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说课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由落体说课(精选6篇)

自由落体说课 篇1

一 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自由落体运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物理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知识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编排的,是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给出的。自由落体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各样的落体运动最简单的、也是理想化的落体运动。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复习和巩固,为以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如平抛运动、斜抛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自由落体运动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改变“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的错误观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节无论在知识教学还是培养学生能力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续课程的知识准备的垫底课。

2、教学目标

这节课不单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性质和规律这些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促进对概念的内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的准确理解。因此我们的教学重心要从科学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这些概念和规律所用的方法的学习,达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懂得认知未知事物的方法,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理想条件下的运动。(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理解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3)理解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方向,了解在地球不同地方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5)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从观察实验中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使学生学会如何透过表面现象去探索规律的方法。

(2)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的实验研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和使用变量控制法。(3)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纸带的研究,学会分析和处理纸带上的运动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让学生认识到: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认识,有些并不是正确的,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

(2)通过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和物理的有用性,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学生就很容易地把之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迁移到自由落体运动,也就很容易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至于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灵活应用则是下一节课的内容。

突出重点的做法是: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与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亲自动手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观点。

2.本节课的难点有两点:

(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的理解

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取先立后破再立的方法:先让学生意识到“重物一定下落得快”这种观念的错误,然后通过质量相同但形状或大小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并不一样的演示实验的对比,暴露出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原有观念的错误,并分析得出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主要是空气阻力。接着让学生猜想没有空气时,物体下落的快慢将怎么样。最后通过牛顿管处于真空的情况下的羽毛和铜片的下落快慢一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落体观念,并真正理解自由落体的定义。

(2)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

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突破这个难点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所采用的实验装置以及回忆匀变速直线的规律,进行合理的迁移。

二、说学生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强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喜欢通过动手实验来探究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但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具有片面性和肤浅性和过早地下结论的特征。学生对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的理解会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他们的前概念“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会影响科学概念的形成,教学中通过可靠的事实演示和严密的推理消除学生在这方面的错误认识。

学生在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方面尚不熟练。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结论方面还比较薄弱,应掌握好教学节奏。

三、说教学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就是来源于实验中的探索。教学实践证明:探索性实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学会一些探索大自然规律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索,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会获得基本的科研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演示法——实验探究法——自学指导法”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时,采用“演示法”,教师创设物理情景教师边演示边提问,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引导学生来探索规律并让学生试着自己得出结论。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给予恰当的思维点拔。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采用的是“实验探究法”。在给出自由落体加速度和自由落体的规律时,采用“自学指导法”,在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让他们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采用:“观察实验——积极思维——实验探索——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这部分内容大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请学生上台做一个小实验“测定反应时间”。

实验的方法是:我用手捏住一把直尺的上端,让学生用一只手在直尺最下端做捏住尺的准备,手不能碰尺。当尺子下落时立即内捏住尺子,测出直尺下落的高度即可算出反应时间。

测出上台实验的学生的反应时间。然后提出疑问“为什么用一把普通的尺子就可以测我们的反应时间呢?”告诉他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奥妙。

〔引入个实验的目的:以一个新奇实验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带着一个疑问来学习新课的内容可以激发他们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接着指出:尺子的下落就是一种落体运动,落体运动有很多,再比如雨点下落,树上的果实,如苹果,成熟后会掉下来;树叶从树上飘落等等。物体下落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一般的下落运动是很复杂的,如树叶从树上飘落,它的运动轨迹一般不是直线的。有的初速度也不一定为0。如平抛运动(演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特殊的,也是最简单的下落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的直线下落的运动)。

(二)新课教学.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设问1:同学们认为苹果和树叶同时从树上同一高度掉下来,那个会先着地呢? 演示1:一张光盘和一张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结果:光盘下落得快些。

光盘比纸片重些。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设问1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学生的前概念:“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并说明对物体下落快慢的认识是来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演示1从实验上证明学生这种认识。但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在物理中就要通过严密的实验来证明。同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证明。)

设问2: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吗?(强调“一定”这个关键词)演示2:将纸片揉成一团,重做演示1。结果纸团落得快些或差不多一样快。

(可以让学生猜测实验现象再演示,调动学生尽早投入课堂积极参与,积极进行观察和思考。)

从两个演示实验结果的不同,启发学生认识到: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提问一个学生:空气阻力。)

(设问2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为演示2做好思想和心理的准备。演示2以直观的事实证明学生这种认识的错误。从演示2与1的观察比较中,暴露问题,引起认知冲突,导致学生对问题的重新认识,并探索矛盾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积极地思维活动,找出矛盾背后的原因,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

板书:1.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空气阻力。

2.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设问3: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情形是怎么样呢?

(可以让学生猜测实验现象再演示,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积极进行观察和思考。)

演示3:快速竖直抽真空的密封玻璃管(牛顿管),让里面的铜片和羽毛从静止开始下落。结果:两物体下落差不多同样快。(使学生再次认识到生活中观察到重物下落快的原因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终于使问题真相大白,从而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可见,只是根据现象就轻易地得出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仔细认真地观察现象、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加上正确的思想方法,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规律。)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这里通过层层设问和一系列的演示,使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相结合,在动眼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最终形成科学的正确的认识,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通过设问和演示,创设问题情境,一步步引导学生探求现象背后的原因。

这些演示实验取材容易,随手可得,且现象明显、对比强烈,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具体、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也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同时加以设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并跟上教师的思维。在这里,注意正确规范地进行演示操作。注意演示实验的可视度。)

板书:2.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注意:这个概念有两个要点:①只受重力作用②初速度为零。板书:特点:①只受重力作用②.v0=0 只受重力作用,就必须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

哪里就没有空气呢?(学生:月球。)对!在月球上是不是不同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一样呢?1971年,美国宇航员刚踏上月球表面,就迫不及待地在镜头前做了这个实验,结果确实一样快。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宇宙飞船将登上月球,到时我们也可以在月球上做实验!

(宇航员的图片再一次证明结论的正确,使学生更加信服。而提到我国的航天事业,是为了激起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阻力影响很小,物体下落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比如:小铁块、小铅球、小石头等物体从不大的高度下落,都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对实际落体运动进行理想化处理得出的一种理想模型及其适用范围)

(到此应该达到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这部分大约需要10分钟。)

3.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由于这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将安排用时20分钟左右,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的设计可引导学生回忆第一章研究物体(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时所用的器材:打点计时器。而实验数据处理,可引导学生回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让学生说说三种证明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大家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呢?(学生: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个猜想对不对?可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设计什么实验来验证呢?„„(让学生讨论一下后举手或点名回答,根据回答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本章第一节的时候,用什么器材研究物体(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学生:打点计时器。)我们就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下落的重物就是钩码(铁块)。这钩码的下落能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学生:能!)

打出来的纸带,怎么样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是怎么样就可以证明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让学生说说三种方法)

实验原理:

一、利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 Δs = s2-s1=„= at2 的结论。

二、利用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比:s1:s2:s3„=1:3:5„的结论。

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各时刻的瞬时速度,作V—t图象,用V—t图象来分析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最简单,我们就用第一种方法来进行数据处理。大家看黑板:

(在黑板上先画好纸带图,在点不太密的地方取一打点作为第一计数点,标上序号0,每隔三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计数点之间有两个打点,标上计数点序号0、1、2、3、4和s1、s2、s3、s4,提示这里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6s,教师先说明实验原理和步骤,然后让学生做。)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低压交流电源、带夹钩码、刻度尺、铁架台、导线。实验步骤:

①打点计时器装在铁架台下端,并伸出桌面,检查是否有装复写纸,接线是否正确。②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压在复写纸的下方,下端用带钩码的铁夹夹住。③手捏住纸带上端,站起来,竖直往上拉至不能拉为止,接通电源,再放手,断开电源。④取下纸带,按打点的顺序从左向右置,按以上方法标上计数点序号0、1、2、3、4和各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s1、s2、s3、s4,用刻度尺量取s1、s2、s3、s4,的值,求Δs1 =s2-s1、Δs2= s3-s2、Δs3 =s4-s3三组位移差,若Δs1、Δs2、Δs3近似相等,就可判断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平均的Δs,由a=Δs/ t2求出加速度;若Δs1、Δs2、Δs3差很大,你肯定在某些地方出错。

现在就开始做实验,并且算出Δs1、Δs2、Δs3和a,算好的同学就举手,看看哪些组的同学做得又快又好。(让学生说出算得的三组位移差和结论)

实验结论:自由落体运动符合s2-s1= s3-s2= s4-s3=„„,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板书:3.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这个过程是采用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都有涉及到。若完全放手由学生探究,必然费时较多,在本节课中可能也没法完成。因此在探究的关键和难点处采用教师启发引导,注重的是方法的引导。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仍然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实验采用分组实验,小组人数视实验器材而定。实验数据的处理是比较繁琐的,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

4.认识自由落体加速度

这部分用时大概为7分钟 分为两个环节:

(1)认识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无关。刚才同学们求出这个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又叫自由落体加速度。板书:4.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用g表示。

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一样,刚才同学们求出分别是„„,近似相等,请大家举起做实验的重物,有的一个钩码,有的两个钩码!说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无关。更精确的实验测出,本地区(广州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9.788m/s2,我们测出来的g值偏小,实验误差的原因在哪里呢?(让学生分析:受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2)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各个地方都一样大吗?它的方向如何?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寻找答案,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几个结论:

A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页表格可知,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C在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10m/s2 板书:大小:在地球不同地点,g值略有变化,常取g=9.8 m/s2,粗算时取g=10 m/s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竖直向下。)板书:方向:竖直向下

(这部分的内容只需要学生记住自由落体加速的的大小取值和方向,因因采用自学阅读的方式,一方面学生自学的知识比较牢固,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5.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且知道它的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否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学生:能!)

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vtv0at

vtgt12

gt2 xv0t12at2x

v2tv02ax2vt2gx2

(用时大概5分钟)

但要注意: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这些公式中的初速度v0要取0,加速度a要取g=9.8 m/s或10 m/s2。也就是:

板书:5.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gt xgt2

vt2gx(这部分的内容只需要学生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类比迁移到自由落体运动就行。学生自己推导,既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使知识更加牢固,使新旧知识形成意义记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三)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

(3分钟)

利用新课所学习的知识分析“用尺子测定反应时间”这个小实验的原理

(把“用尺子测定反应时间”布置为作业,与导入形成首尾呼应,又是对本节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享受到解决问题,消除悬念的乐趣,也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

第四节 自由落体运动

1.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不仅是重力,还有空气阻力。

2.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特点:①只受重力作用②.v0=0 3.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用g表示。

大小:在地球不同地点,g值略有变化,常取g=9.8 m/s2,粗算时取g=10 m/s2。方向:竖直向下 5.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gt

122

xgt

自由落体 篇2

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C、当空气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D、任何物体在不计阻力的情况下的下落运动完全相同

2、甲乙两物体均在同一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甲的重力比乙的重力大,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自由落下,则在它们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B、下落1s时,它们的速度相等

C、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等 D、下落的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3. 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3、一物体从离地H高处自由下落x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则它落下的位移x等于___________。

4、从某电视塔顶附近的平台处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和风的作用,小球自由下落。若小球在落地前的最后2s内的位移是80m,则该平台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该小球落地时的瞬时速度大小是多少?(g取10m/s2)

5、竖直悬挂一根15m长的杆,在杆的正下方距杆下端5m处有一观察点A,让杆自由落下。求杆全部通过A点需多少秒?(g=10m/s2)

6、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s先后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在下落过程中()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5.物体从离地面45m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试求:(1)物体经过多长时间落地?

(2)物体在下落1.5s时的速度是多大?(3)物体落地速度是多大?(4)第2s内的位移是多大?

8、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 125 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问:

自由落体教案 篇3

孙耀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理解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理解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方向,了解它的变化。

3、掌握自由落体的规律,并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从观察实验中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物理概念、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认识自然、主动探究科学的热情,并使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

2、通过对自由落体规律应用,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对现代文明的重要作用,进而对科学产生亲近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2)对不同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是g的理解。

突破方法: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得出自由落体的的运动性质,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加速度g,得出不同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是相等的结论。

【教学难点】 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所受重力无关。

突破方法: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印象深刻,因此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逐步纠正以往错误观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点。

【教学方法】 以探究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教学用具】纸片若干张、打点记时器、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诱思探究

用flash模拟1991年5月11日《北京晚报》报道的一则新闻:一位青年奋勇接住一个从15层高楼窗口跌出的孩子。

师:看到此惊险的一幕,同学们对青年的救人事迹表示情感共鸣的同时,能否用科学的观点去解释小孩的被救? 生:讨论、交流。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二 探究学习

1、自由落体运动模型的探究

(1)物体落体运动快慢的决定因素

师:展示两幅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露珠、苹果的运动存在哪些共性?如果让它们同时从树上掉下,哪个先落地?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如果现在提供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你们认为,应该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能否用实验来证明你们的观点。

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光盘、与光盘形状相同的纸片若干张

生:甲:演示

将光盘与纸片同时从等高处释放

现象

光盘下落快

结论

重的物体下落快

乙:演示: 将纸片揉成团,与光盘从等高处释放

现象: 纸片先落地

结论: 轻的物体下落快

丙: 演示: 取两张纸片,将其中一张纸片揉成团,将它们从等高处

同时下落

现象: 纸团先落地

结论: 并非重的物体下落快

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生:可能是空气阻力的原因。

师: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将会怎样呢?

生:不同物体下落快慢一致。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正确与否。

演示: 牛顿管实验

现象: 在真空环境中,铁片、羽毛同时落到管底;

有空气进入时,铁片比羽毛先落到管底。

实验表明:在没有空气阻力时,任何物体下落都一样快,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2)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条件:a、由静止开始下落

b、下落过程中只受重力

师:自由落体运动只能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但它还是有实际意义的。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近似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例如:粉笔头的下落。

2、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探究 师: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但它是匀加速还是变加速呢? 生:猜想

师:同学们能否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单独思考,后组内讨论再课上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光电计时器,测出小球自由落体时经过不同位置时的时间和位移,分析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得到结论。(受到教材p44“做一做”启发设计而成)

方案二:用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上各点的分布情况得到结论。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打点计时器来探究物体自由落体的性质。生:动手实验、测量并处理数据。

甲:

x = 恒量

乙:

x1 :x2 : x3 : x4 :x5 = 1 : 3 : 5 : 7 : 9

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师:提供另一种实验方案——频闪照相,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只通过课件了解有关频闪照相的原理及实验过程。

3、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探究

师:根据刚才测得的实验数据我们能否计算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值。生:计算加速度大小并汇报计算结果。

师:计算结果不难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计算值应该是相同的。师:你们认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跟哪些因素有关?组织学生阅读书本表格。

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发表意见。

师:归纳总结: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free-fall acceleration),也叫重力加速度(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用g表示,方向竖直向下。

地球上不同纬度,g值不同,通常的计算,g值可取9.8m/s2或取10m/s2,本书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按g=10 m/s2进行计算。

为什么不同纬度重力加速度不同?大胆猜想,课后可以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和尝试解释。

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

师:引导学生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类比,启发学生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生:推导公式

师:归纳:速度公式:vgt

位移公式:x12gt 2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x 师:接下来我们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加以应用。

展示课本“做一做”中有关测定“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生:计算,得出该“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约为0.02s。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通过对落体运动的体验,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推导出运动规律,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

四 探究作业

1、教材P47 第2、4 题

2、做一做:一深井中有少量水,请你利用自由落体规律设计一种测量井深的办法。

五 板书设计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性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一般g = 9.8m/s2或g = 10m/s

方向:竖直向下 速度公式:vgt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4

一 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这种常见的特殊的运动的研究,既能复习和巩固前面的知识,加强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能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讲授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为以后研究更复杂的运动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2.过程与方法

教法:本节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实验、讲解、讨论、探究,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

学法: 学生在我所创设的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以上教法与学法,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养成积极研究探索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2).知道实践出真知,通过实验养成去伪存真的严谨科学态度。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性质、规律和重力加速度

教学难点: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

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又把它分为复习提问、新课引入、新课教学、课堂总结四个步骤 首先,复习提问,提问学生两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问学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差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得出

vv0at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xv0tat2 2 v2v022ax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差;

接下来,新课引入

分四个同学为一组,给每一组提供面积相同的一枚硬币和一张纸片、轻的纸团,稍重

XaT 1 的两张纸片,让他们利用这些器材做以下三个实验,当他们每做完一个实验,我都会让他们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猜想的结论

a.让学生把面积相同的一枚硬币和一张纸片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现象:硬币先落地,纸片后落地

结论:中的物体先落地,轻的物体后落地

b.让学生把轻的纸团和一张稍重的纸片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现象:轻的纸团先落地了,稍重的纸片才落地 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c.让学生把一张稍重的纸片揉成一团与另外一张完全相同的纸片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现象:揉成一团之后的纸片先落地

结论: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重要因素 下面进行新课引入

提问学生,为什么以上三个实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引入牛顿管实验,简单的向学生介绍一下牛顿管,牛顿管一端是封闭的,另一端有开关,通过这个开关就可以控制牛顿管里面空气的多少,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1)当没有抽掉空气的时候,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比重的物体慢

(2)当抽掉部分空气的时候,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加快,但仍然比重的物体满(3)当抽成真空的时候,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一样快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对比分析、让他们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不同,是由于受空气阻力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概念: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就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引导学生从概念中推出条件

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从静止开始下落

进一步提出问题:自由落体运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它的运动规律又是怎样的?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展示一个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两个特点

小球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竖直的直线 小球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越来越大

由这两个特点,引导学生推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 那究竟是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呢?

学生提出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时匀加速直线运动

引导学生利用照片上的数据来进行验证,让他们自己分析处理数据 此时并不急于告诉他们结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组、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以上的知识引出重力加速度

概念: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过程中,有一个相同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就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与维度有关,在一般的计算中取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取10m/s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44页,了解地球上一些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 有以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特点:只受重力作用

初速度为零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我们刚刚推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引导学生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规律: vgthgt2v22gh最后进行课堂总结 2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和重力加速度的学习,设计了一道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对以上的知识进行巩固

一钢球离地面125米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求(1)钢球自由下落的时间

(2)钢球刚要落到地面时的速度

(3)钢球落到离地面10米高处时的速度

五 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在理解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和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重要因素的时候有些困难,为了能够让他们理解并掌握这些难点,我设计了直观易懂的实验,让他们自己做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 篇5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2)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这一环节采用游戏导入,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制作好“测反应时间尺”(在一约50cm长的尺有刻度的一面标上自由下落对应长度所用的时间)。

师:一般情况下,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的?

生:测量物体长度的!

师:大家看到我手里的这把尺子了没有?我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样,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测量出你的反应时间。不信?我请几位同学上来试试。

找几名同学上来做这个实验。可通过比比谁的反应时间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这把尺为什么能测出人的反应时间呢?是根据什么原理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尺子测时间的原理就是利用尺子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特点制成的。而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就是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

师:像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挂在线上的重物,如果把线剪断,它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下落。从手中释放的石块,在重力的作用下也沿着竖直方向下落。

师: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样呢?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哪些量决定?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生:不同物体下落快慢应该是不一样的,下落快慢应该是由质量决定,质量大的下落快,质量小的下落快慢。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呢?大家看我来做几个实验。

演示实验

(1)将一张纸和一张金属片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结果金属片先着地。教师不发表意见,继续做实验。分别将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2)将刚才的纸片紧紧捏成一团,再次与硬币同时释放,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地。

(3)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纸片,一个捏成团,一个平展,则纸团下落快。

师:物体下落快慢是由质量决定吗?

生:不是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第2个实验和第三实验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特别是第3个问题,质量一样却下落有快慢之分。

师:那你现在觉得物体下落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生:我想应该是空气阻力。

猜想

师:如果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那么在没有空气阻力,物体的下落快慢应该是一样的,这种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验证—牛顿管实验

师:刚才的实验现象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在没有空气阻力即物体只受重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由静止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

师: 1971年美国阿波罗15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将锤子和羽毛同时释放,它们同时落在月球表面,这是通过电视转播过的。

2、新授环节

(1)自由落体运动

师:物体若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由静止下落,它的受力情况有什么特点?

生:没有空气阻力,则物体只受重力。

师:很好!物理学中把这种只受重力作用,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落体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比如开始测反应时间的尺子的下落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

生:肯定不是,因为在地球表面大气层内,没有空气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师:说得很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下,自由落体运动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理想运动模型。但利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物理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空气阻力影响不大的落体运动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什么样才叫做阻力影响不大,就是阻力跟重力相比可以忽略。

近似条件:一般情况下,密度较大实心物体的下落都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师: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呢?速度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位移随时间又是如何变化的,我们该如何来研究它的运动规律呢?

生:利用打点计时器。先选择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必须密度大,实心,体积不要太大,这样的话就可以把这个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接着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师: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将纸带的处理结果告诉我。

学生设计、操作并处理实验结果

总结分析运动规律

师:实验结论是什么?

生: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师:如何得出这个结论?

生:根据实验得到的纸带,我猜想它是匀加速运动。于是我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来验证纸带,结果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个结论我们要牢记。

师:那再计算一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生:我所算得的结果在9.4左右,方向是竖直向下,因为物体是竖直向下匀加速的,所以加速度方向应该与速度方向相同,竖直向下。

师:其他同学的结果呢?

生:我的也差不多。

关键点提问

师:大家用的是质量不同的重锤做的实验,为什么求出来的加速度结果差不多呢?

生:虽然重锤质量不同,但由于空气阻力影响较小,均可以近似成自由落体运动,而我们已经知道:所有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测出来的结果差不多是符合事实的。

总结归纳重力加速度

师:同学们刚才测量计算出来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做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精确的实验发现,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

1、纬度越高,g越来越大;

2、同一纬度,高度越大,g越小。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9.8m/s2或10m/s2,如果没有特殊说明,都按9.8m/s2计算。

3、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因为阻力与重力相比可以忽略,所以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g是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B.地面不同地方g不同,但相差不大。

C.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样。

D.在地面同一地方,高度越高,g越小。

3、AB两物体质量之比是1:2,体积之比是4:1,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求下落的时间之比,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

解:因为都是自由落体运动,高度一样,所以下落时间一样,1:1;下落过程加速度也一样都是g,1:

1例

4、质量为2kg的小球从离地面80m空中自由落下,g=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落地?

自由落体教学设计 篇6

东宁县绥阳镇中学 陈忠成

教材分析:

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四节《自由落体运动》。

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意义重大。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分成两节来讲授。本节按照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科学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下一节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并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过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对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由下落运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的性质。(2)知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过程与方法

1(1)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定量地测定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2)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苹果、纸片、光盘、牛顿管、硬币、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两质量不同的小球。设计思想:

为了全面完成各项教学目标,本节教学设计以实验探索为主线,充分展现隐含在本节内容中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首先,通过露珠和苹果(树叶)自由下落的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研究的问题──落体运动,接着从生活经验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出发进行巧妙的推理,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出初步结论,提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的设想;再进一步通过教师演示“牛顿管”实验进一步验证设想。最后再 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信息,为下一节定量地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做好准备。

由于本节课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活动较多,故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模式进行课堂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引导下的科学探究,加强小组同学间的讨论与交流,师生间的相互反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课堂以问题和小组交流贯穿教学的始终,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 露珠和苹果(树叶)自由下落的动画。

上述两幅动画的共同特点是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那么,物体下落的过程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这种运动?进而建立一种运动模型:自由落体运动。因此,本节课的任务是:

1、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2、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

3、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1、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一: 苹果和树叶同时自由下落 思考:谁下落得快?为什么?

结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实验二: 形状相同光盘和纸片下落实验。思考: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不是全面?

实验三:重纸片和轻纸团下落的实验。结论:轻的物体也可能下落得快。实验四:等重的纸片以不同方式下落。结论:并非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下落运动变得如此复杂? 比赛:男同学扔一张纸和女同学扔一本书。

思考:书的重是纸重的几十倍,能不能得出“女同学的力量大”的结论?

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忽略了什么? 结论:空气阻力阻力对书和纸的影响不同。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下落运动如此复杂?

思考:既然有空气阻力时运动很复杂,我们该怎样去研究自由下落运动呢?

思考:根据由简到繁的研究思路,我们先应该研究什么情况下的自由下落运动?

结论:先研究不受阻力情况下物体的自由下落运动。实验五:“牛顿管”实验:

拿一个长约1.5m的玻璃管,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形状和质量都不相同的几个物体,如金属片、小羽毛、小软木塞、小玻璃球等,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这些物体下落的情况。把玻璃管里的空气抽出去,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物体下落的情况。现象:玻璃管里越接近真空,它们下落越接近同时落到管底。推理:如果玻璃管里就是真空,则它们一定同时落到管底。阅读课本并回答:①什么叫自由落体运动?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怎样?

学生:①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②特点:a、初速度为零;b、只受重力,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目标检测](课件投影)

大气层是我们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屏障,每天都有很多小陨石落入地球大气层中,但当它们进入大气层后,由于空气的摩擦生热,绝大部分小陨石还没有到达地面便已经被烧毁。现在人类向天空发射飞行器、卫星等当超过一定使用年限后,也让它们进入大气层烧毁。那么小陨石等进入大气层后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

答案:自由落体运动条件之一是只受重力,而小陨石进入大气层后的运动速度很大,受空气阻力很大,故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六:模拟实验:光盘(硬币)上放纸片 总结:物体自由下落,到底重物和轻物谁下落得快? 答案:分情况讨论:

1、不受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影响相同:一样快。

2、受空气阻力:空气阻力影响小的下落快。

多媒体重现伽利略实验:

多媒体展示美国宇航员大卫·斯哥特在月球上同时释放了一个 铁球和一根羽毛, 他发现两者同时落地的照片。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

方案一:频闪照相:多媒体展示频闪照相的视频及照片。对照片进行数据处理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

方案二:用打点记时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七:按教材第的图示装置做实验。将一系有纸带的重物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纸带分析:⑴自由落体轨迹是直线;⑵相等时间内位移越来越大; ⑶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相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加速度。

实验探究结果: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约是9.8m/s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各个地方相同吗?(2)它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改变不同重物,利用打点计时器反复实验表明,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加速度都相同,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总结: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符号:g(2)方向:竖直向下。

(3)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从赤道到两极,重力加速度逐渐增大,一般g取9.8m/s2或10m/s2。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让学生由总结自由落体规律

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不受空气阻力的单纯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情况很少,但是在空气阻力影响很小的自由下落运动可以被视为自由落体运动,可以应用其规律来解决问题。

应用

一、测井的深度。

应用

二、阅读教材 “测定反应时间”,要求学生做一做,测出下落高度,算出反应时间。

应用

三、阅读教材做一做”,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法,学会估算。应用四:某人要测一座高塔的高度,从这座塔顶上静止释放一个小石块,测得石块从释放到落地时间是3.0s,问塔有多高?g取10m/s2。

应用五:有A、B两个小球,在不同高度上做自由落体运动,A球下落1 s后,B球开始下落,两球同时落到地面。已知B球离地面高度为15m,问A球从多高处下落?g取10m/s2。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阶段性小结

①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②自由落体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利用小黑板,由匀变速运动公式导出自由落体运动公式:(1)规律:速度变化规律

Vt=gt 位移变化规律

S=gt2/2

(2)推论:Vt2=2gh(3)特点:V1 ∶V2∶V3„=1∶2∶3„ S1∶S2∶S3 „=12∶22∶32„ SⅠ∶SⅡ∶SⅢ„=1∶3∶5„ ΔS=SⅡ-SⅠ=SⅢ-SⅡ=„=gT2

3.方法反思

反思本节课学习方法,给学生以启迪:(1)科学探究基本程序:问题-猜想-验证-结论

(2)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推理,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书后习题。

2、看阅读材料《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进一步体会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

3、你能设计一个粗略测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吗?若能,动手做做。

六、板书设计

上一篇: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工作小结下一篇:××××筹备成立业委会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