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源的管理与维护(精选8篇)
对通信电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和稳定性。一般通信设备发生故障的影响面比较小,是局部性的,但如果通信电源系统一旦发生故障,通信系统将全部中断,所以电源系统要应有备份设备,电源设备要有备品备件,市电要有双路或多路输入,交流和直流互为备用。我国对通信电源的要求是:防雷措施要求完善,设备允许的交流输入电压波动范围大,多重备用系统以防止电源系统发生电源完全中断故障。由于电网分布和利用市电的条件存在千差万别,许多地方的市电电压波动范围很大。特别是一些变电站、微波站、光通信站和模块站等,有时交流电电压波动范围达±30%以上。为提高市电的可用度,要求电源设备具有更宽的工作电压范围,否则就要增加稳压装置。通信电源的管理
3.1 加强对电源设备的重视
电源设备与通信网中的其它设备(如交换、传输等)有较大的不同,本质上,电源设备是机电设备而非通信设备。正因为如此,在通信中,它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无论是在组织机构、人员、资金还是管理上,都得不到相应的保证。然而,必须看到,通信电源作为整个通信电信网中的能量保证,它的作用是整体和全局性的。虽然它不是通信网主流设备,但它却是通信网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
3.2 加强电源管理上的专业化
对通信电源要求通信网上的各级管理层次和建设、维护方面应该有独立的电源专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因为通信电源是一个专业,而且是个包括多种系统和学科的大专业,因此,应该对它作相应的专业管理,由其它专业人员来兼管电源专业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
3.3 重视通信电源系统初期的设计、安装
电源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容量大小、地理位置、空间布置、未来发展、设备质量、工作勘察与设计、运行方式选择、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其中对于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环节尤其要加强重视和管理。
3.4 电源设备购置与维护的具体措施
1)在购置通信电源过程中,除考虑性价比外,要考虑高可靠性、多种自动保护功能、宽电压、良好的均流均衡性能、在线运行模式,要考虑是否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组织生产,另外系统故障率、防雷和电涌措施、交直流配电一体化等都应是分析考虑配置的重点。要选用可靠性高的设备,合理配置备份设备。
2)供电方式要大力推广分散供电,要有备品和备份,使用同一种直流电压的通信设备,采用两个以上的独立供电系统。这样就能够保证在其中一种电源设备发生故障时,另一种电源设备能够及时排除。
3)为了尽量缩短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要经常分析运行参数,预测故障的发生,并及时排除。
4)设备宜采用模块化、热揷拔式,便于更换和维修。再一个就是平时应建立起对电源故障的应急措施,保证可靠供电。最后,要提高技术水平,大力推广集中维护体制。
实施集中监控管理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通信网的需要,也是企业减员增效的措施之一。随着通信设备的日益集成化、小型化,各种电源设备也要智能化、标准化,符合开放式通信协议。集中监控必须逐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三遥(遥信、遥测、遥控)点的设备要合理,决不是越多赿好,否则其效果适得其反。加强蓄电池维护
通信电源涵盖范围很广,它至少应包括交流高电压、自备柴油发电机、UPS整流装置、蓄电池组、防雷接地、动力环境监控等这几大系统。在这几类系统中,直流系统和USP是直接供给通信负荷的,因此最为重要。而在这些系统中,蓄电池作为不间断供电的保证,在整个电源系统中最为关键。蓄电池不但在交流系统或整流系器出现问题是保证不间断供电,而且还能在市电和自备柴油发电机正常转换时提供保证。所以蓄电池是整个通信电源系统维护的关键。
在通信电源系统的日常维护中,蓄电池的维护测试和诊治是十分烦琐而又必须十分细致的事。通信系统现在应用较为普遍的免维护密封式蓄电池,它的日常维护相对要简单得多。对电池维护时的事项如下:
蓄电池出厂时已经充分充电,在运输或保存过程中由于自放电会损失一部分容量,所以使用前应进行大充大放以补充电参;搬运蓄电池时要搬运电池底部,绝对不要在端子部用力;绝对不要打开排气阀;阀控式铅酸免维护蓄电池使用前不
需检查液面和加水,不要将蓄电池安放在产生火花物体附近或密封场所;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横、正放置均可,但在经常震动下应正立使用;相邻蓄电池接线可紧密一些,但多列并排使用时为较好散热,各列间应保持在10mm左右;连接好后应将各导电体盖上绝缘盖并拧紧;充电后若不立即使用,应尽量避免放置于高温环境,温度越高,自放电越大;长期保存后有时不经过几次循环充放电、容量不能充分恢复;放电时,周围温度应控制在-15~+45℃范围内;充放电电压精度在±2%以内为最好;无论是使用或不使用的蓄电池,都应定期(3个月或6个月)进行充放电;清扫蓄电池时应使用湿布,干布或化纤布有可能使使蓄电池外壳裂开,造成漏液或腐蚀着火;检查维修时应穿戴橡胶手套和胶皮鞋等保护用品;如果蓄电池组容量下降到额定容量的60%以下时,可视为寿命终止;在USP等转换器上使用时,应安装电容器,以防止人转换器来的返还电流流入电池。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
通信电源的管理还包括对外来引入电流、电压的管理措施,碰触电力线和雷击就是最主要的强电流、电压的引入方式。
5.1 雷击产生的危害
雷击产生强大电流和高电压对人体和设备都将造成重大损害。直接雷或间接雷都将对通信设备产生巨大危害。防雷是一个系统工程,某种有效技术和器材的采用,只能降低雷击危害的概率、减少损害,必须对所有进出局的电缆电线屏蔽和防雷处理,采用完善的接地系统,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接地、减少雷害。
5.2 防雷接地
为了防止雷电产生的过电压过电流损坏电源设备,在通信电源系统中,通信机站一般设有防雷接地装置,其接地阻值≤5Ω,在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接地阻值应≤1Ω。在通信电源系统中,要求防雷接地线一定要与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线分开,而在电力通信电源系统中,要求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共用一组地线。
现在已开发了各种各样的雷电防护及接地技术,这些都是确保通信网络可靠性的重要技术,也是通信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技术。现已普遍采用的联合接地系统和进出线防雷系统遍以及各种保安器,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搞好通信设备的防雷工作,同时还要采用理论和实用方面都比较成熟的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设备,诱导雷电流通过接地线进入大地。事实证明,联合接地系统和进出线的防雷系统处理得好时能大大降低雷击损坏概率。
从接地的目的来看,特别是室外设备接地,防漏电和防雷显得特别重要。对它们的接地电阻要求,照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即可。为了保证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
求,施工后的接地及电阻的检查和测试工作就非常必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检查接地装置系统,是一项应坚持的必要的制度。结束语
1 通信电源的重要性
一个完整的通信电源系统由交流配电系统、直流配电系统、接地与防雷系统、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通信电源的质量与实用安全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通信设施和人身安全。
通信电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一般通信设备发生故障的影响面比较小, 是局部性的。但电源系统一旦发生故障, 通信系统将全部中断。所以电源系统应有备份设备, 电源设备要有备品备件, 市电要有双路或多路输入, 交流和直流互为备用。由于电网分布和利用市电的条件千差万别, 许多地方的市电电压波动范围很大。为提高市电的可用度, 要求选用适于更宽的工作电压范围的电源设备, 否则就要增加稳压装置。
2 通信电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设备品种甚多, 使用组合奇特
有高、低压配电设备;发电设备包括柴油发电机、汽油发电机、风能太阳能发电机;交直流变换设备包括AC/AC、AC/DC、DC/DC、DC/AC等。
2.2 涉及专业学科知识多
通信电源的专业维护需要动力机械学、化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知识。
2.3 消耗能源巨大
需要精心管理通信生产用电和确保通信机房环境温度等用电。因此加强管理, 提高使用效率, 降低成本, 意义重大。
2.4 维护好通信电源责任重大
电源专业工作常处于高电压、大电流、使用易燃油类和防雷保护等特殊环境, 对安全生产、通信防护和消除火灾等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5 新时期通信电源专业维护体制变化
目前的维护操作方法与传统方式变化很大, 在人员看守设备方面大量减员, 基本实现无人值守、集中监控维护。
3 加强电源的专业管理
电源设备与通信网中的其它设备如交换、传输、数据等有较大的不同。本质上, 电源设备是机电设备而非通信设备。正因为如此, 在通信中, 它得不到充分的重视, 无论是在组织机构、人员、资金还是管理上, 都得不到相应的保证。对电源要求各级管理层次和建设、维护方面应该有专业的管理, 重视其它设备而不屑于电源专业管理是不科学的。
应重视电源系统初期的设计安装。电源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容量大小、地理位置、空间布置、未来发展、设备质量、运行方式选择、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
要加强蓄电池维护。直流系统和UPS是直接供给通信负荷的, 是通信电源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蓄电池不但在交流系统或整流器出现问题时保证不间断供电, 而且还能在市电和自备柴油发电机正常倒换时提供保证。所以蓄电池是整个通信电源系统维护的关键。因此维护人员都要认真负责, 加强管理, 使蓄电池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要做好电源系统的防雷和接地。每年雷害及过电压造成通信设备损坏现象时有发生。雷击产生强大电流和高电压对人体和设备都将造成重大损害。现已普遍采用的联合接地系统和进出线防雷系统以及各种保安器, 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事实证明, 联合接地系统和进出线的防雷系统处理得好时能大大降低雷击损坏概率。为了保证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 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 检查接地装置, 是一项应必须坚持的制度。
4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下的管理与维护
通信电源、机房空调环境集中监控是电源专业维护体制改革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实现集中监控后, 才能实时地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 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现电力机房的少人或无人值守。随着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建立, 电源专业的维护机制发生了变化, 由原来分散的、人工看守式的维护方式, 变为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和集中管理维护模式。原维护体制下的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和维护方式已满足不了新模式的要求, 应创建相应的管理机构, 推出一套创新且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与新的维护模式相配套。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通信电源维护机制和制度, 实现维护工作效率最大化、科学化, 使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 就变得极为迫切。
4.1 设立维护管理组织机构
维护体制的改革首先要进行组织架构改革, 在已经实现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的基础上, 结合本地网的实际情况, 对电源专业的维护管理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在省级、地市级电源维护中心的业务领导和技术指导下, 县局应成立电源专业维护中心或虚拟的维护团队, 在端局实现少人或无人值守。实现以集中监控为手段, 以现场巡检巡修为基础, 以区域为单元, 以技术支撑为保障的新型维护组织架构。
4.2 做好设备故障处理工作
集中控制系统为电源专业设备维护管理提供了一种先进手段, 但它不能排除设备故障, 仍需维护人员到现场处理。设备发生故障维护人员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排除故障, 是能否实现集中维护的关键。这就要求在设备发生故障时, 要精心组织好设备抢修工作, 合理安排车辆, 培养维护人员对故障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 做好备品备件准备工作, 积极取得上级电源中心与厂家技术支持, 努力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4.3 做好设备的巡检巡修
设备维护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延长设备使用年限, 提高安全供电率和设备完好率。因此设备的巡检巡修、清洁卫生等工作仍然很重要。只有按照巡检巡修制度, 认真细致执行《维护规程》要求, 才能消除设备故障隐患, 减少故障发生频次,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何充分发挥通信电源、机房空调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作用, 使之更好地为新体制下的电源专业设备维护管理服务, 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新体制下的电源专业设备维护管理最佳模式也须根据新形势不断调整和完善。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考核制度, 充分发挥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在电源专业维护改革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 在通信网的构成中, 电源是确保通信畅通的必要条件。要加强运行管理, 减少通信事故, 预防、杜绝恶性事故发生;对于庞大的设备资产, 要科学使用, 优化组合;在抓节能降耗方面, 电源专业有着很大责任, 需加强管理;要抓好通信电源、机房专用空调和环境监控系统的完善, 抓好通信电源的维护规程、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要培养及配备有一定水平的通信电源管理人员, 应在企业内部建立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通信电源技术维护队伍。务必从主观上足够重视, 并创造良好的客观运行环境, 做到管理专业化、制度化, 设备技术先进化, 操作维护方便化。在应用动力环境集中监控之后, 无论在设备维护方法上, 还是管理措施上, 都将会上一个新台阶, 才能保证电源系统和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 确保通信的可靠畅通。
摘要: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 通信设备的不断更新, 网络规模越来越大。加强通信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才能保证通信质量良好和安全运行。本文详细介绍了加强通信电源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建立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后, 实行集中监控管理与维护, 为电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关键词:通信电源,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管理,维护
参考文献
[1]邮电部电信总局.电信电源设备维护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1.
关键词:铁路通信机房;通信设备;保障;维护;管理
一、铁路通信机房的现状分析
1.分布数量过多,分布太广。设置在铁路线路两侧的通信机房数量较多、分布范围广,并且由于铁路系统分支繁多,使得相当一部分通信机房处于山区和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在管理监控和维护方面缺乏快速联动机制,尤其是应对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时,无法快速到位,实施联网互动。
2.少数无人值守,监测困难。有时无人状态的通信机房中难免出现设备瘫痪,由于监控机制的滞后,不能及时进行维修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如对于常发生的电击事故和自然损害,缺乏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检测方法,以及设备的保障技术。
3.环境指标不高,隐患重重。有的通信机房本身建设环境不满足要求,给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转带来了隐患。还有对通信机房建设维护的不重視,相关部门对其投入的资金不够,造成设备设施的不齐全,直接阻碍了通信设备扩容建设,以及出现设备超负荷运转的情况。
4.技术相对滞后,维修不力。目前技术手段的欠缺和先进管理监测方法的缺失让铁路通信机房发展的步伐停滞不前。对于通信机房运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科学地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实施方法。还有就是维修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不到位,对维修员的培训力度不够。
二、加强铁路通信机房的技术维护
鉴于上述种种问题和隐患,参照国内外铁路通信的先进经验,从技术、设备和管理的角度提出如下维护管理的应对策略:
1.对环境监测系统实施全面升级。环境动力监测系统运用于铁路通信机房管理维护中,让工作人员远程监控通信的正常与否,并及时传送出现的故障,提高维修的工作效率。环境动力监测系统由监控中心监控,通过传感器网络及现场监控设备,将通信机房内的环境指数传输至监控中心。机房内的环境参数主要包括通信电源、温度、湿度、烟雾、房门开启等。通信机房中,环境动力监控系统还可以监控电源、空调机组、配电系统等设备,使通信设备故障率降低。
系统采用倒树型拓扑结构,是逐级汇接的网络分布方式。监控中心受到通信机房的环境数据,并据此分析通信设备的工作情况,实时监测故障的发生,这直接使机器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抢修时间缩短了,提升了设备维护管理的效率。远距离的监控,既使铁路通信机房的运行得到了控制,又节省人力物力,让抢修人员第一时间得到故障信息以及故障原因。管理区域及其体制了监控中心的布设安排。根据通信机房监控点的数量和工作流程,设置监控中心的规模。可以是分级中心或者同级监控中心,因地制宜。环境动力监测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就是现场监控传感器,通过局域网采集环境信息,并存储、传输,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的双向传递。而传感器节点的布设根据机房的设备分布而定,并且为达到节能、增加传感器使用寿命的目的,可对传感器设置部分休眠模式,使工作效率最大化。
2.对新风节能系统实施全面推广。在铁路通信机房管理维护过程中加入节能减排的理念,引进新风节能系统技术是减少能源消耗的途径之一。由于通信机房室内设备的工作发热,需要进行及时的冷却以维持其正常运行且提高使用寿命,所以要保持机房内温度相对较低。这个新风节能系统技术具有自动换气、净化空气的功能,通过对机房内温度进行设定,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就将室外自然冷空气作为空气源,使机房室内热量释放出去。由此达到室内散热、降低温度的目的,节省了使用空调的成本并减少了能量损耗。因为室外环境温度不会导致机房电气设备发热,皆是设备的运行发热,如果使用空调降温,就浪费了室外低温的自然资源。当室外低于25℃时,新风节能系统通过智能控制、温湿度传感器,开启净化换气功能。新风节能系统启动进、排风装置将室外冷空气引人室内,让气流形成循环,利用室内正压的产生将热空气排出。然而对于长时间积雪、天气寒冷的地区,要保证机房内的温度还需要空调系统,但新风节能系统能在适用时启用。所以设置环境传感器,当环境参数达到设定值,传感器将温湿度数据传送至中央控制器。经过程序的判别来控制新风节能系统和空调的使用与否,这样空调的工作时间减少了,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3.对防雷防护系统实施技术革新。铁路运输的运营需要通信机房的正常工作,由于通信机房占地面积小,其布设多处于空旷处。而在偏远地区或山区中,通信机房常受到雷击的破坏,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雷。通过避需针的疏导将电流导致大地,使通信设备免受直接或感应雷击,整个雷电防护系统包括避雷针、下引线和接地网。隔离也是防雷技术之一,将保护对象隔离起来。对于室外的设备,采用良好接地的金属箱、盒隔离。因为机房中的接地系统不同造成接地电阻的不一致,雷电产生时,电阻的不同导致电位差,这就是“地电位反击”。所以用连接导线、过电压保护器等把装置设备连接起来,保证保护对象处于同一电位。而消散是从源头阻止雷电的形成。
三、加强铁路通信机房日常管理
1.安全防火,联动反应。监测中心的值班人员对各节点的环境参数进行24小时的监控,使通信机房内的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并且设置安全警报装置,以及对其进行定期的修理维护。通信机房内必须配置有相应的消防器材,确定固定位置放置灭火器材并定期更换,确保使用的有效性。重要通信装设烟雾探测头和防火报警感应器。
2.电源通畅,应急及时。通信机房设备能够安全运行,其基础就是电源,所以要加强维护管理电源系统。如果发生供电故障,就会导致大面积的通信网路的瘫痪。为此提出双路电源供电方案,合理配置电源系统,按工作规程中的规定,在机房中应进行两套电源系统的配置,将其中一个作为故障时的备用电源,确保通信设备能及时的进行正常工作。设置当其中一个电源中断时,要接通另一个电源电路。在设备质量上,尽量使用高智能、高集成化的设备,品质性能良好的设备其电磁兼容以及电气隔离等性能都比较好。
3.定期检修,未雨绸缪。对于硬件设备,当其在正常工作时,非专业人员不能随便触碰工作电路板及接插件等重要部件。而日常的维护管理就是除尘清洁和技术性维护,技术性维护包括常规巡视、定期检查,对发现的设备运行问题要及时解决。主要工作包括维护和完善集中监控系统,确保通信电源及蓄电池、机房空调、处理器负荷、整流装置等的工作运行。对重要部件的维护要实施定期专业检测。维修人员可根据设备告警信息或环境参数数据,查找问题的出处和损坏部件,并进行修理。对电路板的位置进行调整,有故障的电路板、部件等零件要及时更换。而且使用杀毒软件维护终端、计费器、话务台的工作,以防护病毒对主机和软件的干扰。对于软件设备,就是对数据的增加、删减和修改,定期对设备的用户功能进行测试,还有软件杀毒工作等。
铁路交通运输中,铁路通信机房是通信工程的基本构成单元。在铁路通信工程技术改革的新时期,铁路的通信技术更加的多元化,就将维护和管理工作至于十分突出的位置。如今的铁路通信机房将铁路的交通功能与通信功能相结合,保持铁路工作人员协调统筹铁路交通的通信。通过一系列相关技术系统的研究开发,对铁路通信机房的维护管理也日趋完善,而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运行需要将每一个环节进行到位,其中就包括不断更新铁路通信机房的建设。
微机电源一般容易出的故障有以下几种:电源有输出但开机无显示、电源无输出或输出电压不稳定、电源负载能力差、保险丝熔断。下面分别介绍其检修方法:
1.无直流电压输出或电压输出不稳定
故障分析与排除:若保险丝完好,在有负载情况下,各级直流电压无输出,其可能原因有:电源中出现开路、短路现象,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出现故障,振荡电路没有工作,电源负载过重,高频整流滤电路中整流二极管被击穿,滤波电容漏电等。处理方法为:
用万用表测量系统板+5V电源的对地电阻,若大于0.8,则说明系统板无短路现象;
将微机配置改为最小化,即机器中只留主板、电源、蜂鸣器,测量各输出端的直流电压,若仍无输出,说明故障出在微机电源的控制电路中。控制电路主要由集成开关电源控制器(TL-496、GS3424等)和过压保护电路组成,控制电路工作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直流电压有无输出。过压保护电路主要由小功率三极管或可控硅及相关元件组成,可用万用表测量该三极管是否被击穿(若是可控硅则需焊下测量)、相关电阻及电容是否损坏。
用万用表静态测量高频滤波电路中整流二极管及低压滤波电容是否损坏。
2.电源有输出,但开机无显示
故障分析与排除:出现此故障的可能原因是POWERGOOD输入的Reset信号延迟时间不够,或POWER
GOOD无输出。
开机后,用电压表测量POWERGOOD的输出端(接主机电源插头的1脚),如果无+5V输出,再检查延时元器件,若有+5V输出,则更换延时电路的延时电容即可。
3.电源负载能力差
故障分析与排除:电源在只向主板、软驱供电时能正常工作,当接上硬盘、光驱或插上内存条后,屏幕变白而不能正常工作,
其可能原因有:晶体管工作点未选择好,高压滤波电容漏电或损坏,稳压二极管发热漏电,整流二级管损坏等。
调换振荡回路中各晶体管,使其增益提高,或调大晶体管的工作点。用万用表检测出有问题的部件后,更换可控硅、稳压二极管、高压滤波电容或整流二极管即可。
4.保险丝熔断
故障分析与排除:出现此类故障时,先打开电源外壳,检查电源上的保险丝是否熔断,据此可以初步确定逆变电路是否发生了故障。若是,则不外如下三种情况造成:
输入回路中某个桥式整流二极管被击穿
高压滤波电解电容C5、C6被击穿
逆变功率开关管Q1、Q2损坏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直流滤波及变换振荡电路长时间工作在高压(+300V)、大电流状态,特别是由于交流电压变化较大、输出负载较重时,易出现保险丝熔断的故障。直流滤波电路由四只整流二极管、两只100K左右限流电阻和两只330F左右的电解电容组成;变换振荡电路则主要由装在同一散热片上的两只型号相同的大功率开关管组成。
应急通信网络是各种通信网络和技术手段,使应急人员无论在何地、采用何种接入方式,都可优先利用残存的通信资源建立呼叫会话,在应急情况下保障通讯的畅通,企业作为与应急响应相关的重点企业,需要保证能够上传,能够接受上级的指令,而要确保应急救援行动能够在统一指挥下的有效启动,防止应急通信网络受网络运行的不安全因素影响,特制定保密管理制度:
1、为保护应急通信网络系统的有效运行安全,矿应急救援领导组负责主管本矿应急通信系统的保密工作。
2、规划和建设应急通信网络系统,应当同步规划落实相应的保密设施。
3、应急通信网络系统的购进、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保密要求。
4、应急通信网络系统应当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配置合格的保密专用设备,防泄密、防窃密;所采取的保密措施应与所处理信息的密级要求相一致。
5、应急通信网络联网应当采取系统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和系统系统安全保密监控管理等技术措施。
6、应急通信网络系统的访问应当按照权限控制、不得进行越权操作;未采取技术安全保密措施的数据库不得联网。
7、保密信息和数据必须按照保密规定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递、使用和销毁。
8、存储企业相关秘密的计算机媒体,应按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明密级,并按相应密级的文件进行管理;存储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的秘密信息应当采取保护措施。
9、存储过应急通信信息的计算机媒体的维修应保证所存储的秘密信息不被泄露。
10、应急通信网络系统打印输出的保密文件,应当按相应密级的文件进行管理。
11、保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当根据保密程度和有关规定设立控制区,未经管理机关批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12、保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当定期或者根据需要进行保密技术检查。
13、应急通信网络系统的保密应实行领导负责制,由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单位的主管领导负责本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并指定有关机构和人员具体承办。
14、应急通信网络系统的系统安全保密管理人员应经过严格审查,定期进行考核,并保持相对稳定。
15、对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应给予奖励。
摘 要:数据通信网络组建与维护是我院计算机通信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较差、学生不易掌握等现象,我院充分利用华为公司合建的实训基地资源,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提出了“项目+认证” 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就业核心竞争力,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数据通信;实训;教学改革;工作过程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作为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主要任务是学习数据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相关设备的配置使用,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及使用相关设备进行正确的组网和维护。涉及的知识既有理论性,又有极强的实践性。
目前数据通信网络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三个较突出的问题:第一,从教学内容来说,网络及其相关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内容更新速度快,课程内容难以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其次,在教学方式上,由于数据通信网络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比较抽象和深奥,相对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在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需要适当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校兴趣,改善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最后,在教学目标方面,高职数据通信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依然停留在在如何完成课程的教学,很多教师只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点,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数据通信网络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关心的是学生能否有效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果高职院校忽视了这一项能力培养,势必对学生往后的工作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我院近年来在此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确立以工作过程为出发点的教学内容改革
在目前的数据通信教学中,普遍存在对行业认识不清楚,对岗位能力要求把握不准的问题。本院邀请从事数据通信相关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学习情境实施计划,确定学习情境内容,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课件、案例分析、题库等教学资源。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与实际一致的工程环境作为教学环境,以使本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强的职业适用性。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任务设计过程中,应把握如下原则:
(1)满足职业岗位任职需求,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2)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以便学生进入行业后可以对不同的设备、不同的系统进行简单的学习和操作练习后,就可从事相应的工作。
(3)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载体,选取教学内容;结合真实设备,模拟职场环境。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重”的教学理念
为了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我院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和国内数据网络通信设备制造龙头企业“深圳华为通信公司”共同建立了“数据通信网络组建”实训基地,购买了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云存储等设备,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实践能力强、掌握最新网络通信产品的社会急需人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学生可以成为学习知主体,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能动性,从被迫学转为主动学,学校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
三、开发多方位共享的资源库平台
现在各大院校都在开展精品课程的开发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这些精品课程并没有在同类院校与企业之间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通过建设该资源库共享平台,实现各院校与企业之间、师生之间等的互动。开放共享的数据通信资源平台,以满足本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和教改的需要;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企业信息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等需要;满足企业员工技术培训与社会自学者进修的需要。
四、培养优秀的教学师资团队
我院充分利用教育部高职高专通信教指委、重庆市教委等部门组织的精品课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等研讨会和培训,其中团队中的部分老师还先后被派遣到德国、新加坡等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以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团队的职教水平。
在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NC教育管理中兴合作过程中,培养了大批具有“双师型”的教师,团队中的老师都获得了中兴的NC认证讲师和行业工程师资格,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行业发展预判能力。
学院通过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参与讲课比赛等多种途径,来加强教师队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执教能力等的培养,打造一支责任心强、勇于创新、教风严谨、教学质量优秀、教学能力很强的师资队伍。
五、改革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挖掘出了MIMPS教学方法,该方法有效的将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交叉感染、反复训练、融汇变通的进行应用,使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集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学习和锻炼,使之更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六、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于课程的考核,从传统的期末笔试,转变为期末理论试+平时实训成绩+职业技能证书的综合考核方式,强调对实践技能的考核,这样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对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入华为HCNA和思科CCNA的考证,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增添砝码。
七、小结
本文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为例,对计算机通信专业的“数据通信网络组建与维护”的课程教学改革,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其目的是使高职院校实现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根本,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祥、郭继坤、陈丽娟.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
[2]周海燕、李天松、符杰林、黄建华.关于通信网络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02)
[3]邓月明、王玲、周志彬.现代通信实训平台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
关键词:通信电源,设备管理,设备维护,阀控式蓄电池
通信电源的基本任务是向通信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符合质量要求的电能。它作为通信网的“血脉”, 是确保通信畅通的必要条件。要保证现代化通信网全程全网的畅通并做到高可靠、低电磁干扰, 低功耗通信电源系统是基础。
1 加强通信电源管理的专业化
随着通信网装备水平的逐步提高, 电源也同样处在大量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的时期, 同时为配合维护体制全专业、大配套的改革, 用了许多新的维护手段, 出台了许多新的维护管理办法。所以在通信网的各级管理层次及建设、维护方面都应该有独立的电源专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因为通信电源不仅是一个专业, 而且是一个包括多种系统和学科的大专业, 由其他专业的人员来兼管电源专业是不科学的, 也是不专业的。因此, 要管理和维护好现代化通信网, 电源专业同其它专业一样存在着维护人员素质、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加强日常及定期管理, 根据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及新的网络体系结构重新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新建工程时, 要从工程设计、方案会审、工程实施到验收竣工各个阶段积极参与和把关。继续搞好技术练兵, 加大培训力度, 引进电源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2 加强通信电源安全可靠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通信电源安全可靠运行是由多种因素和环节所决定的, 它与设备质量、工程勘察与设计、运行方式选择、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各环节相关。其中对于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环节尤其要加强重视和管理。一个先天不足的通信电源系统将造成通信安全的巨大风险和后期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重复投入。
2.1 动力电源
动力电源设备是所有通信设备运行的动力之源, 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通信业务能否有效提供。在日常设备运行中, 常存在高压电源单引入、逆变电源不稳定、UPS应用不当等问题, 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机房的高压宜采用双回路供电, 即两路不同的变电站输入, 以确保供电不间断。对于给机房通信设备供电的交直流电源列头柜, 也应采用双路供电, 以保障业务设备用电安全。
逆变电源与整流电源应采用一体化设备, 以保障安全供电, 易于监控, 同时可减少设备投资, 降低维护工作量。目前, 一些通信机房为部分设备提供220V交流电时, 采用2k VA~6k VA的UPS (另带有220V蓄电池组) 供电, 单机工作不可靠, 成本高。建议使用逆变且与整流功能一体化的电源设备, 其结构为:在整流电源机架的空余子框中插入1k VA~1.5k VA逆变模块, 1个子框一般插3~4个, 逆变模块均流输出, 实现N+1容量冗余, 这样不会因某个模块出现故障而影响正常供电。逆变模块的运行监控由整流电源的监控模块统一实现, 从而可节省机房空间。由于共用原有的-48V蓄电池组, 省去了UPS必须另带其他型号电池组的费用 (以16个单体65AH电池为一组, 约需1.5万元) 及其维护, 并减少了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协议转换节点 (约需0.4万元) , 6k VA的逆变器 (4个1.5 k V A模块) 比同容量UPS少2万元, 因此1个机房就可减少建设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约4万元, 同时可大幅度减少维护工作量, 设备运行也更安全可靠。同时建议在机房新建通信项目时, 不应另购小的UPS/逆变器, 而应使用机房原有的大UPS交流电源, 以保障设备用电可靠, 减少故障环节。
2.2 蓄电池
蓄电池作为直流 (直流系统) 或交流 (UPS系统) 不间断供电的保证, 在整个系统中最为关键。电池不但在交流系统或整流器出现问题时保证不间断供电, 而且还要在市电正常转换时提供保证。如果电池丧失容量, 即使对前端的交流高低压系统、整流系统等配置管理得再好, 在一次正常的市电转换中, 都可能造成失电而引致通信故障。因此, 应把蓄电池的维护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目前阀控式密封蓄电池以其体积小、电压稳定、无污染、重量轻、放电性能高、维护量小等特点, 而成为通信电源系统的首选电池。但在实际使用中, 达不到理论预期寿命的比比皆是。
2.2.1 影响阀控式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阀控式蓄电池全浮充正常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 理论上可到20年, 但在实际使用中, 影响阀控式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高对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时, 蓄电池的极板腐蚀将加剧, 同时将消耗更多的水, 从而使电池寿命缩短。蓄电池在25℃的环境下可获得较长的寿命, 长期运行温度若升高10℃, 使用寿命约降低一半。
过度充电。长期过充电状态下, 正极因析氧反应, 水被消耗, H+增加, 从而导致正极附近酸度增加, 板栅腐蚀加速, 使板栅变薄加速电池的腐蚀, 使电池容量降低;同时因水损耗加剧, 将使蓄电池有干涸的危险, 从而影响蓄电池寿命。
过度放电。蓄电池过度放电主要发生在交流电源停电后, 蓄电池长时间为负载供电。当蓄电池被过度放电到其电压过低甚至为零时, 会导致电池内部有大量的硫酸铅被吸附到蓄电池的阴极表面, 在电池的阴极造成“硫酸盐化”。硫酸铅是一种绝缘体, 它的形成必将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阴极上形成的硫酸盐越多, 蓄电池的内阻越大, 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就越差, 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就越短。
长期浮充电。蓄电池在长期浮充电状态下, 只充电而不放电, 势必会造成蓄电池的阳极极板钝化, 使蓄电池内阻增大, 容量大幅下降, 从而造成蓄电池使用寿命缩短。
2.2.2 阀控式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蓄电池应放置在通风、干燥、远离热源处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地方, 安全距离为0.5m以上。在环境温度为25℃~0℃内, 每下降1℃, 其放电容量约下降1%, 所以电池宜在15℃~20℃环境中工作。
要使蓄电池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应使用性能良好的自动稳压限流充电设备。当负载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时, 充电设备应达到±2%的稳压精度, 才能满足电池说明书中所规定的要求。浮充使用的蓄电池非工作期间不要停止浮充。
必须严格遵守蓄电池放电后, 再充电时的恒流限压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的充电规律, 条件允许的最好使用高频开关电源型充电装置, 以便随时对蓄电池进行智能管理。
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阀控式蓄电池组, 应进行全核对性放电实验, 以后每隔2~3年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 运行了6年的阀控式蓄电池, 每年作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若经过3次核对性放充电, 蓄电池组容量均达不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 可认为此组阀控式蓄电池寿命终止, 应予以更换。
维护测量蓄电池时, 操作者面部不得正对蓄电池顶部, 应保持一定角度或距离。
蓄电池运行期间, 每半年应检查一次连接导线, 螺栓是否松动或腐蚀污染, 松动的螺栓必须及时拧紧 (螺栓与螺母的扭矩约为11 N·m) , 腐蚀污染的接头应及时清洁处理。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 若连接条发热或压降大于10 m V以上, 应及时用砂纸等对连接条接触部位进行打磨处理。
不能把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种类、不同容量、不同性能以及新旧不同的电池串、并联在一起使用。
为蓄电池配置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随时对电池实施在线监测, 了解和掌握电池的电压、压差等, 以便及时发现蓄电池的缺陷, 进行维护。
蓄电池在正常运行期间, 应每周测量一次电池电压、环境温度;每月普测一次电池电压、环境温度, 并做好记录;每季检查一次电池开路电压 (单体电压) ;每年做一次容量检查, 并做好记录;应保持完整的电池履历 (包括出厂日期、安装日期、运行情况等) 。
结语
【关键词】通信线路;施工维护;安全管理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通信工程发展的基础是通信线路建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通信技术为我们创造诸多的便利,完善通信线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信线路的施工与维护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通信线路是通信设备用来传递信号和数据等的途径和设备,充当着信息传递媒介的功能,主要分为电缆和光缆两种。由于施工地段的地形差异、气候影响,以及施工成本的限制,通信线路施工和维护中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加强光缆通信线路的维护管理,保证畅通的通信传输路线,提高通信线路传输的质量,才能更高效、更安全地为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提供服务。
二、通信线路施工
1.通信传输架杆的选用与埋深加固
通信线路中水泥架杆的选用主要由架杆处的土壤性质、杆路的荷载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决定。架杆的长度一般有三种规格:6m、8m和10m。综合杆长等因素合理确定电杆的埋深,不同长度的电杆埋深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杆高8m需要挖1.3m的圆形杆坑深埋,杆高10m需挖1.5m。其他一些大型的终端杆以及转角杆等埋深需要更深,一般为1.6m,在一些特殊地段需采取水泥筒或垒石加固。
2.架空杆路拉线
因受到外界自然条件以及自身重力的干扰,通信线路的角杆、终端杆以及跨越杆都会受到不同大小的张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额外在通信线路的水泥杆上装设拉线。拉线规格一般采用1mm×7mm×2.6mm镀锌钢绞线,地锚埋深需达到1.5m以上。某些风力较大地区需要考虑防风装置。
3.传输线路光缆的敷设及吊线安装
传输路线光缆敷设时通常选用光缆挂钩将其挂在用镀锌钢绞线制成的光缆吊线上。通信线路的安装高度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合理选择。一般情况下,施工中光缆距离地面一般必须保持在6m以上,在一些特殊地段如跨越公路、铁路等交通枢纽时,必须保证光缆距地面高度不小于7.5m。如若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或者与其空间交叉时,电力线与光缆间的垂直距离必须大于2m,还应该注意采取措施防止飞线现象的发生。
4.设置接地保护
设置接地保护在通信传输线路以及电力传输线路中必不可少,这是为了避免在雷雨天气发生意外事故。接地保护的设置是在架空线路时,利用拉线进行接地保护,具体是将其中一根拉线的一端压入水泥杆拉线抱箍内,然后用螺母将拉线紧固在水泥杆拉线抱箍的栓钉上,拉线的另一端高出杆顶10cm,用粗为3mm的镀锌钢线将其固定在线路架杆上。
三、通信线路维护与安全管理
1.严格检验生产标准
合格的光缆在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所以应该选择产品质量优秀、信誉度高的商家所生产出的光缆。在施工中,承包商切忌為过多谋利而选用伪劣产品进行施工,运营方在选择光缆时必须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查,杜绝因为在施工中使用劣质光缆对后期通信线路运行及维护带来麻烦。如果一旦在之后的施工中发现伪劣产品,必须环环检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使用法律手段严查违法产品出处。只有将相互监督的方法合理应用,杜绝市场中的伪劣产品,才能保障通信线路的质量。
2.通信线路安全运行
保证通信线路安全运行可通过光缆线路的巡检和采取保护措施的方法。光缆线路的巡检在光缆线路维护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旦有险情发生,立刻对线路进行抢修,同时还可以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在通信线路中应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如遇线路施工中通信线路与电力线路交叉问题,应做好绝缘保护措施。对于埋入土中易遭到其他施工造成破坏的线路要设置明显的标志牌。对于在雷电区的通信线路,做好防雷措施,适当设置避雷针。
目前,光缆通信线路存在的主要故障,人为因素破坏占主因。一是存在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利益对通信光缆进行偷窃,从而造成某地域的光缆出现破坏。二是在一些区域中,因为在施工前并未联系光缆的维护部门便擅自动工,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使地下光缆遭受破坏。三是有人因为自身蝇头小利而对光缆进行随意移动或者改变路线,常常会使通信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还有就是维护人员有时因为疏忽大意,操作不当也会对光缆造成破坏。
3.加强维护管理模式
为确保通信线路高效的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创新也起到不小的作用。要想提高维护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可以通过创新维护管理模式来实现。线路维护管理工作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巡检结果的记录工作、管理人员的系统工作以及维护部门管理工作。线务员通过巡检将一定时间内的巡检记录传输给维护信息网络,确保维护部门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及时得到通信线路的运行状态,一旦有紧急情况,可及时进行维护抢修。通信企业应强化线路维护管理职能,将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及专业技术的人才安排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其工作范围,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促进光缆通信线路的维护管理工作。联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记录各个线路维护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绩效考核,为其进行职业规划,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通信企业自身还应加强管理意识,制定完善的管理模式,灵活运用到实处,实现线路维护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4.优化维护管理人员
传统的维护管理人员虽颇具维护管理方面的经验但缺乏专业素养,不能将光缆通信线路维护管理的新技术、新发放熟练运用。所以通信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人员培训的重要性,采用多种形式对各级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首先,有计划的培养一支能熟练新技术以及方法、能适应现代化设备的专业队伍;其次,对在职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教育;最后,要对维护管理人员进行现有设备操作以及维护工作的培训。维护管理人员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随机应变,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对设备管理、生产操作和设备维修人员进行多方面培训。
四、案例分析
2013年3月,在浙江杭州某地区进行通信线路的铺设工作。在工作初期,首先获取了该地区的相关地质资料,对该地区的地质地貌有了大概的了解。与专门的物探队伍和钻探队伍合作,详细地分析了现在的地质情况。该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在12m以上的地层多以沙为主,疏松不牢固,所以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了更深的位置,并在铺设好后使用混凝土加固。从铺设好直到现在,该地通信部门设立了专门的线路维护部门,每2个月对地下的地质情况和线路情况进行检测。在2015年8月,由于暴雨,该地大量水土流失,线路所处地区的地质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相关部门及时对线路进行二次加固,避免了隐患的发生
此外,更有代表性的工程是四川雅安连接雅安城区与芦山县的通信线路施工工程,设计者、施工者充分考虑了特殊的地质条件,其效果良好,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具体情况为:2012年5月,该工程进行了勘探掌握了地质情况后,选择了避开龙门山断裂带的绕山线路,该线路所在的地区地层相对稳定,也没有其他管线影响,设置符合标准且合理。2013年4月20时,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由于地震波传来的能量巨大,导致地层发生断裂、错动,原有的通信线路受到严重影响,部分线路发生断裂,导致通信无法传递,该地区一度没有通讯信号。在进行抢险维护后,该地区的通信重新连通。在此后的数年当中,该地区相关部门特别招募了数名技术人员,定期对通信线路进行维护,并检查所在的区域是否有新的地质变化及安全隐患。因为维护得当,该通信线路至今未再发现问题。
五、结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通信的普遍化,通信传输线路的施工与维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需要考虑施工地段的地形差異、气候影响,以及施工成本的限制,保证通信线路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只有加强光缆通信线路的维护管理,充分发挥其人为及科学技术力量,推动维护技术的发展,保证畅通的通信传输路线,提高通信线路传输的质量,才能更高效、更安全的为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伟峰.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与施工[J].中国新应用,2012(15):70.
[2] 田立峰.光缆通信线路的维护管理[J].装饰装修天地,2015(8):181.
作者简介:
【通信电源的管理与维护】推荐阅读:
通信维护管理体系10-28
移动通信开关电源程序09-07
通信管线专业日常维护方案10-22
变电站双电源管理办法09-29
通信与广电题库06-28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06-12
通信管理年07-20
品质管理通信工程10-02
矿井通信管理规定10-11
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