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危机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贷款危机(推荐8篇)

贷款危机 篇1

李建英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小额金融市场之一,印度南部的安德拉邦是印度小额贷款的主要集中地,小额贷款总额达到67亿美元,占到印度全国小额贷款的35%。2010年10月,《华尔街日报》刊出一篇关于印度安德拉邦小额信贷客户自杀的消息,安德拉邦政府在未经调查与确认的情况下,将当地多人自杀的原因归结于小额贷款公司的高利率,宣布将强制取缔过于泛滥的信贷行为,并敦促借款人不要及时归还自己的贷款。政府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遏制性干预措施直接影响了多数贷款人的还款意愿,一大批原本资金充裕、准备按时还本付息的借款人纷纷选择停止归还贷款,小贷公司资金链就此断裂,从而诱发了此次小额贷款的危机。

一、印度小额信贷危机的原因

印度之所以会出现小额信贷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

1、选举政治、选票政治的作用

地方上的政治人物将数十起自杀案件归咎于小额贷款发放机构,并敦促借款人不要偿还自己的贷款。在地方政府官员和政客们的力劝下,成千上万小额贷款借款人干脆停止偿还贷款,虽然他们并非没有还钱的资金。小额贷款公司在对那些被归罪于它们所发贷款的自杀事件展开调查之后,发现小额贷款只是自杀者遇到的很多问题中最不严重的问题之一。

因为担心小额贷款借款人被高昂的利息压垮,2010年10月,印度安德拉邦政府颁布了“安德拉邦小额信贷机构2010年法令”,这一法令触发了印度小额信贷行业危机,可见,政党间的竞争和政客自身的利益驱使他们为拉拢选民争取选票,而不惜牺牲小额机构的利益,实际上也损害了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的利益以及小额信贷市场的发展。另外,一些媒体对发生事件不当渲染和不实信息传播,有意无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过度扩张忽视了风险控制

印度是小额贷款发展非常快的一个国家。从2005年到2009年短短的四五年的时间,它的小额贷款的规模涨了将近10倍。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09年,印度小额贷款总额从2.52亿美元增加到25亿美元。截至2010年8月,印度登记有超过3000家小额贷款机构,贷款总额近50亿美元,借款客户达2800万人,较2010年增长了105%。

商业投资者对小额信贷机构的过度扩张的结果之一是导致了员工培训流于形式,风险控制放松。2010年,印度最大的小额信贷公司SKS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从2006年3月到2010年3月,SKS的客户从5个邦的20万人扩大到19个邦的678万人,分支机 1

构从80个扩大到2029个,2009年SKS大概有2000个员工,2010年3月有2万名员工。2005-2009年,SKS的贷款人和信贷员的比例不断上升。2005年为235:1,到了2009年已变为488:1。即4年间,平均每位信贷员负责的贷款人数量增加了一倍多。我们再看看这个数字,你有12000名员工,同时你还有三分之一的离职率,就是说在12000名员工中,年底有4000人要离职。这样的话,在每年要新培训4000名员工,因为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员工要离职,这样的话每年剩下来的老员工只有8000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信贷员培训周期也在缩短,一位印度学者描述他在一家MFIs的经历:“我亲眼看见还在培训中的学员正在培训下一批信贷员”。在乡村的选择上,一些MFIs不再对乡村进行考核,而是选择其他公司已经选择的乡村。此外,对团体贷款者贷前培训、贷后的每周追踪等风险控制流程都可能被省略,新培训的员工在迅速的时间内难以了解公司的文化,致使培训流于形式,加大了公司经营风险。

商业投资者对小额信贷机构的过度扩张的结果之二是导致了机构重复放贷和客户过度负债问题。在印度就发生了一个很疯狂的情况,放贷员经常去抢其他的信贷机构的客户。因为他们想与其他的信贷机构去抢人家的客户,然后也向这些客户去放贷。因此,超过70%的客户有20%的过度负债,20%的客户有50%的过度负债。而过度负债的原因主要来自商业投资者对小额信贷机构的扩张压力。在印度南部安德拉邦,那里平均每户居民背负的小额贷款债务是全国平均贷款负债率的八倍。该邦1600万户家庭中,有2000万个小额贷款客户。小额信贷机构在扩张冲动促使下,放松风险控制,不同机构给已经过度负债的客户继续提供多笔贷款,这造成了印度小额贷款出现危机问题。

3、过分商业化导致了危机潜伏

印度小额贷款机构的资金来源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除此之外,还允许通过资产证券化、公司上市等方式从资本市场取得资金。由于印度的资本市场也不是很发达,因此,75%的资金是由银行体系来的,这无形助长了小额贷款公司过度扩张和商业化的趋势。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净资产回报率也由2008年的5.1%上升至2009年的18.3%。如此高的回报率,吸引了大量国际热钱及私人资本,使得小额贷款这项以扶贫为宗旨的非营利性行业颇有变成私人资本主导的高回报行业的趋势。印度主流银行和跨国银行2010年已拿出40 多亿美元贷款来支持印度的小额贷款业,而私募股权基金仅2009年一年就向印度的小额贷款业投入了超过2.5 亿美元的资金。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期待其投资的高回报率,导致小额信贷机构产生追求短期利润的压力,均忽视了小额信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而严重影响了小额信贷行业的形象,恶化了小贷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

以SKS为例,1997年到2003年,SKS的前身SKS社团以非政府机构(NGO)形式存在。2003年,SKS初涉商业化经营。SKS私人公司成立,5位互助信用方(MBTs)作为新公司的原始股东投资了160万美元,其它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和机构的捐赠,市场也主要是安德拉邦。这段期间,SKS的大股东5位互助信用方(MBTs)代表的是客 2

户的利益,这一期间,SKS的贷款规模虽然在增长,但是效益却一直为负。2005年情况发生逆转。SKS把其微型金融部分转为一个新的非金融机构,名为SKS MicroFinance,并且启动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第一次打算在安德拉邦以外的地方开设分支。这一期间也是私募基金进入的主要时期:2007年SKS从美国红杉资本为主导的私募基金处共获得1670万美元投资,2008年获一家美国私募资本750万美金的投资。变革立竿见影。2005年SKS税后净利润为50万美元,2006年81万美元,2007年414万美元,2008年为1746万美元,2009年为3686万美元。同时,SKS股东结构发生变化。2005年,SKS 48%的股份由5位互助信用方(MBTs)拥有,商业投资者的股份为30%,政府的股份为22%;而到了2009年,商业投资者的股份升至72%,MBTs降为16%,政府和管理层股东合占12%。SKS在2010年3月底有一个年报显示,股本只占总资产的1.76%,大家想它的杠杆放的多大了,由于杠杆放的太大,也导致一些风险产生。2010年SKS Microfinance在印度国内上市,当时SKS它最开始股价是22美元,后来上市之后两个月升到32美元,两个月实际上当时就有了非常快速的增长,后来出现了危机,它的股价又有了下降。小额贷款机构的上市,当股价暴涨而使投资者满载而归时,小额贷款客户的生活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上市两个月之后,他们就把CEO给解聘了。一个大公司上市之后,两个月之后就把CEO给炒了,因此引发了媒体很多的关注。然后就审查了一下这个公司之前做了哪些事情,很多记者来到全国各个地方检查了很多小额信贷方面的运作,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找一些负面的东西。由于媒体一放大,也给人们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后来又了自杀的情况,媒体又进一步放大,因此在印度产生了一个非常全民恐慌的情况。

4、过快增长致使内外控制失灵

从内部风险管理来看,印度小额贷款公司普遍缺乏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科学的客户筛选机制,甚至只要身份证和一张照片就能轻易取得贷款。在印度的一些乡村,农户获得4家甚至5家MFIs的贷款并不稀奇。开发客户过程中受内部考核机制的影响,追求高生产率,信贷员负责过多的借贷客户,导致机构员工和客户间应有的密切接触大幅减少,也形成了信息的不对称,没有能够考虑到客户的还款能力。

从贷款管理模式来看,客户首笔贷款金额小一些,只要还款正常,他们就会不断给他增加放款额度。仅以简单化的方法和少量标准化的产品运作,使产品和服务不能完全符合客户的需求,导致的结果是表面上看有95%的还款率,实际上用不断增加的贷款额度去覆盖或者是掩盖风险。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期待其投资的高回报率,导致小额信贷机构产生追求短期利润的压力,他们均忽视了小额信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从外部监管角度讲,印度政府对高风险的行业采取低监管的门槛,破坏了小额信贷环境。同时,同一地区内过于集中的分布也激发了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由于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多重贷款行为,同一客户往往以相同名义在多家公司获得贷款,进一步助长了危机爆发后的违约风潮。在信贷投放过程中,所有的借款者的信息和金融行为都应 3

该在一个征信平台显示出来,放款者可以查阅这些借款者是否在别的地方已经有借款。印度也有这个体系,但是由于整个征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没有加入其中,无法查阅,导致很多借款者从不同的贷款公司以超过自己还款能力的数额,重复借贷。

二、中印小额贷款公司对比

自2008年小额贷款公司在国内全面试点以来,民营资本热情高涨,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027家,贷款余额2408亿元。相对于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速度而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509家,其中开业395家(村镇银行349家,贷款公司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37家),筹建114家。)

小额贷款公司分地区情况统计表

但是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情况和印度有很大的不同: 1.贷款对象不同

印度的小额信贷机构采用的是格莱珉模式,其贷款对象是最为贫困的农户、小手工业者以及微型规模的小企业主,小额信贷机构应主要为低收入客户提供短期小额无担保贷款,贷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取得创业资金,尽快摆脱贫困。印度小额信贷是作为一个“社会公司”来帮助人们走出贫困的。而我国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对象是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绝大部分贷款是有担保的,这些人往往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贷款的目的则更多是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实现较高层次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脱贫,因此具有较好的还贷能力,相对于贫困群体而言贷款风险相对小得多。

2.利率政策有差异

印度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利率一般为22%至36%,有的甚至高达100%,印度央行最近的报告,对九家最大的小额信贷机构有一个调查,他们平均的贷款利率2009年3月份到2010年3月份是36.79%,小型的MFI平均贷款利率26.73%。在我国,政策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利率上限基本控制在基准利率的四倍以下,即最高年利率为17.9~20.4%。相比之下,印度的小额信贷利率较高,加上小贷公司成立门槛较低,国外热钱与民间资金纷纷流入小额信贷市场,这些资金具有较强的牟利动机,也严重影响了小贷公司的形象。

3.设立环境不同

印度的MFIs归印度央行(RBI)和印度农业和乡村发展国家银行管理。相对于银行,运营体制灵活很多。印度政府对银行牌照监管严格,银行开设分支机构也需要得到央行的批准,需要支付固定和高额的雇员薪水,将25%的资金存到政府担保,6%作为央行担保,并受到政府对于贷款减免条款的约束。而这一切MFIs都不需要,尤其是开设分支机构的自由,让他们大举扩张,有的村庄甚至有5家以上的小额贷款机构同时营销,在客户偿还能力有限的一定区域内,过多的公司数量容易导致恶性竞争,加大市场风险。我国在设立小贷公司的时候,就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监管措施,机构管理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原则上条件成熟、有足够监管力量的县(市)只允许设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对于经济活跃的地区在经省政府批准后,可增加一家小贷公司试点名额,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一哄而上,擅自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形成无序竞争。

4.资金来源不同

在资金来源上,国内银监会在试点之初下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而印度的小额贷款公司除此之外,还允许通过资产证券化、公司上市等方式从资本市场取得资金,助长了小额贷款公司过度扩张和商业化的趋势。

三、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的启示

此次危机爆发无疑对国内小额贷款公司发出了一个重要的警示讯号,也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带来了不少新的启示:

(一)重点培育做强现有小额贷款公司,控制行业整体规模

要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已经写入了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不光是在政策上给予了小额信贷在财政税收政策给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同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里面,也做了一个定位和安排。小额贷款公司从2008年的1000多家,发展到今年已有3000多家,行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印度的危机充分印证了在同一地区内小额贷款公司不受约束的扩张,必将导致公司之间的无序竞争,破坏行业的健康。因此,小额贷款公司行业的发展方向不应只是单纯地增加同一区域内小贷公司数量,而应当根据当地的GDP、商业银行存贷款金额、产业特点、人口等综合因素,明确小贷公司的行业定位,合理规划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规模。要把握住小额贷款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凭什么能够把钱贷出去,能够收回来,利率可能比商业银行高一倍,人家为什么在我们这里贷?这就需要重点培育做强做大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适当控制行业整体规模,稳健、可持续地发展壮大这一新兴产业。

(二)小额贷款公司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

商业性的小额贷款公司,实际上它并不能解决贫困问题,它能部分的弥补小企业贷款不足,部分的弥补县域经济农村金融的不足。那些市场失败、市场失灵非常严重的地方,它是不适于用纯商业的方式来解决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化利率高于基准利率,与传统扶贫理念抵触。所以真正对贫困地区农户贷款,需要更多的政策性或公益性的小额贷款机构来解决。

客户的发展是小额贷款公司生存的基础。客户的需求也是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基础。小额贷款公司的真正市场目标客户是那些很难从商业金融机构得到贷款以及不能从商业金融机构得到满足的那些客户群体。但是这一客户群体又是动态变化的,从2002年以来,小额信贷的需求主体从事传统农业的资金需求占比逐年在减少,从事扩大、再生产需要的各类零售信贷需求逐年增多;农户解决温饱的零售需求占比逐年减少,高档耐用消费品、教育消费等消费信贷占比逐年增加;微小企业创业需要资金占比逐年减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种养殖业等等是逐年增加的。小额贷款公司支持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但是目前是小额贷款公司优质的一些客户,可能今年、明年就会被小的商业银行抢走,不得不再寻求新的客户,找不到合适的客户,不是市场有问题,是小额贷款公司开始的战略定位有问题,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开发客户的操作方式、方法实际上还是人盯人的技术、人盯人的战术,比较粗糙,这是影响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因此需要用微贷的技术、小额贷款技术去做客户开发。

(三)小额贷款公司要有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

小额贷款的市场是巨大的,开展小额信贷,面对的市场就是一个风险的市场,这就意味着我们有需要更多信贷员,需要更多的客户,信贷员越多,客户越多,风险点也就越多。这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小额贷款公司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应该有个正确的判断。小额信贷机构应该充分考虑客户家庭和社区的关系和利益,应该尽可能融入他们的社区,对每个家庭做邻居式的接触,才能对他们有充分的了解。打分卡和扫街式的营销方式,虽然可以提高扩张速度,但缺失了融入社区的机会,将风险控制流于纸面。通过系统培训学会怎么来评价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这就需要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机构本身加强能力建设。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已经聘请了一些咨询机构和国际组织来帮他们建立风险控制的方法和体系。

小额贷款公司应该首先提供生产贷款,以提高客户收入,如果为了交易而提供缺少收入来源的消费贷款,则客户的风险最终会由小额信贷机构承担。小额信贷客户虽然不缺少能力,但缺少知识、经验和技术。很多小额信贷机构在提供信贷服务的同时,也对客户开展金融教育,提供创业和技能培训等非金融服务。提高客户能力既是小额信贷机构的目标,也是小额信贷机构持续发展的条件。客户保护不仅是小额信贷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更是小额信贷机构发展业务和控制风险的核心要素。这是小额信贷行业的特殊要求,是小额信贷行业最核心的秘诀。

(四)小额贷款公司应拓展融资渠道

坚持只贷不存的原则基础上,小额贷款公司应充分利用50%的批发贷款,要把批发加零售作为一个主渠道的发展。争取让商业银行了解小额贷款公司,跟商业银行合作,而且要放下架子,要学会忍辱负重:一开始肯定是自有资金,因为别人看不懂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知道你做什么,未来是什么样子又没有确定性,你是否透明,这是投资者很关注的,你的技术,你的团队的稳定性,前期以自有资金为主,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以及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肯定要吸引银行和投资者的外部资金。同时,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如加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力度,设立小额贷款投资基金,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债权股本投资,以及通过引进外资并从融资渠道来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后续资金不足的问题。

如,内蒙、山东、宁夏搞了一个以政府和金融办为组织的,把金融机构和小贷公司进行对接的一个信用授信的方式。开行做了一个资金加技术,加IT的一个扶持模式,总共扶持了1191家,发放贷款有105亿的资金。它不仅是输入了资金,而且输入了技术,而且培养了1600多个骨干人员。金融机构给资金只是一个方面,资金背后还要带着金融机构对他们的扶持和监管。

(五)构建完善的行业自律体系,防范系统控制风险的出现

作为民间资本能够打进金融行业这个领域里面是不容易,因此,要严格自律,而且要好自为之。从自律来说,首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非法集资,非法吸储,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或者是最大的风险,不能碰这条高压线。从这次印度小额贷款危机可以看到,一旦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它会产生很大的社会问题,农村合作基金会就是前车之鉴现。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一旦出现几起,很可能整个行业就会有灭顶之灾,所以一定要自律,一定要好自为之。建立小额信贷客户的保护机制,特别是贷款催收的时 7

候要求文明收贷。印度的危机就这样产生,由于借款人过度负债,同时贷款公司不择手段的逼迫其偿还,最终导致借款人的自杀。

为避免恶性竞争,小额贷款机构行业内部应讨论出行业守则、统一客户群体的甄别标准及风险控制的办法,同时避免价格确定。

如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实行动态监管系统,292家小贷公司全部可以在线动态监管各小贷公司。包括财务系统、信贷系统,包括监测都里面。同时,委托会计事务所进场检查,对小贷公司不规范经营的,抽逃资本金、放高利贷等等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让它立即改正,如果屡教不改,就准备取消资格。对规范整顿后的小贷公司,到年底实行坚决年检。在货币政策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就把贷款的欲望转向了小贷公司,行业协会及时发出风险提示通知,告诉各小贷公司和各监管部门,让他们实施监管。

(六)要有良好的征信体系

截止到2010年底,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已经纳入了6亿个个人,6000万个农户和1700多万个企业的征信记录。但是目前小额贷款公司还没有完全的加入其中,征信体系的操作运作成本还比较高。这成为借款人重复贷款导致负债过高的潜在危险因素。

市场经济中信用信息的共享有利于防范风险。小额贷款监管部门应当立足自身丰富的企业注册信息库,积极搭建本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客户信息共享平台,不仅方便小贷公司了解企业注册登记情况,及时查询客户信息,还可以共享本地区贷款客户的信用和贷款记录,避免重复贷款情况;更重要的是,信息共享平台能够促进小贷公司之间、小贷公司与日常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信息充分共享的行业氛围。

(七)培育小额贷款公司创新能力

过了初创期步入了发展阶段,研究新业务、创新发展就是一种永恒的主题。这种创新能力是需要培育,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创新能力是不足的。如果小额贷款公司跟银行做的是同质化的抵押贷款,恐怕做不过银行。如果不探索新的领域,竞争余地就比较小。那么有一些银行做不到的领域,比如说股权加债权的方式,银行很难能够做到在给客户贷款的方式,再谋求一种再转股的方式,银行很难做到。同时也可以探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无抵押信用贷款业务等。

例如,为拓宽借款人的担保措施,可以引入贷款保险。据调查,大连市已有小额贷款公司联合中国平安银行推出“个人无抵押信用贷款”产品,通过自身信贷产品和平安银行“平安易贷”的信贷保险产品的合理组合,简化了借款人融资手续,拓展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实现了借款人、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的“三赢”局面。

例如,内蒙古小贷公司在农村牧区开展业务的主要模式有:一是小贷公司加龙头企业,加养殖户的模式。2001年推出一个惠农项目,由龙头企业筛选项目并担保,开创了自治区三农贷款的新模式,采取延长授信,奖励利率,并且实行随时随地灵活还款方式,极大的方便了养农户的资金需求。在合作过程中,科尔沁农业在最低利率基础上,为农 8

户补贴千分之六,同时东兴小贷公司根据养殖户的经营情况、还款情况,专门设立了诚信合作奖、最具成长奖、社会监督贡献奖,与贷款户相互鼓励,相互监督。这种模式促进的通辽养殖业的发展,实现了三方的共赢。

第二种模式,信用互助的模式。组织当地成立信用互助组,达到增信的目的。主要是公司员工深入到村组和工商户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成员自愿提出申请,小组成员签署入组协议书,小组与公司协议书,选举信用互助组组长,成立信用组不交任何费用。可电话报名,一般三天就能够答复。贷款额度在3000元到5万元之间,信贷业务规模逐步扩大,还培养了大批讲诚信,重合同的优质合同,小贷公司成立两年来,累计发放小贷4000多笔,近2亿元。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也随之增强了,沟通机会增多,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和经济效益。小贷成员如果遇到还款困难,其他成员会帮助还款,不产生逾期和不良,互相不留隐患,存在什么问题可以互相说服教育,另外一方面可以告知组长和公司。

为了提高农民信用和抗风险能力,降低农村信贷风险。内蒙古组织了信用互助协会,建立了农村金融与实体经济新的连接平台,较好的解决了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和信用缺失问题。一是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由地方旗县政府牵头,成立协会领导组织,统一规划协会基本框架,制定规范性保障,保障协会规范运转。在自愿的基础上协会考虑协会的状况,对会员设定门槛,进行初步优选。注重发挥关联产业市场的作用,保证协会有效运行。二是建立资金,防范风险,入会会员要交纳500到2000元信用互助基金,地方政府按照信用互助资金总额的10%,拨出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三是信贷合作,明确政策。协会与农村金融机构平等协商,依法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协会和信用社各自的义务和权利。一般授信额度为会员投资资金的10倍。

贷款危机 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最后贷款人

2008年3月, 在美国次贷危机中资产情况急剧恶化的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收购, 为了说服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 美联储承诺承担贝尔斯登最差资产中高达300亿美元的坏账损失。雷曼兄弟的首席执行官富尔德在紧急赶回纽约的飞机上听到每股2美元的收购价格时, 甚至以为是飞机上的电话出现了故障而没听见后面的数字。一个星期之内, 雷曼兄弟同样陷入困境, 尽管雷曼对外宣称他们只是流动性出现了问题, 美联储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 以至于本来对其有收购意向的英国巴克莱银行和美国银行弃它而去, 2008年9月15日, 雷曼宣布进入破产保护程序, 超过150年历史的金融巨人轰然倒下。美国国际集团 (AIG) 在危机中陷入流动性困境, 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近180亿美元, 美联储考虑到其在美国金融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 打开贴现窗口向其提供紧急贷款以帮助其维持正常经营, 同时也向市场注入美国政府救市的信心。在这场美国金融市场的浩劫中, 美国联邦储备局以其中央银行的身份, 充分发挥了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为美国金融市场不断注入强心剂, 尽管包括美国人在内的世界人民对这种为金融机构高风险投资买单的行为表示了异议, 但不得不承认, 美联储向市场投放的大量流动性确实在实现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最后贷款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贷款人 (Lender of Last Resort, 简称LLR) 理论产生于19世纪到20世纪初, 由于当时各国危机频发, 人们开始考虑应该由一个超越所有其他银行的机构在危机发生时向市场注入信心。英国的Francis Baring爵士1797年在《Observa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nk of England》中提出“一切有清偿力的银行都可以在危急时刻从英格兰银行那里获取流动性”, 因为英格兰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是“最后的手段”, 英格兰银行以其中央银行的特殊身份和其掌握的英镑发行权, 负有稳定英国金融市场和在任何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 (而非清偿性问题) 时援助该银行的责任。

19世纪Henry Thornton在Baring爵士的基础上系统地对LLR理论进行了阐述。Thornton提出了最后贷款人的三大特征:1、最后贷款人具有金融系统流动性最终来源的独特地位, 即最后贷款人拥有发行法定货币的唯一控制权;2、最后贷款人负有应对不同流出, 集中与管理黄金储备的特殊职责, 即最后贷款人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在何种情况下充当最后贷款人;3、最后贷款人负有公共职责, 即当最后贷款人发挥作用时, 其负责的不是本行的股东和客户, 而是整个经济体。

另外一位著名的货币学者Walter Bagehot进一步完善了LLR理论, 其在1873年出版的《Lombard Street:A Description of the Money Market》一书中继承并发展了Thornton的思想, 在前人的基础上, Bagehot提出:最后贷款人应预先向市场承诺其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这样有助于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而不仅仅是在危机出现时提供流动性;最后贷款人提供的紧急救援资金应该是短期的、高利率的, 短期性是因为最后贷款人解决的是流动性问题而非清偿性问题, 而惩罚性利率有利于提高流动性的配置效率, 可以保护黄金储备,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道德风险, 让寄希望于央行救援的金融机构更加谨慎地经营, 只有在不得已、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较低利率的流动性时才向央行求助, 以确保最后贷款人的“最后性”。

无论是Thornton还是Bagehot, 都认为最后贷款人职责解决的是货币问题而非金融机构体系内部的问题, 因为最终引起整个经济体陷入困境、经济活动恶化的并不是信用的崩溃, 而是由于人们对未来的恐惧所导致的货币紧缩。另外, 虽然最后贷款人对整体经济负责, 但并不意味着最后贷款人对所有问题银行负有救助的责任。由于金融机构经营的是信用产品, 金融体系本身具有极大的脆弱性, 任何有可能动摇投资者信心的因素都有可能对银行造成巨大的冲击, 因此, 最后贷款人不可能防止问题的出现, 而只能是将冲击的持续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对同样在次贷危机中面临困境的金融机构, 美联储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二、LLR相关问题

1. 是否需要最后贷款人

这个问题18世纪被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不断争论, 最后事实印证了银行学派的胜利。

通货学派认为造成银行危机的原因是金融票据的超发, 提出应该以严格控制金融票据发行的手段, 即金融票据的发行必须与黄金储备100%地联系来以防止危机的发生, 而不需要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并不比其他银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银行学派认为央行应持有大量的黄金储备, 同时强调了最后贷款人的重要性, 认为央行应该根据不同的流出情况决定是否执行最后贷款人职责。

事实胜于雄辩, 英国1847、1857、1866年发生的三次金融危机反映出金融机构对最后贷款人的强烈需求, 迫使英国国会不得不放弃100%的金融票据与黄金储备对应制度, 而采取“弹性的”最后贷款人制度, 1870年之后英国金融体系进入前所未有的稳定期, 即使是1907年美国严重的金融危机, 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大萧条都没有对英国的金融体系造成影响。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能够从金融危机中迅速复苏就是因为联邦银行提供的紧急救助资金缓解了因恐慌引起的对货币大量需求的状况。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期及其解体之后,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也频频以最后贷款人角色现身, 一次次挽救濒临崩溃的金融市场和国内经济。世界主要工业国, 包括挪威、韩国、加拿大、瑞典、丹麦、芬兰、新西兰、爱尔兰、荷兰、新加坡等国的中央银行都曾在银行危机中以最后贷款人的身份向出现流动性问题的银行提供过救援资金。

2. 最后贷款人职责是否与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冲突

中央银行, 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 并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也不是对少数股东负责, 而是对整个经济的正常运行负责, 因此各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主要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众所周知, 商业银行对货币具有派生的能力, 紧急救援资金一旦进入金融市场, 必将作为高能货币在市场中派生, 货币供应量必将瞬间放大, 根据市场供给平衡的原则, 物价水平必然会受到冲击而呈上涨趋势, 这是否意味着最后贷款人职责和中央银行稳定物价的最终目标相矛盾呢?

从紧急援助款的特点来看, 不可否认其具有高能货币的特性, 但该资金的投放是短期的, 这在Bagehot的理论中已明确阐述, 从现实危机中最后贷款人职责的实施来看, 次贷危机中美联储向贝尔斯登提供的是为期28天短期贷款, 向AIG提供的是为期2年贷款。最后贷款人提供资金是为了解决流动性困难而非因银行愚蠢、激进、失败投资所造成的偿付性问题, 为了挽救出现流动性问题的银行, 同时也为了避免造成更大是损失, 中央银行以最后贷款人身份向出现问题的银行提供短期贷款以帮助其度过难关, 只要救援资金的使用及时适当, 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一旦危机结束, 货币供应就继续遵循正常增长规律。而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长期目标, 尽管高能货币的短期投放仍会造成暂时的物价波动, 但并不与中央银行的长期目标矛盾。

3. 最后贷款人的运作

(1) 由谁来担当最后贷款人。从LLR理论中Thornton对最后贷款人三大特征的叙述来看, 中央银行自然是最后贷款人的不二人选, 从世界范围内各国出现金融机构流动性困境的情况来看, 也主要是中央银行充当了最后贷款人, 但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央银行并不是唯一的最后贷款人, 只要能够在危机中提供流动性和管理风险的机构都可以成为最后贷款人, 比如美国的财政部、清算中心、摩根集团都曾经执行过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加拿大的财政部、外汇管理局也曾在危急中救援过出现流动性问题的银行。

对比由中央银行动用基础货币来充当最后贷款人, 由这些机构来提供援助资金的好处就是不会增加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 从而不会对物价水平造成冲击, 缺点是如果出现流动性问题的银行规模巨大, 或者有很多家银行同时出现了流动新短缺的问题, 这些机构由于不具有法定货币发行权因而没有充足的流动性提供救援资金。

(2) 最后贷款人资金的来源和运作。中央银行是主要的最后贷款人, 央行的货币储备必然成为救援资金的主要来源, 但是由于大量动用基础货币会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时也会恶化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因此财政资金也常参与对面临流动性困境的银行的救助。

目前最后贷款人提供的救助资金主要是通过贴现窗口和公开市场业务流向市场的, 两种方式各有优势。

早期的最后贷款人资金主要是通过贴现窗口或直接贷款给银行的, 这种方式可以在市场失灵时将资金迅速直接地提供给最需要的机构, 且不会影响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 但这种方式却面临如何定价的问题, 过低的定价会鼓励银行家进行高风险投资, 过高的定价则不能有效地控制危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 公开市场业务成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投放救助资金,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道德风险, 由于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市场进行定价, 有效解决了救助资金的定价问题。在现实的实施中, 两种方式往往是交互使用的。

三、我国金融体系中是否存在最后贷款人

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体系和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是金融安全网的三大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地建设存款保险体系, 尽管中国人民银行也曾多次向金融机构提供援助资金,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后贷款人。通过分析中国人民银行1999—2005年再贷款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在这六年当中先后向金融机构再贷款20次, 金额达到1.4万亿元人民币, 再贷款的原因主要有: (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过程中向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提供再贷款; (2) 关闭地方金融机构 (包括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农村基金会等金融机构) ; (3) 关闭和托管券商, 偿还保证金缺口和个人债务; (4)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资金投入。从期限来看, 有3年、5年、8—10年, 也有不确定期限的再贷款。可以看出, 由于不能自由决定何种情况下是否充当最后贷款人, 且提供的资金也不完全是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 更多的是用于偿付性支付, 在面对金融体系出现的问题的时候, 中国人民银行不具备独立的决策权, 并不是真正的最后贷款人。

浅析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 篇3

关键词 金融;滥用;危机

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产生的背景

1.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的滥用

所谓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资产的现金流为基础,经过特定的结构设计和信用增强形成资产支持证券在资本市场上流通。资产所有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特定资产对应的风险和收益转移出去,而由购买这些证券的投资者承担资产对应的风险和收益。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实现了风险向金融市场的转移和分散。这种方式最早是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形成的抵押支持证券为代表,后来随着相关法律、技术的完善,以及投资者对这一类产品的熟悉,资产证券化对应的资产范围不断扩大,如信用卡、应收账款等都可以作为证券化的资产,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更为庞大的资产支持证券。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专门性的贷款机构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在传统模式下,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只能通过贷前审查、抵押担保等方式控制,不能完全规避的风险还需要银行用风险准备金和自有资本来承担。利用资产证券化方式,商业银行可以将各类贷款证券化,形成MBS、ABS等一系列证券化产品,从而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转移给投资者。

2.MBS,ABS及CDO的发展

所谓CDO是指以MBS、ABS等固定收益证券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通常CDO主要以MBS和ABS对应的非投资级别的次级证券进行创设。在传统MBS和ABS中,通过证券分层来实现信用增强是通常做法,即以特定资产支持的MBS和ABS证券被区分为优先、夹层和次级三类,特定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首先用于保证优先级证券的本金和收益,然后再是夹层级证券和次级证券,实际上用后一级别的证券为前一级别的证券提供信用增强。为此,通过将若干个次级类证券汇集构成资产池,按照MBS、ABS的信用增强模式,一部分CDO优先级证券被评为AAA级,由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持有,而CDO次级证券,由于具有更高的杠杆性,则由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对冲基金持有。上述CDO需要通过资产的真实销售来保证获得特定资产对应的现金流,因此也称为现金型CDO。随着信用衍生工具的运用,创设更方便的合成CDO(Synthetic CDO)成为了CDO风险转移的另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引入信用衍生工具,如信用违约互换,特定资产并不需要发生真实转移,只需要界定资产范围和特定的信用事件,然后由银行向互换对手方(通常是SPV)支付类似保险费的一定金额费用,一旦特定资产发生信用风险,损失由SPV承担。

3.现金型CDO和合成型CDO

无论是现金型CDO还是合成型CDO,都是基于贷款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设或者多次创设。据统计,2006年被包装成资产支持证券的次级按揭贷款和第二留置权贷款存量中,非投资级别的次级证券规模大约有22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通过CDO的方式形成了约1750亿美元的优先级证券,400亿美元的夹层证券和50亿美元的次级证券。这种创设一方面扩大了此类证券的供给,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等证券中介提供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为了满足市场的要求,这些市场中介不惜降低自身的执业标准,向投资者兜售这些结构复杂,风险特征不易识别的证券,从某种程度而言,弱化了市场约束,形成了利益冲突的隐患。

二、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的风险传导机制

1.经济环境的变化

应该看到,这一切的变化都依赖于特定的经济环境,好的市场环境使得潜在的高风险并没有实现,而对冲基金却享受了高杠杆带来的高收益。一旦这些环境发生变化,对冲基金理论上承担风险的能力出现了问题,并导致了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整个风险承担机制的失灵。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正是这一环境变化的直接体现。无论是MBS、ABS还是CDO,其对应的基础资产都是贷款,由于商业银行认为贷款风险可以通过新的方式予以转移,所以在发放贷款时的审贷标准有所放松,很多不符合放贷标准的客户也能获得贷款购买住房,次级按揭贷款市场的发展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由于低利率的环境以及此类客户的新增需求对房地产价格的刺激,美国房产价格从2001年后持续上涨,即使贷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资金缺口。

2.基础资产的风险传递

基础资产的风险必然传递到相应的证券持有人,由预先设定的投资人来承担风险。由于历史上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较低,基于历史定价的CDO和CDS都存在对风险覆盖不足的问题,对冲基金首当其冲。以2007年6月美国第五大银行贝尔斯登管理的两只对冲基金破产为开端,标志着次级按揭贷款的风险向以此为基础发行的证券持有人的扩散,并引发了包括法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各国和地区市场一系列对冲基金投资受损的事件。面对一系列对冲基金无法清偿的负面消息,由于对冲基金的信息不透明,使得市场无法清楚判断对冲基金在此次冲击中受损的范围和规模,因此开始担忧建立在其上的具有投资级别的优先级证券的风险。

3.次贷风险的传递

次级按揭贷款的风险,通过CDO和CDS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传递给全球各个市场的投资人,引发了各个市场金融风险的共振。由于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同时变化,使得市场流动性急剧丧失,不仅涉及到与CDO和CDS直接有关的债券市场,也涉及到受投资者调整资产组合影响的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为了避免整个金融市场因流动性丧失导致更大的损失,各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向市场注资,缓解各个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 篇4

《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不同的贷款行为区分。

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信托投资公司委托贷款业务规定》中,明确将委托贷款定义为:委托贷款是指金融信托投资机构作为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用委托人资金以信托机构名义发放的贷款;贷款的对象、用途、项目、期限、利率等均由委托人指定,其风险由委托人承担;委托资金必须先存后贷,若资金到期后不能收回,委托人不得要求金融信托投资机构返还部分或全部委托。对委托贷款的形式要件,中国人民银行还专门作出规定:委托存贷业务必须有委托人、受托人和借款人三方,并有三方协议。协议可采取两种形式:一种为三方直接签订协议,另一种为受托人与委托人、借款人分别签订协议,但此种形式的两份协议的委托内容必须一致。在这些规定中,委托贷款的形式要件、法律关系及法律后果均得到了明确。信托贷款是指委托人与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签订贷款协议,但委托人只提出一般投资要求,不指定具体对象,由金融信托机构自选确定所存入信托存款的放贷对象。显然,委托和信托两种贷款方式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区别也是很明显的,即(1)性质不同。委托贷款业务中,金融信托投资机构具有财产管理性质,它主要是根据委托人的指示转移信托财产。而在信托贷款业务中,金融信托投资机构则更多地具有类似银行业务的性质,为委托人从事投资。(2)形式不同。委托贷款业务必须由委托人(出借人)、受托人(金融信托投资机构)和借款单位签订三方协议,或者由受托人分别与委托人、借款人签订委托内容相一致的两份协议。而信托贷款业务只有委托人和受托人两方签订协议。也就是说,委托贷款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有委托人、受托人和借款人三方,而信托贷款合同的当事人仅为委托人和受托人两方。(3)确定借款人的方式不同。委托贷款中借款人由委托人指定,而信托贷款中的借款人则由受托人指定。(4)借款人在两类合同中法律关系不同。委托贷款中借款人负有直接向委托人还款的义务,受托人不负风险责任。信托贷款则系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双方合意,借款人没有受合同约束直接向委托人还款的义务。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业务操作规程 篇5

贷款业务操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本公司贷款业务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促进公司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 贷款业务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章 贷款业务申请

第三条 企业或自然人申请贷款,须填写由本公司提供的《贷款申请书》,同时应提供下列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做出承诺和负责。

1、法人营业执照(年检)及法人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

2、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及简历。

3、法人代表授权书(原件)。

4、法人代表及委托代理人身份证。

5、注册资本验资报告。

6、贷款卡(含密码)。

7、公司章程及公司合同。

8、借款申请书及申请借款同意提供担保物的董事会决议。

9、当期财务会计报表及近三年的财务会计报表和经符合法定要求的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财务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

10、与借款用途有关的资料,如购销协议、合作协议等。

11、公司简介(主营业务、本年收支预测、贷款项目情况及所需资金说明)。

12、担保物有关资料:房地产权证、固定资产清单、无形资产清单等。

13、已向其他抵(质)押权利人设定抵(质)押的资料。

14、应收应付帐款清单、存货清单。

15、近三年的纳税情况。

16、税务登记证。

如果企业(或自然人)提供担保人的担保,担保人也必须提供相关资料,原则上参照上述资料必须加盖公章和法定代表人的亲笔签名。

第三章 贷款业务受理

第四条 公司业务部负责贷款管理,首先应审核是否符合以下受理条件:

1、具备法人资格并已通过年检。

2、依法经营、经营范围符合国家政策。

3、具有偿还借款的能力,并能提供担保措施。

4、申请贷款企业资产负债率原则上不超过70%。

第五条 由业务部负责核实客户提交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审查受理条件,提出受理意见。对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正式受理,建立客户档案及档案编号,登记《贷款项目受理登记表》、《贷款申请人材料清单》、《担保人材料清单》等,作为《贷款申请书》的附件。

第四章 贷款业务初审

第六条 业务部根据业务量,项目特点和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贷款项目和业务经办人员(即贷款第一责任人),重点贷款应有2人以上人员共同办理。

第七条 对申请贷款企业提供的资料、信息应进行搜集、整理和审核,审核的主要方面包括:

1、按“受理要求提供清单”所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有效、要求提供的文件是否在有效期内,应年检的是否已办理手续。

2、各有关文件的相关内容要核对一致,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通过对企业成立批文、合同、章程、董事会决议、验资报告、立项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资信等级、环保及市场准入等具体文件的审核,了解借款人的担保人是否具备资格,是否合法。

3、财务会计报表是否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了审计报告,是否提出保留意见,初步分析财务状况,记录疑点,为实地调查核实做好准备。

4、对担保人提供的文件资料及担保物,重点审核担保措施是否符合《担保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如房地产、土地)及有关抵押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抵押物、质物的权属(权利凭证)是否明晰。

第八条 贷款初审过程中,业务办理人员应到借款人和担保人及有关进行实地调查。进行调查前,应列出调查提纲,明确调查目标。实地调查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凭借职业敏感性对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和访谈,以了解企业和项目背景、市场竞争范围、财务状况、资源的供应等情况;了解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考察企业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了解主要领导人的信用状况和能力。

2、考察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场所,通过走、看、问等形式,判断企业实际

生产、经营情况,印证有关资料记载和有关当事人介绍的情况的真实程度。

3、对财务报表的调查审核,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调查核实以下内容:

(1)了解企业执行的主要会计政策,是否按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

(2)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备并有效执行。

(3)按重要性原则,审核企业是否做到了帐表、帐帐、帐证、帐实相符,核实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是否存在虚假因素。

(4)对有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中的保留意见部份应予重点关注。

(5)审核企业的或有损失和或有负债情况。

4、查看抵押物、质物具体情况:

(1)以房地产抵押的,要察看、了解抵押物的面积、用途、结构、竣工时间、原值和净值、周边环境等方面。

(2)以动产抵押、质押的,要察看、了解抵押物、质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值和净值、用途等。

(3)以汇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等出质的,要求权利凭证原件,识别真假,必要时可请有关部门鉴定。

5、对需要进一步核实的材料,要求企业提供原件核对。

第九条 在核实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已经获取的信息应进行综合判断、分析、比较和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分析五大要素,即:客户的品德、经营能力、资本、抵押和经营环境,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2)分析经济环境对贷款、项目和承担项目企业的影响,主要包括:项目客户在行业中的地位、产品经济寿命期、技术、工艺先进程度、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能力、市场风险程度等。

(3)财务分析的关注点是历史性的和目前的财务绩效。

通过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预测借款人的未来发展趋势。

(4)、分析担保人的担保资格和担保能力。重点分析担保方式的可操作性,抵押、质押是否合法合规,与抵押物、质物的流动性相关的预期变现难易程度,交易成本和价格的稳定性及可预见性。

(5)基本风险度分析。

第十条 项目初审结束,项目受理人员应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评价,形成综合的评定和结论意见,即《贷款项目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

(1)贷款项目概述(基本情况)。

(2)企业基本情况。

(3)企业管理情况。

(4)企业信用记录分析。

(5)综合分析该项目风险程度。

(6)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7)调查结论。

第十一条 贷款经办人完成了《贷款项目调查报告》后,应送交公司业务部经理完成最后初审,即贷前的调查。

第十二条 公司业务部对项目完成初审同意后,交公司风险管理部进行贷时审查。主要是对贷前调查的复审,复审时,认为调查资料中有疑问可退回业务部进行补充,也可以到现场进行再调查,完善调查报告内容,得出本部门的审查结论,最后送交贷审会议评审。

第五章 贷款项目评审

第十三条 贷款项目的评审,主要采用会议评审。会议评审的组织机构是贷款评审委员会,成员由总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组成,总经理为评审会召集人。评审会议参加人员:评审会全体成员、贷款经办人和复审人员以及评审会认为必须参加的人员。

第十四条 评审会主要职责:

1、听取贷款经办人员及复审人员的汇报。

2、对贷款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加以审查。

3、对企业报审资料从法律角度加以审核。

4、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5、对贷款风险度进行评价。

6、对该贷款是否进行贷款进行表决。

评审意见和结论,填写《贷款项目评审意见书》。评审会议采用签字表决制,参加会议评审人员须在《贷款项目评审意见书》明确填写“同意”或“不同意”并签字,不得弃权,三分之二以上的评审人员同意视为贷款评审通过,贷款经办人员、复审人员不参加表决。贷款额度超过公司管理权限的,报董事长或董事会审批。

会议由指定专人,内容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参加人员对贷款的意见和最后综合意见,并按规定将会议形成的文书、资料归档保存。

第六章 贷款项目的担保措施

第十五条 对获得批准贷款的企业,必须落实担保措施,包括财产抵押、动产或权利质押和企业担保等。企业提供抵押物、质押物的范围,按《担保法》的规定执行,并按有关规定办理抵(质)押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公司业务经办人员负责在办理完抵(质)押登记手续后,应取得抵(质)押登记部门发放的《他项权力证书》或保抵(质)押登记部门签章的《抵(质)押登记表等证明文件。并完成抵(质)押合同文本的签订手续。

第十七条 如贷款企业提供其它企业信用担保的,在审查完担保企业是否具有担保能力后,应与担保企业签订担保合同。

第七章 贷款合同签订及放款

第十八条 业务部门在贷款项目相关手续办妥后,必需签订贷款合同,签约程序如下:

1、准备(或拟定)空白法律合同或格式合同文本,包括借款合同、担保合同、抵(质)押合同及其它需准备的法律文书。

2、由业务部及法律顾问对上述合同文本进行具体审核,对需要调整和修改的合同文本,报总经理审定。

3、由业务经办人登记《合同登记表》,确定本公司出具合同的编号,填写合同内容并在经办人处签字。

4、对填写完内容的合同文件进行复核。

5、涉及到法人代表、董事会成员、共有人、担保人(自然人)等签字盖章的情况,当事人必须当面签字、盖章,本公司至少应有2人在现场。

6、业务部对项目所有手续办妥后,把相关资料报送风险管理部一份备案。

7、业务部对项目所有手续办妥后,应填写《贷款项目放款通知书》,经总经理签字确认后送财务部一份,财务部凭总经理签字的通知书方可办理放款转帐手续。

第八章 贷款项目的管理

第十九条 贷款项目贷后管理包括:项目跟踪及抽样检查、展期项目、逾期项目的管理等方面。

第二十条 贷后检查的主要内容:

1、企业或自然人是否按借款合同规定使用资金和及时支付利息。

2、经营和财务状况。

3、担保措施中是否发生了新的不利因素。

4、风险评估。

5、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二十一条 贷款项目的检查由业务部负责,风险部可随机抽查。对借款封闭管理的项目,认为风险较大的贷款以及其他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贷款,应进行不定期重点检查或全程跟踪,检查前应制订计划;其它贷款则应进行日常定期检查,一般来说,一个月不少于一至二次。贷款项目实行谁经办谁负责的责任制。

第二十二条 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较大或重大问题时,应立即上报;撰写检查报告,报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可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专题讨论会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第二十三条 对所有贷款项目,在贷款到期日前(短期5天、中期10天、长期20天),由业务部填制《贷款到期通知函》。每月末,业务部、风险部应向总经理室提交当月《到逾期项目统计表》和《贷款项目检查表》等报表等分析资料。

第二十四条 对特殊需要展期的贷款,企业须在贷款到期前10天向公司提出展期书面申请。业务部负责对展期的原因进行调查,并提出书面申请。业务部负责对展期的原因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填写《贷款项目展(逾)期报告表》报评审会审批。对同意展期贷款的担保,需按照新贷款的担保程序办理。

第二十五条 对已经结束的贷款项目,应及时办理终结手续。对有风险的贷款应提前解约并依法进行追偿及提起诉讼(不可抗拒除外)。

第二十六条 公司在遭受贷款损失时,将分别追究经办人、复审人、会议评审人员等的经济责任,按《贷款管理制度》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七条 贷款业务流程中所有有关的文书和资料都属归档范围。业务部、风险部应共同负责自贷款业务起至债务追偿完毕整个过程中有关文件、资料的整理、立卷和保管工作。借阅档案应办理相关手续。

第九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程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时,应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第二十九条 本规程由本公司负责解释。

对贷款客户进行贷款催收技巧 篇6

催收是一份特殊的行业,要有理有据,合法合规催收,遇到极端情况也需要正常行使自己的正当防卫权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怎么做吧!

一、催收思路

1、催收时先了解客户的背景,要循序渐进,刚开始联系客户本人,等待几天,客户若无进展便开始联系客户联系人,给其施压。不要一开始就和客户吵架,这样后续工作不好进展。

2、催收时可多种角色扮演,多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让其感觉我们是在帮客户。

3、催收时应时时跟进,与客户保持联系,可时不时发祝福语给客户,保持一个良性沟通。

4、催收时应注意保持通话的一个效率,具体客户具体分析,多把握客户的心理,抓住客户的痛点。比如客户害怕父母,我们可以逼其父母进行施压,或者害怕法律责任,我们可用法律手段来进行施压等等。

5、应注意几点,我们在催收时应注意我们的专业技能,话术,逻辑思维,法律知识。

二、催收技巧

(一)催收工作合情合理合法,催收人工作应做到不卑不亢

如有债务人态度恶劣,其目的在于吓唬催收人员,使催收人员少打或不敢打电话。遇到这种人可采取三次制止原则,第一次提醒对方注意说话方式;第二次告知对方双方地位平等;第三次将严重警告“对于素质较低的借款人,将会采取其他的方式催收借款”。

(二)催收人员需掌握“望闻问切”的本领

望:看资料--职业、年龄、身份、地区差异,据此分出层次类别,分类对待;

闻:听-了解对方,识别真假,捕捉对方言语间的漏洞;

问:点对点的深入了解,针对存疑的地方详细探寻,目的击破谎言,并让客户理亏;

切:确认问题点,改变谈判节奏,并确定解决方案。

(三)度的把握

催收最忌讳把话说满,所以掌握“度”非常重要,需为今后的催收工作留下沟通的空间和余地。

(四)懂得合理施压

施压关键是切中债务人的弱点和要害去施压,越是高级催收,越是要找准客户的弱点进行重点攻击。常见的施压,一方面是外部施压,即通过债务人的周边人和周边环境进行施压,一方面是内部施压,让债务人明白不还款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五)懂一点学心理战术

将债务人的心理进行还原,找出债务人不还款的真实原因和心理动机。

总之,催收工作需催收人员在不卑不亢的基础上,将望闻问切、合理施压、心理还原等巧妙结合,合理适度的沟通以达到回款的目的。

三、催收常见借口及应答对策

(一)三角债

朋友欠我钱没还,工程款没有到位等类似的三角债借口。

做法:(1)不要轻易相信单一的还款来源,例如工程款没有到位,债务人不可能只和一家单位做生意,这一家的工程款没收回,肯定也有其他进项。

(2)要求债务人告知其上游债务人的联系方式,只说帮忙催款,看债务人此时的反应。

(二)职业欠款人

该类型欠款人习惯性拖延,没有还款诚意,应该有被多家机构催款的应对经验。

做法:改变催收节奏,针对职业债务人可不谈还款只谈其他,用聊天的方式谈多个话题,例如深入了解债务人的资产状况等,让职业债务人摸不到脉路,反而达到让对方主动考虑还款或者主动谈还款的.目的。

(三)高额负债

多头负债,债台高筑,例如人法网有执行信息,且金额较大并在执行中的债务人。

做法:寻找更多的财产及债务人其他的保留资金,敞开的聊,聊的开心了也许还有回款的可能,无其他方案,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四)共同借款人相互踢皮球

提供共同借款人,主借款人无还款能力的。

做法:反复告知共同借款人有和主借款人具有同等的还款义务,反复讲解,避免“踢皮球”。

(五)“一哭二闹”

债务人喜欢哭穷,哭穷不成就虚张声势,该客户特点就是一哭二闹。

做法:(1)哭穷。称经济困难,可要求对方提供相关证明,例如低保证明、残疾证、住院证明、医疗费凭证等等,如果可以提供则对方确实经济困难,此时催收人员应该多途径了解其所有收入来源,将所有的收入加总后扣除基本生活费,剩余资金用来还款,如实在困难,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还款方案,降低每月的还款金额。

(2)装可怜。且称家人无法代偿,例如称与家人关系不和,需探明债务人所述虚实后方能作出能否让家人代偿的判断;

(3)闹。了解债务人申请借款时候提供的信息是否全部真实,如有虚假告知有恶意骗贷的违法行为,打消对方的气焰;

(六)助学贷类的催收技巧

教育机构名义上称可给学员推荐工作,但学员毕业后教育机构并未履行承诺,导致助学贷债务人及其家人不肯还款。

做法:(1)明确告知家人债务债权关系和买卖关系是分开的,教育机构是学员的选择,贷款是学员为了完成学业而申请的借款,两者并非绑定且为两码事,教育机构不履行承诺不应该成为债务人不还款的理由。

(2)了解债务人现工作单位,告知家人如果不还款将会将此时扩大影响告知债务人现工作单位的同事和领导,由于助学贷的债务人一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父母不会为了钱影响孩子的前途,此时一般都会还款。

(七)与大的民间借贷风险案件有关联的企业

例如立人集团等大的民间借贷案件,会关联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以及资金的回收。

做法:可以与当地政府机构或者主管机关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八)躲债

本人或者家人拒接电话。

做法:与第三方(债务人的朋友、同事、家人、单位、上级机关等)保持持续沟通,告知债务人欠款并希望其代为转告,这些第三方将变相成为了代言人,从而屈于外界的压力迫使债务人还款,来自债务人身边压力往往大于直接电催给债务人造成的压力。

(九)携款潜逃

全家人全部搬走或者移民国外。

做法:通过护照或者公安机构等其他有效的免费第三方途径,获取更多可能的线索,无其他方案。

(十)主动要求诉讼

要求对其提起诉讼,只有法院判决下来才会还款。

债务人死亡、入狱、或丧失还款能力。

做法:寻求家人代偿:(1)债务人死亡,继承财产的继承人需承担代为还债的义务,还款金额限定在继承财产的价值金额范围内。

(2)如果债务人丧失还款能力,如果借款用途为家庭装修等夫妻共同用款,只要合同签订日期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则无论之后是否离异,均可要求配偶代偿,否则要求对方提供夫妻双方债务分担协议。

(3)入狱,如果是酒驾或者打架入狱,一般15天即可释放,此时可要求本人自行偿还,如果因赌博或者吸毒等原因入狱,需探知债务人当初借款资金是否是用于赌资或者购买*品,如是可告知债务人家人债务人已具有诈骗骗贷行为,可要求公安局数罪并罚,此时家人考虑债务人境况,一般会自愿替其代偿。

(十一)本人或联系人不配合

多次挂断电话拒接。

做法:可以接通后,适当的挂断对方一次电话,告知作为债权一方,也会对于债务人或者其联系人不配合的态度而愤怒,并可能因此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十二)联系人故意包庇

联系人与债务人有联系,为了包庇债务人而不透露实情或者拒不告知。

做法:(1)向联系人诉苦,a.称债务人逾期,必须要和债务人联系上是催收人员的工作,b.出借人对于债务人逾期非常生气,催收人员压力也很大。

(2)与联系人聊天,套取联系人更多的资料,例如联系人的工作单位或者居住地址,为日后催收的同事外访提供方便,找到了联系人就能让其帮忙找到债务人。

(十三)半失联或欲起诉客户

1.半失联:该类客户只有一个或者两个联系人可以接通电话,其他联系方式均失效。

2.拖欠不还致使信贷机构欲提起诉讼的债务人。

做法:针对上述两种客户,获取资料比谈还款更重要。可以假以重新制定还款方案的方式套取客户资料,当获取客户工作单位、居住地址等有效信息后,派外访人员找到债务人本人,先谈一次性还款,谈还款不成,查看和了解其全部资产和收入状况后作出决定:a.变更还款方案,b.对债务人提起诉讼。

四、追讨实例及话术

客户经理:孙经理(以下简称孙)

欠款客户:张三(以下简称张)

孙经理在打电话前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并在逾期第一天的上午十点直接拨打了借款人张三的手机号,由于双方很熟悉,追讨前两步孙经理省略了。

拨打电话,电话通了。

孙:张总,您那什么情况?昨天不是跟您说了吗,昨天下班之前让您把贷款还上,我今天问了一下财务,您那五万块钱怎么还没还过来,你这已经算逾期了,您赶紧的,中午12点之前赶紧把钱还上。

注:我们的语气、态度表现的很紧急,很重视这事,要求客户今天马上立即还款,如果客户今天能还,其自然就会还了,如果其还不了,其自然会讲述逾期的原因。

张:孙经理,不好意思,我的一个客户欠我六万块钱,本来说好昨天就能给我,结果他那边出了点状况,她说再过个五六天就能给我,您看,您跟公司说一下,再给我缓个五六天,过五六天我就能全还上。

孙: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今天没还上就算是逾期了,按照合同约定,您除了还本付息之外,还会有罚息等额外的负担。

另外,按照我们公司的制度,你如果能按时还款,会提高你的信用评级,评级高的话,放款速度会快,利率相对别人也会低。你一旦逾期,最轻的处罚就是调低你的信用评级,逾期时间再长点,你以后的借款申请都有可能批不下来。

有了不良记录,别的信贷机构也不会再给你放款。现在能获得我们信贷资金的支持是很宝贵的资源,你得珍惜呀,您想想办法,今天赶紧把钱还上。

你如果今天还上,我跟公司说说,就不算你逾期了(算不算逾期按照公司制度执行)。

注:关于逾期原因的一些细节问题可放在之后了解,从节奏上还是要求对方付款,在这一阶段,我们将额外的负担和小额信贷机构及其他机构拒绝授信这两个违约成本告知客户了,如果客户还不还钱,其自然还会找一些说辞和理由。

张:孙经理,我这边手上确实没钱,我也是咱们老客户了,我你还不相信吗,我那客户只要把钱还了我,我第一时间就把钱还上,但我现在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钱。

注:还是那句话,不要质疑客户,假定客户说的是真的,那客户手上没那么多钱,你让他卖东西或拿东西抵债一般也不现实,那接下来,你要让他今天还款,就只有一个选择了,那就是筹资还款。

孙:张经理,我不是不相信你,咱们合作这么多年了,您是我们公司信用良好的客户,您的为人我也知道,大家说起您来,都竖大拇指,您要是不讲诚信,您的生意也做不成这样。(明着是在夸客户,实质上也在向客户说明,一旦逾期对其声誉会造成的影响)我这是提醒您,我们目前和银行是联网的,现在国家对信用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视,如果您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以后买房、买车和其他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不知您看没看新闻,现在国家对欠钱不还的人处罚力度越来越大。(在这里可根据适当情况展开说)我这是为您着想,您那边要是实在困难,您不行想找别人先借点钱还上,反正您客户过几天就给您钱了。

注:在这个阶段,我们又把社会声誉会受到影响和不良信用记录带来的后果通过适当方式传达给了客户。

张:孙经理,我已经借过了,现在年底,大家资金都紧张,我确实借不到。你放心,本周五下班之前我肯定能还上。

孙:那行吧,张总,你刚才说的欠你钱的客户是什么情况?你再跟我说说。

贷款危机 篇7

关键词: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中国金融业,警示

一、引言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随着美国住房市场大幅降温, 加上利率上升, 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 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危机不仅使次级抵押贷款机构遭受严重损失, 而且还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产品的投资基金等受到重创, 并直接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中国等亚洲新兴国家也遭池鱼之殃。

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发生的原因

导致此次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趋冷。“9·11”事件后, 美联储 (FED) 利率降至1%, 美国经济得以迅速复苏。然而, 过剩的流动性导致美元的大幅贬值, 促使房市火爆异常。从2002年起, 美国房价每年以10%以上的幅度上涨, 2005年更是达到17%的涨幅。但是, 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 美国房价开始出现下跌, 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的跌势最终引发次级房贷难以偿还和债券信用危机。

美国的透支消费传统本身也是次贷危机的诱因之一, 而透支消费传统的背后正是此次危机所反映出的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 (巴曙松, 2007) 。美国的低利率和宽松的放贷标准, 使得次级贷款发放量不断扩大, 次级债券市场的交易额近两年也以近30%的速度递增。

三、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尽管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 但由此引起的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全球资本流动格局的改变, 对我国产生一定影响值得关注。

1.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及示范效应

首先, 内地股市在次贷危机中出现高位调整。由于我国内地股市对外资开放程度尽管有限, 但与港股联动性在加强。香港股市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反应, 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传导至内地A股市场。其次, 是我国直接投资次级债券的金融机构或多或少面临一些损失。

2. 国际资本会更多地流入中国等亚洲新兴市场国家

近年来,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以上的水平, 较好的基本面使得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突发的经济衰退具有更强抵御能力, 提高了投资者的回报预期, 增强了投资信心。

3. 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还将影响加大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

美联储宣布降低再贴现率的行动表明, 关键时刻采取减息措施仍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目前市场也普遍增加了美联储在未来减息的预期。同时, 欧洲、日本等国的中央银行普遍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其关注的重点已由原先关注的流动性过剩转向担心流动性不足, 并且有停止加息步骤的迹象。

4. 警惕美国经济衰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值得关注

如果次级债券危机仅反映了房贷市场风险, 且美联储的调控措施有效, 危机将不会使美国经济突然陷入衰退。但如果次级债券危机的多米诺骨牌继续向前延伸, 势必会拖累美国经济进入下行通道, 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局面也会因此而改变, 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给我国带来负面影响。

四、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警示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 对我国金融业的警示作用主要包括:

首先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和规避风险意识的强化。各金融机构逐利性竞争导致借贷标准降低、潜在风险增大, 忽视了借款人的偿付能力。

其次, 与美国相似, 我国市场上住房信贷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 有的银行放贷审核时较为宽松。目前, 我国房价处于上升周期, 因此高房价掩盖了借款人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投机因素。

再次, 资产证券化产品是一种具有衍生特征的金融产品, 其价值依赖于原生资产价值的变化。但是金融创新令许多的衍生品价值与真实资产价值的联动关系被削弱。此次次贷危机表明, 次级按揭从借款者的按揭贷款开始, 被层层衍生成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 通过金融机构投资者衍生成收购兼并交易的主要融资途径。

最后, 要突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次贷危机也可以说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美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着监管缺失或监管漏洞难辞其咎。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影引以为戒, 对相似情形应有预警能力。

参考文献

[1]巴曙松:次贷危机暴露美经济结构性问题.第一财经日报, 2007年9月11日

[2]金仲荷:次债风波负面影响不容小视.金融时报, 2007年8月27日

[3]李磊宁:次贷危机警告了衍生品创新?金融时报, 2007年8月28日

[4]刘诗平姚均芳陶俊洁:银监会:美次级债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影响有限http://news.jx163.com/2007/connet/2007-08/24/content_440080.htm2007年8月24日

[5]陶冶:次贷风波之于中国:警示作用大于实质影响.金融时报, 2007年8月16日

贷款危机 篇8

摘要:央企国际化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面临一个历时性的机遇,同时也是目前化解我国外汇储备过高矛盾的重要渠道。并购的资金来源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大规模战略性并购的主要瓶颈,2008年12月9日,并购贷款的破冰为具有并购能力、有充裕现金流、在某个行业有龙头地位的央企国际化提供了资金支持。针对并购贷款的特性,文章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央企海外并购目标公司的识别、目标公司的估价和并购的动态监控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以期提高作为并购贷款支持对象的央企的偿债能力和央企并购对象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金融危机;央企国际化;并购贷款

与央企不断增强的实力相对应。央企的国际化(本文将央企的国际化仅定义为海外并购,下同)是企业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寻求资本扩张的必然趋势,那么眼下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央企的国际化而言意味着什么?与此同时,我国有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央企的国际化能否为化解外汇的储备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并购资金的来源一直是大规模战略性并购的瓶颈,而2008年12月9日并购贷款的破冰对央企的国际化意义何在?鉴于并购贷款的特性,获得并购贷款支持的央企在实施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又该何去何从?从而确保提高作为并购贷款支持对象的央企的偿债能力和央企并购对象的盈利能力?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就以上这几个问题展开论述,或者只是提出一个概念性的框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金融危机:央企国际化的机遇

央企国际化是企业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寻求资本扩张的必然趋势。首先。央企国际化使央企纳入全球生产体系,可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其次,央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国有经济实行战略重组、提高国际竞争力;最后。目前已近2万亿美元的庞大规模外汇储备在目前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如何把存在巨大贬值风险的美元换成我们急需的战略资源,确保我国金融国有资产的安全是当前最紧迫而现实的任务,“藏汇于民”和“央企国际化”是化解外汇储备过高矛盾的两大重要渠道(刘纪鹏,2009)。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衰退,而经济衰退往往促使企业间的并购行为上升。从而对经济格局和市场秩序进行调整和优化。由于整个国际市场出现变动,美国经济衰退等原因,越来越多的海外并购机会呈现在央企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大大小小的海外并购行为。必将会越来越多。目前很多境外公司市值已经较低,相比以前,跨国并购对于央企而言。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谈判筹码低,公司整合也相对容易。

二、并购贷款:央企国际化的资本支持

在我国,并购的资金来源问题是制约大规模战略性并购的主要障碍(沈强、郑明川,2003)。在中国既往的银行业法规框架中,银行信贷资金都被禁止用于企业兼并收购,这导致企业往往在并购活动中无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各种融资工具。抑制了企业并购业务的发展。限制了我国企业竞争实力的提高也使我国企业在全球并购浪潮中处于不利之地(郭田勇,2009)。2008年12月9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冻结12年之久的并购贷款终于获得监管放行,银行贷款将正式介入股权投资领域。并购贷款对于帮助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在资金方面是个重大利好。并购贷款最突出的问题是风险控制问题,在很多并购案例中是投资银行来做,资金主要或者通过拆借,而不是商业银行贷款。并购处处存在风险,并购前的风险控制,并购是否顺利完成,并购完成后经营情况怎样等都可能危及贷款安全。商业银行此前完全没有经验,是否能够很好的进行风险控制还未可知。并购贷款开闸并不意味着短期内就会全面放开,银监会鼓励商业银行在现阶段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时主要支持战略性的并购。以更好地支持我国企业通过并购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推动行业重组,某些行业以及风险可控的企业很可能获得先行的权利。从新政策的受益企业来看,并购贷款主要还是集中在具有并购能力、有充裕现金流、在某个行业有龙头地位的大型国企、央企中。第一单并购贷款花落国有企业首创股份,就验证了这个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讲,并购贷款的开闸为央企的国际化提供了海外并购的融资支持。

三、基于并购贷款特性的央企国际化相关建议:现代并购方法论的介绍

并购贷款在本质上和商业银行传统的流动资金之类的常规贷款不同,它是一项高度包含投资银行业务的资金融通活动。并购贷款的最大特点,是不仅要考虑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和偿债能力,还要了解被并购对象的盈利能力。因此,作为并购贷款支持的中央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设计一个完善的并购流程,制定科学的并购决策。下面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谈谈目标公司的识别、目标公司的估价和动态监控,为我国央企在制定科学的海外并购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以期提高央企的偿债能力。确认并提高海外并购目标的赢利能力。

1目标公司的鉴别: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的应用。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雷斯特教授创立以来。已成功的应用于企业、城市、地区、国家乃至世界规模的许多战略与决策等分析中,被誉为“战略与决策实验室”。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是一种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手段,通常用以研究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定量方法。这种模型从本质上看是带时间滞后的一阶差微分方程,由于建模时借助于“流图”。其中“积累”、“流率”和其它的辅助变量都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因此是一种不同于实际的建模方法。Paul Barnes(2000)在实证研究了企业兼并目标的识别方法,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了多维预测数学模型。从而可以利用会计数据来鉴别兼并目标。Mark Birkin,GrahamClarke,Lee Douglas(2002)则通过兼并企业的选址空间模型研究了兼并目标的空间选择。并且通过构建系统力学模型来研究影响兼并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2目标公司的估价:实物期权分析方法的引入。价值评估是央企海外并购活动的前提,不了解企业的价值。就无法确定企业的购并价格。在传统的资产价值评估方法中,基本上都是利用贴现法。但是存在着诸如贴现法在面对企业经营灵活性时的固有缺陷等诸多不足,而所有的灵活性都给并购增添了价值,这时仅运用传统的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对兼并收购价值评估就不够准确。按照期权理论,企业兼并收购的价值由静态净现值和具有灵活性的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齐安甜、张维(2001)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在企业并购决策之不足,引入了实物期权的评价体系。弥补了贴现法在面对企业经营灵活性时的固有缺陷,并对如何利用实物期权的理论方法规避并购风险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齐海滔(2003)针对传统评估方法在并购估值

中的不足,利用实物期权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在进行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的整体思路。梁铄、张立(2006)分析了拥有对收购企业规模进行选择的权利对收购期权的影响,得到了收购期权的价值模型、执行期权的临界条件以及最优的被收购企业规模。

3企业兼并的动态监控:人工智能分析方法。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它涉及的学科众多,为处理复杂系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与此相对应。企业并购的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动态运作过程,要能够对并购过程中所出现的任何情况都作出迅速、及时和准确的反映,因此就必须对并购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做出最佳的反映。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央企的国际化显得更加复杂,这也使得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方法显得急迫(徐斌,2007)。Glenn R.Carroll,J.Richard Harrison(2002)通过人口统计学数学模型来构建企业兼并的文化融合模型,运用数值仿真方法模拟企业的文化融合过程,说明文化相关性高的企业兼并的效益要大于文化相左的企业兼并,并进行了敏感性仿真分析。W.Wen,W.KWang,T.H.Wang(2005)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兼并混合专家系统(HKDSS),集模型库、知识库、规则库、案例库以及专家库和自动推理方法,从而对企业兼并的目标以及效益进行评估,并且通过实证研究说明专家系统的有效性。

上一篇:学生干部工作情况总结下一篇:教育就是给学生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