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装备精细化管理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部队装备精细化管理(精选8篇)

部队装备精细化管理 篇1

近日,通过在##市中队精细化管理工作培训,作为一名班长深感学而不厌、学有所用,感触颇深,现谈谈我对精细化管理的几点认识。

一、学习精细化管理是提高部队建设水平的重要条件。“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名言理念已深入许多人的心中。精细化管理体现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细致的管理风格。精细不是小气,是一种深度,一种拓展,它能培养军人的内在气质,工作习惯,有效的促进部队内部安全稳定,推动部队建设水平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要改变以往传统的随意化、经验化、粗放式管理模式,改变“差不多”、“还可以”等认识偏差。认真贯彻落实《支队基层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来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深刻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我将立足本职工作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与战友们一起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不断提高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而努力。

部队装备精细化管理 篇2

关键词:装备信息管理,教学改革,课题化改革,部队装备管理

一、重要意义

当前, 紧密围绕习主席“能打仗, 打胜仗”的要求, 按照军委、总部的统一部署, 全军院校正在大力开展以“聚焦实战, 紧贴部队”为基本内容的教学改革。这既是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培养高质量新型军事人才的客观需要, 也是加强军队院校教育的针对性, 提高军队院校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

“装备信息管理”是军事装备学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也必须按照“聚焦实战, 紧贴部队”的要求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结合“装备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借鉴科研课题研究的方法, 开展课题化改革, 对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能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1]。

二、“装备信息管理”课程的特点及其改革思路

“装备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信息化条件下部队装备信息管理的理论、方法。

信息管理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相对成熟的学科[2]。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对信息的管理[3], 而装备信息管理虽然也把装备信息作为其主要内容, 但对于装备信息管理来讲, 主要是通过对装备信息的管理来满足部队装备管理工作对装备信息的需要, 因此,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在于对装备信息本身的管理, 而是通过对装备信息的管理来提高装备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 装备信息管理属于一门典型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主要相关学科包括:军事装备学、装备管理学、信息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当前, 在军队院校的教育实践中, 对包括装备信息管理在内的管理类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 认为管理比较“虚”, 离部队战斗力的提升比较远。但随着武器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 装备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装备管理在部队战斗力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愈加凸显[4]。装备管理不但是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保障, 而且是形成和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一种主要方法。因此, 装备信息管理课程改革, 就是要贯彻“管理出战斗力”的理念, 紧贴部队装备管理实际, 来对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三、课题化改革的涵义及其要求

课程教学的课题化改革, 就是借鉴科研课题研究的理念和基本方法,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设定模拟的研究“课题”, 通过学员自选或教员指定等方法, 把学员划分为若干“课题组”, 每个“课题组”对某一“课题”独立展开研究, 最终形成并提交研究成果, 课程教学的评价, 也由传统的考试转变为对所提交研究成果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 教员的主要任务是课程相关预备知识与背景知识的传授、“课题”的设定、课题组划分以及必要的指导, 而主要的“课题研究”工作由学员独立完成[5]。另一方面, 课题研究是一个典型的创造过程, 而且是一个理解与提炼问题的能力、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等多种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因此, 课程教学的课题化改革, 对于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课题化改革能把传统的教员教授、学员被动学习的过程转变为学员自主学习、独立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6], 不但能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课程内容, 更重要的是, 更能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 更能满足“聚焦实战, 紧贴部队”的要求, 能更好地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但课题化改革对学员素质要求比较高, 课程组织也远较传统教学复杂, 同时, 进行课题化改革, 要求课程班次的学员人数不能太多。另一方面, 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而且应与部队实际紧密结合, 以便于“课题”的合理设定, 基础课一般不适合进行课题化教学。综合上述因素, 课题化改革, 通常适用于对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四、“装备信息管理”课程课题化改革的基本做法

“装备信息管理”是军事装备学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与部队需求和部队实际结合紧密, 适合进行课题化改革。

1.“课题”设定。

“课题”的合理设定是课题化改革的关键, 如果课题设定得不合理, 不但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甚至会导致课题化改革无法顺利开展。“课题”一般由教员设定, 这是教员在课题化改革中的主要工作。通常应设定多个题目, 供学员自主选择。“课题”的设定通常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应紧贴部队装备和部队装备管理的实际, 最好来自于部队装备管理中的装备信息管理的实际问题, 这样, 通过“课题研究”, 既能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也能熟悉装备、熟悉部队, 而且“课题”研究的成果还可能实际应用于部队或对部队的装备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一举多得;二是“课题”的难度应适中, 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又与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相一致, 如果设定的“课题”难度太低, 不但没有研究的价值, 也起不到通过“课题研究”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作用, 相反, 如果设定的“课题”难度太大, 由于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所限, 再加上课时的限制, 学员就很可能无法按时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三是“课题”应尽可能具体,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通常应由教员结合实际问题提出一个大致的研究方向或范围, 再由研究生在该方向或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兴趣等自主确定出具体的研究题目;四是最好能结合教员的实际科研课题来设定课程的模拟“课题”, 这样, 一方面能保证教员由于具有更多的储备从而在知识、方法等层面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指导, 另一方面由学员开展的模拟“课题”研究也有可能融入到教员的实际科研课题中, 从而使学员参与到实际科研课题的研究中,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研究学员的科研、学术能力。根据装备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 设定管理类和技术类两大类“课题”, 供硕士生根据个人实际进行选择。以下是这两大类“课题”的实例。 (1) 管理类。题目:如何通过装备信息的有效管理与使用促进装备管理水平的提升?要求:提出完整的方案构想。结合部队装备管理的实际, 针对装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装备信息的有效管理与使用, 通过管理流程优化、管理方法改进等, 促进装备管理水平的提升。 (2) 技术类。题目:结合舰艇装备、航空装备、陆战装备、军械装备等具体海军装备管理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提出该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案。要求:提出相对完整的技术方案, 包括系统技术架构、用户界面与交互方法、功能模块规划、数据存储与访问方法、信息流程、信息安全措施等。

2. 课题化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1) 动员。课程一开始, 教员就明确向学员说明本门课程将采用课题化改革的方法, 阐明开展课题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课题化改革的基本方法, 使学员主动转变学习方法[7]。 (2) 布置任务。在对课程基本知识进行大致介绍后, 布置研究“课题”, 并提出相应要求。 (3) 分组。根据学员的特点和兴趣, 在学员自主选择的基础上, 按照“课题”对学员进行分组。每个组指定一名负责人。 (4) 学员查阅资料。根据所选定的“课题”, 由学员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必要时, 教员可以进行辅导。 (5) 确定“课题”题目及其研究框架。每个组在自主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课题”的具体题目及其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 在课堂上在教员组织和引导下对所确定的“课题”题目及其研究框架进行研讨、审核, 最终确定出相对合理的题目和相对完善的研究框架。同时, 明确“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这一过程, 类似科研课题的开题, 并按相应方法进行组织。 (6) 学员自主研究。按照所确定的研究框架, 每个小组成员合理进行分工, 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 教员应定期进行检查、督促, 保证“课题”研究的进度和质量, 并进行必要的辅导。 (7) 撰写研究报告。研究基本结束后, 每个小组分别撰写研究报告。 (8) 研究报告格式审查。由各小组自主或交叉对研究报告的格式 (包括要素、标号等) 进行审查, 使之符合研究报告格式的要求。教员进行必要的辅导。 (9) “课题”汇报。在课堂上, 各小组对各自的研究课题进行汇报。这一过程类似科研课题的评审, 应按相应的方法和要求开展。

3. 考核。

主要基于“课题”完成情况以及每个学员在其中的贡献, 结合平时表现, 由教员给出综合性的评价意见, 以此作为课程考核成绩。

本文贯彻“管理出战斗力”的理念, 紧贴部队装备管理实际, 针对研究生教学的特点, 借鉴课题研究的思想, 在对“装备信息管理”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课题设定、组织实施、考核等方面详细讨论了“装备信息管理”课程进行课题化改革的方法。

本文所提出的课题化改革方法, 能够为相近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贺智明, 张扬.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 :12-14.

[2]李文全.基于项目驱动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21) :99-101.

[3]黄孝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9) :43-44.

[4]陈群, 李红军.试析装备课程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J].通信指挥学院学报, 2011, (4) :60-61.

[5]陈璐.浅谈高校小型化、课题化课程实施的若干理论问题[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 30 (3) :41-44.

[6]李少博.课题化教学模式的管理机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4, 27 (3) :36-38.

部队装备精细化管理 篇3

关键词:新形势;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消防单位;关联人员;设备管控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3-0167-02

最近几年,伴随经济的延展,灭火救援关涉的新颖设备、新产出的材料逐渐被接纳及运用。层级偏高的建筑物递增,火灾潜藏着的致灾因素随同增加,施救的疑难点也增添了。在这样的态势下,消防部队要明辨灭火救援特有的新装备,运用采购进来的新器材,提快原有的灭火速率。新时段内的灭火装备,依循新颖的技术路径,变更了固有的装备架构。

1 装备管控的疑难

1.1 构架层次不佳

灭火救援特性的消防装备凸显出发展失衡这一总倾向。装备构架预设的层级构架没能适宜,整体态势下的保障水准也没能真正去提升。消防地段固有的差异很大,若发生规模偏大的火灾,在复杂架构这样的场合以内很难满足延展的灭火需求。基层范畴内的消防部队没能全面明辨装备的特性,只注重全面安设这样的设备,没能接纳新颖的科技。

1.2 管控机制没能到位

基层范畴内的很多单位在装备管控这一层级内没能引起注重。装备管控依托的机制没能被创设,即便创设了管控机制,也缺失体系特性及应有的实效特性。消防部队惯常注重去搭配装备,而忽视掉了平日以内的装备规制。很多刚刚安设好的救援装备就被人为损毁。

1.3 管控中的细节弊病

没能建构装备档案,随便丢掉存留着的说明书。在没能造册及存留档案时,消防部队对配件固有的构架、关涉的技术参数没能明晰。节约的认知偏差,把场地存留着的灭火装备用在非执勤特性的培训之中,没能注重接续的维持及修护。不注重细节特有的设备修护,随便去报废这样的装置,耗费掉了采购进来的新器材。对流失了的这种装备没能随时发觉;有的中队经由成员调动,没能及时去查验及交接装备,造成存留着的装备丢失。

1.4 技术层级不高

灭火装备固有的技术特性、关联着的操作规程,都应被注重。若接续的修护保养没能足够,就很难维持住装备特有的救援属性。消防部队惯常拒绝接纳技术层级偏高的装备,采购进来的高技术层级的新装备,由于超出预设的期限而浪费掉。高技术特性的关联装备,很难经由惯常的保养途径去维护。例如:化学特性的检查仪器、有着破拆特性的救援配件、呼吸器及场地以内的切割工具、个人配有的防护机件,都只好依托进货方去查验及修护。

2 装备的管控及进展

2.1 接纳新颖科技

要促动救援水准的渐渐提升,就应接纳灭火救援关涉的先进技术。为此,要尽快去摸索先进特性的消防技术,不能单纯依凭被动特性的装备进口,而要着力去创设层级很高的、有着技术特性的新颖装备。添加这一范畴的调研投入,培育高层级的新颖人才。

2.2 装备配置关涉的新标准

灭火救援依托的装置标准,要凸显出适宜的特性。装备搭配依循的这种标准,不能预设得偏低或偏高。若预设了层级过高的这一标准,则会耗费掉救援资源;若预设了偏低的标准,则没能满足延展着的消防需求。为此,有必要明辨既有的真实状态,适当延展创设出来的技术标准。

针对细分出来的各类地段,明辨火灾特有的多样类别;分出不同层级,拟定出适宜特性的技术标准,不要依循同一的预设标准。加强管控中的针对特性,预设装备依托的管控标准;指定部队以内的专门职员去归整并搜集得来调研资料;在接续的执行中,明辨潜藏着的疑难,创设灵活特性的新颖机制。随时去查验并更改既有的技术规则,不断去更替偏旧的装备技术。

2.3 选出可用的装备

依循保护对象独有的类别,选出适用特性的救援装备。不同类别范畴内的火情,要求场地以内的消防人员,搭配不同特性的防护装备。要依循设定好的灭火规程,指派作战依托的不同车辆,选出某规格下的灭火枪炮、灭火依托的试剂、依托的根本方式。灭火救援配有的各类装备要依循区分出来的保护辖区,优化原初的装备构架。搭配这样的装备要考量侧重去保护的特有对象,也要考量场地范畴内的一般对象。

2.4 确认预设的磨损年限

采购进来的救援设备,在设定好的运用年限以内,都会凸显出不同态势下的磨损及耗费。通常来看,救援装备没能达到预设的年限,就不能接续运用了。明辨最优的这种年限,延展装备原有的性能,可以限缩耗费掉的装备数目,也能在突发特性的火灾中凸显出救援的最优成效。装备预设的运用年限要协同产品查验、接续的产出部门、预设标准及规格特有的部门共同去制备。经由真正查验以后,列入明晰的标准之内,严格依托拟定出来的标准去救援。

2.5 掌握灭火时段的操作规程

灭火救援范畴的水准提升,不能脱离最佳态势下的装备结合。救援人员及关联着的灭火装备,要审慎予以结合,才能促动救援成效的提升。为此,在平日以内的学习中,就要明辨各类装置特有的运用规程,注意去查验这样的细节,运用好采购进来的精良装备。

最近几年,伴随业务的延展,消防部队替换掉了偏旧架构的救援装置,选购了科技特性很高的新颖设备。然而,若没能熟识关联着的操作规程,则很难审慎去操作既有的设备,甚至造成突发特性的各类事故。由此可见,灭火范畴内的救援装备、存留着的特勤装备,都要明辨它们的规程。不要抵制新颖科技,应当接纳新拟定出来的操作规则,促动装备去发挥预设的成效。

2.6 售后服务的查验及落实

装备产出的关联企业要注重接续的售后服务。尽早去拟定关涉售后服务的特有规程,明辨生产制备、售卖装备这一范畴的企业职责。企业制备了救援装备,就要担负关涉的保修职责。投入惯常的运用以前要预设定期培训;投运时段内也要注重惯常的保修等。各个层级内的消防部队,要指引并查验灭火装备特有的产出厂家,增添产出流程内的质量认知,并做好接续的售后维护。前移预设的查验关口,把售后服务这一范畴的能力水准,看成招标依托的根本依据。对售后服务没能合规的企业制备出来的产品,不要进到接续的运用流程之内。

2.7 细分职责层级

车辆装备特有的救援器材,要细分出管控层级,让部队以内的官兵都能审慎去面对预设的管控任务。使用管理依托的责任制,要明晰权利及关涉着的责任。各个区段存留着的车辆装备都要经由台账登记,逐一去建构档案。每周去查验一次场地以内的救援装备,在月末时段内,把查验得来的结果划归进预设的考评范畴。明晰奖惩这样的机制,促动官兵去遵守。

3 结语

战斗力关涉的多样要素包含了现场范畴内的消防装备。成套架构下的这种装备要依循统筹指引及特有的规划快速去调配,以便适应变更着的救援现状。灭火救援范畴的最优设备要预设适宜的数目,加强平日以内的装备管控,发觉潜藏着的装备效益,这就促动了灭火救援这一行为的成效提升,延展了综合保障特有的水准。

参考文献

[1] 吴礼龙.谈科学配置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7,(7).

[2] 魏建华.新形势下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2,(7).

[3] 孙玉海.发挥装备优势引领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职能向纵深发展[J].消防技术与信息,2012,(2).

[4] 赵俊彬.探讨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才智,2013,(8).

[5] 冷俐,何宁.灭火救援理论和技术装备发展的需求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3).

浅谈如何加强部队精细化管理工作 篇4

俗话说:“治军之道,得之于严,失之于松”。队伍管理是部队建设中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首要工作,是消防部队“打造消防铁军”进程的必要前提,是部队各项工作全面开展的根基。然而在我们正加快消防部队高效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步伐的同时,管理工作也随着时代发展和经济迅速增长产生不良现象,社会上一些坏风气和坏习惯以及不健康的思想渗入部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阻碍了消防工作的进程。当前已经进入“九运会”安保阶段,消防安全保卫任务相当繁重,这对消防部队的全面建设又提出了一个更难、更高、更新的历史课题,我们当代消防官兵必须高度重视,履行献身使命,强化队伍精细化管理,提升现代化消防部队建设水平。通过精细化管理促进部队建设走向正规化、现代化,全面增强部队战斗力和凝聚力以及号召力,以保障消防部队军事严格、纪律严明、思想高度的集中统一,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而又紧迫的政治任务。在此,结合自己在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就当前部队存在的问题和精细化的内涵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部队精细化管理谈谈看法。

一、当前部队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松懈、觉悟不高。在现代部队中,无论从小兵到干部,入伍动机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别。有些是为了考军校把当兵当作职业化,更有些关系兵仗着自己的关系卖老资格。有些刚毕业的基层年轻干部,思想上缺少责任意识,没有把从军当做事业。他们虽然理论知识很充实,但是缺乏管理部队实践经验,根本还不具备部队日常性管理工作和作战能力的本领。有些干部不善于按条令条例管理队伍和做政治思想工作,遇到问题,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和全方位思考问题,往往按自己主观意愿来正确处理,更不能及时发现战友中不良现象,处理问题过于顾及其情面。也有的干部认为自己是个领导,就对其下属是严格要求,而自己相当松懈,没有榜样示范,失去带兵威信。更有的干部不愿意下基层,认为基层苦、带兵苦,危险大,没有发展前途,一味地追求升官途径,目标放在干防火上,这工作有油水可捞,接触面广,精力外移,一心想往防火工作等自认为好的岗位上调。

(二)能力不高、素质偏低。目前,消防部队队伍管理中普遍存在整体政治理论水平较低。在文化基础上,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函授大专和本科,极少是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尤其是对新业务、新技术、新装备的学习掌握不够,对网络时代的信息量获得相对偏少,存在文盲现象;在业务操作上,基层干部队伍管理单一,不求上进,想法单纯,不能发现问题、不会解决问题,出现只会说不会做和纸上谈兵之现象,充当领导的传话者,战友的推搡者;在个人问题上,起点低、标准不高,自身形象逊,工作不进取,业绩一般。

(三)教育狭窄,质量低下。在基层担任政治工作,一般全员教育的机会相对少,加上单位分布广、人员不集中,使电视授课达不到教育效果。由于干部授课质量不高、内容不新,条理不清,语句单板的诸多方面,影响着战士听课情绪和效率。特别是在中队,往往一次开教育会议时只有一半人参加,导致受教育的失败。

(四)情谊淡薄、倾斜名利。当前有些干部对待士兵缺少人情味,动不动用条令条例来压人,没有从细节上入手,没有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过程。尤其是对待新兵管理上,有些干部甚至把自己换下来的脏衣服让新兵洗,在思想上,大多数干部没有建立没有树立“新兵为兄弟”的观念,不能做到关爱新兵,视他们为兄弟,严重脱离队伍。其反映在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对入伍动机和对献身消防的使命认识不足,一味地追求“当兵混个党员再回去”或者“为今后谋出路打算”,盲目地讲究个人物质利益和地位。一些战士认为,献身主义纯所空洞,只有傻瓜才有这样的意识。也有些把工资花在不该花的地方,如跑上层关系、烂交朋友,不够花就向家中要钱;从调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的战士注重物质奖励,认为嘉奖、三等功还不如直接发钱合算。

(五)矛盾突出、关系复杂。当前部队由于士官随着军龄、年龄的增长,现实问题也日益增加。很多士官多想申请三期士官,个人婚恋问题、探亲休假、业务训练工作等矛盾,甚至有些干部把细小的问题就直接依赖组织,直接影响着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阐述精细化的内涵

所谓精细化管理,其口号内容是生活秩序精益求精、内务整理精雕细刻、执勤力量精进勇猛、行政会议精耕细作和学习教育精义如神 以及库室设置精细入微。生活秩序是指部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教育,严格落实条令条例,做到生活日常化、教育学习化、制度落实化。在精字上花工夫,力求细之又细,严之以严、实之又实。内务整理是指部队卫生上做到整齐规范,强调一律化。执勤力量是出警灭火救援的时间和人员到位情况,主张第一时间到场,作战迅速、效果明显。行政会议是指日常办公会议,要求按上级文件精神严格逐条落实,在细上花精力求创新,做到协调和衔接,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学习教育是指部队加强官兵思想教育,针对教育做到循循善诱,全面开花。库室设置是指对现有的车辆装备加强维修和保养,做到人车合一。其基本任务是:规范官兵一日生活秩序,强化官兵日常养成,加快部队正规化建设,确保部队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三、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

1、重在制度规范化

部队管理的规范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精细化管理,是指在部队三大条令和官兵行为规范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进一步规范部队一日生活秩序,强化官兵日常养成行为的管理标准和依据。它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以巩固和提高战斗力为根本标准,遵循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突出重点,严格规范、讲究科学,依靠群众、坚持经常的原

则。对于我们消防部队来说,严格按制度管理就是坚持依法治警的基本战略,更是消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俗语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只有重细节才能把制度逐步推向规划化、正规化。首先,要健全一套完整的制度。在执行部队各项工作中,做到执法规范、依法办事,严之有据,就是要做到严格执行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不能随意凭个人感情来武断工作,更不能以权谋私,侵害他人利益。其次,要做到思想与行动一致。以行动感染人和高尚情操鼓舞人是检验部队教育的程度,也是做好部队思想工作的基础。特别是在带兵管理过程中,须做到严之有度,爱之有深。特别是对干部要加强思想教育,以科学带兵、文明带兵,既要严肃紧张,又要生动活泼。

2、重在干部素质化。当前,实施人才战略是部队管理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消防事业向前发展的里程碑。领导干部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精细化管理体现的是人的思维模式,要有精细的意识、思路、作风,标准很高,做到很难,做好更难。对于基层存在的问题要从现有实际出发,长期坚持加以解决。要想把消防部队走向信息化、现代化、正规化,必须提高干部素质,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部队基层正规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一是强化责任心和事业心。干部尤其是从事基层正规化建设的干部心里要时常想着部队、装着部队,经常思考工作要干什么、怎么干,积极探索并把握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努力解决不爱兵、不知兵,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二是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各级领导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要求战士、下级和部属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条令条例、部队规章制度不允许做的,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不做,只有这样,干部管理才有说服力,才会不断树立和提高在基层正规化建设中的威信。三是大兴求真务实的作风。实施管理要严密。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要强;“四体”要勤。经常检查督促到位,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问题;思考问题要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工作作风要实。说实话、办实事,扎扎实实抓落实。四是着力提高工作能力。干部是部队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参与者,仅凭一股热情干工作是不够的,必须要经常加强业务和带兵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建设。不仅自己要能干、会干,更重要的是会带、会教、会帮,进而带动和提高整个队伍工作的水平,提升部队基层正规化建设质量。

3.重在思想转变化。要搞清为什么开展精细化管理,对精细化管理要有认同感,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精细化管理是按照条令条例管理教育的思路,但是境界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细”是必要过程,“精”是必然结果,通过过程看结果。严格管理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启发官兵服从管理的自觉性,真正使部队基层正规化建设的过程成为教育人、培养人的历程。管理者应当及时准确掌握人员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坚持疏导结合的工作方针,及时打通理顺官兵思想,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同时,要根据官兵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因人施管,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达到部队严格管理的目的。现在部队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以人为本。”在部队管理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在于贯彻“以人为本”这一总要求,始终坚持把广大官兵放在主体地位。对部队管理者来说,就是必须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情系官兵,切实维护官兵权益,不断改善广大官兵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以此激发他们热爱消防事业、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发展,为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消防部队奠定坚实基础。

4.重在细节化。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精。每一位官兵都要立足于做好小事,从小事体现敬业精神,体现责任心。要量化管理细节,把工作内容、制度以量化形式体现,用心做事把事情做对、做好。要以一日生活为主线,从小处、细微处抓起,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一点一滴抓好习惯养成,自觉规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条令条例,狠抓检查督促,做到严抓细抠、一丝不苟,随时纠正与部队管理不相称的言行举止,切实做到练与不练一个样、查与不查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通过细节的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以提高战斗力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手段,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快捷的管理控制。应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应把管理的信息化运用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之中,运用数理方法实现定性、定量的管理和保障。还应运用智能技术和电子监视系统,对管理对象实行全天候自动控制,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和网状的信息传递,提高决策效率和反应速度。

5.重在习惯养成化。精细化管理是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是在执行条令条例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抓队伍建设是消防部队永恒的主题,要以责任为抓手解决管理上的漏洞。要想使部队基层走向正规化,必须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支队到大队、从机关到基层、从干部到战士,人人都要置身于严格的管理养成之中,形成上下左右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部队基层正规化建设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不断长期推进的过程,必须日复一日,长期坚持,一抓到底。

在部队管理工作中,任何工作都应贯穿“以人为本”的这一思想主线。大量事实表明,在部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影响和提高部队管理水平的关键,更是贯穿部队发展创新的真正体现。要始终坚持把广大官兵放在部队建设的重要位置,充分尊重和考虑到广大官兵的利益,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广大官兵视部队为家倍感温暖,营造“和谐警营”,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和部队的高度稳定。

部队装备精细化管理 篇5

备建设与部队建设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消防部队后勤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局部服从全局坚持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是一条重要的组织原则。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是消防部队后勤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条重要的组织原则。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是消防部队后勤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集群活动。为了保证生产高效的战斗力,实现部队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在加强消防部队装备建设,加大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服从部队建设这一全局,保证部队建设的健康发展。在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的实践中,应注意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将“过好紧日子”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后勤装备建设的管理工作中去。例如“珍借国家提供部队的经费、车辆、器材、精打细算,减少浪费、损失;充分发挥现有装备的效用,广开门路,多渠道争取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减轻国家的压力;积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等。

二是服从消防部队建设的大局,正确处理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与部队整体建设的关系。后勤装备建设是消防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部队建设的制约,又直接为部队建设服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自觉克服利益多元化、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的错误影响,保证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从部队建设的长远利益出发,自觉克服只顾眼前的短期行为等。

二、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要全心全意为部队建设服务。

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的本质是服务部队,服务于部队现代化建设,要切实搞好后勤装备建设的整体规划,协调好部队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增强部队各部门,各大(中)队的凝聚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全心全意为部队建设服务,作为后勤装备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是要加大后勤装备建设资金的争取,大力争取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的支持,保证后勤装备建设经费的投向、投量,真正做到“想部队建设所想,急部队建设所急。”

二是深入实际,切实帮助基层解决车辆,器材装备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从硬的方面要大力支持,舍得给钱、给物;从软的方面要改善基层装备的管理,提高基层人员的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

三、发动群众参与,加强后勤装备建设的管理

消防部队是装备的使用者与管理者。大量实践证明,坚持建设与管理相结合,发动广大官兵在积极投身部队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部队的后勤装备建设。发动群众参与建设与管理,也是部队后勤装备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实行民主,搞好民主管理之必须。因此,这一管理原则既体现了“建管结合”规律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消防部队建设全面发展的要求。实现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与部队建设的协调发展,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建设与管理,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一是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决策,使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与部队的全面建设保持一致的发展方向。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的发展与部队战斗力的大小息息相关,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解决广大官兵共同关心的后勤装备建设问题,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保证消防部队装备建设与部队建设的同步发展。

二是激发官兵用好手中武器装备的主人翁责任感。正确认识和处理使用权利与管理责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使用管理责任制,如车辆维修保养管理责任制,装备器材维修保养管理责任制等,以明确使用权利与管理的积极性和提高责任感。

三是尊重广大官兵的民主权利,发动群众监督后勤装备建设工作的贯彻落实。按照高标准建设,用严格的制度管理,是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的宝贵经验。怎样检验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的好与坏,广大官兵最有发言权。

四是结合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的实际,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集中群众的智慧,加大投入,改善管理,保证消防部队后勤装备建设与部队建设的协调发展。

农业装备渠道精细化运营大势所趋 篇6

一、农机补贴政策限制农机行业整体营销水平的提升

在中国的农机行业中,代理制是主流,代理商作为厂家在本地的窗口行使着推广、销售和服务的功能。这几年在农机补贴政策的大背景下,农机市场空前的繁荣,大大降低了代理商的销售难度,也使得厂家和代理商忽略很多在市场推广和管理上必要的工作。

现有的大部分农机代理商还停留在几年前的营销水平上,没有随着生意的发展同步提升。农闲时跟着当地农机部门做推广演示会,农忙时跟着用户做维修,农忙后等着用户来做维护,这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代理商做生意的常态。大部分的精力更多的是在被动式的处理用户需求上,对于怎样去主动的开拓市场,以客户为导向做好推广工作,大部分代理商是没有方向的,

这样一个局面不能完全归咎于代理商的短视与无能,厂家的管理和指导也十分关键。

... ...(本文尚未结束)... ...

因各种原因,此文全文已经撤下或暂时无法提供,请见谅。

如果你想阅读全文,建议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1、与作者本人联系索取,注明你的联系方法和索取全文的原因;

2、过些日子再来本站看看,本站可能已经恢复或加入本文全文;

3、可搜索 Google这里 或 新浪这里 看看其它网站是否有全文;

关于作者:

部队装备精细化管理 篇7

部队装备知识管理活动的宗旨就是通过梳理业务过程中的知识流动,促进知识的重用和转化,以提高部队装备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以上管理目标,对部队装备管理过程中的知识流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第一,知识流的运动过程必须是无阻碍的,这样才能保证业务知识的建立、识别、共享和创新;其次,知识流的运行应该是无迟滞的,它应该保证所承载的知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目标的知识需求;再次,知识流的流动是以人为载体的,无论存在与何种介质上,知识只有经过管理人员的识别与运用才能实现知识的价值。

为达到上述要求,需首先对部队装备管理业务活动的知识流动态势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其次要对其流动机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知识管理实施策略。本文将主要对影响知识流动的因素进行研究。

知识流就是知识依据一定的准则和原则在知识节点之间的流动[1]。一个完整的知识流元包括三个必要的属性:方向、内容和载体。其中,“方向”与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差异和组织环境相关;“内容”即知识流中的知识,为知识客体,其特征影响着知识的流动效率;“载体”即知识主体,其行为受到知识管理环境的影响。可见,业务过程中的知识流动与知识主体、知识客体、管理环境息息相关,对知识流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将建立在这三者之上。

1.1 知识主体

知识主体即知识的携带者。在部队装备管理业务活动中,知识主体为参与活动的部队官兵。根据知识的流动方向,知识主体可以划分为知识源和知识受体。知识源和知识受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知识流动的传承性和动态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参与者既可能是知识源也可以是知识受体。

知识主体对知识流动的影响主要有:

1.1.1 知识源

知识源为知识流产生的源头。在装备管理业务中,知识源通常为技术能手、领域专家等等。知识源对知识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知识共享积极性”、“知识的组织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输出受益程度”三方面。

知识源的共享意愿至关重要,如果知识拥有着出于“自私”的目的,不愿将自己辛苦积攒的知识和经验贡献出来,则知识流动根本无法完成。比如,处于升职或者立功的目的,拥有专业技能的官兵往往不愿主动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传授给别人,这就在源头上阻碍了先进经验的传播。

知识的组织表达能力表现为知识源将自身知识显性化的能力。良好的知识表达能力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目标知识的理解,加快知识转化效率。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表达方法,即便是业务人员“能力超群”,但最终也只能是“一枝独秀”,管理经验最终会随着人员的变迁而流失。

知识源贡献知识的受益程度也在一方面激励着知识共享的积极性。由于在知识共享方面会受到更多的利益(工作受益、威望提高等等),知识源往往更愿意转移自身的知识。

1.1.2 知识受体

知识受体为目标知识的学习者。通常在部队管理业务中表现为业务新手(新兵),业务活动的后继参与者等等。知识只用通过知识受体的学习吸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和共享。知识受体对知识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积极性”、“获取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三方面。

学习积极性主要表现为学习者的动机。只有当学习者对目标知识所获得的预期收益大于学习成本时,知识流动才可能发生。在装备管理业务中,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必然伴随着人力、时间还有设备的投入,如果拥有知识需求的官兵发现他所面对的知识不能帮助其完成管理任务,则很难从主观意愿上产生学习的动机。所以,在实施部队装备知识管理中,详细注明知识的用途对于促进知识流动具有积极意义。

获取能力包含搜寻、识别和吸收知识的能力。西蒙的“有限理性”认为个体知识,相对于人类知识集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子集[2],人们需要从不同的知识来源中搜寻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而对知识的搜寻和识别能力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知识的学习效率。知识的搜寻和识别表现为对目标知识的定位,低效率的知识搜寻和识别将延缓知识的流动速度,同时知识需求者也会因为知识的获取效率太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当前,我军的装备管理活动中,知识获取手段的相对匮乏致使官兵在面对管理问题时往往感觉无所适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流动的速率。

学习能力表现为学习、理解新知识,并将其内化的能力。知识吸收能力与学习者的知识存量以及目标知识与学习者业务的相关程度有关。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知识受体原有的知识存量越高,且与目标知识的相关性越大,其接受新知识就越容易,反之越难[3]。管理活动中,部队官兵的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业务内知识的流动,拥有较高学习背景的组织单位相对与低学历的部门在学习知识的效率上更高。

1.1.3 知识主体之间的距离

知识主体之间的距离是广义上的距离,包含“心理距离”、“地理距离”、“知识结构差距”三个方面。

心理距离表现为知识交流双方的不信任,知识传授者由于担心知识交流会对自己产生不利后果,以及知识接受者对新知识质量的怀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流动的进行。部队官兵之间关系的好坏,不同管理部门业务人员之间的熟悉程度,以及拥有先进经验的个人在业务领域内的权威程度都在心理距离方面影响着知识的交流。和谐融洽的军营环境,部门之间良好的业务往来,以及管理部门对优秀业务人员的充分肯定都有助于缩短官兵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提高知识的流通速率。

地理距离表现为知识需求者接触知识源的难易程度。以往的信息技术手段限制了知识的传播与携带,人们相互之间的知识交流局限在面对面交流和书面交流之间,信息技术在装备管理领域中的广发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官兵知识交流的方式和沟通的渠道,缩减了知识需求者与知识源的接触的成本,加快了知识传输的速率。并且这种改变将随着信息技术的继续发展和系统结构的不断优化,而愈加明显。

知识结构差距表现为知识交流双方知识结构的相关程度。在装备管理过程中,相同业务活动中的官兵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大的系统相关性,因此其工作交流更加协调和便捷,不同活动中的官兵由于知识结构差距较大,沟通起来相对困难,俗话说的“隔行如隔山”也就是这个道理。

1.2 知识客体

知识客体为知识流中包含的知识。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区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对知识流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2.1 隐性知识的比例

隐性知识是部队官兵头脑中难以显性化表示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其从事装备管理活动个人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是构成业务竞争力的核心,因而是知识管理需重点协调的对象。隐性知识对于知识流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与知识源有关。隐性知识作为个人的劳动成果,属于业务技能的关键要素,是知识拥有者重点保留的对象。如果没有科学的激励保障措施以及较高的思想觉悟,知识所有者通常不愿贡献自身的隐性知识。(2)隐性知识是粘性的、难以编码化的,相对于显性知识更加难以表达和传播,客观上只能选择以小群体、密集互动的方式交流传播[4],如帮带制度,实践社区等等。传播的效率比较低。因此,知识客体中隐性知识的比例越高,表现方法越困难,知识流动就越缓慢。

1.2.2 显性知识的传播特性

显性知识的传播特性表现为知识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传播和共享的难易程度。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传播特性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知识表述一致性”和“便于计算机描述”两方面。

知识表述一致性表现为知识主体之间在进行相同内容的表述中,知识结构的统一程度。部队装备管理业务活动中,出于业务需要,不同领域对相同的知识的描述标准不一,或者是相同事物在不同部门拥有多种概念描述等,知识表达缺乏一致性,造成互相之间的理解困难,影响了知识的快速传递。

便于计算机描述表现为语义知识的自动化程度。知识经过抽取、表达之后,要能够方便计算机语言进行统一的识别和表达。装备管理过程中,业务知识关联复杂,需要寻找一种良好的语言描述框架,既要能对知识概念进行全面覆盖、和语义匹配,也要能够实现计算机的读取和识别,便于知识在信息网络上的传递和共享。

1.2.3 知识的保真度

知识保真度表现为知识在流通过程对源知识的表现程度。出于主观目标的不同,人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总会添加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同样的知识元,在不同的学习背景下所传递出来的知识内容可能就不一样。积极的知识创新有利于管理结构的优化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对知识的盲从和曲解将影响到知识的应用效果,从而降低学习者的积极性,影响知识流动。特别是由于隐性知识的学习和传递与背景环境有较大的关联,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考虑情境因素,确保较高的保真度[5]。

1.3 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为影响知识流动的外部因素,通过影响知识主体的行为方式和知识客体的表现方式间接影响知识的流动。主要表现在:

1.3.1 管理文化和制度

包括组织的文化因素、组织的共享机制等。宽松开放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可以激发人们知识交流的意愿,对组织成员的行为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在部队装备管理活动中,通过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可以引导官兵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以此来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和知识结构的相关性,促进知识的交流;组织内部通过建立科学的共享机制,维护知识所有者的权利,激励先进,避免有碍于知识流动的行为,可以在制度层面上规范官兵知识行为,保障知识的流通。

1.3.2 组织的结构因素[6]

一般来说,组织结构可分为层级式和网络式管理结构。层级式管理结构中,不同管理层次业务跨度小,管理层级多,有利于同级成员之间的沟通,知识易于流动,但是层级之间沟通困难,影响知识流动;网络式组织结构的管理层级少,同层次业务范围跨度大,上下级之间的交流较层级式管理方便,但是同级之间交流受到一定影响。部队装备管理部门的管理结构属于层级式管理方式,各管理层次都有自己相应的职责和分工。在规划知识管理活动时,职能部门要根据不同管理方式的结构特色,科学安排,制定高效可行的实施策略。

1.3.3 信息技术平台

信息技术平台是以技术的手段辅助实现知识管理的目的。从技术角度来讲,知识流动的过程依赖于信息系统的设计,以及相应的组织、工作和流程设计[7]。高效的信息管理技术能够经过一系列科学的管理程序,将知识编码化,通过数字技术扩大知识的流动效率和影响范围。同时,快捷的信息技术平台在有效的组织管理业务范围内的知识资源,丰富业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手段,安全的存储领域内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部队装备知识管理实施策略

2.1 围绕职能任务确立知识管理目标

明确的管理目标有利于建立组织成员间的共同愿景。人们共同愿景的指引下,才能更有目的性的进行知识的交流和协作。部队装备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装备管理活动服务的,因此在制定管理策略之初就应该着眼职能任务,制定宏观的知识管理建设目标。在各项业务活动过程中,知识管理也应根据当前任务活动的特点确立子目标,围绕业务流程展开实施。

2.2 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提升知识管理水平

利用信息化建设成就实施知识管理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要实现装备管理知识的全面盘点和编码化处理,即通过科学的知识梳理方法,结合部队装备管理业务特点,发现与挖掘现有知识资源,尔后将其标准化和编码化,便于共享和交流;第二步是构建相应的知识库、以及专家支持系统,便于知识的存储和应用;第三步要是不断完善部队装备管理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的联通性和集成性特地,加快知识传输的效率。

2.3 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官兵能力素质

提升装备管理科学化水平,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致力于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以部队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结合部队工作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对官兵进行系统科学的培养教育,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确保每一位人员持续、及时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同时,在部队装备管理活动过程中,我们须以提高装备管理能力为牵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积极创造学习型文化氛围,构建知识社区,促进新老人员的知识交流,加速工作环境中的知识流动速率,提升人员能力素质。

2.4 以创建学习型军营为重点规范知识管理建设

学习型军营是通过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的发挥官兵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个性的、持续性发展的知识组织。构建学习型军营,要力图在组织结构上求突破,努力构建一种便于知识交流的科学管理机制,改变传统的层级式管理方法,代之以扁平化、网络化的管理机构,通过拉近上下层级之间的距离来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学习;构建学习型军营,要广泛征集专家意见,归纳和整理好现有的知识资源,为军队管理知识库的建立创造条件;构建学习型军营,要抓好知识管理硬件条件的建设。部队装备知识管理活动应根据管理规律和知识特性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确保装备知识管理的建设质量。

2.5 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为知识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部队装备知识管理建设应设立专职的知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知识管理思想的宣传、以及协调知识管理和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确保知识管理活动能够真正的为装备管理建设服务。要不断完善部队装备知识管理法规制度,强调知识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通过行政的手段规范官兵的知识管理行为,保障知识管理活动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6 充分借助地方资源优势,完善知识管理战略

部队装备知识管理活动应采取开放模式,充分借助地方资源优势,快速实现知识管理战略。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吸收地方数据库建设管理、网络安全、信息系统维护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充实优化知识管理人才队伍结构。要加强与地方信息产业企业联姻,充分利用驻地科技优势,加强与通信、网络、计算机行业的合作,不断完善知识管理战略方法。

参考文献

[1]HAI ZHUGE.Knowledge flow network planning and simulation[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6,42:571-592.

[2]李顺才,邹珊刚.知识流动机理的三维分析模式[J].研究发展与管理,2003,4:39-43.

[3]曹兴,徐焕均,刘芳.企业内部知识流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7):69-74.

[4]安小风,张旭梅,张慧涛.供应链知识流模型及知识流动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92-193.

[5]龚锦红.案例推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广场,2007(3):61-63.

[6]陈喜波.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管理策略探讨[J].企业管理,2010(17):66-67.

一切为了先进战机早日装备部队 篇8

试飞就是飞行试验,它是在真实的飞行环境条件下,对新研制的飞机进行各种试验研究的统称。试飞伴随飞机研制的始终。飞行已经是人类征服天空过程中具有较大危险性的活动了,试飞,这种特殊的飞行就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它要求试飞员敢为天下先,敢于冒着生命危险,为后人“飞”出一条平坦大道……

说起试飞员,人们首先想到的大多是驻扎于陕西阎良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空军某试飞团,几十年来,该团承担了我国各型新机特别是固定翼战机的科研试飞任务,其优秀试飞员具有传奇色彩的试飞故事也见诸干很多新闻媒体。殊不知,在陆军也活跃着一支试飞部队,只不过他们的试飞对象是各型直升机,它就是中国陆军航空兵某直升机试飞大队。虽然它还很年轻,虽然它还鲜为人知,但它在我国军用直升机发展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也一样有一批优秀试飞员,也一样有着惊心动魄的试飞故事。

值中国陆军航空兵成立20周年之际,我们前往江西景德镇,走访了驻扎于昌河飞机工业集团的陆航某试飞大队,让读者和我们一起共同领略它的非凡。

因陆航装备发展而生

陆军航空兵是以直升机为主要装备的陆军前沿性主战兵种,是陆军实施非线式、非接触、全纵深机动作战的骨干力量,是衡量陆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陆军发展战略向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转变,迫切要求加速陆军航空兵的发展,使之由单一型向合成型、由运输型向攻运结合型、由辅助型向主战型转变,真正成为一支能适应联合作战需要的快速机动力量。要实现这个目标,没有先进的直升机作战装备是不行的。

陆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武器装备的建设,着重发展符合陆军航空兵作战需求和提高陆军空中突击能力的先进直升机,目前已拥有“小羚羊”、“直8”、“直9”、“直11”等多种机型,并正在大力发展新型主战装备。

工厂生产出来的直升机在装备部队之前需要进行交付试飞以检验它们是否满足军方的各项性能要求,正在研制的新型直升机在定型生产之前需要进行科研试飞,现有直升机的改进改型也需要进行科研试飞,这些试飞工作由谁来完成呢?在陆航试飞大队成立之前,它们都是由科研单位、工厂和部队临时聘请飞行员完成的,这严重制约了直升机的科研、生产和装备。陆航要加快新型直升机的发展,让研制生产出的直升机好用、管用,就迫切需要一支真正了解陆航需要、自己的专业直升机试飞力量。2001年2月22日,我军第一支直升机试飞大队应运而生。试飞员们都是从陆航各部队的优秀飞行员、教练员中挑选而来,他们经过基本试飞程序和方法的培训后,就开始了边组建、边试验、边学习的试飞之路,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创一流”为奋斗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陆航特色的高水平直升机试飞队伍。

关键作用无可替代

试飞大队主要承担军用直升机的出厂交付、科学试验和定型试飞任务。对于交付试飞而言,试飞是直升机出厂的最后一道程序,又是直升机装备部队的第一道程序,试飞大队作为第一把关人,责任重大。成品直升机在交付部队之前都要进行性能、品质、系统等方面的试飞,如果试飞人员没有把上述方面不符合设计制造要求的地方经过试飞找出来,就意味着部队装备的这架直升机是架不合格的直升机,为部队使用留下了事故隐患,轻则影响效能发挥,重则机毁人亡。

对于科研试飞而言,任何一架直升机,在定型生产之前都要做很多工作,包括立项、研制、地面试验、试飞等,试飞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也是最难、最复杂、风险最高的一环。从设计阶段到总装出厂,直升机要进行大量试飞,以发现设计和制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直升机的各项性能是否有利于实战提出意见。试验机生产出来后,他们要对直升机的每一个部件、每一项性能进行逐个、逐步地试飞,以检验直升机性能,评定直升机品质,同时,不但要飞出该机的各项性能指标,还要飞出该机所能达到的极限性能。如果是武装直升机,还要对火控系统、武器系统进行试飞。

试飞大队全程参与了某新型直升机的研制和地面试验,以全面了解新机的各部件、各系统的性能,为该机的首飞及其后续的试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着眼装备的性能和战斗力的生成,在新机的科研试飞中提出了有关飞机性能、人机界面等方面的80多条改进意见,80%得到了设计单位的采纳,在该型直升机的研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除了新型直升机的科研试飞,试飞大队还要对已定型直升机和已装备直升机进行科研试飞,为它们的改进改型提供科学依据。

自组建以来,试飞大队先后出色地完成了“直11”、“直11W”、“直11J”、“直8A”、“直8F”等系列直升机以及新型直升机的首飞和各项出厂交付与科研试飞任务;创造了“直8”直升机在旋翼、发动机没有防冰设备的情况下首飞高原的记录,为我国直升机飞行史填补了多项空白,为陆航直升机装备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也许有读者会问,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不也可以完成直升机的试飞吗?陆航的试飞大队和它们在职能上有区别吗?我们也向试飞大队的宋义大队长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大队长解释说,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是中国唯一承担军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国家级鉴定试飞的试飞机构,新研制的飞机和直升机都必须经过该院的鉴定试飞,合格通过后才能定型生产。试飞大队则是负责直升机在接受鉴定试飞前的试飞,飞出直升机的所有性能和包线。大队长形象地比喻说“直升机在我们这准备考试,在试飞院接受考试,最后定型”。

更复杂更危险的直升机试飞

在走访试飞大队之前,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与固定翼飞机的试飞相比,直升机试飞可能会简单容易些。然而,通过我们对试飞现场的观察,以及对宋义大队长、徐国林副大队长的采访,才知事实并非如此,在某种程度上,直升机试飞比固定翼飞机试飞更复杂,更容易出现特情(即事故),特情处置起来也更为困难。这是由直升机复杂的飞行原理、飞行特点和操纵方式决定的。

目前世界上95%的直升机采用单旋翼带尾桨布局。直升机旋翼的主要作用一是产生向上的升力以克服直升机的重力;二是产生向前的水平分力克服空气阻力使直升机前进;三是产生其他分力及力矩对直升机进行控制或机动飞行。旋翼的桨叶除了随直升机一同作直线或曲线运动外,还要绕旋翼轴旋转,因此桨叶空气动力现象要比固定翼机翼的复杂得多。当旋翼由发动机通过旋转轴带动旋转时,旋翼给空气以扭矩,空气必然在

同一时间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扭矩作用于旋翼,如果不采取平衡措施,那么这个反扭矩就会使直升机逆旋翼转动方向旋转。尾桨就是用来平衡这个反扭矩的。尾桨像一个旋转平面垂直于旋翼转速平面的小螺旋桨,工作时产生拉力(或推力)。其主要作用一是产生拉力(或推力)通过力臂形成偏转力矩,用以平衡旋翼的反扭转;二是作为一个直升机的垂直安定面,以改善直升机的方向稳定性,而且,可以通过加大或减小尾桨的拉力(或推力)来实现直升机的航向操纵。尾桨和旋翼的动力均来源于发动机。因此,对直升机试飞来讲,重大特情包括空中发动机停车、尾桨失效、单发直升机的液压传动故障等。

为什么说直升机试飞在某种程度上更危险呢?一是因为直升机的飞行高度较低,如果在空中遇到重大特情,可供试飞员判断特情进而处置特情的时间非常短,如果判断错误或处置不当,直升机在空中失去控制就可能像陀螺一般迅速坠地;二是直升机没有类似固定翼飞机上的弹射救生装备,试飞员不可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弃机弹射伞降逃生,只能与直升机共生死。但试飞员在某些空中发动机停车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精湛的驾驶技术利用直升机特有的自转着陆性能平稳着陆。所谓的自转着陆就是直升机在关闭发动机后,可以像风车一样由气流带动桨叶产生稳定自转,从而产生升力,减小直升机下降的速度,最终保证直升机平稳着陆。直升机自转着陆性能试飞对保证飞行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这也是项危险性很大的试飞,需要科研人员和试飞员通过艰苦的试验,确定直升机进入自转的安全高度、最小下降率和最大下滑距离等非常重要的数据,也需要飞行员有冷静的头脑、快速的动作,能在发动机停车1~2秒后使直升机进入自转。

在人员少、任务重,试飞科目新、风险高、安全压力大的情况下,试飞大队本着一切为了先进战机早日装备部队的信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战斗精神,按照任务节点扎扎实实地完成好试飞工作,曾创下了一个机组一个飞行日完成13个科研试飞任务单的试飞记录。在我们去大队采访的一个普通的飞行日,徐国林和张雷机组共驾驶“直11W”起落9次,完成9个科研试飞任务单。

别小看这一个任务单,试飞员要为这张单子做大量工作。通常设计单位对其研制的直升机有一份专门的试飞大纲。根据大纲,再针对要试验的具体科目细化出试飞单元,形成试飞任务单,每个任务单上详细标明了试飞员需要完成的动作等各项指标,以得到相应的测试数据。试飞大队收到设计单位的任务单后,指挥员和具体实施该任务单的试飞机组要根据任务单和专业试飞经验,进行动作编排,以让试飞更科学更准确。然后试飞员要至少花费2小时根据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特情处置预案,即分析预测在试飞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相关问题,应该怎么处置这些问题,以避免真出现问题时措手不及。实施试飞前,试飞员还要在现场和技术人员、机务人员进行沟通,并检查相关部件。直升机起飞、进行试验科目、再飞回来降落。一个试飞任务单就结束了。但这还不算完,因为试飞员还要对此次试飞进行讲评,并与技术人员交流测得的相关数据。

试飞大队几年来先后成功地处置了直升机空中发动机停车、发动机起火等各类重大特情30多起。例如,在一次某型直升机的科研试飞过程中,机组人员感到右发动机声音出现异常,迅速将右发关车,及时单发着陆。经机务人员检查发现,右发尾喷管的5个固定支点中有4个支点已经脱落,尾喷管处于随时脱落的状态中。如试飞机组不及时关车着陆,发动机喷管将会飞出,出现打坏尾桨和旋翼的危险,导致机毁人亡的重大空中事故的发生。另外,在某型直升机的发动机科研试飞中,由于发动机的电调故障,左、右发电调故障警告灯、主警告连续报警,电调对两台发动机失去调节。经试飞机组人员冷静处置和果断判断,确定是电调系统出现紊乱。最后,试飞机组单发安全滑跑着陆,避免了一起因误断为发动机故障,而被迫关闭双发实施自转着陆的险情。

试飞员:风险与征服同在

试飞大队的主角当然是试飞员,试飞员可以说是和平时期最接近死神的人,他们都是“百里挑一”的顶尖飞行员。与普通飞行员相比,试飞员所承担的飞行任务不同、飞行环境也不同,就要求试飞员有特殊的素质和能力,因为试飞员承担科研试飞时要飞的飞机一般都是最新型最先进的机型,试飞科目几乎都是刚从图纸变为实物的内容,需要通过试飞对各项参数进行验证,才能将设计确定下来,他们要飞别人还没有飞过的高难度科目和风险科目,飞出新机各种性能的极限数据。譬如,直升机的设计性能中有最大平飞速度、极限速度,要确保直升机在极限速度上是安全的,试飞员就必须飞出1.1倍的极限速度,以验证该机极限速度性能。而飞机速度在超过极限速度后,每增加1千米/小时都是很危险的,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这种在未知条件下进行的飞行,风险系数不言而喻,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

当我们请试飞员们谈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试飞员必须具备什么素质和能力时,他们大多说到了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和深厚的航空专业理论功底,飞行员只要知道怎么飞就行了,而试飞员还要知道为什么飞,了解飞的目的和意义,能对飞机的设计论证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二是要有高超的飞行技术和丰富的飞行经验。例如试飞对操纵的精准性要求很高,任务单上要求直升机以160千米/小时的速度持续飞30秒以得到某个性能数据,试飞员就必须得让直升机飞出这个要求,否则得出的测试数据就不准确,而没有得到有效数据,就意味着这次试飞失败,从整体上降低了试飞效率,影响了研制进程。在英国,试飞员必须在部队服役15年以上,飞行时间700~1000小时,飞过所有作战科目。三是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出色的心理素质,这样在出现特情时才能承受巨大的压力,沉着冷静地加以处置。例如,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拉起后,抵左舵准备左转,却发现直升机右转,这是一个以前从没出现的特情,怎么办?幸亏试飞员当时非常冷静,没有误动作,并迅速判断出是工厂把尾桨装反了,然后马上把直升机落在地上,人机均安全。如果当时试飞员仍然抵左舵,直升机很可能失控导致翻转落地。谁能想到经过工厂那么多次质量检查,还会出现尾桨装反的低级错误。但试飞员就得想到。四是要培养良好的飞行感觉,就好比运动员投篮也要有手感,这样在飞行中才能做到机敏灵活,得到所需要的测试数据。

既然试飞是如此地具有风险性,在部队的试飞员工资也并不比一般飞行员高,为什么陆航试飞大队的试飞员们还能安心工作,并克服诸多困难,高标准地完成所有试飞任务?通过与试飞员们的访谈,我们得到了答案,虽然这答案并不是豪言壮语。他们本身都非常愿意当试飞员,也对试飞的高风险性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本人不愿意,组织上是不会下命令把他们调来的。他们都热爱试飞这项事业。身为陆航人,他们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为陆航的装备建设尽自己的全部努力,使陆航能早日拥有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主战装备,并尽快形成战斗力,即使因此而牺牲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为此,他们以“细致、严谨、耐心、理性”的态度,抱着对国家、对军队、对研制生产单位、对个人高度负责的信念,认真对待每一次试飞,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飞行技术、特情处置不当而影响新型直升机的研制,他们知道有时就是因为试验机在试飞中坠毁而迫使型号下马。

非常有意思的是,试飞员们在说到为什么愿意从事试飞这个职业时,都提到了征服欲和自豪感,他们觉得试飞是项具有无限广阔天地的事业,有许多未知等着他们去挑战,有许多难题等着他们去征服,通过挑战和征服,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次特情处置都像是一场战斗,处置得当就意味着自己赢得了战斗,心里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

目前大队100%的试飞员的飞行等级都在一级以上,100%能独立执行任务,100%是四种气象的试飞机长,100%因保证飞行安全立过功、受过奖。

上一篇:《食全食美 厨艺大赛》活动方案下一篇:物流工程的主要内容