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精选8篇)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篇1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萎缩,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则是以教代学,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强调灌输,忽视学生的内部要求和学习主动参与程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是学的外因,学是内因。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切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我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作了尝试,现介绍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的前提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对孩子来说,学习的积极性更是与兴趣紧密相连,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游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成功教育的关键之一。例如,很久以来,背书对很多农村学生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他们读都困难,更别说是背了,所以我从读课文着手,对语音语调进行指导,让他们模仿录音带读,他们读得好听了,就想露一手,老师一表扬就更来劲了。顺着这个好势头,我让学生二人搭档,根据课文内容编Free Talk,这样一来,难度低了,兴趣来了,何况自己写了一遍也更容易记了,我还让他们自己准备要表演的道具,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原来不会读的困难生竟神奇般地自如地表演了。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和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指出:“学习兴趣是推动人去探求知识的实际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整个教学。

又如在英语日常会话中,为了学生训练时没有受挫感,我先和几个我事先了解好的英语优秀的同学整理出已学的有关内容,然后布置下去,让学生课外做好充分准备,在课上让他们(特别是一些学习困难生)上台表演,老师给予肯定的、赞赏的评语,让他们体验成功,他们高兴,他们开始喜欢上英语课。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使枯燥的英语知识变得生动,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整个教学活动。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程度的保障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它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保障。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平等课堂气氛。教育没有民主,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体现民主性,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凡是学生能主动参与的环节,教师不要代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有了自信和兴趣,那如何提高?我就让他们在课堂上可以不举手,想说就说,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讨论、发言是自由的、安全的、不会受到压制。他们很开心,想说时直接就站起来说了,有时一下子会站起来好几个学生,都抢着发言,我用微笑加以鼓励,他们就更加起劲,积极性也越高。如很难的单词,由于他们急于要表现,想受老师表扬,竟然毫不费力地就背了出来,我高兴,他们更高兴。2.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源于对知识的需求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问题情景的创设,制作悬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疑、奇、趣,主动参与教学,形成内知驱动力。

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具。我在上Protecting the innocent 一课时,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Once Mr Lee spent two million yuan buying a nice vase.He showed it to only two of his friends.But someone stole it that night.学生听到这里,都急于想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内容,这就为课文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利用这个情景我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这时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想知道故事的真相,但都不得其解,此时不失时机地提出学习内容,学生的求知愿望强烈,从而主动地参与教学。

3.创设愉快情景。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等心理特点,在课堂上留大量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讨论,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愉快的获得知识。如在Fishing With Birds 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对人物及鸬鹚的描写来画出Wang Damin sits on the side of the river cooking a meal, with a large bird on his head.以检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欲望。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教学效果明显,很多学生掌握了对人物及自己喜爱的动物的描写。

三、引进评价激励机制,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程度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明确成功的方向,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障碍或者困难,教师应先肯定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愿,其次进行适当引导,鼓励。从而再次引发参与学习的兴趣。如我在上课时常请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刚开始回答时怕说错,有些犹豫,其他同学就举起手想回答问题。这时,我就对他们说:请同学们都放下手,老师相信他肯定能回答这个问题。经我这样一说,他就敢于回答。当回答正确时,我及时地表扬他;当回答不正确时,我鼓励他下次再努力。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应注意多使用鼓励性评价语言,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发掘和鼓励,使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长期坚持这样组织教学,我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主动参与程度明显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注意分层教学和分层评价,鼓励后进生争取更多的参与机会,激起每个学生向高层次学习目标努力的强烈愿望和信心。否则是优等生积极参与,中等生可以参与,个别后进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四、指导学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程度

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学法,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指导学法尤为重要,指导学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等;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审题、解题、质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类比归纳、分析综合等。让学生掌握英语思考方法,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以上所述,仅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通过教学实际,我深深感到:教育的艺术主要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总之,要让学生乐上英语课,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学生为本,尽一切可能创设使学生成功的机会,真诚地鼓励学生,以爱去感化学生,以耐心去帮助学生,这样的话,才会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建立起师生的良性循环,达到教学和教育的可能。

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点,才能策划出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体现学生年龄特点的、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才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才能达到“Learning is fun.Learning is not punishment.Learning is not suffering.”的境界。

总之,提高学生英语课堂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全面掌握、灵活运用,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仍是对学生真挚的爱。“用爱浇灌”,“用爱哺育”,再“迟钝”的孩子也会被爱感动,被爱激发兴趣,乐于积极参与,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育部,2003)。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动起来”,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不断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和创造力,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同时,英语新课程教学原则之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教育部,2003)。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困生,为学困生提供参与课堂的平台,提高其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学困生课堂参与现状

针对学困生课堂参与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显示,他们在课堂上大多“不愿学”,其主要表现为心不在焉,目光发呆,不积极思考,不回答问题,甚至讲话、打盹;并且“不会学”,主要表现为不记笔记,不参与活动,认知策略缺乏,遇到困难时不询问同学或老师,不倾听他人的回答,思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不能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当然,还有个别同学看上去在听课,实际上情感、思维并没有真正参与课堂;而且,随着年级的提高,以上现象便愈加明显。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1966)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Vygotsky,1978)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他们的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由外部注入的,而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示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成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通过设置一系列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四、影响学困生课堂参与的主要因素

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影响学困生课堂参与的因素可概括为教师、学生、课堂环境和课堂设计等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因素

1.人格特征

如果教师平易近人、幽默豁达,具有良好的修养和人格魅力,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学困生便愿意、敢于参与到课堂中来。

2.教学风格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形式多样,充满激情,感染力强,就会产生一种磁石般的吸引力,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二)学生的因素

1.自尊心

学困生一般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不足,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自信心和学习动机

学困生大多缺乏自信,不敢参与课堂活动,学习动机不强,课堂上只是为了应付。

3.意志

学困生一般没有坚强的意志,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走神开小差。

4.学习策略

许多学困生不会学习,不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不知道该如何听课、如何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5.学习成绩

学困生往往因为成绩差、听不懂,从而缺乏听课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教学动力。

(三)课堂环境的因素

1.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平等会影响学困生的课堂参与水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会使学困生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被“卷入”到课堂教学中。

2.班风学风

班级有良好的风气,同学们纪律观念强,在课堂上安静有序,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富于激情均有利于调动学困生的参与欲望。

(四)课堂设计的因素

课堂教学抓不住重点,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内容太难会使学困生因听不懂而失去信心。教学方法新颖独特,手段灵活多样,有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设计问答题、安排学生到黑板前做题、安排学生提问、组织讨论等等,都能够“牵着”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走”,使他们不断地参与教学活动。

五、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

本文通过对学困生英语课堂参与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结合影响学困生课堂参与的主要因素,以及研究者自身的英语教学实践,从行为、情感、认知和监控四个方面就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了讨论。

(一)构建学困生行为参与的平台

杜威(1990)提出教育即生活,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在“问题”中学,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自己探索,通过活动实现个体自己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而“做”正是行为参与的一种外显形式,因此,教师应更新观念,改进教学,努力构建学困生行为参与的平台。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切实转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要创设积极参与课堂的氛围,提供参与课堂的平台。具体地说,教师要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2.优化课堂设计,提供参与平台

(1)教材的设计

原封不动地按照教材平铺直叙地讲解,必然会使学生觉得味同嚼蜡。教师一定要有效活化教学内容,或增加删减,或调整顺序,抓住难点,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应设计得丰富有趣,贴近学生生活。

(2)方法的设计

教师应设法运用“示范—模仿”“激发—思考”“指导—练习”等多种模式组织教学,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多种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活动的设计

安排学生提问和课堂练习以及开展小组活动等均能使每个同学都具有直接参与的责任感,有益于提高学困生的参与性。设计小组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活动前语言和知识的输入要充分;活动中给予必要的帮助、指导和调控;活动后要给予有效的激励性的反馈和评价(刘贤凤,2004)。例如,让学生复述课文或开展辩论时,有时学困生不知如何表达,教师可以在活动前提供关键词和重要句型等,帮助学困生顺利完成任务。

3.研究提问策略,精心安排发言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研究提问策略,精心安排课堂发言,促使学困生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提问的难度,要考虑学困生能否回答出来。有时也可以在上课前让他知道课堂上将会提问他某个问题,让他做好准备。其次,当学困生回答问题时,不论正确与否都要给以充分的肯定,尽量找到他发言中的闪光点,用赞赏的口吻予以正面的评价。即使答错了也不要当场纠正,可以在作总结时重复正确的句子。再次,当学困生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暗示,把他们往正确答案的方向引导。最后,提问后要合理控制等待时间。学困生往往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思考问题,教师要有耐心,不应因为他们表达不清楚或回答不完整就立即打断他的话,否则会挫伤其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章伟央,2007)。

(二)构建学困生情感参与的平台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教学不应只注重语言学习这一外部行为,而应将语言教学看做是一个完整、复杂的人所参与的活动,因此教师不应就教语言而教语言,还应了解学习者的心理和体力因素,尽量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发他们的良好情感和智能资源(武丽玢,1998)。

1.设法培养信心,激发学习动机

(1)要通过典型事例激励学困生

运用学生身边通过努力取得进步的学生做榜样,树立“别人能进步,我也能进步”的信心,形成“不看聪明看勤奋,不看起点看进步,不看现在看将来”的思想,树立“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的信念,教育他们“努力了便无怨无悔”,只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刻苦学习,他们也能取得好的成绩。

(2)要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任何一个学困生都可以取得进步,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只要有一点进步都及时肯定和表扬,将其进步归因为其自身的努力,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强化其学习动机,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课堂参与的内驱力,教师要采取措施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采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即兴请学生编造例句,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学中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既让优秀生“吃得饱”,中间生“吃得好”,又要防止学困生“吃不了”。此外,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利用直观教具以及各种电教设备等方法也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参与课堂。

3.真诚关爱学生,建立融洽关系

教师要用爱心温暖学困生的心灵,对他们态度好一点,教育耐心一点,多关心一点:问一问学习状况,谈一谈生活中的困难。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对学困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刻,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斥责。当他们成绩不理想时,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一对一地进行辅导、面批作业,帮助其查漏补缺,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认识到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位置。当然,对于个别长期过于麻木疲沓的学生,有时这种关爱并不能奏效,可能与适当的训诫相结合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注意方式方法。

(三)构建学困生认知参与的平台

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1966)指出,企图通过外部注入知识的教学是难以奏效的,因为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体积极参与、主动吸收知识(同化)、主动构建自己脑中的知识体系(顺化),才能够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认知参与,激发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构建,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1.培养学习策略,促进认知参与

掌握学习策略有助于促进认知参与,因此教师要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使学困生学会学习,学会参与;提醒学困生课堂上应动脑、动手、动心,力争课堂上就掌握所学的内容;指导学困生记课堂笔记,帮助他们掌握科学记忆单词的方法,学习词汇和语法不能仅靠死记硬背,教师要指导他们注意理解、观察、总结和对比;要求学生准备专用本收集每次作业或检测中的错题,及时分题型订正,经常复习以避免再次出错。

此外,教师可为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进行指导,例如,利用上下文语境猜测听力内容,鼓励学困生敢于开口而不要担心说错,善于运用scanning和skimming快速阅读文章,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运用上下文和构词法猜测生词,掌握书面表达的步骤和写作策略等等。2.营造提问氛围,激发思维参与

学生提问,说明他们在主动思考,这是认知上参与课堂的表现。教师应该让学困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请,不能不懂装懂,营造争抢提问的氛围。教师还要强调,能够提出问题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任何人不许嘲笑、挖苦,以消除他们的胆怯和顾虑,使学困生从不问到敢问(章伟央,2007)。

教师要认真对待学困生提出的问题,对于有代表性的好问题应给予表扬,以强化他们提问的习惯。有时问题比较简单,教师应耐心细致地解答,并加以强调。要注意分析学困生出错的原因,了解他们的答案是什么,帮助他们分析错在哪里,引导他们通向正确答案。

(四)监控参与过程,提高参与效度

认知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知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郑秋萍,2006)。因此,强调学困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要重视参与的有效性,要注重学困生思维的参与,使他们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仝亚军,2010)。

教师要注意监控学困生的听课状态,尤其要避免出现个别同学看上去在听课,但实际上思维并没有真正参与的情况。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看他们是否在动口;学生在写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们是否在认真写,以便能够及时用适当的方法提醒开小差的学生。在开展英语讨论或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时,教师要监控活动过程,注意学困生是否动脑、动手、动口,是否在真正参与。

学困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教学实践证明,学困生在课堂参与度提高后,学习成绩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学困生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转变他们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对他们要有耐心,持之以恒,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开发智力与挖掘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久而久之,其课堂参与度必然会有提高

2.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关键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生到底理解得如何,必须通过活动去检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的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得以完成。我在讲新目标七年级上Unit 4 Where is my backpack?时,设计了猜一猜教学活动。请一位学生到前面,再请另一位学生藏一样东西,可以是学习用具,也可以是教室里面的其他东西。第二位同学在藏东西之前要先把所藏物品出示给第一位同学看,然后我再请一位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布蒙上第一位同学的眼睛。第一位同学用提问的方式询问物品的位置,如“Is it on the chair? Is it behind the door?..”但他只能问四次,其他的学生回答“Yes or no ”,在四次之内猜中为获胜。这样,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巩固了介词的用法,学生们很喜欢游戏活动,参与的热情很高,从而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实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英语教育要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要大面积培养高素质的会用英语交际的人才,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还存在未清除的遗留问题,尤其是各方面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课堂教学还未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曾在某杂志上看过一文章,说国外一名教师,一起听了我国一教师的公开课,这节课教者精心备课,娓娓道来,教者问,学生答,几乎全部学生都举手,没有一个答错题的,疏而不漏,整节课可谓天衣无缝,得到听课者一致认同。而国外那名教师则不解:这节课大部分都是老师讲,学生到底学到了一些什么?既然每个学生都知道答案,那这节课有什么必要上呢?新课标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理解”“吸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并在运用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我们农村英语教师尤其要主动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农村孩子的学习英语兴趣,使他们愿意积极参与英语学习,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作为农村英语教师的一员,我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一直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入门教学,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我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注意从各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1、上好第一节英语课

学生对英语是否感兴趣与他们的第一节英语课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做好第一个亮相,力争上好第一节英语课,让学生对英语乃至英语老师产生“一见钟情”的感觉。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如给每位学生起个英文名字,或教学生一首简单又动听的英文歌曲等。这些远比直接教ABC生动有趣得多。我上第一节英语课时,拎了一部手提电脑、拿了一个苹果进了教室,开始了我的课堂教学。“Nice to meet you, boys and girls.Look, what’s this? Do you like apples? ”加上一些态势语言,学生们纷纷点头。于是,我继续说:“Today we’ll learn an English song—Apple tree.”打开多媒体,播放歌曲,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记忆好,悟性高,没多久大部分学生就学会了这首歌。下课后,有的学生还余兴未了,边玩还边哼着歌呢!就这样,在第一节英语课中,排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利用竞赛、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形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学生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不免会产生陌生感。要使七年级入门英语变得生动、有趣、形象,让学生乐学,就得顺其天性,爱玩、好动、争强好胜是七年级小同学的天性,利用竞赛、游戏、表演等形式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会使他们对学习更感兴趣。如他们刚学人体部位容易混淆不清,我便让已经掌握的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发号施令:“Touch your head.Touch your ear…”要求学生听懂后,迅速触摸相应部位并回答:“My head.My ear…”,然后让下面反应最快的学生轮流上台当老师,学生们一个个争先恐后,不亦乐乎。通过这种形式,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大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人体各部位的名称。

3、建立良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好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有些学生喜爱某一学科是由于他喜欢这门功课的任课教师,反之亦然。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英语教学尤其是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的那样:“创造良好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有利于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所以,建立良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的必要工作之一。

二、利用多种课堂形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这些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今时代要求。新课标提出英语教学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课堂形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好的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设臵一个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提供给他们充分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英语老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将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寓于一个十分有趣的惹人探求的情景之中,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以增加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如教句型“How much is it?”时,我就事先准备好水果、玩具、汉堡热狗等,将教室布臵成超市,将全班分为四组(水果组、玩具组、文具组、点心组)进行练习,整个课堂成了全体学生操练英语的阵地。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轻松掌握了该句型,还学会了书中未涉及的“How much are they? ”等句子。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培养了全体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2、渗透多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新课标倡导在教学中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根据此方针,我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如教颜色这些单词时,如果直接“为教而教”,学生不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于是抓住许多学生爱画画、爱唱歌这一特点,我设计了“画一画、唱一唱”这一教学活动。“Draw a flower, colour it red.Draw a pear, colour it yellow.Draw an orange, colour it orange…”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然后教他们唱一首优美动听的英语歌曲“I can sing a rainbow.”,这样通过与艺术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三、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为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注入持久动力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除了设计多样化以外,还应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好”字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鼓励、理解和帮助,这是人的一个基本的感情需要。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要采用描述性的等级评定。如:Excellent/ Very good /Well-done /Good job /Need improvement等,尽量多肯定、多鼓励。我在平时上课时尽量用以上语言来鼓励学生,只要学生稍有进步,就毫不吝啬地说上一句:“You did a good job.”,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答错时,我用期待的眼光注视他,伴着一句亲切的“Never mind”,会让学生有再次回答问题的勇气和欲望。通过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能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培养学习自主性。通过以上种种方法的尝试,我较成功地做好了七年级的英语入门基础教学,所以一直以来,所教的学生英语成绩明显超出同轨班级。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坚持“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原则,利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农村的孩子同样也能学好英语。我坚信:我们的教学定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我们的教学定能为本设计培养更多优秀的外语人才。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参与程度,思考能力

一、提高数学课堂学生参与程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教”, 而且包括学生的“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即使教师讲得再好, 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 被动地应用所学到的理论和公式, 这样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这样, 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应该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的培养。中学生思维具有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特点, 初中生的数学思维主要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具有假设性、预设性、形式化的特点, 但同时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的明显化, 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 开始追求新颖、独特的东西, 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立见解和看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师作为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 不能仅仅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因此, 如何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应该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二、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程度

(一) 调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1.为学生树立榜样, 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穿着文明, 语言文明, 多接近学生, 多关心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 并用非富多彩的学习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2.创造情境, 因材施教,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所谓“创设情景”就是要设计新颖、奇特并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 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特定的数学情境中去, 通过教师的适当指点, 让学生主动参与, 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适应中学生好奇心强和思维发展的特点, 因材施教, 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并鼓励学生在获得成功甜头的基础上继续努力。

(二)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建立概念的过程就是数学发现的过程。数学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 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法等提出猜想, 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 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 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 缺少其发现过程。因此, 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 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教学环节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 使用竞赛激智, 建立模型, 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索, 发现公式。以通过竞赛为载体, 以自主参与为教学形式,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索中发现规律, 并形成竞争意识,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热情, 打开学生的思维, 充分发挥他们的参与意识, 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在参与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而且要鼓励创新,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教人去发现真理。所以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而且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思维的发散性;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依据数学思维规律, 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同时采用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 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广开思路, 重视发散思维,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大胆探索。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篇3

一、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发挥主导作用

新课程理念明确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是主导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师的角色,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该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习的点拨者、生活上的知心朋友。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摆脱以“教”为中心的思想,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随着课堂情况的变化,教师也可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可以是教学的示范者、课堂的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学习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条沟通的渠道,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实现平等对话,学生不仅仅接受旧知识,更应该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让学生各抒己见,正确的认识要及时肯定,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推行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一方面讲课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参与中掌握、吸收。好的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讲”是基础,必须在讲上下功夫,注重启发和探索,深入浅出,整个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练”是巩固知识的手段,要强化练习。作业要难易适中,及时反馈,力求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

(三)要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实验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通过数学实验,学生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数学知识。代数问题把字母换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不仅可以提高做题速度,自己从中总结出规律,而且无形当中也锻炼了发散思维能力。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此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实物图形中点线及轴的关系进行探究,从而发现总结出其间的关系,这时再进行点拨,则可以让学生获得较为深刻的印象并对其原理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运用两个圆作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篇4

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该论文首先对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其必要性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如何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措施。关键字:自主学习;英语教学;措施;

一、概述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席卷了世界各个国家。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语言,在世界贸易与国际交流之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英语教学是国民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的跨越式进步,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时也渗透在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为口号的教育领域。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国家教育部随之提出了相应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并在此理念中突出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二、自主学习的内涵

所谓自主学习,广义上讲即为学习者主动、自觉的学习;狭义上即为以调动兴趣、激发思维为目的,合理安排和规划全部学习进程的学习活动[3]。自主学习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它强调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即对知识的整合和构建过程,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自主学习体现在以下方面:1)学习者的学习完全依靠自己;2)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学到或用到的一整套技能;3)一种与生俱来的、却被单调而重复的教育方式所抑制的能力;4)学习者的学习所行使的责任;5)学习者确定自己学习目标的权利[2]。自主学习在我国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又对当前我国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新问题。自主学习被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确立为重要研究内容,这表明了它在理论界的重要性。因此,深化对它的研究,明确其内涵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三、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

现代英语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才,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21世纪,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之外,还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应对新课改带来的新挑战。具体到英语教学上,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3.1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所学灌输给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因此,任务下达前就应该向学生交代清楚该任务的目的与意义及在自主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事物和处理问题能力[2]。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自主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品尝获取知识的愉悦。提问和启发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答案。3.2 合理分配任务,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

合理安排每次英语学习任务,把复杂的长期任务分解成若干细小的任务来完成。尤其是复杂的长期任务,寻找学习伙伴,一起来完成任务,相互激励相互支持,从而使自己对学习更加投入,顺利完成任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不仅可以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学会了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合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过程,独立思考之后又将结果进行了整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人和集体两部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相互协作的能力。3.3 利用丰富的资源以辅助课堂教学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高新科技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已渗透到教学领域。随着教育多媒体条件的逐步成熟,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迅速的应用。这些高端的科技为英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教师可以灵活地利用这些资源去呈现不同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可以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就此进行讨论,然后找出解决办法。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错的一种方式。3.4 设计丰富合理的教学活动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新课改一改以往那种老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设计合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参与到教学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讨论,游戏等方式丰富课堂,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挖掘教材,设计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也可以完全将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来呈现一堂课的内容,其他学生可以对此进行评价。最后,教师需要进行一个总结,或者是对教学内容知识点的补充。这样可以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后需要做大量的准备,他们要像教师一样设计一堂课,需要搜集资料、征求意见,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的方式。

四、结论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在知识总量不断增长的前提下,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才是关键。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值得教师探讨的一个新课题。世界上没有一本书能穷尽所有的知识,也没有哪一位教师能教完所有的知识,学生学习和学会的过程,最终要靠他们自己去完成。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只有掌握了“捕鱼”的技能,才可以终生享用“美味佳肴”,才能发展其个性和创造能力,才可以不断地自主获得所需的新知识。参考文献:

[1] 鞠志宇,邢永宁,寇文青.运用自主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许昌学院学报,2013(5).[2] 邵华.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与能力培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篇5

摘 要: 自主学习可以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有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式评价,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知识,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宰。

一、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若优化课堂教学,将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厚了。

2.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已经形成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总要等着别人解决,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帮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感觉,逐渐树立自信心。老师亲切的话语、赞许的眼神,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他们自我获知的信心。

3.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使学生进行快速有效的自主学习,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训练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科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促进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寻找不同问题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激活思维,使学生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2)适时放手,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过多包办学生的学习活动,该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应该还给学生。特别是学习内容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原则时,就应该尝试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交流和合作中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3)注重总结和提升,使所学知识固化为一般性常态。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点到面再回归“结点”的过程,是一个由认识“目”到掌握“纲”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指导就是把相关新知识的“结点”和“纲”总结、升华为一般性的常态并固化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样才能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二、鼓励式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作为激励和反馈手段,教师对学生学习合理、适时的鼓励性评价,会大大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自我认可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教师一句鼓励式的话语,一个鼓励式的眼神或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方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挖掘学习过程中蕴藏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成绩,善于发现和挖掘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优势,充分运用肯定和表扬等鼓励性评价。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每发现一个新问题,解决一个新难点,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则会消除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紧张心理,激励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当然,评价要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1.注重创设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和亲切的话语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创造出和谐、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课堂环境。

2.丰富激励性评价语言。在具体的操作中,某些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方式单一,一段时间后,学生就有了厌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以多种方式实施激励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如果老师有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就能使学生如沭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

3.评价要融入真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评价时有真情的投入,才可与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振。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要把握好激励性评价的尺度。

4.教师要注意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轻重和频率。教师激励性语言的轻重,直接影响激励性评价效果的强弱。针对某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即使他们取得点滴进步,也要以较大的强度给予激励。一定时间内激励性评价的次数要合适,太少,对学生情感触动轻微,起不到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太多,容易使学生不以为然,默然视之。对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的学生,激励性评价的次数要吝啬,只有在其取得较大成功时才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其感受到获取激励性评价的不易,从而努力投入以获取激励性评价。而对那些平日学习较为懒惰、少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的次数可以多些,此时老师千万不要吝啬激励性评价。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篇6

在英语教学中要引入跨文化交际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和学生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能很好地意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掌握不同文化的语言,以便进行更好的交流.

作 者:玉荣 阿依古丽・玉素甫 YU Rong Aygul Yusup  作者单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语言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21 刊 名: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37(6) 分类号:H31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   风俗习惯   话语   环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篇7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 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

所谓"降格处理", 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 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 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 有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 顺利的完成正迁移, 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计算类似的这样的分数加法后, 再通过约分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 启发学生思考: (1) 能不能把与直接相加? (2) 可以怎么计算?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这样的处理, 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算法的探究过程, 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通分的知识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 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 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 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 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 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 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到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 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 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 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 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三、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 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长、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 先出示12个大小相同的1cm2小正方形, 摆一个大长方形, 有几种摆法?然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吗?通过这样设计, 层层深入, 不断设置认知冲突, 是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四、因材施教, 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前提条件

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 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 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 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在教学中, 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 有题可做。如,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 出示了这样四个题目:1.车站堆放36吨货物, 运走了, 运走了多少吨?2.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 运走了, 恰好是10.8吨, 这批货物有多少吨?3.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 运走了, 还剩25.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4.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 第一次运走了全部, 第二次运走了全部, 共运了7.2吨, 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在练习时, 让学习程度中下等的学生做第1、2题, 中上水平的同学在做完1、2题后, 再开动脑筋做第3、4题。这样, 不仅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 而且是少数学生能"吃的饱"。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 在课后的练习中, 我也采用这样的方法。有能力、学习好的留一些难题, 中、下等的学生留一些较简单的习题。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摘要:教学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同龄的孩子中, 有些人就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专心致志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而有些人却始终对学习缺乏兴趣, 表现的懒散而缺乏信心。而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 但学习不刻苦, 听课时间不能持久, 爱动、精力不够集中, 无意注意占优势, 有意注意不易持久。那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篇8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学生 参与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只有这一参与程度提高了,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有着重大的意义。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看,数学学习的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识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学科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理解。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一、利用丰富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精彩源于生活”。数学也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现在的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已非常贴近生活。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利用起这些数学素材,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例如,初三学生学习了在同一时刻物高和影长成比例后,让学生走出教室,带上仪器,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去测校园的大树高,旗杆高,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又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充分活跃起来。

又如七年级新教材第七页第2题猜谜语:7/8,(打一成语)。这一类型题不但能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使学生有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二、让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

例如,初三几何中圆的概念教学,可分几个步骤进行:

(1)实验——获感性认识(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一个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一端固定在图钉上,一端固定在铅笔上,按住图钉,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便是圆。)

(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①圆上的点有何特征?②你能给圆下一个定义吗?

(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

(4)反思,加深理解,若铅笔尖看作一个点,圆又可看成是怎样形成的呢?

像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反思后,对圆的定义的实质可掌握得更好。

三、让学生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同底数幂公式的推导,就可充

分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

(1)从特殊开始:103×102=10×10×10×10×10=105

(2)由特殊到一般:a3·a2=aaa·aa=a5

(3)诱导总结:am·an=am+n(m,n都是正整数)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公式的发现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和探索。这样既能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可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例如,在七年级新教材中的一道习题:按照规律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

3,5,7, , 。

教师应选择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既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在数学天地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的价值。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重要。教师应是学习过程中的导游,学生是游客,教材是旅游景点。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地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总之,只有充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才能使学生拿到“钥匙”,掌握打开数学宝库之门的方法。让我们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下,快快行动吧!

上一篇:新版企业征信授权书下一篇:如何做一份优秀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