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专业专业社会调查指导书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测控专业专业社会调查指导书(精选13篇)

测控专业专业社会调查指导书 篇1

三亚学院理工分院

2014年 6月

《专业社会调查》指导书

一、调查目的:

学生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上社会, 专业社会调查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汽车自动变速器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概况、前景以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包括测控系统,自动变速器设计、传感器设计、设置、开发、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可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条件着重1—2个方面学习,如系统开发或维护、管理,增值服务等。)

二、调查要求:

1. 充分认识本次调查实践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调查实习单位分配的任务。

2. 调查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了解用人单位对测控技术与仪器及对汽车自动控制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要求。

3. 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人员及对汽车自动控制人员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

4.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人员及对汽车自动控制人员的管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

4. 征求用人单位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人员对汽车自动变速器方向设课的意见(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

三、调查内容:

1、主要在电子技术,测量仪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汽车自动变速器以及其它公司,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调查了解测控技术在其行业的应用状况,体验该行业的工作过程,工作流程,技术和生产管理等。

2、调查该单位使用的测控仪器,电子硬件设备(如精密测量仪器,各类传感器,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测控系统,),软件系统(测控软件,通信软件,输出输入软件,管理服务软件及其它增值软件等)。

3、调查用人单位的专业队伍人员构成和知识结构,从而了解用人单位对电子技术各专业设课的需求(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及相关的电类,车辆工程,计算机类课程)。

4、努力争取多参加实习单位的生产第一线工作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专业技能,了解用人单位对测控技术各专业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

四、调查方法与步骤:

1、调查方式:以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院组织专题报告、参观实习后组织信息交流和总结。

2、调查单位或场所:

(1)当地的测控仪器设备制造、销售公司;电子信息服务的中控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通信等中国骨干通信公司,及其下属业务部门,客户服务网点;

(2)吉利集团汽车生产基地,湘潭吉利自动变速器生产基地,湘潭风电公司。

(3)大唐电信,中兴通信,华为公司,等大通信公司,及其在当地的业务部门,客户服务网点;

(4)三亚海上军事博物馆,北京科技馆,北京航空航天中心。

3、实习进度安排:

第一周:根据自己选定的实习内容,选择实习单位报到,听从实习单位相关人员的指令安排,熟悉工作环境,到指定的工作岗位就绪并开始初步进入工作状态。

第二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观察其它同事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认真学习领会工作的内容,多听公司内部人员的指导意见,端正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第三周:基本掌握自己所属的工作内容,并且能够领会其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第四周:进行本次的实习回顾和总结,撰写实习报告,回校报道。

利用夏季短学期中的两周自己联系实习调查单位,办理实习调查手续,个人

或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实习调查,每个调查笔记,实习日志,实习结束时个人完成调查报告,请调查单位填写实习调查鉴定。

4、调查方法:

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以及规定的实习内容选择实习调查单位,听取专题报告、参观、座谈,参加现场实习,学习和交流总结

五、组织与纪律:

1. 服从实习调查单位安排,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实习单位分配的任务。每天做好实习笔记。

2. 虚心向专家和师付学习,多了解情况,不懂多问。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

3. 在调查实习期间不无故缺席、迟到、早退。缺席两天,则当缺课1/3处理,没有学分,以后重修。

六、调查报告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

1、实习单位简况,特别是与测控相关的业务工作要详述。

2、实习单位的制造,调试,销售概况,工作流程等。

3、实习单位使用的硬件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电子设备的设计,调试设备,服务器,客户机等计算机系统),软件系统(测控软件,电子设计软件,仿真软件,通信软件,传感网软件,服务软件及其它增值软件等)。

4、实习单位的专业队伍人员构成和知识结构,从而了解用人单位对电子工程专业设课的需求(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及相关的电类,测控类课程)。

5、参加了哪些实习单位的技术工作实践和各种技术活动,了解到用人单位对电子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哪些具体要求。

6、本次实习调查的感想和体会。

七、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根据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和实习报告,由带领实习老师给予评定:优或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考查)

及格以上得2学分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

《现代检测技术》,周杏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梁森机械工业出版社

《金属工艺学》王英杰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7

《电子工艺》刘任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8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孙仁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9

九、调查报告说明

根据测控专业(自动变速器方向)教学计划和“调查” 大纲的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实践,了解某一具体的测控技术与仪器或相关行业的概况、发展前景以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这样安排认识实习也是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走上社会作准备。

十、安全问题和注意事项

在参加分院组织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独自找单位实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每个学生要遵守实习调查单位的安全规章;实习调查过程中不要去对人身的安全有危险的场所;不要戏闹,不要野浴,以免产生危险。

编制人:闻福三

审核人:刘庆云

测控专业专业社会调查指导书 篇2

从98年国家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来,已经经历了18年的发展历程,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仍不成熟,2015年10月15日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2012年、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也赫然在列,这说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发展还不够成熟,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和不合理的地方。刘善云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培养目标定位不十分明确,多数院校课程体系尚缺乏合理性,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现行培养方案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马维平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一文中指出: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使该专业的课程方案设计不够合理,以及就业方向不够明确,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不乐观。现在很多地方性的院校正在处于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地方服务,培养出适应地方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主要目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应用型的专业,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和学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探究出一套适合地方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这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也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搜集了许昌学院,以及其他知名体育院校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索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与人才培养模式,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专家访谈法

对社会体育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访谈,围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领域、素质能力、专业知识、教学实践环节等五个维度展开,征求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1.3、调查问卷法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研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学生对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认可度。共发放调查问卷186份,回收有效180份,有效回收率96.8%。

2、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整体现状

2.1、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现状

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从2007年开始招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生,到目前已招收了十届学生,其中已经有七届共五百多毕业生,2009-2012届平均就业率在87.5%左右,略低于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专业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学校,公司与中小型企业(包括健身俱乐部,保安行业等),事业单位,以及转行到其他行业等。其中学校占总数的38.5%,公司与中小企业占总人数的35.7%,事业单位与转行人数占总人数的25.8%左右。许昌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为体育组织活动管理、指导、经营开发与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这是按照教育部的培养目标进行适当的修改而制定的,培养目标比较宽泛笼统,方向性不明确,这种“专才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学生的就业面向较窄,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目前社会对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多,但是在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上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但是多数从事教学工作,说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在实际培养中与体育教育专业没有明显区别。

2.2、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环节

课程设置主要有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通识类课程包括素质教育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专业课程又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识类课程占总课程的40%左右,其中素质教育(主要为英语与思政)课程较多,人文素养课程(职业规划、理财规划、沟通交流等)所占比较很低,不到10%左右。在多学科交叉发展,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就凸显的尤为不足。教学实践环节方面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大三一年为实习时间,半年实践时间为学校安排实习,半年时间学生自主安排实习。学校安排实习地点为酒店,温泉度假村(提供给学生的工作为保安或者服务员),健身俱乐部(提供工作为会计顾问与私人教练)。学生自主实习时间多数出去打工或者在校学习,不能很好的利用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提供的实习工作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培养目的的要求,造成实习效果不好,毕业就业和实习不相关等现象,整体教学实践环节较弱。调查结果显示有52.3%的学生对教学实践环节不满意,有35.5%的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不够满意,有12.2%的学生对学校通识类课程设置不满意。

3、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优化措施

3.1、重新定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大学阶段的目的就是以后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所以必须让学生学习到一技之长,就要加强专业课程教学为主,在专业教学时还注重创新能力和协同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思政教育与文化素养教育,形成一个高素质的专业性较强的适用性人才。根据目前社会行业需要和以后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岗位操作技能的实际需要,把学生培养成“岗位技能熟练型”应用型人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修正为: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大众健身指导与服务、体育产业项目经营与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既体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行业性和应用性,又强调了其实践性与创新性。

3.2、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培养目标,重新优化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设计的知识结构,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课程体系分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课程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棵。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必修课简练实用,选修课程丰富。首先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的确立应该与培养目标相结合,根据专业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来设置:包括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经济、健康评估与运动处方制定、体育设施管理、体能训练以及专项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其次加强通识基础课程。通识类课程为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全校学生都能学习的课程,是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培养适应能力与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人才,应加强基础公共课程学习,除英语、思政、计算机等方面的课程外,还应该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自身就业方向拓宽相关专业的知识领域。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还可以进修食品营养学、音乐舞蹈、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以及增强人文素养的课程等。最后丰富专业选修课程内容和增加选修比重,拓展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围绕着专业方向开展,例如一些实用较强的体育舞蹈、瑜伽、健美操、素质拓展、排舞、轮滑、野外生存、体育游戏等课程。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丰富专业知识与能力。

3.3、根据地方的体育特色,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体育的校本课程是指地方和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国家的体育课程进行地方化或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从而使国家的体育课程更加符合各校的体育教学情景。校本课程则是由学校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在本校内予以具体落实。在我们许昌以三国的文化为基础,发展自己的体育休闲产业,让体育教师逐步从课程的“执行者”与“实施者”角色转化为课程的“设计者”与“建设者”角色。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项目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游戏活动予以呈现,充实体育新课程内容体系,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体育课程多样化局面。此外许昌整体人口还是以农村居多,以此要多开发一些农村体育项目进行教学课程。

3.4、确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教学实践环节

“产、学、研”即为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相结合,形成一个从研究到开发再到生产的一个完整产业链。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确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指导方针和培养模式,首先和许昌康柏嘉、金石伯爵等健身俱乐部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指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与公园壹号物业管理签订,来延长专业实习时间,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毕业论文研究题目,从实际上解决社会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产、学、研”模式相结合的培养,达到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需求无缝对接,正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率。其次体育学院还承办各种许昌市级的体育比赛活动,让学生参与作为组织者进行比赛编排与活动管理。让学生管理各个社区不定期开展的各个项目的体育比赛,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4、结语

在地方院校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大环境下,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也必须进行专业方案进行优化,必须通过重新定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培养目标,重新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根据许昌地方的体育特色,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确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教学实践环节等途径,到达“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善云.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

[2]刘善云.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

测控专业专业社会调查指导书 篇3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管理;本科;专业布局

G807.4

从目前我国对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的专业定位角度可知,它属于新兴、交叉性发展的学科。尤其是在近年来,人们对健身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参与性。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可知,从一九九三年我国的天津体院首先开设此专业以来,截止二零零八年,此专业所招收的人数逐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各大体育院校也在积极建设此专业。然而在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处在不断完善与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这些问题,然后根据该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而提出具体的建设意见,期待能够更好地提升社会体育对人才培养的能力,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带来积极帮助。

一、分析专业设置所出现的问题

(一)目标设置出现模糊性

根据我国教育部相关部门所主编二零一二年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的目录可知,将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为:培养学生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技能角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能够使得学生更好从事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工作[1]。通过阅读此目标可知,教育部只是对此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大的发展方向,而各个院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例如当前三明学院在此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定位是:更好促进社会体育人才能够参与组织、管理、策划以及表演等活动中,由此可知,这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不同的院校中,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也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价值。

(二)职业教育目标不显著

根据我国9所院校对此专业设计情况分析,其中2所院校缺乏明确发展规划,而其他七所院校则主要在选修课程中稍微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目标。如某学院在课程设计方面,将肚皮舞、瑜伽以及拉丁舞所需要的学时均设置为32学时,在这些学时中,学生只能够掌握一些入门的技能,从而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此外,学生在学分的比例方面也较为偏低,难以满足学生在就业中所需要的各项专业能力。

二、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做好专业发展的定位工作

根据社会体育发展逐渐走向产业化,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做好定位工作,这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导向。经过实践思考,首都体育学院的赵立教授提出了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和学生的就业情况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设计方面结合学生即将从事的事业而积极做好规划。第一,随着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此背景下,体育产业与市场结合越来越紧密,因此,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这就需要在层次结构日渐清晰的背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第二,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还有一类职位具有公益性,如体育指导员,这些职位进入一些街道或者是体育局才能够拥有就业的前景,除此之外,其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因此,这就需要体育院校严格地控制学生招录工作,并逐渐开发具有商业性和技能型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2]。

(二)做好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专业在课程设计方面,就需要根据体育事业发展情况而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从而使得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强调社会性和职业性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如在二零一二年中,我国教育部门对在本科专业介绍当中,就把“社会体育”的名称改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这就使得课程设计方面需要体现出应用型[3],不仅要重点考虑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体育院校在课程设计方面,还要结合职业教育的思想,把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放在重要位置上,构建出“通才加专才”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进而有效提升体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在专业课程方面,可以展现出模块化以及体系化,同时使得学生在此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综合能力以及知识视野;最后,学校在专业课程设计方面,还可以同时设计及选修课程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为选修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情况以及自己能力发展情况而自主选择,这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体系中更好地拓展学习内容,同时也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掌握能力。

(三)增加专业实践教学

这主要是根据当前体育市场发展情况分析,对应用型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学校在设计体育教育课程中就需要增加一定的实践性,并通过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而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许多学校积极地构建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体系,如不断创新学生参与实践的途径,其中“工学结合”以及“校企合作”模式就重要体现。这不仅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学校教育逐渐走向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式[4]。除此之外,学生中自主组织和创办的健身俱乐部以及体育协会等,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并能够在校内、校外交叉、融合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根据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不断调整当前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更好地提升学生体育知识的能力,并能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因此,本文中提出了具体的推动该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该专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广学,赵嘉宜.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05(05):132-133.

[2]罗曦光,林明洪.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10):931-933,930.

[3]王伯超,刘永光.“多位一体”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社会体育专业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04(21):3-4.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专业概论 篇4

其实,选择测控技术与仪器这个专业时,我对它一无所知,我本来选择的是建筑设计,可是在阴差阳错之中我“被选择”了这个专业。周围的同学对此也是一知半解。想来,学院开设这个课程,着实是用心良苦,希望我们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先对自己的专业有个概括的了解。

专业的具体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了解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一门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操作过程是将自动化系统上的信号加以采集、整理、处理、而后进行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的过程。目前由计算机和工作站作为结点的网络也就相当于现代仪器的网络,因此计算机已成为现代测控系统的中坚。

以下几点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技术研究状况(1)以自然基准溯源和传递,同时在不同量程实现国际比对。

(2)高精度。目前半导体工艺的典型线宽为0.25μm,并正向0.18μm过渡,如果定

位要求占线宽的1/3,那么就要求10nm量级的精度,而且晶片尺寸还在增大,达到300mm。这就意味着测量定位系统的精度要优于3×10的-8次方,相应的激光稳频精度应该是10的-9次方数量级。

(3)高速度。目前加工机械的速度已经提高到1m/sec以上。

(4)高灵敏,高分辨,小型化。如将光谱仪集成到一块电路板上。

(5)标准化。通讯接口过去常用GPIB,RS232,目前已逐步被高性能标准的USB、IEEE1394和VXI所代替。现在,技术领先者设法控制技术标准,参与标准制订是仪器开发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

未来趋势

1.发展方向与学科前沿。

(1)配合数控设备的技术创新。数控设备的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几何误差和热误差。

对于重复出现的系统误差,可采用软件修正;对于随机误差较大的情况,要采用 1

实时修正方法。对于热误差,一般要通过温度测量进行修正。中国机床行业市场萎缩同时又大量进口国外设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方面的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为此,我国需要自主开发高速多通道激光干涉仪。

(2)运行和制造过程的监控和在线检测技术。综合运用图像、频谱、光谱、光纤以及

其它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的传感器具有非接触、高灵敏度、高柔性、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在这个领域综合创新的天地十分广阔,如振动、粗糙度、污染物、含水量、加工尺寸及相互位置等。

(3)配合信息产业和生产科学的技术创新 为了在开放环境下求得生存空间,没有自

主创新技术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应该根据有专利权、有技术含量、有市场等原则选择一些项目予以支持。根据当前发展现状,信息、生命医学、环保、农业等领域需要的产品应给予优先支持。

2.优先领域

(1)纳米溯源技术和系统。

(2)介入安装和制造的坐标跟踪测量系统。应用范围:航空航天行业对此已经提出

迫切要求,这是今后坐标测量机发展的关键技术。新型并行机构机床的鉴定,飞机装配型架的鉴定,大型设备安装,用于生物芯片精密机器人校准等。

(3)非接触测头以及各种扫描探针显微镜。目前接触式测头已完全被国外所垄断,非接触测头还没有发展成熟,我们有参与竞争的机遇。

(4)计算机辅助测量理论。信号处理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兼容和集成。我国需要

根据已有基础,发展特长,有利于克服重复研究。

(5)新器件,新材料。新的突破点可能出现在新光源、新型高频探测器。目前干涉仪

实际上是起着混频器的作用,适应探测器的不足(如果探测器的响应果真能超过光频,干涉仪也就没有用了)。如果探测器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对于通讯也是很大的突破。

(6)半导体激光器计量特性的研究和创新。半导体激光器用于计量需要解决很多问

题,但如果解决了诸多问题以后,半导体激光系统比气体激光系统更复杂,就不会有竞争力。有些问题在物理层面上也没有完全解决。例如半导体激光器如果能形成双频,无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特性,如果既能扫频又有两个相近的频率扫描,就会成为一种新的无导轨测量工具。

我校测控专业的所处的现状和发展机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广东只有我校和广东工业大学两所大学开设,两校该专业的就业历史均甚为辉煌。周围各省开设本专业的高校也不多,就业环境良好,但是开设本专业的学校有增多的趋势,就业压力增大。

从我校来看,我校测控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器材设备齐全,研究成果颇丰,这是个好的环境。但是我校的学生在专业素质上相比起其他高校就有压力了,这是个严峻的问题。

从整个广东来看,社会对这个专业的需求甚大,但是要求高,要求学习能力极强。根据国家今年已经开始执行的“十二五”规划,要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和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对策研究。这是个好机遇,广东省及全国大范围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对技术的要求提出新的要求,同时,政府在政策方面一定会对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与帮助。

个人就业意向

根据我的家庭情况和学习现状,想到外省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就业学习。

给学校的建议

学校要切实落实测控专业的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目前我校测控专业的课程安排有着明显的缺陷与不合理性,加强测控专业的专业实践环节和工程训练,这方面我校还需要改善。

结束语

总之,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坚持走下去,除了坚持努力,别无选择。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给予我们的知识是蜻蜓点水。我们要以无限的好奇去探索这门课程背后更深奥的知识,这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是一项可以改变人类的技术。热切期盼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测控专业能给我们带来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刘美,廖晓文,黄瑞龙,田志波 《关于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思考》[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 2008,5

2.崔惠柳,潘盛辉 《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专业--测控技术与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200

43.Mr.Louis Frenzel,《Synthetic Instrumentation No Longer A Test Case 》

测控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篇5

一、实习的性质、目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是工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学习与接受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训练,培养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之前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是结合毕业设计课题进行的综合性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毕业实习,综合应用已经学到的知识,熟悉和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际生产现场的详细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了解社会对本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以便使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为毕业设计(论文)做好收集资料等工作。

二、时间安排

毕业实习时间安排在第8学期开始的前3周进行。

三、对学生的要求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领域情况;

(2)巩固所学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为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3)消化掌握四年来所学的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测控系统设计等能力;

(4)培养自学的能力;

(5)根据公司或指导教师的要求完成与专业相关的任务。

四、毕业实习的组织方式

根据毕业设计题目按指导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一组学生由一位教师进行指导或进入一个单位实习,学生按实习单位或指导教师安排进行实习活动,实习地点由学院、教研室或指导教师协商确定;学生也可自主联系实习单位,须根据学院要求办理统一的手续,经批准后进入实习单位。

五、毕业实习的内容

1.熟悉一种仪器仪表的生产加工过程,了解相关设备工作原理和特点、仪器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等;

2.熟悉某一产品加工过程的自动控制设备,认识和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原理、控制系统构成等;

3.结合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重点了解相关检测或自动控制技术的实现原理、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注意事项等内容。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相关资料。

四、毕业实习总结与考核

实习报告是总结实习收获的重要手段,学生应根据实习中积累的知识及资料写出简明扼要的实习报告。报告应如实反应实习内容及其有关资料外,应侧重反应对所遇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办法。内容不少于4000字。

计量 测控专业就业方向 篇6

测控专业介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度、EDA技术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工程光学。

就业方向:1.以集电子技术、先进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光电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于一体为特色,以生产过程的机电装备运行状态及其信息为研究对象。本方向旨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广,外语综合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开拓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工业过程控制理论与装备、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信息处理与状态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运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以光―机―电―仪器―计算机技术一体化为特色,以传感器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自动化精密机械以及智能仪器仪表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方向旨在培养能够从事测控仪器、信息技术以及测试计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测控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该专业既可以进入生产工程自动化企业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检测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进行仪器仪表的开发和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工程检测领域、计算机应用领域找到适合本专业个人发展的空间。

测控专业就业前景

测控技术与仪表可以说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和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以及计算机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正是由于测控技术与仪表专业的这种联系,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其就业可以选择的方向十分广泛。但是对于测控技术与仪表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必须认识到就业的艰巨性。近几年来,大学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多,相应地该专业的毕业生每年也都呈上升的趋势。但是中国的经济状况使得国内相关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却始终未呈现出增长势头,尤其是曾经是就业主体的国营企业。对于测控技术与仪表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未来最具前景的就业方向集中在智能化仪表和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领域。

测控专业专业社会调查指导书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选择了广东省有代表性的5个地市进行调查,分别是深圳、中山、揭阳、湛江、韶关,涵盖了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以2002~2008年广东省内就业的80名中医类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46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专业13名,湖北中医学院11名,暨南大学中医专业6名,湖南中医药大学4名,工作从事的专科包括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针灸推拿科、中西医结合科等。主要调查毕业生所在单位对该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评价。

1.2 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联系各地人事部门、卫生部门,取得2002~2008年毕业到当地工作的中医类学生的就业单位信息;然后,直接到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发放调查问卷,由毕业生工作单位的人事部门及相关科室填好问卷后回收。问卷内容包括:毕业生的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临床技能、工作能力与水平、创新能力、中医水平、与同事协作精神、工作实绩、综合评价等几个方面。毕业生就业单位对其的评价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问卷还设计了毕业生就业单位对该毕业生总体评价及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及建议一栏,由就业单位进行填写。填写完毕,经毕业生工作单位盖章后寄回课题组。

2 结果

目前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尚可,其中,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满意度达83.75%,但毕业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满意度及为46.25%,中医毕业生临床技能较西医类毕业生明显不足,满意度为77.50%,总体工作能力与水平仍需提高,满意度为70.00%,另外,近几年中医类毕业生对传统中医的认识较浅,中医水平稍显不足,满意度为65.00%。见表1。

3 讨论

就业指导是国家人才规划的长远战略,是实现人才匹配的有效途径,随着中医类本科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中医类毕业生学历的逐步提高,本科生就业压力渐增,改进与完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发挥就业导向作用,能帮助中医类本科生挖掘个人潜质、完善自我、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中医类专业人才。针对课题组调查结果,结合目前中医类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创新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医疗卫生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须拥有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加强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医学教育不仅应培养医学生基本的医学理论、医技能力,而且要培养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1]。发展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创新意识来源于人们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授予其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吸收,能提高学生的接受效率,实现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其次,要求中医院校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单纯传统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这一需求,目前各国许多教育家主张在医学教育的各阶段采用PBL教学法,该法以问题为导向,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全面推行结合自身实践的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第二课堂具有激发潜能、拓展兴趣的教学功能,能将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优化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亦能切实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中医院校可以通过增加实践课比例、完善技能考核制度等措施在第一课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2],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暑期“三下乡”、社区卫生服务如义诊、义教、看望福利院老人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第二课堂强化专业技能,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堂实验教学、课外实验室开放-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链[3]。

3.2 加强中医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

“态度决定一切”,任何事情要想成功,没有严谨的思维和端正的态度是绝对行不通的。现代社会要求医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科研素养,而医学本身面对的是人体及其疾病,医疗及相关的医学科研直接对生命负责,所以中医院校要想培养出优质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得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现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发现问题”的能力[4]。中医院校可以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进实验室等措施,鼓励学生增强科学态度的培养,做到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培养亚里士多德“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的勇气和精神[5]。中医类本科生无论临床技能还是科研思维都需要训练、培养,临床导师结合床旁教学,训练其规范化临床操作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临床工作态度,科研导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小课题、撰写论文,能有效帮助本科生形成一定科研思维;导师带领学生参与相关项目研究以及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基础实验的制度,能为本科生近距离接触科研提供平台,有助于他们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在科研团队的影响下形成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3.3 加强引导中医类学生对传统中医的深入研究

医学教育是发展的教育,中医教育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自1966年开始,中医院校多次进行教学改革,但总体上仍遵循西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6]。因此,继承不足、创新不够成为了当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难题。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形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文化、哲学三种学科属性的特点,对于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理论,要在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得到理解和接受是非常困难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曾说过:“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熟谙中医经典,精通辨证论治”[7]。细数历代名医,无一不是博学广知,卓然成家的。因此,笔者认为,中医院校首先应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普及并发扬,例如设置文、史、哲相关课程,以引导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中医院校应将“经典”著作设置为课程的重中之重。“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加强经典理论的学习,结合临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经典,对于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水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以上建议,不仅应单纯地在就业指导课中实施,还需要在整个中医类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完善,以期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中医类毕业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忠民.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25.

[2]杨燕玲.中医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探索[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6):27-28.

[3]云长海,宋晓明,董韬.实现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实践教学目标的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187.

[4]毛晓光,王挺,毛新军.变化驱动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84.

[5]孙景芬,康晓洁,宋禾.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277.

[6]宋丹宁.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中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制约因素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05.

测控专业专业社会调查指导书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31-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仪器仪表的内涵已发展为包含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储存和控制等综合功能的测控系统。教育部在1998年版《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中,将原来十一个仪器仪表类专业整合而形成一个新的综合性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该专业是一个集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于一体的综合型专业。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测控专业名称虽然相同,但培养目标和侧重方向却差别很大。有的侧重于精密仪器,有的侧重于光学仪器,有的侧重于电子信息。做为独立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采取以电子信息方向为侧重的宽口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突出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3+1”的培养模式,学生理论学习为三年,最后一年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锻炼学生实践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专业培养目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主要研究两方面内容,一是测控系统,二是仪器仪表。“测”指测试技术,“控”指控制技术,“仪器”是指仪器仪表技术,如图1所示。将这三方面技术有机结合,培养能在传感技术、工业检测、过程控制、信息处理、仪器与系统等领域从事开发、设计、制造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测控专业涉及到包括光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信息与控制等多种学科。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科学的、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建立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检测技术、控制五方面为基础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每个模块为一个课程组,后续的课程改革、课程建设都以课程模块为单位。

具体来说,电子技术模块的课程有三电(电路、模电、数电)、测控电路、EDA技术及应用等。计算机模块的课程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测控技术与系统、DSP原理与应用、虚拟仪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等。信息处理模块的课程有数字信号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数字图像采集与处理等。检测技术模块的课程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控制电机、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等。控制技术模块的课程有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与仪表等。

进行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而不是针对某门课程单独建设,有利于课程内容本身的衔接与完善,也有利于师资队伍、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其他各项与课程教学有关的活动的进行。

三、实践环节建设

测控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类专业。目前该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经过探索、实践,我们认为应从三方面改进实践性教学环节:①课程实验,对于长实验学时课程,如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压缩验证性实验量,加大综合型、设计型的长学时实验。目前很多实验设备都是“黑箱”式的实验箱,学生只需按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操作,并不利于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创造精神的培养。②专业综合实验,应该分别设置检测技术类、控制技术类和仪器仪表类等全面包含专业技术要求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综合能力。③毕业设计,如果说课程综合性实验是一门课程内容的综合,专业综合实验是课程模块内容的综合的话,那么毕业设计应该是整个测控专业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大综合。首先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体现“测试技术、控制技术、仪器仪表技术”的专业培养目标,其次在硬件支持、教师指导等方面都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原则。

四、新生专业入学教育

高校教育的最终成果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再科学、再完善的教学计划如果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都将是一纸空文。而要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充分利用大学宝贵的学习时间,首先应该尽早让他们了解所学专业的内容。因此,专业入学教育对于经过十年苦读、刚进校门的新生来说十分重要。据报道,国外入学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国内,澳大利亚的一些高校入学教育需要两周时间,哈佛大学等名校更是安排了四周时间,教育内容也很广泛,除了专业教育外,还包括什么是大学,在大学学什么等常识问题。

在专业入学教育时,请学科带头人为新生做一场详实的新生专业教育报告会,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应用现状及前景、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已毕业学生的一些经验等等,以期使新生对所学专业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兴趣。同时每学期定期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专业建设是一项涵盖教与学的方方面面,又需要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工作。所有的工作都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教育部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指导委员会.仪器仪表学科战略发展研究报告[Z],2004

[3]潘盛辉,陈政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

测控专业的求职信 篇9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此信,给了我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我是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2008届毕业生,我学的专业是测控技术与仪器,通过大学四年的努力,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务实的学习作风。

我对于贵单位的声誉和业绩有一定了解,正是贵单位杰出的领导、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诸多的发展机会吸引了我。在择业的道路上,我挚诚的向贵单位送上我的求职信,希望能在贵单位工作,成为贵单位中的一员,届时我将以实际表现回报贵单位的赏识。

一直以来,我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希望自己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优秀人才。我学的专业不是计算机专业,但我对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信息管理很感兴趣!我的优点在于我比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更懂硬件结构,我们开过测控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接口技术,DSp,精密机械基础,智能仪器,虚拟仪器,自动控制理论等课程,掌握了扎实硬件理论知识;同时本人自学了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能熟练使用汇编语言、C语言、VB6.0编写应用程序,通过了计算机国家二级,并通过了英语国家六级;还有本人曾参与过科技小作品制作、科技竞赛、家电维修等大型活动,培养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懂得了在工作如何和别人合作和相处。我在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期间,培养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孜孜不倦的学习、实践活动,使我具备了较高的职业技能,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形成了我乐观、积极向上的个性。

今天,我带着信心、实力和期盼,向您提出求职的恳求,渴望以自己的学识和才干,稳重而有责任的为人,在您的领导下,与贵单位员工一道,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创美好的未来。

如果您经过调查研究,能回函一封,本人将不胜感激,并将以勤奋的工作报答您对我的选择!最后,愿贵单位在新世纪中蒸蒸日上。

此致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简历 篇10

姓 名: xxx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出生日期: 1987年08月

婚姻状况: 未婚

学 历: 本科

毕业院校: xx航空学院

毕业时间: 06月

所学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外语水平: 英语 (一般)

电脑水平: 一般

工作年限: 实习/应届

联系方式: 13888888888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电子、微电子技术、仪器、仪表 、工业自动化、电力、电气、能源

期望职位: 精密机械/仪器仪表技术员、电气维修技术员、自动控制、电子/电器维修

工作地点: 不限

期望月薪: 不限/面议

教育经历

2005.9-.6 xx航空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在学院期间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好,其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检测等最优。

专业技能

有着良好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基础以及电工电子电路分析能力。

自我评价

重信义,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

善于自学,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吃苦耐劳,有责任感,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对事业有锲而不舍、敢于进取、勇于追求的精神。在学院学习努力,专业成绩突出。

测控专业专业社会调查指导书 篇11

关键词:测控专业 精密机械设计 CBE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78-01

1 传统的《精密机械设计》课程在测控专业中应用的局限性

《精密机械设计》是测控专业学生全面掌握精密测量技术的必要课程,只有学会了这门知识,学生们才能对精密测量设备的结构设计原理和基本加工要求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成为集测量、控制、电路设计、机械设计等各项技能于一身的通才,才能从测控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为非机械类专业的测控学生,没有学习过《机械原理》《切削原理》《工程材料》等机械专业基础课,这本身就给《精密机械设计》的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再加上总体学时由80学时改为64学时,使得本已严峻的《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更加雪上加霜。

如何才能在學时缩短、理论基础不足的情况下,更好地完成《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相关理论、更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已经成为测控专业教学工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 CBE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CBE的英文原意是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在国内一般翻译为能力本位教育,即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第一要义的。CBE教学模式诞生于美国,之后传入加拿大,在北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CBE模式被借鉴到欧洲的英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志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开始扩大。进入21世纪以后,美洲、欧洲、澳洲、亚洲都掀起了CBE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应用的热潮。这种全新的理念进入中国以后,给很多课程和专业的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江苏、山东、山西、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相继引入CBE教学理念,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CBE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CBE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第一要义,并将能力定位为知识、技能、态度、反馈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素质,从而体现出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

(2)CBE的教学模式从分析学生所在行业的实际需求开始,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性的激励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对学习成绩的考核也采取更加灵活和弹性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CBE教学模式中,教师除了但任教学任务之外,还扮演着教学的管理者、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工程项目的策划者和分析者的角色。所以,教师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密切,也就更容易让学生放松心境去开展学习和研究工作。

3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的CBE模式改造

CBE模式的特点,对于测控专业的《精密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是非常适用的。可以说,测控专业的学生开展《精密机械设计》课程的学习,不是追求更深的理论学习,而是要掌握可以应用与仪器仪表的维护中应用机械设计的能力。

为此,在多年的测控专业《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中,笔者进行了CBE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建立了具体的改造方案,其相应措施如下:

(1)教学模式的CBE改造。

①教学目标的明确。

CBE模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必须要理清行业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需求的变化、测控专业的整合,《精密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已经发生改变。在CBE模式改造后,这个目标可以明确为:以培养学生利用精密机械设计知识解决仪器仪表中的实际问题为核心目标。

②合理的课时分配。

从CBE模式来看,一般会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比例相对较少甚或以学生自学为主,很多情况下,基本理论是渗透于工程实践教学之中的。这种思路对于测控专业的《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是否合适,已经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初步验证。目前,在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比例上,我们的配置方案是1∶1,以后这个比例还会向实践学时倾斜。

③适当的教学内容选择。

CBE模式强调以工程实践作为教学的载体,这对测控专业的《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是有启发意义的。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把连杆机构、轴、齿轮、联结件等常用机械部件的教学,改造成一个个具体的设计实例,有运动仿真动画等形式引起教学主题,辅以理论基础知识教学,避免长篇累牍的概念定义和公式推导,代之以具体的设计任务,让学生们自行设计,在设计中掌握相应理论。

④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CBE模式特别注重学生的兴趣和态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比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要更加合理。为此,只有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环节,我们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中尽量辅以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的素材。教学过程中,还应多采用提问、类比、联想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教学环节,我们采用小型设计任务、课后兴趣小组、创新实验团队等形式,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师技能的CBE锻造。

用CBE模式改造测控专业的《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合作者、策划者、管理者多种角色。所以,只有任课教师真正理解了CBE教学理念,将全部身心和智慧都投入其中,努力提高自身的CBE教学技能,才能真正地搞好《精密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为此,我们的教师除了要求熟练《精密机械设计》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外,还利用业余时间补修了《心理学》《管理学》《项目管理》等知识,以便于更好地运用CBE模式完成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鲍振博,刘源,刘玉乐.《精密机械制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4):51-54.

[2]周秀华.CBE理论及推行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0,4:13-15.

测控专业专业社会调查指导书 篇12

伴随着高校毕业人数持续提升,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就达到了700多万,就业难成为社会重要难题之一。由此可见,高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提升毕业生社会竞争力,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措施,这也导致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办校的难点问题之一。

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通过多年的办学经验,按照社会和就业需求的不断改变,各个高校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着自身的培养计划,其实践环节作为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措施,一直备受关注。从各个高校对该专业学生在实践环节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状况而言,虽然实践环节在整个教育中所占的比例较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导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不足的主要因素。

2.1、课程结构不合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逐渐迈向实践化,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反复的进行实践训练,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时间不足,学生就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也无法得到相应的提升。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实践环节主要集中在7或8学期,实践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在整个学时学分中比例不超过20%,在四年的本科教育中,实践课程开设的数量比较少,总学时并不多,不同的实践课程之间没有关联性,并且针对性也比较弱。

2.2、教学内容不符合社会需求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从开设一来,大多数高校对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都较为重视,改革的次数也比较多,按照健身市场的实际需求,对该课程设置并实施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针对性优化与调整,并淘汰了一些陈旧的项目,开设了一些新型的健身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但是,因为健身市场的社会需求变化速度较快,并且许多高校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并不快,这也导致实践教学的内容无法及时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形成严重楼后,以至于实践教学内容不具备前瞻性与针对性,促使学生所学内容无法应用于社会。

2.3、实践教学质量较弱

当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数都是该学校毕业的学生,此外也有一部分是其他体育项目转到该项目的教师。虽然这些教师在学历层次、专业理论等方面能力较高,但是他们基本上都是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参与工作,对市场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需求认识并不充足,缺乏工作经验,只能够从理论到理论,无法从理论转变为实践,最终提供的实践教学质量有明显不足。

2.4、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较弱,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不足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许多高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并不充足,器材老旧、教学环境较弱,硬件设施设备长久不更新,在该专业方面的经费投入也并不多。与此同时,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也相对较弱,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及运行规模,对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缺乏市场保障。因为学生自身实践能力较弱,再加上实践基地的实践时间不足,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成本又比较高,学生所接受的实习教学质量并不足,只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工作而言,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1、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务必以社会需求为主要导向,构建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持续完善课堂实践、校内校外实践等相关环节的结构体系,并突出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关联性,持续构建并完善相对独立但又有较高协调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提升实践教学的学时,持续不断的在四年本科教学中贯穿实践教学,促使实践教学成为整个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核心,促使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稳定处于合理有效、规范有序、科学严谨的状态下开展。

3.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办学质量以及专业特色。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采用一些具备较高社会体育市场工作经验的实践性教师;其次,需要鼓励当前的专业教师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并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开展健身行业的进修工作,促使教师真正的掌握当前的建设那行业,培养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而提升教师在实践课程当中的实践教学能力;最后,需要定期选择一批素质较高、业务精湛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健身行业当中,并参与相关的职业培训以及资格认证活动,促使其能够在健身行业中获得相应的成就,从而优化高校的办学竞争力。

3.3、整理当前资源,持续提升实践基地的建设质量

充分应用高校目前的条件资源,并逐渐提高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优先以校内实践基地为辅导,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健身技术操作方式以及健身原理,再以校外的实践基地为主要完成空间,促使其能够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时间技能提升方式,最终形成校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平台。与社会的有名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力求与其进行合作,由高校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可用性人才,由企业为高校提供校外实践空间,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并开展相应的定向培养途径,实现校企资源互补,从而极大程度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与创业机遇。

3.4、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核心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基本上可以分为具体目标与总体目标。无论是实践教学还是理论教学,其基本上都是为了实现整体教学目的而服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训的整体目标就是借助具体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而言的。对此,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应当是围绕着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而制定的。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该大学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能够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基本技能与技术,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过在社会、体育管理部么、健身企业、各类体育组织中从事大众健身服务与指导、项目开展与设计、推广与组织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就当前而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所有环节的具体目标。对此,按照专业实践课程的顺序性与阶段性,必须明确各个阶段实践教学的目标。

第一阶段:大学一、二年级,其目标应当是提升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认识。主要是借助通识基础课以及学科专业课当中的课堂实践教学为核心实现该教学目标。当前的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与社会认知能力基本上都是在大学中逐渐培养形成,该阶段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当是结合案例教学与授课内容进行简要的社会介绍,并借助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阅历与经验,从而培养学生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认识。其次,借助课程作业与基础性时间互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与应用,以北京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其设置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社会体育项目推广两个主要方向,围绕着这两个方向的理论课程设计了两个方向的实践课程,也就是社会体育指导实践与社会体育项目推广实践,其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第二阶段:大学三、四年级,其目标是综合提升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能够独立的完成相关实践实习任务。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借助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方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实际目标主要总结为: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综合应用与体育工作实践,并在实践当中检验、巩固所教学的理论技能与知识,借助实习,促使实习生能够基本掌握体育管理、体育资讯、体育经营以及体育知道等方式方法,锻炼并培养实习生独立工作的技能与能力。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包含: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应用的空间,促使学生能够思考自身的专业角色,考验学生的实际管理水平,识别自身的技能成就,辨别自身的实际需求,为教师提供一个能够准确评判实习生是否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操作平台。

4、总结

综上所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现代教与学理论以及规律性理论,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论,着重理论教育与实践学习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借助实践教学强化自身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其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持续完善,最终培养出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性人才。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逐渐呈现大众化,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当中,必须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高校办学的自身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最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促使毕业学生在社会中具备较高的社会竞争力。对此,本文首先分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克建,王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基于营销理念[J].科教文汇旬刊,2014,13(8).

[2]王晓云,阮云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J].运动,2015,23(17).

[3]高小亮.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18).

[4]戴国清,高秋平.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产学研用”教学体系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5,23(32).

[5]冯振伟.职业教育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32(8).

[6]黄思敏,王绍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效益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论文 篇13

其实就大多数同学一样,起初考到广工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时,我对测控这个专业知之甚少。测控是那种拿着大大的三角尺在风雨下到处量量吗?测控是那种行走天涯,四海为家的人吗?……一时间许多类似这样的疑问在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但是在老师和师兄的教导下,经过了半个多学期的学习,我逐步对测控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产生了更多的兴趣,感觉到了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测控技术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测控专业的认识

专业的具体现状: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一门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操作过程是将自动化系统上的信号加以采集、整理、处理、而后进行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的过程。目前由计算机和工作站作为结点的网络也就相当于现代仪器的网络,因此计算机已成为现代测控系统的中坚。

未来趋势

1.发展方向与学科前沿。

(1)配合数控设备的技术创新。数控设备的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

几何误差和热误差。对于重复出现的系统误差,可采用软件修正;对于随机误差较大的情况,要采用实时修正方法。对于热误差,一般要通过温度测量进行修正。中国机床行业市场萎缩同时又大量进口国外设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方面的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为此,我国需要自主开发高速多通道激光干涉仪。

(2)运行和制造过程的监控和在线检测技术。综合运用图像、频

谱、光谱、光纤以及其它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的传感器具有非接触、高灵敏度、高柔性、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在这个领域综合创新的天地十分广阔,如振动、粗糙度、污染物、含水量、加工尺寸及相互位置等。

(3)配合信息产业和生产科学的技术创新 为了在开放环境下求

得生存空间,没有自主创新技术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应该根据有专利权、有技术含量、有市场等原则选择一些项目予以支持。根据当前发展现状,信息、生命医学、环保、农业等领域需要的产品应给予优先支持。

2.优先领域

(1)纳米溯源技术和系统。

(2)介入安装和制造的坐标跟踪测量系统。应用范围:航空航天

行业对此已经提出迫切要求,这是今后坐标测量机发展的关键

技术。新型并行机构机床的鉴定,飞机装配型架的鉴定,大型设备安装,用于生物芯片精密机器人校准等。

(3)非接触测头以及各种扫描探针显微镜。目前接触式测头已完

全被国外所垄断,非接触测头还没有发展成熟,我们有参与竞争的机遇。

(4)计算机辅助测量理论。信号处理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兼容

和集成。我国需要根据已有基础,发展特长,有利于克服重复研究。

(5)新器件,新材料。新的突破点可能出现在新光源、新型高频探

测器。目前干涉仪实际上是起着混频器的作用,适应探测器的不足(如果探测器的响应果真能超过光频,干涉仪也就没有用了)。如果探测器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对于通讯也是很大的突破。

(6)半导体激光器计量特性的研究和创新。半导体激光器用于计

量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但如果解决了诸多问题以后,半导体激光系统比气体激光系统更复杂,就不会有竞争力。有些问题在物理层面上也没有完全解决。例如半导体激光器如果能形成双频,无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特性,如果既能扫频又有两个相近的频率扫描,就会成为一种新的无导轨测量工具。

对我校本专业的认识

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广东省的名牌专业。广东及周围各省开设本专业的高校也不多,就业环境良好,但是开设本专业的学校有增多的趋势,就业压力增大。

从我校来看,我校测控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器材设备齐全,研究成果颇丰,这是个好的环境。但是我校的学生在专业素质上相比起其他高校就有压力了,这是个严峻的问题。对课程学习的认识

从开学的时候对测控专业的不了解,到如今的熟悉、深爱与自豪。这都离不开测控技术与仪器课程的开设,离不开我们敬爱的专业导论唐老师。

该课程能有效的帮助新生了解测控专业,尽早的投入到该专业的学习中。不仅如此,该课程的开设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初步的掌握一些简单的电子电工知识;为将来的更深入学习打好基础(这一点非常重要)。

自己今后打算与设想

在大学的四年的时间里,一方面,加强对该专业的学习,另一方面,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为将来在出社会之时,能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做准备。

在学习方面,努力做好自身的学习工作,紧跟老师的步伐,不逃课,不挂科,以拿奖学金为自己的目标,勤奋学习;多与同学合作,提高团队意识;尽量投入时间,努力学好单片机知识,为将来参加电子方面竞赛做准备。

在生活方面,以多参加社团活动为方式,进一步提高交际能力,扩开人脉关系。以和睦共处为目的,加强与各个同学的交流,共创和

谐校园生活。

对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出的一些建议

学院应多开设电子方面的电子班,给予极高的重视度,引导一些具有潜能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参加各类专业大赛,凯旋而归,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学校要切实落实测控专业的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目前我校测控专业的课程安排有着明显的缺陷与不合理性,加强测控专业的专业实践环节和工程训练,这方面我校还需要改善。

结束语

上一篇:情感的说说句子下一篇:初中班级团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