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税收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行税收(共8篇)

现行税收 篇1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现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论文从税制结构、立宪、环保3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税收制度经历了数次改革,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仍存在着一些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税制结构的缺陷

(一)税种结构不科学

经过多次税制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以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为辅助税种的多层次、多环节的复合税制体系,且现行税制已经实现了与世界接轨。

但是,从主体税种的收入上看,所得税收入近几年仅维持在20%的低水平;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近几年一直维持在近70%的高水平。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在充分发挥收入功能、保障税收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弱化了所得课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此外,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薪阶层,而来源高收入者的比例还很低。2002-2004年,来自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当年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35%、52.32%、54.13%,3年平均为50.93%。据统计,2001年中国7万亿元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比例,其所交个人所得税却不及总量的10%。如今,这一情况并未得到改变。

(二)主要税种存在的问题

以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为例: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制结构优化中应该格外注意的一个税种。对于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分人、分所得项目分别征收方法,不同项目之间的税率不同,税负轻重不一,存在问题很多。在整个税制结构中,个人所得税是纳税人偷逃税范围最大、各方面干扰最重、征收难度最大的一个税种。而增值税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增值税的设计与征管环境不配套,致使偷税、避

税、逃税现象大量存在。从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水平和税收征管环境状况看,增值税征管成本较高,税收损失严重。

(三)税负结构不合理

与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相比,我国增值税的税负设计明显偏高,个人所得税税负设计虽然不算高,但由于税收级距较小,实际起到的调控作用倾向于一般收入水平者,边际税率水平显得偏高,从实际税负水平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占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

产业税负不公平,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在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四)征管方面不合理

我国现阶段的税收征管环境不完善,征管手段落后,征管人员素质偏低。

自1994年新税制运行以来,随着征管模式的变革,各地都在征收管理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从实际运行状况看,许多地方还停留在征管大厅的建设层面,计算机的配置既不能满足需要,使用效率也不高,在税收干部队伍中,征管人员能力偏低,征管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扭曲现象。由于各级政府存在着事权与财权的划分,过于关心本级政府能使用的税金的现象普遍存在,越权减免税、截留、拖欠中央税收,鼓励多入地方金库的做法相当普遍,从而使现行税收管理体制的正确执行大打折扣,税收弱化问题相当严重。

二、税收立宪的欠缺

目前我国宪法中只有第56条对税收进行了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从税收立宪的起源及其本质来讲,税收立宪重在规范国家征税权、保护人民的基本财产权和自由权,而我国宪法的这一条规定显然是从维护国家权利、保证人民履行义务的角度出发的,很难说我国已经进行了税收立宪。

我国宪法关于税收立宪的缺失导致了我国税法领域行政法规占主导,而法律

占次要地位的局面,这一立法现状在世界各国都是罕见的。在我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之时,大力加强税法领域的法治建设势在必行。

三、环保设计的缺陷

我国现阶段补偿环境侵害、调节污染者行为、筹集防治污染资金主要是通过排污收费制度现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污染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千方百计逃避监管。排污费的征收主要是集中于大中城市的企业,大量小型企业和非企业污染主体,由于涉及面广,监控难度大,缺乏有效的监管。排污费的征管主要由地方环保部门负责,实施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

目前资源收费政策着眼于微观环境,征收主体偏重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收费标准低,征收面较窄,渠道单一;征收管理混乱,主管部门职能交叉,部门利益冲突严重。

我国目前的税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已不能与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形势相适应,我们应认真研究当前的问题及形势,从而扎实有效地完善我国现阶段的税收制度。

环境税发展才刚刚起步,严格说来,还不存在真正法律意义上的环境税。与环境有关的税费有消费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现已暂停征收)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在资源税方面,其性质被定位于一种级差调节手段。一方面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销售量或自用量,而不是开采量,客观上鼓励了企业对资源滥采滥用,造成了资源的积压和浪费。另一方面,税率过低,税率之间的差距没有拉开,缺少以引导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的的专门税种,消费税的征收范围过窄。优惠措施注释单一,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影响了实施效果。

现行税收 篇2

关键词:现行税收制度,会计核算,缺陷,对策

长期以来,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所实行的都是财务分配以及分散合作的制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 这种制度还能够适应于企业的运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种制度就暴露出自身存在的缺点, 现行税收制度下指的是纳税人只有在做出了税法规定的应税行为的前提下才会被要求对相应的税收进行缴纳。企业会计核算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主要是核算企业获得的收入以及日常的支出。只有依靠科学的会计核算相关技术来有效地完成企业的收入以及支出的相关工作才可把会计核算所拥有的强大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

一、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缺陷

(一) 会计核算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度

企业如果在现行税收制度下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就会将企业原来对资金进行分散管理的状态改变, 最终就可以做到对资金有效地进行统一管理, 最终集中支付这些被统一管理的资金。可是企业当中因为还不存在比较健全的会计制度, 主要是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未将各部门所获得的收入以及日常支出全数纳入核算管理当中。这就很容易造成预算不能够有效地控制以及约束支出, 最终就会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力度不够的这种不良现象出现。

(二) 政府部门没有控制好企业的会计核算

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在现行税收制度这种背景下没有做好有效监控企业会计核算的这一工作, 虽然一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做到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的会计核算, 可是大部分的工作内容都只是流于形式。许多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所采取的主要态度依然是时候监督, 没有将这种事后监督有效地转化为对全过程以及全方位进行有效监控。同理, 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未能有效地监督并管理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是企业在实施会计核算的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 企业之间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

不同的企业在现行税收制度下难以统一的进行相应的会计工作, 特别是会计核算方面表现的较为明显。一部分企业在做会计核算的时候, 即使支配资金的权利在预算单位中没有被改变, 然而不管是哪种财务事项都是交由单位负责人进行审批[1], 这样的话, 在会计核算的中心就会有资金的转入, 这些转入的资金就应该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全面的管理。但同时, 在现代社会中因为较多的企业还没有具备先进的会计制度, 同时还没有统一的原始会计制度, 这就会造成难以有效地执行会计核算过程。最终就会使企业之间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这一问题出现。

二、解决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 加强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力度

假使想让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在现行税收制度下获得较大的进步, 首先应该要做的事情就是强化对会计核算的监管, 另外还应该对企业中的各个部门所拥有的预算编制分的更细。一般情况来看, 企业的会计核算在现行税收制度中主要涉及的是完整预算所有部门所拥有的公共资金, 主要是把各种类型不同的资金核算在企业的年度预算当中。所以, 一定要使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获得进一步的贯彻以及执行。并且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和具体实际相吻合的标准, 为进行提前会计核算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这种提前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进行有效利用能够把核算工作细化到各个部门甚至是各个具体项目之中, 这样有助于大大提升会计核算工作在税收制度下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2]。以上表述证明, 如果能够重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管就能够为企业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得以有效实行提供帮助。

(二) 使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得以建立和健全

建立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并使其得到完善是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的事项。健全的规章制度制度能够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所以, 企业会计核心的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所以, 对于实现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来说, 企业会计核算内部管理制度如果能够被建立起来并获得完善将会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巨大的帮助。

(三) 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协作精神得到强化

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会计核算工作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中出现重复的现象, 进而使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地提高企业一定要采用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 将企业的成本管理情况更加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来。除此之外, 还应该加强控制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企业成本力度, 使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能够进入科学化发展的轨道[3]。所以在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应该要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协作精神得到强化。

三、结语

为了让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可以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呈现出更好的适应状态, 企业一定要相应的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同时还要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得到完善。除此之外, 为了有效地解决企业会计核算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出现的问题, 应该重视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 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我国的会计核算工作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得以顺利展开。所以, 在当前的这种社会状态下, 对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平.企业经营中的纳税筹划与风险控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2, (05) .

[2]刘晓斐, 马才华.企业税务筹划目标体系及模型分析[J].财会通讯, 2012, (11) .

现行税收 篇3

随着税收制度的改革和税制结构的不断完善,我国税收征管模式也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发展变化。“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现行模式提高了征管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形成了征收、管理、稽查相互制约的机制,强化了税务机关的廉政建设。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税收管理理念的更新,现行征管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税收风险。

一、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风险

(一)未完全依法治税的风险

税收征管活动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即税务机关征税、纳税人纳税都应以法律规定为准绳和依据。但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是一个以完成“税收收入计划数”为中心的征管模式,从而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它使相当一部分税务机关主要以完成税收计划数为考核整体税收工作的重要指标,以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为最终目标。其次,它使“任务治税”凌驾于“依法治税”之上,常常是完成计划指标时少征少查,达不到计划指标时多征多查,从而对纳税人难以实现依法征收、依率计征。

(二)税源管理的风险

现行税源管理采取的是属地管理原则。属地管理中的税源管理没有对税源进行分类管理,也没有对行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管而不精造成了税收风险。表现在:第一,容易造成漏征漏管现象。一些地区的税务部门不从实际出发,片面按照行政区域进行税源管理,各种性质、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企业一并管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管而不精,税源管理出现空档。第二,征管能力不匹配。不管是大企业集团,还是个体工商户,均由属地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尤其表现在对大企业的管理上,不能形成以强对强、以优对优的格局,以致不能做到应收尽收。

(三)信息化的风险

1.信息化水平不高带来的风险。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虽然要求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但税务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不高,表现在:第一,由于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手段和业务流程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经济交易方式作出的,忽视了信息化对税收工作的规范、简化作用,制约了税收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税收征管的软件科技含量不高,兼容性较差,不能满足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第三,数据管理质量不高,忽视原始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缺乏数据及时传递和规范存储的机制,造成数据管理混乱。第四,没有在全面了解各环节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业务软件,致使办事环节多、重复劳动多,信息传输衰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1]。

2.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存在的风险。我国税收“信息割据”现象比较突出,表现在税务机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第一,在税务机构内部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由于纳税人的经营行为可能涉及到中央税、共享税和(或)地方税的缴纳,而国税和地税系统之间尚未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平台。国税、地税部门各自均是从自身的工作出发,采集和使用纳税信息,没有完全形成共享机制,造成税源监控信息分散,执法成本增加,同时也造成纳税人重复报送数据资料,增加纳税成本。第二,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实现。税务机关与财政、海关、工商、银行等部门未建立横向联网的税源监控体系,以致税务机关难以全面掌握纳税人相关信息,容易造成纳税人逃税行为的发生。

(四)纳税申报制度的风险

按时申报、如实申报是纳税人应尽的义务,但现行申报制度暴露出税收流失的风险:第一,一些纳税人不申报或拒不申报。例如,一些地区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率高达46%,小规模纳税人的零申报率近40%,且存在大量低税负申报现象,造成了大量税款的流失[2]。第二,不按期申报。特别是一些新办的小型企业,往往是等到税务机关多次催促申报甚至给予处罚时,才进行申报,导致了税收征管效率的降低。第三,申报数据的真实性难以甄别。税务服务厅窗口人员在受理申报时,只能就申报表中的数据进行逻辑审核,并通过发票验旧模块将申报数据与发票使用情况进行比对,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无法延伸审核,使纳税人利用造假账、账外账等手段进行偷税、逃税有了可乘之机。

(五)纳税服务的风险

在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中将纳税服务放在了基础地位,但在实践中纳税服务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是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不到位,没有真正树立起“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没有将“以纳税人满意为目标”作为征管工作的出发点,在要求纳税人“诚信纳税”的同时,税务机关“诚信征税”的评价机制也不完善,没有形成和谐的征纳关系[3]。二是纳税服务的形式陈旧。例如,税法“告知”服务的主要途径,依然是通过在服务大厅看公告和询问窗口工作人员,但随着电子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的推行,原有的告知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税收征管方式的要求。

(六)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的风险

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征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以下执法风险:第一,由于一些税务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对财税知识掌握不透、业务水平低,造成在纳税检查时难以查深、查透,无法保证税收执法检查的效果,削弱了税务稽查的力度。第二,部分税务人员工作效率低下,无形中增加了税收成本。第三,有些税务人员不严格执法,不能廉洁从政,公正执法。

二、国外防范税收征管风险的经验

(一)美国

美国防范税收征管风险的主要做法:(1)设立纳税人识别号。美国每个纳税人均拥有不同的纳税人识别号码,纳税人识别号码是美国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2)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一方面,征管网络贯穿于纳税申报、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款征收、违法处罚等全过程,比如,计算机征管系统能够及时地自动检索出未按期纳税的纳税人。对于这类人国税局将发出催缴通知,限定纳税人在10日缴清税款和罚款或向国税局陈述理由,否则国税局的“自动征收系统”将把违法信息传递给大区的国税局,随即采取各种法定的强制执行措施。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不仅涵盖了征纳双方的信息,而且还涵盖了工商、海关、财政、金融等政府公共部门的信息,实现了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力地监控了税源[4]。(3)对纳税人按不同类型、行业进行专业化管理。美国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类型,设置了大中型企业局、小型和私营企业局、工资和投资局、免税与政府实体局;其中大中型企业局按照主要行业又划分为通讯技术和媒体分局、金融和财务服务分局、重工业、建筑和交通分局、自然资源分局、零售食品和医药分局,以便根据不同类型和行业的特点负责税款的征收、稽查和审计等。(4)强化纳税评估。美国在加强政府部门信息沟通并获取了可靠信息的基础上,依托计算机系统,利用业务能力特别强的审计力量,评估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分析税收流失的可能性,由此增强了税务机关的税源控管能力[5]。(5)重视税务审计。由于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和现代化征管手段的应用,税务机关得以将主要力量放在了税务审计上,其审计人员占到了全体税务人员的50%。税务审计人员均具有优质的专业化水平,审计过程、事后处理、司法等环节高度专业化协作分工,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税务审计的质量和公正性。对审计发现的逃税处罚非常严厉,起到了极大的震慑力,有效遏制了逃税行为[6]的发生。

(二)加拿大

加拿大防范税收征管风险的主要做法:(1)建立纳税人税务登记号。加拿大为便于对纳税人的税务信息资料进行归类管理,而给每个纳税人都设立了税务登记号。对于个人而言,由联邦政府人力资源部发放的终身号码——社会保险号即为税务登记号。(2)实行“纳税人自我评估,自行缴纳税款”的税收征收形式。加拿大税法要求纳税人主动向税务部门申报收入种类和数目,并自行计算应缴税款。对于不按时报送纳税资料的行为,税务部门有权进行处罚;此外还对纳税资料保留有6年的审查权利,并规定纳税人对税务部门提出的纳税异议负有举证责任。(3)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税务部门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以及公司之间建立了严密的全国共享的网络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部门间信息交换,加强了对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纳税义务履行情况的管理,提高了纳税评估的准确性,也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4)具有先进的风险评估系统。加拿大案头审计对象的选择主要来源于风险评估系统,该系统通过计算机可以从成千上万的纳税申报数据中筛选出需要审计的申报表,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完成风险分析,从而确定审计对象的范围和步骤。加拿大税务审计人员占了税务人员总数的30%左右,其审计的重点是公司,尤其是大公司[7]。(5)实施完善的纳税服务。加拿大税务部门非常重视纳税服务建设,设置了以客户满意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先后提出了41项服务标准,且其达标情况每年要在递交给议会的年度报告中逐项汇报,以提高纳税积极性。

(三)日本

日本防范税收征管风险的主要做法:(1)进行分类纳税申报。日本为了贯彻落实自行申报纳税制度,采取了白色申报制度和蓝色申报制度。对一般的纳税人使用白色纳税申报表,并加强对其建账建制的宣传指导和监督;而对纳税意识强、账册健全、无偷逃税等违法行为的纳税人使用蓝色纳税申报表,并给予这类纳税人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以资引导和鼓励。这种申报制度的实施对引导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作用,其法人蓝色申报的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大大提高了纳税人的纳税意愿和税收征管的效率[8]。(2)严密的税务稽查。日本实行严密的税务调查与稽查制度,主要分为任意调查和强制调查。任意调查是对规模较大的纳税人进行的常规性调查,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手段,根据概率和收集的信息,对申报纳税的真实性进行调查,纠正不实申报,实现公平课税。这种调查须征得纳税人的同意,是非强制性的,是税务稽查的主要工作。强制调查是对故意偷逃税的纳税人,并且随机调查不能掌握其真实情况的纳税人采用的方式。这种调查的稽查官虽然占比较小,但其调查效率非常高[9]。(3)高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国税厅,各国税局以及税务署形成了完整、全面的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该系统根据征管工作需要统一开发运行;并且税务署根据工作需要经常对职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操作的培训,保证工作人员能够适应税收征管现代化的需要。(4)良好的税务协助体系。为了优化对各类纳税人的服务,日本在国税局设立了税务咨询室,由专人负责纳税人的咨询和处理纳税人反映的意见。为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建立纳税人与税务局的信赖关系,税务局在各种宣传媒体上常常播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题材短片[10]。

从上述国家的税收征管措施来看,他们都有一套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注重依法治税、自行纳税申报规范、征管手段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强化纳税评估、以查代管和以查促征、具有良好的纳税服务体系等,由此不但降低了税收成本,而且提高了依法纳税率,降低了税收流失的风险。

三、征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坚持依法治税原则

坚持依法治税,第一,要完善税收征管的相关法律制度。国外发达国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为实现应收尽收提供了基本条件。我国目前的税收法律层次较低,多数税收法律规范是以规范性文件、规章的形式零散出台,不具有统一性,影响了税法的权威性。第二,坚持依法治税。即要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税收征收、管理、稽查等工作,正确行使税收执法权。一是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税收征管工作。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开展税收征管活动,规范使用税务执法文书,加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等征管工作。二是要坚持依法征税,不以“税收计划数”为考核目标。一方面要做到应收尽收,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现象,杜绝人情税,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将该收的税收上来;另一方面要坚决不收过头税,不该收的税坚决不收。

(二)实行税源分类分级管理

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主要是属地化管理,忽略了税源的分类管理,而要想解决税收应收尽收的问题,就必须对税源进行合理分类。我国可以参考美国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对纳税人按不同类型、行业进行专业化管理。在坚持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税源的分级分类管理,抓住重点,建立和完善重点税源监控机制,以做到应收尽收。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就是根据税收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类型,依据纳税人行业地位、规模、跨域经营、税收贡献等,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实施专业化管理。例如,对企业的税源管理,可以根据企业的大小、类型将企业分为大企业、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零散税源。大企业具有税源大、管理内容多、适用政策复杂以及对税务人员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要求高等特点,对大企业的管理应当体现出专业化。因此,大企业或跨国企业多、税收规模大的省、市,可以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局或者各市直属分局,专司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大企业局应承担60%以上的税源管理。对于中小企业,应当由区(县)级税务部门承担税收管理工作。在城市市区、县城区设立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局(分局)对中小企业的税源实行管理。对于个体工商户等零散税源,由于其规模较小、税收贡献少,由基层税务所征收更为方便。总之,对企业的税源管理要做到“抓大、控中、管小”,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实行分级管理。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针对我国征管中的信息化风险,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针对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一是要加大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提高计算机设备和各类网络设备购置完善率,同时效仿日本做法,不断地对税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进行更新式的培训;二是要在全面了解各环节工作内容的前提下,利用计算机,简化、规范业务流程,同时开发适用于征管各环节、各层次的应用软件,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做法,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征管各环节,提高征管效率;三是要强化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加强对问题的跟踪、分析和处理,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第二,针对信息不共享的问题,可以建设一个国税、地税互相连接的网络,同时该网络又如美国、加拿大一样,能与工商、海关、财政、银行等其他相关部门相互连接,保证各地各级税务机关真实、完整地获取各种征管信息。为此,首先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经验,对纳税人建立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这是依托计算机监控管理的前提,是归集、处理、交换、查询税务信息的先决条件[11]。其次,利用网管业务平台,对纳税人建立信息数据库,及时采集、整理和录入纳税人的数据信息,为纳税人建立档案,实现数据的集中处理、分析和应用。再次,规定第三方纳税协助义务,以便税务机关能够确切掌握纳税人的各类税务信息,提高税务机关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强化纳税评估

美国税务机关在获取了纳税人全面、可靠信息的基础上,依托计算机系统,评估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分析税收流失的可能性,由此增强了税务机关的税源控管能力。针对我国纳税申报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我国税务机关应进一步完善纳税评估制度:第一,明确分工。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应主要侧重税源总量和税负变化的宏观分析与监控,分析宏观税负、地区税负、行业税负,定期发布税负情况,为基层税负机关纳税评估提供依据。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则是纳税评估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负责对税负异常的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12]。第二,组建专业纳税评估队伍,编写行业纳税评估指引,认真测算行业预警值,科学设置评估指标,建立评估模型,拓展评估方法。第三,根据企业规模和税源的大小,对各类企业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对于评估后的同类企业进行比较并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其后借鉴日本的蓝色申报制度,引导纳税人自觉自愿地履行纳税义务。

(五)突出并加强税务稽查

发达国家95%以上的纳税人都能自觉申报纳税,再加之现代化征管技术手段的普遍应用,致使诸如美国税务机关将50%的征管力量放在了税务审计上,加拿大税务审计人员占到了税务人员总数的30%,日本也具有高效而严密的税务稽查系统。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纳税人纳税意识普遍不强,税收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在现行征管模式中更需要突出并加强税务稽查,以形成稽查的震慑效应。首先,应明确税务稽查部门的职责,充实税务稽查队伍,提高稽核人员业务素质;其次,在总结经验、研究新的稽查方法的基础上,突出税务审计重点,将稽查力量主要投放在一些大企业和偷漏税较多的行业上;再次,严格处罚措施,改变浅查、轻处的一贯做法,让纳税人感到申报纳税是一种法律义务,草率和侥幸往往会遭受法律的严惩,以保证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运行;最后,加强税务机关内部审计监督,促使税务人员执法守法,使税务稽查健康发展。

(六)优化纳税服务体系

国外发达国家均十分重视征纳双方的关系,重视对纳税人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虽然将纳税服务作为基础,但纳税服务意识相比国外还很淡薄。为了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降低税收流失的风险,必须强化纳税服务。第一,树立服务理念。对于促使征纳双方法律关系平等的理念已经不能完全体现服务意识,要想提高服务意识,就必须树立“纳税人至尊”的理念,学习加拿大将纳税人做为“顾客”、称为“客户”的做法,努力打造“服务型税务”,并借鉴加拿大的做法确立一套以客户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指标体系,以打造税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第二,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手段。一是精简办税程序,实行限时办理,采取方便纳税人的“一站式”服务办税方式;二是推进国税、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制度化,最大限度地方便各类纳税人;三是建立健全上门办税、网上办税等多元化办税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纳税人多样化的办税需求。第三,加强宣传咨询。一方面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拓展税法宣传渠道,按照不同的受众群体,明确不同的宣传重点和宣传策略,通过在线访谈、留言回访、编制手机报等形式提高宣传时效;另一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在税务机关设立专门的税务咨询室,由专人负责纳税人的咨询并处理纳税人反映的意见,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纳税人与税务人员的信赖关系。

[1]刘恩华.进一步强化我国税收征管的对策建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5):64.

[2]陈红卫.关于税收征管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税务教育,2005,(5):193.

[3]韦宁卫.关于完善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6,(7):122.

[4]孙承.美国现行税务管理体制特点及启示[J].税务研究,2008,(2):89.

[5]李方旺.美国税制和税收征管的特点及启示[J].税务研究,2007,(8):78-80.

[6]孙承.美国现行税务管理体制特点及启示[J].税务研究,2008,(2):89.

[7]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加拿大税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4-53.

[8]高庆杰,赵健.日本的税收管理[J].税务,2001,(10):54.

[9]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日本税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3-68.

[10]胡俊坤.日本税收征管制度[J].草原税务,2001,(12):39.

[11]孙万欣,王娟.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9,(2):105.

现行税收 篇4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增加社会就业、加快社会化进程等方面都发挥着特有的功能。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现行税法体系不完善、税收制度内容不全面、征收与管理不合理等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小企业;所得税;税收制度;征收管理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急剧膨胀,中小企业面对大企业的强大竞争优势,似乎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并惨淡经营。一些经济学家也由此断言:中小企业已丧失了活动空间。然而,中小企业不仅没有被吃掉,反而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补充的作用。有关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对各国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中小企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的脊梁。在美国,雇员在100 人以下、几十人的中小企业占90%以上,其产品出口额占全国产品出口额的40%以上。我国的台湾地区其经济体系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95%以上的公司是中小企业,其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57%。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以日、韩为代表的大企业主要模式受到较大冲击,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台湾所受冲击则较小,显示出中小企业独特魅力。

2.中小企业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

大企业和小企业在市场上,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而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船小好掉头”上,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快地接受市场信息,及时研制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尽快推出,占领市场。所以,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应更具有竞争力。只要利用中小企业灵活善变的优势,引导它们放开搞活,对活跃市场功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3.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区

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运行操作简便、引发的社会震动小,相对较易进入新体制,已成为企业体制改革的“试验区”,改革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口。诸如承包、租赁、兼并、拍卖、破产等企业改革和体制创新的经验,往往是先在中小企业试行后取得的,再逐步向国有大型企业推广。所以,企业的改革深化离不开中小企业作为“开路先锋”。

一、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税法体系不完善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他们作为弱势群体本身的脆弱性和生存环境的相对恶劣性等,如何使中小企业真正成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受惠者,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法制环境至关重要。而中国现行的税收立法体系几乎都是采用小条例大细则的形式,临时通知,补充规定不断,有关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也只是从承受对象看主要涉及中小企业,没有一套系统的专门为中小食业量身定制的税收政策法规体系,都分散在各种税收法规或文件规章中,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造成相关政策执行起来随意性强,受人为因素影响大。

(二)现行中小企业税收制度仍需进一步改革

1.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税收政策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运用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对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引导人才流向,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目前企业效益普遍不佳,亏损、微利企业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以所得

税为主的优惠措施,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没有意义。许多发达圉家对中小企业均实行比正常税率低5.15个百分点左右的优惠税率,美国在1981年通过的《经济复兴税法》中,对涉及中小企业的个人所得税下调了25%。税法巾特别规定,对雇员在25人以下的企业,公司所得税按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缴纳。

2.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缺乏导向效应。

中国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很大一部分的制定还仅仅停留在解决残疾人就业、废旧物资回收再生等低技术层面。多半是针对如校办、福利企业等特殊条件下的福利性,没有把中小企业提升到当今高新技术的发祥地,吸纳社会新生劳动力的主渠道等这样一种战略地位来考虑。缺乏人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支持中小企业聘用优秀人才,加强员工培训。很多国家政府制定了专项政策,为鼓励企业引进人才,意大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聘请博士后两年以上者,每合同提供1 500万。6 o()()万里拉的税收信用额度。韩国对于企业支付的技术和人才开发费给予一定的法人税和所得税减免,对在韩国国内企业工作或在特定研究机构从事科研的外国人给予五年的所得税减免。

3.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偏长。

目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同定资产更新换代的步伐也逐渐加快,加上中小企业机器设备一般都是超负荷运转,磨损快,如果仍采用直线折旧的方法,年限偏长,对中小企业来说影响较大,但要加速折旧,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税前扣除管理办法》,须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批,实际操作非常困难。

(三)对中小企业的征收与管理不合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30号)规定。税务机关针对账册不健全的企业可以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有些基层税务机关往往对中小企业不管是否设置账簿,不管财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办法,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有的甚至不管有无利润,一律按核定的征收率征所得税,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不少地方只重视对税源大户、大型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对中小企业要么管得过严,要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出了问题一味处罚,导致中小企业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依法纳税等方面得不到及时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二、完善中小企业税收建议

我国有必要在遵循税收法治、公平税负、轻税、便于征管以及产业导向的原则基础上,针对现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中的不足,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不断调整税收政策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一)优化增值税制度

我国现行增值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造成其纳税困境,因此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增值税制,才能更好地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推进增值税转型、适当扩大税基。应逐步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的同时,将营业税税目改征增值税,使中小企业扩大抵扣范围来进行投资,以促进其设备更新、技术革新和生产进步。另外要改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以“财务会计管理是否健全”的标准代之“企业大小”的认定标准,使符合标准的纳税人都享受一般纳税人的待遇,并适当考虑中小企业折旧部分免征增值税。二是适当降低中小企业税收征收率,以降低企税负。政府可借鉴国外的一般做法,把征收率调整为 2%,来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并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相平衡。三是拓宽增值税抵扣链条的覆盖面,真正消除增值税制度对中小企业的限制。四是适当放宽开具增值税专业发票的限制,来促进中小企业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正常经济交往,更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二)优化现行所得税制度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对象一般为拥有科技实力的高科技企业和享有科研成果的技

术性收入,对那些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起不了对其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另外,企业所得税制度对大型企业优惠多,而对中小企业优惠少且所得税率偏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难度,因此要对企业所得税政策进行优化,切实达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目的。

首先,通过所得税税制尽快取消一些外资企业在税前列支标准、税率水平等方面的超国民待遇,以改善内外资企业竞争地位不平等状况。其次,为了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所得税税制可适当给予投资税收抵免、再投资退税、缩短折旧年限的优惠待遇,尤其是那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创办的中小企业,更应当给予减免税等专门性税收优惠政策,才能真正体现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再者,降低新建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可将小型微利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率税率降低到 15%,并适用于所有的中小企业,以加快建立促进中小企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步伐,并适当提高适用优惠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标准,对增加自有资金的中小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免税或降低适用税率的照顾。

(三)落实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目前,各国政府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都会对中小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我国也不例外。但现行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不够规范化、系统化的弊端,因此有必要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建立起目标明确的、适用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其一,健全税收法律法规,以提高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法律效力,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税收环境。其二,借助税收政策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可降低中小型微利企业的“门槛”,政策上适当提供它们在技术开发经费方面的支出和税收优惠;另一方面,针对那些持续稳健发展、资产规模较大、经营稳定的中小企业可实行差异化税收政策。其三,扩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范围,范围以产业倾斜为导向,而不是仅以地区优惠、经济性质优惠为导向,以更广泛地在中小企业中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并重点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等特殊群体采取适用性强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引导各类中小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另外要采用多样化优惠形式,从不同角度来扩大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以增强对其扶持力度。

三、结语

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扩大就业、充分就业方面作出了任何市场主体都不可比拟的重大贡献。但由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问题,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为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秀芝.现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商业时代,2009,(23):66—68.

[2] 张秉福.国外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外资,20(0,(1 0).

[3] 张蕾.直接减免中小企业税负意义重大[N].农民日报,2009-03—06(3).

中国现行教育模式 篇5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非常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应试教育”是一种不

正常的教育,它是把应付考试作为整个教育的重心,对教育的基本职能“尽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良好个性最佳成长的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不能顾及或者干脆不提甚至对教育“基本职能”产生“负作用”。“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考试分数、忽略人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不健康”的教育。

(2)智育目标狭隘化。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3)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

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知道国家是如何的对教育的重视。我也体会

到了很多,纲要中提及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这是国家对教育人才提出的鲜明要求。以学生自身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另外教育也重在改革创新!改革创新作为教育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师学生都应该时时刻刻保持着一颗勇于创新的精神。以下三点是我针对中国教育改革提出的解决方法。

(1)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首先,应淡化考试的选拔作用,增强考试作为检查教与学得失的评价功能。其次,考试题目数量要减少,内容要科学,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取消用来给学校,给教师或学生排名次,并借此给予奖惩的各种统考统测的考试方法。把考试作为一种手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则是“注重知识,突出主力,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再次,考试形式采取口头测试与阅读测试相结合;听力测试与动手操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的成绩可采取等级+特长+评语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自己。高考的改革,我认为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目前的高度集中,一卷定终生的做法,进行多种考试模式实验,使试卷题多样化。二是由主要考查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了什么转向为检验学生是否具有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能力。

(2)实行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模式,由以往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而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变为以“引导—探究—发展”作为教与学的基本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新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事物都应当是学生认知的客体,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应当以学生的现实成长需要和未来发展为中心,要彻底改变搞应试教育形成的思维定式和所谓的经验:认为学校教育,就是教学生掌握顺利通过考试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毕业或升学考试中得高分获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还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新认识学生,让自己成为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活动意义的学习环境和内容,才能使学生有可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体验相应知识形成过程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 篇6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GB50242-2002-SM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GB50243-2002-SM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97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1-98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GB50303-2002-SM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GB50310-2002-SM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现行税收 篇7

一、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演变

税收征管模式在整个税收征管体系中属于指导思想、战略框架的范畴, 对税收征管制度的设计、征管手段的运用、征收工作的具体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税收征管工作必须从研究税收征管模式开始。

第一, 分税制建立前的传统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和税制改革所带来的管理方式变革是推动税收征管模式不断完善的决定因素。在上世纪80年代初, 我国还没有建立以分税制为基础的财税管理体制, 税务机构也没有国地税之分, 税收征管方面实行“一员进厂, 各税统管, 集征、管、查于一身”的管理员住厂管户全能型征管模式。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 为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落实征管责任, 开始施行征、管、查分离的税收征管模式, 这一期间的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特点是:着重分权、分责, 规范性差, 手工操作, 效率较低。但这基本上与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税收征收管理干部的实施工作水平相适应。

第二, 分税制建立后的30字模式。1994年,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解决中央财力不足等诸多财政问题, 我国开始实行以分税制为基出的财税管理体制, 同时分设地方税务管理机构, 专司地方税和部分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征收管理工作。为了配合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的实施, 适应合理划分税收征纳双方职责的要求, 在对征、管、查分离模式总结和扬弃的基础上, 国家税务总局于1997年确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集中征收, 重点稽查”的30字征管模式, 实现了从专管员上门收税到纳税人来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的转变, 按征、管、查职能分离设置并精简了基层征管机构, 强化了征、管、查之间的分权制约, 使征管资源得到更趋合理的配置, 正式奠定了税收征管专业化的管理格局。

第三, 强化服务与管理的34字模式。2004年, 为解决“疏于管理, 淡化责任”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在30字征管模式的基础上, 建立了税源管理、纳税评估和税收管理员制度, 强化了管理的内容, 明确了税源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核心作用和基础地位, 并将纳税服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领域, 与税收征、管、查并列为税收征管的主要内容, 形成了现行征收、管理、稽查、服务的税收征管格局。同时更加重视信息数据应用, 从而形成了现行的34字征管模式, 为推动税收征管工作不断向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迈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实地说, 当时这一34字的税收征管模式是比较先进的, 有一定的前瞻性。但由于国家税务总局始终没有制定出一个系统、 完整的税收征管模式实施方案, 存在问题在所难免。

二、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主要缺陷

现行税收征管模式, 出台之初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实施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行税收征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第一, 税收征管基础定义有误。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强调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这两个基础, 这不符合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情况, 在目前税收征收管理系统实行“四分模式”下, 即将税收征管工作划分为税源管理、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纳税服务这四个工作领域, 可以看出, 税源管理才是税收征收管理的基础。通过税源管理所收集的有关行业、企业、纳税人各种静态和动态信息才是后续税收征管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税款征收则是征管工作的核心, 税务稽查是完成税款征收这一核心工作任务的保障, 纳税服务则起着征管主体与纳税主体沟通和桥梁, 理顺双方相互关系的作用。之所以会出现征管基础误定义的情况, 主要是在我们思想上仍然保持传统思维, 仍然认为税款征收是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起点, 其他所有征管工作在此基础上展开。基层税务机关的广大征管干部将税收征收管理工作, 称之谓“征、管、查”, 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第二, 管理系统划分模糊不清。上世纪90年代, 国家税务总局在确认现行税收征管模式时, 只是将整个税收征管工作划分为征收、管理、稽查三个工作领域或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环节的三个环节, 后来增加了第四个工作领域即纳税服务, 但均没有明确这四个工作领域或环节各自应包括那些工作内容, 例如, 纳税申报、纳税评估, 是属于税源管理的内容还是属于税款征收的内容, 办税大厅日常所受理的办税业务, 是属于税款征收内容还是属于纳税服务的内容, 税收法制宣传是属于税源管理内容还是属于纳税服务内容等等。例如, 现在从国家税务总局到基层税务机关仍然认为征管模式中的纳税服务偶于所有税收征管工作中, 从广义上说, 这没有错, 但在征管系统的划分上, 纳税服务是指狭义的纳税服务, 与日常征管工作的服务有区别的。如果不在理论上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弄明白, 不在文件中划分清楚, 基层税收征管部门就可能无所适从, 在具体的应用与实施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偏差, 影响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而有效地开展。

第三, 管理方式方法不明确。由于税务总局没有对现行税收征管模式设计系统化、具体化的实施方案, 模式中提出的强化管理是对征收、管理、稽查、服务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强化, 还是对当前税源管理、纳税服务这两个基础较差的工作领域的强化;是对管理制度、工作规范的强化, 还是对工作流程、 工作标准的强化;是对征管机构、征管人员管理的强化, 还是对征管客体即征管内容的强化等并不明确。如果现行征管模式中所谓的强化管理是指全面性的强化管理, 就说明现行税收管理工作各个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 是对现行税收征管工作的完全否认, 需要进行全方位、彻底、颠覆性管理改革, 这显然不切合实际。如果是指某一工作领域、某一工作环节需要强化管理, 则应予以明确。这种不明不确的要求, 税务机关如何照此实施, 特别是对那些基本上没有管理设计能力的基层征管机关, 难度可想而止。再说强化管理过于抽象、笼统, 最终结果是你说你的, 我做我的, 虽有征管模式的基本方针, 也得不到系统、全面地落实。

第四, 专业化管理层次较低。现行的34字税收征管模式, 实际上可以归纳为“征收、管理、稽查、服务”四分模式。表面上看, 比“一人下户, 各税统管”的传统模式要先进得多, 开始了税收征管专业化的格局。但是, 如果不与流程化、规范化结合起来, 就难以实现专业化管理。就像现行基层税务机关这样, 只实行征收管理业务或系统的划分, 没有深入到具体的征管业务, 实行深层次的流程化、规范化管理, 充其量只是机构设置的改变, 机构职责的划分, 这种划分只是专业化的初始, 并未进入专业化管理的核心。因为专业化管理要以流程化、 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基础, 要将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人员, 在形成机构与机构之间制约机制的同时, 还要形成岗位与岗位之间、工作人员之间的制约机制。要有一套具体的业务流程构造与完善机制, 有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措施, 有一套关于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要求, 有一套衡量征管质量的管理标准, 还要有一套系统化的考核方案。否则, 该征管模式就没有实际意义。

第五, 网络协税合作平台单一。现行征管模式中明确提出, 税收征管要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这里应该包含四层含义, 一是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是纳税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三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四是税务机关、政府与行业管理部门、国地税之间的协作平台建设。但由于现行征管模式中没有明确指出三方协税合作, 以致, 税务机关只重视税务机关本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而忽视了税务机关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管理机构之间的协作, 国税与地税之间的协作, 广大纳税人特别是中小企业网络宽带应用及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对税收征管工作的影响。尽管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已运行近20年, 税务机关与政府及其行业管理部门、国地税之间的协税合作的网络平台仍平建立, 来之于第三方信息的税收情报库还处于零信息状态, 国税与地税的征管系统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 税收征管信息还不能做到共享, 对同一纳税人、同一税种的征收管理规范还未统一。

三、优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基本设想

第一, 正确划分专业化管理领域。1997年确立的征管模式将税收征管划分为税源管理、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纳税服务四个工作领域, 而这四个工作领域的具体工作内容, 国家税务总局并没有以任何文件和方案的方式予以明确, 在实际工作中也很混乱。要准确实施税收征管模式, 基层税务机关必须明确税收征管四个工作领域的具体内容。其中, 重点是税源管理与纳税服务。税源管理领域的工作内容, 主要包括建立税收信息库和税收情报库, 构建与第三方合作平台, 形成信息交换机制;对税源数据信息和数据情报进行加工、分析、监控和利用, 创新税源监控方式方法、制定税源管理规划、优化税源管理流程等。税款征收领域的工作内容主要有:指导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 对纳税申报资料进行评估, 实施税款征收保障, 管理纳税人欠税, 受理税收优惠备案, 采集、加工纳税申报信息等。纳税服务领域的工作内容主要有:进行税收法规政策的宣传, 开展纳税咨询辅导;组织税收业务培训;了解纳税人的具体需求, 协助建立民间纳税服务组织, 指导开展民间纳税服务等。

第二, 充分夯实税收征管基础。根据流程化、系统化的观点, 税源管理是基础, 税款征收是中心, 税务稽查是保证, 纳税服务是桥梁和纽带。夯实一个基础, 就是要面对当前社会经济错综复杂的具体情况和新一轮税制改革对税收征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国家税务总局要在修订税收征管理模式时, 明晰地确定以税源税管理为基础, 基层税务机关要以税源管理为重点, 在具体实施税收征管模式, 特别是开展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时, 要先从税源管理开始。要对税源管理进行流程化、规范化的系统性管理设计论证, 同时不论是在人才上还是财力上均优先保证这个基础实施与完善, 为后续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的专业化管理奠定好的基础。也只有将这个基础夯实, 才能使税款征工作、税务稽查、纳税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心有色。

第三, 严格实施三层制约机制。现行税收征管模式, 实际上只是单层的管理制约模式, 即四个工作领域之间或管理机构间的相互制约。要对之进行改革, 首先应在此基础上, 将每一个税收征管工作领域作为一个相对独的管理领域, 根据该工作领域中的业务特点和自身规律, 设计相应的管理流程, 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通过专职的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形成第二层、第三层的管理制约模式。如征收管理, 按照流程化管理理论, 应在第一层的基础上, 按税款征收管理流程, 即申报受理、纳税评估、税款缴纳、摧缴欠税、收入统计等进行再次划分, 并对应设立工作岗位, 每个岗位专司一个环节的工作, 上一环节或岗位的工作成果成为下一环节或岗位的工作基础, 形成第二层次的管理制约机制。再根业务环节或工作岗位, 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规范, 建立岗位职责和工作质量标准, 以制度、标准为依据来规范每个岗位工作, 形成第三层次的管理制约机制。只有如此, 才能使每一位岗位工作人员对自己岗位工作业务、工作流程了然于胸, 熟悉所在环节的工作规范、工作标准、文件规范要求, 最终使专业化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将纳税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四, 建立立体式三方协作平台。新形势下的税收征管模式的实施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 根据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实施要求, 需要在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三个方面同时着手推进。第一方即纳税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需税务机关与财政机关合作推进, 第三方即政府及其行业管理部门的计算机网格技术应用需要地方政府主导, 财税机关协助, 统一推进。第二方, 即税务机关内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包括国税、地税自身的和国地税之间互通方面的应用。其中, 国地税互通方面的应用更为重要, 这需要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安排, 有计划地推进;国地税自身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应以国地税互通应用为前提, 在此基础不断提升、优化、推进。国地税应用的征管系统要统一, 征管系统中的税源管理子系统、税款征收子系统、税务稽查子系统和纳税服务子统, 要进一步优化, 而且各子系统之间要完全实现无缝对接, 国地税各自的数据信息要能有效地相互利用。

第五, 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式。现行税收征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专业管理模式, 专业化管理具体要体现在流程化、 规范化等方面。现行征管模式应进一步明确流程化和规范化。实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是制度管理, 即以管理客体为对象 (对事不对人) ,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使每项管理行为均有制度约束。制度要具体、到位、完整, 即涉及每一项工作内容、每一个业务环节、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均应严格控制按制度办事, 即按制度操作处理、按制度考评、按制度提升。其次是标准化管理, 即围绕管理目标、精品服务要求, 建立健全服务质量标准, 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自己的工作应做到什么程度。质量标准要涉及每一项工作内容、每一个业务流程、每个工作环节。另外, 还要实行格式管理, 所有执法文书、纳税申报资料、税务稽查报告、业务处理总结等等, 均应按照规范化要求设计统一格式。在同一组织内部办理同一事项, 应采用同一流程和格式, 如减免税审批流程、税源信息采集流程。格式化管理有利于管理者及时、熟练地掌握操作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采用电子化手段进行处理具体业务, 有利于对管理者作业进行客观的评价与考核。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改革优化, 逐步形成“以税源管理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建立立体式合作平台, 采用流程化、 规范化管理方式, 集中征收, 重点稽查, 优化服务”的专业化税收征管新模式, 为国地税税收征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

摘要:现行“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集中征收, 强化管理, 重点稽查”的34字税收征管模式, 已运行二十余年来, 但因其先天不足加之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 客观上需要对之进行优化与创新。对此, 本文分析了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中存在的基础定义有误、系统划分模糊、专业化层次低、管理方式不明、协税合作平台单一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提出细分管理系统、夯实税源管理基础、构建三层制约机制、实行流程化规范化管理方式, 建立立体式合作平台等优化税收征收管理模式的设想, 以期在新形势下为推动国地税征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父母现行,理性至上 篇8

有专家说:“掉队的学生们并非16岁(考高中时)才掉队的,他们6岁时就掉队了。这话的意思是父母和社会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早期发展,而当他十五六岁落伍时,大人们才开始大惊小怪。”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顿·怀特说孩子从开始走路到两岁的那段时期是特别重要的,四种基础教育中的每一种——语言发展、好奇心、智能和社会化发展,在八个月一两岁的那段时期处于关键时期。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孩子的落伍往往起源于家庭教育的不赶趟。

家长学校的出现

为应对父母养育孩子能力和知识的缺乏,众多“妇幼保健站”、“父母培训中心”、“父母教育计划”之类的家长学校应运而生。有一项对3~6岁儿童的发展教育做出优异成绩、以家庭为基础的教育指导计划,到目前为止已经运行于20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由于它在阿肯色州的成功和前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的支持,不仅使孩子们大获教益,也使其父母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相应提高。

但是,对于忙忙碌碌的上班族父母来说,他们没有时间去接受这种培训。更多的父母还是买几本“育婴指南”类的书籍,选择送儿去上幼儿园。

大人的工作是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良机

专家认为“大人的主要工作是向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良机,无论是文化的、科学的、艺术的、音乐的、数学的或语言的——提供足够多与年龄适应并不断发展的良机”。

这种“良机”,在比较规范的幼儿园里就容易获得。

在美国,凡是比较规范的幼儿园,教育设施都系统配套。

供孩子们玩耍的简直是应有尽有:荡的有秋千,晃的有下面带弹簧的木马、木羊,攀的有绳梯,跳的有沙坑,滑的有滑梯、滑竿儿,藏的有塑料城堡,转的有转椅、转盘……供孩子们动脑筋的玩具也品种繁多,比如拼图、简易电子琴、带磁的书画板、串了珠子的弯曲线路等。这还不够,有时还专门买了小动物让孩子们喂养,观察它们的成长状况。此外,幼儿园还有儿童发展评估表。各个年龄段的儿童的发展状况,都要在儿童评估表中体现出来。表中的项目按照儿童发展的领域一般归为下列几类:人际交往及情感、动作技能、语言、识别和卫生/自助。在每一类中,各项目又按发展顺序排列。根据儿童的具体特征和表现,请家长配合,认真填写。在评估表中列出的项目非常翔实。其意图就是为了帮助教师在各个领域观察并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和发展变化,并以此作为工具,让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好地明白孩子的个别需要,来计划孩子下一步的教育目标和发展体验。

幼儿园的这种举措对初为人父母者起到了辅导、培训的作用。此表就像一个幼儿教育纲领一样,便于父母估量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根据孩子的特征和表现来丈量自己。一般情况下,美国家长会配合幼儿园做如下的工作:

1首先帮助幼儿渡过入园关。新人园的孩子会对新环境感到陌生,表现得紧张、害怕和缺乏安全感,从而更加依恋自己的亲人。这时,家长就要想方设法缓解孩子这种心理。入园前,家长应常与孩子谈论幼儿园的情况,让幼儿对新环境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还会带幼儿一起购置入园时必须的用品,以轻松的语调鼓励幼儿做好心理准备。然后,他们会让孩子学会遵守一些规则,比如按时就寝、按时用餐,养成良好习惯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入园后,美国家长会准时接送孩子。假如孩子不停地哭泣,不愿家长离开,他们亦不会责骂孩子,而是尽量安抚,说明爸妈明白孩子的感受,并告诉他,父母的离开仅仅是暂时的,老师也会同样地爱他。纵使自己有舍不得的感觉,也不让幼儿知道,以免孩子更加依恋自己。对初入园的孩子,他们忌讳急切地追问园内的活动情况和孩子完成学业的情况,以免幼儿感觉到压力和负担。

2孩子渡过入园关之后,对幼儿园发生的一切表现出了兴趣,当父母的要认真听他们讲话。比如:他叙述幼儿园要买一只小动物,要孩子们民主讨论买什么好。父母就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浓厚兴趣,问问他:“你主张买什么?”过几天还要再问问孩子到底买了什么。如果买的刚巧是孩子提议买的蜥蜴,就要对他表示祝贺,并要以此为话题,经常问问他那只蜥蜴吃什么,长得怎样等。与孩子时常对话不仅能发展他的语言表述能力,而且会增强亲人间的情谊。如果大人听不进孩子的话,小孩也就渐渐不讲了,两代人之间容易产生隔阂。

3孩子带回图画或简单制作,要表示关注,给予恰当的评价。如果他的握笔姿势不对,要及时纠正。

4让孩子“充分体验”,促其自立。现代社会,不能自立的小孩在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减少。比如在玩具缺乏的年代,儿童将身边的东西无意中转化为玩具(骑个小凳子当木马,树上系了绳子荡秋千,脚踩铁锨做高跷),这一过程本身就融入了技巧和创造性思维,也可以看做儿童能力的锻炼和提高。现在的美国,各种玩具应有尽有,集声、光、电于一身的高智能玩具处处可见,真正体现儿童的劳动和参与的却很少。这种玩具的负面效应正引起儿童心理专家的重视。因此,美国的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去观察、体验和思考。比如:进入电梯间让儿童摁电钮,购物时让儿童选自己喜欢的食品或健身器械。有时,孩子玩腻的玩具,家长还鼓励他自己去卖掉。

5鼓励孩子交朋友,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本领,并在与人交往中学习对话、辩论和议论,积极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而慢慢掌握社会原则。

6节假日时带子女到外面游玩,通过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质。

7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早上起来问“Goodmorning”,睡前要彼此说“Good night”。通过打招呼能温暖人的心情,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8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逗引孩子进入“乐学”的境界。比如从动物园归来,就可以取出动物图书,让孩子回忆他在动物园看到了什么。告诉孩子长颈鹿、斑马、犀牛、象等是吃草的动物,而老虎、豹子、狮子是吃肉的动物。还可以让孩子回忆什么是会跑的,什么是会爬的,而什么又是会飞的。听音乐磁带时,与孩子一起拍手掌握节拍,背诵儿歌。看童话书时,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故事等。

总而言之,将儿送去幼儿园后,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终结,恰恰是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

自私而理性的财富教育

有一个美国人的家里,夫妇俩都是律师,有4个从上高中到小学的男孩。那个人家房子很大,有游艇和私人飞机,非常富有的样子,生活却很简单。有一次,父母两人出外度假,临走前在家里的大冰箱里为留在家里的4个孩子放好一模一样大小的4份食品,不分大小,每人一份。而且,还给他们每人分配一份工作,修整草地、冼游泳池、清理厨房、厕所等等。这4个孩子,大的食品不够吃,小的吃不了。大的向小的要,小的就以代做自己那一份家事为条件,把

吃不了的分一些给大的。

这确实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说它典型,不是说它拥有的财产(这个家庭显然要比许多其他美国家庭富有),而是说它的价值观。

第一是平等,父母分配食品,4个孩子无论大小,每人都是一个样的一份,几乎不近人情。第二是财产观,每个孩子分得一份,那就是属于他的。如何支配这份财产是他自己的事情。第三是理性协商,大孩子不够吃,不能恃强凌弱,到小的那里去抢。他要取得额外的食物,就必须通过他们彼此认可的公平交易向小的去交换。这种交换是理性的,而孩子则懂得讲理,能够运用这种理性。

这些讲理的孩子没有一个是不自私的,他们并不愿意无代价地把食品分给别人,或无代价地替别人干活。孩子们虽然都自私,但却都受洛克所说的“荣耻心”(Es-teem andDisgrace)约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交易),什么是不可以做的(硬抢)。洛克说,“荣耻心”可以将人引向理性之善,看来适用于这个美国人家的孩子们。洛克(John Locke)是英国近代早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建立在“自然、权利基础上的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他的“白板说”,以及他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所阐述的绅士教育的主张都对西方近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洛克的儿童道德教育

洛克儿童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启蒙,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自我利益,并在理性的自我克制中去理解自我利益。对这一启蒙来说,人的尊严意识是关键的,一个人的自我克制因他的尊严而坚实(我自己的自由、理性选择,不是因他人的强制),而自我利益则因尊严而扩大为与他人有关的利益(同等尊严的其他个体)。

这种尊严不是超然的“善”,而是扎根在经营自己私有财产的土壤中,一个在经济上独立的人才能有独立、自由的道德选择,这样的土壤并不美妙,但却很实在。一个人能好好经营私产,有克制,不侵占他人的私利,便会被同样能做到这些的邻人所尊敬,成为

“好邻居”意义上的道德之人。这家的孩子便是“好邻居”意义上的好兄弟。

洛克道德教育是要从小开始的,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能控制自己的“自然倾向”,照洛克的说法,人有“自然不良倾向”(自私)。洛克在“人性”自然倾向上的看法与霍布斯是相似的。人天生就贪图权力,有霸占欲,免不了有暴力冲突,只要

看看小孩如何游戏便可知道。人必须学习一种并非自然的理智能力,用理智在内心形成约束,这样才能避免一种暴力相向、人人为敌的社会化模式,以及它自然野蛮的社会教育。教育是违背人类自然天性的努力,学会用理性驾驭人的自然本性,这必须由教育来完成。

财产是许多富家子弟骄横、糜烂、堕落的原因,但是财产也可以成

上一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下一篇:推理与证明章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