持,扩大社会效益。对于成校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有关硬件投入争取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打柴沟镇友谊小学

祁连小学2013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篇2

来集镇宋楼村成人学校

2011.1

2宋楼村2012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强。为了进一步发挥成人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积极作用,普遍提高我村劳动者的科技素质,特拟定此宋楼村成人教育计划,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三农”政策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在大力开展我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对在乡农村劳动力普遍开展适合当地生产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促进我村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村民持续增收服务,为扶贫开发服务,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培训目标:

1、2012年,参培人数:总数160人次。要在去年培训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宋楼村实用技术培训的质量,村劳动力年复训率达到35%以上。

2、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1-2项实用技术,村民家庭人均收入要有明显提高,促进本村村民就近就业,摆脱贫困。

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要按照我村农业结

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和推广项目,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培训。

三、培训主要内容:

种植类:小麦和玉米栽培新技术

1、小麦一喷三防技术。

2、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养殖类:科学养猪和养鸡。

1、蛋鸡常见病的防治。

2、仔猪饲养技术。

林果类:葡萄栽培

1、庭院葡萄夏季管理技术。

2、庭院葡萄冬季修剪技术

人口理论类:

1、优生优育常识。

2、计划生育与小康社会。

政策法规类:

1、外出务工必备常识。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岗前培训类

1、压力机操作技术

2、煤气发生炉管理技术

信息技术类:

计算机技术初级培训。

脱盲学员的巩固提高学习培训:

脱盲学员巩固提高学习培训融合到每期实用技术培训中去,力求每个学员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要领,并能在实际生产中起到作用。

四、培训措施:

1、要求培训人员认真备好每次实用技术培训课,做到先备后上,努力收集相关培训资料。吃透资料。

2、结合我村实际情况进行时间安排,尽量在农闲时多集中学习指导,在农忙时,上门指导。

3、带学员多进行实地参观,进行实地指导。进行实践,使学员有更形象的认识,掌握扎实的技术要领。

4、村两委领导要与培训人员专家及农教资料员商讨教学,指导教学工作,争取村两委领导的大力支持,把农科技实用技术培训落实到家家户户。

5、村两委会保障成人教育所需的物质、资金落实到位。要提前做好成人教育实用技术学习培训宣传动员。

6、村两委加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投资,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2010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来集镇宋楼村成人学校

祁连小学2013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篇3

云岩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一年来,我镇成人教育在市局成人教育股的重视下,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构建和谐社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要求,积极实施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重视“三农”问题,使成人教育工作,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快培养农村技能形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抓住机遇,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积极地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使我镇成人教育持续稳步健康发展,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开创成人教育新局面。

年初,积极组织各成人技术学校校长和教师学习上级成教、职教等有关文献资料,要求全体成人教育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成人教育工作的全局,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成人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切实发挥成人教育在推动和引导先进生产力发展、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服务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成教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主动向领导请示、汇报成人教育工作,使领导了解成人教育在山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并主动与农科、畜牧、黄烟办、蔬菜办、奔康办等部门负责人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通过大力宣传,使广大农民认识到

成人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根据市镇“综改”方案,提出了2008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精心制订出工作计划。

二“灵活 多样”形式多变地开展各类办班活动。一年来,我们改革成人技术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办学形式,围绕市场需要及山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培训,开设了田头地尾灵活现场技术指导示范班。我们共举办了技术长班9个,参加培训的人员有325人,各类技术短班、讲座79个,参加 培训的人员有4901人,全年参加各类培训有5232人次,在镇政府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同志的大力支持下,派出了谢助明、刘忠华、丘云锋、文云秀农业技术员到各校举办培训班讲课达782课时,并深入祖岭、开封、出水岩、云岩、斯茅坪等28个自然村指导黄烟、反季节蔬菜的具体栽培技术及管理技术,并多次邀请有关农业专家举办反季节蔬菜技术现场培训讲座。

三、积极主动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职工的业务素质。一年来,我镇结合教职工全员培训和教育综合改革,积极发动和支持教职工参加各类进修学习,并为他们排忧解难,传递信息。全年参加全员培训达237人次,参加各类本科、大专进修学习的32人,家长学校举行各类家教讲座1643人次,为建设山区经济打下一定的基础,也为我镇普教系统的综合改革做好了一定的准备工作。

一年来,我们按上级的指示,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效地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教育创新,不断增强教育的生机和活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发展自身,以成教办学特色提高办班水平,使成人教育持续、稳步健康发展。但我镇成教规模小,无成教办学场地、管理薄弱、经费紧缺,办学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祁连小学2013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篇4

大学语文作文应试指导

作文是综合考查语文水平的重要形式,作文除考核写作能力之外,对考生的思想修养、知识水平、分析能力也都有一定的要求。作文满分为60分,占试卷总分的1/3强,其重要程度不容忽视。有的考生《大学语文》考试成绩不理想,作文写不好是其中的一个重妻原因。为了提高应试作文的水平,我们需要明确如下几个问题

问:应试作文的命题趋向和评分标准是怎样的?

答:命题趋向和评分标准,就像模型和尺度,规范和要求着我们的作文考核。要写好作文,就得把它们作为目标,予以明确和熟悉。

关于命题趋向,《大学语文》考核的主要是写作的基本功,包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三个方面。也就是说,面对材料和题自,要看你能不能迅速、恰当地确立作文的中心意思;有了中心意思,要看你能不能完整、合理地构成篇章;有了中心和构想,又要看你能术能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从作文的体裁来看,考试大纲要求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从这些年的考试情况来看,除2008年的作文要求写一篇兼顾叙事、抒情和议论的文章外,主要考查的还是议论文,考生应在兼顾其他体裁的基础上着重加强议论文写作的训练。作文的命题范围多是一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说它熟悉,是因为命题的现实性很强,或者与当前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或者与应考者的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如:“乐观自信”、“压力与动力”、“一本好书给我的启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阳光总在风雨后”、“目标”等。这些话题,虽说有些陈旧,但却是一些永不失“效”的话题。说它陌生,是因为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人们越是熟视无睹。就像以上试题,看似熟悉,其实平时很少会有人去专门思考,考试时就难以确定一个周全、积极、适中的立意。这样的命题,既有广大的覆盖面,避免了“偏”和“怪”;又有一定的难度,常常是软中带硬的。

关于评分标准,近年来执行的一直是“五等三项综合评分法”,具体标准也没有变化。“五等”,是把作文按优劣分为五个等级。“三项”,是把作文按要素分解为内容、语言、篇章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在不同的等级里有不同的标准,是给一篇作文划等归类的基本依据。“综合评分”,是说虽然分解为三个项目,但评分时并非给三个分数然后相加得出总成绩,而是经过综合考虑只给一个得分。对于考生来说,这个评分方法意味着:第一,内容、语言、篇章三个项目一个也不能忽视;第二,应设法保证达到三类卷标准,并努力争取向二类卷、一类卷标准靠拢。

那么三类卷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呢?一是“中心明确,内容尚充实”,二是“语言通顺,有个别病句”,三是“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这里的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都是文章之所以为文章的一些基本标志和基本要求,只要有一条达不到标准,作文就不能及格。但作为三类卷,还允许存在一些问题,这就是:内容欠“饱和”,有一定的“水分”,材料不足,展开不够,力量不强;语言欠完整,有个别(5个以下)病句存在,这些句子或因语法错误或因词语搭配不当而导致文理不通;结构欠精细,只有开头、中段、结尾的大概划分,前后文的照应、上下文的过渡以及主次详略的处理有不当、不妥之处。当然,“允许”决非“提倡”,写作的时候还是要尽力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要知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与三类卷相比,二类卷、一类卷的标准都有相应的提高。二类卷的标准,一是“中心明确,内容充实”,二是“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三是“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各项的首款与三类卷没有什么区别,但次款就不一样了,除语言一项可以偶有不足外,其他两项不能有什么不足存在。可以说,二类卷是一种虽不精彩但也没有明显缺陷的文章。一类卷就有了显著的同,其标准一是“中心突出,见解深刻”,二是“行文流畅,语言准确”,三是“结构严谨,层次明晰”。应当承认,能达到这三项标准的作文只是少数。“中心突出”是说全篇的材料、结构、语言都能紧扣中心,运笔能“劲”往一处使,甚至还会借助于技巧,使中心得到充分的表达,读完全文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见解深刻”是说能避开“前人所已言,众人所易知”的“正语”,透彻地认识事物对象,把握其实质,提炼其精华,或者观点新颖,或者角度独特,有助于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行文流畅”是说能熟练地驾驭语言,句间联系紧密,能开能闽,能简洁而充分地表情达意。“语言准确”是说用词恰当,个别词语具有较强的新鲜感和表现力;句式灵活,使用复杂长句时没有漏洞;注意修辞,语言有气势,表达效果好。“结构严谨”是说文章的各个部分形成了内在的逻辑联系,“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顺理成章,浑然一体。“层次明晰”是说层次段落的安排能恰当地体现文章的内在有机性,善于使用特殊段落,全文看起来井井有条,读起来能形成自然的节奏。

按照我们上述的解释,在限定的时间内要使作文达到一类卷标准似乎太难了,所以“评分细则”规定,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一类卷而另两项达到二类卷的,该文即可进入一类;只要语言项和另外一项达到一类卷而第三项达到二类卷的,该文即可获得一类卷基准分(47分)。

可以做一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二类作文就像平坦的大地,规整、安全、干净;如果这平坦的大地上有些坑洼,那它就变成了三类作文;如果这平坦的大地上矗立起山峰,那么它就是一类作文。“保三争二创一”,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目标。

问:应试作文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与失误?

答:历年《大学语文》考试,凡在作文上丢分很多的试卷,都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一种情形是,考生既明白道理也刻意追求,但效果不佳;另一种情形是,考生对有些细节问题注意不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纰漏,影响了成绩。

应试作文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严,立意不明

由于对题目和材料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抓不住问题的关键,不明白可写与不可写的界限,有了一个意思便不加权衡地写下去,因而全部或部分偏离题意的现象便产生了。我们平时写文章,总有一个动机,而考场作文就不一样,要你写的文章不见得就是你正好想写、正好有内容可写的文章。于是面对题目,有些人就慌了手脚,加上时间紧迫,只好仓促下笔,东敲敲,西打打,到写完时甚至作者自己都不明白中心是什么。

2.材料陈旧,“馊”味十足

有不少考生,他们或是对现实了解太少,或是读书太少,或是懒得去蹚新路,年复一年,总是嚼别人嚼过不知几遍的馍。有些人甚至把几个事例、几段言论当作“万能胶”,今年用的是它,明年用的还是它;表达甲立意用它,表达乙立意用的仍是它。不论什么样的题目,三转两转,就转到了这些事例和言论上,文章“馊”味十足、“酸”味十足,很少带有时代的气息,哪里还有什么动人的力量呢?

3.罗列事实,缺乏分析

缺乏分析,是一些考生的致命弱点。面对一个文章的题目,有的人只是罗列、堆砌有关的事实,而不习惯从“为什么”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也有的人能够确立中心论点,但不习惯把问题“掰碎”了说,不会设置分论点,议论园圃吞枣,没有层次感i还有的人孤立地看待文章涉及的言论和事实,而很少注意事物间的联系,更不论它们之间往往为

人忽略的细微差别。有些人熟悉事物的状态,也能确定事物的性质,但却不善于剖析其形成的原因,也不善于推测其可能的后果,文章便无法展开和深入。文章是用来讲道理的,缺乏分析的文章其所讲道理必然肤浅,要知道,讲道理是要提供深刻的思想见解,而不是观点加例证就可以奏效的。

4.结构混乱,条理不清

这里的“混乱”,还不是指那种不成体系的混乱,而是指结构大体成形但其中毛病较多的那种混乱。文章结构最基本的内容是有头有尾有中段,要构成篇章,三者缺一不可,而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我们说,写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应该心里有数,顺序应该合理。但作文中常见的情形却是各部分互相“抢话”,开头、结尾、中段互相抢,中段的各个层次互相抢,真像混战一样不可开交。另一种情形是动笔之初“胸无成竹一,想一截写一截,断断续续写下去,首尾不相照顾,中段形不成合理的逻辑关系,甚至“头重脚轻”,草草收场。再一种情形是不讲究段落安排,首尾两小段,中间一大段的所谓“保险三段式”尚属可行,而全文安排两个段落或者一段到底的,就令人莫名其妙了。结构混乱,说到底是思路混乱,不要以为?有头有尾有中段”就算完整,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是要有所讲究、有所体现的。

5.语言贫乏,空话连篇

一切好的立意、选材、构思,最终都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的好坏至关重要。然而相当多的应试作文其语言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贫,是说词汇不丰富,一篇作文,从头至尾难得见到几个新鲜、贴切的词语;乏,是说语言乏味,尤其是缺乏气势、缺乏力度,要么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奇不有”之类的陈词滥调,要么就是结结巴巴、勉勉强强、前言不搭后语的“豆腐渣”,总之是难以卒读。大话、空话、套话,目前仍是作文语言的大敌,它常常与贫乏的思想内容结为兄弟,貌似宏大,实则可厌。语言表达应该学习书面语的准确、洗练及口语的生动、朴素。现在有些考生恰恰走到了反面,含糊、啰嗦、枯燥、浮华,以这样的语言写文章,无论立意、选材、构思怎样好,最后也只能落空。

以往应试作文中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笼统地称之为“技术问题”,只要稍加注意,就可避免。因此特别指出来,希望考生能加以预防:第一,标题错漏。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考生自拟题目,有的考生忘记拟题。而命题作文一般只在命题中规定作文标题,并不把标题直接以大字印到方格稿纸中,有的考生或忘记写标题,或者写了自拟的标题,或者在写规定标题时有丢字、加字、错字的现象。第二,格式不当。写一般文章,标题的位置或者过于靠前,或者过于错后,而未能大体居中;每个段落的开始空四格、三格、一格甚至一律顶格,而不是空两格。出现这种情况,会被作为结构问题而适当降等减分。

第三,标点马虎。有些考生没把标点符号作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看待,标点常常是在无意中写出,用一个小圆点来代替;也有的考生则“一逗到底”。

第四,用字有错。现在写错别字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除了有的字确实不会写而写错,有的字虽然会写却因紧张而写错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可写不规范的简化字。其中既包括作为第二批简化汉字公布后又撤销的,也包括考生自造的。错别字每3个扣一分,扣满3分为止。

第五,书写潦草。有的考生的字连笔太多、省笔太多,或是东倒西歪、过长过扁,或是大而拥挤、小而难辨,加上有些人的笔、墨欠佳,笔道太粗的漫漶不清,墨色太浅的文气黯然,阅读起来十分吃力。虽然评分标准并未就字迹和卷面作加减分的规定,但实际上,书写不工整对作文评阅者的心理影响很大,评阅人员决无一字一句辨认作文的工夫,印象不好,阅读吃力,给分必然不高。

第六,字数不足。按照试卷要求,作文应在800字以上,不足800字是要适当扣分的。有些考生思路不畅,不善于展开文章,三五百字就把要讲的话写完了。还有的人则根本没有注意到作文的篇幅要求,虽没写够字数,也不觉得是个问题,说不定还在为自己写得快而自鸣得意呢。

第七,半途而废。文章不论长短,都需有个收柬,否则就是不完整。有的人写不完是因为时间不够,有的人则是因为收束不力,即看起来好像写完了,实际上文意并未完整地表现。写文章构思时不考虑结尾,出现问题时便无应急措施可采取,而不完整的作文只能是打入三等以下。

第八,有所暴露。考试作文,严格禁止在行文中暴露考生的真实姓名、地点和工作单位。一旦暴露,即被认为是有意作弊,至少被扣掉10%的分数,甚至全文作废。有些考生并

非有意暴露,特别是写实性强的文章,无意之中,就把三种名称写出来了,这是应当特别警惕的。

上述问题和失误,我们应该区别对待。“问题”是“慢性病”,了解了病症,也难以立刻治愈,需要下“慢功夫”,从平时的点滴努力做起,逐渐解决;“失误”是“硬伤”,一眼就能看出来,治疗也比较容易,可以速见成效。

问:提高应试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答:明白了考试的要求,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大体上也就清楚了努力的方向。当然每位考生的基础不同,长处短处不同,学习条件不同,那么努力的具体方向和具体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只是关乎共同性的两个大问题,那就是:审时度势,做好心理准备;有的放矢,采取相应对策。其中,“审时度势,做好心理准备”包括以下四项内容:第一,关注目前的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从以往的作文命题来看,题意常常现实性强。也就是说,材料和题目不仅仅局限于当前形势和中心工作,但又与当前形势和中心工作有一定的联系.熟悉了解目前的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遇到有关的话题能说出个究竟,定然有助于对题意的把握。比如"小议‘希望工程”,如果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了解什么是“希望工程”,如何能够展开议论呢?退一步说,即便题目与目前的形势没有直接的联系,至少还可以把这些材料运用于举例说明或:沦证过程中,决不会白下工夫的。

第二,关注自己和自己周围的具体生活。作文命题,特别注意不脱离广大考生的生活实际,像“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一本好书给我的启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朋友”等,都是非常切近考生生活实际的题目。然而应试者常常有些好高骛远,注意了远离自己的大话题,而忽略了身边日日经历、日日发生的“小”事实,这种做法是很不可取的。要注意了解、思索、评价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物、事件,挖掘其中蕴涵的思想,并把它们与写文章联系起来.不妨这样试一试,每天晚上熄灯后,把白天的经历、见闻“过过电影”,看能不能定下一些题目,然后试着在脑中把它构思成文章。这样经常坚持,必有好处。

第三,关注历年来的作文命题。命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中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仔细研究每年作文的命题方式、写作要求,一方面可以耳濡目染,避免临场作文的生疏感;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分析讨论,学会正确的审题方法。此外,知道了已经写过的题目和内容,还可以避免平时准备的盲目性。

第四,关注历年来作文的“样板文”。阅卷时,常常要挑选和印发一些“样板文”,阅卷人员自己发现有代表性的文章也会抄录下来,这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料,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如果找不到这些“内部材料”,也可以参考高考和自学考试的应试作文,以及编辑成册的例文选,从中也可以发现一些“样板文”。读这些“样板文”,有可能的话再读一读阅卷人员的给分、评语、讲析或综合论述,从中便会领略到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什么样的作文是差作文,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写和不应该怎么写。

祁连小学2013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篇5

要求: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与科学性质,及其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1、研究对象: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2、学科性质: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的科学体系。

(二)学科任务

1、系统和全面地阐释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确立进步的、科学的艺术观。

2、了解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艺术活动的规律与特点。

3、指导人们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创造、接受和批评。

(三)研究方法

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2、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研究艺术活动的实践与发展。

3、运用艺术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研究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

二、艺术活动

要求:了解艺术活动的构成,理解艺术活动发生和发展的状况,掌握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对艺术的功能有基本的了解。

(一)艺术活动的构成 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前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客体世界:即艺术活动所

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3、艺术作品: 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接受: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的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二)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

(1)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2)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3)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4)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也持这一观点。

(5)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总之,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本能、表现的欲望和游戏的冲动。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是单因的,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2、艺术活动的发展

(1)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①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构中,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现实物质基础。耸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政治制度及思想方式、世界观或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构成。艺术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性。

②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③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其中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制度的等各种因素。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

④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艺术的发展显得快些,有时显得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反方向发展。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

(2)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①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②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

③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④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三)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性质

1.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1)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2)艺术与哲学

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艺术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艺术家的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

(3)艺术与宗教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区别。

(4)艺术与道德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艺术的联系,一方面,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同时,艺术通过其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的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5)艺术与政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艺术会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影响政治的方向和发展。

(6)艺术与科学 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木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读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透的内涵。

3.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

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为旨归的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凝结为审美的意识形态。

(四)艺术活动的功能

1、艺术活动的功能:(1)审美认知功能(2)审美教育功能(3)审美娱乐功能

2、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

三、艺术种类

要求:理解和掌握艺术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各艺术种类的定义和特性,了解不同艺术种类体裁的区分,了解中外艺

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一)艺术分类的方法

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2.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3.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等)。

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

5.从本质上讲,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式传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因此,按照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根本的依据,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

(二)造型艺术 1.绘画

(1)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绘画艺术的种类,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

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2)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①形式的变幻;②瞬间的凝固;③丰富的意味。

2.雕塑(1)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的空间(三度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雕塑可分为圆雕和浮雕。(2)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①物质与技艺的统一;③造型性与表现性的融合。

3.摄影

(1)摄影是指采用摄影手段塑造可视的画面来反映生活、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摄影特别注重纪实性,画面构图、光线和影调是它的独特的造型手段。

摄影艺术包括新闻摄影、人像摄影、建筑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生活摄影、舞台摄影等。(2)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高度的纪实性;②主题的创造性;③光与影的结合。

4.书法

(1)书法是以线条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书法主要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2)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①线条与组合;②具象与抽象;③情感与象征。

(三)实用艺术

1.建筑

(1)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2)建筑根据社会需要可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根据人们的审美需要可分为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3)建筑的基本特征:①造型的形式美追求;②环境的人格化体现洞多重的象征性意味。2.园林

(1)园林是指利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创造的景观,它利用技术和艺术,凭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成为实体形象。园林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2)园林的基本特征:①浓缩的自然 ②综合的形式;③意境的追求。

3.工艺与设计艺术(1)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2)设计艺术:设计艺术是工业革命后在国际上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产品设计;②环境设计仍视觉设计。

(3)工艺与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①实用与审美;②物质与精神;③技能与创造。

(四)表情艺术

1.音乐(1)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因素。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可

分为男声、女声和童声,以及高青、中音和低音;从歌曲角度可分为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进行曲等。器乐可分为: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等。器乐作品可分为序曲、协奏曲、交响曲等。在演奏(唱)方式上有独奏(唱)、合奏(唱)、重奏(唱)、齐奏(唱)等。

(2)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①情感性;②想像性;③多义性。

2.舞蹈

(1)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舞蹈的品种有民族舞、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等;按出场人物的数量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

(2)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①动作性;②抒情性;③节奏性。

(五)语言艺术(文学)

1.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等 文学是以语言或文字符号作为物化手段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文学语言是指加工提炼了的人民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语言。主体通过对语言的审美把握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

2.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1)间接性;(2)广阔性;(3)想像性。

(六)综合艺术

1.戏剧与戏曲

(1)戏剧是指以舞台演出为存在形式,以演员的动作和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的艺术样式。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既具有戏剧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审美特征。戏

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唱、念、做、打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段。程式化、虚拟性是戏曲的主要审美特征,体现出高度的综合性。

戏剧的分类,按其矛盾冲突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其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独幕剧;按其表现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和舞剧。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主要有京剧、昆曲、豫剧、越剧和黄梅戏等。

(2)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综合与多样是戏剧的表征;②演员行动是戏剧的基础;③矛盾冲突是戏剧的核心。

2.电影与电视

(1)电影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声音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画面、声音和蒙太奇是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电视属于大众媒介,既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有艺术的功能和娱乐的功能。电视艺术与电影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既是综合艺术,又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电影的主要样式有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其中作为电影艺术最主要样式的故事片又可作进一步划分。

电视艺术主要是指电视荧屏_b播出的各种文艺作品,其中主要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音乐电视(MTV)、电视娱乐节目等等。

(2)电影与电视艺术的基本特征:①运动的画面想重组的时空;③科技与艺术的交融。

四、艺术创造

要求: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的涵义,了解艺术创造是特殊的精神生产,理解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以及创造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掌握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理解创造活动中艺术家的心理机制和艺术思维状况。

(一)艺术创造主体

1.艺术家

(1)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2)依照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实践活动进程的分析,可以将人类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物质生产制约和决定着精神生产的性质,同时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并且体现出与物质生产不同的特殊性。

而艺术创造又是特殊的精神生产,即审美的精神生产。艺术家正是从事审美精神生产的人。

2.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

(1)艺术家的修养:

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

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邃的思想;

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像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3.艺术创造主体以及与艺术创作相关联的客体

(1)与艺术创作相关联的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在内的客观世界,它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

艺术创造客体是主体参照、实践和创造的对象。

2)艺术创造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这种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即主体可以影响客体、作用于客体;客体也可以影响主体。作用于主体。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主体应居于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主体的价值将通过对客体的实践和创造而得到实现。

(二)艺术创造过程

1.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像、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

(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

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1)构思的方式及运作:①整合;②变形;③移情;④意蕴的凝结。

(2)艺术意象的形成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3.艺术表现

(1)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艺术传达,是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2)艺术内涵的深化

①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

②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他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

④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三)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与艺术思维

1.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

(1)审美感知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2)审美想像

①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过程。审美想像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像又分为再造性想像(知觉想像)和创造性想像,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像

②想像的特征:

A.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B.审美想像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C.审美想像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③想像与联想: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的事物引发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想像和联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联想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像,想像与联想可以相互交叉与融合。

(3)审美情感

①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②情感在创造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像、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是将诸种心理功能综合在一起的“混凝土”,是推动艺术创造思维进展的内驱力;

③创造主体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

(4)审美理解

①审美理解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

②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像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体现出积淀在感性中的理性,是审美判断和逻辑推理的结果;

③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像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

2.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

(1)形象思维

①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②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具象性是指形象思维始终要以具体可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情感性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创造性是指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性功能。(2)抽象思维

①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

③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在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中相互交叉和转化。

(3)灵感

①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②灵感的特征:突发性、超

常性、易逝性;

③形象思维与灵感交互作用,灵感是形象思维的深度表现。

五、艺术作品

要求:理解艺术作品的主要构成,掌握艺术作品三个层次的内涵,深刻理解典型和意境的意义,对于艺术风格、流派和艺术思潮有基本的了解。

(一)艺术作品的构成 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伽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

(2)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3)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的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同时,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幻,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2.感性与理性的统一(1)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地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2)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及意境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3)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3.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3)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在侧重表现的艺术作品中,也不会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大小的差别。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二)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分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1.艺术语言

(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2)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电影语言等。(3)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4)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艺术家应在创造活动中不断锤炼语言,追求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的创新。2.艺术形象

(1)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2)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3.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三)典型和意境

1.典型: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2.意境: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涵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意蕴。

(四)艺术的风格、流派与艺术思潮

1.艺术风格

(1)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等。(2)艺术风格的特性: ①独创性;②稳定性;③多样性。

2.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1)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2)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如西方艺术史上先后出现的古典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思潮、自然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等。

六.艺术接受

要求:了解艺术传播的涵

义,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掌握艺术鉴赏的过程;理解艺术批评的内涵与功能。

(-)艺术传播

1.艺术传播的性质

艺术传播指的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收者,使其得到扩展。

2.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

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传播主体、艺术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3.艺术传播的方式

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等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方式。

(二)艺术鉴赏

1.艺术鉴赏的性质

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2.艺术鉴赏的主体性: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

3.艺术鉴赏的过程

(1)审美期待

①审美期待是指在艺术接受活动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

者具有了审美需求,并希冀在欣赏中得到满足。期待视野可分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

②文体期待即指艺术鉴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③意象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中特定的意象或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④意蕴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呈现的深层的审美意蕴、人生哲理和情感境界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2)鉴赏过程

鉴赏过程包括直觉与感知、体验与想像、理解与创造三个阶段。①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②体验与想像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像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③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3)审美效应

①共鸣: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②净化:净化是指接受者通

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③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由此引发的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三)艺术批评

1.艺术批评的性质: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2.艺术批评的形态

在艺术批评史上出现过多种批评形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社会批评,如 19世纪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2)传记批评,如 19世纪法国圣·佩韦从研究作者人手去解释作品。(3)心理批评,如 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研究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4)文本批评,如 20世纪法国符号学者罗兰·巴尔特运用符号学方法研究作品本身。(5)读者批评,如 20世纪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和伊瑟尔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

3.艺术批评的功能

(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创作产生影响。(3)通过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4)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1.简述艺术活动的主要功能。答:(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人生。(2)审美教育功能。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3)审美娱乐功能。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4)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

2.什么是灵感?简述灵感的主要特征。答:(1)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2)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3.简述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共鸣现象。答: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祁连小学2013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篇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参考答案:2e

参考答案:2(x+3)

参考答案:2ex-1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sin(x+2)+C

参考答案:2(e-1)

参考答案:2x-y+x=0

参考答案:ydx+xdy

参考答案:1

参考答案:π

2013年成教计划 篇7

北两水农技校

一、指导思想

2013年,我村成人教育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突出开展农村劳动力技工培训、继续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民创业教育培训,增强农科教结合力度,加快我村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推进“教育富民”工程,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继续加强成人校阵地建设,完善镇、村培训网络,全面提高成教队伍素质,为推进全镇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及生态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我校实际,做好下列工作: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抓好充分就业工作宣传,利用宣传标语、宣传单、墙报及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创业成功经验和外出务工典型事迹。同时还宣传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

2、积极开展各项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使更多自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获得一技之长,加强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就业质量。

3、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力度。首先依托我县特色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其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不断拓宽劳动力输出的渠道;第三,依托创业人士和务工领头人,巩固建立输出渠道,扩大劳务输出量,促进劳动力就业。

4、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阵地、队伍建设。成人教育队伍是搞好成人教育

工作的关键,新的一年,镇将定期召开成人校校委会,评聘优秀人才担任成校兼职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及教学艺术,促进成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5、进一步加强对成人教育宣传指导、理论研究工作。新的一年,成人校要结合乡新的一年工作要求,通过广播、黑板报、会议和印发简报等形式,宣传成人教育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宣传终身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全村居(民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认识,加强成教理论研究,结合创建开展成人教育立项课题实践与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把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开创我村成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祁连小学2013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篇8

玉溪师范学院(Yuxi Normal University)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是一所以师范专业为基础,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玉溪师范学院2021年成人高考教育招生指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报名条件及对象

1、高中起点专科、本科:具有高中、职高、技校、中专或同等学历;

2、专升本: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

3、符合报名条件的.各行业在职人员、社会青年,年龄不限。

二、报名条件及对象

1、报名时间:全年预报名,确认报名时间2021年9月初(具体时间以省教育厅招考院公布为准)。

考生在规定的报名时间范围内登陆“云南招考频道”(),点击”进入工作网”进行报名并在规定时间内到所选择的报名确认点办理照相、交报名费及确认手续。

2、入学考试:10月下旬参加2021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具体考试时间、考试科目、考试地点以准考证通知为准)。

三、毕业证书

颁发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符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四、报名联系方式

地址:玉溪师范学院实训大楼D幢102室(红塔大道延长线润玉园、中石油加油站科对面)。

联系电话:0877-2055079(办公室)0877-2056901(办公室)

李老师:***1(手机)

任老师***(手机)

孙老师***(手机)

玉溪顺范学院网址:http://

祁连小学2013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篇9

【时间】2012.5.27

【地点】沙河公园·麻石烟云(麻石桥-SM广场侧)

【人物】阿

七、芸艳、海萍

【公交】2、51、52、61、114、159、313、3

42【特色】沙河之滨、工业文明博物馆、东郊老铁路及蒸汽火车头、市井休闲类公园、SM广场商圈、工业雕塑

【简介】占地234亩的“麻石烟云”位于二环路西侧麻石桥旁,设计主题是体现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追忆成都工业发展史。该景区从二环路一侧进入。第一个主题景点是静水广场。通过一段极富工业气息的灯柱连廊后,就进入第二个主题景点———声控水雾广场,音乐和水雾隐喻蒸汽机时代的来临。继续前行,就来到第三个主题景点———钢构架工业展示连廊。接下来的第四个主题景点———音乐喷泉广场,这里有动感的空间造型设计和巨大雕塑,隐喻电子时代的来临。经过浅水河滩和亲水景观连廊后,便置身于第五个主题景点———开放式生态亲水广场。

【游记】从学校出发,目的地本为东区音乐公园,三个人从SM广场步行路过麻石烟云,顿起休闲气息,老老少少锻炼的人群,让整个公园多了几分生活感,沙河之水从此而过,当然大城市的水当然不会太干净,但是湖畔的植被仍旧丰盈淡然,公园里有很多工业类的雕塑,以及一段故意保留的铁路,置身其间,在宁静中,看着四周的高楼林立,看看那段老铁路,那个火车机头,顿然感受得到历史的巨变,那些远去的东郊工业文明......【照片】

祁连小学2013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篇10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

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拉伯雷的《巨人传》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参考答案:A

第2题

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倡导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活动、经验

B.学生、活动、教材

C.教师、书本、课堂教学

D.学生、经验、活动

参考答案:C

第3题

在儿童身心发展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说明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稳定性

参考答案:C

第4题

我国当前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

A.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祖国服务

B.为社会实践服务,为均衡发展服务

C.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广大的农村服务

D.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参考答案:D

第5题

一位学生没有交作业,教师在上其他课时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这种做法实际上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权

D.荣誉权

参考答案:B

第6题

义务教育是我国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

A.自觉性、免费性与普及性

B.免费性、统一性与选择性

C.强制性、免费性与普及性

D.福利性、自觉性与普及性

参考答案:C

第7题

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段为()。

A.小学至初中

B.初中至高中

C.初中至高职

D.小学至高中

参考答案:D

第8题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参考答案:B

第9题

为使学生了解有关电荷的知识,物理老师在课堂上做了有关摩擦生电的实验。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实践活动法

D.参观法

参考答案:B

第10题

我国现行的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多元性评价

参考答案:C

第11题

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参考答案:B

第12题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

C.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D.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参考答案:A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13题

课程都是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

参考答案:错误。课程既包括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程,也包括课程计划之外的课程,比如:学校的环境、校风、师生关系等方面构成的隐性课程,也属于课程的组成部分。

第14题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错误。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主要不同有三个方面:第一,范畴不同。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素质发展范畴。第二,影响因素不同。德育过程中,学生只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要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三,结果不同。德育过程的运行结果与社会要求相一致;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运行结果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15题

教育有哪些主要的社会功能?

参考答案:(1)政治功能:通过教育巩固和维护一定的政治制度,促进政治体制的完善与变革的功能。

(2)经济功能:通过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

(3)文化功能:是指教育传递保护文化的功能、活化文化的功能、交流文化的功能和选择文化的功能。

第16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

(4)教师自我的形成。

第17题

学校体育有哪些具体任务?

参考答案:(1)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

(2)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

(3)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第18题

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这是一位语文老师的教学心得。

教书8年的经历,使我越来越坚定一个目标:做个“懒老师”。过去,我也曾努力将课文分析来分析去,但学生在读课文时居然没有自己的见解;当我逐字逐句地批改完作文之后,发现学生仍然没有学会写作文,我顿感泄气。经过思考,我决定还是变“懒”一些吧。每当我改一次作文,了解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之后,就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改好的文章没地方发表,就让学生自己编报发表。老规矩,第一期我出给学生看。“不好看那好,下次就由你们自己出吧,各小组轮流负责,每两周出一期。”对于课文,我也不讲来讲去,讲得自己都倒胃口。“我不勉强你们,你们自己看吧,哪篇好咱们就讲哪篇。不喜欢的课文只讲一节课,作为补偿,下一堂课我增加一篇课外美文。”真没想到,一个星期一篇,一不小心,一个学期竞多讲了20多篇文章。“怎么还嫌我课讲得太唠叨了,讲得太多了那好,你,就这位大声嚷嚷的同学,你来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看法吧……”

[问题]

这位教师真的懒吗请结合教学过程的某一规律分析上述案例。

参考答案:这位老师并不懒,他较好地遵循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这位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批改作文,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还选择美文进行讲解、引导。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修改作文,自己编报发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如果这位教师再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就更好了。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9题

心理学通常把个体心理现象划分为个性心理和()

A.心理潜能

B.心理活动

C.心理结构

D.心理过程

参考答案:D

第20题

根据反映的客观对象不同,知觉可以分为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

A.空间知觉

B.顺序知觉

C.整体知觉

D.系统知觉

参考答案:A

第21题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

A.感觉

B.知觉

C.直觉

D.联觉

参考答案:A

第22题

考试之前,我们反复看书学习以便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参考答案:A

第23题

读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催草地见牛羊”的诗句,头脑中形成了大草原壮丽的景象,这种心理过程属于()。

A.后像

B.想象

C.幻想

D.空想

参考答案:B

第24题

“郁郁寡欢”或“心情舒畅”这类情绪状态属于()。

A.应激

B.心境

C.热情

D.激情

参考答案:B

第25题

在深思熟虑基础上抓住时机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其反应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B.坚韧性

C.自制性

D.果断性

参考答案:D

第26题

个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并成为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称为()

A.情绪

B.动机

C.需要

D.兴趣

参考答案:C

第27题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称为()

A.习惯

B.服从

C.性格

D.顺从

参考答案:D

第28题

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之后,我国一些市民盲目抢购食盐,张三也跟着购买了很多,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A.遵从

B.服从

C.从众

D.顺从

参考答案:C

第29题

一般认为,男性自信,进取心强;女性温柔,心灵手巧。这种社会心理效应是()

A.晕轮效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投射效应

参考答案:C

第30题

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包括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情绪积极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人格结构完整和()。

A.富有创新精神

B.语言风趣幽默

C.智力发展超常

D.自我意识正确

参考答案:D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选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

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与认知活动没有必然联系。

参考答案:错误。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贯穿在包括认知活动在内的其他心理过程之中,并与其他心理过程同始同终;离开了注意,其他心理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

第32题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遗传对人的智力发展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错误。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片面夸大了遗传的作用。但是,遗传对智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否认的。遗传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33题

简述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参考答案:(1)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驱力。

(2)功能:引发功能,即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指向功能,即动机具有使人的活动朝向预定目标前进的功能。激励功能,动机对活动具有维持和加强作用。

第34题

简述思维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参考答案: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思维的形式包括:

①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单位和推理、判断的基本要素;

②推理,是由表及里的过程;

③判断,是对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

第35题

简述遗忘的规律以及遗忘原因的衰退说。

参考答案:(1)遗忘的规律是,一般说来,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就是说,刚学过之后,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比较快、量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再忘了。

(2)遗忘的原因的记忆痕迹衰退说强调生理活动过程中对记忆的影响,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致消失的结果。

第36题

试述人格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说明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学校是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人格特征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学校通过学习以及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受系统的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对学生发展良好的人格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校风和班风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的人格特征。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健康优秀教案《鼻子出血怎么办》及教学反思下一篇:老员工的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