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精选3篇)
本课以“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为主题,讲述了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三国的文明历史。由于课时的限制,因此本课实际上只讲了四个问题:即大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古埃及的国王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这便是每个国王继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筑陵墓的宗教方面的原因。
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说建筑胡夫的金字塔,就有十万人头顶烈日在监工的皮鞭之下劳动,整个工程历时三十年。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公元前十九世纪初期,阿摩利人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中央集权政权。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制定了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分为序言、本文、结语等三部分。本文二百八十二条,内容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家庭和继承、伤害和赔偿、奴隶关系等方面。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尽力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这是目前所知道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消除了原来各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因此,它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法典比较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
看到一个故事:一位老人留着足有一尺长的大胡子。一天, 邻居家5岁的孩子问他:“老爷爷, 我有个问题想不明白, 您这么长的胡子, 晚上睡觉的时候, 是把它放在被子里面呢, 还是放在被子外面?”原本十分简单的问题, 老人竟一时答不上来。当天晚上睡觉时, 为了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 过了一会儿感觉不舒服;他又把胡子拿到被子里面, 仍然觉得不舒服。就这样, 老人一会儿把胡子拿出来, 一会儿又把胡子放进去, 整整折腾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天刚亮, 老人就急匆匆地去敲邻居家的门。老人不悦地对孩子说:“都怪你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让我一晚上没睡好觉!”故事很诙谐, 但却能折射出当前的事实。其实胡子放在被子里还是被子外有必要考虑那么多吗?但是人们往往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庸人自扰。这也很明显的体现在我们初中历史教学中:课改后, 有些教师对要使用哪些教学方法, 如何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经常纠结、苦恼。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去粗取精, 化繁为简, 追求简单自然的历史课堂。
以下本人就九年级上册历史 (人教版)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的教学设计与思考作引玉之述, 以期引起同行们对此类课题的课堂教学作进一步探究。
二、课堂实录
新课导入: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中的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和四个人类早期文明的介绍, 并回答教师相关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点评:从已知的熟悉的内容入手, 学生更易建构新的知识框架;从课本导言入手, 充分开发教材资源, 自然流畅, 简单直接, 而且突出本课主题。
学程一:依据表格, 自主学习
点评:通过列表格的传统方法, 重要知识简单明了。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快速高效的获取有效信息。让学生在简单的教学过程中享受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快乐。
学程二:合作探究
本环节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问题:1.为什么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你对金字塔的修建有何认识?2.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是为了谁的利益?有何历史地位?3.印度种姓制度有何影响?4.古代亚非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点评:以上探究问题的设计都是紧扣课标要求、教学重难点, 同时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的, 朴实自然的问法, 学生容易理解。但是要回答好这些问题有一定的困难, 而解决好这几个问题, 本课的三维目标也就成功达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 鼓励学生思考, 锻炼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
对于问题1中“你对金字塔的修建有何认识?”做了如下处理:
师:读一读书P7小字, 胡夫金字塔规模有多大?技艺如何? (生读课文。)
师:单胡夫金字塔就规模如此之大, 技艺如此精巧, 而现在发现尼罗河下游有八十多座金字塔遗迹。而这些都建造于五千年前, 我们看书P8“动脑筋”中写道:一百年前, 我国的一份报纸在介绍金字塔时, 就提出这样的疑问:“夫五千年以前, 人户稀微, 制作未备, 何以能成此大工?”你有什么看法?说明了什么? (生自然而然的感叹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师:看一看书P8页的图片以及旁边希罗多德的记述, 你有何看法呢? (生从课文中看出统治者对人民的奴役。)
再比如对问题4的解决:
师:大家回忆, 今天上课讲的亚非文明古国有哪些?他们发祥地是哪里? (生及时复习本课基础知识, 为形成历史结论打下基础。)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好, 大家有没发现这些亚非文明古国的发祥地有什么相同呢? (生答大河流域) 大家来看一看书P12页的地图, 都集中在大河流域, 是不是巧合呢?为什么呢? (生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 合作探究)
点评:我们将这课的完成比作菜肴制作的话, 需要历史教师不仅要布置任务, 还要提供给学生制作“材料”。在本课, 这个“材料”简便易得, 只需要的是课文中提供的小字阅读材料和图片, 还有课文后“活动与探究”中的地图。然后通过师生之间亲切自然的谈话, 引导学生思考, 进行简单“加工”。以上问题, 如果单个学生仍难以回答, 可以加点“火候”, 将学生编成历史小组, 共同探究,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事实证明, 这样一堂原生态的历史课实施下来课堂讨论气氛热烈, 学生参与积极, 学习效果良好。简单自然的原料和加工方法制作出来的是更能适合学生口味的“家常菜”。
学程三:课堂小结并布置习题, 当堂反馈
点评:当堂检测, 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及时反馈, 查漏补缺, 对毕业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但是高效。
三、课堂感悟
要处理好自然简单的历史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立足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本课就是针对九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历史分析能力的情况, 在简单自然的教学方式中引导学生查看地图、阅读史料, 完成图表, 合作探究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历史问题,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在解决具体历史问题中引导学生得出历史的规律性认识, 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2.要立足教材, 充分开发课本资源。课文中已有的导言、楷体小字、图片、地图、“动脑筋”、“活动与探究”, 可以设计成探究问题、课堂活动。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和亚洲西部是古埃及、新月沃地以及印度河流域的有关国家,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加深对世界古代奴隶制文明的理解很有帮助。
教学重点 金字塔:它是古代埃及最著名的建筑,耗时长,建造难度大,工艺要求高,有关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到现在仍然有争论。一方面它是古埃及的骄傲,是埃及人民的智慧的高度体现,另一方面,它又是奴隶主残酷压榨奴隶的见证。《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堪称世界之最。而所以法典的内容都充分反映了它是奴隶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学难点 为什么古代文明都产生在大河流域: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而大河流域两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进行农业生产,有利于人类生存繁衍。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种姓制度是为了加强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的社会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并对日后印度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教法建议 关于世界古代史者一部分,建议以自学为主。世界文明的起源等,同学们都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了。
关于金字塔:“金字塔”是世界闻名的建筑,是古代埃及的骄傲。教师在讲述时,可结合有关图片,解释为什么称之为金字塔。说明在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而哈佛拉的金字塔旁矗立着狮身人面像。之后,留出专门的时间请部分同学根据他从各种途径了解的相关资料,向大家介绍有关金字塔的故事。关于《汉谟拉比法典》:要强调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它是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通过对该法典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它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是奴隶主贵族统治奴隶的工具。初步培养学生根据材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推荐阅读:
大河赋的散文诗09-07
大河乡报告06-23
《大河情结》阅读答案11-06
大河小学养成教育工作汇报06-08
《大江大河》优秀观后感06-17
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的调研报告09-28
大河镇小城镇建设简介10-19
小流域综合治理报告10-20
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生态补偿问题探讨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