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共12篇)
湖北省丹江口职业技术学校刘国有姚守华 【内容提要】师德建设是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基础上,阐述了学校师德建设的时效性。加强师德建设应从提高德育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营造良好的德育工作环境、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等多方面努力。
【关键词】师德建设;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自己的行业行为中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标准,体现一定社会的道德风貌。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应反映社会发展潮流和方向、合乎时代的要求。新时期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要体现时代精神,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根据本人所学所得,仅就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办学效益方面浅淡一下学习体会:
一、对师德的认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因为师德是教师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是教师敬业乐业的基础。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教师只有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教风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教师的道德首先农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
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他们之所以在教育工作中做出卓著的成绩,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失去了起码的责任心,甚至会把自己的劳动视为一种痛苦,当然他也就不可能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二)、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的教师决不是一个好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只有
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意接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种幸福和快乐的人。”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
教师的爱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身体的全面关心上,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做他们的贴心人。如果教师处处总是以教导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出现在学生山前,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特别是对于已具有一定独立意识的中学生,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教师既应是学生的严师,又应该是他们的挚友,在人格上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以诚相见。作为一个教师,时刻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要乐于并善于和学生交朋友,童心不泯,青春永驻。
教师的爱应政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信任、期望之上。教师如果对学生满怀信任和期望,就会严格要求学生,热情帮助学生,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也会对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做出积极的反应。
(三)、教师的道德还突出地表现在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上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何正其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否则,教师不仅会丧失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资格。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说过:“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
二、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力度,努力提高德育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学校德育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取决于干部队伍的素质高不高,可以这样说,凡是德育工作开展行好的学校,德育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都不错。因而,必须加强学习指导,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一是学校要经常开展师德学习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是要多途径进行培训学习扩大信息量,提高理论水平;三是多进行系统总结,互相取长补短;四是经常进行自学,注重知识积累。
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如果不注重工作方法,只能疲于应付。因而,加强工作研究,进行工作指导非常必要。应处理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把学拉德育工作放在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把育人工程抓好抓落实。
(二)、多方合作,创造条件,为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学生的成人成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社区)教育应互联动,多管齐下,努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作为学校,既要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又要配合各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作为家庭,既要创设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又要注意教育子女的方法,让子女感到父母的温暖。作为社会,既要把好舆论宣传的度又要创造安全、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德育途径是多方面,我这里提供几种供参考讨论:
1、开设“自主讨论式”的德育活动课。
2、面向全体,构建“主体参与型”德育活动
3、创设机制,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创造条件。
4、抓住重点,创新课堂教学渗透模式。
5、开展“情感系列心连心”活动。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普遍比较好,再加上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多数学生情感比较缺乏,表现为“自我中心”,希望别人关心、接纳自己,而不懂得用“爱心”交换爱心,不懂得关心、宽容,不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来走向社会,很难与人相处。为了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我们开展“情感系列心连心”活动。如“感恩行动”、“温暖行动”、“孝子行动”、“尊师行动”、“爱班行动”、“爱校行动”等。在情感培养的同时,也促进了班级建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注重德育熏陶。
无论教师的地位怎样变化,其育人功能始终没有改变。教师就是隐性的德育课程,他的言行举止、审美情趣、思想境界、理想信念等,都是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站在讲台上,教师的一切都是德育。教师的表情,就是写在脸上的德育;教师的动作,就是写在手上的德育;教师的倾听,就是写在耳朵上的德育;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的那份等待,就是写在眼睛里的德育。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是极为重要的。这种熏陶,是立竿见影的,也是潜移默化的。
2. 把握德育契机。
学科育人,不是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的那几句写在备课本上的点睛之笔。课堂在生成中推进,许多问题是教师无法预设的。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更需要教师应时地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或行为表现给出准确判断,并进行积极的质疑、追问、补足、修正等。因为,有时德育时机的把握比德育技巧显得更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应适时地予以介入。
3. 优化德育方式。
不要“穿靴戴帽”,不要生搬硬套,不要大唱高调。学科育人需要变刚性为柔性,从说教走向润泽,通过示范、引领、体验、感悟等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德育滋养,从而促成德性的自我建构。这是一种教育艺术,一种充满人性化关怀的教育智慧,是学科育人的美学境界。
4. 致力德育创新。
学科育人的创新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教育走向个性化的必然。个性化教育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德育视角,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研究学生,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学生在哪里,德育创新就在哪里。如:“发展性教学评语”,改革评价与激励方式,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堂“四姿四会”,将行为规范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赋予了课堂新的活力;基于后“茶馆式”教学的学科德育,为学科育人找到了许多新的契机等。
一、积极开展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为提高德育实效性打下坚实基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学生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理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普及工作显得相当重要。普及礼仪知识要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教育原则,开展读讲考赛评等一系列活动: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阅读《礼仪常规》等书籍,读后要让学生讲学习体会,学后要对所学内容进行考试,同时还要组织全校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建立学生个人文明量化评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以点带面,推动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强化教师礼仪,有效推动德育工作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成为万世师表。因此,学校要狠抓教师文明礼仪规范,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整合家校德育资源,形成礼仪教育合力
学校要切实加强教师家访工作组织管理,督促教师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礼仪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德育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达到有效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美化校园环境,净化学生心灵
优美的环境能促进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陶冶师生美好的心灵。因此,学校要把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绿化作为礼仪教育重要内容,校园整体规划要有科学性,布置要有教育性,装饰要有陶冶情操性。学校要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责任制:校长负责绿化,美术教师负责美化,卫生教师负责净化,其他教师负责人文化。同时做到全方位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才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收到净化心灵、美化行为的效果。
四年级 柴艳
【内容摘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现在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所以,必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给予科学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并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同时积极评价,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并坚持经常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质量 关键 兴趣 指导 方法 评价 【正文】
众所周知,阅读题和作文在小学语文试卷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但小学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和作文通常大量失分,显而易见地暴露出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委,不是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我们平时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忽视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才造成了今天的这种状况。为此,突破了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学质量将大幅度提高。然而,课外阅读与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抓好课外阅读可以对阅读题和作文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我个人二十年来在小学教语文的的经验,认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次,我们年级也做了一培养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小课题。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
成。在家中,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榜样,家长很少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这一观念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 课外阅读脱节。另外,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也很狭窄,一说要买课外书,大部分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集。学生课外阅读很少及古今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便完事。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那么,该怎样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呢?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课外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⒉ 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
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⒊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洗耳恭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科学地推荐出相关的课外读物。
三、给予科学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告诫我们多读书的益处。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自行设计,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我们让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并且目前,书市的书籍,鱼龙混杂,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可以致家长一封信),科学地指导学生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籍来读,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因此:(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使得他们辨别事非的能力有限,在要求阅读时,要加以正确引导,不然学生凡是厚一点的书就看,看不懂的书也看,不该看的书也拿起来看,反正是老师要求让看。这样既加重了学生地负担,不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而且效果也不会好的。(2)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可以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的东西。引导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记忆。
四、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餐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得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五、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课外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周一国旗下讲话”、“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表演”、“文艺节目表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读书手抄报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摘要:在现代教育中有些问题是较为普遍的,对于这些问题应当怎样来处理,在处理的同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这些只有在过后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说明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是要花费些力气,然而这样也不见得能培养好,因为教育培养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生命个体,而不是工厂在生产线上的批量产品。
关键词:教育者 教育对象 载体 营造环境
21世纪的校园,要求从人文环境到自然环境的与时俱进,道德教育更应努力建立和发展与当前学生实际形式相适应的体系,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校园风气。努力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有条不紊的走向深入。
现在的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许多问题,社会大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外,学校更是影响学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学问做不好可以重新学,如若德学做不好,那将影响一生。流入社会同样会给社会造成危害。
在各类学校中,学生的问题可以说都是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都会听到老师或家长有着不同的反映,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如何解决此类现象?
一、制定合适的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际在于晨。首先,从早自习入手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第三周我们规定每天早上6:10分必须到班级自修,刚
开始施行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有意见,有同学认为大家搞在一起学习效果不一定好„„我开导大家说:“在我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前,我们只能用强制的方法,一旦我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以后,我们会改变目前的强制手段。在大家感到‘同苦’的时候,班主任一定会每天陪着大家。”在我的督促下,在极大大部分同学的配合下,我办坚持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早自习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本学期开始我们没有强调实行早修制度,但是,大部分同学仍然能够坚持每天到教室进行早自修。
由此证明,任何习惯都是长期养成的,也许在开始时有诸多不适应,只要是正确的,作为教师一定要下力度,强制学生执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开张诚信教育,制定诚信公约,树立良好的文明形象
我认为学生是否诚实守信,关键是看他对待考试的态度,一个诚实守信的班级关键是考风。当然,要做到诚实守信仅仅是考试不作弊是远远不够,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大问题。为此,我经常利用班会、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时间,对班级同学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深刻认识到了自身文明形象的重要性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三、寻找合适的载体,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培养同学们的爱心,培养大家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摆在许多教育工作者前面的一个课题。
首先,一方面应开展一些常规的活动,如给家长写一封交心信,召开有关主题班会;另一方面,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建议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资助一名有经济困难的学生等。
其次,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帮助他人,关爱社会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大家深深感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对自己所拥有的学习环境感到倍加珍惜。
最后,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我们拥有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没有学不好的理由,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学习更多的本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人生旅途,才能感到人生无憾。
四、营造环境,耳濡目染,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所谓环境,达到社会学校,小到班级家庭,而其中学校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征地。学校是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学校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首先,做为家庭方面,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与父母的身上能获得做人的“精华”,也能收到“糟粕”的污染,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上,家长应严肃地对孩子的思想道德问题,学会正确看待孩子,科学教育孩子。
其次,作为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科任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监护人的品行,将如阳光普照大地一样直接影响每个学生个体的身体健康。一个好老师,一个合格的老师,必将在课上课下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力求不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影响。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因此,学校有必要提高和强调每个在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每一个教师都代表着学校的一张脸,一定要规范教师行为;同样,每一个学生也代表学校的一种教育结果,教师决不可放任不良学生不管。
最后,希望学校在德育教育上有新突破新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再创新的辉煌。
每一位学生,从本质上来讲都是有进取心,他们也不是从一开始便厌学、弃学的,他们的成绩差厌学、弃学,也是有一个过程形成的,任何事物都是从质到量的变化。我们不能单一地只看到问题的发生,而不去想问题是如何的发生变化。这正是我们最易激化问题的关键,如若我们在发现和处理问题时,能冷静地,耐心地看待、分析问题的发生根本。那么,将会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或出现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做人、学会真人为核心,纪律管理为手段,全方位调动积学生积极性。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会有很大的进步,班级的会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学生品德的养成与培养:《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四章;
2、学校管理体制;《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十章;
3、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第十
通过学习,让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浅。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有满腔的热情对待学生之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因为对学生来说,我们教师的言行就是模仿的榜样,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甚至是终身的影响。因此,为人师表的地位在师德的各项内容中就显得尤为突出。
首先 为人师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教师的行为表达了自己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感受着老师的情感。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随时都注入到学生的心头,起到影响和感化作用。比 如对于我来说,我现在教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就有很强的模仿性,教师只要有一点做的不好,他们就会向你学习到了,就拿节约粮食来说吧,教师做到什么地 步,学生就能做到什么地步,他们看老师的言行行事,老师节约粮食,他们也会跟着节约,但是如果老师浪费粮食,他们只会比教师更浪费,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 为学生们做榜样。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无声的命令,教师的行为所流露出来的品质特性,直接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甚至决定学生一生的品行。一个品行不端,有不良社会习气的教师怎么能 教出道德高尚、文明礼貌的学生呢;一个上课迟到,学生作业不及时批发的教师,又怎么能让学生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不可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一、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教师道德素养是关键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 但我认为, 在众多措施中, 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 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 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 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 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 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 我认为首先是行为。正如托马斯·马尔斯贝丁所说:“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 但有一点可以相信, 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 榜样是最好的教员, 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但它却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 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与空洞的说教不同, 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鼓舞一个人, 他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久而久之, 成为习惯。
二、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格的养成
对于学生来讲, 眼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是智慧的源泉, 是道德的典范, 是人格的楷模, 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不管看到什么, 他们都会无意识地模仿, 不知不觉中, 学生与他们身边教师的行为模式就会非常接近。因此, 教师的影响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一些看似细小的行为, 也不能等闲视之, 因为这些细小之处对于学生品性的好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往往是教师谆谆教育的东西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而教师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有关情感方式、纪律观念、勤劳风范和自我控制等具体行为仍然存留在学生心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三、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具备“三必须”是抓好师德建设的根本
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应该具备以下“三必须”:
一是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全体学生负责, 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当教师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 便应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 必须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其次是对学生未来负责, 为祖国未来千秋大业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 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影响, 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我们应该立足现今, 着眼未来, 以苦为乐, 甘于寂寞, 勤勤恳恳, 充当人梯, 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 为家长负责, 为学生负责, 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最后是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 才能培养知识渊博的人才。教师所传授的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 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 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不允许含有不清或错误的概念出现。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 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 满堂灌等方法来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 通达的学识, 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 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 游刃有余, 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 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 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二是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 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 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 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 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 教师要安贫乐教, 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 受得住挫折, 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三是教师对学生必须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 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民主;实效
当代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创设有利环境,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校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德育工作的效绩之大小,说到底取决于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效能。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观念、思想、态度甚至是教师的表情神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都体现着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本质、原则、理念的某种理解,也体现着教师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某种理解。
鉴于上述考虑,在新世纪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中,必须相当注重在学校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班主任及全体教师学习师生沟通的艺术,努力克服过去在管理教育学生过程中习以为常的“命令、控制、指挥、警告、威胁、训诫、说教、讽刺、挖苦、揶揄、过分的批评指责、不愿意积极聆听”等有伤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错误做法,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导的“真诚、接纳、倾听、尊重、同感”等理念、方法与技巧,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而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及融洽的学校教育氛围,也只有通过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书和育人的过程中整合心理辅导的原理、方法与技巧才能真正形成。
从操作层面上说,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并非只是一种观念的转变或职业道德的要求问题,它还应该包括对全体教师提出一套教师语言、体态语言及教育教学行为的操作性规范及其实施、监控与评价的办法;包括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与学生的交流、对话、辅导过程中去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方式,从而提升自己对教育规律特别是育人规律的感悟能力及师生人际交往水平;也包括对学校整体人文环境建设的精心设计与创建等等。
二、张扬向善本性,变“他律教育”为“自律教育”
最有实效的德育应该以对学生的“高度尊重”为基础,只有“高度尊重”,才可能获得学生的信任,此时的“适度要求”与“适时引导”才可能奏效。
1.“高度尊重”是以罗杰斯的“以来访者为中心”观点为基础的。罗杰斯说过:“个体内部有一种趋向成熟的倾向和能力,个体有能力理解自己的痛苦,有能力探查深层的经验,虽然这种能力被防御机制层层包围,但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在合适的心理气氛下,就会显露出来变成实际的行动。”据此,学术界普遍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解决自己问题、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潜能;他们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所需要的只是他人的支持、建议和接纳,并不需要由他人来决定或替代自己的行动。因此,“高度尊重”的操作性含义就是:从教师的语言、体态语言和实际行为中,表达出自己对学生的关注、接纳和理解;无条件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学生的现状,不偏激、不侮辱、不训斥、不埋怨、不拒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以真诚信任的目光和语气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在现有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等等。
2.“适度要求”是指克服传统德育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泛政治化”倾向。“泛政治化”影响下的德育常常把国家的政治意志和社会发展总目标当作学校德育的具体目标,并表现为德育目标上的过度理想化和德育内容的片面化、成人化。在德育评价上,则往往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基础文明问题等等都当成是道德品质问题,把“老实”、“听话”、“服从”等当作“好学生”的衡量标准。反过来,对于学习不努力、成绩不理想、行为上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学生则要严加批评、上纲上线,以为这样就是严格要求,而很少注意到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若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分析,这些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中间有些人之所以出现各种不尽人意的问题,不是他们自己如此,而是由于他们在自身发展的某个环节遇到了障碍,而又没能得到及时的援助所致。如果我们不加分析地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容易导致当事人的焦虑、失望、受挫感,并在自我意识方面出现统整混乱,就会引发一系列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适度,一定要符合个体的实际情况,而且应该是学生自己能够把握、调控得了的。这样从表面看来,要求似乎是降低了。但德育的实效性却提高了。
3.“适时引导”,是指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学生加以及时的引导。我们知道,中小学德育管理部门和班主任每天都要处理相当数量的学生行为问题,不能否认其中确有许多通过“教育”“转化”取得成功的范例,但也必须看到,仍有为数不少的“问题学生”对学校传统的德育管教措施乃至于纪律处分不屑一顾,依然我行我素,有些德育管理干部和班主任常常为此感到迷茫困惑、心力憔悴。若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来看待这些学生,就会知道他们的行为问题或道德问题并非本性恶劣、顽固不化,而主要是由于他们认知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错误习得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则是调整他们的认知方式,并从行为上加以必要的引导。纪律处分当然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但纪律处分如果用滥了反而会使一些学生彻底丧失重新做人的勇气和信心。正如斯金纳所言:“一个人受到惩罚的威胁时,他也根本享受不到自由或尊严。而不幸的是,社会上的各种惩罚依然十分普遍,试图通过惩罚来达到人的行为的合理化,似乎有许多的难题。……这些手段常常会相互冲突,而且还可能产生预见不到的后果。”按照斯金纳的设想,我们可以尽可能多设想一些替代惩罚的其他干预措施,于是就有了阳性强化法(正强化)、负性强化法(负强化)、消退法、代币法、示范法(模仿法)、厌恶疗法、系统脱敏法等等行为主义的辅导技术。这是因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大部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是错误学习的结果。教育与环境在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并加强正向行为的训练,人是可以摒除不良旧习、重塑一种新的健康的行为方式的。
提高教育实效
[摘要] 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党的教育事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认真研究新情况和新特点,不断探索新规律和新方法,创新德育形式,提高工作实效,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眼前的重要事情。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创新形式
活动
俗话说,成才先成人,育才先育德。德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教育必须以德育为先,认真研究新情况和新特点,不断探索新规律和新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德育教育逐步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需要。
一、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细微处入手,从最简单的事情抓起,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在感悟中不断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升自我,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一种信念,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一)开展主题教育
组织开展“爱心助残”活动,并设立“爱心助学基金”,让学生在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意义;通过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通过成人宣誓仪式,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为了更好地发挥每周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升旗仪式由各班自主申报,旗手由本班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有升旗班级介绍和旗手介绍,并由该班班主任作国旗下讲话,这样的升旗仪式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在受到最直观的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二)利用主要节日、纪念日开展德育教育
可利用“学雷锋活动纪念日”、“清明节”、“五四”、“七一”等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举行形式多样的的庆祝教育活动。
(三)开展礼仪常规教育活动
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如在全校开展“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餐桌和争做文明学生”的教育活动,要求学生“把饭吃好、把书读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开展“学道德纲要,塑良好品德”的读书和征文活动
为了使学生深刻领会德育的内容和深刻内涵,可指导学生阅读一系列的书籍,指导学生与书交友,与大师对话,净化他们的心灵,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还可开展读书竞赛、知识竞赛、问卷考试、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开展道德评议活动
以校、年级、班级为单位,成立道德评议会,设定评议标准,明确评议内容,开展谈心式、引导式、参与互动式等多种形式的评议活动,对学生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进行评议,使学生明辨是非,分辨善恶,不做不道德的事,不做不文明的事,而做讲公共道德的人,讲社会文明的人。
二、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实施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每个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钻研教材,按照学科的性质、特点,努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把道德教育有机的贯穿在自己的教学中。
(一)课程设置的创新
一是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课,引进辩论会、演讲竞赛、研讨会、知识竞赛、“实话实说”、座谈会等形式,一课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二是开设人文阅读鉴赏课,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品评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三是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四是开设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实训基地、烈士陵园、法庭、敬老院等单位参观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二)对德育教学方法实施有效创新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的力度和效度来源于老师的人格感染力和真理说服力、教育方法的艺术吸引力和情感震撼力。要变牧羊策略为师生参与双向交流,变我打你通为思想沟通,变思想凿洞式刚性教育为开启心扉式柔性教育,变板脸式教育为微笑教育,变共性划一教育为个性舒展教育。因此,德育学科教师应当好课堂的导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乐学爱学。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尝试,将引导自学、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引进德育课教学在教学中。
(三)对德育教学手段的创新
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是提高德育课效果的有效手段。形象教育媒体具有鲜明生动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震撼力。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配合教材的内容,播放录像,在课堂教学中用具体实物来讲课。如在《中专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中,播放模范人物的事迹,如“李素丽报告会”,要求学生在对模范人物有所了解之后,找出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对“平凡岗位造就不平凡的人”有了更深的理解。每次看完录像后,应要求学生讨论或写出书面观后感,从而加深对学生的教育,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对德育考核方法的创新
德育用闭卷考试方法,容易产生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内容、引起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等弊端。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德育考核方法的创新,如选题演讲,写调查报告,写学习心得,加大平时的考核力度。
(五)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努力体现人文精神
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制约功能,按照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课标准,将人文教育内容加入评课标准当中。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按照“有机渗透”的原则科学地进行评价。此外,把教学民主、教学细节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评课内容,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细节的处理,是否尊重爱护学生,是否符合课改要求。通过课堂评价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班集体教育为主渠道,注重学生自我完善
(一)参与民主管理,唤起学生自尊
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学生干部一律竞争上岗,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做人的尊严感、道德感、责任感。
(二)自定班风,激发学生自悟
各班班风的制定注重过程的教育作用,放手让学生讨论酝酿,在此基础上确定富有班级个性的班风,发动学生设计班徽、班旗、编写了班歌,制定班规班约和班级行动纲领。这种由学生心底流淌出来的班级精神,最能叩击学生心灵,其效果远远超过了空洞的说教。
(三)布置德育作业,促使学生自省
给每一位学生配备德育作业本,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让学生在自律中自我完善、健康成长。班主任布置德育作业,从个人琐事到国家大事、从班级建设到学校管理,力求在德育作业中充分体现出来。
(四)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设计,促进学生自立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设计、自定奋斗目标、自定人生格言、自选心中榜样”活动。
四、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校报、黑板报、宣传栏、荣誉室、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表扬道德标兵,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教室内精心张挂伟人画像、语录;在教学楼的走廊和主干道设置精美的橱窗,展出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材料;开展学校文艺活动,通过舞蹈、唱歌、小品、诗朗诵等形式大力宣传校内外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组织专题图片展览、专题节目制作与播放、专题环境布置、专题歌曲播唱,以及开展爱护学校花草树木、校园景点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等活动,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五、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进行有效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途径上不仅相似,甚至有些地方是相通的。除了教学活动、团队活动、开设心理讲座之外,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更具特色的途径――心理咨询。可以说,心理咨询为德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德育途径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摒弃一些不良行为或抑制不良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心理咨询的过程遵循着一定的德育规律或原则。个体道德品质是在学生原有的道德水准与外界环境的不断矛盾和冲突中形成的,疏导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有效原则。心理咨询则在遵循聆听和疏导的原则基础上又超越了德育的疏导原则,德育中的疏导原则更注意说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际上已经将自己的价值判断暗示给了学生,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顺从的听从心理咨询一贯遵循“来访者中心”的原则,相信每个人都有一种向善的能力――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改进的能力。所以,咨询者的任务主要是在尊重、平等的前提下,协助来访者自省自悟、充分发挥其潜能以达到自我实现。
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很需要通过他们积极和自我教育来实现。因此,德育可以借鉴心理咨询之长以补已之短,在说服教育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取得最佳的德育效果。
六、以网络为平台开展德育,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社会所有领域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它对德育工作形成很大冲击,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于网络这个重要阵地,我们要主动去占领。要办好德育网站,做到网上网下对接;德育教师要学会网上聊天,做到网上网下“两栖”全能。扬长避短,使网络这一利器为我所用。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弥补德育信息量的不足;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增强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利用电脑虚拟化技术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境,使学生在一种仿真的、独特的德育环境中,开展道德实践,感悟道德力量,既有强烈的娱乐性,又有相对的真实性。
运用这一特点,教师可针对某一德育主题,设计虚拟校园、社区、家庭,让学生进入其中活动。如“毒品的危害”“青少年能否早恋”“道德警戒线”“知法守法”“正确对待金钱”等无法在生活中尝试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受某些做人的道理。这样,传统的、常规的教育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网络中都能够得以解决。
七、扩展空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育人模式
学校在抓好内部管理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与社会、家长进行广泛联系,努力构建与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德育教育网络。
(一)呼吁社会支持,净化育人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人才观各异,加上各种媒体的影响,往往是“校内一周功(正效应),校外一分钟(负效应)”,使德育陷入困境和尴尬。针对这种现象,可经常利用广播、电视、书信等方式对学校德育教育进行广泛宣传,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增强学校德育教育的社会效应。
(二)重视家长培训,提高家长育人水平
一方面,学校定期召集各种领域有一定威信、负有正义感,同时号召力强,又乐意服务于学校发展的优秀家长代表进行座谈,互通情况,由家长代表学校做宣传,发展辐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每学期定期举办一至二次家长培训,对家长进行关于家庭教育的全员培训,推荐育子有方的家长现场交流、实话实说,并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增进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从而使学生德育教育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三)家访信访并举,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师每学期至少进行50%的家访,与家长及时沟通教育情况,尤其是学生在校内外德育教育评估的真实性和实效性,防止学生“两面人格”不良心理的形成,同时学校每学期还要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点训练内容以公开信的形式致全体家长,取得家长配合。以此,充分调动了社会、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德育教育的作用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面对这样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着眼整体构建,不断创新,加强实践活动,坚持情感激励,施以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取得优化的教育效果,也为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大力推进中等职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怎样用创新的德育去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我们不能固守传统的教育章法,更不能畏首畏尾,一筹莫展,而应当敢于创新,努力把创新思想贯穿于德育工作之中,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力求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
一、完善德育网络,加强队伍建设
新时期的中职德育工作应不断完善德育网络,健全组织,强化管理,努力架设德育立交桥。通过有效协调,使用多种途径,充分发挥整体效应,使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共同参与、融合渗透。
1、德育管理制度化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努力抓实四条德育工作线:以“校长——教务科——教研组——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线;以“党支部——德育科——班主任——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线;以“校长——总务处——后勤人员”为主体的服务育人线;以“学校——社区——家庭”为主体的社会力量校外指导教育线,每学期进行考核。这样的德育管理制度能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德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工作模式创新化
为开掘小中职德育工作的活力与源泉,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元化教育途径,即“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日常生活熏陶感染,社会实践锻炼成长,三位一体共谱育人新章”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德育工作模式。同时,校园网上设置德育网页,增强德育工作网络化,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使得德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3、队伍建设人本化
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尤其是班主任的管理。因为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骨干作用。为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和实效性,坚持“每周班主任工作例会制”,相互切磋,共同探讨班级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理论知识学习,增强他们班级管理的艺术和能力。
二、注重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通过有意识地对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德育教育在润物无声中进行,使学生素质在日常生活中熏陶感染。
1、校园环境教育化
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墙壁都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重视校园环境的“三化”建设,即:“净化、绿化、美化”。
2、升旗仪式序列化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做到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形势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
3、广播室节目多样化
共青团广播每天按时播放,内容的选择、组织、采编都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校园广播室是学生了解校园新闻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4、板报设计个性化
精心设计班级板报,每月一期,围绕学校阶段主题定期更换内容,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及班级个性。
三、架构课内体系,促进融合渗透
学科是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科渗透德育的关键。首先,学校应通过培训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位教师认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同时,为了确保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一、要求教师积极改进教学行为,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学校应把此项工作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教务科应加强听课、评课的力度,努力发挥听课、评课活动的导向作用。
三、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学科教育渗透德育课堂论坛活动为载体,认真研究如何充分挖掘并丰富教材中德育教育内涵,通过上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撰写案例、教后反思等形式积累经验。
四、定期召开经验总结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水平。
四、开展丰富活动,引导感悟体验
学校教育是多形式的,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主题实践活动,是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1、重视民族精神教育。近几年,学生读报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定时间、定内容,确保学生每天诵读,并且组织开展各类读报活动。同时,读报活动与行规教育、创先争优、课外拓展活动等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基本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2、重视特色项目建设。乒乓、篮球、足球、科技、书法、民乐是我们学校的特色项目,学校蓬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取得活动实效的同时,学生们不仅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更是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意志、愉悦了身心。
3、重视开展节庆教育。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节庆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其树立强烈的国家意识。“5.4”青年节,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卡OK大赛活动;元旦,进行大型的文艺汇演和班级联欢活动;感恩节,引导学生用书信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师长、同伴的感恩之情;重阳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表演节目„„
4、积极开展仪式教育。学校充分发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等教育活动的激励作用,融入爱国情感,基础道德等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
5、组织实践体验活动。学校开展“爱我校园”、“我的中职校生活”、“消防演练”等实践体验活动;下社区、敬老院等定点服务活动;春秋两季的课外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塑造品行。
6、开展主题教育。以“校庆”为契机,开展“难忘母校”征文演讲赛、“走近中职生”系列活动;结合“今天行动计划”,进行“好习惯伴我成长”、“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举行“校园卡拉OK”大赛。学生们用歌声述说校园情谊,在演讲中感悟彼此的成长,在笑声中扬起理想的风帆。
五、构建德育网络,增强德育合力
教育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尤其是作为德育教育,应该随时把握教育的时机,推动德育教育。
1、家庭学校携手,共谱育人新章
作为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能力出众,这些想法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学校在教育活动中要与家长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
①建立家长学校。学校定期开设讲座,组织家长学习与交流,提高他们育子能力,让德育教育、技能教育、素质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②家长走进学校。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就要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中来,协助学校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其育人的责任感。
③教师走进家庭。通过教师的家访活动,将学校德育带入家庭。要求教师定期进行家访,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也使学校了解家庭的教育情况。通过学校、教师、家长合力,促进学生的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
2、挖掘社会资源,共谱育人新章。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学校与敬老院、派出所、消防中队、看守所等单位结成“共建单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育人作用,拓宽学校教育渠道,提供学生锻炼成长的广阔天地。
马国华
我是跟着老校长一起开创学校的,当初来时,是一所薄弱学校。学生行为规范不合格,操场看到的是草比人高。孩子写的文章讲的声音没有蛙声响,到今天,学校获得了引以自豪的成绩。我所讲的是我个人的体会,可能存在不对,非常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一个学校要发展,校长是船长,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这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保证。学校一直以加强育德意识,培养育德能力,加强班主任德育专业智慧,专业道德,专业技能。我们怎么来抓班主任队伍建设?
第一,在暑期举办班主任工作校本培训。暑期是一个比较长的休整期,利用这个时段进行校本培训。在这个培训过程中,进行班主任经验专题交流。每个班主任有自己的风格与特长,有的擅长家校沟通,有的擅长转变差生,有的擅长与各学科教师协调,保持学生各学科成绩均衡发展,有的擅长班队活动。利用暑假校本培训平台,让在某个方面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交流,让教师自己总结与提高。通过这种校本培训,老师反应:看得见,摸得着,就在身边。通过校本培训,大家一起研讨金洲学校的德育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大家一起反思。问题由我讲,与由老师讲,效果不一样。老师们自己寻找不足与问题,再来探讨对策,集大家的智慧。制定金洲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上海市教育局颁发了〈〈班主任工作职责〉〉,但这是全市的,我们的金洲学校是民办学校,家长是交了钱的,对班主任的要求相对要高。大家分年级讨论,由各年级组长组织,各年级班主任的职责与要求是什么。看到不足,学习先进,制定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第二,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论坛。论坛人人参加,题目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说:行为习惯培训。这是每天都要面临的工作。是培养学生成为有教养的人的细节教育,是每个班主任教师每天都遇到的问题。你用什么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不一样,方法与途径也不一样,大家进行交流,论坛。还有班级的谋划建设。每个班级有文化建设,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要求。在工作与实践中,有的班主任注重环境,有的注重制度,大家在实践中的体会进行交流。还有今天我们怎么当班主任。我们已经面临80后的家长,有的家长自己也是独生子女,大家一起论坛,相互启发,相到启迪。
第三,举行班主任工作专业培训。我是老班主任,就是这两年没当了。我做班主任的体会: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别人对他的欣赏来到人间的。每个年轻的班主任都特别想把工作做好,只要是面临的问题,我们都进行培训,比如说怎么开展班会课、队会课,怎么开展艺术节、民族体育节,只要涉及到班主任工作,我们都进行培训。如写教育案例,有几种形式,怎么写,都进行培训。再比如写评语,家长非常关注评语,会把孩子的档案保留在那儿。我把我自己怎么做的告诉老师,每个孩子写的都不一样。到放假前一个星期,我让每个孩子把这学期的进步写下来,每写一个进步,都要举一个例子,这是孩子的自画像。我让孩子把这个交上来,再写评语。家长看到评语,很高兴,说那么细小的事,老师都关注到。我的评语对学生来讲,很高兴;对家长来讲,很高兴。只要是班主任做的事情,我们都开展培训。班主任是学校的一线教师,每天要面对孩子,面对家长,他们需要理论指导,也需要实际操作,所以要培训。
第四,主题班会课、主题教育课现场观摩。班会课、主题教育课怎么开?我把所有老师组织起来,跟大家讲,中队主题队会怎么开:主题鲜明、人人参与、辅导员要参与。每年的主题队会进行评比。
二、推进德育课程化,是落实德育工作的有效举措。
德育工作必须课程化,为什么?上海有关德育的工作很多,我在思考:德育工作如何取到实效?如果老是跟着上面的思路走,老师很忙,但是又没学校自身的特色?我们抓住主要的工作纳入课程进行保证。我们有哪些课程?
第一,艺术课程。我们学校不是就事论事,吹笛子就是吹笛子,我们的老师还要带领学生探索笛子的渊源,让孩子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学民族乐器,知民族文化,扬民族精神。学生学琵琶,要了解琵琶的历史发展。通过学习探究民族乐器文化知识,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第二,绿色课程。学校有一面国际生态旗。为什么评为国际生态学校?我们把环保作为课程来抓。低段与高段教师根据兴趣爱好,要认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带着孩子去观察,去了解。二年级一位老师的课题是“植物与人类”,她带着孩子去测量气温,告诉孩子植物可以降温。每个班主任确定一个小课题,这样确保环保教育落在实处。
第三,校本课程。利用社会资源,三年级去真丝馆,每个年段都有一个社会实践基地。五年下来后,这些场所都必须去。五年级下个星期到奉贤,还要到禁毒馆。学校还有走班课,孩子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影篇、动手等等。还有一个极地馆,编了一个教材,科学教师上。
三、落实行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课程化是学校德育特色。普陀区每个学校德育有个品牌,我们的品牌是“五吧”课程:石吧、线吧、粉笔吧、木吧、豆吧。人的智慧出在十指上,我们的校训是手到、心到。通过“五吧”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德育只有课程化,才能作为学校特色保持下来了。短片〈〈培养有教养的金洲人〉〉。老校长提出两句话:细枝末节抓规范,持之以恒抓落实。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
第一,以五个特别为抓手,落实行规教育。行规教育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我们结合金洲实际,具体为五个特别:懂礼貌、守纪律、讲诚信、讲卫生、爱学习。班主任组织学生讨论:五个特别到底有哪些?一年级和五年级讨论的不一样。一年级只会说:见到老师打招呼;高年级学生会说到学生、家长、老师不同人物。各个年级制定年级标准,进行落实。行规教育要课程化,我们编校本教材,有了教材,就落在实处。教材分班级编。根据孩子说的来编。教材编了以后,可以系统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教会孩子如何讲礼貌?
第二,细枝末节。静校、上厕所,都抓细节。一年级孩子进校,教孩子怎么上厕所,怎么洗手,怎么走路,怎么慢慢走,怎么用餐(两个静、净)。卫生小苗苗、小天使,让学生围绕五年特别要求,自己去取名字。家长感觉将孩子送到金洲来,感觉孩子说话轻轻的,会热情地招呼人。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不管时代怎么发展,个性怎么张扬,传统的教养与礼貌不能丢。
四、教会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是德育工作的核心。
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学校教书是为了育人。怎样来培养人?主要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有很多,抓住哪一点来培养孩子,我们始终觉得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一个人有爱心,有正义,这是做人的底线与主流,人的价值观。这是我们的指导思想,通过一系列途径达到这一点。
第一,从爱妈妈的系列活动中,让孩子感受母亲的伟大。学校有感恩节。每个年级开展不同的活动,五年五个活动,潜移默化,藏在内心。一年级开展负重障碍前进赛。二年级写我爱妈妈的儿歌。三年级写名字的来历。四年级详细问妈妈是怎么出生的。开家长会时,跟家长讲,让家长告诉生孩子的艰辛。五年级给父母做一份早餐。给爸爸妈妈写一封家书。要求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开展我给妈妈一次惊喜的活动。让孩子动脑筋想:如何给妈妈惊喜?四心孝敬模式:常问好、讲礼,让父母舒心;多帮忙、当助手,让父母开心;勤学习、爱动脑,让父母放心;遇事情,多商量,让父母顺心。期初期末发调查表,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二年级还有家庭岗位责任书,让孩子成为家庭的主人,不要成为家庭的皇帝。从慰问活动中,让孩子体验奉献、爱的快乐。我们学校的感恩节,组织孩子感恩身边的人,去敬老院,去社区老人家里开展慰问活动。在慰问活动中,学生表演节目。学校有家长志愿者,去之前,事前培训,哪个孩子先说,怎么说,赠送礼物,和老人交流,老人非常开心。居委会给学校送来锦旗。当你给爱给别人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快乐,让孩子懂得付出的是爱心,体验的是快乐,这是做人的准则,从爱家人到爱身边的人。从环保活动当中理解责任的含义。学校有一个环保活动,HBFp活动,环保扶贫。这项活动十几年来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课件]每一个月,让孩子把家里的废品带到学校来,收集了张板公布,将卖废品的钱成立基金,捐给发生地震、海啸的地方。每一次爱心捐款,不是让孩子从家长那里拿钱,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个社会的小公民,要为社会尽责任。每个班级把废纸扔在盒子里,垃圾回收变资源。让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有限。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四、争取家长资源。
我们学校有校级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文化素质、有责任,各方面有能力,每学期召开家委会,他们一心一意为学校出谋划策。家委会每学期进学校,一日校长制。他们可以听课,可以跟老师聊天,观察孩子。这些家长是单位的领导,有管理经验。举一个例子,其中考试以后,二年级家委会过来,他们有一个召集人,他们会讨论,各自听什么课;重点查哪项常规工作,卫生,图书阅览。主要负责的把情况反馈给学校。他们走进学校,等于代表学校多一个人监督学校、管理学校。他们的评价跟我们不一样。观察孩子的表现,孩子上课说话,看老师怎么引导。还有一个家长义工制,校门口家长轮流值勤。家长积极性很高。每个班级发征询表,征询家长愿意参加哪项活动。要布置教室,哪个家长想参加;要上英语兴趣课,哪个家长来;家长会插花,美育节请他们来。还有家长参与制。一年级下半学期家长开放日,看表演、听课、听汇报,活动结束后,要填意见反馈表。三年级过集体生日,家长都要来。毕业庆典,所有家长都参与。
————提高职业学校德育实效的六点尝试
校园常规管理工作的实况是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一面镜子。如果走进一所学校,我们不经意地看到了地面上的漂浮物,停放得参差不齐的自行车,较为混乱的就餐秩序和并不安静的自修纪律,听到的是吵闹喧哗的声音或学生之间有欠文明的谈吐,则我们就会对这所学校的德育工作留下不好的印象。因为类似上述的种种常规“小事”,恰恰就是一所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的外在表现形态。在近两年的德育工作中,我校以校园常规管理为抓手,化大为小,以点带面,细处着眼,严字当头,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现将我们的主要工作分六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加强德育基础力量建设,追求队伍作用的持久性。
我校是一所规模型的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在德育管理网络的构建上,我们在注重德育领导机构力量配备的同时,更加注重在过程管理中始终强化班主任队伍、学生会组织和舍务部门等德育基础力量的建设。我们知道,队伍的建设绝非一劳永逸的事情,若只有开始的组建工作而缺少过程中督促与管理的环节,即便是再有战斗力的队伍也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失去生机,甚至形同虚设,徒有其名而无其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上述三股基础力量能够发挥“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巨大德育作用。于是我们便在如何长期保持它们的活力、怎样持久发挥它们的作用上作了积极的探索。我们深入分析新的形势,密切联系本校实际,研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以星期为单位,按月份为阶段的新考核方案。新方案着眼常规,侧重过程,尊重事实,很具体,易操作;考核结果既与报酬直接挂钩又与评先紧密相连,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保持了这支队伍作用的持久性。我们还制定了学生会和舍务处汇报交流岗位工作情况的例会制度,每一个月内,学生会必须召开一次会员大会,舍务处必须召开一次全体室长会议。总结交流的工作分别主要由学生干部和舍务老师、总室长去完成。而每一次的会议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都去参加,以此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检查了解、指导鼓励。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有所为才会在阶段总结时有所言。例会制度的促动和领导的重视与鼓励,是激发学生会、舍务处的活力,发挥它们作用的永恒动力。
二、选准管理真空和管理重点,追求工作局面的稳定性。
常规管理工作能够抓好的奥秘在于善于把管理的触手伸向“非常”地带。在学生管理中客观地存在着一些管理的真空地带和管理的重点对象:比如从时间上讲,课间十分钟、自修课时间、课余饭后,夜间以及双休日等特殊的时间段都不容忽视,因为纪律上的松懈甚至出格的现象往往会在此间发生。从对象上讲,后进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德育工作中纪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我们确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把特别的爱心献给特别的他们。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了对特殊时间段和特殊对象群的管理,比如我校把课间文明休息的要求和自修课纪律纳入了学生会日常检查的范围,现在即便是没有教师巡视,我校也达到了休息文明、自修安静的良好境界。我们在全校的寄宿学生中始终执行了出门证制度,并采取了就寝情况行政值班夜间巡查的举措,把学生可支配的时间有效地收拢在了校内。此外我们还通过家长学校和普遍电话家访以及《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提醒所有家长注重对子女离校后的教育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特殊对象的管理上,我校一直把后进生的管理作为重点,延用了坚持已久的行政人员与后进学生结对帮教制度。目前我校的每一位行政人员都与三名同学结成对子,每一个星期都要与他们各至少谈一次心,而且每周都要把谈话的专用书面记录交学校德育处查阅留存。通过对特殊时间的严格管理和对重点学生的爱心教育,我校连年保持了100%的学生遵纪守法,保持了稳定良好的工作局面。
三、强调生活起居“拘以小节”,追求内务管理上的规范性。
要提高常规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要认清当前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在现代家庭对孩子的生活包办多于自理、现代社会某些营利性网络媒体对学生的思想误导多于教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青少年养成了不拘小节,言行随便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学校的教育触及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处,努力从细微处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我校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以卫生和物品两项内容为载体,以教室和宿舍两个基地为重点,强化了内务管理。卫生方面,无论教室宿舍还是包干区,必须全天候保洁,做到室外无漂浮物,室内地面无纸屑、墙壁无污渍;无论是玻璃窗台阳台面砖还是扶手栏杆,必须做到一尘不染。在我校,这些细微的工作天天有人做,天天有人查,天天有通报。物品方面,教室内,桌凳要求按地面划定的直线横向排平竖向排直;学生课本要求整齐排放于课桌的左、右上角;卫生工具要求统一排列在室内的指定角落。宿舍内,物品有三点要求:全,齐,净。全即个人的生活用品要配全,如脸巾脚布牙膏牙刷口杯必须人手一份,禁止合用;齐即物品摆放要统一标准整齐一致,如牙膏牙刷必须摆放在指定位置且各自的方向必须一致;净即要求保持物品干净整洁。我们每学期都分阶段开展卫生宿舍、文化宿舍和星级宿舍的评比活动,活动对衣服被子等物品甚至宿舍地面的清洗都有明确的要求。此外,我们还把公物保管作为内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我校已经基本建立了班主任、班干部、学生三级承包管护的管理链:教室的桌凳编号、宿舍的生活设施都与具体的学生一一对应;值日班干部负责班主任指定区域的公物管理任务;班主任则对本班级、宿舍、包干区的公物管理负总责。管理的情况由总务处每周检查通报并记录在案,再由德育处依据记录材料按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既涉及到桌凳门窗水龙头下水道等细微之处,也包纳了无人灯、晴日灯、门窗关锁等具体方面。这样我们基本上促成了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对生活小节的普遍重视,从而提高了内务管理的规范性。
四、注重外表美与心灵美的和谐,追求仪表和礼节的文明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如果不加引导,听凭学生盲目追求,则他们很有可能会把某些故作姿态哗众取宠的所谓“明星”当作偶像,学他们穿奇装异服,作怪诞装束,其结果往往是走进了美的误区甚至走到丑的边缘。培根曾经说过,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文明的语言之美要胜于形体之美。可是当代的青少年中很有一些人尤其是后进生在外表上有着不正确的追求:他们或在衣着上讲究猎奇争艳,或在头发上大做文章,有的甚至发展到了染发、穿耳、刺青的程度。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十分重要的信号,说明他们在美的追求上正在偏离正轨,需要学校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我校在常规管理过程中,强调了包括衣着、装饰、语言和礼貌等方面要求在内的礼仪教育,并一直把“礼仪”作为校园十项评比的一项内容纳入到了日常的检查范围。我们认为,真正的美是外表的朴素端庄与内在的高尚德行的完美统一。因此,我们始终态度坚决地禁止佩带首饰,禁止染发烫发涂染指甲,我们同
时又一直大力倡导从简消费的观念,倡导用语文明的风尚,倡导人格平等互尊互重的校园人际关系。通过努力,我校杜绝了学生染烫发戴首饰的现象,逐步养成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基本上在校园内营造了悦目的视觉环境和文明的人际环境。
五、发挥舆论阵地的导向作用,追求宣传效果的激励性。
校园的舆论阵地是激励斗志的“小号手”,是精神力量的“加油站”。学校德育工作保持活力、常抓常新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和发挥舆论力量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我们学校在这方
面的工作中,着重抓了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班级黑板报和校级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建设。比如在班级黑板报方面,我们要求每两周必须出一期,每一期都由学生会检查打分,评选出获奖班级。此外每一期每一个获奖班级的黑板报我们都请学校团委宣传部拍摄成展览照片,在学校宣传橱窗中集中汇展。在学校宣传橱窗的建设和利用上,我们能够密切联系自身的实际,从学校不同阶段的不同工作重点出发,真实及时地反映现实弘扬先进。比如最近的一期宣传橱窗中,我们报道了教师中无偿鲜血的先进人物,展示了校运会、广播操生动活泼的比赛场面,展览了优秀班级的黑板报,我们还把学生会各个部门的成员分别拍了一张“全家福”,在橱窗里进行宣传,我们事先还要求各个部门提炼出本部门的工作目标,配以照片一并宣传。不少部里提炼的目标很好,生活部的目标是“学生有序排队百分之百,食堂全天保洁不折不扣”;舍务部的目标是“物品摆放像军营那般的整齐,打扫卫生像园丁一样的认真”;体育部的目标是“出操做操求快求齐求静,检查评比求细求公求准”。这种图文并茂的报道宣传无疑能够督促学生会更自觉地接受全校学生的监督,激励起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塑造校园里的“风景线”,追求“形象工程”的景观性。
走进一所学校,我们可以透过某些直观的现象窥见该校的管理水平。在众多直观可感的事物中,堪称校园风景线的主要有自行车的管理,广播操的水平,就餐的秩序和宿舍的内务等方面。这些常规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方面是学校德育水平的外在表现形态,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语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形象工程”。我校极为重视塑造校园里的风景线,努力追求这些形象工程的景观效果。就广播操一个方面而言,我们就下了很多的工夫:每一个学年之初我校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广播操训练和比赛活动;每一天的出操做操和收操,我们都有学生干部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对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评比,检查的内容包括行进时队伍的整齐性,行进过程中各班的安静程度,行进过程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做操动作的整齐性和到位情况;另外还有专人负责检查班主任的到位情况;每一天的课间操,班主任全部能够自觉地到位,分管校长和德育主任也从不缺席;这样我校的广播操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水平,真正成为了校园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加强师德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推荐阅读:
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11-11
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11-28
加强师德学风教育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06-05
关于开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征文的通知12-12
加强教师师德教育06-18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案10-01
加强党性修养争做师德楷模10-23
加强师德修养心得体会11-06
加强师德师风承诺书01-0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心得与感想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