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瑞鹧鸪邓肃,瑞鹧鸪的意思,瑞鹧鸪赏析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瑞鹧鸪,瑞鹧鸪邓肃,瑞鹧鸪的意思,瑞鹧鸪赏析(精选2篇)

瑞鹧鸪,瑞鹧鸪邓肃,瑞鹧鸪的意思,瑞鹧鸪赏析 篇1

风光全似中原日, 臭味要须我辈人。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

张元干, 字仲宗, 号芦川居士, 永福人。

此词题目极为重要, 它点出了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胡铨 (字邦衡) 被贬新州以后, 继续写了一些慨叹国事的词作。这些词作通过彭德器传到张元干手中。他读后感慨万千, 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和韵词。

这首词主要写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借以突出词人内心之中的悲愤之情。开头一句, 借用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 斯须改变如苍狗”的名句, 直写世事的变幻莫测。起句不仅用语峻峭, 而且蕴含着广泛的社会内容, 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

“千古功名”一句, 泛言“变”字之意, 转入到对自己的政治理想破灭的感喟。这里的“一聚尘”, 化用寒山子和黄庭坚诗, 是“化为一堆尘土”之意。千古功名化为一堆尘土, 这种激愤的语言, 是志士之志无法施展的悲叹。

“好是”二句进一步借用李白《将进酒》和《惜馀春赋》 来抒发作者对政治上遭受迫害的愤慨。《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气概以及抑郁不得志的满腹怨愤, 正是当时词人内心的写照。李白在《惜馀春赋》中说:“试登高而望远, 极云海之微茫。……惜馀春之将阑, 每为恨兮不浅。”词中“不妨同赋惜馀春”, 正是暗用此赋以倾注作者对胡铨远贬的深切怀念和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下阕“风光全似中原日”一句, 承上转下, 一个“似”字, 透露出词人对昔日中原风光的留恋。如今景物依旧, 而时势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繁华一片荒凉。“臭味”一句, 抒发情意, 感慨不尽。臭, 通嗅。臭味, 即气味, 此指气味相同, 志趣相投。

“雨后飞花”一句, 化用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的诗意, 抒写暮春时节对无数落花的惋惜之情, 也暗点了对南宋小朝廷前途黯淡的忧虑。末句以情收束, 含意深远。“自由身”是指不受拘束之意。这里的“自由身”虽然是从酒醉中赢来, 但也可以说是对胡铨的一种宽慰。

瑞鹧鸪,瑞鹧鸪邓肃,瑞鹧鸪的意思,瑞鹧鸪赏析 篇2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早满湖。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译文

寒食节到西湖时天还没亮,太守还没有来,两县令先来了。

天色未明,乌鸦尚在啼鸣,官船早已满湖都是。礼仪乐队尚未列好队伍迎接太守,远处水面就迅速驶来了两县令的船只。

青山倒映在湖中,用篙撑船的年轻人驾驶着龙船,岸上青烟缭绕,那是从有柄的香炉里升腾起来的。难得遇见如此晴朗的春日,而年老多病的我只想真正地睡一觉。但愿能有一个僧榻,让我好好地睡一会。

注释

瑞鹧鸪:词牌名。原本七言律诗,由唐人谱曲而成词调。又名《舞春风》、《鹧鸪词》等。有上下片首句平起或仄起两种格式。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古代寒食节时禁火,吃冷食。

太守:宋代对知府、知州的别称。此处指当时杭州知州陈襄。

两县令:指钱塘令周邠(bīn)和仁和令徐畴。

朱舰红船:指各级文武官员的船只。宋代官船涂以朱红色。“朱舰”一本做“乌榜”。

鼓吹:汉以来古乐名。这里泛指当时演奏的乐曲。

五马:太守的代称。

水云:远处水面。滚:泛舟。双凫(fú):此处指二县令。

黄帽:指用篙(gāo)撑船的年轻人。见《汉书》卷九十三《佞幸传》。

螭(chī)头舫:泛指龙船。螭,古代传说中一种动物,蛟龙之属。

须臾:片刻。

赏析:

该词是一首纪游即景之作。词前有小序,序中交代了时间、地点及有关人物。上片写天色未明时的景物,并暗示“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开头“城头月落尚啼乌”一句,借用唐诗“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象(也是实写),写出了黎明前的特征性景物。暗点题目中“未明”二字,而且景中有事,由自己从杭州城内出发写起,也暗示了西湖的方位(“月落”在西方),下句写到西湖便不觉突兀。接着写来到西湖边一眼瞥见的景物:“朱舰红船早满湖。”意思是大大小小的游船早已满湖都是。正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可见西湖上游人游兴之浓,也为下文写“两县令先在”伏下一笔。“尚”、“早”二字前后唿应,体现了两句所描述的景物在时间上的联系。三、四句就同游伴侣着笔,意思是说还未安排用乐曲来迎接太守,而水天一色的`湖面先已荡漾起两位县令的游船。两句一虚一实,暗点题目“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双凫”既是用典,也是比喻,用来指游兴极高的两位县令,显然也带有调侃的意味。

下片承上二、四句,再写湖上、岸边景物,并略表厌倦之意。“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两句展现了西湖湖上、岸边有特色的画面。这既是西湖景,又是风俗画,给人以清新感。篇末二句回笔写苏轼自己,与起笔相照应,表达了某种厌倦的情绪和澄淡的情怀。

上一篇:顺利通过城市规划师的经验下一篇:为妈妈点赞作文800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