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职责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政工作职责

民政工作职责 篇1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恪守为民之责,扎实推进民政业务工作全面发展

1、认真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在元旦、春节期间,在县四套班子的带领下,共走访慰问受灾户4户、特困户9户、五保孤儿3户、低保户5户、特困老年人2人、伤残军人3人、军烈属2户、老复员军人8人、军休干部23名以及××县社会综合福利院和34个驻泸部队,共送去慰问金4.19万元。同时,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具体要求,在春节期间,为3385名城市低保户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150元和春节慰问金50元,为24581名农村低保户发放一次生活补贴100元,为131名在乡老复员军人、25名三属人员、81名在乡退伍军人、384名参战人员、1名老党员、36名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和2名在乡革命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每人发放了一次生活补贴180元,共发放各种生活补贴和慰问金3253900元,确保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过上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

2、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稳步开展

一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稳定推进。为严格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工作,根据前几年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于今年10月份新出台了《××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我县城市低保工作。一年来,按照“应保尽保、应保才保、分类施保”的要求,经张榜公布,纳入保障范围的城镇居民1548户3576人,累计发放保障金639.6万元。

二是农村低保工作稳步开展。一年来,全县共有17815户3.62万人低保对象累计发放低保金1954.8万元,发放低保粮434.4万斤。

三是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为解决城乡医疗补助比例偏小的问题,从XX年6月1日起,进一步规范城乡医疗救助申报、审批程序,提高了城乡医疗救助比例,进一步缓解城乡特困群众就医难问题。一年来,共为1169人发放医疗救助金112.4万元,为全县特困群众90537人代缴参合资金192.97万元,切实使城乡特困群众的就医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敬老院改扩建及五保供养工作。根据省、州民政部门的具体要求,××县社会综合福利院五保户入住率必须要达到50以上。随着五保户入住人数的增多,相关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实际需要。XX年11月2日,经××县人民政府研究(泸政复(XX)500号),同意把鲁掌原县人大办公室等固定资产作价600万元有偿划拨给县民政局用于扩建××县社会综合福利院。我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扩建资金,并争取到福利院扩建项目资金365万元,支付给县政府用于购买鲁掌原县人大办公室等固定资产,增加我县的财政收入的同时,也使国有资产没有流失。到目前为止,我县共有五保户498人,入院五保户110人(已死亡5名),其中:孤寡老人83人(已死亡5名)、孤儿27人。

五是60年代精减退职人员生活救济工作。对我县33名六十年代精减人员及时按标准兑现到他们手中。一年来,共发放定期补助资金4.2万元,为6名精减人员解决实际困难7件,解决经费1.5万元,使他们的权益得到了保障,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是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做好流浪人员的救助工作。一年来,我局多次开展上街劝导救助活动,主动上街救助流浪人员达40余人,护送精神病人2人、危重病人3人到医院进行治疗。一年来,共支出费用达7.3万元。二是做好低保边缘户和边民的临时救助工作。今年,共为低保边缘户和边民争取到困难经费256万元,切实解决了全县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三是做好集中办学点的送温暖工作。为称杆集中办学点的1200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了一套床上用品,共支出经费30多万元。

2、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再上新水平,有力维护了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一是着力抓好双拥、优抚工作。在春节期间,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具体要求,慰问了34个驻泸部队。通过这种方式为他们送温暖、办实事、解难题。增进军地双方的了解,密切了军政军民的关系。认真落实优抚政策,为优抚对象办实事办好事,为17户老复员军人新建住房,21户维修住房,投入资金达10.5万元。同时,大力推进优抚对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积极完善优抚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时采集复员退军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二是积极做好退伍军人安置工作。XX年全县共接收退役士兵32人,其中符合城镇安置条件的有14人。通过实绩考核和文化考试后,按成绩实行从高到低选择岗位,已全部安置。

三是认真做好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工作。结合××实际,对优抚对象患病在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通过合医或医保、城乡医疗救助及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等3条渠道予以报销。一年来,共支付优抚对象医疗补助经费达11.8万元。

3、切实抓好救灾工作,确保社会社会稳定

今年,全县各乡(镇)都不同程度遭受了旱灾、洪涝灾、风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据统计:全县农作物受灾131835亩,成灾98595亩,绝收16363亩;受灾农户达15910户7.1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935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576万元。灾情发生后,在县委、县政府直接领导下,我局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投入到受灾第一线,解救被困人员,认真组织灾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妥善安置灾民和滞留人员,统计灾情,及时调运救灾款物,灾民的吃、穿、住等方面得到了保障。灾情发生后,我局根据各乡(镇)的受灾情况,及时下拨救灾款160万元,发放救灾粮60吨,发放棉被1200张,衣服340袋,受损民房全部得到恢复重建,为XX多户特困户和受灾户解决了石棉瓦2.6万片,水泥210吨,确保灾民人心稳定,没有出现非正常现象。现灾后生产和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絮展开。

4、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跃上新台阶,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是圆满完成第三届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安排部署下,我县第三届城市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于5月19日圆满结束。本次依法换届选举的4个城市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组织严密、依法推进、平稳有序、成效明显,是历届选举最好的一次。选举产生居委会干部19名,平均年龄28岁,党员比例为32,妇女占79,大专以上学历占47,少数民族占68。同时,对新任社区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以便提高他们为民办实事的能力。

二是大力推进村民民主政治建设。一年来,我局不断深化村民自治,继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村民自治模范单位、民主法制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加强村委会阵地建设,促进村委会健康有序发展。现子竹村和色仲村两个村委会的服务站的立项、批复和相关报告都已经按程序上报,已动工修建。

5、加强社会专项事务管理,推进专项事务规范化

一是殡葬改革工作:以修建六库地区殡仪馆为重点,现正在加紧附属工程建设,在年底竣工。同时,加强对殡葬改革的宣传力度,针对我县殡葬改革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和上级有关殡葬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清明节期间,充分利用六库街子天进行了广泛宣传,为我县的殡葬改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适应赖茂新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积极抓好排路坝公墓搬迁工作。现已从公墓区内迁出的坟墓有160冢,兑现搬迁补助资金40万元。

二是婚姻登记工作:XX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107对,初婚2053人,再婚161人,复婚19对,离婚194对。无群众投诉、无违法登记事件发生,登记工作合格率达100。

三是民间组织工作:认真做好行业性、公益性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和登记工作,一年来,全县共登记社会团体9个,依法对40个社团和民办非企业进行了年检。

四是地名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的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完成了5条县级界线、三个三交点、10条乡(镇)级界线等的勘界资料数据库信息录入工作。

五是老龄工作:在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对特困老人、百岁老人进行走访慰问,送去慰问金4.3万元,助医金1.5万元,为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经费5.8万元。XX年共为我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新优待证91本。根据省、州政府及民政部门的有关要求,今年对高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全县80周岁至99周岁的老年人共有1712人,每月每人发放保健补助10元;百岁老人13人,每月每人发放长寿补助100元,XX年全县共发放高龄补助资金22万多元,所需资金全部由省财政承担,并在敬老节前全部兑现到了高龄老年人手中。

(二)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完成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

1、抓好信访工作。一年来,共接待各类民政对象来访人员514人次,来信9件,都得到了妥善处理。同时,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的监督。一是自觉将工作置于法律规范之内和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之下,认真贯彻执行县人大、县政协的决议、决定,不定期地向县人大、县政协的领导汇报民政工作情况;民政部门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邀请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出席;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主动邀请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对县人大、县政协领导批转的信访认真调查核实,并进行了妥善处理,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和建议。今年共受现人大代表建议9件,政协委员提案2件,全部都作了回复。

民政工作职责 篇2

一、与民生问题紧密相连

民政部门包含大量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例如行政区划管理、退伍兵以及军烈属的安置、结婚登记、赈灾救济、民办非企业管理、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等。民政部门从中央到地方档案的种类繁多, 数量偏大, 民政部门除了包括和其他部门相同的档案信息以外, 还包括了大量和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档案信息, 例如退伍兵以及军烈属的安置档案、结婚登记档案、赈灾救济档案、民办非企业管理、殡葬管理档案、最低生活保障等等。这些档案信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最基础的利益。尤其是婚姻登记和死亡档案特别重要, 它和所有的家庭人员密切相关, 真实的记载了人生重要时刻的详细信息, 这样的档案紧紧的联系着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这是所有档案信息里最为重要的档案。

二、提高工作方法

(一) 开展基础工作

民政部门的工作直接构成了民政档案, 包含了所有的民政工作如文件、电子信息、照片和影像资料以及科技信息档案等等。民政档案是民政部门的基础信息, 民政档案整理的完整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 对于民政工作良性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变革, 民政部门的工作职责也发生了变化, 民政档案内容繁杂, 形式多种多样, 所以这就给民政档案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民政档案信息整体化管理的方式, 给民政档案的搜集整理造成了巨大的考验。综上所述, 这就要求民政档案要提高思想认识, 档案的搜集要有理有据, 确保搜集的民政档案及时、准确无误, 加大民政档案的基础工作平稳的推进。对于那些搜集上来的民政档案信息要认真探究, 确保真实性, 对于民政档案的搜集范围加以明确划分, 确保搜集上来的档案具有保存的价值, 同时保证搜集的档案信息安全、可靠。搜集整理的档案电子信息一定要保管妥当, 防止丢失或者泄露。

(二) 管理办法与管理机制

制定民政档案管理细则, 可以保证民政档案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上级有关单位一定要做好民政档案的监管工作, 随时学习上级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提升民政档案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水平。依据民政档案的不同类别制定有关的制度和条例, 使其了解所有的规章制度细则, 进行造册编辑, 使所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有明确的学习准则。在推行综合考评的时候, 把民政档案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涉猎进去, 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工作人员的主动性, 可以更好的进行民政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带动了民政工作的推进, 民政档案工作是民政工作的基石, 一定要做好民政档案的搜集、整理、建册、保存等工作, 告别传统的工作方法, 提升工作的效率。数字化的进程制约着资源的使用, 创建良好的民政档案管理体系, 做好民政档案的管理工作, 使所有的信息能够网络共享, 提升办事的效率。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那些具有开放性的信息一定要公布在网络上以便于人民知晓。定期增加民政档案的信息含量, 可以加大档案资料的查找力度, 尤其是那些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一定要做到双轨运行。这样保存的方式, 对于今后的工作也会带来很好的效果, 无论发生怎样的状况, 都会有一份档案信息的存在, 确保了民政档案的安全性。

(三) 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过去民政档案管理部门的办公条件相对较差, 然而档案信息的保存又对环境有较高的需求, 要做到防潮、防火等等, 这就要求民政档案管理的环境需要改变, 增加投入的力度。民政部门要安排专门的档案室, 配备各种设备, 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四) 提升综合素质与法律观念

民政部门要配备专业档案管理人员, 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 有利于较好的搜集、整理、装订档案信息, 那些具有很高价值的档案信息立即反应给上级领导, 帮助领导更好的决策问题。民政档案的管理员要有积极的态度, 主管单位定期的组织学习, 总结以前的工作经验, 创建优良的工作方法, 提升民政档案的管理水平。民政档案管理遵循国家档案管理办法, 随时提升档案管理法律意识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民政档案管理的时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依法办事, 在日常工作中提升档案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把民政档案管理和法律有机的结合, 那些机密的文件, 档案管理员遵循保密法规, 提升依法行政的力量, 实现有法可依。提高民政档案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民政档案建设。

三、结语

总之, 民政部门负责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民政工作事关民生、民权、民利, 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 要做好民政档案工作, 促进民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坚实的基础。

摘要:民政档案工作在全体人民的社会生活里表现的十分重要, 它关系着民生问题, 所以一定要做好民政档案这项工作, 切实落实其责任目标, 让民政档案可以全力的为人民服务,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民政档案,服务水平,措施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沂滨.如何提高民政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J].人力资源管理, 2012 (08) .

民政工作职责 篇3

关键词:高校 社会工作 民政工作 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强调构建以平等、协商和参与等特点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面对一系列全新的形势和任务,推动社会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而在社会工作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构建新型的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高校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不仅是构建新型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的主体,而且还为构建新型关系提供智力支持,进而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构建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新型关系,也成为了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关系

总体来说,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方面:

1.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区别。笔者认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概念上有区别。民政工作是指以国家行政力量作为基础和支撑,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落实,集中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帮助他人的活动,是帮助他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二是在学科划分上来说,民政工作从属于公共管理学,而社会工作从属于社会学。三是在所属范畴和领域方面,民政工作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而社会工作则从属于社会基础。四是从总体目标来说,民政工作强调化解社会矛盾,为政府和群众分忧解难,而社会工作更多强调的是自助助人和以人为本。五是从性质及内容来说,民政工作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贯彻执行政府重要方针策略,并实施管理控制与公共服务。而社会工作则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强调实践特征,突出帮助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

2.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联系。一是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功能上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以解决矛盾和问题作为基础,某些方面还可以形成互补。二是两者都突出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民政工作侧重宏观层面,而社会工作侧重微观层面。三是在工作内容来看,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都包含事后补救等内容,但是社会工作兼有事前防范内容。四是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方面,两者都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维护社会公众的权益。

二、新形势下构建新型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构建新型的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具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效提高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在新型社会治理结构之中,“政府—高校(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高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新型的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高校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同时高校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也将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积极为推动当地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献计献策,从而更加有利于发展高校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发展方向。当前,地方高校已经进入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社会工作专业改革也面临着一些全新的要求。诚然,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要为社会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势必要遵循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的要求。通过构建新型的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将会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3.有效提高地方民政工作总体发展水平。民政工作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在加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民政工作的方式、目标、措施等也需要加以相应调整。通过构建新型的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政府民政工作水平将得到长足的进步,更好地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而实现地方民政工作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现阶段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构建的过程中,集中存在着下列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1.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当前,很多开设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地方高校,在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部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教学内容陈旧,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很多社会工作专业都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专业学生社会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最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就业渠道相对单一。

2.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地方民政工作联系不紧密。在构建新型的高校社会工作与地方民政工作关系的过程中,应当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之间建立联系机制。但是,在现阶段很多地方高校教学和民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大量存在着“两条线”发展现象。地方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既没有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也没有机会进入到当地民政部门就业和实习,工作联系不够紧密。

3.民政工作发展得不到高校的有力支持。正如前文所述,为了适应社会治理结构转变的要求,民政工作必须要进行合理改革,但是现阶段很多地区的民政工作改革都没有得到当地高校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是全方位的,包括理论支持、智力支持、人才支持等。由于高校与民政部门并没有建立有机而紧密的联系,高校对于民政工作发展和改革的支持便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构建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新型关系,主要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1.大力推动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制改革。地方高校要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根据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学体制改革方向、任务、目标、措施和要求。根据社会治理机构调整的趋势培养更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民政工作者。

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方面,高校要根据新型社会治理结构的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侧重加强对学生社会治理理论、治理方法和现代民政工作方法等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在巩固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方法、目标及要求,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工作及民政工作发展需要的实践型专业人才。

2.密切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要在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之间建立沟通联系机制。一方面,选派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到民政部门进行实习,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提高民政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民政部门在制定重大政策等过程中可以充分征求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工作沟通和交流,为建立新型的关系打好基础。

3.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智力优势。地方高校具有雄厚的教学科研人才基础和经验,可以为地方民政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地方民政部门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业务骨干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进修,接受最新理论的培养,树立现代化的社会工作理念。

参考文献:

民政局的民政工作责任书 篇4

一、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加强城乡社区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社区网络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平台,争创示范社区。创新社区管理。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自我服务和注册志愿者登记率,满意度须达60%以上,注册登记率达辖区居民的10%以上,居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社区公益活动参与率达60%以上。(10分)

二、进一步推进村级民主法制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逐步实行农村社区建设,培育和组建农村志愿者队伍,有效开展活动不少于3次。村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达60%以上,村民对公共事务和社区公益活动参与率达60%。(10分)

三、全面推进民政专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民政事务所建设,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建立考核培训制度,提高优质服务和依法行政能力。(10分)

四、全面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做到规范操作,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确保城市低保对象人均补差高于260元;及时准确上报各类低保材料及整理归档工作;低保审批材料送审合格率达90%以上。(15分)

五、全面做好医疗和社会救助工作。及时受理、核查、上报医疗救助人员和低收入家庭申报材料,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健全和完善街道、居二级防灾减灾预案,积极开展争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活动。及时足额发放各类社救对象生活补助。按程序做到专款专用。(15分)

六、积极开展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夯实军民共建基础,

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保市级双拥合格单位,创双拥模范单位,建立健全优抚人员档案,落实优抚优待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优待金。做好退役士兵的接收和安置工作。(10分)

七、扎实开展老龄工作。按照“六个老有”的要求,建立社区老年人活动室,经常开展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爱老敬老活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和社区日间照料。及时发放助老金。建立健全民政事业统计台账,做好每月民政数据的动态更新及上报工作。(10分)

八、做好社会事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社会团体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年检和管理,进行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创建工作。创新殡改宣传方法,开展网上祭祀和社区集中祭祀活动。抓好长效管理,确保死亡人员火化率100%。(10分)

九、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妥善处理群众信访工作,杜绝因工作失误造成越级上访或群体性上访。加强信息报送,每月不少于两篇民政信息。(10分)

蚌埠经济开发区 淮河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

责任人: 责任人:

民政工作职责 篇5

——武夷山市民政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几年来,武夷山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实施‚五大战役‛为抓手,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措施准确定位目标,不断拓展提高民政部门的执政能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多项工作荣获民政部和省市表彰。2006年民政部授予:武夷山市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福建省民政厅授予武夷山市城市地名标志设臵工作先进城市;2007年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授予武夷山市双拥模范城、南平市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南平市军分区授予武夷山市双拥工作合格市、福建省民政厅授予武夷山市民政局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南平市民政局2007年度全市民政工作绩效考评特等奖;南平市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授予武夷山市民政局2008年抗御雨雪冰冻灾害先进单位、荣获南平市民政局2008年度全市民政系统绩效考评一等奖、武夷山市市委授予武夷山市民政局党总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南平市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授予武夷山市民政局2006-2008年度文明单位、荣获南平市民政局2009年度全市民政系统绩效管理特等奖、被南平市民政局评为2009年度福利彩票发行组织工作奖;荣获南平市民政局2010年度全市民政工作绩效管理一等奖、武夷山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第二名、荣获武夷山市市委、市政府2010年创业竞赛突出贡献奖。

一、加强领导,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体领导,维护集体权威,既是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搞好班子团结的关键环节,更是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几年来,局领导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领导同志关于执政为民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讨论、边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了领导班子首先在理念上提升,在思想上升华。认真学习贯彻实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坚持‚监管为先,防范为主,关口前移,标本兼治‛的方针,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凡属民政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和重大工作,凡属干部推荐、任免和奖惩,一律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同时,对会议研究确定的事项,班子成员按职责分工,认真执行解决,不推诿,不越位,各负其责;‚一把手‛带头,在班子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畅所欲言的和谐政治氛围,遇到工作中彼此有不同意见,成员之间通过加强思想谈心和工作交流,统一认识,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难点,大家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加以克服解决,努力做到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肝胆相照,工作上密切配合,生活上相互关心。按照省委、市委提出的‚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部署,该局开展了治庸治懒活动,组织学习打好‚五大战役‛的领导讲话精神,提高民政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端正工作态度。紧紧围绕民政工作的热点、焦点问题,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办事。修定问责制度,防止干部职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工作时精神状态低迷,作风纪律涣散,引发群众投诉的事件发生,并督促在其位、谋其政。深入开展了‚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海西‛竞赛活动和‚三级联创‛主题活动,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该局根据创建工作的要求和民政工作特点,以讲文明、树新风为重点,以开展‚八比八看‛(比服务环境,看谁的服务场所整洁美观;比服务态度,看谁的服务周到;比服务质量,看谁办事规范、便民、快捷、效率高;比奉献社会,看谁对公益事业贡献大、办实事多;比行业行风,看谁的行风正、作风好,无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比扶贫济困,看谁为群众送温暖多;比服务新农村,看谁为农民办好事多;比行风形象,看谁文明创建活动抓得好)。教育民政干部职工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八荣八耻‛为基本道德要求,以规范行业行为为基础,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群众的满意为标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境界、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塑造窗口的满意形象。认真做好民政‚三个服务‛工作。局领导强调:民政干部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个不让‛,即不让失误差错在我的身上出现,不让来办事的服务对象在我的接待中受到冷落,不让不文明行为在我身上发生,不让民政部门的形象因我而受损害。要求大家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建设活动的重要性,认真查找不足,勇于正视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强化措施,扎实抓好政风行风建设活动。各股室、下属单位工作人员都能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从基层和群众呼声最大、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施行‚五个全面建设‛,即:全面实行依法行政建设,全面提高工作效能建设,全面创新服务方式建设,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建设,全面深化监督机制建设,深化‚满意在民政‛活动,使创建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主动融入,营造良好民政工作氛围

武夷山市地处闽北山区,是革命老区市,要使各项民政工作能出经验、出特色、出成果,必须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建立一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机制,为民政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主动汇报请示、主动当好参谋、主动做好工作‛。为争取市委、市政府对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局领导经常给市委、市政府领导主动汇报民政工作,使市委、市政府领导了解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民政工作的发展状况,支持民政工作,解决民政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政事业发展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统筹谋划。每年由市委、政府主持召开一次全市民政工作会,市政府领导作工作报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多项民政工作由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年终严格考核兑现。每年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民政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民政工作,解决具体问题。

三是市直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财政部门在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足额预算安排了工作经费及各项配套经费,确保了各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组织、规划、国土、建设、税务、林业等部门,根据民政工作的需要,全力支持、密切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促进了民政事业的发展。

三、开拓创新,打造民政工作新亮点

(一)率先建立和完善特殊困难群体长效帮扶机制。

2006年,该局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全市13个乡(镇)、街道、农茶场,对特殊困难家庭开展摸底调查。重点调查存在治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的城乡低保家庭,结合局领导开展的民情大走访了解到特殊群体存在的实际困难情况,向市政府提交呈阅件、拟定《武夷山市关于开展特困群众帮扶活动方案》供政府办公会议研究。武夷山市政府及时召开了全市总动员会议,率先启动了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参与的特困群众帮扶长效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坚持按照‚社会化、大民政‛的理念,整合和动员政府、部门以及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努力形成‚政府主导、民政主管、社会救助、全民参与‛的帮扶格局。二是开展结对帮扶。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形式,帮助困难家庭制定脱贫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使扶贫帮困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三是扩大就业渠道,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的根本问题。做好就业工作与社会救助工作的有效衔接,通过加大社会救助、培训、提供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等有效措施,推动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几年,全市参与帮扶单位117个,已结成各类帮扶对子342户1072人,各类帮扶资金200多万元,其中资助大中专特困生220多名,大病救助192名,因灾致资救助600多名,218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有100多户农村困难家庭走上了靠种养业、旅游服务业等发家致富道路。

(二)创新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方法。

武夷山是南平市农村医疗救助开展试点工作的县市,2006年修订了《武夷山市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暂行规定),对救助起付线、封顶线和救助比例进行了调整正式施行。武夷山市民政局在试点和实施工作中,不断摸索径验,创新工作方法。全国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评议会上介绍了武夷山市农村医疗救助试点方案,作为借鉴。特别在医疗救助程序、服务工作方法上作了创新。

一是优化医疗救助程序。为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降低管理成本,以缓解民政部门行政经费和人员编制紧张的问题,武夷山市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充分利用合作医疗的服务平台,开展‚一站式‛服务。即由民政局确认救助对象,由新农合在办理合作医疗补偿部分时,同时办理医疗救助对象的审核、审批和救助资金发放。具体流程为:武夷山市民政局建立救助对象信息备案表,根据动态管理情况,于每年年度核定结束后将救助对象信息提供给各乡镇定点医院及新农合报帐中心,并预拨3至5万元救助资金给新农合管理中心。凡是符合条件的医疗救助对象,在申请合作医疗补偿的同时,只需持户籍证明、《低保证》、《五保证》、《五老人员定补证》、《优抚对象定补证))等有效身份证明,即可申请医疗救助。新农合或乡镇(街道)合作医疗报帐中心根据武夷山市民政局提供的对象信息,负责审核救助对象提供的相关材料,在办理救助对象合作医疗补偿的同时,按照市民政部门的授权和医疗救助标准,审核确定救助金额,一并办理医疗救助审批手续,同时发给医疗救助金。预拨的救助资金用完后,新农合再凭救助单与武夷山市民政局结算,民政部门则再次及时预拨救助资金。二是提高医疗救助服务质量。关于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持一致,实行与其医院共用,医疗用药、诊疗项目及服务设施目录共用,确保救助对象能够享受到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双重补偿。同时,救助对象无需办理转诊手结续,可自行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三)提前完成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工作任务

加强避灾工程建设是完善武夷山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有效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及事关民生的大事。按照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原则,武夷山市民政局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按照南平市民政局具体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了以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科学合理地选择避灾场所工作,认真做好设计工作方案,并及时上批武夷山市政府办公会议研究批准。武夷山市财政投入建设资金442.4万元资金,今年上半年,提前完成了158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各避灾点配备了必须的设施、物资,建立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在灾害来临之际为群众提供安全的避灾场所和基本生活保障,为做好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争创武夷山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见成效

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是武夷山市争创的一项高规格的政治荣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支持,民政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整体进展成效显著。一是高度重视,双拥创建基础扎实。向历任党政军领导汇报双拥工作,引起领导高度重视双拥工作,从而形成了党政军领导挂帅,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行各业共同参与的双拥工作体系,军地齐心协力,为驻军部队全面建设和武夷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二是注重宣教,国防教育氛围浓厚。该局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军民双拥和国防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三是强化落实拥军措施。拟定争创双拥模范城工作方案,报市政府办公会议研究,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近三年来,市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和部队改善生产、生活、文化、训练基础设施资金累计1450万元;今年市财政又投入双拥各项工作经费达1023万元;积极配合支持部队工程建设,为部队国防建设征地600余亩;支持森林武警大队营房建设征地40亩,累计投入1070万元;支持武夷山边检站以及武警大队、消防大队新建营房建设征地85亩;支持边检站营房建设投入300万元;解决武警大队官兵饮水和执勤哨岗改造装修9万元;帮助94620雷达连驻地通往市区公路硬化建设向上争取资金80万元。今年市委议军会议,又为人武部解决专项军事训练活动保障经费20万元,支持森林武警购臵官兵娱乐设施经费10万元。同时,协调部队国防建设中遇到的各项难题,确保任务按时完成。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臵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已安排副团以上干部家属9人;市劳动保障局共为我市随军家属提供岗位611个,市政府对未就业随军家属48人,每人每月发放400元(2008年为300元)基本生活保障金,累计发放37.8万元。四是突出重点,优抚安臵政策落实到位。该局充分发挥优抚工作稳定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与军队发展要求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市场体制相衔接的优抚安臵服务保障体系,努力提高优抚安臵工作水平。全面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和待遇。切实按照抚恤补助标准,及时足额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经费;继续实施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使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成果相适应;认真做好退役士兵来信来访工作,健全防控网络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大稳控工作力度,努力从源头上化解不稳定因素。切实深化退役士兵安臵改革,积极推行以政策扶持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安臵制度,确保安臵率100%。

(五)加快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武夷山市赤石暴动烈士陵园,是皖南事变被俘新四军第六中队将士举行震惊中外的暴动遗址,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省级国防教育基地,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和100个红色经典景区。武夷山市民政局抢抓机遇,就赤石暴动烈士陵园扩建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并形成项目扩建方案,及时向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申报,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拨给赤石暴动烈士陵园扩建项目建设用地面积88亩,预算总投资2600万元。计划扩建赤石暴动纪念馆、游客用务中心、悼念广场、纪念亭、旅游公路、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处理设施、供电设施、给排水设施以及环境整治绝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

为做好赤石暴动烈士陵园的扩建工作,该局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统一思想,切实把烈士陵园扩建和改造好。烈士陵园扩建项目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规划方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切实把项目规划好、建设好,使烈士陵园成为集教育纪念、红色旅游、环境改造等功能于一身的标志性建筑。二是要加强规划,确保与武夷山整体规划保持一致。烈士陵园位于武夷山风景区,汇集了大量的历史和人文资源,烈士陵园扩建规划一定要把相关的因素都考虑在内,与武夷景区整体规划相一致,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留性,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分批实施的办法。三是要明确职责,加快项目的组织实施。请示市政府明确烈士陵园扩建项目分管市长,市民政局为项目建设责任主体,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土地办理、规划设计、审批立项上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要做好项目概算,把各种可能性充分考虑在内,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按期完成项目立项、方案设计、项目建设任务。

目前,一期项目巳投入建设资金1500万元,完成了纪念馆、游客接待中心、纪念亭、休息廊等土建工程,悼念广场基本完工,道路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六)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加速推进

武夷山市民政局在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工作中,紧紧围绕‚十二五‛战略的决策和部署,以民生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善服务条件、健全民生服务体系为重点,抢抓机遇,及时申报建设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做强做大做好社会福利事业,并拨给建设用地150亩。该项目总建筑面积88545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1.6亿元,计划建设综合服务楼、老年公寓楼、光荣院、社会福利院、孤儿院、社会救助站及未成年人保护中心6个福利项目。为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该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与各级部门各相关单位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完成了选址、立项、规划设计、报批、征地以及施工临时用水用电安装等,已投入资金2622.7万元。首期一号楼建设占地面积1677平方,建筑面积10988平方米,拥有院民房间102间,床位204张。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封顶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启动了2号楼工程建设基础工作。

乡镇民政所工作职责 篇6

二、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实施抗灾、救灾工作,制定抗灾、救济应急预案;及时,准确上报灾情,管理,分配,发放救灾款物,组织指导社会募捐,负责救济对象的生产、生活困难和社会临时救济。

三、依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盛市、县有关文件规定,做好“三属”、伤残人员、在乡复员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的抚恤补助及优待工作,做好拥军优属工作。

四、贯彻执行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申报、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实现应保尽保,应保才保。

五、落实好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使鳏寡孤独人员、孤儿应保尽保;做好敬老院的监督、管理工作。

六、抓好民政对象的思想教育,处理好有关民政工作方面的来信、来访。

七、严格财经纪律,管好民用好政事业费,工作总结《乡镇民政所工作职责》。

八、依照《殡葬管理条例》,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九、按时完成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残联工作职责

一、准确调查、掌握残疾人的状况和需求,建档立卡;

二、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办理的初审工作;

三、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求,维护残疾人权益,为残疾人服务;

四、团结、教育残疾人遵守法律,履行应尽的义务,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五、弘扬人道主义,宣传残疾人事业,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六、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文化、体育、福利、社会服务、无障碍设施和残疾预防等工作,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

七、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残疾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发展和管理残疾人事业;

八、承担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做好综合、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加强残疾人事业的交流与合作;

九、负责对残疾人专职联络员的培训、管理和业务指导;

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篇7

1 加强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的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 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满足数字化档案建设的管理方式。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计算机系统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 注重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 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政救助事业的稳定发展, 全面提升其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同时, 由于当前民政档案分类更加细化, 档案信息量不断增加, 社会各行业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客观地决定了注重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除此之外, 由于使用传统的民政救助档案管理方式难以达到便捷、高效档案管理新形势的实际要求, 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档案的使用价值, 需要相关的部门及人员注重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最大限度满足民政救助事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2 民政救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

在可靠的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支持下, 实现民政救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有利于保持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性, 优化传统的民政救助档案管理方式, 满足其实际管理工作的各种要求。结合民政救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特性, 可知其具有如下优势: (1) 有利于实现多部门协作、多台计算机同时工作, 明确民政救助档案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范围, 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2) 通过对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合理运用, 可以及时掌握民政救助动态, 提高档案信息传递效率, 搭建符合民政救助档案服务需求的专业平台; (3) 民政救助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办公区域、家中或者其他地方查询各种档案信息, 方便自身的工作开展, 而且民政救助部门能够对最新的救助情况有着更多的了解。

3 落实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3.1 出台各种政策,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了使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达到预期的效果, 落实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 需要相关的部门出台符合这类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的各种政策,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充分发挥民政救助档案的实际作用。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 需要做到: (1) 结合信息资源保护、电子商务、政务公开、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要求, 结合民政救助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 出台相关的政策, 并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创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环境, 构建可靠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保障体系; (2) 深入研究档案信息化发展课题, 保持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决策水平。通过各机关团体、协会的作用, 充分发挥档案学专家队伍的优势, 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深入研究, 构建与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 切实有效地解决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中的安全问题。

3.2 注重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作为新时期档案管理部门战略部署的工作重点,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落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因此, 民政部门在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中应注重其中的监督管理, 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保持实际管理工作的高效性。注重对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需要做到: (1) 强化落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 民政救助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突出这些工作的重要地位, 将救助档案信息信息化管理与办公自动化有效结合起来, 实现对这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与管理; (2) 相关的领导及部门需要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作为自身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领导建设, 增强具体工作计划制定的合理性, 实现电子政务建设与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3) 应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 实现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构建, 实现对具体管理工作的全程监督与管理, 促使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3.3 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 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 需要民政档案管理部门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落实档案信息安全责任制, 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 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确保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长期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性。同时, 应注重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防范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优化系统软件与硬件的服务功能, 构建可靠的档案局域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优化数据库管理方式, 促使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中所有数据的安全性, 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4 注重专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加强队伍建设

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及基本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需要在落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注重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针对性培养, 对其中重要的领导及业务骨干开展各种信息技术培训活动, 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全面建设。同时, 需要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综合评估, 优化人员结构, 保持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结构的合理性, 最大限度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 全面提升民政救助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水平, 促进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稳定发展。

4 结语

通过对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探讨, 说明了做好这项研究工作对民政救助档案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因此, 需要加快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 构建可靠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及管理工作流程的不断优化, 促使民政救助档案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同时, 结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实际发展概况, 需要在未来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 保持这类档案实际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雷立梅.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J].河南科技, 2012 (16) .

[2]卢瑾.谈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J].办公室业务, 2016 (1) .

[3]王海靖.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J].商, 2016 (27) .

[4]万雪莲.试论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 2015 (13) .

民政工作职责 篇8

问:你好,谢厅长。据我所知,省委省政府专门就一个部门的工作下发文件,这样的事情并不多见,能否具体谈谈有关这一文件的起草情况。

答:是的,省委省政府为做好我省民政工作专门发文,表明了领导对民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里,我就具体淡谈7号文件的起草过程吧。

(一)文件起草依据。民政工作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高度关注民生民政工作。提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发展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去年8月2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在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明波和省政府副省长张岱梨的陪同下,率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亲临民政厅调研并作了重要讲话。罗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民政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杂,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非常有必要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制定一个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新时期全省民政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以动员和组织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进民政工作的科学发展,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服务。

(二)文件起草原则。按照罗书记“文件要有实质内容,要有湖北特色”的指示精神,文件起草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湖北实际,坚持总结汲取本省经验、学习借鉴外省好的经验做法,坚持立足“十一五”、着眼“十二五”,努力做到“三个充分体现”:一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提出推动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二是充分体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切的利益问题,提出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基层民主政治需求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三是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对民政工作的重大部署和罗清泉书记、李鸿忠省长在省民政厅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三)文件起草过程。7号文件是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南省委政研室牵头制定的。按照罗书记在民政厅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去年9月7日,成立了由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吕东升为组长的文件起草专班。迅速启动了文件的起草工作。为学习借鉴外省和基层经验,分别由张岱梨副省长、省委政研室孙西克副主任、省编办饶志国副主任带队,分三路进行了调查研究,为起草文件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省民政厅会同省委政研室完成了初稿撰写。10月23日,文件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张岱梨副省长专门听取了汇报,就修改完善文件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按照张岱梨副省长的意见,我们作了进一步修改后,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直有关部门征求了意见。张岱梨副省长、李元江副秘书长、卢焱群副秘书长先后多次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充实。今年3月26日,李宪生常务副省长、张岱梨副省长率省委编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的负责人,到民政厅现场办公,省直有关部门对文件提出的工作经费预算等有关内容达成一致意见。5月上旬,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签批同意。可以说,7号文件的制定过程,既是一个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学习、强化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解放思想、推动工作的过程。

问:能否具体谈谈7号文件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答:好的。7号文件由三部分组成。第—部分为(一)至(三)条,主要讲目标和要求;第二部分为(四)至(十)条,主要讲重点工作;第三部分为(十一)至(十四)条,主要讲保障措施。

1关于新时期民政工作的目标要求。文件从重大意义、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三个方面加以简述。第1条肯定了近年来民政工作取得了成绩,分析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民政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2条概述了民政工作的主要目标,提出到“十二五”末,全省民政工作要率先走在中西部前列。由此可以看出,省委、省政府对民政工作寄予的厚望,以及新形势、新发展、新任务赋予民政部门的新使命。第3条提出了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要始终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方针,大力推进民政工作法制化、信息化、规范化,着力发挥民政工作“保障民生、发展民主、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这些表述不仅将科学发展观和民政部的基本要求,与我厅倡导的工作理念、提出的转型升级目标有机衔接起来,而且将其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系统地构成了全省民政系统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2关于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紧紧围绕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努力推进民政工作率先走在中酉部前列,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整体谋划、重点突破。按照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的原则,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民政工作提出了7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提出了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任务。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调节收入分配、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的题中之义,是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7号文件针对当前社会救助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将我省社会救助工作重点由面的拓展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来,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健全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流动人群救助管理制度,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援助、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第二,提出了健全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切实提高灾害预防和救助能力的重要任务。湖北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救助工作是一项传统的民政工作。7号文件围绕救灾和防灾两个重点,强调要加快省、市、县级救灾物资储备

库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扩大救灾物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切实提高救灾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在灾后24小时内得到有效救助。强调在提高灾后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的同时,要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做到防患于未然,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第三,提出了以构建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人口高龄化趋势,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解决困难高龄病残老年人生活服务问题是新时期生存权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解决有经济条件的老年人生活服务问题是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因此,7号文件把养老服务作为一个重点,针对老人的不同特点,对加快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的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部署。随着高龄病残老年人的增多,养老机构床位数需求量愈来愈大,政府首先需要解决好城市“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的养老服务问题。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城乡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到2011年,城乡“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5%以上。其次,政府要引导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鉴于目前社会兴办养老机构盈利较难,市场还不成熟,还没走上规范化轨道的状况,文件要求,政府要通过床位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措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床位数的需求。社区养老服务相对机构养老服务投入少,覆盖面大,适合于绝大多数老年人需求,是破解中国养老服务难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文件要求,要加快建设立足社区、面向老人、布局合理、方便实用的养老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在着力推进养老服务系统建设的同时,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工作,进一步推动福利彩票发展壮大,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筹集更多的资金。

第四,提出了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扩大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任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管理工作重心不断下移,社区的功能越来越大,所承载的职能越来越多,在基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社区建设,要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保证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7号文件从进一步理顺基层政府与社区的功能与权责关系、健全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这两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部门工作进社区实行“权随责走、责随事转”。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区50%的街道要建设一所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80%的城市(镇)社区和列入国家、省试点的农村社区都要建设一所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社区公共服务工作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五,提出了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任务。社会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政府连接市场和社会的纽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罗清泉书记、李鸿忠省长在民政厅调研时,对社会组织建设都给予了特别关注。强调社会组织是经济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还不够,工作空间还很大。因此,7号文件强调,今后的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取在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二是加快行业协会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工作,强化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三是加快制定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扶持一批与我省优势行业和支柱产业相关,与“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行业协会、商会、学会和公益服务类组织。

第六,提出了提高社会专项事务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社会服务需求的重要任务。区划、地名、婚姻、殡葬等社会事务,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体现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7号文件针对社会管理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着眼于区域发展和社会文明,重点从规范管理、文明服务、拓展领域这3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七,提出了创造性地开展优抚安置工作,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和现代化军队提供可靠的后方支持的重要任务。湖北是革命老区、优抚大省,有着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保障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对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7号文件针对当前优抚安置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创造性地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的明确要求。一是突出体现了优抚保障中政府的主体责任。优抚对象抚l血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医疗保障、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等。其经费渠道都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二是体现了保障水平从优的原则。明确提出,要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三是体现了保障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优抚保障涉及生活、医疗、住房、安置等各个方面,内涵十分丰富。特别是在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3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保障措施。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7号文件从组织领导、基础设施、民政法制、工作队伍这4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特别是对长期制约和影响民政工作的基层民政组织力量薄弱和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意见,这也是文件的两个突出亮点。一是在组织领导上要建立4个长效机制,即领导机制、协调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要做到“三个纳入”,即纳入更加重要的工作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强调各级政府要足额安排民政事业所需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保障民政事业正常工作需要。并由省财政厅、民政厅、审计厅每年对各地民政事业经费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并建立民政事业经费拨付奖惩机制。从2011年起,由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民政工作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财政困难的县市民政局的工作经费给予补助。二是在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要通过列入规划、土地划拨、规费减免等方式达到3个目标。即设施不断完善、规划布局不断合理、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在民政法制工作上,要重点把握好立法和执法2个环节,也为我们进一步寻求解决民政法制工作机构提供了文件依据。四是在民政工作队伍上,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特别重视基层民政机构和民政工作队伍建设。按照乡镇人口总数,分3类,分别增设1~3个民政公益性服务岗位。所需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工作人员由县(市、区)民政局和乡镇双重管理。

问:民政部门如何贯彻落实7号

文件的精神,请您提几点具体要求。

答:我认为,1、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抓好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7号文件的出台对民政部门来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一,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坚持把民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最为复杂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出台7号文件,必将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的地位,使民政工作受到更多的瞩目,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更宽的平台和更广的空间;第二,7号文件赋予民政工作新的使命、新的任务,涵盖了民政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民政工作的综合性战略规划和纲领性文件,使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对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第三,7号文件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将对全省民政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我们加快民政基础设施升级,加快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水平,加快推进城乡民政统筹发展;第四,7号文件为我们谋划科学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分、更具操作性的新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为优化民政工作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四方面“利好”,既是新动力、新机遇,又是新要求、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民政系统的一项中心任务,就是要切实抓好7号文件的“落地”、“开花”和“结果”。因此,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一定要认识到我们贯彻落实的力度和深度,关系着民政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局,一定要认识到机遇当前,形势喜人,形势更逼人,我们如果不奋发有为,快马加鞭,就会有辱使命,错失良机,贻误发展。愧对群众。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民政工作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7号文件的安排部署上来,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机遇,积极主动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尽心尽力履行职责,真抓实干做出成绩,不断提高民政工作质量和水平。

2必须以过硬的工作举措抓好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7号文件内涵丰富、含金量高,各地要在学习吃透精神的基础上,着力放大政策效应。为贯彻落实好7号文件,省厅将采取以下系列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民政厅成立了贯彻实施7号文件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负责对全省民政系统贯彻实施7号文件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办公室。由办公室牵头,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由厅党组成员牵头,按处室职责进行分工,明确进度要求和责任人。各地民政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抓紧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办法,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头、到具体岗位。要建立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加强贯彻实施情况的宣传报道和督查考核。要与新闻宣传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和配合,搞好向社会的宣传,让广大民政对象了解省委、省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使社会各方了解省委、省政府促进民政大发展的决心和工作部署,大力营造有利于民政发展的浓厚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民政工作的生动局面。二是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干部职工逐条、逐句学习研究,精学细研,深入挖掘7号文件内涵,认真提炼精髓,找准本地、本处室、本单位工作的最佳契合点和落实突破口。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争取党委、政府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对7号文件进一步细化量化。从省厅来讲,将争取以省委、省政府或是两办的名义出台《关于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等等。各地民政部门也要积极汇报,借势争取,主动沟通,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支持,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出台配套文件。三是召开系列推进会议。前不久,我们以省政府的名义召开了优秀退役士兵表彰暨安置工作会议。为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下半年,我们拟将年中分析会分解为系列单项工作会议,逐项推进和落实。初步考虑的有全省基层民政组织现场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城乡低保专项清理行动总结表彰会、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并争取在年底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高规格的全省社区工作会议。四是抓好重点工作的督办。年初,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民政组织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鄂编发[2010]2号),7号文件再次进行了明确和强调,各地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今年年底前,机构和人员必须全部到位。这里,我要再次强调的是,厅机关各处室在分配经费时,要将这项政策的落实情况作为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按lOOk的权重,列入分配系数。还有一个督办重点,就是落实好《研究民政工作会议纪要》(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0138期)。今年3月26日,宪生常务副省长、岱梨副省长就7号文件起草工作专程到民政厅调研时,就增加民政工作经费、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分库建设、建立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费用补贴制度、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民政机构编制、加强老龄工作等七个问题形成了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分管厅长和责任处室要按照责任分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主动汇报,积极争取,跟踪办理,确保会议纪要的内容逐条落到实处。各地也要积极配合抓好贯彻落实。

上一篇:制衣厂方案下一篇:少儿亲子美术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