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共14篇)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篇1

店子镇中心小学

祝庄华

付日红

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所谓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地干预学生,而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知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那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如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当前,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负担,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时间与空间,才能保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成功人才。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最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思想,要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来,落实到行动中,而不是喊口号。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不敢改、不会改,因此,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多组织教师培训、多组织研讨、听专家讲座、听名师讲课,接触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1.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就必须仔细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案。此外,还要通过参加同年级、同学科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在说课、集体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形成共案,也可根据本班实际,借助网上资源对共案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篇2

一、参加教研活动, 提高业务能力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

“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教师要上好一节课, 课前就必须要做充分的准备, 深挖教材, 读透教材。尤其是现在正在搞生本课堂, 教师必须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此外, 还要通过备课组年级组集体备课的形式, 一起探讨形成共案, 也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 可再次对共案进行再修改, 使之更符合班情、学情。

二、课堂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场所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 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化,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 一人唱独角戏,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 要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让他们活跃起来, 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 在课堂上学生是“演员”, 教师是“导演”或“幕后协调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能引导其主动参与的情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求知欲。另外, 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放手让学生去学习, 让学习主宰课堂, 当学生出现集体性的共性困惑时, “导演”再出场给予适当“指导”, 这时学生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生本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一帮一, 兵教兵, 兵带兵。实践中发现,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基础相对差的学生领悟能力远远跟不上基础好的学生, 这样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会暂时落后, 这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 急功近利。俗话说得好:“不爬哪能立?不立哪能行?不行哪能跑?”爬、立、行、跑是人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知识也是由认知到掌握再到运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只有遵循这一规律, 学生的多彩个性才会得以张扬, 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摘要: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下,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 以学定教, 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篇3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在的内动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也就是说:“乐学之下无负担”。

二、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大家都知道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逻辑思维较强且枯燥乏味,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乏味甚至厌学。新课程标准就是根据这一特征大胆改进教材。(1)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注意细节设计:现实告诉我们,在大框架定位恰当的前提下,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才能支撑起一节节好课。(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每一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讲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要点需要学生掌握,要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结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要点,找出难点并巧妙地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必须摒弃“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动,学生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

如在学习《余角和补角》一节中,首先从三角板特殊的两锐角关系引入到任意二个角关系,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体验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然后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数和形两个角度来得出结论,并进一步用flash动画演示验证结论:

学生通过自己测量、拼接、观察等过程,活动丰富有趣味。学生始终处于忙而不乱,井然有序的学习环境中。

然后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互余和互补概念的前提下,进一步进行找朋友的活动,即让一个学生说出一个角的度数后,让其他学生以举手回答的形式抢答说出这个角的余角或补角。它既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也给学生一种自主学习,加深学生对互余和互补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同时从中也认识了在找余角、补角时突出了锐角、钝角的限制条件。

这些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优势互补的目的。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而且印象深刻,知识得到落实,才能得到发展。

四、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加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培养

观察力是指观察数学式子的关系、图形关系、隐含条件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本人经常引导学生要先观察数学表达式的特征,然后积极引导他们能逐步自己说出或表达出对有关图形、数学条件的理解认识。

注意力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讲解数学知识的有意注意力和这种专注持续的时间与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连续讲解不宜太长,应注意讲练结合。

记忆力是认识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别是数学公式、性质、典型方法、重要数据的记忆、保持与再认的能力、短期与长期的记忆能力。记忆既要强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在传授知识与方法的同时经常强调,如何记住这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如采取形象记忆、联想记忆、类比记忆等灵活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学生进行运算、思维、推理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逐步进行思维、运算能力的训练,在进行具体解题过程中熟练地进行数量关系的计算推理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进行变换与变形的能力,关于数形结合,相互转化的能力等。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的思考,增强直觉思维的深刻作用是我们应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经常提问题和设思路,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思维训练。

五、在课堂上尊重、理解、关爱每个学生

爱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除此之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当然,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间接因素,必须以学生的自我认识为中介,有自卑感的学生,不会接受老师的高期望;有自强精神的学生,会鄙视老师的歧视。所以,教师对全体学生的高期望必须要被学生认同或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探索、创新、总结归纳、反思,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课堂外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给予评价,及时给与指导和鼓励,与学生关系融恰,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富于探索,敢于创新,这对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非常必要,也是促使学生坚持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因素。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篇4

思想决定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这次参加完泸县2016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城乡教师协同成长培训后,感觉自己的课改思想意识太落后了。在培训学习中知道了生本课堂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生本理念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学习。

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己学出来的、体验出来的。让学生说讲,讲明白。如果只是听只能学到知识的5%,如果能讲给别人听能知识的90%。如果讲错了,别人可以给你纠正,如果不讲就不知道自己出错。

本着“以生为本”的宗旨,笔者尝试构建“五步一评”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首学—互学—群学—共学—后练—全评”。

(一)首学:指让学生自学书上的例题。自学前向学生布置好自学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花3至5分钟去完成,看能不能学懂书上的例题,找出存在的问题。因为我们是农村学校,让学生放学回家去完成预习学习不大现实,一是农村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差,二是留守学生多,回家学习缺乏检查督促。在首学中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得到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能暴露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引发讨论。

(二)互学:指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一组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学生经过例题的自主学习,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困惑,这时在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1)我的方法是什么?(2)解题时要注意的是什么?(3)我的困惑是什么?老师讲清小组交流要求:1.有序发言,互学质疑、补充或提醒。2.说清你的解题方法和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这样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既能相互借鉴,又可以不断完善自己。

(三)群学:指小组间的学生交流展示。小组代表交流自己组内对文本的理解、解题思路等,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及时对发言的内容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或提醒。这样综合全班同学的认识和想法,学生的理解就能达到更高层次的见解。

(四)共学:指教师和学生共同提炼总结。经过小组间的展示交流,部分后进的学生接收这样大量涌进的信息是有困难的,这些信息可能太零散、不稳定。这时师生共同的提炼总结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难点,还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用规范准确的语言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五)后练:指学生的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是学生学会的过程。通过巩固练习把学生的学拉长。数学课堂练习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质量。因此数学课堂的练习尽量做到有层次性、挑战性,要增加练习的深度和广度,一定要有梯度。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游戏式、猜谜式、闯关式等形式,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编题,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他们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六)全评:生本的魅力还在于它评价的多元化。一是学生小组内的评价,如:谁有不同意见、谁要补充、谁来评评我等。二是小组间的互评,如谁来和我们交流、谁有问题想问等。三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过程的自我反思,对学习状态的自我评定,对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等。四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点评,对学习知识点的点拨等。所有评价的方式都与学校的“校币评价”结合,提倡实效性、激励性。

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有待于协调。由于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等形式更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多。所以我总是感觉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生本教育主张先学后教,学生先学的能力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的先学好,为上课做好准备。

3、学生前置性作业完成的不充分,在课上交流时总会浪费时间。

4、课堂语言组织的不好。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做好前置性预习工作。依据学生实际,设计好前置性学习。建立并使用好预习本,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结合小组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自主学习的机会。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本”的课堂实质是学生自我展现的课堂,学生有东西说,生本的课堂才会精彩,才能显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3、加强课堂评价。好的学习效果。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篇5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本教育;教学内容;实际情况;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97―01

生本教育是时代发展之下的衍生物,作为新型的一种教育理念,它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基于此,教师要从学生生命的这一实体基本的意义层面上出发,高度尊重学生,尽可能地将学生无限的潜能激发出来。下面,笔者就生本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只有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究竟该如何设计教学内容,进而最大限度地将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发挥出来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进度,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课堂节奏。

(二)课堂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都是停留在练习册、课桌等小物品的认识上,而对于抽象的一些直角、锐角和角度等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带领学生实地观察特色建筑,通过观察让学生对角有了全新的认识。

(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专题教学。教师应时刻把握学生的接受状况,对于复合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在教材以外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测验资料,组织进行专题教学。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设计教学内容应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外,还应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思维方式,领悟学习方法,最终掌握“学法”,并具有自学、主动学习的能力。如,教学“分类”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将自己书包里的衣服、文具以及其他物品等全部拿出来并摆放到课桌上,随后询问学生课桌上的东西能够划分成几类。此时学生们会给出不同的回答,笔者便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一件一件地将物品选择出来,并记录在黑板上。待活动结束以后,归类的物品达到了两百多种。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将这些小物品?w纳成几个大类,分别有图书、书包、衣服以及文具等。

(二)坚持先学后教的原则。“先学后教”主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先将学习目标确定出来,引导学生探索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观察者的角色,观察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学习兴趣,随后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进行有效引导。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在实际的教材中出现的练习题型较少,学生学完后普遍表现出对数字敏感度的缺乏。在此情况下,笔者合理地对该课时进行了拆分,并将有关的知识点在课后练习题的结合下布置给了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三)结合课堂内外。如,教学“乘法”这一知识点时,将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以后,还要求学生回家将这一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并在第二天数学课上将自己运用的过程以及感受分享给其他学生听。有的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分享了自己帮助家里人算水电费以及超市购物算账等经历,并从中感受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以及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当然,除了上述的两个有效途径以外,学生主导性在课堂评价中的充分展现也是主要方法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评价中有意识地将学生主导元素渗透进去,这样有助于学生检验习惯的形成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适当的评价还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在掌握知识点的时候,能够不断地对自己的能力进行锻炼。由此可见,只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设计课堂内容,就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篇6

提起教学效率,首先应该说说课堂的有效性,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 课堂教学效率其实就是课堂的有效性。而如何提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下面是本人根据经验与实际总结的一些方法。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作业大部分在课内完成,只留少量的家庭作业,真正做到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呢?本人经过大胆尝试,探索到了几点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注重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 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2、注重学科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以往的教学,语文课堂只是学语文,数学课堂只是学数学,学科之间有一定的分界线,导致了学生知识不能灵活应用。在新课改的引导下,我注重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打破了以往学科之间的分界线,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一上课便提问:“同学们,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已经学过古诗《题西林壁》,谁能背诵?”提问刚结束,学生顿时兴趣高涨,数学老师怎么要上语文课?(新鲜)于是一张张小手高举了起来,当学生背诵后,我抓住了重点词“横看”和“侧”,并让学生试着画出岭和峰的不同,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紧接着出示用六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画出观察到的不同形状,整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课堂是学生所喜欢的,他们的全身心投入难道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效果吗?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巧妙设臵导入,以提高课堂效率。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数学课,通常都会遇到如何巧妙地导入新课这样一个问题。一堂课的好坏,导入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功与否。因为,引人入胜的一段课堂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俗话说地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抓住契机,创造教学艺术,培养强化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因“地”制宜。但是作为教师首当其冲的是把握好一堂课的导入。巧妙的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整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巧妙的设臵导入可以分为借助故事趣导新知、利用问题巧导新知和设臵悬念诱导新知。比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内容时,我先写出544这个数让学生计算一下,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学生通过计算知道它能被2整除。然后,让学生随便出一个多位数,我则迅速判断出它能不能被2整除。学生感到十分诧异,同时又有些怀疑。“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吧。”我借机导入了新课。可见,艺术的新课导入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只要我们是教育的有心人,一定都能为学生的发展注入鲜活的能源。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一重要学习方式的利用,使课堂变的更有活力,学生学的更有目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例如:在学习圆柱表面积体积复习课时,我并没有把本节课课题定为复习课,而是别出新裁定为《火腿肠上的数学问题》,在课前让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形小火腿,小刀。刚上课就让学生动手,看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有学生用小刀削皮,马上提出了包装一个小火腿,用塑料纸多少平方厘米?还有同学提出了如果使包装更为美观,先包一层保鲜膜后,再装入一个精致的长方体盒子中,这个 长方体盒子至少得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甚至有学生把火腿肠切成几段,提出表面积如何变化?还有学生把火腿肠切成最大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或体积吗?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展示在学生脑海中,根据这么多的问题,小组交流能解决吗?整节课,课学气氛十分活跃,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创新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本节的重要知识要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5、提倡自主学习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主客体错位现象,即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要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外,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过早的给学生解难引路,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要求学生拿出统一规格的平行四边形以及刻度尺和剪刀,让学生思考看能不能利用已给的工具和已学过的知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且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由学生给同学讲解,最终老师给出总结。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篇7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前提.如果学生喜欢数学课堂, 就会充分发散思维, 积极思考, 自主学习.因此,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课下多与学生分享生活中和学习中的趣事, 与学生成为朋友.这样,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就不会觉得压抑, 才会兴趣盎然, 敢于质疑.

二、开展一题多解教学, 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 学生在课堂中仅仅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发展数学思维.教师通过开展一题多解教学, 引导学生思考, 将分析的思路融入教学过程中, 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发散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不仅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还会无形地抹杀学生的想象力.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个常见的现象, 即学生读完某道题后, 不知从何下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审题, 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还要培养学生分析、联想、推理、探索的思维能力, 使其在思维受阻时能变换解题的策略.

由于函数关系式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形, 因此, 函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就可以围绕关系式来展开.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或讨论的方式, 找出不同的解法, 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探索中得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对这道题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这道题有以下三种解法.

因此, 教师可多开展一题多解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能够运用这种思维分析并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精讲精练, 启发学生思考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是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很强, 数学题目处理的灵活性也很强, 若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在解题时就难以做到得心应手.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既要积极启发学生思考, 又要让学生投入问题的探究之中, 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2】已知数列{an}中, a1=5, 且an+1=3an+8, 求an.

在数列的问题中,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那么在碰到这道题时, 我们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吗?通过怎样的变形可以构造出我们学过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既然直接求解很困难, 那么怎样间接求出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思考与分析, 就会慢慢找到解题的思路.

四、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小组合作是新课标要求下颇受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小组中团结协作, 共同解决问题, 共享成果, 共同进步.“众人拾柴火焰高.”要保证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将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是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学生只有经历了学习与思考的过程, 在交流的过程中才会有所收获.这样, 教学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例如, 教学完《指数函数》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 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并将其与指数函数进行比较, 分析两者的异同;再如, 教学完《椭圆》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的知识等.当然,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适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习能力.

要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首先,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要开展一题多解教学,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再次, 要精讲精练, 启发学生在做题中积极思考;最后, 要将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相结合, 让学生在取长补短中达到共同进步,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摘要:生本教育指的是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重视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开发学生的所有潜能,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开展, 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进行了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本教育,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胡雅瑾.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之我见[J].文教资料, 2011 (30) .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篇8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生本教育理念是近年来在教育行业中兴起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在教育改革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衔接的中职数学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是教师以及学校思考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本教育理念,是突破传统教育的主要形式,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教育中也能够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为此,文章中笔者针对中职数学课堂教育改革,对生本教育理念在其中的结合进行了分析。

一、设置导学案增添教学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尤其在生本教育理念下,为此,教师可以设置导学案环节,在课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先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理解,完成导学案,教师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全面突破传统数学教学的束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在导学案方面,教师要在课前对数学教学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总结教学的重难点,以导学案的形式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提前了解数学教学知识,以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便利。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在数学课程教学开始之间,对课堂教学的环节进行充足的设计,了解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树立教学知识脉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导学案,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在进行《函数的表示方法》教学时,如果采用传统的形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便得不到提升,为此,教师则可以引入导学案机制,在教学的之前让学生对函数表示方法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了解,便于课堂上的学习。随后教师在课堂中再引导学生针对导学案内容进行展示,在学生之间探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二、激发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中职教学课堂中学生不仅要有充足的数学基础,还要掌握一定的合作意识,在生本教育理念中,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合作观念,对于课堂效果的提升据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为此,教师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数学知识,并且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水平设定小组的组长,带领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提高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与组内的学生交换意见,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例如教师在进行《一元二次不等式极其解法》时,教师针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先进行讨论,随后将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三种情况,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础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以及合作意识。

三、设置课堂评价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可以设置课堂评价制度,即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判定,设置课堂评价制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课堂做题时对知识的掌握进行评价,或者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状况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观察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情况,由于中职学校在数学评价方面的制度较为单调,脱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专业课程。为此,中职院校需要制定更为专业的学生课堂评价制度,保证通过课堂评价制度能够真正的反应出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便于教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促进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教学改革的影响,为了提高中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之势,同时结合生本教育理念也逐渐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为此,文章中笔者针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改革策略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文章中的分析,能够完善教学改革,并其以此提升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家兴,应建青.“生本”理念下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No.2007:13-15.

[2]傅雪连.“生本教育”理念下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No.3512:27-29.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9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小学 李荣华

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在小学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一、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程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人教版数学教材无论从摘要求。前后联系,关注教材内容的系统性,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与知识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前一知识点是后一知识点的基础,后一知识点是前一知识点的延伸。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它们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前后脱节或者重复。

二、有效提高教学提问效果的方法与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水平的方法

不仅仅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的类型重要,教师以什么样的方法也很重要。在研究课堂提问时,教师们可以采用以下这些策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策略来提出普通的问题。

1.向学生群体提问。向学生群体提问即向全班学生提问,到回答的时候由学生自行决定是否作答。学生们可能会争相举手或者大声的喊出他们的答案,从而吸引教师的注意。教师也可以鼓励那些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想想为什么他们觉得自己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他们是知道答案的,只是不愿意在大家面前回答而已。

2.个别提问有效教学,先叫学生的名字后提问题,教师可以先点名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提醒学生有个问题正等着他回答,教师也可以提问题后教学生的名字,这样学生不知道老师会叫谁起来回答问题,他们就会一直跟着教师的.教学活动,那么教师用这种方法就能驾驭跟多的学生了。

三、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天生是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的和求知欲的,但由于受长期以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学生在上小学数学课的时候往往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教师讲的,学生就一个字不差的记在笔记本上,书上写的,学生就按要求练、读、背。长期下去,她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当他们考上大学以后,在大学教学模式下,要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向老师提出问时,他们这才发现自己没有提问的能力了,老师要求提问题也提不出问题,这应该就是当代中国教育的悲哀吧。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教学的效果,首先应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

(1)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权威观,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强调老师要站在三尺讲台上,强调老师高高在上,而学生在下,而我们今天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则要求教师走下讲台甚至蹲下来与孩子讲话,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取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敢于向老师提问。首先,在小学数学课上老师要鼓励孩子提问,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不论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都要给与她们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其次,对于不敢提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寻求机会让他们提出问题,并对他们的提问行为给与及时强化,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2)教师要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虽然,新课程理论的目标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手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还是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有效教学,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是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敢于思考,敢于提出疑问。

2.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

(1)巧妙介绍问题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解到一些重要问题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映象和理解,可以通过介绍有关问题的一些背景知识,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介绍有关知识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介绍的方式方法以及介绍的摘要通过他们主动的提问而作具体介绍,从而分清主次和把握重点难点,做到因材施教。

(2)巧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所谓问题悬念是指在人们对问题的兴趣正浓迫切想着到下文的时候戛然而止,就如我们经常在一些电视,书籍中所看到的“欲知后事请看下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学生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感觉到已有的知识不够用,引起概念冲突造成认知失衡,从而及其学生的疑惑,产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如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社会现象,让学生对比一些词语的古今意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方法巧妙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3)教师要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先生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主张的首要要求就是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提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没想好的可以再想,没问对的可以重新问。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提问气氛,是学生有提问的需求和欲望。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篇10

八步实验中学----孔秀英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它的最大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交流,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教师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当前,我市正在大力推广并实施“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就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生本”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课前设置了一些前置作业,课堂上创设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启发,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对前置作业进行逐个问题的解答,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并掌握新知识的同化,使学生认识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解决引入新知识,使学生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牢固掌握所学新知识.

二、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学中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从问题情境出发,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这样由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对学生思维发展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新知识,尝试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数学

在学生眼里,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情境、条件,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和沟通,让学生学会表达数学、交流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把数学知识与技能牢牢地印在脑海中.通过合作交流,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通过讨论,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需求,体验成功的喜悦.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小组结构.

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化。我们学校是6人成组,围成一个小方块,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构成.这种组合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相互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与交流学习.

2.明确小组学习任务

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主.活动进行前,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外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培养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结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良好习惯.

4.运用多维评价、促进相互学习.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小组合作评价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反映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而且要反映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不仅要反映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反映学习过程.评价的标准应多维化、评价方法应多样化、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更重要的是突出对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改变注入式教学方式,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究、开展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动手操作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应舍得留出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以积极姿态,自主参与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引导学生挖掘分析、发现隐藏在问题情境中的有关信息和内在知识联系,去大胆质疑、猜测、探究发现.所以教学方式应转变为“以 学为主”,“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促进其全面发展,充分体现生本教育教学理念.

总之:我认为,在新的课改下,教师只有不断在教育教学中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切实转换教师教学方式,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全新的学习方式;根据新的数学课程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技术建立新的数学学习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盈智慧和灵气,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激情和多彩!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篇11

一、重视因材施教

作为数学教师,面对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现实要求我们“因材施材”,即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设立几个不同标准,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以往仅仅将“材”理解为学生,这未免太狭隘,“材”也可理解为“素材”,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新课程改革,主要提倡建构主义,即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否则就象寓言中鱼无法正确想象陆地上的牛和飞鸟一样,无法正确、全面掌握所学知识。(鱼想象牛是头上长角,有四条腿的鱼,飞鸟是长着翅膀,能飞翔的鱼)。但建构主义也无法解决许多问题,它毕竟只是一种认识论,而不是方法论,不能生搬硬套,若不顾实际要从一个难学的例子中引出一个易懂的定义,其效果如西方谚语:“把马车放在马前面”一样可笑。更不能为追求廉价的发现、无谓的探索、虚假的活跃和表面的创新而采用华众取宠式的情境教学法。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具体做法,一是立足课内,培养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过程,学会合作、探索和创新,但合作离不开独立思考;二是放眼课外,深化兴趣,开发课本教材,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培训、竞赛或讲授趣味教学,参与室外数学实验;三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应越来越关注数学文化,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只重技术而轻文化,其实数学也是有血有肉的,不能只剩骨架,将数学与美学、数学与日常生活,尤其是数学发展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关注数学文化,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数学家传记树立远大理想,引发学生人格成长,同时也可使教师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还可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发展和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考方向,解放对数学的单一思考方式,培养创新精神;认识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数学发展,重视数学文化,达成有意义的学习,这已成为达成数学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

三、强化试题训练

高中数学教学,毕竟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而打基础没有捷径可走。学习数学,则必须严格地按照数学规律做好数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认为:“要使基本概念、定理在头脑中形成直觉”,如勾股定理,三角公式等。华东师大张奠宙教授的《中国数学教学双基理论》的核心内容正好说明这一点,即“必要的记忆是通向理解的前提,熟练的运算是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严密的逻辑演绎是形成正确思维的保证,有变化的重复是获得创新发展的手段。”上海特级教师赵竞初曾论述过举一反三与举三反一的辩论统一,我们不能强求学生举一反三,能使大部分学生做到举三反一,已是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体现。而数学教学成功的标志为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包括数学本质的理解,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我们要将人类积累几千年的数学成果中的精华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不能不考虑时间成本。美国杜威的教学理论:“一切从兴趣出发,一切从动手实验出发”,那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战争频发时代的环境下产生的理论,对当时的教育教学指导无疑是正确的,而我国当代是社会高度发展的和平时代,有条件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发展,全盘照搬杜威的理论,时间成本的代价太大,不值得。

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是本次课改的要求和目标,但不能将它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立起来,甚至拿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刀,界定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出:“在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是尊重,二是更加注重,这就将二者统一起来了。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要深刻体会讲话精神。当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已迫在眉捷,无论是教学理念、数学教学的理论水平,还是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水平,甚至是数学教学的专业水平都要亟待提高。活到老,学到老,多读书,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更新教学手段,掌握现代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效率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必备技能。而专业水平的再提高,对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體现教师个人魅力从而引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长久的兴趣至关重要,如中学教材中的等比数列求和,正整数的平方和、立方和公式,三角中两角和差公式的推导。函数的教学法除了教材上介绍的单一方法外,只要认真研究、探索,就会发现许多更为奇妙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充电,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均能产生积极影响。笔者曾对点轨迹求法进行过研究,引导学生对一道普通试题进行挖掘、分析,竟能将求点的轨迹的六种方法(直译法、定义法、代入法、参数法、向量法、交轨法)全部用在同一个题目中,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树立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有帮助。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篇12

一、认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诸因素的关系

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诸多, 相关因素来自:

1. 教师的教。

在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维活动, 注重分析、归纳、展示问题的探索过程, 多设计一些开拓性、创新性、发散性的数学问题, 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注重教师情感投入, 说话有亲和力, 趣味性强, 机智、幽默, 使学生将愉悦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 从而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提高课堂效率。

2. 学生的学。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是促进数学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并且每一位学生存在着数学学习的差异, 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找到了感觉, 就有了兴趣;一旦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 就会倍加信心;一旦明确了学习数学的目的性, 就会克服困难, 发奋学习。有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体验, 持之以恒地去探求, 从而使数学学习个性得到张扬, 能够创造性地、出色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3. 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研究中发现教学内容的形式化、严谨化、抽象化使学生感到厌倦。而那些趣味性强与平时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应用价值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特别有吸引力, 如股票走势图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复利”、“利润”、“有奖销售”等都是学生饶有兴趣的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都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内容。学习论中的一条原则是:学生只有学习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时, 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因此,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环境的改变等都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要努力使各方面得到优化。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 创设自主、合作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国际教育界的共识。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才能获得主动发展。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 习惯于教师的管, 学习依赖性强, 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此我们将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模式,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指导学生主动学习, 把学生被动的听讲课堂教学改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 营造学生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氛围,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 创设愉悦教学情境,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教学, 采用愉悦法教学, 用心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初二学生心理水平明显提高, 但发展极不平衡, “学困生”加速增加, 为此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出发, 采用悦纳教学法, 一方面教师注意本身的感情投入, 努力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力求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 设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趣、生动、丰富、应用价值的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情感和兴趣, 最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创设探究型的数学问题, 使学生接受智力挑战, 从机械的封闭型学习状态进入到开放性的创新型学习状态。

在教学实践中以为学生创设动态研究性有效学习为条件, 强化独创性和多样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求索的精神。初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增强, 为此以问题探究为主, 创造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 通过例题的变式训练,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创造的欲望;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寻求“中间量”, 经历知识迁移, 让学生在数学王国里, 标新立异, 大胆创新, 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高宏, 高长海.《教学改革与发展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

[2]王希水, 瑞博.《心理健康教育使用全书》.开明出版社.

[3]王敏勤.《和谐教学法》.辽宁人民出版社.

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 篇13

亿利东方学校刘耀飞

生本教育是对当前师本教育模式的一次根本性革命,生本教育的基本方向是“以学生为本”: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所有参与生本教育实验的老师们都清楚一件事: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课堂教学就是之一。在生本教育课堂上,有的学生经常说话或插话;在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窃窃私语或自由讨论;在讨论的时候学生会争论不休……学生为什么这么吵闹?当学生吵闹时老师应该如何处理?生本理念下的课堂应如何组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在数学课堂的几点尝试。

一、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

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开放课堂活动空间,成为生本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我不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生本理念要求学习方式做到“五个放手”,即放手让学生做课前准备、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放手让学生相互评价。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天地里更加“开放”,更加“自由”。刚开始时,可能是自己还不懂怎样更好的激励、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可能学生习惯了那种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显得沉闷,学生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而我自己也很累、很没劲。但是,多次尝试、慢慢引导后,还是觉得小有成效,我逐渐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就拿我的计算教学为例,我放手让学生先学、合作、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仅让我欣慰,更让我惊叹。具体表现在:

1、有一部分孩子通过自学课本就掌握了笔算的书写格式;

2、有一部分学生能用多种口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3、最让我惊喜的是有的孩子不仅上课时能大胆上台当小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课后也能主动为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同学进行讲解,互帮互学的氛围浓厚了许多。

二、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强调合作,强调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进行或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和个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也表明,在竞争、合作、个体化三种目标结构中,竞争的情境容易激发能力差异观念,导致学生的成绩目标定向,合作和个体化的目标结构则有利于培养掌握目标。在合作学习的情况下,社会比较和评价是基于整个小组的表现,个体间的能力差异不明显了。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低成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并且由于小组学习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过程,学生的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增强。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与理解,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自我反省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时机

生本教育要求解放学生的探究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时空。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不少问题探究过程需要经历时间长,参与人广,这样就需要我们能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属于学生的探索时间。例如在进行“测量身高”的小研究中,在课堂上首先安排四人小组第一次合作测量的机会,然后进行交流,让他们自我发现认知不足,教师则把他们的问题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的合作检测测量的机会,轮换监督,再次交流,改正错误,发现结果。课后安排学生回家进行第三次测量的机会:测量爸爸、妈妈等家人的身高,使他们又有了与家长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接着是学生自我选择估测与实际测量的物品进行活动,给其个性发展于充分的空间。当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真正参与过程,就真正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做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次,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比如在教学“用除法解决问题”课题时,首先出示一道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问题情境;老师到商店购物时发现。一种饮料一箱54元共6瓶,另一种饮料一箱8瓶合计56元,老师想买一瓶饮料买哪一种便宜呢?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的建构、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参与反思、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的人。

四、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首先创设“讨论”情境,提出吴老师想买一本定价32元的故事书,可是老师现在只有9元钱,老师至少还要在攒多少钱才够买这本故事书呢?问题一出学生就急不可待地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想出了6种解决问题的算法。有的学生说:先用30-9=21,再用21+2=23;有的学生是这样算的:12-9=3、20+3=23;还有的学生举手说:我是先用10-9=1再用22+1=23的。这样选取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主动学习,从而想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在新课标下教师只有不断在教学中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切实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全新的学习方式;根据新的数学课程目标,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建立新的数学学习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盈智慧和灵气,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激情和多彩!

生本理念下的课堂组织 篇14

店子镇中心小学 王太平

所有参与生本教育实验的老师们都清楚一件事: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课堂组织就是其中之一。在生本课堂上,有的学生经常说话或插话;在自习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窃窃私语或自由讨论;在讨论的时候学生会争论不休„„学生为什么这么吵闹?当学生吵闹时老师应该如何处理?生本理念下的课堂应如何组织?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对生本教育课堂认识上存在的几个误区。

1.有的教师认为实施生本课堂不需要管理。

哈哈大笑、不按次序发言、递小纸条、做白日梦、不按指示行事、精神不集中地乱写乱画、轻敲桌子等,这些是小学生正常的行为。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不进行约束,他们能破坏课的正常进行,妨碍他人专心致志地学习。

因此,教育要循循善诱,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且要明之以方,约之以规。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节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授课、学生发言时整个班级非常安静,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地学习、思考,注意倾听同学的观点;有疑问时要举手讨论,充分表现出对自我行为的负责态度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靠简单说教和灌输能起到作用的,而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去参与、去感受,把良好品质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特别是我们在新接一个班的时候,不要急于教授知识,要从最基本的做起,润物细无声,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如果处理得好会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许多老师都认为小组活动最难管理,一旦放手就很难再收回来,或者认为小组活动只是一个形式,课堂气氛看似热热闹闹,但没什么实效性。事实并非如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刚开始不要期望有什么收获,要慢慢教,教他们怎样分工、合作,怎样讨论、记录,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等等。

教师要组织好小组合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最好是需要集体智慧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概念的总结,往往都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来的,一个人观察面比较窄,你一言,我一语,就完整了。

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就要保证每个人都参与,要让每个孩子都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在活动前要明确活动内容、时间、规则,特别是一定要讲清规则。这样形成习惯,下一次活动时同学们才会重视。这些细节问题都要在教学中慢慢去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磨合,老师和学生都彼此了解,那么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都能领会,这样你上课就会轻松很多。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形成一定的规则,达成默契,才能真正享受课堂带来的乐趣。

2.有的教师认为实施生本课堂不需要进行反思。

为什么有的教师教了三十年书,仍然教不好?这不是水平和能力问题,而是他只用一种教学方法重复了很多遍。为什么有的教师只教了三年就教得很好?因为当他用第一种方法效果不好时,他不埋怨学

生教不会,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所以摸索第二种甚至第五种、第十种、第五十种教学方法,他相信总会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这说明批判性反思能够从自己过去的经历中学习,而不仅仅是依赖过去的经验,他知道每一次面对的都是新的学生,这些学生会带来新的挑战。

敢于经常反思的教师,正像临产的母亲,经过终身难忘的阵痛后才感受新生的活力。参与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对待教师的权威,打破传统的权力机制和师生关系,通过自由民主的教学对话创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促进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他要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方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避免重犯类似的教学错误。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的高低,应成为判定教师进行生本教育实验是否取得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3.有的教师认为生本课堂不需要老师讲课。

很多教师在听完别人成功的生本课堂后,就把整节课设计成学生讲,教师本人要不一言不发,要不只说开头两句话,久而久之就造成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混乱。其实,教师不是不可以讲,而是当学生需要你讲的时候再讲。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每当遇见一题多解的时候,笔者总要多想想,尽可能把所有答案都罗列出来,“博其学,才能见其远”。这样不管孩子选择怎样的方法,笔者都能抓住要点进行点评,这样,课堂才能在你的掌控之中,你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最适合孩子们的想法去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听懂。

二、如何营造充满生机又井然有序、合作互动又民主和谐的课堂。

1.问题导学。

生本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研究,努力营造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和确立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

所谓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发现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问题为终点的过程。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不是让学生马上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不是追求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追求学生发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2.实践(实验)引路。

实践(实验)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习知识的获取、学习技能的培养、学习素质的提高,无不是在实践(实验)中得以实现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应以实践(实验)为基础,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统一的有机整体。传统的学习方式割裂了学习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系,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践,结果造成高分低能、厌学等不良现象。

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他人的认识成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他们亲自得来的,这种知识是一种间接知识,一种偏于理性、尚未与情感认识相结合的不完全知识。学生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转

化为理解和能够运用的东西,必须要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作为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实验)活动。

3.对话互动。

长期以来,人们未从对话的高度来认识和指导学生学习,这导致学生学习中对话意识的淡化。以前机械的问与答只是一种浅层的语言活动,现在我们所倡导的对话式学习强调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双方都应以尊重对方为前提。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对话学习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学习;是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是一种民主、互动的学习;也是一种共享、共进的学习。它更强烈地突出了学习的主体性、协调性和生成性。这是一种崭新的学习理念与学习方式。

4.和谐管理。

生本教育的课堂,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而是保持稍稍的喧闹。这是因为改变了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生本教育的课堂,追求课堂气氛的民主和主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而生本理念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追求的是学生的“动”,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

如 何 培 养 小 学 生 的 数 学 兴 趣

店子镇中心小学 吴公义 杨基山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怎样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是教育者的重大任务。教育人士认为:“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巧设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巧设问题,让一个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做好了铺垫。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时我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指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言,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如对学得特别好的学生可用“好棒”、“真聪明”等激励性评语;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可用“进步真快”、“加油啊”等鼓励性评语,对后进生可用“这点难不住了”、“继续努力”等评语。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既能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上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有了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就不难了。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学起于思,思始于疑。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设疑,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许多研究表明,在杰出人物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能否把学生的兴趣保持在教学自始自终,一法不行,必须得采取多种方法施教。以趣激思是我们在讲课过程中进行的另一种培养方法。如讲解,a比b多百分之几?a比b少百分之几?我让学生总结了(大-小)÷单位“1”。在讲解若4a=3b,那么5a:6b=?

b:a=?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特知法)让4a=3b=1,从而把a、b表示出来,在求解。如给出两个条件:甲数是10,乙数是8,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多提出些问题。练习时,先要求学生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乙数占甲数 的几分之几”等。然后再要求学生提出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甲数给乙数多少两数相等”,“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乙数占两数和的几分之几”等。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我们复习时还采用给名称要学生编题的练习形式。如已知单价和总价,编求数量的题目;已知路程和时间,编求速度的题目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为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良好基础。在编题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数学术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只有准确理解,才能正确运用。如增加、增加到、增加了,提高、提高到、提高了,扩大,缩小等。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我认为在释疑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也才能在最大的空间内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最短的时间里激起学生的学习性趣。

三、在数学教学中引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怜悯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若让学生干巴巴地坐着听课,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学习。如:我在教“鸡兔同笼”时,我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应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方程等方法,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在运用假设法时是我让学生扮演鸡和学兔,在兔班长一声令下,全体立正,这时候所有的兔子都抬起两条前腿,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时笼子里的鸡和兔立在地上的都是几条腿?一只兔子少了几条腿?……(咯咯…咯咯…)在兔子学鸡的过程中,鸡王很不服气,于是鸡王就号召所有的鸡模仿兔子走路,可是他们只有两条腿,哪位同学知道鸡怎样学兔子走路呢?生:鸡把两只翅膀支下来扑在地上当腿。一只鸡多了了几条腿?……

四、教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用在日常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什么问题等,使知识的学习密切地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

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在我教授小学六年级利息与利率时,我如下设计:

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本金×时间×利率。)

生总结: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细心

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内涵,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古往今来,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一则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有些数学思想方法他们不易接受,二则要想把那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给小学生也是不大现实的。因此,我们应该有选择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但是以下几种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隐姓埋名》读后感字下一篇:被人欺负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