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推荐12篇)

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篇1

恩施市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全市民用工业如化工、轻工、机械、建材、能源、烟草、纺织、药品等已初具规模,尤其是富硒食品产业方兴未艾,富硒小麦草片、富硒甜玉米爽、富硒魔芋精粉等多种产品远销欧美日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全市交通便利,“318”、“209”国道在境内交汇,国道、省道与乡村公路纵横交错,总长达3000多公里,宜万铁路和沪渝高速纵贯恩施全境。扩建后的许家坪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客机,已开通武汉、北京、广州、海口、上海等航线。清江流域梯级开发将使万吨级船舶驶进山城。程控电话、光缆通信、移动电话、国际互联网等从更广阔的空间为恩施市的建设和发展构建起名符其实的立体“绿色通道”。沪蓉西高速经过恩施。

2011年

2011年,恩施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在全州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在全州率先突破十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05亿元与11.96亿元。数据证明,恩施市在跨越式发展中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全州发展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得到提升,为担当湖北武陵山试验区排头兵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1年,恩施市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该市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全年投入建设资金5300万元。大力支持旅游产业发展,财政投入旅游发展资金760万元,投入特色民居改造资金1000万元。建立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统筹安排“八大生态走廊”建设资金8000万元。全力支持城市重点工程建设,通过贷款融资、土地开发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累计拨付重点工程建设资金15.55亿元。

工业经济在市域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恩施经济开发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发展资源型工业,农产品加工园在全省产生一定影响,富硒产业进入全省重点产业扶持计划,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6亿元,全市年产值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1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40家。思乐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过5亿元,润邦公司实现产值5000万元。

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烟、茶、药、菜、林、畜牧等六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已具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增强,恩施玉露、湖北思乐、大山鼎、清江源四大品牌得到快速发展,全市120个农产品获得产品认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效显著,旅游产业得到全面提升,全年接待游客超过4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2亿元。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实施了道路、桥梁、隧道、供水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红旗大桥建成通车、叶挺路改造初步完成、航空路人行天桥基本建成、亲水走廊第五期工程、州城应急水源工程、许家坪机场隧道等工程加速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工作在全省城市管理综合检查中排名第六。

立足公共民生,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教育、科技、文体、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民生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投资1亿多元的恩施市龙凤八中改扩建工程完工,舞阳中学扩建、恩施市第二实验小学搬迁工作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

对外开放也不断深化,成功举办了“央视激情广场———恩施篇”等大型推介宣传活动,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播出《仙居恩施》6集音乐专题片,极大提高了恩施知名度,成功承办了“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引进了九州通、首创

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篇2

一、恩施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 恩施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 工业经济总量增长、规模壮大、效益提高、结构优化、后劲增强, 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显现, 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201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7.8亿元, 较2006年20.4亿元增长2.8倍;工业增加值34.9亿元, 较2006年的8.1亿元增长3.3倍;销售收入75.7亿元, 较2006年的21.16亿元增长2.5倍;利润总额3.5亿元, 较2006年的1.01亿元增长2.18倍。五年净增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53户, 达到114户,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家。2011年, 工业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105亿元的33%, 拉动GDP增速4个百分点, 促进了市域经济实力的壮大。

2、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恩施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6年的28.9:24.5:46.6调整为20:38:42, 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提高近14个百分点。在产业结构上, 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已显雏形, 多元化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富硒绿色食品、水电能源、矿产建材、医药化工、机电制造及烟草等企业逐步集聚, 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在企业结构上, 优势骨干企业地位日益突出。2011年, 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0家。

3、工业项目成效显著

五年来, 全市共引进中烟公司恩施卷烟厂、滨湖印刷等工业重大投资项目9个, 总投资额18亿元。“十一五”期间, 全市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51个, 到2011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8亿元。中烟公司恩施卷烟厂、腾龙水泥、老渡口电站、云龙河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均已建成投产, 增强了全市经济发展后劲。目前正在实施工业项目60个, 其中重点项目10个、成长型项目10个、双亿元项目20个、技术改造及入园项目20个, 多数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4、工业园区有序推进

完成金桂大道建设, 开发区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分两期建设完成, 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入园企业和新的工业落户项目不断增加, 目前入园企业已达120余户。同时, 完善工业用地规划、积极争取工业用地指标、增加工业建设用地存量、落实土地报批工作、年产50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园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龙凤低碳工业园、七里坪机械制造工业园、六角亭企业孵化园等工业园均已启动建设。

二、恩施市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 整个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有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未从根本上解决, 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1、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

一是缺乏抵押担保。由于全市多数企业属民营企业, 规模小, 档次不高, 且难以提供抵押担保, 融资十分困难, 影响了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提档升级。二是贷款成本增大。由于贷款审批时间长, 企业成功申请一笔贷款往往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 融资很难迅速及时到位, 而且近几年银行普遍实行的是利率上浮30%, 使企业贷款成本增大,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过分依赖银行贷款, 未能开拓社会融资渠道, 若借高利贷不但成本高, 而且风险大,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2、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

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效果不明显, 至今尚无上市公司, 就连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都没有, 过亿元的企业也仅有10家, 湖北思乐集团、润邦茶叶、巨鑫农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体规模也十分有限, 带动能力不强, 难以形成产业链。同时, 多数龙头企业与民间资本连接、利益共享等一体化关系尚不完善, 与“建龙头、带基地、兴产业、育市场”的思路相差甚远, 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3、市场主体少、发展后劲乏力

市场主体发展不够依然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恩施市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生产经营机构, 小打小闹, 与个体工商户差不多。2011年, 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114家, 只占全州661家的1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44家, 只占全州239家的18.4%, 与全州龙头地位占三分之一强不相适应。市场主体既少且实力不强, 在市场主体中无外资企业, 内资企业注册数为865家, 户均注册资本194万元, 与全省平均户注册资本485万元相差甚大。

4、人才队伍弱、管理水平落后

一是企业家队伍弱。目前恩施市企业家队伍整体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开拓精神严重不足, 素质不高, 而且大部分企业主还存在着“小富即安, 小进即满”的心态, 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专业人才少。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 技术能力差, 难以适应生产发展需要。一些企业的决策层文化程度低, 经营能力低, 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 束手无策。三是干部队伍综合能力不强。目前恩施市具体从事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的干部有的年龄偏大, 有的知识不足, 成为制约恩施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管理水平落后。企业的决策、经营管理、监督等机制仍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大部分民营企业实行的是存在先天性缺陷的家族制管理方式。

三、突破性发展工业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提升传统产业。根据现有产业基础, 进一步做好产业规划, 立足中长期、着眼当前, 注重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按照产业规划, 优化产业布局, 注重功能分区、特色明显。按照特色化、集群化、链式化的思路, 优化产业集聚, 优先培植食品、烟草、能源、建材、医药、机械六大支柱。二是培育新兴产业。做好与相关规划衔接和政策落实工作,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以及物联网、智能制造装备等细分领域的相关产业发展。

2、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培育名牌产品。选择一批具备一定基础、有发展前景的品牌, 进行重点支持, 搞好品牌培育。力争全市中国名牌产品有突破, 湖北名牌产品达到30个, 并初步形成一批较具规模的名牌产品企业群体。二是强化质量管理。引导企业跳出初加工的圈子, 走“名、特、优、新、深”的发展路子, 提高加工深度、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 把产品加工做精、做透、做高、做强, 做出特色。推行标准化生产,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三是着力企业创新。加大企业体制机制的创新、管理的创新, 强化骨干企业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机制, 真正将企业技术中心建成聚集人才、引进技术、转化科技成果的平台。同时, 抓住国家鼓励技术进步的“358”政策机遇, 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3、努力培植发展后劲

一是扩大工业投资。抓住国家加快项目审批政策机遇, 加大工业技改项目策划力度, 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政策笼子。完善工业增长点跟踪服务机制, 组织开展银企对接、用工对接和原材料对接活动, 协调解决项目投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促进增长点投产达产。二是发展市场主体。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引导要素资源向大企业集聚, 并支持企业上市, 加大中小企业帮扶力度,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三是突出招商引资。紧紧围绕工业和支柱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招商, 着重引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以优势项目、优质资产招商, 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技术, 扩展技术链, 延长产业链, 实现产业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充分利用。同时, 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企业, 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效益型投资项目,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吸引优势产业向恩施聚集。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贯彻“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 加快实施“123”企业家培育计划, 开办企业家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班, 按要求抓好民营企业家人才培养工作, 造就一批科技型、管理型、知识型企业经营人才和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二是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引进一批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积极培育本地企业管理人才。加强企业高管人员的培养, 提升其管理理念和驾驭企业发展的能力。注重接纳技术、经管、贸易、外语、财会、营销等专业人才, 提高和改善职工的知识层次和人才结构。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支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 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等职业技术员工。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要求, 加大干部培训、培养力度, 建立一支懂工业经济、会企业管理的工业经济发展优秀人才队伍。

5、不断增强要素保障

一是加强园区建设。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特色鲜明的要求, 切实提高园区的规划水平, 将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规修编, 使园区真正成为工业基地、城市新区和工业新城。二是强化能源保障。坚持把煤电保障特别是将迎峰度夏、度冬高峰时段的保障作为重大任务, 抓好电煤尤其是水运电煤组运工作, 确保电力稳定供应, 保证重点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三是千方百计破解资金难题。积极组织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信用意识, 逐户制定升级方案, 认真规范财务行为, 健全财务制度, 按时偿还贷款本息, 不断提高信用等级。积极挂靠大企业、大集团, 向自有资金多的投资商进行融资, 以及上市融资、直接借贷, 增加直接融资数量, 实现借力发展。进一步激活民间的投资, 广泛吸引各类资本。四是妥善解决工业用地问题。在认真贯彻《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 用好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农用地指标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周转等政策。土地的供应要与园区的良性循环发展周期相衔接, 做到“规划一片、招商一片、建成一片”。

6、切实优化服务环境

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篇3

一、运作

近年来,恩施市紧扣“当好全州龙头、勇当武陵山排头兵、县(市)域经济发展走在全省生态功能类县市前列”的目标,着力打造武陵山“六个中心”,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与“十一五”末比,2015年全市GDP达171.4亿元,财政总收入27.0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9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0元,各项指标分别年均增长11.3%、23.3%、22.7%、15.8%、11.6%、15.7%。

(一)突出试点建设,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按照李克强总理“着力在创新综合扶贫体制方面破题,形成可资推广的经验”的重要批示,围绕“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四大重点,实施龙凤民族新镇、龙马风情小镇提质扩容,启动5个中心社区、24个集中安置居民点建设。“律师进村、法律便民”的做法和创新经验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重要批示;“两社两司一卡一库一平台”体系让农村产权变股权、资产变资金,激活了农村金融活力。

(二)突出产业兴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巩固强化农业基础。大力实施“粮安工程”和“菜篮子工程”,建设特色产业基地120万亩。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25家。大力发展以“恩施玉露”为主的茶叶、以生猪为带头的畜牧业等区域性支柱产业,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全省现代肉牛示范区”称号,连续9年获授“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恩施玉露”获中国驰名商标,恩施富硒茶荣登“中国十大富硒品牌”。二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全市“规上”企业达80家、“入统”企业达104家,较“十一五”末分别增加45家和7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三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带头的服务业。连续4年获“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市”。“十二五”末,全市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5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4.5倍和5.5倍。

(三)突出城乡一体化,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市域城镇化率达51.7% ,与“十一五”末比年均增长1.8%。城区“六纵五横三环”城市路网建设加快,城市骨架拓展提速。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亲水走廊、凤凰山森林公园等一批公共休闲场所提档升级;城市供水排水、燃气、路灯、停车场、综合交易市场、公厕等配套项目加快推进;“六城”同创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全面亮化、美化。二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全市新(改)建等级以上农村公路2200多公里,完成通畅工程1000多公里、安保工程1700多公里,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公路200多公里,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客车”。改造特色民居2.12万户,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村14个。

(四)突出改革开放,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顺利实施不动产登记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发展活力和人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加大,成功引进省交投、鄂旅投、省联发投、奥山集团等知名企业,累计新签招商项目56个,实现到位资金108亿元,直接利用外资2060万美元,外贸出口创汇14050万美元。

(五)突出民生改善,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既重视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又着力民生改善,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被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城乡医疗联合体建设稳步推开,贫困户基本医疗救助政策全面落实,新农合参合率达99.68%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8%,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二、挑战

从纵向比较看,虽然恩施市在全省29个生态功能类县市县域经济考核中排名第一,但从经济总量等7大类的41个子指标看,呈“14进11平16退”。在16个退位指标中,退位幅度较大的有信用环境评价指数退18位、单位GDP地耗下降率退16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速度和互联网宽带(4M及以上速率)接入用户升降幅度均退12位。从横向比较看,恩施市七大类考核指标在8位以后的指标有3类,即绿色发展指标(22位)、速度指标(10)位、后劲指标(15位)。另外,结构指标中城乡居民收入比排29位,人均指标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15位,社会指标中信用环境评价指数83.67%排19位(2014年排第一)。

(一)发展速度回落

2015年恩施市地方税收收入增长9.87%,较上年回落7.23个百分点,低于生态功能类县域平均增速2.89个百分点,居19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速度10.14%,较上年回落22.55个百分点,低于生态功能类县域平均增速0.61个百分点,居17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92%,较上年回落1.04个百分点,低于生态功能类县域平均增速0.02个百分点,居13位。

(二)产业结构不优

恩施市2015年结构指标指数虽然居第2位,较2014年上升1位,但从产业内部结构看,恩施市县域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增加值中农业增加值占比58.7%,畜牧业增加值占比38.6%,两者合计高达97.3%,尽管近年来恩施市大力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但仍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工业也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烟草、建材、农副食品加工行业,高端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很少,201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8%,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1.4%,较生态功能类县市平均水平3.88%低2.48个百分点,居24位;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重最大的行业仍是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比达到35.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比14.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比7.8%,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增加值占比4.4%,这四项传统服务性行业增加值占三产业比重高达62.4%,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非常薄弱。

(三)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2015年全市招商引资(含实际利用外资)19.72亿元居18位,仅相当于生态功能类县域平均水平33.18亿元的59.4%,招商引资实际落地项目不多、开工率也不高。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7.78亿元,分别落后南漳县72.83亿元、麻城市143.59亿元、丹江口市30.61亿元,大项目储备不足,项目建设推进难度大,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三、对策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牢固树立 “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发挥恩施县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补齐发展中的短板,加快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大限度地释放发展潜能,推动恩施市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抢抓精准扶贫、竞进小康战略机遇,以龙凤试点为引领,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二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硒资源为主导的七大产业链,加大工业投资,做大做强现有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信息、绿色产业、住房、旅游休闲、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健康家政等六大消费工程,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全面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和形成新的县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要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功能,加强招商引资平台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二是要大力营造宽松的制度环境,不断创新服务方式。要瞄准世界500强以及知名品牌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资本转移,重点引进一批与优势资源关联度高、配套能力强,以及高附加值、高科技、低耗能的绿色产业。三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地快、早投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县域经济驱动力

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政策措施,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企业由制造向创造中高端转变,提升恩施市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进一步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服务体系,加大科技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创新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为恩施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坚持绿色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性

一是注重绿色发展。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理念,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水平。加大对高能耗行业和碳排放管控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二是注重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和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加强监管,严格控制并不断减少污染物总量;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种养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使恩施市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篇4

省委第三巡视组向恩施州经济开发区反馈巡视情况

【字体: 大 中 小】

7月16日,省委第三巡视组向恩施州经济开发区反馈了巡视情况,恩施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杜寿昌主持会议,并作了表态发言。

根据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2015年3月8日至4月11日,省委第三巡视组对恩施州经济开发区进行了巡视。省委第三巡视组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要求,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分别听取了恩施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纪工委、组织人事部门工作汇报,与全部工作人员进行了个别谈话,调阅有关文件、档案和会议记录,到6个下属单位和部门进行调研,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深入了解情况,顺利完成巡视任务。

省委第三巡视组副组长张家林代表巡视组反馈巡视工作中干部群众反映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反腐败斗争认识模糊,没有把反腐败斗争工作常态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不严。领导干部中存在以权谋私现象;少数领导干部作风不实对党的政治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研究、领会、认识不够,重大事项报告不及时;党工委履行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纪检监察专职工作人员长期配备不到位,导致纪检工作长期“空转”;领导干部担当创新精神不够,办事程序多效率不高,在干部管理和人才引进上办法不多;与省级开发区的定位要求差距大,产业基础薄弱,筹融资平台小、融资能力弱,等等。

张家林代表巡视组提出了三点整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强化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真正把“力度统一论”贯穿到州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完善体制机制,理清发展思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力争将开发区做实做活;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有效整治干部中存在的“慵、懒、散”等问题。制定完善一批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要抓好制度的执行,强化执纪监督。

杜寿昌表示,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确保巡视意见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深刻反思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查找问题症结,对症下药,不留后遗症。要切实整改存在的问题,认真抓好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对巡视反馈问题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确保整改实效。要以巡视意见整改落实为契机,推动州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

湖北恩施市导游词 篇5

市人民政府驻小渡船街道。邮编:445000。代码:422801。区号:0718。

境内大部分为山地,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属亚热带风性湿润气候,且垂直地带性特点明显。

恩施市辖3个街道、3个镇、10个乡:舞阳坝街道、小渡船街道、六角亭街道,崔家坝镇、龙凤镇、板桥镇,三岔乡、新塘乡、红土乡、沙地乡、白杨坪乡、屯堡乡、太阳河乡、白果乡、芭蕉侗族乡、盛家坝乡。 链接:乡镇街道简介

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篇6

2014年05月07日 16:27来源:中新网-湖北新闻网

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7日电(郭辛林 李芙蓉)近来,恩施市一中紧紧立足于“学校为社会服务,领导为教务,教师为学生服务”“三服务”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校各项工作驶入健康、科学、和谐发展的快车道,勇攀新高峰,争创新辉煌。

加强校际交流 实现跨越发展为社会服务

3月上旬,恩施市一中教科室副主任、青年教师王志军受黄岗教科院的邀请,前往黄冈地区作了《2014年复习备考》专题讲座,王志军全面解读了近三年《考试大纲》的“稳与变”,剖析了近五年高考试题的“变与不并结合恩施州区域备考共性,根据自身多年教学教研心得提出了八项具体备考策略,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近年来,该校因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显著成效,也多次受邀到各县市及兄弟学校作交流汇报。3月31日,育室主任陈眺寰到舞阳中学推介了“常规德育、主题德育、创新德育”建设成功经验,指导舞阳中学创造性开育工作。在新课改领域,学校趁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和“教育与生命同行生与快乐相伴”的理念融合在一起,率先在全州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学习导学制》、《小组学习制》、《分类教学走班制》、《高效备考合作制》、《创新德育全员制》的“六项”改革,打造研究型教师,研强校之路。

在新课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该校结合新课改实践编写了6本校本教材,并积极指导其他兄弟学校新课程改革,先后对恩施市二中、恩施市三中、建始一中、咸丰一中等学校进行了“赠送校本教材”、“送课到观摩展示课及观摩集体备课等活动,介绍学校新课改经验,既使学校自身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又真心服务社会进了共同进步,达到了“双赢”。

营造学术氛围 开展“青蓝工程”为教师服务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学科内的微课程研究,突破学科重难点,打造恩施州一流的教研团队,该校成立了学术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与能力,加快教师专业成长速度。为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立足实际开展好“青蓝工程”,并将“青蓝工程”结拜活动赋予了新的校本培训内容,年教师在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帮带下迅速成长,逐渐成长为名师

推行导师制 开展多元教育为学生服务

在教学中,该校大胆实践“235”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让课堂灵动、起来。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学校大力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每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受到贴心的关爱。

为磨练学生意志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该校举办了以“用历史铸就未来,让青春绽放梦想”为主题的届远足活动;学校每年举办的“三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活动,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习中享受快乐,在活动中开发智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激情跑操,师生共同撰写的梯步文化,LEDR的“敬爱的高中老师”专题片等特色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服务学生,效果突出。

加快基础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服务

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篇7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全国各族人民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而且更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一)民族地区地理环境特殊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民族地区绝大部分处于一、二级阶梯,如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从地貌类型来看,民族地区多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分布较少,平原尤为狭小且分布零散;从气候特征来看,民族地区气候复杂多样,其中多种多样的气候中又以干旱气候和高山气候等大陆性气候为主。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是我国草原和水电资源最主要的分布区域,同时也是冶金矿产资源富集区域。

(二)民族地区政治影响特殊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政治影响极为特殊。首先,民族地区绝大多数属于边陲地带,是受世界、亚洲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很有限的地区。其次,民族地区大多处于我国国境线的交接地带,如内蒙古自治区等,直接位于我国的“边防线”上,直接影响边疆的稳定。最后,民族地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发展。

三、以恩施“616”对口援建工程为例分析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

(一)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 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关系到一个地区效率的高低、竞争力的大小以及成本的多少,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得以发展,但基础设施总量较小且通达程度较低。目前,我国民族地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远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且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高速公路少。

2. 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

要想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的现实是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民族地区劳动者的低素质直接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劣势,使劳动力资源无法与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相匹配,从而导致劳动者很难通过教育宣传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而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因此,要想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二)恩施“616”对口援建工程的含义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部,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东部地区,但和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起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照顾。2007年8月,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牵头,各率领6个省直单位对1个民族县市进行对口支援,每年至少办6件较大实事(简称“616”工程)。自此,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个县市以及宜昌市2个民族自治县被正式纳入支援扶持行列。

(三)恩施“616”对口援建工程对探索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的启示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要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必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湖北省发改委是“616”对口援建工程中利川市的对口支援单位,每年与利川市委、市政府共同协商,对对口支援工作展开一两次专题研究,进一步明确支援的思路和重点,相关处室对涉及加快利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给予重点倾斜,对计划中明确的任务,每年年终自查、衔接一次,对现存困难和问题召集相关各方共同解决,形成了牵头单位全面协调的“利川模式”。这种高效模式使得利川至万州高速公路、齐岳山风电基地建设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得以建成,为利川市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设施保障。

2. 加强教育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

提高劳动者素质依赖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资是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的必需投资。在恩施,湖北省财政厅和教育厅重点帮扶的施州民族小学自2008年建成之后,有效解决了恩施城区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616”工程让更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得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在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上加大投资,而且更积极地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和高等教育,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从整体上得以提升,最终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列举恩施“616”对口援建工程已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民族地区应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结合自身条件,逐步探索出适合本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之路。这样一来,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便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616”工程助推恩施市快速发展[J].民族大家庭, 2008, (4) .

[2]大力实施“616”工程全面发展民族经济[J].民族大家庭, 2008, (3) .

[3]任玉岭.构建和谐社会需着力加快民族地区发展[J].中国民族, 2005, (11) .

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篇8

文化遗产旅游景点是一个地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恩施州文化遗产旅游景点在政策、管理制度、基础设施、交通和人才条件等优势条件下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其不断发展的同时,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也日益显露。自然破坏、制度的不完善、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宣传力度较小、专业人才缺乏、文化结构单一,缺乏创新等种种因素,限制了文化遗产旅游景点的进一步发展。对此,笔者从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宣传力度、人才等方面提出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物质生活,而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旅游也便成为一个热门词汇。文化遗产的开发给旅游业的发展又抹上了更加绚烂的色彩,以文化遗产为载体的旅游景点也在不断增多。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旅游行业的投入,恩施州的文化遗产也随即得到了开发,为恩施州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但是,随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文化遗产为载体的旅游景点不断发展,随之而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制约着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以文化遗产为载体的旅游业的发展。在2000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恩施州利川市大水井名列其中。大水井坐落于《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市柏杨坝镇,为清代晚期至民国的李氏庄园。大水井演绎着一个家族的荣与辱,凝固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彰显了恩施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兴衰,是恩施地区以文化遗产为载体的旅游景点之一。故此次调查以利川市大水井为例。

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遗产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历来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国内的研究主要注重于文化遗产自身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文化遗产自身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保护法律和机制不完善、缺乏抢救和保护经费、教育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传承脱节、文化遗产过度开发、假冒违章建筑的破坏、自然因素的破坏、规划缺位、旅游硬件滞后、缺乏创新等等。国内学者针对制约文化遗产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大致从文化遗产本身、市场、科技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指出推动文化遗产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进行立足实际情况、进行市场定位、进行销售渠道建设、加强区域合作、突出特色、加强对外宣传、并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治和人文环境的建设和修复。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在国内研究中少有学者关注制约文化遗产旅游景点发展的外部因素。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制约文化遗产旅游业发展因素,以便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笔者将制约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的因素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文化遗产的自身因素,一类是外部因素。所以,本文将从文化遗产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基本调查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大水井景点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对其有利的条件,又有其制约因素。笔者将在此详细阐述利川市大水井景区近年来在交通、宣传、政策、餐饮服务和景区内基础设施方面的发展现状。

有利条件

地理优势,大水井坐落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杨坝镇,位于利川奉节沿线。随着利川市两路(宜万铁路和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开通,利川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这给大水井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游客量增加,也加强了大水井对外的交流。

宣传方面,利川市政府抓住机遇,与周边地区建立了旅游区域合作机制,多渠道地拓展了对利川旅游景点的宣传,提高了利川的知名度。利川市政府打出“我靠重庆,西部凉城”的广告词,在网上引发热议,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利川这座小城。在利川旅游业的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大水井景也成为了利川旅游业发展的名片,前来大水井景点的游客也不断增加。而且,2011年电视剧《大水井》在利川市大水井景区成功开拍,2014年在央视热播,更多人通过《大水井》这部电视剧了解到了大水井景区,直接提高了大水井景点的知名度,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大水井并慕名而来。

在政策方面,近年来,利川市明确提出了“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按照“围绕大生态、培育大产业、开发大市场、发展大旅游”的工作思路,着力打好溶洞观光游、避暑休闲游、民俗文化游三张牌。在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重视和发展的环境下,作为民俗文化遗产的大水井景点毫无疑问地被纳入重点发展对象之列。

恩施州利川市大水井景点内基础设施的建设逐年完善,公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旅游指示牌、警示牌也逐年增多。大水井景区周边也分布着餐馆和小型旅店、停车场等服务场所,方便游客来此旅游。

限制因素

大水井从村民住房到对外开放并成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大水井景点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来此旅游的人也逐年增多,但是,在大水井景点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免不了出现一些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经过此次的实地观察和走访,笔者整理了如下几点:

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公路等级低,路面差。落后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与高速发展的旅游业形成“剪刀差”现象,阻碍了大水井旅游的发展。大水井周边酒店、饭店、旅馆较少,服务条件较差。厕所位于景区外,给游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停车场和旅游休闲设施较少,远不能满足游客需要;而且旅游标识牌、公路指示标志不完善,对游客来此旅游带来了不便。

大水井景点的文化结构单一。大水井景区展示了当时李氏庄园的繁华,再现了中国古代精湛的建筑艺术和土家人的风水之说,但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大水井景区特色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不够,没能形成民族特色卖点,不能满足到此游客对民族特色品的需求;缺乏特色文化娱乐项目,未能更好的展示土家族的生活习俗。从而未能没能达到更好的吸引游客的目的。

自然破坏和历史遗留问题。墙体历经年代久远,受到雨水侵蚀和风化作用明显,许多墙壁受损;黄蜂等昆虫对宅子木柱的破坏,也给大水井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大水井景区尚未对外开放前,是当地村民的住所。医院、学校等都设在此处,日常生活对大水井带来了破坏。

管理制度不健全。景点的经营制度、保护制度、对游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不当,存在“强制性”消费现象;景点内,由于未进行及时到位的维修,一些木制品已经腐化;还存在游客乱刻乱画现象,并未及时处理。

旅游人才相对缺乏。旅游人才水平的高低,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关系到一个旅游景点的形象和社会评价,更会影响一个景点的发展。大水井旅游专业人才较缺乏,在职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也制约着大水井的发展。

发展对策

文化遗产自身的发展出现了问题,必然会降低文化遗产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而外部因素方面的缺失或不足,又使得其发展更加受限。针对以上制约大水井景点旅游业发展的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几种对策: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完善交通设施,增加交通工具的数量,改善大水井景区到县城的交通条件。政府和管理部门要招商引资,积极推进景区周边旅馆饭店、停车场、旅游休闲娱乐场所等的建设,方便游客来此旅游,进而扩大大水井景区的游客量,进而增加旅游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应完善景区的管理制度,杜绝“强制性”或“蒙骗性”商业行为;制定游客参观准则等,以规范游客行为,达到保护大水井景区的目的。并要完善大水井景区的保护制度、加大景区保护资金投入,加大对景区内建筑的维修力度。

加大对大水井景点的对外宣传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大水井景区的管理部门加大对大水井的宣传费用投入;加大和周边地区、景区的合作,拓展宣传渠道。采用各种媒体“各个击破”,让更多的人了解大水井、走进大水井。

加大创新力度,打造形式多样的旅游景点。在原有的文化遗产上,加入一些当地的非物质文化,如山歌、舞蹈等。以满足人们对旅游更多的需求。

增加对高层次旅游人才的待遇,吸引较高层次的具有旅游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此就业。增强大水井景点自身在人员上的实力。

大水井的开发虽历时不久,但却发展迅速,给当地人民也带来了不少收入。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或者外部原因,由于历史问题或者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大水井景区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制约。经过此次调查,笔者拟出了以上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希望此次调查能对大水井景点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9年恩施市调查队工作总结 篇9

文章录入:办公室 文章来源:恩施市调查队 点击数:37 更新时间:2010-1-6

2009年,恩施市调查队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恩施州调查队和中共恩施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开展统计调查工作,全队上下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开拓创新、积极工作,圆满完成了2009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一、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恩施州调查队和市委、市政府年初工作会议精神

结合恩施市调查队实际,制定了2009年全年工作计划,提出了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搞好服务、当好参谋为重点,打造统计调查系统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统计调查服务水平”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加强了与市统计局的和谐共建工作。全年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安排,工作中有检查督办,年终有考核评比,统计调查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二)完成常规统计调查任务

1、按照湖北调查总队和恩施州调查队的总体部署,根据统计调查方案和报表制度,准确、及时、全面地完成农村住户调查、城市住户调查、贫困监测调查、退耕还林监测调查、禽畜监测调查、流通消费价格和工价等17个常规统计调查工作任务,坚持重大数据评审制度,着力提高数据质量。

2、全年分季度召开了以农村住户、农民工监测、贫困监测和畜禽监测调查为主的统计调查辅调员培训会议,努力提高统计调查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始终坚持消价调查实行“三定一直”采价制度、城市住户调查实行访户制度和工价调查实行访厂制度等,努力提高数据质量。

3、完成了公众气象服务评估调查、全国、全州组工干部满意度抽样调查、社情村庄调查、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调查、烟草消费调查和各种专题调查等临时性统计调查工作任务。

(三)狠抓统计调查服务工作

1、根据各专业的要求,按时撰写评估报告和分析资料,并搞好统计调查资料的开发和应用,充分利用国家局网站、总队内网和恩施州队内网信息平台,提供统计调查信息服务。全年,共撰写各类信息515篇,其中国家局网采用工作信息1篇,总队内网采用经济信息57篇,工作信息21篇,专题调查13篇;州队内网采用经济信息270篇,工作信息220篇,专题调查25篇。工作信息还被中国硒都网采用5篇,被《恩施晚报》采用1篇,被《恩施日报》采用2篇

2、及时采集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前做好社会经济预测,采编社会重大经济信息,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服务。全年共编印《恩施市统计调查》资料12期,送市“四大家”领导阅示,并被副市长签批8篇。全年报送各种信息采用的有:由总队各处室综合后被中办国办采用2篇,被国家局采用3篇,被省委办公厅采用8篇,被省政府办公厅采用1篇,被中共恩施州委《综合信息》采用3篇,被市政府《恩施市府信息》采用14篇,恩施新闻网采用4篇,中国硒都网采用2篇,被《恩施晚报》采用4篇次。

3、与市统计局共同编印了《2008年恩施市统计资料手册》和《2008年恩施市统计年鉴》,按月编印了《2009年恩施市统计月报》,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公众提供法定统计调查数据。

(四)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1、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以机制激人”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调查队的各项管理制度,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修定和完善,新制定了《统计调查信息发布制度》、《归档制度》、《保密制度》等7项新的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有人办事,充分调动队员工作积极性,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档案管理。分专业建立健全各种统计调查台帐,搞好文件文书和统计调查资料的纸介质和电子档案管理,并完成了全体队员的人事档案整理及移送州队工作,保密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3、加强学习。加强了以新《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处分规定》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政治理论、统计业务和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还积极参加了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相关理论学习,强炼基本功,不断提高全体队员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4、法制建设。以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为突破口,严格执行新《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处分规定》,成立了恩施市调查队法制工作领导小组,以办展板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活动,队员办理了统计执法证书,并与市统计局联合开展了一次统计执法大检查。

5、“双基”工作。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工作是提高和保证调查数据质量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年10月份我们在全队组织开展了一次基础工作大检查,首先是各专业自查,写出自查报告,然后是调查队班子成员组成的检查小组对各专业的基础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求专业进行认真整改。农村住户专业今年开展“双基”建设,加强了档案管理,对2009的“两帐”装订成册,保存完整,并有分季度的记帐笔数汇总表,建立了农村住户报表收集登记制度,并接受了省、州调查队的检查。城镇住户专业接受了全省开展的城镇住户调查基础工作检查。检查组严格按照湖北调查总队鄂调字〔2009〕51号文件要求,对样本轮换及代表性、辅调员管理、访户情况、日记账质量、质量抽查、数据评估、台账、资料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检查组一行对恩施市城镇住户调查基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五)加强党建促进其它工作开展

1、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州、市纪委有关文件和上级统计调查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增强全队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识和责任,加强以“小金库”专项清理为主的财务管理,认真开展“党员警示教育月”活动,组织全体队员参观学习全市反腐廉预防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着重加强组织纪律建设、党风廉政建设。

2、通过市直机关工委和市人事局的考核,配备了调查队的中层干部,调查队党支部认真开展党建工作,新纳入入党积极分子1人和继续考察入党积极分子1人,着力壮大党员队伍,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国家统计局恩施市调查队党组经恩施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已于11月正式成立。

3、按照中共恩施市委的要求,恩施市调查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的总体目标下,以“立足本职搞服务,统计调查促发展”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时间为4个月,分三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在工学两不误的情况下顺利扎实推进,并分段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体党员干部认真书写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使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为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4、帮扶联系芭蕉侗族乡寨湾村新农村建设,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力所能及为新农村建设出力。并挤出资金1万元支持该村农户开展“五改三建两提高” 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并积极向扶贫部门为该村争取人畜饮水解困项目,并立项可逐步实施。

5、巩固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大力开展和谐机关和文明科室创建活动,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

6、认真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卫生先进单位创建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强部门协调,促进全面发展。

二、工作存在的不足

1、人少事多,影响工作创新。全队共有9名队员,相应要负责16个专业和临时性统计调查任务,还要负责行政工作中的许多软硬件建设,基本上是一个人负责几个专业兼职几项工作,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完成日常工作上,机关运转只是在程序化、格式化的运行,人少事多,影响了工作的创新。

2、经费不足,制约工作开展。随着统计调查成本的不断增加,上级拔入的经费有限,在基层基础工作上的投入不足,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3、学习不够,束缚服务质量。调查队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观原因是学习不够,在撰写上档次精品统计调查分析资料方面还有差距,对社会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反应迟缓,在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服务方面受到了严重束缚,质量不高,没有新的突破。

三、2010年工作打算

1、工作开展突出早字。全队各项工作的开展要突出一个“早”字,即早计划、早安排、早督办、早检查和早落实。

2、认真完成调查任务。不折不扣完成国家局、调查队系统和市委、市政府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和其它工作。特别是要搞好农村、城市住户调查样本点轮换工作。

3、力争服务上新水平。加大对统计调查的宣传,充分发挥统计调查数据信息的职能作用,规划制定统计调查资料宣传载体,为党委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4、建立学习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思想认识到主观行动、从政治理论到专业知识加强学习,建立持之以恒的学习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队员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恩施市第一中学实习小组工作总结 篇10

美好而短暂的实习生活结束了,站在实习阶段的末端,回顾这将近三个月以来的点点滴滴,心里充满了各种不舍和怀恋。恩施市第一中学,这个神圣而朴实、美丽而淳朴的地方,在2013年市一中实习小队的每一位队员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2013年9月9日,我们怀着希望,带着憧憬,来到这片陌生而美丽的土地,开始我们的实习之旅。2013年11月30日,我们怀着感恩,带着依恋,离开了这片熟悉而依旧美丽的土地,结束了这段短暂而美好的实习之旅。

回首这段实习之旅,旅程中的一幕幕场景慢慢浮现在眼前:

一、旅程前奏篇

“龙洞河畔,文化膏腴之地;凤凰山麓,明星荟萃之乡。”恩施市第一中学地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坐落于凤凰山麓,龙洞河畔。多年来,学校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通过追求教育的成功来实现生命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让师生获得成长的快乐,追求幸福的人生。一百多年来,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几代人的共同坚守,学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造就了一代代德艺双馨的教师,培养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学子。这便是我们实习小队在接下来的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工作学习之地。

9月9日,在护送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实习队19名成员赴一中开始了我们的教育实习。我们的团队是由湖北民族学院及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10级教育类本科生组成的新锐队伍,队伍总共有19名成员,来自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7个专业。我们的实习队伍是一支不仅具有实力也具有活力的实习队伍。在实习准备工作展开过程中,队员们纷纷毛遂自荐,争取在队伍的建设中发挥自身的才能,为团队做出贡献。这些方面对我们实习准备工作的展开带来了便利,也有利于我们的团队建设与管理。

在实习队成立之初,结合《湖北民族学院教育实习工作指导手册》、《恩施第一中学关于教育实习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2013年秋师范教育实习相关工作的通知》等资料,并根据学校的实习工作安排,我们开始认真分工开展工作,撰写实习队介绍、制定实习队实习计划和实习队队规、申请实习队群号、确定实习队队伍工作分工等等,一支规范的实习队伍慢慢成型。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整装待发!

二、班主任工作篇

我们实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班主任工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为实习班主任,我们以各位指导班主任为榜样,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与原班主任交流,逐渐熟悉了解了班级基本情况,了解班级日常工作,值日安排、早读、早自习、午睡、晚读报、晚自习、晚上宿舍巡查、班级扣分情况、每周三下午班会活动等等。每天早上6:30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早读和早自习,中午12:40到教室维持午睡纪律,6:20晚自习辅导同学做练习。作为实习班主任,我们每天还会跟进晚修,晚读,所以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到办公室或者教室,巡看班级情况,了解班级动态,及时帮学生解决问题。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我们每一个实习生都很认真负责地完成这些看似简单却繁琐的工作。

我们坚持定时定期和同学们交流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还通过阅读周记、个别谈话、到宿舍聊天等方式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及时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

此外,我们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实习班主任计划和班级管理计划,积极参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努力走进同学们心中。认真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务必在全面了解各班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来了解后进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好个别学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工作虽然繁琐,但正是这日复一日繁琐而平凡的工作让我们在班级管理方面得到不少锻炼,也使我们和学生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对我们的信赖,指导老师们一句简单的鼓励和关心,同学们一句简单的感谢和支持,都让我们感到十分地感动和满足,因此,我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实习工作,争取把实习班主任的工作做得更好。

三、教学工作篇

我们实习工作另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教学工作。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了解熟悉了三案导学、特色“235”等教学模式,并尝试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也切切感受到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优点。我们每个队员都去听了很多不同老师的课,领略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名师风采。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格,例如语文组的教学明星童海波老师、英语组幽默风趣的商登封老师、数学组治学严谨的谭祖华老师、物理组和蔼可亲的王玉登老师、生物组讲解细致的张光慧老师,还有思维敏捷的聂春辉老师以及霸气十足的胡昌荣老师,这些老师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老师们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处理,还要学习老师们如何进行科学的语言表达,如何处理教学课堂秩序,如何调节教学课堂气氛等等。

我们每节课到按着下列顺序进行准备、实施与评议:集体备课、独立编写导学案、指导教师审阅并签字批准、小组预讲、修改导学案、上课、评议。上课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备课不是单纯的看教材、写教案那么简单,我们必须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备课,做好备课的四要素:备课本、备教案、备学生、备信息。备好课的下一环节就是试讲了。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和政楼四楼会议室作为我们的办公室,这给队员们试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试讲时我们经常会请队友们在下面听课,并且互相评议。某些科目的实习生还会请指导老师在旁指点。试讲后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和教学课件,大家都在试讲中不断进步。上完课后,我们坚持反思总结。每次课后,我们都会虚心听取指导老师和实习队友的意见,看看自己究竟哪里好,哪里又需要改进,哪个环节如何处理会很好。在这一系列的交流中,大家都会有所收获,教学能力也有所提高。

四、生活篇

实习队是一个团队,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地记得,我们是“市一中实习队”的一份子,每一位队员都为我们的团队付出过汗水。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实习小营地——和政楼四楼会议室,我这里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学习,集体备课,课前试讲,开展各种活动。我们实习队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实习工作的同时,坚持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做到博学博爱。在学习生活之余,我们开展了一系列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我们有一个日记本,上面记录了我们从9月9日实习以来大家的心得体会,是我们成员之间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办公室有一块黑板,我们也充分利用起来,黑板的正面我们用来做小组预讲,背面我们用来办黑板报,每星期都用实习队内不同专业的成员来承办,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让大家了解各科知识。我们也组织观看了市一中组织的如化学百科知识竞赛等各类活动,所以我们自己也组织了类似的竞赛类的活动,如教案评比赛、说课比赛等。十月份时我们也参与了市一中的体育文化节,于是我们自己也开展了实习队的小型运动会。每一次的团队合作,都让我们变得更加团结,更加珍惜我们在一起努力的日子。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病了有队友照顾,累了有队友帮忙,心烦了有队友陪伴在体育馆共洒汗水。每天都有笑料,每天都有经典名言,不同学科的碰撞,火花如此的绚烂、夺目!

五、旅程结尾篇

将近三个月的实习之旅转眼之间就要结束,我们带着不舍、带着留恋、带着两个月的美好回忆离开了这个带给我们无限感动的地方„„

实习之旅虽已结束,但我们的教师之旅才刚刚启程,希望我亲爱的实习队友们铭记我们的队训——博学博爱,任重道远!并以此共勉!

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篇11

关键词 茶叶种植;现状;对策;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2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茶叶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时下最具有代表性的饮品之一,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因此,提高我国茶叶生产品质是确保茶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的必要手段。山区茶叶种植是我国茶叶的重点培育基地,加强对山区茶叶种植管理也是保障茶叶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1 种植概况

湖北省恩施市具有优良的自然环境,一直种茶制茶,并且茗茶品类很多,随着经济的发展,茶产业逐渐成为恩施市的重要产业之一,并在产业规模等方面逐渐成为我国其他山区茶叶种植管理学习的典范。

恩施市坐落于湖北西南部,是我国土家族人民居住地区,自古便有“川蜀咽喉,荆楚屏障”之称。当地主要以山脉居多,并且土壤大多数具有酸性特征,肥沃且富含多种有机质,是种植茶叶的首选之地;由于山地高度跨度较大,低山地区的光照时间长、热量较好、降水少,而高山地区则与之恰恰相反,为茶叶这种耐阴、喜温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恩施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特点促使当地动植物种类丰富,是我国著名的动植物基因库,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恩施市以农业产业为经济发展重心,农作物种植面积广阔,其中重点发展作物之一就是茶叶。恩施市茶叶不仅在全国享有盛名,而且闻名于世界各地,早在清末以前就已经开始发展茶产业,经历民国时期发展到至今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恩施市茶叶不仅供应我国人民享用,而且大量出口海外,随着茶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海内外[1]。

2 产业发展现状

茶叶作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体制不断深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茶产业也随着迅速发展,并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基础产业。

首先,产业规模庞大,湖北省是产茶大省,恩施市是作为其中一部分,在种植面积以及产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拥有大量茶叶加工厂,而且还有一批达到茶叶标准化加工要求的茶叶加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茶叶加工难度;其次,恩施市不仅注重扩大产业规模,而且还特别重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茶叶种子进行改良和培育,选择优质茶种,建立优质茶种培养基地,提高茶叶质量,推动茶叶种植科学、合理化发展;再次,恩施市在多年的精心培育下,创建具有特色的茶叶品牌,例如:恩施玉露、咸丰乌龙等,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由于注重发挥茶叶品牌效应,促使名茶经济效益发展良好,也在众多比赛中成为佼佼者,稳定其在市场中的龙头地位;最后,恩施市不仅将茶叶推向国内市场,而且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自营出口为我国对外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进而促使茶叶充分发挥经济价值[2]。

2 以恩施为代表的山区茶叶种植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扩大生态茶园规模

生态茶园主要是指通过利用有限空间,实现资源合理利用,进而实现茶园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一种新型的茶园经营模式,也是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具体体现。生态茶园建设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远离市区,与自然环境相近的地区进行建设,摒弃没有发展前景的茶园,并通过合理布局茶叶的种植,促使光照等自然因素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进而促进茶叶的优质生产[3]。

茶树品种是茶產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选择优质茶树品种能够在有限的土地范围,创造更大的茶叶产量,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当地茗茶的发展,而且还能够优化茶叶产业结构,为茶叶走向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不断推广优质茶树,进而实现全地区茶树品种最优化;另外,茶叶当中含有农药等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茶叶实际效用,需要采取无公害高效肥料,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病害,也能够确保茶叶为人们带来健康。

2.2 利用科技手段推动茶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并推动各个领域迅速发展。因此,要将科学技术与茶产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茶产业科学、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科技研究以及培养人才两大方面:

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农业技术指导中心,不断研究茶树优质品种以及优化日常管理,例如:防治病害等,为生态茶园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还要注重建立示范单位,促使其能够发挥榜样的力量,对其他单位进行指导和帮助,互相促进,实现共同发展;其次,人才是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因此,加强培养专业茶学人才是必要的。政府要鼓励各个学院开设茶学专业,为茶产业的发展培养既懂管理、又懂种植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也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茶叶种植水平,通过利用传媒技术,向工作人员传播茶叶知识[4]。

2.3 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

机械化采茶是茶叶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必然选择,其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因此,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机械化茶叶采摘,使茶叶采摘更加科学化、进而提升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由于山地地区夏茶和秋茶的利用率偏低,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夏、秋茶进行有效合理利用,例如:将这些茶叶进行深加工,生产茶饮料等。不仅能够避免资源过度浪费,也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是提高茶叶利用效率的有效方法。此外,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延长茶产业生产链条,通过深加工等措施,提高企业的效益水平,进而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当地就业难问题,无论是茶产业发展,还是当地经济发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2.4 加强茶文化建设,重视发挥品牌效应

茶文化自古以来就已经是我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深入人心。因此,要充分挖掘茶文化,并对其做好规划,加强开发与茶文化相关的饮食文化等,实现茶文化与当地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推动当地第三产业的迅速成长,进而拉动经济发展;创建茶叶品牌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稳定市场地位的必要手段。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具有特色的茶叶品牌,促使企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企业间的良好发展[5]。

3 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的茶叶种植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借鉴其管理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山区茶叶种植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推动我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我国茶叶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光洪,张明善.影响民族地区企业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8(3):259-261.

[2]余桂玲.论和谐企业的文化要素.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20(5):12-14.

[3]毛清黎,王星飞.茶叶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福建茶叶,2011,10(8):158-159.

[4]席险峰,张强.依托退耕还林项目推动恩施茶农业茶叶发展.中国林业,2013,14(1):265-267.

[5]颜雪明,洪敏,张华.微量元素硒及有机硒药物研究进展.广东微元素科学,2009,12(5):123-125.

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资料为恩施市城区小学2007年健康体检的学生,其中男1888人,女1316人,年龄7~12岁。依据资料进行整理。

1.2 方法

按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测量每个学生的准确身高和体重,根据年龄,查表得出每个学生的营养状况: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每人的视力情况;用悬垂法查脊柱弯曲异常,经过做脊柱运动、前屈、俯卧试验后确定脊柱弯曲程度;同时询问1240名学生是否在校就餐、改善生活情况(1~2次/周)。有无偏食现象等。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该校学生营养正常率为74.12%,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9.98%、3.75%、1.56%,比其他地区报道的营养不良率要高,超重、肥胖率要低。其中,营养不良率,男生为16.95%、女生为24.32%,男低于女,二者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超重率,男4.56%,女2.58%,男高于女,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肥胖率,男1.69%,女1.37%,二者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该校查出营养不良者640名(轻度占89.69%、中度以上者占10.31%);中度以上男占5.62%、女占15%。说明男女生轻度营养不良均高于中度以上者,女生中度以上者高于男生,二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2 营养状况与饮食的关系

在询问调查1240人学生饮食状况中,营养不良608人,正常480人,超重112人,肥胖40人。

2.2.1 营养状况与在校就餐的关系

营养不良、营养正常、超重、肥胖者在校就餐率分别为55.59%、51.25%、50%、35%。由营养不良到肥胖在校就餐者逐步减少,但四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营养不良与是否在校就餐关系不密切。

2.2.2 营养状况与改善生活的关系

营养不良、营养正常、超重、肥胖者改善生活率分别为59.21%、69.17%、71.43%、75%。由营养不良到肥胖改善生活者逐步增多,四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改善生活与营养状况关系密切。

2.2.3 营养状况与偏食挑食的关系

营养不良、营养正常、超重、肥胖者偏、挑食率分别为69.41%、32.25%、14.29%、10%。由营养不良到肥胖偏挑食学生逐步减少,四者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说明偏挑食与营养状况的关系非常密切。

2.3 营养状况与视力低下、脊柱弯曲异常的关系

营养不良、营养正常、超重、肥胖者视力低下率分别为43.75%、40.83%、35.71%、10%,四者间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四者的脊柱弯曲异常率分别为13.61%、7.92%、3.50%、0%。四者间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营养状况不同,发生视力低下和脊柱弯曲异常情况也不同,营养状况好,视力低下与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病率降低。

3 讨论

该组学生营养状况基本可以代表笔者所在城市儿童学生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女生高于男生,男女都以轻度占多数,但女生中度以上高于男生,说明笔者所在城市女生营养状况较差。超重、肥胖率比其他地区要低,营养状况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无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学生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不仅仅与是否在校就餐有关,笔者认为还与从小养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长期不改善生活等诸多因素有关。从上述情况看,儿童营养状况应得到重视,笔者希望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都来注重这个被忽视的问题。

【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推荐阅读:

恩施市新塘乡双河中学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06-26

上一篇:志愿服务基地共建协议书下一篇:教研工作总结好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