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崇高信念案例分析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坚定崇高信念案例分析(精选6篇)

坚定崇高信念案例分析 篇1

案例1 信念的价值

美国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皮尔·保罗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在他的心目中根本没有什么“优生”和“差生”之别。因而,他对所有学生都给予热忱的鼓励,从而在他们心中竖起一面旗帜,而孩子确实是需要鼓励、需要有一面旗帜的。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位叫罗杰·罗尔斯的学生后来成为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恶劣,充满暴力。罗杰·罗尔斯所在的诺必塔小学的学生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有一天,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长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飘在罗尔斯的心中,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信念,可以成为所有奇迹的萌发点;鼓励,能够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动力。——据厉尊:《别让自己的提醒晚到一步》,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版改写。

阅读上文,请分析:

在我们的社会中,一些学校、校长和教师总喜欢在学生中分出优的、差的,并给予不同的态度——对所谓的“优的”“好的”当然是锦上添花;而对所谓的“差的”“坏的”,则往往是“雪上加霜”,这样的教育方法其实是与教育的宗旨相悖的。请说一说,是什么力量使得罗尔斯终于在51岁那年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的?这些力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案例2 学习方永刚 理想信念不动摇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的感人事迹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他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由一各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

他信党、爱党,对党无限忠诚。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誓词中有这样四个字--“对党忠诚”,方永刚正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了这一誓言,他把学习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毕生追求,并为之而奋斗。

他刻苦钻研,求真务实。二十几年中方永刚带着深厚的感情和真诚的信仰,潜心研究,并联系实际创作了多部理论专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荣享盛誉的方永刚并未课前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做一个亲身实践者,他把自己的所学所知带到了群众中去,从此机关、院校、工厂、乡村遍布了他的足迹;三尺讲台上留下了他辛勤的汉水。他爱岗敬业,忘我无私。方永刚身患晚期癌症,病魔折磨着他的身体,却摧不垮他钢铁般的意志。他并没有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是拖着术后虚弱的病体继续着他的宣讲工作。他贴近生活、深入浅出、诙谐风趣的宣讲深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

在改革开放日渐深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习方永刚精神,时刻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热爱党、信赖党、忠于党,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侵蚀,同时还要将理想信念落到实际行动中,立足本职,做好每一件具体的事,为实现我们的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

案例

3、天底下最幸福的事

——访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

胡晓 徐启建

冬天的北京。阜外大街旁的一座小楼里。一个到处是花草和小鸟的房间,83岁的霍懋征老人在其中穿梭,就像60年来她在孩子们中间穿梭一样。空间里漫溢着爱、安详和静谧。

“何永善„„”、“王翻身„„”,霍懋征老人的谈话中总是时不时地蹦出这样那样的名字。他们都是她的学生。几十年前的,十几年前的,几年前的。

霍懋征,新中国首批特级教师之一,也是我国小学教育战线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1921年9月出生于山东济南市的一个教师之家,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留校任教,主动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即北京第二实验小学),60年如一日在小学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被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为“国宝”,被薄一波同志誉为“一代师表”。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人都对她进行了多次接见和充分肯定。

霍懋征老人最近的大事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将霍懋征教育思想的研究纳入了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国家重点课题。而专门介绍霍懋征教育思想的《真善美的丰碑——霍懋征语文教学思想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霍懋征爱的教育艺术》,也刚刚分别由中华书局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对于一个已经在教育上探索了60年而至今没有“退役”的优秀教师来说,她的教学确实是具有了史的研究意义的。在这个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我国教师由传统的教育思想转变为现代教育思想的缩影,也感觉到了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探索中的潜在脉络。

我对这个工作“上瘾”

1943年,霍懋征大学毕业。

“让我去二附小吧,我想当一名小学老师”。得过很多奖学金,身为北师大数理系高材生的霍懋征的请求让人出乎意料。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人们对霍懋征“惊世骇俗”的选择大惑不解。但是,她的想法简单却又坚决:“我喜欢小孩子,更重要的是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我愿意做打基础的工作。”

于是,霍懋征成为了师大第二附属小学(即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一位教师。

回想起这个放弃大学教职,而选择做小学教师的决定时,霍懋征老人的回答很有意思:“我对这个工作上‘瘾’!”

“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在我眼里更是一项事业。这种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

霍懋征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爱这个事业”,教育是一个事业,不是一个职业,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好的教师的标准”,在霍懋征看来,只有深沉的四个字“敬业”、“爱生”。

从“职业”到“事业”,这也许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的必经之路。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支撑就是思想支撑,也只有这样的思想支撑,一个人才能在自己选择的区域内排除万难取得成就。

刚迈出校园的霍懋征喜欢孩子,可以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聊天。但是,站在三尺讲台,这个半大的孩子,掩饰不住自己的窘迫和不知所措。在旧社会,老师之间都互相提防着。向老教师讨教教学经验?简直是异想天开。老教师们冷眼说,你一个大学毕业生连小学老师都当不了吗?

霍懋征于是只好偷着向老教师们学。平时,霍懋征总是细心观察,从老师们的谈话里琢磨体会。而有时候,她则会抱着一大摞作业本,躲在其他班教室外面的台阶上,一边批改作业一边偷偷听课。

1949年,新中国诞生了。“我觉得自己从此才真正是如鱼得水。”霍懋征说。正是这时,霍懋征接触了苏联以及国内的诸多专家,她十分珍惜这些难得的机遇,在专家的指导下,她认真地钻研和实践,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改革,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以讲为主、以读为辅”的“讲读法”语文教学法。

1956年,霍懋征被授予全国首批“特级教师”称号。1961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们到底要教什么。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这一段的经历,改变了霍懋征一生的选择。

在运动中,霍懋征被打成了“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被群众专政,没有自由,要参加劳动改造,一年零九个月都不能回家。外校的中学生们到她所在的学校造反,看守这些“牛鬼蛇神”的女孩子们,开口就骂,抬手就打,一个突如其来的惨祸更是让霍懋征五内俱焚:13岁的幼子被人扎死,15岁的女儿被吓傻„„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这就是我们辛辛苦苦教出来的孩子吗?”霍懋征心如刀绞,但在痛失爱子的悲恸中,她也反思起了教育:“我们到底要教什么?”

“最关键的,我们要先教会孩子‘做人’。”这是霍懋征最后思索的结果。

1978年,霍懋征迎来了事业上新的春天。霍懋征想:“我终于可以实现我的梦想了。我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善良。”

组织上希望她能出任北京市实验二小的校长,霍懋征的态度无比坚决:“不!我的生命在课堂,我的事业在课堂,我要重新回到课堂中去,而且,我要教语文。”

改行教语文的想法是霍懋征深思熟虑过的。“语文,是育人的,是‘文’、‘道’的统一。”在她看来,语文教学是塑造人类灵魂最有力的工具,来得更直接些。“文革”带给她的心痛,已经让她深深地感到了“塑造灵魂的重要性”。

而解决“灵魂”问题,霍懋征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能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

当时的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建国初盛行的“讲读法”,这种教学法存在读得少、学得慢、效果差、时间费的弊端。孩子们整天忙得团团转,却读不了多少书。针对这种弊端,霍懋征提出了“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16字改革方针。

霍懋征大胆地拿她所教的班做起了语文教学改革试验。当时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反对,他们说:“霍老师,您现在已经小有名气了,您可别胡来啊!”但是,霍懋征坚定而理智地坚持了下去。第一个学期,教材里的文章只有24篇,而霍懋征却教了学生95篇优秀范文。1981年,全北京市最后一次统考,这个实验班的考卷被编为“303”号,面对这样的一沓卷子,阅卷老师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给分。最后,班里46名同学,有44名同学的作文被评为“一类文”,另外两名同学的作文被评为“二类文”。而且这些作文中没有出现一个错别字,总评分为97.46。

霍懋征和她的实验班轰动了全国。在1979年吉林长春召开的23省市中学语文教学会议上,有很多老师提出:语文教育不应该夹杂思想政治教育,否则便会导致两败俱伤。霍懋征坚决反对这种“两败俱伤论”,她坚持语文教育就应该是“文”和“道”的统一。霍懋征认为,语言文字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应该是内在的,而不是割裂的。

“既然你这样坚持,那你给我们上一堂公开课,体现一下‘文’、‘道’统一”,专家们将了霍懋征一军。虽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但霍懋征的心里也不由得有些打鼓:“以前从未来过东北,从不知道东北的孩子怎么学习的,我能上好这堂公开课吗?”后来,她索性豁出去了:“上好了,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那就可以给其他教师一些启发,如果砸了,那我也可以自己改正,不断进步。”

霍老讲的课文是《毛岸英在狱中》。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敌人拷打杨开慧,审问杨开慧,岸英亲眼看到多次妈妈被敌人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却宁死不屈。他牢记妈妈的嘱咐,什么也不许对敌人说。”霍懋征认为“多次”一词在这段话里分量很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切入点。于是,在课上她引导学生反复读这段话,然后提问:岸英为什么能战胜敌人?学生有的说:“他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有的说:“因为他有远大的理想,要解放全人类。”这些带着成人套话痕迹的回答,显然不符合当时只有8岁的小岸英的思想实际。她又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中的那段话,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感悟“多次”这个词的含义。学生想象着杨开慧妈妈一次次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却英勇无畏的表现对岸英的深刻影响,终于明白了是妈妈的言传身教使岸英有了战胜敌人的勇气和智慧。学生在读这几句话时热泪盈眶,怒火满腔。在场听课的人也大为感动。课成功了,与会的老师、专家都心悦诚服地肯定了霍老师的看法。

20年前的“素质教育”

“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相通的。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国家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现在大谈新课程标准,其实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早已经贯彻了现在的‘新课标’所提出的许多理念。”霍懋征的女儿、曾是北京一所著名中学校长的赵蠧评价说。

“新课标”提倡“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霍懋征早在1978年的语文实验班的改革中,就已经成功地实践了这些理念,创造了“读讲法”。

而现在大家大谈“减负”,霍懋征却自豪地说:“我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负’”。

“在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情况下,创出最大的课堂效应。”在“纪念霍懋征从教60周年研讨会”上,霍懋征再次重申了她的这一教育教学思想。“现在学生的负担比较重,体罚学生的现象也不绝于耳。有些老师说,课上时间不够用,就要让孩子多做、多写、多抄,我坚决反对这种看法。”

那如何向课堂要质量呢?霍懋征有两个“锦囊”:一是精心备课:精讲,讲精华;多练,按照规律性知识,针对学生的缺陷和薄弱点,有方法、有目标、有效率地练;合理的组织课文。二是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育一向强调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一直牢牢占据主宰地位。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霍懋征的每一次讲课,就是师生之间的一次互动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点拨、示范、总结、质疑,学生则是自主学习的主体。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霍懋征的课外活动,就搞得有声有色,将学生们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把“课外时间还给孩子”。这里头的故事可多了去了。小学生易写错别字,怎么办?同学们说:“谁写错一个罚抄十遍。”“谁写错了不让他回家。”孩子们似乎已经习惯于教师的“罚”。霍老就不,她组织学生们成立了“错别字病院”,按照错别字的多少,分别选出了“重病号”、“病号”、“大夫”、“院长”,并向家长们汇报。在愉快的游戏中,孩子们的错别字越来越少。

她组织了很多课外活动小组,如“小图书箱”,引导学生如何去阅读、翻阅成语;“小药箱”,学习简单的救治,一个学生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医生,还写过一篇文章《小药箱和大大夫》。她还带着学生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亲自去听、看、说、写。学生们大大开阔了眼界,并将所见所感出了板报。家长会上,班干部向家长汇报调查研究的成果,孩子们自己拿着小指挥棒,指着展板向家长介绍,其他班的老师也都来领着学生排着队来参观„„

用爱支撑的教育艺术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杨再隋教授曾说:“霍懋征之所以成为一代师表,其主要特点是教育艺术和教师人格高度的统一。她的教学艺术是人格化的教学艺术,她的高尚人格是倾注爱心,富有教育魅力的人格。”

爱学生不仅是母性的关怀之爱,更是一种“师爱”,是在平等、尊重和民主之上构建起来的“爱的艺术”,这种艺术,贯穿于霍懋征60年教学生涯的一切方面。

“60年,我没有丢掉一个学生,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没有告过学生一次状。”霍懋征老人说。

霍懋征的学生中,有刘少奇的孩子,有朱德元帅的孙子,有薄一波的孩子,也有工厂女工的孩子,有淘气得差点进工读学校的孩子。然而,“什么样的孩子,在我这里都是平等的。不管什么样的孩子,我总相信要是很好地去教育他,个个都能成才,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她的两个观点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她的学生都争着说:“霍老师最爱我了”,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爱的感受。

“娘啊,娘啊„„”,霍懋征曾经接到过一个电话,拿起听筒就听到了这样的话。那是霍懋征老人的学生何永善的声音,他现在也已经是一个老人了。他当年留过两次级,没有一个老师愿意要他,外宾来参观的时候,老师甚至要把他藏在厕所里。校长实在没有办法了,决定将他送到工读学校里去。霍懋征却把他要到了自己的优秀班级里。“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要得给他做人的机会,应该让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公民。”现在的何永善经常打电话叮嘱“妈妈”要保重身体,还常常带着自己的媳妇孩子来看“妈妈”„„

1999年,30多名毕业生邀请霍懋征老人聚会,霍懋征老人带去了一叠她78岁时骑在牦牛背上的照片,彭清一教授在背后题了一首打油诗:“人生七十古来稀,骑上牦牛变十七。挥手扬鞭千重意,晚辈我等要牢记。”那些当年的孩子,现在成为了教授、医生、编辑、官员„„都是50多岁的年纪,也都鬓发添白,他们排着队伸手来接霍老的照片。在那一刻,时空陡然回转,霍懋征老人眼前出现的,仿佛还是那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同学们,45年前的今天,你们每个人都伸着小手让我检查卫生。今天,你们每个人都伸着大手来接我的礼物。我是你们的小学老师,我是世界上精神财富最富有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爱”,滋润着霍懋征的每一个学生,感动着每一个家长。“爱”,也让霍懋征老人的心中充溢着幸福的情感。1993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霍懋征从教50周年研讨会”上,霍懋征老人将自己的感受归结为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她说:“做一名老师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03—11—17)

案例4 张立勇:扬起生命新的风帆

高华龙 陈雯

张立勇,一个从赣南山区崇义县新坑村獭坑组走出去的打工青年,今年29岁。他一边在清华大学食堂打工,一边坚持自学英语8年,参加托福考试成绩高达630分,今年即将获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他的好学,他的发奋,他的艰辛,他的成功,为人才济济的清华北大学子折服。5月30日,他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侃侃而谈。至此,先后有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香港大公报等十多家海内外媒体作过专题报道。他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为赣南老区人民争了光,展现了新世纪江西青年的时代风采——

“你们放心,我以后还能上大学”

张立勇家住在崇义和上犹两县交界的陡水水库库汊里的一个边远而闭塞的小山村新坑村獭坑组。

闭塞导致贫困。张立勇从一出生就别无选择地和贫困结缘。村子里山上的林木全部划归水源涵养林予以保护,两亩深山冷浆田就是全家人的“饭碗”。老实巴交的父母勒紧裤带望子成龙,借钱借米都坚持让三个细伢子上学。单薄瘦小的张立勇也下决心为父母争口气。从小学一年级直到考上县职业高中他都一直名列前茅。

正当张立勇和其他同学一样朝着考大学“跳出农门”理想迈进的时候,家境却越来越窘迫,几十元的生活费用常常接济不上。他不得不向同学借钱买饭。望着家里常年漏雨的老屋,望着父母为全家人的生活累得过早佝偻的身影,望着还在读初中和小学的弟弟妹妹渴望读书的眼神,一到高二下学期,18岁的张立勇作了中断高中学业的抉择。他把全部中学课本装进木箱带回家,父母不甘儿子回家耕田,三番五次劝说继续读下去。张立勇却懂事地安慰家里人说:“我只不过暂时把上大学的事往后推,你们放心,以后我还能上大学。”

“英语是开启新生活的金钥匙”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立勇回家务农,跟着父亲上山砍竹,织篾缆,刮松脂油,挖笋,下水放排,捕鱼,只要能增加一点家庭收入的零工,他都拼命地干。家里的两间老屋早已破烂不堪,每逢下雨天,屋里的积水像个泥潭,19岁的张立勇说服父亲,坚持要推倒老屋做一幢新房,挑泥,运木头,几次累伤了腰,在工地上奋战了一个冬天,全家人头一回住上了新房。

读书、建房,家里欠下了4000多元的债务,在穷山沟里打工要赚这么多的钱,不知要哪一年才能还清。父亲卖掉了两捆篾缆,筹得90多元路费,就这样,张立勇带上自己的课本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涯。

第一次外出打工,张立勇经老乡介绍落脚在广州一家竹艺厂,一天12小时都在流水线上。不久,他又进入了广东从化一家中外合资的玩具厂,那些玩具全部销往国外。订单是英文,纸箱的字是英文,标的尺寸也是英文,不懂英语,在这里工作就像一个“睁眼瞎”一样,自己出了差错都不知道。

张立勇从帆布包里掏出英语课本,又买来英语词典当助手,对照着包装箱上的英文,一个个蹦出汉字,每弄懂一个字,他都像喝了蜜一样,对学英语的兴趣油然而生。

那年秋天,厂里来了一批前来考察的外国客商,他们娴熟的英语让张立勇羡慕不已。来到自己岗位的时候,张立勇大胆地用英语说出了产品的名称,博得了客商的夸奖,这一下引起了玩具厂老板的注意。

随后,张立勇买回了更多的英语资料,开始在厂子里帮助老板做简单的翻译。然而,紧张而繁重的工作任务,张立勇只能断断续续地学习英语。1996年,叔叔从北京打来电话,介绍他到清华大学食堂打工,玩具厂的老板再三挽留,表示愿意把张立勇的工资涨一倍。清华大学是自己心中一直向往的地方,张立勇毅然辞工北上清华,在第15食堂当了一名切菜工。

第一次走进清华校园,张立勇感觉清华园真大,清华的学子真幸福,清华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使他如沐春风。清华大学的校训“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给他的启示很大。他恍然明白,贫富不能选择,只要自强不息,未了的“大学梦”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完全可以实现。

行胜于言。张立勇将自己感兴趣的英语作为学知识的突破口,开始了艰辛的自学道路。他要紧握这把与时代同行开启新生活的“金钥匙”。

“不能坚持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就是成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自学的艰难,张立勇还是始料未及,月薪微薄,他请不起老师,一台旧收音机成了他的“先生”。他每天早上4时多起床,菜墩前、窗口前要站上八九个小时,一天下来,腰酸腿软,人困马乏,没看上几页,眼睛就睁不开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后来,张立勇发现喝烫水能治瞌睡。每一次看书前,他就先灌满一壶开水,故意把舌头烫得钻心痛,以此驱散瞌睡虫。

张立勇天天晚上学到后半夜,集体宿舍只有天花板上镶嵌的一根荧光灯。同宿舍10个兄弟支持他学习,逐渐习惯了开着灯睡觉。过了一段时间,他心里不忍,自己搬出来了,租了一间5平方米的平房。床头前,贴上了座右铭“在年轻人的辞典里永远没有失败这个单词”。桌上贴上了学英语时间表。早上起来学1小时,午休时学40分钟,晚7时半下班学到凌晨一两点。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即使是食堂师傅吃饭的15分钟他都要挤出8分钟,躲到放碗柜背后的一个角落里背英语单词。

寒来暑往,8年了,张立勇天天坚持按时间表的安排走。打牌、看电视等等爱好都让位学英语了。寒冬腊月,没有暖气,他围着炉子看着书。酷暑炎夏,蚊子嗡嗡,他摇着扇子写着字。他把自己几百元的工资全都花到了学英语中,买不起新书新磁带,张立勇找旧书摊买二手书,买二手的磁带。为了找一个安静的读书场所,他就找到教学楼的公共教室,第一次去教室看书,他生怕被学生认出来。去的次数多了,他逐渐融入了清华学子群体。

看了大半年英语教材,听了大半年英语磁带,张立勇自我感觉挺好,可在人前就是张不开嘴。傍晚,他来到闻亭旁的清华园英语角,凑过去听人家说。一个男生走过来,跟他用英语打招呼,他哼哼哈哈应付着。根本就不是会话,而是一个个地往外蹦单词。“说得不错,我能听懂,只要大胆张嘴说,慢慢就熟练了。”那个男生的鼓励,催发了一棵开始说英语的幼芽。从此,清华、北大、人大的英语角,多了一位农民工。8年了,他几乎每周坚持去一次。他大声问候每一个熟悉或不熟悉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大胆与他们交谈。那些曾经死板甚至毫不关联的单词和句子,在他嘴里流淌出来。张立勇加入清华大学英语协会,为了创造交流条件,他还主动找到外国留学生进行采访。英语口语和听力也在不经意间从量变到了质变。他先后拿下了英语四级和六级证书。

2001年,张立勇参加了当年的托福考试。成绩下来,是630分。一般托福考试满分为670分,这个成绩就是接受正规系统教育的高材生也很难达到。清华学子折服了。一时间,在水木清华BBS论坛上,关于张立勇的话题成了热点。去年暑假,清华大学餐饮服务中心开办首期餐饮服务人员英语培训班,张立勇被中心主任指定为惟一的主讲教师,清华大学校长亲自接见了他。国内外媒体纷纷追踪报道他的事迹。

“自己还需要继续学习”

在四年前,张立勇就报考了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习对外经济与国际贸易专业。天道酬勤。现在他已经拿下了大专文凭,再过几个月,就可以取得本科文凭,圆一个迟到了十年的大学梦。

张立勇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他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常常告诫自己,始终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没有骄傲,没有自满。因为媒体的宣传,使他很快成为了一个知名人士。国内外许多公司和院校向他提出了高薪聘任的意向,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他都唾手可得。然而,面对诸多的选择,张立勇却婉言谢绝。他说,考托福只是为了检验自己学英语的成果,虽然得了高分,他还需要继续学习,清华这样的环境不是用高薪可以买来的。

张立勇坚韧不拔,奋发进取的事迹早就传回了家乡崇义。两年前,县委书记廖明耕到北京出差专门去看望这位好学肯钻的青年。张立勇即将大学毕业的消息又传遍了竹乡的村村寨寨,县重点高中崇义中学和县职业中专的学生人手一份张立勇的事迹介绍,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张立勇事迹的感召下,400多名初中毕业未升学的竹乡农村青年重新走进了职业中专的课堂。

后 记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采访结束时,笔者与远在北京的张立勇取得了联系,浓浓的乡音,寄语片言,却见远在他乡的游子心头魂牵梦萦着这片红土地,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他饱蘸深情的笔墨,欣然写下了下面美好的祝愿:深深地爱着她/生我养我的那片红色土地/无论我走到哪里/她总是给我无限的信心与勇气/多么爱她呀/江西·赣南·崇义/坚信的是——/她明天的更加辉煌与美丽/因为——/我们在共同努力

我们也衷心地祝愿这只凌空飞翔的雏鹰越飞越高。

坚定崇高信念案例分析 篇2

(学生小提琴伴奏, 教师动情朗诵)

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

英雄在岁月的风雨中成长,

生命在时代的洪流中放歌!

愿生命永远都放出核能,

愿生命永远都光芒闪烁,

愿生命焕化为友谊的磁场,

愿生命放射出爱情的电波。

英雄的灵魂永不朽,

生命的歌声永不落!

这是一本曾经感动过共和国的鸿篇巨制, 这是一部曾经让无数人热泪盈眶的不朽之作。半个多世纪以来, 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受到它的教育和鼓舞, 被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 引发了全人类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这本书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史诗般的英雄传记小说塑造了保尔·柯察金执著于信念而坚忍不拔的崇高人格, 其形象超越时空, 超越国界, 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师:请同学们朗诵这部书中最经典的片段———《生命的意义》, 讲的是保尔来到烈士公墓沉痛地悼念他的战友们, 从而引出了那一段令无数人刻骨铭心的至理名言。 (生配乐朗诵课文)

师:听完了这样优美的朗读, 难道你没有动心动情吗?读完了这本名著, 你能说出作者为什么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吗?

生:我想, 作者的用意应该是告诉我们, 像保尔这样信念坚定, 意志坚韧, 性格刚强, 品德纯洁而高尚的人是怎样在革命的汹涌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吧?

师:你说得很好。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 “钢铁”实际上指的就是保尔, 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考验, 如同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一样, 保尔就是凭着每个时期的坚定信念, 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生:保尔多次从死神手中挣脱。在利沃夫战役中, 保尔头部被弹片击中, 十三天后, 终于从昏迷中醒来。在筑路时由于积劳成疾, 患上了肺炎和伤寒, 但大难不死, 又一次挺过来了。由于受过重伤和暗伤, 加上忘我的工作, 1927年, 保尔完全瘫痪, 并双目失明, 但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开始了文学创作。正是这样的经历和环境终把保尔炼成了“钢”。

师:说得好。保尔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 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把自己最后一点光和热都献给了为之奋斗的事业。

师:最近在我们班掀起了一股红色浪潮, 保尔的事迹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详, 从他的身上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关于人生, 关于理想, 关于信念, 关于人文, 近期我们要做一个主题为“信念”的栏目, 请大家畅所欲言。首先让我请教一下我们班的小才女杜卓越, 大家都知道她拉得一手好小提琴, 刚才她与老师的合作真是珠联璧合, 请问你学琴练了几年了?学琴苦不苦?

杜卓越:7年!

师:天哪!真是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啊!怪不得你拉得那么好!那请问, 你坚持练琴靠的是什么?

杜卓越:小时候不懂, 妈妈让我学, 我就学了。你问我学琴苦不苦, 我倒觉得应该是枯不枯才对———枯燥的枯。 (众生笑) 曾经沧海难为水, 现在, 通过这么多年的锻炼, 我发觉自己越来越喜欢 (拉小提琴) 了, 既然已选择, 那么我决定义无反顾。并且, 我有一个信念, 把小提琴拉得出神入化。

师:真是可钦可敬!怪不得你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原来真的是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啊! (众生点头微笑, 深有同感)

师:信念是人生航路上的风向标, 惟其有了信念, 才使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更有意义。那么, 你要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学生谈话式交流, 气氛达到高潮)

师:同学们, 你是怎样评价主人公保尔的?

生:保尔十二岁就辍学了, 但他却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他特别爱读《牛蛇》、《斯巴达克斯》等作品, 参军后一有空就给战士们朗读后讲故事, 有一次因专注于读书, 被火苗烧了头发竟毫无知觉。好书是良友, 保尔的进步也有这个“良友”的功劳。

生:面对伤残、劳累、疾病, 保尔没有倒下;面对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 保尔也没有倒下。保尔的精神支柱为什么如此强大?因为他心中有“为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信念。

师:说得好。心中有一个向上的信念, 就有了向上的动力。心中有一个崇高的信念, 就一定有一个伟大的灵魂。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学生时代的周恩来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和理想, 后来, 周恩来成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学生:沙皇一世的弟弟尼古拉 (后继任为皇帝) , 有一次想来点粗鲁行为显显威风, 要抓一位卫士长的衣领, 卫士长沙漠依洛夫威严地说:“殿下, 我的佩刀在手里呢!”一句话迫使尼古拉放下了手。我想, 卫士长的心中一定有着“人格尊严”的信念。 (师生禁不住鼓掌)

生:我还有一个例子, 同样是俄国沙皇时代的事儿。沙皇一世时期, 艺术院院长以阿拉克切夫离皇上最近为由, 提名他作名誉院士, 艺术院秘书反驳说:“要是这个理由站得住脚的话, 我就推荐马车夫伊利亚为院士, 他不仅和皇上最近, 还总是坐在皇上前面。”这位秘书因此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但是他还坚守“正义、良心”这一信念。

师: (颔首赞许, 缓缓地) 是啊, 周总理、卫士长、艺术院秘书, 他们的崇高思想信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他们因此光耀史册, 流芳百世。个人力量的强大源于他思想信念的强大, 缺少思想信念的民族是弱小的, 也是无望的。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吧, 你一定能汲取强有力的思想信念。

摘要:在学习专题“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 师按照预设目标, 先指导学生用两个月时间自读名著, 了解小说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然后请学生围绕主人公交流心得, 以期使学生深入把握保尔的英雄形象, 并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人高兴的是, 学生在交流时竟引发了一番精彩的讨论。这番浸润着人文思想的讨论, 使师生经受了一次人文思想的洗礼。

追求远大理想__坚定崇高信念 篇3

追求崇高就是追求个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由于理想信念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所以,这方面的精神真空将导致青年大学生人格素质的片面性。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在行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他还说“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这是马家爵在生命最后时刻的人生感悟。没有理想的,也许并不是马家爵一个人。

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指明了奋斗目标。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具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且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人生理想即人生目标和志向的确立。许多事实证明,理想一经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少走弯路,不致盲目、迷惘和空虚。而如果缺乏崇高理想或者没有理想,就会像失去航标的无舵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随波逐流,不是被大浪撞毁在礁石,便是被潮水搁浅在沙滩。同时,崇高的理想信念为我们学生人格和道德的完善提供了精神动力。我们可以看到原本学习很刻苦的人最后却名落孙山,有理想的人可能会想,没关系的我可以重新再来,然而没有理想的人会受不住打击而一蹶不振,由此看来仅仅坚守朴实是远远不够的。人如果有崇高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所迷惑,就不会被前进中的一些暂时的困难、挫折所压倒;就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奋勇向前;就能在道德发展的阶梯上不断攀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

崇高的理想会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处事,能够指引大学生走正确的路,可以激励大学生学习。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如果你只是想踏踏实实的走一步一个脚印,完全没有去担心后果,那么你可能要面对的是更大的失败。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个人的成长成才也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同学们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之果。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加强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促成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大学生,要把自己的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强化自己的信念系统,使之成为自己奋斗的动力。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得利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信心也是一种信念,即事业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仰中,必然包括对于我们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在内。中华民族曾经在古代有过非常的辉煌,也曾经在近代有过极大的屈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有过成功,也出现过失误,走过一些弯路。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特别是近2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多年保持发展速度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我们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为建设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共同奋斗。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1、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马克思主义既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规律中,发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历史规律,证明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只是人们道德情感的产物,而且是人类生产方式运动的必然结果。

2、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实证内容和论证,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并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不只是一个物质财富高度丰富的社会,而且是一个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人得以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所以,我们应该把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仰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结合起来。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粱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理想源于现实,是指理想的形成必须以现实为根据,是现实发展的条件和主观要求的统一。理想高于现实,是指理想是经过人脑加工的设想和预期,表达了人的美好愿望,是集中了现实中美的、善的、有前途的东西加以整合形成的,因而是高于现实、优于现实的。它对现实的反映是超前的、指向未来的。特别是科学的社会理想,它是基于对客观世界矛盾运动的规律性认识,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上,在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上,把握历史的发展,因而就更是引导现实的旗帜,变革现实的力量。正因为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我们要确立正确的理想,必须克服两种倾向:第一是理想脱离现实,把幻想当作理想。

2、理想与现实又是一对矛盾

人生中充满了矛盾,其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人生中的一个基本矛盾。所谓人生的基本矛盾,首先必须具有普遍性,即这种矛盾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且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的始终。其次,它还必须具有一般性或代表性,即各种各样具体的人生矛盾,都是人生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都可归结于人生的基本矛盾。当然,不同的人,或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要实现人生理想,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困难,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既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会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焦虑。如何面对?

1、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

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人们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有限,人生道路决非平坦、笔直,而是顺境和逆境交替、前进与曲折统一。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是悲观失望,沉沦颓废,还是勇敢面对,经过努力,走出困境,这是能否实现自己理想的关键。

2、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

逆境和顺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所谓相互依存,是指逆境和顺境、厄运和幸运,都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逆境就谈不上顺境,没有顺境也就没有逆境。做同样的工作,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此时成功,彼时失败。可见逆境和顺境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

3、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一些伟人、名人,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特点,即他们都曾身处逆境厄运中,但经过他们的顽强拼搏,凭着超人的努力,最终都走出了逆境,创造了辉煌。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段名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古代圣贤都是在逆境中发愤成才的。

远大理想和科学信念的形成,不仅需要教育者付出不懈地努力,而且也需要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思考。通过教学和典型事例的分析,引导大家不惧挫折,执着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万五千里长征

案例21934--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英雄史诗。据美国记者斯若统计: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中年积雪覆盖。度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此外,还要打败获躲过追击的国民党部队。平均每天行军35.5公里,历时两年,行程上万里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铁流泻处,哪里没有一曲动人的悲歌?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友的热血?往事令我时时萦怀,我常自问,是什

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他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

--罗青长

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

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作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和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的精髓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革命事业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

柏拉图《理想国》、康有为--“大同”理想大道之行也,孙中山的理想,民生、民权、民族——“三民主义”、毛泽东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坚定崇高信念案例分析 篇4

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人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一、理想信念克服人生的挫折失败

一个人在成长和成才的道路上,并非只有成功和花朵。也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我们对这些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是在逆境中奋起,还是在逆境中消沉。常常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力量。理想信念越强大,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有志的人会充分估计到人生旅途中的艰难困苦,从而正视它,想办法克服它,人生就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显示出了极大的乐趣。

当重大挫折出现时,大部分人会无能为力,只有少数心志极为坚定的人能够克服困难,冲破桎梏,不为挫折所打败。这少数人是人类的精英,成就不可限量!而大部分人呢?他们往往在这种重大打击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等他们回过神来,可能挫折己经降临到他们生活的每一处。这个时候,心志脆弱的,当场崩溃,甚至命不久矣;心志稍弱的,悲观丧气,失去生活的信心和信念,沉沦苦海,难以自拔;心志坚强的,痛苦不已,精神虚弱,元气大伤。在挫折过去之后,这些人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心志脆弱的,如果没有气绝身亡,那么要么一辈子在阴影中度过,要么得了顽疾,终身不愈;心志稍弱的,要么被挫折打倒,一身碌碌无为,再无出头之日,要么痛定思痛,在经历了无数痛苦和折磨之后,站了起来,破而后立,成长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心志坚定的,要么回避痛苦,从此心中有了疙瘩,再难忘记,要么挥泪前行,忘记苦难,越挫越勇,通往一条理想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在年轻的时候经受巨大的挫折,痛定思痛,经历无数痛苦和折磨,再次站起来,这其中面对的痛苦和折磨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可一旦他们站起来了,他们的人格和能力将会得到升华。从此,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二、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积极进取的人生首先要确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拥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如同拥有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人生是一个在实践中奋斗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影,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如果一个人有了人生目标,有了理想和信念,相信他会披星戴月,不畏艰险,努力前进。

三、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理想和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具有锲而不舍的动力。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

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人生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而又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的人格。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就不会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因而势必会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而且难免会在挫折和困难而前沉沦下去。

进取的人生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执着的奋斗精神。空有宏远的日标,但却不准备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去实现它,那么这个目标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求知求学时,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而不是消极退缩。学习生涯的跋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以恒心和毅力沿着布满荆棘的路勇敢地走下去,自豪而不自满,奋发而不懈怠,才能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理想信念”,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关系着大家的一生,情系着大家的命运。为了我们自己以后的人生,为了我们的未来,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理想,然后用信念支持着自己前进吧!那么,相信自己会有一个不平凡的未来,不平凡的人生!

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要求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包括:

1.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法律实际上是一种规则。法律规则具有明确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可以为人们提供基本的行为准绳。有了这种法律思维,人们对于自己乃至他人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就有了稳定的预期,便会依此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和规范。规则思维要求制定良好的法律,并贯彻它、遵守它。

2.法治思维是平等思维。法律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是平等,即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平等思维要求每一个人都抛弃特权思想,自觉将自己置于法律的监督和制约之下。法律的制定需要贯彻平等原则,不允许个别人或个别集团将自己的特权法制化;法律的实施更要落实平等原则,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得有法外特权。

3.法治思维是权力受制约思维。权力受制约思维要求制定科学的制度机制,使权力得到制约,使权力行使具有明确边界。依据法治思维,权力体制与机制必须保证权力在相互制约的前提下相互配合。

4.法治思维是程序思维。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重要保证。程序思维要求分析问题特别是处理问题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必须遵循规律,为公权力的行使设立科学、合理的程序,并确立违反程序的制裁性后果,从而防止破坏法定程序的行为。

法治思维的作用:

坚定崇高信念案例分析 篇5

同学们:

信念是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信念是旗帜,树立着恒久的信仰;信念是星辰,指引着明晰的方向。学习因信念而更有意义,使搏击者拥有动力;生活因信念而丰富多彩,让每个人充满了生机;未来因信念而无限美好,让有志者坚定不移,超越自我!

古人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论古今长城内外,议历代英雄壮志,一幕幕卓越功绩的背后是欢笑里的酸辛……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他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尝胆之苦涩,饱辱之羞耻,养精蓄锐,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真可谓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我们遭遇冷嘲热讽之时,又何不是如此的悲愤感慨!但是我们不能用不理智的方式去回应他人一时的昏庸,越王免民税款,亲自耕种,顺应民心,得到了百姓的推崇,也正是这股浩浩大大的众人之力使他报怨雪耻。我们要凝聚信念之力,拥有超越自我的决心,用真实强大的能力与水平去证明给那些曾经对你不屑一顾的人们看!

再翻开绵长历史卷轴的另一页,引入眼帘的是西汉时期的匡衡,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微弱的烛光读书,他是那样勤奋好学、夜以继日,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匡衡学有所成,被封郎中,迁博士,他的.人生得到了璀璨的绽放。峰回路转,在如今优越的环境下的我们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在学习?又是以怎样的目光来看待学习的呢?我不禁羞愧,在我们嬉戏玩耍、轻松愉悦的时候,匡衡是在满腔热血地读书学习;在我们举办聚会、好友相聚的时候,匡衡是在珍爱地捧着他的万卷书;在我们疲困不堪,安然入睡的时候,匡衡是在披星戴月,不惜凿壁偷光的读书!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那雄心壮志,那伟大抱负,不正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灵魂吗!

“人生能有几次搏?”贝多芬的破旧居室里,他仍在用自己的生命与灵魂在创作。贝多芬一生命运坎坷,两耳失聪,他在无声的世界里感受着自己强大的精神内心,用音乐使自己不再孤独。面对天公的无情,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凭借着希望所带来的动力与能量,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成功地创作了享誉全球的天籁之音。有了坚定的信念,就有了战胜孤独的决心,就有了无限的生机与动力,尽情地向理想冲刺,就会让理想成为现实,超越自己。如果你身体残缺,如果你失去某种感觉,不必担心,只要你拥有成功的钥匙——信念,并为之不惜付出,你一定会超越自己,超越那些弱小胆怯的身体健全者们!

坚持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 篇6

一、依靠理想信念,成功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而成立,也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而发展壮大。其光辉文献——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对这一根本宗旨,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论述,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核心。邓小平强调,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正是这种由信仰而生的凝聚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的“真人”。

二、依靠理想信念,成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里,党始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29年中,我们党坚持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凋敝、满目疮痍的烂摊子,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的长期敌视、封锁包围、经济制裁、军事威胁、政治孤立、外交压迫等压力,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开展科技创新,重视科学体系的建设,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对人类的贡献不大,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事非经过不知难。正是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曲折,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三、依靠理想信念,“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成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赖以成功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归根到底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仅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份额13.6%,“十二五”我国利用外资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900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属中高收入国家中等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万元和1.1万元。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35年来的成就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正是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四、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继续前行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从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到今天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这些伟业都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纲领的引领下取得。如今,时代变化和中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已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迫切需要实践上的大胆探索和理论上的不断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现在,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激烈交锋,给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环境越是错综复杂,共产党人越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心中的信仰,挺起信念的脊梁,永远不要失去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上一篇: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下一篇:墨子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