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教师语言运用的技巧(精选14篇)
一、语言要规范标准
幼儿园阶段正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每一字每一句的发音都影响着幼儿,所以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要做到发音清晰,语速适中,特别要杜绝方言,引导幼儿正确发音。
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幼儿,这就要求教师说话时要严谨有序,避免说出的话前后矛盾。例如,某教师在表扬幼儿时说,今天表现最好的是某某、某某和某某。“最”表达的意思是独一无二,只有一个才是最好,而教师说出这么多幼儿的名字,起不到鼓励和榜样的作用。这种失误看似小错误,幼儿可能也听不出来,但会使教师的表扬大打折扣,不能很好地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使用语言时要谨慎,把语言组织好后再说,避免因为语言失误影响幼儿的积极性。
粗俗的语言会给幼儿带来负面影响,严重了会伤及幼儿的自尊心。尤其是生活中的口头语,教师可能是随口说出,但是却影响了幼儿。每个班都不会缺少调皮的幼儿,教师在面对这些幼儿时都会感到非常头痛,气急了往往会说出一些不应该说的话,例如,“讨厌鬼”、“惹人烦”等粗俗不雅的话语。幼儿喜欢模仿,其他幼儿模仿后会拿来笑话被批评的幼儿。教师可能不以为然,只是顺嘴一说。但是时间久了,幼儿会把教师的话深深地印在心里,使心灵受到隐性创伤。
二、语言要追求技巧
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有时往往是教师说了一大堆道理,幼儿们还是一意孤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教师总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略幼儿们的想法,或是教师的要求和说话的语气让幼儿不容易接受所致。例如,幼儿做错了事情,教师的目的是想让幼儿改正错误,最先想到的是惩罚,可是惩罚并不是很管用,为此,教师可以找一些代替惩罚的方法。例如,幼儿玩完玩具总是不把玩具收好,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请幼儿帮忙,幼儿是乐意做的。再如,幼儿爬高,多次制止无效后,如果幼儿还是继续,教师就要让幼儿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以后再出来玩的时候,他就要被拒绝参与。当然要做好沟通,让幼儿知道为什么。
在现实工作中也不难发现,每当教师发现幼儿有问题并与其沟通时,幼儿们往往会不配合,不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运用语言技巧,引导幼儿说。例如,刚入园的幼儿情绪紧张不肯吃饭,教师可以先问幼儿的感受:“是不是想妈妈了?”不要怕触及幼儿的伤心事。然后,教师进行安慰“:我也想让宝宝尽快看到妈妈,可是妈妈要去上班,现在还来不了,宝宝要先把肚子填饱,这样才有劲等妈妈来。”虽然幼儿还是会哭,但是他能感觉到其中的道理,慢慢接受,也会使幼儿更加信任教师。反之,如果幼儿主动来找教师诉说,教师最先要做的就是全神贯注地倾听,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适当的时候可以提出一点建议。只要语言运用的恰当,适时适度,必然会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巧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而面部表情也可以把这些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可以暗示幼儿,让幼儿心领神会,自觉改正错误,或形成良好习惯。教师把嘴巴闭紧,就是暗示幼儿安静下来,这样要比说话效果好。总之,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能够使我们的教育锦上添花。
一个优秀的教师也需要过硬的语言表达功底,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才会被学生所接受, 使学生获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 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重要手段, 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 需要教师有多种教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展示。比如:语言基本功、提问技巧、教学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对课堂纪律的调控能力等等。而语言能力是最基础的, 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思想品德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才能更好地运用其他的教学手段,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 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该具有哪些教学语言要求呢?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自己的语言特色, 有节奏感, 有情感
一堂课开始时, 教师的开场白非常重要, 好的开场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吊起学生的胃口, 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很好的基础, 而教师具有自己的特色语言能有效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在平时要多多积累教学素材, 多看、多听、多练, 能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相应的语言, 在一节课开始时就做到先声夺人, 抓住学生的眼球, 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念头。
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节奏的快慢,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 教师课堂语言的节奏要有情感起伏变化, 并随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确定, 教师要有意识调控自己教学语言节奏, 做到快慢适宜。当学生情绪已调动起来, 思维进入正常轨道时, 语言和教学进度可逐渐加快;当教师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时, 由于这些内容输入学生的大脑需要有一个理解思考接受的转换过程, 此时的语言表达又宜慢不宜快;当教学环节自然过渡时, 此时的教学语言则需要紧凑简洁;当教师为了有目的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或强记能力时, 又可以适当加快语言节奏。总之, 教师不能只顾自己为完成教学任务, 从头到尾一言堂, 而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说话过快, 学生听不明白, 更来不及思考;说话过慢, 又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欲望。总之, 无论快慢都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力求做到快而不乱, 条理清晰, 慢而不断, 节奏适中。同时,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适当变换语调, 或高昂, 或低沉, 适当运用停顿, 并配合适当的肢体动作, 使语言节奏抑扬顿挫, 从而大大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掀起一个个的小高潮,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语言要能展示感情, 用饱含真情的语言, 传授知识, 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 引起心理上的共鸣, 从而达到感知教材,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起到促进学生思维, 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将“理”传达给学生, 必须做到“情通”, 然后才有教育意义上的“通情达理”。也就是“亲其师, 信其言”, 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使用语言要准、精、明
准, 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观点要正确, 语言用词要到位, 保证传情达意, 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 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 模棱两可, 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 以词害意, 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思想品德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对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因此, 教师的教学语言都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
精, 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要多少适宜而精炼。要用最简洁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 言简意赅, 一语中的, 有详有略, 详略得体, 富有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语言不精炼, 拖泥带水, 夸夸其谈, 华而不实, 都影响课堂时间的合理利用。有些思想品德教师主观上也想抓住重点, 释疑解惑, 启发诱导, 但往往由于驾驭语言的基本功欠缺, 讲课时旁征博引, 毫无目的地肆意发挥, 结果教师讲得天花乱坠, 而学生却不解其意。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非常重视提炼教学语言, 他们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有的放矢。这样能保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活动, 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感悟, 既合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 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智力的提高, 同时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明, 要求教师语言表达时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语言要清晰悦耳, 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 所以发音必须标准, 避免使用方言, 吐字必须清楚, 做到字正腔圆, 讲话如幽泉淌水, 叮叮咚咚, 让学生悦耳倾心。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 层次性强,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语言的魅力所在。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语言的音量要适中
前面提到的王刚, 他不管是演戏, 还是主持节目, 说话时的声调有高有低, 抑扬顿挫, 扣人心弦。教师在授课时也需要如此, 课堂的音量保持适中, 高低大小有一定变化, 音量过大, 时间长了, 教师也会感到嗓子吃不消;音量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学生听起来不舒服, 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造成听课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音量过小, 学生听不清楚, 觉得吃力, 得不到有效的感知, 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 注意力不集中, 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一般来说, 讲课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上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声音为准。但在一堂课中不能始终保持一个音量, 因为人的听觉系统对于来自外界的单调乏味的单项刺激有一种本能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功能在一定条件下, 会导致人产生逆反心理, 从而形成不安、厌烦和抵触情绪, 使刺激效应减弱、消失。要防止这种厌烦情绪的产生, 音量就要有高低轻重之分。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 教师可以加大音量, 并可以重复一遍;当学生出现疲劳, 注意力不够集中时, 先暂时停顿一下, 然后适当地增大音量,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 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 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 思想品德教师要合理地掌握音量, 一切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语言要保持适当的幽默感
幽默是一种美, 能带给人美的感受, 幽默往往是借助生动、形象、夸张的语言或相关的动作来完成, 它充满着情趣和智慧, 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在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 如果一节课从头到尾平平稳稳, 语言表达没有变化, 教学任务也能完成, 但是教学效果肯定不能令人满意。如果教师能巧妙恰当地使用幽默, 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又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实效。幽默既可以在开始导语中使用, 也可以在课堂讲授中或总结时使用。使用时教师要找好切入点, 注意科学、合理、文明, 避免弄巧成拙, 出现反效果。只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 才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睢宁高级中学的特级教师黄安成老师在这方面堪称典范, 在他的课堂上, 能经常听到学生的笑声, 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被他牢牢抓住, 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学生普遍反映, 上他的课是一种享受。
关键词:教育 口语 沟通 技巧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口语则是最基本的艺术,掌握这门艺术,发挥它的创造性和独特性,无疑是教育者不可或缺的沟通交流工具。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适时恰当地运用教育口头语。无论是庄重的、严肃的、幽默的、愉快的、激昂的,还是亲切的、真挚的、细腻的、委婉的、豪放的言语,只要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发自对学生的真诚关怀,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激励语的技巧
教师的激励语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和激发性。当学生缺乏勇气和信心,畏缩不前,灰心丧气,悲观失望时,需要教师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振作其精神,激发其志气。如在新生入学典礼上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完成学业,三年后,我们所有的老师将满怀喜悦,送你们毕业离校。预祝你们学习进步,马到成功,有一技之长,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这些激励语简洁流畅,有很强的鼓动性。
二、说服语的技巧
说服语就是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对方心服口服,要求做到目的明确,让学生明白是非曲直,一般采取疏导与规劝相结合的方法。当一个人遇到挫折不幸时,往往十分需要别人的同情。真挚的同情,是站在完全平等的地位上交流思想感情,给对方以精神和道义上的支持,分担对方的感情痛苦,使不幸者痛苦、懊丧的消极情绪得以宣泄,消除孤独,增强信心。例如,一位学生高考落榜,教师可以这样劝导:“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挫折,所以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不要太难过,好好复习,明年再考。如果明年考得更理想,这也许就是一件好事。一味的痛苦也于事无补,你说呢?”相反,如果你对他说:“你怎么这么倒霉呢?你怎不努力一点呢?”只会使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中。
三、赞美语的技巧
赞美语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以及某种进步给予表扬或肯定的用语。运用赞美语态度要真诚,发自内心,符合实际,有针对性,能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最有效的赞美之词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重复司空见惯的夸奖,会使对方毫不在意。相反,如果你总能发现蕴藏在他身上的不为人知的优点,并加以赞美,就能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某学生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有些失意,老师如果对他说:“天无绝人之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发现你身上有一种独到的气质,若能很好地发挥,必对你日后的发展大有帮助。”这样会使人备受鼓舞。
四、批评语的技巧
批评语是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否定性评价的用语。批评要讲究方法,可以先赞扬后批评,批评前先赞美,能化解被批评者的对立情绪,使其乐于接受批评,达到预想效果。要选择适当时机和场合进行批评,用赞扬鼓励代替批评。例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学生王友正在用泥块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王友已经在门口等待。陶先生立即掏出一块糖送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我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了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给他。这时,王友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可见,批评时应待双方冷静后再谈。
五、应变语的技巧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如场外的突然干扰,学生的恶作剧,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提出难题、怪题和令人尴尬的问题等等,都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例如,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特别是那种有某种专长爱好的学生,或对某种技艺刚有兴趣的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自己,而教室的黑板,无疑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如果有一天,作为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你,会在教室的黑板上发现这些学生的大作,一定要冷静沉着,巧妙应对,千万不要挖苦学生在黑板上乱写乱画。如果一般的批评教育、严厉制止都不起作用,可以换个说法:“我观察了一段时间,有位同学画画很好,字也写得不错,想必大家和我都有同感,这么好的才华不应该浪费,我建议请这位同学承包我们班的黑板报,大家说好不好?”老师的话被一阵掌声打断。很明显,这位老师机敏高超的口语艺术,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教育批评学生的目的。
一、运用投影、音乐等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视录像创设情境,突破时空限制,开阔幼儿视野,发挥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
三、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再现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幼儿的学习兴趣。总之,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语言教学,能达到丰富幼儿语汇、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等思维的目的,更能优化语言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言 投影 多媒体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电教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在语言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已成为提高语言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的电化教学实践,谈谈电教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投影、音乐等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在语言教学中,运用投影、音乐创设情境,用于组织教学,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情绪,激发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小班语言游戏《谁来了》,主要目的是要求幼儿学习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抽象思维发展缓慢,老师直接告诉幼儿小鱼是游来的、小兔是跳来的等,让幼儿记住相应的动词,在游戏中幼儿练习运用,这样不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一次次减弱;而采用在教学时放上有关小动物走路、模仿叫声的音乐,设计提问:“是谁来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能很快说出动物名称,情不自禁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活动起来。可抓住时机,适时地启发幼儿:“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正确学说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幼儿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玩中学,学中玩,很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幼儿的注意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随事物的性质而变化,凡新颖、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事物,往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随着主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稳定性差,很难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一个目标上。幼儿园故事教学一般采用依教学挂图进行讲述教学,挂图画面单一,缺乏变化,想真正达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组织教学很费劲。如大班故事《狐狸和兔子》,故事长有1200字,情节曲折,幼儿对故事无新鲜感时,注意力开始转移。老师依据故事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录像或将投影的静片与动片配套组合,层层衔接,巧妙过渡,可形态逼真、声情并茂地突出狐狸的狡猾、专横而不畏正义的本性。
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看到狐狸被勇敢的带镰刀的公鸡吓得发抖,最后被公鸡砍死而感到由衷地高兴,并积极大胆地描述故事情节,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二、运用电视录像创设情境,突破时空限制,开阔幼儿视野,发挥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
诗歌、散文以其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美育功能,要使幼儿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浮想联翩中感受意境美,单靠挂图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而录像、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则以其直观、形象、声音、色彩、动态性等特点,成为实现语言教学美育功能的最佳教育过程和手段,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如大班欣赏诗《春天的秘密》,诗歌意境优美,琅琅上口,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在教学时,老师播放有关春天景色的录像片,以其多彩绚丽的画面,配有诗歌录音,融声、色、图为一体,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把幼儿引入了一个洋溢着春天气息的优美情境中: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欢快地流着,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荡,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捉害虫……幼儿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真切地感受到——春天来了,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产生了美的愉悦感,激发了幼儿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取得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再现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幼儿的学习兴趣
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幼儿语汇。从幼儿的认知过程来看,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词本身是抽象的概括,对幼儿来说,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个难点,而运用电教媒体,以其明显的直观性、再现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于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加深记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丰富词汇“模糊”、“清晰”,练习说反义词,为使幼儿更容易感知、理解,老师灵活运用投影将画面慢慢地演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反之再让幼儿观察。通过直观的感知、比较,幼儿印象比较深刻,达到了丰富幼儿语汇的目的。
要求口齿清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让人能清楚地听到你在说什么;要求话说流利,断句合理,让人听上去有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要求语言文雅,注意修辞,忌用口头禅,否则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
二、语气及语调:
要求语气平和,语调柔缓,这样一来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比如在问好的时候可以使用升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在做自我介绍或者陈述事情时,可用较平缓的陈述语气,不宜使用感叹语气或祈使句,语调柔缓平和。
三、语速及音量:
要求语速恰当,注意控制说话时的速度,以免结结巴巴,或者过快让人听不清。音量适中,声音过大会令人烦躁,声音过小则难以听清,所以要控制好音量,其大小可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四、幽默和应变:
幽默是一门艺术,幽默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机智幽默的语言能化解尴尬,缓和气氛,使谈话产生轻松愉快的气氛,更能展示出自己的优雅气质和从容风度。当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或者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时,积极的应变、机智幽默的语言会轻松化解尴尬,缓和气氛,也可以展示出自己的聪明智慧,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五、聆听和观察:
重庆事业单位面试技巧:语言运用之得体
在事业单位面试考场上,合适得体的语言是我们表达自己的最直接方式,还会给考官留下深刻地印象。语言的陈述不在于如何语出惊人,重要的是考生的陈述是否逻辑清晰、条理清楚。怎样才能让大家在考场上出色发挥呢?专家将为大家进行讲解。
一、称呼的使用
(一)对考官的称呼
据心理学家研究,对别人怎样称呼十分重要,称呼恰当,能使对方产生相容心理;称呼不当,可能会招致对方的不满或反感。在面试中,进入考场后要向考官问好,一般用“各位考官大家好(上午好或下午好),我是××号考生”,离场时一般用“各位考官辛苦了”。
(二)对“自己”的称呼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多数人既有展示自我的欲望又有不愿意做别人观众的心态,所以中公专家建议考生当你要表达你的观点时,可以把“我”改成“我们”,把“我想”、“我觉得”改成“我认为”、“我建议”,以起到缓释作用。在明确主体、承担责任的语义下又可以巧用“我”字。
二、提问中的技巧
(一)在没给题本时,考官读完试题后,如果考生没听清楚试题,可以请求考官再读一次试题。比如说:“考生可否麻烦考官再读一次某某题?”考官读题完毕后,要谢谢考官。
(二)当考官向你提问时,考生要注意倾听,抓住考官的提问要点,考官未说完,绝不能打断考官。如果考官对你的回答提出意见,要虚心倾听,尊重考官的意见。
(三)答题完毕后,考官一般会问:“考生是否需要补充?”这时,考生如果没有重大遗漏,一般回答:“考生没有补充,谢谢考官。”不要在补充上“出卖”自己。当然,专家提醒考生,如果有关键点的遗漏,还是要进行必要的补充,以免导致大量失分。
三、恰当的解释
解释是向有关方面或对象说明某事的含义、原因或理由等等。一般来说,解释不是交际的初始行为,而是对对方反应的反应。在面试中,也就是与考官的交流,这一前提特征使解释必然要具有解答、澄清等多种功能。
(一)解释的针对性
正确理解考官的疑问,有针对性地对考官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释,切忌答非所问。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适当使用间接解释,将会增强自己解释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二)解释的恰当性
面对考官的质疑,考生的解释用词要恰当,不能显得不耐烦或自傲。很多时候,考官要求考生解释某一问题,往往就是要看看考生会不会解释,中公专家提醒考生不能因为自己被误解或回答被质疑而感到不自信,仍然要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解释和说明问题。
(三)解释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解释时若真是情况难以直言,请考生不要寻找借口,强词夺理,更不能胡编乱造。考生应该实事求是,讲明客观原因,表明自己的态度,并做到有理有据,勇于承担责任。
四、提升语言的逻辑性
逻辑性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提完备,概念确切,推理严密,分析透辟,判断准确。语言的逻辑性是信息有效传递的根本保证,就是考生在作答时语言要简洁、精练、流利、清晰。
(一)根据考题内容需要,适当选用短句
所谓短句是指用少量词语组成的句子。这种语句的特点是简单精练,言简意赅,富有力量,同时又易于使人接受。
(二)根据考题内容需要,交错运用长短句
面试中要回答一些复杂的问题,单纯地选择短句,难以完整地表达思想。因此,考生可以根据考题内容的需要适当地选用一些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同样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三)适当使用时间词或序数词
表达观点时,考生可以适当地使用时间词比如首先、其次、最后,序数词比如第一、第二、第三,还有表示空间方位的词,可以增强语言的逻辑性。在回答结束时,可以做一个小结,总结一下论述的观点。
(四)指代清楚,表达明确,没有歧义
语言中含有大量指代词时,容易造成指代不清。尤其是“他”、“她”、“它”在口语中是分不清的。日常生活中在双方都能理解的情况下才可以在口语中省略,面试时应使用较正式的语言,一般主语不应省略,且应说出全称,尤其对考官的称呼不能省略,这代表了一种尊重。回答时尽量少用“可能、也许、不一定”等这些不确定的词。避免使用方言、土语。
五、加强语言的说服力
考生在面试时,就是一个说服考官录取你的过程。因此,中公专家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考生要通过肢体语言、口语等各种方式向考官展示你的个人信息。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首先,考生要真正做到尊重考官。尊重考官表现在实际行动中,比如与考官的眼神交流,不要打断考官的问话,记得随时和考官说“谢谢”等等。
其次,在接受考官的观点的基础上,委婉提出自己的观点。应该允许考官提出相反意见,并虚心倾听,真诚请教。
再次,借“口”说话。借适当的人或事件之“口”说出自己的优点。比如:“我母亲说我具有某某品质……”,显然就是不合适的。选择的人或事件应该是考官能接受和认可的。
最后,有逻辑地贯穿观点,表达清晰,让考官正确理解你的思想,这是使语言具有说服力的根本保证。
六、让语言闪闪发光
要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考生还要注意打造语言的亮点。使用名言警句、俗语或者巧妙地套用改造了的流行语会让语言鲜活、生动和有趣!一些精彩的名言甚至会给现场的考官以启迪,这样的考生能不让考官动心么?
专家建议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各种名言警句素材,并加强语言表现力的练习,从而使自已的语言富有感染力。温家宝总理是比较喜爱和擅长使用名言警句来表达观点和情感的,可以作为我们大家学习的典范。考生可以找相关材料来品读,看一下他老人家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深度,感受一下如何让语言通过名言警句的妙用来闪闪发光。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有着严密的科学体系和知识结构, 具有很强逻辑性。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经, 是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 作为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师更应该加强语言训练, 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才能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那么, 职业学校物理教师课堂语言包括哪些内容?
一、语言要准确精炼、通俗易懂
职业学校物理课是根据专业特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一般内容少、要求低。在此情况下如何既保证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完整, 又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对教师要求更高。所以, 物理教师除了自己必须有真才实学外, 重要的是必须有准确、精炼的语言技巧。准确精炼的语言,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在上课时, 无论是讲授新课还是复习旧课, 无论是讲解基本概念还是进行演示实验, 无论是公式推导还是习题分析, 都应该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如对物理基本理论、定义、概念的讲授, 要准确无误, 绝对不能因为物理知识内容少, 传授概念模棱两可, 更不能前后矛盾。比如在讲解为矢量的物理量时, 一定要有确切的方向, 板书时一定要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标注方法标注。虽然部分职业学校的教材对矢量和标量交代不十分清楚, 但教师的语言表述不能有任何的含糊。在“重力的方向”教学时, 一定要强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绝对不能是“垂直向下”或“向下”。物理教学语言艺术的目标, 就是用最精炼、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语言,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物理知识理解得最清晰、最充分。讲授新知识, 要抓住难点和关键, 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准确地再现抽象的概念。如教学“质点”时, 首先要抓住质点的关键, 即质点是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是为研究运动而科学抽象的概念, 是有一定的条件的。通过举例讲解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 地球可以看做质点;研究一列火车运动时, 各点运动情况相同, 火车可以看做质点, 从而使学生明确科学的抽象方法。同样, 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方言当做物理语言搬到课堂, 如将物理语言“抛出”“熔化”“沸腾”说成“扔出”“化了”“开了”等。同时, 教学语言还要准确精炼、干净利索、没有废话, 不能开口“这个”“那个”, 闭口“是吗, 是不是”口罗唆没完。如果讲话拖泥带水, 一方面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语言缺乏艺术性, 没有感染力, 学生会感到厌烦, 也很容易分神, 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抑扬顿挫
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大多数是未能考取高中, 相对知识掌握情况较差, 学生总体素质不如普通高中, 他们进入职业学校一个目的就是学习一项技能将来出去就业。在此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学习到应有的物理知识, 对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师教学能力要求更高。所以,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 要变抽象为形象, 变枯燥为生动, 语言要生动活泼, 语调要轻松自如, 并要注意语言的速度。恰当地运用比喻, 配以必要的动作和手势, 更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感染力, 通过视觉、听觉进行信息传递,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提高理解和记忆效果。如将“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作为“光的色散”教学的开头, 利用“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作为学习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例子。
教师的语言生动活泼,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而且还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从而达到物理教学目的要求。如教学“弹力的大小”时, 即弹力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和形变量成正比, 学生往往会忽略“在弹性限度内”这一条件。如果问学生将一螺旋状的弹簧用力拉直成为一根钢丝的过程中, 弹力的大小还和伸长量成正比吗?跳水和体操中的跳板如果断了, 弹力的大小还和形变量成正比吗?通过这一比喻, 条件“在弹性限度内”学生就容易记住了。
一节课不能语调不变, 要根据知识的内容, 语调该轻的轻, 该重的重, 不能一节课一个声调讲到底, 也就是语言要抑扬顿挫。所谓抑扬顿挫, 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 有快有慢, 富有节奏感。将教师的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 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 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 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得到美的享受, 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重要之处, 适当提高声音, 促其注意;关键之处, 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 不妨和以声韵, 以利记忆。如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 讲解到一个力所产生的效果可以由几个力来代替时, 在“效果”和“代替”关键词上加重, 拉长语音引起学生的注意。又如学习楞次定律时, 在“总是”“阻碍变化”这两个关键词加重语气。这样, 就可以增强感染力,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语言要科学严谨、条理清楚
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是为后续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服务的, 如数控技术专业, 物理是为后继的工程力学、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等课程服务的, 如果物理教学不严谨会对学生学习后面的课程带来困难。由于物理学科本身是一门科学, 教师在传授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讲解物理意义时一定要准确无误、符合科学性, 而且措词要严谨, 不能含糊。如果课堂教学语言不准确、不科学, 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时, 一定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而产生的现象”, 应该强调说“由于物体惯性”而产生的。对于这种不够科学的语言应尽量避免, 否则会使学生对许多物理概念混淆不清, 直接导致学习态度不严谨。又如把“物质的密度”说成“物体的密度”“因为物体受力大, 所以加速度大”等等, 这些不严谨的说法均会给学生的推理带来不良的影响。真理偏离一点即成谬论!再比如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时, 正确说法是“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如果把这一概念中“做功”漏掉, 那么就是一个错误概念;如果把“重力”的前提漏掉, 就是一个不完整、不严密的概念。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射”时, 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而应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的大小决定的, 两个角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用严密科学的语言传授知识, 以免误人子弟。
物理教师的课堂语言, 一定要符合科学知识的体系, 注重知识的逻辑性。讲授概念一定要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层层阐述, 螺旋递进。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概念时, 应该先明确什么是速度的变化, 什么是速度的均匀变化。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 从而引进速度的变化率, 逐步建立加速度的概念。前面的知识作为后面所学知识的基础, 后面的知识又是前面知识的必然结果, 使学生的知识脉络清晰, 重点突出, 有因有果, 不仅学习到了知识, 而且提高了逻辑推理的能力。
四、语言要幽默风趣、创造性思维
在职业学校中, 不同的专业对物理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专业不同的学生学习内容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 要体现出专业的特点, 通过语言艺术来创造学生思维。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有适度的幽默, 这能够缓解学生听课的紧张与疲劳, 可以营造课堂气氛, 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机械运动”时, 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抓到一颗子弹的故事, 顺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为什么飞行员能够抓到飞行的子弹?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参照物和相对运动埋下伏笔。如在学习“共点力的合成”时, 学生对力的四边形定则不能很好地理解, 总认为“1+1=2”。此时, 可以让两名同学拉一条中间挂有一重物的绳子, 当二人用尽全力绳子也拉不直时, 同学们都笑了。就在这愉悦的笑声中, 同学们明白了“1+1≠2”的道理, 进而对力的四边形定则有了很好的理解。又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 同学不能正确理解, 总认为两个力可以相互抵消。此时举例, 如果用手去打墙壁, 结果是用的力越大, 手受的伤害越严重, 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各自引起一定的效果, 不能抵消。
幽默风趣要讲究思想性, 要有积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不能讲不严肃的笑话和低级庸俗的俏皮话, 决不能低级趣味, 信口开河, 随便乱说。如学习“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的相互吸引”时, 决不能与男女同学的相互爱慕进行比较。
在教学中, 能够将陌生而抽象的物理问题与学生熟悉而生动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 使学习过程变得形象有趣, 如引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丁俊晖的台球比赛等等, 也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的思维。
一、言之有“范”是基础
范,即规范。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么课堂上老师的用语必须规范。虽然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适度幽默,但也不能随意发挥,“乱说”一通,毕竟课堂的神圣和严肃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课堂教学不是静态的,而是情景动态化的,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容易使教师的教学语言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说出脏话。语言表达本来就具有随意性,如果教师不注意身份和场合,乱发脾气,这些会贬损老师自己的形象。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不能信口开河,既要注意用语的规范性和每个词语发音的准确性,同时又要注意场合和对象。所以,老师要三思而后“言”。比如处理意外情况时,要显得灵活些。同时,老师要注意教学语言运用的纯洁性,尽量避免重复语言,少些啰嗦,少些“啦”、“啊”等杂音和严重的方言。
二、言要善“串”是前提。
串,即串联,也就是课堂上的承接过渡。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把每个知识点讲透,一节课各个环节无须自然衔接,认为教师语言的自然过渡无关紧要,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相反老师语言的自然顺畅、善于串联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的语言串联的好,环环相扣,学生在一节课中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整个一节课浑然天成。但是没有过渡或者过渡生硬,大部分都是“下一个”、“下面看”的课堂节奏,学生就会感到老师的课堂磕磕绊绊,由此可以想象此课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笔者曾经上过一次公开课,即选修课本中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的鉴赏学习,自然少不了诵读。因为是杜甫的诗,又写于特定的背景下,诵读有一定难度,所以笔者在课前找了一个比较合适的音频资料。多媒体展示音频朗诵后让学生尝试诵读,进行诵读体悟。因为没有相应生活积累和体验感触,学生根本读不出其中的韵味。再加上公开课的紧张,学生甚至连停顿、轻重音都出现了重大失误。但读完后,课堂还要继续,于是笔者就鼓励大家说:“现在大家知道老杜的厉害了吧!他的沉郁顿挫不是一般人能感知的。既然我们在诵读上把握不准情感,那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诗歌内容的学习,在诗句的鉴赏中加深对这份情怀的理解!”这是一次预设之外的串联,属于临场应变,带有一定的风险,处理不好课堂容易冷场。如何避免这种尴尬,或是尽量减少,在备课中的预设串联都应该是周密考虑的。
三、言中善“评”是关键
所谓评,就是课堂评价,教师对学生要大胆评价,尤其是正面的鼓励,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有效方式之一。课堂上老师有问、学生有答,本是顺其自然的,但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一个问题老师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有些学生可能就不敢回答了。这是因为老师没有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评价,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是错,如果老师此时善于鼓励,学生就会更加自信。所以笔者认为,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氛围营造以及高效课堂的建构。有时学生回答不太对,老师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当场否定学生,而是可以鼓励的方式“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如果现在考虑还不太深入,可以接着思考,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如果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精彩,我们老师就大胆地多用“太漂亮”、“厉害”、“比答案漂亮多了”、“连我都没想到”等鼓励性语言。教师课堂上的一句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对其他学生也是激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更加自信,从而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活跃。
四、言间善“变”是保证
1、变形式。课堂最怕雷同,重复再重复,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可以相同,但教学形式却可以千变万化。尤其是初三学年,大部分是复习课,课堂容易变得平淡无味。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笔者发现复习课也可以呈现各种各样地形式。曾借鉴一位老师的方法上成语习题课,先在黑板上写出成语题的答案,然后重点解析学生错误率高的题目;接下来由学生提问,指出自己不懂得成语或不明白的题目。这部分内容可能只是部分学生的疑惑,所以教师可以请其他同学来帮助答疑。学生和学生的交流更直接,也让答题的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再由老师梳理一些常见却易错的成语,或提问或提示。这样师生合作,解析详略得当和重点突出,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2、变声调。声调的变换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效果。课堂上教师总是一味以低沉的声调或是慢慢悠悠的声调讲课,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甚至会起到催眠的作用。相反,总是一味地用高亢地声调,也有可能会影响学生静心思考。恰当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了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抑扬顿挫,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文本语言有的或清新、或华美,有的或朴实、或简洁,有的则或平缓、或生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教师的语言也要富于变化,或纵情渲染、激情回荡,或自然流畅、舒展畅达,或娓娓而谈、舒卷自如……为此,教师要准确把握课文的语言特色,让不同文体的课文散发出各自的语言魅力,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体的语言艺术美。因此,语文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在抑扬顿挫的变化中,紧扣学生心弦,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听课,集中精神思考,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的好坏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语言艺术的运用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若都能注重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修养,那么教师语言的艺术花园就将开满更多色彩绚丽的教育之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专题1:语言运用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一、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较选项,作出选择;主观题,依据上下文,作出回答。③仿写句子,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的特点,和句子形式的特点,要看清题干中的特殊要求。④变换句子,要借助句子相互变换的方法。
选用连贯句式的规则:用作衔接的语句,不论是冠于句首、嵌于句中,还是缀于句末,都不是“天外来客”,而是整个长句或句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二、解语句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
1.话题保持一致。
2.风格情调一致。
3.情理事理一致。
4.时间空间一致。
5.句式结构保持一致。
6.指代保持一致。
7.内容保持一致。
8.音节和谐一致。
三、仿用句式题的解题方法:
1.弄清题目要求,掌握思考方向。内容上,仿句要集中反映文段的整体内容;句式上,要与例句相同;结构上,要与例句一致;写法上,要善于联想、想像。总之,应做到“形似而意谐”,形神兼备。
2.认真分析原句或例句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意与原句句意一致。
②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如分号表示要写并列关系的复句,冒号表示要总括。
③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
④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
⑤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3.组织好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字数与例句一致,不应有太大的出入,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做到和谐一致。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的是排比句、对偶句。将散句变成整句,就是将散句变成排比句或对偶句。将整句变成散句正好与此相反。
五、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临场技法
1.读懂题意
考题往往对扩展的内容加以限制或提示,做题时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认真揣摩题干的意思,弄清题目对句子内容、范围、句式、修辞、表达方式、重点、字数等方面的要求,尤其要体会题目中的隐含信息。
2.确定重点
原句的重点即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要围绕重点展开叙述、议论、抒情。
3.调动积淀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表达题是一种微型作文,它要求考生从素材库中选取最能契合题意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运用一定的修辞方式流畅而有个性地加以表达。这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的积淀,使写出的文段有血有肉。
4.借助修辞
这里的修辞是广义的,除了能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格增强表现力外,还要能运用肖像描写、景物描写等表达方式描绘景物,刻画人物,增添情节,补充细节,用得体规范、优美生动的语言写出符合要求的文段。
5.注意立意
在用语言表达时,不但要格式正确,符合题干要求,而且要尽可能地表达出健康的思想感情。感情不真、思想空洞、境界不高的语言表达,不能得满分。
压缩语段的基本要求是:
①准确筛选文段中的关键信息,保证重点不丢失。
②归纳相同信息,删除重复、冗余信息,以保证语句简洁。
③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恰当地使用代词、过渡性语句以及表示相通、相同、相反的词语(如“同样”“相反”“否则”等)。
④合理地根据阅读材料及表达方式进行压缩,合理地根据材料结构和层次进行压缩,合理地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表达。
解题步骤如下:
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
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
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芹”改为“她”。
【解析】要使语言简明,就要注意人称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对象,做到既不重复罗嗦,又不能因为图简而产生歧义。
例
2、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5分)
【答案示例】该标识以“书”和“沈阳”的首写拼音字母为设计元素,体现活动的主题与地域;翻开的书宇两书交汇处的眼睛,对“开卷有益”作出微妙表达。
【解析】可视图文转换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要注意将所给图中的图画元素和文字元素结合起来,要扣住主题“沈阳全民读书月”(特别注意“沈阳”和“读书”)和题干要求“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语言要求流畅、富有文采。注意字数要求。例3.仿照下面的实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
【答案示例】技艺是捡不来的,有无水平,看你怎么锻炼;成就是抢不来的,有无功业,看你怎么勤奋;荣耀是是哭不来的,有无地位,看你怎么拼搏。
爱情是买不来的,有无真心,看你怎么灌溉;幸福是购不到的,可否如意,看你怎么呵护;永恒是唤不出的,能否长久,看你如何浇铸
【解析】仿写的三个句子,男人要前后相联,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内容积极健康。注意例句形式“…是…,有无…,看你…”,要形成排比;内容上有选择的表达意味,“工作”“ 业绩”“ 前途”有递进。
例
4、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4分)
苏泽广真是哭笑不得, 苏泽广①觉得儿子合图还不懂事,把家托付给他②是徒劳的,便失望地起身。然而他刚要离开,他③突然跳下椅子,合图④吹灭桌前的蜡烛,“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抱住他⑤的腿,在黑暗中说:“爸爸,你放心吧,你⑥要是不回来,我⑦管这个家!
【答案】①删除或改为“他”; ③改为“合图”; ④删除或改为“他”; ⑤改为“苏泽广”或“父亲”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衔接、连贯的能力,①删除或改为“他”避免了语意重复,也达到了简洁的效果;③改为“合图”使指代明确;⑤改为“苏泽广”或“父亲” 使指代明确;使前后文衔接、连贯。
例
5、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的结果,要求语意完整,句子通顺,字数在50-60之间。(4分)
来源广 一个月 入选口号 千余条 “我运动,我快乐”
【答案示例】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收到应征口号千余条,稿件来源广,参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谓语部分,可以抓住一个关键词“士”,有关“士”的信息,可以抓到“先秦”和“演进”。
例
10、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置身于旭日清风的抚慰,流连于茂林修竹的环抱,静听鸟语,轻嗅花香,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
(1)“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化用了唐朝诗人 《使至塞上》的诗句。
(2)“茂林修竹”出自晋人王羲之的《 》
(3)仿照“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一句,在下面横线处将上文补写完整。
【答案】(1)王维(2)兰亭集序(3)句意通顺,比喻修辞 示例:路边的小花,纤蕊若丝,带露绽开。
【解析】文学常识是记忆性知识。仿写,要注意审题,判断被仿的句子的语言格式:话题,主旨、修辞,句式、语言色彩等内容。通过审题可知所选的话题应该是在“旅途”这个范围之内,主旨是旅途中的兴味意趣,修辞运用比喻的手法,句式采用四字格短句,语言色彩应该是甜美喜悦的。在审题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话题来仿写。例
12、阅读一下材料,按要求作答。(5分)
本报综合消息 2009年3月28日晚8:30—9:30,世界各地进行了名为“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接力”活动。当晚,津城有2万多个家庭、1600多个社区、700多家企业和单位参加了这一活动。据业内人士说,在这一时段,参加活动的每个家庭少用1度电,即可节约2万多度电,而生产2万多度电,需要7000多千克标准煤,会向大气排放18000多千克二氧化碳、80多千克二氧化硫、40多千克氮氧化物。
(1)为明年举办这一活动拟一句推广语。
(2)你从以上报道中得到什么启示?(40字内)
【答案】(1)概括活动内容,阐明意义宗旨。语言鲜明生动,有号召力。(2)理解活动意义,适度延伸,言之成理,语言通顺。
【解析】拟写广告语要抓住广告的主题,语言要鲜明生动。材料主要讲述了“世界各地进行名为‘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接力’活动”的情况,这项活动的意义,拟写广告语可以运用修辞阐明这些主题。
示例:城乡熄灭一盏盏耗能的明灯,地球点亮一点点环保的希望(对偶)、熄灯一小时,让地球好好睡个觉(拟人)、明年继续熄灯一小时,地球就会多活一千年(拟人)。
第二小题在解答是也要针对报道的主旨,对于这项活动的认识,对活动意义的认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活动的意义,个人对活动的主要看法,以及个人应该对环保做出怎样的努力等主题。
例13.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内容,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进行推荐。
汉语言文学(师范)3班顾圣哲 120100034
一学期的教师发声与语言表达技巧课程即将落下帷幕,从刚开始的对自己发声时用的器官和方法的一无所知到懵懵懂懂再到现在初步有了一定的技巧,这一学期的变化是十分显著的。
在课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教师讲课发声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会使得喉部极易疲劳、疼痛;声音嘶哑、甚至失声;说话费力、音量不大;声音单薄、干瘪、缺少表现力。声音传达的内容不够生动事小,伤害到自己的声带或是喉咙却是终身的遗憾。
在开始的几节课中。我们了解到了只有声带在完全闭合,使气流通过发生振动发出声音是最标准的发生方式,而不标准的发声方式例如声带不停的粘连放开粘连放开,会诱发声带小结、甚至更恶性的疾病。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通过透镜看到的视频让我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能够更投入地去认真体会如何正确的发声。
呼吸操和各类开嗓的技巧让同学们大开眼界,这类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呼吸方法也一度让同学们十分困惑,但是我们心中都在说着:坚持就是胜利。用鼻子呼吸鼻子酸了,肋骨撑得累了,同学们也都乐在其中。更重要的腰部力量也被同学们挖掘出来,只有腰肌够稳,控制住气流的释放,才会有更好的延续性。
在语言表达技巧方面,邱乙哲老师的表达技巧真的是达到了让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程度。刚开始,同学们都羞于表达,认为夸张的发声十分滑稽可笑,同时根本达不到老师的水平,有种东施效颦的意味。课后作业的录音更是让同学们笑翻了天,但是同学们天天都在获得进步,在认真学习讲义,并完成阅读体会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使自己的口腔乃至全身紧张兴奋起来,达到最好的效果。虽然技巧还没有那么成熟,但是确实,比起开学初的稚嫩,还是有明显的飞跃。
摘 要 语言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信息载体,是动员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要领的关键。体育教师的语言,具有书面语言的简要性、口头语言的独特性和体态语言主体化等独特内涵。
关键词 体育教师 语言特点 应用
一、书面语言的简要性
体育课大多数在室外进行,书面语言相对较少。按大纲规定,体育课不但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同时必须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基础理论,因此,加之遇到阴雨天,在室内进行教学的机会是很大的。体育教师的书面语言应突出简图示意等技法。
二、口头语言的独特性
1.导入语言的鼓动性。动机是引发人行动的原动力。动机的激活水平与活动效率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刚一上课,教师就应当通过各种方式鼓动学生的活动激情,以提高运动的兴趣及成绩。学生会因此在学习时非常认真地掌握技巧,练习时主动积极,体能得到充分动员,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2.讲解语言的准确性。教师语言的准确,是和逻辑性相辅相成的。一般地说,凡符合逻辑规律,准确地使用了概念、判断、推理的语言,就会体现准确性。体育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显得尤为必要。“准确”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表达与动作的示范相契合及动作用语言表达的恰当而明了,真正体现了言简意赅。
3.口令语言的时空后延性。一般来讲,体育教师授课往往在空旷的场地进行,师生之间还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因此,要求教师在发出口令、讲话、变换队形时要铿锵有力,声音宏亮、干脆利落、力度浑然。特别是预令和动令要开和有度、比例适当、节拍显明、声调协调。比如“向右转”,预令“向”或“右”要向后拖得长些,“转”字要清晰、富有力度,使动令如山洪爆发、有气有势,砰然而出。
4.指挥语言的果断性。从体育教师的历史来看,它原本是是军队的武师、教练。威严、果断是其必要的素质。从教育学角度来讲,也是体育过程的规律所决定的。因此,要令行禁止,有令必行,不能模棱两可、优柔寡断、商商量量、拖泥带水。比如,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最后发力不是从下肢蹬地支撑,反作用力经腰部传递到胸、肩、臂、手等瞬间的依次用力将铅球推出。此时,教师必须命令学生禁止练习,教师统一讲解。否则,错误动作一旦形成,就难以改正。
5.讲评语言的客观性。当一堂课或一个动作操作练习程序结束时,教师应对练习效果、课堂纪律进行评价与小结。此时的语言既要概括,又要客观。该肯定的要充分肯定,该批评的要批评,对练习中出现的不规范动作或者存在的问题要直言不讳,实事求是,并提出希望和要求,使大家在反馈结果和领悟中结束。如:在队列教学中,有些学生课上松松散散,注意力不集中,于是,在授课小结中,就应有针对性地、客观地指出课堂教学不好的原因是个别学生的影响,随后,再运用具有感染性的语言来说服学生,打动他们,使其懂得列队的目的及意义。
三、体态语言主体化
1.服饰运动化。体育教师的职业及专业特点,决定了其服饰必须整齐、干炼。紧袖运动服、弹性运动鞋,以及衣服的色彩、图案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给人的感觉应当是“精神”“麻利”。而诸如披肩发、西服领带、耳环、戒指、高跟鞋等与“运动”格格不入。体育教师的衣着对学生来讲它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有形的示范。面對教师衣着的“精神”“麻利”,学生怎能不“精神”“麻利”。
2.教师的面部表情严肃而不压抑。面部表情是一种信号。体育教师的面部表情不应嘻嘻哈哈、随随便便,应体现一种威严。威严并不等于紧绷着脸,在适当时候应有所放松。比如,学生作一些高难度动作,面部表情完全可以放松一点,甚至幽默一点。面部表情的暂时放松,与命令时的严肃,形成了强裂反差。学生会在轻松的情绪下,释放紧张,反而会有利于动作的顺利完成,提高运动水平。
3.躯体语言审美化。体育教师的躯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和形象的示范。我们要求学生站立的姿势要抬头、挺胸,走路的姿势要轻快,富于节奏感、力度感。而对于站时弓背低头,走时摇头晃脑的行为应及时制止。教师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首先应该这样做。实际上,健与美是统一的,体育的目的不单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欣赏美、表达美。因此,一堂体育课,既要让学生掌握运动知识、人体结构原理和运动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性格和审美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4.手势要干练准确。体育教师的手势往往就是一道命令、一种运动语言。排球、足球场上的裁判信号、旗语都离不开手势。一定情形下,它比口头语言更为重要,甚至会取代口头语言。体育教师的手势分为命令手势和非命令手势。命令手势,要求准确、干脆、有力度。非命令手势则是在教学过程中一种生活化的手势。比如,学生在做某个动作过程中,老师向前拍一拍肩、扶一把等,都可能使学生放松紧张,得到鼓励,增强信心。
总之,体育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体育教师的语言只有达到在教学中的娴熟运用与整合,才能传授体育运动知识,完成运动动作,锻炼学生体质,才能让人感到威严而不压抑、精神饱满而不轻浮,使学生把一些抽象、高难度的动作变得具体、形象、容易,进入教与学相结合,严与乐相结合,动与思相结合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邯郸大学学报[J].2000.3.
[2]贵州师范大学学报[J].2005.9.
一、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
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说是教师的一个法宝。在讲课的过程中, 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 可以使得学生开心一笑, 从而产生愉悦的学习情感体验, , 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不但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都倍显轻松, 还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 同时, 使得学生喜欢上政治课改被动为主动, 可谓一举多得。例如, 我在给学生讲到《不以规矩难成方圆》这课的内容时, 由于上课时间是在下午, 很多学生的注意力都不够集中, 有的学生在小声说话, 而有的学生则趴在桌子上打起了瞌睡, 看到这种情况, 我就说道:“请说话的同学声音小一点, 不要把睡觉的同学吵醒了!”听到我这么一说, 班级的学生都笑了起来, 本来无精打采的课堂立刻精神了起来。这时候, 我再顺势说道:“同学们会不会在吃饭的时候突然跳舞呢?”“不会”, “那么, 你们会不会在睡觉的时候唱歌呢?“也不会”, “既然如此, 在上课的时候是不是也不应该做其它的事情呢?”“是的”。“其实,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规矩, 如果每个人都不遵守规矩, 那整个世界就乱了套了。”就这样, 在教师幽默的语言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 本节课的课题《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就自然地被引了出来, 教师幽默语言的运用, 使得原本还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了。
二、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
很多学生之所以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 与教师长期的灌输式教育也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很多教师在上课之前往往会花上很多时间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一一总结归纳, 然后在课堂上就把自己之前的劳动成果一丝不差地“丢”给学生。这种“喂食”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对于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 却也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要知道,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年龄段,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他们单纯地扮演知识容器的角色, 自然难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一些启发性的语言来告诉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喂进”学生的嘴巴里。例如, 我在给学生上到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极的生活态度》这节课的内容时, 在说到树立明确目标的重要性时, 我并没有长篇大论地给学生讲授树立目标的重要性, 而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某研究机构曾经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试, 测试的内容是看这些学生是否拥有目标, 测试结果显示, 在这个班级中, 有20%的学生有明确而远大的目标, 55%有模糊的近期目标, 而25%的学生则表示没有目标。20年以后, 这家机构对当年参与测试的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 拥有明确目标的20%的学生基本上都成为了社会上的杰出人才, 而拥有模糊目标的学生则大多数处于社会的中层, 至于那些没有目标的25%的学生, 如今的生活状况基本上都不太如意, 大多处于社会的低层。通过这个案例的启发, 学生自然体会到了树立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三、要重视身体语言的运用
在教学语言中, 身体语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明显。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懂得运用身体语言, 有的教师一堂课上下来, 脚步基本上就没有迈出过讲台以外, 更谈不上身体语言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口头语言以外, 包括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等都属于身体语言的范畴。例如, 当看到有的学生坐在下面想发言而又不敢举手时, 这时候, 教师就可以用语言鼓励的同时再向学生投去鼓励信任的眼神, 这往往会给学生极大的勇气和信心。由此可见,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配合着口头语言作出相应的表情、动作等, 这样可以有效强化口头语言的效果, 并给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很多时候, 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的记忆并不都是源于教师当时采用的语言, 更多的是当时教师讲到这个知识点时反馈给学生的表情动作等。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重视身体语言的运用。
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 具有合格的语言功底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教学过程中, 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也是反映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时刻警醒自己的语言修养, 要努力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语言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东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J].今日科苑, 2010年08期.
[2]周洪兵.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小议[J].江西教育, 2010年第27期.
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之后,又恢复了风平浪静。双方认为己方目的已经基本达到,首席代表就在协议上签字、盖章、拍板成交,谈判过程宣告结束。这时的气氛又如同导入阶段一样友好、和谐、融洽,双方皆大欢喜,握手言欢,举杯祝贺。常用的语句有:“谢谢你们的支持”、“请多多关照”、“祝我们合作愉快,事业成功!”“愿我们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同舟共济,共创辉煌!”等等。
商务谈判的语言是丰富多彩又难度颇大的高层次即兴口才。在谈判的过程中,有的人积极进攻,先声夺人,为已方取得有利的发言角度;有的人以守为攻,一再声明已方事先已经做了重大的让步,以控制对方的心理;有的人在对方触及自己的重要利益时,巧妙地引开对方的话题,把讨论的重点设计在无损于已的范围之内;有的人巧用人们易于从语言上认同的心理,有意运用对方感到熟习、亲切的乡音(包括方言)拉近、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在这个商战的舞台上,即兴口才大有用武之地。
【摘 要】
在初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是拥有许多“厨材”的“厨妇”,但拥有众多的写作素材,却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因而,作文时不仅要让学生拥有鲜活素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点化素材的“金手指”。接下来,笔者将结合理论和实例来阐述一下初中作文素材的运用技巧,即围绕主旨,合理量裁;根据需要,巧妙剪辑;依据主旨,合理取舍;选定场景,添枝加叶。
【关键词】
初中作文 素材 运用技巧
人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也有“厨妇”拥有诸多上好的“原料”却不能做出美味佳肴。这就是不会搭配素材的“厨妇”。在作文时,许多学生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即不会搭配素材,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此问题。
一、围绕主旨,合理量裁
1.理论概述
围绕主旨,合理量裁就是根据文章主旨或内容需要,从不同角度切入,在叙述角度与侧重上把握好分寸。就如一位高明的裁缝,同一块布料,可以根据不同身材、不同需要,缝制出不同款式的服装。面对不同的作文题目,不同的学生往往都能借用同一则经典素材写出不同主旨、不同风格特色的佳作。
2.实例分析
我们先欣赏重庆一考生作文《微笑的味道》片段:还记得那个感动整个中国的邰丽华吗?对这样平凡的女孩来说,她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但是她不退缩,从容面对,将痛变为前进的动力,她用精湛的舞姿刻画了笑容,用灿烂的微笑去追求梦想。我们再看山东烟台一考生写《成长,因坚持而精彩》,又如此运用这则素材:还记得千手观音吗?邰丽华,一个聋哑人,这样的境况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苦难,但是她却让我们重新定义了苦难。她以非凡的毅力,坚持练习:手臂练肿了,脚底出血泡,但她始终不放弃。最后,她用手指勾勒艺术的美妙,用舞姿诠释生命的真谛,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中国。
3.精彩点评
同样是“邰丽华感动中国的事迹”,乍然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但是两位不同地域的考生从不同角度切入,演绎出两篇不同主旨的优秀作文,而且素材与主题接结自然,文章的主题也因素材运用的得当而熠熠生辉。所以,“材不在多,会用则灵”。同一个素材,切入角度不同,叙述侧重有异,运用技巧各有奥妙,但都能演绎出精彩的文章。
二、根据需要,巧妙剪辑
1.理论概述
如果说“合理量裁”是“一材多用”,那么“巧妙剪辑”则是“多材列锦”,巧妙剪辑,就是把本质上相近、相似的几则内容,有效的整合在一起,然后根据主旨和内容的需要,合理剪裁,巧妙组合,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意蕴绵长。当然,具体组合时,我们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使句子的衔接性和精练性,并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组合,只有这样的作文才是有层次有逻辑的。
2.实例分析
我们欣赏一篇学生的佳作:《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三,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最终,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
3.精彩点评
三个例子,虽然短小,但小作者以“串珠”的形式将材料组合起来,共同诠释了江南是心灵栖息的地方这一主题。本文的事例典型,有点有面,“点”即是浪迹天涯的三毛,历经商场的风雨几十载的沈万三;“面”即是群体形象,是中国古代曾“仕途得意”的文人隐士。这些优秀的人才都曾把江南作为生命的归宿,这样的写作就更显出江南的韵味。
三、依据主旨,合理取舍
1.理论概述
不少素材,是作者的原创,内容、情节、叙述等难免庞杂并深深地打上作者的“烙印”。如果直接拿来引用,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在作文时,我们要教给学生根据自己的眼光,适当取舍:“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或舍去总体而取一细节。但是,不管怎样舍弃,都要为文章的主旨服务。
2实例分析
有一学生的作文《思念是一道风景》中有这样的精彩片段:
思念使诗仙望月思乡,思念使女词人比黄花还瘦,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今宵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便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遥望故园……
3.精彩点评
这是最常见、最实用的方式,此生将一些富有文化内涵与底蕴的材料巧妙串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文中所引用的诗人的诗句不仅展示了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使学生的作文中更有古色古香的韵味。更巧妙的是此考生能将学生的诗文巧妙化用,为我所用。
四、选定场景,添枝加叶
1.理论概述
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素材加工的写作技能,行文中照搬素材几乎不可行,也极少有这样的素材,通常都要根据写作内容或是表达的需要,将材料进行加工,合理取舍,添枝加叶。在作文时,像描写某一真实事件、真实人物,故事就显得比较单薄,让人读起来毫无共鸣。为了让文章或故事更丰满就需要学生们发挥想象,合理将一些情节、故事展开并进行具体的细节描写,并注入自己的感情倾向,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内容丰富、深刻,人物形象丰满。
2.实例分析
加工前的片段:
记得又一次,在朋友家吃了一次糖醋鱼,感觉特别好吃,就随口说了一句:这个糖醋鱼真好吃,如果我们天也能吃到就好了”。谁知这话被妈妈听到了,她高兴的对我说:“你如果喜欢吃,每天回家都给你做。”从那以后,每当我回到家中,都能吃到香喷喷的糖醋鱼,妈妈虽然累的满头大汗,却也高兴,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加工后的片段:
有一次,风雨交加,妈妈又患了感冒,我想今天我的糖醋鱼肯定泡汤了。
晚上回到家中,刚到家门口,门缝中就飘来了那熟悉的、诱人的香味。我真的不想进去,我怕我的眼泪不争气!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我的内疚与自私!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母亲那带着浓浓的爱的糖醋鱼……
3.精彩点评
两个片段一对比,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加工后的片段更好。这是因为小作者在细节描写上下了功夫,不但有符合实际生活的场景,而且有到位的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如此,母爱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让读者也感同身受。
【参考文献】
【1】王汉文.窄题深写,小题大做――务“实”类材料作文写作初探【J】.语文月刊,2015(03)
【2】张科学.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的方法【J】.课外语文,2014(14)
【谈幼儿教师语言运用的技巧】推荐阅读:
幼儿教学的语言技巧06-12
多媒体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12-10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07-09
(李万和)浅谈教师的语言05-31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11-07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言沟通技巧07-17
浅谈幼儿教师的师德06-27
浅谈幼儿教师应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