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中高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精选8篇)

小学中高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篇1

汉字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基石,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所在。识字、写字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高年级就可以轻视识字教学。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逐步向文本内容和意蕴转换的同时,教师也要关注识字教学,在寻根究底中还原本真,在拆组构建中丰富意蕴,在学生错误中因势点拨,更好地从语音、语义的视角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益。

一、在寻根究底中还原本真

汉字从创建过渡到现在,经历历史长河的洗礼,是绝对固定与严谨的。因此汉字教学也务必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任何一种多少一点、长短一点都无所谓的态度都是汉字教学所摒弃的。

例如在教学《少年王冕》一文中,“冕”字上方很多文都认为是一个“曰”,其实下面的两横与外框都不相接。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记住这一点呢?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教学:“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三个孪生兄弟,他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日、曰”和“冕”上面的部件,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日”字瘦长,“曰”字宽扁,“冕”字上方这个两横都不外接。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关注与“帽”字的相似之处,并在理解“帽”字义的基础上指出:“冕”原来也是帽子的意思,而且是官帽。随后,教师为学生拓展补充了“卫冕”“无冕之王”“加冕”等词语;最后,教师再次强调“冕”字的字形写法。

纵观整个教学片断,笔者先是通过形近字的对比观察,夯实了学生对教学字形的感性认知;然后,激活学生原始的经验积累,找准与“帽”字之间的联系,从意蕴层面让学生了解字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置;最后教师通过词语拓展,丰厚了学生的感性认知,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整个过程,学生据字明理,听得兴趣盎然。在这样的教学中,汉字已经不再是一个僵硬的文字符号,而是一个富有生命气息的文化因子。只有寻根溯源,找到汉字原始的根,学生才能快乐掌握汉字、了解汉字。

二、在拆组构建中丰富意蕴

汉字的构造方法多种多样,一般而言有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方法。而除了少量的独体字之外,汉字更多的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汉字教学就可以根据这一构字特点,引领学生在拆分中组合,在组合中拆分,将学生的关注力从一个汉字向一类汉字转移,促进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

例如在教学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教师教学伊始,就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廿”,告诉学生这个字念“niàn”,课题中的“二十七日”,就可以说成是“廿七”,让学生会读其音,并了解其义;随后,教师在这个汉字周围又增添了几个点,演变成了“庶”,这个字就有了更多、广泛的意思,有学生指出这个读shù,并能组词“庶民”“富庶”;紧接着,教师要让这个汉字走起来,随手为其添加了“之”部首,学生一眼看出这是本课的生字。教师在引导学生识记字音之后,通过动作的方式引领学生分别组词:“遮面”“遮挡”“遮盖”……最后,教师强调了“遮”字书写时的注意点:“广”盖头、“之”托住底,部件紧扣不分离。

整个教学,教师在拆合过程中将汉字教学变得意蕴盎生。从“廿”到“庶”再到“遮”,让学生在字形板块的糅合中感知其内在含义,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使得枯燥的汉字变得趣味十足,一个汉字牵动了三个生字的学习,可谓效率极高。

三、在学生错误中因势点拨

接受心理学认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得越多,留在思维意识中的痕迹也就越丰富。在整个过程中,即便学生遭受到什么错误,也会让学生获益良多。这对于汉字教学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在教学汉字时,尤其是针对一些较难掌握的汉字,教师不妨就让学生经历一些错误,让学生在顿悟之后形成鲜明的认知,形成终生难忘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雾凇》一文时,其中课题中的“凇”字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在正常教学中无论教师怎样强调,都有学生写错。笔者在教学这个汉字时,并没有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注意点,而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之后直接要求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果然不出所料,学生写成了三点水。于是,笔者顺势进行点拨:“那里太冷了,水都被冻得凝固起来,多了一点水,赶快改过来吧!”

教师正是利用学生观察不仔细的特点,引导学生故意犯错,这种出错的体验牢固地镌刻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中,让学生的认知体验显得刻骨铭心。而在随后教师的点拨与评价中,不仅指出了学生的错误,更是极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他终生难以忘记。

总而言之,汉字教学并不难,说难其实只不过是教师研究得太少。作为语文教师,理应对每个汉字的原本之根进行通透的把握,从而引领学生在考证中、联想中对汉字形成深刻的印象,让汉字在学生的意识中真正“立”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余东小学)

小学中高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篇2

一、由点及面, 适当“放手”

强调中年段识字的重要性, 并不意味着我们还是要像对待一二年级的孩子那样, 从音到形再到义给予孩子全方位的指导。首先是时间上不允许, 我们的课堂追求的是高效, 如果在一个点上牵扯的时间过多, 势必影响其他目标的达成, “过犹不及”。其次是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 已经具备一定读写能力的孩子对于简单的识字任务还是能够完成的。那到底该怎样做呢?我们要对生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归类, 我们要对学生做更准确的定位, 在此基础上确定关注哪些字的音、哪些字的形、哪些字的义, 由点及面, 渗透识字的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灵动朴实, 活泼有效

到了中年段, 我们的识字教学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除了在语言文字本身上要用心琢磨, 也要适当在教学形式上做点突破, 改变低年段常用的集中识字的方式, 让识字在课文教学的始终灵活进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 只要你能留心课文, 留心生活, 其实识字是无处不在的, 识字是充满趣味的。

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课文《说勤奋》一文时, 是这样做的:

(板书:勤奋)

1. 读准字音

指名读, 提醒“勤”是前鼻音。

2. 理解“勤奋”

第一层次:由“勤奋”你联想到了哪些词?

(1) 懒惰 (你能从反面去理解“勤奋”, 不错!)

(2) 勤劳、勤快…… (这些词与“勤奋”的意思很相近, 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勤奋”, 你很会思考!)

(3) 比较:勤奋、勤劳、勤快。虽然都含有“勤”, 但是这三个词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 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勤劳”:侧重于劳动方面;“勤快”:侧重于做事麻利;“勤奋”:侧重于工作学习方面。)

第二层次:你能用“勤奋”造个句子么?

通过刚才词语的对比分析, 相信你对“勤奋”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么, 你能用它造个句子么? (“用得准!用得恰当!”对于学生的造句, 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评价。)

第三层次:由这个句子,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从学生所造的句子, 择选一个离学生生活比较近的句子, 如:某某同学学习很勤奋。然后让学生想象“勤奋”背后所蕴藏着的画面, 如:课堂上, ……;课间时, ……。上学时, ……;放假时, ……。学校里, ……;家里, ……;书店里, ……。)

其实识字教学本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 只要我们能关注学生的成长, 任何一种识字的方式都能为大家所悦纳。

高年段:点到为止精彩而厚实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的识字教学目标是这样定位的:“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 000个, 其中2 500个左右会写。”因此, 课堂上, 我们高年段的教师常常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文句分析、谋篇布局、揣摩思想等环节, 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那识字, 到了高年段到底应该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比较合适呢?笔者觉得, 这要根据学生的识字能力来确定。如果在低中年段并没有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并没有形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那么我们还是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加以强化训练的。反之则点到为止, 多讲无益。同时, 笔者认为, 教师也许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识字与课文的教学并不冲突, 精彩的识字教学设计, 能使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得到升华, 有利于教学的深入, 使课堂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

现以自己的一个高年段识字教学片段加以说明:

1.释“天火”之意

师:“天火”是对一种自然现象的形象表达, 你知道这种自然现象叫什么吗? (闪电、雷电等) 从大家的回答, 教师感受到了你们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了便于研究, 科学上, 我们又把它们统称为“雷暴”。

2.学习“雷暴”, 三读之

(1) 板书“雷暴”, 一读该词, 着眼于字音的准确性。

观察“暴”, 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么? (最下面不是“水”) 请你在《习字册》上临写一个。

(2) (出示“暴”在字典上的若干解释) “暴”在字典上有几种解释, 请你想象一下夏日午后的雷电, 谁能给“雷暴”的“暴”选择一个合适的解释呢? (突然而猛烈)

这临空而来的闪电, 这响彻云霄的雷鸣, 来得是如此的猛烈、如此的突然, 谁能读好它? (带着“突然而猛烈”的认知二读该词, 着眼于词义的理解)

(3)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后, 带着自己对“雷暴”的感受三读该词, 着眼于学生关注词语背后的画面和情感。 (1) “雷暴”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 (2) 朗读第一小节, 说说你对“雷暴”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可怕”这一感受关注到:几十亿次———次数之多, 击倒、劈成———威力之大, “上帝的怒火”、“雷神”———神秘不可琢磨) (3) 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 (4) 再读“雷暴”, 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画面, 而你内心对它的感受也一定会更深, 谁想试试?

谈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观察     实践    积累   引导   培养      兴趣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39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让教师头痛。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可是最后能写好文章的学生还是太少了。我们只有让同学们获得了快乐,才能够激励他们的奋斗精神。是否能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与教师平时的教学积累有着直接关系。本人就几年来的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与各位教师共勉。

一、要加强对小学生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完成习作的环境

结合以前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多数教师是按照单元课后要求布置作文的,然后让学生去写,没有一点新颖感。这种作文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反而让学生越写越没兴趣。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学生才能够想写作文,会写作文。一些学生认为作文难写的原因就是不知写什么、怎么写。所以,教师必须作好引导,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使学生爱作文、想作文。

(一)教学中要重视实践体验,留心生活琐事

在班中,我设立了交流箱,让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为班里出谋划策。

有一次,班中两个作文差的学生发生争吵,各说各有理,我说:“谁有理?把你想说的话都给我写下来。”结果两个学生把吵架的原因一字不落地写了出来,写得不长,但原因很清楚。如此学生之间既增进了友谊,又提高了写作水平,何乐而不为呢?记得在一次小练笔中,我布置了“冤家路宽”的练笔题目,发生争吵的学生把这件事通过练笔叙述了出来。没想到,在他们的作文中,我看到了希望。后来,我觉得让学生“动手不动口”还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于是我将一时冲动的想法加以延伸,在全班展开,学生的作文水平一下上去了。

(二)让学生多积累素材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授课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多媒体的介入,新颖、生动的课件的出现。教师借助多媒体,通过讲解、演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分析事物的,让学生学习作者使课文中词与句、句与段、段与篇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方法。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留心了,专注了,也爱读了,大多数学生逐渐开始“手不释卷”,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二、要激发兴趣,不拘形式,由“引导”到“放手”,让学生真正感到作文的快乐,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什么事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顾一切地去拼搏、争取,而没有兴趣,就会什么事情也做得不上心。兴趣才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当然,有了兴趣还不够,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由于他们的知识有限,很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行分析、加工,所以多数学生写起来还是会出现词不达意、详略不当甚至走题的毛病,这就要教师去帮助理顺。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去写,写得不好也不能打消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在给学生留作文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是给学生留很大的空间和自由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分析某些事物的特点、共性,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依据要求,对以往生活积累进行搜索,以确定写作目的。这样,慢慢地学生就能写好作文了。

如我在三年级的一次小练笔中,让学生在校内重点观察一处景物,可以是校门、花坛、操场……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观察:它们在学校的什么地方?大小、形状是什么?你观察的景物里有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做的?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参观后你的感受如何……我通过给学生提問题让学生去填空,慢慢学生就会写话了,格式也正确了。当然,标点符号也用得体了。

三、要注重积累,做到“有米可炊”

学生想写了,还需有词可用、有话可写、用词达意。学生平时要多积累,随身携带手抄本,把看到的想到的立即写下来,这样,作起文来才能得心应手,作文能力才会提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应多让学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在生活中睁大眼睛,留心观察。学生要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鸟语、倾听大自然的乐章。教师的评语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进步,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作文。

小学中高年级语篇教学策略 篇4

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是如今教学中重点探讨话题。小学中高年级英语学习的侧重点逐渐转向了句与语篇的加强。其语篇的教学主旨为“词句结合,语篇感悟”,重点抓语篇知识的扩展及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语篇教学全面融入到小学英语学习中,有助于增强学习热情,树立学习信心。

《作为语篇的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启示》一文提到:“语篇分析的对象是使用中的语言,而不是假想或人为杜撰的语言。”它关注的是人们怎样通过现实语境充分发挥语言魅力实现某些会话交流。语篇篇幅长度不限,短到一个字母,长到一本或多本书。总之,语篇的来源主要根据语境,不在于篇幅。可理解为“人们在运用语言的环节就是形成或了解语篇的过程,而不应理解为运用语法结构或词汇修饰的过程,更不是单纯达到某种语言行为目的的过程。”语篇教学的开展和加强,对于小学英语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全方位地认识语言的真正意义。下面就谈谈如何优化小学英语高年级语篇教学活动。

1.了解背景知识,让生活走进课本。

英语阅读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读者倘若对语篇的主题背景了如指掌,就可轻而易举地阅读和理解文章内所阐述的信息,但若对语篇主题较为生硬,阅读起来就非常吃力,容易误解或不解。所以阅读初期引导学生熟悉和了解语篇主题背景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针对教材不同语篇所体现的特征,有规律、有侧重点地进行预习指导。对于普通文章,教师可吩咐学生通过听录音或通篇跟读的方式,尝试翻译部分语句并标出认为重点的词组和句段,针对部分带有丰富性、文化性的语篇,教师应先让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的熟悉和认识。如在《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6A unit7 At Christmas课件中是关于圣诞节的语篇,可先让学生对于圣诞节的文化、圣诞节的相关知识、圣诞节如何度过等进行相关的预习,学习时学生定会兴趣盎然。

2.加强低年级写作基础训练。

低年级学生对于说的能力优于写的能力,从说英语到写英语是非常困难的转折点。教师需要富有责任感和超强耐性。引导的方式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承受能力,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爱好及学习状况的差异,制订科学有趣的学习计划。根据《新课标准》要求,《牛津小学英语》3A要求学生对26个字母的大小写要熟练掌握。

《牛津小学英语》3B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一些简单的单词。所以好多教师感觉吩咐学生重复书写单词和语句就可记住和掌握,但没想到类似机械化的学习模式,只能造成学生越来越厌倦学习,感觉疲惫不堪,最后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采取多样化、科学性的训练方式,比如找朋友(字母大小写),好邻居(字母顺序),揣摩图画中隐藏的字母,根据字母表顺序补充所空缺的字母,还有看图背写单词等游戏性训练方式,不仅能够消减学生对单词的枯燥感,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激情。

3.扩展阅读的“有效性”――培养习惯。

语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日学习中,单纯依靠教学教材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也会约束学生能力的施展和提高,所以需适当丰富课堂色彩,扩大教学领域。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语篇内容,收集相关的阅读材料,发给学生阅读,并利用好已订阅的英语报刊,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或通过介绍相关的英语故事网站。另外,可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阅读,鼓励定时定量阅读。让学生在课外扩展阅读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总之,语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小学高年级教材和学校设施,全面开展语篇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还开阔了学生阅读空间,培养了学生阅读技巧。所以,教师只有时刻创新、不断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实现语篇教学质的改变,同时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论文 篇5

凯里市炉山小学汪海燕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难题。现阶段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不喜欢作文,怕写作文,讨厌作文。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无材料可写”。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他们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老师们更是无法教。经过这几年作文教学的实践,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 作文教学兴趣积累分层模仿评价修改

一、激发习作兴趣

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且也达不到好的效果。如果能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生的拓展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习作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积累词汇

1、通过写日记积累

学生作文的源泉是生活,要在生活中体验、观察、感受。学生有了习作素材,写作文才会有话说,才会有内容。这就要学生多积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莫过于写日记。每日一记至关重要,把平时的点点滴滴记入日记。需要用时,就不愁没有素材了。日记内容不一定非要写自己想到、听到、看到、做过的事,可以摘抄一些好词佳句、精彩段落等。只要孩子愿意去记,写作文时就会有很多可写的。

2、从课文内容中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在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并从摘抄中积累材料。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为写作打下铺垫,在写作时就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三、分层次给学生定文章段落

学生的资智不同,写出的作文也参差不齐。有的整篇只有一段话;有的一个段落一两句话,一篇文章有七八段,甚至于有的十几段。结构不清晰。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给他们定文章段落,每篇文章可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来写。每次习作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段落去进行习作。可分为三种情况要求:学困生,要求他们最少写三段话,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一段话;开头、结尾各一两句话,中间多写;句子要写通顺,内容要表达清楚。中等生,三至四段话;开头、结尾各写一段话,中间一至二段话;能围绕一个主线按一定顺序展开描写;优等生,段落不给他固定,开头一段点明中心;结尾一段可以总结与开头照应,也可以写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看法;中间围绕一个主线按一定顺序展开具体生动描写,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关联词过渡、引用名人名言等,描写有详有略。通过相应时间的练习,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这种良好习惯,写出的文章段落结构就很清晰。

四、模仿课文进行练笔

我们可以教学生模仿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标题、题材等等。

作文章就像造房子,如果只是积累了材料,备齐了砖瓦木石是不够的,还得勾勒蓝图,搭好架了,才能盖起房子。

我们小学语文书中有很多课文可以作为事例来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学会模仿文章的语言、结构、表达方法、写作顺序、修辞手法等等。文学的基本材料是语言——是给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思想以形态的语言,文学是借语言来进行雕形描写的艺术。语文课本中的选文都是语言文字好的范本。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地、有针对性地模仿范文中的精美语句,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也可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的结构,最好是模仿语文课本中范文的结构。因为范文的结构既全面、千姿百态,又科学、规范。模仿结构,可以学习全篇结构安排的特点,可以模仿局部的层次安排,还可以模仿范文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让学生用总分总的结构,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写一处风景。教学《颐和园》时,就学习作者的游览顺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让学生模仿游览顺序写《游石仙山》:来到山脚——爬到半山腰——斗牛场——牌坊——寺庙——三姊妹峰——永安泉。按这样的顺序来描写石仙山上的美景。学生就会觉得,我也能像这些大文学家一样写出好文章,就不会害怕作文。

五、评价修改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限,教师在修改时应尊重孩子的想法,尽量保留孩子的意愿,不大篇幅地进行改动,多给予鼓励。

小学中高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篇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汉语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语文教育,读和写能力的有效结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成倍提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立“读写结合”式的语文教学已经成为现代高效教学的有效手段,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师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182-02

小学语文中的“读写结合”就是将语文阅读与作文写作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手段,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将读与写分离,单独进行教学,使阅读与写作分为单独的两节课,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降低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新课改环境下,倡导并实践“读写结合”式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中高年级采取“读写结合”等方式进行语文教学的意义

小学作为知识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习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知识成就,因此,在教育上不容马虎。汉语作为我国的国语,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上,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启蒙的重要作用,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学习进入到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学生通过文章阅读能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获得类似的表达与写作能力,在文章阅读中,学生只有敢于交流与辩论,才能获得文章的更深刻理解,并且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在以后写作中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导学生如何熟练运用作者的表达手法来描述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注重对优秀语言与素材的积累,不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为后期作文写作积累素材,只有阅读与写作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一般而言,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从来都不是从单方面来评价的,而是考察个人的综合能力。对语文能力而言,同样不是单纯的只看学生阅读能力或者写作能力,而是对两者共同结合进行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实践水平的提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语文的学习不但要重视文章的阅读,还要加强语文知识的实践与运用,比如利用阅读中积累的语句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利用优秀语句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等。所以,只有读与写的有效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进而转换为一种得心应手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因为读与写的分离,课堂气氛并不理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教师往往将阅读课变为文章背诵课,将考核得分作为目的,在这种负担下,学生接受的是被动式的教育,学生主观能动性受到压迫,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较为不利。而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能构建出灵活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揣摩作者的写作感情,并将其作为表达自身个性语言的寄托工具,在这种刺激下,学生的语文水平必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一)媒体引入,展现教学动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到各年龄段的教学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高效课堂,利用图像工具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一个与作者当时情景相同的画面,通过多媒体视频和语音展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且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声情并茂。比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庐山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带领学生全面了解庐山,授课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瀑布,可以描述庐山的雾及湖泊,通过远景、近景、全景等交替展示,使学生能更好地领略庐山的美,根据学生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理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同样的表现手法来描述庐山的雾,学生可以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进行描述,将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使得课堂学习更加生动、活跃,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再比如,《秦兵马俑》课文中,描述了西安大型兵马俑宏大的场面,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才能。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利用PPT或者视频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具体场景,并且利用三维立体模型,从各个角度展示兵马俑的具体构成,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具体阅读,掌握描写雄浑庞大的词语,可以为今后写作类似文章时提供参考。

(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延伸课本内容

小学语文读写能力的结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迸发出新的灵感,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些课文常常留有一些未叙述的事情或者故意留有空白,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要仔细分析文章前后描述的具体事件,结合自身想象方能进行合理的思考。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类文章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操作方法上,可以进行课堂答疑,让学生对课文留白部分进行补充写作。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小女孩觉得有一个温暖的火炉就是幸福的?小女孩一共划了几次火柴,每次她都想到了什么?小女孩为什么会在大年夜卖火柴,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小女孩在最后一刻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调动想象力进行空白部分的描写,大胆想象空白部分的真实情况,通过设置这样的疑问,学生必然会积极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获得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实现了课堂教学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延伸课本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这一年龄段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分小组阅读训练、角色扮演,朗读比赛等,其中角色扮演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对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进行重现,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将当时人物的情绪通过语言来表达,这不但有利于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能力。比如,在《完璧归赵》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后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分别扮演蔺相如、赵王、秦王、宦官、门客等,通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原当时的情节,并且深刻揣摩当时任务的内心情感,大大提高学生阅读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表演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角色扮演人物刻画的形象与否直接取决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学生在表演中反映的人物情绪可以作为学生未来写作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对人物的形态、外貌、心理等描述的文章还有很多,教师设置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活动,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事物描述的能力,这些能力都能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更好的帮助。

(四)回归生活,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课堂教学知识并不能涵盖语文的全部,语言的精彩及语言能力的提升更多是从生活中获得的,“一切知识源于生活”即是最好的概括,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倡导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从生活中体会语言的魅力,通过课堂所学来描述生活中遇到的种种,这也是人类文化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生活素材来提升读写结合在语文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实现教育回归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欣赏文字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并能通过文字再现生活的美好。例如,学习课文《开国大典》、《猴王出世》后,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与长辈交谈来获得有关开国大典以及西游记的典故,并通过自己的整理编写成一本学习指导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文学修养,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教师还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学习,比如学习《钓鱼的启示》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钓鱼活动,学生通过钓鱼获得心得体会,将其记录在文本上,并对照课文中作者给出的心得体会,加深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读写结合”必然是未来语文的基础手段,阅读作为吸收知识的过程,结合语言表达的写作过程,必然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理清读与写的关系,结合课文内容充分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论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篇7

张志公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贫乏是语文的致命伤。”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愁眉苦脸, 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完全没有思绪不知道写什么事情, 归根到底是平时缺乏积累。加强积累是加强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 否则, 作文的写作就如同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如同大厦一样缺乏基本的建筑材料。可见, 加强积累, 储备更多更广泛的作文素材, 引导学生重视和加强势不容缓。

(一) 广泛阅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例如, 在学校或者班级里开展“每天一背”的活动。教师可以去精心收集一些有利于学生作文的内容供学生背诵, 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分享一些值得背诵的内容:如古典诗词名句、名人名言、警句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家学习兴致较高, 完成背诵会有较强的成就感。同时, 每个学生准备好摘抄本, 在班级里成立班级图书馆、阅读角, 创设平台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平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 同时上课也可以指定阅读, 两者互相结合, 要求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心得体会记录在摘抄本上, 定期组织组织学生互相之间进行交流, 让一个人的积累成为全班的积累, 点燃思考的火花。且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素材本起一个有创意富有诗意的名字, 激发学生对自己素材本的自豪感, 从而激发学生收集的兴趣。

(二) 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

古人云:“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只有见识多了学识才能更加广泛, 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春游、秋游, 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 体会生活、参加画展、做义工活动、看一场电影等等, 还可以让家长带领孩子去外地旅游, 增长见识。现在的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不少, 但是写作文的时候依然没有素材, 一点一点地挤牙膏, 很是让人心疼。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参加了这些活动并没有记在心里, 纯粹当做玩, 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 教师在学生参加活动之前可以提醒学生要细心观察, 留意发生的一切, 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 学会记录下自己每一刻的独特感受。这样,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克服那些坏毛病, 学会仔细观察身边的生活, 体会生活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为自己的素材库放进更多的素材。

二、写好作文, 进行实效性的指导是方针

“小学撒谎是从作文开始的”, 这是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虽然没有科学的依据, 但是也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当下小学生作文的一个普遍现象———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真正的作文应该发自自己的内心, 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 即“我手写我口”, 而不是无病呻吟, “为赋新词强说愁”。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需要学生广泛阅读, 加强积累, 积极体验生活, 有感而发。另一方面, 教师的有效引导也至关重要。

(一) 采取灵活的命题形式

现在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 充分结合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命题形式, 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命题形式, 禁锢学生思维, 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在作文中,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在不同命题的作文中想说话, 也有话可说。

(二) 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

著名的教育家巴士卡里雅曾经说:“只有自由, 才能学到知识。学生有实践和尝试的自由, 也有犯错的自由, 只有这样, 才能学有所获。”作文给学生自由, 有发挥的空间,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是学生愿意写作的开始。因此, 教师要做的只是要让学生时刻保持对生活的敏感, 能够抓住生活的点滴, 从而有写作的灵感。如果硬性规定学生写作的方式、写作的内容, 则会扼杀学生的思想, 将一些充满学生独特思维的童真文字扼杀在摇篮里。所以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表达自由的基础上做出积极的引导。

(三) 以优质的范文引导学生

模仿学习是学生具备的一个较强的能力, 在作文的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起来。通过选取一两篇优质的文章,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从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

例如, 《比美》这一篇范文, 首先应该和学生一起分析题目, 说的什么事?总结出是动物之间的比美行为。那么就应该激发学生搜索自己的素材库——哪些动物喜欢美?这些动物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些动物应该怎样比美?基本内容确定以后, 就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 及丰满的过程——比美的过程也是需要仔细斟酌的, 当然结尾也需完美, 需要切合文章的主题内容, 还能深化文章。同时, 还有学习范文的遣词造句、段落结构分布、全文的贯穿方法、运用的表达方式等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比美》文章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

(四) 以读促写

受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限制, 学生的积累存在一定的局限, 那么阅读是一个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阅读既可是课内阅读也可以是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不仅仅是眼睛的简单运动, 它也是一系列心理运动的结果。在阅读中接触到的人物, 所体现的观点, 表达的方式学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心理加工, 对学生的写作造成影响。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好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引导。

例如, 《枫叶如丹》一文,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叙述散文类文章的结构层次, 然后在仿写的过程中按照秋天优美的景色特点和枫叶的特色抒发自己的情感, 及人生观、价值观, 以便在学习写作中可以借鉴运用。

(五) 创设情境

有些作文其实就是一些情境的描述加工。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完全可以依据作文内容创造一定的情境促进学生的作文写作。

例如, 要写《教师迟到》这样一篇文章。在作文写作之前, 教师可以故意迟到, 让学生有实际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进行谈论, 教师迟到的这段时间你在想什么?你做了什么?其他同学都做了什么?班级的整体状况是怎么样的?对于这样一个事件你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讨论, 注重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 类似的对一些动物, 或者美景的文章, 事先可以让学生先去感受一下, 仔细观察, 这样写作相对来说便顺利些。

(六) 建立学习互助模式

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将班上学生进行分类。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可以自觉写作, 教师进行评改, 而水平低一些的同学则由水平高的同学带领, 进行简单的修改, 定期反馈给教师, 教师进行整体评改,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三、总结

作文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立足生活, 求新求真, 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乐趣, 使他们的创作天赋能够痛快淋漓地施展。

摘要:学生普遍怕写作文, 写作文只是被逼与无奈, 被动应付了事, 缺乏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 尝试探索新的作文教学方法, 对提升教师的作文教学能力, 增强学生主动写作文的动力, 树立学生写作文的信心, 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小学中高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篇8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唱又是音乐教育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我们新课标明确提出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合唱,可以使学生领会艺术的真、善、美,提高欣赏水平,培养高尚情操和集体合作精神。合唱是一种要求声部清晰、均衡,声音和谐的优雅艺术。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大家的喜爱,童声合唱以其高雅、清纯、甜美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普及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几年,我们市、区都举办了很多的童声合唱比赛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学生的合唱水平都不太高,尤其是农村小学与城区教学之间差距显而易见。

合唱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培养合唱必需的、科学的、高位置的发声方法以及各种歌唱技能技巧,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开拓农村小学生的眼界,锻炼他们的胆识,促进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合唱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但如何在小学进行合唱教学,便成了摆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合唱是烘托进行演唱的艺术形式,是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作品内容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所谓合唱,就是指多声部歌曲的每一声部各有一组人演唱。合唱歌曲的表现力较齐唱歌曲要丰富得多,合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因此,要想在小学有效地开展合唱教学,就必须从合唱作品的选择、音乐基本训练和合唱练习的过程都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小學合唱要选择相应的合唱作品

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活跃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好的并且合适的合唱作品便成为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在所选择作品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参与意识等。

总之,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从“听”着手,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农村小学中年级的唱歌教学一般以齐唱为主,一成不变的齐唱、独唱使学生逐渐感到单调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合唱歌曲,在欣赏合唱歌曲前作以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比较合唱与齐唱音响效果的不同,使他们认识到前者的表现力较后者更加丰富,声音显得更加饱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

三、从齐唱到二声部合唱,用轮唱做过渡

轮唱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单声部歌曲由两组人演唱,在第一组开始唱几拍或几小拍后,第二组加入唱同一旋律,称为轮唱。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的相互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

轮唱的前提是学生学会唱好歌曲旋律,音高、节奏准确。在轮唱时,演唱技巧上要注意节拍整齐,突出强拍,两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切忌争相盖过另一声部而大声喊叫、抢拍、超赶速度。轮唱中把握自己的声部,保持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了良好的演唱基础。

四、听唱结合,不断提高演唱技艺

在合唱练习中,学会各声部旋律后,就不宜再过多的进行分声部练习,要尽可能让学生在两个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在学生重点练习某一声部时,让另一声部亦用轻声演唱自己的声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并获得较为全面的合唱技巧。

为了锻炼学生的抗干扰能力,老师亦可以运用学生唱一个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

在学生练习合唱时,教师的伴奏可以同时演奏两个声部,或老师范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让学生既各所“依”又能相互倾听,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技巧。

五、发挥重唱优势,提高合唱技能

两声部歌曲在每一声部由一个人演唱,称为“二重唱”。二重唱的形式与二部合唱近乎相似,但较后者有一定难度。教师要给学生个人练习机会,让部分演唱水平较高的学生逐步练习二重唱,以带动整体的二声部合唱。

六、充分利用课堂乐器,把握各声部旋律

学生在初步练习歌曲的合唱时,不容易把握各自声部的旋律,就会“跑调”。可以用课堂乐器来帮助把握旋律。学生有时唱的不准,但乐器演奏出的旋律是准的。合唱前做一下简单的合奏练习,在奏、听的基础上再唱也可以避免合唱时的“跑调”。

七、加强歌唱基本技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缺乏这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

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理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如何做好一名警察下一篇: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