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脸的教学设计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花脸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花脸的教学设计 篇1

五单元主题是往事,旨在通过对往昔岁月中美好事件的会议,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教会学生怎样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样的记叙文。

会议以往学生写记事的作文,常有事件倒记清楚了,但文章平淡无奇,一点也不精彩这样的毛病。教学之初,我就想要通过这个单元课文的研读,教给学生确定文章基调,并围绕这个基调写文章的方法。《花脸》正是这样一篇极佳的范文。

《花脸》是一篇极富生活情趣的回忆童年往事的文章。叙事跌宕起伏,有喜有哀,围绕“花脸”这条线索,叙述了买花脸、表演花脸、因花脸惹祸及年后受罚几件事。经常备课时我都会像起原来,吕谦老师指导我们教学时的那句名言“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这课的目的就应紧紧围绕语文训练的句、段、篇,学练结合来制定。教学重点是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要体味孩子的童真、童趣。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许多细节描写,并为单元末的作文做好铺垫。难点我认为是学以致用,把作者好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确立了教学目标和

重难点后,我就开始一遍遍地读课文,思考具体教学的步骤。每读一遍,我都会想发笑,因为文章实在是太有意思了,突然灵光一闪,这个有意思,不就是个“趣”字吗,文章的基调有了,教学的主线也有了,几个情节构成的板块马上围绕“趣”字串成了一串美丽的项链。

星期四的两节语文课,我引导孩子们初读,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出了几个情节板块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同学们都很喜欢,说说你最初读了文章有什么感受?”孩子们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但意见却惊人的相似:文章真有趣。我马上把“趣”字板书在黑板上,前面加了基调二字,并略略地给孩子们讲了什么叫基调,为什么每篇文章都要有基调,怎么找出文章的基调。然后又回到课文,让每个四人小组自主学习一个情节板块,找出你认为这个情节中你觉得最“有趣”的词、句,说说为什么,并美读。接下来的讨论也很热烈,各组发言也很精彩。把文章描写生动的地方都找了出来,我只需点拨个别地方朗读及概括出描写方法。两节课在愉快的气氛中悄然而逝,我上得轻松,孩子们也学得开心,我想他们在语文方面一定也有所收获。

花脸的教学设计 篇2

传统戏曲中的“黑头”, 俗称花脸, 任何时代花脸都最缺。戏谚云:“千旦百生, 一净难求”, 意为旦角上千, 生角成百, 惟独花脸是“一净难求”。难求的原因自然是条件上的难度, 花脸演员首先得有一条雄厚高宽的好嗓子, 其次需要一副魁梧健壮的身架。穿上厚衣, 转自扭脖都变得困难, 还要穿上蟒袍、盔甲, 戴上盔帽, 蹬上厚靴, 挂上长髯……一身行头就要几十斤, 码在常人身上准保他连动也不能动。而演员则须以充沛的体力, 扎实的武功和具有穿透力的嗓音, 通过大靠, 水袖、髯口、帽子、唱腔、念白等, 行动准确而细腻地送进在场每一个观众的眼睛和耳朵里。

这个行当的表现对象宽泛, 演绎空间极广袤, 上至帝王将相, 宦官员外, 下到侠客豪杰, 平头百姓, 可谓是包罗万象。

花脸这个行当又分为“文花脸”“武花脸”和“架子花脸”, 主要扮演有个性、品格或相貌有突出特点的人物。

“文花脸”主要工唱、念, 在花脸行当里最为重要, 代表人物有刚正不阿, 不畏权势的黑脸包拯, 《二进宫》赤胆忠心, 一心为国的徐延昭, 《打金砖》中的姚期, 这些工唱念的演员特点是:稳、准、苍、圆、厚, 意为身段要稳重, 表演要准确, 声音要苍劲、柔润、婉转, 要圆润、厚实。

架子花脸则以念、做、工架表演和念白, 铿锵见长, 它是传统戏曲花脸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人物有刚强、粗犷之外, 还有淳朴、粗中有细。如《战宛城》典韦、《穆柯寨》孟良、焦赞, 《打金砖》姚刚、马武等。奸诈一类人物, 如曹操、贾似道、司马懿, 《南北合》耶律其等。舞蹈性强和做工繁重是架子花脸表演特征之一。这一类艺术形象在戏曲舞台上发挥着其他行当难以企及的作用, 因此在不同剧目和不同观众群体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人物性格上的体现, 他们性格刚猛、豪放, 忠勇、义气, 例如:《三打陶三春》中的郑子明、《水浒》中的鲁智深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类人物不是只有刚强、勇猛、鲁莽, 还有他们粗中有细, 在《滚鼓刘封》戏中, 张飞得知关羽被害, 是因刘备的义子刘封不但不施救, 反而依仗自己有25万雄兵, 要夺取暑蜀汉政权, 就假意应承帮刘夺权, 设计把刘诳进鼓内, 再订上鼓皮, 命士兵从山上滚了下去, 除了一害, 还有张飞用马拉树枝迷惑曹军, 智取瓦口益, 充分显示了其智慧的一面。

这一类型的人物语言上也显示了他们刚猛、豪放的性格, 比如李逵、孟良、焦赞等称自己为爷。由这些粗放豪迈的语言中透出了直爽的人物形象

架子花脸演员表演特点是:准、狠、帅、美、刚, 意为表演和铜锤花脸, 都一样为准确, 亮相要狠, 要有猛虎下山的气势, 做动作要帅气, 形体要美, 吸取花旦形体的身段, 用架子花脸表演, 有一种另类的美。还要表现出刚毅果敢的性格。

武花脸是在架子花脸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作为武花脸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主要侧重翻、打、滚、跌、摔、重视腰腿功, 把子功, 身段功, 要求演员必须有强壮的体格。虽然戏曲中以武花脸为主角的戏并不多, 但它也是传统戏曲中花脸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性强, 做工繁重是武花脸最大的艺术特点, 如《火烧裴元庆》中的辛文礼, 《艳阳楼》中的高登, 《李慧娘》中的判官、廖银忠等。

武花脸的穿、靠除要有比较高的厚底外, 其他方面也和武生、老生、小生, 旦角有所区别, 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 膀子一定要撑开, 靠牌的手要区别于生行, 花脸是满把攥, 离胯的距离也要比生行远一些, 这样便显得魁梧, 这类角色有《战马超》中的张飞, 《穆柯寨》的孟良、焦赞, 《火烧裴元庆》的辛文礼, 《挑滑车》的金兀术。

武花脸的短打扮也和别的行当有区别, 有箭衣, 报衣, 挎衣所有的花脸要穿靠袄, 突出人物魁梧, 膀大腰圆, 除了能娴熟的使用十八般兵器, 还要注意髯口, 不能和兵器挂上。处理方法:两手必须撑开, 抬起来, 要感觉腋下像塞着俩个球, 髯口要一直在胳膊的内侧, 这样就避免了挂掉, 还需具备过硬的翻、摔的技巧。

无论是花脸演员, 还是别的行当, 都要遵循“四功五法”, 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这是非常先进的戏剧手段, 坚持四功五法, 根本不是所谓“守旧”, 而是成就演员创业的本钱。只有熟练掌握“四功五法”的功底, 深刻领绘“四功五法”的精髓, 演员才能在舞台上真正做到自如驾驭角色, 发挥行当优势, 因人而异, 因情而异地塑形象, 激活人物。著名京剧艺术家尚长荣先生有一句口头禅, 叫做死学而活用—死学是为了活用, 用活源自死学, 这句淳朴之言道出了艺术辩证法之三味。

花脸演员在表演上要文武兼修, 运用程式又不受程式约束, 力求准确细致地塑造人物性格, 做到形神兼备。我在《洪湖赤卫队中》中饰演的刘闯, 当他因为自己的莽撞行为给革命造成了损失, 通过“风急浪高不迷航”这段唱腔和身段的运用把刘闯的悔恨心情表现了出来。演员从人物出发, 从生活出发, 敢于创新, 应该加以提倡。

论如何抓住京剧花脸的人物特征 篇3

[关键词]京剧花脸;人物;特征;把握

“一张脸谱就是一个艺术化的人物符号”。其以特殊的结构及空间关系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风貌。京剧脸谱是一种艺术,是京剧场上的脸部妆容扮相,而“花脸”是京剧角色的性格与心理的图案化表现形式,其以图案的形式进行展现,根据人物的变化、塑造不同的角色,相对应的是相异的璀璨多彩的面部勾勒,表现出了京剧那种神秘而直观的张力,并透过各式各样的“花脸”弥漫开来,回味无穷。

一、花脸人物形象特征

在传统京剧的人物塑造中,花脸的类型化特点比其他几个行当都更为突出。在通常情况下,一些性格与外貌特征格外突出的男性角色,一般都是由花脸进行塑造的,例如孟良、张飞、李选等。对于这类花脸扮相的人物,只需通过直观的观察就能够大致了解其性格特征。在京剧表演中,绝大多数花脸人物在语言、外貌上都具有明显的特点。例如,身高八尺的张飞、程咬金,黑熊一般一身粗肉的李选等,这些人物的内在性格特征都能够通过花脸表现出来。花脸人物在服饰装扮上也有一定的特色,服装主要的颜色为深色或黑色,其兵器也多为重型武器,通过花脸的扮演能够带给观众勇猛、威武的感觉。

花脸所呈现的人物形象在性格方面非常相像。在京剧中,虽然花脸所诠释的人物性格非常的鲜明,具有很强的识别性。但是这些人物在性格方面也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总的来说,大部分在性格上都比较粗犷好爽,喜欢说粗话脏话,虽然豪侠仗义,但也无法掩饰其草莽的形象。而且,这些人往往因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遇到事情,往往是受自身的性情所控制来处理问题,也不懂得忍耐但凡遇到一些对其不尊重的人和时,就会暴跳如雷,这就使戏剧表演中极具看点的怒戏而且从这一点我们往往可以评断一个表演者的表演水平的高低而且这些人不喜欢受约束,他们往往过着非常随意的生活,很多事情往往都是临时起意,所以常常会闹笑话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人物角色才会显得更加真实,才会更加深受观众的喜爱

二、花脸人物性格把握

1.离形图案

图形离形是一种京剧花脸比较常见的表现手法,指剧里角色敢于离开角色的本體去造型,根据自己对本体的认知,对角色加以或夸张、或变异的改造。应用到花脸图案当中,离形就是将某个复杂的个体用简单的符号来替代,将某个人生经历用一种抽象的图案解析表达出来。比如在刻画八仙过海中的八仙的形象的时候,我们不用非得具体地刻画出脸面、鼻子、眼睛,只要把他们具有显著特征的法器作为代表刻在脸上即可,比如汉钟离脸上的“芭蕉扇”,吕洞宾脸上的“长剑”,何仙姑脸上的“莲花”等,这样通过简单符号的抽象意义就可以完成一个人物的刻画。

2.色彩指示

京剧脸谱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视觉符号意义,通过对色彩的观察,可以辩凶恶,明吉祥,能分出忠奸好坏,这是脸谱色彩所具有的指示功能,色彩还可以指示出角色人物的健康状态。比如苍白蜡黄色在脸谱中,是病态的典型代表,因此脸谱大师一般将这种色彩应用在那些令人不愉快的反派角色身上,例如《群英会》里的曹操使用了正白色,表现出险诈自负、生h}好疑的性格。由此可见,“花脸”色彩的选择并非是任意搭配,而是要顾及伦理化与宗教化的色彩选择风俗。

色彩的象征性并不是由所涉及的对象直接决定的,而是一种问接的情绪上的表达,营造的是一种京剧所需要的意念效果。京剧“花脸”的象征色彩,非单个个体就能塑造的,而是集合集体的感受共同形成的。京剧“花脸”的色彩是一种视觉表达与象征符号,主要遵循“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的色彩使用原则,红绿象征的是客观色彩视觉表达,吉利象征的是色彩的文化性与主观信仰性,是一种情感寄托与精神阐释的视觉表达方式。

3.文化功底

一切艺术归根到底是文化的体现,戏曲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以往舞台艺术经验的不断积累,是彼时彼人历史话语、道德情操、审美风尚等等的沉淀映照。它用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传达潮人独特的民族思维和艺术思维,蕴含养海内外潮人强烈的故土情结和深刻的民族情怀。花脸表演中“唱、念、做、打、舞”,既有外在的区分,又需要内涵的殊异。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戏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去解读。一个新剧本,一个新角色,都必须用文化去剖析,了解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出场任务,意图。然后把外在造型和所表现的内心状态结合起来,对所扮演人物的情感、情绪变化,把功架、造型、手势、步法乃至声腔语气都作为人物的需要,进行有机的结合。这些,如果文化底蕴不够深厚,足不可能准确地理解,更谈不上塑造人物。因此加强文化知识学习,专业理论研究是发展的需要。只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潜心钻研业务,从实际出发,进行理论研究,不断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总结,才能在提高专业技能,演艺水平的同时,提高理论水平。真止地把“花脸”的魅力焕发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不难看出花脸是京剧人物的外在性格,而我们的京剧表演者想要抓住观众的眼球,就要对花脸这类人物角色加以研究,对其艺术特色加以分析,从而更好的诠释这类角色,使京剧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思. 京剧花脸的艺术特点分析[J]. 艺术研究,2015,01.

《花脸》片段教学设计 篇4

1、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

2、学习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俨然 克制 艳羡 咄咄逼人 横刀立马

摇晃 惩罚 提醒 张牙舞爪 威壮不凡

缘故 执刀而立

二、精读课文描写精彩部分,体会人物形象

1、上节课,同学们画出精彩语句,认真品读,现在回到学习小组交流交流,一定要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2、全班交流:

①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我”对花脸的喜爱)

②这花脸好大,好特别!(看到花脸时的惊喜)

③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的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花脸的样子)

④我竟然不敢用手指他(表现儿童胆怯的心理)

⑤舅舅付了钱,坐三轮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极了。(我因为有了这花脸,而赢得了众人的注目,赢得了一般大的孩子的艳羡的目光,因而觉得特别自豪,心里喜滋滋的。)

⑥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人们对关公的喜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父母因我买了关公的花脸而高兴,表明了他们希望我也能成为像关公那样的英雄。)

⑦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我”得意骄傲的心理)

⑧整个大年夜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戴上……,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带上,恢复我“关老爷”的本来面貌。(对花脸的喜爱,爱不释手)

⑨卖花脸的小罗锅儿说:“还是小少爷有眼力,要做官老爷!关老爷还得那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卖花脸的小贩会做买卖,既迎合了买主的心理,有推销的另一件玩具)

⑩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妈妈的神情好像比我更紧张。(体现妈妈爱子心切,为儿子骄傲替儿子担忧的心理)

还有其它有关舅舅、二姑、爸爸的句子,读后体会二姑的聪明机智、舅舅的知识渊博、爸爸的威严等,只要学生能就任意的句子谈出体会,就给学生于鼓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畅所欲言。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中,还要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在正确清楚、自然流畅的朗读基础上,学习传情达意的朗读方法,抑扬顿挫,表达情感。还可利用该文重点学习朗读重音,可请同学寻找有关字词并朗读。

三、合作探究:

1、“我”悟到的“祖传经验”是什么?在生活中你悟出过什么经验?

2、读丁丁的话,找出描写花脸做法和样子的部分,想一想,这样的描写有必要吗?四、回顾全文,说说这篇文章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色?

1、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2、文章叙事跌宕起伏,有喜有哀,“文似看山不喜平”。

3、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4、文章对“我”的心理描写细腻传神。

5、文章语言通俗亲切,感情充沛,用朴素的语言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五、布置作业:

1、摘录好词好段,并访段。

2、完成检测

花脸的教学设计 篇5

《花脸》这堂课要通过四十分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对花脸的热爱是对英雄的热爱,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这是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如何引领学生,走哪条路是设计教学环节的关键,也是课文的切入点。这堂课的第二教学目标从这点入手:抓文眼体会红线串珠的写作方法。既随文渗透隐性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又体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就是组织学生沉浸于文本,与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带着这些理念,整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导入——演一演,展示花脸。一般来讲,导入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为主。我在课前,让学生在网上找花脸,愿意的还可以做花脸,体验了戴花脸的感受。所以,导入中更有为课文学习铺设的情感准备。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理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了然于心。“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熟读是阅读感悟过程的第一步。我采用了默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静下心来真读书。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即研读课文。这个环节也是引领学生走向文章的精神实质的过程——先让学生找出文眼“喜欢”,再和学生们一起分析感悟作者如何围绕文眼表达对花脸感情的发展变化。于是,在这个环节设置了两个大问题,贯穿于整个环节:每一段是如何表现“喜欢”的?每一段的“喜欢”有何不同?学生扣住了课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了个性化的体验,有共识,也有异见。读、品、悟,再读、再品、再悟。师生在文本中前行,随着课文内容从一般的花脸——特别的花脸——关公的花脸——关公花脸的深层内涵的展现逐步挖掘出作者情感的发展轨迹:由喜欢——崇敬——自豪——孩子的炫耀,知之越深,爱之越切。

荣华花脸教案 篇6

实验小学

赵荣华

一、导入:孩子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是啊,过年不但可以无忧无虑地吃喝玩乐,还能得到许多压岁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花脸》就是作家童年时期过年时的一段难忘经历。

二、了解作者和目标。

1、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2、作者是冯骥才,我来当个解说员。

冯骥才:1942生于天津,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中篇小说《啊》、《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散文集《珍珠鸟》等等。80年代中期后更关注于民俗民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到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抢救。我们曾学过的《挑山工》就是他的作品。课件2

3、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把握课文大致内容,理清课文脉络。(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3)、感受少年爱慕英雄的情节。(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明白对花脸的热爱是对英雄的热爱,也是对民间文化的热爱。课件3

三、学习。

1、课文中生字词很多,教给你一种方法,文中带拼音的字词、四字词语、多音字,课文后面的生字词读一读,老师马上要检测哦!

2、准备好了吗?检查,每组四号同学一人读一个。课件4 绒花

胭脂

鞭炮

轧制 凛然

艳羡

龇牙 俨然

咄咄逼人 愣头愣脑

青龙偃月刀

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

除夕之夜,本山大叔一亮相就惹得台下哄堂大笑,观众纷纷起哄,看本山如何哄得范伟心甘情愿买下那副拐。

3、课文写什么?作家冯骥才小时候也特别喜欢过年,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心中对过年的感受。(魅力)读这一句话,结尾哪句话和它照应呢?

4、过年的魅力,所有孩子盼望过年的更深一层的缘故是什么?其实

这也是——作者悟到的祖传经验。

5、第1自然段写作者盼望过年,觉得过年有魅力,最后一自然段写作者得到的启示,那中间部分呢?作者在过年的几天里怎样放胆闹的?也就是围绕花脸写了哪些内容?哪些事?(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板书

一、(1)总起,引出回忆。

二、(2-18)分述,童年经历。

爱花脸——买花脸——戴花脸——演花脸闯祸(喜欢——欣喜——得意——恐惧、失落)

三、(19)总结,得到启示(悟出经验)。

设计意图:这样板书能让学生很好地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重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6、你爱花脸吗?什么是花脸?作者笔下的花脸是什么样的?

“花脸”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即“生旦净墨丑”中的“净”,花脸是它的俗称。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本文中的“花脸”,指的是依据戏曲中“花脸”的模样用纸浆轧制成的面具。

作者写的花脸是什么样的?“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脑的都不一样,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叫我看得直缩脖子。”读出喜爱之情。相应出示课件5、6、7。

7、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作者十分喜爱花脸?这些内容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子得到两件宝贝,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这样,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还是妈妈在我睡着后轻轻摘下放到我枕边的。转天醒来头件事就是马上戴上它,恢复我这“关老爷”的面貌。

„„

课件8

8、演花脸中还有描写作者心情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这时,我们又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我坐在地上吓傻了,等候爸爸上来一顿狠狠的揪打。妈妈对我丢了个眼色,我立刻爬起来,拖着大刀,狼狈而逃。每每从眼孔里望见爸爸阴沉含怒的脸,我就觉得自己不再是关老爷,而是个可怜虫了!)

9、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行动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表情变化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等。

细节描写的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课件9

作文中我们要善于从细处着眼入笔,文章才会细腻、生动。

10、学到这里,我们会发现

一篇好文章的诞生,往往是带着浓烈的感情的。

他们也曾和我们一样,顽皮,好动,天真,可爱,崇拜英雄,向往着被瞩目。

他们在童年时候的兴趣爱好很大程度上与日后他们的成就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要培养自己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我们更应该做好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课件10、11

11、像花脸这种存在于民间的文化还有很多,比如:

象征喜庆、欢乐、祥和与幸福的中国结,节日里的大红灯笼,还有剪纸、皮影等。课件12——15.作者为什么要写花脸呢?课件16(课件17,出示资料“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研讨会冯骥才痛心疾首的报告”)

每一分钟,我们的田野里、山坳里、深邃的民间里,都有一些民间文化及其遗产死去。都有一些风情独异的古村落转眼间不复存在。它们失却得无声无息,好似烟消云散„„

抢救是时代性的,必需的,紧迫的,十万火急的。所以我们说“一天也不能等”„„

因为我们深信一个道理,只有全民族都关爱自己的文化,以自己的文化为荣和自豪。我们的文化才能在世界发扬光大。我们的文明传

统才会真正传承下去而不中断,我们民族的精神才更加强大。

花脸的背后蕴藏着深深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也是我们的民族魂。课件18

12、花脸这么多,为什么作者单爱关公花脸呢?课件19

13、了解关公文化

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关公在其近60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端的人生壮歌。他那充满英雄传奇的一生,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武圣关公庙在海内外数量及规模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

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关公是一种精神。课件20、21

14、我心目中的关羽:武艺高强、忠心耿耿、重情重义„„是大英雄!

课件22

15、拓展阅读开眼界

刮骨疗伤

关羽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时,只披着掩心甲,左臂被曹仁射中一枝毒箭。后来请华佗疗伤。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肿,不能动弹。名医华佗听说关羽箭伤不愈,表示能为他割开皮肉,刮骨去毒。手术进行中,华佗刮骨的声音悉悉刺耳,周围的人心惊胆战,掩面失色,而关羽却依然饮酒弈棋,若无其事。等到华佗刮尽骨上的毒,敷上药,缝上线,手术告成,关羽便大笑而起,高兴地说:“先生真是神医。看,我的手臂已经屈伸自如,毫无痛楚了。”华佗也说:“我一生行医,没有见过象您那样沉着坚强的人,真是大丈夫!” 课件23

16、妙笔生花写出“细”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教材只是我们学习语文、学会表达的载体,因此语文课“读中学写”是训练学生书面表达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在学生理解了文章主题后,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以致用。通过练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1)教室里真安静„„

(2)这游戏(抢凳子、丢手绢等)真趣!„„(3)这天气真冷啊„„(4)哦,春姑娘来了„„

(5)我悟到的祖传经验或教训„„(测试)

四、作业超市显出“能”

1.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里,除文中出现的形式外,还有哪些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活动、事物?(可上网查阅)

2.关羽的故事有很多,如单刀赴会、水淹七军、义释华容道、刮骨疗伤、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选择其中一个收集到摘抄本上。

3、推荐阅读:《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对他们夫妻外貌的描写。

通过以上作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课件24

五、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畅所欲言

京剧花脸概说 篇7

京剧花脸是其它角色不能替代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 是从唐代乐舞“代面”所戴的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 借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它特点。一般以红色代表忠勇, 如“关羽”;黑色代表粗犷、耿直, 如“张飞”;白色代表奸邪, 如“曹操”。各种特定的脸谱, 观众一看, 即知其为何人, 脸谱是塑造人物的特殊手段。脸谱是学习花脸行当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勾脸也是一功, 要用画笔蘸色, 对镜勾勒, 首先勾画眉, 次勾画眼窝、鼻窝、嘴角、脸膛及全部, 然后勾画脸纹。

在脸谱中还有一种化妆方法, 叫揉脸, 将选择的油彩放在手中, 揉搓均匀, 在脸上拍均匀后, 再用笔进行勾画, 像《四杰村》的余千、《野猪林》的卖刀人、包公戏中的赵虎……都是这样画法。脸谱中, 又分多种谱式画法, 像三块瓦、元宝脸、整脸、碎脸、老脸、破脸、油白脸、粉白脸、六分脸、歪脸、象形脸、妖魔鬼怪脸等。在学习花脸专业课中, 脸谱也要与课程同步, 要结合剧中人物的脸谱、特征、勾法进行教学, 之人物更加完美。脸谱是花脸表演的重要部分。脸谱是人物内心的外化, 是人物内心的表达, 脸谱不是死的面具, 是人物外部特征和内心情感最具代表的表现形式。可见脸谱在授课中的京剧花脸位置有多么的重要。

花脸分类

京剧花脸一般分为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铜锤花脸一般以唱功为主, 比如《探阴山》、《二进宫》等剧目都是以唱功为主的大戏。众所周知的裘盛戎先生创立的“裘派”艺术就是铜锤花脸中的佼佼者。有“十净九裘”之说。架子花脸一般以做功为主, 其代表是袁世海先生所创立的“袁派”艺术。代表剧目有《盗御马》、《九江口》等。架子花脸对演员的要求比较高, 不仅做功要好, 而且嗓音也要出色。另外就是武花脸了, 顾名思义就是以武功武打为主。京剧行当中有一个行当, 相对比较正式的称呼是净, 净行, 净角。登台表演时一般脸上都画有脸谱, 主要扮演雄浑、刚毅、粗犷、豪放、诡秘、孟浪、奸诈等性格的男性, 也称花脸。

来源

京剧的行当名称都是用的反意。生行主要指成熟男性, 取名却用稚嫩之意的“生”;“旦”的原意是指朝气蓬勃的太阳, 这里却被用为女子行当的称呼;用“净”称呼大花脸, 也是反意;“丑”行的人物大多是活泼、好动之人, 这里的“丑”是谐指属相中的木讷之物———“牛”。

“净”, 即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满脸涂彩的大花脸, 看起脸”、“架子花脸”、“小花脸”、“二类花脸”、“铜锤花脸”、“黑头”等。

分类

花脸里又分大花脸、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摔花花脸……

大花脸是正净的俗称, 过去讲大花脸多以铜锤花脸指代, 唱功较多, 重头戏较多。过去的架子花脸的地位偏低, 由于几代花脸艺术家的努力推进, 花脸老前辈穆凤山、刘永春、钱金福、特别是黄润甫、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袁世海等诸位前辈的努力, 已经把架子花脸的地位提高了。袁世海先生不懈努力, 与京剧大师李少春先后合演《将相和》、《野猪林》、《响马传》, 更以架子花脸为主戏的全部《黑旋风李逵》、全部《李逵探母》、全部《九江口》等一系列主戏, 确定了大花脸的正净地位。

“气声字”的核心是气

花脸的声是有特殊要求的, 前辈艺术大师金少山, 嗓音浑厚, 高中低音都能响堂, 声如黄钟。首先要训练声音的厚度, 音色的亮度, 花脸声音的厚度和亮度有别于其他行当, 既费气又费力。在进行训练中, 声腔位置是关键, 重点是胸腔、鼻腔、头腔的三腔共鸣。找准共鸣位置, 才能科学地、有效地发出花脸的浑厚声音。裘盛戎大师在声腔中讲到:中音上下连, 低音似扇面, 高音一条线。

念的核心是“气声字”

没有好的气口, 就归不好字。若要字正, 则必须遵循吐字、归韵、收声的演唱法则, 要注意按音的尖团、清浊, 吐字、运气、行腔等技巧, 才能真正达到“字正腔圆”。这也是架子花脸念白技术的重要课题, 念是架子花脸的重要表现手段, 俗有“千斤话白四两唱”之说, 足见其重要。今天的教学中, 还应以前辈传下的十三道辙:中东、人臣、江洋、发花、梭波、遥条、由求、乜斜、言前、衣欺、怀来、姑苏、灰堆为归字依据。字要从舌、牙、唇、齿、喉, 来练习吐字, 要吐清、吐准、收到家, 字要讲头、腹、尾, 字头不能拖长, 字腹是重要过程, 字尾念得不准, 就会归到其它辙里。花脸的尖团字, 根据“中州韵”和其它主要因素, 把许多同音字划分为尖团两类, 如:济、笑、修等为尖字:记、孝、休等为团字。念白里的炸音、鼻音、擞音、复沓音、效音是代表性的, “郝派”的遏音、复沓音, 是流派里的特殊念白。技巧也是人物渲染的需要, 如《野猪林》 (结拜一场) “洒家放开沧海量”的开字是效音, 运用牙齿下颏, 运动要使腔上进到鼻腔再旋转下来, 从而发出一种美妙声音, 出现了一种浑厚声音, 深化了人物。

花脸名家尚长荣 篇8

从初登舞台算起,尚长荣先生的艺术生涯已经超过了一个甲子。从起步的青涩稚嫩到中青年时代的突飞猛进,再到与上海结缘后的大胆尝试,尚长荣先生在塑造系列优秀舞臺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演绎了许多经典的花脸唱腔。他熟谙传统技艺又不为传统技艺所束缚,既承继传统唱腔的精神内质,又融入时代潮流与鲜明个人风格,可谓新时期京剧表演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细致筛选和反复考量,我们从尚长荣先生众多作品和唱段中择取了50余段,共分为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和综合等四个部分。其中既包括《御果园》《大回朝》《牧虎关》等多个传统花脸唱段,昆曲《醉花阴》、徽调《水淹七军》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尝试,也涵盖了他早年在陕西根据小说改编的《延安军民》《青杨寨》《秦岭长虹》等优秀新编剧目。此外,还有他加盟上海京剧院以来创作的“三部曲”《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以及根据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改编的《岐王梦》等多种题材类型的突破。在编写体例上,每个唱段后都配有简要的说明文字,以期帮助读者了解剧目、唱段的来龙去脉和唱腔特点。选集的所有内容皆由尚长荣先生亲自审定。

编写这部唱腔选集,目的是借此集中梳理、展现尚长荣先生的艺术经历,为广大京剧从业者和爱好者们提供一份研究和学唱的基础文献,以便读者朋友较为立体、全面地感受花脸艺术的魅力。

(选自《尚长荣京剧唱腔精选》,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上海文艺人才基金资助。)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延安军民》(节选)

张志勇唱段

老班长把命殒

【二黄散板】 老班长把命殒,热泪满眶悲无声;为革命你付出了宝贵生命,为革命你尽了最后的心。

【二黄二六板】 为革命你总是风尘仆仆夜不安枕,为革命你总是克己从人。为革命你也曾疆场驰骋,为革命你也曾跟着党,翻雪山,过草地,北上抗日,两万五千里长征。为革命你也曾在南泥湾前生产开垦,为革命你也曾抗日东征。为革命你总说不能忘本,为革命你总是先为人民!为革命你身背着行军锅,风里走,雨里行,不计较,不吭声,十余年来到如今,为解放事业献出了终身!

童话故事《花脸猫》 篇9

猫妈妈带着她的孩子们—一群小猫,在人家里住。吃完了饭,猫妈妈和小花猫要洗手、洗脸,只有小黄猫,常常没洗脸就出去玩去了。

过了一会儿,大家看到这只小黄猫的脸上白一道,黑一道,黄一道,又是油,又是泥。

猫妈妈便招呼小猫们:“孩子们,你们都过来呀!”

这群小猫和那只没洗脸的小黄猫,都围在猫妈妈身边,“猫嘀”地问妈妈:“有什么事儿?”

猫妈妈说:“你们看小黄的脸上,这是怎么啦?”

小猫们都歪过头来,看看小黄;

“他没洗脸!”

“对啦!孩子们哪,你们要记住,不论吃了什么东西,一定要把脸洗干净!”

小黄猫用舌头舔了舔嘴唇,问妈妈:“这,这是为什么呀?”

“我给你们讲讲你们爸爸—大花猫的`事吧!”

“好!”

小猫们围坐在妈妈身边,听妈妈讲:

“你们的爸爸就因为没洗脸,让主人打断了一条腿!”

小猫们一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害伯了:“是怎么回事呀?妈妈!”

“唉!那一年,女主人把她刚满月的小宝宝放在炕上睡觉。见小宝宝睡着了,女主人便出门去做事。这时候,有一只大老鼠爬到炕上,一口把这小宝宝的耳朵给咬下一块来,叼着就跑。

“你们的爸爸看见了,追上去就把大老鼠咬死了。回来一看,小宝宝的脸上有血,他就帮着舔呀,舔呀。

“好容易才舔干净,女主人回来了。她一看小宝宝的耳朵少了一块,又一看,你们爸爸的嘴上有血。她气急了,骂着:‘该死的花猫!’拿起门门, 喊叭地一下,正打在你们爸爸的腿上。他真疼啊,一瘸一拐,躲到一边儿去了。

“过了一会儿,男主人回来,一看地上有只死了的大老鼠,嘴里还叼着小宝宝的一小块耳朵!

“男主人指着死老鼠对女主人说:‘你错了,错怪咱们的大花猫了!

“女主人走过来,看了看死老鼠,又看了看大花猫,她不好意思地说:‘唉,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儿,我怎么一下子就向大花猫发火呵!’

再看你爸爸,正躲在墙角‘瞄瞄’地叫唤,原来他的腿被女主人打断了,疼得很厉害呢!

“两个主人立刻给你们的爸爸裹腿上的伤,还端来一碗鲜鱼,慰问你们受伤的爸爸。以后还常对你们的爸爸说:‘真对不起,我们错怪了你!’

“孩子们,要是那回你们的爸爸把自己的脸洗干净,嘴上没有血,女主人也不会错怪他呀!

“记住吧,吃完东西一定要洗脸!”

小黄猫一听,不好意思了,赶紧低下头来洗脸。

小猫们听了,你看我,我看你,都点点头说:“我们记住啦!”

二花脸合作社简介 篇10

二花脸猪原产于焦溪舜山一带,是我国最优秀的地方良种,以产仔率高而被誉为“世界猪种产仔之王”并以母性好、耐粗饲、肉质鲜嫩等特点闻名中外,20世纪80年代被列为“国宝”,2000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常州市焦溪二花脸猪专业合作社自2005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二花脸猪的保护、选育、扩繁与利用。到2009年底,合作社已有社员102户,畜牧兽医技术人员12名,原种核心群673头,生产群2580头,合作社于2008年2月申报成功的“焦溪舜山二花脸母猪”原产地证明商标运作良好,取得了很好的品牌效益,2009年向广东、云南、四川、湖北、江苏等全国各地提供二花脸种猪9552头,二元种猪2832头,销售额达743万元,合作社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二花脸种猪供应基地。

以合作社模式对地方品种进行有效的保护,属全国首创,合作社已初步建成10个分散、又相对集中、生态健康的原种保护区。

二花脸猪肉系列产品已成常武地区地方特色,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营销网络日趋完善,2008年4月成功申报的“焦溪舜溪猪肉”原产地证明商标在猪肉产品的销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猪肉产品销售达260万元,2009年二花脸猪肉产品获得江苏省第二届旅游特色农产品,2010年4月焦溪二花脸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产品保护,保种是为了利用,利用又促进了保种。

丘北彝族花脸节文化多重主体探析 篇11

关键词:彝族;花脸节;文化主体

花脸节是丘北彝族民间传统节日,它源于一个古老而神秘动听的传说,传说充分反映了丘北彝族人民战胜邪恶的智慧和力量,极具浓厚的感情色彩。从1992年起,丘北县委县政府以丘北彝族民间祭龙节中的抹花脸为主要内容,以普者黑作为平台举办旅游花脸节,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展示“花脸文化”的丰富内涵。今天,“花脸文化”走出了普者黑,走向了省内外,成为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精品之一。到底是谁推动了节日的发展,让旅游花脸节开展得如此红火?基于此,本文从节日发展的主体入手,着重对节日发展中的多重主体进行探析,并进而分析多重主体出现的原因及其背后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对花脸节文化发展的全面认识。

一、个案背景和节日传说

丘北县位于人称“滇东南大门”文山市境内,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县总人口45.5万人,境内居住有壮、苗、汉、彝、回、白、瑶等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4%,因而当地形成了以多元文化为特征的文化形态。少数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学、优美的民间音乐、古朴的民族器乐、鲜艳的民族服饰、多彩的民族舞蹈、众多的民族节日与悠然自得的民族村寨交相辉映,使当地成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园。据2013年丘北彝族史料统计,近8万彝族人民分布在全县的12个乡镇,分为黑彝、僰人、撒尼、仆拉等支系,其中,黑彝有13598户,人口59844人;撒尼有968户,人口4276人;僰人有1242户,人口5558人;仆拉有903户,人口9959人。纯彝族村寨154个,户数8735户,人口36607人;杂居村寨169个,户数7104户,人口32521人。与丘北县城紧紧相连的是国家4A级旅游区——普者黑,普者黑是当地彝族语言,意为“盛满鱼虾的湖泊”。景区总面积388平方公里,属滇东南岩溶区,为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以“水上田园、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湖泊峰林”五大景观而著称。景区内265个景点各具千秋,320座孤峰星罗棋布,83个溶洞千姿百态,54个湖泊相连贯通,水质清澈透明,因而被住建部专家誉为“世间罕见,中国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

丘北彝族是火的民族,图腾是龙和虎。同时当地彝族也崇拜大自然,认为大自然都是有灵性的,一切自然物都为神灵所主宰,而高山则是神灵的住所,是通往天神的路径和撑天的柱子。他们认为在诸神中,山神的力量最大,是他们最大的保护神,彝族“花脸节”就是由彝族的祖先对山神的崇拜和男女青年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而引发的。关于这一节日的来源,据史料记载:相传在很久以前,彝族人民的祖先就从很远的地方迁徙到丘北,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静生活。这年,村里有对叫阿乃、阿黑(彝语:意为小姑娘、小伙子)的男女青年要结婚,全村人都在为他们筹办婚事。那个叫阿乃的姑娘貌若天上的仙女,是个人人见了人人爱的好姑娘。于是阿乃、阿黑要结婚的消息传遍了彝乡十里八寨,乡亲们都夸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他们的结合是天底下最好的姻缘。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这件事传到了白龙太子那里,白龙太子是丘北彝族人民最痛恨的妖魔,你要风它不给风,要雨它不给雨。它发起怒来,会连下暴雨引发山洪,冲毁村庄和田地;它咳嗽一声,就会电闪雷鸣,凡经过之处,庄稼颗粒无收。为探听虚实,白龙太子化装成一个英俊潇洒的彝族年轻小伙子,混入人群中。当他看见阿乃时,立即就被阿乃的美貌惊呆了,继而发誓要娶阿乃为妻,并定下了日期。日期一天天临近,善良的乡亲们又恨又怕,个个束手无策。阿乃和阿黑更是茶饭不思,阿乃不愿离开美丽的家乡和亲人,更不愿意离开心爱的阿黑哥。这时,有个叫阿智的聪明小伙子想出了个办法。白龙太子定下的日期到了。那天,他穿着华丽的衣裳,骑着高头大马,带领大批妖魔鬼怪,浩浩荡荡地进村来抢亲。正当白龙太子一伙准备下手时,看见村边的大树下燃烧起一堆熊熊大火,整个村的姑娘个个被锅烟灰抹黑了脸,昔日美丽的阿乃们个个变成了黑不溜秋的丑八怪。大家把白龙太子一伙围了起来,跳起了欢快的彝家舞蹈。白龙太子看花了眼,怎么也找不到美丽的阿乃,急得大叫,白龙太子怎么也想不通,短短的几天,那么美的阿乃,变得一个比一个丑,白龙太子怀疑是火把阿乃熏丑了。没有美女还抢什么亲,白龙太子赶紧脚底抹油溜走了。为防止白龙太子卷土重来,乡亲们在村边的大树下燃起熊熊大火,又黑又呛的火焰直冲云霄,熏得白龙太子睁不开眼睛、泪流满面,看不清人间在搞什么活动,只好作罢,改邪归正。从此以后,白龙太子不再干坏事,该下雨时它就送来及时雨,该刮风时它就送来风。于是,彝族人民就过上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生活。为了庆祝这次胜利,当地彝族就诞生了花脸节,以此来祈求当地风调雨顺、人人平安。

二、花脸节节日文化发展中的多重主体

丘北的彝族群众把每年农历七月十八日定为花脸节起始日,每年都会举行比春节还要热闹的节庆活动。先有毕摩(彝族祭祀师)率领全村人举行祭山神活动,然后家家杀鸡宰羊、大摆酒席,欢迎远方到来的宾客。男女青年在村头河边,互相抹花脸,举办摔跤、斗脚架、唱山歌、跳弦子舞等娱乐活动。节日期间,哪个人的脸被别人抹得越黑,吉祥和幸福就会越多的降临到他的身上,他家的庄稼就会长得好,做什么就会心想事成。同时,节日活动还是年轻男女选择意中人的好时机,脸被抹得越黑,表示男女双方情意越深。如果不喜欢对方,就千方百计逃脱,不让油黑之物落到自己的脸上,以表示拒绝对方的求爱。从古至今,丘北彝族文化代际之间的习得使这个神圣的祭祀节日活动得以传承。

nlc202309040131

自1992年普者黑景区开发以来,丘北县委县政府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其自身优势,以中国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普者黑景区为依托,努力发展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花脸节文化事业和产业。同时,把普者黑景区由165平方公里扩大到388平方公里,并通过旅游产品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充实和丰富了普者黑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普者黑景区内的村庄就是景点,村庄景点相依成为特色。核心景区的仙人洞村和普者黑湖泊就在彝族生活的村庄,彝族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也是普者黑旅游景区的一大特色,理所当然地,生活在普者黑景区的彝族同胞是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每年花脸节期间除丘北本地人外,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赶赴花脸节现场,参与抹花脸狂欢,感受“抹上花脸·吉祥终生”的节日魅力。2009年8月15日,“千人跳弦子、万人抹花脸”狂欢活动在县城石缸坝新城区椒莲广场举行,并成功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2001年,丘北县成立了彝学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挖掘、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推介普者黑旅游为出发点,以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为根本任务,精心谋事、用心做事,为丘北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至今,彝族协会每年都积极参与花脸节开幕式策划等工作。在政府的指导下,普者黑的各族群众每年都会为大家准备独具民族韵味的“花脸节”开幕式及大型文艺表演,并举办原生态弦子舞蹈、服饰展演、山歌对唱、民族篝火晚会、动物角斗表演、抹花脸狂欢、激情水战、划船比赛、祭祀等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文化活动。宾朋们均可亲身参与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韵味。

2014年花脸节以政府组织举办转向由政府主办、企业承办。在对普者黑旅游景区的总经理张文东先生采访中,我们得知2014年花脸节是由他们旅游公司举办,公司认为庆祝理念为节日大众化,但不能缺少文化品位和品质;要注重游客的参与和互动,要使形式更人性化;要让参与者以主角的身份深切体会到这个节日的内涵,在感受和认知文化魅力中,让百姓和游客感觉到花脸节很好玩。花脸节往年都是由政府举办,2014年在政府的指导下由企业举办花脸节。从企业性质本身来说,他们更加注重从节日的活动中提取经济利益,这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从举办节日的意义来看,首先为本地文化发展做贡献;其次带动相关旅游产业以及民族文化的特色发展。公司认为花脸节要发展,必须是从广泛的老百姓和游客的需求视角入手,回归节日传统本味、发掘文化的特色、做好花脸节这张文化名片。2014年夏季,公司以花脸节为主题,推出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来带动旅游消费,让游客们在互相抹花脸过程中体验到了没有距离感的人文情怀。加之能游览美如画的山水和欣赏配套的晚会演出,游客深深难忘普者黑花脸节带来的狂欢和愉悦感。同时,借此契机普者黑景区还推出了休闲度假之旅、狂欢之旅、民族风情探秘之旅、农业生态观光之旅和月夜逍遥游等自助旅游项目,让游客尽情享受普者黑原始自然的旅游文化。

随着花脸节知名度的提升,众多媒体在宣传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2013年11月8日,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普者黑站前期策划中,导演组、编辑组一经体验就喜欢上抹花脸这一代表欢乐、吉祥、祝福的活动,把它作为重头戏放在节目里,给星爸萌娃们来了个实实在在的“惊喜”。节目播出后,迅速火爆全国,热心的观众和粉丝们十分喜爱抹花脸这一环节,亲切的称抹花脸为“普者黑抹黑礼”,使花脸文化迅速为大众熟知。湖北卫视《我爱我的祖国》栏目在2014年2月23日播出的《北水乡风情豪放、西水乡柔情万种》中,完整上演了抹花脸狂欢,8位参与明星被抹黑,明星嘉宾们还在节目中参与花脸文化知识比赛。与此同时,远在美国的ICN国际卫视《游在中国》栏目,于美国时间2014年2月22日播出的普者黑旅游专题片《冬天里的春天》中,美籍主持人Richard亲自来到普者黑仙人洞彝族文化生态村,参与篝火狂欢抹花脸,体验了普者黑原汁原味地花脸节的魅力,并通过电视节目把普者黑花脸文化传播到美国,一瞬间使花脸节走上国际舞台。随着这些节目的热播和大量网上点击,普者黑花脸文化为众人所知晓,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纵观花脸节文化的发展过程,它的主体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起初,是当地彝族人民把先辈们传承下来的花脸传说约定成俗来纪念并庆祝,并以此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当地政府为发展民族特色的文化事业,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彝族花脸节顺其自然成为了当地政府发展的对象,于是花脸文化的主体转变到以政府以主导,在政府支持和指导下,成立丘北彝族学会。为丰富花脸节的开幕仪式,丘北各族人民都积极参与其中,为彝族花脸节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依托普者黑得天独厚的旅游环境,政府把打造花脸节的工作中心转移到旅游发展上,因而对发展花脸节文化起作用的主体就转变成以旅游公司为主,以媒体宣传为媒介打造特色旅游景区,最终导致节日发展中形成多重主体携手推动发展的局面,进而使花脸节文化主体多元化局面形成。具体而言,这些主体主要是当地彝族、政府、丘北彝学会、旅游公司、相关媒体。多重文化主体的出现,不但使花脸节文化突破属于普者黑彝族特有节日的范畴,进而成为当地比较有特色的文化产业,甚至成为世界各地游客的狂欢节。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带动丘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去看,普者黑多重主体并存局面对于花脸节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花脸节节日文化多重主体出现原因探析

和世界上的一切文化创造一样,节日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哪个人物杜撰出来的,它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和变化,它和社会生活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是民众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花脸节节日文化能如此成功地走向世界,它不可能只是依靠某个单一主体发展起来,这得归功于当地彝族、政府、企业等多重主体支持和努力。那么,多重主体局面形成的缘由如何?本文主要从文化本身属性去分析,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nlc202309040131

1.从文化的习得性和传播性分析。文化的代际之间的习得构成文化的传承,人类通过文化的代际间不断学习使文化得以传承下去。正如露丝·本尼迪克特所说:“个体生活历史首先是适应由他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从他出生之时起,他生于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与行为。到他说话时,他就成为了自己的文化的小小创造物,而当他长大成人并能参与这种文化的活动时,其文化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其文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其文化的不可能性亦就是他的不可能性。每个出生于这个团体的孩子都将与他一起分享它们,而出生在另一世界的孩子,则不能分享到这个是世界的千分之一风俗。”也就是强调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精神之中,每个民族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文化模式,属于它自身的信仰,花脸节亦是如此。花脸节之所以得以传承,必然是来源于其彝族精神和适应该民族的生活模式和标准,同时今天的彝族人民又在继承的基础上得以塑造“花脸节”文化经验。既然彝族人们都能习得这个节日文化,那么,对于广大需要这一文化的不同人群来说,他们也可以借用和习得这一文化来为自己利益服务。当然,相对于彝族人们来说,其他主体对于花脸节文化的习得性也许不是那么地道和精致,但是经过不同主体、通过不同的文化传播方式打造出来的花脸节,恰恰较为符合今天享受“旅游快餐文化”的享有者的旅游需求和实际。这也就是说,文化的习得和传播这些特性使得不同文化的主体具有继承和享受特有文化的可能和现实,这就无形的带来了花脸节不同主体的出现。

2.从文化的共享性分析。文化的共享性是指文化总是由某一特定的群体所共同拥有、在群体内部通过共同的媒介传递。人的群居性决定了文化必然是群体共享的,且文化是一系列为群体所有人或至少大多数人所共同拥有的观念、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丘北彝族虽属于一个特定的群体,有其独特的花脸文化,但当地彝族还是和周边的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因而这个独特的花脸节文化对于周边不同群体来说也并不陌生。同时,既然文化能传播,那么这就还说明文化本身对于不同群体来说就具有共享性的属性。在花脸节被传播的过程中,其文化魅力逐渐彰显出来而被人民所知晓,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人纷至沓来,纵情狂欢。这就说明现在的抹花脸参与者不仅仅局限于本土彝族,而是包括当地丘北人民、其他民族、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大家一起共享着节日带来的愉悦之情,互相祝福吉祥幸福。因此,当地不同的文化主体充分考虑到当地实际,进而联手打造花脸节,这不仅符合文化共享性的属性,也是充分利用文化共享性的规则打造的产物。

3.从文化的适应性分析。文化的适应性是指人们可以主动地使自己的文化与外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协调,以获得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人类的适应性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的适应。一方面,人类的文化总倾向于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但这种适应并不是被动的,它包含了一种文化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自然环境内在的规定了文化的走向,文化也主动地利用甚至改造了部分的自然以获得生存的机会。另一方面,文化的适应性还表现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由于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人类的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性适应也是多样的,同样不同文化之间的组合关系也是十分复杂多样,这就说明文化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具有多类型的特点。为了把自然和文化、人与文化、人与人协调起来,在如今的背景下,单靠单一主体是难以实现的,因而文化的多元主体也就孕育而生。丘北普者黑彝族花脸节就是依托普者黑的自然环境而相互协调发展的,花脸节本属于当地彝族的独有节日,当地为了使旅游变得更有特色,提高当地经济发展,便把这花脸节融入其内,这样花脸节和当地普者黑的自然环境就建立起了相互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双向互动推动了花脸节和普者黑景区的共同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和旅游业的发展,现在普者黑的彝族人民普遍不再处于落后的生活环境状态,再加上花脸节文化在其本土彝族当中并不像以前那么隆重了,而外界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却在与日俱增,这样用不同的主体参与去保存和发展当地文化,进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则是大势所趋。花脸节意义的转变则是这种主体多元化的表征。花脸节成为大众的狂欢节,抹花脸的意义也随之有所不同;原来是谈恋爱的男女用锅灰互摸花脸来表达爱意,现在更多的是传递彝族的热情;脸被摸得越黑,代表越受欢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每个阶段,花脸节有其自身的存在理由,只是在不同的主体内表现的价值不同。彝族本是这个节日的创始者,自身的价值是为了寄托美好的期望。政府要实现文化建设的职能,花脸节就成为了丘北少数民族特色节日之一,成为了区别于其他地域发展的特色。旅游业、传媒公司等企业要打造符合社会潮流的文化产品,花脸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创造利益收入,让更多的人知晓花脸节,带动其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在花脸节不断壮大的进程中,多重文化主体的价值都得到了最大体现,和谐统一、携手共进的文化主体局面在普者黑已经形成。因而,可以说价值是主体的价值,价值的实现是主体的实现,价值的多元则表示着主体多元。

以上文化的传承性、传播性以及共享性特征,是花脸节文化主体多元化出现的可能条件,而文化的适应性则是花脸节文化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和可能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彝族花脸节文化主体多元化出现的必然性。

四、花脸节节日文化发展多重主体关系探析

文化具有代际性、共同性、适应性等特点,在文化代际之间的传承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文化接触、文化融合,导致文化更新的原因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花脸节出现多重主体的原因就可想而知。像泰勒所说的那样:“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对于这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本文主要是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去认识,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发挥着作用。同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等诸文化要素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文化共同体,世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文化、单纯的精神文化和独立的智能文化。因而不能把各个文化要素割裂开来。也不能孤立地发展某一个文化要素,否则就会造成文化失调,贻误事业发展、文明建设。同理,花脸节的文化发展也如此,若只是靠当地彝族或者是政府或者是企业单方面的发展花脸节的某一个方面的文化要素,片面的发展的结果是绝对成不了体系。比如,只依靠当地彝族,可以把精神文化传承下去,而其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就很欠缺;若只是企业来发展,能充分发挥智能文化要素,然而其他文化要素得不到发挥,花脸节就变成了炒作的喙头;若得不到最质朴的彝族人民的支持,没有企业的支持,只依靠政府的单方面发展,虽有物质文化要素,然而却没有其精神文化,而失去文化内涵的节日就好比一个失去灵魂的幽灵,这样下去花脸节也就失去了实质的意义。总之,花脸节文化的发展需要在多重主体共同作用下才能形成花脸节这个包罗万象的文化复合体,才能创造出有意义的文化。

nlc202309040131

虽然花脸节节日文化打造中出现的多重主体是必要的,但是对于主体间关系的认识,我们还应该弄清楚究竟谁才是民族文化的真正主体。通过对花脸节的多重主体的探析,笔者认为花脸节具备了标志性文化所要求的特征,因此被笔者认定为丘北彝族民族的标志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标志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是一个民族对外宣传的旗帜。丘北彝族由于特殊的文化氛围、民族心理、经济基础等形成了一个彝族社会,这个社会是花脸节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根基。但任何一种文化节日,它的真正主体都是使其产生和发展的民族,所以说当地民族才是文化节日的真正的承载主体。除了节日文化发展的根据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旅游节日文化发展的文化承担者、文化真实性、文化自觉性、文化独特性及文化地域性等方面入手去思考这个旅游节日背后的真正主体。比如,就从节日表演方式上看,作为丘北普者黑彝族特有的传统的民俗活动,花脸节在彝族世代中得以相传,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异的情况下,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化的活动方式。这些方式比如说神圣的祭祀活动、抹花脸的寓意、跳弦子娱乐等方式。从节日的生存环境系统去看,花脸节作为一种文化生命体,其延续和发展必须置于良性的文化生态系统之下,并使之在文化生态系统构成中与其他要素保持混元性、共生性,以及和民众生活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得出这个旅游节日的真正主体是当地彝族。

不可否认的是,旅游经济中的花脸节是十分成功的,给当地带去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当地人和一些政府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却忘却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对文化的历史来源、仪式过程等一无所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说,当地政府和企业对于花脸节的内涵和功能还不是深入了解之际,就贸然地将花脸节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并且是采取把传统的内容扩大化、形式丰富化的方式吸引游客,因而导致“旅游做得越好,花脸文化传播的越成功”的错误思想出现。同时,在今天的丘北普者黑地区,亲自参加传统的花脸节祭祀活动的老人越来越少。花脸节文化发展的这些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文化主体的自觉意识问题,只有文化主体的自觉意识提高才能解决上面相关问题,才能带动花脸节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因为文化自觉,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总之,上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都证明了丘北彝族是花脸节文化的主人,只有他们才是这个文化的真正传承者和发展者。如果他们对花脸节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意识不提高,即使外界学者、政府部门花费再大的努力,也只会是“杯水车薪”。

参考文献:

[1]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王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

[2]蒋立松.文化人类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刘魁立,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

[4]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428.

[责任编辑:刘兴禄]

上一篇:有关于创业的经典励志名言下一篇:《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