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流程(精选12篇)
根据区教育厅区有关文件精神,为了及时做好学生资助工作,需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贫困生认定依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要按照《广西财经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建档办法》(桂财院发[2007]43号)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进行认定。
二、工作程序
1、申请贫困生的学生登陆广西学生资助网填写打印申请表。
各系通知申请贫困生的学生于9月3日至13日前登陆广西学生资助网(http:///)填写《广西财经学院贫困学生申请表》,打印申请表(只能确认一份),并将申请表于9月14日前交到所在学院。新认定的学生需同时提交《广西财经学院贫困学生申请表》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有民政局盖章或证明)。辅导员审核原件,收取复印件,原件留学生备用。已经过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只需填写《申请表》,不填写《调查表》,要求家庭经济状况有较大变化学生向辅导员作出说明。
2、民主评议。9月14日至17日为民主评议时间,各二级学院辅导员任组长选出班级人数的10%组成评议小组,对所管班级进行班级困难排名,确定排名顺序后,排名在前并有贫困证明的初步列入贫困生范围,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高中阶段的贫困生。对无证明排名在前、有证明排名在后的学生作深入的调查,了解情况后逐个填写认定意见,填写意见要明确为特困生或贫困生。
3、系级工作组组长召开辅导员组长参加的民主评议工作会议,重点解决难点问题。签署系认定意见。
三、贫困生评议完成时间。9月20日前各二级学院按规定程序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四、材料报送。9月21日将经民主评议的申请表按报名序号先后排序,并用钢笔在申请表右上角标上序号,附上打印的本学院贫困生名单(序号、班别和姓名,样表在资助中心FTP上下载),交到资助办审核。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
根据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解释,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中, 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 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概念属于定性描述, 标准模糊。经济困难具有相对性, 地区经济的不平衡也会导致对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不统一。
目前, 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根据国家和政府的文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路, 制定了本校的认定方案, 并依此认定贫困学生的身份。各高校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 但是基本模式是“学生申请—班级评议—院系审核—学校审批”。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如实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 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如符合条件, 向学校提交《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附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在认定过程中, 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根据以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对照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确定的认定标准, 并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 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的结果交由院系认定工作组审核通过, 初步确定其贫困学生的身份并提交公示。在公示五日无异议之后, 正式认定申请人为经济困难学生。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操作过程中, 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对称、不全面或人为因素等影响, 时常出现假冒经济困难学生的现象发生, 引发社会的关注。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面临的难题
(一) 认定环境欠缺, 信息本身缺乏真实性。
学生家庭基本信息的真实性是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前提。目前我国收入申报制度和收入监控机制不健全, “不能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 通过税收记录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 从而准确判断学生的困难程度”, [1]高校不得不把学生本人当做家庭经济信息的主要提供者。由于各种原因, 一些学生提供的信息不准确, 甚至故意弄虚作假, 给认定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由于对开具“困难证明”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机制, 因此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佐证依据之一“困难证明”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实际操作时, 因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费用与生源地关系不大, 受学生家庭的社会关系和人情关系影响, 一些生源地民政部门并未认真考察申请人的家庭经济情况, 把关不严造成了虚假的“困难证明”材料, 使得一些非经济困难学生混进了申请资助的队伍。而有些家庭情况确实困难但未能顺利开到“证明”的学生, 被划为非经济困难学生, 得不到资助。
(二) 认定标准模糊, 信息采集缺乏全面性。
目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的描述比较模糊, 导致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在实践过程中, 有的高校通过调查学生家庭收入是否等于或低于当地贫困线标准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这个标准具有地属性质, 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标准, 标准又具有动态性, 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通过此种方式确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有很大的争议。有的班级通过对递交贫困申请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对比和排名, 按学校给予的名额确定贫困生。这样做虽然能一解燃眉之急, 但容易导致一些平均生活水平较高的班级为了避免名额浪费, 默许一些家庭经济状况稍差的同学成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此这种方式确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说服力不强, 容易引发同学的不满, 甚至导致同学关系的紧张。有的班级为了省时省力, 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利益, 甚至实行“轮流享受”或者“平均主义”, 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资助工作的原则。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实质是在综合分析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是否困难及其困难程度的判断。因此, 必须全面采集能够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有关信息。采集哪些信息, 借助什么途径和方式采集, 如何制定比较科学的认定指标体系, 是高校普遍感到困惑的难题。高校通过多年的实践,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 已形成一套相应的做法, 但在认定过程中主观性较强, 主要凭经验、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 直接影响到认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 认定模式落后, 信息处理缺乏科学性。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的支撑。目前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普遍比较落后, 没有运用相应的认定软件系统, 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往往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实现信息的动态管理困难重重。在信息处理时, 如何确定不同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的程度, 赋予多大的权重, 用什么工具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等, 都是高校实际认定工作中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目前, 高校如何提高采集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信息及加工的科学性, 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的优化与重构
(一)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认定机制。
生源地认定应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式中最可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2]2010年12月22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 我建议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提前到高中阶段, 也便于民政部门、学校实地走访查证。但实践表明, 生源地认定需要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以保障, 国家应尽快出台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认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明确生源地认定部门的责任与义务, 及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 定期开展检查, 严厉惩罚造假的当事人, 将造假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数据库, 以及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做到规范认证, 提高家庭困难证明材料的可信度。
(二) 建立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开展调研, 设计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 更科学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中量化指标包括:1.反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在高校、生源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及两者之间对比关系的指标,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理想边际就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2.反映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人均年支出、家庭资产总值、家庭负债总额等家庭情况的指标, 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定性指标可以包括:学生是否拥有电脑等高档数码产品, 穿衣饮食是否节俭, 娱乐消费水平如何,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德育等级, 等等。
(三) 建立动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 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源地、家庭人员组成、职业、收入情况、收入来源、贫困证明及受助情况等内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动态变化的, 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与管理, 及时进行信息调整与增减, 全方位进行动态管理, 至少每学年对经济困难学生重新申报、全面认定一次。根据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该生的贫困层次, 包括升高档次、降低档次及撤档三个方面, 对于家庭经济情况明显好转的学生应该及时将其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撤档。首先, 对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要定期了解, 特别要对突发事件的影响情况进行跟踪。定期与经济困难学生家长联系, 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并了解其家中情况。定期与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街道的民政部门进行电话沟通, 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及变化情况。其次, 通过实地走访, 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而且可以在学生中形成强大的心理约束力, 引导学生讲诚信, 确保学生如实反映家庭经济状况。[3]
(四) 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相关制度。
高校应尽快制定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实施细则,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完善“个人申请—班级评议—院系审核—学校审批”的认定程序。1.建立评选、审批、监督三权分离制度, 即班级与学院具有评选权、学校相关部门具有审批权、师生具有监督权, 并保持“三权分离”。2.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归口管理与责任追究制度, 落实归口管理部门, 强化职责, 提高监控和约束力, 对出现的问题追究责任。3.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公示制度,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及时公示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信息, 如公布受资助学生名单、性别、所在院系班级, 家庭经济情况可以不公布, 从而保护受资助学生的隐私, 做到评选透明化, 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二是在经济困难学生在获得资助后, 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查经济困难学生的消费情况。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现象, 一经核实, 就取消资助资格, 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 学校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将弄虚作假行为记入个人档案。
(五) 转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观念。
从传统的只注重“物质资助”向“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转变, 并重拓展。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经济问题的同时, 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不断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与心理压力, 教育他们正确面对经济困难, 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自强自立、刻苦学习, 为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早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 转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
实现从“无偿式资助”向“回报式资助”的拓展。“回报式资助”就是受资助的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的同时, 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如义务家教、社区劳动等, 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回报式资助”, 一方面可使那些假经济困难学生因不愿承担相应的义务而自动退出, 从而实现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动认定。另一方面“回报式资助”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劳动或履行一定的义务换来的, 可以缓解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压力, 有利于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健康。
(七) 加大对大学生进行政策宣传与诚信教育的力度。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途径, 高校要加大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 让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标准、方法和程序, 积极参与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与监督的工作中。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增强广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 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 及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减少非经济困难学生的申请, 降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成本, 提高认定效率。
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当前形势下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普遍难题。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 本文深入分析认定工作面临的难题, 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提高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规范性和公平性。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参考文献
[1]金昕.实施“双线资助”确保高校学生资助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2) :70.
[2]赵炳起.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J].教育财会研究, 2006, (4) :24.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取得的成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加,其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也随之增加,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高等教育实现公平正义的一项大事。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多项相关政策进行指导和规范此项工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定的制度化。《指导意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组织管理等作出规定,明确了认定工作的要求及方向,明确规定高校应建立班级、院系评议、学校评定、公示审批等制度。以国家规章制度的形式规范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让认定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可循。
2.操作流程的程序化。《指导意见》强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必须规范工作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学校、院系、班级层面分别成立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工作小组、评议小组,这就使得认定工作逐级进行,操作流程更加公开化、透明化、民主化,是高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关键环节。
3.认定工作的信息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支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增减和更新,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操作流程,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质量。
4.评定结果规范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分2~3档,坚持“民主评议与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流程进行操作,有利于促进认定结果的相对客观、公正和规范。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由于受认定指标的科学性、主观因素、学生诚信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认定工作在准确性、认定结果等方面存在着偏差,这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不到位。个别辅导员或学生干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政策了解不清,宣讲不到位。在操作过程中,甚至误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就是评国家助学金或勤工助学,被认定为特殊困难或一般困难就一定会受到资助。
2.人为因素干扰。生源地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或《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存在部分信息不真实的现象。有些困难的学生拿不到证明,而非困难学生拿到了证明。
3.操作不规范。学生评议小组评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容易做好。首先,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对评议结果有一定影响。其次,很多家庭经济困难但自尊意识强的学生由于心理原因很难接受别人怜悯、同情的目光,其外在的表现很可能与真实的情况差异较大,光靠外在表象的评议对这样的学生很不利。最后,班级评议过程中,学生评议小组的学生成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认识有差异,因此所作出的评议结果也就有差异。同时,就目前的一些情况而言,家庭困难或比较困难的学生较多,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都想得到学校的资助,有的学生在填报家庭收入时出现了少报、瞒报现象。
4.认定标准有差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在学校层面更多的是通过辅导员、院系对比困难证明,参考班级认定结果,分析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来进行。申请认定的学生人数多,老师和每一位学生接触的时间少,对学生了解的并不全面,加上部分学生隐藏得很好,造成假象,导致认定结果的不公正性。
一、高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思考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不仅牵涉到广大同学的切身利益,也是学校其他相关资助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公开、公正、公平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对帮助家庭经济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帮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诚实守信、自立自强意识意义重大。
(一)高度重视,树立“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理念
高校党委、行政要高度重视开展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科学工作理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高等教育公平正义发展的实现,关系到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要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上来对待此项工作,做好此项工作,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和关怀,在国家资助育人体系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二)多措并举,推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1.认真学习、大力宣传国家和学校相关资助政策。各高校及其有关单位、班级要认真学习、大力宣传国家、学校的有关规定,积极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资助工作氛围,让学生了解国家对于大学生的资助政策、资助项目等,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自身可以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步骤来获得资助。通过政策宣讲、氛围营造等系列活动让相关资助政策人人皆知,资助知识深入人心,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以防止资助政策执行过程中“走偏”。
2.成立四级资助工作评议小组,确保认定工作实现“三公”评审原则。要加强评定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校、院系、年级、班级四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小组,即专业班级的民主评议小组、年级的综合评定小组、院系工作小组和学校组织领导小组。四级小组各有自己的“责任田”,班级的民主评议小组负责考察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平时表现,进行民主推荐;年级综合评定小组负责审核民主推荐人选的各类资料、证明和现实表现,初步确定上报人选;院系以及学校的工作小组负责评定工作的统筹计划、纪律监督和评选对象的最终审核上报。每一个上报学校审核的人选必须经过院系的三级评定,层层把关、级级审查,最终确定上报学校。班级评议是年级、院系评议、学校评定的基础,尤其要确保认定工作过程实现公平、公正、公開评审原则。评议过程中应注意“尊重学生隐私,引导真挚坦诚,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际氛围,让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与关心”。
3.制定科学的认定标准,确保认定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一是采取相对贫困测算法。可通过随机抽取不低于全校学生数的10%作为样本,测算出学生认为的贫困量化指标,再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经济情况和居民最低保障线,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
二是建立权重模式,定量分析。采取对家庭经济情况指标、在校消费情况、学生本人学习情况、评议小组意见等做出科学的权重,对申请认定的学生进行统一的量化积分,按照积分高低进行排序。在制定各项指标及赋予权重时,要根据家庭困难学生的特点进行分配。第一,遴选出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关键指标。我国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中关键指标的选择应包括:家庭人口、家庭成员的全部收入、需要供养的子女、家庭基本支出状况、失业、重病残疾、意外灾难等,将这些指标进行积分量化。第二,引入一些重要的消费数据,如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情况、日常消费情况、学习生活用品配置情况等。第三,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积分,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激励。第四,评议小组同学、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意见。
三是采取公示、异议与申诉办法。公示是认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同学们了解认定结果最好的办法,对认定工作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但公示的范围应该谨慎考虑,不要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加心理上的负担,国家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公示,便考虑到了这个方面。如有异议,认定工作人员在接到异议后,应认真核查、了解情况。学生对院系的复查结果仍然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提出申诉,最后由学校组织人员进行复查,并公布最终的结果。
四是采取谁申请谁举证的办法。要求申请人在提出申请的同时,须向学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机构提供有关本人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例如重大疾病的病历及费用收据、家庭低保证明、家庭成员就读其他非义务教育的证明等材料。这种方法可为认定工作提供有意义的佐证。
4.加强沟通与交流,构建家庭、学校和政府“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构建家庭、学校和政府“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三方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交的相关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例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实事求是地填写反映家庭收入等主要信息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信息填写要完整准确;当地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对该生填写的《家庭情况调查表》的有关信息进行核查的责任,确保学生填写的《家庭情况调查表》的真实性;学生所在的院系及学校有关负责人要根据民政部门留下的电话进行回访,核对家庭成员及收入情况。定期组织家访,了解贫困学生所在地区的经济情况和该生家庭的经济情况。
5.加强教育,培养学生诚信自强意识。无偿的资助容易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依赖思想。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自强、感恩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观念和资助观念。对困难学生,要积极主动地与其沟通,告知其国家有关政策,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的心理引导;对提供虚假信息的学生,要给予严厉的惩戒。
实施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经济困难程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分为特殊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三个档次。特殊困难学生不超过全体本科生数的5%,困难学生不超过10%,一般困难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认定。
第二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
第四条
认定原则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应严格工作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应做到科学合理,坚持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认定标准
/ 6 1.基本条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认定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之一:
(1)孤儿、烈士子女或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者;
(2)单亲或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长期卧床家庭缺乏劳动力,家庭又无固定经济来源且亲友无资助能力者;
(3)家庭被地方政府列为特困户,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
(4)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
(5)学生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如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学生本人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者;
(6)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条件差,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基本生活难以维持者;
(7)因家庭经济贫困,无力支付在校期间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者。
2.量化指标
在认定基本条件的同时,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学生家庭困难的程度,学校在认定工作中引入量化指标。学校提取所有学生连续3个月的食堂消费数据,计算出每名学生的用餐总次数和每月在食堂消费的平均金额,作为衡量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各学院在认定工作中,应结合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量化指标和在校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认定。
3.特殊困难的学生一般应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第六条
认定工作的组织
1.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 6 2.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和管理全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3.学院、研究院负责本单位认定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4.各学院、研究院以年级(或专业、班级)为单位,成立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班主任、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认定评议小组成员中,学生代表人数视年级(或专业、班级)人数合理配置,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不少于年级(或专业、班级)总人数的10%。认定评议小组成立后,其成员名单应在本年级(或专业、班级)范围内公示。
第七条
认定程序和工作要求
1.首次申请认定的学生和家庭经济情况发生显著变化需要变更困难等级的学生要如实填写《厦门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新生随录取通知书寄送,在校生可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下载。
已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再次申请认定时,若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变化,可只提交《厦门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由认定申请系统生成)。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每学年认定一次。每学年开学后,学校统一发布认定工作通知。申请认定的学生登录厦门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通过学生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请,生成并打印《申请表》,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调查表》和《申请表》交到辅导员处。
3.所在单位评议组组长负责召集认定评议小组。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表》和《调查表》,对照本实施办法认定标准认真进
/ 6 行评议。若有需要可要求学生提供其他证明材料。评议小组组长在学生《申请表》的“陈述理由”一栏中写明认定理由。初步评议结果报所在单位学生工作组进行审核。
4.学生工作组要认真审核认定本单位评议小组申报的初步评议结果。如有异议,应在征询认定评议小组意见后予以更正。
5.学生工作组审核通过后,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困难档次在班级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信息不得涉及学生个人隐私。如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本单位学生工作组提出质疑,学生工作组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学生工作组的答复仍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请复议。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在接到复议提请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做出调整。
6.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汇总全校审核通过的《申请表》和《调查表》,报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
第三章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第八条
学校建立并逐步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绿色通道”和学生人身保险等资助形式为辅助的学生经济资助体系。本实施办法所指资助主要指各类助学金和困难补助。
第九条
资助原则
1.主动申请原则。需要资助的学生一般应主动提出申请。2.差异性原则。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不同的学生的资助应体现梯度差异。困难程度较低的学生所获得的资助额一般不应高于困难
/ 6 等级高的学生,资助数额较大的资助项目应优先评定给困难程度高的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负担,也为了照顾到资助范围,原则上特殊困难的学生每学年资助额度不超过6000元,困难学生每学年资助额度不超过3000元,一般困难学生每学年资助额度不超过1500元。这里所指指资助包括学生通过校、院、系以及其他渠道所获得的资助。
3.救急优先原则。在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相近的情况下,更急迫需要帮助的学生优先得到资助,如遭受自然灾害等。
第十条
资助评定发放程序和工作要求
1.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各学院、研究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比例,划定本学年资助计划,由学院、研究院统筹安排。
2.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全校发布资助项目,学生登陆学生管理系统申请。
3.各学院根据差异性原则和救急优先等原则进行统筹安排,在提出资助申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确定各类资助项目人选,并在班级范围内公示3天。
4.公示无异议后,学院通过学生管理系统进行审核确认评定结果,并将生成的报表文档打印盖章后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5.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各学院的评定结果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报主管校领导批准后发放资助。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十一条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及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学校应及时做出调整。
/ 6 第十二条
学校要加强对认定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复查,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三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资金要专款专用,及时发放给受助学生,严禁截留、挪用和挤占。
第十四条
学校各项经济困难资助的对象原则上应是已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于因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及时申请认定。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一名学生在同一学年内可在资助档次限额内同时获得多项资助。受资助的学生在当学年可同时参评并获得学校各项奖学金。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
学字[20XX]82号
各学院:
为便于20XX年各项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经研究,将于本学期末启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内容
1、所有自认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均须向学院提交由当地民政部门盖章认证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
2、学院按高职、自考、311三类分别建立或更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登录表》;
3、学生提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原件按高职、自考、311分类与由学院领导签字盖章后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登录表》,一并上交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学院留复印件存档。
二、工作要求
1、各学院须于20XX年3月31日前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更新、注册备案、材料原件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备案表》的上报工作;
2、组织学生利用寒假期间办理好各种相关证明材料,返校时务必带回上交备案;
3、该项工作对毕业班不做要求;
4、下学期开学后利用二周时间,由学生科牵头组建由分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学生科老师、学院互助会分会代表、班主任为主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委员会,对向学院上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的学生进行集中认定;
5、各级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工作的人员应本着对国家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认真填写意见,避免简单、重复;
6、完成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证后,该再参与其他各项资助评审所需《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将勿需重复办理,可直接由学院对存档复印件进行复印并加盖学院公章后替代并提交;
7、各学院对上交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的信息登录表及学生《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必须一一对应,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8、对未按时间及要求上交备案材料完成注册备案的学生,原则上将没有资格参与本各项资助项目的评审。
望各学院接通知后立即传达至每位学生,务必做到应知尽知,以确保我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公平、公正、公开、有序开展。
附:1、《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备案表》(三类)
学生处
二00X年12月29日
附件1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学院:
专业:
年级:
班
学生本人基本情况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民
族
身份证号码
政治面貌
入学前户口
□城镇
□农村
家庭人口数
毕业学校
联系电话
孤
残
□是□否
单
亲
□是□否
烈士或优抚对象子女
□是□否
家庭
通讯
信息
详细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区号)-
家庭成员情况
姓名
年龄
与学生
关系
工作(学习)单位
职业
当年年收入(元)
健康状况
影响
家庭
经济
状况
有关
信息
学生本学年已获资助情况。
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情况:。
家庭遭受突发意外事件:。
家庭成员因残疾、年迈而劳动能力弱情况:。
家庭成员失业情况:
。家庭欠债情况:。
其他情况:。
签章
学生
本人
学生家长或监护人
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
经办人签字:
单位名称:
(加盖公章)
****年**月**日
民政
部门
信息
详细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区号)-
注:本表供学生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和申请国家或学校各项资助用。可复印。请如实填写,到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核实、盖章后,交到学校。
附件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备案表(三类)
(高职)
制表单位:
学院(公章)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年**月**日
序号
班级
学号
姓名
性
别
身份证号
民族
人员
类别
家庭所在地
现年收入(元)
曾受或先受何种资助
勤工
助学
主要致
贫因素
班主任
工商企业管理
0000000000
张三
男
***000
汉
农村
安徽省XX市XX县XX村
1500
国家助学贷款\北京市国家助学金
送餐
母亲重残
王五
物流管理
0000000000
李四
女
***000
汉
城镇
四川省汶川市映秀镇
0
国家特殊救济
尤味餐厅兼职
地震灾害
赵六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备案表(三类)
(自设专业)
制表单位:
学院(公章)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年**月**日
序号
班
级
学
号
姓名
性
别
身份证号
民族
人员
类别
家庭所在地
现年
收入
(元)
曾受或先
受何种资助
勤工
助学
家庭主要致贫因素
班主任
工商企业管理
0000000000
张三
男
***000
汉
农村
安徽省XX市XX县XX村
1500
国家助学贷款\北京市国家助学金
送餐
母亲重残
王五
物流管理
0000000000
李四
女
***000
汉
城镇
四川省汶川市映秀镇
0
国家特殊救济
尤味餐厅兼职
地震灾害
赵六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备案表(三类)
(自考专业)
制表单位:
学院(公章)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年**月**日
序号
班
级
学
号
姓名
性
别
身份证号
民族
人员
类别
家庭所在地
现年
收入
(元)
曾受或先
受何种资助
勤工
助学
家庭主要
致贫因素
班主任
工商企业管理
0000000000
张三
男
***000
汉
农村
安徽省XX市XX县XX村
1500
国家助学贷款\北京市国家助学金
送餐
母亲重残
王五
物流管理
0000000000
李四
女
***000
汉
城镇
四川省汶川市映秀镇
0
国家特殊救济
尤味餐厅兼职
地震灾害
录入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8日 点击数: 23
【字体:小 大】【打印文章】
学生[2011]20号
关于做好我校2010~2011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国家助学贷
款准备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为做好2010~2011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学生需准备材料
申请认定学生应在暑假期间将《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填写好,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
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假期应准备的材料
1、家长户口本首页、家长单页复印至一张纸上,需 2份;
2、《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原件1份、复印件1份;
3、《家长承诺书》原件1份、复印件1份; 以上材料均须B5规格。
三、相关材料的领取
请各学院于6月29日以学院为单位到学贷中心领取《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和《家长承诺书》。电子版请在学生处网页、海浪BBS和qq群共享处下载。
温馨提醒:请已经申请过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一定要修改自己的银行卡密码或者支付宝密码,特别在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情况下务必要在存钱前验证密码或者修改密码!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处
2011年6月28日
呈送:容景春副书记,抄送:校团委,发至:各学院、校学生会,保存:学生处
/xsc/UploadFiles/zxfw/2011/6/(B5纸印刷)家长承诺书.doc
/xsc/UploadFiles/zxfw/2011/6/(B5纸印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doc
一系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总体情况
截至2013年年底的数据统计显示,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在校学生794人, 其中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214人, 比例高达26.95%。其中男生74人, 占34.58%;女生140人, 占65.42%。其中, 一年级学生80人, 占困难学生总数的37.38%;二年级学生87人, 占困难学生总数的40.66%;三年级学生47人, 占困难学生总数的21.96%;来自农村的有179人, 占困难学生总数的83.64%;来自城镇的有35人, 占困难学生总数的16.36%。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程序
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及南通航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实施细则, 人文艺术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主要程序包括: (1) 每学年开学时, 系部调整、设立系部认定工作组及班级认定评议小组; (2) 系部在全系范围内公示系部认定工作组、班级认定评议小组人员名单;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交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家庭情况调查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4) 各班级认定评议小组讨论确定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档次, 在班级内张贴公示; (5) 各班级将初步评议结果申报给系部认定工作组, 工作组对全部在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格复查、核实; (6) 根据核实情况, 系部认定工作组做出适当的处理和调整, 将审核通过的名单及档次在全系范围内公示; (7) 无异议后, 系部认定工作组将结果报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二系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主要问题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标准缺乏操作性
参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一般困难、困难与特别困难三档, 此类标准规定明确、详细, 但系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操作性。首先, 系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家庭人均收入与生活消费水平均不同, 存在着学生生源地困难程度标准不一的现象。其次, 父母双亡、单亲、突遇变故等家庭类型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最后, 家庭经济困难的认定没有具体量化指标, 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中家庭收入与支出数目差异大。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材料缺乏真实性
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及相关证明材料是系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依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各班级收集上来的申请表、调查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并不能绝对地反映学生的家庭经济真实情况。首先,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与统一的规范管理, 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把关不严, 并不做实际调查、盖章随意。其次, 在班级申报的过程中, 部分学生为了能够争取到国家奖助学金、学费减免或困难补助, 在填报家庭情况时“铤而走险”, 故意少报虚报、夸大经济困难程度。最后, 生源地相对分散, 系部难以准确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经济真实情况。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方式缺乏科学性
为了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 各班级一般都会采取家庭收入与消费对比的民主评议认定方式。这种评议方式, 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班级学生的民主意愿,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 针对大一年级, 由于认定工作集中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的开始, 新生之间还不熟悉, 评议小组成员可能会因为不够了解而做出错误判断。其次,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等原因, 不愿向大家公开自己的家庭情况, 这部分学生宁可放弃认定机会。另外, 直接否定那些拥有高档手机、电脑的同学, 把他们拦在认定名单之外的做法含有“一刀切”的色彩, 那些消费物品有可能是亲戚朋友相赠的。
三完善系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具体路径
1. 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的操作性
首先, 系部应制定一个客观可行的具体量化标准, 使认定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 主要制定学生生源地情况、学生家庭状况、学生家庭突发情况、学生消费水平四个方面的指标。其次, 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学生生源地困难程度标准不一, 可以将学生生源地情况单独作为一个一级指标, 并赋予一定权重, 由于生源地主要集中于省内, 二级指标可分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 三级指标可分为城镇、农村、国家贫困县, 具体操作中可根据情况而定。最后, 系部应对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及相关证明材料中涉及的各项信息, 如户籍所在地、家庭人口数、年收入、健康情况以及学生往年受资助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汇总, 建立起系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信息档案, 进行对比分析, 区分不同贫困程度。
2.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材料的真实性
首先, 系部应要求学生在办理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及相关证明材料时, 索取负责盖章部门的联系电话及经办人员的签名, 以增强证明材料的可信度。而且根据提供的联络方式, 系部认定工作组人员可以与生源地的政府或民政部门取得联系, 对学生提供的证明材料做出调查、核实。其次, 系部应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 系部认定工作组人员对于各班级上交的材料内容进行抽查、核查, 加大弄虚作假的惩罚力度, 对于故意少报虚报、夸大经济困难程度的学生给予严肃处理, 将其不诚信行为记录在其个人档案中, 取消其获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资格及奖助学金。最后, 系部应设立专门的监督举报渠道, 通过系部、班级、宿舍楼的公告栏还有网络等方式认真做好公示, 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举报。
3. 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式的科学性
首先, 系部应广泛宣传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充分调动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做到权责明确, 民主、公正地开展评议工作。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成员的学生代表数确保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10%, 不能完全由班级的班干部或集中一两个宿舍成员组成, 覆盖面要尽量广。其次,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管理教育过程中, 系部应考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励志、感恩、诚信等主题教育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学会在逆境中自立、自强、自奋, 鼓励他们敞开心扉真实反映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要求班级认定评议小组加强保密措施。最后, 系部应建立动态跟踪机制, 跟踪与监管系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整个学年的综合表现, 建立动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 弹性地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员与档次。对于有吸烟、旷课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学生加强教育, 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应取消其继续享受奖助学金资格, 甚至追回已发出的款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国发[2007]13号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指导意见, 教财[2007]8号
[3]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 苏政发[2007]94号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94-0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作为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关键,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效果。但在实际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证明的可信度日趋下降,个别学生诚信意识缺乏
贫困证明本是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辅导员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现实中贫困证明泛滥,可信度日趋下降。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部分地方政府缺乏监督与约束,轻率出具贫困证明,导致假证明层出不穷。二是高校对贫困证明真实程度的核查存在着时间紧,人数多,取证难等困难。三是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投机的不良心态,错误地认为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甚至出现了“竞贫”现象。
(二)缺乏合理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
很多时候高校在进行认定时只凭某一单方面的标准或办法,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或学生生源地贫困证明,综合考虑学生在校情况的认定模式,这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缺乏科学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的建立或及时更新很难落实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的建立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有效资助的前提,其真实性、时效性直接决定了贫困认定的准确性。很多高校至今并未建立涵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据库,还停留在学生填写,人工录入的时代,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对于已建立数据库的高校,也存在着很难落实及时更新的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规范地方政府认定程序,把好高校认定入口
地方政府要深入实际详细了解其家庭收入、财产、人口、日常开支等详细数据,将工作落到实处,再开具贫困证明,从而能真实、有效地体现出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学校评定工作的公正性奠定良好基础。高校针对时间紧,甄别难度大等问题,可在10月国家奖助学金的评选期间设置观察期和调整期,对9月份认定的进行再次观察、评议和考核,可取消也可增加以便做到公平公正。再者,需建立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制订学生诚信记录和信用评级制度,将学生与信用有关的日常行为、个人品德、学习考试情况、还贷情况、奖惩情况等真实信息输入数据库,并做出相应的信用评估,以此作为学校资助工作和各种优秀评定、学费减免、就业推荐等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量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使认定过程规范化、客观化
构建量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是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标准”实现可操作性、客观性、规范化,以确保资助的公平公正。具体指标可从学生拥有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和特殊性指标等方面着手设计。如经济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均月支出、家庭年收入与支出之比、家庭资产、家庭负债等等;人力资源指标要包括家庭人员职业、劳动力情况、健康情况与教育支出情况;特殊性指标主要包括有无特殊性重大事件,如事故、灾害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从而科学、合理地量化贫困生线,以准确地认定贫困生。
(三)建立家庭困难学生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
其一,为使整个资助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学校要建立涵盖所有经济困难学生的数据库,加快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做到既不遗漏,又不会把多种资助过多地集中在某些学生身上。其二,学校要建立年度考核评价体制,每学年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座谈、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对于家庭经济情况得到改善的学生,引导其主动退出数据库,防止出现“一定终身”的情况。对于提供虚假信息或有铺张浪费现象者,立即从数据库中删除,取消资格并收回资助资金。对于情节严重者,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以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严肃性。对于家庭突遭变故,不幸陷入贫困的学生,及时将其认定纳入数据库。
总而言之,高校要按照国家要求,切实解决贫困认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大程度地保证认定过程的公平公正,让更多的需要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应有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黄跃舟等.关于创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2]李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10.
作者简介:
尊敬的领导,老师
您好!我叫曹新亚,现就读于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14级软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2班。我来自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父母务农及做临时工。
作为一个农村家庭,家庭的经济来源少,我有两个姐姐,父母年复一年的劳作供应我们长大,上学。目前,我与我的二姐还在上大学,大姐在酒店打工,年收入实在有限。由于父母已经年迈,只能下岗在家,偶尔能做些临时工补贴家用,也无法从事大量的体力劳作。为了让我和我二姐上大学,我和我二姐每年的学费都是借的,目前向亲戚借了五万元尚未归还。五万元的外债对于别的家庭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我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由于今年发生了特大洪灾,我家的仅有的三亩两分地也被淹了,庄家被淹死。暑假回家,我看着门前的农田几乎全被淹了,我看见了父母脸上的愁容,我也一直担忧着。今年的洪水灾害让我的家庭情况雪上加霜。在此申请助学金,是希望能帮助减轻家庭负担。
感谢国家和学校给我们困难学生以资助的政策,让我们可以更加顺利的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在此,我真诚的申请这份助学金,为此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不辜负国家和学校对我的资助。在毕业后我将积极为祖国学校做出贡献。希望能得到老师和领导的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1、《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2、《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3、当地居(或村)委会贫困证明;
(城镇户口由居委会开具,农村户口由村委会开具。贫困证明以第三人称写,最后要盖上当地居(村)委会的章和民政局的章)
4、本人申请书;
5、信誉承诺书;
6、佐证材料(户口、病例、照片、下岗证、烈士证、残疾证等国家有效证明等);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 认定指标 量化 理论研究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发[2007]13号”文件,我国开始全面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管理工作,目前各高校均已建立了涵盖奖、勤、助、贷、补、减、免等多种措施并取得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同年6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了“教财[2007]8号”文件,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提供了指导意见。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量化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最基础环节,是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前提和保障。虽然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但是该意见对高校具体实践操作来说较为宏观,且“标准不明晰,操作性不强,指向度不明”[1],随着国家资助政策力度加大,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量日益增多,现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单纯依靠主观判断、凭借一个证明或一个数据比对的就能完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的讲话要求“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并且在《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中明确列出“推动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可以说准确性和信息化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必然趋势。
有学者结合数学理论和统计学理论探索出一些新方法,如灰色关联分析法、BP神经网络等模糊数学理论、TOPSIS排序法,还有一些综合认定方法,如古典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有些高校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开发并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认定系统,大大提升了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的精准度。计算机处理的数据一般是可量化数据,因此,探索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是做好认定工作的前提,是提高资助政策落地精准度的有力保障。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的确定原则
教育部文件定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很明显该定义是一种定性描述,内涵与外延都十分模糊,抛去道德层面因素,按照此定义,每个学生都可以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根据多年资助工作经验、班级问卷调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量化指标确定,应该遵循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保护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差异性四个原则。
(一)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原则
“教财[2007]8号”文件中规定需要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首先必须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进行自评,地方民政部门加盖公章后,提交学校认定评议小组,评议小组“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认真进行评议,确定本年级(或专业)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除了政府文件规定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一定程度上保证认定结果的客观性。自评主要依据是学生提供的盖好当地民政部门公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高校很难查验调查表的信度,通过班主任及同学对其消费反馈而进行的民主评议,加大了认定结果的客观性。可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基本原则。
(二)差异性原则
最明显的差异性为经济差异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即使同一地区也存在经济差异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并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因此,对于申请者的认定,首先,要考虑其所处的区域经济情况,尽量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殊群体倾斜;其次,高校不同专业、不同住宿条件,收费也不尽相同,评定过程中也要考虑此差异性;再次,学生入校后,每个人因学习基础、家庭背景、价值观等不同,其社会性发展也是不同步的。
(三)保护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对经济差异性进行政策倾斜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不过,很多高校从事资助工作的老师也会发现,在认定过程中一些已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习不积极,也不会懂得感恩,学生资助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单纯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而在于育人,希望通过国家资助帮助他們走向自立自强,更好地回馈社会。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既要对申请者的“经济性差异”有保护性倾斜,又要对他们的“社会性差异”有发展性考虑。即在认定过程中,除了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殊群体倾斜外,还应当考虑申请者的个人表现,从而更有利于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保证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完成。
(四)定量和定性结合原则
资助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对象可以说是学生教育的对象,虽然我们强调认定工作要把指标量化,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服务对象依然是广大学生,因此,在确认家庭经济困难量化指标时要把握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即应该“先困难后认定,先定性后定度”[2],这样可避免数据的非人性化弊端。据此,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要增加同辈认定,确保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
三、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的综合评测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确定后,还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优选性等原则,构建指标体系,然后对它们进行综合评测,才能对申请者的贫困程度进行分类。在此,笔者介绍一下TOPSIS排序法和层次分析法。
(一)TOPSIS排序法
TOPSIS法是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的缩写,中文名为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运用TOPSIS法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就是“通过计算各学生各指标分数分别与所有申请助学金的学生中最贫困情况、相对最富裕情况进行比较的差值,并将该学生与最贫困情况的接近程度作為评价值进行排序”[3]。
TOPSIS排序法的优点是对量化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通过计算机进行比对、排序,认定结果是相对评价,即根据现有申请人数据区分贫困程度。不足之处在于如果批量处理的数据中,出现了不真实数据,那么认定结果的准确性很难保证。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数学教授、著名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将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一种系统统计分析方法,它运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优点是:第一,定量与定性比较合理相结合的方法,从多层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认定,尽可能客观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第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实例中得到的结论与实际基本相符,即使认定的量化指标有些不准确,对认定准确度的影响也不会太大[4]。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前期要搜集大量数据,工作量大;对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和合理性存在一定的定性因素。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的综合评测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尽量保证量化指标的客观性。
四、结语
教育改革发展两大战略任务就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学生资助工作是促进公平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迎来新契机,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能,但是并不表示能解决所有问题。家庭经济困难认定量化指标的确定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仅是一个搜集数据的工作,首先要进行意识强化,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和责任意识,开学初班主任培训工作中要强调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有相关指导和监督,学生如何填报自己的家庭经济材料,班主任该怎样搜集其他相关材料,如何保证民主评议客观性;最后,确定的量化指标要表述简洁、清晰,可操作性强。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是大数据时代,模棱两可、纷繁复杂的指标,只能让人望而却步;最后,对于量化指标的确定,不应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通过问卷、学生座谈和样本试验等实践方式不断修正,才能不断完善,提高认定工作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郭菲,赵存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及动态管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2]王勇,许晓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新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3]曹立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量化指标体系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04).
[4]严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型实证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各项资助资源,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校全日制在读本科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管理及资助。
第四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坚持事实求是、客观准确,公平、公正、公开,民主评议和学校综合评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行学校统一领导、学生工作处(部)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学院(书院)具体落实及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
第二章 认定工作机构
第六条 学生工作处(部)是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管理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政策,对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进行部署、指导、检查和监督;
(二)审核各学院(书院)上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
(三)建立和完善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
(四)建立和完善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五)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进行总结和调查研究;
(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和办法做出解释和提出修订意见。
第七条 学院(书院)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成员由学院(书院)辅导员或学生工作院务秘书、学生代表组成,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上级和学校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政策和部署;
(二)组织实施本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对班级(年级)上报的评议结果进行审查,向学校上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
(三)建立和完善本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
(四)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第八条 各班级(年级)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成员为班级(年级)主要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其中学生代表人数按所在单位学生人数的10%民主选举产生,组长由评议小组内部民主协商确定。班级(年级)认定评议工作小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学校、学院(书院)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政策和部署,组织实施本班级(团支部)家庭经济学生认定工作;
(二)对本班级(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动态管理,提出变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的动议;
(三)对本班级(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资助申请进行评议和审查。
第三章 认定标准和程序
第九条 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为如下三档
(一)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
(二)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
(三)家庭经济临时困难学生。
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
(一)学生本人系烈士、优抚家庭子女,孤儿或由社会福利院抚养者,无遗产、无任何亲友资助或抚养者;
(二)父母长期患重病,或因残疾、年迈丧失劳动能力,无其他亲友资助,仅靠政府救济的;
(三)属于单亲家庭,抚养一方因患重病,或因残疾、年迈丧失劳动能力,无其他亲友资助者;
(四)父母双方下岗或失业且收入低微者(须提供相关证明);
(五)家庭被当地乡镇以上民政部门列为特困户的;
(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汕头市当年公布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者;
(七)因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者。第十一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
(一)学生本人系烈士、优抚家庭子女,孤儿或由社会福利院抚养,虽有少量遗产或亲友资助、抚养,但生活仍然困难者;
(二)父母中有一方下岗失业,另一方收入较低者;
(三)家庭被当地乡镇民政部门列为贫困户者;
(四)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汕头市政府当年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
(五)家庭人口多,以务农为主,青壮劳动力少,有兄弟姐妹多人在上学;
(六)家庭直系亲属患病需要常年治疗,所需承担医疗费用较高的。
第十二条 家庭突发事件或受灾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暂时无力支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费用的,可认定为家庭经济临时困难学生。
第十三条 各学院(书院)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学生总数的20%,最高不超过学生总数的25%,认定结果按评议单位、困难程度进行排序。如有特殊情况可提交认定情况报告申请突破控制比例线。
第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不能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一)自行购买高档通讯工具的;
(二)自行购买或长期租用价格昂贵的电脑(特殊专业需要除外);
(三)自行购买高档娱乐产品、高档名牌服装或高档化妆品等超出家庭经济许可能力的用品;
(四)在校内外租房或经常出入酒吧、网吧等娱乐场所消费的;
(五)有其他高消费或奢侈消费行为的;
(六)学生本人在校月平均生活费在600元以上。
第十五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包含以下程序:
(一)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学生如实填写《汕头大学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加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
(二)个人提出申请认定。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按要求填写《汕头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连同《汕头大学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所在地民政部门出具的其他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班级(年级)认定评议小组,并通过学校助学系统提交电子申请材料。
已被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再次申请认定时,如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变化,只需提交《汕头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通过学校助学系统提交电子申请材料。
(三)班级(年级)评议。班级(年级)认定评议小组召开会议,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及其他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对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证明材料进行评议和审查,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名单和档次后上报学院(书院)评议工作组。
(四)学院(书院)审查公示。学院(书院)认定工作组召开会议,对各班级(年级)的初步评议结果进行审核。如有异议,应征求班级(年级)认定评议小组意见后予以更正。学院(书院)将结果在各班级(年级)学生中公示5个工作日后,将无异议名单上报学生工作部(处)。
(五)学校认定建档。学生工作处(部)对各学院(书院)上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名单和档次进行审核后,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
第四章 管理和监督
第十六条 被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方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有关资助。
第十七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各学院(书院)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随时关注学生生活状况,及时掌握和核实学生家庭经济变动的新情况。
学生工作处(部)和各学院(书院)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并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通报全校或纪律处分。
对在校期间因特殊情况或突发性事件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院(书院)认定工作组应及时给予认定,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第十八条 受资助学生在校期间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积极履行缴纳学费及其他有关费用;
(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三)刻苦学习,积极参加校园文体活动;
(四)获得一次性资助1000元以上的须按要求参加不低于10小时的志愿服务工作。第十九条 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须将从学校获取的助学金(含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基本生活和学习所需费用,不得用于其他方面的开支。如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将根据情况减少或取消资助。
(一)有第十四条所列情形之一者;
(二)有违犯校纪校规,受通报批评或处分;
(三)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违反诚信原则、弄虚作假,谎报家庭经济困难者;
(四)家庭经济情况已好转,学生本人学习、生活费用有保障者;
(五)没有按要求完成志愿服务任务。
第二十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依法接受监督。全校师生对学院(书院)公示的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通过有效方式向学院(书院)认定工作组织提出质疑,学院认定工作组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学院(书院)认定工作 组的答复仍有异议,可在接到学院(书院)认定工作组答复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学生工作处(部)申请复议。学生工作处(部)应接到复议申请后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做出调整。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所讲的“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是指:
(一)学生本人或家庭直系亲属因患重大疾病需支付大额医疗费用;
(二)家庭因遭受自然灾害或其他灾难造成直系亲属人身伤亡或财产重大损失;
(三)家庭因直系亲属伤亡导致家庭经济收入锐减或失去经济来源的。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讲之“以上”、“以下”和“低于”均包含本数。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汕头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条例(暂行)》同时废止。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学校授权学生工作处(部)负责解释。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流程】推荐阅读:
经济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个人简历10-04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干部培训活动总结10-03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生简历表格07-27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系09-10
计算机信息与应用个人求职简历07-06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改革设想11-29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考研方向07-26
计算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信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