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绘教学的尝试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写绘教学的尝试(共9篇)

读写绘教学的尝试 篇1

伍梓维

对于“读写绘”的认识,我给自己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朦胧阶段,二是比较清晰阶段,三是有目的的指导学生阶段。新教育这个名词,咱们并不陌生,可是“读写绘”这个名词我是在2011年暑假学习期间才听说的,真正实践是从2011年10月份开始的,那时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知怎么下手,当时,我对读写绘的理解是:要把图画好,文字也要写好,其实不然,读写绘开启儿童思维想象空间之旅,是绘画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奇妙结合,通过以“读”为主,“写话”为辅,“绘”做介体。用写与绘来丰富发展孩子的想象与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读写绘”简单说主要指低年级师生共读绘本、儿歌、童诗、电影等,使孩子在美好的事物中心灵得到浸润,在幸福中不知不觉地成长。低年级孩子识字少,语言表达还不够精确,但是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活跃,绘本中的图画能帮助孩子读懂故事。选择绘本使他们能快乐的走进阅读。读写绘的 “读”,指的是“读写绘”在幼儿阶段(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所读的绘本及儿歌、童谣,这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最佳营养;而“写绘”,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

“读写绘”的核心是“读”(而不是画),是开展“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的最初一级,通过大量阅读人类最优秀的读物,为学生学习构建丰厚的智力背景,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儿童产生对学习、学校、教师、思考的喜爱,改善师生、亲子、家校关系。通过读物的主题,以最佳的方式,实现思想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写绘”是指孩子在阅读之后借助图画和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 体验、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

我们的第一期读写绘是“风景”,是根据晨诵诗歌《风景》进行创作的,我们先集体学习这首诗,然后我问孩子们,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物?学生们回答:这首诗描写了绿树、青山。我又问孩子们:绿树怎么样、青山怎么样,根据这样的提示,我让孩子们进行了第一次读写绘,这一次读写绘可以说是不尽人意。第一次读写绘由于我的提示,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大部分学生没有新意,接受这次教训,我们晨诵学习了诗歌《小河》后,我又让学生创作读写绘,作品交上来后,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出现了几篇佳作,这一时期,我对读写绘还处于朦胧阶段。让我对读写绘有了清晰认识,还是在2011年11月21日听了蔺老师讲的《小猪唏哩呼噜》,听了蔺老师的课后,我写了如下感想:今天,我聆听了我校蔺老师的《小猪唏哩呼噜》读写绘课,听后受益匪浅。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一是教师准备充分,不仅有精美的课件,而且有老师的下水作文,起到了以身作则的作用。二是学生素质高。在短短的二十多分钟的时间里,竟有十多位学生完成了高质量的作品,令人佩服。今后,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也要向蔺老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紧接着,我也如法炮制,上了一堂读写绘课,让学生当堂创作,效果果然好。这次作品,不论是学生的绘画还是写作,都比以前有所提高。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又反复查找资料,从网上看了有关读写绘的教案,根据卢秋玲主任传给我们的绘本,我指导学生读了绘本《会爬的豆子》,论坛资料。我一打开大屏幕,孩子们就被精美的图画和有趣的内容吸引住了。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回答问题,当看到麦德阿姨要种这棵豆苗时,我问孩子们:如果让你种这棵豆苗,你会种在什么地方?孩子们纷纷回答:我会种在水里;我会种在屋顶上;我会种在土里。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说:咱们看看书上是种在什么地方?孩子们很快找出答案:把它种在有阳光的地方。

我们种下这棵豆苗后,会怎么管理它呢?谷昊辰说:“我会给它浇水、除草、施肥。”柳慧深说:“我会给它打灭草剂.”我听后,及时鼓励他们:你们采取这些措施后,豆子很快长得又快又结实。看:故事里的主人公米莉和茉莉真的是每天晚上,给豆子浇水、施肥,豆子开始往上爬了,它爬上墙,爬到邻居的柠檬树上,这时,我问孩子们:它爬上墙,爬到邻居的柠檬树上,会看到什么呢?王士成说:“它会看到柠檬”;刘俊钰说:“它会看到绿绿的叶子。”还有的说:“它会看到蓝蓝的天空.”我说:”站得高,看得远,豆子会看到很多东西.”豆子爬到柠檬树上后,会继续爬吗?”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我说:“咱们继续往下看,看 看这棵豆子到底会爬到什么地方,好吗?”孩子们都齐声说:“好!”我们继续往下看,孩子们不由地读出声来,它爬过篱笆,爬到另一家人的花园的桃树上,豆子爬过一座小屋,爬过一道树篱,引来一大堆人围过来,人们禁不住要问:豆子要爬到什么地方去?”“它要在什么地方停下来?”“大家想不想知道它停在什么地方?”当然想知道停在什么地方,出乎大家的意料,它沿着下水道爬进一扇窗户,大家想象一下,它爬进这扇窗户,它会看到什么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它会看到床,有的说它会看到沙发、电视,还有的说它会看到房间的东西,孩子们的想法真是千奇百怪。真是应了那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由于这次的绘本学生很感兴趣,因此这次作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好,不仅质量高,而且人数也多了,我接着写了一篇博文。

我们知道,小学生爱表现,喜欢被表扬。况且要做好读写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常常不吝啬我的表扬:在做读写绘的过程中,我会时时用一些激励的语言,比如:“吕亚辉写得真干净!”(因为这个孩子一向卷面不是很干净)“郭皓宁这次完成得真快!”除了口头表扬以外,我还对学生每次的读写绘作业,都会打“小梅花”,最好的有三朵,连续三次有三朵小梅花,那就可以在班级的竞赛栏中为自己争得一颗星星了;我还时不时将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在全班进行传阅,以此来激起学生对读写绘的热情,使学生对读写 绘不再有畏难情绪。通过对读写绘的教学,这让我看到了读写绘的魅力所在,让我感到了新教育的吸引力。于是我尝试着,给孩子呈现着更多的绘本故事,让孩子在美丽的故事中唤醒自己,和故事一起成长。

我在想,如果只是一味的模仿别人的方法去进行操作,可能永远会落在别人的后面,在自己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应该不断地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孩子更多的爱上阅读,爱上读写绘。于是我现在渐渐尝试给孩子呈现有哲理性的故事,让他们不仅仅引导孩子知道故事的结尾将会是一个怎样?而且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如绘本《花婆婆》《绿狼》读完后,会让孩子懂得:一个人既竟然也可以让世界变得美丽。无论怎样,都要对自己有信心,看到你所拥有的一切!这些故事就是我们这些大人读来也会觉得意味深长。另外,我将渐渐地向孩子们推荐绘画少一点,文字多一点的书籍,渐渐淡化图画位置。当然,孩子在表达上仍可以借助绘画来实现。所以我觉得这个阶段也是我们所有的老师要努力的方向 ——那就是学会创新。

读写绘教学的尝试 篇2

我们时刻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上的语文课,不是美术课,绘画只是一种帮助孩子学习语文的手段和方法。重要的是吸纳,是吸收,是汲取;而不是表现、表演、表露。所以,在儿童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要非常投入讲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这样学生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当然,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并非一味地接受,他们也在不段参与,想出与作者不同的更有意思的情节或续编结尾,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谈谈自己此刻的感受。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想象力与灵性,并注重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启示,真正尊重孩子们独特的阅读感受,而决不压抑孩子的奇想与乐趣,才能让阅读走进孩子们的心,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讲故事的关键,是拆除故事与儿童之间的屏障,并且不要制造屏障。如何把故事讲得学生爱听,并且不由自主进入到那个角色中去,是成败的关键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则能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读写绘”正是一种适合低段孩子灵性的呼唤。

二、关于写绘作业

写绘作品,是一个三种语言完美结合为故事的作品。画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真正的灵魂是故事,而故事就是这个孩子的思维、精神、思想。这个故事可以是重复,更可以是改写,还可以是创造性拓展。重复故事是一种写绘方式。写绘作业布置,仍然要以一个故事的开头开始,让他们往后续编,你可以把要求补充在导语里,让孩子不知不觉地表达他的愿望,让写绘作品成为窗口。这样能改变那种作业的冷冰冰嘴脸。至于写的多少,这要根据实际的画面来定,我一般不作强行的要求,但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总是那样让我感到幸喜和惊讶。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孩子的需求,可以布置多种作业,让学生自己挑选其中一种。但不宜人为指定区分,因为有孩子会觉得这里面有歧视的性质。另外,读写绘这种形式主要是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孩子的表达能力,所以,对于孩子的写绘作品,除非孩子主动问,一般情况下,家长尽量不要干涉。

“写绘”作品讲究创造,最忌临摹,所以只需教给孩子们作画的方法就可以了,不要因为孩子刚开始画,所以就给一些示范作品,让孩子仿造。

三、关于写绘作业的评价

评价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样对写绘作业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及时地评阅每一篇写绘作品,及时地喊来孩子,你们一起看。他会告诉你很多有趣的感人的故事。我发现,讲出来的写绘作业,真的是作品,是孩子用心编织的作品哪怕是最简单的线条,也是他用心所在做。对孩子的写绘作业进行点评,告诉孩子“绘”好在哪里,“写”好在哪里。是色彩艳丽图像逼真,还是绘画有条理,有多幅图,有故事性?还是字迹工整,语句通顺,拼音正确,或是没有错别字,叙述准确生动?不要用“画得还不错”“讲得还可以”这样的话来评价孩子的作品。有些老师会过度追求画面的漂亮,表扬漂亮的作品。强化了所谓的优秀者,驱逐了所谓的劣质作品。记住,永远不要有批评。永远不要有公开批评。哪怕个别学生不做或做得不认真,也最多只能是私下地表示遗憾。永远是怀着喜悦赞美、欣赏。这是学生自由挥发思想和情感的一个舞台,也是你理解学生,观察学生的一个窗口。每一个孩子用心画出的,都是作品,没有优劣之分。我们要让让永远让学生把视线焦点盯在他们引以为豪的地方。而不是永远盯着他们不想让你看到的地方。但不要刻意地夸张,只是真诚地表示欣赏即可。

一学期下来,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的变化,他们嘴里会冒出“生命”“奇迹”“热爱”等很多美好的词语,读写绘不但能开启学生想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而且能让信任、尊重、勇敢、宽容等等一些美好的东西走进孩子的心灵。我深深地感受到人性中美好的种子就通过故事和画笔播撒在孩子的生命里,每周的绘本故事课成为孩子们的盼望。

摘要:低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十分有限, 尤其是书面语言表达。不过, 我们也要看到,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运用线条、图形、色块来表达事物、心情、感受的能力却极富创造的潜力。所以说, 读写绘这种学习方式, 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表达热情, 使孩子能够运用已经拥有的能力去比表达体验的丰富与多彩。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感觉到还应该注意好读写和绘画之间的关系, 以确保读写绘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读写“互逆性”教学的实践尝试 篇3

一阅读—作文“互逆”教学的可行性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通过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层意、归纳主题、分析艺术手法,使学生明确文章“写什么”“怎么写”,进而归结到“学什么”的过程。阅读教学若只停留于此,则是只重阅读“吸收”,不重阅读“表达”,流于片面了。在作文教学中,须贯彻“课文是例子”的原则,找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契合点,其中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插入作文训练。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其实是着重解决“为什么写”(立意)、“写什么”(选材)、“怎么写”(构思)的过程。若从思维的指向看,可进一步发现阅读过程与写作过程的可逆性。阅读要求读者能准确地从文章的众多信息中捕捉主要信息,归纳出文章内容、作者意图、思路及其具体运用的手法、技巧等;写作则是运用作文手段将作者要表达的主要信息辐射扩展,演绎成文。因此,阅读教学中“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提高阅读、写作水平的途径。

二阅读—作文“互逆”教学步骤

在教学实践中,我一般采取这样的作文教学步骤:在阅读教学之前,先设置与范文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尝试写作(口头作文)。然后学习范文,注意先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表达的方式切入,遵循作者思考问题的过程去理解其所要表达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感情(写什么),再与学生自己的尝试之文进行比较,去体悟作者的“匠心”(具体怎么写),让学生感悟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表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学会用这种方式指导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作,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学什么)。

在此基础上,再提供相应的作文训练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是我按以上步骤设计的一则课例:

课题:驳论文的写作

教学目标:1.掌握駁论文写作的一般步骤;2.学会运用常见的反驳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列举生活中常见事例,如“不拘小节乃区区小事也”;“学雷锋不实惠”;“我又考砸了,没指望了”等论调,让学生阐述其观点,并问:“你将如何反驳呢?”激发他们掌握驳论文写法的欲望,在此基础上,针对“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一观点,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反驳思路。

第二步:快速阅读 分析例文

借助投影仪,出示范文……学生快速阅读后,要求学生用提纲法展示范文思路,明确“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

第三步:归纳小结,对比评讲

归纳驳论文写作的一般步骤、反驳的方法、论证方法及举例特点、语言特点,并将范文反驳思路与学生自己的反驳思路作比较。领悟范文作者的独具匠心。

第四步:迁移作文,提纲训练

出示作文题——某生常懈怠于学业,师者诫之曰:“只争朝夕呀!”生曰:“明日何其多!”请你针对该生的观点,写一篇驳论文(先拟出写作提纲)。学生当堂拟出提纲。

从写的角度切入范文的教学,又从范文的教学导入写作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几乎全是学生阅读、写作的活动。正是这一系列活动,学生既要阅读揣摩课文,又要调动生活、知识积累,进行灵活性的联想,进行合乎原文的创造。在创造过程中,阅读技能转化成了写作技能。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不可割裂开来,应有意识地加强二者的联系和逆向训练,注重在阅读教学中牵引写作训练。正如教育家所说:“学生在范文中邀游,正如蜜蜂在万花丛中勤采蜜。”引导学生勤思考、勤探索,“酿得百花成蜜后”,学生会尝到蜜的甘甜,作文的整体水平定会大幅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第二中学)

读写绘活动总结 篇4

活动总结

为了让老师们进一步了解新教育实验,更加清楚地领悟到读写绘的内涵,明确地学习到读写绘的操作方法,2014年5月7日,我校语文教研组组织语文组年轻教师上了一堂绘本教学研讨课,语文组全体教师都参与了听课评课课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老师们对“读写绘”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还不够完善的地方,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1、从整个听课活动来看,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老师们的态度非常的认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课堂准备的也比较充分。

2、明确读写绘理念:“读写绘”简单说主要指低年级师生共读绘本、儿歌、童诗、电影等,使孩子在美好的事物中心灵得到浸润,在幸福中不知不觉地成长。绘本,即图画书,它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

3、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想象。

4、在绘本阅读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语文知识的培养,还贯穿了德育,安全教育。

5、在知识传授中,强调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理念,探究解题方式,作为教师真正的充当起了组织者的角色,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的扎实、灵活。

6、教师严谨的态度也得到了体现,严密的组织课堂,并努力改善自身的语言,一丝不苟的教育学生,充分的体现出了一名老师良好的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应发现存在的一些不足。首先是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

1、初次接触绘本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够好,课堂上多数时间都是老师讲,还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课堂上会有些放不开,害怕学生学不会,往往出现多讲的现象。

2、选材上也考虑不周全,对读写绘的理念了解有所偏颇。

3、教师的语言需有待提高。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言方面的问题是课堂上,教师重复的话语太多,总是害怕学生听不清再重复一遍。还有就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些过渡语、结语并不连贯,特别是有些环节过渡的很不自然。另外就是教师的语言评价还不到位,效果并不明显,再有就是,教师用语言调控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改进措施:

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读写绘” 篇5

一、什么是“读写绘”?

“读写绘”简单的说主要指低年级师生共读绘本、儿童故事、儿歌、童谣、儿童诗等,使孩子在美好的事物中使心灵得到浸润,在幸福中不知不觉地成长。低年级孩子识字少,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精确,但是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活跃,绘本中的图画能帮助孩子读懂故事。选择绘本使他们能快乐的走进阅读。它的核心是“读”,通过大量阅读人类最优秀的儿童读物,为学生学习构建丰厚的智力背景,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儿童产生对学习、学校、教师的喜爱,改善师生、亲子、家校关系。通过读物的主题,以最佳的方式熏陶孩子心灵。同时孩子也能在愉快的阅读中一遍遍的学习汉字、学习语言。因此,在选择阅读的作品时尽可能的强调经典性、文化性、中国性、汉语汉字性。“写绘”是指孩子在阅读之后借助图画和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一句话,因为“读写绘”在对培养低年级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想象和观察力、丰富学生语言表达、陶冶学生心灵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二、怎么引导孩子“写绘”?

老师和孩子在午读的时间共读绘本或儿童故事、儿歌、童谣,童诗等,然后孩子在自己的绘本上给他读的儿歌配画,对听到的故事,他则要回去复述或者再续编故事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在写绘本上画下来,家长帮他把讲述的故事记录在旁边(随着孩子的学习进程,慢慢过渡到孩子自己书写,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了拼音之后,就可以

用拼音把自己的故事记录在绘本上。)这里要强调的是,低年级进行“读写绘”,除了我们老师每天尽可能的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还要通过给家长的书信、手机短信、校讯通等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鼓励家长做好亲子共读。

所以,写绘作品是一个整合了图画、语言及文字的特殊作品。严格意义上说,它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故事”,可能是一个根据绘本所创作的模仿故事,也可能是听了一个儿歌根据儿歌内容想象的原创故事,也可能是发生在孩子身边生活的真实故事。一个完整的写绘作品由三部分组成:

(1)绘画语言:画面(一幅或多幅)

(2)口头语言:孩子的讲述。(这一点很重要,学龄儿童的口语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熟练的阶段,现在,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训练孩子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努力让孩子讲给父母听。他必须要讲述他的画面,这讲述可能是对画面的解释,可能是根据画面的内容讲故事,总之,一定有口头的语言表述。)

(3)文字语言:画面上的相关文字(对白、解释、相关情节)。我们不是创作儿童画,我们是在创作故事,是故事就一定有它的文字和解释。从一开始就要让孩子写,写错了也不要紧,用一些拼音也无妨。不要在乎孩子写的美不美,让孩子大胆地写。

三、把家长视为教学资源

每一位家长都可能是一本阅历丰富的书,家长具有不同的职业、经历、爱好、特长、视点,这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学年开始的时候,教师就要说服家长成为孩子们的“业余导师”或“教育志愿者”,与孩子们一道共享他们的才华与经历。这个范围将

读写绘教学的尝试 篇6

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低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搞得是否成功,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的作文水平影响极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要从小学生一进校门就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举措,我在低年级进行了语文读写结合的尝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中年级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朗读促语言文字的积累。

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而不是理性分析。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让他们大量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作品,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的。许多精彩的课文及片断,小学生尽管理解还不能达到透彻的程度,还没有能力去欣赏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但要求他熟读成诵并不困难。如能熟读成诵,课文的语言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理解,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海德格尔说:“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可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再现作品的人文想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词句积累,同时为学生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识字不多,词汇量也较少,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有意识地对一些有特点的词语进行积累。比如,《小松鼠找花生果》一文中的“绿油油”和“黄灿灿”,我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积累。老师说:“春天到了,草地上长满了小草,这时候你来到田野,看见草地是?”学生回答:“绿油油的”。老师说:“是呀,等到了秋天,花生果的花就变得金灿灿的,来读好这两个词。”

到了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以积累常用词语为主,但在教学文本中如遇到一些文字比较优美的书面化的语言也不妨让学生积累一下。《石榴》一文对石榴的外形做了细致地描写,石榴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水果,但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对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划出描写石榴的句子读读、议议,课后再背背、记记。这样当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看见了石榴,他就会用课堂上积累的句子来进行介绍,同时也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以随文练笔促语言文字的吸收消化。

随文练笔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紧随阅读教学且形式多样。但是一节课内,教师没有必要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能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选择好“例子”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怎样选择呢?教师要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和段落)。这种语言现象应该是可以迁移、可以概括类化、举一反三的,并且要跟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儿童的语言“最近发展区”。这种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就是教学所需要选择的“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在课文中选择“例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潜心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上下一番功夫。

学生的练笔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这就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地去钻研课文,有效解决了学生作文没有素材的老大难问题,在培养其敏感的作文意识的基础上,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的基础上,保证了教学主题的统一性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理解运用,读写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

三、以化“我”入文促情感的激发。

学生的写作缺乏真情实感,是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重要问题。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化“我”入文,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今后写作中的情感激发奠定基础。学习文章,既要能出,即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之做理性的分析,更要能入,即以参与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欣喜,共悲伤,在感情上融入,用心灵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譬如,我在教学《大禹治水》一文,课文教学完后,向学生提出:“课文开头提到禹,而到了课文结束时写到的是大禹,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与同桌讨论后说:“因为禹为了治理洪水,舍小家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精神很伟大,所以叫大禹”之后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从学生的话语中能体会到,学生已受到了大禹为了制服洪水舍小家顾大家,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以作文园地促写作的兴趣

我班在学习园地中设了“我是小作家”专栏,孩子们的“大作”可以荣登其上,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课下,他们围在专栏前欣赏、交流,享受着作文带来的乐趣。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还应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除了兴趣的激发,还应该在批改中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行修改。针对低年级的学生不爱修改的毛病,平时我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与学生面批。如果有的孩子出现了错字、语句不通、内容不具体等情况,我总是提出诚恳的修改意见,并激励他们修改。若改完有进步了,我再把原来的等级提升一个档次,作为奖励。这样那些暂时没写好的学生便有了积极修改的欲望,他们的作文

能力也就在不断的修改中得以提高。孩子体验到作文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喜悦感,这可能会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原动力。

汉语的丰富性决定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多样性。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训练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规定性的训练内容,如各单元的训练点,课文后面的作业题,课文的生字和词语;另一类是选择性的训练内容。选择恰当的训练内容是一件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教师既要总揽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全局,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读写结合训练才可能科学有效

小学低年级语文读

写结合的几点尝试

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新尝试 篇7

一、正确认识读与写的关系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只“脚”,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不可偏废。读是一个吸收的过程,而写是由“内”向“外”的倾吐过程,读与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读的过程中,外部的文字语言,通过内化、吸收,可以变成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达到积累写作素材、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平行发展的。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当然,读与写又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教学中,读与写不存在谁吃掉谁,谁吞并谁的现象,读与写两者合则双美,离则俱伤。

尽管读写的关系密不可分,但读是根本,写是核心;教学中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这方面古人也做了许多精辟的论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强调不仅要读,还要多读,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不仅要多读,还要把握思想,体会感情,明辨是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读是基础,是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把阅读放在首位。

二、分类指导,掌握读写方法

“读”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我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分类指导学生阅读,渗透写作方法。

1、精读课文。

教师要重点讲解,要进行具体示范。课文重点部分要求达到五会(会理解、会品评、会复述、会背诵、会仿作或积累)。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揭示读写知识的规律,帮助学生了解读、写基本方法。

2、略读课文。

教学时要根据学习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试用从“精读课文”中学过的读写方法,分析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逐步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3、自读课文。

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自学自读课文,并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使学生从“学会”进入“会学”的境界。

4、课外活动。

要引领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丰富阅读量,要根据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身需求,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定目标、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局部的、零碎的知识纳入完整的知识系统中去,进一步强化学过的读写知识和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以摘抄为载体,提高读写水平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关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学生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的表达。为提高学生读写水平,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把自己喜欢的一些句段抄写下来。为熟记摘抄内容,培养读写兴趣,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朗读摘抄本,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摘抄兴趣,又激发了阅读的积极性。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完成规定的一些作文题目外,我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摘抄本创造性地自拟题目,写自己满意的作文。学生极具模仿力,通过这一形式,学生可以很好地把摘抄到的句段组合起来,再加上自己的话,写出精彩的文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连段成篇的能力,而且还克服了他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培养了写作兴趣。

小学生绘本阅读中读写结合的探究 篇8

关键词 绘本阅读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023-02

[课题的提出]

学习语文,一要学读,二要学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果教师能在低年级学生写作的初始阶段,充分调动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那么学生今后的写作之路将会事半功倍。

绘本阅读活动的推广已经在我校形成了一定规模,然而关于读写结合的研究却止步不前。那么如何利用绘本阅读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进行教育教学呢?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如果把绘画与写话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画画写写,由图画到语言,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我们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儿童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绘本阅读提升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作用,自然成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决定进行《小学生绘本阅读读写结合的行动研究》,以此来促进和推动小学低年级的习作教学。

[研究步骤和过程]

本课题重在研究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以及读写结合的相关对策,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尽力让学生达到“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首先提出假想: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绘本日记的创作进而学会独立创作绘本,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此来推动小学低年级的习作教学。本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一年级和二年级全体学生。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

计划实施的过程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绘本的方法——学生阅读绘本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监控学生表达的效果——对实践过程和效果的得失做出总结和反思。

[实施过程和实际效果]

(一)实施行动。实施过程的第一步是:教师针设计图文并茂的“绘本成长日记”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这样将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联系在一起,让低年级的学生非常乐于完成任务。同时,对出现的优秀成长日记进行展示,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巩固学生的创作信心。

(二)效果监控。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明显感觉教师设计的成长日记模板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此外,在对优秀成长日记进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都会仔细去阅读、评价优秀作品。那些获得同学赞赏后的学生,整个人都洋溢着被赏识的喜悦。没有获得赞赏的学生,也表现出对优秀作品的渴望,在之后的“绘本成长日记”的创作中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三)调整计划。根据监控效果,老师们又对成长日记的模板进行了更改。开始由一幅图过渡到三幅画,创作字数也由一年级的60字过渡到二年级的120字。同时,根据对成长日记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单纯的成长日记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了,于是教师又设计了“千里马”阅读笔记记录卡供学生在阅读时使用。

(四)再度监控。在调整计划后,在学生完成的千里马成长日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越来越高,绘画的表现形式也更加趋于完善了,学生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像一本本小型绘本了。同时,阅读笔记记录卡的使用也促进了学生阅读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完成阅读笔记记录卡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实施奖励制度,更大的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五)总结反思。小学生绘本阅读读写结合的行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绘本成长日记、绘本阅读记录卡、绘本作品创作等形式,发现学生在进行绘读写结合的实验过程中,极大提高了自我创作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创作的风气。根据这项研究,又引发出新的思考:面对学生日益增多的文学创作作品,这项研究能否再升华,为孩子们的创作之路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呢?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对小学生绘本阅读读写结合行动研究中,可以发现绘本阅读读写结合的新颖的写话教学的形式,能令儿童迅速爱上阅读,保持浓厚的写话兴趣,激发无穷的创意。同时,在提高学生阅读时的辩证思维、分析能力、欣赏能力、组织语言能力等方面很有裨益。可以说绘本阅读读写结合行动研究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写话训练打开一条阳光通途。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1.需要更多的教师一起参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结晶,设计开发出更多的绘本阅读读写结合的优秀案例。

2.在不同的情境下,学生的创作还可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需要在进一步的实践中总结、积累。

参考文献:

[1]王红艳.小学低年段绘本写话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5,(01).

[2]杨青儿.对第一学段绘本写话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J].复印报刊资料:小学各科教与学,2009,(03).

[3]董霞.基于绘本阅读的一年级学生图文日记指导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05).

读写绘教学的尝试 篇9

一、以“图”为引, 导入新知

相对于文字来说, 有形、有色的插图则更能够引起小学生的感官注意, 他们会从观察开始, 继而对图画中所蕴含的信息产生兴趣, 自主开启图画与文字两者的思维“互动”, 并因此喜欢上绘本插图。绘本插图往往是对部分教学内容的引导与烘托, 所以教师应以“图”为引, 为学生铺就一条通往深层信息的认知之路, 再通过问题设计, 让小学生的注意力由图转移到教材, 完成图文的“无缝对接”。如在讲“三亚落日”时, 同样是落日, 三亚的落日又与我们日常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 教师可让学生先看绘本插图, 尝试发现图中之美, 再借助导语让学生的视线从图转向课文:图片可以说是实际景物的一种再现, 景物可以通过画笔、通过相机进行呈现, 但美丽的景色又是怎样通过语言与文字表述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作者的“功力”, 看他是不是对三亚落日的描写如同图片一样生动、美丽, 让人向往。

二、“图”文并茂, 加快理解

毕竟小学生受成长阅历所限, 见识、经验等均存在一定不足, 这使他们在对一些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受到阻碍。绘本插图凭借其直观、形象的特点, 使文字中包含的逻辑思维方式以及抽象概念以另一种形式再现。这种形式能够很快调动起小学生的多种感官, 加快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从而激发起他们的探究心理和学习动机, 提升对学习内容的整体记忆与理解。

如在学习“黄山奇松”时, 由于黄山本身就是小学生所陌生的, 那么黄山松的“奇”又奇在哪里?让小学生仅从文字上去寻求答案, 显然是困难的, 同样也是肤浅的。诗中表现出的背景显然与小学生当代生活有着很大差距, 怎样缩短这个差距?教师可先让小学生看绘本插图, 看图中黄山的景色, 黄山松的姿态, 观察黄山松有哪里让他们感到“奇”的地方, 然后再回过头来通读全诗, 去寻找图与文中的契合点, 体验诗中所言, 画中所景, 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会更深入。

此外, 绘本插图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第二语言”, 它是作者对某些事物观点最直观的表达, 因此借助插图往往更容易帮助小学生更快的领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如在教学生认识“长城和运河”时, 在看完插图后让他们思考:从雄伟屹立的长城中, 从万里绵延的运河中, 同学们是否能够想象, 在古代人们是以何种毅力才会用这么简陋的工具来造就如何伟大、璀璨的工程的?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想吗?学生们从图中, 从文中感受到了运河与长城那博大的气势, 而这气势之后, 则是千万劳动人民力量、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想到这些, 学生们对自己的祖国, 对自己的民族, 对古代的历史文化不由地会产生一种热爱之情与向往之心。

三、看“图”说话, 提高能力

想象, 是小学生的天性, 亦是他们的认知特点。爱因斯坦曾经指出, 想象是所有知识的源泉, 所以我们的教学切忌不要扼杀小学生的想象, 而是要解放他们的天性, 为他们提供更多自由想象的空间, 让他们的思维最大程度的灵动起来, 从而使其各项能力获得提高。在绘本插图的运用中, 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对插图与教材进行对比, 让他们找到两者的异同, 想象“图无文有”是怎样的, 而针对“文无图有”又应该怎样描写叙述, 让他们通过看图说话, 对图文进行“再创作”, 如此, 则既发挥了其想象力, 又提高了其创造力。

如学习“寻隐者不遇”时, 就让他们看图想象童子与作者是怎样进行问答的?隐者最后的行踪是怎样的?然后再让他们分别饰演不同角色进行现场表演, 他们可以根据对插图和诗句的理解自己设计对话, 将文字与插图以语言的形式进行表达。而在学习“艾滋病小斗士”时, 让小学生们想象如果自己是恩科西, 你在病床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种想象与表达是对文中细节的补充, 它让静止的文字变得丰满而真实, 既能让学生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也会加深课文印象。而在学习“秦兵马俑”时, 让学生们一一描述他们看到的插图中兵马俑不同的表情、姿势, 然后再阅读课文进行比对, 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与准确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绘本插图不仅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辅助工具, 更是帮助小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媒介。因此,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与艺术, 开发绘本插图“最大化”教育功能, 让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成为语文课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摘要:绘本插图能弥补文字的不足, 将课文内容以一种生动具体的形式展现在小学生面前, 通过调动他们视觉与听觉来激发学习兴趣。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 对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绘本插图作辅助教学进行了探索。

上一篇:学前班入学典礼家长代表发言稿下一篇:公司党委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