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诗词 欣赏苏轼描写秋分的诗词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秋分诗词 欣赏苏轼描写秋分的诗词(精选11篇)

秋分诗词 欣赏苏轼描写秋分的诗词 篇1

《夜喜贺兰三见访》(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中秋对月》(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点绛唇》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宋)强至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醖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圆前距望非遥。

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秋分後顿凄冷有感》(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秋分日忆用济》(清)紫静仪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和侃法师三绝诗二》(南北朝)庾信

客游经岁月。

羇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鴈。

秋分俱渡河。

《晚晴》(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送僧归金山寺》(唐)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赠供奉僧次融》(唐)姚合

会解如来意,僧家独有君。

开经对天子,骑马过声闻。

本寺远于日,新诗高似云。

热时吟一句,凉冷胜秋分。

《再过王辂原居纳凉》 (唐)周贺

夏天多忆此,早晚得秋分。旧月来还见,新蝉坐忽闻。

扇风调病叶,沟水隔残云。别有微凉处,从容不似君。

《拥鼻》(唐)韩偓

拥鼻悲吟一向愁,寒更转尽未回头。

绿屏无睡秋分簟,红叶伤心月午楼。

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殷勤凭仗官渠水,为到西溪动钓舟。

关于秋分的诗句大全

秋分的诗句1、《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分的诗句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分的诗句3、《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秋分的诗句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分的诗句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分的诗句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分的诗句7、《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秋分诗词 欣赏苏轼描写秋分的诗词 篇2

关键词:苏轼,茶诗词,述评

宋代文人好茶成风, 苏东坡嗜之尤深。在北宋文坛上, 与茶结缘的文人不可悉数, 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东坡那样对品茶、烹茶、种茶等茶事在行, 对茶史、茶功也颇有研究, 还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茶文学作品。苏东坡和茶, 展现的是文人与茶的和谐结合。

苏轼 (1037~1101) , 字子瞻, 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 (今四川眉山) 人, 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文、书法、绘画, 无一不能, 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也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造诣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的一生, 足迹遍及各地, 从峨眉之巅到钱塘之滨, 从宋辽边陲到岭南海滨。长期的贬谪生活, 为他提供了品尝各地名茶的机会, 也让他在沉苦之时保有一腔向上飞扬的胸襟, 在贬谪之境不失敏锐乐观的人生态度, 正因如此, 他的生命之茶才能不间断地泡出诗意的芳香。他一生写过近百首咏茶诗词, 其中近50首是专门咏茶的。

苏轼的50首咏茶诗词中, 有不少是描写北宋名茶的。它们是《月兔茶》、《和钱安道寄惠茶》、《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 报以大龙团, 仍戏作小诗》、《新茶送签程朝奉以馈其母, 有诗相赠, 次韵答之》等诸篇, 其中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次韵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 洗尽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 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 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 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首立意灵动的诗, 赞美的是产自武夷山麓建州北苑的龙凤团茶。

元祐七年 (1092) , 诗人的好友曹辅给诗人寄来北苑刚刚制出的壑源新茶并诗一首。诗人步原韵和诗一首, 以表谢意。曹辅的原诗没有流传开来, 苏轼的这首诗却成了咏茶的名篇。

全诗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在高入云端的茶山上, 茶芽为流动着的云雾所浸润。清洁的泉水将采下的茶芽轻轻清洗, 以保证新茶气味的芬芳。圆如明月的茶饼在春风陶醉的夜晚来到诗人家, 诗人饮后不觉像唐代诗人卢仝那样清风生两腋, 从而感受到武林的春意。此茶不仅制作精美, 产地正宗, 品质也很优良。我写下此诗请千万不要嘲笑, 在我的心里, 从来佳茗似佳人。因为佳茗与佳人均容貌艳丽, 蕙质兰心。全诗句句写佳人, 又句句写佳茗。诗中的玉川子, 是唐代诗人卢仝的别号, 其《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为他赢得了茶中“亚圣”的称号;明月, 指团茶;武林是旧时杭州的别称, 以武林山得名;心肠, 此指茶的内质;膏油, 是指涂在茶饼上面的一层膏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膏油首面新”中的“不是”两字, 意思是“不只是”。

在苏轼的笔下, 壑源新茶成了刚刚出浴的美人, 如出水芙蓉, 冰肌玉肤, 粉妆未匀;品饮时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春意;不加膏油, 又显出天然的真味和内在的美质。尤其是“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 开风气之先, 成为后人品评佳茗的习惯用语。全诗用词典雅, 拟人描写精采, 画面感强, 意境优美, 确为咏茶诗中的佳作。

茶之为人所好, 主要是其物质功利性, 以其味为人所赏, 而苏轼以之同于美人香草, 则不仅在其物质性, 更着眼于其精神性。此诗以仙山灵草之冷艳高洁与佳人之天姿妙质目新茶, 得天地之灵气具仙草之冷艳, 真香呈露, 妙质天成, 恰似佳人不施粉黛清水芙蓉, 天然去饰, 屏弃一切脂粉膏油, 有冰雪之心性, 美玉之姿质。苏轼一贯主张“求真”、“去饰”, 故其赞美佳人非浓妆艳抹着意修饰, 而是洗尽脂粉的天然本色。苏轼《薄命佳人》诗有“故将白练作仙衣, 不许红膏污天质”之句, 取自然天成之美, 推赏真态真色天籁, 而不喜人为之外饰, 以为用红膏涂饰以求其美, 反倒有污天质。“从来佳茗似佳人”, 看重的正是佳茗之质美去饰。宋人黄儒《品茶要录》云:“沙溪之园民, 或杂以松黄, 饰其首面, 试时虽鲜白, 而不能久。”蔡襄《茶录》云:“茶色贵白, 而饼茶以珍膏油其面, 善别茶者, 以肉理润者为重。”可知造茶者“膏油首面”意在以次充好蒙骗不知茶者。东坡以佳人天姿比佳茗去饰, 有防伪之意义, 更在于表现其以真为美的审美观念, 与其一贯的审美理想相一致。

苏轼深谙茶事, 写过不少煎茶诗, 如《试院煎茶》、《汲江煎茶》、《记梦回文二首》等。他以极为罕见的回文形式描写梦中雪水煎茶的《记梦回文二首》, 顺读倒念, 回还成趣。特别是《汲江煎茶》, 更是脍炙人口的煎茶诗:

活水还须活火煎, 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 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 松风仍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此诗是诗人流放海南时所作。此前, 他的政敌将他作为元祐党人的主要人物, 象摆弄棋子一样摆弄着这位才华绝代的诗人的命运。他先被贬至惠州, 诗人在这里购买了住房, 准备终老于此, 而更重要的是, 他在岭南四季如春的大自然的美色中陶醉了, 写了几篇美酒佳泉名茶的诗文。他的政敌却阴狠地再次上奏朝廷, 御笔轻轻一划, 笔尖遥指孤悬海外的海南岛, 这年苏轼正好60岁。遭受如此困厄的苏东坡, 却直面笑对人生, 不仅唱出了“九死南荒吾不悔, 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的昂扬诗句, 更在这远离中原文明的蛮风瘴雨中, 寻找到了生活的美色, 以煎茶品饮的方式, 来滋润饱受创伤的心灵。诗人不惧身躯老迈, 偏要到清深江水中汲取活水, 且亲自生火烹茶, 看那乳白的茶汤翻液, 犹如听到松风和鸣, 再饮上三碗茶汤, 于是逸兴遄飞, 诗情横逸, 久久不能入睡。特别是“大瓢贮月归春瓮, 小勺分江入夜瓶”句, 写得很有气魄, 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之思, 豪放之情, 瑰丽之想。大瓢能贮月, 小勺可分江, 如此横溢的才思, 竟从屡遭困顿的鬟发皓白老人的心中流出, 那诗意茶情是何等的出类超群。

苏轼的这首《汲江煎茶》诗问世后, 得到了他身后许多文人的赞美。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此诗作过深入的剖析:“七言八句, 一篇之中句句皆奇, 一句之中字字皆奇, 古今作者皆难之。”“东坡《煎茶》诗云:‘活水还将活火烹, 自临钓石汲深清’, 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 一也;深处取清者, 二也;石下之水, 非有泥土, 三也;石乃钓石, 非寻常之石, 四也;东坡自汲, 非遣卒奴, 五也。‘大瓢贮月归春瓮, 小杓分江入夜瓶。’其状水之清美极矣。‘分江’二字, 此尤难下。‘雪乳已翻煎处脚, 松风仍作泻时声’此倒语也, 尤为诗家妙法;即杜少陵‘红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也。‘枯肠未易尽三碗, 卧听山城长短更’, 又翻却卢仝公案。仝吃到七碗, 坡不禁三碗;山城更漏无定, ‘长短’二字, 有无穷之味。”

杨万里主要分析了苏轼在此诗中的用字造句之奇。实际上, 此诗之奇更在于境界之奇, 一种能引人入禅的境界, 一种能让人在淡淡的感伤中回味人生的无奈的境界, 一种能让人走向通达和看淡一切的境界。此外, 这首诗还展现了一种引人入胜的茶艺之美, 在静静的月夜, 在荒郊野外汲水、生火、煮茶、品茗, 竟是此等超凡脱俗的美。茶, 是苏轼艰困日子里心灵的慰藉, 精神的依恋和苦闷的解脱。古今多少人品茶、恋茶、悟茶, 但有几人能比苏东坡品味之深、感悟之深?

从上述诗中, 我们可以看出, 苏轼对烹茶用水也非常讲究, 他秉持“精茗厌凡泉”的思想, 留下了许多鉴水品泉的诗篇。如《游惠山》、《安平泉》、《蛤蟆背》《虎跑泉》、《雪诗》、《求焦千之惠山泉诗》、《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叹味不已次韵奉和》等。特别是《求焦千之惠山泉诗》写得尤为精妙:

兹山定空中, 乳水满其腹。乃隙列发现, 臭味实一奇。

浅深各有值, 方圆随所蓄。或为云汹涌, 或作线断续。

或鸣空洞中, 杂佩间琴筑。或流苍石缝, 宛转龙鸾蹙。

瓶罂走千里, 真伪半相渎。贵人高宴罢, 醉眼乱红绿。

赤泥开方印, 紫饼截圆玉。倾瓯共叹赏, 窃语笑僮仆。

岂如泉上僧, 盥洗自挹菊。教人怜我病, 箬笼奇新馥。

欠伸北窗下, 昼睡美方熟。精品厌凡泉, 愿子致一斛。

这是一首对惠山泉的颂歌。作于熙宁五年 (1072) 。惠山泉曾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 苏轼也曾写下“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的美妙诗句, 但能如此详细描绘惠山泉, 惟独上引此诗。诗人将倾荡磊落的诗情和丰富瑰丽的想象, 全部附丽于这一泓晶亮清莹的泉水。诗人猜想, 那偌大的惠山腹内, 肯定空旷无比, 贮满了无穷无尽的惠泉, 所以能源源不断地从腹内流出, 一会儿如汹涌的云涛, 一会儿如纤柔的细线。泉水淙淙, 如琴奏佩鸣;泉水曲曲, 如龙鸾宛转, 如此美妙的泉水, 堪为佳茗的永恒伴侣。所以请求朋友寄赠一斛清泉, 以便消受美泉配佳茗的人间乐事。

在苏轼的笔下, 泉不仅景美, 其质烹茶更美:精品厌凡泉, 愿子致一斛!茶已是苏轼生活中重要的情趣和精神上的快乐;同时, 苏轼还表达他对泉边老僧生活的赞许:岂如泉上僧, 盥洗自挹掬;也透露了他对当时生活的满足:欠伸北窗下, 昼睡美方熟。

同样作于熙宁五年的《试院煎茶》一诗:

蟹眼已过鱼眼生, 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 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 未识古人煎水意。 (古语云, 煎水不煎茶。)

君不见, 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 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 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 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 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 搏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 但愿一瓯常及睡足自高时。

则反映了茶已融为苏轼生命与情感的重要部分。苏轼对茶的依恋已深入其生命的深处, 说明了烹茶品茗的美妙滋味已深融于他的骨髓, 表达了他对生活中有茶即很满足的一种心态。能把烹茶的过程描述得如精妙生动, 比喻如此贴切, 至今尚无第二人。除了超人的文学才华之外, 如果不是对茶有着发自生命深处的喜爱, 苏轼可能难以写出如此令人神往的茶诗。

从苏轼的茶诗词中, 我们还可以看出:诗人并不是那种远遁人世高蹈风尘的隐士茶客。他以极大的热情关注人世, 饱览沧桑, 巧茶喻志, 借茗抒情, 歌颂人间的真善美, 鞭挞现实的假恶丑。如绍圣元年 (1094) 底作于贬居地惠州的《荔枝叹》一诗, 诗人以犀利的笔锋, 借古讽今, 先谴责自东汉至唐, 以进贡鲜荔枝博取宫妃欢颜而不得不“十里一置飞尘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害得黎民百姓“颠坑仆谷相枕藉”, “惊尘溅血流千载”, 进而讽刺当朝大臣丁谓、蔡襄之贡大小团茶, 钱惟演进贡牡丹, 取宠于皇上。诗曰:“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苏东坡自注云:“大小龙团始于丁晋公, 而成于蔡君谟。欧阳永叔 (欧阳修字永叔) 闻君谟进小龙团, 惊叹曰:‘君谟, 士人也, 何作此事耶!’”建溪龙凤团茶最为精好的是“头纲”, 即指惊蛰或清明前制成的首批贡茶。据丁谓《北苑茶录》载:“每岁分十余纲, 惟白茶自惊蛰前兴役, 浃日而成, 飞骑疾驰, 不出仲春, 已至京师, 号为头纲”。这种“头纲”茶, 品质优异, 数量极少, 主要用于进献皇上。当朝的高官权贵曾有“黄金可有, 而茶不可得”的感叹, 可见此茶的珍贵。欧阳修在《龙茶录·后序》中写道:宋仁宗赵祯对此茶“尤所珍惜, ……惟南郊大礼, 致斋之夕, 中书枢密院各四人, 共赐一饼”, “两府八家分割以归, ……藏以为宝”, “至嘉佑七年, 亲享明堂, 斋夕, 始人赐一饼, 余亦忝预, 至今藏之。”八位高官, 仅获赐一饼, 且分割而归, 藏以为宝;身为谏官的欧阳修, 供职二十余年仅获一赐, 此茶之身价可想而知。其实, 对于龙凤团茶, 大文豪苏东坡也是望眼欲穿, 企盼能获得皇上一赐。他在《七年九月自广陵如召还复馆于浴室东堂八年六月乞会稽将去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三首》之一中云:“乞郡三章字半斜, 庙堂传笑眼昏花”。“上人间我迟留意, 待赐头纲八饼茶”。道出了苏大学士企盼能获赐“头纲八饼茶”的心情。苏东坡通过《荔枝叹》犀利地揭露了帝王的骄奢淫逸, 官吏的献媚买宠, 并对因此而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莫大的同情, 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然而, 美中不足的是, 对蔡襄的指责, 却只看表象不见本质。蔡襄改制小龙团, 确有“争新”之实, 却无“买宠”之意。用历史发展观加以分析, 可以说身为福建转运使而专为朝廷督办贡品的蔡襄督办贡茶、创制小龙团, 乃依常例的合情合理之举, 斥之为“买宠”, 不免失之求全太过。如此苛责, 与苏轼仕途困厄心情失意不无关系。对蔡襄推动茶叶生产的贡献, 还是应该予以肯定。

在《和钱安遒寄惠建茶》、《种茶》等诗中, “谁知使者来自西, 开缄磊落收百饼”和“千困输大官, 百饼炫私斗”等诗句更揭霹了官府欺诈茶农, 横征暴敛的罪行。象这种闪光的诗句, 在苏轼的茶诗中俯拾可取。

刘学忠先生评论说:“宋代饮茶人生的典型代表是苏东坡。茶的面目、精神在白居易那里还是朦胧的, 到苏东坡便明朗清晰起来了。白居易还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的酒茶互补人生, 苏轼则纯乎是茶的人生。……饮茶, 体现了宋代文人风格独具的生活世相与生活哲学。茶较诸酒, 质地纯任自然平和, 故能圆融调和三教, 化解一切矛盾, 使身心归于平静安宁。茶味轻甘, 适宜于表现恬适轻松的生活, 能使人‘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 (周作人《喝茶》) , ‘乳瓯十分满, 人世真局促。意爽飘欲仙, 头轻快如沐。’ (《寄周安孺茶》) ‘享受自己, 也是装点自己。’ (阿英《吃茶文学论》) 饮茶, 也使宋代文人的‘近世相’化为文雅而有清致。茶性阴寒, 清火敛气, 它能使人具有平静而冷峻的内在克制意志, 苏东坡即通过饮茶达到了这种境界:‘唯能剩啜任腹冷, 幸免酪酊冠弁斜。’如果说酒人胸中是火山, 则茶人腹中是冷库———其中强大的冷源即来自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空漠感。这种使内劲对人生忧患进行清醒的冷处理, 说明宋人的心理制衡机制更成熟了。饮茶, 显示了苏轼及宋代文人的历练深邃, 圆融潇洒, 精致清雅, 平凡深刻, 但却也掩饰不了一种圆熟世故、退守淡漠的老人心态。……饮茶, 是极圆人生的生活世相。若问宋代文人该如何生活, 他们会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吃茶去’”!

苏轼诗词教学例析 篇3

一、苏轼诗词教学思想解读

在传统的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只是重视对诗词本身内容的解读,很容易忽略掉诗词背后的内涵知识,这就导致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脱离教学内容实际、文化背景探索浅薄情况的产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对初中苏轼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传统的初中诗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初中苏轼诗词的内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文中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表达了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针对学生对苏轼的人生经历、历史典故等十分感兴趣的情况,对《记承天寺夜游》所描写的月夜景色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可当作者想到自己因为有关新法的诗句,被人说是以诗讪谤而被捕入狱,面对月夜美景却又无比孤独,凄凉。但他还是能够自我排遣,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述的过程中,将诗词中的语句进行有效的分析,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苏轼诗词的理解程度。

初中苏轼诗词教学中,在分析苏轼诗词的艺术价值时,还要通过诗词了解作和的情怀。为初中苏轼诗词教学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苏轼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1.对苏轼诗词内容的深度思考

为了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苏轼诗词的具体内涵,就需要在教学策略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初中生学习诗词知识的实际特点,制定出合适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诗词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促进学生对于诗词知识的深度理解,进而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剖析初中苏轼诗词的内涵为基础,促进学生对诗词理解程度的提升。

例如,在苏轼诗词《江城子》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剖开诗词内容的表面,对苏轼的个人特点、个人精神进行深入的挖掘。以“苏轼为什么要描述自己出城打猎的形象?”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对于文章表达的苏轼豪迈、渴望为国效力的心理进行生动的描述。具体来说,在研究苏轼诗词内容的过程中,核心内容就是理解苏轼的豪放精神,这是苏轼文章的一种共性特点。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苏轼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首先弄清楚苏轼诗词的精神内涵,即“豪放精神”,然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分析研究,进行后续教学过程的设计,最终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诗词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诗词的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分析苏轼诗词的特点,提升学生对于诗词知识的理解程度。

2.对苏轼诗词剖析方式的改革

为了充分的发掘出初中苏轼诗词的内涵,就需要在对苏轼诗词剖析方式的研究中,充分结合初中生的语文诗词学习特点,进行对语文诗词剖析方式的改革:首先,要保证诗词剖析方式能够结合初中诗词知识和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其次,要保证语文诗词剖析方式可以实现和诗词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的紧密结合,拓宽诗词知识教学的普及渠道;最后,要保证制定的教学方式能够结合知识点内容进行紧密的搭建,以便于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蕴含在诗词中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苏轼《水调歌头》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诗词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并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水调歌头》涉及的文化知识的进行探索研究。以《水调歌头》中一些千古传唱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词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诗词的语句美和意境美,植入这篇诗词的教学主题,寻找到《水调歌头》中的核心知识点,即“思念之情”,并将《水调歌头》中涉及到的典故都总结出来,可以根据《水调歌头》中涉及的概念,得到诗词中的具体内涵,学生也就可以更快地完成对于诗词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初中苏轼诗词的教学策略制定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去探索苏轼诗词中蕴含的文人精神和知识典故,合理利用系统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初中语文教材中苏轼诗词的理解程度的提升。

关于秋分诗词有哪些 篇4

作者:牟巘

叔父茅封贵,先帝棣华亲。

平生为善最乐,夙德宛天人。

玉叶金枝方茂,瑶沼丹壶如画,光景镇长新。

五福一日寿,万象总皆春。

正秋分,记初度,绂缠麟。

传宣来自绛阙,瑞采蔚轮囷。

乐有钧天九奏,尊有仙家九酝,翠釜紫驼珍。

笑把南山指,还以祝严宸。

中秋对月

作者: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夜喜贺兰三见访

作者: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老人星

作者:赵蕃

大史占南极,秋分见寿星。增辉延宝历,发曜起祥经。

灼烁依狼地,昭彰近帝庭。高悬方杳杳,孤白乍荧荧。

应见光新吐,休征德自形。既能符圣祚,从此表遐龄。

赠供奉僧次融

作者:姚合

会解如来意,僧家独有君。开经对天子,骑马过声闻。

本寺远于日,新诗高似云。热时吟一句,凉冷胜秋分。

再过王辂原居纳凉

作者:周贺

夏天多忆此,早晚得秋分。旧月来还见,新蝉坐忽闻。

扇风调病叶,沟水隔残云。别有微凉处,从容不似君。

拥鼻

作者:韩偓

拥鼻悲吟一向愁,寒更转尽未回头。

绿屏无睡秋分簟,红叶伤心月午楼。

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殷勤凭仗官渠水,为到西溪动钓舟。

摇捱遍/采莲令

作者:史浩

南邻幄丹宫,赤伏显符记。

朱陵曜绮绣,箕翼炯、瑞光腾起。

每岁秋分老人见,表皇家、袭庆迎祺。

天子当膺,无疆万岁。

北窥玄冥,魁杓拥佳气。

长拱极、终古无移。

论南北东西。

相直何啻千万里。

信难计。

点绛唇

作者:谢逸

金气秋分,

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

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

银桥人散。

吹彻昭华管。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作者:强至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醖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圆前距望非遥。

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秋分後顿凄冷有感

作者: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秋分日忆用济

作者:紫静仪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秋分

作者:佚名

寒暑平和昼夜均,阴阳相半在秋分。

金风送爽时时觉,丹桂飘香处处闻。

雁向南天排汉字,枫由夕照染衣裙。

苏轼诗词折射出的人格魅力 篇5

林语堂曾说, 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 他的诗文都是心灵的自然流露, 他的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人格魅力……

一.豁达乐观是他的外部表现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思想比较复杂, 主儒术而不迂腐, 参佛老而不沉溺。性格坦率真诚, 随缘自适,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夜晚, 常人会是早点休息, 一睡解百愁呀!可无情似有情的明月也许是同情这个人生不如意的人, 在他正解衣欲睡之时, 月色照入门里, 词人于是乎欣然起行, 找怀民漫步庭院, 共同赏月, 并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试想如果不是乐观的情怀, 一个失意之人对月怎能不会伤感?如果不是豁达之士, 心烦意乱之时怎会月下赏景?真是达观自我、超然物外的旷逸气质, 热爱生活、诙谐天真的盎然情趣, 闲适优雅、从容不迫的风度完美地结合。

二.百折不挠是他的内在品质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坡》

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之后的第三个春天所作。黄州春天的某个早晨, 风和日丽, 天高气爽, 苏轼约友郊游, 玩得尽兴时, 天公不作美, 下起了大雨, 同行兴致全无, 狼狈不堪, 奔跑避雨, 抱怨连连, 唯独苏轼听着雨打竹叶声, 哼着小曲, 拄着竹杖, 穿着芒鞋, 漫步雨中, 胜似闲庭信步, 悠然如初———“谁怕”, 何等豪迈!何等洒脱!同行的人皆笑其“痴”, 可谁解其中味啊。

好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呀!仕途多磨难, 三起三落, 跌宕起伏, 历尽坎坷, 他都能够“也无风雨也无晴”地泰然处之, 坦然地面对。他执中持平, 守正不阿, 虽遭贬而无悔, 虽九死而无怨, 再大的风雨又奈我何?百折不挠, 从容潇洒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报国爱民是他的精神内涵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绵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在1071年, 因和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调。朝廷派他去做杭州通判, 三年任满, 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1074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上阕:“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全城的百姓都来了, 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 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 太守倍受鼓舞, 气冲斗牛, 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 决心亲自射杀老虎, 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爱人者人恒爱之”苏轼的爱民由此可见一斑。

下阕:“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仕途受排挤, 事事不如意, 一贬再贬, 苏轼仍积极出仕, 实乃令人扼腕, 千百年来谁能企及。苏轼在饱受迫害的情况下仍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 前来召自己回朝, 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他渴望有朝一日一展抱负, 杀敌报国, 建功立业。“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修苏堤, 建学校, 谤新法, 抨旧党, 哪一项不是利国惠民, 泽被后世?“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是苏轼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苏轼诗词中的正能量 篇6

【关键词】苏轼 诗词 情感 正能量

苏轼的一生,几度沉浮,坎坷不平,但是这不妨碍他潇洒达观,创作出大量非常优秀的作品。正能量在其作品中有非常直接、细致的反映,尤其是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反映得更为深刻、透彻。本文尝试由他的词入手,从词作品中情感的反映、抒发的表现角度,对苏轼的文学情怀作一番审美观照,来对他的心境、情感作一个探寻与追究。

一、通过写景和咏物来传递正能量

在许多情况下,词者的情感都不是直接披露的,而是借助外物来加以表达抒发的。写景和咏物自然成了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在苏轼前期作品中,尤以杭州为代表,苏轼留下了不少描绘山水景物的作品,如“湖山信是东南美”“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浪淘沙·昨日出东城》),如“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听闻弹筝》),如“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等等。在这些山水景物描写的词作中,有的是对春情的试探,有的是对美景的观赏,有的是对清景的流连,有的是对自然的沉醉……

这时的景物描写与词人的情感相照应,是平静的,开朗的。但是,从此中后人也可读出词者的些许寂寞,些许的郁郁不得志。因为,此时的苏轼,是因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而离开朝廷的。故而在杭州,此处的山水美景不仅是他赏心悦目的对象,更是他抒发一己情感的对象,这些山水美景是他心目中的知音,情感的依托。所以,当别离杭州时,是“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行香子·丹阳寄述古》)的深情忆念,是“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临江仙·风水洞作》)的执着探寻。

而当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时,因其在政治上所受的打击更进一步,所以,此时的他少了一份早时的洒脱与疏狂,多了一份寂寞与哲思,这些,在他的词作中有了明显的反映。“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念奴娇·中秋》),“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毬”(《临江仙·惠州改前韵》)等等。此中传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寂寞感,让人感受到彻骨的寒冷,表达出惆怅的“愁情”。

二、通过幻想,在幻想中展开咏物抒情,表现正能量

在熙宁九年的中秋之夜,苏轼久仕而功业未就,兄弟久隔而无从相见,在大醉之后,他再也压不住内心深处寂寞情感的冲击,与“青天”展开了直接的对话。此时的他,幻想开始腾空了:“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因为在仕途上不得志而对现实的不满,所以他想效仿陶渊明去逃避现实。但是,他在“何日功成名遂了”的追求中与“老去君恩未报”的忠君报国思想中徘徊,犹豫:或出,或不出。然而,他的最终的选择还是表明:他对现实的人生还是非常热爱。故而,在苏轼的词作中,虽然有时有着受压抑的苦闷、徘徊、忧伤,但是,就总体而言,无论是在《念奴娇·凭高眺远》中,还是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都有着“长空万里,云台无迹”的豪情,有着“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的疏狂与潇洒。

三、继承并发扬光大自屈原开始的象征手法来展现正能量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自《诗经》以来,尤其是开浪漫主义之风气的屈原创造了“美人香草”一类的形象体系以来,象征手法便成了文学艺术中一个源远流长的创作传统。苏轼的词也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传统,以此来传写作者的情感,并且这一传统在他这里更臻于艺术上的高妙境界,成为他抒发寂寞、挥写洒脱的最佳手法。例如下面的几组事例: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里以象征和想象之笔,表达了词人立功报国的愿望和舍身报国的壮志情怀。其实更深层次还有一种仕途不畅的苦闷与寂寞。然而,我们从字面上看到的却是一个“弯弓射大雕”的俊杰壮士,一个豪放洒脱的词人。

“月明多被云妨”(《西江月·黄州中秋》),是借愁云惨雾笼罩着词人光辉峻洁的心地的写照,透露出词人含冤未白,犹抱希望的矛盾难处的心情。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满庭芳 三十三年》)中,则以尘海与宦海言之,写尽风尘与风涛,表达出一种酸涩的人生况味。

上面的事例,都只是一首词中局部象征手法运用,借以抒发一己情感。另外还有一些是从总体上运用象征手法的词作,借以抒发情感的,如《瑶池燕》:“飞花成阵春心困。寸寸柔肠,多少愁闷!无人问,偷啼自愠残妆粉。抱瑶琴寻出新韵。玉纤趁,南风未幽雅愠。低云鬓,眉峰敛晕娇和恨。”此词是苏轼寄给黄州时期交往最密的好友陈季常的。他在信中对陈说:“此曲奇妙,勿妄与人。”原来他是“羁孤结念之怀至今未平也”,是因为谪居黄州,身为孤臣羁客,情怀抑郁难申,故而在此运用象征手法,借闺怨之意,陈臣子之情,抒一己之怀。

所以,东坡词中的“美人香草”,其实是他借以抒发自己心中寂寞惆怅与挥洒自由疏放豪情的寄托物,是反映当时自己处境的感应物。

因为苏词的与众不同,情感的复杂丰富,细腻多姿,所以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词成为一朵奇葩。他的词的艺术价值非常之高,这多少也与他诗词中表现出来的正能量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徐季子.中国古代文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4]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5]艺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

[6]宋四家词选序论[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7]东坡乐府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2.

描写苏轼的诗词 篇7

《跋东坡墨迹》

年代:宋

作者:许月卿六

海外归来衰鬓皤,浩然之气笔嵯峨。

富贵不淫贫贱乐,万年千载一东坡。

《咏史下·苏东坡》

年代:宋

作者:陈普

方朔优旃岂舜徒,南来谩喜落苍梧。

天津醉裹乾坤眼,只见双程不见苏。

《题东坡画像》

年代:宋

作者:陈必复

东坡先生谪仙人,骑鲸海宇几十春。

麾呵日月斥八极,笑触丰缺天不嗔。

万里归来故无恙,诸公非复先朝臣。

空令后世拜公像,洛阳宫阙今成尘。

《题东坡诗集后》

年代:宋

作者:熊禾

东坡真天人,再拜当敛袵。

千古岷峨英,浩气发耿耿。

用世固磊落,作诗更雄骋。

熙宁化宜更,当国惜已甚。

胡为叫怒呶,使我毛发懔。

九天忠臣心,欲发不暇忍。

雪堂何从容,人事得尽屏。

江山拓胸次,风月动佳兴。

我观此时诗,下语已清永。

晚喫惠州饭,晨夕对蔬笋。

和陶数十篇,习气脱略尽。

岷江几百阻,到海渺万顷。

公诗盖三变,每变辄近正。

少年纵横习,岂意造此境。

偶於玄寂中,佳处得深省。

学道便为真,此语吾敢信。

文固气所充,要在以理胜。

洋洋大雅音,千载叹寥泯。

言诗抑小技,所入宜重慎。

我诗难示人,特此聊自警。

【拓展延伸】

如今,什么男人最抢手,必须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但不要以为只有现代男人会做饭,古代男人同样也会,宋代文学家兼美食家苏轼堪称其中翘楚。

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对春笋尤为偏爱。春笋是竹子在春天新生而成的嫩芽,它被誉为春天里的“菜王”,有“蔬菜第一品”之称。苏轼每顿饭必有笋,他还笑言:“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又不瘦,餐餐笋煮肉。”吃春笋的同时,他还特别钟爱喝芡实粥,芡实是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神农本草经》说其有“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的功效。苏轼每日一碗,将其作为自己的养生佳品,他说:“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苏轼一生坎坷,却始终微笑着面对生活,在汴州,还流传着他拼死吃河豚的故事。“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后来,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那里,他发明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肉”,还写了一首叫做《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不料,朝廷里却有奸臣进谗说他成天吃肉享乐,于是,苏轼又被贬到荒凉的岭南惠州。在那儿,他又迷上了荔枝,还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不幸的是,苏轼的诗恰被皇上看到,皇上想,我贬你到惠州不是让你去吃荔枝的,既然惠州治不了你,呵呵,没关系,还有天涯海角,苏轼遭遇到人生中最恶毒的迫害――贬谪海南儋州。

现在的海南是令人魂牵梦萦的旅游胜地,然而千百年前的海南却是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地方,毒蛇猛兽遍地皆是,瘟疫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有些人宁愿被杀头也不愿被发配到那里活受罪。然而,苏轼却来了,他来海南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貌似必死无疑的绝境,却这并没有困住他。原因很简单,他是苏轼。海南的生存环境艰难,苏轼却摇身变成一位野外生存专家,有诗为证:“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初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他还欣欣然地喝着椰汁,然后将椰子壳戴到头上遮挡强烈的阳光,美其名曰“东坡帽”!

描写秋分的伤感文案 篇8

1.捧一捧芝麻,让芳香中渗透着牵挂;摘一朵棉花,让洁白中流动着表达;拿一根甘蔗,让甘甜中蕴含祝愿;秋分了,祝你快乐!

2.秋分棉花白茫茫,蓝天白云送吉祥;秋分花生沉甸甸,高山流水好运传;秋分短信情绵绵,海阔天空送祝愿;祝秋天快乐!

3.立秋热,白露凉,秋分正是好时光;日不短来夜不长,应把事业多多忙;拼搏健康两不忘,成功向你闪光芒,愿你天天都吉祥。

4.秋分平分秋色,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带走初秋的淡雅,迎来深秋的斑斓。寒气袭人,要注意保重身体,祝你秋分愉快!

5.秋分时节温度降,天凉保暖添衣裳;生活工作虽然忙,朋友其实不会忘;一条短信诉衷肠,愿你平安又健康,幸福永远在身旁。

6.用星光点缀也好,用烟花装饰也好,用清风包裹也好,用细雨滋润也好。形式在变,祝福不变。秋分之际,祝一切顺利。

7.秋分即至,秋意袭人,秋月迷人,秋果喜人,秋来好运纠缠人,秋分祝福送友人。愿你越来越迷人,越来越动人。

8.品一口秋分茶,芳香渗透心中;吃一口秋分菜,思念在心中澎湃;赏一片秋分画,秋菊荡然在心中;说一句秋分话,祝福就在你耳边。朋友秋分节快乐。

9.梦圆了情深了万事满了,花飞了叶落了果实累累了,思念祝福夹杂着怀念,一阵开心的风伴着秋分吹来,愿你我友谊长存,深情不变。

10.我有快乐等你分享,你有烦恼找我分忧。幸福狂喜不分彼此,苦恼忧患共同分担。深厚友谊无法分割,思念传递不差分毫。祝你平安秋分快乐,天天开心恰如其分。

11.风儿翩翩飞,落叶悠悠飞,鸟儿往南归,菊花香飘碎,秋分到来祝福到,愿你秋来万事好,身体棒来精神峭,开心潇洒乐逍遥。

12.秋分好时光,白云任悠扬;清风更送爽,归雁排成行;遍地菊花黄,寒露凝成霜;天气凉如水,惦念两相望;早把秋衣添,身体应无恙。问候祝你,快乐安康!

13.我用秋日的落霞装点你的梦想,我用秋日的细雨点缀你的心情,我用秋日的清风吹拂你的生活,我用秋日的思念装饰你的祝福。愿你秋分之际,心情美丽。

14.秋叶飘落,秋风拂过,秋霜降下,秋雨滴滴,秋露晶莹,秋收喜悦,秋分到来,天气变凉,严防感冒,多添件衣,秋分快乐!

15.晨光碧澄,因为被露水洗过。暮霭迷离,因为寒烟四起。在沉静的大河边,籁籁而立的茅草正顶着一头霜雪。秋分到了,祝秋分愉快。

16.摘一片红叶,写下浪漫的诗篇;选一道秋景,描出幸福的画卷;捧一掬秋水,洗去生活的疲倦;品一个秋果,甜蜜永远留心间;祝秋分快乐!

17.随春风飘走的是时间,随夏日升华的是岁月,随秋雨流失的是牵挂,随冬雪落下的`是思念,随短信到达的是祝福:秋分来临,祝秋分快乐生活美满幸福!

18.西风落叶,叶落知秋,秋月春花,春花秋月,盈盈秋水,水波荡漾,金凤玉露,橙黄桔绿。祝正在欣赏美景的你,秋分快乐!

19.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应时;播希望,撒良种,收个金娃笑嘻嘻;秋分至,祝福到,愿你秋分种宏愿,来年丰收顶呱呱,一切随心预料无外。

20.秋风习习,秋雨细细,金黄稻田,泛黄落叶,秋分时节,收获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收获曾在春天已经播种的种子长成的麦田。

21.秋意凉,祝福暖,短信送来小关怀:秋风送,好运绕,霉运瞬间全消掉;甜蜜笑,幸福满,快乐紧紧抱满怀;情谊深,记心间,朋友惦念莫忘怀;秋分里,思念涨,对你关怀不曾减。秋分时节心祝愿,愿你幸福平安喜开颜!

22.秋分秋分,昼夜平分,清凉的早晨,美丽的黄昏,炎热的天气降了温,舒爽的时光不烦闷,美好的节气请让我的祝福认真,祝你快乐常跟,欢笑秋分!

23.秋分时,阴阳半,昼夜均,寒暑平,雨偏少,温相宜,宜人居;秋分后,昼渐短,夜渐长,寒意浓,雁南去,叶归根,人思乡。

24.哥们一向有福同享,不分彼此。秋分了,分一半福气给你,左右逢源;分一半财运给你,财源广进;分一半健康给你,龙精虎猛;分一半喜气给你,快乐无敌!

25.秋分送你一支舞,让疲惫消除秋分送你一瓶酒,让烦恼溜走。秋分送你一花枕,让梦想成真。秋分送你最充实的祝福:祝你秋分快乐,收获喜悦!

26.秋分送爽菊花香,天高云淡雁成行,秋分昼夜同长短,明月相思两相望,千山万水隔不断,天涯海角共衷肠。祝你事业健康双如意,家庭祥和财气旺。

27.树叶黄,秋风凉,片片黄叶落树旁;风飞扬,歌回荡,对你思念永不忘;雁飞翔,白云淡,一条短信诉心肠;秋分节气到身旁,愿君多添衣裳人安康。

28.看你,与秋分撞个满怀,怎么收场?这样一来,与幸福分不了了吧,与开心难舍难分了吧,与不惬意不可离分了吧。有什么办法呢?朋友,就从了吧。

29.秋分时节太阳高,风轻雁飞云彩飘。朋友许久没见面,想你想的累弯腰。趁这秋分好福气,小小祝福送给你,愿你开心快乐每一天,健康顺利每一秒。

30.秋分时节温度降,天凉保暖添衣裳;生活工作虽然忙,朋友其实不会忘;一条短信诉衷肠,愿你平安又健康,幸福永远在身旁。

31.秋分分秋到,秋意渐渐凉;秋思寄心上,心情更舒畅;秋分情不忘,短信诉衷肠;快乐随身绕,幸福万年长。

32.一夜秋分一夜寒,多添衣服多保暖,春分秋分多喝水,早起早睡精神好,秋分祝福人人发,我把祝福排第一。秋分节气到,愿你健康快乐。

33.秋风舞动静谧,秋雨滴落喧嚣,秋叶飘荡思念,秋霜凝结关怀。秋分将至,秋意渐浓,带走初秋的淡雅,迎来深秋的斑斓,天凉记得添衣,用心照顾好自己!

34.秋分,寒暑平分,天气不冷不热;秋分,昼夜平分,白天不短不长;秋分,秋色平分,景色不平不淡;秋分,收获平分,心情不温不火。祝你的秋天分外快乐!

35.用斜阳点缀你的风景,用秋菊装饰你的生活,用秋风撩拨你的心绪,用秋景点染你的心情,用秋雨滋润你的祝福。秋分之际,祝你一切顺利,心情美丽!

36.秋田的稻谷向我们昭示着收获的喜悦;秋天的落叶向我们彰显着感恩的深情;我的短信向你表达着秋分的祝福与问候:祝你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37.缕缕微风捎来秋分之讯,处处田园寄望丰收之喜,丝丝细雨洒下清凉之意,片片落叶满载思念之情,声声问候吐露祝福心声。秋分时节,祝你心情愉快!

38.秋分到,天凉了,相互关心很重要!天冷要加衣,午饭要吃饱,热水要喝好,希望我的友情提示,能给你寒冷的秋天里,带来一丝温暖!

39.秋分时节悄然至,夜间一夜凉一夜,在此送上祝福语,愿添温馨愿添暖:一祝秋日体康健,二祝生活乐盈盈,三祝阖家尽欢乐!亲爱的朋友,秋分快乐!

40.天高云淡,心一样的澄清;风儿静谧,情一样的温馨;丝丝秋雨,此时无声胜有声;烂漫阳光,漂白了美丽心情。秋分时节,祝你天天开心!

41.天气会变,温度会变,季节也会变;梦想会变,事业会变,心情也会变;时间会变,地点会变,距离也会变;祝福会变,词句会变,唯有诚意不变:秋分快乐!

42.秋来到,短信至,凉凉秋风送关怀;被要盖,衣多穿,身体健康是本钱;不感冒,不着凉,秋分一天比一天凉;祝福送,问候到,关怀一次比一次暖。愿安康。

秋分诗词 欣赏苏轼描写秋分的诗词 篇9

宋代:苏轼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译文

深夜下起鹅毛大雪,野草丛上覆满白雪,犹如一座座银山,早晨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昔日大江里奔涌的波涛和沙渚上弥漫的水烟,这时间都没有了,变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饥饿的肚子里只有诗词,衣服上编织成结,潮湿的柴火像桂木一样宝贵,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珍贵,谁能和我在寒天里捻着胡须吟咏诗句?

注释

会黄州太守徐君猷携酒来访,苏轼就此事写下五首《浣溪沙》,称为黄州《浣溪沙五首》以别于徐州《浣溪沙五首》,此词为其四。

半夜:夜里十二点左右,也泛指深夜。王维《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银山:雪堆积貌。

积苏:指丛生的野草。范成大《古风上知府秘书》之一:“身轻亦仙去,罡风与之俱,俯视旧篱落,渺莽如积苏。”

九陌:田间的道路。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一:“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

随车: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也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

苏轼的诗词艺术 篇10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一生屡遭贬斥,坎珂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人们对苏轼的诗歌及其人格所表现出来的清旷豪放赞美不已。但苏轼何以能有此等超人之清旷?学问所致?修养所致?皆非也。以吾言之:天性如此,乃苏轼真率乐观性情之表现也。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他的率真乐观。他的屡遭贬斥,从外部原因来说,是北宋党争的产物;从他自身的原因来看,则毋宁说是一场性格悲剧。苏轼的“真”,使他心中无所牵挂,胸怀坦荡,虽累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故有此旷达。就如王水照先生所说:“保持一己直率的个性,追求无饰的自然人格,是苏轼人生观、文学观构成的核心。”借此本文试详细论述苏轼的直率性格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一、苏轼性格形成的文化基础

研究苏轼离不开他生活的文化氛围,因为每个人出生在特定的时代,就要受到这种时代精神的感染和浸润。

在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下,宋代文人的文化性格迥异于前代文人。苏轼也不例外,他的处事方式发生了改变,在他的思想中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是相互排斥的两级。他有参政的热情,跟很多仕子一样,经科举考试而入仕,入仕后也怀着“奋励有当世志” 的宏大抱负和“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的雄心壮志。然而他在积极参政的同时,仍能保持宁静的心态,而这种宁静的心态不以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苏轼44岁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往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所以苏轼能够随缘委命、随缘自娱、以他乡为吾乡的旷达乐观心态使他无论贬到哪里,都能与哪里融为一体,并且吃得好、睡得香、生活得快乐。

二、率真的性格、乐观而又超脱的处世态度

苏轼秉性正直,为人坦率,曾自称:“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因为这样,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但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在“乌台诗案”贬谪到黄州后,虽不克忧惧,因突如其来的政治打击与精神折磨,使他心理上猛然陷入了深刻的矛盾之中。但他没有沉浸在忧郁之中,没有隐逸江湖,傲啸林泉,更没有流连诗酒,嘲风弄月,甚至也没有停留在呼冤叫屈,倾泻激愤,而是以乐观,旷达的态度面对生活。又如苏轼以戴罪之身被安置在惠州,政治处境极为险恶,将来结局如何,也是吉凶未卜,生死难料。可他一踏上被贬之地就写下了千古绝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改惠州“蛮貉之邦”的形象可见苏轼的心胸是多么广阔,他是一位乐观主义者,他身上有一种化解苦难、转悲为喜的旷达乐观的`个性。 “此心安处是吾乡”一句可谓苏轼一生旷达乐观心态的形象抒写。

三、苏轼的诗词风格

“文如其人”苏轼人格上追求自然纯真、旷达乐观,自由自得,追求自我节持,有所不为,与此相应的是他的诗词给人一种摆脱拘束的意和境。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多舛的生活使他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如他被贬黄州当然有痛苦、愤懑、消沉,但在逆境中的苏轼更多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黄州这座山环水绕的荒城在他笔下是“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多石崎岖的破路则被写成“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更写下了千古名篇《超然台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岭南荒远,古人莫不视为畏途。韩愈贬湖州,柳宗元贬柳州,作诗多为凄苦之音。然而苏轼被贬惠州时,却作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被贬到“瘴疠之地”的惠州,他没有一蹶不振、自我消沉。一到惠州,就写诗赞道:“海山葱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又在《江月五首》首章写道:“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月明之夜,物我皆忘,把自己融入西湖的景色中了。及贬澹州,又说:“他年谁作舆地质,海南万里真吾乡。” 这种乐观旷达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就如他在澹州遇赦所作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诗中流露出战胜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宠辱不惊的宽大胸怀,气势雄放。

人生多变,苏词中也不止一次地在逆境中浩叹 “人生如梦”,但苏轼虽深切感觉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如《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词表面上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风雨阴晴,但实际上却在写他所遭遇到的政治上的磨难,并从中寄寓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历程中总会遇上坎坎坷坷,遭遇些挫折与磨难,但只要能够坦然面对,保持乐观的情绪,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人生必须有坚定的信念与坚忍的意志,要相信骤雨急风后定会有山头斜照迎。尤其在处于人生逆境之中时,更要有坦然、超然、安然的态度。他虽然也会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念头,但由于有豁然旷达的性格和超脱对待荣辱得失的态度,所以他也并未消沉下去。正是由于达观、豪放与超然的人生态度,使得他的词能经常超越一己之得失和现实之困境,从更高更远以及更主动的层次上提升了人生的意义。

苏轼写的诗词 篇11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下面是苏轼写的诗词10篇,请参考!

1、《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2、《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3、《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4、《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5、《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7、《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8、《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9、《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上一篇:信息中心机房方案下一篇:表示改变的四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