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素质(精选8篇)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李岚清同志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指出: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职业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具体的说是引导青年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特别关心教育的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教师已真正成为社会大众崇尚的职业,教育战线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在两种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社会思潮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也使教育领域产生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一些教师把知识当作商品,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商品关系,热衷于捞外快,向学生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有的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教学意识淡薄,教学无目标,随意性大,甚至制定目标错位,不能依纲据本,知能传授不严密,缺乏科学性,浅层次的讲解多,许多课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僵化不变模式,使学生感到乏味、沉闷,现代教学媒体形同虚设等等。上述现象,农村中学尤为突出。不解决上述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只能是喊喊口号而已。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决定了所培养者质量的高低。荀子说过:“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凌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致士篇〉〉)意思是说做教师要具备四种条件:首先,要有尊严和威信;其次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要具备有条理、有传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最后要能够了解精微的道理并加以发挥。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也曾明智地指出:方法只是工具,工具再好,没有本领的工匠也使用不好。所以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师使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考虑》一文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马克思的这段名言应当成为广大教师的座右铭。教育劳动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总是在一点一滴中进行,是一种平凡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它是“全天候的”、“立体多维度 ”的艰巨劳动。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上做了不少的努力,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教师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相比,仍然是偏低的,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有差距。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讲待遇不讲奉献是不行的,要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教育工作中寻求自身的价值,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找到自己人生轨迹的光辉位置。
提高教师的素质还必须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迄今,我们还有不少同志认为教师职业是“金饭碗”,就连民办教师也是“金饭碗”,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你教书我也教书,教孬教好一个样,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告别“金饭碗”,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根据本人的德、能、勤、绩逐项打分,合格者聘用,不合格者下岗甚至辞退,势在必行。这样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强压力感,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激烈竞争的需求。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授业”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他们能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的新鲜的“活水”。“解惑”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但能解决书本上的“惑”,还要能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发生的知情意行几方面的“惑”。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要达到上述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点教育学、心理学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重视文化、业务的进修,同时苦练教学基本功,这样,自身的素质才能再上一个档次。
一、身体素质教育
1.概念的界定
身体素质是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 是维持人们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素质, 也可以叫基本活动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体格、生理机能、体能和适应能力等。
2.身体素质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 人们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却没有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身体形态指标的升高而相应的提高, 相反, 我国许多人群的身体素质却呈现出下滑的发展趋势。
张建华 (2004) 研究显示:2000年对福州市20岁~59岁的1681名成年人体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同1997年4738名成年人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所测均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福州市成年人随年龄增长, 身高均值下降, 体形变胖, 机能水平逐渐下降, 素质显著下降。
青少年 (本文主要指大中小学生) 的身体素质也呈现明显的下滑。2005年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表明, 与1985年、1995年的调研相比, 儿童青少年 (学生) 身体素质呈全面降低趋势, 特别是肌力、耐力、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
许多调查发现, 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呈现下滑趋势。刘蓟生 (2004) 认为, 我国体育工作者对19岁~22岁4个年龄段的大学生1985年、1995年和2000年三次体质调研结果中的11项形态、机能、素质的指标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在过去15年间, 我国大学生身体形态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而机能和素质指标, 除个别指标略有提高外, 其余均呈下降趋势, 男女大学生的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下降最为突出, 15年均呈现非常显著的下降趋势, 且下降“先慢后快”。另外, 速度素质的下降也较为明显, 力量素质则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在20世纪后期,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 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 也给当代大学生们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
3.造成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1)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孔子那里, 表现为倡导“学而优则仕和读书做官论”;在孟子那里则是主张“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而在整个封建社会, 特别是儒家文化主要倡扬的就是“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人生最高目的就是求功名利禄, 以光宗耀祖。代价就是“头悬梁, 锥刺股, 十年寒窗苦, 一朝人上人”;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和精神, 直至死而后已。
(2) 源自“科举制度”且变本加厉的“应试教育”摧残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这种教育把体育放在无足轻重的末位, 本末倒置, 明显违背了人的本性和教育规律。教育就是培养人之为人的过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知识当然很重要, 但是完美的人格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健康、美丽、道德、知识和智慧, 而不只是由知识这一种要素构成。在人格的五种构成要素中, 人的身心健康显然处于首要的基础位置。没有健康的身体, 就没有人的一切;体育决定着人的本质;体育的低效必然会导致德育和智育的低能状况。而在教育实践中施行应试教育, 就只能导致老师是教死书和死教书, 学生是死读书和读死书。
二、生存素质教育
1.概念的界定
生存素质教育是所有有生命的个体为了维持自己的健康生存和发展所必须进行的必要生存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教育。
2.实施生存教育的必要性
(1) 生存教育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的。所有关于教育的认识论、价值论都要以生存论为基础。教育无论是满足知识发展和理性发展需要, 还是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终都是为了人更好的生存。它终究会还原到人的需要这个层次上, 而人的需要又根源于人的生存, 生存承担着对需要的理性规定。教育这种形式充分地体现了对人之生存的高层次的精神关怀和对这种精神需要的满足, 它为人的生存找到了可靠的精神家园。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是教育的本意, 教育也只有在关注“人的生存”这个基点上, 才会寻找到教育本体目的的本源, 才会真正找到其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叶澜教授认为, 关注生存状态和生命状态是为教育的价值寻找到一个根本的立足点。“在一定意义上,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是教育在整个过程贯穿的一个核心理念, 也体现了教育本意即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关怀人的生命, 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
(2) 中国的教育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把培养青少年的生存能力, 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来抓。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 生存教育一直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 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 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许多家长不会科学地疼孩子, 孩子读小学了家长还给他喂饭。由于有长辈的操劳和宠爱, 在家他们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上”生活, 独立生存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一旦他们在生活中碰到困难, 他们就会叫苦不迭, 依赖他人;在学习上缺乏钻研精神, 碰到困难就会望而却步, 畏缩不前, 不会去想办法解决困难。
实际上, 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已看到我国学校对培养学生生存能力重视不够的问题。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指出: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讲究实际效果, 克服形式主义倾向。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 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里所说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就是指生存能力。可见, 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 素质教育就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 以身体素质教育和生存素质教育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 在实施素质教育时, 要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生长点——身体素质教育和生存素质, 才不至于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薛晓蔚.素质教育要注重生存教育.山西教育, 2000, (15) .
[2]徐恒勇.江苏省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及体育生活现状调研.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代建军.教育的生存职能[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2) .
一、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简约性认知及操作,降低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1. 粗浅的形式论
不少教师认为,素质教育無非就是开全音、体、美,上好活动课,严格作息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该玩就玩。这种粗浅形式论观点,带有普遍性,其危害不容小视。山东省教育厅齐涛厅长在谈到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时就明确指出:素质教育就是要造就学生的人格;赋予其知识和能力;养成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新一轮素质教育向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它要求教师构筑精品课堂,要付出更大的心血和汗水,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前瞻性眼光,在观念的转变中与时俱进。
2. 泛泛的评价观
一些教师认为,对学生素质的评价是泛泛的,只要不出现分数,学生的素质的高低又怎能看的出来?殊不知,学生素质是内隐的,其存在形式却是外显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难道不是人格养成、人文素养、道德素养、角色素养缺失造成的吗?当我们发现辛勤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诸如出言不逊、打架成瘾、离家出走、安全事故频发等现象时,我们是否会有自食其果的尴尬。倘若我们不顾已经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适应变化了的新要求,不从“一切为了学生”的观点出发,而持反正素质教育也看不见、摸不着的观点,无所作为,就会背离素质教育的目标。
3. 错误的成就观
一提到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很多人会罗列出一大堆数字:高中上线率多少,中考成绩在全市名列第几,获得了多少辅导奖项等等,以为这就是素质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其根本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关爱、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爱”的沐浴下健康成长。每当学生拣起地上的一块垃圾,用黑板擦擦掉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课堂上学生出现创新的智慧与火花,这就是素质教育结出的硕果。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形成的惯有思维定势使学校与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1. 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学校领导在决策时,政绩观心理起关键作用,面对督查,学校会绞尽脑汁的想出各种各样的新办法。比如与上面政策来个擦边球,找操场小、老师缺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搪塞。更有甚者是堤内损失堤外补,大量的作业压在学生头上,有的学生感言“还不如不放假”。仔细思考起来,这也不足为怪,应试教育搞了这么多年,上级考察学校,学校考核老师,都是以数字排序,以分数高低论成败,分数更与教师评职晋级、评先树优挂钩。在这种教育功利化倾向的主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的种种理念,各项命令、规章的执行大打折扣。
2. 教师的惰性心理
应试教育作为一种考核方式,它已一种不自觉的方式规约、禁锢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日常生活。面对新课程提出的全新课程观,像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多教师安于现状,懒得去做,陶醉于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所取得的经验。
三、教师的专业化素质较低,阻碍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
新一轮素质教育倡导实施全面的课程观,要使所有的课程开全、开齐,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这就需要专业化程度较高且配置合理的教师队伍。毋庸置疑,农村与城市比,在教师的见识、知识的掌握、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要解决此问题需通过以下努力1. 尽快完善专业教师培训机制。面对诸多开放性的新课题,大多数教师依靠自省、自悟,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甚至可能出现偏差。2. 城乡同级学校结对子,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探讨活动,使其资源互补。3. 教师自身也要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交流平台,善于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养,创造性的完成工作。
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如数学教育家马明在观看电视转播的世界杯排球比赛时,从场地工作人员擦地一事想到,如果用一米宽的拖布把整个场地拖一次至少要走多长路程的问题,并用化归法原理把所走的路程(长度)转化成了场地面积来计算,这是一般人很少注意或不屑一顾的事,却是数学家运用数学的良好机会。足见一个高素质的数学工作者具备不失时机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
3.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宜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这是数学的创造,在数学技能解释、判断自然或社会现象及预测未来的同时也发展与创造数学本身。众所周知的欧洲十七世纪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无解的结论就引出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图论。
4.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综上所述,数学意识是数学素质的基本表象,数学技能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存在于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之中。数学素质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常常是潜在的,而不是急功尽利的,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时至今日,数学的知识和技术有逐步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一种通用技术的趋势,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生活是高度社会化的,而高度社会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就是定量化和定量思维,定量化和定量思维的基本语言和工具就是数学。由此可见,未来人的数学素质将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
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从数学的发展史观上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注重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力求讲精、讲透、讲话,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数学思想即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导地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中学阶段着重要领会的数学思想是:化归、函数与方程、符号化、数形结合、集合与对应、分类与讨论、运动与变化思想等,其次要加强数学基本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解与合成法等恒等变换方法,换元法、对数法、判别式法、伸缩法等映射反演方法。第三要加强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逻辑方法的教学。要使学
生学会学习,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它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数学中要运用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3)培养数学能力。现在公认的数学能。力主要是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数学学习与再创造能力等四种能力,根据现代科学需要,各阶段学生都要有
学习使用和应用计算机等信息科学的技能。
3.生理心理素质教育,人的心理素质是由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它包括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心理素质的发展必须与生理发展相适应。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完善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学会思维策略的辩证应用。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家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原则数学素质教育要成为提高全体国民身心基本质量的教育,即现代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公民身心发展的教育及挖掘个人潜能的教育,就要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法有大的更新。
1.认识数学素质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受教育音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所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相吻合。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是传统的经典数学知识(算数、几何)要进行必要的学习;二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普及与提高的现代数学也要逐步引入,如矢量代数、统计初步、离散数学等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所需渗入到中学的内容。同时,对所有内容增减不能违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要抓住思维发展的最佳期进行素质教育,借鉴国外数学教育发展中几起几落的教训,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数学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2.明确数学素质教育的指向性。过去几十年单一的教育模式,一度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局面,培养不出社会需求的各类各层次人才。
要根据社会需求的一般劳动者、科技工作者、数学工作者对数学的不同取向,实行数学教育的不同的素质要求与标准,具体他说,在普通教育阶段要按照学生的分流制定多种教学大纲组织分类分层的数学教学体系。
3.坚持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性。一般他说,知识可以由言传口授的方法传递给另一个人,而素质则不能用传递一一一接受的方法去传授和掌握,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促进其主体素质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是指导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八十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掀起的以数学建模力特征的数学教改模式正好能弥补我国数学教育重理轻实的缺陷,是素质教育值得提倡的。
在教学中要以问题解决为主导,通过日常生活、实际情景和其他学科的问题发展和提出数学模型来解,适当地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也是必要的。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海子街镇教管中心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你们来我镇进行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我谨代表全镇教职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我镇广大教职员工根据《贵州省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方案(试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发扬无私奉献、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接受最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张扬学生优质个性”为办学理念,使全各校素质教育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现将镇教管中心开展的素质教育工作向各位领导作如实的汇报,在汇报中,肯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指正。
一、全镇基本概况
海子街镇教育管理中心,辖一所镇中心完小,一所九年制学校,12所村级完小和3个教学点,社会力量办初级中学和小学各一所,一所学校现有校级干部12人,校长岗位培训率和持证率100 %、提高培训合格率100 %;有教职工 301 人,学历合格率达100 %,其中本科学历 96 人、大专学历 186 人,大专以上学历占 93.69 %;有小学中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99人;有市级骨干教师 4人,区级骨干教师4人,镇级骨干12人。全镇现有 146 个教学班,学生7421 人。近年来,镇中心完小学校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方向,秉承 “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强师兴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文明、进取、自主、创新”的校风;“诚实做人、踏实做人”的教风和“勤学、好问、乐读、精思”的学风。为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已成为一所有一定影响力的镇级素质教育农村示范学校。因此,全镇其余13所村级学校校以此为榜样,扎实开展自身素质教育工作,素质教育成绩显著,硕果累累:学校集体先后荣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奖”、“禁毒示范校”、“地级绿色学校”、“地级德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教师、学生分别荣获国家、省、地、县、镇级表彰146人次。
二、工作与成效
(一)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保证素质教育质量 1.领导班子建设
各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锐意进取,身先力行。各部门团结合作,分工具体明确,职责到位且能独挡一面,是一支有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的青年骨干队伍。能够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管理水平。班子成员坚持做到定期检查自己的分管工作,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班子成员都具有为教师服务的意识,能够与教师真诚相处,工作中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政治上引领教师,事业上支持教师,业务上指导教师,生活上关心教师,使教师能充分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让教师队伍充满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激发教师在工作中释放巨大潜能。
2.教师队伍建设(1)师德建设
在师德建设中,全镇各校长期坚持师德教育,弘扬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抓住考核和德育优秀教师建设评选,大力表彰奖励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如吴志凌、吴梅等14为教师被为县级德育优秀教师。同时坚持每周一、周四下午集中教师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不断进行师德、师能、师表的修炼,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每一次的学习中,校领导都耐心细致地教育引导教师处处做学生的楷模,做学生的典范,做学生最真诚的朋友。校领导不放过与教师每一次谈心的机会,结合教师实际工作潜移默化渗透新的教育理念。经过不断学习,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和睦的朋友”悄然转变,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2)骨干培训
完成了获准省教育厅立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研究》和市教育局《六个三》课题实验结题工作,在实验过程中,结合新课改,打破教育教学活动“以课本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闭关自守局面,构建了一种课内外衔接、校内外结合、多学科整合的教育体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当年全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中,总体成绩居全区第一;2012年6月,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安排,完成了省级课题《学科教学中的学生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申请报评工作,获准省教育厅立项后,我校将立即开题实验,争取2014年结题。老师们在国家、省级、地级、县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参加省教育学会、省教科所论文评比40余人次获等级奖。
(二)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供素质教育保障
1.在上级教育部门帮助下,各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已按农村学校一类标准基本配齐,有标准篮球场、乒乓球桌、单杠、双杠、等。
2.学校教学用房充足,班班有教室,校校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少先队活动室等。科学实验仪器齐全,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和各种实验需要。实验开出率为100%,每次实验,教师都会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实验记录。全镇学校总藏书量达书193946册,生均26.13册。各校阅览室、图书室配有1—2名图书兼职管理员,全天向学生开放,各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3.海子街小学、迎宾小学等建立了校园广播、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全镇学校现有电视42台,计算机85台,配备了相应的各学科教学光盘。海小两个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了完备的多媒体设备,为全镇的教研教改提供了先进的电教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优良的信息技术学习场所,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传送,教学设备管理规范,办学条件大为改观。
4.为了让残疾儿童也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海小、前所等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抓的比较扎实。有专职老师辅导,因材施教。曾经省教育厅、民政厅、残联等三家联合授予了“贵州省‘十五’期间特殊教育先进随班就读点”荣誉称号;上级有关领导多次对我镇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给予较高评价。
5.各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和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每天中午12:30到1:30,每周三、周五下午两节课后向学生开放。在开放时间,安排心理咨询兼职教师负责和前来咨询的学生或留守儿童谈话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指导他们与父母聊天,解除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中的烦恼。
(三)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彰显素质教育本色 1.规范课程设置,切实减轻课业负担
近年来,各学校严格按《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设置课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师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严禁语文课、数教课挤占音体美等课堂,各学校不断完善修改了对教师的教学评估方案,将音、体、美、综合实践、科学、英语、地方课程等学科的教学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各校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按《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黔教基发[2011]85号)文件精神布置课外作业,禁止教师向学生推荐或暗示学生购买课外教辅用书,禁止教师私自办班和有偿家教,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2.以教研教改为契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各学校严格执行教管中心制定的备、讲、批、辅等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备课提出了具体要求,坚持先备课再上课,备课做到:任务清楚、目标落实、教法新颖、学法科学、反思及时。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落实课前研究,提倡集体备课,改变备课形式化;教师备课提倡写详案,教案形式多样化,做到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和认知规律,具有可操作性,真正体现新课程精神。要求教师每课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执行《课程标准》,灵活机动地使用教科书。教导处对教师备课进行月查,对优秀的教学设计,向全体教师推广。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课,多年来,我校教师自制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得以较好凸显。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倡导师生协作交流、自主探索,引导学生默读静思、质疑问难、筛选内容,进而合作讨论,以促进教学,张扬学生个性。在新课程改实验过程中,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给素质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
3.以具体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各校高度重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引导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龙活虎、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努力做到:(1)上齐体育课。(2)进一步上好“两课、两操”(体育课、活动课、眼保健操、广播操)。(3)统一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4)举办好每一届冬运会。
4.坚持以德育为首,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德育教育质量是学校的发展之本,生命之本。(1)我校每周一坚持举行升国旗仪式,坚持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校刊、班刊、校园广播为宣传阵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德育规范建设。(2)每周少先队广播站广播内容由队员们自己投稿、采编,中间插播各班每天的好人好事。广播站为培养队员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3)大队部坚持每学期开展“主题队会观摩”制度。近年来,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诚信在我心中”、“安全伴我行 ”等中队主题会。(4)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在节日庆典中,如元旦,了解祖国过去一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六一”儿童节,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学好本领;国庆节回顾光辉的历程,展望祖国美好的前景等。(5)将品德教育融入主题活动中。如爱心捐款、手拉手活动等。安全教育周,举办防灾自救知识讲座,观看《安全知识教育》,进行安全知识竞赛;文明礼貌月,“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队会活动及“告别不良习惯,争做阳光少年”大队主题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
(四)开展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推广“经典诵读”,打造书香校园
烧杠小学为了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校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深化学校读书文化的教育。经过多年的《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背诵积累的诗篇猛增,作文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优化,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品格与快乐健康的人生观。
2.倡导低碳生活,宣传环保理念
近年来,海子街小学开展了“倡导低碳生活,宣传环保理念”活动,将养成教育渗透在环保活动中。在学校里,学生可将学校每一角落的垃圾捡起,每一位学生都会守护好班级植物角,坚决不让任何一个人摘走一片树叶,使整个校园四季常绿鲜花常开。这是我校在学生中广泛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取得的成效,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尊重个性差异,改革学业评价方式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光“的机遇,每个学生都有被激励、赏识和成功的权利,从而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我校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全面推行学生综合评价方案,决不单纯以语文、数学成绩评价学生。而是从道德品质、运动与健康、科学素养、审美与特长、学业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既有平时评价,又有期末评价,改变了学业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在每学期末,学校组织各班班主任认真填写《学生素质报告册》。认真记录每一位学生在成长路上的闪光点。班主任对学生评语贴近学生,为学生需改进的地方指引方向。
(六)营造美好育人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安全工作计划”。每学期初学校与班主任、学校与全体教师、学校与值日教师、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学校与食堂工作人员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强化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告家长书、宣传橱窗、校会、队会等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溺水安全、防火安全等安全知识教育,同时,要求各班每学期进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校水、电路、教学设施及教学楼的安全隐患排查,并记录存档,及时作出整改。同时,学校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同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师生饮食、环境卫生的监督整治工作。学校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预案,建立了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争取做到无安全隐患死角。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得力,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2.校园文化建设
海子街小学通过问卷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和高年级学生思考并回答几个问题:你理想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你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是校长,你办学的愿景是什么?通过这样一个活动,从老师和同学的想法中找到了我们的办学愿景——校训:健康、诚信、平安、快乐;校风:文明、进去、自主、创新;教风:热爱学生、严格要求、施教严谨、理念创新;学风:勤学、好问、乐读、精思。各校按照《海子街镇教育管理中心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不断加强育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每一面墙和每一个角落育人功能。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朱红色的校门柱子上镂刻着一副对联——“春风无限意宜晴宜雨,苑树几多情渐长渐新”,这幅对联是曾在我校读书又在我校任教的知名老教师路敦书所撰,且有幸得到我们区教育局陈影平局长宝墨书就。每当师生进出校门时,这副对联随时都在滋养着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勾画出一幅学生每天都在教师的无限春雨中渐长渐新,校园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顽强、积极向上的育人美景。校园内从下操场到上操场的梯子中间的大理石上刻着校训、教风、学风以及校徽等内容,这个校徽来之不易,是托人请北师大的一位教授精心设计而成,他表达的意思是以乌蒙山为背景,象征我们毕节海子街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天空中展翅翱翔的大雁如放飞的希望,把祖国的花朵一批一批送往梦想之地,下方的阶梯象征一切从海小起步,走向成才,实现理想,登上人生之顶峰。右边树荫下的墙上是曾在我校任教的靳鑫、吴亚宇两位老师的巨作,左边是吴亚宇老师书写的国学经典《弟子规》,让学生知道《弟子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做一个对社有用的人。,首先要孝敬父母,有爱兄弟姐妹,其次,说话办事诚实守信,在与人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亲近有仁、有识之士。在此基础上,还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很好报效父母,报效祖国。上下操场敬立着雷锋、陶行知、张衡、孔子爱迪生等多位古今中外名人雕塑。让学生从小就把他们对世界所作出的贡献及精神画像深深的刻在心里,深受教育,让他们的精神时时鼓励师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教学楼走廊、墙壁经过规划设计,悬挂名人名言、张贴师生作品等,校办文化长廊让学生的手抄报、书画作品、才艺展示在此得到尽情展示,琳琅满目的作品不但令人眼界大开,还凸显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道德苑中的《三字经》、《弟子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吟咏诵读,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三、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打算
在全镇各校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我镇各校素质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有待切实解决。一是硬件设施的品位有待进一步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和应用还要加强。二是师资队伍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音体美等学科教师要逐步充实。三是教学研究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改革要继续深化。
今后我们将在问题中寻找办法,在创新中谋求发展,一是再加大要资金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二是争取区教育局的支持,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吸纳更多的青年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不断加强校本教研,用教科研来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提高全镇办学质量。
张树光
高崖库区春蕾小学位于宝平山下,洋河河畔。这里风景宜人,钟灵毓秀,纯朴的民风孕育了这里特有的文化气息。春蕾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本校以作业改革、亲子工程、传统节日教育为教育载体,使每一位师生都获得成功和发展。春蕾小学正像含苞待放的春蕾,正创造着教育春天的勃勃生机。
一、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以师德教育为重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近年来,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不断深化社会、家长、教师参与学校基本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的程度。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中,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做到了有计划、有时间、有笔记、有检查。每学期师德笔记字数达到5000字以上,心得体会二篇以上,上交学校办公室存档。
2、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材成为教师的共识。学校认真制定《教师专业化成长实施方案》,坚持“校本培训”为主的原则,强化教师的业务学习,我们规范了业务学习制度,改变了以前那种只流于形式,没有实效的做法,将内容做了相应的规定,结合教研组的要求,做到内容丰富、并富有特色,注重实效、且有利于课程改革,服务于课堂教学。各年级数学组开展了解决问题的专项调研,举办了数学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试卷命题的要求”,进行了校内命题竞赛等。各年级语文组开展了写字教学沙龙,调
研了全校学生写字情况;坚持图书漂流,做好登记;积极开展经典阅读,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多次的读书笔记展评;课前2分钟古诗词阅读已经成为习惯;学校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让每位教师有一展示教学艺术平台。学校召开了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从“五心”(责任心、慈母心、民主心、儿童心、事业心)的角度就做好班主任做了指导。英语组精心准备了“快乐英语节”活动,英语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以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英语教学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口语测试训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二、认真落实德育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1.认真落实德育规程,以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为主线,大力开展讲文明活动。为了将此项活动有序的开展,结合镇和谐管理校校行,根据每月的督查重点开展相应的活动。
2.从学生的一日常规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注重品德规范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严谨的校风校纪。学期初,把第一个月设立为校风校纪整治月,同时还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台、家长会,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教育。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结合校园小明星评选,我们开展了“我的校园我做主”活动,我们开展了五星评比。
3.通过班会狠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为落实该项活动,我校充分利用晨会课、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地震逃生方法,火灾现场逃生,禁毒宣传,常规交通安全教育等。我们开展晨会课评比,做到了“晨会课也可以同样精彩”。
4.继续利用晨间活动,严格升降国旗制度,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三爱教育,陶冶了学生情操。并且开展了校内值日、公益劳动、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民族自尊
心和自豪感。
5、充分挖掘传统节日和重大时事作为教育资源,搞好教育活动
结合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尊师爱母的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名族文化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我给妈妈写封信”,“我给妈妈做件事”,“我给妈妈捶捶背”,“妈妈我爱你” 等征文活动。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增进师生、母子、母女之间的感情,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结合五四节和青年六一儿童节,通过诗朗诵、文艺会演、新队员入队等开展好纪念活动,6、开展好环境整治活动。本学期,结合环境整治、甲型流感蔓延及关于食品卫生的安全,学校极早的组织人员对班级进行消毒,同时加强校园管理,清理校内外的卫生死角,通过清理整顿,学校的卫生有了明显的改观。及时配合县疾控中心对学生进行相关疫苗的接种。为了学生在校安全的学习,我校积极与交通部门联系,为学生宣传交通知识法规,让学生了解交通知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7、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安排探究性、实践性作业,以作业为平台,让学生走向社会、探究大自然,进行社会调查等小课题研究,学生通过对宝平山文化的探究和发掘,对宝平山周围的民俗及民间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丰富了学生的民俗知识,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生通过对洋河流域的污染情况调查,写出的调查报告,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停封了洋河上游的化工厂和淀粉厂,恢复了洋河的清澈。
8、亲子工程在我校办出了特色,本校共辖7个自然村,学生142人,学校通过家校联手,家校互动,建立了立体教育网络,定期组织开展家长学校工作,通过召开全体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并明白了科学教育子女的道理,家长反映良好。提升了家长的认识水平,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
教育。
9、开展好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组织班主任进行经验交流,参加班主任论文评选,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既使各班主任有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又增进了班主任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10、快乐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我校积极开展快乐大课间活动,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学校在有限的财力下,积极筹措资金购置跳绳、呼啦圈、毽子、音响设施,给学生提供必须的娱乐设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11、社区共建成果显著。
学校将社区共建活动作为学生走出校园、关注自身生活环境、了解社会的重要载体。学校经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与社区居民一道开展多种活动,如:“小手拉大手,公民道德共遵守”“我为小区出谋划策”、“社区绿色行动”另外,每学期学校还利用团队日活动,分主题邀请社区校外辅导员到学校进行每月一次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法制案例宣传和联谊活动。我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帮助孤寡老人收拾房间、打扫社区卫生、清理非法小广告、劝阻不文明行为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心灵,使我校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区做个好居民”的文明意识,懂得了一个居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2、强化“四项基本功”训练活动
我校把“诵经典书、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发标准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结合语文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通过发标准音练习,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加快评价改革,深化素质教育
我校在积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核心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加快教育评价改革,建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与实施的关键环节。目前,我校已经逐步完善了以单项的学业评价发展为多元的、兼非学业的全方位评价,走出了一条在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方面具有发展性评价特征的新途径。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为学生评价改革把握方向
为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我校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一核心内容,倾注了大量精力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掌舵定航。通过学习,使我们重新审视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评价是提供信息、做出决定、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最根本的目的是提供教学方面的准确信息,促进教与学的改进。评价即反馈,评价即激励,评价即帮助。素质教育是面对明天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就要放眼明天;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2.完善考试改革,为学生评价改革找准突破口
基于对传统的教育评价的反思,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尝试了在“考试”评价领域的改革探索,从改革命题内容、方法和结果的处理入手,逐步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考试制度作为改革评价的重点工作来抓。
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我们开始了考试成绩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的尝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终结性试题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三部分。淡化分数意识,评价最终以优、良、及格等形式呈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人文关怀,而非冷冰冰的分数面孔,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在实行“等级制”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等级+评语”的有益尝试。即:在给学生一个等级的
评价的基础上,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有针对性地、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此举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校的部分学校还进行了以“等级+评语+特长”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学生的特长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一、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
1. 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
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进行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基础。只有具有安全教育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良好安全素质的学生。但新中国成立以来, 至2007年2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颁布这段时间, 安全教育课程并没有进入师范课程体系中, 也没有进入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中, 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缺失。加之许多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要目标, 与升学无关的其他内容不重视, 在观念上忽视学校安全教育, 因而教师不仅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 也缺乏相应的安全自救自护的常识与技能。因此, 当前学校要开展公共安全教育, 首先就是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安全素质教育, 培养他们的安全教育素质, 对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性的缺失进行必要的弥补。
2. 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现代公民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
现代社会是一个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社会。“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祸福旦夕。”就是对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最好的概括。近年来, 我国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高是有目共睹的, 在不长时间里, 就连续出现了王家岭矿难、玉树地震、福建南平、广东雷州及江苏泰兴等多期校园重大血案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反映了我国在预防与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与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同时也说明我国公民的安全素质与科学素质的严重缺失。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公民的安全素质偏低是造成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公民的安全素质成为现代社会对所有公民的时代要求。专家认为, 如果我们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公民的安全素质, 80%的意外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同时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 可以
筅广东嘉应学院杜德栎
大大减小事故或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 要迅速改变这一现状, 极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 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公民的公共安全教育, 提高全体公民的安全素质。我国教师队伍人数有1414.84多万, 占总人口的0.11%, 提高全体教师的安全素质, 减少教师在公共安全事故与灾害中的伤亡, 是教师适应现代社会的客观需要。
3. 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者与落实者, 是学校进行安全工作的根本力量。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安全工作的成效。首先, 教师是学生在校安全的第一保护人, 当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 教师是学生安全的保护者。在5·12汶川大地震中, 谭千秋、杜正香、张米亚、严秀等人民教师, 就是用他们柔弱的血肉之躯, 用鲜活的生命抵挡住死亡, 保护了学生的宝贵生命。同样, 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由于有了一群具有安全素质的校长与教师, 从而使所有学生的生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其次, 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可以减少校园内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对象是教师, 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与教师的安全素质和师德有直接关系。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安全教育素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处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指导, 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依法执教, 为人师表”的基本精神, 把学生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 把学生的生命安全作为最高追求, 就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 遵纪守法, 和谐相处”的安全意识, 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反之, 就会成为学校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根源。如常发生的师源性伤害、职责性伤害、课业性伤害、引导性伤害、方式性伤害等, 就是由于教师安全素质低下而造成的。
二、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结构
教师安全教育素质就是教师从事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方法与能力的综合。它包括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 公共安全知识, 安全防范能力和生存技能, 有效选择安全教育方法的素养等。
1. 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
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是教师对教学、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安全现实的反映, 是教师个体自我保护层面与保护学生的先在要求。它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心理形式, 是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基础。
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具体包括:首先要认清公共安全事故与灾害的严重性, 认清安全对于现代教育教学及生活的重要性。事故与灾害的发生, 一方面造成社会、企业、人民的重大经济损失, 使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受到威胁;更重要的是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 对国家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这种现象我们已司空见惯, 如上述的三鹿奶粉事件等。面对现代社会的这种发达与危害并存、利益与风险相伴的现实, 我们基本的法宝就是依靠科学, 利用科学的安全方法和手段, 来防范现代社会的灾害与事故。充分认识确保校园安全是涉及千家万户根本利益的大事,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 以保护学生安全为核心, 树立六种意识。即教师必须树立:时时处处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意识, 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 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 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 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 遵纪守法、保护自我的法律意识, 每时每刻、每处每地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等。
2. 教师的公共安全知识
公共安全事故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并且有些突发事件是人类认识领域至今还没有涉足到的领域, 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适应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 不仅需要多学科的知识, 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 做到终身学习。当下, 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教师的公共安全知识基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理涉及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及传染病防治、危险化学品管理、体育安全、校舍安全、交通安全、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平安校园”创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国家安全、重大事故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相关内容, 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纲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等。
(2) 进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和公共安全教育必备的知识。主要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预防和应对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和遭受侵害事件, 预防和应对火灾、拥挤踩踏、涉及学校和学生的交通事故, 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预防和应对影响校园和学生安全的其它事故事件,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师德修养与学校安全等内容。重点是教师在各类安全事故、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过程中以及在安全教育过程中所必需的系统知识与基本方法。
3. 教师的安全防范能力与生存技能
安全防范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学习、生产等活动中自觉规避、处理安全隐患, 掌握生存技能, 进行自救自护的方式方法与心理特征。生存素质既是现代公民的安全素质之一, 也是教师必备的安全素质之一。而具备应有的现代安全生活和工作技能, 则是安全素质的重要方面。一个合格的教师, 基本的安全技能包括:
(1) 工作岗位的安全技能。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为了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 必须掌握的安全技能有:具有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安全技能。教师要根据所带学科的不同要求, 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如体育教师要具有防范运动损伤的能力, 化学教师要有防范化学物品的毒害及试验事故等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具有安全上网及防范网瘾的技能等。教师应具有防范学校公共安全事故的技能。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 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率较多。如踩踏事件、火灾、学生打架斗殴、性侵害等, 教师要具有应对这些事故的技能。教师应具有保护自我健康的技能。用嗓过度与使用粉笔, 多坐少动是教师职业活动的鲜明特征, 许多教师由于不会科学利用嗓子, 缺少运动, 咽炎、颈椎病等是教师职业的常见病, 教师要掌握保护嗓子等健康的方法。
(2) 公共安全生活的技能。现代公民的公共生活丰富而多彩, 但是如果没有安全的保障, 公共生活将会成为痛苦之源。教师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掌握的公共生活的安全技能包括:乘坐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技能, 公共场所防火与逃生, 躲避与应急娱乐场所危险、公共场所危险的技能, 在公共道路上行走、骑车的安全技能, 在人口繁密、交叉路口等危险之地的行动;野外雷电、大风、暴雨等环境中的安全技能;公园娱乐、春游等活动的安全技能。
(3) 家庭安全生活的技能。教师生活在每一个家庭中, 是家庭的成员之一。家用电器、化学物品、燃烧物质是每一个现代家庭的必需品;家庭生活的空间和过程会出现运动和高能量的形态, 如居住高层建筑、使用电梯、在阳台上活动、接触高温的物体等, 这就使得家庭生活充满着危险。因此, 现代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应有的安全生活技能。如防止室内运动损伤, 预防触电, 防煤气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 防止利器伤人, 家中危机自救等。除掌握上述预防意外事故的技术性家庭生活安全技能外, 家庭生活的安全保障还需要有防盗、防扒、保险等社会安全生活的知识与技能。
4. 教师选择有效安全教育方法的素养
指教师具有能够根据安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活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起作用并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有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人的因素, 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 另一个是物质的因素, 即有关教学工作的各种物质设备和这些设备的有效使用, 能够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一方面要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 如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访问法;研讨法;宣传娱乐法等外, 一方面还要具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 如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实景模拟的教育方式、案例教学模式等来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 特别强调教师要根据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熟练掌握现场说法、案例分析与学校公共安全应急演练等方法。
三、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培养
如何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 是我国教师教育需要迫切应答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 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的内容没有进入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 是教师教育内容的一个空白。为此, 目前要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 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好职后的安全培训与职前的师范教育两个基本途径的作用。
1. 职后的安全培训是在职教师提高安全教育素质的主要方式
由于安全教育内容在师范课程体系中的结构性缺失, 造成了我国在《纲要》颁布前, 在职教师中几乎全部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安全教育。教师所具有的安全知识与意识, 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师会议, 学校或班级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的摸索与自学得到的。就以教师素质整体水平较高的北京市为例, 据调查, 接受过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师人数也仅占12.6%, 近九成的教师是没有接受过培训的[1]。要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 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对全体在职教师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为此, 《纲要》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水平。”
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如各省教育厅、各市区县教育局等, 在各教师培训机构举办中小学教师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专项培训, 如陕西省教育厅从2006年开始, 利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首先对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等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了安全管理的专题培训,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 再用两年半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培训;二是各学校利用校本研究的方式, 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 学习掌握有关安全知识与技能;三是教师利用业余方式进行自学, 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在职培训针对性强, 时间短, 见效快, 能很快解决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安全素质不高的现实;但教育投入大, 教师学习内容不系统, 具有头痛医头的应急行为的不足, 不利于教师安全素质的形成, 因而也只能是暂时提高教师安全素质的方式。
2. 职前的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基本方式
师范教育是教师产生的摇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公共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现状, 必须从教师素质培养的源头着手, 在师范教育课程中加入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 把它作为教师的公共必修课程。正如前述, 由于我国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缺少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 师范生在学校没有接受系统的公共安全知识教育, 这是造成我国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根源。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我们认为:一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公共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师范教育到底要不要开设该门课程。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应该是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客观需要为依据。如果我们要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 那么高师就必须要开设这门课程。如果大家对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共识, 那么在师范教育中开设课程也就顺理成章了。二是解决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 (或教材) 、教师、教学时间 (或学分) 等问题。目前, 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在我国还没有公认的教材。研究制定该课程的教学大纲, 组织编写教材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 如何培训教师, 规定多少教学时间等问题就有了依据。为了适应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 有条件的师范学校, 目前可以先把该内容作为师范生的选修课程进行开设。
总之, 随着现代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对未成年人进行公共安全教育也将日益成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目前, 培养具有安全教育素质的教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与核心。但应该如何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涉及许多具体问题, 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让我们在《纲要》的精神指导下, 结合我国中小学的实际, 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 努力探索培养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新思路、新方法, 为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
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使人类社会凸现出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特征。巨大的社会变革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应性、综合性、创造性人才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时代的发展使传统的应试教育受到极大的挑战。我们绝不能再培养只知以知识谋求个人功利的有缺陷的人才,而要积极地培养学生能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革新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它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注重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学习,掌握和运用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从内部激发,培养和促进他们的智能、品德、身体等整体素质的成长,使他们成为有教养的人的通才教育。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民族素质,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它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且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前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广大的人民教师,必须尽快赶上这滚滚向前的素质教育潮流,提高自身素质。那么,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素质呢?
一、强化教改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
教育的改革首先是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意识的改革。要迅速“实行对教育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建立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观。传统的教育一向只注重单纯传授知识,期望学生个个学富五车、通文识理,教育的作用也仅仅是对知识的机械“翻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的速度以几何级数加速,人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复杂,如果教师仅仅充当学生现实生活的领路人,抱住书本和“注入式”传统教育模式不放,学生接受的教育必将是过时的教育,也就不可能具备驾驭生活和适应未来的能力。贝斯特说的好:“真正的教育应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才是力量的源泉。”因此,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任务就是要尽快“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科学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专业培训,扎实专业基本功
学习是完善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①加强专业培训。己少知,焉能授人以知;己拙,焉能授人以巧?教师只能通过专业培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应信息更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空间始终保持明亮、宽敞。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科学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成长世界”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新时代的教师不能满足于自己是“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才能满足学生汲取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所有问题都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素质教育还要教师能熟练地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根据教育规律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质量。素质教育讲求整体发展,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还要掌握跨学科联系的本领,使学科间互相渗透,多方位、多层次地给学生以启发引导,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③过硬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发展能力,为此,教师自身必须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具备以下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已有的文献书刊、工具书籍,搜集资料,阅读和钻研问题,以及批判和鉴别能力。教育能力是教师认识、评价、调节学生行为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是个人知识,评价和调节自己的整个身心的能力,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指导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指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组织活动由“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转化,以使学生健康成长。探索创新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它是观察、思维、想象、分析、研究以及创造等多种能力的集中表现。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调查、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在各种教育因素和影响交错纵横的现代社会,协调能力已成为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
三、恪守师德信念,塑造师表形象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教师道德信念是教师对其职业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和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的坚定信仰。它是深刻的教育道德认识,炽热的教师职业情感和顽强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机统一,道德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教师道德信念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从事教育工作应出于对学生的热爱,公正、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对于人民教师来说,只有确立了牢固的教育道德信念,才能以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规范要求自觉地履行职责和义务,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从而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实践证明,成功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不能没有坚定地教育道德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与青少年学生接触最多,对他们了解得最深,影响也最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常常是学生的楷模。”夸美纽斯也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可见,良好的师表形象是现代化教育环境和教师素质提高的必需。
【教育管理素质】推荐阅读:
浅谈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06-22
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09-16
素质教育论文职业道德素质论文06-29
素质教育动员报告06-01
素质教育学习记录06-15
初中素质教育方案06-16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06-17
素质教育迎检汇报07-20
文稿(开展素质教育)10-02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