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精选10篇)

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篇1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 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 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 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做到警钟长鸣。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成立医疗护理质量风险基金。通 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 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 纷、差错及事故。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做到警钟长鸣,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的监督作用。完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两级体系 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定期组 织检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同时检查结果与岗位工资、奖金发放 挂钩,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及时 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和配套。组织要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将安全生产纳入会议主要议程。

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对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 手,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 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首问医生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 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 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 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通过落实制度,始终 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医院管理的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 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 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是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明 是非、分清责任的依据。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 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 生。

七、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一方面是使患者理解 临床医学的风险,另一方面医生要针对这些风险,做好充分的防范措 施和一旦发生意外的应急补救措施。家属签订同意书是理解可能发生 的危险,但决不是容忍医护人员因失误所发生的意外,医护人员必须 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 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 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 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

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医疗设备,医疗结构,管理,重点

1 医疗设备管理工作重要性分析

现代医疗设备的发展使得其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对快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降低和减少医疗设备故障对诊疗活动的影响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设备因素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加快现代医疗机构设备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重点。针对医疗设备在诊疗活动的重要作用,现代医疗结构必须认清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针对自身诊疗方向以及不同设备在诊疗中的作用完善设备管理工作,保障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为保障患者诊疗安全、保障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提供基础的保障。

2 现代医疗机构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2.1 注重医疗设备基础信息调查与分析,促进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随着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现代诊疗过程中医疗设备已经覆盖了每一个医疗科室,以对帮助医生快速诊断患者病情、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医疗设备所涉猎科室较多、其基础情况也不相同,这就使得现代医疗机构设备管理工作必须以细致的基础信息调查与分析为基础,为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的信息。例如:针对B超、彩超设备的管理中,首先要对医疗结构自身所采用的B超、彩超设备生产厂家、设备技术参数以及设备备品备件采购便捷性、易损部件进行了解,同时对其常见故障等进行分析,了解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所需的检修时间、维修时间,为保障诊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以此减少设备养护、维修对诊疗活动的影响,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2 针对医疗机构基础情况构建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

现代医疗机构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需要以医疗机构基本情况为基础,构建并完善具有针对性的设备管理体系,以此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对医疗机构各设备适用频率、常见故障、易损部件的调查与分析构建科学的养护管理体系,以此确保设备能够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为医疗诊疗过程提供必要的辅助。在现代医疗机构中,诊疗活动越来越多的以来设备来完成,因此,设备的完好状态已经成为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疾病诊治的关键。因此,现代医疗机构必须针对自身设备型号、厂家、零部件采购周期以及使用寿命等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易损部件始终具有库存、并根据易损部件使用寿命科学的规划更换、养护时间,以此减少设备维护对诊疗活动的影响。另外,医疗机构还要根据科室、设备归属部门以及设备养护工作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保障设备的运行、维护、备品备件管理等工作始终处于科学的受控状态,保障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2.3 针对医疗设备对环境的要求,加强设备环境管理

由于现代医疗设备中电子元器件较多,其对医疗设备所处环境要求较高,以此现代医疗机构在进行设备管理过程中,除注重其设备状态管理以及维护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设备使用环境的管理,以此保障设备运行环境处于设备要求之下,避免环境因素对设备运行以及诊疗准确性的影响。

2.4 注重设备日常使用与养护管理,保障设备的完好

现代医疗设备中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单片机、计算机的应用为保障设备运行精准控制、实时显示与打印等提供了便宜的条件,但是其对设备的适用与养护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现代医疗设备故障中由于使用人员误操作等因素造成的故障占设备故障的45%,该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医疗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针对这样的情况,医疗结构的设备管理中应加强对设备使用的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严格控制移动数据存储设备的连接,以此减少外部数据接入或人员误操作对设备计算机系统的影响,保障设备的完好状态、避免外接移动数据存储设备造成病毒等因素对设备的影响。另外,医疗机构还应根据设备操作养护规程对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设备使用后的清洁等工作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与精准度,避免设备故障的出现。

3 强化医疗设备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促进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由于医疗设备的重要性以及对操作人员、养护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医疗机构应注重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操作人员、养护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明确使用、养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人为因素对设备的影响。同时还要通过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促进设备管理工作的严格执行。以人员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故障,保障设备的安全以及诊疗的准确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现代医疗机构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诊疗过程多方面的、涉及使用人员、操作人员、养护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日常卫生环境清扫人员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其对保障医疗机构诊疗活动的正常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医疗机构必须认识到自身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摒弃传统设备管理工作单纯依靠设备厂家售后的观念,以自身设备管理、使用、维护为重心,强化设备管理工作,以此避免设备故障、维修对诊疗活动的影响,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子波.医疗机构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医疗资讯,2009,9.

[2]陈桥.以完善医疗机构设备管理体系促进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J].医疗设备资讯,2009,11.

[3]马德江.针对医疗设备实际情况以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设备管理工作[J].医疗资讯,2009,10.

[4]邹淳欣.现代医疗管理工作中医疗设备管理地位的提高[J].医院管理,2008,7.

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3

[关键词] 医院;档案管理;医疗纠纷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03-01

医院档案管理历来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医院病历档案资料是提高医疗技术,开展科研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奠定医院长远发展的宝贵历史资料。随着新的医疗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相关医疗纠纷法律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也意识也在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中的病历档案管理已成为处理医疗纠纷、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证据和维权依据。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医药档案管理工作,既符合医院诊疗法规的要求、又为医疗纠纷提供客观的病案法律证据,同时为医院档案工作做到更加完善[1]。本文就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探讨分析如下。

1 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机选取本院自2005年2月至2011年10月发生的各类医疗纠纷事件15例,分析归来原因,以此探讨档案管理工作在应对医院医疗纠纷中的重要性。其中经鉴定为手术医疗事故隐患5例,包括骨科手术中应用钢板、固定螺丝断裂后查询医疗器械许可证、有效期及合格证等记录档案不全或缺失4例;手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死亡,但病历记录中抢救记录和死亡时间记录错误引发纠纷1例;另外10例医疗纠纷查看病历档案显示:病案管理中病历患者名字入院前后不一致,出现姓氏或名字错误及张冠李戴现象3例;医生病程记录与护理病历记录不一致,出现自相矛盾现象2例;病案中辅助检查单丢失或记录不全,给病案管理留下隐患2例;病案中出现病历记录不完整,包括临床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患者病情轻重记录出现前后不一,并且与上次病情记录相差巨大,埋下医疗纠纷隐患2例;病案内容中出现私自修改及涂改现象,引发医疗纠纷1例。由此,在病案管理中,任何一点差错记录、缺失均会引起医疗纠纷,并且不能提供合格地病案作为法律依据均会引起医疗纠纷,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医改深化的新形势下广大医务人员及病案管理工作人员对做好病历档案管理工作起到关键,尤其在面临医疗纠纷时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2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2.1 法律意识淡薄,医院档案管理未得到重视 在当前医疗改革的深化新形势下,医务人员不再是单纯地诊疗、救死扶伤的工作,而是既要规范诊疗措施,同时还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现行的我国法律规定中《关于民事诉讼法证据的若干规定》文件中提到的“医疗事故争议诉讼无过错的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进行判决。明确表明所有医疗机构具有在相关医疗事故争议中提供自己的诊疗证据来证明自己在全部医疗活动中的合法化、合理化[2]。而现实具体临床工作中部分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能为自己的治疗措施提供切实的证据,尤其是医院档案管理未得到重视,在病案记录及保存中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没有按照医院档案管理相关法律去建立保存制度,不能为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给医院或个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2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普遍存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足,尤其在医院的病案管理人才更加匮乏。目前多数医院尤其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医护人员兼职或其他非医疗专业人员在进行病案管理工作。这些人员相对缺乏医疗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对病历等档案管理的基本整理、录入及保存等工作专业素质欠缺,知识老化及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同时在医院领导层在人才培养中忽视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导致档案管理审核、归档及保存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病案管理质量的提高和档案管理工作长远发展。在面临医疗纠纷时提供出不规范的病案档案,出现对医疗机构不利的法律证据。

2.3 档案管理制度缺失,病案质量偏低 由于缺乏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病案管理经验,尤其是医师及护士忙于诊疗措施,缺乏对病案重要性的认识,法律意识淡薄,出现病案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完整、医嘱记录不详细等问题,同时档案管理者保密性不强,病案资料随意让患者复印使用,尤其目前还没统一的病案管理模式归属于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模式,出现对病历档案管理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容易给医院档案管理带来医疗纠纷法律依据。

3 做好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依法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病案管理中的病历档案是医疗纠纷中唯一的提供真实、有效及合法的法律依据。随着我国法制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必须建立完善地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并且依照相关法律及条例依法对病历等档案进行管理。其管理内容包括病历中各种医嘱、记录、辅助检查依据及患者病情分析等完整地病案。尤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于2010年3月颁布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3],全面、系统、具体的就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基本格式、基本内容;各级医师应记录的内容查房记录和责任;完成各项记录的时限规定等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临床医师及领导阶层应在档案管理部门制定详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否则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就无法举证以证明自己有无过失。

3.2 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档案馆者法律意识 档案管理着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与教育,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颁布,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形成健全地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约束广大医务人员及档案管理者,增强保密性[4]。所以在工作中应自觉遵守法律制度,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措施。

3.3 強化医务人员病案书写规范及防范医疗纠纷的法律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健全病案管理机构和三级质控体系,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管理措施,对病历档案书写、保管及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要严密监控,核查管理制度,并防患于未然。同时,充分发挥中、高级职称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骨干作用,经常指导下级医师,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和技术水平,使每位患者的病历书写更规范,记录更完整,能体现本单位的诊疗水平及档案管理水平[5]。杜绝因书写漏洞或管理不善导致医疗纠纷隐患。

4 小 结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中依法保护就诊者的病历资料,并且具有长期保管的法律义务。因此,在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双重性,即是一种科研资料,又是患者病情就诊的详细录的书面材料,尤其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为法庭提供举证倒置的法律依据。而且这类法律文书不像普通文件一样,到期了就销毁。对医院档案管理类文件,也均应长期保存,以对医务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及科研总结,也有利于医院医疗纠纷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解俊霞.医院病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中医,2010,13(7):1.

[2] 刘宇娟.病案管理如何适应医疗纠纷的新形势[J].中国病案,2005,6(12):20.

[3] 揭敏娟,王兴娟.关于医院档案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医院管理,2011,9(18):150.

[4] 燕军.医院病历档案信息的利用与保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29.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篇4

一、强化思想认识,持续发展。

二、科主任、护士长继续抓好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每月召开质量管理控制会议、病历质控小组会议、院感小组会议,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会议,医疗安全小组会议等,规范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科室持续发展。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考评工作,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制定考评标准,每月由质控小组进行检查,做好总结反馈工作。健全、落实各种医疗制度,要求各种制度执行记录规范,项目齐全。医疗组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入院48小时内主治医师查房,一周内主任查房,术前,术后上级医师查房,危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房,加强知情告知制度管理,非手术病人入院24小时内、手术前、中、后、病情变化时随时沟通,特殊诊疗操作、治疗、用药沟通,严格执行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审批及手术权限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科室每月召开质控会议,对存在问题分析,整改,持续改进。

四、认真做好医疗文书书写管理工作

1、强化病历书写自我检查、科室病历质量小组(相关质控人员)监控。科室病历质控员每月对科室运行病历及终末病历质量检查,科室院级质控员将他科检查结果及时传达到自己科内,避免同样错误发生,使被检查者引起重视,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意见,实时改正,起到良性循环作用。、2、抓好病历质量的评价、实施奖惩结合制度。科室病历质控员每月对病历进行终末病历质量检查,检查存在问题及乙级、丙级病历上报质控办。促使大家重视并互相督促,避免和减少病历缺陷发生率,达到提高病历质量的目的。

3、落实病历检查制度,突出重点。做好每月检查安排。

五、定期召开质管小组会议,及时反馈,总结。每次检查后及时反馈科主任,病历检查及时反馈书写医师,每月检查的存在问题在每季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反馈,在会上要求各位把科室存在问题提出大家讨论,提出整改措施,以持续改进。

2014医疗安全工作计划 篇5

2014年,医务科将一如既往地是贯彻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干兴院、安全立院的总体指导方针,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不断提高医疗安全管理内涵,制订我院2014年医疗安全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安全目标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的识别准确性。让患者共同参与医疗安全管理,规范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开展医患沟通技巧培训,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严防临床用血事件的发生。鼓励医疗不良事件和重点病人的申报,积极处理医疗投诉,防止等级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医疗安全工作重点

(一)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作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进一步健全各级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完善落实委员会各项工作制度,深入科室搞好调查研究,对科室的安全控制指标、医疗投诉、医疗不良事件的汇总分析和整改措施进行检查、评价,对全院医疗、医技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出指导性的改进要求,对新技术、新项目和医疗风险给予指导性意见。每季度召开一次委员会会议,确定各种医疗纠纷处理意见,分析研究不安全因素,督促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及时通报医疗安全信息,提出整改反馈意见。

(二)、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1、继续开展全院性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医疗核心

制度、诊疗规范等内容的培训,从而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推动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进一步防范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开展各科室的医疗质量、安全院科二级对话会,根据各科室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医疗安全。每季度召开医疗差错分析鉴定小组会议,指出医疗纠纷发生的本质原因,认真梳理总结,并由职能部门限期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2、各科室利用科室例会组织学习医院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规范;组织至少2次的全院性医疗安全管理教育,建立医务人员医疗安全积分档案,并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必要时进行医疗质量重大缺陷诫勉谈话。

(三)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实施医疗质量全程管理,确保安全医疗。

1、各临床、医技科室要按照等级医院管理要求,加强关键性核心制度的落实,如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前风险评估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及手术分级审批制度、医嘱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等,并对执行落实情况实施每月一督查制度,确保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2、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诊疗技术操作常规、规范,切实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尤其要加强对急诊室、重症监护室、内科、手术科室等重点科室的监管。对有创诊疗操作、病历书写、关键性处理措施等重点环节,要加大医疗安全防范力度;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医疗安全防范能力。

1、强化“三基”培训。积极开展医疗业务培训,通过现场指导和视频教学、集中培训、科室业务学习、自学等多样化手段,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把好“考核关”,确保医务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规范的体格检查、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和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要把“三基”、“三严”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

2、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通过组织医务人员培训,学习医患沟通的法律论据,提高医患沟通技巧,规范医患沟通行为等措施,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性,降低因医患沟通不良所导致的医疗纠纷发生率。

3、组织全院临床、医技人员进行临床诊疗规范和诊疗指南的培训,定期组织理论和操作的考核,注意考核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加强业务素养,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4、利用每次业务培训的时间,反复宣传15条医疗安全禁令,强化广大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五)加强对医疗不良事件、重点病人申报、医疗投诉和纠纷的管理,认真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1、健全医疗不良事件非惩罚性报告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意识,鼓励广大医务人员积极上报,对全院安全隐患通病的不良事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有效落实整改措施,减少医疗隐患。加强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程序性和时效性管理,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的通知》的文件精神。

2、加强医疗投诉和纠纷管理,认真落实一诉一反馈制度,定期召开医疗争议事件分析讨论会,认真分析争议事件中存在的不足,查找管理漏洞,提出整改措施,确保事件发生原因不清楚不放过,当事人认识不到位不放过。

3、加强对重点病人的管理,利用院周会、业务学习会议等渠道加强对重点病人报告范畴和奖励制度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重点病人报告的自觉性。医务科在接获重点病人申报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联合查房,对医务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并认真做好医患沟通,使医疗纠纷苗头降低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六)开展医疗安全隐患排查,将医疗安全防范的关卡前移。

定期组织全院性的安全医疗隐患自查,对自查结果以及存在原因进行认真分析,落实整改措施,要求当事科室或者个人限期整改,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责,进行“三基、三严”、医疗核心制度和应知应会的考核。通过定期的医疗质量、安全隐患检查,掌握全院范围内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七)狠抓临床用药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1、继续深入开展阳光用药工程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规范药品购置渠道,执行临床用药“三告知”制度,告知患者药品的作用、用法和注意事项。严格落实门诊全处方点评和医嘱点评,及时分析、反馈,落实奖罚措施。加强临床用药业务知识的培训,要求临床医生熟悉药品说明书,掌握药物适应症和配伍禁忌。

2、加强对临床用药不良反应报告的管理,要求临床医师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主要包括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严重程度、因果判断和预后等。

3、强化日常检查的职责,严格禁止高危药品、普通药品、外用药品混放的现象,加强对当事科室的教育,应做好醒目标识。

(八)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1、强化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监管职能,检查临床用血计划和季报、年报等统计报表,宏观掌握节约用血及合理、科学用血情况。每季度抽查各临床科室经输血治疗病例的病历,重点检查输血申请单、检查输血同意书的质量和用血评估制度的落实情况,了解输血指证的把握情况,并作好记录、分析和反馈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篇6

2011年,我院继续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以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建医疗质量办公室队伍,完善各项医疗质量制度和考核标准。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组建成立以常务副院长、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和质量控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格局。加强临床路径管理,通过试用期开展的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医院根本目的。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在完善医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严把医疗质量关,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及术前术后讨论制度。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知情权要求的提高,完善各项告知制度。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按卫生部印发《病历书写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评分标准执行,处方书写按《处方管理办法》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执行。

三、根据试用期内实际操作发现的问题,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

科室、服务标识规范、清楚、醒目、易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上下功夫,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是加强医疗质量的基础。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篇7

关键词:医疗设备,设备档案管理

近年来, 医院医疗设备的种类、数量迅速增加, 在医疗设备购置、使用、维护和报废管理等方面, 对医学工程科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遵守国家的各项相关法规和医院的有关制度。与设备采购人员和维修工程师积极沟通, 并参与到设备验收的工作中去, 以便收集医疗设备第一手和最完整的资料[1]。下面就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过程进行简单介绍, 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

医疗设备的档案可分为两部分:商务档案和技术档案。

1.1 商务档案商务档案包括:

(1) 使用科室的申请购置单; (2) 医院设备管理领导小组所做的设备购置论证单 (包括拟购置设备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否重复购置同类设备以及先进性分析等) , 根据医院的不同情况, 自行规定拟论证设备的金额标准。如, 五十万元以上的设备进行专家论证; (3) 购买设备时的谈判纪要; (4) 所购设备的厂家宣传资料, 包括彩页、同类产品不同厂家的性能对比表, 报价单等; (5) 如为招标购买的产品, 应有招标文件 (包含相关资质) 和中标通知书; (6) 如不是招标购买产品, 应单独索要相关资质, 包括:设备的注册证和注册登记表, 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 经营企业的经营许可证, 营业执照。属于"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 要有3C认证证书.属于计量器具的, 要有计量器具许可证, 属于压力容器的, 要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 (7) 设备的购置合同或协议书及配置清单; (8) 如为进口设备, 要有委托代理进口协议书、外贸合同和检验检疫证明; (9) 如为科研免税产品, 要有免税申请表、海关出具的免税证明等; (10) 设备到货后的装箱单和安装验收报告。如在清点货物过程中发现有些部件缺失, 应由厂家安装工程师写下补充说明并签证确认。

1.2 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包括:

(1) 设备的中、英文使用说明书及演示光盘; (2) 设备的维修手册及光盘; (3) 设备的应用软件; (4) 设备重要维修或保养的工作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档案管理人员并不是简单的文件管理员, 而应该是懂医学工程技术的工程师。这样, 在设备验收的过程中, 能够更好的与厂家技术人员沟通和交流, 做好设备的清点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有时候安装报告的不完整和技术资料的缺失常常是由于档案人员没能在现场参与拆箱和安装工作而造成的[2]。档案收集和整理完毕后, 填写归档目录, 并装入档案盒, 按照规定进行保存。

2 完善医疗设备档案

医疗设备档案建立后, 并不代表工作的完结。如果有部件缺失, 还要进一步追讨, 并将相关文件存入档案。在设备到货开箱清点时, 常常因为各种原因缺少某些附件或辅助器械。例如进口医疗设备配国产电脑主机和显示器时, 这些国内采购件不能同时到货, 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监督公司工程师详细写清暂时缺少的部件的名称和数量, 并留下姓名和电话, 便于以后进一步联系。当这些缺少的部件到货后, 档案管理人员应将欠条归还公司工程师, 并将这些部件的装箱清单、说明书等资料归入档案, 同时还要在归档目录中标注延期到货日期和归档日期[3]。如果有增加硬件或软件升级等情况, 还要继续追加相关硬件的说明书和软件光盘。现在, 许多医疗设备经常要进行软件升级, 或根据临床需要加装一些功能模块, 此时.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能够及时将这些升级软件的光盘和硬件的使用说明书等补充进档案, 并在备注一栏中注明"软件升级"或"硬件加装"等字样和归档时间, 以利于在日后档案查找过程中一目了然, 起到快速检索的作用。

3 严格医疗设备技术资料的查、借阅制度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不是独立的, 而是为了更好地辅助采购和维修t作的进行。因此, 查阅和借阅档案是经常的事情。对于查阅资料的, 要有档案管理人员陪同, 当时翻查资料, 当时回收。对于借阅资料的, 应由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填写借阅表, 包括借阅文件的名称, 借阅时间, 借阅人所属科室, 并由借阅人签字, 留下可以联系的电话号码。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向借阅人明确借阅时间。并在借阅规定时限前督促归还。严格档案的查、借阅制度, 有利于了解资料的去向, 便于日后追讨, 维护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4 报废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医疗设备报废后, 有关人员要及时通知档案管理人员。由梢案管理人员根据有关法规, 在科室领导和医院档案室的指导下, 进行合理的处理。一般仪器设备报废后, 档案延续保存一年, 之后由医院档案室人员和医学T程科档案管理员共同进行销毁.并在销毁档案登记本上注明报废设备名称, 生产厂家, 购置金额.购置时间, 报废时间和档案销毁时间, 然后由双方人员签字确认[4]。如经科室领导和医院梢案室人员确定该报废设备的资料仍有一定留存价值, 可继续留存档案, 并在档案中注明该设备"已报废"和"档案继续留存"的字样以及设备报废时间。

5 关于档案计算机化管理的探讨

现在的档案管理基本上延续了多年前的手工操作, 使用账册式的档案目录, 存储的多数资料是纸质文件。而且, 医院的设备档案与设备资产系统是两套系统, 没有过多关联。希望随着医院对医疗设备档案T作的重视和建立数字化、网络化医院的需要, 能够进行设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同时能够将设备档案与设备资产系统联系起来,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总之, 医院设备档案管理T作是医院档案管理乃至医院科学管理T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科学引进和正确使用医疗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医疗设备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促进医院业务建设的发展, 提高设备投资的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 医院各相关部门和领导要对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加强管理, 同时,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责任心, 用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档案管理工作, 使其能更好地为医院建设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孙燕玲.试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J].医疗装备, 2005, 18 (7) :33-34.

[2]王晓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 2008, (10) :40-41..

[3]刘吉福, 等.医院医疗设备台帐信息系统的开发[J].医疗设备信息.2007, (8) :33-34.

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离休干部 医疗保险 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58-02

一、地勘单位离休干部医疗保险管理现状

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344号)》,开始对实行了近50年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到2008年12月,城镇就业人员参保19996万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城镇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需求的新型医疗保险制度已经确立。各地地勘单位在职和退休职工,经过单位积极争取,参加了属地医疗保险属地统筹。

国发[1998]44号文第六条规定:离休人员、老红军、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待遇不变,其医疗费用按公费医疗政策下的原资金渠道解决,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列账管理,支付不足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帮助解决。

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六部委《关于落实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意见》(中办厅字[2000161号文),该文规定:企业和原来享受公费医疗的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实行单独统筹,即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之外,专门对离休干部实行的医疗保险统筹形式。行政单位和原享受公费医疗的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可维持现行资金渠道不变,也可纳入单独统筹。各地还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离休干部医疗费保障形式。

该文同时规定,离休干部的医疗保障,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各地可以参照基本医疗保障的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离休干部就诊、用药、报销等具体管理办法,既要保证离休干部医疗待遇,方便离休干部就医,又要加强管理,防止浪费。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离休干部医疗待遇的落实和资金合理使用。

为贯彻落实中办厅字[2000]61号文件精神,各省市、地市先后出台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和管理工作办法,将市属离休干部纳入属地医疗保险统筹,进行规范管理。

部分地勘单位经过积极争取,离休干部加入了属地医疗保险统筹。但是,一些地方医疗保险部门因为管理难度大等原因,拒绝接收中央企业及省直驻外单位离休干部加入属地医疗保险统筹。相当一部分地勘单位仍然采取原来单位内部医疗的管理模式,也有部分地区采取有地方医保部门审核后,发票在原位报销的管理方法。

离休干部未有参加属地医疗保险统筹的地勘单位,两种医疗保险制度并存,给离休干部医疗保险管理带来不少问题和困难。在职和退休职工实行的是新型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门诊费不再报销,而是以现金形式返回其医疗IC卡。离休干部不论住院和门诊,实报实销。所以,离休干部医疗保险监管难度较大,各单位职工参加属地医疗保险后,离休干部药费剧增,就拿我单位为例,7名离休干部人均药费连年均在5万元以上,单位负担沉重。

二、做好地勘单位离休干部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途径

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安排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和完善“离休干部医疗待遇不变”和“单位尽责、社会统筹、财政支持、加强管理”的政策原则和工作措施,按照“严格管理,充分保障”的原则,把地勘单位离休干部医疗保险纳入属地化管理是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工作的根本途径。

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加入属地统筹,是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工作的一项改革,是沿袭多年的管理模式的变革,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必然遇到各方面的问题,需要各部门有关人员配合。只有领导重视,统一协调,才能做好此项工作。

医疗保险经办人员,要积极同地方医保保险部门、老干部局联系,积极争取。加入地方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属地统筹。加入医疗保险属地后,地勘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按时缴纳统筹费。

管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属地化管理后的各项服务工作。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工作加入属地统筹后,并不意味着管理服务工作减轻,在两种管理制度的衔接过程中,服务工作量明显加大。离退休管理工作者要热爱离退休工作,把离退休同志当成自己的贴心人,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三、如何进一步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工作

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作不仅涉及到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离休干部所在单位,离退休管理工作者,医疗保险定点医院,还涉及到医疗保险单位所在周边环境。

医疗保险工作者首先要强化学习、规范管理,加强自身建设。按照劳动保障部门要提高“五种能力”的要求,严格管理、规范程序、创新机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各项能力得到了加强;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此项工作。主管部门不能以管理难度大为借口,拒绝接受中央及省属驻外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参加属地医疗保险,应按照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有关规定,把所有离休干部医疗保保险纳入属地化管理。同时,尽量简化管理手续,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和基层单位管理工作。在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管理上,一些地市采取比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更为严格的管理办法,设有专门的门诊和住院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少了方便管理,却给离休干部就医带来不方便。特别是如腰椎突出等需要按摩治疗的疾病,门诊定点医院没有,定点医院较少,给离休干部就医带来不便。所以,主管部门要合理布置定点医院,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设定点医院。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医疗保障能力的不断提高,要逐步增加医疗医保保险药品和服务项目,方便离休干部就医。

在两种医疗保险制度衔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做好有关政策宣传工作,对因两种制度衔接过程中出现的医疗保险中心不能报销的项目,单位要尽量同医保中心做好协商,适当放宽报销范围给予妥善处理。医务人员要加学习,尽快熟悉离休干部医疗保险管理知识,特别是自费药品目录学习,尤其是是注意甄别就医的离休干部是否参加了属地医疗保险。我单位离休干部参加属地医疗保险后,就发生过一名离休干部在住院就医过程中,主治医生按未参保人员给予治疗的案例,结果造成4000余元药品不能报销,给医院及就医干部个人造成经济损失。

加强征缴、健全制度,确保医保基金收支基本平衡。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是医疗保险的大坝,如果医保统筹基金入不敷出,将直接关系到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运行。近几年来,我单位所在地因困难企业统筹基金不能按时缴纳,地方政府财政补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等原因,影响离休干部外诊及门诊药费不能及时报销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地方政府及离休干部所在单位,要按照离休干部“两个确保机制”的要求,高度重视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工作,积极筹措资金,按时拨付财政补贴资金,及时交纳缴纳离休干部医保统筹资金,确保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制度健康运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离休干部医疗保障水平将不断提高,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工作必将不断得到深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篇9

为切实做好全市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2014年8月29日下午召开全市医疗质量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内容总结前一段全市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

一、赤峰市斯琴局长和马天山副局长重要讲话精神: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收集医疗质量存在问题信息进

行整改、干预措施。

(二)防范医疗纠纷,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和服务要求的提高以及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必须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培训和信息化建设制度,做好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安全防范,科学管理,有制度、有计划、有实施、有整改、有措施。发现医疗纠纷,主管部门即刻做出预警机制,认真查找原因,找自身问题,实施责任人,当事人追究问责制,责任科室主任组织科内人员认真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吸取经验教训。发现医疗纠纷时妥善处理,缕清思路以病人为中心公平公正处理,防止发展扩大。

(三)严禁非法行医,切实做好医疗技术管理,医师定期考核制度落实,新技术、新

项目审批制度落实,认真抓好多学科、重点专科、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满足基本需要,医疗机构认真执行人员、设备、技术准入制度。根据卫生法规,严格执行医师注册再依法执业,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保证医疗安全,(督查时根据医生值班排班表中值班人员名单再逆查执业注册证书,发现未注册人员单独执业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四)狠抓重点环节,做好重点科室、重点部门质量管理,节假日交接班制度,认真

做环薄弱环节的监督,提高自身诊疗水平,观察病情及时,对高危、病情重点病人病情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做好抢救病人病程记录,突发重大事件抢救记录完善,医患沟通到位,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防患于未然。

(五)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杜绝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千篇一律的官话,内容符合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及时纠正诊疗缺陷,有用药要点,讲解记录。

(六)加强医患沟通制度,抓好医德医风,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突出重点、真抓实干,落实工作任务。

(七)加强作风建设,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抓好医疗质量。

(八)抗生素及毒麻药合理用药管理,做到用药有理有据,认真分析病情,做到安全

用药。

(九)落实核心制度下功夫,建立管理体系,层层把关,定期控制、评估、反馈、使

医疗质量不断持续改进。

二、会后卫生局朱局长做今后工作部署: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2 篇10

为了加强我院医疗安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坚持把维护患者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健全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管理制度,建立医院长效科学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工作内容

1、积极组织全体员工集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临床医师诊疗常规》及《操作常规》等,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4小时,学习人员做好学习笔记。每月召开一次科室质量安全管理会议,专题研究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工作,并制定医院医疗缺陷管理措施。

2、健全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

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 1

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认真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科主任至少每周一次,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至少每周一次,主治医师至少每周两次,住院医师至少每天一次查房,节假日查房与平时相同。

3、认真做好临床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强化做好

“三基三严”训练,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三基三严”业务学习除科室制定学习计划并组织实施外,医务科、护理部至少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每次集中学习不少于2小时,同时每季度举行一次“三基三严”业务闭卷考试及技能操作考试。

4、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学习,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逐步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药品群体不良反应监测等超常预警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杜绝滥用药、滥检查等现象发生。

5、加强检验科质控工作及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血液安

全,杜绝非法自采自供血液,加强加强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废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6、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

务措施,如设置导诊咨询台、候诊休息椅等,为患者提供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尊重其知情权和选择权,对患者服务态度良好、服务用语规范,杜绝“生、冷、顶、硬、推”现象发生,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布局合理,增加服务窗口,缩短病人等候时间。科室标识规范、清楚、醒目。

7、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建立、完善病人投拆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号码,即时受理、处理病人投诉。坚持职能科室主任轮流值班制度,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的各种意见,并及时反馈、改进、解决。

8、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院感管理组织

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培训工作,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如:产房、手术室、门诊手术室、门诊输液室等)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9、药事管理委员会继续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医务科、药剂科、院感科联合检查,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10、认真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加强运行病历和终末病历质量控制。

1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制度教育,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并与执业医师考核、护士执业证书注册相结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坚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严禁医务人员授受、索要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严禁对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报告及其他特殊检查等实行“开单提成”等办法,严禁医院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医疗机构使用回扣、提成及其他不正当手段从其它医疗机构招揽病人。

三、质量安全管理重点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措施,认真组织学习,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

2、严格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不定期进行自查工作,对发现不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要给予责任医师相应的处理。

3、做好“三基三严”业务学习及技能训练,将学习考试成绩与年终评优、晋级挂钩。

4、抗菌药物使用实行分级管理,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杜绝心脑血管病重复用药现象,减轻病人负担。对此要加大查处力度。

上一篇:简单好听的qq情侣个性签名下一篇:“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