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篇1

谢小雪

近年来,盘州市按照“大党建引领大发展推动大扶贫”的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项行动计划”和六盘水市委“六个引领”的安排部署,四措并举强化农村基层党建组织力,努力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打好同步小康胜仗、吹响乡村振兴冲锋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主要做法

(一)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充实力量。跳出原有的小村框架,构建“村务共商、规划共谋、产业共建、资源共享、矛盾共调”的强大基层党组织。一是组建联村党委抱团发展。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区域联建、产业联建、村园联建、村居联建”等六种模式,将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联合起来组建26个联村党委,涵盖行政村98个,促进联村联业、联产联心、抱团发展,带动8403人脱贫。二是创新产业联合发展模式。在总结联村党建经验基础上,开展产业联合党委试点建设,联合市宏财公司和6个刺梨产业基地组建刺梨产业联合党委,推动形成前期投入保障、中期种植管护、后期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产链条。三是探索联居党组新型模式。在11个易扶搬迁点组建了由搬出地、搬出地党组织联合组建的联居党支部,负责易地扶贫安置点过渡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四是发挥非公党建联盟优势。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例如:柏果镇党委依托辖区内煤矿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组建非公党建联盟,引导企业通过就业务工、资金帮扶和产业培育等多种方式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实现非公企业党建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

(二)强化管理,内调外引建强队伍。以问题为导向调整优化队伍结构,积极引进先进优秀人才,提升基层队伍管理水平,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优建强。一是大力调整优化基层队伍。盘州市委组织部结合对16个深度贫困村涉及乡镇领导班子运转情况的调研结果,调整补齐乡(镇、街道)班子成员20名,重新选派185名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助理参与脱贫工作。对不胜任的深度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等进行调整,调整驻村第一书记85名,集中选派了8名市直部门科级党员干部任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提拔了22名脱贫攻坚一线作用发挥好、成效显著的干部。二是积极引进培育新型人才。采取党支部上门找流动党员、流动党员到党支部报到等方式,摸清外出党员的流向分布、从事行业、投资意向等情况,建立村、网格党员信息库,确定一批有一定创业基础和创业意向的流动党员作为返乡投资创业的后备力量进行重点跟踪培养。鼓励和引导返乡党员为家乡发展出点子,与困难群众结对子,累计吸引82名大学生、196名致富能手、68名外出经商人员回乡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吸引59名企业家、2154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三是购买服务提升管理能力。针对村干部报酬低、基层治理难问题,推行政府向村购买服务改革,整合资金2.6亿元向村级购买28项辅助性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通过以卖代补将村干部报酬提高到3000-4000元/月,组干部报酬提高到元/月,配套建立农村网格化管理体系,将村规民约执行情况写入合作社分红约束条款,在极大提高村组干部干事激情、吸引大批优秀农村人才的同时,形成了“购买服务+网格管理+村民自治+村社协管”的`基层治理体系。

(三)发展为先,狠抓经济巩固实力。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动脱贫致富能力的重要抓手,鼓励引导村级组织充分盘活集体资源、资产、资金,通过领办实体、资源入股、资产经营、服务创收、异地置业等模式,实现集体创业增收。一是全域推进“三变”改革。按照有变则变、应变尽变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大力实施“三变+农业”“三变+旅游”“三变+城镇”“三变+易扶”的全域“三变”模式,推动“三变”改革从农村向景区、城镇、城市等全域拓展。建立完善了“保底分成+务工收益+经营收益+股权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入股就有分成、务工就有工资、见效就有分红,全市共有41万亩土地入股合作社,整合22项涉农资金3.75亿元投入各类经营主体,累计发放分红金2.78亿元。二是组建合作社带动共同富裕。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组建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506个,组织动员群众利用入地经营权、闲置资产、闲散资金入等股村级合作社,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变“分散生产”为“合作经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目前,全市共有29万户、85.15万人入股合作社,入社率达79.4%,实现贫困户入社全覆盖,以来,合作社共组织12.4万人就业务工,发放务工费2.2亿元,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总量达1.39亿元,平均达28万元。

(四)多方行动,切实提升服务能力。以组织力提升推动服务力升级,实现强组织与优服务双统一,切实为民众谋福利,真正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一是完善服务机制,关爱弱势群体。通过不断完善服务载体和服务机制,在服务过程中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例如:华屯居委会在村转居过程中成立“空巢老人”照料中心,为空巢老人吃饭提供方便,为留守儿童提供活动场所,在节假日期间到日间照料中心开展义务活动,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感受到党组织大家庭的温暖。推行“八分钟服务圈” 特色服务,一个电话,八分钟内米、面、粮、油送到家,辖区内孤寡老人、残疾人免费送货,真正实现服务“零距离”。二是营造良好氛围,充实文化生活。针对群众在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有较大差异问题,党支部以文化为引导、以活动为纽带,增加村民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促进睦邻友好。通过组建文化团队、修建睦邻广场、开展文化宣传等方式,组织有特长的党员,联合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众,组建合唱、秧歌、舞蹈、健身等活动队伍,修建集党建宣传、文娱休闲、睦邻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睦邻广场,定期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建文化、党史文化、廉政文化、时事热点进行集中宣传,实现了教育训导群众、引导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三同步”。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部分基层组织功能作用发挥不足。一些村党组织领导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思路不够清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到位,导致群众缺乏集体观念,对党的政策知之甚少。二是干部队伍建设仍有差距。严管理和重激励统筹得还不好,激发和调动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做得还不够,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够,一些干部担当意识、攻坚克难意识还不强。三是党员教育管理不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还不完善、落实还不到位,一些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不严肃,“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流于形式,一定程度存在党组织对党员缺乏认同感、党员对党组织缺乏归属感的问题。

三、经验启示

(一)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是关键。按照“大党委、大产业、大脱贫”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联镇、联村党委建设,逐步实现联村党委覆盖所有贫困村,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对资源的统筹力、要素的配置力、发展的带动力。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党支部建设,加快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组建和党建工作引领“双覆盖”,使党组织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坚持后进基层党组织“清零”行动,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动态排名机制,通过一村一策、台账管理、限期整改,确保年底实现集中“清零”,推进全市基层党组织整体优化提升。

(二)推进经济提质升级是根本。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造血脱贫能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村集体经济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链接机制,推动村集体持续稳定增收。按照“巩固一批富裕村、壮大一批中等村、提升一批薄弱村”的总体思路,指导督促各乡(镇、街道)制定好集体经济年度计划,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探索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三)强化先锋党员示范是抓手。注重发挥广大党员在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党员责任区”试点建设,按照“村网格+党小组+党员责任区”的模式,划定党员责任区,规范党员职责,实行目标管理,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大力实施党员带富能手培养计划,从政策引导、资金项目、培训指导、金融扶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鼓励和引导党员带头创业。

(四)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是导向。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严格等问题,严格党员教育管理。认真抓好“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创新开展网上“三会一课”“主题党课”“微型党课”“田间党课”等,建立专项监督考核机制,督促工作落实。

(五)强化党建责任落实是助力。进一步健全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扎实开展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从严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建立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专项考核制度,量化目标任务,实行一季度一申报、一季度一考核、一季度一排名、一季度一通报的方式,督促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履行好抓好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篇2

(一) 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近些年“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农村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虽然我国农村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 但是其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例如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等, 农村基层党组织有着其存在的必要性。近几年我国一直致力于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同时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推出了相关的政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就是落实这些政策的基础组织, 同时党可以通过基层党组织来了解农村的发展情况, 加强对基层的全面了解, 更有助于推出有效的政策。由此可见,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促进农村各方面的发展,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

(二) 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执行各项方针的基础环节, 因而需要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现阶段我国基层党组织是非常庞大的, 并且其分布范围非常广泛, 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是党组织建设的薄弱部分, 因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党执政的过程中, 对国家的基本国情有着全面的认识是推行政策和提升执政能力的基础, 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获取基本信息的重要桥梁, 因而要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

二、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不够合理的党员结构, 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结构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党员的年龄过老, 没有发展一些强捻党员, 这就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 导致党组织人员流失严重。同时这部分人群基本不会参与到各项组织活动中, 因而也影响到了基层党组织的稳定性。除此之外, 现存的党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他们的综合素质已然无法满足党组织工作的要求, 这给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 领导方式和服务能力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民自主创新的精神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仍旧采用传统的领导方式, 导致两者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 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就是农民对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农民希望得到更为全面的服务, 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其服务能力是有限的, 也就无法满足更多农民的要求。最后, 农民更加强调自身的利益, 并没有形成一定的集体观念, 这不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 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认识到自身建设的重要性

现阶段, 一些乡镇的党委并没有意识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仅仅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农村经济建设上, 因而忽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有些地区虽然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 但是在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落实到位。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干部在领导各项工作时流于形式, 并没有了解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和当前的发展情况。[2]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无法得到实质性的开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始终停滞不前。

三、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 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 逐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水平, 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就是对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严格的选拔过程中, 同时应该提升党组织成员的基本待遇, 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 除此之外, 还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 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最后就是恰当的处理党组织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既要对农民群众实行有效的管理来保证各项组织活动的开展, 同时还需要满足农民群众自我发展的要求。

(二) 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可以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有效的指导。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指导思想,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实现思想的进步, 意识到加强基层人员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充分提高他们的整体思想素质。要实现理论教育和实践体验的有效结合, 这样才能更加有效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其次是基层人员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方式, 让他们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同时能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为农村提供完善的指导和服务, 从而提升执政能力, 除此之外, 健全的教育培训工作还能提升人员的整体实践工作能力, 使得他们能够将学习到的思想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 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首先需要加强对党员的管理, 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队伍逐渐趋于稳定, 及时的发展青年党员, 为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提供充实的后备军, 同时要严格对党员进行管理, 提升集体凝聚力, 使得各环节的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其次组建高水平的领导班子, 保证领导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基层党组织实施有效的管理,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3]最后根据党组织人员流动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调节, 现阶段人员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为了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 需要对当前的组织结构实行及时的调整, 在加强对人员管理的同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发展特点来实行人员的合理分配, 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

(四) 完善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人员需要和农民群众进行良好的沟通, 因而他们和农民的关系以及他们的思想理念对各项政策方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印象。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干部, 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意识到农民群众在党组织工作中的重要性, 能够做到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真正的带领农民走向富裕道路。同时基层党组织要坚决惩罚腐败的现象, 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人员的管理, 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对人员的思想教育, 树立良好的执政风气, 在选取党组织干部的时候要做到民主,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法制制度来约束党员的行为, 对腐败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 使得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4]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实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织机构, 其重要性不可言喻。可以说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对相关政策方针的贯彻和落实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同时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新的发展时期,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愈加重要。而在新环境的影响下,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 建设新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也成为了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针对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进行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参考文献

[1]徐凤泉.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J].奋斗, 2012, 3 (10) :56-57.

[2]程勉中.基层党建研究领域中的范式困境与问题导向[J].桂海论丛, 2013, 1 (05) :23-24.

[3]李毅.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4 (16) :31-32.

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篇3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历经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始终重视自身的思想建设,不断努力以思想建设来推动党的整体建设。党在成立初期,就重视在农村建立党组织以及进行思想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问题。

二、领导班子建设

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党的各级领导班子是干部队伍的核心,领导班子建设又是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加强农村基层党的领导班子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队伍建设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党的面貌,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环节。农村党员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农村党员担负着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策落到实处的重要职责,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源泉。

四、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作风如何,关系到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的历史中,不断发展并创造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优良传统,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五、制度建设

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串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制度上,应加强对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健全农村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建立农村党员参与决策制度。

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乡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改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明显增强,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党员队伍存在问题。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党员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而且部分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偏低,存在农村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过硬、工作方法简单、观念陈旧、法制观念不强等问题。

2.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存在问题。农村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就是党员学习党的理论、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程度并加以贯彻落实向农民群众宣传的水平,服务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活动。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部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日渐淡漠、理想信念产生动摇、服务观念和意识不强等问题。

3.体制和机制存在问题。体制是某一个方面的规范体系,是制度具体的外在表现和实施形式。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条例,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但在领导体制、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例如,领导和工作体制集中过多,民主过少,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运行机制不合理,农村“两委”关系不明确。

4.干部作风、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领导方式是领导者作用于被领导者的行为模式。目前,在基层党组织,部分农村党员存在作风不良、领导方式不妥和工作方法不恰当等问题。

针对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应严格培养和发展农村党员,完善农村党员教育和培训制度,加强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公信度,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和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的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篇4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这为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指明了新的目标和方向。“组织力”一词,网络上有不少释义版本。这里指组织内的各个要素有机融合而形成的整体合力。对于党组织来说,主要是指为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依靠自身组织优势和组织资源,动员引导人民群众贯彻党的决策部署、参与社会治理、推动改革发展等的能力。党组织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对党组织工作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当下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强基础、补弱项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严重制约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的充分发挥。党的十九大着眼于新时代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对党的建设作出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把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到全党面前。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XXX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今年四月以来,为推动XXX在新的起点上转型跨越,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以“三区两城”建设为抓手,履职担当、攻坚克难,以前所未有的魄力担当,奋力实施“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让XXX人民感到XXX改革发展大潮扑面而来。

“不负春光与时行、服务民生我争先”。民政局机关在全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征程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机关党支部以上党课形式在第一时间向党员同志进行了宣讲,传达了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吹响了出征号角。根据新征程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定位,展现作为。要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负众望的使命感,带领广大干群凝心聚力,奋力拼搏 为推动民政实践创新提供强力支撑,这是对我们支部领导力、组织力和战斗力的重大考验。

为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要求,扎实推进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提供服务,从今年3月起,机关支部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党支部近一年来日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梳理。从总结分析情况看,党组织建设总体状态良好,组织生活正常有序,党员思想政治状况、工作作风以及表率作用发挥等方面基本能得到群众认可。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有时组织活动形式大于内容,如,支部组织党员学习一些党的重要理论文献时,对所学内容领会不深,有时不求甚解,学用脱离;二是作风不够硬。抓工作一时紧一时松。常规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工作任务繁多时,会有畏难情绪和疲于应付心态,降低了工作标准。三是专业能力不够强。新常态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创新意识不强、主动研究不够,进取意识不足,有时多强调客观因素,不能从主观上找原因。这些因素若不及时解决,都将影响组织自身发展。

二、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对策

(一)加强理论学习,突出政治建设引领。

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认真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通过学习培训、以考代训,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使之成为推动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精神动力。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和基本方略,正确把握民政发展方向,准确把握目标和任务。在学习中提升认识,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将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和提升服务水平结合起来,通过以学促进,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学习体会转化成为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行动自觉,推动民生实践创新。

(二)夯实基础建设,提升党组织服务能力水平

进一步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坚持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和服务功能,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一是要强化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党组织制度建设、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建设,严格规范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集中活动日、学习固定日、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严格按照《条例》和《准则》贯彻执行,纯正政治生态。

二是抓好基层党组织班子自身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主体支撑。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要自觉承担各自分管职责,激活党组织内在活力,加大对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培训力度,规范基层党务工作。着眼服务大局、中心工作,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强化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全覆盖,将党组织活动融入民生服务、融入党员需求、融入员工期盼,增强党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抓住当前“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区两城”建设、争创国家文明城市等重大发展机遇,党组织要发挥组织资源组织优势,凝聚党员职工以“三扛三将”精神引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民政系统要着眼“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结合自身特点,推进服务民生和服务创新,以深化现代民政建设为抓手,围绕优化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格局、建设优质发展的养老服务格局和构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等目标,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制度更加完备、体系更加健全、覆盖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与XXX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民政事业体系。

(三)多措并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功能定位及职责任务的具体化,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新要求。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

一是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制度,建设责任预防腐败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建立健全与岗位相对应的履职清单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确保依章办事。

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用制度管人管事。根据新常态下事业发展形势和上级有关要求,落实“三重一大”集体议事规则。强化对重大人事变动、重大事项安排、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大宗物品采购的管理监督力度。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党课教育的内容之中。进一步落实省、市、区关于加强行业系统警示教育的工作要求,把警示教育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推动警示教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使纪律规矩成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拒腐能力。

四是优化作风提效,正风肃纪呈常态,坚持不懈解决“四风”问题,以提升执行力为重点,扎实开展“庸懒散、不作为、低效”问题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宣传动员、自查自纠、重点检查、集中整改和总结提高的持续推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促进机关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篇5

提升新时代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部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组织路线的重点任务,是做到“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的重要举措。为提升新时代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北京市直机关工委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全面梳理组织力的内涵,科学构建理论框架,认真总结提升组织力的实践经验,对200多个支部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研判,提出贯彻中央精神、符合北京实际、具有机关特点的对策建议。

一、内涵溯源:组织力的历史内涵、时代内涵、领域内涵

(一)历史内涵溯源自建党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始终以组织力作为重要落脚点。早在中共二大,“组”就被认定为“训练党员及党员活动之基本单位”。中共四大时期,“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被正式确定下来。大革命时期,提出“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在1927年的“三湾改编”中,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央抽调八路军的政治工作人员和派遣工作团到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解放战争时期,采取“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巩固农村根据地上,发动群众,积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党继续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作用。从1950年到1951年,党集中力量对党员进行整理和教育培训,纯洁巩固了党的组织。中共八大党章首次提出了“党的基层组织”概念。改革开放后,党在总结各地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完备的制度和规定。从1996年3月至1999年2月,中共中央先后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校、机关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组织设置、工作职责和基本任务等作了详细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

(二)时代内涵溯源

习近平总书记将提升组织力作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有着重要的时代意蕴。一是着眼新思想,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注重问题意识、强调实干务实、学会抓住重点等思想品格,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正是上述思想品格的彰显。二是面向新时代,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发展。我国基层治理环境面临更繁复、更集中的社会矛盾,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准确抓住基层党组织如何更有效面对新时代基层治理各类矛盾的“牛鼻子”,高度契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三是解决新问题,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稳健发展。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一些基层党组织出现了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面对新问题,要有新思路、新办法,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为及时化解新问题提供方法路径。

(三)领域内涵溯源

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相比其他基层党建领域,有着自身独有的领域特色。一是立足地位与属性,强化政治建设。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构建必须以政治建设为根本,以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标准。二是把握职能与作用,增强决策执行力。机关作为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的重要抓手、连接其他各领域各类型党组织的重要枢纽,相比其他领域党组织具有更强的决策属性,要求有更高的执行素养和执行效率,这决定了决策制定的质量、决策执行的效率,是考量组织力的重要标准。三是围绕中心工作,强化社会资源整合。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是机关党建的核心任务,中心工作的有效完成所牵涉的社会各要素间的协作整合更广泛,要求机关基层党组织加强社会资源整合,最大化、最优化落实职能,这既是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属性,又是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内涵的重要向度。

二、理论框架:组织力的组织基础、组织运行、组织表征

(一)理论依据

对组织力的理论探寻,要从“组织”的本体出发,以组织学为基础,探究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生发的组织根源。同时,要从机关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政策属性出发,以政策过程理论为理论路径,探寻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得以提升的载体与机理。

1组织学理论

一切关于组织的理论与实践探究,都要回归“组织”的本体,以组织学为基础开展关于组织系统的研究创新。对于新时代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研究同样要从组织学出发,以组织学中关于组织运行的成熟理论模型为结构和路径,探寻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框架。现代组织学认为,组织的灵魂在于组织目标、关键在于组织基础、基础在于组织运行,要以明确清晰的组织表征为基础,建立健全的组织评价体系。我们的研究本身要回归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目标、组织基础、组织运行、组织表征和组织评价,探寻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生发机理和提升路径。

2政策过程理论

机关基层党组织相比其他领域基层党组织的一大特点就是其政策属性,从机关基层党组织这一特有属性出发就组织力展开研究,可以借鉴政策过程理论。政策过程理论属于公共政策和管理的相关理论,当前形成了以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为主的政策系统理论模型,并形成了政策过程的阶段性方法、多元分析框架、制度理性选择框架、间断—平衡理论、支持联盟框架、政策研究中的创新和传播模型、政策过程与大规模比较研究等系统的政策过程研究方法论。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有效发挥的重要载体,科学化、规范化的政策过程也是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途径。对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研究要立足机关的政策属性,以政策过程作为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的重要抓手,探究并构建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机理。

(二)组织基础

组织基础是机关基层党组织稳健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生发与提升的基本前提。

1组织设置

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包括组织规模、组织架构、组织覆盖面、领导班子配备、领导班子任期和支部委员设置等,是机关基层党组织得以建立健全的组织基础。优化组织设置是提升新时代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基本保障,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不断优化、规范化、科学化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为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高夯实组织设置基础。

2基本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新时代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新时代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保障和基本途径。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制度包括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党费收缴制度、责任落实机制等,是机关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开展的系统制度依托。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建立健全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制度,为组织运行搭建有力的制度保障。

3基本活动

活动开展是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运行的基本形式,也是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生效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活动包括“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是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动作。基本活动作为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因素。

(三)组织运行

组织运行是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作用点。包括组织决策、组织执行和组织监督3个环节。

1组织决策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机关特色,从机关基层党组织具体工作实际出发,在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各方意见,保障组织决策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民主性。

2组织执行

从组织决策出发,积极主动研判具体执行中所包含的角色与要素,最大程度调动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在组织执行中的角色参与与效力发挥,对于组织执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研判、加以解决,对于组织执行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纠正,保证组织执行整体过程的主动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3组织监督

组织监督要落实到组织运行的全过程,结合机关特色与基层实际,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监督能动性,建立健全自我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组织监督体系。严格落实组织监督体系,保障组织监督切实落地,杜绝组织监督的形式化。及时对组织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从不同的问题实际出发,加强对出现问题的研判分析与教训吸取,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四)组织表征

组织表征是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结构的重要构成,是提升组织力的关键载体和路径。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包括政治引领、作风过硬、能力专业和纪律严明4个重点表征。

1政治引领是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的首要表征。

机关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对内要对党员、干部开展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增强政治要素在党组织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作用力,强化党组织建设的政治方向;

对外要主动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引导,将政治建设贯穿基层治理。

2作风过硬是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内在要求,是提升组织力的重要表征,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要求机关基层党组织在组织运行过程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一切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能力专业是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成果。

主要包括机关基层党组织专业业务能力和基层党建能力,能力主体主要包括领导干部、骨干队伍和普通党员。能力增长可以有效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这就要求不断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增强队伍整体的政治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履职能力,提升业务素质、思想素养和协作水平。

4纪律严明是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主要包括党性意识强、组织生活严格和正风肃纪落实到位。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守纪律底线,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始终保持清醒,对违法违纪的行为坚决查处、严格执纪。

三对策研究: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基本路径

(一)加强政治建设

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首先要从加强政治建设出发。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机关把握方向的作用,加强对机关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监督检查。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政治素养,严格按照标准选拔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开展对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教育,加强对领导班子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二)强化理论武装

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要始终坚持把理论武装放在前面,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及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积极推进工作创新。积极在党组织内部和外部开展多形式的思想引领活动,经常、主动、系统地向党员、群众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夯实思想基础。

(三)规范组织设置

规范的组织设置,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与提升的重要前提。要进一步规范组织设置,及时解决部分党支部存在的权责边界模糊等问题。开展组织设置对照、检查工作,通过“照镜子”的方式排查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组织设置问题。及时解决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组织设置修正。

(四)优化组织运行

组织运行是机关基层党组织职能实现与作用发挥的着眼点。要不断优化组织运行中的环节、要素与结构,积极探索组织运行更优化的经验与方法。注重组织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规范化,加强民主集中制在组织决策中的运用效率。加强组织执行的执行力、精准度与科学性,以高品质的组织执行保障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优化组织监督,保障组织运行不错位、不缺位。

(五)健全组织评价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篇6

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在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实践中找到落实的情况,假期我根据老师布置的调查范围于1月20号到25号对新疆的阜康市的城关镇,进行了调查,对各村采取入户调查,向相关人员讨论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综合情况

“三级联创”基本情况

28个行政村,面积4.95万亩,全区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万人。40个村党(总)支部中,25个村党(总)支部达到“五个好支部”标准,其中3个村党(总)支部获市先进“五个好支部”称号,占总数的21。党员886人。

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10人,其中男性84人,占76;女性26人,占24。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21人,36-45岁38人,46-55岁46人,56岁以上5人。文化结构为:初中36人,高中(中专)64人,大专学历的10人。按照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团结干事以及群众的评价情况,对20个村分成三个类别:放心班子14个,占70;基本放心班子6个,占30,不放心班子没有。

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全区共有村级后备干部24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8人,分别占总数的67、33。35岁以下19人,占80;36-45岁的5人,占20。高中文化的18人,占75;大专文化6人,占25。

农村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农村党员886人。,目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呈“倒挂”状态。党员队伍呈现年龄老化、低文化的状态。

阜康城关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个根本,突出三个关键,达到四个要求。即:围绕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为目标。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突出班子建设,突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突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达到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的要求。注重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实现机制不断健全、问题逐步解决、经验系统总结、工作均衡发展,多干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城关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1、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我镇于2009年9月开始全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大力营造科学实践的氛围,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学习活动于2010年2月基本完成。

2、抓好党员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党员进行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结合建国60周年活动,总结宣传建国以来阜康市党的建设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3、深入开展“天山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宣传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的典型。健全完善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等各项制度,针对农村、机关、学校等层面的不同特点,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广大党员争当新农村建设先锋、机关效能建设先锋和育人兴校先锋。结合庆祝建党八十八周年,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提高执政能力,稳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工作主线,以加强村班子建设为关键,以争创基层建设示范乡镇、村活动为载体,抓好支部先锋工程、党员干部素质工程、科技富民工程、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程,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坚强战斗堡垒。

2、加强基层党委自身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基层党(工)委自身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不断强化基层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落实好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民主集中制建设,增进团结,凝聚合力。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

3、强化村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优化党组织设置,抓好“四个延伸”,即党组织向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延伸、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延伸、向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向农民工队伍延伸。系统总结推广“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等成功做法和经验,切实提高农村党组织适应市场、领导发展的能力。抓好“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稳步加大在优秀村派生中选拔乡村干部的力度。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坚持标准,重视加强对非党村委会成员的组织培养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不断提升村级配套组织建设水平。镇党委要召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2次。

4、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要保证基层党组织书记不能有空缺,村党组织书记、党员培训不能少于7天,积极推广村党支部书记定职定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的“一定三有”做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突出解决一些基层干部在维护稳定,特别是在宗教事务管理等工作中“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问题。在农村全面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保证一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入户工作时间。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健全完善书记、主任“一肩挑”村的有效监督管理机制。

5、切实抓好后进组织整顿。把能不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能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线索、主动化解矛盾排除隐患,作为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软弱涣散的重要标准。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开展摸底排查。对软弱涣散的党支部要制定整顿方案,明确整顿目标、措施、期限和责任人。

6、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认真落实《中共阜康市委员会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深入开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调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抓好落实。尤其对年经营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村,要按照“一村多策”的办法,逐个进行论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选好发展项目、明确发展目标。要采取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术扶持、信息扶持等方式,3年内彻底解决村集体无收入和经济薄弱的问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要纳入综合目标进行考核。不断完善“村财乡管村用市监督”机制,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坚决杜绝产生新的债务。

7、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使用。认真落实好《阜康市村级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办法。进一步抓好危旧狭小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新建、改扩建工作。搞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用品及取暖等设备、设施的配置工作,确保党群活动经常化。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议事、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综合作用。

三、积极稳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1、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抓好中央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意见,规范和完善党委(党组)工作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指导力度。

2、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积极探索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党务公开工作,明确各级党组织党务公开的内容、范围,建立和完善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和监督保障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各类党务信息,整合公开栏、党建网站等平台,推进党务工作深入开展。

3、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按照区州市党委要求,不断探索完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党代会年会、党代表视察调研、党代表议案、党代表联系群众、党代表学习培训和考核、党内情况通报和情况反映等一系列工作和管理制度,实现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效果。

五、建立健全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市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及下级党组织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等制度。落实好《阜康市2008年—2010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抓基层党建报告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2、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和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完善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活动,组织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学习。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形象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工程”,落实分层培训、分级负责责任制,对农村党员开展分层教育,对机关党员开展集中教育,对流动党员开展属地教育。扎实做好基层党员、干部轮训工作。继续开展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等活动,不断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使广大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

3、建立健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按照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建立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找准城乡党组织建设的结合点,全面推广村警联建、村企联建、村信联建等成功做法,积极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的有效途径,推动全镇党建工作均衡发展。健全完善领导联系乡村、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村挂职锻炼、镇农牧业技术骨干结对帮带党员种养殖大户等制度,坚持搞好“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月,切实加大对农村工作的帮扶力度。

4、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激励、帮扶机制。采取党员互助、党组织扶助等办法,加大对党员的关爱、帮扶力度。总结推广党员扶贫基金、爱心超市、特困党员救助中心、党员政治生日等成功做法,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基层党员干部。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健全重要节日走访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制度,筹集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困难党员活动。严格审核把关并落实好 “三老”人员待遇,扩大村干部养老保险试点。

5、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做好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的通知》,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和信息库。推行流动党员联络员制度,推广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签订双向共管协议做法,探索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党组织与党员、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联系,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跟踪管理)工作模式,建立“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形成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表彰奖励优秀流动党员。

6、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日常管理机制。坚持发展党员计划、总结、通报工作制度,改进和加强宏观调控。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票决制。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展党性分析,扎实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全面推行党员“双线”管理,即上线争优,底线跟踪。科学设置“上线争优”与“底线跟踪”的内容,并将“党员承诺制”与“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与“双线”管理相挂钩,切实抓好考核管理,促进工作取得实效。

7、建立健全规范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机制。认真做好中组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规定》(中组发〔2008〕3号)的传达、学习、宣传工作,按照新的收缴标准做好党费的收缴、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严禁出现党费流失现象。

8、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完善联动机制,增强创建动力,切实抓好基层组织示范乡镇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党建“示范工程”,总结挖掘成功做法和经验,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1、开展“三级联创”的主要做法经验

以加强领导、合力推进为重点,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以构建“五型”班子为重点,全力推进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2、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3.党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实行发展党员工作重心前移,在全区着力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强化统筹规划,要求各级党组织制定好每个发展党员“三年规划”和“规划”,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并且,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失察失实责任追究制。要求各级党组织制定发展党员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基层单位每年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与入党人员比例一般要达到5:1,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力的党组织负责人实行专项督查限期整改。

以提高党员素质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机制。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推进学习型党员建设,要求每位党员每年都要重点阅读1—2本理论著作,同时,完善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区委、各部门、各乡、办事处均成立中心学习组,定期组织领导干部进行学习,并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员经常性学习。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测试机制,进行学习考核,规定每年开展一次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知识测试。

以增强理想信念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教育机制。以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和形势教育为重点,充分利用党领导下各方面取得的成果、新业绩教育党员。同时,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作用,不断培育优秀党员典型。区委坚持每两年从机关、学校、企业、乡镇、社区、农村等不同领域评选出并表彰100名左右的优秀共产党员,并要求各系统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先进事迹报告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实施党员帮扶工作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实行党员帮扶制度,要求有帮扶能力的党员,每人帮扶一户以上的贫困户或一名以上的后进党员,使党员在帮扶、带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觉悟和素质。建立了党建扶贫制度,要求扶贫单位与帮扶点签订《党建扶贫目标协议书》,建立党建扶贫目标责任制。还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明确每位区处级领导各联系一个乡、一个规模企业、一个困难企业、一个社区、一个党建联系点和一个扶贫联系点,每月至少到联系点两次,科级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一户以上困难企业职工或农村贫困户;要求乡领导干部联系一个村、一户困难户,基层站所包村;坚持不脱贫不脱钩。

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发现,城关镇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党组织成员思想解放不够,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不适应。从调查的情况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占90以上,他们自身虽具有很多优势,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带来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接受较慢,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敢闯敢试意识,“老守田园、求稳怕乱”思想严重,不敢创新,不会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税费改革和“一免两补”后,由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较慢,显得力不从心或明显的不适应。

2、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带动能力不强,致富本领差。统计表明,在全区20个村级党组织农村党员中,按照市场规律手段,带头致富的不足62,带领农民致富的不足10,其余的在领导农村工作和带领农民致富中,往往是老办法,客观上导致增收渠道不宽。在引领农民进入市场,从事规模经营、产业化生产方面,办法不多,步子不大,效果不明显。个别村党组织负责人责任意识不强,只满足于自己发财致富,对带领群众致富缺乏信心和责任感,个别党员自身致富能力差,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

3、村级党组织成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成为引导农村新思维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的一大难题。全区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53岁左右,50岁以上的占60;原始学历偏低,具有初中以下学历的占45,工作中的惰性和被动性以及思想的封闭性,影响了党员干部积极性的发挥,消磨了年轻干部的进取心和工作锐气。一些有为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个别村剩下一些年老体弱和无作为的党员,其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可见一斑。

4、村级财力下降,债务矛盾突出,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从调查的村情况看,税费改革后至今,村级合法收入锐减,可支配财力明显弱化,尤其是国家明令暂停收缴农民拖欠的“三提五统”和农业税费后,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欠缴税费户形成了理所当然的“欠”,使一些老实的农民产生了“老实人吃亏”的感觉,给一些照章纳税户起了反面作用,尤其是农村40%的农户有能力缴纳而故意逃避义务,形成了村级60%的债务,而现行政策、法律又缺乏有效地处罚和制裁手段,乡、村、农户及第四者之间历史遗留的债务链一时难以解开,债务矛盾十分突出。从调查的村情况看,村村有债务,最多的村达130多万元,最少的也在20多万元以上,农村基层干部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办事的可信度下降,威信降低,控制力下降。个别村为偿还债务变卖集体资产,出现了一些“空壳”村、无村办公室村,党建工作投入不足。个别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矛盾趋于表面化。

5、村级党组织成员工资收入减少,待遇降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税费改革前,农村“老三位”每年工资收入10000元左右,税改后,为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规定“老三位”年工资收入为4500元,其它误工补工人员年工资不超过3000元,前后收入的对比,加之今年种地效益的增加,使村干部有干工作不如多包点儿地实惠的想法,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6、因村级财力紧张,村级老干部补助费没有解决渠道,兑付难度加大。调查中,村干部们普遍反映农村干部补助费兑现难问题。1999年,市委组织部为解决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下发了20号文件,规定农村党支部书记连续工作10年以上,累计工作15年以上,离任后,享受现任支部书记工资额60的待遇(上述说法是调查中反映的,主要精神以文件为准)。从调查的情况看,只有2个村兑现了农村老干部补助费,但兑现额度不够,其它4个村因财力所限没有兑现,老干部反映强

7、流动、下岗职工党员身份确认难,活动组织难。有的流动下岗职工党员认为我是不是党员与你们有什么关系;有的认为现在工作都没有了,还什么党员不党员的;还有的虽然承认自己是党员,已与单位多年没有了联系,也不过组织生活,成了“挂名党员”;组织从原单位移出后,一直在手里没落,成了“口袋党员”。有些军转党员年龄小,党性知识淡薄,手续转过来后,不明白组织程序,将档案放在手里,不及时与组织联系。流动下岗职工党员个别流动党员只顾个人做生意、找工作,对参加组织活动热情不高。辖区内有些下岗党员因关系不在辖区党委,不接受办党委管理,但也不参加原单位组织生活。处于无组织、无活动状态。

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7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整个执政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只有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健全而充满活力, 整个党的组织才能坚强有力、朝气蓬勃。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事实上体现了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内涵。党的基层组织虽不制定大政方针, 但在实践中为大政方针的发展与修正提供动力和依据;虽不直接提出立法建议, 但可以向决策机关提出建议;虽不直接推荐干部, 但享有推荐这些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基层党组织处在建设与改革实践的第一线, 是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基层党组织拒腐防变功能是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职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拒腐防变功能,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做到层层负责, 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性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各级党组织围绕党的中心工作, 通过开展创先争优等学习教育活动, 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但是, 与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比较, 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无论是认识层面, 还是实践层面, 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1. 政治核心作用难以体现。

一些基层党组织干部往往把党的中心工作等同于业务工作, 错误地认为只要工作搞好了, 就等于党组织的工作做好了。没有认识到党要管党, 发挥领导作用、政治核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责。

2. 履行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不够。

一些单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有些党员缺少起码的政治热情和组织观念, 对党组织的活动不积极参与, 甚至消极应付, 忽视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极大地影响了执政党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

以上现象表明, 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繁重而迫切。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是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的迫切需要, 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是党支部影响力存在逐渐下降的趋势。首先, 表现在农村基层党员理想信念有所动摇。有些农村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在淡化, 他们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带领群众致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而是将其作为谋取私利的台阶, 所以在处事过程中往往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其次, 表现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一方面, 受自身素质的影响, 坐不住, 学不进, 对党风廉政建设只是了解较少, 不能细心体会, 也就谈不上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另一方面, 不注意学习科学理论, 研究现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能力欠缺, 对现代农村工作出现的新问题缺少深层次思考, 也就谈不上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如此一来, 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受到影响, 党支部的影响力存在下降趋势。二是党员管理教育遇到新的问题。由于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留守的党员较少, 致使党内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对党员的教育无法深入进行。三是少数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淡薄, 党性觉悟不高, 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毅力。

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是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关键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为此, 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经常了解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 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 及时把优秀的人才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在党员发展中应坚持标准, 积极培养, 严格程序, 推行党员发展公示制度, 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努力实现质和量的统一。三是反腐倡廉, 加强党纪教育。要提高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在做好党的制度建设的同时, 对党员做到警钟长鸣。四是严格组织生活, 加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 求真务实, 确保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途径

一是提高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的基础, 是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落到实处, 必须通过基层组织, 党要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 必须依靠基层组织,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 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二是健全和完善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机制。在选拔村党支部书记时, 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 注重选拔开拓创新意识强、民主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和群众威信高的党员任村党支部书记, 并合理调整和改善领导结构, 使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优良, 优势互补, 努力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决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坚强领导集体。三是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 服务发展大局, 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 农业科学技术培训, 力争使他们成为新时期的致富带头人。四是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形式, 在实践中建设, 在建设中实践。五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 把党员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经常进行党性觉悟的教育, 要对流动党员加强管理, 促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六是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和教育。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的素质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强弱, 对党支部能否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具有极大的影响, 并把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建立和完善干部工作奖惩机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篇8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定位;转变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政党在政治社会中都有它的特殊位置和功能,这就是政党的角色。经历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也经历了三次的角色变化。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顺应时代变化,探索新的角色定位。然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际角色还有许多不适应、不到位的问题亟待解决。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顺应时代、准确把握其面临的新形势,寻找新的角色定位。

一、当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定位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弄寻足部建立起来,在改变了农民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随着市场经济在农村日益发展,集体经济已经逐渐退出了农村,这就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缺少了管理农村的有效机制。怎样发挥自己的组织监管作用,是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的重大责任问题。

(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改革使得农民获得了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生产要素的权利,这意味着农民可以选择从事传统农业以外的其他职业,由此带来了农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与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尽管大家对农民分层的划分上有分歧,但是无论怎样划分,都不得不承认,农村的社会结构出现差异化、复杂化等特点。农村新分化出的每个阶层,在收入差距、经济来源、工作方式、生活习惯、政治诉求、文化素质等方面都不一样,这就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难度加大。如果还依循以往的角色定位去工作,势必影响其在农村的地位和作用发挥。

(三)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

当前农民思想观念变化主要表现在:1.以个人为中心的利益观盛行。土地承包以后,农民对生产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并且逐渐注重个人及家庭利益,并以此为自身价值的核心体现,造成了“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集体观念淡薄了。2.在当今社会经济成为衡量的标准。在合作化集体时代,由于收入均等,当时的评判标准时按照农民掌握的政治资源来作为标准的。在市场积极条件下,由于农民收入的差距逐渐拉大,经济作为衡量标准就取代原有的标准。3.理念的迷失,在一些农村愚昧的观念又在慢慢的苏醒。社会社会主义的信念逐渐淡化,一些封建迷信、邪教等观念又在盛行。4.农民的政治意识逐渐提高。村民都希望选举自己为村干部,为广大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这有利于农村基层的良好发展,但是这需要正确的对待,并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较色位置,以适应新的农村发展现状。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任务的改变

伴随着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中国农民进入了“免农业税”时代。这就意味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催粮要款”时代的结束。同时,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农村“计划生育”的压力大大降低。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从而充分发挥其职能,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这就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定位之我见

结合当前农村的发展需要和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现实,笔者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扮演的角色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本“细胞”,这就决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代理人,代表著党中央在农村执政。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要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与赞同,农民的心声是“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好支部”,“只有建设一个好班子,才能收拾一个烂摊子,从而改变村里贫困落后的面貌”。这些充分反映了农民对党组织的认同以及对好支部的深切期盼。

(二)党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

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事业。中共七大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党章,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的宗旨规定了下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基本单位,直接联系着广大的农民群众,有义务、有责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尽可能周到健全的服务。世界许多执政党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鲜活的案例。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脱离了群众,忘记了自己还应该是群众的服务者。古巴压而不跨的奇迹,恰恰是党群紧密团结的见证。西方选举国家的执政党之所以能上台执政,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做好了群众的服务工作。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有服务群众角色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树立起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才能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支持,才能永葆党的执政地位。

(三)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者

目前我国约有农村党员3千多万名,大概占全国党员数量的40%左右。虽然目前农村党员在政治文化素质、党性观念、纪律意识、致富能力等方面较以前都大有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教育管理落后;先进性不够突出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上级党组织的支持,更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加强教育管理。当前,全国村级党组织约有60多万个,乡镇、村党组织数约占全国基层党组织数量的20%左右。这相对于农村党员占全国党员的比例来讲显然是不够,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撤村并组,使得村级党组织数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同时,流动党员现象的存在,使也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党员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管理党员方面的要求,需要其探寻新的角色定位。

(四)农村流动人口利益的维护者

农村流动人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对农民流动的宏观政策和体制限制的逐步消除而出现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外流,也在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能力。对于流动人口而言,他们自身的烦恼和困惑也颇多。有对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儿童和妇女生活的担忧,也有未成年子女教育的担忧;有对城市生存的忧虑和对自己在村中利益的不舍……这些情况的出现,加深了他们对自己原有利益的重视与担心。而要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个工作自然就落在了农村党组织身上。对于农村流动人口而言,也是最希望党组织当好他们的利益代言人。等他们回家时,发现自己最基本的利益仍然能得到有效保障。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恰恰在这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亟待加强。

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说,以上四种角色都是他们当前必须扮演的,彼此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应当对每种角色的扮演都有起足够重视,千万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就会造成角色缺位的局面。

【作者简介】

杨娟珍(1976— ),女,陕西武功人,中共宝鸡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上一篇:三甲评审学习体会下一篇:幼儿园如何开展好礼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