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读书会上的讲话(共6篇)
市委召开这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读书会,主要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班和省委专题学习会精神,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目标任务的理解,讨论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实施意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发挥优势,创新举措,在原有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畅所欲言,把这次会议开成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会议,一次求真务实的会议,真正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推动工作的目的。
下面,我讲四个问题,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今年初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深刻论述,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表明了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省委举办的新农村建设专题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全面推进浙江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等。我们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这一历史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
现在, 我就贯彻伟平书记、泽巴省长讲话精神再强调三点意见:一是要按照培训班的要求研究部署好试点工作。能否搞好试点工作, 能否制定好切合实际的《试点工作方案》, 研究部署好试点至关重要。这次培训班后, 各试点单位要认真贯彻好培训班精神, 尤其要学习领会好伟平书记、泽巴省长的讲话精神,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新一轮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 围绕新一轮《试点工作意见》的目标任务, 结合各自实际, 认真分析研究, 理清思路, 把握方向, 突出重点, 明确步骤, 合理布局, 科学安排部署好各自的试点工作。特别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以及试点村的布局上, 一定要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重点突出、措施得力、责任靠实。研究部署试点工作一定要与长远发展规划相衔接, 要同区域发展战略相一致, 要同相关的其他单项发展规划相结合, 把试点工作放在农村全部工作的整体中谋划, 决不能孤立地去做, 单独地去搞。在部署试点布局时, 可以是连片的, 也可以是分散的, 可以综合试点, 也可以单项试点, 确定的单项试点, 期限可以是四年, 也可以短一些, 要根据试点目标任务科学合理确定。总的要求是从各地实际出发, 本着切实探索符合实际的新农村建设的路子来部署。对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 不论是按照中央明确的六条, 还是按照省委《实施意见》细化的十三条, 也要结合实际, 有重点的去突破, 不一定面面俱到。对试点的安排部署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并提交市、县领导小组会议审定。
二是要抓紧制定《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工作方案》是各试点单位实施试点的决策文件和重要依据, 是对省上新一轮《试点工作意见》在本市、县的具体化和名细化, 也是试点市、县对试点工作研究部署的具体反映, 同时也是制定各单项《试点实施方案》的依据。各试点单位要在对试点研究部署的基础上, 组织力量认真编制好《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工作方案》要明确各试点市、县总体思路、试点布局、目标任务、主要工作、组织领导、保障措施等内容。《试点工作方案》编制完成后, 按照刘书记的讲话要求, 由市州新农村办公室组织初审后, 3月底前报省委新农村办公室, 由省委新农村办公室组织统一审定。审定通过后, 在《试点工作方案》的框架下, 再组织编制各单项《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实施方案》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建设项目、资金概算、保障措施, 并且提出分年度、分阶段的目标任务。
三是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做好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试点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出不同基础、不同条件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使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规律, 使我们的决策和部署建立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真正做到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典型引路、扎实推进, 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确。四年的试点绝不是要建成新农村, 在我省的现实的条件下也不可能建成新农村, 要树立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试点的目标和重点一定要放在探索路子、创新机制、总结经验上, 试点期满后的考核验收, 重点就是考核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方面取得的成果, 验收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
各试点市县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 既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 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认真地部署试点, 反对不尊重群众意愿, 脱离实际, 急功近利, 提出一些超越发展阶段目标的做法, 特别是各单项《试点实施方案》一定要做实、做细, 有操作性, 涉及到的项目一定要落到实处;又要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 大胆探索, 大胆实践, 勇于进取, 反对等靠要、无所作为的倾向。大家讨论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 这些意见建议除了确实需要省上统一研究解决和配套相关的政策之外, 都可以在各地的试点中去探索创新, 这也是每个试点单位的责任, 更是试点的任务之一。比如试点资金, 省上安排的试点补助资金很有限, 单纯用这些资金搞试点很不够, 这里就有个资金整合的问题, 这就是试点的内容之一, 就需要试点单位去探索、去创新。研究部署试点、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要充分体现改革创新精神, 对内见实效, 对外出经验, 把试点工作切实做成样板、典型, 圆满完成试点的各项目标任务, 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面,结合现场参观和交流的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切实增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有序、有效地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文明风尚向农村拓展。经过几年来全省上下以及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省新农村建设呈现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坚持把生产发展摆在首位,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最近几年,我们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粮食、畜牧业、园艺特产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坚持走以工促农的发展路子,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基地、连农户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大批专业村屯,促进了村级主导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园区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组织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联产联销联合,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强化、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市场利益分配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产业的不断壮大,使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逐步坚实。
第二,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不断改善农村民生,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抓“增收”工作中,各地坚持内部挖潜保增收、外部拓展促增收,广辟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收入连续登上4000元、5000元、6000元台阶,开创历史最好时期,广大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投入的能力显著增强。着眼统筹城乡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等问题。农村公路、饮水、电网、沼气、危房改造、泥草房改造等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农村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全省五年累计建设完成农村公路4.7万公里,解决了428.7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电网4081公里,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9万户,全面免除了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占在乡农业人口总数的99.07%,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达到74万,实现了应保尽保,56.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第三,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度改造村容镇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09年,全省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治理“六乱”(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厕所乱建、畜禽乱跑)的要求,通过增加投入、动员农民出工出劳等多种有效措施,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促进村屯绿化、美化,“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六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高标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集中区和畜禽养殖小区,积极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完善农村功能分区建设和管理。全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7152个,大型秸秆气化站32个,户用秸秆气化炉2001个,户用沼气池8.36万户,73%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积极推行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建设村级垃圾收集场点3.3萬个。
第四,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帮扶共建,积极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2009年现场会之后,我们全面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1000家企业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省军区和驻吉部队发挥自身优势,长期坚持不懈地支持新农村建设,既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又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前不久,省委又组织开展了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明确省直机关1000名处级干部定点接力帮扶1000个薄弱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帮建、村企合建、军民共建、社会捐建和干部回乡援建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规模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时间全省新农村建设投入达到236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5亿元,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亿元,各级帮扶部门单位投入15亿元,发动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和企业捐助投入4亿元,乡村集体投入52亿元,农民自主投入94亿元。
回顾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历程,广大干部群众深切感到,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实施“三动”战略,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战略部署和各项务实举措;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真抓实干、社会各界的倾情支持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市(州)、各县(市)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不断强化推动措施,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省军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帮扶8个边境县(市),结合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出真招,拿实策,求实效,有力促进了边境地区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各帮扶部门和大专院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自身优势,履职尽责助“三农”、真心实意促发展;各帮扶企业和社会各界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以助农兴农为己任,慷慨捐资,真情奉献,互惠发展,体现了回报社会的美德和先富带后富的义举,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奋战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不辞辛劳,不畏艰苦,扎实苦干,冲锋在前,为改变当地面貌、富裕农民群众履职尽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付出辛劳、做出贡献的各个方面、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有许多矛盾需要破解,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发展层面看,尽管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进一步改变农村面貌、富裕农民群众、缩小城乡差距的历史重任仍然十分艰巨,顺应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从工作层面看,尽管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但无论在工作进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不积极等问题。有的是畏难情绪严重、忽冷忽热,有的是办法不多、缺乏有效的抓手。同时,一些地方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好,“等靠要”思想比较突出,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我省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来认识、来谋划、来推进。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新农村建设,是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是全面启动内需、拉动社会消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思想上进一步坚定,在摆位上进一步突出,在行动上进一步自觉,在措施上进一步强化,努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好政策、好环境、好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的大背景,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为我们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更强的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财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全党全社会关注“三农”、支持“三农”的氛围日益浓厚,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新阶段的条件更加成熟。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统筹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上述要求,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生产,不断增强新农村自主投入、自我发展的能力,新农村建设才能不断迸发活力、保持持久动力。在继续深入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加快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实施百亿斤肉工程、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百户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和人参、鹿业、林蛙、木耳、中药材等新兴战略产业工程及林业产业工程,依托我省丰富的粮、牧、林、特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工业园区和种养小区建设,不断扩大专业村屯规模,实现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要把科技兴农作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强化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提高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当前,我省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农民收入增长就会出现反弹,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广辟增收渠道,建立起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资金落到基层、惠及到各家各户。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調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稳定农民内部增收来源。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好新增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建筑和服务业领域。要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强化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支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收费,保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有针对性、有效的就业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开展好“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提升农民的增收致富本领。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农民收入增长就快,农村面貌改变就快,城乡差距缩小就快。要把壮大县域经济、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增长点,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化集中区建设,以此为纽带,加强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内在联系,拓展农民外部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要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大水利设施投入的机遇,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在完成现有100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尽快再启动两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在具体改造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村屯布局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现有基础,以建设农村社区为主攻方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基础和公用设施。村屯建设要突出区域和民俗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建设,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东部重点是抓好空心村庄治理,20户以下的村庄要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安排,积极引导迁村并屯。中部重点是建设中心村,抓好旧村庄改造。西部重点是抓好泥草房和危房改造,有条件的也可集中建设新村。城郊重点是按照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统建农民新村。要结合村屯改造,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强化道路硬化、排水设施、清洁能源、垃圾处理、院落整治、绿化美化亮化、集中饲养小区、村屯周边小流域治理等方面建设,努力创建整洁、优美、舒适、宜居的新农村。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尽快改变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网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稳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乡村文化阵地,丰富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要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创建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紧紧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体系,增强服务民生的实效性。要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要把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畅通农民诉求渠道,健全有效化解矛盾的体制机制,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进一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吉林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事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全省上下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大事、要事抓紧抓好,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第一,强化组织推动、帮扶共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突破口,作为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发展的有效载体,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方面,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省、市、县三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村屯,帮助解决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实际问题。要组织开展好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创造工作条件,加强激励约束,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要强化“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帮扶包保工作责任落实,对帮扶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调度,切实解决好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效。要注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第二,加强实践探索、政策创新,构建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实践、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户籍管理政策、平等就业制度等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特别要注重整合城市各方面资源要素,通过落实帮扶责任和自愿捐助共建等措施,推动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更好地发挥市带县、城帮乡作用。要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追究相应责任,做到以奖促建、以罚促动。
第三,强化资金整合、捆绑投入,集聚新农村建设合力。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要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为示范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简化程序,增加贷款品种和贷款规模。省、市、县有关部门,要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职责分工和建设任务,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在资金安排上实行打捆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
第四,坚持真抓实干、转变作风,全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严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的质量关、标准关,坚持杜绝出现烂尾工程和“豆腐渣”工程,防止劳民伤财。要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则,不得强迫命令,真正把建设的决策权、主导权放在农民群众手中。要把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办好民生实事有机结合起来,今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关于新修农村水泥(瀝青)路2000公里、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等13件实事,要逐项研究、逐项落实,确保件件着实、件件办得圆满,让群众满意、农民高兴。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市委书记
(2007年2月28日)
同志们:
按照中纪委、中组部和省纪委、省党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是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刘奇葆书记在省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要求,对照检查市委常委班子和个人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根源,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省纪委、省党委组织部对我们这次民主生活会十分重视,专门派副处级检察员xx同志、副处级组织员xxx同志参加我们的民主生活会。我们对他们表示欢迎和感谢!
在这次民主生活会之前,我们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广泛征求了意见,开展了谈心交心,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有关篇目,观看了《脊梁》和《张思德》两部影片,撰写了发言提纲。现在,我代表中共xx市委常委班子先作个发言,说得不到的,请各位常委补充。同时,对照这次民主生活会的要求,检查本人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恳请大家帮助。
重视和加强作风建设,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爱戴和支持,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可靠保证。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一再证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通过 民主生活会前认真学习相关内容,特别是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
会上的讲话以及刘奇葆书记在省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我们对作风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抓住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省党委刘奇葆书记在省纪委二次全会上要求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形成清简务本,行必责实、言必责实、功必责实的良好作风,强调要通过抓作风促发展,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科学发展。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刘奇葆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认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围绕树立“八个良好风气”,扎实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在加强作风建设方面,市委一向是比较重视、抓得比较紧的,常委班子和个人的认识也是比较统一和到位的,大家从中都起到了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近年来,我们相继开展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两个务必”、解放思想再讨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八荣八耻”、“八桂先锋行”等学习教育活动,对端正领导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联系起到了积极作用。应该说,这些年来xx市经济社会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是与领导干部不断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干事创业密不可分的。在去年12月召开的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上,刘奇葆书记对我们班子有个基本估价,认为我们这个班子政治坚定,能够坚定地执行党中央和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这个班子团结协作,有较强的凝聚力;这个班子求真务实,能够自觉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为群众办事;这个班子目标明确,努力地为xx发展勤奋工作,班子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这是刘书记对我们的肯定、鞭策和鼓励。同时,刘书记在讲话中也语重心长地对我们班子寄予厚望,指出市委班子肩负着重大职责,肩负着省党委的重托,也肩负着几百万xx人民的期望。要完成好肩负的历史重任,关键是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让这个班子发挥核心作用,形成坚强的领导集体,把党委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执政能力强的班子。刘书记还强调: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当前重点是抓两条:一是要培养务实作风;二是要为政清廉。在今天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重温刘奇葆书记对我们的讲话,对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帮助我们搞好班子作风建设是很有意义的。
作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对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以及这次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时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总体来说,市委常委班子是比较注意反对和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软弱涣散”等不良作风的,可以说这些突出问题在市委常委班子中是不存在或者至少是不明显的。但是,是否我们班子在作风建设上就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呢?对照胡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认真查找问题,应该说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比较突出的有几个方面:在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方面还有差距和不足。虽然这些年来常委班子的每位同志除了认真参加市委中心组学习之外,还结合自身的职责和分管工作,自觉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提出并实施了一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但总的来说,还不同程度存在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学以致用的成效还不够显著,在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进工作方面还做
得不够,xx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可以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方面还有差距和不足。虽然我们都坚持执政为民,对于群众疾苦,各位常委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也想方设法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帮扶等形式,为群众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一大批问题,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赞扬。但从全市范围来讲,对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特别是一些困难地区、困难群体还有一些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没有解决好。比如,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库区移民问题、征地拆迁补偿问题等等。机关行政效能还不够高,一些管理服务机关在定位和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着“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还不高,xx的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人民群众还不十分满意。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方面还有差距和不足。虽然这些年来,常委班子的每位同志都尽己所能,兢兢业业做好份内工作,都想把xx的事情办得更好,但很多时候,还是事务缠身,陷于各种文山会海、接待应酬之中,致使抓工作、抓落实的时间精力不足、成效有限。比如,近几年我们提出加快“两个融入”,把xx打造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要基地,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于如何更有效地吸引东部产业转移,招数还不多,力度还不够大,进展还不够快。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方面还有差距和不足。虽然这些年来,我们常委班子注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加强自身的思想操守,但在严格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监督和管理方面做得还不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机制还不够完善,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甚至个别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腐败堕落。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着重从主观方面剖析思想根源。作风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体现。每一个作风方面的问题表现,都可以从思想深处挖出根子。在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我们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还打得不牢,对学习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强,由此导致急用先学甚至以干代学,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推进xx经济社会发展上还做得不够。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我们还没有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在工作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通过加快xx经济社会发展,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因而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财力物力用在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而对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一些利益问题、民生问题还重视不够、安排不周、解决不力。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我们还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多区域合作的新兴机遇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致使步子迈得还不够大,发展还不够快,抓落实乏力,成效不够明显。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在复杂的问题和矛盾面前,我们有些同志克难攻坚的劲头还不够足,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缺乏艰难爬坡、负重奋进的精神准备,工作中存在着急躁情绪。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我们有些同志还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还不够牢,对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抓干部队伍建设和反腐防腐的力度不够大,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机制还不够完善,致使极少数领导干部因得不到及时的教育、管理、监督而腐败变质。这些原因,最根本的归结到一点,是我们还没有牢固树立“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理念
和作风,没有抓住这个“本”、务好这个“实”,需要我们按照省党委刘奇葆书记的要求,在进一步培养务实作风和为政清廉上下功夫。
以上存在问题的分析是就整个班子而言的。问题的存在,市委常委是有责任的,我作为市委书记,要负主要责任。就我本人而言,按照中央和省党委提出的解决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具体要求,我仔细审视、逐一对照检查了自己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觉得跟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比如,对照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的要求,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学习我是重视的,但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主要精力往往忙于日常事务,而对理论学习不够系统深入,有针对性地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不够,对工作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上还存在不足,以致对前进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工作中的突出困难,还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手段。对照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要求,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对群众是有感情的,担任领导干部以来,始终心中装着群众,总想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注意深入基层了解民情、解除民困。但由于种种原因,蹲下去虚心向群众学习、深入细致了解情况还不够,认真帮助群众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困难,特别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做得不够。从全市来看,群众集体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的现象仍居高不下。对照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要求,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虽然自己有造福xx人民的强烈愿望,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热情,一些工作自己尽力去抓了,但成效不如预期,因而有时也产生畏难和急躁情绪。市委一些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后,下面贯彻得怎么样、效果如何,自己有时候疏于督促检查,致使一些措施办法没能落实到位。虽然自己一直强调要压缩会议,减少文件,领导干部要少说多做,少上报
纸、电视,但是,自己没能身体力行带好头。对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要求,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一直牢记“两个务必”,在各项工作中也注意贯彻勤俭节约原则,但有时也出现降低标准、放松要求的倾向,下基层调研、检查工作时,对县(市)区、部门层层陪同,迎来送往,有时出现超标准,讲排场接待不仅不制止,还听从迁就,对有的铺张浪费行为没有及时严肃批评。对照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要求,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班子是团结有战斗力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大家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合作得非常愉快。作为班长,我非常尊重大家,也愿意听取大家的意见,欢迎对我进行监督。在工作中,一些同志就一些问题向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采纳,但我十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真诚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意贯彻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在决策过程中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更注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集中民智,集思广益,提高民主决策的水平。对照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要求,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一贯以来都非常注意廉洁奉公,也能够清醒认识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时刻绷紧反腐败这根弦,在工作与生活中能够按照廉政准则办事。但在迎来送往、公务接待中,也有一些放松要求和降低标准的地方,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深刻剖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对理论学习有实用主义态度,是造成勤奋学习、学以致用不够的主要原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也深感自身学识的不足,对知识的学习有一种饥渴感。但由于存在以干代学、实用主义的思想倾向,因而往往忙于日常事务,对理论学习不够系统深入,有时学习也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对关系xx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还缺少深层次 的理论思考。二是群众观念不够牢固,是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不够的主要原因。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我知道,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使自己走上了领导岗位,自己也想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能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间去,广泛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虚心请教群众,尽力帮助群众。究其原因,根子还是在于思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还没有在自己的思想深处牢固扎根。三是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观念不够强,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不够的主要原因。我虽然也很想多了解一些基层情况,多听一些真实的话,多些抓落实,少些会议、文件,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愿望没有完全实现。在抓工作中有时也有浮躁情绪,缺乏克难攻坚的思想准备。四是“两个务必”的意识不够牢固,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够的主要原因。对一些迎来送往、高标准接待现象,认为不是大问题,是小节,只要自己注意不贪污受贿、不以权谋私就可以了,有时会有入乡随俗的思想,究其原因,根子还在于“两个务必”的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五是民主意识不够强,是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不够的主要原因。自己一直认为大家一起共事,是一种缘份,在工作与生活中,由于怕伤了同志们的感情,损害了班子的团结,存在老好人思想,有时对班子成员的管理不够严格,关心爱护干部不够。六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不够强,是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不够的主要原因。对廉政建设,认为自己带好头,抓班子、树正气就可以了,没有从构建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上下苦功、多着力,对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监督还不够严格,以致极少数干部的作风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今后,我和市委常委一班人将围绕中纪委第七次全会提出的解决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具体要
求,正视问题,认真整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永葆党的先进性。整改方向是:
一是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做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来对待,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要坚持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同时,要在学习中改造主观世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能力水平与所承担的领导职责相适应,使道德境界与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相适应。当前,要把深入学习与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谋划发展结合起来,正确把握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和xx沿海开放开发的大背景下我市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对事关我市改革发展、事关多区域合作的战略地位等重大问题进行再思考、再认识,进一步认清发展形势,认识多区域合作新兴机遇,放远眼光,拓宽思路,在“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新格局的广阔背景下去谋划、布局和推进xx的各项工作,在新机遇面前争取有新的作为。
二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真正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增强公仆意识,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增强服务意识,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起,今年扎扎实实地为民办好八件实事,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扎
扎实实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面向群众转变作风,促进机关行政效能提高,深入开展好“管理服务创新年”活动,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
三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浮躁心理,抛弃私心杂念,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下决心从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真正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加快发展上,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要在克难攻坚上下功夫,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打开新局面。要从市委班子带头做起,把作风建设与开展“管理服务创新年”活动、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和行政效能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作风建设放在推进xx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实践中去深化、落实和体现。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今年重点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玉-北-福一体化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快融入泛珠三角和泛北部湾经济区步伐,大力招商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做到真想、真干、真出力、真流汗,在全市上下形成“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的良好风气,在广大干部中形成肯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良好风气,在推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实效。
四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真正做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牢记“两个务必”,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法宝,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崇尚节约,励行节俭,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
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贪图享受,杜绝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对重大开支使用、大额度资金调拨和重要资源的调配,都要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促进xx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各项事业上,用在为民办实事好事上。今年将迎来xx建市十周年大庆,要勤俭节约,勤俭办事。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模范,以自己的良好言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
五是要牢固树立大局观,真正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全局观念,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做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局部服从全局,自觉与党中央、省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凡是中央、省党委的决策,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不能各自为政,不能各行其是,不能打折扣,更不能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市委常委会和各位常委在这方面要作出表率。要善于把中央、省精神与xx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切合xx实际的发展之路。
六是要牢固树立民主观念,真正做到发扬民主、团结共事。要带头坚持贯彻好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民主作风,增进班子团结。在市委每项决策之前,要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集思广益。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市委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做到责任明确、互相配合,团结协作。要发扬
民主作风,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要让各级党员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防止我行我素、独断专行,又要在加强民主的基础上统一思想、步调一致,防止班子软弱涣散、好人主义和无人负责。我作为班长,要带头加强班子团结,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互相沟通、互相理解、相互信任、互相支持、共同提高,保持班子团结协作,坚强有力,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xx的坚强领导核心,共同推动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
七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始终自觉地接受党和人民对自己行使权力的监督,记取极少数领导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沉痛教训,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工具。市委常委领导班子要带头廉洁自律,自觉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加强党性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既要严格管好自己,也要管好家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八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每一位班子成员,都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以自己的良好言行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要讲操守,重品行,注意防微杜渐,培养健康高尚的生活作风和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摆脱低级趣味,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以及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
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灯红酒绿的侵蚀影响面前,一尘不染,真正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来拉拉扯扯的人要保持高度警惕,时刻检点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活力日益彰显。目前,我区辖X个镇、X个街道办事处、X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全区总面积XX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XX万人,现有XX铁路、XX铁路,XX高速公路、XX高速公路、XX高速公路等疏港通道贯穿全境,城市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城市基本情况、品质提升情况
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多规融合”,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加快城市东拓、北扩、南进步伐,加快推进XX新校区片区建设,进一步促进产城高校融合。加快推进城中村及老旧小区改造,推进XX片区、XX两岸片区规划建设,推进产业园区向XX北岸拓展,推动XX水系整治和城乡污水ppp项目,完善城市排水排涝体系建设。改造、提升城区主次干道、特色景观带和绿道建设,营造宜居环境。
(一)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理念,加快推进工艺美术特色小镇建设,围绕特色产业培育,瞄准产业缺失环节,加快打造集研发、制造、销售、金融、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闭环,助推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开发,把工艺美术特色小镇和XX文化名胜区打造成为促进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二)积极融入区域协作。
落实XX协同发展区协调发展机制,坚持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重点推进XX客专XX线建设,配合加快推进XX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实现基础设施快捷联通。落实XX协同发展区产业配套协作机制,参与协同发展区内产业链建设,开展协同招商,推动建筑材料、黄金珠宝、工艺美术、鞋革服装等企业与协同区内其他企业互为采购、促成产业合理分工、互为配套。(三)创新历史建筑保护体制机制。
建立历史建筑保护清单和历史建筑档案信息库,实施XX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工程。创新历史建筑保护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按照既定的修缮方案和业态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经营。(四)全面提升城市建管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绿色生态理念,按照“连片、拓展、补齐、更新、协调”的思路,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做美做大中心城区,加快中心城区、XX、XX组团联动发展,推进城市“东拓南进”;加快实施XX片区、XX片区重大工程,壮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更新和修补,保育城市文脉,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抢占城市群发展先机。建立城市智慧管理服务机制,推进各类市政设施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应用综合性城市运行管理数据库、“雪亮工程”大数据、智慧停车云服务平台、市民卡统一支付应用平台,逐步实现从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转型,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五)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明确住房市场体系与住房保障体系的定位和边界,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和新市民住房问题。加快安置房建设、回迁、结算、办证、剩余处置等进度,开设安置房产权证办理“绿色通道”。根据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变化情况,科学制定住房供应计划和发展规划,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区域发展时序、片区房价调控目标,合理确定土地供应和出让宗地控价目标,细化调控举措,促进供求平衡。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及“多规合一”工作还处于摸索融合阶段,工作进度不快。
且村民作为村庄规划实施的主体,缺乏规划概念,对村庄规划编制配合度不高。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老城区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XX板块市容市貌不断优化,但是XX板块缺乏有效建设规划,重点项目落地仍然依靠地块、片区的控规来控制,存在不协调的可能,同时,XX北岸组团受用海、用地政策制约,影响了开发开放的步伐。三是城乡旅游尚未形成一盘棋。
我区旅游资源丰富,因配套设施欠账,各景区、景点尚未有效连接,需加强全域旅游的规划建设。四是安置房存在遗留问题。
部分安置房仍然存在建设、回迁、结算、办证、剩余处置等进度慢问题。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区将通过四个“强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编制总体规划、XX发展规划。二是强化项目带动,在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引进符合区域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以重大项目带动城市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片区品味。三是强化征迁安置,落实征迁属地责任,有效化解征迁遗留问题,推动城建项目按时落地。加快棚户区(城中村)、片区改造力度,加强小区、安置房物业管理,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同志们:
去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突出强调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极端重要性,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三农”工作新思路,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综合性措施。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新认识,是指导“
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学习,深入贯彻,狠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了会议安排,讨论了我市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意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学刚同志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深化对“三农”工作的认识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对发展认识的新飞跃,为我们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塑造社会公平的执政理念。农民是我市最大的社会群体,在当前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必须始终注意把农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近年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总体上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势头,但农民增收出现持续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元。1998—2002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幅仅为0.8,比全国同期平均增幅低2.7个百分点,比全省同期平均增幅低2.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继续增长,而我市由于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和高温热害,农民收入又大幅度下降。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削弱了农民生产投入和自主创业能力,导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使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大降低,而且使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在全国都开始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市农村贫困人口总数达30万人左右,占农村人口总数近十分之一,部分农民群众甚至出现因灾重新返贫现象。一些地方特别是江淮分水岭地区贫困落后面貌长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十分落后,这与我们作为农村改革发源地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民收入增长难的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二)坚持全面发展,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这不仅是农村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的要求。第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市人民的小康。我市430万人口,70以上在农村,即使我们把城镇水平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到2020年总体上达到50以上,农村人口仍将超过200万人,农民收入上不去,全市的全面小康就不可实现。第二,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乡分割二元结构开始被打破,城乡互动的趋势在增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固然离不开城市的支持和带动,但城市也不可能脱离农村单独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市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投资拉动,而需求拉动严重不足。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收入偏低,农村消费需求不旺,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城乡市场的繁荣,影响了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后劲。近年来,我市中心城市发展不快,集聚辐射效应不明显,与农村购买力偏低有密切关系。坚持全面发展,必须自觉地按照中央的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我们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就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圈子,从滁州市整体发展战略的角度,大力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使“三农”工作与当前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业化、城镇化中寻求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机遇。
(三)坚持协调发展,始终注意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发展农业,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思想。要清醒地看到,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在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中央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没有改变,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大政方针没有改变。实践一再表明,忽视
农业的基础地位,必然要栽跟头、吃苦头。特别是今年,我们的教训十分深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统一思想认识,克服松劲和畏难情绪,克服放松和忽视农业的倾向,在建设工贸旅游城市的同时积极建设农业强市,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现在我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的任务很重,对农业的投入时间长、见效慢、不划算,解决农民就业增收问题说到底要靠工业化和城镇化,不能一提农业农村就要增加财政投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第一,我市330万农民,占人口的70以上,而获得的财政投入只占财政总盘子的10不到,这与农民的数量是极不相称的。我们确实要加快城市发展,加快工业发展,但决不能以牺牲农民的发展为代价。第二,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为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现在城市和工业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相当突出,广大农民群众迫切希望尽快改变落后的面貌,特别是在当前农产品市场约束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农村和农民迫切需要社会的支持。力所能及地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既是我们的责任,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执政党对农民有没有感情的问题。第三,要清醒地看到,虽然从根本上来说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依靠工业化和城镇化,但是,目前我市中心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产业结构调整总的趋势是技术替代劳动力,依靠劳务输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不能不发展,适当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有利于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农民自我创业能力,也有利于减轻农村对城市的压力。
二、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到2020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要达到7300元。从我市来看,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农民收入年均要增长8以上。在当前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业和农村对国民经济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在农业农村内部解决农民就业增收的路子已经走不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发展城乡经济,建立健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一)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与建设工贸旅游城市的总体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当前区域经济竞争十分激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在区域发展中谋求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是各地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我市与长三角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也削弱了我们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为此,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工贸旅游城市的战略决策,这是符合我市实际的,也有利于发挥城市对农业农村的带动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建设工贸旅游城市必须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绝不能把农业的地位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等同起来,把推进工业化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对立起来。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不忘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忘发展粮食生产;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不忘国家粮食安全;坚持以粮食自给有余为基础,不忘为全局多做贡献。
(二)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对农业特别是对粮食的扶持政策,把农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是我市社会的主体,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高度重视农民群众的利益。中央近期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大政策,体现了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承诺,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具体实践。对这些政策,我们一方面要加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要建立农业项目资金考评制度,把争取农业项目资金情况纳入各地和各涉农部门目标管理范围,严格考评;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迅速把政策交给农民,把政策的好处和实惠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粮食生产是当前农业的头等大事,为了扶持粮食生产,中央和省最近增加粮食直补资金,增加对农民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的补助,在全面取消农业税附加的基础上将农业税税率再下降2个百分点,对水稻良种实行补贴,对稻谷实行每公斤1.40元的最低收购价。对这些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我们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把政策迅速传达到农村基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要正确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与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重要途径,是永恒的主题。过去我市农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还存在深度不够、广度不宽的问题。深度不够主要是农产品加工程度低,特别是精深加工程度十分低下;广度不宽主要是养殖业、林业在大农业中比重不高,近年来虽然显示了增加农民的潜力,但这种潜力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的增收能力。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90年代以来,国家粮食购销政策频繁调整,粮食价格波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各级调整结构的努力。从主观上说,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不够明确,始终摇摆不定,没有一抓到底,是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充分吸取过去的教训,坚定不移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按照区域化布局的要求,抓紧制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优质粮、优质油料、畜牧业、水产业、林业、蔬菜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面向长三角,积极创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把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各地要加大扶持力度,制定扶持政策,依托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致富带头人,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我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粮食主产区,抓好粮食生产既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也是我们对国家的责任。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是将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对立起来,而是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农业结构调整是主线,农业结构调整好了,也有利于巩固粮食生产能力,这两者并不矛盾。当前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的部署,落实政策,加强引导,搞好服务,迅速掀起春耕生产高潮。要落实粮食市、县长负责制,把粮食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切实做到“五保五到户”:保面积、保产量、保市场、保储备、保收入,把政策宣传到户、面积落实到户、技术服务到户、补贴兑现到户、订单合同到户。要加强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稳定农资价格。要稳定高产稳产农田面积,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执法检查,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挖塘植树行为。要把恢复撂荒地生产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组织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一户一户地查,一块一快地落实。对因旱涝灾害造成撂荒的,要组织群众帮助受灾农户恢复耕作条件;对因外出务工经商而撂荒的土地,要组织代耕代种代收;要依法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转租转包土地,使想种粮的农户切实有地种粮,杜绝撂荒现象。要确保粮食直补资金在6月底前兑现到农户。农业、财政、土地、粮食、工商、物价、计委等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支持粮食生产。通过努力,把我市粮食今年的粮食产量提高到60亿斤以上。
(四)要扩大农村改革开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县域经济在我市国民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非公有制经济,当前要重点做好农村内部改革和对外开放两篇文章,进一步提高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
第一,要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然要求。80年代初,我市农村改革势如破竹,对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最近对江苏、山东的考察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外地的改革力度很大,已远远走在我们前面。面临严峻的区域竞争态势,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最大限度地释放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弘扬大包干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是否有利于改变农村面貌和保持农村稳定,作为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破一切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取消一切限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政策规定,革除一切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统筹推进农村内外部各项改革。要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落实好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附加、农机养路费等有利于农民休养生息的政策,规范涉农收费,遏制农村“三乱”,防止负担反弹。要高度重视、积极化解村级债务。要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逐步为失地农民提供社会保障。要继续推进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确保农民得到实惠。要积极总结农村医疗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推开。深化农村改革不仅涉及农村内部体制和机制问题,而且涉及城乡关系调整,不可能单兵突进、孤军深入,同样需要着眼于农村外部,需要综合配套、整体推进。要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创造条件,继续并乡并村,为农村生产力创造宽松的环境。
第二,要扩大农村开放。扩大农村开放重点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这也是抓“三农”工作与建设工贸旅游城市的重要结合点。要发挥我市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和邻近长三角的优势,以更积极的姿态,加快融入长三角的步伐,抓住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招商引资,把我市的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业招商引资潜力很大。各地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规划,努力引进一批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带动我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
(五)要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坚持内部消化和对外输出相结合,不断地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内部消化农民,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强农村中心城镇的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能力。要通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农民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农村劳务输出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城市带动农村的具体体现。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条件。目前,我市中心城市发展水平不够高,要把劳务输出的目光描向市外,发挥临近长三角的优势,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村输出劳务的竞争力,把我市建成长三角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
(六)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农村投入乏力,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要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拓宽农村投入渠道。第一,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扶持政策,争取开工建设一批水利骨干工程,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农村“六小工程”对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我市在农村能源、人畜饮水、乡村道路方面都有潜力,各地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规划,积极争取,精心实施。要抓住省加大对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扶持的机遇,努力改善分水岭地区的生态条件,使这一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幅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第二,要不断增加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客观地说,即使我们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比例,由于受制于财政收入水平,对农村也是杯水车薪。但这杯水车薪体现了我们对农民的关心和支持,体现了我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关注弱势群体、追求社会公正的执政理念。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实施意见都对财政支持农业提出了要求,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第三,要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三、要落实重中之重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我市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落实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努力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的工作位置。正确的政绩,是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高度统一、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结合的政绩,农民是我市人口主体,把农民的问题解决好、把农民的利益实现好,是我们最大的政绩。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上来,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对农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政策倾斜,对农民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要坚持和完善农业农村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县市区两个党政一把手必须明确一人主抓农业农村工作。要把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严格考评。农村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建立有力的议事协调机构,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力量的配备,把政治上强、懂业务、熟悉农村功罪、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农业农村工作部门。要动员全社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各涉农部门要把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抓好中央和省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二,要坚持求真务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是党的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能否以求真务实的行动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落实,对我们的事业十分重要。要强化宗旨意识,把求真务实的作风贯穿到“三农”工作的每个环节,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实实在在地为农民群众谋利益,不能把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和一般号召上。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农村、深入农民,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工作水平。要坚持“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关注农民群众利益,关注农民增收,关注困难农民生产生活。要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把农民群众愿意不愿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要尊重基层的实践和创造。农民群众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动改革的原动力。对农民和基层的实践,要热情对待、精心呵护、积极引导,对一时看不准的,不要急于下结论、轻易否定,对成功的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那些对农民感情深厚、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农村工作干部,要大力表扬,优秀的予以提拔使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要严肃批评和处理。
第二,要不断改进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为农民服务水平。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移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搞好为农民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都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在农村基层站所广泛开展“为农民服务、让农民满意”和“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要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要加强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络建设,为农民搞好信息服务。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为农民搞好流通服务。要认真宣传贯彻好党的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税费改革、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等政策,为农民搞好政策服务。要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为农民搞好法制服务。
第四,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使之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战斗力,要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农村基层干部处于农村矛盾的前沿,事务繁杂,解决问题的难度大,工作条件艰苦,对他们既要加强教育,增强他们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树立奉献的精神、公正的境界、苦干的劲头、务实的作风,提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又要在政治上多帮助、工作上多指导、生活上多关心;既要调动、发挥、保护好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继续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农村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要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市委书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读书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市委书记在2006年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22
市委书记在政协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09-11
团市委书记在全委会议上的讲话11-28
市委书记在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09-25
市委书记在市政协第十四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06-28
王福宏书记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07-04
市委书记在开班讲话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