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访艺术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家访艺术(精选9篇)

谈家访艺术 篇1

教师家访既是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一个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有效措施,更是让学生在关爱、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幸福健康地成长。

一次成功的家访, 能拉近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能增加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认同度, 能改进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 能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取代的。

1、精心准备,作好周密计划。家访前要有个整体策划、订出计划, 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制定初步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

2、研究对象,寻求共同话题。教师与家长谈话,首先应通过学生了解家长各个方面情况,分析并寻找谈话对象的切入点。针对不同年龄、性格和文化程度的家长,分别选择不同谈话的方式方法,确定共同话题和合适的语气,巧妙地将谈话内容转入正题。谈话时,要注意肯定和赏识的家长优点之处。如对操持家务的家长,可从体谅理家之难转向育人之难的话题;对爱好养花养鸟的家长,用花鸟需精心养护作比,引出对子女精心教育的话题等等。

3、注重互动,展开双向交流。家访,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唱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家长展开思想交流、互通信息、共同沟通的 过程。所以家访时, 教师既要实事求是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里的各种表现, 如学生的道德行为、学习成绩,生活习惯等成长要素。既要认真地听取家长的意见, 又要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4、讲究策略,加深师生感情。家访, 不是去向学生家长告状,而是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与家长谈话时最好让学生在场,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误解,影响师生感情。要尊重学生,对有缺点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闪光点,哪怕有一点儿进步,也值得欣赏。决不能以告状的口气与家长交流,更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要全面地、正确地评价一个学生,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措施进行教育。

5、明确目的,讲解办学理念。韩山实验中学办学目标:“创办精品学校,打造优质品牌;”办学理念:“以养成教育塑造人、课堂教学培养人、特色教育发展人。”

6、介绍学校,巧叙教育成果。教师在家访时如涉及教学问题,一是要讲述学校规范教学管理措施;二是陈述学校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赏识激励;”三是介绍当年教学、教研成果。它包括中考成果、学校荣誉、学生荣誉、学生竞赛等等。

今年中考:60人参加考试,5人上金山中学录取线,9人分别上高级中学、华侨中学、饶平二中等重点中学录取线,重点中学上线率50%。其中,卢炯同学以704分的成绩,位居全市第八名,同时,38人分获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单科状元; 4人 被潮阳实验学校录取,2人获减免学费优惠,此次中考,我校又向社会和学生家长交了一份漂亮、满意的答卷。

2011年6人次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竞赛,2人分获物理国家级一等奖和三等奖,2人获化学市二等奖,一人获数学市三等奖。全国第二届青少年英语读写大赛,有16人获奖,6人获金奖,5人获银奖,5人获铜奖。参加市级征文比赛有2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学生在潮州日报《中、小学生周刊》上发表作品10余篇。

7、诠释学校,开展特色教育。学校在教学日子里,每天早上6:40——7:30学生参加体育、音乐、书法、美术、舞蹈、诗歌朗诵、诗词歌赋等特长教育活动课学习,以年级为单位,长年坚持。

每周星期一晚上,用一节课时间,聘请韩山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的师生来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也是全市首例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1)让学生认识自我,做自尊自爱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仅要自尊自爱,又要尊重他人,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2)让学生正视现实,做勇于解决问题的人。思想和行动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为社会所接纳。(3)让学生乐于交往,做人际和谐的人。使学生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参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4)情绪稳定,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使学生有稳定的情绪。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8、把握重点,控制谈话过程。家访时,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是谈话的操控者,根据谈话的预设目标,引导家长说出教师想了解的情况。当家长谈话离题时,不要生硬地打断,也不要被动地让对方一味地滔滔不绝,要善于捕捉时机,巧妙地拉回话题。在与家长的意见不一致时,这时教师要避免与家长争执,而要以 诚恳、耐心的态度,采取旁敲博引、举例等方法,学校与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力求保持一致,每次谈话均应是共同商讨良策,如何教育子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9、做好记录,及时反馈信息。每次家访后,走访教师要及时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对后困生进行重新分析与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或措施,不失时机地对这些学生采取“以优辅差”、“感化教育”方式等。

谈家访艺术 篇2

一、要采取最佳的家访形式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人们联系和沟通的工具及形式也与时惧进,多种多样。老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也是如此,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上门与家长面对百足膝长读,也可以用书面的形式反映学生的情况;可以用电话沟通联系,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电子信箱或电脑网络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诸如此类,却要因人而异,灵活运用。有的家长公务在身,或常差在外,可以用电话家访,及时沟通;有的家长工作稳定,常在家中,可以上门家访,当面详谈;有的家长则长期出远门打工,只有地址没有电话,则可以选择书信形式家访;有的学生家庭,电话、电脑多媒体一应俱全,又离校较远的,可以通过电子信箱或网络QQ沟通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教师在选择家访形式的时候,应先向学生了解家长的简单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家庭情况,选择最佳的家访形式,以达到对学生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把握最佳的家访时机

学生来自各地,家长遍布各行各业,各有各的工作特点,各有各的生活规律。有的老师不了解家长的情况,贸贸然上门家访,或碰到忙于工作,或麻将“劈拍”三缺一的情况,家长表面应付却心猿意马,家访效果则可想而知了。有的老师却在街上碰见来去葱葱的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这样的家访效果也不佳。因此,要做好家访工作,必须认真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把握好最佳的家访时机。首先要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一个是向学生了解家长的工作生活的基本情况,掌握家长的工作、生活基本规律,从而选择最佳的家访时机;另一个是在家访前要与家长联系好家访的时间、地点和形式,使双方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家访时应选择在家长休息的时间,假日或晚饭后,既不要过早,也不要太晚,以免影响家访情绪和影响家长的休息。把握最佳的家访时机,家访将会收较好的效果。

三、运用灵活的表达技巧和恰当的语言艺术

在家访时,老师既要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纪律等情况如实地反映给家长,又要使家长乐于听,易接受,对学校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这样就要讲究家访时表达技巧的运用和要求较高的语言艺术。

(一)在语言表达上,老师要察颜观色,根据家长的言谈举

止,文化程度,学识修养,驾驭自己的语言,掌握自己的表达分寸,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寻找共同的语言。然后艺术地引入家访的内容。这样的家访既轻松又自然。在反映学生情况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一分为二,既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又要不隐瞒,不护短,如实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同时要争取家长的认同,争取家长支持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在语言运用上,要注意语言表达艺术在语气上,要不卑不亢,舒缓平实自然。

反映学生优点时,不要夸夸其谈,兴奋夸张。反映学生缺点时,不能用鄙夷的语气;在语言色彩上,要不褒不贬,尽量运用中性词,不要过分褒奖学生,令其趾高气扬;也不能用“坏”“烂”“丑”等贬义的词语反映学生的缺点,否则令家长难以接受。特别是反映学生缺点时,要心里运用含蓄、委婉的词语,既要一语中的,又要家长理解明白,易于接受。

家访谈话艺术浅析 篇3

家访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性的家访不仅能使访问者和被访问者达到各自的目的,还能获得美的享受。家访的艺术它体现在许多方面,本文就家访的谈话艺术作一些浅析。

一、态度诚恳,言语兼和

家访时班主任的态度很重要。诚恳的态度,谦和的言语,可以使家长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并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对其子女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容易听进老师的话。行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形成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当然,这也是对班主任老师的个人素质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

二、就事论事,实事求是

所谓就事论事,是指班主任家访谈话要言简意赅,讲求效率,着眼于解决问题。就事论事能保证谈话的简结适度和有针对性,进一步保证谈话的高效性。因为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直奔主题,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不拖泥带水。把事情讲清楚,解决了问题,家访也就此结束了。

所谓实事求是,指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对问题不文过饰非,对成绩不浮夸虚报,不弄虚作假。是几分成绩就说几分成绩,是几分缺点就说几分缺点。允许学生陈述和解释,并和家长一道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不要过早地把结论和要求强加给学生。

三、切忌向家长告状

首先,学生最怕、也最反感班主任向家长告状。在学生的眼中,向家长告状是班主任教育无能的表现,也说明班主任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权,甚至使学生对老师的人品产生怀疑。

其次,班主任动辄向家长告状,家长会觉得教师太不给自己面子了,并容易迁怒于孩子,孩子因此成了无辜的“替罪羊”。

第三,教师因为向家长告状,会逐步丧失在学生及家长心中的良好形象。损害自己的威信,不利于家庭和学校的团结合作以及共同教育好孩子的目标的实现,这是一大失败。

四、切忌居高临下教训家长

首先,家长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与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大且标是—致的。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是协商、互助、合作、沟通、平等的关系,也就是说,班主任或其他教师没有被赋于批评家长的权力。

其次,居高临下地教训家长会给家长留下教师作风霸道、盛气凌人的恶劣印象,严重挫伤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败坏教师作为育人者的形象,损害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

五、多和家长沟通与交流,不要“一言堂”

家访时,班主任切勿唱“独角戏”,把家访搞成了个人讲演会。而应该以诚恳谦和的态度和家长平等交流,沟通。多注意倾听家长的声音,善于从家长的谈话中判断出家长的育子态度,育子方法,对孩子的期望水平,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与看法等。从家长口中。班主任还可以了解孩子近期在家里的表现。面对孩子的表现和特点,班主任可以同家长交流并商定下一步应采取的对策。这样做,家长既感到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尊重。密切了双方的关系,班主任还增加了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发展。

六、控制好谈话时间

谈话时间的长短以多少为宜。不能统一制定,要根据家访目的而定。太长耽误家长时间,影响谈话效率;太短可能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还给家长留下轻率马虎,不负责任的印象。家访前要预约时间,以便家访时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不至于因为家长太忙无暇顾及而使家访无法进行。

七、针对不同的家庭采取不同的谈话策略

谈班主任的家访 篇4

家访是班主任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争取家长配合协助教育学生,是增进双方感情,消除双方心里障碍,寻求共同语基础的重要途径。目的就是要教育好学生,期望学生成才。

很多的学生认为老师家访就是向家长告状,家长认为老师家访肯定就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这就造成了学生害怕,家长担忧。如果不把学生、家长的这个顾虑打消,教师的家访就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会适得其反。我家访时采取了两个阶段进行。

对全体学生进行家访:我校地处南充市近郊,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较多,他们都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这些长辈们特别的疼爱他们的孙子孙女,导致一部分学生懒惰、不求上进、攀比、虚荣心强等不健康因素滋生。针对这些情况,我每到一个学生学生家时,自己都以诚恳、谦逊、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学生家长,谈话亲切随和,反映情况真实,当着学生的面肯定成绩,并指出不足之处,同时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经过三方正面交谈,让学生心悦诚服,并知道老师来家不是告状,而是关心自己学习,学生觉得班主任老师可敬、可信,是自己信赖的人。

我到表现较差学生家,一些家长正忙于打纸牌,磋麻将,接待老师都是忙忙碌碌,有的对老师漠不关心,当我向家长问其子女此时在干什么,是否完成了家庭作业,谁去监督他们,双休日怎么要求的,家长们说不清道不明,我趁机向家长提出了父母的言行、爱好、业余生活将对子女产生很大的影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明确为人之父母的职责。

我到表现较好学生家时,有的家长和子女一起在田间劳动,并有说有笑,一家人很是欢乐,有的学生一丝不苟地做作业,家长围绕他们身边干家务,其乐融融。这些学生及其家长对老师特别热情,主动询问子女的学习、劳动、纪律、思品等情况。老师离开时连声说:“谢谢,谢谢,我们当家长的一定配合老师管好自己的孩子,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家访,我们当家长的也要随时校访。”

家访既可以了解学生,了解家长及其家庭,还可以了解当地群众对教育的认知水平,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显得非常的重要,手中有了这些真实的材料,将对自己的学生正确施教。以上两种家庭巨大的反差,反映出同一个乡镇家长素质的高低和教育观念是否正确。

对个别学生家访:

家访把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心灵沟通了。但有少数调皮生、后进生总是改变不了以前的恶习,把学校的规章制度,班规班纪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淡化。比如:抽烟、进网吧和游戏厅、结伙打架称“老大”等,一次二次地找他们谈心,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性,可就是管不了几天,拿他们没办法,就决定专门对这些学生进行家访。在一次家访中我了解到了,也亲眼看到了,他们父母中有感情不和的、有父母整天打麻将的、还有嗜酒如命的、还有游手好闲的。面对这些家长我该怎么说呢?他们怎能把自己的子女管好呢?我班学生肖xx,把自已家种的花生拿出来买了卖烟抽,家长听后很是气愤,当着孩子的面就想痛打痛骂一顿,这时我见时机己到,对家长说:要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家长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和睦、不赌博、不酗酒、不粗暴等,让学生无忧无虑,专心致至地学习,只要家长做到了,你们的孩子定能改正错误,要不了多久就能成为一名好学生的。家访结束时,家长伸出了热情的双手说:“我们当父母的今后一定要为儿女做出表率,记住老师今天所说的话,愿意和老师一道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家访案例家访故事 篇5

真诚帮助,用心关怀,让学生走得更远

湖北谷城

姜则运

LQP,八年级学生,家住黄畈X村二组;高挑、文静的花季女孩,比较聪明;但总是闷闷不乐,即使笑也不大方,总是收敛着,很拘谨;一段时间了,她有些精神恍惚。

她曾在作文中写了:“我很难受,心里有说不完的痛。……妈妈好久没来一个电话了;……爷爷爸爸还会争吵吗?爸爸还会教训人吗?不知下周的生活费给多少,我怕回到家中……”这样的文字。让我对她的现状有了几分思考:怎么了?这个花季女孩子遭遇了什么困境?我决定找个机会去好好了解了解。

那天下午,天阴阴的,零星小雨,气温较低,一些寒意;我和另外两名教师一起骑自行车沿着乡村公路到了离学校三十多里远的LQP的家,去进行家访。

一栋两层小楼,家里只有她的爷爷正在门前劈柴。我们讲述了来意,老人家便坐下和我们聊了起来。

爷爷告诉我们:家里就爷爷、爸爸、孩子三个人(在LQP五岁时,父母离婚了),自己80多岁,身体还算硬朗;爸爸在外打工,听说孩子出现了不好的苗头,很揪心,最近辞工在家;爸爸当过兵,性子很直杆,说话没有商量余地;在如何教育孩子问题上:爷爷要孩子少花钱,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习惯,文静,像淑女,要能吃苦,学习要优秀;而爸爸要孩子会花钱将来才会挣钱,活泼,时尚,会做巧事,学习优秀不一定能成大器,要会广交人脉。为此,爷爷与爸爸爷儿俩经常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经常生气。

面对爷爷爸爸的不同意见,孩子为难了,听谁的?听谁的都不好使!

了解到情况,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触动:原来总以为家庭之爱给学生们撑起了心头的荫凉,总以为家庭给了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爱,总以为学生们的心里是阳光的,没有孤独与寂寞,他们总享受着童话般的幸福……这次家访的经历,颠覆了我心中许许多多的“总以为”。

单亲家庭里、一个未长大成人的孩子的身上遭遇了如此境遇,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活,她是矛盾的,彷徨无措,我们很同情!针对LQP这种情况,我想:加强与孩子及家长的沟通,真诚帮助,用心关怀,教她接受即成的事实,教她变换一种思维,帮助孩子解决心中的疑惑,让孩子走得更远。

首先,我明白地告诉她,爷爷爸爸都是在用不同的形式在关注着自己!爷爷爸爸都是善意的。在家里,怎样教育孩子,方法是多样的,观念是开放的。爷爷爸爸在“对自己教育时出现矛盾的现象”并不是坏事,恰恰为自己提供 了一个学习选择的好机会,是培养自己辨别是非、利弊的好机会;不应怨恨他们,用好了这个机会,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自己就会有很大的成熟,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其次,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自己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锻炼、成长、进步;有了收获就有了说服力,爷爷爸爸再不会吵吵闹闹了,这样全家都“风平浪静”了,“你,一身系于全家之安稳”。

经过几番、多次交流,她豁然明白了许多:原来总觉得自己家庭不好,老是吵吵闹闹的,整日不得安宁;现在她接受了即成的事实,她变换了一种思维,现在觉得爷爷爸爸的争吵全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在操心,他们是那么地爱着自己,初二该让他们少操心了!

原来觉得家里争争吵吵的,不觉得安宁,不喜欢这个家;现在觉得这个家有一点争争吵吵挺好的,家里争争吵吵才有朝气,为此大可不必大动干戈而生闷气,为能生长在这样的家里感到幸福、自豪,因为家里有人常常在关心自己,现在能与爷爷爸爸和睦相处了。

此后,LQP变的阳光了,信心十足了,有朝气了,也能看到脸上天真的笑,偶尔还能听到爽朗的笑声;她更爱自己的家了,更爱自己的爷爷爸爸了;学业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谷城三中。

十三四岁的初中生,而且是女生,正生活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涉世未深,遇见事情很棘手,深感茫然,对事情理解的有些偏执;加上家庭教育方法的缺失,她非常无助,甚至空虚、乏味;这时候最需要有一个人给予用心关怀,真诚帮助;最需要有一个人给予一个合理引导,把事情向正面引导,把思维引向正面思考,给与及时点拨,化解分歧。

“用心关怀,真诚帮助”就是暗屋里的一支蜡烛,它可以照亮一片天地,找准方位,让你走向远方。

浅谈初次家访的组织与实施 篇6

一、备足家访素材,明确初次家访目标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基于此,对于初次家访的备课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中应该紧扣学生的在校情况和需要了解的问题,做好详细的准备,做到细无巨细,全面客观。

在准备过程中,一方面,备学生材料。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文艺体育特长、前任教师评价、家庭构成等,特别关注特异家庭情况,尤其是单亲、贫困家庭的学生。另一方面,备自己行程。按照住址相近的学生家庭同日安排家访、混合使用交通工具,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原则。对交通进行筹划和准备,充分运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建议将家访活动安排在一个紧凑的周期内进行,以便为家访后的总结反思做好准备。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准备一本笔记本,将特别关心的情况记载下来以助于材料的收集整理。

在初次家访中,为了能准确了解班级整体情况,建议准备三类素材:1.候选班委成员家访。家访内容分为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学习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描述;生活方面则重点关注学生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的表现。2.学困生的家访。除了材料信息的收集之外,建议确认家访家庭之前先进行电话家访,了解该生家庭的家庭作息安排,是否便于进行家访。3.问题学生家访。要明确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在,是行为习惯太差,还是单亲需要帮助,还是在前学段有什么“劣迹”到了书面材料的档案中了。对于这类学生的家访,首要工作也是电话家访,告知家访的相关问题,明确家访是为了增进家校了解,希望学生在新的集体里能够愉快学习并能取得进步。

二、注重家访艺术,做到严密可控家访

家访过程是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必须做到严密可控。家访过程中就更需要关注过程中的安全和艺术。安全是家访的前提,注重艺术性则是实现高效家访的必然需要。家访过程中要注意交通安全。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自驾都有认路的问题存在,此处建议教师不能把备课的材料和实际情况一概而论。建议记载学生家长的电话号码,可以请求家长或者学生在靠近他家的公交站台或者标志性地点等你到达,这也是建议尽量利用公共交通的原因。

家访过程中语言交谈的基本原则:第一原则就是和气。在对学生及家长不太了解的情况下以倾听和了解的态度去面对,更容易获取对自己教育工作有意义的信息,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拉近与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距离。第二原则是有备而来。在交谈中循着自己对于该生备课的内容进行谈话,诱导深入过程中对于学生或者家长的一些诱导性话语要能够有礼有节地进行回避或者转移,将谈话朝着自身想要了解的方向进行迁移。第三原则是礼多人不怪。对于了解的情况能够提出鼓励和表扬的一定不要吝啬,特别是对于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的肯定,会让教师更有利于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以帮助学生取得进步。

三、总结家访过程,有效提高家访效果

整个家访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家访后的材料处理和整理及评估判断的工作上。家访实践证明,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有助于教师因生而知,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针对性。对在家访中发现的问题则可通过记进学生档案来提醒教师教育策略的调整。

在记载过程中,应以家访基本情况为核心,其中要特别体现家长或者学生言谈中具有重要判定的事项或者语句,例如“我家孩子学习习惯不好”等等。这些语句的记录有助于日后教育过程中的印证和纠正。家庭基本组成状况的记录,例如每天怎么上学的,由什么人接送,由什么人准备早饭、晚饭,由什么人监督学习等等。对于家中电子设备的管理现状也是需要记载的一个重要项目。

除此而外,教师的主观感受和评语也可融入记载中,包括对于家长、学生的基本概括,这一点可以作为私人材料进行记载,但是对于教师日后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作用是极大的。有些人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就是“我看人很准的”,很多时候就来源于此。记载总结中包括:家庭氛围是和谐热烈的,还是沉默消极的;家长、学生对于学习状况关注的状态是积极上进的,还是差不多就行的;学生和家长的习惯方面,家长的监督习惯的自我表述,以及他们相互表述上的印证;家长、家庭对学生学业的期待以及教师自己了解的对该生学业或者是教育目标的期待。通过上述方法来总结家访过程,有利于教师灵活运用材料帮助教师日后的教育教学管理。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教育无小事。”家访作为一项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可以实现教师的很多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目标。怎样科学合理地安排家访,让家访成为教师愿意去做,学生家长愿意接受达到双赢的活动,是一线教师班主任一直要深入细致研究下去的话题。

摘要:本文从初次家访的组织与实施对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情和感情的重要意义为探述要点,旨在阐述组织与实施中值得注意的细节利于提高家访效率。初次家访组织与实施是彰显教师教学智慧和生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有效方式,值得实践探索。

浅谈教师的家访工作 篇7

1.告状式心态。一个学生在校不争气,屡教不改。万般无奈之下,教师便上门告状,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以泄“恨铁不成钢”之愤,希望家长对其好好“管教”一番,以取得心理平衡。

2.推卸责任式心态。有的教师由于学生行为习惯不良,如经常打架,不讲卫生,学习成绩差等,认为学生在校表现不好的原因是家长未尽教育的责任,“只养不教”,或是遗传所致。“龙养龙,凤养凤”,让家长明白,孩子的缺点,非学校教育所能转变,责任不在老师,以推卸责任,获得心理上的轻松感。

3.“名利”式心态。有时教师对学生夸夸其谈,把学生说得完美无缺,似乎是“名师出高徒”,以赢得家长的放心和夸奖,皆大欢喜。

4.任务观点式心态。教师为完成工作任务,应付学校的工作检查等,敷衍地进行家访。这类教师中有些怕与家长接触交谈,因为教师本身工作忙,没有时间家访;其次考虑到家长方面的因素,有的家长工作忙很难见面,有的家长素质差,教师不愿与之交谈。也有些教师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认为没有家长自己也行,不相信家长也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的助手。这种家访,往往毫无针对性,家访有否都一样。

当然,人的心理是微妙复杂的。有时教师也许兼有几种类型的心态,但不管如何,以上家访中教师的不良心态都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后果。前两种心态会使家长听了火气上升,当场责罚孩子,结果不欢而散,不仅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家长与教师产生感情上的隔阂,对孩子失去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第三种心态会使家长盲目乐观,从此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第四种心态会使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缺乏了解,对自己配合学校的家庭教育心中没底,家校之间没有衔接,往往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相互抵消的现象,教师和家长都劳而无功。

那么,家访中的这些不良心态该怎样予以矫正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家访体验,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与家长交谈时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情况,应对孩子作出客观的评价,首先要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样能使家长增强教育孩子的信心。然后再指出缺点,提出孩子努力的方向以及家长应做的工作,家长就易于接受,以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2.要尊重家长。即使孩子不好的重要原因在于家長,教师家访时,也应婉转、含蓄地说明,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如果直截了当地指责,家长会下不了台,不仅内心不赞成老师,而且会对孩子索性放任不管。

3.同家长站在一边。教师和家长共同担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为了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应与家长成为“同一战线”上的朋友,更多地了解孩子,并与家长商讨他的学习和教育,甚至与家长一起为他的成绩和前途而高兴。当家长把孩子的不光彩的“秘密”信赖地告诉教师时,这意味着教师已成为这个家庭的朋友。

4.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教师不要把家访仅仅看作为了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还应利用家访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及时给予家长以直接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两者在教育上保持一致性,做到同步合拍,取得1+1>2的效益,才能真正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使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浅谈如何提高家访的有效性 篇8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重要纽带,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让教师与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有关学生的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可以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又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要从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期待。在家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家访中语气要亲切,与家长坦诚相待,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同时,要对家长错误落后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进行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家访的有效性,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尊重学生 做好充分准备 与家长坦诚相待 指导家庭教育

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尤其是那些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能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和高兴,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被老师遗忘的人,老师还是爱自己的。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让老师和学生家长坦诚相待,感情亲切融洽,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减轻自身的工作压力,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家访心得:

一、尊重学生

老师要尊重学生,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特别是那些平时习惯差、成绩又不好的学生,要多表扬鼓励,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少批评挖苦。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灵魂就无法成长开花。”是啊!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他们会因为一些不突出的优点受到老师的称赞时而高兴、而信心百倍。因此,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从孩子的点滴进步谈起,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当学生有了一些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时,教师要在家长面前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进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学生就会更自信,他在学习上就会更加努力,思想上就会更加进步。同时,家长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一起分享孩子的快乐。会更加关注孩子。在这种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把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和家长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这样,学生会欣然接受,家长也会积极配合。

我们班有个叫小华的孩子,聪敏机灵,爱好广泛,尤其喜欢体育运动,是班上的体育健将,为班级争了不少光。但遗憾的是他对学习没有兴趣,从来没有一次认真完成过作业,成绩很不理想,课堂上爱做小动作,有时好影响别人。于是,在一天放学后,我对小华进行了家访。到了他家后,我就开始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首先,我表扬了孩子聪敏机灵,在体育运动会上奋力拼搏,表现出色等优点。见时机成熟,再了解小华在家里的情况,原来,他的父母工作很忙,每天晚上9点以后才下班,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所以,小华每天放学后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家,家庭作业敷衍了事。时间长了,自然就厌学了,根本完成不了家庭作业。每天都不能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日积月累,学习越来越差。学习差,上课听不懂,就感觉到无聊,只好做小动作,有时还影响别人。他爸爸性子急,看到孩子学习差,没有帮孩子分析原因,而是一顿毒打,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他妈妈虽然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但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只是当着孩子的面说爸爸的不是。我们帮孩子找到了病症所在,决定对症下药。由于他基础差,明显跟不上其他同学,于是在征的其他老师同意后,果断决定降低他的学习要求,只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尽量独立完成作业即可。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每天要抽出时间辅导、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家长欣然同意。小华看我这么在乎他,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信心十足地点了点头。当然,开始之初的难度可想而知,由于小华全身心地投入在学习中,所以自然而然做小动作的现象也就消失了。现在,小华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不少,学习成绩进步多了。

通过这次家访,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也懂感情,只要老师和家长真心实意地爱他,走进他的心灵,帮他解决困惑,孩子会以实际行动给我们惊喜的!

二、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对一个学生进行家访,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对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文明礼仪等各方面的情况,这样在家访中就会从容应对家长提出的有关孩子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而不至于手足无措。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要能有问必答,这样就能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重视,家访就会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从而得到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刚结束,我对李杰进行了家访。李杰是个聪明的男孩,接受能力很强,上课发言积极,就是学习上主动性还不够,尤其是怕读课外书,所以学习成绩不稳定。在家访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记住了孩子语数外三门功课的成绩和主要丢分的题型,还向其他任课老师了解了李杰的有关情况。在家访中,我把李杰在学校的各方面的表现,特别是他的优点与家长侃侃而谈,家长非常感动,他妈妈惭愧地说:“我们做家长的都没有你们老师了解孩子,我一直以为我家的孩子肯定是一个让你们老师头疼的人,想不到我家孩子有这么多的优点。真是太感谢你们老师了,以后,我一定多和孩子沟通,多陪陪他,配合你们老师把孩子教育好。”这次家访后,李杰变化很大,一有空余时间就捧起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再一了解,原来他妈妈每天晚上都陪他读一小时的书,他已经尝到了读书的乐趣。

通过这次家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取得家长的配合,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三、与家长坦诚相待

家访中教师的语气要亲切,要和家长坦诚相待,不能摆老师的“架子”。可能,有的老师要问:我有“架子”吗?是的,依我所见,我们在面对学生家长时,总会在不经意间端起自己的“架子”,把家长也当成了学生,这时家长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学生时代,对老师也诚惶诚恐起来。这样,就不可能进行愉快的交流。面对家长,我们应该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吩咐,多一些建议。应当把家长当成朋友,只要是关于孩子的事情,都可以和家长共同探讨。

我们班有一位从外地转来的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慢,学习成绩跟不上,家长在厂里是领导,能说会道。有一次,我到他家去家访,他显得很拘谨。我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他交流,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不住地点头。当我问他平时教育孩子的方法时,他竟毫不犹豫地说“都听老师的。”当我与他开诚布公地谈起他孩子的教育问题并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竟然感动不已。后来他才坦然地告诉:自从孩子上学,由于孩子的成绩不好,自己从来就没少受过孩子老师的训斥,他说自己今生最惧怕的就是自己孩子的老师。我觉得这位家长的话可能对老师有一点误解,也肯定是出于一种无奈,但是他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却非常具有代表性。这就说明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改正,那就是我们教师应当要放下“架子”,和家长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策略,促进孩子的进一步发展。

四、指导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指导家庭教育,是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有些家长把孩子管得太紧,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很少,成天让孩子学这样学那样,孩子没有童年的天真和烂漫。一是对孩子太放任自流,认为孩子只要吃好、穿好就行,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因此,家访时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会委婉地对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进行指导,特别强调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氛围的营造,我和家长主要谈了以下几点:首先: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明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环境中,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和孩子多作交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重视,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换位思考一下。其次: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如果自己能首先做到,孩子也会紧随其后,必然能做到。再次:教育孩子要有耐心,要讲究方法。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该批评的一定要严厉批评,但要注意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当孩子有了进步、取得成绩时,该表扬的时候一定要表扬,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最后:要配合老师,主动与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

对“家访不家访无妨”的反思 篇9

一、 “跷跷板效应”冷落了“中间生”

教师通常习惯于重视抓“两头”,一是少数成绩优秀的所谓“尖子生”,二是少数思想和行为偏差的“问题生”。对前者家访教师往往是出于偏爱,对后者家访一般是因其违规违纪。而对于成绩处于中间段的学生,教师花的心思相对较少,认为他们“表现较好”,“平安无事”,用不着老师操心,也就忽视了对他们的教育关注。对中间生的家访俨然成了学生和家长的“奢望”,很多情况下,除非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其他重要活动,家长恐怕鲜有时间和机会跟老师谋面。这种现象如果长此以往,即便是其中也有例外,“顺路捎带”抑或是“例行公事”,家长对家访表现出的无所谓态度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 “无事不登三宝殿”成为“思维定势”

家访几乎成了教师上门告状的代名词,“后进生”家长对此感触颇深,“无事不登三宝殿”成为他们的“思维定势”。为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教师经常性地上门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然而,事实上我们的家访常常是在学生事发后,尤其是那些上了班级管理“黑名单”的学生,班主任有“事”即登“三宝殿”。每每此时,教师往往情绪激动,悉数学生的种种不是,埋怨学生不长记性,屡教不改。这让家长或多或少地感觉到老师是前来“兴师问罪”的,且有“推卸责任”之嫌。不仅面子上尴尬,而且对学生的自尊心也是一个严重的伤害。尽管教师登门家访的次数不少,可是他们做不到“花样翻新”,每次都是“报忧不报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起不到剖析学生错误成因,促其改正转化的真正功效。如此家访,家长看不到教师是在真正地关心学生,久而久之,家长便对教师的这般家访失去了信心,变得不屑一顾。

三、 重“量”轻“质”,如同“作秀”

不少学校在班主任的量化考核中,都对家访的“量”作出了明确要求,也就是达到多少人次计多少分,而对于家访的“质”却缺少具体评价。这种重“量”轻“质”的做法,使得班主任老师不得不疲于应付,在家访的“量”上下工夫,为完成任务而走形式。家校间来去匆匆,三言两语填写下家访记录,便大功告成,而这些所谓的家访材料也迎合了学校检查。试想,此等家访有何意义可言?如同“作秀”般的家访沿袭下去,何谈家校沟通?

上一篇:山东之行考察学习报告下一篇:高考语文类阅读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